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十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十篇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4:34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1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台联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商业经济;生态制度

作者简介:王黎莉(0972-),女,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市双丰商城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商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5.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69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需要不断完成创新机制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商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需要实现生态创新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商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的生态循环发展也是人类文明新发展新路径的开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对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商业经济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对商业经济生态系统建立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商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与环境需要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才能得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方式,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商业经济循环发展,促使商业经济向生态创新模式方向发展,最终能够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1]。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商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需要建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后代人的需求,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构成对环境的危害。从具体环节方面分析,最终是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态势。最终能够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商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生态创新制度建设对商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可持续循环商业经济模式分析

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物质不时循环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有效组合机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把各种消费要素融合在一起,制定商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保证商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商业经济模式转变对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从根本上消除过度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补偿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商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商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总体目标。

循环经济对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产生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时循环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活动,树立一种资源、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对商业经济实现效益增长、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可以把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最终实现综合性运用。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循环经济主要分成三个层次。

(一)企业层的清洁消费体系建设

企业层的清洁消费体系建设可以促使循环经济从微观层面实现协调发展,建立清洁消费科技项目,在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新技术运用到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清洁消费细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能够把各种发展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生态商业区

生态商业区建设是循环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对商业区的设计、规划、建设进行全方面处理,最终能够建立一种新型商业经济发展形态,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把自然生态、企业、消费者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完整的组合体系,对其进行自然系统的模拟训练,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3]。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综合分析可以建立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经济新途径,树立有效的链条管理系统,最终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网络系统,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和动力消耗最小化管理,保证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废物产生最小化,实现商业经济的循环发挥,建立完整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管理总体框架,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网络系统。

(三)建立微观层次的商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立微观层次的商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经济创新制度的基本要求,德国在循环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对整个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种系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应用,在具体控制过程中不仅包括消费环节,同时也包括流通、消费环节、资源回收等应用环节,从各个环节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实现商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建立生态创新制度。

二、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的作用

生态商业经济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设计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设计而成,最终形成一种新型商业经济组织形状,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维护和生态绿色的指导思想进行综合性研究。建立生态商业区不仅能够促进商业区内的各个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在实现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产生重大作用,能够促使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根本目标[4]。循环经济环境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导绿色商业发展导向,最终实现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商业示范园区,推进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发展需要融入生态学原理,对开展商业生态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生态商业园建立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包括科技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观念创新角度建立生态创新机制对发展循环商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商业园建立过程中需要树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好三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资源浪费问题,对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好企业创新制度建设问题,从传统企业角度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以相互竞争为主,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协作的机制,因此商业生态园建设工作各个企业的观点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创新制度,当期整个商业园区的生态经济效益与每个企业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每个企业都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协调、共生的理念,从根本上保证整个生态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园区建设与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传统的生态学主要是以环境和生物关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逐步开拓了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突出提升人的物质利益,因此当前需要建立生态创新机制,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经济学发展的新理念,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从两个学科角度出发提高商业经济生态发展创新水平。

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生态创新制度,提高商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商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从根本上培训商业经济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促进商业经济动力循环和物质循环,实现商业经济的多级应用,从根本上扩展商业经济的知名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提高商业园区产业经济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经济链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生态产业链需要不断的强化,建立网状化的产业经济新模式,从根本上完成传统污染行业向绿色生态产业方向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消耗性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5]。我国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生态效益。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建立生态创新制度,实现循环经济效应,最终促使资源应用多线条、深层次、一体化。通过商业经济生态园建设,可以把重污染企业淘汰,提高生态经济创新管理水平,促进商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文.在新准则下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再思考[J].大众商务,2010,(04).

[2]樊任武.基于经济实质的成本内涵新审视[J].金融经济,2010,(12).

[3]李美晖.刍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3).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自组织演化模型

21世纪的企业发展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导的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资源。目前商业模式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商业模式创新及创新路径的研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从价值创造角度,结合价值链理论,magretta、张婷婷和原磊等认为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对存在于现有业务中的价值链的改变。从构成要素角度,mitchell、Voelpel、Leidold&tekie、Davila、epstein&Shelton等通过探讨提高原有要素价值的途径或是改变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途径来实现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徐迪则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不是要素的简单组合,要素之间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应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多集中于价值链的创新,如paultimmers、Gordijn、Schweizer等认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变革的过程就是对自身价值模型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osterwalder、Linder、Knecht、mahadevan、高闯和关鑫、原磊等根据这一过程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具体步骤和类型的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从复杂系统视角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如:徐迪、吴兴俊、郭毅夫、谢超凡等等。但是,国内很少有学者运用自组织理论并结合运用定量方法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分析。鉴于此,本文建立商业模式的基本演化方程,用以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特征

普利高津认为,某一系统形成自组织的有序结构需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1)系统必须开放;(2)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系统存在涨落现象。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创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在企业原有运营模式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做生意的方法,也即如何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问题,是一个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的、动态演变着的、从无序到有序、由旧结构向新结构的非线性创新系统,因而具备自组织理论所要求的条件。

1.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开放的。这是具有自组织的前提条件。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企业内部及其创新活动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的过程,涉及到外部信息和技术的获取、企业创新活动的输出等诸多活动。因此,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仅存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存在着企业与用户、供应商、渠道商及其他企业之间创新信息和技术的流动。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为其获取自组织所需要的负熵提供条件。

2.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非平衡的,这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有序演化的根源。这体现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者的异质性,创新所需知识和物质的分布、创新信息与创新机会的分布,以及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在组织个体及职能部门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另外,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是随时间而逐步展开和演变的,并与环境共同演化,前后各阶段所需的创新资源与所进行的创新强度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它关于时间呈非对称性,具有不可逆性。

3.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有可能限制序参量在原定态解失稳时并不向无穷增长,而是演化到新的稳定态上。从创新主体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所涉及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是非线性的。如成员之间深层次思想观念的碰撞,是典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使企业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并有助于新思想的产生。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来看,市场需求的拉动、科技发展和政策变化所提供的机会在开始时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是强劲的,能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产生正反馈效应;而当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科技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速度就会减缓,甚至稳定于某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外部的控制量(外部因素)会引发商业模式创新,并在一定条件下会限制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不能使其无穷进行下去。

4.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具有不稳定性,并通过随机“涨落”实现其自组织演化。创新系统演化的路径不是惟一的,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的要素组合状态。还有,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适应性“试错”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不是确定性的,存在着随机“涨落”力的作用。它作为一种驱动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进行“创造性破坏”,使其经历由临界点前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到超越临界点后的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演化模型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用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自组织演化的模型。因为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生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创新成果产业化。所以,本文用商业模式创新成熟度x即商业模式创新满足市场要求的程度作为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演化的状态变量,它可用创新企业的资本存量的变化来反映。

