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1:11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1

一、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和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这一目标任务,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实施重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10月份,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201户,占年计划的220.1%,累计达到19255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10家,占年计划的101.7%,累计达到4043家;新增注册资本2.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累计达到29.7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5.4亿元,占年计划的91.5%,同比增长11.7%。从1—10月份全区民营经济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00家,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5.9亿元的目标任务能圆满或超额完成。同时,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大招商实效。截止10月底,全局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3个,引进资金2.15亿元,其中市外资金2.12亿元,占年计划的107.5%。

二、工作推进思路和主要措施

围绕加快金融、中介、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我局协调、指导、服务、招商等工作职能,牢牢把握建立健全“五个服务平台”、民营经济调查研究、积极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年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开展。

(一)建立健全“五个服务平台”,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一是搞好民营经济投资创业服务,创建企业无偿代办服务品牌。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理念,在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和区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互动,编印《中小(民营)企业业务办理指南》,创建代办业务办理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为我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如:为减少企业未按规定时间检验代码证而受到处罚和给单位正常工作带来不便,我们邀请了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和腊山工业基地,现场为我区几十家企业和单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手续,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1—10月份,我局共为邦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如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洱海商贸有限公司、科罗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无偿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等行政许可手续80余件次,接受民营企业土地、工商、税务等行政审批事项政策咨询150余件次,并积极搞好联系项目资源和载体等创业服务,培育了一批有胆识、有作为的创业主体。二是搞好政策咨询扶持服务。为让我区中小(民营)企业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等促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和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我们积极抓好政策宣传,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专门研究部署了收集、整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几十篇,内容涉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业等方面,并将这些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在政府信息网公开和在企业开展“送政策、促发展”活动,保证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扩大内需等各项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参加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应对金融危机促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搞好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服务平台,抓好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银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和项目开发、建设情况,筛选10余家讲信用、有市场、潜力大的规模企业,推介给各金融机构,组织多家银行对有关企业进行合作前期调研考查,进一步加强了金融部门和企业的联系。鼓励现有民营公司多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组建担保公司和探索建立互助型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外地商业性担保公司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担保业务。充分利用和市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听取他们对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意见建议和办法渠道,参与组建银企合作协会等有关银企互助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知识讲座,帮助银企面对面交流,帮助我区中小(民营)企业度过金融危机这一难关,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大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筛选几家规模骨干企业,加大其上市培育力度,组织其参加全市召开的创业板上市工作会议,让其相关政策、了解企业创业板改制上市进程、搞清影响其上市的困难和问题,为其今后几年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四是搞好领导决策服务。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全区重大调研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深入开展了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调研和有关企业产权主体不清等具体问题的调研和调查工作。对于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我们按照全区发展整体现状进行科学细化和分类,并对工商、税务等部门和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基本掌握了全区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规模、效益、税收及我区中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特点、涌现的优势企业和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为区委、区政府积极打造“特色楼宇”、产业招商和加快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决策提供了较翔实的基础资料。同时,在调研调查过程中,我们摸清了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广泛听取有关企业意见建议和要求,圆满办理了政协提案4件,成功解决泉城百货批发商场企业申请规模市场资金扶持等上访事件2起,研究具体政策和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了有关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搞好商务中介服务。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协调、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全区中小(民营)企业社会中介服务资源,搞好商务中介服务。加强与辖区已经形成产业优势的咨询类、会计类、广告类、法律类、房地产中介类等中介服务企业的联系,积极与法律、财务、技术、信息、培训等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各类合作,收集、整合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相关资料和信息,扶持规模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做强做大,着力打造一支中小(民营)企业服务队伍,构筑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政府、社会两类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促进和完善,为我区创业者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持服务平台。

(二)全力推进党建、工会、老干部等工作,努力提升全方位服务成效。今年,全区正全面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力加速推进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建设”为实践载体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型经济党工委严格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按步骤分阶段地扎实开展此项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党性在民营企业闪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党员先锋岗”、“争先创优”、庆祝建国60周年、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吸收8名非公有制企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推荐饮食服务总公司聚丰德饭店为2011年市级重点服务业品牌。认真做好困难职工救助、劳模健康查体、特困职工优待证年检办理等工会工作。元旦、春节送温暖救助困难职工和劳模188人,总计金额74100元;救助重病职工3人,总计金额6000元;救助困难单亲女工9人,总计金额2700元;金秋助学救助特困职工子女6人,总计金额4800元。组织22名劳模进行了健康查体,与党工委系统企业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为97名困难职工进行了优待证年检,为56名困难职工办理了优待新证,并开展了基层工会基本情况调查和安全生产“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认真做好老干部、共青团和妇联工作。全面整理市下放企业老干部档案资料,建立详实的老干部数据库;积极参加区组织老干部工作培训,认真做好老干部查体、报刊订阅和生日、节假日走访慰问等服务工作,提高部分老干部医疗待遇。积极参加区妇职组织的“党建带妇建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为孤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创和谐家庭,建美丽,迎和谐全运百佳家庭”等活动,推荐1名同志当选区妇联执委委员,4名同志评为区“三八”红旗手,1名同志家庭评为“百佳家庭”,并为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制作了“发展民营经济,保障女工权益”展板一块,在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宣传。共青团在全运会期间,开展了会运会志愿者招募、组织100名志愿者参加团区委志愿者培训大会等工作。

(三)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本土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闰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四保中心”任务,明确“保增长先要保企业,保企业就能保就业,保就业才能保增长”的思想,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做好上级政策与我区企业自身实际结合文章,在资金扶持、人员培训、上市融资、信用建设和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用足用好各级政策。认真履行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及时协调、调度全区经济环境建设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七位一体”经贸服务机制,大力开展规范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执法检查,整理汇编民营企业的行政许可手续事项等形式多样的环境建设活动。把开展部门行政效能建设融入到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之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工作效能,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按照“特事特办”和“一事一策”原则,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排忧解困。同时,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抓好安全生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引导困难企业在危机面前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加强管理,储备后劲;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提高民营企业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坚决制止“六乱”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防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发生,努力保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积极性。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规范全局人员服务行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途径的招商引资,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努力做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今年,我局在总结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吸引民间投资是招商引资主要渠道的这一重要认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特别是强化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基本形成了周、月小调度,季、半年、全年大调度程序模式,随时掌握局招商引资资金、项目进展情况,确保资金、项目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区下达的招商引资各项指标和全局分解的科室、个人目标任务,优化全局人员招商意识,强化全局人员招商责任,立足于一个“勤”字,进一步增强全局人员招商主动性。同时,结合在当前我区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我局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和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我区“三大经济板块”和“七个功能片区”建设,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历史发展机遇,突出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环保项目、产业项目“四个重点”,坚持内外资并举、多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着力引进金融、中介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

