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十篇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3:55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1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清理范围

凡在我县境内出租、转租房屋或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本次专项清理对象。主要包括:

(一)经营房屋(门店)的出租和转租;

(二)各类市场摊位的出租和转租;

(三)各类商(卖)场柜组的出租和转租;

(四)各类住房的出租和转租。

二、清理期限

本次重点清理2008年以来出租房屋纳税人的申报缴税情况。纳税人未按规定申报缴税被列为税务稽查对象的,检查3个纳税年度;稽查发现有偷、抗税行为的,依照税法规定无限期追征。

三、清理步骤

本次出租房屋税收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

(一)考察调研与税源摸底阶段(5月—6月)。本阶段主要抓好考察调研与税源摸底工作:一是考察调研。从5月开始,县地税局已组织业务骨干和税管员到省内兄弟县市参观考察,借鉴外地经验。二是税源摸底。县地税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出租房屋业主逐户摸底,澄清税源底子,切实做到不漏一街一巷,不漏一店一户。

(二)政策制定与信息交换比对阶段(6月21日—7月20日)。本阶段重点抓好政策制定与部门信息交换比对工作:一是政策制定。下发《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出租房屋税收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告》,县地税局根据税收法律政策规定及本实施方案制定《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房屋租赁业专用发票抽奖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二是信息交换比对。龙阳镇、县地税、县房产、县国土资源、县公安、县工商等单位抽调专人就出租房屋信息进行交换,分户比对,逐一核实,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全面。

(三)宣传发动与自查补报阶段(7月21日—8月31日)。本阶段重点抓好宣传发动与出租房屋纳税人清理期内的税收自查补报工作:一是宣传发动。县广电局要大张旗鼓宣传出租房屋税收政策,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县地税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税收政策宣传;二是自查补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房屋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主动补办税务登记并申报缴纳应纳税款。

(四)专项稽查与强制执行阶段(9月1日—11月31日)。本阶段重点抓好专项稽查与税收的强制执行工作:一是专项稽查。县地税局在对出租房屋纳税人重点清理期内自查补报纳税情况进行纳税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专项稽查对象。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打击;二是强制执行。出租房屋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应纳税款的,地税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确保应纳税款足额入库。

(五)总结提高与考核奖惩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本阶段重点抓好总结提高与考核奖惩工作。一是清理整治工作结束后,对前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剖析问题,健全机制。二是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的责任追究。

四、责任分解

本次清理整治坚持“政府主导,地税为主,部门配合,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方针。

(一)县政府办负责此项工作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

(二)县地税部门负责税收宣传、专题调研、税源调查、信息清理采集、税额计算、文书下达、申报受理、税款征收、专项稽查、发票抽奖、管理软件的设计开发等工作。

(三)县房产部门负责房屋产权及租赁信息比对确认与传递交换。

(四)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出租房屋所对应的土地使用信息的确认与传递。

(五)县工商部门负责做好房屋承租人工商登记信息的确认与传递。

(六)县人民银行负责专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地税机关税收强制划缴决定的督导落实。

(七)县监察部门负责对涉税违规违纪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和责任追究。

(八)县公安部门负责对房屋出租人身份信息的确认与传递,并切实抓好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

(九)县优化办负责执法环境的全程监督。

(十)县广电部门配合做好宣传报道、欠税公告与案件公开曝光。

(十一)各乡镇(区)负责组织社区居委会做好住房出租(转租)税收的工作及协助地税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全面做好此次清理整治工作

(二)落实责任、加强配合。

1.县政府办将切实加强对此项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考核,专项清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搞好工作总结与考核奖惩;

2.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落实好本方案前款分解的工作责任,确保专项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3

(一)征收程序尚不明确

目前,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依据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而《土地管理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征收房屋工作流程和具体作法,房屋只是作为地上附着物一并征收,房屋的私有财产属性没有得到体现,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也缺乏有效保护。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履行“告知、确认、听证”和“两公告一登记”的征地程序,而房屋征收也只需按此方式执行值得商榷。若对个别“钉子户”实行依法征收时,如果工作流程不明确,被征收人复议或诉讼时,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可能出现程序违法,增加征迁工作难度。

(二)征收工作衔接困难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由房屋征收部门(福清市为住建部门)组织实施,但涉及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时,房屋征收部门不予受理,认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依据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需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而目前大部分省、市、县级国土部门未设立房屋征收工作机构,也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上级国土部门也未对该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故开展此项工作尚有难度。

(三)宗地性质复杂多样

对同一宗项目用地内的房屋实施征收时,会出现部分房屋已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其下的土地性质属国有土地;部分已建成的房屋未颁发土地证,其下的土地性质仍为集体土地。此类项目用地所属土地兼具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性质,若由不同部门实施,协调难度加大,政策易出现不平衡,工作易出现偏差。

(四)征迁补偿标准偏低

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相关法规及文件规定,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按建筑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宅基地征收按当地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这是针对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而言。若无宅基地安置方式,该补偿标准偏低,被征收人无法接受。

比如,福清市城区正在实施的某片区改造项目,宅基地补偿价按区位评估单价×被征收房屋合法建筑面积进行补偿,经测算,一般每亩宅基地补偿达几百万元,与城区4.3万元/亩的征地补偿标准相比,两者相距甚远。若按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对宅基地进行补偿被征收人无法接受。

(五)宅基地安置难以实现

鉴于历史原因,福清市城市郊区个人建房现象较为普遍,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需对该部分旧房屋实施征收。根据相关规定,对城市郊区的农村房屋征收可实行宅基地安置。但由于福清市土地供应紧张,没有足够的用地实行宅基地安置,对房屋征收只能实行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即公寓式安置)。由于部分被征收人不愿意被赶“上楼”,要求宅基地安置,也给征迁工作带来压力。

(六)无产权房屋处置困难

由于受规划、用地审批条件的限制,农村村民无法正常申报农村个人建房审批手续,或申报规划、用地手续繁琐、时间较长,造成农村违法建房现象较多。在一个片区改造项目中,一般无产权房屋数量约占被征收房屋的一半。若对无产权房屋一律不予补偿,征收工作将无法开展。同时,对此类无产权房屋的建设年限、产权状况等进行认定较为复杂。