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市场需求的推动、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机会、优秀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良好的信息、技术交流渠道等都能促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增加商业模式创新的成熟度。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正向反馈用系数k表示。其次,企业原有知识技术的老化、组织结构的阻碍、资源限制等都会阻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进程。这种负向反馈用d系数表示。再次,市场需求及科技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发生,会阻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进行。这类因素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性质有关,主要起非线性作用,因此将其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用px表示。最后,不确定的“创造性的破坏”因素也会随机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用R(t)表示。其实R(t)包含有起非线性作用的因素。于是,得到以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自组织演化方程:

此方程有两个解

1.演化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在考虑随机涨落力后,系统的内容将变得丰富起来,其性质也产生了质的变化。实际上方程(7)是一个随机微分方程,状态变量x也已变为随机变量。在一般情况下,方程(7)不能精确求解,因为R(t)的分布形式复杂多变。但通过此方程可知,随机涨落力的作用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由不稳定态到稳定态的转化变为可能;而且它还决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演化路径在分岔点上实现由旧结构向新结构跃迁的方式。所以,含有随机涨落力的演化方程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描述更切合实际,使上面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的突变分析更具有解释力。

三、结语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的和受制于内外部的各种力量影响的非线性系统。当此系统处于自组织状态时,初始条件中的某个变量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将会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会因某些变量因素如变化了的市场需求的非线性作用而得到控制。因此,对企业来说,要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和科技发展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机会,要努力培养优秀的企业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信息、技术的交流条件、构建畅通的技术和信息的沟通渠道,要多与企业外部的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单位合作,不断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和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引导其朝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兴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商务模式演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徐迪.商务模式创新复杂性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叶金国,张世英.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自组织与演化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2:74-77

[4]沈小峰等.耗散结构论[J].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53-58

[5]谢凡超.基于遗传算法的商务模式演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6]ChesbroughHw,RosenbloomRS.theRoleoftheBusinessmodelincapturingvaluefrominnovation:evidencefromXeRoXCorporation’stechnologySpin-offCompanies[J].industrialandChange,2002,11(3):529-546

[7]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2,(5):86-92

[8]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4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603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依托于互联网架构企业运营,实现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敬畏并大胆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模式是传统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互联网思维简述

研究视角的不同和语言表述的差异,导致一些企业家和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流的观点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细分,如标签思维、简约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而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暂以百度百科定义为准,并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相较而言的,因而更加强调作为一种商业革命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文化,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战略角度。”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因而,既是理念、价值、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也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对于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2传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企业保持略平常心态,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互联网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引擎,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是互联网浪潮的致命冲击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迎难而上、追求持久发展的法宝之一。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步纳入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产业等融合创新,是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2010年的4.5万亿元相比,翻了三倍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并预测,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占到总网名人数的55.7%。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群将不断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话语权得到扭转,消费者的话语权将更加牢固。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而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渐受到挑战,因而,未来商业发展的盈利点将落在如何让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终端、云技术和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和完善着,技术应用更加低成本、成熟、完备,将进一步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推动其改造升级,进而争取竞争优势。

3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3.1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信息科技

新兴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相互影响,重塑着未来商业格局。互联网开始向产品研发和制造业等领域全方位渗透,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

互联网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不断挖掘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所发挥的巨大市场价值,这也要求传统企业喊出创新商业模式口号的同时,将基础的技术应用落到实处。重视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数据资产愈将被称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用户资源。因而,传统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都要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数据思维,提高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将信息进行高效能运用和转化,发挥其经济价值。

3.2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顾客导向

以顾客(用户)为导向是对重视顾客实际需求并提供超出产品本身优质服务的一种经营理念,强调无视竞争者的存在,因而是对竞争者导向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以顾客导向为核心,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企业出发点,尤其关注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重视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进而动态的适应顾客需求。顾客主权、顾客经营、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体验是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四层内涵。顾客导向也被称作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顾客主权的重构,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主动性,要求传统企业改变以往因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而忽视消费者的居高心态,适应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互联网时代,主动邀请顾客参与到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中。经营顾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会经营顾客,同时将“顾客需要什么”放到首位,追求长期的顾客满意、客户关系。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阐述,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滞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传统企业的产品要转变思维,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挖掘顾客体验,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双方互动,重视实际体验者的反馈并予以改进,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得顾客的认可。

3.3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减法原则

有企业教练这样描述,“无限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会破产,只需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大而全,还是试图做到小而精,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需要传统企业慎重考虑的。互联网思维讲究专注思维,将产品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而传统企业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因而,在看到利益诱惑的同时,传统企业要意识到产品线太多,缺乏聚焦点的弊端,重点发力将更加精准、优质。

未来的竞争忧虑意识应当是“快鱼吃慢鱼”,而非“大鱼吃小鱼”,速度与效率变得格外重要,而减法原则是增快速度、增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企业要不断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外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所有欲望与冲动”因而,减法不只是做产品线的减法,也是渠道的减法,组织结构的减法。减法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还能提高企业效率,占据速度优势。

减法原则同样适用于产品功能的减法,这也是简约思维的体现。不少传统传统企业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功能繁琐的产品,希望通过功能齐全的特性吸引客户。当然这不是对功能多、实用性强的产品的否定,而是要更加突出产品核心使用价值,使产品更加简约、明了。产品细分原则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促使市场细分的出现,因而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细分的各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准确地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如果采用一刀切,集多种产品性能为一身,将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任其选择,必将流失大量用户。

3.4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战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重构固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企业变革,十分不愿轻易碰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构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突破口和当务之急。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夺取往昔的优势地位。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是传统企业突破重围,开拓蓝海空间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具备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变革程度分为微创新商业模式、完善性原有企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再次商业模式创业,五条路径要根据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压力的大小而定。客户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用户价值的选择,个性化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快速反应用户变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不同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均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基础上;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品牌、控制价值链等方法建立,有学者将业务系统的构建、自由现金流结构的构建纳入商业模式中。360董事长周鸿?t认为,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回归到基础,它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有用?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是成功的起点。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核心是用户,而商业模式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些环节的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有学者将目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做了归类:

“工具/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工具属性、社交功能吸引客户,进而建立社区,并逐步嫁接到电商业务,如微信的滴滴打车,妈妈帮等。“长尾型商业模式”,未来更加强调将更多商品卖出去,而非几样商品卖出很多,核心是“多样少量”,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和出版业具有启发性。“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快度汇聚资源,满足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建立搜索、电商、社交建立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使企业竞争转向平台的竞争,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免费等行业模式”,被称作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是免费思维的具体应用。免费品尝、免费兑换物品等,既是一种营销方式,也正形成一种强悍的商业模式。“o2o模式”,一种突破线上和线下界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创建的模式,目前家居馆已经实现,图书市场正在探索中。另外还包括“跨界与融合模式”、教育产业掀起的“线下走向线上模式”等,不同的传统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摸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已经被实践了的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战略转型路径。

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变革中,会遇到重重阻力,不少企业转型失败,源于企业战略定位不准确,面对市场诱惑,大包大揽,缺乏聚焦重点,没能发挥资源优势;过分重视用户规模,忽视用户核心需要;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盲目模仿,不去创新,丧失核心竞争力等。因而,传统企业不但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还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定位,慎重规划,不可盲从。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5