(五)积极参与全区重点工作建设。今年,我区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围绕建设服务经济强区和新区开发、老城城改造等我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我局抽调一名副局长和一名工作人员专门靠上经八纬一、小梁庄、九曲几大片区等开发建设项目工作。为全力做好这些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工作,这两名同志在下派服务过程中,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积极做好拆迁户登记、拆迁赔偿政策说明、回迁房造册、选户、补偿资金发放等上传下达、督促指导和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服务大局、服从指挥,协调解决拆迁户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工作到位,并积极向局反映工作情况,保证了区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国内外需求不足等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加大;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不足;缺乏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等。从我们自身而言,主要是对民营经济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这些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安排

1、工作思路: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初步确定2012年全区民营经济工作思路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以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为基调,围绕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根本,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五大服务平台”,狠抓招商引资,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工作目标:全年努力实现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新发展私营企业600家,新增注册资金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6.9亿元。

3、主要工作措施

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和工作思路,2012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整体水平。继续为企业无偿办理各种行政许可手续,想方设法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理质量。进一步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银企合作方式,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最大限度地突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充分利用中小(民营)企业综合服务机构、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多级联动、上下贯通、覆盖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实施中小(民营)企业成长工程,综合运用金融、担保、培训等资源,支持和促进其做精、做专、做强、做大,成为高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提高全区中小(民营)企业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

2、进一步搞好基层调研工作,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立足帮扶企业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促升级,继续开展“深化服务,走访企业”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服务需求和有关意见建议,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着重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土地和政务服务等方面问题,培育其做大做强。深化经济环境工作小组职能,进一步形成各有关部门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2

按照区机关工委关于对全区××年党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要求,现将我局党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党员总人数为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在一年来的工作中,我局党组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把党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务工作,把党务工作放在统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政工的负责人靠上抓。落实了党组成员和支部委员党务工作责任制,落实了基础管理、先进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规划,对各项工作措施进行了完善,为加强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⒈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学习、业余自学、局领导辅导、党员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请党校老师讲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组织党员观看有关革命先烈及英雄人物事迹录相片等,接受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做到重温过去,把握现在,不忘根本,牢记宗旨,使学习真正入心入脑,强化了学习效果。

⒉做好结合文章。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立说立行,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先进性教育同抓好机关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摸清底子,把准脉搏,掌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严格按办事的自觉性。二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工作措施,重新进行理顺调整,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民营企业先进典型经验,制定民营企业扩大融资和减轻负担的具体方案,全局党员干部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焕发了工作热情。三是把先进性教育同办实事、送温暖结合起来。针对我局离退休党员多,患病住院老职工多的情况,我局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到离退休党员和患病老职工家里走访慰问,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还落实了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王格庄镇张家村为贫困户送去了近千元的救助金和面粉、肉、蛋等物品,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党员和贫困户的家中。我局还积极帮助莒格庄镇落实“村村通”工程捐款总额达一万元。我局还积极改善办公环境,今年全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各科室每个人配备了电脑,对办公室进行粉刷,投资十万多元新上供暖设备,为干部职工创造了温暖舒适的工作环境。

⒊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搞好先进性教育最根本的在于建立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将原有的机关工作制度重新加以修订,制定了机关工作十九项制度,其中主要涉及党务工作的有六项:一是局党组工作制度。二是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行政接待制度。严格压缩各类宴请,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尽力降低接待费用。四是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区里出台的机关干部“八不准”要求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十条纪律要求。五是廉政和行风监督制度。为了搞好全体干部的廉洁自律,我们定期和不定期地向企业征求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六是考核奖惩制度。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列入了机关考核奖惩内容,考核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上这些制度机制的引导、规范和约束,使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廉洁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三、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制度。我局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重要问题都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党组成员会议基本上每周一次,日常工作中重要问题都提交党组研究。党小组会议每月达到两次以上。主要是学习党内文件和上级批示,落实党组的工作安排;听取和接受党员思想汇报和工作汇报,党员互相交流思想实际,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局还坚持上好党课。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党员状况和工作实际,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党报党刊的订阅、党费收缴等工作。还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机关运动会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局所在的机关五团名列团体总分第二名。

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建设。我局党组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党组成员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同志们做到的,领导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领导成员坚决不做。对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帮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真心实意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实现了机关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围绕发挥好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⒈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本市××、××等县市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3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克服因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市经委巧用政策驱动、骨干带动、服务促动、创新推动,力促民营经济企稳回升,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指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资金、要素等问题,提振信心,激励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自经民营[2009]2号文件,继续坚持领导定点联系区县工业和亿元企业等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结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活动,开展民营企业专题调研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三是协调争取了省上对我市工业气、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为重点民营企业、重大项目的生产建设提供生产要素保障。

二、加强民营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微小企业培育工作,分解分解落实年内新增微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目标任务,全市1至11月份新增民营企业452户;二是组织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全市共组织20户企业申报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三是做好**省中小企业培育示范区(县)的推荐工作,在区(县)申报基础上进行考评推荐并上报,大安区被省上列为了中小企业培育示范区(县);四是积极争取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对“小巨人”企业、成长型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企业申报“小巨人”扶持项目、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6个。

三、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多渠道搞好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加大了企业融资服务力度,建立了项目推荐制度和银政企对接制度,与邮储银行市分行召开了银、担、企、政四方联动融资对接会,协调解决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1-10月,全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余额达到37.73亿元;财政新增1000万元贴息资金,80%以上是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确定并制定了分阶段培育上市企业计划,华西能源公司已上报证监会待批准挂牌上市;我市现共有担保机构13家,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2家、商业性担保公司6家、会员制担保公司5家,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二是多途径搞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税收政策、项目管理、融资服务等培训,组织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赴浙江挂职培训,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展览会,组织高新区等申报中小企业技术性、生产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快了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坚持重点联系区县和企业制度,加强调研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企业的加快发展。三是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专项整治活动,狠抓企业发展环境的整治,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4

一、基本市情和发展概况

市位于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全市辖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7万人。年平均气温8.5℃,降雨量500—700毫米,是全省重要的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34.7亿吨,石灰岩储量30多亿吨,发展煤电、化工和建材工业前景广阔。年全市煤炭产量1600多万吨,发电量94亿千瓦时,水泥产量97万吨。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65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有等100多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年生产总值达到96.34亿元,增长12.6%,连续三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05亿元,增长24.2%,三年翻了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9亿元,增长27.4%;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33.9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15元和6485元,增长8.2%和9.5%。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

今年以来,我们着眼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以求实的精神发展和完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实干攻坚抓突破,块带经济齐发展。实干就是大力弘扬庄浪精神、杨晓明精神,既有吃苦精神、务实作风,又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形成工作合力。攻坚就是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在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全力攻坚。抓突破就是在培育特色经济,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小康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块状经济,就是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环境、人才开发等,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带动战略,进行板块式开发,培育综合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带状经济,就是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经济带和以交通沿线为重点构建经济辐射带。具体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平凉煤电”品牌,不断增强能源工业新优势,把平凉建成全省最大的煤电工业基地。二是围绕草畜、果菜等特色产业开发,打响“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品牌,创造现代农业新特色,把平凉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效农业集中区。三是加强平凉城区和六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城市发展新步伐,把平凉建成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四是打响“崆峒山”旅游品牌,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新形象,把平凉建成积具活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五是加快县际公路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形成以平凉城区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实现交通建设新跨越,把平凉建成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六是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把平凉建成和谐进步的文明城市。这一思路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目前正在齐心协力抓落实。