(七)征迁补偿矛盾突出

一些舆论媒体先入为主,打着“维权”的旗号支持被征收人阻挠征收工作。部分被征收人对征迁补偿的期望值很高,漫天要价或要挟政府,若不能满足其不当要求,就拒绝协商签订协议或以上访相威胁,造成征迁工作未能如期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无法动建或拖延,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目前,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依据不足。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只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被征收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30条规定:“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补偿费,按重置价格并结合成新确定”。

第三,《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6号)规定:“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征地中拆迁农民住房应给予合理补偿,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被拆迁农户居住问题。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主要采取迁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迁按建筑重置成本补偿,宅基地征收按当地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

第四,2011年3月17日,中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的通知》(中纪办[2011]8号)规定:“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作出修订之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要参照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精神执行”。

第五,2011年4月26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和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通知》(闽政办发明电[2011]76号)规定:“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作出修订之前,各设区市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精神,研究制定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具体办法,妥善做好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上述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虽然对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进行了表述,但都仅限于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同时,在文件理解上存在歧义,给征迁工作增加难度。

(二)房屋征收机构设置不合理

以福清市为例,目前,房屋征收部门和房管部门均隶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房屋征收部门仅负责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工作;而目前各级国土部门未设立专门的房屋征收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房屋征收,上级业务部门也未开展此类业务培训,基层国土部门对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无从下手。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意见,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才能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如果已有某一部门设立房屋征收机构,另一个部门再设立房屋征收机构将会降低工作效率,需要进行整合。因此,在国土部门内部再设立房屋征收机构值得研究。

(三)征迁难度大引发部门畏难心态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之前,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由住建、房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随着新条例的出台,房屋征收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各地强征强拆引发的恶性案件屡屡发生,住建、房管部门不得不审慎对待房屋征收工作,涉及大量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未能有效配合,而国土部门因自身原因暂时难以承接该项工作,造成工作停滞。

三、建议及对策

(一)出台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具体办法

房屋是一种特殊的地上附着物,其征收程序应区别于一般地上附着物,建议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拟定房屋征收申请、征收决定(包括通知暂停办理相关手续、上报征收补偿方案、方案论证、方案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出征收决定、征收公告)、征收补偿(包括选择评估机构、对被征收房屋价值评估、申请复核评估及鉴定、作出补偿决定)、土地移交和归档、公布补偿结果与审计等征收程序。涉及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具体的工作流程、征收文书示范文本,上级国土部门应予以规范。2012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对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建议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或新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中单列章节予以明确。

(二)房屋征收工作由统一部门组织实施

建议将国有土地上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整合至一个部门,解决职责交叉、资源分散等问题,也是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1.由房管部门统一实施征收较为适合。由于房屋是一种特殊的地上附着物,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具有鲜明的财产权属性。因此,对房屋的征收工作,需要专业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项工作。由于房管部门对房屋建筑面积和结构的认定、房产评估机构的选定、补偿方案的拟定、产权的查阅等更具专业、更为便利,因此,由房管部门统一开展房屋征收工作,便于政策的衔接与一致性。若由房管部门实施,建议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或新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中明确由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征收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便于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实行机构整合。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机构改革,将土地部门与房管部门合并,使征迁工作既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又能快速推进。如厦门市成立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下设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处(加挂市土地房屋征收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市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有效推进征迁工作开展。

3.提高征收机构行政级别。当前房屋征收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而房屋征收机构大多为住建部门或房管部门的一个内设科室,难以适应复杂的征迁环境,建议将其提升了为政府直属的科级工作机构,便于工作协调。

(三)片区项目征迁实行同房同价

在制定同一片区、同一项目房屋征收政策时,应遵循同房同价原则,便于工作协调。如福清市在福厦铁路工程、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部分重点项目房屋征收中,由于实行宅基地安置方式,不管是国有土地上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均实行同房同价、同地同价,减少了社会矛盾,快速推进征迁工作。

(四)实行多种安置方式

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式有三种: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宅基地安置。宅基地安置方式又可分为安置区集中安置和自择宅基地安置两种。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有条件的话,应实行安置区集中安置;若无条件设立安置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应允许被征收人在本村内自择宅基地建房。由于福清农民根深蒂固“有天有地”(自建房)的居住观念,通过宅基地安置方式,满足不同的安置意愿,减少与被征收人的矛盾,能够推进征迁工作开展。

(五)科学确定无产权房屋补偿

既要依法依规,又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充分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实事求是的对无产权房屋进行确认。对征收公告后,在房屋征收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明确不予补偿。对因历史原因造成房屋未登记或手续不全的,应查明房屋建造年代、实际用途等,综合予以考虑。对不同建设年限的无产权房屋采取比例补偿方式,既符合相关规定,又能推动征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水金.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3.2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4

(一)建筑市场管理。一是加强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制作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流程,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办理工程建设手续,发放施工许可证个,开工建筑面积平方米;办理工程竣工备案项,工程报建项。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标流程,引入多家机构形成良好竞争机制,提高招标和开标组织水平,目前已完成建设工程招标项,总投资万元。三是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半年共办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份,安全监督手续份。严格履行了在建项目的复工检查和开工许可不履行复工报告制度、整改不达标项目坚决不得复工。组织开展了高层和大跨度钢结构项目质量专项检查、建筑用砂浆质量专项检查、塔吊机械安全专项检查、外墙保温防火安全专项检查、架体支模安全专项检查、商品砼质量专项检查等活动。健全工程分步验收制度,强化材料检测部门责任。四是加强对建筑行业企业管理。推行建设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审价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工作,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房地产市场管理。按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联合规划部门对城区在建房地产项目的用地范围进行了核准,停止了一些小规模、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组织开展房地产预售专项检查,出台房地产预售备案登记制度,继续实行房地产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售房行为,有效避免房屋质量、外网基础配套及合同纠纷问题,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

