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7:50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4月23日的《2015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显示,家庭对股市的升温预期与对房市的降温预期形成鲜明对比。一季度超七成炒股家庭盈利,76.8%的股民看涨二季度股市;尽管楼市推出一系列新政,但仍有37.09%的家庭预期房价下降,仅有不到两成家庭预期房价上涨。

该报告基于2015年一季度回访数据撰写而成,从宏观经济形势预期、家庭资产季度变动、家庭负债、股市盈亏与投资计划几个维度来分析和解读我国家庭对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的预期判断,希望对政策制定、学术研究、业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尽管降低首套房与二套房首付比例等楼市利好政策相继出炉,但仍有37.09%的家庭预期房价下降,仅有不到两成家庭预期房价上涨,房市降温效应已凸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近一半的家庭(46.93%)看涨二季度股市,远远大于预期股市基本不变的家庭占比(29.66%)和预期股市下跌的家庭占比(23.41%)。

老股民和学历较高的家庭偏向认为股市不可信、不透明、不成熟。报告显示,炒股家庭中,有42.3%的家庭认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可信,65.5%的家庭认为股市不透明,48.2%的家庭认为股市不成熟。其中,老股民和户主学历较高的家庭更不认可现有股市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炒股家庭是否盈利并不太影响中国股民对股市形象的看法。

与之相应的是,一季度家庭总资产环比持平,房产、工商业资产小幅下降,金融资产增值较大。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一季度总资产环比持平,总资产下降的家庭占比不到两成。分不同类型资产来看,家庭房产和工商业资产略有减值,金融资产总体增值较大。且一季度未持有风险资产(股票、基金等)的家庭,由于住房资产、工商业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缩水,导致其总资产缩水。相反,一季度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其风险资产变动指数高达128.31。但这种因其风险资产增值引起的总资产增值情况也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2

2007年两会学习体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三处谈到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凸显宏观调控在2006年政府工作取得重要成绩和做好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报告第一部分在总结200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时,第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2006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突出的矛盾是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多大,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保持宏观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一是加强土地调控,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二是加强货币信贷管理,两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加强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四是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和监督检查;五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落实,其成效逐步显现,到2006年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回落,银行信贷投放增速放缓,部分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趋稳。可以说,由于2006年我们及时而适度地采取了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比较好地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3

美国审计总署(Gao)近年来对宏观经济的关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Gao就为美国纳税人带来了354亿美元的可计量财务收益。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财政赤字,Gao已经开始对政府长期财政前景的关注和了解。模拟了联邦预算和经济运行的相互作用,试图计量可能发生的财政意外事件。为了保证德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德国审计院依据合理性、经济性、节约性原则和德国经济状况和市场条件、对国债发行数量、种类向议会的预算提出建议,国家审计对债券的建议在恢复国家经济方面功不可没。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其拥有的职权紧密联系。审计职权为审计作用发挥创造了充分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审计制度,以下简要介绍美、法、德三个国家的审计职权并与我国比较,为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审计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一、我国国家审计权限内容和特点

我国国家审计属于行政审计体制,根据现行《审计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享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审计权限:要求提供资料权、检查权、调查权、采取强制措施权、建议权、处理处罚权、公布审计结果权。相对于别的国家,我国审计机关又具有:地方审计机关是双重领导体制,审计有一定的处理处罚权。审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特点。

二、西方国家审计权限内容和特点

1 美国国家审计权限内容和特点

美国国家审计属于立法型审计体制,直接向议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审计署享有获取信息资料权(可以从被审计部门与机构内获取所需要的任何文件资料)、建议权(向国会提出建议)、移送处理权和公布审计结果权。美国国家审计具有较强独立性,表现在:审计长任命规格高、任期长、审计经费单列预算。

美国审计总署(Gao)还拥有广泛的公布审计结果权。他们认为公正透明的报告有助于建立政府和社会各领域的公信力。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一般是公开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欲了解审计情况,都可以向审计机构索取报告。Gao2003年向社会公布的审计报告占到总审计结果的97%,仅有3%的审计结果因涉及国家机密而只能向国会报告。

2 法国国家审计权限内容和特点

法国国家审计属于司法序列,拥有部分司法权,向议会报告工作。审计法院除享有审查权、调查权、索要材料权(向其他监管、监察部门索要被审计单位的审查报告)、公布报告权外,还拥有司法判决权。审计法院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享有终身制的法官,司法职能和公共账目审计结合在一起,对公共会计即自然人行使司法权,根据需要进行判决,审计法院的最终司法判决具有终审效力。

法国法律赋予政府审计很大的调查权。法官可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还享有要求提供补充资料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以保密为借口拒绝履行有关审计调查的义务。关于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中作了明确规定。

3 德国政府审计权限内容和特点

德国国家审计有近300年历史。属独立型审计体制。德国联邦审计院享有的审计权限有:获取信息资料权、预算建议权(审计院有权对联邦政府各部门预算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派人参加各部门与财政部的预算谈判)、移送处理权、表明意见权(有权对财政性法规的制定表明意见)、公布审计结果权。

