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03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1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核电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切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城市经济的核心功能区和新能源基地。散花要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跨江联合发展示范区。要打造食品饮品加工新园区。要建成中部陶瓷之都。要创意谋划物流集散中心。要借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之机建成商贸重镇样板。关口要利用“”高速,把沿线建成休闲旅游和北城新区延伸区。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科学开发,争创5a景区,成为东休闲旅游首选地。要做活水文章,做大佛教文化。蔡河、绿杨要突出生态环保和人口转移,建设特色街镇。要借科技、借资源,下苦功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优质精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要依水而生、依水而建、依水而名,打造高效渔业、人文和生态旅游的湖区和湿地。开发区要积极做好项目服务,全力打造省级示范园区。沿江三镇要围绕建设临港经济区,打造工业重镇、水运枢纽和强县新极,成为吸纳人口转移的新城镇带、现代产业密集带、航运物流集聚带。北部山区要依托国家生态限制开发区,加大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力度,全力建成传统产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二、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坚持扩规提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是打造集群促进升级。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陶瓷窑炉机械等主导产业扩容升级。力争到本届末,汽车零部件产业产能达到30亿元,陶瓷窑炉产业过100亿元,并建成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全国新兴陶瓷生产基地和最大窑炉机械产业基地;着力推进新能源、it电子、船舶制造等新兴产业集聚升级,力争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县工业比重超过50%。着力推进医药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争产业产能分别达到40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二是做强骨干促进升级。力争全县有10家企业年产值过5亿元、3-5家过10亿元、1-2家过30亿元。三是政策激励促进升级。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着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环境。

2、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始终围绕“四个大县”目标建设现代农业。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的引进、开发、创新与推广工作,加大农业污染控制力度,大力推行现代耕作模式,着力提高保护农业环境和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的能力。二是推进优质板块基地建设,提高规模种养比例。抓好优质稻、双低油、果蔬、水产核心基地建设,创建20个部级畜禽标准示范养殖区。三是强化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和完善动植物监测检验体系建设,特别是要重视蛋鸡产前、产中、产后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全县标准化生产规模占全部农产品的40%以上,无公害认证达到100%。四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整体增效。继续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着力引进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新增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业“三品一地标”100个,订单农业覆盖率达到70%,农产品转化增值率达到1:1.8,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飞跃。

3、坚持旅游带动,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力促旅游业提档升级。以创建“旅游强县”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景点规划,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建成以县城历史文化游为中心,以生态休闲、风光为两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力争2012年通过全省旅游强县评审验收,届末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二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城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对接工业园区和工农业生产,培育发展信息、金融、商务等新兴服务体,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是突破性发展传统服务业。建立“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

三、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优化城乡环境,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1、高水平加快城区建设。全力推进城区建设,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一是强化规划执行。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沿河滨水商业及景观轴、南城工业新区、北城行政文化新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东部地区用地布局,控制北部地区开发。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实现现代气息和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二是完善服务功能。完成截污管网、垃圾处理、水源工程治理、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城区道路、桥梁及配套设施,建成体育中心、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是创新经营管理。强化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政府垄断,搞活土地资产经营。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力争县城建成区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24万以上,“一河两岸”建成城市地标,城市新格调基本形成。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2

到天津后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天津市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总经理岳明和总经理助理李春文、天津市联社主任杨树森、渤海轻工投资集团办公室主任杜国柏以及天津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情况。原总社城镇集体经济和手工业指导部副主任王福岭也参加了这次的调研活动。

据天津市联社主任杨树森介绍,2014年6月,天津市政府整合天津市一轻、二轻(含飞鸽集团),组建了天津市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二轻内部有集体资产,所以专门设立了集体联社办公室,负责资产运营、管理,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天津市二轻联社原来有一定的基础,只不过在几年前,由于领导换届,工作没有跟上,与其他省市联社相比出现一些差距。但是在这三年中联社工作有所加强,尤其是集团领导对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视,在集体联社办公室成立后,设专人负责联社,机构稳定,人员固定,所以联社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这几年天津市联社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调研,掌握情况。几年来,由于受到一轻、二轻(含飞鸽集团)重组的影响,天津市联社系统的企事业单位有的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展开对集体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活动,详细掌握这些单位的资产情况。

二、成立实体,运作资产。为了使联社资产保值增值,联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创办了惠泽投资公司。联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中,如轻工联机电安装公司等,一方面为集团的合资企业LG公司产品扩大销售、提供服务、增强竞争力。一方面面向市场不断开拓业务范围。几年来运作情况良好,每年的营业额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三、办归房产,统一管理。先后将34000平方米房产通过法定程序办理至联社名下。天津市联社根据实际情况,与河东区科委合作,用一部分房产创办了“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该科技园引起天津市政府的重视,河东区政府、渤海轻工集团都投入了资金。科技园的创办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正在论证接洽快捷酒店、养老院及发展楼宇经济等项目。

