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十篇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十篇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7:14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

大中专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伤害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还会给社会及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1]。为了解市大中专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途径,以进一步提高我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水平,特做此调查。

资料与方法

选取荆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1100人,男525人,女575人;年龄:21岁及以下338人,21~23岁558人,23岁以上150人,学历中专以下104人,中专216人,大专(高职3+2)625人,本科及以上101人,医学类348人,非医学类698人。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第2部分为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第3部分为问卷题型,分院前急救知识及院前急救技能两部分,由32个单选题组成,其中院前急救知识有20个,院前急救技能有12个,总分32分,答对1题1分,答错不计分。第4部分为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

调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者及同伴统一解释后,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1100份,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率95.09%。

统计学处理:通过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结果

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主要有5种途径,采用描述性分析,电视及广播30.3%,学校和家长26.1%,报纸杂志21.4%,网站13.9%,培训8.3%;其中,在1046名师生中有87人参加过院前急救培训。培训形式:远程9人(10.3%)、面授16人(18.4%)、面授+演示27人(31.1%)、面授+演示+操作训练35人(40.2%)。

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影响因素分析:①急救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得分均呈偏态分布,采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描述。

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知晓率。

院前急救培训需求:在1046名被调查大中专院校学生中,有91.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院前急救培训,5.9%的认为没有必要培训,2.7%的学生无所谓。

讨论

院前急救培训普及率较低、获取急救知识途径较单一:从调查结果得知大中专院校学生获取院前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业余时间看电视和听广播,而通过培训获得的人数最低,可见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普及率还较低,同时从表1可见各途径人数比例都较少,而本题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因此说明大中专院校学生获取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途径较单一,因此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的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应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同时应加大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培训的力度。

院前基本急救知识及技能总体掌握偏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大中专院校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总体掌握情况偏低或一般,其中院前急救知识中的意外伤害急救及灾害急救知晓率最高、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知晓率最低,院前急救技能中的常用创伤急救技术知晓率最高、心肺复苏术知晓率最低,这可能大中专院校学生所学专业或问卷难易程度有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医学类学生对急救相关知识的课堂教育理论知识较高,而其他方面的院前急救技术实践较少普及,因此要探索适合大中专院校的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尤为重要。

以知-信-行教育模式推进急救培训的开展和实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接受过培训、接受过1次急救培训和接受过≥2次急救培训的人员在首选的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专院校前急救培训需求较高,达91.4%以上,但在调查过程中,因为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社会大环境对公众掌握急救知识的不重视性,导致了大中专院校学生们对掌握急救知识的需要淡漠,进一步造成了他们对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和不系统。

对策:从实际出发建立标准化的院前急救培训体系:在这次调查中被调查者有着自己的学业,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利用闲暇时间。因此,在培训的课时设置时应考虑其培训对象参与的可行性,同时增加课时的趣味性以减少受训人员缺课的可能。而我国在公众的院前急救培训上还存在着非标准化的问题,没有统一的院前急救教材,也没有统一的考试考核方法[3]。目前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都承担着公众培训的职责,但两者在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资证等存在差异[4]。因此,借鉴国外在院前急救培训上的优势和经验,利用我国自身在急救培训实践上的经验,形成一套统一的院前及急救培训体系将有利于我国院前急救培训的发展。

大中专院校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5]。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的教育与行为的促进,再通过他们对其周围的人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的促进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提高大中专院校学生应对意外伤害时自救或互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静,张钦祥.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急救常识的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6,22(12):934.

2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护理杂志[J].2009,26(7).

3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2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3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负责本县突发事件综合性医学救援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和辖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负责对辖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和总结工作。

(二)公共卫生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和指导;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条线内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好卫生监督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含医疗急救中心)

负责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实施。按要求做好应急队员(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演练;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1.县卫生局:组织辖县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和卫生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理论培训。培训包括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基本知识;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县公共卫生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流感、脊灰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方案要点;突发中毒事件、放射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各级医疗机构(含急救中心)组织卫生应急人员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的卫生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组织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单位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预案(包括事发现场和院内救治)、基本救护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应急演练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辖县内以应急流程、应急岗位职能为内容,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综合医学救援演练。演练科目包括:事发现场公共卫生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援和后送;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传染病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食物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3.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水样本的采购、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4.各综合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现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和院内批量伤员救治演练。演练科目为:紧急医学救援现场的展开、伤情判断、检伤分诊、医疗救护和后送;院内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展开、接收、分流、处置、信息收集和报告;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对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4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莆田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自愿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3份,回收率为97.7%。其中,医学类学生143人(48.8%),非医学类学生150人(51.2%)。1.2调查方法。由经培训的本科生担任调查员,对莆田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级、CpR相关知识(现场安全评估、呼救方法、摆放、气道开放、人工呼吸知识、胸外按压知识等),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1.3统计学方法问卷回收后统一编码,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X2检验检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