伴随预算过程提供咨询是审计院的重要职责。德国联邦议会规定:议会在审批预算时,审计院长有权向议会提供咨询建议,这种咨询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紧密联系。从预算计划一直到预算批准,都要对审计院提出的咨询建议进行综合平衡,审计院没有直接的行政处理权,但有向议会和政府提出咨询建议以及围绕国家财政经济活动展开服务的权利。

三、西方国家审计对我国审计的启示

当前国家审计处于希望与压力并存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比而言,我国审计机关享有的职权是充分的,但是,与上述国家相比,部分权限的欠缺或发挥不充分,使国家审计作用受到制约。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作用,国家审计应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率、扩大审计结果公布比例、完善调查取证权、维护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并充分发挥社会审计作用。

(一)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奥斯本和格布勒断言:在政府中最重要的手段(最有力的促进行为的制度)是预算。审计信息只有得到财政和相关部门的采用才能及时纠正经济个体行为偏差。

美国审计享有的建议权、德国审计院享有的表明意见权就是国家审计通过审计成果间接控制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体现,进而保证宏观经济正常运转。

提高成果利用率,一方面,更好地完善财经法规。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新旧体制在不断冲突和矛盾中寻求平衡,这种冲突表现在经济立法方面为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比较混乱。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作为国家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应当参与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立法质量。另一方面,增加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力。财政及主管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对被审计单位以前预算执行结果报告加以平衡,使被审计通报的单位和个人不敢无视审计意见和建议,减少屡查屡犯的现象。

(二)扩大审计公布比例

近年来,审计署短短万言的审计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风暴”般的反响,显著提高了国家审计的影响力,但和美、德相比,我国的公布比例还很低。据统计,200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40篇以上的仅为9.68%,40篇到20篇的占6.45%,20篇以下的为54.84%(绝大多数为5篇左右),还有29.03%地方审计机关尚未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尚处于尝试阶段。

扩大公布审计结果比例原因在于:一、提高资源共享度。现代经济运行瞬息万变,只有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才能有效的节约社会资源。审计报告是监督和评价信息的载体,他的共享有利于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决策质量:二、满足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增强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对宏观经济管理结果的知情权的满足,可以让审计行为得到群众支持和配合。适当增加审计机关通报、公布审计结果的比例,简化审计机关公布结果的审批程序,扩大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权,对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国家审计调查取证权

国家审计为宏观经济管理发挥经济监测与监督作用,需要及时反馈经济运行的全面情况,才能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正确导向。因此审计提、供的信息需具备及时性和正确性两个要素。由于我国的法制环境较为薄弱,因此拒绝审计机关调查、提供虚假审计证据、藐视审计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干扰了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

要使行为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一是对行为过程实施监控;二是对违背既定目标的行为实施处罚。美、德等国具备良好的社会法律体系,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被调查者会认真对待审计人员的提问和调查;而法国等则对不配合调查取证的行为作了详细的说明。美、德等国则是从社会环境和法律道德层面对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实施监控:法国对不遵循的行为进行处罚,都保证了调查取证的有效性。由于社会环境、法律道德对行为进行约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当务之急是在审计法实施条例中,严格并详细地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如不接受审计机关调查应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以维护审计取证权的权威性。

(四)维护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4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季度、半年和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由常务副省长统筹,分管副秘书长协调开展。经济研究分析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国税局、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

省人民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定期对本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作分析,并以适当方式报省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第三条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综合分析

每月、每季、半年、全年对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每半年对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重点产业分析

每半年对全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潜力、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三)州、市经济分析

每季度对全省各州、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适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提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建议。

(五)省外经济政策比较分析

适时对省外和周边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省外和周边国家的动态,把握发展机遇。

(六)其他专题分析

针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第四条每季度以书面或会议方式向省委汇报经济运行情况,半年及全年向省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报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领导及省级有关老领导。根据需要,提供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等作参考;半年、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通报会上予以通报。经审批后,定期或不定期在政府网站或以其他方式公布全省经济运行相关信息,为部门、企业等提供信息参考。

第五条建立调研咨询和预警机制:

(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适时组织经济研究分析人员到省外学习考察,了解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到省内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掌握全省经济发展趋势。

(二)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经济分析咨询专家库,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活动,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三)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机制,为监测全省经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统计数据质量引言

信息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信息管理在社会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大多是由社会上的各种经济活动所提供并统计的。所以,数据的统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的管理效果。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实行多种经营模式、分配方式以及经济成分组成并存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其中所提供的数据的统计方式、市场调查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干扰了数据的统计,所以,政府应该加强数据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

1统计数据质量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为了不断加快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中央与国务院将经济采取宏观决策、调控等经济管理措施。然而,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一、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社会经济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否能够采取进行有效的调控;三、在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对发展国民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其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等等。通过上述,我们了解到数据的统计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了要怎样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

1.1实现宏观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必然条件,也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宏观管理系统中包括了科学的决策、高校的执行、严密的监督等数据处理系统,社会经济统计系统是对社会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系统,它能够对数据进行监督、调控等。为了能够将数据统计的整体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并保证宏观经济能够有效的进行管理,就必须将数据准确、及时、完整的统计。

