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篇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篇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6:22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1

县“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我县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一、“十五”公路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投资,并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加快了县乡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全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公路交通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县乡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州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县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县公路通乡率和硬化率达到100%,通村率和通村硬化率达到80%,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建立县城与重点乡镇相连的三级以上公路为主的畅通公路网;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三、“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重点

根据自治州公路发展计划和和静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县乡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公路”建设;加大客运站点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1、通达工程全县共有58行政村,至目前通油路的村仅有19个,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交通部、交通厅政策,力争实现村村通,有条件的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铺油,对于里程长,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村列入通达工程,完成砂石路面的改造。预计完成823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路新建工程。

2、通畅工程

针对目前已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及需要改建的专用公路、资源公路,下大力气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完成128.6公里的三级和四级公路改建任务。

3、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严重制约着各乡镇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建力度,将重要的村与村之间进行连接,预计新建600公里的四级油路或砂石路,以形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4、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建设

加强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调查工作,切实摸清这些村的公路现状,在“十一五”期间有限安排建设项目,我县共有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需新建195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公路,以解决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同公路的问题。

5、客运站点建设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五、实现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继续将公路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把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州交通局公路发展规划,努力适应本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2

奋进在路上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有感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通过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我对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从中感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乡村振兴指日可待,而这与四川农信的定位密不可分。四川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必将伴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农而强。四川农信始终坚持全方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艾毓斌理事长在四川农信2018年工作会上发表了题为《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为开创四川农信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全面总结了四川农信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工作和2018年的重点工作。艾毓斌理事长的讲话鼓舞人心、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作为一名四川农信人,我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高举“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这面旗帜,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推进四川农信安全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凝神聚力,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四川农信三大攻坚战决胜之年,作为一名四川农信的青年员工,我会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四川农信发展添砖加瓦。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国共产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乡镇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含总支、党委,下同)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第三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章组织设置

第四条乡镇应当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乡镇党委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应当成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村联合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或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村办企业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村,因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受乡镇党委领导。

村党支部、总支部和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六条县以上有关部门驻乡镇的单位,应当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些党组织,除中央另有规定的以外,受乡镇党委领导。

第七条乡镇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坚持精干高效,加强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村干部误工补贴人数和标准的确定,应当从实际出发,从严掌握。

第三章职责任务

第八条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二)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三)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四)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六)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二)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三)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四)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五)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六)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条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党支部,可以划分若干党小组。党小组在支部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党员学习和参加组织生活,检查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和执行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决议的情况,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四章经济建设

第十一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要同支持和促进粮食生产相结合。发展乡镇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同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建设小城镇相结合。

(三)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领导制定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保证规划实施。

村党支部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五)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科技发展经济。

第五章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二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制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十三条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第十四条搞好村镇规划,改善村镇面貌,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十五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第六章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第十六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

第十七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

第十八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应当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能够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党员组成。乡镇党委书记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党务工作和农村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

应当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

第十九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反映情况,安排工作,决定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第二十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决定重大事情要同群众商量,布置工作任务要向群众讲清道理;经常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第二十一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要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书记要敢于负责,有民主作风,善于发挥每个委员的作用。委员要积极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主动做好分工负责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第七章党员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条农村党员应当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二十四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党员教育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合农村特点,贴近党员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发挥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

乡镇党委每年应当对党员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一次。

第二十五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村党支部每月应当开展一次党员活动,包括学习党的文件,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等。

第二十六条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优秀党员,要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要依照有关规定,分别采取教育帮助、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置。

第二十七条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要组织开展党员联系户等活动,给党员分配适当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十八条加强和改进对外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外来党员,有关党组织应当及时将他们编入党的支部和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经常向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党员违犯党的纪律,应当及时严肃查处。处分党员必须按照和有关规定进行。对受到党的纪律处分的,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三十条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吸收优秀青年、妇女入党。

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审批。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本条例由县(市)党委负责实施。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国共产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乡镇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含总支、党委,下同)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第三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章组织设置

第四条乡镇应当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乡镇党委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应当成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村联合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或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村办企业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村,因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受乡镇党委领导。

村党支部、总支部和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六条县以上有关部门驻乡镇的单位,应当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些党组织,除中央另有规定的以外,受乡镇党委领导。

第七条乡镇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坚持精干高效,加强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村干部误工补贴人数和标准的确定,应当从实际出发,从严掌握。

第三章职责任务

第八条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二)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需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问题,由乡镇政权机关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三)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四)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六)领导本乡镇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二)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三)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四)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五)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六)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条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党支部,可以划分若干党小组。党小组在支部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党员学习和参加组织生活,检查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和执行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决议的情况,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第四章经济建设

第十一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要同支持和促进粮食生产相结合。发展乡镇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同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建设小城镇相结合。

(三)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领导制定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保证规划实施。

村党支部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五)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科技发展经济。

