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5:36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美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得到落实,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被当前高校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目标之一。由于体育舞蹈具有健身、美体、娱乐、表演等运动价值,因此深受当代在校大学生的青睐。随着体育舞蹈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舞蹈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高校体育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将音乐、服饰以及运动者的表现内涵融为一体,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运动,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早期,体育舞蹈被称为“舞厅舞”或“舞会舞”,作为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的一种工具,多出现在西方的大型聚会场合。现在,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国标”。这是从最早期的“交谊舞”演变而来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生理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

二、美育

“美育”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人席勒提出的,他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和美学家。到了20世纪初期,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将外国的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并将“美育”的外文译为“美感教育”“美育”和“审美教育”。我们的许多学者认为,美育是对人在美学方面的教育,让教育对象具有感受美、辨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从而能够感美、知美、懂美,促使受教育者追求人生的精神层面的情趣,提高理想境界。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美育以其他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为媒介,在高校中有序、健康地开展,体育舞蹈就是其重要媒介之一。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在高校不断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也不在断显现,并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欣赏美是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思考和辨别的一种能力。欣赏美除了与文化素养、教育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有关之外,还与自身条件有关。欣赏美是可以通过美育进行培养的,主要是让学生对美具有感知能力。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让学生除了接受身体锻炼以外,还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参与艺术的表演和创作,从而逐步欣赏艺术并热爱艺术,懂得什么是美,以及美与美之间存在的不同。长期的体育舞蹈教育会逐步强化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受益终身。体育舞蹈各舞种的艺术造型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人们所获得的欣赏美的效果也不同。体育舞蹈的风格有的典雅、大方,有的热情、欢快,有的舒展、奔放,与优美的音乐相配合,给人以高雅的美感。高雅的气质配以华贵亮丽的服饰是体育舞蹈的另一特点。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显示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质,更加衬托出舞者优美的身体曲线,让人欣赏到舞者健康向上的精神和美丽的舞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身体得到了锻炼,形体得到矫正,更加具有美感,在舞蹈优美的音乐和高雅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想象、理解等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自身欣赏美的能力。

2.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体育舞蹈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样参加体育舞蹈练习的学生也会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创造出健康、积极、乐观的各种艺术美。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仪态要求严格,做到一举手、一扬头、一迈步、一起身等都要传递美感。例如,教师在训练中经常要求学生:眼平视、颈要直、肩展开、腰立直、腹微收、膝要活等。学生从头到尾都要保持着优雅的、美丽的身体姿态。这些姿态或动作不仅给欣赏者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也让学生本身精神饱满,体会自身美的一个过程。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编排的戏剧性的舞蹈场节或情节是学生感受体育舞蹈魅力的重要环节。男女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让观众深受感染,从而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美的震撼。学生在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体会到创造美的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也会亲身感受到自身从内到外的变化。学生的外表形象更加端庄秀丽,气质变得高雅大方,形体健康优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寻找美的素材,发挥想象力,可自身编排舞蹈动作,设计舞蹈表现形式,创造表现美的机会或舞台,从而达到自我发现美、创造美的目标。

3.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传播美

在西方,体育舞蹈一直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新了早期的交谊舞,并融入了时代气息,更加具有时尚性和前瞻性。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舞蹈不仅成为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和交流的形式,而且成为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艺、参与舞蹈表演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场表演,参与体育舞蹈义务教学、比赛、舞台表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美的人体动态艺术,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引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不断增加。体育舞蹈有着极高的健美、健身、健心的价值,在参与舞蹈练习和俱乐部活动时,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不仅学会了舞蹈技能,还懂得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体育舞蹈成为高校大学生表现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因此,高校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传播体育舞蹈独特美的同时,也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再加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体育舞蹈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这也将鼓励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去传播这种艺术美、形体美。

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发挥着巨大的美育功能,对经常参与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对其外在气质、形体,还是内在心理、思想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舞蹈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

[3]陈燕.体育舞蹈的美学艺术探讨[J].电影评介,2009.

作者简介:

韩英超(1983-),女,在读硕士,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从事体育教学。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2

一、体育对大学生美育作用的途径

(一)身体练习使大学生获得形体美体育中形体的审美因素包括骨骼、肌肉、肤色、神态、姿态、体形等。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外在表象反映出其内在的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体育对人的作用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出来,而良好的形体对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直接作用。大学生群体青春洋溢,对未来饱怀美好的憧憬与愿望,对美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青春期发育使得男、女学生第二性征显现,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运动满足了大学生对舒展、匀称、协调的形体美的需要,健身房运动、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满足了大学生对强健、有力、挺拔的形体美的需要。形体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体育运动在塑造形体美的同时,对肌肉耐力、心肺功能的锻炼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帮助人最大限度地发展灵敏、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获得理想的体形,焕发蓬勃向上的朝气。形体美可以通过健美的外形、良好的运动机能和内脏机能表现出来。这种形体美可以是女性的丰满、身材富有曲线,也可以是男性的健壮、富有力量感,但绝不是体形干瘦或肥胖臃肿。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或不正确的站姿、坐姿,都会给形体健美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学生长期伏案书写、背负沉重的书包,驼背在当今校园中极为常见,与青少年的朝气极不和谐,而且驼背也是没有自信的一种表现。认识自己的形体并正视它,能更好地改善不良的身体与心理状况。理想形体的获得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教师在引导过程中,需宣扬美育与体育中的人人平等原则,让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缺点,发挥自身长处。

(二)参与体育竞赛使大学生获得人格美体育不仅有生物价值,还有人文价值。体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健全起着重要作用。人格是一个人在思想、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稳定的特质,在不同环境下一个人的这些特质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体育的人格美即精神美,是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形体美、动作美和气质、道德品质、意志力、智慧等多种心理品质融合而产生的美[3]。人格美不单纯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体育竞赛的参与可以培养大学生永不言弃、随机应变、精诚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竞赛的意义在于参与而非强弱之争,只要敢于参与就是一种人格美的体现。体育竞赛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竞技体育虽有输赢之分,但它既有外显的争夺性、让人锋芒毕露的一面,又有象征和平、展现智慧、彰显全人类友谊与团结的一面。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亲身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自信与骄傲,让我们坚持到底与自强不息,而且也只有体育才能让人们卸下虚伪的面具、华美的服饰,把真正的自我展示在大家面前,与人竞争、合作。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这代人改变了通过家庭传递文化的方式,只能通过学校传递文化,因此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家庭结构改变后,溺爱、过度保护致使孩子个人意识与主体意识极强,缺乏合作观念与合作能力便是一种典型表现,例如,在篮球、足球等集体对抗项目中,喜欢选择自己控球突破防守、出尽风头,不善于运用战术、彼此配合。现今社会非常重视个体的团队合作能力,个人再有才能和力量也是微弱的,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更好的成绩,而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合作。另外,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顺境中长大的,可以说几乎没受到过挫折。因此,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去面对,经常会因为无法面对和接受失败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悲剧。体育的特性中包含竞争性,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地在体育竞赛中培养人格美、心灵美。