最近几年,天津市联社每年的收入200―300万元,土地增值部分较多,主要收入来源是房产。

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在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时讲到:上世纪80年代该单位名称是生产服务联社,90年代称为集体经济办公室。2001年转到经委后改为现在的名称。该单位进入政府系列,但没有政府编制,享受政府指标,协助政府对下面的集体企业开展调研、培训等项工作。天津市城乡集体企业约有1万多家,现在联合会下面有300多家会员单位。

下午,总社一行人在天津市二轻联社主任杨树森、天津市集体经济联合会会长张恒杰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和“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两个企业,这两个企业都有联社的资产。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是天津美术颜料厂与英国合资的企业,天津联社是美术颜料厂出资人之一,现在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效益很好,每年可获得分红几十万元。“天津先之轻工科技园”是由三家单位联合创办的,原是天津市二轻集团公司党校所在地,土地、房产属于联社资产,现有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河东区科委出资280万元;渤海集团出资400多万元对该地进行改造,现已进驻企业30余家。

从这次调研总的情况看,天津市二轻联社与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在其发展的几年中工作比较扎实,特点比较突出。如天津市联社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尤其在联社的资产上做文章,开创新思路。首先,当机构落实、稳定后,马上开展调研工作,对联社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掌握联社资产的基本情况。其次,将厘清的联社资产,办归到联社名下,统一进行管理,统一安排使用。再次,搞好资产运作,成立公司,进行有效的投资,达到联社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在调研中我们对发现的一些情况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一是在重组天津渤海集团后,集体资产由渤海集团来管理。据了解,2001年天津市编委文件中批复同意二轻联社为处级单位,行政业务由天津市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代管。2014年天津市国资委下发文件,就整合重组一轻集团、二轻集团,组建天津渤海轻工投资集团,一轻集团、二轻集团由渤海轻工投资集团托管,实际上是顺延了2001年天津市编委文件的有关规定。二是天津市联社资产每年收益(利润)归渤海集团支配、使用。据了解,渤海集团是国有公司,但天津市联社的集体资产设有独立账户,集体和国有资产完全分开,渤海集团支配、使用联社资金,是把这笔资金用在联社的发展上,一旦产生效益,有了利润,也是把这些钱放到联社的账上。三是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是英国公司与天津美术颜料厂(出资40%股份)合资企业,而天津市联社是天津美术颜料厂的出资人之一。合资期间,天津美术颜料厂经过转让股权,实施职工安置,现仍持有10%的股权。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3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4

(征求意见稿)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珠海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确保宪法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有效实施,为推动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听取和审议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交办情况。报告拟提请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用地规模及空间分布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报告拟安排在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我市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书面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二、增进民生福祉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数量、规模、性质等基本情况,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房建设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拓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等。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养老议案办理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重点报告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展和落实情况,推动医养深度融合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养老服务人才的现状、人才储备情况及远景规划,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进展相关情况等。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审查该议案是否符合结案条件。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重点报告推动解决我市东西部教育资源不均衡、公办和民办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工作情况,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报告。重点报告增加我市普通高中学位、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选联工委牵头,各相关工委(财经工委、城建环资工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社会建设工委)根据具体事项出具审查意见,共同完成相关工作。

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情况专题调研。重点调研基于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新用工形式,加强对新经济业态和新型用工形式中劳动者权益的关切,全面了解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覆盖情况,推动完善相应社会保障措施。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围绕优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职业技能人才在珠海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相关情况,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推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相关意见建议。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财产方面发挥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工程建设下一步计划。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防台风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防台风工作责任体系、应急体系建设情况,防台风应急救灾物质储备建设情况,防台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情况,防台风监测预警和防御指引工作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和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气、供电、水利、通信、道路、公交通行、路灯、垃圾处理、快递物流等要素提档升级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改造安置项目总体安置方案落实情况,改造项目基础建设进度情况,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职工和居民对于安置分配工作满意程度。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养护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议案办理方案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污水进厂浓度提升情况等。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书面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四、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以及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审计查出重点问题整改情况,审计结果的应用情况,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情况,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建议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债务管理情况,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重点报告预算收支、结转、结余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及执行、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债务管理情况;本级预算周转金、预备费使用情况,超收收入安排及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非建制区决算,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重点报告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总规模,各分类项目完成进度,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完成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重点报告预算调整总规模,债务管理情况,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国有自然资源基本登记、管理制度,国有自然资源总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国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重点报告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决策部署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落实情况,全市和市本级上一年各类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负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境内外投资决策机制和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及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等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五、确保执法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正确行使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市人民政府建设粤港澳大湾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决定》的工作报告。重点报告《决定》执行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审议《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进一步加强我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牵头起草并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和“八五”普法规划工作安排。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检查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重点检查我市执行法律的总体情况,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工作建议,督促政府部门认真谋划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执法检查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牵头做好相关工作(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社会工委协助)。

