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发展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5:36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1

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上海这个全国红酒消费基础最好的地区,也在不断上演一些酒类连锁专卖(进口酒为主)开业、倒闭的故事。其他地区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去:记者了解到,除了个别品牌,目前的红酒连锁专卖几乎都不盈利,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葡萄酒经营背景的企业还在坚持,而一些原本和红酒就不搭边的小企业大都选择了关门大吉――看上去拥有美好前景的这一新生事物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景究竟如何?

全国酒类零售市场有近5000亿元的巨额蛋糕,而随着葡萄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单从理论上来理解,葡萄酒连锁专卖的前景不可谓不广阔。但实际上,这个市场现在是越来越热,除了餐饮、商超大卖场等传统渠道,团购渠道现在正逐步成为葡萄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的主要销售渠道,另外,葡萄酒连锁专卖还面临着来自另一个新兴渠道电子商务的挑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认为,葡萄酒连锁专卖不可能成为主流渠道:“从饮酒习惯和现有的渠道模式看,未来酒类连锁专卖店不可能像家电那样成为主流渠道,但如果运作得当,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补充渠道。”杨强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和国外相比,饮酒方式和习惯有很大区别:“我们主要的消费葡萄酒的地点和国外不同。”

杨强表示,葡萄酒连锁专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消费者购买真酒的问题,但这些连锁专卖店如果一味追求规模而疏于管理,就会使这个功能弱化,进而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我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在的一些连锁品牌、加盟商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如果管理不加强,这个渠道同样会逐步失去消费者信任。”

毫无疑问,杨强的担心很有必要,这些本来应该靠卖真酒、卖服务来赚钱的连锁专卖店由于整个市场消费模式并不成熟,不少加盟商也开始自己偷偷地卖一些来路不明的酒,来补给自身的成本开支、维持整个店面的正常运营。

谁能熬到春天?

《酒世界》记者针对目前国内大约30家左右的大大小小的红酒连锁专卖进行了调查,号称自己2009年依然在盈利的企业不超过6家。大部分企业坦承,自己是在亏损,也有部分企业经营尚可,基本可以维持盈亏平衡。哪些企业会率先倒下,谁又会等到春天的到来?

首先倒下的应该是没有酒类经营背景的企业。

《酒世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依然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的专卖店大都是一些酒类经销商和厂商所经营的专卖店,他们虽然不是所有店面都盈利,但由于自身从事酒类业务经营,大都把连锁专卖看成未来的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亏损也会从其他业务里拿出资金进行“输血”。不出意外,这些企业将最终熬过“冬天”。

而一些异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由于纯属“玩票”或者有投机心理,对于连锁专卖店的一些困难准备不足,而且,由于没有经营酒类产品的背景,在服务上很难跟上。这些企业不少已经选择了关店或者转让。

一些缺乏专业服务能力的专卖店也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连锁专卖拼的不仅仅是规模和品牌,更为重要的还是服务。目前一些较为稳定的专卖店,为确保服务质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他们除了为客户提供包括专业导购、物流等基础服务外,还通过会员制、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等手段,为客户提供定制、葡萄酒文化交流等增值服务。

而一些相对高成本的店面坚持不下去的情况将会更多地出现。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2

[关键词]民营化;上市公司绩效;公司管理;会计师事务所

一、引言

我国转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有企业一切制完成方式趋向多元化,国有企业行为市场化。转型经济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即所谓民营化问题。在中央“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有经济规划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国有经济比重趋于降落,国有企业数量明显降落,国有经济分布范围适度收缩,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度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范畴集中。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然触及大量的资产出卖和处置。民间资本必然会在这一轮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产权的买卖和流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的活动和重组。在“国退民进”中,国有经济退出一部分行业部门和产业范畴,让位给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家进入和运营。

民营企业的最终控制人为个人或私有企业(包括外资)。根据最终控制人的定义,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指国度股或国有法人股转让给民营企业或个人,使国度不再持有或少量持有目的公司的股份或者是股东之间经过转让股份而使国度失去控股位置。上市公司民营化的过程通常是由个人或民营企业,经过协议转让、拍卖、承担债务和企业改组等产权买卖获得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的控制权,从而直接或间接成为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

固然国内外研讨人员针对民营化能否改善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一问题中止了大量的实证研讨,但当前绝大多数研讨还仅仅停留在民营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上。Johnson和Shlei~r指出公司管理的改善直接影响民营化后企业效率的进步。本文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公司外部管理机制,经过研讨民营化前后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了解公司管理的变化和企业效率进步的源泉。

本文采用1996年一2007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化企业为样本,比较民营化对上市公司绩效和会计师事务所变卦的影响,并根据企业一切权受让方的不同,进一步分析与比较管理层收购(mBo)、具有专业背景收购者(包括外资)以及有政府背景的收购者能否存在差异。

文章的贡献主要表如今以下两个方面:(1)本文研讨民营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变卦的影响。作为公司管理重要的外部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对企业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2)民营化可分为外部人收购和管理层收购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是有差别的。企业内部人具有信息优势,而且不同类型的收购者也会影响民营化的过程及其经济结果。我们根据收购主体特征的不同,研讨管理层收购(mBo)、具有专业背景收购者(包括外资)以及有政府背景的收购者对企业业绩与公司管理能否存在不同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对企业的民营化做了大量的实证研讨,这些研讨主要盘绕一个中心展开,即民营化能否改善企业的运营效率。他们的研讨发现,在兴隆国度,民营化带来效率的提升,对股东具有短期和长期的财富效应。D’Souza等以1961年一1999年129家来自世界经合组织(oeCD)23个兴隆国度中的民营化企业为研讨对象,发现民营化之后企业盈利才干、运营效率、投资效率等有显著进步。但在以东欧和前苏联等各转型经济国度和展开中国度的民营化为对象的研讨中,学者们并没有得到分歧的结论,即并非一切的民营化都伴随着企业效率的进步。Bou—bakfi和Cosset检验了1980年一1992年79家来自展开中国度的民营化公司,研讨发现,展开中国度民营化带来的企业效率进步不明显J。D’Souza和megginson对85家兴隆国度和展开中国度的民营化企业中止了比较,发现仅在兴隆国度民营化后企业业绩进步显著。而展开中国度法制不健全以及投资者维护程度较弱,外在的制度环境不能对民营化过程中止有效的约束以及限制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内部人及相关利益集团的“自利”行为。