第五章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二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制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十三条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第十四条搞好村镇规划,改善村镇面貌,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十五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第六章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第十六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

第十七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

第十八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应当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能够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党员组成。乡镇党委书记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党务工作和农村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

应当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

第十九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反映情况,安排工作,决定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第二十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决定重大事情要同群众商量,布置工作任务要向群众讲清道理;经常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第二十一条领导班子应当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要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书记要敢于负责,有民主作风,善于发挥每个委员的作用。委员要积极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主动做好分工负责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第七章党员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条农村党员应当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二十四条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党员教育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合农村特点,贴近党员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发挥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

乡镇党委每年应当对党员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一次。

第二十五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村党支部每月应当开展一次党员活动,包括学习党的文件,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等。

第二十六条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优秀党员,要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要依照有关规定,分别采取教育帮助、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方式进行严肃处置。

第二十七条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要组织开展党员联系户等活动,给党员分配适当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十八条加强和改进对外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外来党员,有关党组织应当及时将他们编入党的支部和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经常向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党员违犯党的纪律,应当及时严肃查处。处分党员必须按照和有关规定进行。对受到党的纪律处分的,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三十条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吸收优秀青年、妇女入党。

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审批。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本条例由县(市)党委负责实施。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5

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提前完成了年度预期目标和“十五”计划

过去一年,我乡受到电力、油料等要素制约,又接连经历了5次台风的袭击,这对正在发展壮大起步阶段的*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乡党委、政府高度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克难攻坚、以创新的思路、大胆的气魄、务实的作风,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将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一、三产业,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目标。

20*年1-11月份,全乡国民生产总值7941.1万元,同比增长10.2%,预计全年增幅11.5%,十五期间增幅达9.5%;农业生产总值增长5235.7万元,同比增长8%,十五期间增幅7.4%;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7%,十五期间平均增幅8.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已经提前完成了乡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目标,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夯实基础,优化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今年,我乡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加大对名、优、特产品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协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组织到金华、杭州、江苏等地考察农产品专业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同时,农技人员也多次深入田间开展送科技下乡、送优质品种下乡活动。开办农业科技培训4次,培训农机人员348人次,发放资料2000份,农机人员下乡宣传动植物防病害58次,开展了禽流感预防疫苗注射工作和其他易传染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20*年1月-11月,在土地、资金紧缩和重大洪涝自然灾害的不利形势,我乡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仍达4862万元,实现5%的增长目标。“十五”期间新增特色农业养殖基地32个,新增禽类36000羽,畜类1500余只,特色水果基地860多亩。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乡政府在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妇联等单位的帮助下,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增强农民生存就业能力。现已培训23人,登记1*人将分批继续开展培训。实现第三产业产值23*万元,增幅12%,比预期超出2个百分点。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积极争取多方筹措,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山区建设。

搞好山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基本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乡党委、政府抓住党中央提出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中央省委分别出台1号文件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按照年初乡人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坚定信心,克服种种困难,向市里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800万元乡政府完成几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一是筹措1200余万元资金完成郑家岭隧道改造工程;二是投资800万元建成大太线和双镇公路,加强了*与周边乡镇的联系;三是开展庆丰、石坦山、南平、翁村、陈家山等村的康庄工程建设,总投资达790万;四是投资600万元建设*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级教育强乡”;五是投资862万元修建防洪堤、三面光水渠等水利工程;六是投资80万元的闭路电视改造工程,12个村的电视信号正常使用;七是文明百村工程硕果累累。石坦、溪头村、北吕岙等村先后建成了休闲公园、文化活动室,提倡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形成农村新的文化特色。

四、以创建“平安*”活动为载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文明百村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步伐。

我乡以巩固和强化基层治调组织职能为重点,以创建“平安*”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的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1—11月份,治安案件3起,与去年同期下降%40,刑事案件一起,为摩托车偷窃案件,已破获。继续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学校、企业等重点单位进行经常性检查,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高度重视、认真排查和化解了在征地拆迁、劳务工程、村级财务等热点问题上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1—11月社会稳定,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随着“文明百村行动”的不断深入,乡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大荆规划所新规划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村庄规划,方案已于12月份通过论证。同时,依托大荆中心集镇规划,以村庄布局调整,生态乡、村规划为重点,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规划”,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双整治、双建设”工作,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治理“脏、乱、差、散”入手,统筹兼顾,扬长避短。例如:市“环境整治规划”先进村石坦村,今年以来,从“改水、改厕”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效果。溪头村以文明百村创建为契机,加大科技宣传投入,积极开展了“科技示范村”创建。继续深化和巩固低保人群的社会救急机制,推进农村集中供养工作,探索了一条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五、重视学习,增强素质,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一年来,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乡为目标,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主线,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建设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围绕干部队伍建设这条主线,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规范行为。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发展与服务意识。一是紧抓示范。党委中心组以身作则,带头学理论,强化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建设成一支团结务实,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二是实抓教育。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学习按照“坚持制度、注重实效、学以致用”的基本要求,做到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经验交流,教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三是常抓培训。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一年多来乡党校共组织培训××场次,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地接受了教育,有力地推进了干部队伍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创先工作。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乡党委每年年初都制定和下发党建责任书,同时结合县委的要求,制定党建创先方案和年度工作意见以及月工作要点,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在年中和年末进行全面考评。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严格依照规定和有关程序建立一支保持××名常数的入党积极分子,今年新发展党员××名,党员总数达到××名,与人口总数的比例为×׉。同时,还建立一支保持××名常数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出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奖优罚劣管理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监督约束能力。