围绕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相关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和应诉水平提升,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重点报告政府规章备案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工作建议。报告拟提请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组织实施好2021年的监督工作,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形成加强改进工作的合力。二是要严格依法监督。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善用法治思维,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三是要增强监督实效。坚持刚性监督,紧扣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法律条文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推动法律有效实施。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形成监督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督工作计划的各项安排,共同完成好2021年常委会各项监督工作任务。

 

附件:1.珠海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表

          2.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督办任务分工表

 

附件一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表

时间

监督事项

实施部门

3月

(3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以及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情况的报告

选联工委

围绕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5月

(7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市人民政府建设粤港澳大湾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决定》的工作报告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房建设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情况专开展专题调研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7月

(12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项)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2项)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审议《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防台风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养老议案办理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9月

(7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检查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围绕优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11月

(6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情况的专项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养护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12月

(3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选联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

办公室、选联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的报告

法工委

 

 

 

 

附件二

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督办任务分工表

序号

民生实事项目

督办

部门

1

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2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建成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1000个;建成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800个;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3

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北二区科研综合楼和主体综合楼项目、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提升项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市生物安全p3实验室及疾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4

建成市级养老服务机构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5

建成凤凰山山地步道、板樟山山地步道,在主要出入口配套建设停车位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6

建成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和珠海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7

开工建设市民服务中心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8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建成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9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2021年内免费让机动车辆通行洪鹤大桥

财经委、财经工委

10

推进人民路快速化提升工程,补齐人行过街设施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5

(一)搞好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1。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针对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了《宏观调控对**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关于在全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的调查报告》、《**市粮食供求状况及政策建议》、《关于**市与部分中心城市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及经济发展关系的比较分析报告》、《关于加快我市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的建议》、《**合理人口容量与人口规模调控研究》等数十篇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其中有多篇调研报告已上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

2。积极参与重大政策制定。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完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研究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措施,为健全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出谋划策。草拟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成府发〔20**〕5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用水保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创新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投资、运营机制,上报了《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

(二)注重科学谋划,把握发展方向

1.做好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按照国家、省的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十四届四次人代会批准后实施。目前,一批重大项目正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统筹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三大约束性指标的落实工作正有序进行。

2。做好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加紧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做好试点区(市)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指导。抓好《**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20**~20**)、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沼气建设等规划编制工作。

3.协调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全市"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审批程序的通知》(成办发〔20**〕32号)。目前,全市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整体报批阶段,其中《**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10个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编制完成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等。

4.配合做好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做好成渝经济区和**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合作,推进成绵峨城际客运专线和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等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层面。协助省发改委于20**年11月23日在**召开了"**经济区规划及20**年工作思路座谈会"。

(三)做好试点探索,总结推广模式

1。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牵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试点工作,探索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目前,在新都、青白江、郫县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已全面推开;牵头实施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探索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化服务方式。目前,全省在我市召开了现场工作会,国家发改委已派人进行了专题调研,肯定了牵头组织试点工作的方向和成绩;牵头组织承担了农用水保障工程的方案建议、管理办法、会议协调,以及市领导发言材料等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已启动实施;做好与大邑结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成功协助苏家镇引进了四川中心万邦猕猴桃种植加工项目。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洛带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建设进度,确保该项目在20**年底完工;抓紧做好第二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项目选址和建设规模等论证工作,力争在20**年元月完成论证方案,并提出项目建设投融资方案建议报市政府。收集上报了**洛带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硝酸厂no2分解消除、亚泥水泥熟料生产线低温余热电站工程等拟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并牵头联系北京华碳、上海日技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筛选、论证。

(四)推动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发展

1。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大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起草了《组建文化旅游集团》的建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参与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和规范入户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3。抓好政府特许经营权工作。认真履行市政府特许经营权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对《**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的特许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清理。草拟了《〈**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协调处理了有关政府特许经营权出让事宜。

二、加快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做好产业发展年牵头工作

1。制定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意见。代拟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的意见》(成委发〔20**〕35号),确定了加快产业发展年主要工作内容及目标任务。会同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研究下达了《区(市)县关于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专项督查调研方案及考核细则》、《**市市级部门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会同市政府目督办下达了《市政府部门20**年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任务》。

