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调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08:23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1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87-02

信息技术在过去数年中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是物联网的初步形成,还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抑或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都给人类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范围和形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对于“大数据”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与定义。维基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无论是从数据量和数据形式上都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如何使培养出具备能够对这样大量的数字化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对市场未来发展进行正确预测的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就是专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预测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在财经管理类学校开设,后由于它的应用性很强,能为企业在作重大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以很多工科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该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我省农业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并且受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些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仍处在学习和借鉴的阶段,教学思想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或商务管理专业而设计。教学思想上仍旧以“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就是第一步。

第二,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所学习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注重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需要侧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具备目标市场调查能力、调查结果分析能力并对市场或行业发展进行有根据的预测能力。但是现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长期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授课方法上,教师大多按照教材从市场调查的概念、方法开始讲起,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进行讲授式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不会去管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究竟能否成功地去组织和进行市场调研。在人才培养上,高职教学并不仅仅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者个人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者个人对知识的再思考、再运用。讲授概念、掌握方法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无法适应现代教育。

第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庞大,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网络时代的数据流量极大,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处理数据的需求,因此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新的统计方法与统计工具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

第四,企业要求市场调查结果更加详细具体,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近年来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企业迫切地希望对自身市场进行深入而又详尽的了解,因此企业对于市场调查更加的重视。但是目前的市场调查预测相关课程教学中由于授课教师与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了解企业现状,所以导致课程中所采用的调查课题选择不科学,超出了教师与学生的驾驭能力,使得课程中的调查仅仅留存于表面,并未对问题核心进行探索。尤其面对大量的数据,教师与学生就更加无所适从,对企业现状或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没有能力与时间深入下去。这种教学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的。

二、“大数据”时代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市场调查与预测各相关课程都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全面而逐步深入地理解并且熟练掌握预测方法与技巧,通过实训教学锻炼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也就是说,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这一点出发,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授必须结合现实案例来进行,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法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整合在一起。在学生了解市场调研的知识体系前提下,注重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方法的培养和锻炼。

第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拥有“数量大、数字化”的特点,在这个前提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已经无法对目前的数据进行完全的分析与判断,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分析工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这些工具的应用,就成为现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例如使用SpSS软件代替功能简单的excel软件。当数据如潮水般大量涌来时,传统的excel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而使用功能更加强大的统计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预测工具升级的同时,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间,并且会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第三,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拉近校企双方的距离,深入了解企业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方面的需求,针对企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企业兼职教师并不是为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而聘请的,要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这些教师来自于企业,最为了解企业需求,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对某一具体问题或某一具体细分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能够帮助学生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有价值的、对企业有帮助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以上这恰恰是校内专职教师无法做到的。该课程有了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较强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学生。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时代,企业想要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市场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对市场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这是这个特殊的时代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必须通过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陈煜波,陈国青.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1-9.

[2]http:///link?url=ja_wZeVx2s2-yzL8japzR7CQlQ03inlYGhwwbKtfUKwDjv1evSgBht2ej_p4rZ7vgYw_9zYDzgijw0Yia9h0Bk.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2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是以《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根本,延伸形成《主要海洋产品目录》,并在产业分类和产品目录两者基础上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进而研究设计不同方面的技术方法(见图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主要技术点包括5个,即涉海法人单位清查、调查员选聘培训、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数据审核[1]。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类选聘渠道、两种培训方式。四类选聘渠道是指从地方海洋统计联络员、地方统计调查队工作人员、单位填表人员、公开招聘人员四种类型人员中选聘海洋经济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两种培训方式是指全国统一培训和逐级培训。全国统一培训是由国家统一对各地区所有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量大,但培训效果较好;逐级培训是分级组织对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各级培训量小,但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1.3调查制度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调查内容、五种调查途径。三类调查内容是指海洋经济的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调查内容、辅助调查内容、其他调查内容三方面。主要调查内容侧重生产投入、生产经营、生产能力等;辅助调查内容侧重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综合管理、海洋服务、海洋文化等;其他调查内容侧重空间信息、产品价格、民生等。五种调查途径是指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来源,包括基层调查、部门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书刊检索查询。基层调查主要是从涉海法人单位取得调查数据;部门调查主要是从有关涉海部门现有定期和专项统计制度取得调查资料;问卷调查主要是从涉海就业人员取得调查资料;实地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员通过走访、观察等直接搜集调查资料;文献书刊检索查询主要是从有关文献书刊,例如地方统计年鉴、有关书籍报告等取得调查资料。

1.4调查方法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四种调查方法。四种调查方法是指取得数据的方法,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全面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不多的调查对象,逐一开展调查;抽样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多的调查对象,可以通过调查样本推断总体;重点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占较大比重的调查对象;典型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1.5调查数据审核

调查对象审核主要包括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四个审核方面主要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内容要填报齐全;规范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要签字并加盖印章;平衡关系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各种平衡关系准确无误;逻辑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数据不存在逻辑错误。三级审核要求主要包括调查员审核、地方调查机构汇审、全国汇审。调查员审核主要按照调查表式审核填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平衡关系等;地方调查机构汇审主要从逻辑性方面审核调查数据的合理性、可信度等;全国汇审主要审核调查资料规范性和数据衔接性等。

2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中,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进行了应用,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总结试点应用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技术。

