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7:02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1

一、小组团队教研组织的构建

要想保持一所学校的活力与竞争力,必须以“人”为中心。既要强调人的心理需求与能力配置,更要强调团队的分工、合作与协同。我们加强学校小组团队建设,着力抓好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磨课组建设,有序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1.课题组

课题组由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将其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探究中强化理论学习,进行反思调控。通过开展公开教学活动,在思维碰撞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把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推广,真正起到以课题研究引领课改的作用。课题研究以分专题的形式推进。每次活动都立足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教研组

教研组由同一学段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主要活动形式有:①案例交流反思会。让教师用案例的形式,就自己近阶段教学中的收获、困惑在教研组内和同组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共商改进的措施,共享教学资源。②观摩研讨。在教研组活动时播放名师、特级教师的优质录像课,或请市内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引领教师观摩研讨。从操作层面感悟如何凭借教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③课堂实践。每学期每人上一节课改研究公开课,并在集体评议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建构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智慧。④理论学习。每次学习均围绕自己或组内的研究专题,搜集、整理理论学习材料。

3.备课组

备课组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以深入研究教材、透彻了解学情、优化过程设计、精选练习设计、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为目标。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①汇报协商式。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对教材研读、教法学法设计、训练设计的观点想法,然后小组讨论协商形成集体教案。②比较补充式。抽签选出一位成员首先设计一教案,其他成员对这个方案进行补充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方案更加完美。③案例合作交流式。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风格和经验说自己最得意的一个片断设计,然后各自取舍。

4.磨课组

磨课组由同学科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刚上岗的青年教师组成,以培训青年教师、锤炼骨干教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丰富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为主要目标。磨课教师精选课题,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开展多轮磨课活动。磨课教师借班试教,找出教学预案在实际执教中会出现的问题。在磨课组成员听课反思评议中,磨课教师再综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反思评议――再修改――再试教,直到满意为止。

二、小组团队教研制度的建设

我们认为,教研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规范小组团队的活动。我们努力构建好“四制”――动态课题组活动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磨课组活动制度,通过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磨课组等小团队组织严格执行,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

教研制度建设同样有利于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当小组团队中的一种价值观为小组成员认同后,就会产生一种黏合剂,把全组成员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产生巨大合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优秀课题组评比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优秀备课组评比条例》《优秀磨课组评比条例》《校级优秀小组评比奖励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努力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我们还通过教研制度建设提升小组团队的竞争力,使团队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一是建立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听课,把高规格的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作为对优秀小组团队和优秀小组成员的奖励。二是建立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制度。学校支持和协助各小组团队约请教研室专家、本地区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作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小组团队成员在与专家的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三是建立课改“三优化”优质课展示评比制度。每学期组织教师课改“三优化”优质课评比,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在各小组推出优质课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竞争力。四是施行校际课堂教学交流观摩活动制度。选拔本校小组中的教师与兄弟学校的教师同台竞技,开展系列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样的课堂观摩交流中引领教师观察分析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三、小组团队教研氛围的营造

我们在小组团队建设中,努力营造和谐、舒适、温馨的环境,让组员觉得在学校里工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变革学习理念,倡导“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让学习成为团体和成员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让校园成为读书交流的地方。倡导小组成员潜心读书,阅读教学专著、杂志。倡导分享式讨论,学习组成员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拿出来共享,以促进成功经验的推广。倡导开展批判式对话,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提出质疑,通过思想相互碰撞达成高一层次的共识。

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学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合作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师素养、潜能得到不断开发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思想需要碰撞,灵感需要激发,经验需要交流,观点需要切磋,理念需要提升。我们要逐渐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研究氛围,构建淬炼教育智慧的平台。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我们倡导教师要学会宽容,遇到摩擦,多从自身找原因,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搞好了团队的协作工作,我们就能以快乐的工作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和小组成员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生活和工作双赢的好局面。要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真正认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发展自己。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努力营造“敢创”“敢冒”的创新氛围,大力弘扬“三敢”精神:敢于自我“实验”,敢于自我“创路”,敢于自我“冒尖”。要懂得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群人,需要多层次的人才结构。要创造出一个环境,让大家都能施展抱负。不断推出新观点、新做法、新经验、新课堂……

四、小组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团队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荣誉感,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团队的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1.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