2。做好督查调研工作。做好市领导定点督查各区(市)县加快产业发展年的服务工作,多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汇报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进展情况。按季度开展全市加快产业发展年督查调研工作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专项督查,形成全市各区(市)县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督查通报或专报4期,编制"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动态"46期,编制**地铁、四川炼油、**新客站等"项目信息专报"31期,其中4期动态和7期信息专报得到有关市领导肯定和批示。会同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坚持每月对254项全市三次产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专项工作目标进行跟踪和不定期督查。

3。抓好产业政策研究和产业信息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市产业政策建议,目前已经完成CnG发展政策建议。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做好**市引导投资产业信息工作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105号)。结合《**市产业投资导向目录》,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市政府新闻会、新闻媒体、政府公众网等形式,先后13次了15个行业的产业信息。

(二)拓宽融资渠道

1.做好资金争取工作。积极向国家、省争取资金47**4。6万元,其中国家资金42611。6万元,省上资金4453万元。积极开展创投工作研究,并就引进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等方面拟订了政策建议。

2.落实开行政策性贷款。制订了《**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成府发〔20**〕23号)。加强与开行合作,预计20**年与开行签订借款合同总额为200。**亿元,已执行政策性贷款17。14亿元,硬贷款35。85亿元,短期贷款13。25亿元。积极推荐重点项目与开行对接,确保落实152亿元软贷款合同。

3。积极借用国外贷款。督促区(市)县上报并纳入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的5个政府贷款项目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积极协助青白江区城厢镇、龙泉驿区西河镇、崇州市羊马镇、大邑县安仁镇等4个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申请世行贷款4000万美元。

(三)抓好项目策划推进

1。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包装了一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项目,包括农用水保障工程、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工程等。加快金堂电厂一期工程项目核准工作;地铁二期工程年底将获得环保和国土有关批文后正式组件向国家发改委上报;1000万吨炼油项目《关于核准中国石油四川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请示》(中油股字〔20**〕697号)已经中石油和四川省政府会签,将于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抓好成绵峨城际快速铁路的前期论证工作,做好成彭高速公路延伸线前期工作,协调做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前期工作,配合做好达成扩能提速改造工程的开工准备、**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选址。

2.加快重大项目的新开工和续建工作。中芯国际一期、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工程等项目竣工运行;攀成钢搬迁改造、地铁一期、北编组站、南部新区、天府广场改造及二环路改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市文化宫新建工程等工程加快建设;东大街东延线、新西兰猕猴桃基地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3。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重点项目管理服务的意见》,在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机制、资源保障、考核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向项目业主印发了《**市重点项目绿卡》,通过《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联系卡》及时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市级具有项目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报件效率。进一步做好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和调整,向区(市)县有关部门及街乡延伸使用。争取纳入20**年省重点项目38项,经市政府批准确定的20**年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达368。3亿元。

4.协调缓解要素制约。协调抓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农网完善工程,目前均已进入收尾阶段。积极做好四川国栋集团秸秆热电联产项目、四川亚东水泥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资金协调工作,开展了全市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调查,先后与在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衔接、沟通。目前,建设银行已对11个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或授信支持,工商银行已与成绵峨城际客运专线、**石化基地、青白江物流园区等项目开展合作。会同市国土局建立了重点项目土地联系机制,积极协调重点项目业主在土地申报过程中的问题。

三、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又好又快发展

(一)认真制定年度计划

在年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年度计划落实规划的重要作用,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耕地保有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财政收入等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并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按照创新计划报告编制的要求,市十四届四次人代会上审议通过的计划报告,把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新三最"奋斗目标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并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加以具体落实。

(二)加强形势分析工作

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形势分析工作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181号),组织了3次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编辑出版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监测预测报告》3期。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关于全市近期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建议》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领导决策发挥了参谋作用。编发了《**发展》7期,《情况反映》38期,收集整理上报并被市委、市政府党务、政务采用的信息有条次。

(三)加大投资监督力度

1、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上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计划转下达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的通知》,严把投资计划转下达关,增强投资计划管理和执行情况监督力度。

2、认真清理新开工项目。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对列入国家自查名单的上半年122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或重点调控行业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进行了清理,根据清理情况要求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停工整改。同时,以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为契机,切实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各项建设程序,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

3、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对金堂幸福水库、都江堰市青城山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等国债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对前锋数字电视测试仪器项目、郫县等地11个污水处理厂项目、高新区等地10余个"两所一庭"项目共计42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和核查。完成中央投资农村项目、全省水利项目的稽察和检查,参与全市招标投标执法检查工作。做好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机关和系统建设