2.1调查技术的应用情况

通过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等技术点,同时测试了海洋经济调查填报系统软件的功能,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

2.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先导,是调查表发放的基础。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从统计部门共取得41.6万个单位,核实后的涉海法人单位4.6万个。

1)从统计部门单位名录提取效率最高

各地区全部是从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中获取单位信息的,都未从其他渠道获取单位信息。原因在于,统计部门名录集工商、税务、编办、民政等部门的单位名录于一体,五年一次的经普单位名录全面、信息完整、标准统一、更新较快,而其他渠道单位不全,需要互相比对,信息不完整,难以识别是否涉海。

2)产品核实法和服务核实法实用性较强

各地区主要应用了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对涉海法人单位进行核实。部分地区采用项目核实法核实海洋工程建筑企业,采用空间核实法核实海洋电力企业。此外,提出了管辖权限和涉及行业核实法,实现了核实方法的创新。

2.1.2调查员选聘培训

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海洋产业情况,总共选聘了5000人作为调查员,其中超过80%的调查员接受了培训。

1)以单位填表人作为调查员效果最好

选聘的调查员中,来自地方海洋部门600多人,来自地方统计部门200人左右,来自涉海法人单位近3000人,来自社会公开招聘300多人,来自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近1000人。从涉海法人单位中选聘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58%,是调查员选聘的主要来源,涉海法人单位人员既是调查员,也是填表人,一方面掌握本单位情况,有利于提高填报率,但另一方面,人员众多,组织难度大,培训量大。此外,各试点地区都增加了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的人员作为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20%,这类人员熟悉当地单位分布,提高了调查填表的工作效率;部分人员参加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具有一定经验,较易与单位进行沟通。

2)采用逐级培训方式成效明显

试点调查主要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国家对试点地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是地方培训,由各试点地区海洋部门和统计部门组织对下级调查人员和填表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培训人数、分担培训工作量、缩短培训时间、分类细化指导。接受国家组织培训、获得证书的人数只占全部接受培训人数的13%,其余人员是由试点地区自行组织培训的。因此,地方机构是培训的主要力量,地方培训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调查方案、制度等完整地向下推行至关重要,同时影响着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

2.1.3调查制度填报各地区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获取海洋经济调查数据。

1)从基层单位采集数据,地方统计部门配合十分重要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采集的统计资料主要来源每个涉海法人单位,因而就需要涉海法人单位积极地配合调查。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地方海洋部门与地方统计部门联合开展,密切配合,对于提高填报率具有重要作用。

2)以全面调查为主,组织方式是关键因素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是以全面调查为主,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辅,而地方海洋部门单独开展调查难度很大。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由政府主导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地区,无论从调查资料采集程度,还是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都较高。

2.1.4调查数据审核

各地区按照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组织了有关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

1)四个方面审核效果较好,填报不全是突出问题

各地区结合各自的调查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数据全面审核。在审核过程中,主要发现了填报不全、未签字盖章、平衡关系有误、逻辑关系有误等问题。其中,突出问题是填报不全,其次是平衡关系有误。

2)三级审核要求基本实现,调查员审核有待加强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按照三级审核要求进行逐级审核,各级基本完成了数据审核任务。部分地区增加了调查指导员审核和涉海部门审核的级别,有利于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

2.2调查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洋经济调查涉及行业范围大、技术要求高,内容之广,难度之大,难免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调查技术。

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核实方法需要细化

由于技术方法提供的单位核实方法未明确到行业小类,而且欠缺全面、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各地区在开展核实过程中对部分单位难以判定是否从事海洋经济活动。此外,空间核实法的设计是为了解地方海洋产业布局,而试点调查中仅有个别地区采用了便携式GpS对核实的涉海法人单位位置点进行了测量。因此,空间核实法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调查员层次参差不齐,海洋部门调查员有限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调查员是从不同渠道选取的,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抱着临时思想从事工作,对调查任务难以深入了解,而且培训时间较短,要掌握正确的报表填报方法和规定,难度很大。海洋部门调查员熟悉地方涉海企事业单位情况,了解海洋统计工作。但是,这类人员数量有限,而且平时业务工作量大,基本属于兼职调查员,在人数、时间和精力方面难以保障。

3)调查制度设计偏向全面,调查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较大,所以试点调查本着“充分试验、实践证明”原则,指标设置“多”而“全”。调查制度指标设计过于全面,既增加了获取数据难度,又降低了数据真实性。试点调查主要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涉海法人单位开展调查。调查方法比较单一,数据采集任务全部依靠调查员,而且调查员队伍不稳定,难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4)调查数据审核手段仍需完善,审核要求仍需强化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数据采集量大,审核工作繁重,因此数据填报系统在数据汇总审核功能、资料备份恢复功能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部分地区缺少调查员审核级别,因此对三级审核要求还需进一步强化,从而提高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

3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改进方向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技术方案、调查制度、填报系统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了技术方法,提供了调查经验,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以下主要从方案编制、制度设计、系统开发等三方面提出技术改进方向。

3.1科学合理设计详查方案

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是调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多开展一些调研,特别是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对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与开展海洋经济详查的能力;其次要全面、扎实地开展调查技术方法研究,完善有关的名录、规范等。具体包括:

1)多渠道采集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

在统计部门名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研究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更新方法。