1.2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经济宏观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宏观经济决策主要指的是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快速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制定一个发展目标、方针及政策。而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自身的特点做出的一项全面的决策。在这个重大决策过程中,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需要对社会经济等各种信息进行调查与研究,并能够全权掌握,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第二,请专家对大量信息进行深度研究,并制定多个解决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评估之后选定一个可靠的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宏观经济决策的可靠与科学。

1.3宏观经济计划管理需要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排斥计划管理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加强计划管理。计划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信息收集、加工和整理工作、以此搞好科学预测。当计划的编制进入决策阶段时,还要通过对过去、未来及现状信息的分析,找出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说只有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不可能编制出符合客观情况的计划。

1.4宏观经济监督管理需要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所谓宏观监督,就是制定并执行各种法规、条例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并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经济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监督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监督职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检验决策是否科学可行。监督的手段很多,其中统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统计只有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发挥国民经济“监测仪”的作用,密切注视国民经济发展势态,紧密围绕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灵敏跟踪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

综上所述,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是国家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它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总是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1]

2当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目前,很多政府的领导干部对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极为不端正,不能够从全局出发,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对上级部门隐瞒信息及统计的数据,进行各种违法行为。

2.2对地方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不完善,不全面。中央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有些地方在执行这一方针时却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制定的指标脱离实际,而且还层层加码,并通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形式,作为考核、奖惩、提拔干部的依据。

2.3企业微观经济组织,尤其是个体私营户和家庭组织,一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露富,害怕“枪打出头鸟”,二是如果报送了真实数据,会增加自己的税赋及各种收费赞助负担。因此他们在报送成果性统计数据时,少报或瞒报。据统计部门基层调研报告反映,不少企业有三本账,第一本是报送统计部门的账,第二本是报税务部门的账,这两本账都不真实,第三本账是自己的账才是最真实准确的账。

2.4《统计法》本身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形成基层执法难,依法统计难。

2.5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如在数据处理上,统计调查方法上,质量控制监督上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3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

多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把搞准统计数据放在首要地位,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富有成效的探索,即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对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2007年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在谢伏瞻局长报告中,强调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中心,深入统计改革,加强各项建设,强化统计管理,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服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3.1立足统计改革,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改革统计管理体制,为客观准确提供制度保障。统计部门直属于本级政府,听命于本级政府,这种体制难以保证统计部门的客观中立和统计数据的准确,从这个角度分析,实行统计部门的垂直管理是有必要的。

近年来中国统计改革有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统计改革“三大战役”(即三支调查队改革,经济普查和GDp下算下一级)和《统计法》执法大检查揭开了中国统计大改革的序幕,尽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搞准、搞实统计数据。这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各级党政领导所认识,统计部门地位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基本保证。

3.2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统计数据质量不实,要靠法制治理,提高企业等微观经济组织的违法成本。充分运用《统计法》这个最为有力的武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此,一是要扩大统计执法力量,增加统计执法的专业人员。二是扩大查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违法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查处数量。三是广泛深入进行统计法宣传,尤其是强化违法案例查处实例的宣传,提高法律威慑力。四是提高其违法成本。

3.3把住关口,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数据审核作用,一旦源头进了假数,就应该在审核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统计数据的失真程度进行评估和修订。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如统计台账,使用权统计数据“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2]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宏观经济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把握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政府中统计部门的最主要工作也就是统计信息,并提高其质量,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6

这是数据杂志北京部分读者对统计媒体服务企业的一次专项活动的评价。

“五一”前夕,数据杂志社组织100多家企业近200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项服务活动――“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活动着眼企业读者现实所需,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先后请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和北京市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分别就北京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和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写作作精彩报告,并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互动,报告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认可。

■缘起

多年以来,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加强与读者沟通与互动,努力为企业、为读者提供服务,是数据杂志社的一贯宗旨。2007年11月,数据杂志社以“政府统计服务与企业信息需求”为主题,举办了“2007・数据论坛”,200余家企业老总、企业分管统计工作领导和企业统计工作者参加论坛。2008年12月,数据杂志社组织召开了“2008数据・企业读者座谈会”,燕山石化、中粮集团等30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信息服务、改进统计行政执法等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北京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在扩内需、保增长要求下,企业如何发展,前景如何?及时提供有质量、有份量的企业统计分析报告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企业领导对企业统计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期待。许多企业统计工作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纷纷向本刊反映提升统计分析能力的愿望及相关需求。

“数据杂志是企业统计人的家园,企业统计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数据杂志社副总编云霞介绍,数据杂志社自2009年年初就开始筹办“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邀请统计分析的行家里手,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就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作专题讲座准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报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帮助。

■主讲

“统计分析写作是统计人的看家本领”。主持人数据杂志社总编张雪原一语道出了报告会的主旨和要义。在听众们的热切期待和掌声中,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首先开讲。邢志宏结合一季度北京经济状况及发展走势,分别以饼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专业图表作演示,从统计视角揭秘“数据背后的故事”。