(一)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了《行政过错追究责任制》、《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办法》、《新闻会议制度》、《市计委财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出台了市发改委审批事项办事指南,提高了行政效率,展现了高效法治廉洁的政府机关形象。

(二)全面搞好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抓好班子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利用各种会议,经常强调、经常要求,做到警钟长鸣;结合工作实际,深化廉政责任目标管理,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牵头任务;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政工作报告制度,深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搞好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督。强化作风整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6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我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区委区政府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研究起草《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区政府审议通过,经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实施;研究起草《关于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撰写《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后三季度经济形势预测》、《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第四季度工作建议》、《关于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汇报》、《近五年(2008—2012年)产业发展现状及2013年产业发展重点》,为区政府做好决策提供了经济社会运行方面的参考材料。2.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编制并实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申报百个统筹城乡示范项目;牵头撰写《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

3.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区政府办已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经两轮征求各镇(街)、部门意见和一次专家评审,历经六次修改,已基本形成送审稿,评估工作按预期时序进行中。

(二)服务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我委把服务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机遇,讲究方法,主动跟进,在服务项目上取得新成效。

1.编制并申报2014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共申报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346145万元,2014年度计划投资126373万元。

2.编制并报送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社会投资部分),共提出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943452万元,2014年计划投资380080万元。

3.编制并上报2013—2018年省级项目库入库项目计划表,涉及现代农业(1个)高新技术和新型工业(1个)现代服务业(1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5个)基础设施(5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及其它类(3个)共3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41.78亿元。

4.今年截至目前,我委共批准项目立项(备案)41个,投资额共94.25亿元。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分别是:榕庄商业街、佳元·柳风水韵一期、滨江帝景四期、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海航城二期、南国威尼斯城三期米兰园、“天街华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建及改造项目、湖度假区一期、庆豪·万景峯(一期)、荣达花园、荣丰·名苑、乾坤吉祥花园项目(一期)、水郡(一期)等项目。

5.为了建立“尚未硬化农村公路项目库”,按照市交通部门的要求,我委从今年6月初开始对全区未硬化农村公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调查,初步统计全区有391条里程863.28公里农村公路未硬化,农村公路建设事关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委将积极做好计划上报,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逐年安排建设,以实现自然村公路全部硬板化。

6.村邮站建设是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委按照《村邮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村邮站建设试点和项目选址、村邮站的简单装修与设施设备的安装、村邮员的选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22个村邮站建设任务,争取明年再造51个村邮站,以实现“村村通站、户户通邮”的目标。

(三)车编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成立区小汽车定编办公室,对全区公务用车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调整党政机关及区直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出台《公务用车使用及管理暂行规定》,严格公务用车配备的审批,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

(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组织讨论相结合、学习贯彻精神与扎实推进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理清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突出了工作重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2.业务学习。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发改委组织的“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3.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3年度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深刻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落实。

(五)其他工作

1.根据上级安排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2.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夏瑶拆迁任务,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海航空乘学院、儒传村、景观大道等征地工作。

3.支持联系点工作,围绕委镇政府中心任务,配合做好产业园征地等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4.2013年,我委答复省政协委员提案2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市人大建议11件,主办2件,协办9件,答复市政协提案6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区人大建议32件,主办25件,协办7件。省、市、区三级的建议、提案主要涉及经济发展、农村道路等方面,特别是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物价工作的建议》,我单位从菜篮子工程方面提出稳定物价的协办意见,并参与了协商督办会。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根据区“十二五”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通过调查研究,起草、完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并做好计划报告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及形成报告草案报2014年度人大例会批准实施工作。

(二)抓好申报项目计划编制及上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上报和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上报,加强与市发改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我区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的盘子。

(三)抓好项目跟踪服务。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加强与项目单位联系沟通,优化项目跟踪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协助区委区政府推动前期项目及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建成项目尽快达产,形成持续不断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亮点。

(四)做好项目立项(备案)工作。

(五)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尤其是继续协调做好百个城乡统筹项目协调衔接工作。

(六)深入基层,跟踪年度计划报告实施情况,调研提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七)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公路现状调查及2014年计划上报工作和落实市下达给我区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八)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九)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7