假如环境没有发生改变,沿用成功模式也许无所谓。但是环境的变化,很可能让过去有效的商业模式失去效力。这在管理上被称作“路径依赖”。名字挺雅,却不是好事情。

商业模式也有局限性、有生命周期、有环境适应性。有很多拥有出色商业模式的企业,因为将商业模式生搬硬套到各种环境下,或者守住陈旧的商业模式不放而出局。例如,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卓越的零售业商业模式,凭借此模式不仅做成了行业的世界第一,而且连续数年成为世界500强第一,但是却在日本、韩国遭遇“滑铁卢”,在中国长期处于不赢利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面对本地消费环境,商业模式没有进行多少改变,适应性明显减弱。

然而,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正是因为建立了一种能够不断将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更新的机制,从而基业长青。如著名的百年企业Ge,就有一个自我否定机制。每一位新上任的Ceo都会否定前任Ceo的很多模式要素,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的模式。韦尔奇上任后放弃了前任的诸多做法,掀起了变革。伊梅尔特在2001年上任后,在他的战略计划书上写满了“为韦尔奇所不为”,更改了韦尔奇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许多重要构成。当有人问韦尔奇对伊梅尔特变革的看法时,他说:“变更永远是为时代需要的新眼光、新方向提供机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适应时势的。这就是变革的核心所在。”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能以短期的业绩和短暂的适应性变化来判断,而是要看能否有意识、有方法对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求新、不断发展,能否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适应性变革,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

商业模式是基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选择服务和产品赢利模式,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赢利增长压力增大,为了持续发展,企业可能将逐步过渡到品牌赢利模式,品牌管理和品牌购并将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其实无论哪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企业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自身状况。

第一,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与行业激烈竞争环境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促进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如随着it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许多通过互联网赢利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因为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是企业商业模式变化的原动力。

第二,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间,企业正处于高速赢利期,商业模式变化较小;处于成熟期间,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商业模式实行动态变化,以求新的发展;处于衰退期间,企业更应积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选择,以求焕发新的活力。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04-02

0引言

目前,国内企业或到境外开办的企业,均以生产制造业为主体,但生产制造业受到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占用较多、环境污染情况较重等压力和制约,同时国际上存在对中国产品质量印象不好,并减少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出口量等诸多对中国生产制造业不利的因素,又由于生产制造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上游,谋取利润空间很小,导致中国生产制造业规模越大面临的危机就越大。要解决所面临的危机问题,这不是个别制造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制造行业面对的问题,需要有系统性的思想、理念和措施,才能使大家转危为安,今后制造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需要基本思路的改变,树立新的商业模式的理念,来实现行业经济的转型,在创建产品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引领推动式经济创新,实现“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转变,实现“生产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变。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GeoffreyColvin,2001),Rappa(2002)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清楚说明一个公司如何通过价值链定位赚钱”,也有人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在一个公司的消费者、联盟、供应商之间识别产品流、货币流和参与者主要利益的角色和关系(weil和Vital,2002),还有人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公司利用互联网在长期内获利的方法,它是一个系统,包括各组成部分、连接环节以及动力机制。

1商业模式应引领推动式经济的创新

创新是行业经济、地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关键推动力。创新主要是创造有价值的新理念,通过执行使这一新理念为消费者接受得收益,而发起实体是主要收益者。创新所提供的新价值,他人很难很快做到,在市场中有竞争力,在使他人得益的同时自己得益最多。以往我们理解的创新主要是拉动式创新的含义,就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创新,即通过价值链上游某一环节创新来增加产品的盈利空间。但我国在国际平台上美誉名牌、知名名牌较少,而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质量、是品牌,而在价值链中越接近客户环节的盈利收益越大,所以制造创新是推动下游厂商得益较多,上游生产商所开展创新工作,得到经济效益较少。所以着力引领推动式经济创新是当前经济中的重点,推动式经济创新是一种理念创新和系统创新。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前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要实现新理念价值,就需要诸多经济实体共同协作、相互支撑,这些经济实体在协作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盈利,这些经济实体、用户、支持性公共基础设施、流程及应用的新知识、新技巧等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推动式经济创新就是通过不断、反复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来使所倡导的新理念价值不断地实现。但开拓新市场、新产业链风险大,如果成功,其增值幅度难以估计,可带动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的形成,可显现推动式经济创新蓬勃的生命力。因此,须引领价值链中的企业,从环节职能转换为平台职能,建立两面市场模型,延伸为生态系统实体或客户,以推进企业转型。

2建立两面市场商业模式是开展我国经济创新的有效方式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赢得胜利,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定位决定了企业应该提供什么特征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客户的价值。定位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也是商业模式体系中其他有机部分的起点。两面市场模式有别于价值链模式,价值链模型注重于对消费者的价值,以产品为中心。两面市场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及能力,综合生产服务群的资源来满足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理想,同时又综合消费群的资源来满足工商界在生产上的愿望。使生产服务市场和消费市场,在新平台上,互为促进,实现正向网络效应。

业务系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高效运营的业务系统不仅仅是赢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本身。当前中国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成为全球第二。消费容量和新的消费愿望要求工商界建立新的生产服务创新系统,开发我国新市场,国内企业只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将比国外企业进入国内竞争会更具优势。国内创新型企业通过开发国内新市场,可建立国内健全的市场结构、分销渠道,建立新的从供应商到经济客户供应链结构,同时,这些新生态系统所创造的总新价值可为国内企业成员分享,并提高成员利润,而且新市场体系可成为将来科技创新的根基,可成为开发国外市场的根基。通过开发新市场,带动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的建立,成为创新经济转变的契机和载体,是开展推动式经济创新有效方式。

3有效建立两面市场商业模式

3.1两面市场商业模式的特点一是协作的两面需要有足够的单位才能促动正向网络效应,实现经济的快速提升;二是新平台不一定两面都盈利;三是每一面的“客户”可选用一面平台也可选多面平台;四是两面市场模式具有在短期内难复制的特性。两面市场商业模式围绕企业定位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内外部各方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的业务系统,并形成一个价值网络,该价值网络明确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影响企业通过商业模式而获得价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2建立新平台建立一种理念价值,就是满足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理想或商业界在生意上的愿望。例如互联网是一个平台,网上买家和网上购物者是一个两面客户,网上购物满足了在家购物和推销的愿望。操作上可从你认识或有关系的一面起来带动另一面,用你的资源与能力来综合一面成员的资源来提供另一面成员更多价值,可通过合并式收购而使两面有足够单位促动正向网络效应,必要时用低价使两面减低加入成本。如你是跟随者或后来者要集中力量开拓先进者或在位者忽略的市段。如你是先进者所采取战术应使其中一面倾向单一平台,但如你是跟随者成后来者则采取战术应使两面都倾向多平台,进入多平台运行。