邢志宏介绍,从近10年来的季度统计数据看,北京经济曾出现过两次低谷,分别在1997年的一季度和2002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7.5%和7.3%。今年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6.1%,可以说近10年来是国际经济形势对北京经济冲击最大的一次。

邢志宏表示,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北京经济已出现企稳迹象。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速度为6.1%,好于预期。从数据上看,虽然1至2月经济形势还非常严峻,但3月已有回暖迹象。工业方面,降幅已在放缓;服务业的14个业态中,有13个业态出现增长;财政收入3月份出现6.9%的增长。此外,从就业形势的稳定、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提升以及旅游业降幅的缩小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北京经济最坏的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否就此判断北京经济已出现拐点,关键还要看第二季度数据。如果二季度启动内需的作用不足以弥补外需不足带来的影响,全市经济仍会处于低谷状态。所以,现在关键是落实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巩固内需的基础。

“一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增长81.1%的回暖势头备受关注。一季度商品房交易量大增属于“乍暖还寒”,投资性消费需求尚未进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北京市发发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以北京市房地产形势分析为例进行了她的统计分析写作的报告。

刘秀如指出,“房地产产业政策效应较为迟滞,针对单一调控目标密集使用‘组合拳’,容易造成市场周期调整步伐过快。如果从U形发展转变为V形反弹,对北京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和北京经济长远发展都不利。”刘秀如认为,北京房地产调整包括房屋质量与综合配套水平提升、住宅产业化、开发模式革新等诸多方面,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盘整。

刘秀如结合房地产形势指出,统计分析要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做一个理性的第三方;要尽可能预测客观走势,兼顾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公众等群体的态度;要以政府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以建委数据、中介机构等调查数据为补充数据,从总体上考量房地产态势。

■共鸣

时钟已过10点,报告会后半场进入互动。丰台区统计局靳立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统计负责人王永梅、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黄丽萍等分别就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运用、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如何解决、执行新会计报表后与统计数据的衔接等问题与台上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

如一石激起万千涟漪,互动像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许多企业读者把在基层难以解答的问题一个个抛向嘉宾,请求解答。报告会到了预定时间,但听众仍然意犹未尽。接下来,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的相关问题又一次次地通过《数据》平台,在读者、编者、作者或专家中传递着、交流着、探索着,认识越来越一致,写法越来越清晰。

坚持以数据为支撑,分析为前提,在拥有详实数据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孟佳致函本刊:“我以为,一些企业统计的参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原因在于不能运用手头现有数据写出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有些则是统计数据分析的层面有局限性,不能及时从领导关心的角度提供急需的分析;有的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全面数据掌握不充分,因此,分析缺乏力度,说话没有底气。”孟佳强调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数据为支撑,分析为前提。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7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财政审计立法;法律防范;财政风险

【正文】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使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

财政审计的核心是预算执行审计。一般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即涉及本级财政预算收支的活动都是财政审计的范畴。包括预算收入审计、预算支出审计、财税部门内部控制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由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其初次分配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因此,财政审计还应包括对税收征管的审计和对企业的延伸审计。这样理解财政审计的概念,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科学性,而且从财政审计所确定的目标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一个范畴下,对财政税务部门和对政府其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应

同时展开,形成一个总体把握、分头运作、区分主次的格局,所有审计成果都应在财政审计的结果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而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

力,致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从宏观方面来看,财政风险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稳固、健康的经济基础受到侵害,致使财政收入紧缩;二是财政承受了超负荷的支出膨胀压力而难以为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赤字风险。如:一些地方搞“假平衡,真赤字”、银行贷款缴税、财政部门列收列支、结转财政支出等,使部分财政支出不能真实反应。再如,各级财政不同程

度存在大量“隐性赤字”。这是财政应支未支、应补未补形成的。第二,呆帐、坏帐风险。第三,债务风险。一方面是国债规模增长很快,债务负担日益沉重,财政运行面临的风险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多头举债,使财政背负许多不该承担的包袱,甚至超越财政的承受力。[1]《担保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可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担保。目前,由于法律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使财政担保基本处于被动和无序状态,游离于财政控制之外,违规担保大量存在,财政被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旦被担保单位或企业无法按期还款,债权人就会诉诸法律追究财政的责任,严重威胁地方财政乃至中央财政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对财政构成一种潜在风险。第四,政府投资决策风险。由于政府的投资决策欠科学,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时,财政要承担较大风险。面对诸多财政风险诱因,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利用涉及面广,周期短,反应快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加强财政审计立法与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1.法律要理顺财政审计体制,使财政审计监督高效运作.