(三)体育文化赏析使大学生懂得欣赏动作美审美创作与欣赏都需要感情因素参与其中。只有能够引发人产生情感的审美对象,才能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体育中的美寓于人体之中,这种美是动态、直观的。古希腊时人们就已形成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一体育美学观点。古希腊人不仅重视发展雄辩术的语言美,更重视身体的健美和动作的优美,崇尚强健的形体美。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美的特点,艺术体操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运动员动作舒展、灵巧、优雅,抛接、跳跃、转动等动作充分展现出人体的柔韧美;田径运动是力量、速度与高度的比拼,是对人类挑战身体极限的完美体现;球类运动激烈对抗、战术灵活,体现出大脑与身体协调一致的美。动作的美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美好的身体形态之上,协调、敏捷、干净、利落是动作美的特征。人体的动作美从体育活动和形体美的塑造中表现出来,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在体育文化赏析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在练习中敷衍了事。校园里体形过于肥胖和过于单薄的学生随处可见。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到运动场上锻炼。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教学中一视同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发现和正确认识动作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能使之从欣赏动作美中发展创造力。

二、结语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审美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73-02

我国的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中也开设了美术课程。党的十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全体学生的健康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一句话中读出其中的含义,就是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美育在教育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党的十报告对与美育提出了要求,这也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也是育人,体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德育、智育、美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目标,既要完成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掌握基本体育技术、提高体育能力的任务,也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以形成,人格得到升华。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在高校教育中,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也应该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有利于更快地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校的体育教师,要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致力于把审美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把体育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并要做到持之以恒,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体育教学就要做到方法多样化,内容要有趣味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信息技术的运用又是怎样的呢?在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1形体与语言的结合

语言看起来好像与身体没有很大的关联,但是,语言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也有肢体语言一说。语言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就是运用了语言,体育技术的教学离不开讲解,包括基础知识、人文知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便教学时讲解更加简捷而且有效,还要做到简明扼要、声情并茂,既要生动形象,还要通俗易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让他们注意听、注意思考。当然,如果教师的语文积累不够丰富,或者上文不搭下文,不能生动地表现所要讲的内容,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会提高。

对大学生进行语言讲解时,如果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给学生示范讲解时,教师把相关视频展示给学生,示范并配有语言,就可以只是操作电脑,视频里的讲解清晰而规范,学生一听便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把信息技术运用与体育教学目标相结合

体育教学目标是每节课都要涉及到的,一节课的目标是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体育学习,让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形成勇于进取、不怕困难、服从指导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敢于承担责任。这些都美育的范畴,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美的教育不但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还要运用说教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直接教育。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在这些教育目标的教学之中。比如,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大学生播放奥运会的比赛录像,向他们传授奥运精神。当学生看到我国的奥运健儿获得奥运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时候,他们都会为之骄傲,看到了祖国的强大,这也是国人的骄傲。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体育明星的训练场景与他们的生平,让学生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当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体育赛事的精彩镜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之美,得到美的享受,学生也会因这种美而热爱体育,这对于他们的体育学习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3利用信息技术把创设教学环境与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教学环境清新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思想,他们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这种感觉能让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学习、积极创新。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更是体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对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场地等都有控制权,这些都是教学的环境因素。好的教学组织能让学生学而不累,好的场地安排与器材使用,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体育教师平时都要善于让学生体验到这些教学环境。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是一种软环境的构建,学生能在课堂上与教师成为朋友,能与同伴一起活动,这种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

多媒体的介入更让学生体验到了运动与美的结合,从而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综合水平。另外,教学的组织对于是否能顺利地开展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组织得当,时间就会浪费得少,而学习规律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学生很自然地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更适合学习,从而更有心情去体验体育之美。

4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与普通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是打好基础,而在高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终身体育意识不是光凭参与几次体育活动就能成功培养的,必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体育之美,让学生形成审美,从而树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多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的运用、竞赛法的运用等,极力让学生形成一项体育特长,并能经常运用这项体育特长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他就会在生活中注重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体育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高校学生要全面树立审美观,通过体育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霞.应重视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4(4).

[2]乔茜致,金照佳.加强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1996(3):16-18.

[3]张燕.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S1):29,112.

[4]郝薇薇.论高校体育的竞争与合作[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体育舞蹈审美教育价值取向

一、增加学生交际机会,提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社会交际面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生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力途径。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普及体育舞蹈、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深刻认识和了解、更能传播体育舞蹈、加强对体育舞蹈的研究,提高体育舞蹈的整体水平,此外,通过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更好地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了体育舞蹈的知识后,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掌握了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锻炼技巧,同时,他们步入社会后,还可带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的身体健康素质。总之,通过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展的观念、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实现个人身心健康的价值

(一)体育舞蹈训练有利于促进心脏器官的健康

体育舞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因而增加功能的时间储备及每分输出量。能使人的心脏得到锻炼,使心肌发、心搏有力,心脏每次收缩时排出的血量增加,每分钟心跳逐渐减少,从而使心脏有一定的休息时间。通过经常性练习,还可促进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正常的发育和机能的发展,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美的身体,对提高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显著作用。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健心有促进作用

现代大学生任务繁重、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严格,他们的精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社会交往能力弱,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校正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舞蹈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人们还发现通过舞蹈练习可以松弛人的烦躁情绪,消除疲劳、缓解心中的压抑。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人体美的形体展现人体的健和美的一种特殊健身运动,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意气消沉和情绪沮丧等。调查表明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管工作有多累和多忙学习有多紧张,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一踏进体育舞蹈这块天地,就如同到了一个奇特的、只有节奏和感觉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了,似乎全身心都注入了血液,可使身心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愉快的休息和美的享受。