针对中国的理论,国内的学者对民营化问题也中止了研讨,但直到今天,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结论仍然不分歧。一种观念以为,民营化带来上市公司业绩的进步。徐莉萍、陈工孟和辛字发现国有控制权转让给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会表现出盈利才干和运营绩效的进步,而国有控制权部分转让,国度股仍占有控股位置的上市公司业绩没有显著改善。su等的研讨发现,在国有企业改制中非国有股份的增长对企业盈利才干、销售才干和消费效率的改善有正效应。另一类研讨则得到完好相反的结论。戴璐发现大股东控制权超越现金流恳求权招致的潜在抵触并没有随着民营化而得到缓解,以致在部分民营化公司中更为严重。朱红军等以国光瓷业民营化为例,研讨发现国光瓷业的业绩并没有在“国退民进”之后表现出极大改善,相反,其业绩急剧恶化。Johnson等提出“掏空”的概念,指出由于控制权与现金一切权的分别,控股股东应用“掏空”行为将被控股公司的资产转移到自己旗下并据为已有。这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在制度环境薄弱的国度愈加明显。刘峰等对三利化工“掏空”

通化金马案例中止研讨后,发往常弱法律环境下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会伴随着新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这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和行为常常使民营化不能取得理论的效果。

上述文献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它们都是把一切民营化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与国有上市公司中止绩效对比或者比较上市公司民营化前后的业绩变化。而这些研讨忽略了收购者之间的差异性。

Brown等以四个东欧国度为研讨对象,发现当国有企业的收购者为外资时,企业效率的增加明显高于企业收购者为国内投资者的情况”。我国资本市场理论标明,民营化之后企业的最终控股股东存在差异。

国有上市公司的收购者可以来自企业内部,如管理层收购(mBo)或企业外部。来自企业外部的收购者常常具有不同的个人背景:有些具有外资背景;有些是其他民营公司的兴办者,具有丰厚的管理阅历和专业学问;有些则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研讨不同背景特征的收购者对企业民营化的影响,可以辅佐我们更好天文解企业民营化过程,为政策执行者提供理论与数据的支持。

三、理论分析与研讨假定

(一)民营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megginson等和Shlei~r指出,民营化经过产权的方式提供一种鼓舞,将企业控制人(一切者)与企业的利益相分歧,鼓舞其为进步企业的盈利才干、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做出努力’“]。而在国有控股情况下,国度各级政府机构代表人民管理国有资产,通常由细致的政府官员来行使国有企业的一切权,存在“一切者缺位”,即这些政府官员具有高度集中的控制权,却不能分享剩余讨取权。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在牺牲国有企业的一切者——全体人民利益的同时,应用控制权谋取个人的私利。另外,政府除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目的,并希望经过企业处置如社会稳定、充分就业、地域经济实力、财政收入、收入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承担了包括就业、社会稳定在内的大量社会福利义务,这使得国有企业背负起庞大的政策性担负,从而使企业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由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定:

假定1a:民营化效应显著为正。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经济国度民营化过程中,由于买卖规则不完善,对产权革新缺乏社会监视与限制,存在买卖双方相互串通损伤国度利益,将公共选择过程变为不对等的市场买卖过程的现象。失去制度约束的民营化过程使得国有资产加速流失,致使一些官员和个人借革新之机损公肥私、非法并吞国有资产。在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后,由于资本市场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欠缺,法制树立尚不健全,一切者经过对企业的控制权,应用“掏空”方式转移企业资产和利润,完成个人私利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关于企业的干预非常普遍。

政府不只严厉管制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行为,比如证券的发行和增发等,而且控股了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因此,政府实质上控制了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国有公司常常获得更多优惠,在关系型竞争中占领绝对优势,仰仗行政力气获得产品市场中的垄断位置和金融市场上的便利融资,而民营公司却不得不耗费大量资源寻租,处于竞争优势,民营化效应也就无法表现出来。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与假定1a相对立的假定:

假定1b:民营化效应显著为负。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3

一、保理业务的基本内涵

所谓保理业务,是指销货方将其向购货方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销货方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及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实质上是针对企业未收回货款而发放的贷款,还款来源是企业在未来将要收回的货款。

二、保理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保理业务的法律法规与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加大了银行风险。一方面,银监会于2003年取消了对内资商业银行开办国内保理业务的审批程序,但尚未出台相关部门规章。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对不了解的销售商和购货商开展保理业务,风险很大。如,我们在对某银行分行审计时,该行作为保理商对卖方在天津、买方在河北的两家公司办理了数笔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由于买方濒临破产、卖方没有发货,虽然该保理纠纷诉讼时间长达3年,但因为没有具体法规,法院至今未裁决,银行3000多万元保理融资形成巨大风险。

(二)银行利用保理业务调整存款、手续费指标。如,某银行分行向企业办理保理融资2亿元,保理贷款利率3%、手续费为1%。银行和企业将保理融资的2亿元当做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企业得到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如此操作,企业取得了与贷款利率接近的2亿元资金,银行增加了保证金存款2亿元和1%手续费。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无贸易背景的国内保理融资大量存在。目前,保理业务没有统一的法规,银行内部缺乏相关制度。银行办理的保理业务相当于流动资金贷款,但有的银行没有按贷款管理,造成大量保理融资没有贸易背景。如,我们在对某银行分行审计时,查出该行无贸易背景的保理业务占比50%以上。其中,有两家企业采取先开出复印给银行之后再作废或冲销的没有贸易背景的增值税发票1100多份、金额11亿多元,从该行保理融资20多次,累计融资金额9亿多元。

三、审计要点

(一)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审查。一要审查保理业务是否按贷款管理,业务操作是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二要审查银行对买断型保理和双保理中的出口保理商选择有无严格规定,对应收账款的确认标准有无相关规定。三要审查保理合同和买卖协议是否设立专职的法规岗位、对因合同瑕疵带来的法律风险是否有严格的控制制度。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4

一、引言

案例一:出口信保融资的惨痛教训

2011年秋,广东某从事体育用品的出口商经营周转出现困难,其在银行办理的21.4万美元赊销90天项下出口信保融资无法归还。银行根据相关协议协助企业向信保公司索赔,但信保公司以其调查的两家日本进口商未向出口商发出订单的反馈结果为由,认定出口商欺诈拒绝赔偿,银行出具的合同、发票、报关单、保单、承保通知书等均未被信保公司认定为有效证据,经办行除此外没有手段核实或反证进口商违约,后期出口商也拒不配合,企业停产倒闭,贸易背景资料沦为一堆废纸,银行信贷资产形成不良。