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除了建立共同的目标之外,学校及小组团队的管理者要把每一个成员的目标引导和统一到团队的共同目标中来,为组员的目标实现提供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组员只有感受到团队集体的关怀和尊重,才会真正把自己当成小组的主人,才会与小组同心同德。

2.团队凝聚力蕴藏于成员间的尊重与信任

组建小组团队关键的一点是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小组团队中每个人都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需求、个性。团队成员需要尊重每个人的技能、观点和看法,尊重每个人对于完成任务做出的贡献。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引导团队成员和谐共处、彼此尊重、彼此信任。

3.团队凝聚力体现于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2

一、填写说明:

1.为了解您对我们培训工作真实的意见、建议以及您的培训需求,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请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认真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2.题目所列内容仅供参考,请您在同意的项目序号上打√,还可在“其他”项中列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3您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学习哪些内容?(可多选)

a团队执行力的内涵B为什么要提高团队执行力

C怎样提高凝聚力与执行力D提高凝聚力与执行力的具体细节和方法

其他:aBCD

4您希望本次培训采取那些方式(可多选):

a讲授B情景教学

C体验式教学D分组讨论

e互动训练F案例分析

其他:aBCDeF

5作为公司员工,您理解的“凝聚力与执行力”是指:凝聚力即团队合作力的向心性,劲往一处使,更有利于整个工作的开展,公司的发展;有了凝聚力才有更好的执行力,上传下达,立竿见影,凝聚力与执行力相辅相成,对一个团队来说非常重要,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能力。

6根据此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培训请以“如何”、“怎么办”为题列出3个您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并请尽量举例说明,以使其更具针对性。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3

凝聚力工程要把全国人民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不仅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且还要善于团结和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此党不仅要增强“内聚力”,团结和凝聚全党的力量;而且要通过增强党的“内聚力”进而增强“外聚力”,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长,从挫折中继续奋起的两大法宝。

凝聚力工程,也是新时期对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的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必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的凝聚力,不仅为我们党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指明了方向,而且从理论上回答了党的凝聚力的来源和动力问题。

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现状探源

“凝聚力工程”应当从凝聚党心和凝聚民心这两个基本层面来展开。首先只有把党心凝聚起来,党才能坚不可摧,战无不胜。只有把党心凝聚起来,才能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去做凝聚民心的工作。凝聚人心主要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聚力工程”的基本思路是用真理的力量凝聚人,用发展的力量凝聚人,用人格的力量凝聚人,用组织的力量凝聚人。“凝聚力工程”的主要特点是制定和实施一整套凝聚人的制度,形成基层党组织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可以抓住建立健全以凝聚党心、凝聚民心为主线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体系,为不断增强党和民族的凝聚力提供重要保证。

实施“凝聚力工程”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首先,“凝聚力工程”的着力点是关心人,从关心人出发,从让老百姓看得到实惠的角度来体贴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就能成功地密切党群关系,达到增强凝聚力的良好效果。其次,“凝聚力工程”的根本点在于新事业的发展,用新的发展来凝聚人心是最实在的力量,可以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再次,“凝聚力工程”的魅力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历、群众认同,以及他的人格力量、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做好工作,关心群众,去以情动人。最后,“凝聚力工程”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凝聚力工程”在当前,需要进一步制度化,在工作机制上作进一步的设计和规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践,以获取新的经验,从而构建出制度化的“凝聚力工程”。

凝聚力工程的创新

实施“凝聚力工程”,必须在整体上增强战斗力、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上用心思、下工夫。当前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心得体会,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开创“凝聚力工程”的新局面,凝聚力工程要做到有效性,必须拓宽渠道,创新机制,必须在健全运行机制上下工夫,将工作贯穿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对凝聚力工程内容进行创新。“凝聚力工程”的工作方案,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确立工作目标,建立基层党组织关心群众的工作机制。二是抓住核心内容。三是建立基本制度。建立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的工作制度。四是建立组织网络。就是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组织网络。

对凝聚力工程方法手段的创新。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开展凝聚力工程的方针要力求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鲜活的载体吸引人;开展凝聚力工程既要发挥已有载体的作用,又要注重载体的创新,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载体;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动态和群众的喜乐要求,让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增强凝聚力工程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以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凝聚力工程的目标和任务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是在于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品行上“靠得住”,能力上“有本事”;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管住管好“关键的少数”。