(三)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1.体育舞蹈舞种类繁多,风格迥异,通过精心的组织编排融合不同的乐曲表演展现人体的健与美。因此,体育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舞曲,还可以在优美的舞步中领会人体的形体美和动作美,如华尔兹的婉转流畅、旋转起伏形似行云流水、探戈的刚劲顿挫、斗牛舞的潇洒奔放、动静交织,伦巴的缠绵抒情、舞姿妩媚、牛仔舞的轻松活泼、跳跃转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完美的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人的娇柔之美,对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自我审美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体育舞蹈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体育舞蹈都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学生在跳舞中逐渐体会到旋律的内涵及思想感情和韵味,对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韵味和舞蹈音乐的理解都可以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思维能力。

综述所述:体育舞蹈不仅能促进高校学生自身的修养,而且还能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得到锻炼,通过比赛和学习,加强了学生的社交经历,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踏板。

2.体育舞蹈有极其高的健身价值,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各项生理功能,而且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调整,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理解能力,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得到提高。

(二)建议

1.体育舞蹈有极高的健身价值和素质教育价值,应该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舞蹈技术和锻炼方法,促进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如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作为21世纪的人才仅满足于现代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仅埋头于自己专业的小圈子里更是狭隘的,知识的多少并非能代替美感,而审美的层次却体现了知识和修养。美术教育是以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及相互协调为目的,以生命情感的陶冶,完善人格为己任,对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1.基本内涵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而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2.两者的关系

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不能靠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实践和美术体验中去,并以此来感受、认知、理解美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然后转化为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兴趣基础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导,使之不断学习,积累必要的美术知识。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再加上受专业化、同人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陶冶和开发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美的法则和规律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

从美术教育自身来说,美术的本质是具有视觉化的表达,是将物质的原来形态,经过意识的技术加工创造成为艺术形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说,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美,如何求知,如何创造,如何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此,美术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提高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增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将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化,上好美术课。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来。如在教学生画国画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拿毛笔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四不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刚开始不要用常规的方法去讲授或要求他们。老师可以用意境、抽象的眼光去看学生画出的作品并对学生加以鼓励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以便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变得浓厚,创造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其次,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当今教师的作用不一定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具备那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唤醒。

现在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场地、氛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下,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使自身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如风景写生、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将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在学校课堂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团体,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的美术课对素质教育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各大培训场所,培训班基本满员的情况下,学习美术,接受美术教育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也起着重大作用。

三、美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美术教育己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竞争的核心又在于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强美术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1.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由于行动受情感的影响与支持,所以美育与别的教育不同,它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它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是一种自由的形态。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净化人的心灵。如果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欣赏自然中的万象,那么就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把美术欣赏运用到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还能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概念和术语去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鉴赏水平。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要从表达手法去分析,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个性,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2.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完善人格,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我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我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我们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的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美术还要重视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让学生从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上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永久兴趣。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因此,美术没有固定的答案,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创新离不开思维与灵感。一般来说,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其中,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一般地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把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些人读书万卷,人品也好,可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而成为“书呆子”,这与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缺乏美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4.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新型人才

通常人们喜欢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更要有良好的个性。美育是以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它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审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情趣而发展个性。真正有声望的大学者的成功,离不开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的美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懂得美学和审美。建立与美术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和评价办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四、结语

美术教育必须从视觉方面促进审美文化的传递与普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思想和认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实用价值和本质价值相统一,在完善美术教育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注重学生全员参加,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对培养未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5):5.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6

高校健美操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形式,是人体美的一种运动,它将形体运动与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起来,让人在陶冶身心、缓解压力的同时,增强体质、塑造健美的体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群体,具体分析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

体育价值是指体育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等需求,是体育的功能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体育价值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创造和实现的,而大众健美操正满足了学生群体对于运动的需求,帮助其释放学习压力、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气质和身体素质。同时,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高校大众健美操体还有其社会价值。由此,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可以分为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教育价值。

1.高校大众健美操的生理价值

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新型体育项目,其首要的目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健身的效果。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运动,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结合舞蹈之美的人体美运动,能够促进体格的发展、帮助塑造形体,同时对人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高校大众健美操不仅能够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同时对于兼顾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发展,能够全面影响人体的各方面机能。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强筋健体,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健美操集健身与健美于一体,实现了人体全面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提升身体素质:健美操强调全面、协调、自然的运动,是人的整体运动,能够实现全身的锻炼,帮助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肌肉韧带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塑造体形:塑造健美提醒和体态是健美操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目前,大多学生存在着驼背、o型腿等,这些不良体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态美,甚至对未来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健美操,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可以改善人们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身体形态。大众健美操在运动中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错误的身体姿势,塑造出比较优雅的体形,从而形成一种较良好的气质与素养。健美操能够协调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改善自身体格结构,增强其弹性和人性,使人体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弥补先天的体型缺陷。同时,健美操能够改善人体的肌肉结构,加快新陈代谢,使人体吸收与消耗的维持平衡,身形更加匀称,形成具有美感的体态和形态,塑造美的形体。

2.高校大众健美操的心理价值

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多重压力,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心理承受的压力太大,据相关调查,高校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如何缓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校关注的热门话题,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除了在精神上进行辅导教育外,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容忽视。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人的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对人的心理起着塑造、疏导和调整的作用。

健美操作为体育教育中项目,以其与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人们走出心理阴影,治愈心理疾病,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校大众健美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健美操是一种将音乐、舞蹈有效结合的一种人体美的运动,音乐作为一种音符和音调,他影响着人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是释放人的情绪,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健美操正是融合了这种欢快的、强有力的、具有节凑感的音乐的一种运动,让让人们在音乐的美感与欣赏之中,忘却忧愁和烦恼,尽情的释放压力、消除不良的情绪影响,以豁达的心理态度面对人生。而舞蹈,对于人来说既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理塑造的过程。舞蹈在对促进心理健康,强身健体及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功效。健美操通过舞蹈,给人们提供一种非语言的沟通表达方式,让人体会到内心的情绪和压力的到理解和共鸣,通过身体动作来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健美操是集合了音乐和舞蹈对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特点和过程,将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真正实现了健心的目的。