(三)旧城改造管理。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土右旗城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和《2011年萨拉齐城区房屋征收改造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了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征收工程,目前已启动有敕勒川大街、光荣巷、霍家园路、太平东街东延、阿勒坦汗大街共五个项目,目前正按照《土右旗城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有关程序依法进行,为有效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抽调了全旗96名科级后备干部脱岗参与城区房屋征收工作。加强对房屋征收项目的管理,特别是加强旧城改造项目房屋征收管理,强化房屋征收拆迁管理办公室职能。征收前要核准,认真与规划部门对接,要求开发企业提出年内房屋征收范围、户数和征收房屋面积,向房屋征收拆迁管理办公室审缴纳一定数量的房屋征收保证金,由房屋征收拆迁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拆迁,目前已核准了德胜苑、凯旋国际、名泉苑、博雅佳苑、大众新苑、亿兴园、汇宾花园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房屋征收户。征收中要统一,必须统一补偿标准,统一评估价格,统一安置标准,统一征收程序,征收评估报告和安置补偿协议必须由房屋征收拆迁管理办公室审核,不能擅自提高补偿标准。

(四)物业管理。加强对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履职情况的监管,逐步形成长效管理办法,制定了《土右旗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土右旗物业管理区域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已上报政府待审定后实施。组建成立城建物业总公司,已完成全部证照的办理,已开始逐步接管旧小区,正在进行筹建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前期准备工作,保安、保洁员等服务人员已近完成招聘、考试、培训,购置了统一服装,部分已经上岗。小区绿化全部完成,汇鑫苑小区完成垃圾箱更换和部分基础设施的维修。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集中力量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合理分配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工作任务,壮大房屋征收队伍,充分用好后备干部。集中解决安置房问题,一方面从城区在建房地产项目中回购一部分安置房;另一方面加快城区大宗空地收储,及早开工建设安置房;破除安置房紧缺瓶颈,实现拆建联动,全面推进城区房屋征收工作步入快车道。

(二)加强城建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明确期限、明确奖惩,逐级逐项分解目标任务,调动各方各级积极性。重抓开工调度,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督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落实开工责任,促进项目早开工。对已开工的工程,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质量责任状、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项目五方行为,重视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监理、甲代管理,严格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对各重点工程建设质量的技术指导与检查,对工程建设的每一道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与监督,确保建成一批优质工程、形象工程和精品工程。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分析根源,协调解决,定期通报。

(三)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凝成建设管理城市的合力。加强与各有关乡镇、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进度组织施工,及时解决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各部门要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协同意识,牢固树立城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共同为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居民自治拆迁;签约;搬迁

中图分类号:F299.22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房屋征拆成为制约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分别于2011年、2016年公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山西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屋补偿价值不低于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的市场价格,未对补偿上限做出规定,加之对集体土地补偿没有硬性约束,使得拆迁成为现时社会一大难题。居民自治拆迁充分发动住户,激发住户主动性,一定程度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一、居民自治拆迁的理论依据

1.现有征拆模式的弊端

(1)项目征拆主体定位。2011年前,实施项目由当地拆迁管理部门核发拆迁许可证。2011年后,征拆由当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亦可委托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实施。同时,需完成2011年前未完成拆迁项目的承接管理。

(2)征拆强制手段的弊端。对不予配合的部分被征收人,可按照《条例》进入司法程序。但对道路工程等工期要求短的项目来讲,司法程序具有时间较长的弊端。

(3)现有征拆政策没有补偿上限规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房屋补偿价值不得低于征收决定公告之日市场价。没有上限称为不配合征拆住户漫天要价的诱因。

2.决定征拆进度的客观因素

(1)房屋结构对征拆进度的影响。房屋征收部门在制定补偿方案时,考虑推进工作,通常因成新率不同而拟补偿标准差距不大,若实施征拆的项目范围内房屋绝大多数房屋为年久失修的砖木、砖混结构,推进过程较与成新率较高的砖混现浇结构房屋混合整体难度要小得多。

(3)家庭人口、就业状况对征拆进度的影响。若项目范围内人口密度大,比如多个家庭同住一个院落、几代人同住一个单元楼房;家庭无固定职业人员;还有部分家庭有残疾人、劳改等特殊人群。状况越差,对征拆工作影响越大。

(3)连片改造因素对征拆进度的影响。紧邻正在实施改造的项目周边,若有房屋较为破旧的小型小区或建筑群,则往往住户改造意愿较强烈。随着新建房屋的竣工,更突显了现有建筑的破旧,且改造完成后,周边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现有规划,随着时间推移,该处旧建筑居住条件会越来越差。长远考虑,住户往往有改造意愿,除考虑到旧建筑属条管单位、确实不便出具规划条件等,一般会一并进行改造。

3.决定征拆进度的主观因素

(1)时间进度要求是征拆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根据时间进度要求、土地、房屋性质等,项目可分为片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道路工程等多种形式。其中除道路工程实施时间要求较严格外,其他项目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运用群众主动性主观因素促进征拆工作。

(2)实施主体要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补偿标准合理,补偿结果公开、公平、公正,是保证任何项目顺利实施的硬道理。才能保证住户对政府的信任感,不合理只能助涨漫天要价、产生越来越多的钉子户。

(3)住户拆迁主动性意愿是决定进度更重要的方面。相对成新率较高的房屋结构,因项目范围内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具备供水、供气、集中供暖、网络等条件,往往伴随出行不便,更有屋顶漏雨等情况,住户往往改造意愿较强。

(4)合理设置奖励项是激发住户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在实施项目时,为有效激发住户的积极性,在补偿方案中设置单独奖励、单元奖励、整幢楼奖励,住户可以相互做工作,增加搬迁的积极性、主动性,抓紧时间,争取拿到全部奖项。

二、居民自治拆迁模式的优势

1.有效化解了项目实施主体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通常的实施模式,住户会认为双方利益的对立性,本能产生对立情绪,实施主体追求进度,反过来住户会以利益相逼,在强制执行措施程序时间长、难度大的条件下,双方僵持,势必造成进度缓慢。居民自治拆迁则通过统一住户意见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

2.居民自治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居民自治委员会是由住户民主选举产生的组织,运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定期听取住户意见的方式开展工作,委员在住户中一般为德高望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长者,基于住户对委员会成员的充分信任开展工作。

3.充分调动了居民之间相互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合理设置奖励项,在体现住户自主拆迁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住户尽快搬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签约的住户为领取单元奖励、整幢奖励会主动做未签约的工作,帮助反映未签约住户存在的实际困难、寻找有效解决途径、与实施单位沟通等,大大减小了拆迁阻力。

