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十篇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十篇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6:25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1

一、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来提供旅游,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旅游项目,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已经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成为将岛内各地的自然、文史资源和乡村生产、乡村景观相结合,融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的一项新兴产业。

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71—1989年

在台湾,观光农业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观光农园及休闲度假农场奠定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人们还不知如何对它进行定义的时候,台湾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休闲农业,只是叫法有些乱。比如,有的叫“农村观光”、“农村旅游”、“乡土旅游”;有的叫“农村休闲”、“农乡休闲”、“农场休闲”;有的叫“观光农业”、“观光农场”、“农业观光”等等,不一而足。直到1989年,台湾“农委会”赞助台湾大学推广学系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才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增进人们游憩,健康、合理利用保护及增加农民所得,改善农业经营”。

(二)成长时期:1989—1994年

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便成为农民和农政单位突破的难题。为此,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1992年,“农委会”颁发《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基本条件。此后,还修订了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同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确保观光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1990——1997年,台湾“农委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共办理7个县2c个乡镇18个地区,辅助相关公共设施建设,营造整体休闲农业发展环境,成效良好。

1990年7月,台北市农会大规模推动北投区第一市民农园,1991年相继在北屯区与西屯区成立三处市民农园,行政院农委会鉴于市民农园普受市民喜爱,于1994年成立“发展都市农业先区计划”,有计划地辅导资助各地区办理示范性、生活体验型的市民农园。此后,台湾市民农园快速发展。

(三)转变时期:1994—1996年

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就遇上了发展“瓶颈”,主要是当时法规无法适应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休闲农业的本质是结合农业产销与休闲游想的服务性产业,一些休闲农场为追求利润,经营方向逐渐偏离休闲农业的内涵。为了休闲农业的顺利发展,农政单位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作了调整:一是修正《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区分“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以区域为范围,由地方政府主动规划,主管机构依据规划结果协助公共建设;个体经营者依据其经营特性申请设置“休闲农场”,有关休闲农场设置条件、申请程序及其他管理事宜,由省(市)主管机构进行规范,因地制宜辅导休闲农场。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修正为《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二是研拟《台湾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草案。依据该草案研究“休闲农业设施许可使用细目”和“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作为休闲农场营建的规范准则。三是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包括休闲农业定义、范围、发展目标、规划设置要件、休闲农业区(场)规划设计之内涵与步骤、筹设申请税号、经营活动项目、经营管理以及国内外休闲农业类型与实例等。主要目的是供辅导人员及经营者参考,引导休闲农业区健康发展。

(四)成熟期:1996年——

为促进休闲农业成为永续经营的产业,台湾加强了相关计划或活动之整合与配合,努力维持乡土特色,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利用资源特色推行营销策略,同时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现在台湾农政部门现已划定了休闲农业区21个,并且提倡一乡一休闲农业区,“区”下设若干“园(场)”,台湾岛内共有乡镇级休闲农渔区46处,休闲农场45处,观光农园385处,教育农园141处,市民农园56处。其中经过“农委会”核准的大型休闲农场21家,简易休闲农场几乎遍及全岛。

二、发展模式

台湾的休闲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憩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目前,在台湾已经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多家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处山区,面积较大,有100公顷左右,且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主题突出。

(二)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这种示范性的体验型的市民农园,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

(三)农业公园:

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农业公园的经营范围多种多样,除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之外,大多数农业公园是综合性的。

(四)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等,享受田园乐趣。观光农园是国外休闲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五)旅游胜地:

旅游胜地是利用名川胜景,经规划设计开发而成的。同时强调配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保有农村气息的原始自然风味和农场特点,如介绍民风民俗、农业知识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

使游客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它的特点是规模大,且具有浓厚的商业利用色彩,以拥有和利用天然美景为发展方向。除上述类型之外,还有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其他形态。除了种植业观光园林外,近年来,休闲农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方面发展,出现了休闲渔场、牧场等,利用林产、畜禽、鱼贝之类资源,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三、效益与经验

(一)经营效益:

台湾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是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所以,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对寻求农业出路的大县来说,就必须整合全县资源,合理规划,从而发展县域经济。台湾农业大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加大、台南、高雄、屏东等。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和利用占全岛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向旅游业转型。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调查,经营休闲农场最多的是台湾北部,占全台休闲农场总数的44.7%。其中,仅宜兰一个县就有128家,南投县也有100家。北部休闲农业之所以密集,是因为在区位上占有优势。台湾休闲农业从2000年进入旺盛期以来,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就达584家,超过了总数的50%。通常,旺季游客人数是淡季的2倍,游客主要来自本土。由于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营,近两年有不少港、澳、新加坡等地旅行社组团前往,且上升趋势明显。

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项目及收益主要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和生态体验为最大项,分别有703、650、620和568家,分别占农场总数的63.8%、59.0%、56.3%和51.5%;其次是果园采摘和农作体验,分别有532家和484家;其他还有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牧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台湾休闲农业的收入以门票、餐饮、住宿为最大项,全年营业总收入已达到数百亿元。

(二)成功经验:

1、政策大力支持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提倡一乡一农园。并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休闲农场,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及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文宣等。“积极引导、统筹规划、政策和资金扶持”是台湾各职能部门及区县、乡镇推动休闲农业的做法。

2、布局规划合理

台湾休闲农业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合理。休闲农业的项目布局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不仅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考虑与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台湾农业大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并根据资源禀赋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3、创新经营管理

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是很有特点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对于休闲农业这种综合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网络媒体的建设无疑举足轻重。台湾休闲农业网站的主要内容有:新闻、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2