通过健美操运动,高校学生可以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明确健身与健心的密切关系,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进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高校大众健美操的教育价值

素质教育的推行,必然要求德、智、体、美协调、整体发展,高校大众健美操能够锻炼人的身体,促进人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有关键性作用。全面的发展既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成熟的心理,健美操的出现,达到了健身和健心的双重效果,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德育价值:大众健美操一般都是在开放的场所进行,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直接、更广泛,能够改善人们之间冷漠、紧张的状态,很好的拉近人际关系,扩大交际范围结交朋友,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人的群体意识,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健美操让学生在情绪上得到很好的释放,激发了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智育价值:大众健美操的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从心灵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抽象思维方式。大众健美操的动作具有灵活性、协调性与完整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耐力、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大众健美操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自由的存在,让其找到存在感,得到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美育价值:大众健美操是一种人体美的运动,是一种动态美的呈现,其将音乐与舞蹈的美结合,进而以体操的形式展现美、表现美,也让人们学会了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大众健美操音乐上节凑、韵律,能够让人产生轻松、自由的感觉,使心灵得到净化,将人的身与心,肉体与灵魂的结合,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艺术水平。大众健美操注重动作的优美与协调,能够让人们享受视觉上的美感,在愉悦中运动,让人体会美,让其切身感受艺术的魅力,自觉地形成审美意识,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和创造力。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素质教育教学创新

1、前言

在全国教育界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的过程中,许多人不由地对目前体育教育的目标作新的思考。我国现行体育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主要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界百废待新时,从前苏联直接引进的,其中主要贯穿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体育教育思想,即提倡“三基”教育。这对我国的体育教育影响至深,即使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仍把“三基”教育视作体育教育的全部。教育内容及效果反映时展的需求,应集中体现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教育领域也不断纳入新的内涵,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体育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素质教育”比较前期体育教育,传统教育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积累和体能状况的改善,素质教育则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体育“实践能力”。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本领。在大理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健美操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节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优良意志品质,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见,通过健美操教学,可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我院10级俄语专业27人为创新健美操教学实验组,我院10级日语专业28人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1)教学分组: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作体操基本技能及柔韧、协调相关素质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大学生与健美操学习相关的两类素质上五显著性差异。2)实验时间:两组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健美操教学。3)教学实施:实验中,实验班以“创新教学”为主,对照班采用以往的常规教学法。4)实验实施:实验班教师上课时,着力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1)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2)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对健美操的艺术修养教育,在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教学,并注意启发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合到体育实践中来;(3)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以学以致用,为其提供适当的表现自身艺术魅力的舞台,创造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5)结果考核:将原来的实验班与对照班打破后,所有学生按学号进行3项内容的考核,考核由实验老师之外的本校体育教研室3位资深老师担任。

2.2.2数据(附表)

两组教学方法对学生各方面健美操学习效果比较(X+s)

3、分析与讨论

3.1健美操教学创新必须结合相关学科知识的特点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经过再创造,按照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的要求,组编成操,在音乐伴奏下,达到增进健康、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锻炼手段。而健美操的特点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健美操动作组合创造出动感的,有节奏的不间断的包含高、低不同运动强度及具有审美价值的动作。要想使健美操运动达到一个高水平、高标准的要求,必须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学科的知识,从而丰富课堂内容。

体育教学中到底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这就必须涉及到体育教学的内容,因为课程内容和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知识结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因此,真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达到21世纪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着更深的意义。

3.1.1从动作的设计分析,它吸收了舞蹈、武术、技巧等艺术性较强的动作加以改编操化,使每一个单个动作都具有针对性,这样就使得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安排一个课时,对舞蹈(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的手位组合、姿态组合、地面的翻滚及把杆的控制练习,技巧的双人配合及托举动作和武术做简单的介绍。

3.1.2从锻炼方法上分析,健美操又是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艺术造型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锻炼的。特别是健身健美操的每一套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创造健身健美操时,对每套的动作结构、数量、顺序、时间,对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形体的影响,心率、氧代谢情况,心理效果都应进行科学的测定与分析。学生必须掌握,进行健身健美操的锻炼时,练习者对脉搏、体重、握力等简单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使健美操锻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1.3从锻炼的目的上分析,健美操是以健身为基础,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4点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注重形体的、姿态的、动作的、外在美的训练,有注重美的欣赏力、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培养。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最简单的基本站立开始,就应鼓励和帮助学生找最佳感觉,确立正确的表现意识,使学生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能感受美、鉴赏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教师要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以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动作具有审美能力,在练习时,就能自觉地观察与思考,仔细琢磨动作的要领和韵味,并进行自我欣赏、认真比较,从而改进技术。其次,适当地进行芭蕾舞基本功练习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训练,以提高姿态的规范化。培养形体美。此外,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动作,并通过优美示范引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动作的表现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掌握学生个人特点,要允许他们即兴发挥,充分挖掘表现潜力。

3.1.4从音乐的选择分析,健美操音乐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编排步骤,可以有理由认为音乐选择的成功是创编操成功的一半。健美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优美动听,情调健康,乐曲风格与动作风格相一致。用音乐贯穿整堂健美操专项课,不但能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兴奋性,而且还有助于更快地掌握练习,加强对动作顺序的记忆。这样教师就必须开设乐理知识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3.2健操教学中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特点

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革命,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这场革命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要把教师之导、学生主体同一起来。

3.2.1健美操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目标面向基础性、普及性、全面性、个体性、主动性和时代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国文化经济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当今社会赋予体育更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的体育教育仍然重教师权威,轻学生个体和主体;重少数运动人才的培养,轻多数普通学生的运动欲望和心理感受;重课堂教学途径,轻课堂教学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有机结合;重运动技术的教学与训练,轻体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贯通;重体育教学的整齐划一,轻学生的自主选择是远远无法满足学生逐步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丰富今后的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也无法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增设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展的需要。具体横跨体育、文学、艺术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综合特性的健美操运动,正充分体现了健身、健美、健心的整体时效性,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环节。健美操运动的本身特性和功效及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他们的主体性、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协调性、层次性、内化性、实践性和成功性的发展,使他们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生在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伴奏下做健美操练习,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塑造健美的体态,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乐观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能陶冶美的情操,乐在其中,更能使心理得意平衡,疲劳得以消除,体质得以增强,学习经力和效力得以提高。因此,健美操在学校素质教育中进一步显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2.2健美操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2.2.1通过健美操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其内容丰富,动作更富有感染力,并得以构成完美艺术整体的一部分。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而舞蹈是健美操特有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动作较多地吸收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基本动作,并按照体操特点,将舞蹈进行再创造,使体操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学生穿着健美操服在具体鲜明节奏和韵律感的现代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使其产生欢快、奔放、正分和激情的情绪,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发挥,也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健美操是一项融体育、艺术、教育、卫生为一体的身体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多种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健美操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见人不拔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发他们既能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艺术素养,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因而,健美操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心灵美的追求,提高其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舞蹈水平和思想素质。