从审计机关角度看,审计机关其实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内部组织多层次结构之间及其工作人员与审计机关之间存在着诸多整体与局部、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审计机关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财政审计监督力度。

就我国目前审计监督系统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即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直接负责,对本级人大常委会间接负责。而且,各级审计机关的人事管理权归各级政府,审计事业费由各级政府预算拨付。在这种体制下,审计结果必然要经过政府“过滤”,出现上报政府的审计结果报告与向人大作的审计工作报告“两皮”现象。审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审计结果必须具备的“完整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难以确保,人大的审查、监督效果因此全面弱化。财政是政府的财政,相当一部分违法违规行为是政府行为,审计机关又受其委托,受其领导,这就使得财政审计工作难以真正有效运作。

2.法律要转换财政审计模式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财税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财政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征管体制、财务核算及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审计的依据、重点、内容也自然随之而变,因此必须找准差距,更新观念,转换模式,才能适应新情况,找准财政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向综合性、管理型财政审计发展。所谓管理型财政审计,首先,从宏观着眼,要真正把财政审计工作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克服单纯注重微观审计,缺乏宏观意识的倾向,要透过微观审计成果,强化内部约束机制,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为加强调控和管理服务。其次,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各专业职能机构的联系,使财政审计与其它专业审计有机结合,并由财政财务收支、财政法规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拓展,以逐步向有关的内部控制和资金效益方面延伸。同时,审计部门要发挥审计工作接触经济领域广、掌握情况真实可靠的优势,注重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大量零散的审计情况进行宏观综合分析研究,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反映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并从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从全局上、规律上查清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出具有份量、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和信息材料,把事前审计调查,事中审计、事后评价有机地连成一体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这是提高财政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一环。为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依据。

3.法律要完善财政审计体系

当前应集中力量解决财政审计体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审计依据来看,一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主体不是审计机关,使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法律依据颁布时间较早且不严密,与目前的具体情况相脱节,甚至出现审计依据之间相互矛盾的情况,给一些部门和单位钻空子提供方便。从财政审计立法方面看,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从而使审查出的部分问题缺乏明确的是非标准和审计处理依据。应修正、更新、补充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切合当前财政审计实际,更加严密合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从审计方法来看,要突破传统的审计思想的束缚。单纯的审计思想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是财政财务管理职能的分离和延续,一味站在查账的角度去搞财政审计,不能从整体角度、宏观角度去发挥财政审计的监督职能,使得审计单位和经济环境信息难以及时交流,不能对整个财政活动过程的实质内容进行延伸、综合和分析。从审计内容来看,财政运作的主体是参与这一过程的财政、税务、国家金库以及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因此,每个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履行预算管理职责,完成预算收支任务的情况都是财政审计的对象。

从审计目标来看,它规定着审计的方向,影响着审计的质量。而财政审计的目标,一是充分发挥其在宏观经济中的间接调控作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二是以改进财税等部门的管理为目标,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三是严厉查处财经领域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揭露和制止腐败现象,促进各部门的廉政建设。在审计环节上,要突出抓协调。一要协调处理好与财政、税务及人民银行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二要搞好各专业审计组之间的协调配合。国库审计及时为财政审计组提供国库资金情况,财政审计组为各预算执行单位审计组及时提供预算支出总体情况,预算执行审计组同时将审计情况及时向财政审计组汇报。另外,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真实、全面地向政府反映,以利于政府整改;同时,对人大报告也要站在政府宏观立场上做到客观、全面、真实。[2]

4.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立法,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财政在运行中,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警情,如预算执行中的减收增支、财政资金违规使用等,都会使财政运行出现偏差。管好财政资金,除要完善法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外,应重点立足于防范,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建立财政预警系统,是适应市场经济管理规律内在要求,加强和改善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财政预警系统,就是运用分析方法对财政收支运行动态进行监测,在警情扩大或危机爆发前及时发出信号,报警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排除警情,化解风险;依据监测结果,对一定时期内财政运行动态走向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而财政审计过程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所提供的一系列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也必然能在这一系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财政审计工作的强化,对于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对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9

一、提高认识,增加法制观念,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

依法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利,做好审计工作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搞好宏观调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政府各部门廉洁高效的必要手段。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增强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对审计依法进行的调查、取证要密切配合,不得拒绝和推诿;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要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对审计依法作出的处罚决定要严格执行,及时到位。

二、强化措施,提升审计执法力度,促进审计决定全面落实

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是审计执法的重要载体,是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部门和单位,依法严肃处理。

1、实行整改报告和督查制。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对突出的问题,审计机关应联合监察、财政、人大财经办组成联合督查组,有重点地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报告区政府。

2、加强协作与配合。对截留、挤占、挪用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财政部门应暂停拨付相关违纪违规的款项,或核减预算拨款和专项资金指标,以促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审计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应将违法违纪的罚没款项,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关规定及时代扣清缴,缴入审计专户。对涉及偷漏税款、滞纳金等有关税金问题,税务机关应根据审计决定按照国家规定税收入库预算级次及时收缴入库。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且性质恶劣、数额较大的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建议纪检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和党纪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理结果应及时告知审计机关。

3、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限期内未落实审计决定的,取消其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对阻扰、干扰、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必要时向社会公告,并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经济或行政责任。

三、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要自觉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决定的合法有效。要坚持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以审定的事实和法律的规定作出客观评价,树立宏观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从改革发展的全局、从体制上、机制上,内控制度上分析产生原因,向党委、政府提出宏观管理方面的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决策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中央银行沟通;官方利率;决定