一、发展目标

2013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家,创建部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积极依托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扩大我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面。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把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观光资源,至少抓好一个以上上规模的休闲农业示范点;要加强对本乡(镇)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资源整合和信息上报,推动本乡(镇)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出现“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念,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90年代迅速兴起,逐渐发展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热门的话题。休闲农业和一般农场在收入来源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要想获取列润,就需要通过一些宣传手段吸引游客来观光,从而提供一些服务性项目。而一般的农场则更倾向于销售农产品或提供一些加工制品。保定市作为河北省人口总数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生态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2009年保定市政府提出“对接京津”发展策略,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教育规划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连带效果,促进保定市整体经济和农业的飞速进步。

1.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和宏观控制

目前保定市的农业厅与旅游局联合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针对乡村农家乐型旅游产业的管理,但在休闲农业经营的管理却处于零散状态,形成了无人管理的局面,无论是市农业厅还是旅游局都没有设立负责休闲农业的部门,对于扩展和壮大该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缺乏一定的规划和策略,同时也缺乏了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宏观控制,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资源的开发形成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1.2缺少专业的组织指导

保定市没有设立专业性的休闲农业有关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旅游与乡村休闲经营体系的扩大,休闲农业还处于逐渐成长的阶段,需要以规范的专业性组织做后盾,在发展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控制和指导,才能把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加成熟。

1.3规模小、收益低、品牌效应不高

保定市只有少数具有规模性的乡村旅游村庄,例如保定生态农业园、顺平万顷桃园农庄以及保定昌利农业观光园等,其他一些都是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战,这些休闲农业点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效应,不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会阻碍该产业的长远发展。

1.4欠缺规划性建设理念

从目前来看,保定市的农业旅游没有一定的规划,领导层虽然意识到休闲农业产业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管理机构。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旅游项目重复的建设,使得休闲旅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造成休闲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混乱,非但没有达到推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农业旅游格局。

2.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2.1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转型的新途径。有利于农产品更好的投入经营,同时也满足了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更能达休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管理,积极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体现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资金扶持与制定政策四个方面。

2.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农业特色

休闲农业要想得到稳定又长期的发展,就要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规范的发展策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开发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运用、因地制宜,并能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同时在空间的布局上要科学配置,避免因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保定市农业旅游建设应从根本问题出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提高保定市该产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2.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休闲农业的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范的休闲旅游发展道路。规模性的园区、规范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休闲服务都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大都是以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为目的,这种休闲方式并非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对农村文化和农民生活的一种亲身体验,因此对于农村的宾馆的建设,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里的标房环境,应打造出用品整洁、饮食卫生、设施安全且又富有农村特色的住处,既提供给旅游者周到的接待,又能然他们体验到家庭式的农村淳朴生活。休闲农业作为一项服务性的旅游产业更应着眼于提高农业资源的档次,有利于保定市休闲旅游的产业的日益进步。

2.4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丰富产品服务

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设计出更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首先,要让旅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加强生态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提供给旅游者更多的绿色消费,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环保、健康、绿色为标准;再次,重视对休闲旅游农村文化内涵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让观光者在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最后,要将休闲农业旅游由单纯的观光拓展为集娱乐、度假、休闲、观光、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

2.5促进宣传和营销手段

为加大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保定市存在很多经营分散的小规模的休闲农庄,缺乏一定的品牌实力,营销手段单一,使得产业的整体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当地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负责统筹各企业的经营以及农业文化的特色宣传工作。可利用节假日举行农业展览、科普知识比赛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来观光的旅游者。

3.结语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获得很大的提高,保定市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当地农村特色,加强农村旅游的经营管理,通过借鉴京津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吸收更多来自京津的旅游者来保定消费,因此,保定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政府部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来规划发展路线,同时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以及资金支持等作用,为保定市未来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促进全市特色休闲旅游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本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2006)

参考文献: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4

一、城郊发展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现实性

当今,生态观光,生态旅游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克服原生自然的粗糙、简陋,以现代技术手段来复制纯朴清新的大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构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生活环境,这是新时代人类的追求。作为特定历史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农林业旅游、观光农业、高科技农林业园区等已开始升温。建设观光农林业生态园区是我国农林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林业现代化和城乡园林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二、城郊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类型

1.观光农园

在城市近郊开发特色农园(果树园、花卉园、蔬菜园、渔场、养殖场等),让游客观光游览,入园摘果、取菜、赏花、钓鱼、选蛋等,享受田园乐趣。

2.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经营形式,把当地农业景观作为基础的综合性观光游览区,并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经营范围广泛,休闲、旅游、度假、食宿、物(农产品)、会议、娱乐等设施比较完善,可在园内展示名优特品种,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园区一般规划有服务区、景观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3.休闲农场

这是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住宿、度假、游乐。

4.田园化农业

田园化农业主要在城市近郊发展,以园艺农业为主,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果树、水产养殖,结合村镇改造美化环境,集农田、菜地、花草、水面、果园、农舍于一体,同时辅以实验、实习、游览等服务设施。可以使游客游览田园化农业景观,体验农业生活,为非农者是提供调剂性劳动,为学生实习劳动、青少年科普学习及国内外有兴趣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可结合安排城市下岗职工。

5.农林业科技园区

农林业科技园区是农林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发挥农林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进行农林业科技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在科技引导生产的同时,向游人展示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6.花卉植物园

花卉植物园是郊区综合性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种类,合理配置,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的相间布局,成为种质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具有观赏、游览、科研、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场所。

7.森林公园

以林木为主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多变的地形、辽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奇石、溪流、沙滩、沟谷、草地,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科普、观光、休假、森林浴的理想去处。一般距城市10~20公里为好,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清新自然,森林景观浓厚。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5

一、前言

国家农业公园是继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及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乡村旅游业态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乡村休闲方式。国家农业公园在旅游产业上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实践。作为一种高端的农业旅游形态,真正意义的农业公园在国外起步较早,在国内近几年也有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外对国家农业公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侯满平、石英(2015)从国家农业公园的概念、特征、模式、功能与效益和未来前景等多个方面对国家农业公园进行了首次系统的解读;段领军(2013)以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为例,分析了都市现代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王贵(2012)融入现展的理念,系统阐述了创建国家农业公园的主旨,结合红兴隆实际提出了创建国家农业公园重点要从现代农业、宜居城镇、红色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打造。