3.2.2.2通过健美操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健美操是根据人体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美学、人体艺术造型学、体育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以练习者身体为特点,严格地按照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有顺序、有目的地为达到身体匀称、协调、健康、健美发展而组编成操得、是实现健康美的有效手段。健美操教学,能有效地活动身体各部位,起到舒展全身肌肉,增强肌肉、韧带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能进一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脑的记忆、思维等能力。

3.2.2.3通过健美操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健美操教学形式多样,动作由简到繁活泼多变,学生容易接受,能够为学生提供练习上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自学自练中,从互教互学互评中,从团结友爱的多项交流中,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意识。健美操动作刚劲有力、舒展大方、干净利落、热情奔放、表现力强,可以克服学生害羞心理,增强自信心和表现欲望。

3.2.2.4通过健美操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向往是人的天性,也是催发人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尤其是人体的美,而人体的美是体型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的高度结合。学生通过健美操的练习不仅使身体匀称、和谐、健美的发展,使体形、动作、姿势得到训练和改善,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外在形象,充分体现出时代气质的美,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人体美以及表现人体美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良好的气质和风度,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

3.2.2.5通过健美操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证明,大学生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容易地实现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认知的过程及认知程度上,无不体现出兑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投入的肯定与回报。学习的即时效果反馈迅速,因而学习的行为因为得到不断的激励而得以强化,学习的兴趣与效果皆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创新教学实际上也是体育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学,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相统一的特殊教育。其结果可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旺盛的学习兴趣中得以充分体现。

3.2.3大量运用音像教法手段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特点

当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徐苏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教师要具备运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使教学中一些难以演示、不易讲清的事物变化过程,变得简单明了,清楚易懂。

有关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视觉所获取的知识占获取知识总量的83%。电视录像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功能区获取知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教学中许多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无法以慢动作进行示范,学生就无法清楚的了解技术动作。而电视录像可以将动作放慢,使学生看得清楚,增强对动作概念的深刻理解。第二,由于电视录像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可变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动作概念的认识,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从而加快了学习进度,提高了学习效果。

另外,健美操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编排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并且通过观看比赛、录像等,丰富头脑、开阔视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1999.6.13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体育美学;哲学思维;动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2-0023-05

体育美学是一门运用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人在体育活动中的美、审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科学[1]。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学者相继对体育中的美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并赋予体育美以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与内涵,体育美学也由此逐渐受到学界的推崇和关注,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2]。进入21世纪,凭借传播媒介的力量,体育运动得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极大促进体育运动发展,带给体育审美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连串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以妥善解决,就会影响体育美学研究的发展。体育美学作为探讨人在体育领域内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学科[3],强调体育审美实践的人文科学,发现及体验体育之美,系统科学地揭示体育美的本质和根源是其孜孜以求的目的。基于此,研究上述有关体育美学根源性问题,深入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揭示体育审美实践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对积极引导人们由欣赏体育之美向鉴赏和体验体育之美转变,让体育运动不仅成为人们健身美体的工具,也成为人们获得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1经济大潮下的身心愉悦

20世纪末,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言: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迈入休闲时代[4]。休闲作为一种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以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目的的业余生活,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正日益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孕育出“休闲经济”新领域。

严格意义上讲,以休闲文化、休闲产业为核心的休闲经济是近代西方后工业文明的产物[5],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西方传统休闲观认为“有钱”和“有闲”是休闲时代来临的两大前提,想要休闲,首先要有闲。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BVeblen)将这一“有钱”、“有闲”的群体称为“有闲阶级”。并将之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金钱量化了的传统有闲阶级,他们一方面拥有大量的金钱资本,可以随时为休闲娱乐买单;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进入了“金钱的体系”而更加闲不下来,因为想要成为有闲阶级的条件更加苛刻,台阶也更高,唯一方法就是――“更有钱”。因此,凡勃伦[6]认为,有很多这种明显有钱的人并不能称为“有闲阶级”,也构成不了休闲社会的主体。因为在物质社会“克服欲望比满足欲望还要艰难,有钱人克服欲望的方式就是尽量让钱多起来,以至于钱不能成其为欲望”。另一类有闲阶级是因减少欲望而产生的休闲方式,这种休闲并不需要“明显的有钱,明显的有闲,明显的消费”,只要闲适,即可休闲,也正是这部分人构成了今天休闲时代的消费主体。事实上,休闲之事古已有之,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境的中心”,认为“它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4]。而中文“人倚木而休”的形象注解,则更是直白而鲜明地道出了中国古人的休闲观。即休闲是一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生命状态,是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这种休闲观不仅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也赋予了休闲以真、善、美的人文价值。因此,从根本上讲,休闲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身心愉悦体验,是一种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外在显现[5]。

“休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对于体育而言,体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休闲。胡小明[7-8]曾著文指出,21世纪的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引领下走向休闲时代,进入小康社会,原来的体育理论里面缺少了什么?玩!他更是进一步指出,在休闲时代,体育只有完成了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才能在更高层次的社会发展中给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事实证明,当今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大众健身、竞技观赏和民俗体育旅游等体验式休闲项目的火爆,正日益突显出体育运动强大的休闲功能和经济潜力。从体育美学角度审视休闲时代,休闲实质就是让体育真正回归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审美实践之中,真实地感受体育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幸福感。体育美学作为一门强调体育审美实践的人文科学,要树立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体育审美实践理念。在休闲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体育审美实践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深入解决体育审美本质问题,成为当前体育美学研究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体育审美的逻辑起点