增长底线会守住,目标下调无需悲观

2017年GDp增速目标定在6.5%左右,与市场普遍预期一致,而“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表述尚属首次,并强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如此定位,体现了两大含义:一方面,虽然2017年至2020年四年间只需6.4%年均增速即可实现2020年收入倍增的目标,今年守住6.5%的合理增长底线无疑会减轻后续压力;另一方面,由2016年“6.5%~7.0%”下调至“6.5%左右”也无需悲观。事实上,包括人民银行、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今年年初以来相继对2017年中国和全球经济持乐观态度。继续往前看,中国经济仍将表现为L型发展,增长速度可以稳住,不会失速,也不会掉出“合理区间”。正如总理答中外记者时所表示,“6.5%左右的目标不低了,也很不容易;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我们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改革防风险为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次数由去年的74次增加至83次,“增长”则由41次减少为30次,凸显了改革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对于金融领域来说,就是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对不良资产、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需要指出的是,报告虽然并未提及市场关心的监管协调机制,但基于“两会”前后“一行三会”主要负责人的讲话可知,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已势在必行也正在推动,“在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还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但将边际趋紧

报告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从字面上理解,将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式修改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属于顺应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鉴于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近年来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这表明2017年货币政策虽然中性,实质将会边际趋紧。此外,从数字上看,12%虽然高于2016年11.3%的实际增速,但是2016年所设定的目标增速是13%,与实际增速略有差距。一般认为,合意的m2增速是“GDp增速+通胀水平+2%~3%的弹性空间”,目标增速与合意增速的缺口大小可以更好反映货币的实际宽松程度。由于2017年通胀中枢大概率要高于2016年,而GDp增速相比2016年可能只是微降(实际上可能会接近甚至更高),意味着2017年m2目标增速与合意增速的缺口将由过去三年的5%左右降至2%~2.5%,也即2017年货币供应量将有实质性收缩。考虑到“脱虚向实”和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大背景,以债市为代表的“虚”部门流动性将总体偏紧。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主发力点是基建、准财政和减税

从目标设定来看,今年财政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其一,2016年的实际赤字率高出目标赤字率0.8个百分点,2015年高出1.1个百分点,即过去两年的实际赤字率均高于目标赤字率,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周期,但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政策都渐次失效,稳增长只好依靠宽财政。保守估计,目标增速虽然维持3%不变,2017年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3.5%。“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比2016年4000亿元规模扩大一倍,也体现了今年财政的积极主动性。其二,从发改委制定的目标预期来看,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9%(高于2016年8.1%的实际值),鉴于地产投资增速会放缓但制造业投资有望反弹,预计今年基建增速将大体保持2016年的水平。其三,减税也是财政更加积极主动的体现。报告指出,在2016年实际企业减税5700亿元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减税5500亿元,主要通过扩大所得税优惠范围、提高研发费用扣除比例、规范政府性基金、削减行政和经营收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降低制度易成本等一系列措施。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2月底召开的第15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本次报告不难看出,国家是真心要“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

地产调控不会放松,因城施策去库存

“开弓没有回头箭”。透过报告,并没有看到地产调控放松的迹象,但也可窥见调控力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意味着今年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和时点会比预想的要好。其一,报告指出“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并且相比3月5日总理大会上所做的报告,讨论修订后的版本新增了“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表述,说明今年国家将加大房价管控力度,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两会”刚结束,北京、广州等多地已经开始升级限购。其二,报告指出“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结合3月初银监会新闻会上“由于三四线城市存在去库存问题,银行在信贷政策上也应予以考虑”的最新表态来看,报告提出的“因城施策去库存”直接体现为鼓励和支持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也即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销售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其三,报告指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意味着一二线热点城市将从供给端发力,土地供给和新房供应都会增加。此外,讨论修订后的版本还增加了“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表述,预计后续各地将出台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的相关政策,住房租赁实现快速发展。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8

编者按: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两个关键”

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提出了八项任务,第一位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看出,报告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还特别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是一个重要的新提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提出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方面,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报告还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是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新表述。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且提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报告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9

2008年1月29日在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安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7年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人大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换届以来,常委会结合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目的,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一年来,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6部,制定的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和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修订的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和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

坚持立法创新,突出地方特色。为了加快我市改革创新步伐,促进西安率先发展,常委会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决定制定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对改革创新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作出具有创新性的规定。这部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对推进我市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民主立法,提高法规质量。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在修改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时,针对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征求意见,使修改后的法规体现了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在制定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过程中,认真听取和采纳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使用矛盾比较突出的部门和区县的意见,增强了条例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社会立法,促进和谐发展。常委会把加强社会立法,促进和谐西安建设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加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立法力度,充分发挥地方法规在保护公民权益、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制定城市集中供热条例时,针对集中供热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群众反映集中的建设标准、供热价格、设施维护等问题,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既促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常委会还十分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下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工作,先后完成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秦岭生态保护条例等12部法律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和上报工作。