二、国家农业公园理论体系

(一)国家农业公园概念

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生态自然的环境,以绿色田野和秀美乡村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现代农业园林景观和乡村文化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等旅游业态相融合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农村民俗游览等传统农业休闲旅游。它是在农业观光和中国乡村休闲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产品,属于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一个更能体现社会和谐、时尚简约的生活理念、重返淳朴的现代农业公园化景观,融合多种业态,可以有效推动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乡村度假、康体疗养的休闲活动的规模化和专门化,加快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促进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建设。

(二)国家农业公园的产生

国家农业公园是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的理想模式,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中国农业部早在2008年时就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国家农业公园评定以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村域经济主体、村民生活展现、服务设施配置、品牌形象塑造、规划设计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十一大评价指数,共计100分。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有关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一)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项目规划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整个试点项目包括十个功能区。景区内外环境采用远程监控、智能室温、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种植的近千种高档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争奇斗艳,使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此外,它还是中国农业休闲的最高端形态和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2013年9月,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园区内已完成智能化温室5万平方米,农展馆、农耕文化广场、农科蔬苑、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改造提升;湿地公园、热带雨林、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新天地游乐城等多个重要节点项目,中国知青园、光伏发电等新项目正在开建。

(二)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主要涉及雁鸣湖镇的东漳东村、韩寨、朱固3个村,北至运粮河,东南至丁村沟,西接中东路,三面环水一面为路,计划总投资35亿。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一座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乐园。公园内共设置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六个功能分区。

(三)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

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又名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是琼海市的“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项目开发中本着“不占田、不砍树、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原则,将之打造为集生态、环保、现代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形成“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规划有龙舟广场、儒家文化广场、大棚瓜菜基地、兰花基地、草莓基地、垂钓区、莲藕基地、槟榔谷、蔬菜基地、农家乐等17个建设项目,蔬菜基地重点打造城市游客的私家菜地。农业基地、农家乐等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由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形成现代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国家农业公园发展模式

(一)国家农业公园发展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要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进行,在农业内涵中融入城市公园的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

(二)国家农业公园打造六要素

1、打造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等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

2、融合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特色的民间工艺、特色的村规民约、特色的建筑人居等。

3、建设标志性的展示传统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4、建立组织形式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模式健全的建设与运营主体。

5、配套健全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出行运载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设施。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6

法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之一,由于农业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美等原因,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迅猛,进而有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概述分析入手,通过对经济视角下的法国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经济视角下的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启示,以期对其他国家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视角;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现状;启示

近年来,随着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的日益青睐,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目前,法国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强国,其充分结合本国休闲农业旅游特点,积极构建出适合国家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法国经济视角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突显出诸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笔者从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概述分析入手,对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开发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启示,以期对新时期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概述

1.1休闲农业旅游的含义

休闲农业旅游是指以农村地域、资源以及特色文化为依托,将旅游的规划设计理念渗透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结合农业自然资源特色,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合理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相互利导作用,使旅游消费者能充分感受到现代生态农业带来的别样自然风情,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以及文化熏陶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业模式[1]。休闲农业旅游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的束缚,构建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先进模式,其致力于综合性农业区的建设开发,现已日益成为国际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世界农业及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开辟了新篇章。

1.2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

1.2.1旅游产品原真性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在景区产品设计开发上重视旅游产品类型扩展,强调旅游产品质量保证,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的融入,积极糅合创意设计构思,突显旅游自然健康理念,降低产品人为干扰影响,避免自然文化破坏污染,保障景区生态环境平衡,展现景区原真自然风情;提升游客清新原味体验,充分显现产品原真性特点。

1.2.2旅游行业自律性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行业自律性较强,其主要源于法国行业协会的健全完善。法国行业协会系公共职业性联合组织,于旅游经营者及政府间扮演着纽带角色,既代表农民向政府提出政策干预要求,也代替政府明确划分旅游项目范围,指导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保障旅游从业者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旅游产品质量有效提升,推进旅游规范标准化的形成[2]。可见,法国行业协会成立的目的在于弥补官方协会的缺位,现已逐渐突显出休闲农业旅游的行业自律性特点。

1.2.3经营模式独特性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高效多样,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充分发挥其简单灵活的特色,结合土地多样性经营方式,选用单独或综合的经营形式,明确经营人员学历要求及经营范围,考察从业人员经营管理知识,提升经营者本土文化讲解能力,强化经营者服务与交流意识,从而形成法国特有的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

1.2.4营销体系完备性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重视市场开发及客户定位,其明确划分目标市场,注重省份周边区域的目标开发,锁定国内及周边国家的大城市作为重要目标市场,打造范围广阔的营销渠道,建设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网站,开通网络旅游咨询及预定功能,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强化旅游信息宣传力度,加强参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沟通,重视旅客信息存储管理,及时进行游客问题沟通,提升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形成完备的营销体系。

1.3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经济意义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结构调整,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旅游密集型产业发展,拓宽劳动力需求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收益;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稳健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强力推进整体收益,实现国民经济的高效提升[3]。

2经济视角下的法国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在19世纪中后期,法国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从而强力推进了法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法国休闲农业旅游在本国旅游业中占据的位置愈发重要,其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适合地区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2.1乡村传统型模式

基于法国耕地面积广阔,农业资源丰富等特点,在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模式构建上,选用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保持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及本土性,致力于传统农业生产开发,给予游客贴近传统、贴近自然的清新体验,突显法国乡村旅游的独特之处。如法国农庄的葡萄园,在旅游资源规划设计上,着重显现传统理念,大胆融入创意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既可以欣赏到葡萄园的美景,又能领略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同时还能在作坊中进行酿酒实践,并带走自己的实践成果,享受到特有的实践成就感,感受到独特的乡村旅游风情,从而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顺利发展[4]。