三、居民自治拆迁的操作要点

1.补偿标准的统一性是前提

在一个项目实施中,一定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关乎政府形象、关乎住户对政府的信任。推行“一个标准、三块牌子”接受监督,一个标准即:公开、公平、公正;三块牌子即:在改造区域的醒目位置挂上住户签约情况公告牌、签约倒计时牌和周边同类房屋价格公示牌;开通微博平台公开签约等工作m度,接受群众和全社会的监督。

2.成立有效的自治改造组织

制定自治改造组织《工作规则》,明确运行机制和委员的权利义务,成员没有工资报酬,只有少量的工作补贴和电话费,工作中,政府需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关心他们日常生活和家庭困难,给他们加油鼓劲激发热情,保持自改委充足的战斗力。

3.实行附条件的协议搬迁机制

严格三个100%来保证拆迁工作效果:第一个是由居民全体决定改不改,只有达到100%同意才启动项目,达不到就搁置项目。第二个是100天内居民签约率达到100%协议才正式生效,即附条件的协议搬迁,达不到搁置项目。第三个是房屋整栋腾退达到100%才兑付。

参考文献: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590号).

[2]《山西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5年9月24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6

一、纯商业拆迁是否适用本条例?

根据“征房条例”规定,本条例规定是只针对公共利益,相对于旧条例,缩小了适用范围,因为旧条例是允许商业拆迁的。另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就是说,自2009年开始非公共利益政府不能决定拆除。

二、补偿范围是否包括土地使用权?

这个在旧条例中没有规定,只有个批复,是《国务院法制办对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城市私有房屋拆迁补偿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2年1月24日,国法秘函〔2002〕15号)规定,“一、关于1999年1月1日现行土地管理法施行前拆迁城市私有房屋的补偿问题。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1999年1月1日现行土地管理法实施之前拆迁城市私有房屋的补偿,应当适用原土地管理法和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二、关于1999年1月1日现行土地管理法施行后至2001年11月1日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施行前,拆迁城市私有房屋的补偿问题。现行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北京市人民政府作出上述规定,将土地使用权补偿因素纳入补偿范畴,不存在法律问题。因此,北京市可以依照上述规定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补偿。三、关于2001年11月1日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施行后,拆迁城市私有房屋的补偿问题。……2001年11月1日以后实施的拆迁,货币补偿款中包括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今后,对被拆除房屋的补偿应当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根据这个批复的意见,现行的一般做法是“地随房走,地不计价”。但我们认为,这明显与物权法土地法相矛盾。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目前我国也有地方对房屋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的。比如,重庆市采取的做法就是适当补偿原则。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城市房屋拆迁中土地补偿有关问题的批复》(渝国土房管发〔2003〕113号)“因城市建设收回土地使用权时,对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根据其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出让金及有关税费等)和投入等因素考虑补偿。”那么具体对土地使用的补偿标准如何计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法律原理,我们认为法治政府必须建立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理利益。根据物权法规定,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而土地增值利益属于用益物权人应当取得的收益,因此收回土地使用权时应当按收回时(征收决定生效时)的土地出让金标准计算并退还。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一个更为复杂的补偿问题实际上也解决了,就是“房地分家”的补偿问题。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图省事经常毛地出让,结果地上房屋和其他附着物尚未补偿,土地使用权已几易其主,政府征收时出现房主之外,地权另有其人的情况。这样的案例在实践中已经大量涌现,但目前尚无具体且明确的先例可循。那么,我们认为前述方法可以作为解决办法的参考。

三、“城中村”改造适用何种程序?

所谓“城中村”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区范围,农业用地通过征用所剩余很少或者已经没有,但以住宅用地仍为集体所有性质土地为特征,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已经或者即将转变为居民身份,滞后于时展游离于现代城市体制管理之外的村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城中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在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成都市五城区内尚有待改造的“城中村”12个,计划在2012年前基本完成。

“城中村”改造的程序我们认为应分两步走,即先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再将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附着物征收。本次征房条例将旧城改造(有的地方称三项改造,即城中村、棚户区、危旧房)造视为公共利益。目前,我国还没有集体土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统一法律,但有些省市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已知的大约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叫征地法,即先按程序将土地转为国有,再按国有土地房屋来进行征收,也是我们主张的模式;第二种参照法,参照城市拆迁进行补偿,这种模式有司法解释的依据,最高法院2005行他字第5号批复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然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考拆迁条例规定对房屋所有人进行安置补偿(实际上城市已无安置可言),参照法成本稍少,我们成都市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第三种叫协商法,即互相商量补偿,“按平算数”。

四、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市辖区政府的责任及作用?

在房地产管理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市县政府,基本上没有听到说过区政府,这次征房条例也是如此。部分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应该包括区级政府,理由是如果仅限市县政府,则民族自治地区的盟、旗则不搞拆迁了。我们认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外行使相关管理职能的只能是市县政府。理由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1991国土函字第71号)、《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问题的答复》(1993年4月1日)两次文件均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其中,‘市、县人民政府’,所指‘市’,包括全国各级市;所指‘县’,不包括市辖区。”而且按照政府设置的规定,区级政府原则上不单独设立规划管理部门,征地条例也明确是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我们成都市的做法是在征地征房活动中依据《成都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78号令)第三条“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市计划、劳动、民政、公安、粮食、规划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征地工作。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协助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88号令)第六条“成都市房产管理局主管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成都市房屋拆迁管理处具体负责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区(含高新区,以下简称五城区)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其他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管理本区域内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公安、教育、电信、供电、供水、供气和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及时协助办理被拆迁人的户口迁移、学生转学、电话移机、有线电视迁装和水、电、气供应等有关事宜,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外,不得额外参加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负担。国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明确规定,区级政府基本上是配合义务,从政府组织法来说并无不妥之处,但所有对外文件应当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

五、征房条例实施后原88号令的废止问题?

由于《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88号令)系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成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制定,根据《立法法》“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应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规定,前述条例连同88号令均不再适用。

六、征地与征房的区别与联系?