3、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在全县率先开通乡镇级党建网站,在网上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积极探索开展党建工作新路子。二是在××和××村试行设立“农村党员活动中心户”。针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日渐增多,党员的生产、生活、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和复杂,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极大地改变了部分村党支部存在党员难于集中、活动难于开展、党员作用难于发挥等现象。三是在乡、村干部中实行“六要”目标管理。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工作作风,在乡、村干部中实行“六要”目标管理,就是要求乡村干部做到服务本领要强、亲民感情要浓、排忧解难要快、为民办事要公、工作业绩要好、廉洁自律要严,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乡党委把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委中心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关于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重要论述以及《》、《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党性观念,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

1、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有了加强。

继续开展创“六好”党委活动,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得分工责任制,建立和实施党委议事规则。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进一步加深了班子成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了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按照市委下达的目标,逐项落实到各支部,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党建工作任务。

2、狠抓支部组织工作,明确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突出驻村干部党建职责,使驻村干部直接参与村党支部日常活动,切实担负起指导、督促、监督党日常活动的职责,在乡党委与村干部之间起桥梁作用。同时规范了党费收缴工作。

3、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的业务培训。由于村党支部换届新工作的干部增多,有存在着业务不熟悉的问题。为此,乡党委多次召开党务工作培训会,对各村的村支书、副支书、组织委员进行培训,传达全市组工业务培训会议精神,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业务知识及其他法制、科技知识,较好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4、注重党员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了班子成员和部门同志在廉政建设工作中各自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实行责任制。完善了驻村干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上下班制度,值班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人人置于制度的约束之下,使人人做到有章循,照章办事。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党员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二是加强党的三大作风教育;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法规教育,使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以致用,投身于我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开拓创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进行调查摸底,严格对照标准,确定星数。通过评定,根据各支部状况,分不同类型制定加强支部建设、争星增星工作措施。重点抓两头,对先进的五星支部进行表彰宣传,对无星少星的支部针对性地采取整顿加强措施,引进奖罚竞争机制。

6、工青妇、民兵、老协、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老协顺利换届,共青团、妇联组织得到整顿,各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7、宣传工作上新高度。

一是继续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分阶段、分步聚认真组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要求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对照日常工作边学习边实践,使他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搞好农村、农民、农业工作更有信心,更有方向。在开展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期间,总结和积累出来的好的经验,如“进百家,访民情,听意见,心连心”活动,“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评选群众最满意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活动等等,形成了机制,把整次学教活动的成果化为软件,稳定下来,延续下去。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6

规划制定2015年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石冥故里.画意白沙”这一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是以突出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二是以突出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三是以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即一是围绕小部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二是围绕基建强镇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215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白马新区基础设施,完善新区功能;高标准完成邱石冥文化公园、邱石冥文化广场及陈列馆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集镇猪市坝第二批棚户区改造,连通荆竹新区工程;重点实施好集镇供水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均田片区安全饮水工程。重点实施好桃子坪、石牛寨通村公路硬化;做好白沙至均田公路的灾后修复;启动实施县级贫困村大堰通村公路、三塘至坪上产业路硬化;启动实施羊角山产业公路,小岩至岩上、羊角山绿荫塘产业公路以及白沙中学至农贸市场段公路硬化。三是围绕产业兴镇扎实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是加大羊角山、坪上两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同时,围绕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茶、烟、椒、畜”等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围绕民生稳镇抓实做好民生事业。重点抓好新农合、农村危房改造、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等工作,确保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规划建设石阡西部中心区域小城镇。白沙位于石阡西部乡镇聚凤、本庄、河坝、龙井、国荣、甘溪中心区域,305省道穿镇而过,既是全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花鸟画家邱石冥先生的故乡,又是原石阡第二中学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年,该镇积极依托地域特点、历史文脉、交通便利等优势,围绕“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功能配套”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河一园、两区、三广场”(以白沙河为纽带,以邱石冥文化公园为中心、拓展白马新区和金竹新区、建设文笔广场、邱石冥文化广场和人民文化广场)进行组团式布局。目前,白马大道改扩建、160余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邱石冥文化广场、陈列馆、石冥公园、石冥故居、石冥街工程正在紧密锣鼓地建设,确保邱石冥文化广场开馆仪式暨“温泉之城·长寿石阡”铜仁市美术作品展活动如期在白沙举行。同时,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以整治镇容村貌为切入点,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心小城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构筑区域互动、镇村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努力打造“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小城镇。