自1997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但到目前为止,货币市场利率体系还比较复杂,市场化的短期利率体系和尚未市场化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存。在这种利率环境下,我国大部分学者选取短期银行间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采用历史分析法或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法来预测利率决定,以获得货币政策立场,[1][2]这些成果都有益于利率变化的研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只是把观察到的利率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而没有考虑中央银行沟通对利率的影响;第二,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市场利率的变化规则,而很少有学者针对中国国情来研究官方利率(如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也有少数学者区分了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但是在估计方法上又是统一使用Gmm来估计。[3]经验反应函数采用oLS和工具变量技术来进行估计银行拆借利率是合适的,但是对于研究官方利率却很少有吸引力。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货币当局都不会改变官方利率,即使官方利率需要改变,货币当局也是把官方利率提高(降低)0.18%或者0.27%,因而采用有序概率模型更适合。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中央银行沟通影响利率方面,Kohn和Sack发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及格林斯潘的证言都会影响金融市场。声明会影响短期和中期的利率,而格林斯潘的证言却会影响全部期限的利率。同时他们发现,格林斯潘的演讲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显著。[4](175-206)Reeves和Sawicki利用上述同样方法,发现英格兰银行的沟通也对利率有影响,尤其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和《通货膨胀报告》对市场影响更加显著。同样,他们也发现演讲对市场没什么影响。[5]然而,ehrmann和Fratzscher发现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委员会成员的采访和演讲普遍对金融市场都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都是朝着合意的方向变化,即当声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倾向时,会导致高的利率,当声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时,会导致低的利率。他们认为演讲对市场有不同影响的结论,或许是由于选择沟通事件的程序不同。[6]

中央银行沟通预测利率方面,pool和Rasche发现美联储在1994年2月后,意外货币政策的成分有了明显的减少。[7](1-10)Swanson发现美国金融市场和私人部门对未来几个月的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能力提高。重要的是,私人部门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却没提高。这可以得出货币政策沟通对预测有特别影响,而不是宏观经济波动率普遍的下降。[8](791-819)上述作者都认为,美联储在1994年后减少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是对货币政策决定进行了沟通。然而,Jansen和Haan利用欧洲中央银行官员讲话来预测利率决定,却发现它不能很好预测利率的决定。[9]

前瞻性沟通,如对美联储政策的风险权衡或偏好沟通,不仅对金融市场有显著影响,而且对货币政策的预测也会产生影响。thornton和wheelock发现在1999年5月后,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比以前更好了,他们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1999年5月之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意图只是在内部通告,到下一个会议之后才公开,而在1999年5月以后,他们会在会议后沟通这种意图,为公众提供未来政策决策的可能信息。[10](1-16)此外,清晰的沟通可以提高利率的预测能力。如Fracasso等通过对19国家通货膨胀报告的质量进行分析,发现更高质量的通货膨胀报告通常能提高利率决定的预测能力。[11]

尽管国外中央银行沟通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但国内尚缺乏利用中央银行沟通信息来预测利率决定的实证研究,仅有的一些相关文献也只是对中央银行沟通进行定性分析。[12]

二、模型

本文从一般形式的泰勒规则出发,来构建中央银行沟通的估计模型。尽管目前我国利率体系与西方国家(如美国、欧盟和英国)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不同,既包括市场利率,又包括官方利率(如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且央行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制。这无疑会让泰勒规则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实践性进行研究与探索。更何况我国已对旧的金融体制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改革,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这些都有助于中央银行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市场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公众的预期,促使市场自动进行调整,继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在调整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过程中,为了引导人们的预期,也逐步对利率进行微调,具有利率平滑的特征,并且在调控政策出台之前中央银行会通过采访、讲话等渠道表明对货币政策的看法与意图,以便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经济的运行状况,引导公众预期。这些都表明我国利率与中央银行沟通能引导预期,进而间接调控经济,而这恰好是泰勒规则的核心所在。因此,探讨泰勒规则及其扩展规则在我国的实践,将会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里S表示央行对通货膨胀倾向的信号值,Syt表示经济增长的信号值,且~n(0,1)。

三、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的样本为我国2001-2009年的季度数据,总共36个样本数据。沟通数据和预期通货膨胀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其余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期《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一)宏观数据选择

1.官方利率。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2.产出缺口。本文根据累计名义GDp可以推算名义季度GDp。对名义GDp除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得到实际GDp。再对实际季度GDp数据利用X-11方法进行季度调整,然后根据Hp滤波法推算出潜在GDp。产出缺口=(季节调整的真实GDp-潜在GDp)/潜在GDp。

3.通货膨胀率。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指标。目前计算通胀率的方法包括Cpi和GDp缩减指数等方法,但考虑到GDp缩减指数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这里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价格指数,并以此计算出季度通货膨胀率。

4.预期通货膨胀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城镇储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我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13]本文采用预期物价服从均匀分布的概率来计算我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5.预期产出缺口。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与GDp存在紧密联系,反映未来GDp走势,且只有很短的时滞。本文用他们来计算预期产出缺口。预期产出缺口=100[wln(CCi/CCi)+(1-w)ln(eCi/eCi)],CCi表示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季度内的三项月度消费者信息指数的平均值表示;CCi*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样本期内的均值;eCi表示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eCi*为企业家信心指数在样本期内的均值;w表示他们之间的权重,本文取w=0.5。