银行中后台部门在上述案例的事后检查中,提出了贸易背景不真实这一重要结论。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2011年末某音响设备企业7000万元出口商票融资不良贷款、2013年某家具企业1000万元订单融资不良贷款的事后检查中。但这些风险的背后果真是贸易背景不真实吗?在笔者看来,银行对贸易单据的表面核查和出口商资信的调查已经做到了极致,之所以还出现贸易背景核实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进口商的调查缺乏手段。在经济下行形势下,进出口商资金链均偏紧,赊销项下的债务清偿约定极其脆弱,仅依靠信保公司的诚信机制去要求进口商承认其拖欠货款纯属徒劳。因此,赊销贸易方式下引入进口商、出口商、卖方银行,甚至是买方银行共同参与的、廉价的、具有统一规则的贸易结算方式非常有必要,tSUBpo结算方式适时出现了。

二、tSUBpo融资介绍

那么,什么是tSUBpo呢?2003年由SwiFt组织的12家银行发起组成tSaG(tradeServicesadvisoryGroup),专门就如何为赊销项下交易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更好的为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服务进行研究。tSaG基于SwiFt系统,又研发了SwiFtnettSU系统。tSU全称为tradeServicesUtility,是基于SwiFt系统平台上新开发的功能,通过SwiFt系统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一)tSU系统

tSU系统可以说是专门为赊销这种结算方式推出的。赊销节约了交易成本,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风险、不确定性。tSU能够为交易各有关方面(包括进出口双方、买卖方银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交互平台,下一步还可能包括保险,运输,商检等。tSU的产生确实非常好地顺应了目前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

1.tSU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进出口信息的核对与共享。tSU的主要思路是将国际贸易的买卖方及各自相关的银行将包括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等的贸易全程信息全部输入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⑴。tSU进行内容的匹配、校验、分析,最终达到买卖双方银行能透过tSU共享经过认证的信息控制风险的目的。tSU通过对订单、运输单据和发票等单据进行匹配化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向贸易双方银行提供情况报告,不仅有利于进出口双方银行掌握进出口各环节的信息,也为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了便利。tSU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全部采用标准化的处理程序和标准化的电文格式,为交易各方提供一个从合同签约开始的信息核对,一直延续到货物装船、报关到最终收汇。

3.tSU的主要特点。tSU有别于信用证、银行担保和保理,它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赊销业务的透明度,有助于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在风险、成本和运营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tSU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效快速,可同时对多笔贸易批量处理;

(2)基于SwiFt平台,非常安全,便于控制风险;

(3)运用电子化手段节约了审单制单的人力物力,价格非常低廉。

(二)Bpo简介

2013年7月1日,Bpo(Bankpaymentobligation,“银行付款责任”)正式推出,是指在赊销方式下,买方银行及卖方银行通过tSU平台对单据信息进行电子化自动匹配,匹配成功后,买方银行向卖方银行做出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Bpo是继汇款、托收、信用证之后的第四种结算方式。兼有银行付款保证、业务单据化、贸易融资化的特点,为赊销交易提供银行付款保证并省去繁琐流程及单据审核,较传统支付工具更具发展前景。URBpo则是iCC(国际商会)制定的与之相配的新的统一规则,参与Bpo体系的银行、进出口商均须遵守。

(三)tSUBpo融资的运作模式

银行为客户提供tSUBpo融资,可根据不同贸易环节分别配套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订单时需约定以Bpo结算方式支付,贸易纠纷处理遵循URBpo规则。

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分别向加入tSU平台的银行提交取自货物订单中的关键数据,买方银行和卖方银行就来自客户基础合同的关键数据通过tma(tradematchingapplication)进行订单信息匹配,并达成交易框架。卖方银行如与买方银行tSU订单信息匹配成功,可为出口商办理订单融资。

出口商发货后,向卖方银行提交发票和运输等重要单据的关键数据,tSU系统中的SwiFt云应用tma,将这些单据数据与之前的订单数据进行匹配,一旦数据匹配成功,买方银行就承担Bpo银行付款责任,卖方银行即可为出口商办理免担保的出口商票融资、出口信保融资,甚至福费廷融资等。

(四)tSUBpo融资风险控制有效性验证

如将tSUBpo融资嵌入本文开篇的出口信保融资风险案例中,将出现以下情形:在贸易过程中引入一家买方银行(进口商支付费用远低于信用证和保函),该银行将进口商订单数据录入tSU平台,银行也将出口商提供的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录入tSU,如tma数据匹配成功,则表明具有真实贸易存在,如经多次修正仍匹配不成功,则表明进出口双方不存在真实的贸易背景,风险即可防范与未然,出口信保公司如加入tSU平台,则可更好地履行进口商资信、进口国风险保险人的职责,有别于目前事后再核实进口商贸易背景的做法。tSUBpo模式同样适用于前面提及的订单融资、出口商票融资风险防范,进口商承担的费用又远低于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产品,非常值得深入推广。

三、tSUBpo融资的特点

案例二:tSUBpo成功运作实例

近期,中国银行与东京三菱银行合作完成了一单tSUBpo业务交易,为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对日本著名零售企业SeVen-eLeVen的出口赊销交易⑵。SeVen-eLeVen公司每天进口的商品上千种,并有不同的规格,不适合用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而且该公司由于上年销售收入下降,明确提出要节约国际结算费用支出。三菱银行向其推荐了tSUBpo的贸易结算模式,将其庞杂的商品信息进行文件夹式管理并导入tSU平台,进行数据化处理后与卖方银行提供的信息在tSU平台进行匹配。只要信息匹配成功,三菱银行便承担Bpo银行付款责任,上海的贸易公司更是凭借该付款承诺获得中行的免担保融资,提前落实订单、缓解其资金压力,最终贸易结算在tSUBpo模式下顺利完成。

在上述案例中,整个贸易流程实际上是围绕SeVen-eLeVen公司展开的,由于该公司信用卓著,处于行业龙头地位,SeVen-eLeVen公司实际上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而上海的贸易公司则是众多上游供应商中的一员。三菱银行承担了SeVen-eLeVen公司的信用风险,并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其采购订单数据拆解转换为tSU标准订单数据流,供各个境外银行在tSU平台上匹配,tSU服务收费远低于保函、信用证等业务,SeVen-eLeVen公司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三菱银行获得了企业的国际结算,上海贸易融资获得了免担保融资,中行则获得了相应的贷款收益。