休闲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的调适与放松,进而获得幸福感和愉悦体验。但是,仅就近代哲学美学的“身体转向”而言,就曾经历诸多困难,以至于人们一谈起“身体”仍需种种解释和限定。其实,我们的身体及其运动能力很早便被人们关注并加以训练,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围绕身体的各种审美活动,却一直饱受非议与诟病,甚至被冠以“灵魂的牢笼,精神的枷锁”之名。当我们谈论“身体”时,“身体”首先指向“人的身体”,即生理性、器质性的具有血肉属性的实体,同时又是欲望化的包含着和痛感的个体。作为血肉实体,身体是“物”、是“形”,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更为灵动的“心”和“神”;作为欲望的个体,身体又是“感官化”的产物,是滞留于个体中的“”的载体,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更为深邃的“理性”和“智性”。然而当身体同时作为血肉实体和欲望个体的时候,它甚至被置于比普通之“物”还要低的位置和层次[9],这也是为什么身体审美一直饱受非议与诟病的缘由。①因而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10]在其《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开篇便做出“(身体)审美本来就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之论。

体育审美中的身体并非仅仅指向物质、原始的动物性的肉体,而是指向那些经过文化陶冶的生理性、遗传性的文化、社会的身体运动形式,它不仅包含着随历史的演进和时间推移,而镌刻在身体上的体育文化和审美现象,也包含着随体育审美实践的推进而嵌入个体审美体验中的幸福感和健康之美。与此同时,将身体审美作为体育审美的逻辑起点,也并非是因为身体居于体育运动的核心和主体地位,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考量,因为身体审美作为体育审美的逻辑起点,就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观看来,它满足了作为体育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3个质的规定性:(1)它是(体育美学)整个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是“最简单的抽象”;(2)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以后整个(体育美学)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在这个最抽象的概念中,潜在着尚未展开的全部丰富性;(3)它的逻辑起点也包含着(体育美学)历史的起点[11]。显然,身体审美具备构成体育美学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条件,且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也成为了以后整个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中一切矛盾的源头。

这一切矛盾的源头就在于身体作为连接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的媒介,虽然其将自身消融于意识之中,但身体作为连接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的目的性根源却一直存在:其一,作为物质根源,它追求于人的客观实在目的,即物质实在中,人对自身肉体有限性的无限功利欲求;其二,作为精神根源,它追求于人的主观合目的性的目的,即精神存在下,人对自身认识有限性的无限审美欲求。而当代身体审美则多是在专注于身体的外在形象之美,即过度强调身体审美的物质性根源,进而导致身体审美的工具化、肉体化,与此同时,在休闲经济鼓动下,身体消费成为某些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表征,久而久之,人也就成为了被动的、异化了的消费对象。

3体育审美的支点

在自身的对象化活动中,人类大抵形成了3种把握世界的理论思维方式:一是宗教思维、二是哲学思维、三是科学思维[12]。体育美学之于母学科――美学,属于应用性学科,之于其他人文学科属于理论形态学科[2]。因此,体育美学研究采用何种思维方式“探讨体育领域内的审美活动”对于其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认为,其无论选择何种思维方式解决体育审美问题,哲学思维都应是体育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体育美学脱胎于美学,美学脱胎于哲学,这是不争的事实。哲学作为一种基本的理论思维方式,其独特价值在于,它是自觉反思的理论思维形态[13],因此,在宗教、哲学、科学3种思维中,哲学总是先把人的存在摆在世界的中心,然后把“思想作为无存在”作为反思前提,而审美活动的无目的,无功利、无概念亦正与“思想作为无存在”的哲学反思相吻合,故而哲学能孕育出美学。而美学对于哲学的脱离,或源自“思想作为无存在”在审美体验中的明证。即审美体验既是对作为“存在的思”的体验,又是对作为“无的思的体验”,即审美体验是对思的有――无之境的体验。因此,美学不仅将“思想作为无存在”反思的前提,还将“思想作为存在”的美的体验。顺延哲学反思路线,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均根植于哲学中汲取营养,枝叶伸向心理学获取阳光,并兼顾科学实验的定量分析,取百家之长为其所用。

其次,哲学思维兼有科学思维和宗教思维的内涵。宗教孕育了哲学,哲学孕育了科学,需要强调的是这3种思维的方法论问题,科学思维要求对象客观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寻求事物的客观合规律性;宗教思维则要求对象的思想逃逸于存在,寻求事物的主观合目的性,而哲学思维则是要求把握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反思或思辨中寻求事物主观与客观的合目的与合规律。因此,基于哲学反思或思辨的逻辑演绎与归纳推理,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备的基本能力,而基于哲学反思或思辨的逻辑演绎与归纳推理能力,亦是体育美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哲学思维作为体育审美支点的关键所在。

在人类进入休闲时代,竞技走向职业化、精英化的时代,体育运动在强调身体运动物质性的同时,作为精神性的体育审美活动更应为人们所关注。在我国对体育审美活动进行观照的学科,只有体育美学,但国内体育美学研究对美学原理、审美理论讲得不多,对体育美、运动美的口号喊得不少,以至于体育美学研究至今仍有囿于“体育这也美那也美,但不知美在哪里”的藩篱内无法挣脱的尴尬。而本研究将哲学思维作为休闲时代下体育审美的理论支点,是出于对当前我国体育美学研究的现实考虑。中国体育美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学热,30年来我国学者主要对其研究对象和范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等进行探索,但一直存在忽视美学原理,不注重体育审美实践的问题,研究者一谈到美学原理,就把美学与生活中的疑似美感划上等号,给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硬贴上“美”的标签,凭空谈论这美那美,不讲美学原理和审美实践,导致体育美学研究逐渐沦为泛化的伪美学[14-15],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思维训练和方法论指导。而哲学思维所具有的3大特征:辩证性(反思性)、批判性和实践性,无疑为解决上述体育美学研究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放眼世界,当前与体育美学诉求不谋而合的,应当非分析美学及实用主义美学之集大成者――理查德・舒斯特曼莫属,其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身体要进行积极的审美实践命题,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话题,其“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哲学思维路径,为体育美学提供了极佳的范例。其身体意识及身体美学研究,也正是建立在通过哲学思维对前人身体理论和思想的批判与反思之上,即通过对前人身体哲学、身体美学问题的批判性继承和反思,在实践层面又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学科体系: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因此,哲学思维作为体育美学研究的支点,向上,可以借用科学研究方法(如审美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等领域)进行体育审美科学探索;向下,可以进行体育审美理论、审美现象分析,这是其他训练方式和实践探索所无法比拟的。