2结果与分析

2.1非医学类学生培训前后。莆田学院非医学类学生专业培训前后对CpR的掌握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提示,在经过一轮相关知识操作培训后,非医学类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所提高,在调查项目中评估现场安全、呼救方法、摆放、气道开放、人工呼吸方法、人工呼吸频率、胸外按压方法、胸外按压频率、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之比等对CpR的掌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317,52.738,47.604,54.095,63.273,123.431,62.063,75.145,46.091)。2.2专业差异。莆田学院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经专业培训后对CpR的掌握情况见表2。数据结果提示,在调查的项目中,摆放、气道开放、胸外按压方法、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之比等对CpR的掌握情况有统计学意义(X2=33.733,23.625,26.054,75.322),而评估现场安全、呼救方法、人工呼吸方法、人工呼吸频率、胸外按压频率等对CpR的掌握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模拟设施和技能竞赛可以有效地促进CpR教学质量。在回收的293份问卷调查中整理相关关键问题,有271名学生认为模拟设施可以促进CpR教学(占调查总人数的92.5%),有254名学生认为技能竞赛可以促进CpR教学(占调查总人数的86.7%),有213名学生认为技能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占调查总人数的72.7%),有246名学生认为技能竞赛促进课外练习(占调查总人数的84.0%)。

3讨论

CpR作为现场应急急救的措施,在一些发达国家全民普及,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心脏、呼吸骤停引起的死亡,给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表1数据可以清楚看出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CpR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表1数据同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后,非医学类学生对CpR的认知操作技能有所提高。近年来,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只是阻止大学生活动,而应当教授应急急救技能,以减少突发事故产生的伤亡。在我国难以全民普及急救培训的形势下,先行在大学生这一源源不断的生力军里培训CpR等急救知识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任务,因为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公众,他们几年内都将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影响其周围的群众,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急救培训和教育,可以起到“培训一人,影响一片”的效果。[6]调查结果显示,随着CpR相关知识培训的开展,不管是医学类还是非医学类学生对CpR相关知识操作的认知程度都有所提高。分析表2中摆放、气道开放、胸外按压方法、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之比在两类学生之间仍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非医学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差,加之上述各项需要专业性的手法操作,这就让他们在动手时瞻前顾后,导致操作不合格,对于医学类学生,有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面对突发事件可以冷静思考,从容应对。而评估现场安全、呼救方法、人工呼吸方法、人工呼吸频率、胸外按压频率在医学类及非医学类学生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这几个步骤不需要专业特殊的手法,记住要点后多加练习就能达到合格操作水平。为了CpR教学更有质量地开展,一般会采用多种多样教学形式。调查结果表明,模拟设施以及技能竞赛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形象生动的现场模拟,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而技能竞赛的开展,则可激发学生积极性,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CpR纳入大学生体育教育,促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但能提高大学生应对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自信心与自救互救能力,降低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事件伤亡发生率,而且有益于丰富校园文化和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7]。不仅如此,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高,接受急救知识能力强,提高大学生的CpR认知水平对提高全民急救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也响应了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开展群众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

4建议

4.1课程重视和课时独立。CpR课程使用最新版本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同时跟进更新,作为一项急救技能培训,课程应得到重视,不仅需要编纂教材、教程和考核,更需要搜集服务于未来普及居民急救技能培训的数据,此外,CpR课程虽然纳入大学体育教育,但不同于体育教学应试考核,作为一项技能的培训,应该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学生必须充分掌握CpR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医学急救知识,拓展视野,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到其他急救知识的了解,因此在学时与学分计算都应单独列出,以实现课时的独立,让学生重视CpR课程。4.2教师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作为CpR课程的开课者,大学体育教师身负重任,不仅自身要通过专业化规范化培训并达到授课水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水平,还需要阅读补充相关医学理论知识,以便对各个步骤的原理进行分析。同时,由于教学指南不断补充删改,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以适应要求。4.3模拟设施的购置。从上述的调查数据来看,模拟设施在技能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验证CpR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模拟操作,非医学类学生对CpR技能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医学类学生的水平。模拟设施的购置是达到最终培训规范化、准确化的外在条件,让大学生反复实践操作,是技能培训的一大特点,也为高校大学生实践课程加分。4.4激励性措施。对于大学生来说,对于技能的认定无非是成绩的考核,但若是再加上证书、竞赛奖状,将会大大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竞赛,大学生从被动地掌握基本技能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反复领会技能要领,并延伸理解相关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技能竞赛有助于参赛学生开展课外练习和课外阅读,不参赛学生相比参赛学生在知识的考核、技能的动作要领和最终的效果都有一定差距,因此证书和竞赛等领会教学法旨在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以竞赛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领会。[8]

参考文献:

[1]袁伟,王友明.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5-2636.

[2]张锋,王春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疗效的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10):1846-1847.

[3]陈根芝,胡高楼,李旭华.师范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29.

[4]papaLeXopoULoUK,CHaLKiaSa,DontaSi.educationandageaffectskillacquisitionandretentioninlayrescuersafteraeuropeanResuscitationCouncilCpR/aeDcourse[J].HeartLung,2014,43(1):66-71.

[5]钟灵毓秀,邱雪姣,钟贵良.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现状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139-142.

[6]王超,黄丹,武继文.大学生急救能力相关调查及比较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7):526-527.