认真编制“十三五”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该镇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科学谋划,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立即成立组织机构,配备精干力量,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结合镇情,统筹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指导性,真正切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二是科学谋划。该镇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多方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科学合理地谋划编制一批事关未来五年全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精准衔接。坚持项目编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加强上下、左右节点衔接,做好全镇总体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衔接,做好镇级规划与全县总体规划对接,在总结分析“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好当前与“十三五”规划的精准衔接。已完成“十三五”项目规划清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有9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领域的有5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有6项,涉及特色产业发展领域的有5项,涉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有3项,形成了规划文本材料。

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没有找到一条很好的投资渠道来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比预期的稍微缓慢。

2、村屯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强,村屯乱搭乱建现象较多,且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各方面比较落后,造成我镇新农村建设跟不上集镇建设步伐。

3、部分镇、村干部学习不够,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产生随意性建设,加之农村群众的规划意识程度较低,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建新不拆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我镇村屯有限的农用地减少,给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7

湖南省交通工作情况汇报(二五年八月十日)湖南是一个内陆农业省份,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8万,省内行政区有13个直辖市、1个民族自治州、122个县(市、区)。2004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一、“十五”以来交通工作情况“十五”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工作成效。(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省继续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公路总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航道、港口、站场面貌明显改善。“十五”期可累计完成投资662亿元,是“九五”期总投资的2.1倍,较“九五”末年均增长13.26%;2004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878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44411公里,二级以上公路7091公里,高速公路1218公里;全省实现县到乡镇全部通公路,87.7%的行政村通公路。全省通航里程达到11968公里,等级航道4215公里,四级以上航道906公里。客货运站场332个,港口105个,港口吞吐能力1056万人、4832万吨。——高速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十五”期,我省以“一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为重点。湖南境内三条国道主干线,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南段532公里和衡昆国道主干线湖南段186公里已全线贯通,上瑞国道主干线湖南段已建成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为1218公里,在建的高速公路为774公里,到今年底,常德至张家界高速公路(161公里)和衡阳绕城高速公路北段(27公里)将建成通车,届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406公里。到2007年底(本届政府任期内),上瑞国道主干线湖南段540公路将全线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2075公里,将实现省会长沙至13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三条国道主干线湖南段全部贯通,省域“一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基本成型。——农村公路与路网建设、改造取得实效。随着国家启动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和87.7%的行政村通公路。到今年底,我省可以完成县际公路改造420公里,完成县到乡镇公路改造8500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1.3万余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乡镇700个;解决3100余个行政村通达公路的问题;全省76%的乡镇和23.68%的行政村将通上水泥(沥青)路。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运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十五”期我省水运建设重点为“一纵一横一港”,到今年底可累计完成投资30.2亿元。目前,长沙霞凝港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株洲航电枢纽一期厂坝工程完工、船闸建成通航,可望在今年10月实现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常德至鲇鱼口航运工程今年底可顺利完成;株洲航电枢纽二期工程、长沙霞凝港区二期工程、衡阳地促进了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二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同志和副省长郑茂清同志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加快交通建设的筹资政策和各项优惠措施,多次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督查指导、排忧解难。其他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也对交通工作高度关注、全力支持。特别是在省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还拿出一个亿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及省际通道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建设资金的紧缺局面。三是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交通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倍感温暖,倍增团结奋斗干好交通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二、“十一五”交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建设重点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根据中央精神,交通部党组及时提出了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交通部门必须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湖南经济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我厅党组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一五”我省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通部以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的精神,把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作为交通发展的主线,全面提高交通设施的综合质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水平,全面增强交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建设廉政保障的综合体系。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交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交通发展的整体水平基本适应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湖南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部崛起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为贯彻这一发展思路,我厅党组还适时提出了坚持“五个紧密结合”,注重统筹协调好“五个关系”和实现“五个协调发展”的工作指导原则。坚持“五个紧密结合”:就是要坚持将交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紧密结合;与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紧密结合;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紧密结合。注重统筹协调好“八个关系”:就是要统筹协调好加快发展与量力而行的关系、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与路网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关系、公路建设与航运建设的关系、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养护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事业同步发展的关系、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与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关系;实现“五个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其它运输方式、与全国公路水路交通、与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五个方面协调发展。在交通行业中长期发展方面,还及时制定了“五个规划”和“四个指导性意见”。“五个规划”是:“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全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省际公路建设规划和交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个指导性意见”是:交通行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如何治理公路超限超载、如何治理交通建设领域非法转包和擅自分包的指导性意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我省交通发展总目标为:到2012年,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和总体服。同时,调动和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三是航运建设,继续搞好梯级开发,不断拓展“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争取出台优惠政策,多元筹资,通过股份制运作,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航运开发。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生态社会”、“平安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仍然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我省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差,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我省是一个农业省份,且大部分面积处于山岭重丘和水网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特别是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差,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全省共有农村公路7408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3%。其中等级公路31382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862公里,*公路2575公里,四级公路27945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2.3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78.43%)的54%;等外路42702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64%。