(二)中央银行沟通测量

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花费大量精力来对待沟通。为了能迎合不同的目标群体,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沟通工具,如《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采访、演讲和新闻会等。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自2001年以来,已成为沟通货币政策信息的核心媒介。该报告包括内容摘要、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与展望等部分。报告不仅传达经济的细节,而且也描述了其对经济的评论、分析与预测,这些都代表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决策过程中的偏好。

报告每部分的开始,有一个综合评价,然后是真实部分的具体分析。本文主要根据报告每部分的引言部分(中央银行对各部分的评价)以及预测与展望部分的经济展望和货币政策倾向,来构造沟通指示器。鉴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构造二类指示器变量:(1)真实经济活动的评价,考虑真实经济活动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会影响未来通货膨胀的决定;(2)通货膨胀的趋势以及对策。

为了使这些评论能够计量分析,我们给这二类中央银行评论进行赋值,这个数值应该能够体现价格稳定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原因在于风险越高,未来货币政策干预的概率就越高,而公众就会对此产生预期(换句话说,市场利率就会发生变化)。原因很明显,风险越高,在下一个过程风险达到更高的概率就增加,央行为了达到稳定货币币值的目的,就会引发政策干预。

总体上,我们集中注意宏观经济分析的评论部分,以及预测与展望部分。指示器采用五个值:-2、-1、0、1、2。0值是通过报告的评价,认为当前利率水平是非常合理的。-1暗示通货膨胀可能是低的,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2表示报告毫无疑问地认为利率下降是合理的。+1则表明有通货膨胀倾向,真实经济活动偏热,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2则表示通货膨胀已经很高,真实经济活动已经过热。

由于评论不是精确的数据资料,利用央行未来利率的设定行为来进行排序,可能受到个人判断影响,因此不能排除在某个例子中错误分类的可能。但为了尽量减少这类错误,我们根据解释学与文本分析原理通过两个人相互独立的分析很重要的评论,以减少错误分类的机会。假如在此过程中对评论的赋值不能确定或者不同,我们随后重新来核对该评论。

四、检验结果及分析

首先采用aDF方法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表1表示了利率决定的有序概率模型的结果。第1列使用当前宏观信息(通货膨胀率,GDp)的结果。第2列表示了前瞻性宏观信息(预期通货膨胀率,信心指数)。第3列则是中央银行沟通信息的结果。

基于沟通信息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度,R2达到0.25,使用当前和前瞻性宏观变量的模型,R2都为0.13。通货膨胀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不为零,而预期通货膨胀率与预期产出缺口的系数都显著不为零。沟通信息中只有经济增长的指示器变量显著不为零。

注:在所有的模型中我们使用Hubert-white方差稳健估计。*、**、***分别表示为10%、5%、1%水平上显著。

表2报告了三种设定模型的边际效应。对于前瞻性宏观变量我们发现了比较显著的结果。预期GDp缺口增加1%点会导致利率提高的概率会增加1.75,导致利率减少的概率只会减少0.07。我们也发现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1%,会导致利率升高的概率增加0.09,而通货膨胀率升高1%,则会使利率升高的概率增加0.1。然而,沟通变量的影响是相当小的:对于产出缺口指示器变量减少一个百分点,使得政策放松的概率会增加0.08。

从以上结果看出,中央银行沟通变量模型比宏观变量模型的R2大很多,表明沟通变量含有的信息要多于宏观变量。但是沟通变量边际效应非常小,这或许是由于测量沟通时使用的标量相对于利率变化值偏大,才导致其边际效应很小。

与张屹山和张代强就拆借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反应不大的结果不同,[3]本文发现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预期产出缺口对利率变化的影响都很显著。这个结果更加证实货币当局做决策时应该考虑公众预期。

那么这些估计模型中,哪些模型适合预测下一个利率变化呢?为了回答此问题,本文利用估计模型进行预测。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利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模型都能给出较好的预测。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概率等于或者大于50%。预测模型中,前瞻性与当前宏观变量模型结果完全一致,预测情况都不是很好,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时,其预测正确率为68%,而在发生变化是,这两种模型预测的正确率都没有达到50%。而沟通模型则在预测利率上升与不变时则要好于前两种模型,在利率没有变化时,其预测正确率达到80%,在利率上行变化时也超过50%。但是在预测利率下行时不能胜过前两种模型。