3.3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明确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资源能力,如何才能获取和建立这些资源和能力。用双面互动引进新成员加入平台,如麦当劳平台引入了银行、出租的店面、牛肉供应商、麦当劳大学、想当老板者、食品供应商、食品行业企业家、运输公司等系统新成员,建立了强生态系统获得优化利润,获得了两面忠诚的“客户”。

4推动经济转型

通过建立新的平台,实现价值链模式到两面市场模式的换转,形成平台与生产服务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双对推动力,做强做大生态系统,在使消费者得到新使用价值,也促使系统内诸多成员创业成功,实现了成员自己的意愿。同时由于诸多系统和成员的产生发展,推动了当地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转型。

4.1转变理念要从以往的产品中心化转变到以客户中心化的观念,通过新平台、新客户着重转化现有市场,开拓创造国内新市场,通过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建立强大生态系统,从而对消费者负责任,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实现“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转变。

4.2着力当前,抓住机遇由于中国市场是全球中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也是全球企业竞相进入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中中国企业较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竞争能力很难突破,科技创新也很艰难。因此,利用我们了解国情的优势,用两面市场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市场,引导新消费,是占领国内市场获得优化利润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并通过生态系统的不断建立,推动转型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7

关键词:新媒体;新业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网红;产业融合

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凭借无线网络、卫星等渠道和手机、电视等终端向用户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新媒体在空间上和传统媒体是相对应的,新媒体将数字进行压缩,并凭借无线网络技术,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容量大、交互性强、实时性的特点,将信息跨越空间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媒体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壁垒进一步打破,方便了信息传播。新媒体具有个性化明显、受众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信息及时的特点,其通过数据连接着一切,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能够智能融合,技术化手段的突破也将有助于新媒体实现产业生态的融合。近年来,电商行业在新媒体行业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在营销和销售渠道方面,新媒体为电商行业赋能,新媒体电商应运而生,当前,新媒体电商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本文即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新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对各行各业有了更深入的影响,其影响着“四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而新媒体行业在这“四新经济”中也进一步得到了融合发展。(一)新技术。新媒体行业表现形式多样,各类信息可以凭借各种媒介进行传播,而其中做凭借的媒介就给新媒体行业在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5G技术来说,5G技术在2019年投入使用,该技术逐渐投入到了商用当中,5G技术对于新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VR、aR、mR的有效落地,进一步推动了万物互联。一方面,新媒体基础发展迅速,同时这也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5G技术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需要落地实施、使用调试、不断试错,两者的结合在满足各行需求的同时也赋能了产业,5G技术有助于媒体行业传递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比如通过5G技术,实时高清渲染视频的传播得以实现,并且对于接收方而言,对本地计算机的能力的需求有所下降,这有助于大数据的实时传输,使得网络延时得到控制,不仅使得高清视频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还可以使得aR/VR这些对时延和画质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得到更好地发展,这让互联网通信业、零售行业、广告行业等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新产业与新业态。新媒体+新产业不仅是业态的叠加,其更是一个资源重新组合、价值再塑造、行业融合与赋能的过程,最终能够产生新的媒体生态体系,并且在这个生态体系下产生新的产业生态。新媒体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滋生出了新的行业和产业,如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等行业都是在新媒体与各种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发展而来。短视频行业是我国2019年来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产品形态,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领域用户具有极高的活跃度,5G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得短视频行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得以对更多的用户和场景敞开。当前,在生活中运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对浏览短视频已经成为了诸多消费者的习惯,这使得短视频的发展更加势不可挡,逐渐成为了各大品牌、组织、机构宣传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催生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变革,如零售行业的营销方式随着短视频的加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直播带货”“网红经济”“KoL营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线下线上的产品在线上“直播带货”进一步促使了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给零售行业的业态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新媒体行业与各行业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更是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新模式。信息围绕着人们的生活,目前,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获得很多的信息,新媒体平台是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实体经济在新媒体的促使下能够获得赋能,通过数据,新媒体行业和其他行业得到有效链接,行业之间的链接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沟通,它们更主动地融合互生,大到产业与行业,小到新模式的产生。新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各行业凭借新媒体的渠道和途径创新自身发展,形成新的模式。例如,对于新闻行业来说,在新媒体的发展下,新闻媒体得以一边将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挂入互联网平台,一边通过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形成新的影响力和运营能力,强化报网互动,强化品牌形象,打造新型主流舆论阵地,以更好看的报纸、更迅捷的新闻,服务用户、传播价值。