2、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全局。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民营经济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以此来带动全局,推动整体工作。在项目建设上,坚持大小并举、各类并重,大的不放松、小的不放过,建立了领导包抓责任制,增加了项目前期费,加大了项目工作力度,使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企业改革上,按照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了全市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对改革程序、职工安置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市财政安排400万元专项用于企业改革。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围绕块带经济发展,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浙江、江苏、宁夏、内蒙、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了加快全市块带状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严格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有关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了草畜、果菜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初步形成了劳务部门、农口部门、教育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方联动的劳务输出合力。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从落实扶持政策、搞好服务入手,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参与企业改革,放宽民资进入领域,加大了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

3、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协调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抢抓国家扶持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实施了教育信息化、高中扩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大力改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全国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特色文化名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发展已提上重要日程。

4、以机制创新促进工作落实。建立重点工作领导责任机制,组建了由四大家领导负责的七个突破性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听取一次汇报,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半年考评,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坚持推行抓典型工作制度,对各级各部门今年抓建的291个各类典型(项目),实行手册管理,网上考核,10月份由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现场观摩评比,兑现落实奖罚。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3月中旬至6月底开展体现先进性、推动大发展“百日集中落实行动”。在3月底和4月上旬,市委、市政府采取召开项目建设汇报会和逐县(区)、市直部门分大口召开督查汇报会的形式,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市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9亿元,增长11.2%;前5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2亿元,增长63.9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06亿元,增长4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增长3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46.95元,增长67.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0元,增长8.01%。

二、全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外经贸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从改革开放后到1998年,全市仅有三家外贸企业,而且也只是为省上专业外贸公司收购、供货,没有直接出口创汇。1999年,我市外经贸公司首家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当年实现出口创汇13.3万美元,填补了我市没有直接出口创汇的空白;从1999年到年,出口创汇额以每年119%的速度递增,年实现创汇386万美元,外贸销售额1.6亿元人民币,出口企业由4户增加到26户,品种由苦杏仁、杂粮豆、山野菜、地毯等增加到杂粮豆、干鲜果、活牛、牛羊肉、机电、矿产、医药、轻纺、化工等七大类26个品种,产品出口到瑞典、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韩国、苏丹、尼日尔、土耳其、沙特、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计划出口创汇425万美元,外贸销售额1.81亿人民币。截止5月底,全市出口创汇完成191.87万美元,占年计划425万美元的45.1%,同比增长75.9%;外贸销售完成6892.13万元,占年计划1.81亿元的38.1%,增长23.8%。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是由单一的出口供货,向自营出口创汇发展。从1974年我市成立外贸公司到1998年,没有自营出口创汇。1999年实现了出口创汇零的突破;2000年实现创汇52万美元;2001年中美合资瑞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创汇146万美元;从2002年开始到年每年创汇增加100万美元以上。年计划创汇425万美元,我市对外贸易自己与自己比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是出口企业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1999年以来,伴随着我市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逐年增加,目前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19户,外贸供货企业达28户,中美合资瑞华食品有限公司和泾川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近年来年出口创汇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大红碗、西开牧业、景兴肉食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相继建成。

三是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有较快发展。紧密结合我市草畜、果菜等支柱产业,培育建设出口商品基地,初步确定建设的苦杏仁、杂粮豆、牛羊肉、果品等四大产品出口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其中“平凉红牛”饲养量达到73.6万头,出栏27.9万头;“平凉金果”面积已达123.9万亩,果品产量达到30多万吨,产值4亿多元。年有3000多吨“平凉金果”远销欧洲、俄罗斯等国。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把促进外贸发展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发展。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全市重要会议、下基层督查工作时,都把外贸工作作为强调、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经常到外贸企业调研,及时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各县(区)领导和主管部门都建立了领导联系出口企业制度,定期调研督查。二是人大、政协紧密配合。市人大每年都要专门听取外贸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加快外贸发展的措施。市政协把加快外贸发展作为每年重要的调研课题之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出口创汇龙头企业调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人大、政协代表还不定期的考察参观外贸企业,积极宣传外贸发展成果。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从年开始,市政府把出口创汇列入目标考核,与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签定出口创汇、外贸销售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增强了各级领导的责任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市上还坚持每月通报工作进度,每季度召开外贸出口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工作。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资源、支柱产业发展的实际,经广泛调查研究,初步制定了年—2010年外贸发展规划。一是紧密结合我市巨型畜牧产业、优质果品产业等支柱产业,全力抓好苦杏仁、杂粮豆、“平凉金果”、牛羊肉四大外贸出口基地。苦杏仁基地以崆峒区、华亭、泾川、灵台、崇信县为主;杂粮豆出口基地以崆峒区、泾川、灵台、静宁为主;牛羊肉出口基地以崆峒区、华亭、灵台、崇信县为主;平凉金果”出口基地以静宁、泾川、崆峒区、庄浪县为主。并分别提出了目标任务。二是切实抓好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实施好“全省百户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工程”。根据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及农产品出口会议精神,初步商定,将崆峒区瑞华、景兴、佛明、雄风、荣康、凯沣、良友、普业、泾川县、恒兴果汁、华亭宏源、灵台红岩、静宁大红碗、四海、庄浪地毯十五户企业列入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工程”,制定具体扶持发展的方案,积极争取省上优惠政策,力争两、三年内在我市培育10户出口创汇在5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三是明确了发展目标。确定出口创汇每年以不低于40%的速度递增,年达到400万美元以上,2006年达到600万美元以上,2008年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2010年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外贸供货值年达到1.8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2亿元人民币。

3、落实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去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一次外贸工作会议,明确了外贸发展的目标、任务、责任及措施,经过认真调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决定》,从外贸发展目标、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重点、资金扶持、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企业保护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年薪制包底与创汇效益提成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凡出口创汇在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可向政府申请引进外贸人才年薪补助,年薪补助一般定为3万元,由财政补助50%,企业承担50%,创汇效益提成由企业和引进的外贸专业人才商定。市财政每年筹措50—100万元作为外贸发展专用基金,用于支持已有出口订单的企业,实行“打包借贷”,一单一清。各县(区)财政也在逐步建立外贸发展专用基金,用于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对年创汇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实行领导挂牌保护,未经政府批准,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对企业进行摊派、集资、随意检查,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市、县(区)都建立了出口创汇奖励机制,继续实行按创汇实绩每美元奖励0.10元人民币政策,县(区)属企业创汇奖励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对出口创汇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奖。这些优惠政策,受到外贸企业的广泛欢迎。