4以想象力为中心的体育审美实践

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因为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有不同之处:第一,就体育观众而言,体育运动由一系列连续的身体动作组成,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动态过程,时间上,稍纵即逝,空间上,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欣赏的动态审美,在此过程中,主体通过视觉中心体验到了运动者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因此,体育审美是一种动态审美,体育审美对象――运动员或运动者,是作为运动着的动态的审美客体存在的,它不像一幅画、一件工艺品,可以留给观众较多的时间去体验美、品味美,而是呈现出稍纵即逝的、不断变化的、生机勃勃的运动之美。就此而言,我们给出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第二,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者而言,体育审美是一种主体可以参与实践或体验的动态审美,它以身体运动这种切实可行的审美实践途径,使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地体验到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也使得运动者真正地获得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这是其他审美形式无法比拟,也是体育审美实践与其他审美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即体育审美不仅关注审美如何发生,还关注审美如何实践,及实践效果如何。

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但这里存在一个体育审美的根源性问题,即我们看到或体验到的动态运动是凭什么得以鉴赏或审美的?其体育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根源在哪里?有一个提示:即仅从审美对象中寻找关于体育鉴赏可能的依据是不甚妥当的,因为美感毕竟来自于主体。美可以是纯然客观的,但美感的产生却必然是主观或主观对象化的。因为体育动态审美过程,实质上是想象力与实在对象的表象矛盾运动的产物。而这一产物即为想象力表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思维在脑海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结构关系,而思维如何能在脑海留下物理痕迹,想象力与实在对象表象的矛盾运动又如何使得实在之物显现呢,体育审美认识要想对之加以妥善处理,就需接受一个名词――意识流。

意识流或思想之流是19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6]提出,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其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意识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最为自然。此后,就把它叫做意识流、思想之流或主观生活之流。詹姆斯提出“意识流”概念,强调思维的连续性及关系性,即思维不存有空白,始终流动,并且其总是与对象的表象或对象表象在意识的残存发生关系,詹姆斯称其为关系感觉;同时其也强调意识流之超时间性与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使感觉中的过去、现在不可分割,使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前发生的一切都将随意识之流流向个体潜意识的深渊,同时其又总是对即将出现的对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前面我们所讲的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运动动作时,想象力与实在对象的表象存在矛盾运动关系,即詹姆斯之关系感觉。我们观看顶级足球比赛(或奥运开幕式表演)时,主体的这一关系感觉便会随意识不断流动,并促使主体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场景抱以极大兴趣。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想象力是夹裹在意识流之中,但想象力却存有意识最为重要的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具有创造性,这一点无可非议,但不能将其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谈,首先,想象力通过视听觉和记忆力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特征,并将现实世界印入心灵;其次,其不仅要求内在心灵显现于外在形象的现实世界,还要求外在显现的是现实事物的自在自为的真实性和理性,即以哲学的方式去思考,将内在理性化为具体形象和个别现实事物。而幻想则纯然被动几无可循的方法论,因而其最终只能将审美推向未知的虚无与怪诞。这里论及幻想与想象力之不同,不是去否定幻想的存在意义,而是为了凸显想象力与其不同的思维根基。黑格尔[17]认为才华或天才等都是通过想象力的创造,将内在绝对真理转化为现实形象的活动。其有关想象力的讨论,虽是在论及想象力对艺术创作的作用时进行的,但黑格尔对想象力的解释说明,却为解决体育审美问题提供莫大的帮助。

面对即将开启的以“分享运动”、“体验快乐”为主要特征的体育休闲时代,面对以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精英化,群众体育走向娱乐化、大众化的体育审美时代,作为拥有亿万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体育美学研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体育美学中某些审美问题进行探析,通过逻辑归纳与演绎,在3大思维(科学思维,宗教思维,哲学思维)中,确定哲学思维在体育美学研究中的不可或缺之地位;在动态与静态审美的思辨中,管窥体育之美存在的基石,探访埋藏于意识流之中的想象力,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希望能起到深化对体育美学及体育审美特征认识的作用。

注释:

①所谈论的身体,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文化、还是社会的,都顽固地带有欲望化的象征,总是掺杂和隐喻着身体的生理学或医学属性,即身体与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于体育审美,虽然涉及的是身体运动,但仍然逃脱不了身体感官和欲望化的束缚。这也是哲学及神学家将身体视为“灵魂的牢笼,精神的枷锁”,并将身体存在定义为“影响人类进步”的罪魁祸首的因由。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8,15(10):1-8.

[3]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1(8):170-173.

[5]于云.休闲时代的审美契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启示与未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22-130.

[6]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0):8-16.

[8]胡小明,张军献,夏兰.休闲娱乐理论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5,12(2):1-5.

[9]陈望衡,吴志翔.审美历史演化中的身体境遇――试论身体美学何以成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2):1-10.

[10]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景天魁.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2]王国有.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白晋湘,钟海平,刘少英,等.论体育美学研究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J].体育学刊,1996,3(1):47-48.

[14]胡小明,王广进.面临休闲时代的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体育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6(1):36-38.

[15]胡小明.体育发展新理念――“分享运动”的人文价值观与青少儿体育发展路径[J].体育学刊,2011,18(1):5-9.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9

摘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迫切任务。中职生心理素质有其现实特殊性,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提升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行动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进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全局性意义,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应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美育

作者简介:罗丽静,女,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72-03

心理素质是社会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是社会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心理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后天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心理素质的养成并非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难达成。[2]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实践证明,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必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教育因素的协同推进。在这些因素中,美育对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作用是独特而有成效的,然而,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和作用,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职教育领域,这方面的讨论更少。因此,有必要将之作为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索。

一、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产生更为复杂多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随着人们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日益突显,人的心理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实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围绕心理素质培养而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全局性意义和作用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传统上往往被认为专指“艺术教育”,侧重以培养对象具有审美素养为己任。[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已发展成为以狭义美育为手段,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从学校美育来说,美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不难看出,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同为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培养一样,成为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在实践中,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并没有对美育有足够的重视,对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三)美育对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