[7]蔡乐农,杨浩杰,高路,等.某理工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干预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095-1097.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医护同组;模拟演练;急诊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45-02

急诊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在临床抢救中,不仅需要医务人员过硬的抢救技能,迅速准确的判断,而且需要医护之间默契配合与协调,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医疗文书的及时规范的书写[1]。避免由于工作的不协调,考虑不周,医患沟通欠缺和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而影响病人的救治和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结协作是危机重症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的前提,在分秒必争的抢救现场,医生、护士作为抢救团队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救治配合是否到位,与抢救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下,作为窗口科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病人满意服务,是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目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掌握护理理念,更新管理知识,把护理文化知识应用到管理中,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流程再造,接受流程管理,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建设应用于流程管理中,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开展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最终的目的。我科将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的急救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参培的急诊科护士共20人年龄20岁~42岁,其中男护士2人;工作1年~2年10人,3年~6年6人,6年以上4人;护士12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大专学历(包括大专在读)15人,本科5人。参与培训的医生15人,均工作2年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住院医师5人,主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人,年龄25岁~50岁。

2方法

2.1培训前动员: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召开动员会,分析急危重症的现状及团队救治水平,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前动员,让全科人员意识到急危重症患者“重、急、不可预测”而科室团队合作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年轻的医生、护士多,缺乏临床救治经验,通过培训前动员,增强对医护合作抢救的认识,激发学习培训的兴趣。并对培训的案例预先进行理论知识及抢救流程的复习,为培训做好准备。

2.2组建急救培训小组: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且具有较好的讲授辅导能力的临床骨干成员组成急救培训小组,该小组由3名医生和4名护士组成,分别为一线住院医生、二线主治医生(担任急救培训小组组长)、三线主任医生各1名,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责任护士2名。组长选择培训案例,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步骤,确定培训目标,包括角色分配,案例病情的发展,制作清晰的抢救操作流程,确定培训场地等,并由科主任及急救小组的成员共同审核补充完善,最后确定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

2.3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紧密结合临床,针对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分为3个模式,。设定模拟场景,小抢救由1名医生对1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包括: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吸氧,建立一组静脉通路,急查心电图、血糖、血生化等,强调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中抢救由1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来完成,内容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急查动脉血气、电除颤等急救技术,增加了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配合;大抢救则是至少在两名医生和3名护士基础上来完成,内容涵盖了急诊所有常见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的配合,强调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共同完成。院前有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两个支持中心工人,内容包含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急救技术:解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途中监护。输液观察室重点是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2.4培训方式:如参与大抢救中3名护士分别进行角色分工:护士a负责呼吸道的管理,包括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护士B负责循环系统建立,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给药、血标本采集;护士C负责外援巡视,包括药物抽取、记录、对外联系。护士a在完成呼吸机的使用后,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其他工作,包括深静脉置管、导尿等。院前情景模拟如下:(1)火灾现场:一人头顶部左侧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小面积轻度烧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2)某地发生地震:一人腹部右侧外伤肠管溢出;一人颈椎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3)某地发生刑事案件:一人左前臂中段骨折;一人腹部左侧被匕首扎伤,未拔出匕首;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4)某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一人右前臂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发生肢体离断伤;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复苏等。输液留查室情景模拟某病人输青霉素时诉心慌胸闷,出冷汗。所有流程按照职责严格分工,各小组在2个月时间内场景模拟和实际抢救中反复进行演练,不断归纳总结,改进完善。

3评价方法

3.1一对一、一对二急救技术的配合考核由小组中新护士来完成,护士长、小教员担任考官;二对三急救技术配合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担任考官,分别对各小组急救技术、医护之间及护护之间配合进行考核,最终评选优胜选手和最佳小组。对急诊科20名护士、15名医生急救技术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2检查急诊转诊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院前急救病例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知情同意书的完善程度和规范程度。

3.3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包括院前配合、入院接待、主动服务、技术水平4方面21项选择题,每项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选择。

3.4护患纠纷发生数与去年同期比较:按照《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概要》,《院前急救教程》和我院留查室工作标准和制度考核参训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和医护配合能力,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电除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应用急救药物等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服务。

4结果

见表1、表2。

5讨论

5.1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促使新护士更快成长,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2]急救护士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等[3]。新护士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往往因胆怯心理,不敢上前或在抢救中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将新护士编入小组,共同训练,新护士不仅很快熟悉了抢救流程,知道自己在抢救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并熟练应用,消除了胆怯心理,能很快在抢救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团体意识。

5.2通过情景模拟强化护患沟通培训,使得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沉着、化装得体,面带自然而真诚的微笑,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也展示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塑造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4];护士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可亲可敬的形象、温柔体贴的举止、耐心细致的解答来面对患者和家属,可消除误解,建立信任;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满足需要。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9%上升至98%。情景模拟演练亦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本原理要求,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职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将其作为组织得以发展的关键。我们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让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激发护士的职业荣誉感,通过锻炼,其语言表达、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综合提升。

5.3院前情景模拟演练营造的紧张气氛,逼真的现场环境,一部分年轻护士面临现场,情绪紧张,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很快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考核中出现包扎部位错误和忘记关闭电源排除险情等错误,反映出较薄弱的环节在今后的演练中不断强化。最终情景模拟演练进一步树立了急救的整体性,强调医护的配合、医护和工人的配合,从表1中院前急救配合的意识有培训前的93%上升至99%,可见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在时间所限,材料缺乏的情况下使急救技术更熟练,并且使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和“人”的整体性,在急救过程中能形成、保持和迁移[5]。

5.4医护同组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最高职称者指挥、发指令;保持现场安静、慬慎言语,以免造成场面嘈杂混乱或患者误听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尽早通知其他相关科室,让其他科室有准备的时间;抢救现场注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家属也要及时告知,让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注意人员定位清楚,指挥者发出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具体到人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并及时记录,记录者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利于分析、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入液体量及补液种类;下一级医生如遇到棘手情况,要尽快求助于上一级医生,以获得有力的帮助;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员参加抢救.通过模拟演练:现场安静有序,医护人员熟知抢救流程,各级医护人员及时到位且分工明确,指挥者指令清晰,基本处置完成迅速无漏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各种医疗记录单规范和知情同意书完善。医、护、患同组的分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6]。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培训前的8%降至0.7%和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由培训前95%升至98%。