坚持以有效的机制激励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凝聚力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凝聚力工作的经费投入。四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估机制,实行动态量化评估标准,定期考核评估,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以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立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新机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基本保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服务、教育和激励党员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必须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党建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一是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地位问题。二是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运作方式问题。三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四是解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五是解决“凝聚力工程”工作格局问题,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春风丽日暖华阳》,《解放日报》,1994.3.17。

2.《基层党组织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研究》,上海市2003年市教委基金课题。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群体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30-03

现代体育运动集体项目中,要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既要靠精湛的个人技术,更要靠团队的协作配合,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将队员们团结起来,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这种力就被称作群体凝聚力,它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群体凝聚力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能将队员们团结到一处,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胜利拧成一股绳,使团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本文就此初步探讨了群体凝聚力在体育教学中是如何增强。

1.群体凝聚力概述

1.1群体凝聚力概念

群体凝聚力,它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之中,为群体承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即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也就是群体成员为群体出力意愿的强烈程度。它是把成员维持在群体中的一种合力,通常表现为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是组织活动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1.2群体凝聚力作用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群体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其成员能够团结一致,相互扶持、鼓励,共同渡过难关。尤其是在集体比赛中,超强的群体凝聚力往往可以使运动员们为自己的团队出力达到最大值。

所以说,群体凝聚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这就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共同努力。

2.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2.1教师积极培养核心成员能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运动群体中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激励者,不但要拟订学生的奋斗目标,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情感功能以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平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与沟通,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并且要协调矛盾,及时解决冲突,在群体中营造团结向上、相互信任与尊重的氛围,弘扬正气,以形成良好的队风。同时要重视对运动队核心成员的培养,充分发挥他在群体凝聚力中的精神领袖作用,团结所有成员,增强群体凝聚力。

没有核心人物的群体往往没有较高的群体凝聚力。例如之前nBa芝加哥公牛队中的明星球员乔丹,他就是公牛队比赛场上的核心人物,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才使得球队的群体凝聚力极强,以致所向披靡,共夺得六次nBa总冠军。然而在他退役之后,球队中由于缺少了较为出色的核心人物,始终战绩平平。

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如此,一个核心成员可以很好的起到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只要有核心人物站在场上,其他成员就有了主心骨,战术配合也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整个队伍凝聚在一起,即使在对阵强敌时也会毫不气馁。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依靠核心人物来增强群体凝聚力。

2.2教师有意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在增强学生群体凝聚力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指导或暗示能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队中,要为这个团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如我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我们这个团队的24个同学来自各个班级,有的班级的同学自己班级搞小团队,相对来说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同学互动就较少,导致我们整个团队相互之间比较疏远,我们的老师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在之后的教学和训练中就十分注意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整体,还特意强调了:在球场上,我们就是兄弟。大家没有了原来班级的概念,都为这个团队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我们的群体凝聚力自然就强了。教师要有意设计集体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增强群体凝聚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3教师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可使学生们的群体凝聚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激励,就是激励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是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方式。在增强群体凝聚力的过程中,这种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理论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运用激励理论时,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树立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激发动机,这样就能鼓励学生去追求集体目标,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启发引导学生目标的思想行为,促使最高层需要的形成。当学生受到激励时,不仅自信心增强,而且会认为自己在集体中的能力更强了,责任更大了,要为集体更多的出力。这样一来,群体凝聚力自然就增强了。

2.4教师有意设计集体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意安排一些集体性活动,很有利于团队精神和群体凝聚力的培养。这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群体凝聚力的目的。

比如在集体性的“叠罗汉”活动中,需要参与者的相互竞争、协作与配合,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了,才有成功的可能,应该让学生在平时主动研究活动方案,对比、分组、实践,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些组的同学活动效果更显著,在具体的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姿势正确,动作到位,配合默契,相互帮助,通过动脑、动手,提出疑问,相互探讨问题,找出解决途径,全体配合,努力实施,最后取得成功。这说明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体努力去完成一个目标,则成员之间的行为表现容易达成一致,群体的凝聚力就更强。