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进入2004年以后,我国经济由通货紧缩转向通货膨胀。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货币当局都在关注通货膨胀压力,考虑是否需要提高利率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及控制通货膨胀,与此相关的宏观经济信息与沟通信息自然也就增多。货币当局考虑利率下降的情况极少,且利率下降主要是受外来冲击的影响,比如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这种突如其来的外来冲击在发生之前很难被货币当局所预测,宏观经济信息或者中央银行沟通反映这方面的信息也极少,所以在预测利率下降时效果比较差;其次,在预测利率不变或者上升时,沟通信息要好于宏观经济信息的原因:宏观经济信息只是货币当局决定是否需要提高利率的参考依据,对这些宏观经济信息如何研判,还要依赖于货币当局偏好。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表明了货币当局对宏观数据深入分析的一些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了货币政策的意图和动向,表达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信息的一些判断。所以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获取的沟通信息预测利率决定要好于宏观经济信息的预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经济形势、稳健宣告经济动向,起到了适时理清问题、稳定预期和窗口指导的重要作用。公众与其利用复杂繁琐的宏观经济信息去预测利率变化,还不如利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当局对经济的评论,既简单明了,又能了解货币当局意图,而且其预测利率决定效果还不比宏观经济信息差。

五、稳健性检验

我们从几个方面检查了结果的稳健性。(1)尝试在沟通的模型中加入了货币政策倾向这个指示器。然而,货币政策倾向指示器系数在10%水平下不显著,R2为0.16,反而小于没有纳入货币政策倾向指示器模型的R2。而且没有提高基于沟通模型的预测能力。在这种利率环境中,我们也考虑了更多滞后的宏观变量,都没有影响我们的主要结果。(2)在计算预期通货膨胀时,我们也尝试了其它的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和对数分布,在计算预期产出缺口时,也调整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权重,再重新估计,没有改变主要结果。(3)引入利率的滞后项,例如把的滞后项引入沟通模型,得到了具有利率平滑特征的利率规则,虽然利率滞后项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不为零,但沟通模型R2仍然是0.25,没有提高,也没有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这些都表明,文中估计的模型是稳健的。

六、结论及政策涵义

通过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及政策涵义:(1)利率变化与预期通货膨胀和预期的经济增长联系紧密,然而,中央银行沟通的经济增长信号和当前的通货膨胀宏观变量也会影响利率变化。中央银行沟通变量模型比宏观变量模型的R2大很多,表明沟通变量含有的信息要多于宏观变量。考虑沟通变量对利率变化的影响是有益的。(2)当利率没有发生变化时,沟通变量模型和宏观变量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利率决定,但沟通变量模型的准确度更高。沟通变量模型在利率上升时,其预测能力明显好于宏观模型,但在利率下降时,其预测能力与宏观模型没有差别。沟通模型的预测能力总体上要好于宏观模型。(3)中央银行沟通能够在公众与央行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有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与制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拓宽中央银行沟通渠道,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比如《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可以向公众提供更多的内容,而不局限于以一个简单公告的形式发出,这些都有助于央行就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与公众交流,不仅可以引导公众的预期,也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3).

[2]王胜,邹恒甫.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J].统计研究,2006(3).

[3]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3).

[4]Kohn,DonaldL.,andBrianSack.CentralBanktalk:Doesitmatterandwhy?in:macroeconomics,monetarypolicy,andFinancialStability,2004,ottawa:BankofCanada.

[5]Reeves,Rachel,andmichaelSawicki.DoFinancialmarketsReacttoBankofenglandCommunication?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7,23(1).

[6]ehrmann,michael,andmarcelFratzscher.CommunicationbyCentralBankCommitteemembers:DifferentStrategies,Sameeffectiveness?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07,39(2-3).

[7]poole,william.andRobertH.Rasche.theimpactofChangesinFomCDisclosurepracticesonthetransparencyofmonetarypolicy:aremarketsandtheFomCBetter“Synched"?.FederalReserveBankofSt.LouisReview,.2003,85(1).

[8]Swanson,erict.FederalReservetransparencyandFinancialmarketForecastsofShort-terminterestRates.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06,38(3).

[9]Jansen,David-Jan,andJakob,DeHaan..DoeseCBcommunicationhelpinpredictingitsinterestratedecisions?2006,CeSifoworkingpaper1804.

[10]thornton,Daniel.L.,andDavid.C.wheelock.aHistoryoftheasymmetricpolicyDirective.FederalReserveBankofSt.LouisReview,2000,82(5).

[11]Fracasso,andrea,HansGenberg,andCharleswyplosz.2003.“HowdoCentralBankswrite?"GenevaReportsontheworldeconomy2.Geneva/London:iCmBandCepR.

[12]彭芸.试析中央银行沟通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7(1).

[13]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11).

DoCentralBankCommunicationBetterHelppredictofficial

interestRateDecisions:Basedon“theimplementationreportof

Chinesemonetarypolicy"

LiYunfengabstract:Usinganorderedprobitmodelofataylorrule,thispaperexplainsofficialinterestratedecisionsonthebasisofmacroeconomicvariablesandcommunicationindicators,andpredictsofficialratedecisionsbetween2003and2009.thispaperfinds:(1)ourcommunicationindicatorsimproveexplanatorypowerinandoutofsample.(2)officialinterestratedecisionsaresignificantlyrelatedtotheindicatorofeconomicgrowth,expectedmacroeconomicinformationandinflation.(3)thecommunication-basedmodelperformsmodelsbasedonmacroeconomicdatainpredictingchangeofofficialinterestratewhenofficialinterestratebecomeshigherorconstant.

Keywords:CentralBankCommunication;officialinterestRate;D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