2)细化涉海法人单位核实方法

逐个行业设计涉海法人单位初步筛选和核实方法,进一步明确核实方式和手段。

3)建立较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

结合试点调查成果,详细设计海洋产品分类,建立较为实用的海洋产品目录。

4)深入研究统计调查方法

深入研究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结合方式,明确各种方法应用的范围,完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

5)制定详细数据审核处理规范

进一步完善海洋统计调查数据审核方法,规范调查数据处理流程,研究与常规统计数据的衔接方法,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3.2制定可行的调查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提高详查工作的质量,在确保达到详查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表式,保证指标解释准确易懂。同时,要合理安排开展详查的时间。具体包括:

1)建立可行的指标体系

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指标体系,制定调查指标“少而精”,突出重点、简便适用,明确指标定义,保证可行性。

2)设计审核用汇总表式

进一步确定各指标数据的取值区间,设计审核用的产业、区域汇总表式,统一数据审核层次与审核流程。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3

一、进一步提高做好统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统计调查系统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决策科学化进程的推进,统计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目前已涵盖了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规模以下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农村贫困监测、农民工监测、退耕还林监测、畜禽监测、企业景气指数、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常规调查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文明城市测评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重大专项调查以及临时性单项快速调查。

(二)统计调查数据是政府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统计调查系统在为中央和省提供调查信息的同时,也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基础数据、基本情况,同时也为核算地方生产总值提供价格指数依据,为综合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是量化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认识市情、县情的重要渠道。

二、支持统计调查系统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三)维护统计调查制度的权威性,确保统计调查工作的独立性。国家统计局统一的制度方法是统计调查工作的行为准则,全市统计调查系统必须严格执行,不断提高制度方法的执行能力;由统计调查系统承担的各项调查任务,由统计调查系统独立组织调查,独立上报调查结果,并对调查数据采集、审核、评估、上报和实行严格的监督,确保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准确。

(四)严格调查网点管理。调查网点是调查数据的源头,其代表性与数据真实性对总体推断十分关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查工作宣传和调查点、调查户的思想工作,加大行政支持力度,落实调查补贴,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抽中调查点、调查户不能随意变动,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报批。

(五)加强辅调员队伍建设。支持统计调查系统配齐、配强调查网点的辅调员队伍,承担统计调查任务的乡镇办统计人员为辅调员,每个调查点或10户调查户选配1名辅调员,负责协调和落实本辖区的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加大对辅调员的业务培训力度,落实必要的待遇,确保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六)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统计调查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改善市、县统计调查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建立联网直报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七)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统计调查目的、意义的宣传,使调查对象明白接受统计调查是《统计法》赋予的法定义务,提高其接受调查的自觉性。要严格执行《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调查对象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调查数据和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拒报、瞒报、虚报、迟报统计调查资料的调查对象和篡改、干扰统计调查数据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八)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统计调查系统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调查数据来源可靠,真实可信。执行统计调查数据下管一级制度。密切和市、县级统计局的关系,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建立重要数据协调机制,实行数据共享。

(九)不断提高统计调查服务水平。要不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方法,提高进度分析的及时性和专题分析的针对性,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分析研究水平。

三、切实加强对统计调查工作的领导

(十)加强对统计调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各地、各部门要把统计调查工作纳入政府序列进行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统计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落实统计调查改革的各项措施。

(十一)支持统计调查队伍建设。进一步支持统计调查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把统计调查系统干部纳入地方干部交流、调配、培训等予以考虑;加强对调查队辅调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4

前期:选聘两员重在了解

“两员”(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是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采集者,他们承担着贯彻执行调查方案、理解指标解释以及现场登记的工作。可以说,对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聘是年度人口抽样调查这套“动作”中的基础性动作。因此,在“两员”的选聘过程中,除了要对“两员”的责任和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外,更应该考察他们对所在区域的把握情况。

对所在调查区域的了解程度。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的北京市东城区来说,其地理位置优越、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现状,使得从事小饭馆、小商品零售工作的外来人口较多,加之他们与辖区户籍常住人口混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住情况复杂的现状。此外,在北京市清理群租、清理地下室等调控人口的多重措施下,东城区近年来整治地下人防设施、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已经初见成效。因此,在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要求选调人员对本调查小区的区域边界、区内建筑、院落结构、行走路线了然于心,特别要熟悉辖区内的外来人口集聚情况。例如,哪一片儿居住的外来人口多、哪个楼的地下室可能会有人租住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展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地区修缮整治等工作,东城区的多个街道都存在着拆迁的情况,部分调查小区内的建筑物更是出现了较大变化,这需要选调人员了解调查区域内的具体情况,例如,什么地方的房屋拆了,什么地方又新建了房屋。

对调查小区居民情况的了解。只有对调查小区内的居民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居民沟通,以确定分时段入户的最佳时间。因此,社区主任和社区工作站的站长便成了“两员”的最佳人选。尤其是平房院落,社区主任和社区工作站的站长特别熟悉调查小区内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极大地方便了大家进行分时段的入户登记工作。2011年东城区进行了人大换届选举,部分社区主任、工作站的站长都有所变动,2012年为了方便调查,东城区大部分街道采取老主任搭配新主任、老站长搭配新站长的方式,利用老主任、老站长对居民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例如,东城区的一个部队家属院连续两年都被抽中,由于该家属院管理较为严格,即使是社区内的人员也不能直接进入,为此,东城统计局队特意选聘了该部队的一名后勤干事作为调查员,让其协助对家属院内的非部队人员进行登记。此外,还有一些高档社区,由于所住居民防范意识较强,加上他们平时与街道、社区联系较少,因此不允许“两员”进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城统计局队与高档社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进行协调,选聘了解居民情况的物业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员来承担社区的入户登记工作。