4、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出口创汇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外贸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层层落实责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崆峒区年产6000吨的景兴出口牛肉加工生产线基本建成,1000吨的西开牧业出口牛肉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泾川县4000吨出口牛肉罐头生产线年底可建成投产,1.5万吨优质果汁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可望明年建成,届时产品可全部出口创汇;庄浪地毯厂出口地毯生产线年底也可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市外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可以预计,明年我市出口创汇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5、相互配合联动,加大服务力度。商务部门对出口企业直接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办理出口经营的相关手续,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在产品认证、商检、外汇结算、配额申报、人才培训、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全力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国税部门及时核对出口单据,办理出口退税,去年出口退税移交市国税局后,今年一季度已退税50万元,做到了应退尽退;平凉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及时商检、出单,开辟了便捷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农、林部门加快了主要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标准化建设进度,“平凉金果”、“平凉红牛”正在注册认证。各部门相互配合,为共同促进外贸发展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帮助出口企业解放思想,沟通信息,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每年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厦洽会、广交会、天交会、兰洽会等国、内外的大型商展会、洽谈会、交易会,组织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考察国外市场。同时利用贸促会的影响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为企业产品出口搞好服务。大力开展电子商务,2002年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外贸企业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商品供求信息和招商项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出口企业市场反应能力。

三、目前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市对外贸易的基础薄弱,和全省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出口创汇的总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不强。出口创汇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很小。年外贸销售实现1.62亿人民币,占当年全市GDp的1.6%,出口创汇在全省排位靠后。

二是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市虽有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19户,但大部分由于人才、资金、信息等原因,还仅是外贸供货,直接出口创汇的只有甘肃瑞华、泾川、平凉荣康、佛明和市外经贸公司等7户。其中除瑞华、、市外经贸公司外,其余企业经营规模小,才在起步阶段。

三是出口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我市直接出口产品的99%是以苦杏仁为主的农副产品和肉食类。出口品种单一,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且以原料出口为主,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不高。

四是企业缺乏外贸专业人才。在出口企业中,懂外贸一般业务的专业人员仅有四、五人,真正熟悉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知识、懂外语、精通业务、能独立完成对外洽谈、签单、报关、结汇等进出口贸易工作的人才十分缺乏。

五是外贸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信息不灵。特别是流动资金紧缺,贷款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失去了大量订单,难以规模经营。企业信息不灵,缺乏与国际合作的纽带,具有平凉特色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产品,无论从品质、规模上讲,都具有竞争优势,但由于缺乏与外商直接交易的平台,国际市场的信息不畅,使我们这些优势产品被多家外省外贸公司收购出口,其他如蜂蜜、杂豆、牛皮革等传统出口产品也大都是常年给外省外贸公司供货,致使我们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打不出我们自己的知名品牌。

四、今后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思路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外贸工作的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对外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外贸经济发展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际贸易的有关信息,及时报道我市外贸销售、出口创汇等方面的成果,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利于外贸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快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把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建设重点放在民营经济发展上,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大抓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电、轻工等企业,使我市出口产品结构合理、配置优化,上规模,上档次。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10户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打造10个出口创汇名牌产品、建立5个出口商品基地,争取在2006年实现县县都有出口企业,县县都有出口产品。

3、加大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力度。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通过企业带动和联结农户,依托现有的主导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建成苦杏仁、杂粮豆、牛羊肉、果品等五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商品基地的规模和档次,培育一批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特色的名牌出口产品。

4、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市政府加快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注重解决好资金、人才、信息等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符合申请外贸专项资金条件的企业,及时衔接上报;协调商业银行主动了解外贸企业资金运状况,对有订单、信誉良好的出口企业,及时给予贷款支持;市县(区)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列入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已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要求商务、税务、商检等部门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主动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5、下决心解决出口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根据我市外贸发展及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需求,及时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外贸专业人才,认真落实市政府()58号文件,对引进的人才实行年薪制包底与创汇效益提成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人才培训指标,有计划地为出口企业培训外贸接单、谈判、质检、营销、法律等专业人才。加强对出口企业员工的法律、技术、国际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出口企业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优惠政策,有计划的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商展会、洽谈会、交易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对外宣传,利用贸促会、国际商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为企业产品出口搞好服务。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塑造、培育有平凉特色的出口品牌和名优产品,研究开发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更新换代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请求协调解决的几个问题

1、根据省政府下发的甘政发()20号文件“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被确定为干果、苹果、苹果汁、活牛出口基地。4000吨牛肉罐头生产线、景兴6000吨牛肉生产线、恒兴1.5万吨果汁生产线二期工程等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出口创汇前景和拉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因资金紧张,影响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希望省上对这三个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其尽快建成投产。

2、根据省政府下发的《甘肃省中小企业出口发展工程》,我市经认真筛选,上报了食品公司、瑞华食品公司、佛明制药公司、荣康缓冲器公司、佳得华贸易公司、丝雨贸易公司、平凉外贸公司等七户企业为我市首批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希望省上能将以上企业列入发展工程范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3、我市雄风、景兴公司在年已取得供港活牛卫生注册,雄风公司年已经直接出口供港,由于我市红牛品质较高,今年定单还有增加。但因没有配额,无法出口,请省上协调解决。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汇率风险 影响 措施

一、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交易汇率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二 、我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的前提下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t21%;200897~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汇价保持6.83元。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朝着改革预期的方向实现了双向波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开始反映出市场供求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较改革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人民币汇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4月15日.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61.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个基点。汇率的变动会对部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微薄的2%~3%,人民币一旦“被升值”.一部分中小企业将无法面对国际竞争,甚至可能进一步连累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虽然中美现初步达成协议.中国对外经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汇率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金融危机之后新的阴霾。

因此,在有管理浮动,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下,外贸企业不能凭主观意识对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妄下断言.而应不断适应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波动.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三、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价格风险与结算风险

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常常向合作伙伴报价,就面i临一个选择货币的问题:什么货币来作为投标报价货币以及以后用于贸易价款的结算和支付问题招标文件一般会规定投标者可以用某一国际通货来进行投标报价。但在某些行业的招标文件中业主直接规定了投标者的投标报价只能以业主所在国的本币来表示或者用2种货币表示。如果在货币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不能适当把握汇率变动而在投标报价中选用了趋降的币种.一旦中标,就可能承担合同价格贬值的风险。对于分期分批来结算的企业.如果遇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汇率变动造成的货币价值波动.将使企业在兑换货币时蒙受损失。

(二)企业汇兑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订立合同、开立信用证、审证改证再到装船发货。以及之后的议付.每一个过程都必将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样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如果汇率发生变动,企业将可能承受汇兑损失。当外汇汇率上涨时。如果进口货物,支付既定的外汇需更多的本币,进口商将遭受经济损失:当外汇汇率下跌时.如果出口货物.收入既定的外汇结汇后获得更少的本币,出口商会蒙受损失。