铺装、简易铺装路面里程15627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1.1%,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1.14%)的68%。未铺装路面58457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8.9%。已经铺装了沥青(水泥)公路的农村公路,也有不少达不到等级公路标准。有相当部分农村公路桥涵工程老化,承载标准较低,危桥涵数量较多,致使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十分脆弱。2004年底,我省仍有5865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没有通沥青(水泥)公路的乡镇还有656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27.7%;通村公路中,油路或水泥路也仅为16.8%,且很大部分通乡镇、通村公路为断头路,连通性很差,未形成网络,导致农民群众出行不方便,运输效率、经济效益低下。(二)、我省路网建设(国省道)明显滞后,制约了高速公路效益的发挥和整体公路网的协调发展到2004年底,我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仅7091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8.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十一五”要达到目前全国平均水平,还需完成国省道路网建设4100公里左右,需投资211亿元。如果要达到二级以上公路占通车里程的20%(专家认为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低于20%,路网始终是脆弱的),还需完成国省道等路网建设11000公里,需投资660亿元。(三)、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较差,水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由于缺乏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投入不足,我省航道总里程虽居全国第三位,但航道等级低、里程短,四级以上航道906km,仅占航道总里程的7.6%。港口数量虽不少,但普遍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港口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缺少必要的装卸设备和库场设施,码头功能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的集装箱、散货等码头能力严重不足,泊位的吨级结构不合理,不适应近年1000吨级航道增长形势和船舶大型化、运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四、几点请求根据我省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几点请求:(一)、增加我省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建设的投资规模按国家2003-2005年中部省份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我省需要建设13000公里(不含湘西自治州)的县到乡镇公路和564公里的县际公路。而列入国家计划的只有8000公里县到乡镇公路和300公里县际公路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8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委会,中、市农村工作会和县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期间全县“三农”工作,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发展形势,按照中、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分析形势,深化思想认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党的*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审时度势,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就此作出了具体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的深化、发展和升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表明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密结合丰都基本县情和“三农”发展基本实情,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就全国、全市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了巨大变化。物质丰富、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丰都来说,也是如此。“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各种支农促农政策,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推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通过“十五”期间前四年的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9亿元、33.6万吨、2430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41.9%、111.9%、116.1%;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7.5:18.7:33.8,已初步形成了种养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共同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在大力发展烤烟、蚕桑、畜牧、果菜等骨干产业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佛建生态高效农业园区、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5年,全县共有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14家,农村“两社”89个。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夯实。五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农村土地治理成效明显,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新建中型水库1座,整治病险水库22座,整治新建山坪塘958口,新修渠道65公里、整修385公里。鱼剑口电站建成发电,农村电网改造顺利推进,能源保障得到加强;双鹰河流域开发、库周绿化带建设等项目都超前或超额完成任务,多次荣获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二等奖。四是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始终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扶贫资金7940.6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047个,累计解决了3.8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开发、农民技能培训均得以稳步推进。脱贫致富进程明显加快。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深化“普九”成果,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三下乡”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得到很好落实。认真抓好农村疫情监测、地方病防治工作,村疾病预防、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进展较好。六是干群关系呈现可喜变化。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农村治安事件、邻里矛盾纠纷、封建迷信活动明显减少。救灾、救残、救弱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四村”建设、“双培双带”工程、贫困党员“安居工程”、“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与帮扶”活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总之,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基础条件实现较大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我们必须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纵观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形势,认真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有政策扶持。近年来,中央和重庆市分别明确了一系列支农促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农税免征、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补贴、库区产业扶持等等;县委、县政府去年出台的优惠政策中,仅农业产业化发展就有7条之多。用好用活这些宝贵的政策资源,有利于推进“三农”工作。二是有难得机遇。近年来,国家每年都以1号文件的形式明确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在移民后期扶持中,国家支持库区大力发展畜牧等重点产业;今年,农业部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等“九大行动”,以此全面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同时,西部开发、河北对口支援、国家扶贫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等机遇汇聚丰都,为全县“三农”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有利条件。三是有起步平台。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大为改观;红心柚、青蒿、苎麻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和运销大户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起步平台。四是有动力助推。随着近年的稳步发展,我们在推进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农民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渴望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大批基层干部在实践锻炼中逐渐成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为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结合丰都实际,全面把握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首先,必须把握基本内涵。我县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着力体现“五个新”: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一人有事大家帮,全村有事共商量,敬老爱幼学贤良,和谐助人成风尚”的良好氛围;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其次,必须坚持五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结合县情特点,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二是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激发农民发展活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农民需求来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四是坚持科学规划,城郊型经济圈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沿路型经济带和山区型经济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共建和谐农村、造就新型农民。五是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主创建、社会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行动。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举债建设;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搞千村一面;要引导扶持,不搞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广大农民。其三,必须明确基本思路。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带动农业、城镇带动农村”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倡导乡村文明为重点,以改变城乡面貌为关键,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启动实施“二四工程”为载体,集合全县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四,必须把握工作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农村“三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指标是: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9.63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有卫生室,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方便舒适,院落整洁美观,文化健康繁荣,干群团结和谐”。