3.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的学习态度和氛围

3.1学生自己的角色定位越明确则团队的凝聚力越强

实践表明,成员加入团体之后,团体对成员个人的成就感、心理满足感等感觉越好,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也就越顺畅,就越能形成较强的群体凝聚力。每个团体成员在团体中都有相对应的角色,成员对其角色的认识越明确,其角色行为发挥作用的效果也就越好,团体的凝聚力也就越高。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规则、团队组织结构等因素,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应的角色,学生自觉接受教师所安排的角色,能更好地在比赛中贯彻教师的意图。相反,有些学生充当替补队员角色的时候,他们不愿接受这样的安排,其角色行为就表现为离散的特征,就会对集体凝聚力产生消极的作用。是金子总会发光,才华不会一直被埋没,因此,成员在团队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的集体更加强大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与心理满足感,让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

3.2学生团体内部适当的竞争可以提高群体凝聚力

一定的竞争可以促进成员间相互理解和相互适应,增强群体凝聚力。从米尔斯研究步枪队员之间竞争力与凝聚力的关系看,在团体运动中,学生间适当的竞争也会提高群体凝聚力。但是过分的竞争是不适合提高群体凝聚力的,卡伦指出,过分激烈的竞争会对整个队的人际关系或活动产生损害作用,比如会导致队员相互之间不和等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没有竞争,一个内部没有竞争的团体是不会进步的,更不会有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在我们足球队中,每个位置上都有2-3个人来竞争,每个人都为了出场比赛而努力,因此,都为了加强自身的实力而努力去与其他队员沟通、配合,使自己更好地融入这个团队,发挥更强的实力。因此,在团体内部,要有适当的竞争,让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为同一目标努力,增强群体凝聚力。

3.3学生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

在运动团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增强团队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人的意志、动机、愿望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决定着一个团体内部产生“内耗”的可能性,若个人的意愿大体向一个方面发挥作用时,合力就大,凝聚力就大,内耗就小,若是人心涣散,内耗就大。

因此,学生团体中的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教师之间要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就能够做到心理相容,优势互补,尽力排除内部分歧,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必然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团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3.4同学们保持群体的稳定性对增强群体凝聚力有促进作用

保持运动群体的成员稳定对增强群体凝聚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常成员相对稳定的团体其群体凝聚力比成员变化较频繁的团体要强,但是当群体规模增大时,群体的凝聚力会有所减弱。群体成员之间彼此熟悉,长期相处,互相了解,则易产生认同感,默契程度高,其群体凝聚力也高。

以足球运动为例,曼联1992黄金一代球员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超群,还因为他们这一批队员自从踏入职业足球界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团队,其成员相对稳定,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一直在一起踢球,队员之间相互都十分了解,其群体凝聚力非常强,因此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达到足球生涯的巅峰,名留史册。

这在我们足球专项班体现得一样明显,在我们班刚刚成立时,由于相互之间了解的不多,彼此并不熟悉,也没有什么认同感,因此群体凝聚力较低,体现在比赛中就是我们在身体和技术和对手相差无几,体力还略胜一筹时,却输给了当时已经练了一年,群体凝聚力很强的另一支队伍。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滨南社区是胜利油田下辖的9个社区之一,主要负责滨南油区物业管理、住宅及公共工程建设与维护、医疗卫生、学前教育、老年管理等工作。本文拟以滨南社区为例,浅谈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基层贯彻落实。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是提高基层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干部职工队伍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特色、富有创造性的基层文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基层管理升级,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建设基层文化是融合社区与居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是影响和带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基层文化的创建与开展,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享受文明、享受生活”的共建共享文化理念,形成社区与居民共同的愿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设基层文化是保持基层队伍团结稳定的可靠保证。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文化的力量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保持基层队伍和谐稳定。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只有体现企业的特点,适应企业情况,取得职工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提炼基层团队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更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体现基层单位鲜明的个性。

2.1提炼升华,培育特色鲜明的基层团队精神。在提炼基层团队精神时,基层领导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使团队精神体现职工集体意志。滨南社区社区按照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全员参与、各具特色的方针,引导基层以“四聚”理念为核心,积极培育提炼团队文化,社区34个基层队全部形成了以团队精神、共同愿景和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文化,涌现出以胜滨绿化队“绿叶文化”、胜滨幼儿园“润泽文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文化品牌,开创了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2.2规范行为,确保基层文化执行落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把基层文化与基层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使基层文化理念真正“内化与心、外化与行、固化与制、融化与企”,推动基层文化落地生根。基层文化能否执行落地,基层干部是关键。基层干部要做基层文化理念的践行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基层团队精神,从而增强基层文化的感召力。在职工中形成践行团队精神光荣、背离团队精神可耻的氛围。要建立完善职工行为规范,将基层文化理念固化为行为制度,对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从而培养基层职工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基层工作的执行力,确保基层文化在基层工作中执行落地,发挥积极作用。滨南社区自深入开展“重规章,促精细管理;强素质,谋和谐发展”主题活动以来,以学习制度、学习标准为重点,积极践行“工作座右铭”,精细节点管理,通过在学中干、干什么、应当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好,提升了基层标准化管理水平。