基于上述案例,tSUBpo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无纸化高效运作

tSU平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程的电子化和标准化,还将实现从业务申请到业务修改及业务确认的全程网络操作,可以减少人工耗时和单据运输成本,实现高效快捷。客户在前端提供相应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而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将客户的订单数据与tSU平台的标准化数据规则匹配,做好数据的拆解转换、文件夹管理,将标准化订单数据提供到tSU平台上供卖方银行匹配,在完善前期转换机制的基础上,上述流程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同时节约了供应链核心企业、银行的人力成本,相关国际结算费用也有所下降。

(二)强大的融资功能

tSU早期的推行并不顺利,它只是一个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匹配的引擎,缺乏法律上的依据。直到2013年Bpo体系的推出,只要订单信息与单据信息匹配成功,银行就负有不可撤销的付款条件,而且还要受URBpo规则的约束,tSU项下的出货前融资、出货后融资、提货担保、贴现福费廷等如雨后春笋般被开发出来,以此满足贸易双方的融资需求。相关融资对企业的金融负债,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企业存货和物流管理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可靠的风险保障

tSU为参与的各方用户提供了:1.经过双方银行验证的贸易核心数据;2.自动化的比对结果;3.交易过程中贸易双方作出的商业决策分析报告⑶。基于以上相关信息的验证情况,银行可决定其融资范围,在tSU上经过参与方验证的信息使银行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信心增强。tSU提高了银行在赊销业务中的参与度,银行根据公司客户提供的贸易相关信息。同时银行对记账式交易过程中信息的可见度也大大增强,也能帮助银行有效控制本身对该类交易项下的授信风险。

四、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的tSUBpo融资设想

基于银行赊销项下贸易融资风险压力较大的现状,适时引入新兴的tSUBpo融资模式是一个明知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今天,银行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企业网银客户端,从客户订单生成到传输到银行的内核系统的过程中,需高度依托银行的企业网银系统。在进出口双方签署基于tSUBpo结算方式的贸易合同后,银行可通过企业网银与客户订单系统的接口获得贸易订单数据,无论是单笔还是批量的订单数据、单据数据,在企业电子制单完成后,交由企业的网银管理员把关,通过互联网发送至银行核心系统,在核心系统中根据tSU规则进行进一步的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处理,再发送至tSU平台与对方银行数据进行匹配。对于内部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不必再逐笔录入数据,通过将企业内部的订单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连接到银行的企业网银,在网上银行平台上直接提交数据。

(二)开发与tSUBpo融资相匹配的业务审批机制

由于tSUBpo融资高度电子化和标准化,银行有必要重新设置该类业务的调查、审核和审批机制。在tSUBpo模式下,银行甚至可以简化免担保出口贸易融资的单据审核机制,由于基本不存在纸质单据,银行只需对订单数据和单据数据转化为标准化tSU数据过程中的无差错数据转化负责,依托于tSU平台的数据匹配功能和Bpo银行付款责任,银行对出口商发放的实际上是低信用风险出口贸易融资。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5

关键词:国内保理业务流程风险控制

一、国内保理市场分析

国内保理是在国内赊销、托收贸易背景下,银行作为保理商从供货商处买入以商业发票、商品交易合同载明的对购货商的应收款,并负责信用销售控制、销售分账户管理和货款回收而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由于现阶段国内贸易市场已形成了明显的买方市场,结算手段与国际结算比较相对贫乏,卖方要控制收款风险,主观上不愿意赊账销售,但这又不符合买方的意愿,为了满足客户的迫切需要,许多中资银行借鉴国际保理的基本操作方式,先后开办了国内保理业务。相较传统的国际保理业务而言,新生的国内保理业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2002年12月,工商银行正式获准在国内面向工商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客户开办保理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准全面开办国内保理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此之前2002年9月,民生银行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签订20亿元的保理业务综合授信协议。2001年下半年,光大银行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签订5亿元的保理业务综合授信协议。虽然中资银行的保理业务还正在起步,但国内保理业务的潜力已展现出来。

虽然各家银行对于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的前景都十分看好,但实际上,该业务的开展受到不少条件的制约。业内人士指出,最主要的制约是法律法规与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由于国内保理业务是一项新生的业务,所以法律法规对于该业务中诸如应收账款的转让、担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举例而言,一家企业倘若破产,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对其的清偿程序应该如何,我国的《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只限于对销售商和购货商都是该银行客户的企业开展保理业务,所以,业务量难以迅速扩大。在法律环境和企业信用体系的双重局限下,各家银行对于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极为审慎。例如,工行对于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控制实行额度制度,且一般一年一定,纳入到统一的授信管理之中,同时对销售商和购货商的额度进行监测,并建立保理业务的风险预警机制等。而光大银行则采用“大总行-小分行”的模式,由总行对各分行的国内保理业务进行指导和调控。另外,企业与银行双方对国内保理业务的生疏,也限制了该业务的发展。

显而易见,国内保理业务拥有巨大潜力又有相应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此业务时既要积极创新又要注意风险的控制。下面笔者拟就商业银行如何开展国内保理业务这一课题做些粗浅探讨。

二、国内保理业务的客户选择

商业银行在开展国内保理业务时,首先应考虑如何选择客户,在此基础上,对保理的标的即应收账款进行甄别。

1、国内保理适用的客户

(1)卖方资信情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采用赊销的销售方式,应收账款的期限、地区分布、客户结构合理的制造、销售企业。

(2)卖方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发展前景良好,主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应收账款占比高、需要资金迅速扩大生产、销售规模的,有市场、有发展潜力。

(3)卖方是经营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有意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企业。

(4)卖方是需要优化财务报表结构的企业,如上市公司或拟上市企业。

(5)卖方是长期拥有一定金额的,真实、合法、无权利瑕疵的应收账款的批发商,而非零售商。

(6)交易合同项下的商品应为消费性商品而非资本性商品。

2、办理国内保理的客户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且无不良信用记录,评定的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2)产品质量稳定,标准化程度高,易于保管,市场前景较好。