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探讨

近年来,电商行业在新媒体行业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在营销和销售渠道方面,新媒体为电商行业赋能。当前关于新媒体电商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新媒体电商一般指的是新媒体行业和电商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或者电商行业运用新媒体作为途径进行营销和销售的模式。本文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中面临的阻碍进行归纳总结:(一)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创新。新媒体为当前的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短视频与直播、社群及小程序、跨领域KoL及网红都逐渐成为了电商营销的重要途径。当前,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发展迅速,直播行业在熊猫tv等大型平台倒闭之后,斗鱼和虎牙平台得到了腾讯的投资,在直播行业起到了带头作用,诸多网红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借助于直播平台带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淘宝也开通了直播频道,为消费者提供碎片化的、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的商品信息,提高了用户的沉浸体验,使得用户获得更高的参与感,进一步使得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得到控制,进而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和购买欲望,为商家和产品都带来了很好的人气。社群和小程序当前也成为了电商营销的重要渠道,微信群已经成为了每个微信用户都会使用到的功能,运用微信群进行营销,具有一站式、支付快捷、目标受众针对化、实时性的优势,诸多电商企业逐渐深入到微信社群中,甚至逐渐“微商化”,通过微信群的渠道来商品和企业信息,能够有助于商家和消费者间互动关系的维护,相对于互联网信息而言,社群能够进一步缩小受众对于信息接收的范围,有效规避了互联网信息内容冗杂、信息过载、难以筛选的问题,使得用户在对信息进行选择时能够更加自如。加上当前微信小程序处于不断优化中,其具有丰富的流量入口和使用场景,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体现,通过小程序能够实现很多的服务功能,有助于电商的营销生态的形成。传统的电商要获取流量大多是通过seo搜索优化来实现,但是目前这样的优化途径竞争非常激烈,诸多企业都通过B2B平台来进行竞价排名,资金需求量巨大,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社交电商则有所不同,社交电商能够更方便地实现跨领域合作,通过KoL及网红来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将受众对于网红这类个体的信任和喜爱转化成对品牌和产品的认可和忠诚,从而进行推广营销。这样的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转化率和更低的成本,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从微观上来说,商家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积累自身流量,聚集目标领域的粉丝,从而通过卖货和广告流量来变现;从宏观上来看,可以运用KoL及网红进行跨界合作,实现内容的价值,在“产品-平台-跨领域KoL及网红-受众”之间形成活跃的互动,并将这种互动转化为受众的兴趣和购买力,这对于商家而言是一种常见且受用的变现途径。总而言之,当前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新媒体+电商”的模式发展迅速,尤其在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和疫后时期,由于不方便去实体店,消费者们大多通过线上渠道购物,诸多线下的商家也转战线上,线上竞争也日益激烈,拓展营销途径、丰富营销内容成为了商家的必然选择,而新媒体就为商家们提供了诸多机会。(二)新媒体拓展了电商的销售渠道。新媒体作为内容和信息展示的平台,其也能够展示商品和商家信息,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新媒体平台对于电商的作用不仅是营销、引流,更多的商家还直接将新媒体作为销售的平台。以微信为例,根据《中国微信小程序电商应用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9年微信小程序电商用户规模达到2.91亿(见图1),对于移动电商市场,微信小程序就有着去中心化的特点,其在2017年兴起,凭借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相对于app而言在流量获取上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微信电商是当前电商商家致力于开拓的一个重要领域,微信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保持高速的增长。当前,许多电商将销售渠道设立到微信上,通过受众细分和人群定位、培养用户习惯、用社交属性丰富购物功能等手段将微信与电商充分结合,打造出一条基于微信社群的电商的销售渠道。首先是受众细分和人群定位,很多导购类的自媒体,针对特定人群推荐每个品类中最优质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推介的页面上直接付款购买,成为时下电商与新媒体融合的典范。其次是培养用户习惯,在基于微信进行的商业行为中,培养用户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用户的习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特别是在移动端的消费,目前,通过微信端,消费者可以进行酒店、车辆、外卖等的预定,这些都是属于用户消费频率很高的场景,消费者在社交的同时“顺便”进行了消费,方便快捷,也便于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再次是社交属性丰富购物功能,当前营销发展的趋势是沉浸式、体验式和场景化,微信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能够将公众号、app、实体店和电商网站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拼接,微信具有多元化的开放流量的入口,加上微信用户已经形成的社交圈,微信一定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在微信平台购物势必能获得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新媒体不仅是电商重要的营销渠道,更能够成为电商重要的销售渠道,在微信设立销售端口甚至于线上门店已经成为当前部分电商的选择。新媒体由于其的强互动性,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培育消费者的习惯,其作为电商的销售渠道颇具发展潜力。(三)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困境分析。当前,新媒体电商虽然发展迅速,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其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新媒体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新媒体的形式,转化率不高。随着新媒体热潮的冲击,电商行业在原有的营销和经营模式中看到了曙光,纷纷试水新媒体营销,直播带货、推文广告、社交推广等一时间充斥着电商行业,然而,很多电商商家在其中对各种营销和经营模式试水,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商家过于关注的是营销和销售的形式,认为将产品拿去直播、拿去写成文案推广就能吸引到客户购买,然而,无论是怎样的营销模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成销售,如果商家过于注重营销和销售的形式,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的话,将势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容易造成引流大,但是成交少的局面,使得转化率低。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能够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吸引客流,这是新媒体营销的优势,然而要促使消费者留存,进行消费甚至复购,与产品和营销的过程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分不开的,只有产品切实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营销过程带给了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新媒体电商才能被商家更好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当前新媒体电商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例如当前火热的网红直播电商模式,充分利用网红带来的粉丝效益,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网红的直播门槛较低,没有所谓的标准,网红爆红所吸引的粉丝迅速地转为商业价值。随着电商直播的发展,很多网红将视野放在电商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利用粉丝大量吸金。但是,随着网红数量的增加,很多店铺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也让消费者对于网红主播产生了审美疲劳。另外,网络直播门槛比较低,同时厂商投入的成本也比较低。从网红的商业价值以及厂商的成本出发,进而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让消费者面对大量的直播,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当然,同质化竞争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网红直播模式的混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质化的竞争,让网红之间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使得厂商之间的区别逐渐缩小。最开始电商商家利用新媒体的形式突出重围,标新立异进行营销,但是当大家都开始进行新媒体营销的时候,又该如何再突破重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新媒体电商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过多地依赖新媒体的形式,转化率不高,同质化严重等,我国的新媒体电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趋势前瞻

随着新媒体电商的不断发展,其的发展不断突破阻碍,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本文基于电商和消费市场发展的角度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一)产业与行业深度融合。新媒体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比较久,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脉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去“参悟”网民用户的行为习惯,网络购物分析网民的消费行为,网络文学、视频等分析网民的心理轨迹,通过种种寻找到目标受众,如果从商业角度去定义新媒体,那就是一种更快捷和精确的信息收集方式。新媒体目前已经越来越具有精准营销的功能,新媒体和电子商务行业有机融合。一方面,新媒体越来越具有电子商务的功能,另一方面,更多的商家开始开发自身的新媒体以为自身的电子商务模块提供服务,新媒体电商就是如此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电商通过自身的方式构建了新媒体矩阵,并运用新媒体推动电商发展。在此情形下,各行业的边界更加模糊了,电子商务和媒体之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2019年以来,无论是淘宝和抖音,还是京东与快手的合作都充分体现了产业和行业融合程度加深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营销模式被创造创新,不管是淘宝短视频、快手商家还是抖音商家,变现的模式比起纯直播更加落地,传播性也更强,销售路径更短更直接更多元化。除了竞争得如火如荼线上企业,传统的消费品企业也积极发展新媒体电商,包括百事可乐、阿迪达斯、耐克等在内的诸多国际公司,都建立了自身的虚拟社区,以便于与消费者进行密切沟通,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这些虚拟的社区媒体来进行消费购物。当然,这并不需要公司一定要发展从媒体到电商消费端的所有环节,在这类企业的从新媒体到消费端的价值链当中,有着相对专业的分工,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由专业的公司来提供运营服务,例如新媒体端可以由广告公司提供精准营销的专业服务,电商端可以由专业的电商公司提供日常运营维护的服务。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使得电子商务和新媒体都发生了改变,并且两者的结合使得新的商业机会被创造出来,使得更多的产业能够参与其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机遇。(二)头部优势明显。新媒体电商的头部优势明显,并且随着市场发展有着更明显的态势,头部电商品牌及传统品牌方因为有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在线上保持着一定的竞争优势,新兴品牌只能凭借个性化、差异化且有强烈市场需求的产品,方能打开市场。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就形成了很稳定的一个市场态势。大多数商家受限于自身的团队素质,之前形成惯性的业务操作模式以及有限的资源,多数无法在这样的行业困境中冲出重围。一般而言,头部的电商平台占据了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在此情形下,新兴电商想突破重围是非常有困难的,因此可以将焦点移向三四线城市,基于社交的切入口是新时代电商获得市场的关键点。总之,随着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头部优势趋势逐渐明显,给了中小电商以机遇与挑战。(三)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在2019年末,肺炎疫情发生,实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众多实体零售商在危机中寻求转变,从而催生另一种复工方式。在疫情蔓延阶段下,为应对疫情造成的挑战实体零售业纷纷将目光转向线上电商平台、线上社交和新媒体推广,发挥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持续助力实体商业经济复苏。线下的实体零售商,也开始拓展线上业务,多渠道资源融合的实施计划。特别是疫情特殊时期,大部分商店关门歇业甚至造成一些实体零售商的资金断裂、门店经营困难,实体商期望以新零售形式助力企业渡过难关。这场防疫战,也是零售企业停下脚步重新思考的阶段。一些实体零售商线下门店客流锐减,营业额大幅下降,疫情之下对实体零售业的冲击让他们不得不思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广州市在疫后就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媒体电商营销活动,2020年6月6日至6月8日,广州了举办“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创出了新高度:3天时间直播场次将超20万场、各电商平台直播间将累计发放超过10亿红包、大部分商品将有5折优惠;除特色商圈、文旅项目、各大商场和各大品牌企业外,还带动住宿、餐饮业、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教育行业等开展直播;设置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多阵地、多品类、多场景实现全城直播;将联合淘宝直播、微信小程序直播、抖音等知名直播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带货达人,并选拔80多家优质mCn机构。商家、物流以及电商平台的配合,让供销变得顺畅,三者交叉赋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对实体经济都形成了良性支撑,而新媒体电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也不断地完善发展。虽然新媒体电商并不能取代传统的面对面销售,是因为线下门店能够带给消费者线上无法体验的综合的沉浸式体验,两者结合给电商行业和新媒体行业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是新媒体电商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而言之,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拓展了电商的销售渠道,虽然当前我国的新媒体电商发展面临着转化率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等方面的阻碍,但由于其能够便利消费者购物、带给消费者更多更丰富的体验,发展势头仍然锐不可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新媒体电商还将促使产业和行业融合程度加深,创新出更多的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和体验,为商家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宁.新媒体电商发展下的童书营销模式探析[J].出版广角,2019(14)