总之,在急诊工作管理中采取医护同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能有效地激活了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避免和减少了各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带教作用,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爱萍.运用仿真模拟急救演习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学杂志,2006,21(15):46-47

[2]杨冬梅.医护同组急救技术配合训练模式应用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9(24):21-22

[3]马建红.浅谈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4):249-250

[4]丁香,倪栋梅.情景模拟演练在护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4(2):74-75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6

1建立健全急救管理制度及组织

1.1加强急救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成立有分管院长为组长,医教科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各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急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急救制度及各项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考核、整改。

1.2进一步完善急救管理制度并落实修订口腔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口腔门诊常见意外疾病的急救流程,包括过敏性休克、晕厥、循环呼吸停止、缺血性心脏病、窒息、高血压急症6个意外疾病;制定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及急救质量评分标准;制定急救模拟演练方案及评分标准。

1.3急救管理纳入科室考核及岗位培训一是急救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按急救质量评分标准对各项急救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与科室考核奖挂钩;二是把急救理论培训放入新职工岗前培训,急救技能操作放入轮转培训中,要求新职工必须在每科室学习一项急救操作技能并由护士长考核通过。轮转结束后护理部及医教科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并抽考一项急救操作技能,理论及操作合格后方可定科。

2加强急救物品管理

2.1制定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药品固定基数、每月检查、距有效期3个月及时更换、药物使用后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做到四定、每班清点检查、不外借。

2.2落实急救物品管理门诊每楼层配备抢救车,建立急救药物品清单,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状况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合理配套设施。药物品全院统一,按编号顺序摆放,严格做到四定: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并纳入科室5S管理。由护士长为总责任人,公共班人员为包干人,每月1日对抢救车内物品数量、质量、有效期及功能状态进行双人清点检查,无误后封条封存。公共班每天查看封存情况并登记。遇封条启封后即时补充,双人清点后封存登记,急救仪器按要求定期监测,保证急救药物品处于一级备用状态。

2.3规范急救药品管理在科室每月自查的基础上,护理部每季度联合药剂科人员对各科室急救药品种类、数量、有效期、质量、高危药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逐一检查,以确保急救药品万无一失。

3加强急救知识培训与考核

3.1摸底为了解医务人员培训前急救基本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医教科牵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急救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护理部牵头确定四项急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吸氧、心电监护),每项操作各抽考10名医务人员;护理质量管理小组随机抽出6名医护人员进行药物过敏的急救模拟演练。

3.2培训理论培训:一是选派4名医护人员参加省级继教培训项目:2010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指南。二是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内容为急救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门诊常见意外疾病的预防及处理,符合口腔门诊工作特点,针对性及实用性强。操作培训:一是医院新增设一个示教室,并购置一套高级成人护理CpR模型人及相应物资。二是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进行4项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吸氧、心电监护)。培训形式为先由急诊科护士长边示范边讲解,之后本院4名护士长现场操作,由急诊科护士长进行指导及点评,确保正确掌握操作方法。三是护理部修订各项操作评分标准,4名护士长由护理部考核合格后,根据操作标准再对科内人员进行示范讲解后手把手教学,学员反复操作练习,以“人人都会”作为教学目标。急救模拟演练: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确定模拟案例:过敏性休克、高血压急症。医务人员按照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每科室组织一个演练组,设主考官1人、医生2名、护士3名、家属1名,要求流程正确流畅、判断准确、用药合理、医嘱执行及操作真实准确、医护配合默契、人文关怀到位、符合院感要求,由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指导并反馈。在此基础上邀请本市质控组的医疗、护理、院感3位专家来院对各科演练进行指导点评,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各组对每个模拟案例通过反复整改,直到能正确、有序、快速的应对所有的病情变化场景为止。

3.3考核医教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基本理论考试一次,护理部对每项急救技能抽考10人次,急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4个科室各抽查一项模拟病例进行急救模拟演练。通过考核以加深培训知识,并了解培训后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的握情况及应急处置能力。

3.4巩固研究证实,培训后学员的急救技能有效保持力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以竞赛为载体巩固急救知识。护理部牵头开展一次心肺复苏竞赛,医教科牵头开展一次急救理论知识竞赛及药物过敏的模拟演练竞赛。以竞赛形式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热情,巩固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操作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综合能力。

4效果评价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灾难护理;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6(a)-0123-03

analysisontheeffectofdisasterrescuetrainingforcollegenursingstudents

DaiYuewanGLing

nursingDepartment,JiangxiHealthVocationalCollege,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0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sasterrescueabilitytrainingfornursingstudents.methodsFromSeptember2015toSeptember2016,244nursingstudentsingradethreeinthefourJiangximedicalCollegeswereselectedbyconveniencesamplingmethod,andtheywerecarriedoutthedisasterrescueabilitytraining.Beforeandafterthetraining,theself-madedisasterreliefpapersandrescuepracticeprojectswereevaluatedbyself-controlmethod,andthetrainingeffectsofnursingstudentswereevaluatedbyself-madequestionnair.Resultsaftertraining,thescoresofdisastermanagementtheoryandrescuepracticeofcollegenursingstud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beforetraining,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eightdimensionsofthetrainingeffectivenessevaluationscalewere4.0orhigher,andmorethan85%studentsweresatisfiedwiththetrainingeffect.Conclusionitcanimprovethedisasterrescuetrainingsystemandtheprotectionofdisasterresponsecapabilitythatcarryingoutthedisasterrescueabilitytraining.