(三)企业折算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账面资产一般由人民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共同构成.但综合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则必须统一用人民币表示。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则会相应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的价值改变。目前我国规定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远远小于兑换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日波动幅度,在这一规定的影响下,对于最终财务成果以人民币结算的我国企业来说.如果他们使用非美元货币计价结算.则其面对的汇率风险要远远高于用美元计价结算。

(四)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十分常见。更有许多企业是依赖外贸生存的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营业状况和企业利润影响颇深。当人民币升值时,意味着以同样的外币能够购买的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减少.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外国企业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额度将会下降.我国企业出13的产品出el数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市场份额.收益下降。而当人民币贬值时.对于依赖于原料进口的加工企业来讲.从国外进口的原料等产品的相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亦十分不利。

四、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一)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汇率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

国际金融环境风云变幻.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只有熟练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对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才能将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有必要把外汇风险管理列为公司el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于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加强对汇率变化的检测和预测,尽快适应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正确选择计价货币

如前文所说.正确选择计价货币对规避汇率风险十分重要。计价的货币及其金额将直接成为风险的弥补对象.因此进出口商品用何种货币计价是弥补外汇风险的关键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资金的收付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对外投资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一般来说,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劳务或对资产业务计价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在进口商品或对外负债业务计价时,争取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6

1978年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了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打倒“”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报告用约1/3的篇幅论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坚持“”的“革命”路线,把揭批“”的“斗争”和“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上述引号中的词汇也是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主要强调布置工作和任务、表达决心和愿望的“要”(“不要”和“要不要”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比如,“要搞马克思主义”、“要彻底改变”、“要加强物价管理”等。“要”总共出现了198次。

1978年是一个既号召“革命”和“斗争”,也强调“发展”和“建设”的年代;也因此,报告主要由表示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两类语汇组成。报告中有许多感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污泥浊水、一小撮、倒行逆施、反攻倒算等,此外还有“他们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仇恨,到处煽风点火”等语汇。这些饱含“革命激情”的词汇和语句只出现在这一次人大换届的政府报告中。此后的6个报告不再使用的词汇还包括:敌人、地富反坏、走资派、反动派、叛徒、流氓、法西斯、剥削阶级、阶级斗争、腐朽等。但与此同时,强调“洋为中用”,反对“固步自封”也只有那个年代。

贫下中农、知识青年、、路线教育、政治运动等也是那时的专用词汇。

备战、备荒;反帝、反修、反霸;兴无灭资;愚公移山等此后不仅从报告中永远消失,也从中国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日渐淡去。

10年“”结束不久的1978年,也成为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春天,学术界、科学家、脑力劳动等词汇出现在报告中;但旋即,它们又销声匿迹。而“知识分子”亮相的次数也是30年间最多的一次。

在约3.1万字的报告中,“农业”一词出现32次(“农业机械”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也是1978年至2008年7次政府换届时提到最多的一次。报告用约1800字来论述“全国动员,大办农业”。在号召“科学种田”的同时,报告也强调:“所有社队,都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克服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这也是“灌输”在7个报告中唯一出现的一次。

论述“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部分则有约4400字,篇幅之大在7个报告中仅略少于1988年。报告中出现最多的国家名称是“苏联”(14次,另外还有“苏修”等称呼),这主要缘于:它“是最危险的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且“亡我之心不死”,“甚至狂妄地要我们改变的革命路线”,当然,“这完全是白日作梦”。这也是“狂妄”和“白日作梦”等在7个报告中唯一出现的一次。

报告以“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万岁!”结尾。在这次报告后,“万岁”没有再出现过。

1983“中国特色”与“振兴中华”

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按照新宪法选举产生的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实词是“我们”、“建设”、“经济”、“发展”、“要”,其中“建设”和“经济”比1978年有了大幅增加。而1978年报告的第一实词“要”则锐减6成。大幅下降的还有:“社会主义”由1978年的104次降为39次,“无产阶级”则由37次降到1次。

“改革”、“提高”则有了大幅提升,两个词汇均跨入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词;其中“改革”1978年仅提到6次,而1983年则达到54次,增加了8倍,这还不包括新出现的“体制改革”等词汇。此外,“企业”也由21次增加到37次(“乡镇企业”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

一个特别的现象是:报告中数字出现的次数比1978年增加了1倍多,而本次报告的篇幅比5年前减少了1/4强,只有约2.3万字。更多借助数字说话是报告的一个明显变化。

报告提及“苏联”的次数大大减少,而“提高警惕”则永远消失。

报告中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革命”的式微,从1978年出现86次(“革命家”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骤降到1983年的3次,这其中还包括“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新说法。1978年报告中“革命”一词是出现第6多的实词,而1983年则沦落至几近600位。

在有千余个1978年使用过的词汇退隐的同时,1983年报告中出现了数量更多的新词汇,比如:拨乱反正、机构改革、经济特区、承包经营、联产承包、引进技术、外汇、关停并转等。

“市场”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起出现,报告也强调绝不能让“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自由泛滥。

报告也首次强调:我们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坚持不懈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人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此相关的新词汇还有:法制观念、法制建设、顾全大局等。

事实上,一些词汇不仅新出现在1983年报告中,而且自此成为报告的必用词汇,比如:中国特色、稳定、发达国家、祖国统一、机构改革、对外开放、不正之风等。

中国体育健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也使得“振兴中华”的口号传颂于报告、响彻于神州。

“物质文明”首次出现,电视机、洗衣机、家用电器等也随之而来。然而,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耐用消费品”却只出现在1983年的报告中,1978年的报告也许是无暇提及,而此后的5个报告可能是不屑提及。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也只被1983年的报告顾及。这类只出现在1983年报告中的词汇共约700个,其中与违法犯罪相关的词汇包括:凶杀、、盗窃(“贪污盗窃”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抢劫、劫机、铤而走险等。这些词汇出现在报告后不久,中国就开始了第一次“严打”。

1988“改革”与“初级阶段”

1988年3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务院代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首次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比1983年增加了一倍多(“发展中”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并在此后的4个报告中一直稳居首位。在这个约3万字的报告中,一个更大的变化是“改革”的崛起,共出现121次(“体制改革”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是1983年的2.24倍,1978年的20倍,一跃成为使用频率第5高的实词;也是7个报告中出现最多的一次,“改革”在1988年达到了顶峰。

“企业改革”也首次出现,报告指出: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当前改革的关键是根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与此相关的新词汇还有:招标、承包、股份制、合同制、产权、分流、分税制、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租赁等。

个体经济、房地产、集资、债券等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强调对外开放的年代,外贸、外商、外向型、外资、投资环境、留学生、海关等词汇也应运而生,而被用来衡量涉外经济成效的“美元”一词也开始频频出现。