2.周正.我国电商物流一体化典型模式及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18,395(10)

3.施薇.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碎片化形态及其发展进路研究[J].农业经济,2019(4)

4.马小平.新媒体时代农产品品牌营销新思维[J].商业经济研究,2018(9)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物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探究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尤为重要。

一、新常态下的物流业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中高速指经济增速换挡回落,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物流业发展也步人新常态,在“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方面也有所体现。中高速:增速换挡回落,维持温和增长;优结构:需求黑冷白热,区域差距缩小;新动力:资本智本融合,依靠创新驱动;多挑战:一是要素成本走高,高层人才缺乏。二是环境保护约束,收费罚款成困扰。物流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以往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中国物流业将进人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需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进一步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式增长,进而实现智慧物流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下物流业发展变化

(1)快递数量变化,全国物流包裹数量呈现从2012年的57亿到2013年的92亿,再到2014年的140亿的增长趋势。快递量变化的背后是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需求方式变化,在普遍接受从B2B到B2C转变的过程中,京东、阿里、苏宁的020(onlinetoolfline)以及海尔、小米米、中兴的C2B(Custom-erstoBusiness)发展趋势在捕捉物流需求服务新的价值点。

(3)物流载体变化,在高速路货车的流量同比下降2%-5%时,快递企业的流量增幅达50%-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物流载体在发展中变化。

(4)商业模式变化,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传统的手机模式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模式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互联网化的物流是客户端驱动为核心,个性化定制消费体验,强调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以信息替代库存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

三、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创新思维

新常态下,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变革物流,平台思维、众筹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1)平台思维。2014年,互联网引发中国物流各大平台陆续孵化出炉,物流园区平台、公路港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运力资源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平台化的商业业态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在2016年进入升级创新期。物流平台经济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商业模式的融合,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需要进行商业模式裂变,获得更多的价值空间。

(2)大数据思维。互联网+物流背景下,数据挖掘逐渐被大家所认知。对于正在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从“销量思维”向“流量思维”再向“大数据思维”转变至关重要。上有云端大数据,下有五花八门app(应用终端)。运用好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网购平台比如天猫、京东可通过平台数以万计顾客的收货地址及浏览记录数据累计,获得区域货物需求等趋势分析。物流园区通过平台建设可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服务质量,为政府、园区、客户等提供决策数据支持,通过数据的积累发觉更多的数据运用价值。

(3)跨界思维。物流企业纷纷打出“跨界”经营战略,宝供的“四轮驱动、两翼腾飞”战略,到2020年物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其中就涉及到进军商流,即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成品分销平台。怡亚通提出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顺丰提出城市社区开“嘿客”的设想,用新的020模式进军零售电商。物流企业跨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

四、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转型发展路径

(1)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融合已具备了成熟的时机与条件。信息技术创新为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内在驱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的扩散,物流相关产业如金融服务业、it服务业、设备制造业、咨询业等在技术及资本融合度逐渐提高。政府对于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政策方面充分支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从产业层面来讲,应进一步健全物流行业发展政策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整顿物流市场竟争秩序,扶持物流资本市场。从企业层面,提升物流服务价值认知、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增强信任机制、增强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9

“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把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作内部发展的主要动力。怎么认识外部环境,也成为怎么选择发展路径的关键。

(一)全球经济步入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

冷战后,全球化加速推进。这时制造业全球化是主要内容,伴随着制造业全球化,中国很快崛起了。当今世界,从大的方面来讲,在经历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之后,已经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阶段。制造业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最大的差别是什么?那就是制造业全球化追求的是哪里最便宜就到哪里集聚;而创新全球化则是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就在那里集群。

区域经济能不能适应创新全球化、走自主创新之路,能不能发展新经济,问题就摆在面前。因而如何应对创新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家和官员不太注重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意、风险投资、商业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注意和逐步改变。

(二)区域个性是在平坦世界中迅速崛起的诀窍

早在2006年,《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就提出,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是由于信息化导致了“平坦的世界”的出现。但《2007硅谷指数》随后提出,虽然全球竞争的场地是扁平的,各地区依然可由其自身的专业化和竞争优势的相对的强势和弱势而表现出来——在扁平世界上创造出“尖峰”。

也就是说,全球化使得世界变成平了,世界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坦的世界。但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个性突出的区域,就是世界的“尖锋”。而这种“尖峰”不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内的“尖峰”,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尖峰”位置。

(三)原创新兴产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遵循的都是跟随式创新,正是凭着这种跟随式创新,中国迅速融入世界,迅速崛起。第二个三十年,我们提出了自主创新,需要的是原始创新,要做别人没做的事。这其中,不仅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有适宜原创的区域文化,要敢为人先、容忍失败。

未来三十年,中国进入产业原创时代,将有可能诞生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创性新兴产业,为新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而发展原创新兴产业,就要推进企业试错及产业试错,打造产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这其中,一个企业原始创新取得成功,就会产生一个“瞪羚”;如果一个区域围绕某一新兴产业展开试错,就会出现一批“瞪羚”。

(四)全球链接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成为“尖峰”,就必须是世界一流的新兴产业。这就要了解全球创新版图,以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强与全球创新版图上的“尖峰”展开人脉链接,进而带动跨区域创业、天使投资、风险资本、技术转移等。