如果说有联系,那么房地合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联系,因为至今科技再发达也不能建造空中楼阁。所以,房产和地产我们通称房地产,这也是我们有时混淆征地与征房的原因之所在。征地与征房在国外区别不大,几乎世界所有国家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房地事实上也是合一的,只有我国法律制度上实行房地合一,但城市建设用地所有权归属国家,房屋产权所有权人只有使用权且实行多头管理。因此,在中国征地与征房是不同的法律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是适用的法律程序不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适用《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关于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规定;城市房屋拆迁适用《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规定。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征地适用范围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房适用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内的房屋。

三是法律后果不同。征地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消灭,征房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房屋所有权的消灭以及房屋产权的等价调整或者价值的交换。

四是补偿范围不同。征地一般补偿有4项,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费(含建筑与青苗等)、菜地基金。征房实质补偿只有其中一项,即地上费,细化为房屋及地上建筑物补偿,过渡费补偿,营业损失补偿。一句话,征地既补“砖头”(土地及建筑),也补“人头”(人员安置),而征房只补“砖头”。

征房的程序为:

(一)公布补偿方案。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二)公布修正补偿方案。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三)风险评估,必要时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四)落实征收补偿费用。

(五)处理无证建筑。

(六)作出征收决定并公告。

(七)组织调查登记,公告调查结果。

(八)给予补偿。

(九)对违约者提讼。

(十)对“钉子户”作出补偿决定并公告。

(十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征地的程序为:

(一)征地通告。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围内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

(二)征询村民意见。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所在的乡镇政府,就征地通告的内容征询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记录在案,根据村委会或村民提出的意见分别处理并协调解决。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补偿方式有异议的,应告知被征地相对人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并依法组织听证。国土资源局应将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意见和听证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

(三)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由国土资源局现场填制调查表一式三份,由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和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字。国土资源局应将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字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

(四)拟订“一书四方案”组卷上报审批。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征询、听证、调查、登记情况,按照审批机关对报批材料的要求拟订“一书四方案”即:“建设用地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并组卷向有批准权的机关报批。

(五)征用土地公告。征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村进行征用土地公告。征用土地公告的内容: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六)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村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七)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将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连同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八)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市、县政府将征求意见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批准后,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并交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九)土地补偿登记。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十)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按规定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按期交付土地。

七、“村转居”后集体土地是否自动转为国有?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7

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被称为“三改”,此乃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因此,依法征收拆迁、加快“三改”步伐成为许多城市尤其中西部城市的重要工作。笔者对河南平顶山、河南濮阳、山东聊城、河北沧州、云南曲靖等一些地区的征收拆迁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征收拆迁工作阻力重重甚至步履艰难的原因。

一、土地管理的障碍

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的“三改”项目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财政难以提供征收拆迁所需资金。许多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借鸡生蛋的方法吸引开发企业斥资改造。征收补偿金、搬迁费、过渡费、经营损失、安置房建设资金、开发建设资金、税费等数额巨大,使参与“三改”的开发企业不堪重负。国家鼓励加快“三改”,在土地征收报批中无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一些地方国土部门煞有介事地用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报批。此外,《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4条规定:“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7条规定:“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显然,集体土地征收的基本程序是先报批后补偿安置和拆迁,一些基层国土部门要求先拆迁后报批,使得拆迁补偿遇到极少数“钉子户”漫天要价时,无法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无法进入强制程序,这种少数人维权与多数人期待回迁产生巨大矛盾。事实上,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征收报批在前,补偿安置拆迁在后。在征为国有土地之后,提倡协议拆迁,针对少数“钉子户”,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就进入了“强制力保障之下的充分协商”的良性征收拆迁状态,就不可能出现久拖不拆的现象。

二、区政府难以协调市规划局的障碍

“三改”补偿安置方案首先需要得到被拆迁人认可,容积率、建筑率、绿化率等建设规划指标掌握在市规划局,没有明确这些指标及建设方案,被拆迁人难以认可。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土地出让是规划的前置条件,净地是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这样,制订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时,很难取得规划部门的审批,这种互为前置条件的怪圈成为推诿扯皮的正当理由,但是,县政府和县级市政府较为容易协调规划部门变通前置条件,而区政府很难协调市规划部门变通。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在取得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之前应当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第4条规定,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前甚至征收拆迁之前,可以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三改”投资主体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冒着规划、国土、建设部门卡脖子的风险,作为招商主体,区政府应当通过投资框架协议给其吃下定心丸——协调规划部门批复投资主体提供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即审查文件。市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存在,协调国土、规划部门在“三改”中破除壁垒、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充当城市建设发展的推手。

三、城中村建筑物高密度的障碍

城中村容易造成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城中村”建筑密度往往高达70%甚至90%,“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现象十分常见,容积率普遍高达1.6,少数达2.5。笔者调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路马拐村、前河村、边拐村片区现有容积率高达1.8,新建开发容积率3.6以下投资商没有盈利而且占用资金量巨大,与投资相对应的合理利润需要容积率高达5.0以上。聊城市考虑日照时间,规定县级城市容积率不得超过1.6。这样,从成本收益分析,高容积率的城中村改造的路径不外乎政府减免返税费及割地改造。减免返税费需要政府协调规划、建设、国土、财政、税务、消防、人防等部门;割地改造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乃“割肉改造”,既涉及建设用地指标的障碍,也涉及“招标、拍卖、挂牌”土地出让机制的障碍,更涉及巨额土地出让金流失的阵痛。可见,城中村改造一方面需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大手笔、大魄力、大智慧方能顺利推动。

四、公安机关不作为的障碍

拆迁自焚、自杀常常为媒体高度关注。笔者认为,解决自焚、自杀的有效对策是“事前预防、事后打击”。事前如何预防?应制订完善的预案,包括做好思想工作、控制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物资、控制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事后如何打击?需要对妨碍公务罪进行正确认识。违法建筑可以由政府依法进行强制拆除,合法房屋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被执行人采取自焚、自杀的方法阻挠强制执行,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妨碍公务罪,该罪名的侦查权由公安机关行使。