中期:摸底入户重在控制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被调查对象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影响到调查数据的质量。因此,只有将摸底入户工作做好,才能为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在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中期,有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准备资料,把握趋势,控制整体数据质量。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协调公安分局、流管办、计生委、民政局和卫生局等多个部门,搜集和掌握调查区域内的户籍资料、流动人口资料、出生人口及死亡人口等资料,通过各部门几年内的人口数据,全面把握人口数据趋势,了解人口发展规律,并对人口变动情况做出判断。同时,通过门牌地址,将出生人口及死亡人口资料细化到各调查小区,并向社区民警询问调查小区内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谨防在登记时出现漏登现象,为摸底入户工作的开展做好资料准备,以控制整体数据水平。在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中,东城区部分街道总结了人口普查及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经验,在《户主姓名底册》的基础上,自制了一张附属表。摸底入户的同时也需要填写该附属表,在表内列出与入户登记有关的信息,例如该户人员关系、在家时间情况及被调查户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记录居民户的详细信息,以便摸底后更加顺利地开展入户登记工作。后期正式登记阶段,则可以通过与此附属表中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防止错登漏登的情况出现。

审核逻辑,表表对应,控制纸质资料的数据质量。在《户主姓名底册》、小区图以及调查表均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人工逻辑审核,检查调查表有无逻辑差错,出现差错较多的需要重新入户登记。此外,还要检查与查表“户记录”有关的项目,与《户主姓名底册》相同指标、调查小区图上所涉相应项目是否一致;认真审核《户主姓名底册》、调查表、小区图三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做到了一一对应。为保证登记数据的质量,东城统计局队组织了不同层级的互查、抽查工作,采取“社区内小区互查、主任抽查;街道内社区互查、所长抽查;区人口抽样办核查,骨干抽查”的“三查”方式,多层审核人口抽样调查表,增强对纸质资料数据质量的控制。

后期:数据推算重在分析

作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束动作——数据推算也是不能忽视的。笔者认为通过详尽的分析,将样本数据还原为整体数据,利用整体数据反映地区人口的变动情况,才能使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得到体现。

首先,分析内外数据,掌握人口变动的趋势。在进行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前,要查询以前的年度统计数据,搜集公安分局、流管办、计生委、民政局和卫生局的部门数据,通过对部门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外来人口等数据的分析,充分了解各部门数据的具体含义、来源以及与统计数据口径上的区别,确保数据对接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将统计数据与部门数据分别进行多年比较,掌握年度人口变动趋势。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U49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交通量数据作为三大基本交通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量特性的重要参数,是公路设计、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质量,这就对交通量数据采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路交通量情况调查就是运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的特征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量数据采集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交通量数据调查的手段包括连续式交通量调查、间隙式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比重调查等。目前的日常交通量数据采集工作,基本以连续式和间隙式交通量调查为主结合每年一次的比重车速调查。

一、交通量数据调查手段的发展历史

1、初级阶段(人工数据采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交通量调查以人工计数法为主,以划正字或是简单的计数器来进行数据的统计。优点是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确度高。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费用支出较多,交调人员劳动强度大。连续式交通量调查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繁忙干线路段,数据统计量大,交调采集数据后期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

2、发展阶段(自动采集)

①二十世纪末,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磁感应探头观测开始应用,如北京产tam型交通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处理的全过程自动化。该套系统由安装在观测站点的交通流量收集仪及与微机配套的数据传送机和数据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该设备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当汽车经过测点时,利用路面下预先埋设的探头,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信号处理后触发记数并保存。优点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连续式自动观测仪更为显著;缺点是记录仪只能记录车辆总数,不能分辨车型,只能通过预先设置的比例系数进行车型分配,造成计数精度有误差,记录数据不全。特别是仪器对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无法观测。

②二十一世纪初期,超声波采集开始运用,通过跨路龙门架上的超声波车辆检测探头和交通流量采集服务器来采集交通流量,采集服务器实时通过网络传输至厂家数据中心服务器。其优点是探头架设在车道上方,不破坏路面,灵敏度高,稳定性较好,能全天候应用;缺点是亦不能正确分型某些车辆,容易受天气影响,同时必须保证通电状况和通讯网络情况良好。

③近年来,地感线圈式自动观测仪开始逐步运用和推广。由埋设的地感线圈,检测器机箱和数据中心服务器三部分构成。通过地感线圈的各种感应来进行车型辨别、车流量,车速采集工作。采集的数据通过线路存贮在路旁的检测器机箱,经过检测器机箱内的各种模块计算经网络传输至仪器厂家的数据服务中心。可通过厂家的“公路交通量统计查询系统”服务器进行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查询。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廉,数据存储功能有了很大的完善,即使断电、通信网络中断,配备的蓄电池保证观测采集工作持续不间断。缺点是安装和维修时都需要对路面进行切割破坏,影响路面使用寿命,超载车辆交通量大的路段,线圈容易受到破坏,使用寿命不长。检测器机箱存放的位置影响数据采集的精度。