二、认真贯彻监督法,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

2007年是监督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重点,依法加强和规范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以义务教育法为重点,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为了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均衡发展,从去年四月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对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深入市上有关单位、区县和30所不同类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围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体制、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个重点方面进行检查。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十分重视,制定措施、积极整改并向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了报告。

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注意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有关委员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残疾人保障法、产品质量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8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情况进行了检查。

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监督实效得到提高。一年来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食品与药品管理、城市快速轨道建设、曲江新区规划建设、法律援助等专项工作报告15个。为了提高审议质量,每次会议前,相关委员会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报告内容进行视察和调研,形成书面报告,供审议时参考,增强了审议意见的针对性。"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对常委会审议意见都很重视,认真研究,积极改进工作。如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审议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时提出的审议意见,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认真落实,一是及时充实机构,明确任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三是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工作;四是提出地下水保护条例立法议案,做到依法节水;五是强化区县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节水工作在我市的全面开展。

截止目前,市政府已提交关于专项报告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8个,使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常委会高度重视工作,一年来,共受理和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申诉控告7025件(次),均转交有关机关办理,其中要求报告结果的171件,已办结164件,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监督工作。常委会按照监督法制定了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对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审查修改和撤销程序、备案审查时限作出明确规定,完善了规范性文件对权力义务的设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

三、围绕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认真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

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常委会按照监督法要求,认真做好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工作,并将决定情况向社会公布。去年以来,已作出决议、决定16个。

加强财政预决算监督审查。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07年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06年决算报告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还首次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07年市本级财政超收财力安排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关于批准市本级财政决算和调整2007年市级财政收入预算的决议和决定。常委会审议认为,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保持了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同时要求市政府及经济、财政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财政监管,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促进城乡建设和发展。常委会高度重视城乡建设和发展问题,先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常委会及时听取了市政府有关追加贷款的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追加国内银行贷款额度的决议。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快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城市品位的重大举措。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市快速轨道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要求市政府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建设规划,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大协调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要求市政府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投入,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常委会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与意大利庞贝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和授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托马斯·贝尔先生"西安市荣誉市民"称号的议案,并作出了相关决议决定。

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常委会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统一起来,依法审议各项人事任免事项,共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6人(次),其中任免市政府组成人员30人(次),任免"两院"审判、检察人员60人(次),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工作制度,坚持对拟任人员任前考察和表态发言、颁发任命书制度,增强了受任干部的法律意识、公仆意识和人大意识,为做好本职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常委会积极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注重提高代表履职能力,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代表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在人大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加强学习培训,充分调动代表执行职务的积极性。根据换届后新代表多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和委托选举单位分散培训、编印学习资料和代表执行职务记实手册等办法,对代表进行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法知识、人大工作业务等学习培训。还通过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半年召开一次政情通报会、定期向代表寄送《中国人大》、《西安人大》刊物等形式,及时让代表了解全市的重大工作及进展情况,充分调动代表执行职务、参与重大决策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提高代表履职水平。一年来,常委会委托各区县人大和西安警备区,组织代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了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形成了14份视察和调研报告,推进了"一府两院"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工作,除了及时召开交办会,落实承办单位外,还将代表建议目录通过人大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通报办理工作进度情况。对一些问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建议,通过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组织代表视察、有关委员会跟踪检查等方式,进行重点督办,从而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结率和满意率。据统计,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452件,其中449件交由市级有关部门和组织承办,3件转省级有关部门参考。现已办结446件,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基本满意或比较满意。有关委员会对大会主席团交付审议的13件议案,逐件进行了审议,审议结果报告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印发本次大会。

五、依法指导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常委会坚持依法指导,保障区县、乡镇人大换届工作依法健康有序地进行,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基层政权建设。

周密部署,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针对部分区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的新情况,常委会上报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增加了5个区县的代表名额,并作出了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决定,成立了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召开了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对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从代表结构、素质条件、时间安排等方面依照法律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宣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参选率。市及区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动员工作,建立宣传机构,制定宣传计划,统一宣传口号,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出动宣传车、张贴悬挂标语、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选热情,使这次全市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参选率达到了95%以上。