公务员、审计、政企分开等则是报告在谈及政府机构改革时使用的新词汇。与此同时,腐败现象、贪污腐化也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承诺:在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对话”一词尽管现在仍在流行,但当年却有着特别的内涵,1988年报告就将其定义为“是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人民群众沟通思想,加深理解,消除隔阂的有效途径。它既是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正当权益、呼声、民主政治等同时也催生了“公民”的诞生。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是报告在谈及进一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时出现的新词汇。

报告首次提出要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并鼓励对和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公开批评”和揭露。

脱贫致富、创新、吸收外资、尊重人才等新词汇表明的则是政府的某种期待和努力。而旅游业、乡镇企业、专利制度等则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

初级阶段、小康、一国两制、三通等从此开始流行。

关系民生的“食品”首次出现在报告中,尽管也涉及食品卫生,但当时更多关注的却是食品价格和食品供应。唯独出现在1988年报告中的“紧俏商品”、“进口商品”等反映的也是当时的市场供需。

“迷信”的出现意味着部分民众的迷茫、无助和新的精神寄托,而“假冒”的“时有发生”则不仅是因为不法之徒的贪婪,也有管理的“不善”。

“商品经济”是昙花一现的新词汇,此后即被更新的词汇所替代。但企业家、出口创汇、独资企业、期货等尽管没有新词汇代替,却也是只出现在1988年的报告中。这类没有“连任”的词汇还有:按劳取酬、企业承包、包干、参股等。

只在那时提及的还有:世界文明、主人翁、勤劳致富、人人平等、人道主义等。

此外,1978年和1983年两个报告都使用,但自1988年起却废弃的词汇则是:党政军、帝国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继续革命等。

1993“市场经济”与“股票”

1993年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约1.9万字,在篇幅比1988年减少1/3的情况下,“开放”一词却增加了约1倍;与此同时,“问题”的出现也更为频繁。

如同1988年的报告一样,“发展”、“要”、“建设”、“经济”、“改革”仍然是出现次数最多的5个实词,只是“建设”与“经济”互换,此时更强调“建设”。

报告中,“市场经济”取代了“商品经济”。与之相关,第三产业、外汇储备、高新技术、并轨、宏观调控、股票等开始出现。

“流动人口”和“社会公德”也开始被报告关注。

“电冰箱”、“电话”首次进入报告,与之一起涌来的还有“伪劣商品”。

“民主化”是报告出现的新词汇,但它出现的地方有两个:一是表示“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二是强调“国际关系应该民主化”。

那是一个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巨变的时代,也是从那时起,反腐败、武装警察、严厉打击、危机等开始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必用词汇。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7

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36条”,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当年李泽源控制的深圳忙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润)联手哈尔滨民企亿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亿阳集团”)联手购得深航大部股权,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民营航空企业。交易颇多蹊跷。4年过去,“国进民退”的鼓点声中李泽源落马,引发多方猜想。

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李泽源被查相信确与当年股权拍卖有关,可能还会牵涉到政界人士。

据悉,李泽源于11月30日凌晨在湖南被抓获,此次行动公安部与中纪委皆有可能参与。一位参与行动的深圳公安人员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案件由上级交办,深圳当局提供协助,共拘三人。

蹊跷拍卖

2005年5月23日,汇润和亿阳集团以“黑马”的姿态联手报出27.2亿元的高价,竞拍获得深航65%的股权。

竞得深航股权的汇润,2005年3月17日方才成立,注册资金仅仅1000万元,发起股东之一正是李泽源(当时的名字为“李宜时”),个人持股89%。

事隔4年有余,作为深航股东代表之一参加当年拍卖会的王军(化名)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们(汇润和亿阳集团)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计成本地举牌,5000万元、5000万元地往上加码”。

深航成立于1992年11月25日,1993年9月17日正式开航,主要经营航空客运、货运业务,为连续11年赢利的明星企业。经过2000年的一次股权变动,广东广控(集团)公司获得控股地位。

广控集团是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投资设立的公司,占有深航64.66%股份。2004年2月1日,大陆修订的《商业银行法》实施,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广控集团不得不忍痛退出深航。

风声一出,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其中不乏跨国资产巨头,以及原持股25%的深航第二大股东国航和持股10%的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由于各方争执,深航股权转让采取了公开竞拍。

戏剧化的是,胜出竞拍的是毫不起眼的汇润和亿阳集团,且无人到场,只派一个委托律师就将诸多巨头一一击退,在g3次叫价后,将65%股权放入囊中。

“他们连保证金都交不起,凭什么花天价去买股权?”王军至今对拍卖结果仍然难以接受,包括《财经》杂志在内的大陆诸多媒体也曾提出质疑。

据悉,当时的拍卖门槛是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汇润不过1000万元注册资本,实近蚂蚁博象。对此深圳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赵飞曾解释,股权拍卖的运作和审核权都在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和深圳市两级政府部门很清楚。

通过特殊途径获得入场券的汇润和亿阳集团,整个履约过程走得磕磕绊绊。

据《凤凰周刊》记者了解,根据拍卖结果,广控集团连同各占深航0.167%股权的深圳鼎协和深圳众甫地作为转让方,汇润和亿阳集团作为受让方于拍卖当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转让款的支付分三批进行: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受让方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30%,即人民币8.16亿元;60个工作日内,受让方再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50%,即人民币13.6亿元;受让方支付转让款总金额的80%以后,转让方配合受让方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45个工作日内,受让方付清剩余20%转让款,即人民币5.44亿元。

缺乏资金的汇润找到了一位“金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人寿)的前董事长关国亮。2005年5月30日,汇润和亿阳集团支付了首期款8.16亿元。据媒体报道,该笔款正是通过关国亮经过资金周转腾挪筹得。2007年11月,关国亮因违规挪用资金等问题被司法机关调查。随后,转至汇润的8.16亿元新华保险资金被部分追回。这已是后话。

让人窥见汇润和亿阳集团资金短缺的,主要发生在第二笔款13.6亿元的支付上。按照上述协议的约定,该款支付的时间应为2005年8月15日,但汇润和亿阳集团迟迟未有行动。广控集团甚至为此向广东省政府打报告请示,倘若受让方无力支付股权款,这笔交易如何善后?