2.2都市科技型模式

法国将发达的科技力量渗透至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其利用城市社区及其近郊建立休闲农业旅游基地,运用科技力量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美好的视觉盛宴。因此,都市科技型模式既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要,又能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生产流通,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以法国巴黎布洛涅城市公园为例,其将农林牧渔业高效结合,有效进行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在旅游设施规划设计上,突显出高新的科技含量,实现科技与农业旅游经济相互利导效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休闲农业旅游带来的愉悦,完成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高效推进。

2.3休闲度假型模式

法国具备丰富的农场旅游资源,因而旅游经营者纷纷依托农场旅游资源,借助农场秀美的自然风光,建设别具特色的旅游设施,选用多样农业旅游活动形式,构建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农庄,带给游客清新自然的度假感受。如法国玛丽农场,旅游建筑设计上,挑选精良树木材质,打造绝美木屋度假设施,加大农场休闲旅游引力;在农场旅游产品开发上,促进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提高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发挥旅游产品利导功能,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实现休闲农业旅游经济效益有效增长.

3经济视角下的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现状成因

3.1丰富的旅游资源

法国作为农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地理位置面山临水,自然风光秀美迷人,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国土面积宽广开阔,国家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据过半国土面积,山野森林面积广阔,气候夏凉冬温,降水分布均衡适宜,水资源尤为充足,人口结构简单,以法兰西民族为主要构成,人力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阔,约占国土面积一半,农产品种类多样、产量巨大,中东部地区盛产谷物、蔬菜等农作物,西部及山区地带主产饲料作物,西南部以水果产出为主。可见,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法国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法国积极抓住资源环境优势,结合区域及人文资源分布特点,合理进行旅游资源配置,形成了规模较大、数量众多、专业性强的现代型农场,将农场生产方式由原有的自给型转变为商品型,从而构建了法国独特多样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促进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5]。

3.2强劲的政府利导

法国政府对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视,其充分尊重本国民众意愿,合理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全力提供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经费,出台多部涉农旅游法律政策规定,科学利导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行为,坚持农业旅游民主公开执法原则,规范休闲农业旅游执法活动,强化农业旅游执法队伍培训建设;重视农业旅游文化宣传普及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实施丰富多样的农业旅游文化战略;健全完善休闲农业旅游机构,明确划分农业旅游机构权责,提升机构旅游调控促进能力;加强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世界相关先进科技经验,推进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开拓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市场,营造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环境。

3.3便利的交通环境

法国良好的交通环境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完备的交通运输网为游客提供了舒适高效的旅游出行体验。20世纪初,法国便着重致力于公路、铁路以及航空方面的建设,在公路建设方面,公路网结构完整,分布广泛,衔接到位,质量过硬,高速公路系统发展速度迅猛,数量分布均衡,路线畅通无阻,公路服务系统完备,路标设置科学,指示清晰明了,方便旅游出行;在铁路运输方面,运输条件便利发达,铁路网分布广,密度高,结构完整,快速列车舒适准时,高速列车方便快捷,二者有效连接,分布于法国所有城市,提供便捷的旅游出行方式;在航空事业发展方面,民航事业异常发达,航空公司类型丰富,承办航运业务范围广阔,航线分布遍及世界,机场设置纵观全局,为游客休闲农业旅游提供方便的出行条件[6]。

3.4发达的科技水平

近年来,法国充分意识到科技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科技人员的技术培养,建设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增加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立法保障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确立科研人员独有的法律地位[7],积极提升民众科技创新意识,制定科技创新国家倾斜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政府扶持力度,积极促进西欧的科技合作,推进国家科技化发展进程,实现国家科技水平的有效提高。目前,法国已经成为科技力量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因而部分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利用本国科技推广优势,于城市中发展农业科技休闲旅游,建立都市科技农业旅游景区,展示现代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发挥农业科技普及示范作用,高效推进农业旅游经济发展。

3.5优质的营销机制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现已构建了优质的营销机制,进而促进休闲农业旅游顺利发展。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生产方面,注入旅游购物乐趣提升思想,采用丰富市场旅游产品调研方法,选择旅游潜力产品加工设计,加大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引进独具特色的包装设计理念,发挥别具特色的旅游创意,强化从业人员的产品质量意识,提升产品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确保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生产速度;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销售服务方面,加大旅游产品销售宣传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产品销售方案,选择适当可行的产品销售渠道,采用多样利好产品销售手段,加强旅游网络服务便捷开发,形成旅游景区全观网络模拟,建立完善旅游网络预售制度,方便游客远程查询选择景区,设置服务到位的农业旅游机构,提升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供优质周到的农业旅游服务,实现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8]。

4经济视角下的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启示

4.1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具备特殊的经济属性,其通过开发利用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进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成为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的发展基础。法国休闲农业旅游通过科学把握资源环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旅游资源,调整优化传统资源结构,构建适宜发展旅游模式,促进农业旅游经济推进。因而要实现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农业旅游资源的有效优化。因此,世界其他国家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法国农业旅游发展经验,结合本国地域农业资源环境特点,遵循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旅游资源设计规划,制定高效可行的旅游资源开发方案,解决旅游资源开发隐性成本问题,构建低碳环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消除农业旅游资源经营行政垄断,明晰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产权归属,有效控制农业资源开发规模,规划设计完备资源危机整治方案,确保农业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实现[9]。