2.3重心下沉,推进基层文化扎根班组。班组是企业最基层最小的组织单位,是完成生产建设经营及各项任务的最前沿“阵地”。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必须把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是深入开展班组文化创建活动。坚持“重心下沉,着力点前移”,引导文化向班组和岗位延伸。滨南社区以推进班组、团队和个人和谐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星级班组”创建活动。围绕比班组管理、比班组文化、比制度执行力、比团队凝聚力,着力打造“五型班组”,掀起了班组文化创建热潮,取得很好的成果。

二是积极探索加强班组特色管理。以“创特色、塑亮点、树样板”作为班组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激发班组创新热情、培育班组特色管理上做文章,开展“一岗一绝活、一班一亮点、一队一特色”活动。

三是建立班组文化园地。各基层班组普遍建立了包括班组精神、职工合影、全家福、岗位格言等在内的“班组文化园地”,使基层文化延伸到了班组和岗位,职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职工格言凝聚了职工对岗位的理解和承诺,是激励职工努力进取的座右铭,对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了良好作用。

2.4拓展文化阵地,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文化阵地建设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化阵地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和多样的传播途径。住宅小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加强小区文化建设,是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丰富全体居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职工之家、图书室、阅览室、标志性雕塑、电子屏幕、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完善。利用小区电子屏幕宣传党建和思想政治及便民服务信息。充实完善了基层图书箱,建设好职工书屋,广泛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工会、老年,以及各类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优势,积极与驻滨单位沟通协作,以“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全面开展了“全民健身月”活动;以“群众文化月”、元宵社火等群众性活动为重点,组织小区开展富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系列文体活动,普及喜闻乐见的文体项目,进一步丰富社区广场文化品牌。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高绩效;营销团队;建设;管理

销售是一个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打造一支优秀高效的营销团队是一个公司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饮品行业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深受打击,营销额和市场占有率极度下滑。饮品行业要想重振雄风、开拓市场,必须打造一支优秀高效的营销团队。目前,饮品行业营销团队建设出现的诸如缺乏团队精神、营销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日常管理、缺乏营销技巧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饮品行业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

饮品企业面对的主要是个体消费者,需要大量的营销人员与消费者面对面直接沟通,了解市场需要,进行多方面营销策划,这就要求饮品营销团队必须紧紧围绕客户分散、购买决策简单、随意性较强等特点进行组建。但长期形成的独立分散营销模式已成为饮品行业营销团队建设的诸多弊病所在。

1、注重个体营销,缺乏团队合作

营销工作包括“制定经营计划+管理销售渠道+销售产品”,饮品营销的客户是直接消费者,所以必须是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再加上饮品属于时限性消费,要求营销人员要能迅速把握时机,采取各种手段把产品推销出去。于是,很多营销人员各自为战,互相拆台,单方面追求营销额度,虚假广告、欺诈手段层出不穷,不注重团体合作,人人正当“个人英雄”。激励机制的设计也多是注重个人奖励,而忽视团队的存在。

2、注重专业知识,缺乏营销技巧

饮品营销需要满足客户不同品位、口味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营销知识运用必不可少。但是,企业搭建营销团队往往只注意到领导层或核心营销人物,忽略了普通营销人员。尤其基层营销人员,多是下岗工人,销售技巧甚为缺乏,没有销售经验,了解产品,不了解客户,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和为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时由于营销专业知识缺乏,制约了营销方式和思维上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饮品营销的瓶颈。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过低,使整体业绩难以提高。

3、注重赢利驱动,缺乏日常管理

饮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营销工作必须细化和阶段化,把营销计划细分到月、周、日中。为了刺激营销额度,饮品企业往往注重赢利刺激,制订较为硬性的指标刺激营销人员,在日常管理上却显得松散,不愿意管,也懒得管,这就使得团队营销的分工合作优势难以发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