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大推进力度,努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辩证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围绕总体目标强化统筹,又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推进。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县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农业增加值9.5亿元,农业农村各类项目投入2亿元,粮食总产量33.5万吨,农产品优质率达到4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10%以上,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保持10万人以上,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0.6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20*年,我们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平台。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招商引资、民间投入等途径,切实抓紧、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思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路网规划与建设,力争新修乡村公路110公里;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公路管护的长效机制,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公路安全通行。二要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推进防洪工程、水源整治工程、蒋家沟水库、双鹰河流域开发、水土保持、小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新增有效灌面3100亩;探索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办法,采取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建立水利工程投资开发和管理营运新机制。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以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长江消落带生态功能区等五大区域建设。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峡库周绿化带建设等生态工程,做好沿江、沿路、沿城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争完成117万亩天然林保护、3.5万亩库周绿化带补植补造和6000亩库周土地治理项目,建成沼气1500户。四要抓好城镇化建设。按照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做到建管并重,继续推进高镇、社坛、龙河、兴义等10个重点集镇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完善有利于农村人口进城入镇的政策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第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紧紧依托现有基础,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面向市场,注重特色,全县农业总产值力争实现16.5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要做大做强骨干产业。按照“壮大规模、优化品质、完善设施、科学管理”的要求,抓住畜牧、蚕桑、果菜、烤烟等四大骨干产业和青蒿、苎麻两大特色产品,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打造特色。切实搞好包鸾农业综合开发、佛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稳步推进包鸾肉牛、武平山羊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渠溪河百里红心柚长廊、沿江百里绿色经济长廊等基地建设。力争实现黄牛改良1.5万头,良种母猪推广1000头;发放蚕种7万张,收茧3.5万担;种植烤烟2.8万亩,收购6万担;红心柚、藠头、榨菜、竹笋、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此外,落实优质青蒿5万亩,收购蒿叶6000吨;发展优质苎麻10000亩,收购青麻1500吨。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科技含量高、发展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要求,在做大做强骨干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同时,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用品牌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按照“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搞好农村“两社两化”,积极发展营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各种行业协会,不断扩大市场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新培育县级龙头企业5家,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家,新发展农村“两社”30个,新组建行业协会5个。三要搞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大粮食新品种推广力度,稳步推进优质粮基地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力争种粮130万亩、产粮33万吨。加大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果树高桩换接、疫病预防控制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优质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5%,商品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48%,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以国家补贴为动力,加大农机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完成推广耕整机500台,联合收割机5台,插秧机2台,力争使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四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做好丰都红心柚全国绿色产品认证和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工作,印发推广红心柚种植标准,提高红心柚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丰都特色。

第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契机,用好用活全市“百万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和国家“一免三补”等农业农村政策,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工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就业局、农业局、移民局、职教中心、三峡技校等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技能型、实用型培训,切实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就业能力上来,确保全年实现培训1万人。要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积极拓展劳务合作渠道,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争实现新增转移就业5000人,稳定劳务转移10万人,切实提高劳务转移的组织化、有序化、规模化程度,做大劳务产业,做响劳务品牌,做强劳务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要大力开展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工作,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吸引有资金项目、懂经营管理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第四,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始终坚持以特困村为主体、以扶贫园区建设为助推器、以“造血式”扶贫为主渠道,围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技能三大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实施扶贫示范工程。要继续抓好南天湖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太平坝乡茅林沟村、保合乡文家边村两个市级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全县脱贫致富进程。二是实施项目扶贫工程。要继续抓好141个特困村的项目建设工作,以实施110个扶贫项目为切入点,全年力争解决0.64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0.65万人口饮水难问题,新修村社道路300公里,完成150户高山移民和贫困户住房改造,圆满完成《丰都县扶贫开发规划(2002-20*年)》的预定目标任务。三是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要按照建立基地村的要求,将产业类扶贫资金集中用于特困村,支持贫困户积极培育发展脱贫主导产业,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奠定基础,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100元的目标。此外,坚持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并举,做好做活水利部、市商委扶贫集团帮扶工作,加强与帮扶部门和单位的衔接沟通,争取得到更大的支持,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第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一是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相关政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建设步伐。做好争取全市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县的工作,力争明年纳入市上计划。二是要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按照“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性别比例,预防出生缺陷”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出生缺陷监控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三是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广泛开展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和文明乡镇、村社、村民创建活动。四是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努力形成以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体、分散包户供养为补充,覆盖全部五保对象的救助机制;启动农村灾民救助机制,加快制定农村残疾人优惠政策,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第六,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以创建“平安丰都”、“平安乡镇”、“平安村社”为总抓手,坚持工作下移、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建立起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一是要抓好农村工作。以“五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保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坚持预防为先、教育疏导为主,通过说服、教育、劝导解决问题,防止各类的发生,努力减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二是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秩序稳定良好。