4.2加强政府调控力度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大力强化调控实施力度,充分结合经营人员意愿,加大旅游经费扶持投入,全力制定执行保障措施,促进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由此可知,要实现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调控力量不容忽视。因而,其他国家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学习法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先进经验,充分理解尊重本国民众意愿,吸收利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推进政企旅游方面的有效合作,开拓农业旅游广阔发展市场。在涉农旅游法律政策制定上,科学规划设计法律政策制订方案,进行适当有效的方案调研试点,合理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规章的不足;在旅游管理部门执法规范上,秉承民主公开执法理念,规范管理部门执法行为,开展执法队伍培训提升;在农业旅游文化宣传普及上,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宣传普及方案,选择丰富多样的旅游宣传普及渠道,全面创新农业旅游宣传普及形式;在休闲农业旅游经费投入上,合理进行经费投入规划,加强旅游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在休闲农业旅游机构完善上,清晰机构权责划分,重视机构权责衔接,发挥机构调控能力,从而营造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环境。

4.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法国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尤为成功,为本国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完备的交通体系对其他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他国家在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时,要充分立足本国农业旅游设施现状,选择吸收适合本国发展的有益经验,正视旅游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寻找到促进设施建设进程的应对策略,实现旅游设施建设的有效完成。在旅游交通规划上,遵循旅游市场引导原则,设计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制订长远可行的规划方案,立通综合能力提升;在交通设施改善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积极加强建设投资吸引,优化旅游交通资源配置[10];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加强交通服务意识宣传,强化员工服务意识培训,规范旅游交通运输管理;在旅游交通优化上,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在交通部门间协作上,明确交通部门权责,建立部门衔接机制,形成协调部门机构,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4.4确保科技水平提升

由于法国具备世界高新科技力量,因而在其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突显出先进科技的有利支撑及融合,从而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故其他国家要提高休闲农业旅游的经济增速,则必须要重视先进科技的高效提升。在先进科技研发方面,强力提高科技人员的研发意识,注重先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构建完备的科学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构完整的科学技术队伍,在先进科技引进方面,加大科技引进的经费投入力度,实地考察引进科技的影响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引进方案,合理吸收有利的科学引进技术,加强科技与农业旅游的有效融合,在政府政策利导方面,出台法律保障科学技术项目研发,制定政策提升民众科技创新意识,强化政府科技创新支持功能,积极倡导国家之间科技合作交流,从而实现高新科技对农业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4.5健全产品营销机制

法国优质的休闲农业旅游营销机制的建立,充分突显了其于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从而高效地推动了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可见,法国建立的农业旅游营销机制经验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和学习,因而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产品营销机制,具体表现: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上,发掘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制订科学的产品开发方案,致力于特色产品深度开发,注入产品创新开发理念;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生产上,注重员工产品质量意识提升,强化管理人员质量监管力度,合理拓宽旅游产品生产规模,保障旅游产品生产供应速度[11];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销售上,加强旅游产品宣传力度,设计完善产品预售方案,选取形式多样的销售渠道,利用特色创意销售手段;在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服务上,全面开发旅游网络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旅游信息的利用效率,加强旅游娱乐设施开发建设,培养从业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促进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威.旅游旅游业旅游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8-19.

[2]吴国庆.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6-57.

[3]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2-103.

[4]依绍华.旅游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实战分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35-37.

[5]文力.旅游产业———21世纪的支柱产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9-30.

[6]陈坤仪.关于中国公民赴法国旅游市场的分析与研究[J].市场论坛,2006,12(3):8-9.

[7]贺英.走向复兴的法国旅游业[J].世界博览,1993,18(2):25-27.

[8]谢国森.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防灾博览,2007,21(6):42-43.

[9]彭华.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旅游学刊,1998,15(3):36-37.

[10]郝建秀.希腊、法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环球经济,2001,8(4):15-16.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7

应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的邀请,2018年7月30日--8月4日,由市政协牵头组织的福州市休闲农业交流团成员6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在台期间,先后参访了源鲜智慧农场、新峰农场、茉莉花坛梦想馆、魔菇部落生态休闲农场、台一生态休闲农场、桃米生态村、花露休闲农场、坪林茶业博物馆等休闲企业。拜访了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福建省长乐同乡会、马祖经贸交流协会,并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考察期间,全体学员不仅虚心学习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此后,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提供休闲服务,集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为止,台湾将近有600家休闲农场,全年共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55亿元,休闲农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注重政策扶持引导。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高度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等扶持政策,并在台湾农场经营协会的辅导与协助下,休闲农业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休闲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2.注重突出主题创意。台湾休闲农业创意无处不在,主题创造经典,凸显地方风情,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花露休闲农场场长陈基能提出,创意是立场之本,立志把花露农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精致最美丽花园。他创意的二便文化概念馆确实美,卫生间外的水龙头也很有型,男女卫生间的水龙头各用了翩翩飞舞的蝴蝶及象征智慧的猫头鹰造型,而男性卫生间更是有惊喜,每个小便兜都变成美丽的花朵,去小便就是去尽情地“浇花”。再如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桃米拥有台湾原生23种青蛙,56种蜻蜓。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3.注重体验项目设计。台湾休闲农业内涵丰富,休闲项目精彩纷呈,不仅仅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更加注重游客情感和生活的体验。如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前身为 “台一种苗场”。2001年起开始发展农业观光,兴建了亮眼雅致且温馨舒适的花卉驿栈,充满浪漫与新奇感的水上花屋。兴建南芳花园宴会厅,其并推出花餐养生料理。花卉造景、自然生态与悠闲住宿,从赏景看花到自然学习再到体验农事,台一生态农场都让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从入口缓缓进入,花卉、植物融进建筑、屋顶、墙面。置身其中,仿佛参加一场小型花博展,所到之处,繁花盛开,花香四溢。精心规划的主题馆可谓别出心裁,不仅主题与文化结合,还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打造基础设施,采用环保绿色建材兴修建筑物,自行培植花卉,自建花柱花屋,营造水上餐厅,让我们感受到台湾岛的生态风情。