4、注重物质刺激,缺乏精神鼓励

市场饮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许多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逐年加大对营销人员的物质激励。对营销人员进行奖励无可厚非,但这种奖励往往只注重物质刺激而忽略精神需求。生产企业很少关注营销人员的思想状态、家庭生活、个人发展等,以至营销成了分红、奖金、福利的代名词。并且激励不是以团队为核心,员工各自为政,缺乏凝聚力。

二、饮品行业营销团队建设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升市场份额,必须打造一支过硬的饮品营销团队。笔者认为,构建一个优秀的饮品营销团队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突出饮品行业区域营销核心的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要想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管理者以领袖的姿态来领导并指挥其运作。区域营销核心便是凝聚营销团队、领导营销团队的主要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衡量一个营销团队是否有激情,首先看营销核心是否有激情;衡量一个营销团队是否有战斗力,首先看营销核心是否有战斗力。因此,加强营销核心的凝聚力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营销团队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关爱下属、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等方式来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进取的团队工作氛围。二是科学合理地制定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督促和指导下属,形成合力,完成既定目标。三是抓好团队日常管理,实现营销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四是制定操作性强且富有吸引力的销售绩效考评与激励方案,实施绩效管理,强化团队的执行力。

2、选拔培训合格的饮品行业营销团队成员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财富。企业营销团队的高效运转需要能力强、业务精、创劲足、人际好的营销人员。因此,必须根据饮品营销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招聘方案,拓宽营销人员的招聘渠道,选择有经验的优秀营销人员,搭建合理、高效、精干的营销团队。另外,对于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岗位,需要详细区分营销人员的品质、销售技能以及产品知识,注重心理测量,敢于大胆用人,让人才有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另外,还需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产品升级的同时实现营销人员理念的更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3、建立有效的饮品行业营销团队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营销团队激励机制开展团队激励,往往能增强企业的战斗力,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激励一心为团队的行为。一是设立团队分享计划,即以团队为基础的整体目标实现之后得到的奖励要根据团队中每个员工的业绩表现分配到个人,这是团队奖励的关键,让每个为团队目标付出的队员分享成功必定能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宿感,进一步提高团队业绩。应该注意,饮品时限性比较强,营销团队目标的设置必须切合实际,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年度、不同时节来制定业务目标,并定期检查,使目标处在“蹦一蹦够得着”的水平,太高太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二是奖励激励,除了硬性加薪以外,还有许多有效的激励方法,例如绩效奖金,各种补贴的提高,工作环境、设备的改善等,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不要吝啬于夸奖员工,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充分发挥精神激励持久强大的功效,形成物质精神双效激励效果;三是生活激励。我们的营销人员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每天也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也有喜怒哀乐,所以激励机制不仅要进行工作激励,还要进行生活激励。领导层对于职员的基本情况要有一定的了解,要经常与团队成员打成一片,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并真诚地帮助每一位成员。

参考文献:

[1]林泽炎.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l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4

[2](美)威廉姆•J.斯坦顿罗珊•斯潘茹:销售队伍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解少锋.保险营销团队的管理亟待规范.保险研究[J],2005(3).

[4]八招有效激励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6).

[5]刘洁.营销员流失潮导致“同室操戈”[J].上海保险,2005(3).

[6]张桥云.摆脱营销的“怪病”无效激励[J].四川金融,2004(11).

[7]华如兴.保险团队管理技能[J].清华大学学报,2005(6).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7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换言之,企业文化就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有高效而且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基础。地铁公司作为城市窗口,对完善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以其无比的优势完善城市的交通网络。地铁的属性决定地铁公司企业文化对社会公共事业需求和社会稳定有直接影响,而且,地铁公司的社会公共事业责任及城市发展需求对地铁企业文化的制约和导向不容忽视。地铁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因此,更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建设来完善企业文化的形成,构建新时期地铁公司特有的文化形象。

一、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捍卫者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全员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准则,人力资源是针对企业中“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团队意识和上下级之间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又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比如说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员工继续教育等。但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较为宽泛,人力资源具有文化建设的职能,包括人力资源增值开发。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所以说企业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同时人力资源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与捍卫者。因此,针对地铁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生活、工作、心理等各个角度真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员工,并给每个员工以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样才能使企业上下一心,共同构建企业优秀的人文文化。