三、抓示范树典型,定标准保质量,充分发挥“二四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创造性的事业,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分步推进。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县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四工程”,即:2个示范村(其中市级1个、县级1个)、40个推进村(其中市级20个,县级20个)。力求通过三年努力抓出一批示范、树立一批典型,以此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

第一,要正确理解实施“二四工程”的出发点。我们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二四工程”,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我们的基本县情。我县农村面积广大,农村人口多,地域差别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三百多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同步推进,只有突出重点,逐步实施。二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建设本质特性的“五个新”,没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是“新”不起来的,我们选择四十个村来推进、两个村来示范,才能使我县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一个条件具备的操作平台,找到新农村建设开局起步时期的“抓手”。三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效果。我们选择一部分村开展试点,既能使新农村建设行动迅速又不急躁冒进,又能逐步探索一套适合丰都特点和各乡镇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从而收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效果。

第二,要准确把握“二四工程”建设的内容。实施“二四工程”,总体上要按照中央五句话20个字的要求来予以进行,具体建设内容体现在“三建”、“四改”、“五提高”等三个方面。所谓“三建”,就是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所谓“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所谓“五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我们既要准确把握示范村和推进村的建设内容,又要根据各村实际突出建设重点。示范村建设要实行一次规划、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通过三年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务求出成果、出经验、能推广;推进村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三年努力,使推进村的面貌有显著变化。这里要特别强调,未纳入“二四工程”的村,也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看得见、摸得着、能干好的实事抓起,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三,要努力实施“二四工程”力求有成效。一要在农民增收上力求较大进步。各村要根据实际,培育1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好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好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力求较大改善。县计委、建委、国土等部门要精心指导村社搞好农房建设规划,做到地质安全、美观实用、节约土地;按照用水泥路连接村社、用石板路连接院落的要求,加大乡村道路建设改造力度,方便村民出行;着力改善自来水、沼气、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广泛动员和引导农民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积极开展农村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工作,彻底改变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逐步实现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村庄靓起来的目标,努力展现山青、水秀、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貌。三要在公共事业上力求较大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方便农民子女上学。加强乡风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好村文化活动室、“两委”办公室和村级医疗卫生室,配好乡村医生,完善文化设施,改善办公条件;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认真落实推进“二四工程”的工作措施。卓有成效地推进“二四工程”建设,必须有创新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工作和强有力的保障。一要抓好组织领导。县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把“二四工程”建设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县农办要做好牵头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二四工程”。各乡镇要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实施意见》所定的标准选好推进村,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二四工程”建设。二要编制好村级规划。被确定为示范村和推进村的行政村,要按照建设标准,切实搞好村级规划。具体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与区域内的其它规划相衔接,不能互相矛盾;注重与各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突出鲜明特色;注重立足现有基础,防止大拆大建和加重农民负担;注重尊重农民意愿,规划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为了实际可行,除2个市、县级示范村的规划可作简单图表外,其它推进村可只作文字规划。三要做好整合文章。要按照“农民自主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按照“安排渠道不变、投资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掌握的各项支农资金通过“拼盘”、“打捆”方式,安排落实到实施村的具体项目上;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采取“一事一议”、“三会一评”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要积极鼓励和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二四工程”建设,努力形成推进“二四工程”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领导,努力提高驾驭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县上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乡镇也要相应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负责本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建立有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和乡村基层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把新农村建设列为大事,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抓紧抓好。有关部门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安排项目,落实资金,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是要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落实好中、市、县有关支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要转向农村,逐年提高县级基本建设资金支农的比重,提高农业信贷比重,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比重,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县级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9

一、以“亲民”为出发点,着力健全建设机制,努力实现创建工作的“三大突破”。天下民为本,万事民为先。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县始终把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一是规范工作模式,实现了个体性领导向群体性领导的突破。过去,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要是由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挑大梁、唱主角,1996年以后,我县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建立起县文明委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各乡镇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模式,克服了“单打一”的格局,形成了“大合唱”的氛围。二是细化工作目标,实现了一般性号召向具体性要求的突破。为增强创建工作的操作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县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目标分解为宣传教育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硬件建设工作、科技工作、卫生工作、文化工作、体育工作、广播电视工作等8大类54个小项,分别制定标准和要求,逐项加以落实。三是严格工作考核,实现了弹性规定向硬性规定的突破。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我县先后建立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帮扶乡镇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文明村镇创建考核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将各项工作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体系,与干部使用、奖惩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2004年以来,全县广大干部深入到新农村建设一线,梳理热点、难点问题4000多条,解决问题3800余件,办实事300多件,新增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岗位3302个,劳务输出4.82万人,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的农村特困群众达7800人。