 4.注重民宿发展。台湾第一个正式的民宿法在2001年颁布,到现在全台有2万多家民宿。民宿注重多样化发展,融合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要素,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成了颇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民宿产品。有田园乡村主题、人文艺术主题、异国风情主题、原住民风情主题、家庭温馨主题、怀旧复古主题等等,给人一种“宿在民居、乐在乡野”的感觉。在经营理念上,趋向于隐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民宿已成了主人个性的最佳秀场和吸引志趣相投之人的聚集地。如台一生态农场民宿整体建筑设计采用环保的绿色建材,精心营造“春露”、“夏荷”、“秋枫”、“冬恋”的季节楼层和欧式风格的水上木屋。晚上可以在露台上吃水果、看星星,如同在家中一样亲切。再如花露休闲农场设计了梦幻之城--精油城堡。城堡房间设计非常现代化,原木床、高级纾压床垫、精油泡澡浴缸、落地景观窗台、落地玻璃,让你在床上或浸浴时既可欣赏原始的农村风貌,亦可远眺大雪山的美景。傍晚的夕阳,还有夜晚伴随着蛙鸣虫唱观星赏月,别有一番享受。

5.注重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台湾利用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优势,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源鲜智慧农场采用农业4.0,植物工厂化、益生菌水耕蔬菜、利用Led照明模拟太阳光等技术,生产听音乐喝豆桨长大的绿色蔬果。再如魔菇部落生态休闲农场利用蘑菇做的黑美人菇饼干、杏鲍菇脆片饼干等各种零食,香皂、面膜和护手霜等深加工产品。

二、一些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市休闲农业现状,获得一些启示。

1.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经营农产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县、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突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应当是一个持久而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在旅游消费者心中,树立对其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差别。也正是这种差别才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提高其消费欲望,最终凝聚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应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与周围已有休闲项目开发上的雷同,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休闲农业是一种观光、游览、度假的形式,旅游者是以体验农村和农民生活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休闲,而不是一般地到农村去观光或“学农”;尤其“农家乐”,是旅游者直接深入到农民家里,吃住在农家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农民文化。所以,一方面不应该游离于农民家庭之外,把城里的宾馆、标房简单“克隆”到农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环境整洁、居住干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让旅游者在农民家里既享受到规范的服务,又感受到宾馆旅舍所没有的家庭式温馨,因而能够充分放松、尽情休息。休闲农业要在服务上下大功夫,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观光线路的策划到每个景点内容的确定,从农业观光的导引介绍到田园风光的品味鉴赏,从日间的餐饮到夜晚的住宿,都需要一支专门的服务队伍。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8

关键词:打造精品;推进农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6.004

前郭县是农业大县,又是蒙古族自治县,发展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条件优越,内容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休闲农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率,拓宽就业机会,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几年来,前郭县立足县情,多措并举,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称号。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适应都市人群融入自然山水、品尝绿色农产、追忆美丽乡愁、回归诗酒田园的休闲消费趋势,前郭县妙因寺村四季果蔬采摘园、哈拉毛都镇林果采摘园和八郎镇瓜菜采摘园等,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应运而生,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科学定位,明确思路,规划布局

前郭县坚持科学谋划,高标准布局,已形成以查干湖为龙头,北部历史文化游、西部草原风情游、南部农业观光游、中部莲花圣水游、新城休闲消费游的“一龙头五区块”旅游发展格局,前郭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1.1科学编制规划

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提供战略策划咨询,将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功能与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农耕文化及农村民俗等要素有机融合,在全县范围内,整体规划精品路线,串联精品景点,合力挖掘人文历史,体验特色互异,运营互相支援,资源互补,共同行销,从而提供全套的游客服务,增加满意度。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进行统一的谋划和管理。

1.2探索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商业化运作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重点思考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明确定位,策划各区域主题,例如特色农业主题、科普示范主题、商务会都主题、果酒庄园主题、体育公园主题和低碳环保主题等。

1.3实现四大升级

一是实现理念升级。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二是实现角色升级:从开发商向经营商、运营商升级;三是实现规模升级。从大景观发展到大旅游,从景点本身发展到区域联动,使景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能够留住游客;四是实现产品升级。做有品牌的产品,有知识性的产品,有文化的产品,有娱乐性的产品,有体验性的产品,国际化的产品。

2实施“五动”战略,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2.1项目推动

休闲农业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高边际效益的产业,产业是基点,生态是看点,文化和服务是卖点,宜精不宜粗,宜深不宜浅。要把休闲农业项目打造成省级甚至部级重点项目,这样不仅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得到相关扶持资金。因此,做休闲农业项目时,一定要做精品,做亮点,要聚焦,做深、做足、做精某一类产品,特色也就显露出来,这样就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2.2龙头带动

积极引进城市经济实体,开发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龙头都市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实施都市农业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棚膜经济,特色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体验、l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美化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2.3资金拉动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带动、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发展策略,注重在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群众集资等方式上下功夫,建立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休闲农业建设。

2.4品牌牵动

优势产业和环境资源直接关系到整个休闲农业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组织引导规模较大的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有机绿色基地、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名优产品。培育一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2.5科技驱动

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休闲农业的基础,不仅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工程的科技创新,将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还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培育面向现代化农业的服务战略,并逐步推进“物联网+农业”的应用,培育相关新型产业。

3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成效

从总体上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大融合:一是“一二三”三个产业的融合。就是将种植业、加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起来,形成体验经济,实现多元化收益;二是“农、旅、文”三种业态的融合。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全新的综合业态;三是“乡土意境与时尚度假”的融合。以乡土意境再造乡愁,以时尚度假满足市场,通过新乡土度假产品的打造,实现休闲农业的升级。大大提升农业附加值,进一步使农业变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安乐的群体,使休闲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高大上”人气产业。

参考文献

[1]霍保安,韩景豹.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

[2]乔丽芳,刘亚东;张毅川.凤泉都市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0).