3、现代化阶段(智能采集)

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智能采集,通过架设在道路上方的摄像头检测交通数据,系统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图像识别、数字计算、远程通讯,可准确检测路面各车道的车流量、车速、车流密度等(如Vt2100视频交通调查设备)。优点是数据采集速度快,车辆分类准确,统计数据误差率小,交通流量比重感觉直观,通过视频采集方式对观测地点的车辆的多少,车速快慢一目了然,有着非常直观的感觉。缺点是视频设备工艺复杂,受天气影响程度多,探头的保养维修难度较大,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费用较高。视频交调采集设备适合安装通往旅游区的公路上,由于旅游区的环境较好,对探头的污染少。又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让公众通过媒体、网络等直观地了解出行目的地的交通状况。

二、交通量观测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探讨

1、基层数据调查人员培训不足。目前国省道交通量观测点自动观测设备已经普及,但后期的人工管理工作依然不能忽视,交通量数据采集工作的主力军一直是养护道工。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不固定,专业知识不过硬,车型分类了解不够,影响交通量采集的数据精确性。

2、加强自动观测点的人机比对工作。每月进行1~2次、每次1小时的人工测量,进行人机数据比较,保证自动观测设备的精确度。加强对机器设备的日常巡查,保养,确保机器通电、通讯正常,交调统计员应定时查看网络数据,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保证交通量经费的投入。目前交通量观测设备采购安装实行政府招标采购,但后期基本维护保养工作依然由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如视频设备的清洁工作、线圈设备的机箱维护等。由于目前交通量调查工作的日常经费较少,无法保证日常工作的开展。

4、加强交调工作档案的管理,有偿使用交通量观测数据。公路部门作为交通量数据采集的工作方,应该建立档案数据管理制度,做好每年度地方公路交调工作档案整理,包括设备安装、维护、数据统计汇编等。加强交调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数据,有偿地为需要方提供服务。

5、建立交调数据中心,探索数据中心共建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群众日常消费中旅游消费逐渐加大比重。利用现有的交通观测数据自动设备,网络传输技术,构建公路交通数据服务中心,探索与公安交警部门共建数据中心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6、重视县级公路的交通量调查工作。目前交通量观测工作覆盖了国省干线,但县级公路建设资金少,前期工作比较简单,交调经费缺少等原因制约了交通量观测工作的发展,唯一开展的也只是每年一次的比重调查,从我国现行公路路网结构来看,县乡公路所占比重较大,而随着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日益饱和,下一步县乡公路建设必将加大投资投入,因此加强县级公路的交通量调查工作有着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对合理规划减少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6

关键词:统计调查体制;统计数据;统计局;调查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94-0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统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违法违纪行为。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授意、指使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骗取荣誉和利益“按需要报数”,“按计划报数”;有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明知统计数据不实,却不履行调查核实职责,个别的甚至主动迎合领导意图,进行作假。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我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底,陆续对统计调查体制进行改革势。我国统计调查体制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现行统计调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收集上来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我国统计调查数据仍然存在不准确、数据缺失、时效性差等问题。从根本上讲,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抗干扰能力还很差,易受政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统计调查数据的可检验性较差;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合理;统计调查、整理的过程耗时过多,效率低下,缺乏时效价值。

第二,地方统计局与国家调查队在数据上发生矛盾,这样得到的数据质量不高。

第三,抽样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及推广。我国统计部门把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及其他统计方法综合应用的先进、适用、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作为统计调查方法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各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由于受到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简单的全面调查方法仍占主导,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使收集到的数据缺乏时效性。

第四,对统计调查监督有难度,相关统计调查管理监督的措施不够健全。目前由于对网络检索系统中所得到的数据缺乏有效监控,人们往往忽视了数据质量。大部分统计单位对数据准备、录入缺乏审核和监控等质量监控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相互审核或自己审核的方法。缺乏科学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监控和评估会造成统计调查数据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从而给相关领导部门的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也会让人产生怀疑。

三、对统计调查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们要遵循目标导向、质量导向、效率导向这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对统计调查体制进行大单的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配用

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统计人员树立“不卑不亢”的精神。统计工作就是用数据说话,钉是钉铆是铆,在数字面前不能丧失原则。越是随意改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越是没有地位,社会的公信力必然就越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在行业内认真研究如何树立统计人员威信的措施,职业道德建设是基础。

2.制度建设是前提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局队关系处理缺乏规范化制度细则,国家仅提出原则性大框框或底线,造成多数省队基本按照平行关系在运作,仅靠目前局队长个人关系作铺垫的办事基础是不稳定的、不长远的。因此,应该制定涉及局队主要业务部门的日常协调准则,使大家有章可循。

3.调查方法要灵活运用。统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自主、灵活地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国家和省级统计部门对地方和单位的统计数据作经常性的抽查,以统计法律法规作保障,规范调查方法的合理运用,循序渐进,最终实现统计调查体制的根本改革。

4.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投入。加快统计机构统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改进统计调查和数据管理手段,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5.加强对调查队系统的监督,建立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和统计调查行政执法责任制。第一,对具体部门来说,垂直管理后,地方政府平级单位往往放弃对垂直部门的经常性权力监督,监管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上级部门和上级监管机关身上,而上级的监管致命无法进行经常性监管,因此,导致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一个监管真空。因此,必须强化调查队系统的监督管理。第二,在立法上应增加罚款额度,以打击统计调查的违法者。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调查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如此类的实际问题。真正好的统计方法制度应该是能让老百姓都熟知、都说有用、都夸好的统计方法制度,而不是只为几个考核指标而忙的统计方法制度。所以只要更新观念,方法得当,改变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能够得到的。只有不断提高对统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实事求的原则,才能开创更富有生命力的统计调查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m].人民出版社,2009.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R]2006.01.04.