(3)前两个会计年度经营正常、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量无异常。

(4)与买方采用赊销方式进行商品交易,且与买方有较长期的合作关系。

3、应收账款应具备的条件

(1)应收账款应具备合法真实的赊销贸易背景,同时申请人与付款人之间具有真实、合法、有效的商品交易或劳务背景。

(2)申请人与付款人之间不存在商业纠纷或争议即应收账款债权无瑕疵,并且申请人未对应收账款设定任何形式的限制或担保。

(3)应收账款的付款人不是申请人的关联机构,应收账款债权证明完整。

(4)商务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付款到期日不少于15天且不超过90天,以人民币计价标示并支付。

三、国内保理的业务种类和流程

上文分析探讨了国内保理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接下去将对商业银行开展国内保理的业务种类和流程进行研究,涉及到“国内全保理”、“国内有追索综合保理”、“国内商业发票贴现”这三种类型的保理业务。

1、国内全保理

“国内全保理”指银行为企业提供赊销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贸易融资、信用销售控制和坏账担保的全功能保理。其具有如下特点:卖方企业不承担因赊销带来的收账风险;卖方企业向银行出售应收账款,取得货币资金——“把死账变成活钱”——增加现金流量,加速资金周转;银行负责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承担付款人到期不能足额支付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

“国内全保理”作为全功能保理,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在选择客户时,可通过以下标准进行甄别:企业开辟新市场、接触陌生客户,但对其资信情况缺乏了解,承担商业信用风险;卖方应收账款占压资金,影响资金周转,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卖方经营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有意提高资产流动性,需要优化财务报表结构。

该业务的操作流程。

流程说明:

①卖方向银行申请核准信用额度;

②银行对买方进行信用评估并核准信用额度;

③卖方向买方发货,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取得资金;

④银行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清收;

⑤买方于发票到期日前向银行付款。

⑥到期买方无力付款,银行做担保付款。

2、国内有追索综合保理

“国内有追索综合保理”指银行为卖方提供赊销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贸易融资服务的基本服务功能,客户可以灵活选择的有追索保理。

该业务具有如下特点:卖方企业向银行出售应收账款,取得货币资金后可增加现金流,加速资金周转;银行分担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工作;如银行到期未收到买方付款,则由卖方按约定无条件回购该应收账款。可为客户带来的利益有:当应收账款占比高时,可得到资金迅速扩大生产、销售规模;银行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应收账款提供多方面服务,减少财务人员负担;基本服务功能供客户选择,客户成本较低。

该业务的操作流程.

流程说明:

①卖方向银行提出申请保理额度;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6

[关键词]超市背景音乐消费环境

全球第一家的超级市场诞生在1930年8月的美国。而在我国发展却只有1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更是进入快速发展和成熟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大超市的不断的发展,不断地自我完善,人们已经不单单注重于在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更多的细节和氛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东西。舒缓的音乐缓缓流泻,顾客在明亮而又柔和的灯光下穿行,在超市,每一个不和谐细节都会影响顾客的购物情绪,而每一分恰到好处的细致会让人舒服。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氛围背后其实有着各种测算和数据支撑。

《法制晚报》与新浪网站《生活频道》曾联合推出了消费者关于商场背景音乐感受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商场有些背景音乐。但是,由于背景音乐声音过大、节奏过快等原因,有接近80%的消费者都表示曾对商场的背景音乐感到烦躁不安,甚至有很多消费者因为背景音乐过于吵闹而离开商场,放弃了消费。

尽管很多消费者对多数商家的背景音乐不满意,但事实上,有86%以上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商场播放背景音乐的,而且近96%的消费者认为商业背景音乐的质量对商场档次、形象有影响。

由此可见播放背景音乐是烘托卖场气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背景音乐的适合与否不仅会影响营业员的工作态度,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进而会影响到我们卖场的销售。因而,背景音乐的效果不容忽视。对于具体播放时间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超市这样一个特殊的卖场我们应该播放什么样的音乐呢?

一、从卖场的性质来看,超市为非高档商品卖场

从消费人群来看,以青年为主虽然知识分子(白领)多,而打工青年为主也不少。根据实际情况,知识分子多但受过严格的音乐教育的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音乐欣赏程度还停留在听听音乐情绪的初级阶段,因此不能构成音乐欣赏习惯和素质的差异。所以,播放的音乐都可按“多俗少雅无美声”。即多放通俗音乐,如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雅尼的电子音乐;少播放古典音乐,主要是指海顿、贝多芬等古典派的音乐,而经过改编为流行形式的除外,尽量不要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曲,这样跟顾客拉开了距离。

二、超市不同于游乐场,应按“多曲少唱无合唱”的原则

即多播放器乐曲,少播放声乐曲,不要有大合唱,特别是雄伟壮丽的合唱曲,雄纠纠的军歌。因为到超市不是参加集会,沃尔玛也不是军营。

三、超市应按”多乐少歌无摇滚“的原则

即多播放器乐曲,少播放声乐曲(歌曲),无如重金属、工业摇滚等大轰大翁类的乐曲,不播放军歌、颂歌、企业歌等,而与“黑鸭子”演唱类似的小合唱,小天使童声合唱除外,尽量不播放企业歌曲,哪怕是该企业的产品在超市促销,而超市自己的企业歌每天开门迎客时可播放一次。特别强调,超市自己的企业歌曲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来谱写,至少不能是军歌风格

四、根据购物的心理应该遵循“多缓少快无悲腔”的原则

即多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歌曲),少播放节奏速度快的乐曲,绝对不要播放《二泉印月》、《江河水》之类的悲伤乐曲或歌曲,这样破坏了顾客享受购物的心情。

下面我们以非节假日超市内的情况及准备播放的音乐为例具体的看看各时间段应该播放什么样的音乐:

8:00开店迎客,由于顾客主要是非上班一族,但能早起的老龄人,因此我们应播放轻快的音乐,并在音乐背景中介绍该超市的特点。例如:民乐《喜洋洋》、《步步高》或《超市的企业歌》。

8:15超市较冷清,这时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乐曲让人流连于商品货物之间。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mozart-第23钢琴协奏曲》、mozart《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韦伯《自由射手》序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可以反复播放。

9:30人越来越多起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速度稍快的音乐。《满江红》、《金蛇狂舞》、《赛龙夺锦》、《紫竹调》、《梅花三弄》,可以反复播放。

11:30午休的上班族、年青人居多,可播放流行歌曲或根据流行歌曲改编的器乐曲。(略)。

14:30超市逐渐趋于平静,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电子音乐留住顾客。舒缓的电子音乐一组(略)可以反复播放。