[Keywords]Disasternursing;Disasterrescuecapability;trainingeffect

近年恚各种突发性大规模人员伤亡的灾难事件频发且破坏性日益严重,使人类生存面临了极大的威胁[1]。全球每年因灾难事件造成300多万人死亡,6000亿财产损失,8亿多人口受影响[2],尤其是201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等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灾难救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3]。如何有效应对灾难突发事件,引起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护理人员作为灾难救援的主力军,应当具备扎实的救援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其救护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灾难救援的效果[4]。高校护生是未来救援的后备军,开展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5]。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的244名高校护生进行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取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在校三年级的24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9名,年龄为20~40岁,平均(21.74±1.25)岁。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所有护生均已接受《健康评估》《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学习。纳入标准:①均为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在校三年级学生;②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

1.2方法

1.2.1培训前准备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开始前,由22名具备丰富的灾难救援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其中护理教育专家7名,临床护理专家10名,护理管理专家5名)共同编制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

1.2.2培训内容理论内容包括灾难现场伤员评估及检伤分类、常见灾难现场(如地震、火灾、交通意外事故、各类急性中毒等)的应急处置、灾难常见危重病伤员(如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昏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救护、灾后疫病的预防、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实践操作内容: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自动体外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和静脉输液技术。

在培训最后阶段,通过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灾难救护情景实战演练,包括特大交通意外车祸、地震、大爆炸、战伤、特大房屋倒塌事故、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及核泄漏等[6]。综合模拟灾难救护场景演练采取分组训练,每次约30名护生参加,每组分两批护生情景模拟演练,护生可进行角色的轮换。情景模拟训练后,护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灾难救援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处,最后由培训教师给予分析总结及点评问题[7]。

1.2.3培训师资情况承担本次培训有6名教师,其中具有灾难救援实战经验的医务人员3名,从事急危重症教学的护理学院的教师3名,均参与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编制,均能掌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共同确定培训的目标、培训方案、选定灾难救护情景模拟案例。

1.3评价方法

1.3.1问卷调查法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后,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反馈问卷对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反馈问卷包括8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其评价,按照0~5分的评分计算(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8]。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结束后,统一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2考核法分别于培训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灾难救护的试题和救援实践项目对高校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使用技术、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总分成绩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生灾难救护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后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5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高校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效果评价

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总体评价较高,培训效果评价量表中的8个维度评分均≥4.0分,85%以上的护生对培训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3讨论

3.1开展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范围内灾y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强,灾后伤员的生存率随救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了提高灾难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争取有效的伤员抢救时间,专业的救援工作显得非常重要[9]。作为未来灾难救援的骨干力量,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灾难专业救援工作的长远发展[10-11]。救护人员对灾难护理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灾难救援的成效,对降低灾难产生的伤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灾难救护能力培训能够很好地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与救援实践有机地结合,通过模拟救援情景的实战演练,培养护生临床推理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救援实践操作规范化练习,训练护生处理紧急问题的有序性[13];通过灾难现场实战演练,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逼真的灾难实践情景中,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纳入实践中,将两者系统、全面地融为一体,从而显著地提高培训效果[14]。

3.2制订和完善统一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及考核评价体系

灾难救援工作具有突发性、连续性、复杂性以及任务重的特点[15]。护理人员在近年来国内外国际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救援离不开灾难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现阶段灾难护理多集中灾难发生时应具备得救护知识和技术为主题的培训,缺乏预防灾难意识和灾难后期护理能力的培训。所以,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应将培训目标放在强化灾难发生时的救援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培养防灾和灾难后重建期的救护能力[16],从而构建救护人员应对灾难的培训体系,提高其自主救护能力。目前,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教学标准、量化评估以及认证标准的培训大纲。因此,高校护生进行全面的、分阶段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17],可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从容地应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和救护。

3.3加强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训教师作为灾难救护知识的传播者[18],应具备扎实的灾难救援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引导护生树立防灾的意识,提高防灾抗灾及心理承受的能力[19]。目前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教师,多为在医学院校中从事与灾难救护知识相关的课程教学如内外科学、急重症学、预防医学等,很少有从事防灾减灾、防护、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因此,能够全面地承担灾难救护培训的教师极为缺乏。在加强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救援专家如医院急诊科及iCU医务人员、消防员、武警、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心理学专家等,结合各自的灾难救援经验,对高校护生进行全方面地授课,使得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大幅提升[20]。

[参考文献]

[1]苏清华,桂莉,张静,等.两所军队医院军人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调查[J].护理杂志,2014,31(24):20-22.

[2]杨时麟.以灾害周期为基础的灾害护理场景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43-45.

[3]罗羽,黄艳,郑文红.军人护士参与灾害救援行动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37-638,650.

[4]pollakan,BornCt,KamalRn,etal.Updatesondisasterpreparednessandprogressindisasterrelief.[J].JamacadorthopSurg,2012,20(8):5435-5540.

[5]琳,李亚洁.灾难护理学教育现状及其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J].护理学报,2011,18(6B):8-10.

[6]崔晓静,徐维明,李鸳鸳.加强医院灾害能力建设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9-60.