[3]王桂菊等.试论改革统计调查体制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4]张继良.统计调查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值得关注[J].统计与决策,2007(7).

[5]李琮等.我国统计调查体制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业文化,2010(8).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7

关键词统计数据误差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tHl24文献标识码:a

统计数据质量始终是统计工作的生命。2009年6月,国家又对统计法进行了修订,修订的目的就是减少各环节统计误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扎扎实实地做好统计工作,为党和政府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进行科学决策,正确调控,促进我国经济变暖并平稳较快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而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供依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面就如何减少统计误差,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谈谈自己看法。

一、统计误差涵义

所谓统计误差,是指实际收集统计数据(又称统计值)与客观事物(或真实值)之间的差距。误差是用来衡量和表述统计调查及资料整理取得的数据质量的,显然误差越大,数据的准确性就越小,质量越差;误差越小,数据的质量也就越好,数据的可靠性就越高。

二、统计误差产生的原因

统计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对统计误差的产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按误差的来源可分为调查误差和代表性误差。调查误差是由对事物的错误计量、判断和记录而产生的。不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会产生调查误差。代表性误差是非全面调查所特有的,只调查一部分单位来推断总体就必然产生代表性误差。(2)按统计误差的性质可分为偶然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是由于偶然性原因产生的,不具有倾向性,数据可能被夸大,也可能被缩小,在汇总过程中往往相互抵消。而系统性误差则具有倾向性,使数据在数量上偏向一方,所以又称为偏差,它会造成汇总数据的失真,危害性很大。例如,在人口普查中,有的地区发生为了参军、升学、结婚等而虚报年龄现象,造成18―22岁年龄人口偏多。(3)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无意误差和有意误差。无意误差往往是调查人员水平低或被调查者漫不经心等原因造成的。有意误差则是被调查者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例如某些人为了晋职、获取政绩、评奖等而多报产量,少报出生人口。这些行为是严重违反《统计法》的,是《统计法》所不允许的。更主要的是有意误差则往往会造成系统性误差,危害极大。(4)按误差产生的阶段可分为设计误差、调查误差和整理误差。统计误差可产生于统计活动的各个阶段。在统计设计阶段有些是理论不完善造成的,如统计理论不完善不严密,影响到指标设计、分组设计产生误差。有些是调查方法脱离实际,指标选择不当,分组界限不清,数据处理程序不合理而造成的。设计误差往往造成系统性误差,必须慎重对待。在统计调查阶段,产生误差的情况也很多:(1)是覆盖面误差,如遗漏单位、遗漏指标,甚至遗漏地区。(2)是计量误差,如计量工具不准,计量方法不合理,或计量工作不认真都可能造成计量误差。(3)是技术性误差,如调查者提问不当,被调查者记忆不清而回答错误。(4)是记录失误造成的误差。(5)是故意虚报瞒报造成的误差。调查误差常常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评价统计数据质量时往往特别注重说明调查误差。

三、数据质量评估

调查资料的质量评价,是对调查统计的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它的误差大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正确地使用这些数据。常用的质量评估方法主要有:(1)现场抽查评价法。这是对资料质量进行实地检验的方法,通常是在调查结束后调查部门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并派出较高素质的调查人员到现场按同样方法进行重新调查,然后将结果与原调查资料进行核对,发现误差后由抽查人员和原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核实,最终确定调查误差率。(2)一致性评价法。它是通过对同一次调查取得的资料局部数据与综合数据之间、相关数据之间、或对同类指标的各种调查、各种渠道提供的数据之间是否一致及一致性程度来评价资料质量。如果一致性程度高,则表明统计调查资料准确性高、比较可信。如果不一致,就需要运用其它评价方法来论证、分析,力求做出合理的判断。(3)逻辑关系评价法。这是根据数据之间存在的客观逻辑关系来评价数据质量。比如粮食产量数据可从农业数据投入、科技措施、政策作用、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的状况及其相关性来评价,职工的家庭收入可根据家庭各主要项目开支及其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来推断等等。(4)应用结果评价法。它是在调查统计结果经使用者使用后得到的正负面效应来评价数据质量的。如某地虚报粮食产量,主管部门据以进行粮食征购调拨后发现没有足够粮食可调,则证明原报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水分”。应用结果评价虽然时间较晚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但权威性较高。(5)理论或经验评价法。理论或经验都是客观规律的表现,以此为标准评价数据具有客观性。例如在评价人口死亡率和平均寿命时可应用已编制出来的人口模型生命表。由于理论或经验数据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实际情况是否具备理论或经验假设的前提条件。