15:00超市逐渐热闹起来,非上班族的购物者增多。可以播放热烈的少数民族音乐欢迎大家的光临。《满山葡萄红艳艳》、《放马山歌》、《刘三姐》、《掀起你的盖头来》、《姑娘生来爱唱歌》,可以反复播放。

17:00第一个高峰期。上班族下班来采购食品人居多,轻快的流行曲世界各民族音乐可以让大家购物加快步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苏佩《轻骑兵序曲》、mozart《土耳其进行曲》,可以反复播放。

18:00人流渐去,晚餐时间,轻松的民乐可以让顾客放心购物。民乐独奏:琵琶《赶花会》、京胡《柳青娘》、二胡《空山鸟语》.箜篌《湘妃竹》、柳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可以反复播放。

19:00第二个高峰期,晚餐后人们来购物,轻快的民歌改编的流行乐让来自各地的顾客倍感亲切,加快购物。

21:00超市逐渐平静,人流渐去。缓慢的管弦乐曲可以让顾客流连忘返。《天鹅》、《秋日私语》、《维也纳森林圆舞曲》、《绿袖子》、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可以反复播放。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7

关键词:企业重组;财务分析;价值创造

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特点来选择合理的重组方法,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层次的调整,有计划的退出竞争领域,另一方面则是微观层次上的存量流动,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特点实现企业存量资产的合并、租赁和兼并等,促使产业内部流转,有助于创造更具实力的新企业。对于企业重组的财务分析,则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待企业的重组问题,创造更大的价值。由此看来,加强企业重组的财务分析和价值创造研究十分关键,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企业重组的客观选择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十分不合理,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多国有企业设备陈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单一等,种种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此类企业来看,市场竞争力偏低,企业内部产品更新换代不足,难以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加之内部管理混乱,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下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国有资产存量中,有超过20%左右处于闲置状态,庞大的国有资产流动性较差,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企业重组改革,促使产权流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一,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各个部门和专业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二,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促使企业可以在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保持活力和生机,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布局,盘活资产存量,创新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其四,拓宽企业经营规模,整合企业资源,转移到优势企业或产业中,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重组财务分析

(一)企业重组价值创造分析

现代企业经营重组中涉及到的买卖双方,企业重组价值创造的前提需要对重组双方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为了实现企业重组后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于卖方价值的评估是尤为必要的,更为合理的设定卖方要求的价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收购价值创造,主要是强调企业兼并前后的买卖双方价值差异,这个差异表现在经营、筹资和税金等方面带来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公司合并的总价值,并非是买方创造的价值。卖方企业的独立价值是买方的底价,主要是由于企业还有继续经营和发展的价值,这样才能为买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卖方更希望自身所得到的经济收益高于企业独立价值,收购价值更多的朝着卖方流动。故此,需要充分考虑到如何科学合理的衡量卖方独立价值,如果卖方是上市公司,市场与价值尽可能的选择独立价值作为评估基础所在。但是,对于某些公司而言,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无法代替独立价值。如果是企业股票价值兼并后有所提升,所以在评估独立价值时则应该从市场中剔除。卖方的底价则是取决于可供选择的机会。如果卖方价格在市场价以内,这个出价就是底价[2]。为了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应该明确底价是由卖者决定,并非是买者。支付给卖方的最大价格是卖方的独立价值和收购价值创造整合在一起。最大价格则是企业合并后独立价值差异和合并后价值。基于此,最大价值得到了肯定,那么最终的兼并价值创造是由卖方获得。故此,从买方角度来看,应该尽可能平衡价格,从中可以更为直接的反馈出最大出价,但是很多特殊情况下,买方愿意去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样卖方的经济收益可能高于独立价值,还有一些情况是买方的出价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收购是一种谋求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投资工作着手,为企业总体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基于此,如果收购无法满足折现空置率,则应该采用长期的战略,并考虑到收购是否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机会。在很多情况下,买方的企业最大接受价格要远远低于卖方企业的独立价值,其中涉及到的成本内容,则是企业管理人员充分考虑到内外部企业发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当前企业的收购倾向性十分鲜明,特点十分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收购进入市场需要几个月的周期,而进入内部发展的周期则是几年;其二,兼并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相较于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成本要低得多;其三,战略资产,其中包括专利、技术和品牌商标;其四,已经在市场上生存较久的企业要比新企业风险低得多。

(二)公司收购分析和评价

公司收购评价中,纵观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最为常见的就是股东价值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在财务评价中,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市场价值,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哪些?在市场企业收购中,如果企业自身作为兼并者,只有少部分的公司会在收购之外,而财务的自我评估则是管理者对企业兼并或收购的一种快速反应。自我评估程序可能引起其他的市场兼并注意。买方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股票交换市场价值,来科学合理的评估收购价值,这种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作用,加剧成本的同时,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评估合理性,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评估方法。但是,如果买方低估了股票价格,以市场为基础购买价格,可能存在兼并成本过高,影响到兼并最终的价值。与此相反,买方过高的评估股票价值,高估最低可接受价格,最终价格购买可能失去了升值可能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一个最为常见的战略就是收购或兼并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计算战略收益,评价行业内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战略部署,为企业重组获得新的战略发展机会。同时,企业重组还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可能出现收购前经营效率不高,收购后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另一种情况则是管理者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协调运作下,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为管理者带来更大的收益。

三、企业重组的价值创造对策

(一)重组后的税收规划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颁布后,进一步降低了企业重组税收负担压力,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卖方个性化要求,维护国内企业重组市场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此项文件的颁布,对于现代企业重组税务处理中,了解不同条件适应的税务处理条例。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符合税务处理规定的,可以将其定义为应税重组,被企业合并后当做是公允价值转让、全部资产转让,明确资产转让的应得效益,依照税务规定依法缴纳税款。诸如,如果企业选择非货币清偿债务方式,需要充分明确非货币清偿债务和转让非货币资产两种方式的差异所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损失如何。债券转让股权的,应该进一步明确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业务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出清偿业务中的资产损失和收获;企业股权收购和重组交易的,通过公允价值来确定买方所得资产和股权。如果是分立企业,相对应分立的资产需要根据公允价值来衡量资产损失和收获。此种税务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强调公允价值的计税基础地位,企业账面价值小于资产公允价值,需要财会人员及时确认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严格遵循税法规定。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在税务处理中可以将其看作是免税重组,此类情况在具体业务处理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商业目的明确,并不以减少应缴税款为目的;其二,合并或收购的分立部分资产占比需要符合规定;其三,重组后的一年内,企业不可以改变原有资产经营活动;其四,重组交易后,其中涉及到的股权支付金额需要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其五,重组后的企业,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内股权不得随意转让。只有在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后,获得支付方原有计税基础确认后,对于股权交易中不明确的资产转让伴随的损失和收益,非股权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损失和收益。基于此,可以从中了解到,税务处理规定中强调使用85%以上的股权支付交易方式。此外,对于特殊形式的企业重组并非是免税,只是一种非长久性的免税形式,在后续收购资产确认和处理中,仍然需要依法缴纳税款。