然而,2011年3月3日,公安部下发了《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严禁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2011年6月28日,公安部在《法制在线》上答复广州市公安局时强调:行政拆违和征地拆迁都属于非警务类活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消了政府强制执行权,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后不起诉超过三个月的,政府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法院现有的司法警察队伍是难以胜任强制拆迁工作的。强制执行成功与否取决于强制执行预案是否科学,该预案主要包括安全保障、内部“控制”被执行人。这两项工作均需要公安机关全力配合。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和其他妨害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在接到人民法院通报后立即出警,依法处置。征收工作中,极少数被征收人为了阻止征收或者达到一定的目的,采取撒泼耍无赖甚至暴力的手段,对征收工作人员进行侮辱毁谤、诬告陷害和故意伤害。为了维护征收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促进征收工作顺利开展,公安机关对上述违法行为应当进行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征地拆迁和拆除违法建筑属于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央应当在制度层面解决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政府不应要求公安机关参与非职权性工作,同时,公安机关也应当在职权范围内参与政府的征收拆迁工作,以形成合力。将“征地拆迁”工作定位为非警务活动并严禁公安民警参与似有与政府唱对台戏之嫌疑。职权法定是法治的原则之一,公安机关的职权受《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调整,不因为一个通知、一份文件就改变了公安机关的职权。地方公安机关应正确适用法律、排除违反法律精神的规范性文件的干扰,追求实质法治。

五、法院不作为的障碍

征收拆迁工作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还是涉及被征收人重大利益和敏感的社会维稳问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实施,

无疑将法院推到了风口浪尖。法院以消极态度对待司法审查及强制执行,尽可能将征收强制执行的案件拒之门外,具体表现如下。

1.不依法立案。长期以来,强制拆迁都是一块“烫手山芋”,政府感到头疼,法院更不愿意介入。部分地方法院为了防止引火烧身,出力不讨好,不惜违背法律宗旨和具体规定,通过制定内部指导文件的形式,拒绝受理相关案件,使被拆迁人投诉无门。笔者发现,不仅被征收人立案难,政府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也不容易,人民法院对政府或者国土部门申请强制非诉执行案件,或者不受理,或者不答复,或者不执行。很多非诉执行案件不得已转化成违法暴力拆迁。

2.随意提高审查标准。法院如何审查政府申请的非诉执行案件,200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5条规定,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明显缺乏法律依据、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但由于何为明显违法的标准难以把握,因而这种审查方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201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征收强制执行司法解释》)实施,它规定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审查标准。该司法解释规定,在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的七种情形中,存在一些模糊的表述,比如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明显”和“严重”这种不确定性极强的表述,可能会成为法官在办理案件中搪塞的理由。

3.以向上一级法院请示为由进行拖延。2011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规定“凡是当事人就相关行政行为已经提起诉讼,其他当事人或有关部门申请先予执行的,原则上不得准许,确需先予执行的,必须报上一级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6月13日下发《关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法妥善办理征收拆迁案件的通知》规定:“凡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须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批准方可采取强制手段”。该通知并未规定上一级法院批准下级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的期限和方式。实践中,上一级法院往往将下一级法院的报批申请束之高阁、无限拖延,结果造成大量征收拆迁案件的强制执行无法实施。此种做法遭到学者的批评,它不符合我国审判权层级分配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同级人大负责并接受同级党委领导,与上级法院仅存在审级关系,下级法院的司法权应当独立行使,只有在接受司法审查和裁定的对象不服提起上诉,上级法院才启动对下级法院司法权的审查监督。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房地产税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并主动与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

二、2005年5月31日以前,各地要根据国办发[2005]26号文件规定,公布本地区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以下简称普通住房)。其中,住房平均交易价格,是指报告期内同级别土地上住房交易的平均价格,经加权平均后形成的住房综合平均价格。由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测算,报当地人民政府确定,每半年公布一次。各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测算,依据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生成数据;没有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依据房地产交易登记管理系统生成数据。

对单位或个人将购买住房对外销售的,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当月,向同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提供权属登记房屋的坐落、产权人、房屋面积、成交价格等信息。

市、县规划管理部门要将已批准的容积率在1.0以下的住宅项目清单,一次性提供给同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新批住宅项目中容积率在1.0以下的,按月提供。

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将当月房地产税收征管的有关信息向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从房地产管理部门获得的房地产交易登记资料,只能用于征税之目的,并有责任予以保密。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责任。

三、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管业税税收政策。

(一)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收营业税。

(二)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符合当地公布的普通住房标准的住房对外销售,应持该住房的坐落、容积率、房屋面积、成交价格等证明材料及地方税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地方税务部门应根据当地公布的普通住房标准,利用房地产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对纳税人申请免税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凡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免征营业税。

(三)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不能提供属于普通住房的证明材料或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按非普通住房的有关营业税政策征收营业税。

(四)个人购买住房以取得的房屋产权证或契税完税证明上注明的时间作为其购买房屋的时间。

(五)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应持依法取得的房屋权属证书,并到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开具发票。

(六)对个人购买的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对外销售的,在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时,需提供购买房屋时取得的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作为差额征税的扣除凭证。

(七)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对外销售住房,不得减免营业税,确保调整后的营业税政策落实到位;对个人承受不享受优惠政策的住房。不得减免契税。对擅自变通政策、违反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住房给予税收优惠,影响调整后的税收政策落实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有关情况,应及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四、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信息,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要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的信息;要定期将从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的权属登记资料等信息,与房地产税收征管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征税款,建立催缴制度,及时查补税款。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在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中,如发现纳税人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以便房地产管理部门加强房地产权属管理。

五、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商,创造条件,在房地产交易和权属登记等场所,设立房地产税收征收窗口,方便纳税人。

六、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出具完税(或减免)凭证;对于未出具完税(或减免)凭证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权属登记。

七、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应努力改进征缴税款的办法,减少现金收取,逐步实现税银联网、划卡缴税。由于种种原因,仍需收取现金税款的,应规范解缴程序,加强安全管理。

八、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配合税收管理增加的支出,地方财税部门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未经登记;行政执法;纠纷;拆迁

房屋征收补偿关系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但在实际行政操作中常因为拆迁方案和老百姓的心理预期有出入而造成行政困难。其中未登记建筑的形成、权属、法律关系等的认定都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当中都是很难解决的。