2005年10月10日,国庆长假后,汇润和亿阳集团才向广控账户汇入了10亿元。业界传言,这笔巨额款项来自高息拆借。

尽管比原定的付款进度13.6亿元仍有3.6亿元差距,已付款额也仅占转让款总金额的66.76%,未达到协议约定的80%,汇润却提出了股权过户的要求。

2005年11月16日,广控集团总经理邹小平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介绍,汇润为解决余款问题已将所持深航20%的股权质押给广控集团,并由西部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对于汇润的过户请求,有关机关同样采取了“宽松政策”。据赵飞介绍,“当时根据广东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只要交付的拍卖金款项超过50%,就可以办理产权转移的有关手续,省财政厅也同意办理产权交接变更手续”。

股东大会召开的次日,深航便向深圳市工商局提出了公司变更登记申请。随后,汇润和亿阳集团迅速完成股权过户,分别在深航持股55%和10%。半年后,亿阳集团又将股份悉数转让给汇润,李泽源终究得以控股深航,成为深航的“大老板”。

但余款问题终难善后。有媒体披露,实际上汇润的余款至今尚未结清。据《凤凰周刊》记者了解,在上述协议当中,当事人还约定受让方如逾期支付股权转让款,要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照此计算,汇润的欠款不是一个小数,为李泽润事发埋下了“深水炸弹”。

关国亮与李泽源

李泽源是深航董事长李默之父,虽然在深航担任的仅仅是“高级顾问”一职,但种种迹象表明其掌管着深航的实权。

根据媒体报道,李泽源的首次公开活动是在2005年10月21日。当时他与时任深航总经理的刘剑平会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李被冠以“深圳航空公司高层领导”的头衔,排名在刘剑平之前。

此外,在深航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约时,签合同的是深航常务副总裁和江西省常务副省长,互赠礼物的则是江西省省长和深航高级顾问李泽源;在深航与哈尔滨的签约仪式中,也是哈尔滨副市长和深航副总签约,市长和李泽源会谈;在深航和河南省的签约报道中,《河南日报》也将李泽源的名字排在了深航总裁李昆的前面……

王军说,李泽源能量之大,从深航举办的开航15周年庆典就可见一斑,晚会规模之宏大、阵容之豪华,岂是一个普通民企所能及?

神通广大的李泽源不以实际控制人的身份示人,业界的解释是其有犯罪记录,在其购买深航股权之时还是处在假释阶段的戴罪之身。

据大陆媒体报道,李泽源原名李宜时,是辽宁兴城人,曾在军队生产经营部门工作,因经济刑事问题先后获罪入狱三次,其中一次牵涉海南省原副省长(盂后被)。此次李泽源又一次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抓,一位自称与李有数面之缘的网友发贴感叹“李宜时三落三起四进宫可谓传奇也!”

远在3年前,新华人寿原董事长关国亮被查,开始引发人们对深航股权拍卖事件的关注,有媒体称关国亮和李泽源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这部分资金运作。

《凤凰周刊》记者从新华人寿内部人士处获知,深航股权拍卖完成不久,汇润便与新华人寿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新华人寿及其关联企业决定支持汇润完成深航股权的收购工作。而作为“投桃报李”,汇润要在其完成股权收购后,在保险业务、公司参股等方面与新华人寿进行合作。

除了购买深航股权的首期款8.16亿元外,有报道指汇润后来用于深航增资的5亿元也是通过关国亮处置华平大厦所得。

而另一方面,汇润也利用深航这个平台,为关国亮及新华人寿提供“战略”支持。例如,2006年深航曾计划安排约6.46亿元用于收购某项“酒店资产”。有媒体报道,所谓收购“酒店资产”实为收购新华人寿的股权。

这种密切的双向互动因关国亮被查而终止。2006年9月23目,保监会开始对新华人寿资金运用问题进行调查,10月8日宣布暂停关国亮履行董事长职责,将工作移交给总裁孙兵,12月27日正式免除关国亮董事长职务。

2008年11月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了关国亮案,检方指控关国亮两项罪名,即挪用资金罪(涉案金额2.61亿元)和职务侵占罪(涉案金额300万元)。开庭已一年有余,迄无下文。知情人士透露,该案实际仍在一审程序当中。是否由关国亮带出李泽源,尚不确知,但二人联手在深航收购中的资本运作,确系查案内容。

李泽源出事后,外界风传第二大股东国航将接管深航,对此,国航三缄其口。国航某位中层表示,对于李泽源被抓,“股东之间很平静,无人提及此事”。

讳莫如深背后,国航与汇润之间矛盾早已有之,相处不洽。

积怨从股权拍卖会就已经种下。对于广控集团转让股权,作为“近水楼台”的老股东国航视之为拓展市场的良机。在国航的积极争取之下,广控集团放弃了原先协议转让的方式,改用公开拍卖转让。

“对那次拍卖,国航是志在必得的”,熟悉国航内情的人士表示,国航仅以1000万元之差功败垂成。“当时拍卖敲定后,国航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汇润竞买违规,想主张成交无效。后来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就此作罢。”

就在拍卖锤声落下不久,国航又放出风声称只要价格合适,不排除售出其持有的深航股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航的退出姿态可能是为了增加与新股东博弈的砝码。

事后看来,国航没有真正放弃深航的意图,在汇润主政之后,国航姿态鲜明地捍卫自身的股东权利。

2005年10月,汇润支付了第二笔转让款后,提出了股权过户的要求。国航方面立刻作出反弹,指出其所付股权款未达到预定的80%数额,不同意股权过户。但此时,早前与其保持一致立场的深航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已倒向汇润一边。汇润与全程物流合计持股深航达75%,股东投票权重高于三分之二,因而2005年11月16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最终通过了股权过户。

2006年年中,汇润向国航提出,双方按相同价格对深航增资扩股,遭到国航的反对。《凤凰周刊》记者了解,当时国航方面甚至拟好了诉状,准备向法院,要求确认深航要求增资扩股的股东会决议无效。

然而,强势的汇润决定单方面增资。2006年年末,汇润增资深航5亿元,在扩大后总计8亿元的股本中,汇润持股骤升至86.875%。国航、全程物流的股份被摊薄至9.375%和3.75%。

这一次的较量中,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双方在2007年1月签署正式协议,汇润将所持15.625%的股份转让国航,后者继续保有25%的股权比例,而全程物流则接受了股权被摊薄的事实。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李泽源被抓,作为二股东的国航在客观上获得了扩大航空市场份额的机遇。资料显示,深航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员工15000多人,拥有波音747、737,空客320、319等各类型飞机近150架,驻国内外营业部60多个。

国航虽然在国际航线上稳居老大地位,但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被南航和新东航超越,退居第三。近期国航的连番举动使其实力有所提升;2009年11月2g日,国航宣布完成增持国泰航空股份交易;11月30日,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的首笔资产被国航以2120万元的底价成功拍下。此时深航事件,明显为国航增持提供了机会。

花旗银行日前报告指出,若国航将其在深航的持股由25%增持至90%,国航的规模会扩大25%,令其全国的占有率能够追上新东航,连同其持有的国泰航空股份,将加强其在本土及国际航空市场上的竞争力。另有看好国航收购深航的评论称,从网络布局看,国航主基地将形成北京、成都、深圳的三角布局,在三大航中将达到最优。

12月1日,深航完成了高管团队的重构,深航的各项工作目前已交由总裁李昆负责。同日,国航副总裁樊澄被任命为深航党委书记,这一安排颇受外界注目,普遍认为国航在深航的力量得到增强。另有消息显示,国航向深航各地分公司都派出了协调人员,以助稳定局面。

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警方调查、增持拍卖都需要时间,且深航内部问题复杂,资金存在困难,加之国企与民企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国航实施增持不会一帆风顺。