二、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推进者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生存,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会吸引有能力的真正的好的人才,先进的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因此,我们说高效率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任何企业都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合理地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针对地铁公司而言,地铁公司的企业管理理念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招聘、培训、工资、档案等事务性管理,走向策略性的业务伙伴和变革的代言人。从这一意义上说,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推进企业伦理建设方案,进行组织的伦理建设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升华者

团结、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企业管理运作的基础,一个没有团结基础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支永远不可能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团队。因此,团结精神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不可替代的。地铁公司同样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树立员工的团结精神、集体凝聚力,只有具备高度的集体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员工之间才能和谐合作,才能互相包容,才能真实地感受自己与他人存在的价值。随着地铁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的不断增多,更需要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企业集体主义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升华,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8

在部长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多次活动,使得我们宣传部的声望提高了很多,不但增加了我的组织办事能力而且让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我在想如果我是部长我该怎样领导宣传部。

首先是提高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拳头伤人之所以要比手指伤人或者巴掌伤人疼的多,因为当拳头攥紧时,整只手上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拳心,它更强大!如果一支军队能够攻城掠地百战不殆,它最大的特征就应该是人和。在宣传部,一支优秀的团队同样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成为我们创造辉煌的制胜法宝。第一、为我们社团规划一个共同的远景展望。部门的远景,就是我们的发展和前途,是所有社员行为的根本目标,是社员信心的基础来源。看得到远方的灯火,脚下的路才开始坚实。船队出海,没有目标的航程,各路船只就要迷失方向,四散漂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期愿不同展望不同,就谈不上凝聚。社团应该依靠社团文化建设社员的价值观和社团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确保把社员的积极性激活,才能真正实现社员为社团的前程为自己的前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去奋斗!第二、管理社团如同治理国家,君圣则国兴,主庸则家败。团队有它的核心力量,也就是领导阶层。虎父虎子,强将精兵,一位优秀的领导能成就一支完美的团队。领导是团队的先锋头羊、策划军师、指挥元帅,领导的一言一行甚至一笑一颦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影响。做事先做人,与其说一支团队能够团结在某位领导身边,不如说这支团队是齐聚在某种人格魅力麾下。作为团队领导,首先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断歇的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树表率,立威信,讲亲和,在社团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激发大家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每次写策划书或搞活动时缺少创新。很少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策划书,不是大家写不出来而是缺少那些经验积累,有时是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好的思路去把它清晰地呈现给大家。建于这一点我想可以组织社员学习和分析以前我们部里优秀的策划方案和举办成功活动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经验。再者我们也可以学习其他部门有创意的方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报纸或者新闻上的有意义的、重大的事实把它们都收集起来。这样在的环境中大家取长补短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就一定会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有所突破,写出优秀的策划,这样不但有利于对工作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大家的学习。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小团体主义班风建设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班级凝聚力则是指集体内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为达到共同的班级目标而展现出的强大力量。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热心帮助周围的同学,不断地为实现班级目标和荣誉奉献力量,班级凝聚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班级凝聚力缺失的因素

淡薄的集体观念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发现,少数同学对待身边事物总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关心也不在乎别人和整体,认为自己好就胜过一切。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从出生以来备受长辈呵护,从而也有了“小皇帝”“温室里的花朵”一系列称号,从这些称号中,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信息,那就是这花朵们太过享受温室的阳光和养分而忽视了对其他人的关爱,导致自我意识膨胀,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团队意识,缺少对凝聚力的理解。

小团体主义盛行在集体中,学生很容易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是少数人的集合,它的形成虽然增强了小团体内部各个成员的交流,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但是相对的,就拉远了小团体与大集体、小团体成员和大集体成员之间的距离,小集体盛行既不利于内部成员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集体主义观念的养成,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成长意识畸形化、同学之间缺乏团结……最终会使整个集体变成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