四、统计数据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8

关键词:3S技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45-02

1 序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对于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查和国土资源的管理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相对于第一次土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RS、GpS、GiS等高新技术手段,为提高这次土地调查的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遥感(Rs)为GiS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外业调查中获取更新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则对GpS获取的数据和Rs提供的数据源进行了详细的信息分析与应用。

2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在现有的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查清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总结经验,为全面铺开武汉市农村及城镇土地二次调查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等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3 技术路线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利用无争议的土地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调查地区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与国家、省互联互通的武汉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3.1 土地调查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武汉市农村土地二次调查正射影像图制作主要以1:12000比例尺DmC数码航空摄影影像为基础,其摄影时间为2005年、2006年、2007年,其中,东西湖区柏泉农场试点调查采用的是2006年上半年摄影的航空影像,制作一套1:10000比例尺Dom。为保证成图精度,提高作业效率,Dom的制作采用武汉市连续运行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wHCoRS)和大地水准面精化等高新技术手段,采用GpS网络RtK技术施测像控点,内业进行空三加密制作正射影像图,并按要求进行整饰和元数据填写。

正射影像图(Dom)既是制作外业工作底图的基础,又是内业建库的基础,所以,Dom的精度对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有很大程度的影响,Dom的精度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的精度。

3.2 内业判读

以mapGiS6.7为工作平台,利用检查合格的1:10000比例尺Dom数据,按标准1:10000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与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套合配准,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进行转换,并运用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进行矢量化,勾绘地类界线,初步判定地类、线状地物的走向及零星地物的位置,并对疑问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编号,以便进行野外调查、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和零星地物的面积。工作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3.3 外业调查

3.3.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采用制作的影像工作底图为基础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对内业预先判读的地类界逐一进行核实、校正,并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及零星地物的面积,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附近容易找到明显地物点的,可采用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等进行补测;对新修建的道路和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可直接用RtK补测,最后将核实、补测的内容及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以此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3.2 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权属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处理和调处土地权属争议,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以第一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及原有权属界线为基础,采用有关权利人现场指界确认,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方法,已经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经核实无误,可不再重新指界和签订协议书,在工作底图上调绘,转绘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3.4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及方法

根据外业调查成果对内业预判数据进行修改,通过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自动线结点平差][线转弧段][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等一系列步骤进行拓扑错误检查,构建图形拓扑结构,形成全覆盖和不重不漏的土地利用图斑层,建立空间图形数据库,同时录入外业调查的各种信息,如零星地物的地类、面积,线状地物的宽度等,建立属性数据库,并建立图形与属性的关联,进行面积统计,最后建立图幅索引、数据字典,同已经处理好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状地物等各层数据文件加入到库文件中,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4 内外业综合调查中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内业判读时线状地物遗漏。线状地物是指宽度大于1米的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和管道用地等。它构成整幅图的基本框架,根据Dom的纹理差异及生活常识合理画出线状地物,尤其是耕地中的田坎、水渠等要重点核查,因为计算图斑地类面积时要用系数扣除田坎面积,否则将扩大耕地的面积,造成调查数据不准确。

4.2 地类界线走线不准确。走线要尽量圆滑、准确,用F12捕捉线头线尾,使图斑封闭,可以减少以后的拓扑错误修改的工作量,与耕地有关的地类界限要画到耕地是边界,不要随意扩大或缩小耕地面积。

4.3 零星地物漏判或判断不准确。严格把握零星地物的概念,零星地物是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的耕地,此次调查只对实地大于100平方米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

4.4 数据所放文件相混淆。可随时打开单文件,看是否只有所需要的数据,例如,零星地物放到地类码文件中,注意正确使用图例板,保证同一地类参数的一致性。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9

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变,原有集体企业也大多进行了重组和转制。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变得迫在眉睫,这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对原有统计方法和制度进行变革,创新和改革在统计调查工作方法,以适应农村生产新形势的需要。

一、当前农业生产中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调查体制相对滞后,缺乏快速应变的长效机制。

现有的统计调查管理体制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及各业务的主管部门统计双轨同时运行。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各自行事,没有有效的形成配合,统计的指标体系交叉重复导致“一数出多门”。还存在统计系统的内部里既有国家直属调查队又有地方的统计局,出现“一门出多数”的现象。政府综合统计管理部门的统计范围应该是全社会的,调查的内容也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等众多方面。但是,他没有发挥好统计信息、咨询、监督和社会的重大调查数据的综合控制管理功能,工作模式都是发个统计文件就完了,与它的政府部门职能不相适应。

(二)统计调查方法应用简单,没有事后的校验和评估论证功能。

计划经济时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的市场经济,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农业生产中还以全面调查为主,因为人力物力财力及调查的对象不同,对于基础薄弱的地方,这种常规统计调查方法大多成了走过场或者流于形式,统计的结果也必然大打折扣。虽然当前也有的采用抽样调查,但是应用的一般都是国属调查队,有些地方的统计部门也采用抽样调查,比如对农业的农产量和农民收支等数据进行调查,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调查网络,形不成规模,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预测,也没有建成事后的校验和评估论证功能。

二、统计调查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一)丰富农业统计调查数据的内涵功能。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农业生产信息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统计调查过程中,必须要把数字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调查,对于来自农村一线的各种生产调查,要对类别进行分组化归类整理,经过一乡一户直到全市的多次统分相结合的数据转换以后,继而形成每次每季每年的汇总表格。也只有经常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及数据汇总的人,才可以明白统计数据里包括相对真实的软数据、真实性较强的硬数据以及根据对各村组生产实际的调查结果来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以及明确统计数据内涵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更有利当好领导决策参谋。