美育对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美育可以培养人的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本身与“应试教育”偏重智育的格局性质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时,美育以提升人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本身即要以学生智力、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因此,美育反过来对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提出了要求,对学生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积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美育的宗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通过美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能帮助中职生正确处理其自身与外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为缓解和减少中职生的内在心理冲突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列起来的,重视美育,将美育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利用审美规律开展教学,这就必然要在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对中职生的素质教育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养成对美育的现实需求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的现实特殊性

中职生是青少年阶段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克服更多自身思想观念和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成长性问题。而且,当下的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也较大,即使非独生子女,也较少兄弟姐妹,相当一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当代农村生活的特点使他们从小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他们大多来自底层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恶劣,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人生阅历不够丰富,这些成长条件和过程使得中职生与其他同龄人面临更多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这导致中职生群体呈现出更为广泛而明显的心理问题:(1)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畏惧学习;(2)意志力不足,做事缺乏耐心,自卑感相对较强,一有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无法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3)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较强,在心理和行为上对学校的教育体现出较强的阻抗性;(4)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5)人生观价值观不够完善,心灵空虚,责任感较差;(6)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合作精神不够,对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职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中职教育领域都在努力探究具体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上看,中职学校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致使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陷入了困境。主要问题在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激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中职学校虽然疲于奔命,但也难以一一应对。从社会影响上看,当前的学校生活难以隔离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如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强化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和叛逆行为。从家庭影响上看,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当下的家庭生活模式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质的变化,家庭正面影响有限,学生缺少关爱与温暖,这会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从中职生自身情况看,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价值观念体系不科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要求不高、生活习惯松散、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早已存在,也不断地诱发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在现实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功利主义思想突出,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使中职生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仍难得到教师的认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仍然难以克服孤独、自卑的心理,很难找到自尊、自信,从而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加强美育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解决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问题,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归根到底,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最后要通过中职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实际上,心理问题和障碍仅是问题的表征,内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对现实环境的不适应,着眼学生的内在因素,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而美育,为由内而外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着力点。

中职学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包括内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正是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美育通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感受、理解、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来推动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反过来又可以推进美育。美育指向的是美的对象,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令人生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促使人们出自内心的意愿和需求,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实现美育的陶冶情操功能,这不仅有利于中职生修正现实生活中对人和事的态度,也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并最终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审美能力,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如通过中职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各种审美活动,不仅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心智开发,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中职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加强美育,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推动中职生美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一)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

各中职学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育对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切实将美育作为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发动全体教师积极树立科学的美育理念,在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美育,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中美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

着眼全局,创造必要条件,构建学校美育平台。开设美育课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美育课程规范,把美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根据美育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美育目标,编制校本教材,保障美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制定灵活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将美育活动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有趣的校园美育活动。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行为美育内容融入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审美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视审美环境的陶冶作用,加强校园软硬环境的美化建设。通过文化景观、警示语等方式让美育渗透到校园的物化环境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小品、班会、礼仪风采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为校园增添美和寻找校园的不文明现象等文明创建和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师生自觉奉献美,抵制不文明现象,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参考文献:

[1]于文杰.中学美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李高杰.美育教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赵江玲.美育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J].新课程,2010(12):93.

[4]杨嵋.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65-66.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高校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向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大学生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关注,而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对大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这一身体锻炼形式,来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舞蹈大学生身心影响

一、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蹈能吸引大学生,是因为这项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具有其他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体育舞蹈中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易使人产生优美、欢快和激奋的情绪;体育舞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符合大学生追求轻松、活泼气氛的心理特点,德国史学家诺伊恩道夫认为;“身体运动来自人类的两个根源性冲动,即生存竞争和身体运动的快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体育舞蹈能产生快乐,人们为了快乐而运动。体育舞蹈可以提高人对较大刺激的承受能力和缓解精神压力。有研究证明:长期的中、小强度锻炼,能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焦虑,治疗抑郁症,并且没有其他心理方面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抑郁症的康复手段,1993年凯恩对1750位心理医生所做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60%认为应将身体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80%心理医生认为身体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舞蹈为什么有如此明显的抗抑郁症效果呢?研究者认为,首先是这项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体育舞蹈锻炼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使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注意力集中,从而人体表现为肌肉的力量大、运动能力强,可有效地预各种疲劳和各种神经性疾病;有效地消除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各种疲劳,缓解人体的紧张情绪,提高生命力,从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刺激和精神压力。

通过体育舞蹈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并已积极的态度关心自身、家庭和群体的健康。

二、提高审美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通过练习体育舞蹈课程不仅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通过对美的享受,美的领略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侵蚀。

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的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的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感情、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的能力。

体育舞蹈是舞蹈与身体运动的结合,也是身体运动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体育舞蹈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与体态端庄挺拔,使练习者在轻快跳跃性舞步的变化中,也不失高雅风采,对舞者的外观形象美,风度气质美、表现和鉴赏美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体育舞蹈在表现过程中始终以塑造人体美、姿态美、精神美为主要内容,在塑造健美形体和良好身姿的同时,也有助于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体育舞蹈与情商培养

情商是指人对情绪的表达和处理能力,情商是情绪的智力,是个人在情绪方面的整体管理能力的一种综合概念。成功人生的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大学生即将结束学习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郁、紧张等情绪反应。体育舞蹈就起到了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同时,体育舞蹈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改变孤僻、忧郁、自卑等心态,使整个神经系统得到调解,从而维护心理的健康。

四、体育舞蹈促进意志品质的改善

体育舞蹈是一项充满着美的运动项目,大学生可以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并能塑造美的身体,展现自身高雅的气质。体育舞蹈是由无数不同风格和难度的单个或成套动作组成,其动作变化多且连接巧妙,形成一些通过练习即可攻克的难关。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技能知识,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我,在掌握了这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和连接技巧后,个体能够发现自身在体力、技巧方面的优势,进而获得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自信心和勇气。

五、体育舞蹈促进大学生间人际交往

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享受舞蹈文化氛围的方式,这对处于紧张学习环境中的大学生是很有益的,使学习造成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缓解,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六、结论

体育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能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执行,提高全民素质。

体育舞蹈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生更希望通过参加体育舞蹈的训练,使自己身体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柔美,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榜样。学习体育舞蹈能够在音乐与舞步中调整心理状态,有助于自己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杰.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7.25(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