《2010硅谷指数》中也曾提出来,硅谷的能力来自四方面:第一是全球链接的能力;第二是吸引人才的能力;第三是创新技术进步;第四是政府的支持。他们把“全球链接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有可能成为世界尖峰的地区学习。

“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新经济的三大定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提出“创业、孵化、集群”是新经济发展的三大定律;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将“创意、创业、创新”归结为关于自主创新的“三创”。

新经济的基本范式:创业—孵化—集群

第一定律:创业是新经济的动力学。在新经济时代,最有价值的企业不再是“百年老店”,而是新崛起的创业企业。百年老店是工业经济追求的目标,而新经济的要求则是创业、创业、再创业。如今,除资本要素外,技术替代手工、创意主导技术,已先后成为创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效果来看,新经济中创业最大的成功就是为人类提供全新的产品、生活方式、生存模式。在此驱动下,变革型创业取代求生存创业、求发展创业,成为创业大军的新潮流。在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创意刺激之下,创业成为新经济最重要的源动力,推动着新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定律:孵化是新经济的生物学。孵化是全社会共同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全要素的服务,其意义在于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各种各样的新创意、新思想、新商业模式、新技术经过孵化过程,从原始概念转变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了从想法到公司的创业。在新经济时代,孵化服务已经演化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孵化器和风险资本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最主要的孵化力量,将创业企业群体打造成为具有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大量的瞪羚企业从孵化体系中孕育而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三定律:集群是新经济的生态学。新经济的“集群”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在空间上的物理叠加,而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生态共存,多种业态的企业在集群中形成多物种生态链,共同形成同生共进的生态圈。新经济条件下,集群内部具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促使在竞争中通过企业试错、产业试错,筛选出最优良的企业群体。集群使区域经济有了生命力,也使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生态集群特征。

(二)创业者的主要类型

创业者代际的变化,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根本标志,把握了这个判断就把握了改革开放的核心。有三代创业类型,民营企业创业、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留学生创业,这是时代的特点,但还远远不够。在新经济下要注重创业者的新趋势——系列创业者创业、跨区域创业者、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以下简单介绍这三种新趋势新类型:

系列创业者是指在把企业创办成功后,或者将企业卖出,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继续经营企业,而自己去创办新的企业的创业者。这种创业者最早出现在硅谷,他们或者创业失败再创业,或者创业成功再创业。中国也已经出现这种“系列创业者”,他们通过创业者的专门化,提高创业成功率并降低行业试错成本;通过创业创业再创业,跨界整合资源并促进新兴业态的发展。时代变了,要着力培养专门创业的创业者。

跨区域创业者指频繁来往于两个以上地区,从事创业或创投的人。他们能够及时把握最新技术热点和趋势,了解最新商业模式和理念,与不同地区的各类创新资源建立链接;能够在“飞来飞去”的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目前,有人称他们为“海鸥”创业。

再就是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硅谷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大公司,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原创新兴产业,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是关键。这其中,原创的技术、原创的商业模式、自由的灵魂是产生“改变世界”梦想的关键,因为创业者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商业模式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特征。

第一,眼睛向外。不是埋头苦干,不是老黄牛,也不是抬头看一下,而是像“瞪羚”一样往外看。这其中,联盟、外包、合作、资源整合是很重要的,最终达到用己所长、集采众长、互利共赢的目的。企业家、创业者容易向内、埋头拉车,这一点要改变。

第二,长板论。短板论是传统经济的逻辑,在新经济时代,要规避短板,把其外包出去,把优势发挥出来。原因在于尽管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的多少,但最长的木板往往决定其特色与优势,使其超越一般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就像培养孩子一样,更多地要表扬其优点、发挥其优势。

第三,发掘卖点。在农业经济中,主要是买与卖,体现为物物交换到货币与物品交换;在工业时代,依托大规模制造,强调市场营销;在新经济时代,主要是将买卖嵌入生活(产)方式中。

第四,创新无所不在。创新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以是单一环节的。每个企业在任何单一经营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实现的机理。

对创业者而言,首先要做两件事:讲故事和制作商业计划书。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就是获得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过程,说穿了就是“烧钱”。然后进入盈利阶段,逐步成长为“瞪羚”,然后ipo。当前,有些创业者不愿意讲故事,也不愿意“烧钱”,而是遵循滚动式发展,这些问题都要逐步改变。

(四)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商业模式“改变世界”有三个特点:

第一,商业模式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演变。最近二十年,是人类历史上产业价值链变化最快的时期。产业价值链的变化存在三大趋势:分解、融合、业态创新。这其中,引发价值链变化的商业模式就是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第二,最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买卖嵌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之中。如Facebook,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购物方式,2010年超越微软居世界品牌500强首位。

第三,从政治家、科学家“改变世界”到企业家“改变世界”。全球化之后,政治家的影响越来越多受国家边界所限,科学家被专业领域所限;但由于全球化的深化,企业家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景框、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进而改变世界,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区域竞争力核心:“瞪羚企业”

创业以后,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走出死亡谷。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被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瞪羚企业”是“创新、创业、创一流”的主力军。这种“瞪羚”个头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企业年增长速度可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具体而言,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瞪羚企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瞪羚企业”不仅是“区域个性”的晴雨表,还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新兴产业的兴起、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新经济的活力往往由“瞪羚企业”的多少决定。当大量“瞪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某一环节,表明出现了细分产业模块;当某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出现大量“瞪羚”,说明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的核心是抓大企业、骨干企业,是静态的;新经济的核心是抓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是动态的。骨干企业增长率一般是10%左右,“瞪羚企业”往往是300-400%,底线是30%。抓“瞪羚”,助推企业高成长,是用新经济的眼光看问题,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培育“瞪羚”,打造区域个性

第一,“瞪羚”的标准及工作机制。在“瞪羚”标准方面,除了一般的指标体系之外,建议重点关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属新兴产业;第二,是否有全新的商业模式;第三,是否有天使或创业投资;第四,五年之内能否上市。在工作机制方面,一是当地设立委办局联席会,建立会商机制,联合认定市级“瞪羚”。这其中,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智库的决策支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高新区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筛选机制,各委办局各自掌握发现、考察、筛选认定一批委办局“瞪羚”,并推荐市级“瞪羚”;三是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政府及其他园区管委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推荐机制,及时关注“专特精新”企业,从中培育、发现、推荐“瞪羚”,并评定县(市)区级“瞪羚”。

第二,全力培育和发展“瞪羚”。地方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高新区以及教育局、组织部、财政局等集成政策资源,加大对“瞪羚”的支持。并将政策重心聚焦于企业关键价值环节,展开技术对接、金融对接和智力对接。重点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支持模式;集成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实施智力倍增计划,引导多边合作。