精心指导,保证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召开选举阶段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要求,指导工作进展。二是成立7个检查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深入区县听取汇报、走访选民,检查省、市委文件精神和常委会决定的落实情况。三是帮助区县人大解答选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编印《选举工作简报》,通报情况,介绍经验,推动换届选举工作的平稳进展,保证了全市区县、乡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六、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重视思想建设。换届之初,常委会党组对人大机关提出了"忠于人民、依法从事、严格程序、简捷高效"的工作要求。去年九月,积极响应省、市委关于"西安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号召,深入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常委会及时传达大会精神,组织学习讨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潮。通过学习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工作热情,为常委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调查研究和人大宣传工作。常委会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和人大宣传工作,主任会议成员带头深入实际,围绕人大制度建设、中小学生就近入学情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饮水保障、危险废弃物管理、新华人华侨归国创业情况等6个方面进行调研。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也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始终。全机关共撰写调研报告和视察报告28篇,为常委会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了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坚持开展"西安人大新闻奖"评选活动,定期制作"民主法制践行"和"人大之声"电视、广播专题节目,不断提高《西安人大》刊物质量,扩大人大网站影响。年前召开了全市人大宣传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人大宣传工作。

积极完善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常委会结合实施监督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立法计划编制规定、组织执法检查工作办法、行使监督职权情况向社会公布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和常委会新闻宣传规则等七个规定,常委会机关还制定了有关经费使用、出外学习考察等制度,使常委会各项工作和机关建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市人大机关连续14年获得市级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

过去的一年,常委会共召开了8次会议,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保障了人代会闭幕期间人大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但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和调研论证工作有待加强;检查视察工作形式还比较单一,监督实效有待提高;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拓展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各位代表,2008年是我市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民主、科学立法,进一步提高法规质量

常委会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突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城市管理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思路,将制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对已实施的开发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对有关科技进步、知识产权保护、城墙保护、建筑市场管理、宗教场所管理等方面进行立法调研。立法中继续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加强立法协调和立法调研工作,认真组织立法论证、听证,通过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立法计划、法规草案,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使法规制定及修改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法规质量。同时,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做好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

二、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搞好监督工作

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入贯彻监督法,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2008年常委会将重点对产品质量法的贯彻情况进行检查。各专门委员会要认真组织代表对我市农村中小学校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旅游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法院审判监督、检察院反渎职侵权等工作进行视察检查,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认真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告、申诉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促进我市率先发展

认真贯彻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条例,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和联系,认真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报告和财政决算与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公共文化建设、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浐灞生态区建设、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人才市场管理、市容园林工作等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审议意见,必要时作出决议、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职权。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政策和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坚持对拟任人员任前考察了解、表态发言和颁发任命书制度,不断增强受任干部的履职意识和人大意识。

四、进一步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努力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按照常委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市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市、区县人大代表特别是新代表的培训,规范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促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认真组织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及参加政情通报会,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接待代表日制度,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丰富代表活动内容,为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提供良好服务。认真落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规定,逐步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问责制,努力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对区县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联系,认真组织好新一届区县人大主任培训工作,支持和指导区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

五、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提升常委会履职能力

城市经济调研报告篇10

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望东方周刊》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会”在上海举行。

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六城市群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

长三角排名第一

该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透露,2014年的报告涉及城市总数达到87个。同时,新增的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分属于中西部及东部二线城市群,研究对象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

报告显示,中国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优质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发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阵营。

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位居第二阵营。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一体化程度较低,与东部城市群仍存在较大差距,位居第三阵营。

刘士林分析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具有绝对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虽落后于三大城市群,但远高于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综合指数数值均比较小,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相对落后。

京津冀、长三角综合指数持续上升

纵向比较,从2007年到2011年,六个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京津冀和长三角的综合指数持续上升,尤其是长三角在2011年的上升十分显著。

长三角在我国城市群中一直经济排名第一,此次以综合排名第一跃居我国城市群之首,表明其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上有所建树。这不仅对长三角,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好信号。

与之相比,珠三角在2007年到2011年的综合指数值持续波动,是其在2014年排名中退居次席的主要原因,这固然有诸多现实原因,但与珠三角自身发育不够成熟密切相关。

而新加入排名的成渝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综合指数增长幅度较小,2011年甚至出现回落,这与中西部城市群发展基础薄弱、抗干扰性差是一致的。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除2008年有所下降,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体量不大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却超过成渝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原因。

层级分化突出

但是,六个城市群的层级分化问题都比较突出,且日趋固化。

比如,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

还比如,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

刘士林介绍,在具体指标上,中西部城市群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东部城市群落后产业、环境污染产业转移导致,急需规避。

城市群未来竞争更激烈

从基本格局上看,三大城市群垄断前三甲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绝对优势,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方向。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引导下,我国各大城市群都在加快发展,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六个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发展指数一枝独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最大,牢牢占据着经济霸主地位,同时生活质量指数领先,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群;

珠三角以绿色发展见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潜力大;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居中位,有着巨大的赶超优势;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虽然在整体上落后,但在一些指标上也有优势。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乐观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群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