[3]马莹,张莉侠,马佳,张晨.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J].上海农业学报,2011(04).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9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对策;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328-01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以庄园和城堡为主体的农业旅游资源。西班牙、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一个个农场、林地、村庄改建成一座座农业公园、森林公园,旅游农业成为消费时尚。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繁闹中生活的市民日益向往安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和美丽的风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旅游农业开始在我国逐步兴起,首先在沿海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和著名景区的周边地带发展[1]。

1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以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绿色购物、品农家酒菜、赏农家风景、体验农家生活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据最近一次的调查统计,连云港市现有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等多类经营主体92个,从业人数130676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19141人),带动农户20997户,年利润总额58919万元,资产总额1018191万元,经营面积13059.6hm2。

1.1区位优势明显

一是绝大部分的休闲农业园区(农庄、农家乐)处于城市周边或城乡结合部,有的由于城市的扩张,已成为城中村,具有交通快捷、便利的优势,是人们周末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二是连云港市有众多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许多休闲农业园区就在景区边缘,在经济、服务功能、人气上很容易受到景点的辐射,为园区业主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1.2机制形式灵活

目前,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投资主体是民间资本,经营形式一般为个人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园区业主既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优势、经济实力和当地资源特点,灵活确定经营项目,又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随时变更经营项目,以取得利润的最大化。在用工上更加灵活,根据季节、客流量的多少吸纳园区周边的农民工就业。这些从业人员随喊随到,来去自由,离土不离乡,既能创收,又不耽搁农时,为园区降低了经营成本。

1.3发展迅速

休闲观光农业适应社会需要及市场需求,符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标准,且具有投资规模灵活、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从一推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已建和在建的休闲农业项目近百个,逐步形成为一大产业,特别是连云港市的赣榆县,个别经营主体已把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休闲、特色娱乐、特色农产品销售上升到一条龙服务,具有一定的规模档次。

2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的论证,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多数休闲园区规模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区域特色不明显,标准化程度低。园区业主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跟风现象严重,在小范围内有着过强的竞争,很难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能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型休闲点较少,知名度不高,缺少吸引力。另一方面因内容少,容易造成资源闲置,资金利用率低,影响业主的经济收入。

3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3.1适时制定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中长期规划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农业产业之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新路子,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011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园艺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宣传推介力度;随后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园艺业转型升级调研的通知》,2012年将休闲观光农业列入省财政补贴发展项目。休闲观光农业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连云港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交通便利,地处苏北鲁南,民风民情多姿多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同时,充分认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3.2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的服务能力

依托协会协调维护会员权益并协助解决困难;进行行业星级评优;开展资金互助服务;国内外合作招商交流;项目环评、贷款信用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成果鉴定资格评审;项目投资及贷款,并提供行业规划指导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3.3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在景区内建立多个农家乐,并给予优惠政策。争取有关休闲观光农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改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借助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小城镇建设、农村能源和农村文化、环保等项目资金向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倾斜。涉农培训项目资金如“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针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3.4加强指导与扶持力度

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已经过几年的运作发展,但终究还是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当地丰富的旅游业相比,仍明显处于劣势。要突破市场瓶颈,赢得客源,关键是做好规划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搞好科学规划,根据各县区自有资源,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重复发展。二是规范管理,对辖区内的休闲观光农业点要如实登记备案、审核,以便管理部门的检查指导及日后政策上的倾斜。三是争取尽快出台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安排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可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关特惠政策[3]。

3.5打造有特色的精品

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要立足于新、奇、特、优,打造一批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精品,休闲农业根植的基地是农村,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特色。对连云港市这样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说,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更没有竞争力。为此,连云港市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一批精品示范点,给予人才、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其尽快转型升级,使其达到具有一般旅游景点的竞争能力。

4结语

总之,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挖掘了农业在塑造良好乡村风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潜在作用;进一步诠释和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内涵,是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开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渠道[4]。相信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在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会发展得更好,会越来越成为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5参考文献

[1]陈宗元.观光农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吴金桃.我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福建农业,2009(6):6-7,13.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篇10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概念规划;福建厦门;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8-0313-02

abstractwiththecaseoftong'anagriculturalparkinXiamenCity,themeaningoftheagriculturaltourismparkconceptualplantothefutureconstructionwereanalyzedthroughthenature,thetarget,theresourceandthetouristresourcemarketofparks.itshowedthattheconceptualplanshouldbecomeasupplementandindispensablecomponenttotheexistingplanningsystem.

Keywordsagriculturaltourismpark;conceptualplan;XiamenFujian;tong'anDistrict

概念规划是规划体系中的新星,通常不被列入传统完整的规格体系中,其与总体规划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成型的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可修改的变量型规划;概念规划更着重于对未来发展、可能的经济效益、市场增长点等内容的预测,更侧重理论上的参考意义;而总体规划着重界定园区的建设格局、内容、方向、步骤等,其约束力和指导性更强。

国内在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概念规划热潮,从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规划逐步向其他行业规划领域延伸,但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规划实践中概念规划的应用极为罕见。2012年受到委托对厦门同安农科乐园进行概念规划,以帮助投资方和有关政府部门判定该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以此案为例,探析农业观光园区概念规划对项目目标定位、功能模块、开发方向、资源及客源分析等内容的参考指导意义。

1项目现状

园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交通便捷,厦门本岛可30min内方便到达,同安区内10min即可到达。场地周边现为大型蔬菜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已有一定规模,享有一定的声誉,农业景观本底较好,具有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异质性,具有强烈的景观吸引力与开发潜力[1-2]。

2项目性质与目标

2.1性质

本园区将建设成为都市高效植物工厂样本,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园区,融研究、生产、示范、教育、休闲、产业模式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现代农业园。