第三,加强对“瞪羚”的技术对接。围绕“瞪羚”,从源头上加强产学研及技术转移。一方面,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新型产学研合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以直接资助的方式加大对“瞪羚”的支持力度及强度;实施由“瞪羚”牵头、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并实施、产业界专家评审的“产学研合作伙伴计划”,从科技项目计划的源头上推动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探索资源配置新模式。鼓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条件设施、与“瞪羚”共建实验室或技术中心;支持高校院所通过技术许可、技术交易、技术合作、技术入股、衍生企业等,服务于新兴产业和“瞪羚”的发展。

第四,加强对“瞪羚”的金融对接。围绕“瞪羚”,建立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一是建立支持创业的天使投资体系。在孵化器之上搭建天使投资人联盟;鼓励企业家做天使投资人;建立完善的“创业讲坛+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联盟”的人脉链接模式。二是建立支持“瞪羚”的风险投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机构集聚;引导大企业做风险投资;建立完善风险投资补偿机制,引导风投聚焦于新兴产业;借助政府投资平台加强对风投所投企业的跟投、连投。三是建立支持“瞪羚”ipo的服务体系。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创业板、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推介和输出“瞪羚”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机制。

第五,加强对“瞪羚”的智力对接。着眼新兴产业发展,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研究和梳理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产业关键人才信息库,并建立健全高端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及政策体系。重点吸引、集聚一批具有“改变世界”梦想、能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成熟商业模式,并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领军人才前来创新创业。这其中,要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在“瞪羚”成长中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帮助“瞪羚企业”将战略、商业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达到新的高度。

第六,按“一区多园”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按“一区多园”打造适宜“瞪羚”成长的生态专业园或创业栖息地,将高教园区、有关科研院所等有限的创新资源整合,纳入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新城,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及高技术创业栖息地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承载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发展的专业园,构造“一区多园”的空间结构;将高新区及各专业园打造为培育发展“瞪羚企业”的平台和舞台。这其中,在专业园里要重点做针对创业企业的孵化器、针对“瞪羚”的加速器。对创业企业、“瞪羚”的爆炸式增长有预留土地。孵化器、加速器是专业园里的核心,各区县在建专业园的时候,可以把各类资源向里边放。只有“一区多园”才能更好地培育“瞪羚”。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篇10

作者:劳莘、周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时间:2016年11月

在管理学研究里,商业模式一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一般被宽泛地定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定义宽而模棱,就很难量化分析,所以西方的学院派较少以此为研究主题。以至于若干年前,当瑞士的亚历山大・奥斯瓦尔德告诉他的教授,准备在博士论文中主攻商业模式时,曾受到很大的质疑。后来,他和伊夫・皮尼厄还是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画布法”。

究其原因,是企业界对这个概念始终痴迷。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模式似乎变成了一种寄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一种更本质的探寻。但是,有的企业家虽然言必称商业模式,但同时强调这只能被实践出来,而不能被“研究”出来。借用坡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也就是说,商业模式被认为往往是事先不明或至少“不明觉厉”,要靠实践在黑暗中摸索,侥幸闯出来后作为概念来总结一下时才起作用。类似的还有马云曾说,战略主要在于“战”而不在于“略”,是靠打出来而不是谋划出来。

而学术界更喜欢谋定而后动,认为理论如果正确,应该有事先指导意义。过去20年,虽然没有产生公认的“定式”,但还是出现了若干重要的商业模式框架。例如,前面提到过的“画布法”九宫格,以及魏炜和朱武祥教授的魏朱模型把商业模式看作“交易结构”的设计,这些都加深了我们的认识,使商业模式创新设计有迹可循,而不完全是盲人摸象。

劳莘先生的这本《重塑商业新生态: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实战方法论》则代表了学院派和实践派的结合,因而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显得独树一帜。事实上,每当发展商业模式碰到瓶颈时大概就是要换个思路,将矛盾的两面进行辩证地结合。所以,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有所对立时,要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当城乡二元结构难以调和时,需推进城镇化;当长期改革和短期既得利益发生冲突时,就要主张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劳莘先生长期耕耘在企业战略咨询第一线,对实践型框架的指导意义有深刻理解。本书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既有相当理论根基又深具实操性的模型,这让企业毫无隔膜,可以拿来即用。书中把商业模式看作企业资源“转换”成价值的方法,是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有益拓展。一般的商业模式定义指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劳莘先生强调必须结合企业内在的资源,而且关键在于“化学反应”,类似乐视所推崇的“生态化反”,这使整个框架富有底蕴并紧扣互联网时代。

所以,在他的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五步曲里才会把确认企业基因作为开局。他认为,以企业基因为起点的创新才能有效地释放价值潜力。后边的四步则牢牢抓住价值创造这条主线。第二步,发现新的价值空间(有三条简洁路径:用户链、行业链、价值链),进入无人之境,新的价值空间总是会被价值锁锁住;第三步,破解价值锁以开启宝藏之门;第四步,再造收入成本结构,提升利润率,通过找到足够的利益相关方逐步增添生态角色,为自身分摊成本并带来多层次收入;最后,从产品到生态系统,帮助企业从一个单纯的线性买卖关系,转换为拥有复杂的、多维的生态系统。五个步骤,逻辑清晰,丝丝入扣,有利于企业按部就班,步步推进,寻找自己的新模式。

多年来,商业模式创新如同彗星掠过,似乎无法预见,只能事后总结。劳莘先生此书做了有益的结构化探索,飞鸿雪泥,似有规律可循。他自己的咨询实践已经证明了此模型的某些有效性。如果以此指导商业模式创新,是否真的能提升成功率,尚有赖于广大读者的亲身实践。

商界后记:究竟谁才能代表商业模式的未来?我们很难说清楚,但却能在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中去寻找规律。模式之争,最终将聚焦于价值创造,用户价值、产业链价值、股东价值、行业价值以及更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举办“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以来,一直在追寻的。2016(第十二届)年度商业模式中国峰会期待你来。

小编推荐

《超级ip》

吴声

中信出版社,2016年05月

我在读:papi酱的短视频广告为什么可拍卖2200万元?一个原本只是熊本县政府宣传案的“副产品”――熊本熊,为什么能够超越HelloKitty,成为世界大众所痴迷的卡通人物?

因为一种新型文化载体的形成,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正成为新的连接符号和话语体系。这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平台,可以成为一种符号,可以生产内容,自我变现。从迪士尼、Youtube、instagram到微信、papi酱、《芈月传》、鹿晗,ip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这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的革命,更是未来商业的游戏新规则。以ip为起点,产品、品牌、渠道、用户等商业元素与ip的链接形成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赋能商业。同时,ip价值不断沉淀,并形成新的商业反哺。在ip的催化作用之下,流量、用户、产品天然地整合为一体,并形成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变现逻辑。

从泛娱乐形态快速渗透新商业生态全维度,ip正深化为不同行业共同的战略方法,甚至是一种全新的商业生存方式。它拥有独特的内容制作能力,自带话题的流量价值,能够持续的人格化演绎,利用新技术,它是更有效率的资产变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