[7]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8]徐瑞,姜惠.护生灾害救护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75-77.

[9]张琳.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10]杨冰香,刘茜,喻思红,等.灾难救护多站模拟演练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30(3):55-57.

[11]杨晓媛.灾害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12]盛月红,吴菁,叶旭春.灾难救护医护人员心理救援能力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15,32(8):24-27.

[13]曾丹,刘纪宁,王英,等.地震区医院急救护理能力灾后重建现状及对策[J].西部医学,2015,27(12):1886-1888,1891.

[14]BrownLm,HaunJn,petersonL.aproposeddisasterliteracymodel[J].DisastermedpublicHealthprep,2014,8(3):267-275.

[15]SmithS,FarraS,Dempseya,etal.preparingnursingstudentsforleadershipusingadisasterrelatedsimulation[J].nurseeduc,2015,40(4):212-216.

[16]张卫青,罗希芝,郑惠民,等.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培训现状及学习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50-51.

[17]吕开阳,马兵,贲道峰,等.军队医学院校开展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94-896.

[18]周彩华,孙丽,高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29-230.

[19]冯聪,班雨,陈力,等.火灾中的灾害医学问题[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05-208.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急诊急救;突发事件;护士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普遍压力也较大,因而引发的社会中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不仅包括上述这些因素,比如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更加激增了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也是我们急诊科面临的巨大挑战[1]。目前社会中人们的维权意识越发强烈,从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也是越发严重,而急诊科又是极易因突发事件而接触病危患者甚至垂危患者,而这些很多都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2]。急诊科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外界的这些突发事件,同样面临的也是急救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护士准备工作的一个小疏忽,甚至在急救中因堵车等事件造成的急救延误,这些突发事件都是需要护士提起高度的防患意识。近年来,我国的各大医院、医疗团体、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都对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并在减少医患纠纷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3-4]。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当提高该方面的重视程度,现将如何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如下简介:

1加强组织管理

构建多层多级负责管理制度,如主管院长-护理部-护理专业管理组-护理应急指导组-护理科室实施应对小组管理机制,要将各种制度完善起来,即使真正遇到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届时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抢救,及时调动,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加强制度管理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协同合作关系,每个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急救团队的一个个体,应该努力发挥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作用,应该认识到急诊急救不是搞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的集中体现。每次在急救行动前,领导者应当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行动后更应该对急救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每个成员遇到的问题也应该在团队中进行集体讨论。急救护理团队最好是一个人员流动性较小的团队,这更易于培养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和团队的凝聚力,也能使急救护理团队取得更快的进步。

2完善培训制度

尽管我们希望急救护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小,但是新成员的引入也是不可避免。刚刚进入的新护士,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虽然年青体力充沛较适合急诊急救工作,但是经验的缺乏会使他们应对突况的能力较差,这就亟需要完善新人的培训制度。而课堂的培训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以老带新,也就是俗称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机制更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培训的质量。以课堂培训和实际急救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则更能有效的提高新人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培训制度不止针对新引入的护理人员,当然也包括全体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像一些常规重点技能的培训,如测量血压,抽血化验,吸氧导尿,心肺脑复苏,心电图和呼吸肌的使用等,均需引起重视。下表1中列出了某医院的急救护士在培训前后各项执行时间的缩短情况[5]。由下表可以看出,急救护士在培训后的急救技能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说明完善培训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学习进修

提高业内的学习进修是医院提高综合实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应当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学习进修。比如与更优一级的医院进修班或者学习班取得长期合作的机会,每年或者每半年选派急诊科的骨干护士前往进修学期,及时吸收先进的急救护理技能,如此更能提升科室整体的积极性,当进修人员回到自己岗位时将进修所得予以发扬和传达,则能使整个急诊急救中的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4专家交流讲座

医院应定期邀请高水平的急诊急救专家,和与急诊急救联系较为紧密的外科、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方面的专家来院讲座,主要讲解一些极其危重的患者易在急救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问题的处理方法。比如一些农药中毒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车祸严重骨折患者和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讲解,再比如一些高要求的技术操作应当避免的问题等等。借此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工作时刻保持精神集中,以减少差错的事故的发生,进而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5定期考核

针对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急救护理人员的考核也应当分为两大部分。在定期的理论课培训期间及结束后,应当定期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考察,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当定期采取情景模拟考核的形式,可在被考察护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相关负责领导设置险情和各种突况。考察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急诊急救中的各种突况的处变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等。护理人员突况时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忙中不乱,有条不紊。通过两项考核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激发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况的各种能力产生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6小结

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活动的开展,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越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虽然在实际的急救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小,但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则更能反映出护理人员的真实水平、经验和能力,更能反映出一所医院在急救方面水平的高低。提高护理人员在应对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由于急救护理的突发事件不是经常发生,因此很少有护理人员可以在实践中的得到充足的锻炼。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和急诊部门有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要做到充足的准备,才能使急救护理人员在真正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的应对,进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应急预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费国忠,毛仁忠,郭永饮.突发公共卫生事院前应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31.

[2]黄琼芳.如何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现代医院,2006,6(5):113.