一、未经登记建筑成因

(一)未经登记建筑学术概念“未经登记”实际上和“登记”是相对来讲的,“未经登记”指的就是未在房屋登记薄上进行房屋产权和相关事项进行依法记载的行为。那么具体的来说“未经登记建筑”应该具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未在产权登记薄上进行法律上的记载,二是“未经登记建筑”是真实存在的,三是“未经登记建筑”在法律上不被认可。(二)未经登记建筑的形成原因未经登记建筑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经济方面的,有法律制度方面的,也有行政执法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具体的如下:1.法律上的不健全为未经登记建筑出现提供了制度土壤:和刑法学、民法学相比较我国对行政法学的研究时间尚短,还存在很多短板,一方面表现在行政法规的模糊性及操作性差;另外一方面我国行政审批手续也非常复杂,需要较长的期限。制度上的短板使得当行为人的行为未侵害到别人利益的时候,当事人往往不进行举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未经登记建筑。2.城乡二元结构为未经登记建筑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一方面大量人群进入城市,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另外一方面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造成了供需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行政管理失效,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未经登记建筑。3.执法不严所造成的未登记建筑的出现:由于执法不严很多出现未登记建筑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违法成本往往较低,那么在利益的趋势下很多开发商就会铤而走险。笔者经过对大量的案件分析,发现很多涉及到执法不严的案件当事人最初在进行违法行为的时候并未有任何的行政机关进行制止,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样的纵容也使得后期的查处难度加大,而处理的结果往往也是以罚代拆,助长了违法当事人的行为发生。

二、涉诉未经登记建筑案件分析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试图在大量的案件当中找到能够说明当前涉诉未经登记建筑所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案件情况如下:原告为袁某其对于位于本市开发区建筑面积为100平米的房屋具有所有权,因当地政府征地拆迁,原告拒绝按照政府所规定的补偿标准进行拆迁评估。当地政府委托具有自治的评估公司进行实地评估并由公证处进行现场公正,拟被拆迁的建筑评估金额为825412元,政府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给予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按照评估金额进行补偿,另外一种是进行产权调换,原告对两种方案均不服。经过一审和二审,该房屋属于无争房屋,要求对按照规定对原告进行补偿。(一)涉及面较大、案件量较大对于未经登记建筑案件进行行政执法的具体程序包括调查、认定等过程,但在实践当中很多行政相对人并不会对其进行调查和违法程序认定,仅在处理的时候通过未达到预期而提起行政诉讼。例如笔者对所在法院在2001年到2015年间审理的案件当中未经登记建筑的案件占比就超过了200件,在案件总量中占比超过了80%。(二)涉诉主体多元化对于涉诉主体的组成认定上,理解是不同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主体的组成上应该以城乡规划部门所制定的《城乡规划法》来确定,另外一种观点将未经登记建筑的涉诉主体归结为多个职能部门。在未经登记建筑的行政执法过程当中包括案件调查、案件处理、认定等各个阶段,而各个阶段所涉及到的主体又有所区别,涉及到规划、房屋征收、国土、城管等各个部门,而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缺陷就是容易出现权责不清、执法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例如在调查阶段,会涉及到市政府、街道办事处、房屋征收及拆迁等部门,而往往调查工作就会落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是村委会这样的自治组织头上,这样没有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肯定存在很大的执法难度,类似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处理及认定等过程当中。在未经登记建筑案件当中地方政府的权利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会出现披着司法外衣的不公行政,这样就会造成行政相对人难以通过诉讼救济来解决出现的争议。(三)涉诉过程中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分阶段来看,调查阶段中调查主体、调查内容和程序等过程当中都存在法律上的问题;认定阶段,认定主体、认定事实和法律依据上也存在一定的难题;在案件的处理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未经登记建筑前期被认定为合法的问题,存在着合理性和合法性并存的问题。(四)现行涉及未经登记建筑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政府属于法制政府,那么法制政府就要求行政执法的过程当中要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要做到合法行政、要做到权责统一。房屋在征收的过程当中往往还会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外从当前的案例来看未经登记建筑的存在已经似乎变成了一种拆迁中的常态问题。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我国的现行法律是比较多的,并且存在着效力位阶多元的特点,而要真正的从法律依据上找出能够对该问题充分进行解决和规范的法律依据却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征收条例》当中就规定了市县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并规定了对违法规划行政行为要进行依法处理,另外《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和《征收条例》一起共同组成了对我国未经登记建筑的法律管理基础。虽然相关的法律条款众多,但是却存在着很多问题:1.法律上的规定较为模糊:例如法律上对于调查、处理等阶段的部门规定为“有关部门”,这样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没有具体指定哪个部门,没有对责任主体进行明确,也没有说明这里的“有关部门”是一个部门还是指的多个部门。再比如在《征收条例》当中也没有对调查的对象、调查范围等具体的内容进行明确。2.法律的设计和实际情况脱轨:在《征收条例》当中这样规定:房屋征收决定应该后于调查、认定及处理未经登记的建筑,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未经登记建筑是非常多的,并且存在着权属不清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行政执法力不从心现象的出现,那么政府在追求行政执法效率的时候就无法保证程序的合理和合法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制度上的设计未考虑到现实执法的复杂性,自然就造成了未经登记建筑案件数量高、审理难度大等结果。3.过意随意的行政裁量:在涉及到房屋征收当中出现的未经登记建筑处理等方面的依据主要是以国务院出台的《征收条例》为准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很少见,而随处可见的缺失地方性的红头文件,并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大多数情况是以红头文件作为依据的,而这样粗糙的制度设置实际上并未考虑到现实情况的,操作性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就避免不了的会出现行政裁量的随意性,自然没有办法对被征收对象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三、解决涉诉未经登记建筑问题的制度措施

笔者认为当前之所以未经登记建筑问题频发主要的原因还来自于制度建设的滞后,而制度建设和完善应该从下面几点来进行:(一)坚持行政行为的合理、合法性针对未经登记建筑是否合法进行判断不能仅仅根据征收时的法律规定,还应该根据建造时相关的法律来确定,另外行政机关在对房屋实施征收的过程当中如果对未登记建筑进行强制执行,也应该按照法律程序来近进行,也就是说不能够以行为人行政违法为借口去进行拆除,必须要按照合理、合法的途径来实施行政行为。(二)保证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当中要保证调查阶段、认定阶段、处理阶段的正当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合法、合理行政的原则、本着充分保护被征收人权益的原则进行,另外还需要对合法登记的建筑给予拆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补偿,对于未经登记采取区别式对待,对于未登记原因归行政机关不作为的,应该在进行合理审批登记后进行补偿。(三)要保证行政执法过程的透明化对于有关的行政会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活动、会议精神、会议决定等要及时的、依法的进行公布。笔者认为当前所存在的未经登记的建筑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加入经过认定程序后未经登记建筑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则应该根据相关的制度规定,需要在限期内进行拆除,另外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在这种情形下,认定工作就会对行政相对人造成实质性的权利和义务的影响,而对那些未经登记建筑的认定来说还应该具备行政行为所具有的可诉性以及基本要件,另外还需要告知权利人所具有的申辩权、提起行政诉讼权及陈述权,保证其救济权利。