2.2目标定位

本园区建成后,在市域、省域范围内成为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展示与体验中心、商业城市高效现代农业模式推广示范中心、现代智能化农业研究中试基地、厦门新兴农业休闲观光胜地。

3发展战略

3.1园区景观吸引力营造

建设区域范围内技术与设施水平领先的智能化现代植物工厂,展示新型都市(市郊)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科技景观,凸显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一层面。展示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高效、安全与可控、可追溯的生产体系与产品;展示现代农业文明,构成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二层面。设立温室花园餐厅和蔬菜卖场,强化休闲观光设施和功能建设,促使产业模式的当场转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集农业文化、现代温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科教文化于一体,通过文化创意展示园区景观吸引力第三层面。通过区域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间的异质性比较,园区现代农业景观与周边传统农业景观异质性比较,创意休闲景观与自然景观异质性比较三方面提升园区景观异质性和吸引力。

3.2宣传与市场运营策略

借助政府与公众媒介平台宣传迅速打开知名度;通过诸如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等热点话题提高园区知名度;融入区域旅游系统,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通过各类旅游创意、文化创意活动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结合科教宣传,赢取基础游客群体。

4重点分区与项目

根据融合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工生态、景观体系,并使各分区拥有不同于其他分区的景观中心点。有利于行政管理、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建设简明的游览组织结构的原则进行园区内部分区。将园区分成植物工厂、休闲观光温室、附属综合服务休闲区3个功能模块。3个分区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需求,展现不同的特色景观。

4.1综合服务休闲区

建设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品商店、电教宣传室及休闲景观区。总体风格控制为现代自然式景观,建筑为与智能化玻璃温室相协调,强调线条形式美,糅合古典和地方特色的小组团形式。停车场为树阵隔离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与旅游品商店可以互相依存,提供各类商务服务,并与电教宣传室一起构成室外建筑主群体;电教宣传室主要承担科普教育的功能,拓展、弘扬传统与现代农业文化,增加园区服务与赏玩项目,提领园区农业文化创意;景观区以园林植物与果菜作物混合造景,营建优美景观,着力营造3类公共空间以达到增加园区空间容量,延长旅客在园区停留和消费时间从而提高园区效益的目的。3类公共空间分别为儿童活动空间、游客休憩空间、游客过渡休闲空间。

4.2植物工厂区

植物工厂区内,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由智能化系统协调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有规律运作,综合调控各环境因素,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实现生产高速度、高产出和高效益。

植物工厂区以高顶玻璃大棚为基础结构,外观加以现代建筑形式的美化修饰。植物工厂主要包含四大区域,分别为组培播种区、育(炼)苗区、生产收获区和包装储藏区。为了方便展示、参观和示范,设有3.0m宽的参观走廊。

4.3休闲温室区

休闲观光温室以蔬菜主题餐厅的形式加以体现;以食品安全、绿色蔬菜为基本要素,开发主体餐饮系列,融合文化创意,成为园区主要的经济支撑点之一。

5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围绕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传播,商品创意新颖、人性可爱,服务贴心到家这四大特色从两大商品品系3个层次进行园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两大商品品系分别为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和科教及服务商品品系。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是是一个以实物商品开发为主的商品品系,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绿色、反季节、高附加值品种)、专题饮食创意蔬菜饮品等附加服务、衍生的旅游农产商品三大类。

科教产品品系:以思维与服务产品为主体,适当的实物支持为体现的一个产品品系,分为科教服务与宣传、科教商品销售服务(书籍、光盘、培训、讲座、咨询等)、创意科教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家庭菜园的设计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的创意型服务项目)。

6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6.1景观资源分析

借鉴目前国内风景区总体规划通用的景观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对未来本园区建成后的设施和景物进行评价与分析的结果见表1,综合评定本园区的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以现代农业科技建筑、农田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为主,与都市景观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景观吸引力;现代化全智能温室蔬菜工厂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的吸引力,在厦门市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显著性是园区主要吸引力所在;人文景观以农业科教景观为主,虽然比较单调,但科普宣教活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典型性吸引力,可以作为园区辅助吸引力。

6.2客源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福建总人口约3700万人,城镇人口约占40%;而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厦门人口约为4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更高达约80%;厦、漳、泉闽南三角地区普遍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总数约100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较高,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出行潜力。因此,分析园区客源分级如下。

主客源来自厦门市区的常住人口,前期以散客游或者自驾游形式居多,中线以后要通过旅行社组织客源为常态客源,散客自助为节假日重要客源。第二客源来自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域的城乡居民。借助发达的区域交通和大力宣传以及厦门本岛的旅游中心城市优势,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的城乡居民很快将成为本园区的主要客源组成部分之一。第三线客源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比如福州等省内中心城市的游客,在交通、宣传和接待工作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园区客源的一个重要组分。第四线客源为特定的参观人群和部分来厦门旅游的省内、国内游客。这部分客源的可预期值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整个旅游系统的资源整合和融入,但对于提升园区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3客源组织策略

融入区域旅游大体系,开发以组团游和自驾游等各种形式一日游为主线策略。以各种群体的科普教育游为另一类组团游的重要形式。以绿色蔬菜配送和家庭菜园服务等延伸服务形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固定一部分基础客户群。

7结语

农业观光园区的概念规划可以在项目投资建设之前预测明晰项目性质、目标、投资方向、效益增长点、客户市场、建设格局等关键因素趋势状况,对判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投资的安全性、回收预期等具有相当的参考指导意义,是对现行园区规划设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园区建设前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8参考文献

[1]吴春波,于强.我国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7):25-28.

[2]李志强,黄锡隆,李超.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初探:以眉山农业观光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9):55-57.

[3]张丽丽,岳本良,宋艳梅.浅谈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J].现代化农业,2009(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