[3]吴晓莲.护生掌握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49.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9

尊敬的院领导:

2018年急诊科在各位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坚决贯彻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报告中健康中国战略,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在全院科室的积极支持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管理、医疗安全、业务技能、服务质量及总体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结合科室特色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跟医院建设部级三甲医院的步伐,加强科室管理

 

今年是我院建设的关键年随着我院急诊医技楼的投入使用,急诊科由原来的不足500平方米,发展到1500平方米,分区实施齐全的新急诊科,做为我院的窗口科室,紧跟发展形势,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加强急诊队伍建设和稳定。科室高度重视科室管理,按照医院管理制度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医疗原则、各种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完善了各种医患沟通并均已建档立册。认真学习医疗各种急救流程,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加强与各临床科室联系,下到临床各科学习,把院内会诊作为科室常规诊治之一,并认真听取各科室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讨论、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衔接机制,保证“胸痛、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畅通,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立院之根,医疗质量的生命链不容许有任何地方出现断裂,而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得到保障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内涵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我科医护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疗服务原则,把病人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亲情化、人性化、人文关怀”服务,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全科不断学习完善医患沟通技巧,同时建立我院首个“临终关怀病房”给患者及家属创造出舒心、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目前临终关怀的总人数已有10余例,经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宣教,病人及家属对急诊科满意度极大的提高。

 

三、合理布局、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急诊科整体救治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急诊科合理布局是实现快速救治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急诊科实际工作情况,将布局优化,优化出以抢救室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室、急诊处置室、洗胃室,普通诊室、急诊观察室,临终观察室、胸痛诊室、脑卒中诊室,在抢救室专门设置了复苏单元,并设有急诊药房急诊挂号,并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危的情况进行分诊,极大的缩短救治救诊半径和就诊时间。并增添快速及时检查设备,实现心梗的快速检查。但是要有熟练的抢救能力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做出诊断和处理,才能尽快减轻病人痛苦,这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加强各种抢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电除颤、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急诊急救的技术操作。对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充分发挥科主任业务指导作用,亲自参与管理。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有助于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术平。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一年来共接诊病人37000例;其中危重病人1280 例,成功心肺复苏成功3人,全年为住院处收治患者5000余人,门诊手术600余例,全年急诊就诊胸痛患者3600人,其中急性心梗350人,急性脑卒中720人。救治重大交通事故1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防范事故发生、完善科室不足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医疗安全在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我们工作中的一丝一毫都关系着病人的生死存亡。病人的治疗结果深刻验证着我们的工作成败。尤其是医疗安全与科室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急诊是医院夜间唯一接诊的地方,夜班患者集中,数量大,针对此情况科室及时调整增加夜班人员以防止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加强急诊病历等医疗文件的书写管理。组织急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流程,在实践查找不足,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及急诊诊治能力,为科室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整改,展望未来。

 

回想过去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但也认识到许多不足,还有更多有待于完善努力的地方,急诊科目前人员急缺,年龄结构偏大,职称结构失衡,无病房,医保政策方面是制约急诊未来发展的阻力,无法贯穿诊治的始终,这样急诊医生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对病情评估告知等方面做的不充分、不严谨,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原本属于专科的知识不断转变成全科化的基础知识,全科化的外延不断扩展,内涵不断充实。急诊医师首先必须有高水平鉴别诊断能力。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熟悉各系统急症,掌握危重急症的救治,这就是急诊医学专业医师知识的广博性特点,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找到差距和不足,才能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提出以下想法望领导给予指点与纠正:

建立急诊全科病房:由于我院是全科培训基地,暂时没有真正的全科培训实习病房,由于急诊科是全科培训重要的一环节,接诊病种范围广,种类多,有了全科病房,接诊患者后有了后续的观察诊疗,减少很多的医疗隐患,建立全科病房可实现:

1)、我院全科培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场所

2)、减少急诊医疗隐患

医院急救知识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基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3-0155-02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够,专业人员的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医疗从业人员实施的CpR仍不尽如人意,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2];心脏猝死患者不良预后与复苏过程中实施了质量差的CpR有很大的关系。培训效果的体现就是CpR的质量如何,其指标包括:按压位置、按压深度、频率、按压放松周期、通气频率与通气量等。基层医护人员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救护意识、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3],国内许多专家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法,现综述如下。

1基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普及的现状

本市急救中心依托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除完成玉林市城区和周边院前患者的急救工作外,有相当部分的工作量是对乡镇卫生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对乡镇医院急救技能水平比较了解,所以从2009年将培训的重点工作放在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上,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

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普遍较差,杜丽鹏等[4]经过调查认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差,合格率低仅为8.33%和12.50%;徐俊[5]调查只有41.6%的乡镇医师了解心肺复苏知识;高玉凤等[6]和李国明[7]认为乡镇医院护士对心肺复苏新理论掌握普遍较差;笔者通过对本市7家乡镇医院45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操作只有36%,与国内专家调查结果相符,因此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的培训极其需要。

2基层医院医护人员CpR考核错误原因分析

2.1颈动脉判断错误原因

考核基层医院医护人员450名,劲动脉单项合格279名,合格率62%,与文献[8-10]的研究相符。判断错误主要原因是:判断时间不够或超时;触摸位置不准确;手指不规范等。正确的操作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节的指腹触及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凸肌前缘凹处,触压颈动脉,手指放于与颈动脉垂直方向,判断时间5~10s为精准。

2.2胸外心脏按压错误原因

胸外心脏按压主要问题是按压过浅和手法错误,在接受考核的450名医务人员中,有274名该项目被扣分,占61%,与黄素芳等[9]的研究相符。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相关要素包括按压定位、按压者姿势、胸外心脏按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不少于5cm,即挪度安妮心肺复苏模拟人按压深度提示绿灯闪亮,考核中单因素错误率不高,如定位错误主要是按压部位移位;按压者姿势错误为两肘关节松动、按压冲击或用腕部力量;按压频率140次;另一影响按压品质的重要因素“每次按压放松时胸壁要求充分回弹”,按压没节奏。