过度扩张的班级规模我国人口众多,不仅面临着就学的高压力,同时不断刷新的就学人数也对班级建设形成了巨大挑战,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中得知: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内部所能体现出的凝聚力就越小。反观现状,许多班级却接收了大量超过标准容量的学生数量,人数偏多带来的影响则是同学之间缺乏交往,甚至是不相往来,在学校生活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忘记了某一同学的存在,不利于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对班级凝聚力造成了直接影响。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制定合理有效班级成长目标第一,一个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不仅能够对集体进行正确的定位,而且也能够提高和增强学生实际参与的积极性与拼搏精神。所以,掌握这个班级目标的度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不能过高,过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就会对班级产生怀疑,从而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低,同学们会认为目标的实现太过容易而减少对此的关心,导致效率的低产化,过高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第二,注重集体之中个体的目标的建设和实现,个体存在于集体之中,个体的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集体,班级成员目标的实现是班级总体力量发挥的前提,也是班级凝聚力的主导力量。第三,不断深化成员内部的竞争与合作,使班级内部成员之间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交往,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这对班级目标的实现和凝聚力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加强对班级的班风建设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风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集体氛围,不仅反映班级内各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整个班集的内在品格和外部形象,对班集体未来发展方向和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约,体现基础也要具备针对性,同时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都愿意参与进来,成为规矩制定者和遵守者。培养骨干,重视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级干部不仅是班级事务的带头者,更是能够将班级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的管理者。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班级工作,那么应该怎样对班干部进行选择呢?挑选较强综合实力的人,所谓的综合实力强要求的是不仅要在学习、人际交往和品格上可圈可点,更要具备班级中其他同学所没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而提升团队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

采用民主宽松的管理方式对班级的管理并不能由班主任说了算,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使班级成员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励班级成员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有效的建设方案。

班集体为学生提供的不仅是学习的环境,更是成长的练习场,因此,班级凝聚力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班级凝聚力,为学生们打造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具备凝聚力的集体中锻炼学习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品质,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娇,杜云飞,杜华.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编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篇10

一、团队建设

课堂伊始,应向学生介绍何为团队,团队工作较个体工作的优越性在哪里。并宣布本学期的课程都是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的,团队作业、团队讨论、团队活动、团队考核必不可少,使得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新颖的教学方式。

团队合作的第一步即组合团队,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平均6~8人为宜,人数过多难以保证每个人的参与机会,人数过少活动氛围难以形成。分组可采取随机组合法、学生自愿法、教师组合法等多种方法,建议新生班尽量维持其原有团队人,即以宿舍或现有小组成员为一团队,以便他们尽快熟悉;而老生班则尽量打乱他们现有团队,引导他们要适应与不同人员合作。在团队组成后,引导他们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各个组员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团队组建的另一重要步骤是选定一个让小组成员信服的、具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是团队工作的核心和组织者,主要负责小组人员召集、任务分配等。确定组长后,由组长牵头讨论确定团队名称及口号,并设计小组LoGo和展示动作,完成后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进行展示,通过这一步先让各位同学确立团队观念。

二、团队作业

团队组建完成后,便可开展系列团队活动项目,如团队讨论、团队调查、团队报告等等。团队作业的布置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使得团队活动具有目的性,教师应及时关注、记录学生的团队表现,鼓励团队之间积极竞争,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理念的洗礼。

首先,作业需明确团队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还需结合专业特点,让团队成员可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性,还可提高某些专业能力。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布置团队进行最受学生欢迎商品调查与推销,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在不断地头脑风暴中,主动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撰写分析报告,设计推销方案,并分工合作进行现场展示。团队在完成了项目任务同时,对商业调查、撰写分析报告、销售口才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针对幼师专业,则让团队进行新闻播报作业,让她们从采访、写稿、编辑、主持、播报方面进行完成,在完成团队作业的同时,她们的写作、设计、主持和普通话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些作业,既培养了学生适应岗位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教师要随时关注作业过程,应对学生团队作业的闪光之处极力表扬,团队合作和智慧汇集的成果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在赞许和鼓励中鼓舞团队士气。当前对于团队工作中的不足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后,教师应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迈入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课程中应始终贯彻竞争理念,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理念和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团队间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竞争的内驱动力。教师也要避免在团队中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提倡公平竞争。

三、团队游戏

团队游戏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理念的有效方法,寓教于乐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感受团队合作的神奇力量。因此,德育老师可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有趣的团队游戏,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游戏,也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拓展活动训练。课堂游戏可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团队游戏种类众多,对游戏设计目的、人数、场地、时间、游戏方法、点评等方面应做详细说明,保证团队游戏的顺利进行。户外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如登山、远足等多种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熔炼团队精神,在团队游戏中能够有效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团队意识、社交能力。

四、团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