四、总结

本文是从涉诉未经登记建筑的有关实际案件出来开展研究的,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不仅要做到对被征收人权益的保护,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保证司法程序和执法程序的有效性,保证诉讼程序能够实现对权益人的合法保护,要尽量的避免因为在迁拆或者是执法的过程当中出现暴力事件。未经登记建筑的行政执法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不仅需要在执法的过程当中保证合理、合法、透明化,更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窦家应.房屋征收中关联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法律适用.2011(8).

[2]巫肇胜.定世与治理:违章建筑在拆迁中补偿问题研究.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3]陈国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巧迁的诉讼救济——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分析.时代法学.2012(4).

[4]方兴业.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送审稿向社会征求立法意见——违法建筑未按规定处理不予补偿.深圳特区报.2011,12(22).

房屋征收工作调研报告篇10

文章重点阐述了实行信息化管理对新时期开展房屋征收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了各地房屋征收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通过总结归纳市县级政府房屋征收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提出相关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功能、流程设计建议,最后介绍了实践应用情况和相关体会。

关键词:

房屋征收;城镇化;信息化

abstract:thepaperexpoundstheimportanceofinformationmanagementofhousinglevyworkinthenewperiod,analyzesthemainproblemsexistingintheinformationaroundthehouseexpropriation.accordingto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andindustrystandards,accordingtotheinformationneedsofsummarizingthecitycountygovernmenthousinglevymanagement,putforwardtherelatedinformationsystemstructure,function,processdesignproposal,finallyintroducestheapplicationandrelevantexperience.

Keyword.thehousinglevy;urbanization;information

tU8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党的十报告都将提高我国城镇化比例和质量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各个城市以棚户区改造、旧城改建、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也在持续进行,这意味着房屋征收工作仍是今后市县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1】。应该说,房屋征收工作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各地经常出现的“最牛拆迁户”、“野蛮拆迁”、“钉子户大战拆迁队”等负面消息却又使房屋征收工作近乎“妖魔化”,这客观说明新时期开展房屋征收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行信息化管理就成为必然选择。

一、房屋征收信息化的定义和主要作用

所谓的“房屋征收”,就是政府依照法律程序剥夺房屋及其附属物所有权人的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并给予市场价值补偿的行政强制购买行为;由于集体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导致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被征收人与土地有关权益受损,政府还需依法对其丧失的土地使用权及青苗、地上物、附属物等给予市场价值补偿。所谓的“房屋征收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政府对上述房屋征收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并通过公告公示、网络服务等平台为被征收人提供公共服务。

有学者总结当前房屋征收工作主要面临三个问题【2】,一是资源要素(主要是资金、安置房等)得不到保障,造成项目启动受到阻碍,二是征收过程中,政策突破多、平衡难、调控难度大,三是群众对立情绪强烈,诉讼大量发生。仔细分析,这些问题背后本质上都存在征收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问题。比如:如果没有可靠的前期入户核量、评测数据,就难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征收资金需求;没有及时跟踪被征收人的货币、产权置换选择具体情况,就难以准备适度的安置房;没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来规范征收人行为,来征集被征收人需求并告知征收动态,就容易加大征收过程中政策执行不统一、不公平、不公正,并加大被征收人的对立情绪和期望值。

我们认为房屋征收信息化至少有以下作用:

1、规范征收流程,降低系统风险

各地政府要实现房屋征收信息化,首先必须对征收流程进行统一梳理。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政府可以借助法院、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多方力量,尽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规范、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征收流程,并逐步规范相应的征收文件样式,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

2、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征收成本

房屋征收涉及征收与补偿、置换等多个环节,有关货币补偿金额测算、产权置换户型及选房顺序安排、产权置换差价款计算、征收成本预算及补偿资金发放等都是重要而重复的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前,有关数据依赖手工测算,且各个环节都不透明,不仅工作效率、准确度无法保障,而且由于整个过程缺乏可靠的数据监管,客观上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或被征收人利用其中的漏洞做些不适宜的事情,抬高了征收成本,影响了征收进程。

3、建立政府公信力,促进和谐征收

当前房屋征收工作难以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有关房屋征收的公信力不高,被征收人普遍认为“能闹会闹的多得,老实人吃亏,早走早损失,晚走多得”。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有关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法规、征收决定、征收补偿方案、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房地产估价机构情况、评估机构的选择情况、征收范围内房屋的调查结果、被征收房屋分户的初步评估结果、被征收房屋分户补偿情况等都可以依法公开,从而建立起可靠的信息传播主渠道,实事求是的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这对维护房屋征收补偿秩序和社会稳定,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和谐征收,都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4、帮助领导总揽全局,为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参考

各地政府无论从为民谋利,还是推进征收工作角度出发,本质上都愿意最大限度地提高征收补偿价格,让利于民,但关键问题在于现有工作模式很难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供决策。比如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征收过程中,事后审计时经常发现补偿的围墙数量、林木数量远远超过合理的数值,部分原因是工作人员为了推进征收工作,在不能提高征收标准的情况下,有时不得不人为增加补偿数量。实行信息化管理后,由于有了及时、准确的第一手数据,领导在制定方案、下达补偿决定、决定拆除房屋策略时就能够更心中有数。

5、尽力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保护征收干部队伍

在房产征收工作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各地已经出现一批征收腐败案件,且多发在最基层,常出现“拆掉一批楼,倒下一批人”现象。推进房产征收信息化,有助于通过制度建设来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保护征收干部队伍。

二、房屋征收信息化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依据国务院有关信息公开的要求,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对土地和房屋征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公开事宜作出了明确规定【3】,促使部分政府领导开始关注房屋征收信息化应用问题。但根据我们对全国数十个城市的调研情况情况来看,该项工作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