(二)选择合理的重组模式,促使资产流动

为了推动现代企业重组,促使资产合理流动,应该集中着重调控过大型企业,提升企业的自我积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自身的主导优势。同时,通过着重推动大型企业重组,可以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存量,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获得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成效。合并或兼并的资产重组,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有助于为后续的企业转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促使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形成配套的集团化服务,提升经营生产活动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企业可以通过承包、专制和出售的方式,为小型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很多市场竞争优势差,发展前景不甚乐观的小型企业,可以根据法律要求获得破产保护。更为重要的,为小型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集中精力推动建设,加快产权改革脚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行业内的收购和兼并,实现产业内的资金合理流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卓.企业重组的财务分析及价值创造[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7).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8

在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我们就必须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艺术管理专业正是建立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党的文艺思想基础上的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满足艺术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艺术生产、艺术供求和艺术销售等活动。2017年3月,根据教育部(教高[201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艺术管理”通过新专业审批,正式作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范畴下艺术市场中的一分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已成为艺术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介入艺术领域,开启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介入对市场形态的转变、艺术生产形态的变迁,以及消费交易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保留传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的同时,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应运而生,如艺术银行、艺术品基金与信托、文交所等。然而,现在从事艺术金融行业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或分支,艺术金融的人才可以在艺术院校中的艺术管理专业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培养。目前,从事艺术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多是具有经济类专业或艺术类专业的单一背景,以经济学背景为主的,缺乏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具有艺术学背景的,却又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既懂艺术管理,又具有艺术鉴赏能力,还有经济学知识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将艺术金融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使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

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艺术金融是指各类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的艺术金融是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广义的艺术金融则包含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包括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信托等艺术品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类金融行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结构变化大;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没有突破,徘徊不前;市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新动力的建构,而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这种新动力建构的关键。

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业态。然而,如此规模庞大、市场繁荣的新业态,却缺少既能够懂得艺术品鉴赏,拥有艺术品背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看到艺术品背后的金融价值,正确评估其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既了解金融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化视野,又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收藏知识,与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及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责无旁贷。现今艺术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学科体系和课程标准设置尚不完善,艺术经济作为艺术管理的一部分,亟须金融的相关知识体系补充,使艺术管理学科更加完善。

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艺术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艺术金融认识不够,知识构建不完整

艺术金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院校对艺术金融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相关行业缺乏了解,故而尚未开设相关课程。且由于艺术金融涉及的面非常广,有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基金、信托、保险等,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片面、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开设艺术金融相关课程的院校主要是财经类院校,而艺术院校由于缺乏管理学、经济学背景教师,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在艺术市场方向,缺乏明确的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知识构建,教授知识以传统美术史为主,缺少经济类、金融类课程,学生对艺术金融产业相关领域闻所未闻。笔者认为,各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艺术金融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艺术管理的其他方向,增设相关知识储备。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师资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且合理的定位,结合未来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培养适合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艺术管理是新兴专业,教师的培养仍存在缺口,梯队建设更无从谈起,加之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跨艺术、金融、管理等多学科,跨度较大,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也相对较高。该专业大多在艺术院校(系)开设,师资以艺术类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艺术史学科或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缺少受过专业教育的,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多学科知识兼顾型教师,因缺乏师资造成市场急需开设的课程无人能教,课程设置也不可避免因陋就简。

(3)与社会资源联系欠缺

?术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我国人才培养的共通性弱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极少参与实践操作,长期依赖于书本知识的拼凑,只注重形而上的理论教学,缺乏与相关行业间的联系,忽视本专业在该行业深度、政策法规、行业信息上的相关了解,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金融相关岗位越来越多,如拍卖行、画廊、美术馆、文交所,以及经纪人、策展人等,然而学生在校园里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很多最新的行业信息了解欠缺,一知半解,知识传递的时效性较慢。

2.实现艺术金融人才专门化培养

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管理的范畴内,却又区别于艺术管理,培养的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在艺术管理专业中高质量地培养艺术金融人才,要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市场需要,应在艺术管理专业中设置艺术金融方向,实现艺术金融人才的专门化培养。

(1)培养目标的专门化

艺术金融专门化人才是面向艺术品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机构、艺术品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艺术学、金融学、管理学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各项环节的主要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艺术、经济、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实现艺术市场中艺术金融衍生的各种业态发展需要。

(2)研究内容的特色化

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而科学的,更应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艺术学与金融学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艺术金融人才既可以在艺术院校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中培养,不同院校开设时应结合自身特色,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可分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包括艺术史的相关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书法、绘画等实践操作。实践类的操作有助于提升艺术管理者的鉴赏能力;艺术史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则让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充实、全面。

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主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杂项、铜器、当代艺术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运作。

③艺术品与金融运作模式:包括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相关产业(如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信托、艺术品质押融资的运作模式、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运营等),国际拍卖与典当行业风险管理,国际性展览会、跨国艺术画廊、博览会管理,大型论坛策划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④艺术金融与风险控制:包括国内外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艺术品相关政策法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⑤课程实践教学:首先,组织与著名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艺术赞助人,以及与艺术相关的银行家、金融工作者等的交流和对话。其次,注重联系国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有批次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到艺术品拍卖行、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机构参观以及实地实习,借鉴国内外艺术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

(3)师资力量与实践模式的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师资聘入机制。高校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师资,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可以实行对内提升知识,对外引进人才的策略,通过参加高水平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应鼓励教师与社会机构紧密联系,多与市场接轨,到拍卖行等艺术金融相关企业行业实践,将课堂带出校园,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授课。通过现场教学的模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还要积极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品金融相关领域、艺术品市场相?p部门一线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师资队伍,以讲座、对话等形式完善教学。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9