2.3有效开放气道错误原因分析

在考核中,开放气道不正确占81%,与应菊素等[11]的研究相符。主要原因是: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右手或第二指关节压迫下颌部软组织或气管正中部位,这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平时操作少有关。开放气道利用仰头抬颏法或在检查义齿时,应把左手小鱼际肌放在患者前额稍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处,向上抬颏,使鼻尖、耳垂与地面成一垂直线,切忌下压下颌骨掰开口腔。

2.4有效人工呼吸错误分析

在450名人员考核总结中,口对口人工呼吸错误原因主要是:吹气量不足、不捏鼻子、漏气、使胸廓不起伏,尤其在第一和第五循环更明显,这与齐卫国等[12]的研究的记录相同,造成失败的原因在第一循环主要是气道开放不完全,第五循环主要是施救者疲劳,不能达到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s以上和有效气体量使患者胸廓起伏。在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时的错误,主要是:Ce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先扣面罩再打开气道致使气道不完全打开和面罩不扣紧漏气等。

3影响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因素

3.1急救意识

学员学习的动机及态度决定了其培训效果的好坏[2,6,13],基层医护人员经常认为,抢救是大医院的事情,危重患者入院马上转院,或认为心肺复苏简单,使用率不高,在培训时不积极练习,认为流程熟练就行,结果是“一说就会,一做便错的窘境”[14]。

3.2工作环境与接受培训

江淑聘等[8]和蒲晓煜等[15]认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要高于其他科人员,这与他们在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经常经历抢救,接受CpR培训,应急能力较强有关系。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因抢救危重患者机会不多,实际操作机会较少;设备不足、缺乏心肺复苏模拟人;接受培训机会较少等。

3.3培训间隔时间对CpR测试成绩的影响

齐卫东等认为[12]和蒲晓煜等[15],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6~12个月,对其进行复试,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实施。因此培训间隔时间对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有影响。

3.4培训方式

国内许多专家研究认为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有影响[16-18]。本院急救中心从2009年起,将对乡镇医院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每年有计划对一些对口支援卫生院进行培训,但从每次危重患者转运了解,急救技能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从2011年开始,使用pDCa管理的办法进行培训,首选进行30~60min的多媒体理论讲解,再进行动作分解,注意点说明,然后是整个流程连贯性的示范,再让学员提问后,练习2个学时后考核,同时相隔4~10个月后再进行复查和第二循环的培训,结果学员的心肺复苏掌握在86%以上,较以前的培训效果更好。

3.5施救者疲劳可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在450名医务人员考核成绩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被扣分的项目,是按压深度不够、位置移动和吹气漏气、潮气量不足,主要在三、四、五循环操作中,第五个循环更明显。这与ochoa等[19]和ashton等[20]的报道相符。ochoa等[19]还报道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率第1分钟为79.7%,第2分钟为24.9%,第3分钟为18%,第4分钟成功率为17.7%,因此疲劳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不高,与很多因素有关,目前培训不足、急救意识缺失、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教材、缺乏CpR技能评价与长期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较为突出,而CpR的培训是长期坚持的过程,规范CpR培训与复训,只有连续的复训才能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才能使基层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得到提高,因此在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培训的同时,探索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对每次培训结果进行确认,对不适宜的培训方法进行改善,进入下一个循环的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基层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CpR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孟凡山,戴冬梅.我国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杂志,2009,26(6B):25-26.

[2]杨正飞,黄子通.如何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2):1139-1143.

[3]王长远,孙长怡,秦俭.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研究[J].医学综述,2011,17(25):2378-2379.

[4]杜丽鹏,张海燕,王建林,等.基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调查与培训效果保持[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262-263.

[5]徐俊.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8-19.

[6]高玉凤,杨磊.乡镇医院护士心肺复苏知识更新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65-66.

[7]李国明.医务人员CpR操作现状的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17-2420.

[8]江淑聘,全小明,邓少娟.护师心肺复苏考核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8):2053-2056.

[9]黄素芳,郑丹莉,全薇,等.低年资护士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精准性评价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8):2292-2293.

[10]黄素芳,王芳,胡友珍.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培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7-29.

[11]应菊素,郑小伟.43名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操作精准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62-63.

[12]齐卫东,房兆国,汪翼.影响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分析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8(10):20-23.

[13]罗丽云,王彦.影响临床护士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新知识,2009,19(3):191-193.

[14]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668-1669.

[15]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杂志,2009,26(14):35-37.

[16]姜金霞,彭幼清,马素芳,等.上海市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093-1096.

[17]HeidenreichJw,BergRa,Higdonta,etal.Rescuerfatigue:standardversuscontinuouschest-compressioncardiopuimonaryresuscitation[J].academergmed,2006,13(10):1020-1026.

[18]Steenpa,Kramer-JohansenJ.improvingcardiopuimonaryresuscitationGuaiitytoensuresurvivai[J].CurropinCritCare,2008,14(3):299-304.

[19]ochoaFJ,Ramalle-Gomarae,LisaV,etal.theeffectofrescuerfatigueonthequalityofehestcompressions[J].Resuscitation,1998,37(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