航空业“去民营化”

4年前的深航的股权拍卖,是“非公有制经济36条”(即2005年2月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国民航业最大宗的产权交易。根据这一规定,民蓄资本可以投向任何一个法律法规未规定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其中包括航空、电信、石油、铁路等高垄断行业。

虽然民资进入民航业要远早于“非公有制经济36条”,但到今天为止,民营航空大约只占大陆航空市场的3%左右。

据民航局透露,2008年中国民航业全行业巨亏280亿元人民币,创30年来纪录。金融风暴使民营航空生存环境更趋艰难。航空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银行内部规定“民营企业、新企业、航空运输业”属于慎贷行列,部分民营航空此前酝酿的上市或私募也由于金融危机而暂停。而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营航空公司分别获得国家巨资力挺。

从2009年开始,新兴的“民营化”高潮未至,即现退潮之势。目前,已经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接受政府“收编”,包括鹰联航空、鲲鹏航空变身“成都航空”、“河南航空”,东星航空被国航廉价收购等。业界认为,李泽源被查后,深航很可能也会列入被“收编”的行列。

对于航空业的“去民营化”,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分析认为,既有世界范围内“国有化”浪潮的冲击,也有中国在房地产、矿产、钢铁、造船等行业纷纷出现“国进民退”趋势的影响。

目前,民航局收紧了筹建航空公司的大门,并设立了现有的航空公司开设分公司必须拥有3年运营经验、10架飞机等多道门槛。有评论认为,这种产业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36条”中对民企市场进入权的承诺将无法兑现。

李晓津对此表示,“民营航空自身的问题,或原罪性的东西决定了它今天的命运”。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8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摸清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农用地面积情况,建立中扬镇人均农用地台帐,为调整后征地补偿相关费用测算提供依据,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中扬镇人均农用地调查领导小组,明确“一办二组”具体责任,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调查包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调查,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用地面积,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具体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是:

1、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据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以村民小组(片)为调查单位统计上报,镇农经、计生、财政、民政、派出所等部门深入村组对镇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调查数据准确。

下列人员可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1)户口在该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常住人员;

(2)入学、入伍前符合第一项规定条件的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义务兵、士官(不含现役军官)以及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户口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未就业的;

(3)入狱、劳教前符合第(1)项规定条件的服刑、劳教人员;

(4)第二轮土地承包后计划内出生的人员;

(5)因合法的婚姻、收养关系,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是在迁出地已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6)根据国家移民政策,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

(7)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实际居住,在原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无稳定非农职业,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纳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1)历次征收土地已进行安置的人员;

(2)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包括以前承包土地的)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编工作人员;

(3)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死亡的人员;

(4)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离经有关部门批准离退体,退职并领取退体金或养老保证金的人员(含因子女顶替,本人户口回乡的离退体、退职人员);

(5)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常住人口;

(6)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结婚户口迁出后,在迁入地已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或已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

2、确定农用面积,农用地面积以国土部门土地变更调查2010年12月31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统计以农民小组为单位。涉及农村集体农用地的以村(居)为单位统计上报,镇组织水利、国土等部门深入村组对各村居填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统计数据详实准确。农用地分类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事实,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坑塘、农村道路、沟渠、田坎设施农用地。

3、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根据调查确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和农用地面积,填写《区中扬镇X村农户人口基本情况调查表》、《区中扬镇X农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中扬镇X村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

4、公示上报调查成果。各村(居)对上报的表格数据进行核实把关,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后上报。

三、工作要求

1、时间要求。此次调查工作从6月18日开始7月18日结束,按照要求将调查成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表格填写及上报要求

(1)调查成果包括区中扬镇XX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情况调查表,区中扬镇XX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中扬镇XX村组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

(2)《区中扬镇XX村》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中填农用地面积和人均农用地面积时保留小数点二位(0.00);权属单位按照农用地权属填写,涉及片集体权属的填小组(片)名,涉及村集体权属的填村(居)委员名称。

(3)上报成果时,纸质料和数据光盘分别上报一式两份,纸质资料和光盘数据必须一致。纸质成果上报前须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涂改无效。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9

1994年初,中国加大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施了“银行结售汇制、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并于1996年11月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基本吻合,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从而确保了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

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成功化解危机冲击,并在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复苏,普遍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总结性报告中指出:“正是因为中国在危机中采取的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之充实的外汇储备、较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资本帐户自由化采取谨慎的态度和继续推进改革的措施,才使中国比较顺利地渡过了本次亚洲金融危机。”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有关专家根据B股流通市值(约*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

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法规,一方面依法会同有关部委对进口付汇业务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多种手法的骗汇行为进行了追查,期间共查出假报关单1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

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所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三是丰富外汇交易内容和品种,开办欧元等币种买卖,满足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外汇资产多币种构成的需求。另外,可根据国际市场惯例和中国企业与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需要,开办远期外汇交易。四是完善中央银行市场干预机制,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中,应尽量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行政控制,允许其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由浮动。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央银行可通过建立双向平准基金的办法,针对人民币对美元的短期汇率,在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从而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在目标区范围内。五是推进市场的无形化建设,尽快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要不断完善电子交易系统,研究国际电子经纪的发展,使中国的外汇交易系统与国际接轨,更符合国际外汇市场的规则,并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著名的国际外汇市场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因此,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应该按照国家的承诺,尽快贯彻落实,认真布署实施,按照人民币企业存款业务――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顺序,尽快向在华的所有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让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业务竞争,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三是努力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人和人才培养,建立和健全监管法规体系,确保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质量,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篇10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从而确保了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

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成功化解危机冲击,并在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复苏,普遍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总结性报告中指出:“正是因为中国在危机中采取的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之充实的外汇储备、较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对资本帐户自由化采取谨慎的态度和继续推进改革的措施,才使中国比较顺利地渡过了本次亚洲金融危机。”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有关专家根据B股流通市值(约60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60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

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60.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法规,一方面依法会同有关部委对进口付汇业务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多种手法的骗汇行为进行了追查,期间共查出假报关单1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

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所以,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三是丰富外汇交易内容和品种,开办欧元等币种买卖,满足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外汇资产多币种构成的需求。另外,可根据国际市场惯例和中国企业与银行规避汇率风险的实际需要,开办远期外汇交易。四是完善中央银行市场干预机制,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中,应尽量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行政控制,允许其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由浮动。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央银行可通过建立双向平准基金的办法,针对人民币对美元的短期汇率,在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从而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在目标区范围内。五是推进市场的无形化建设,尽快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要不断完善电子交易系统,研究国际电子经纪的发展,使中国的外汇交易系统与国际接轨,更符合国际外汇市场的规则,并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著名的国际外汇市场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因此,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应该按照国家的承诺,尽快贯彻落实,认真布署实施,按照人民币企业存款业务――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顺序,尽快向在华的所有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让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业务竞争,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三是努力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人和人才培养,建立和健全监管法规体系,确保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质量,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