>>中欧控烟法律比较研究廉租房制度中外比较研究中外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中外分级诊疗制度比较研究中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外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外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外导游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外纳税申报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借鉴中外保险企业税收制度比较研究中外物流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中外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外大学章程制度体系建设比较研究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控烟中国控烟行政规制之研究中外政府预算制度比较分析中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中外碳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②田威.控烟社会背景下的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109-111。

③董建江,张艳主编.成长――中国烟草行业过渡式转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73-74。

④烟草在线.美国各州纷纷提税寻求经济援助.2010-7-5.http:///news_gj/roundup/wu/20107/20107210449_417558.shtml。

⑤世界上烟草税最高的国家是丹麦,烟草税占烟草价格的85%。

⑥烟草在线.日本烟草税将把卷烟价格推高33%.2009-12-2

5.http:///news_gj/roundup/wu/200912/20091224132449_389400.shtml。

⑦烟草在线.日本控烟五年是怎么做的.2011-01-14.http:///news_gj/gusto/wu/20111/2011113133636_445207.shtml。

⑧资料来源:http:///blog/static/1063825620113199144574/。

⑨胡安源.专卖视野下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6。

参考文献:

[1]田威.控烟社会背景下的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109-111.

外卖行业发展背景篇10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如何有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业基础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如何有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创业基础》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对于课程改革而言,教学方法改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怎样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业思维,锻炼创业技能,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从《创业基础》课程现状出发,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广西财经学院《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广西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二、《创业基础》课程现状

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授课、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笔者发现《创业基础》课程存在如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授课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评价与考核方式缺少多元化等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在问到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时,超过九成学生表示教学方法改革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超过八成学生希望教师能多运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笔者还积极探索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等多种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而笔者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要求教师能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等,制定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每一项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提出任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点,任务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第二,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后,教师应当要采取合适时机及方法提前告知学生,提前的时间根据任务难度而定。

第三,执行任务。这个阶段,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任务执行进度。

第四,检验任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信展示任务成果,检验学习效果,而对于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要将学生互评与教师对学生评价相结合。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创业基础》课程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课程内容丰富,与社会联系紧密,且实践性强。基于课程特点,笔者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本文以课程创业项目的学习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的实践。创业项目旨在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个创业项目从产生到运营的各个环节。如创业初期的创业想法、创业市场调研、,到创业中期的产品运营、营销策略,再到后期的品牌推广、多元商业模式发展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将创业项目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具体的创业项目,在n程的任务实践中激发团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掌握创业项目的教学重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创业项目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如下:

(一)提出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点,确定任务。

经过分析,笔者最终选定的创业项目教学任务为:创意卖花。“创意”是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提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要激发学生创业意识,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发挥学生敢想敢做的精神,挖掘创新创业的潜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创意的平台;而“卖花”是针对创业项目的教学内容而提出,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商品,并且学生对花比较感兴趣,学生平时通过实体花店、线上花店、体验式花店等了解花店运营,作为消费者参与情人节、母亲节等节日卖花热潮,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有过简单卖花的经历。

“创意卖花”,“创意”是手段,是核心,“卖花”是目标。

(二)布置任务

第一,任务时间。布置创意卖花任务有两个时间节点需要把握:一是要在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理论、营销策略、Swot分析等课程基础之后;二是要留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综合以上两点,可在学期第10-11周布置任务。

第二,布置任务。具体设计如下:

一是教师需要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花,作为上课道具。笔者一般选用用满天星做的干花、鲜花玫瑰、绿色盆栽(可开花的)、用花做的书签等。教师手捧不同类型的花,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好奇心。

二是播放歌曲《那些花儿》,同时让学生之间传阅花朵。每一位同学都可在歌声中仔细观赏带来的花朵,营造赏花的美好氛围。

三是教师仔细讲解每一种花的类型、花语、用途等等,增进学生对花的理解。

四是让学生讲自己与花的任何回忆、故事,鼓励有卖花经历的学生分享故事。卖花不仅仅是简单卖花,更应该融入情感、情怀、理念。教师希望通过分享故事,传递情感。

五是教师通过ppt讲解卖花的相关知识引出“创意卖花”。例如讲解互联网+卖花、房地产+卖花、庆典活动+卖花的特点。

六是布置任务。教师布置任务:主题为“创意卖花”;分小组进行,两周时间进行准备,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要图文并茂,配背景音乐;ppt需包含但不限于公司名称、基本情况、Swot分析、营销策略、商业模式、财务分析等内容。

(三)执行任务

学生有两周时间进行准备。教师在这两周内只需要简单和学生交流任务准备情况,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市场调研、材料搜集、ppt制作等。同时,强调学生要将财经类专业知识融进课程任务。

(四)检验任务

(1)分组展示。笔者上课班级一般50人左右,分6组,按分组顺序进行ppt展示。每组需要选出两位同学作为代表,一位作为主讲人,一位作为评委。

(2)采取分组ppt讲解+评委点评+教师点评形式进行。每组ppt讲解结束,由学生评委进行一一点评(本组评委除外)和打分(十分制)。主讲人需要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考验主讲人及所在团队对于项目是否思考深入、全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每组结束后,教师再进行细致点评。

(3)通过每组“创意卖花”ppt任务展示,笔者发现学生ppt制作精美,思维活跃,富有创意。

例如关于公司命名,有“花时间”、“心花怒放”、“依兰山庄”、“花无缺”、“花样年华”“勿忘花”等富有诗情画意的名称。其中,“花时间”含多层意义:一是与花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二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要花时间慢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三是要像经营生活一样养育花朵,花时间培育。命名的设计能够展示学生的创造力。

关于公司营销策略,我们认为:好的产品有了,怎样宣传、推广和开拓市场,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学生在营销策略这方面,综合分析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策略,注重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大胆运用自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新途径。同时,结合Swot分析,针对目标人群细化策略。以上这些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而学生的ppt展示也会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目标人群不够精准、财务分析过于理想化、人员管理混乱、公司长期运营策略欠缺等。这与学生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一定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关。而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给予学生实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增长创新创业能力。

五、结语

《创业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实践结果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能树立学生创业意识,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创业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着力培B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广西“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洪涛、石定华.开放开发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学术论坛,2015,(02).

[2]杜云明、盖丽娜.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