这些汇总表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总和,而有着深刻的内涵,以使人们直截了当的全面掌握农业生产实际中的调查数据,同时,也可以容易的从中发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使农技干部对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正确判断,继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推行多主题的抽样调查,建立科学实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一份好的农业统计调查应该涉猎到农业生产的专题调查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标性数据落实情况、特色农业的区域化产业化生产状况、分品种种植状况和产量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及农业生产的种植面积等内容的调查数据统计,应该是一种可以上下联动来建立的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及现行农业生产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一体化运行体系。

(三)加强农村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跟踪,拓展统计调查领域。

因为我国现行的常规统计调查的方法比较落后,很难及时的反映出多变市场的动态及农村经济在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加强动态监测,成为统计调查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此,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比如通过月报、快报、季报及年报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监测的前瞻性,正确的分析判断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多出统计精品,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大数据调查方法篇10

[关键词]统计工作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C8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83-0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在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认识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社会也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赋予统计工作更多新内容和新任务。统计工作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动统计工作上台阶。统计工作者应全面深入分析统计工作在机制、体制、调查方式、调查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加快统计改革的步伐,全面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

一、在统计调查方式上,要克服全面调查的弊端,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当前,全面调查在收集社会经济信息工作中还是一种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面调查的长处在于各级统计人员熟悉、好布置、好操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经济体的不断涌现,全面调查费时、费力、费工、统不全、统不准、易受人为干扰的弊端日益显现。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巩固好抽样调查;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改革,逐步减少对全面调查的依赖,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统计调查的实际,广泛应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方法,做到能用抽样调查的,坚决不用全面调查;能用重点调查或典型调查的,坚决不用抽样调查。采取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

二、在统计资料的采集方式上,要克服对纸介质报表的过分依赖,大力推广网上直报。当前,纸介质报表仍是统计调查单位上报统计资料的主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各界不断加大网络上报统计资料的专业范围和报表种类,网上直报统计资料其优点在于:一是方便基层单位上报统计报表;二是统计部门减少报表二次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提高数据质量,通过直报,减少报表流转的中间环节,相应减少再生性的差错。可以预见,通过网络上报统计报表将是统计资料采集方式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谁主动,将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将进一步更好发挥统计功能,将进一步促进统计工作的大发展。但有些单位目前仍是处于应付任务的层面上,网上直报的使用力度还不大,还需我们大力推广。

三、在统计资料来源上,要克服统计部门包打天下的做法,广泛使用部门统计资料。在我国的政府统计架构中,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是政府统计数据的重要来源,按统计法规定,也同样具有法定性。在GDp核算中,我们也要使用多部门的统计数据。随着“下算”和“下管”一级的核算方法的不断推进,以部门统计资料为基础的核算方法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服务业和民生统计,仅依靠统计部门的力量直接开展调查已困难重重,也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优势,使用部门统计资料,才能准确核算服务业发展情况。对此,我们要抛弃自己包打天下,自己直接调查的笨做法,充分认识到部门统计资料也是对某种经济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要相信部门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统计核算中,部门统计有的,统计部门就直接使用,不另调查。在工作中,统计部门要以《统计法》为准则,着重从统计标准、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范围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确保部门统计规范有序,要与部门统计建立统计资料共享机制,杜绝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四、在统计调查范围上,要克服重经济轻社会的倾向,树立全社会的统计观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推进,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见物又见人”的统计信息需求将不断增大,这必将要求统计部门在做好经济方面统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做好社会民生方面的统计,而社会民生统计这一块恰恰是当前统计部门的短板。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建立反映社会进步的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反映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

五、在统计调查管理模式上,要克服按隶属关系划界的做法,积极探索在地统计的模式,全面准确反映社会经济概貌。在各级统计调查中,我们还沿袭着计划经济年代以调查单位隶属关系划界的统计调查模式。随着行政区域的不断延伸与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调查单位的划界存在不确定性,存在漏统现象,其最大弊端是难以全面统计核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上级也整日忙于报表工作,难以抽出人力和时间从事统计管理、数据质量监控、统计法制工作、统计分析报告等工作。为更好统计核算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要借鉴成功经验,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工作小组,加快启动在地统计,为全面准确评估两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六、在统计数据质量上,要克服片面的质量意识,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念。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开展统计调查的立足点和归宿。在工作中,我们还偏重于从数量平衡、逻辑关系、单个专业上来把握统计数据质量,而对于统计对象是否齐全、统计过程是否科学、专业数据是否匹配、数据的时效性等方面对数据质量影响的关注度还不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要树立全面的统计数据质量意识,按照事前抓基础、事中抓审核、事后抓评估、兼顾时效性的办法全面抓数据质量。

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我们要更好适应统计调查需要,虚心学习省内兄弟市、县的成功做法,破除难作为的思想,大力进行统计工作的改革,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发展,为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大治.统计工作的科学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4).

[2]吴丽萍.统计工作的指导思想[J].经济信息,2010.(06).

[3]张宏宇.谈统计工作的改革[J].统计研究,2011.(02).

[4]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5]李双喜.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