二、以“为民”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建设平台,努力改善农村的“三大环境”。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农民的迫切希望。我县始终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重点是大力实施农村文明村镇创建“五个一”工程,突出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超前”和“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县城总体规划与乡、村规划相结合,以乡镇和行政村所在地为主,由县建设部门统一规划设计,并提供风格迥异的小康楼图纸供农民选用,有效避免“千村一面”和“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的现象。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15个乡镇已有13个制定了乡镇建设规划,20%以上的行政村制定了村级规划,大部分村的建设规划正在制定当中。二是狠抓示范。根据县域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县以“公路沿线文明走廊”创建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10个乡(镇)和30个村作为农村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并从中选择了像石镇镇、富林村等一批班子强、基础好、经济较富裕的村镇,率先启动,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同时,落实了县级领导干部挂点和县直单位共建制度,建立了为民便民的服务体系,规范了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工作制度和创建目标、创建责任人等制度,并一一张贴上墙,有力推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05年,我县石镇镇被推荐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乡镇的候选单位。三是多元投入。实行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林业、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各项涉农项目资金,着力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信贷投入为辅助、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03—2004年,全县仅用于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县城饮水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林业改造建设等方面的国债资金就达2047万元。四是完善设施。坚持从“一看树二看路,三看卫生四看居住”的要求出发,以“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厕、改橱、改圈,建公路、建沼气、旧城改造)工程为载体,大力整治“脏、乱、差”,积极倡导“净、绿、美”,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我县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97.88%;改厕受益户5.3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投资600万元兴建请支持原创网站沼气池,农村沼气池总量超过1万个;农村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电费每度下降了0.5元;15个乡镇全部贯通水泥(油)路,通水泥路的行政村92个,占总数的60.9%;农村移动电话和电话覆盖率达99%,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已达50%;乡乡镇镇都建有条件优良、环境优美的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

三、以“爱民”为立足点,着力抓住建设根本,努力提高农民的“两大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我县坚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全面实施“素质工程”,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了“解放思想学教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和“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万年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纵深推进了以“关注民情、心系百姓”为主题的“民情系列”活动,形成了“让农民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农村家庭道德评议”、“首届十大道德标兵”和星级信用农户、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1名、第三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1户、全省首届“十大道德标兵”1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3户、地市级标兵户36户、县级“十星农户”5101户。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科技活动月”、“百名医生进千村”、“阳光工程”培训等活动。精心编制农村普法简易教材,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坚持不懈地普及推广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等科学知识,有效遏制了和封建迷信活动,率全省之先实现了农村死亡人员遗体火化率达100%的目标;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了300余幢农村中小学教学楼,每所农村学校都配备了电脑,适龄儿童就学率达100%;组织20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帮助近15万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建立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室为基础、各文化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网络,全县15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陈营镇文化站荣获省级“百强文化站”称号,汪家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

四、以“富民”为主攻点,着力突出建设目的,努力促进农业经济的“两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在于兴县富民。近年来,我县围绕“两个65%”目标和省委提出的“20字”方针,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紧紧抓住“基地”、“产业”、“企业”三要素,请支持原创网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万年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一是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全面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战略,狠抓特色农产品基地及昌万公路和206国道沿线瓜果、蔬菜、蚕桑、花卉苗木高效经济作物带建设,以贡米、生猪、珍珠为主的特色种养发展迅速。去年,全县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46%,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特色种养产业超粮食产值的专业村遍及15个乡镇,已达30多个,各类种养基地达26个,直接辐射带动农户3.8万户;农民人均收入达2775元,净增542元,增长24.3%。二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坚持把发展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大力培育新兴农业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企业已达187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无公害产品和“绿标”产品1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60多家,带动农户3万多户。三是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着眼于整合周边3市18县(市、区)近6亿斤商品粮资源,去年兴建了江南米业批发市场,今年1-5月已完成交易额达3327.9万元。投资7000万元的招商项目万年珍珠城已基本竣工;面积达6000㎡的万昌综合市场,年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2004年,全县有农产品上市为主的有形市场29个,以粮食、肉食品为主的上市商品成交量达7.7万吨,上市成交额达4.1亿元。同时,注重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培育、发展非农产业相结合,使城镇建设与产业建设互动发展。石镇镇招商引资兴建了石镇商贸广场,可容纳10000多人进行交易,带动了鄱、余、万、乐四县(市)附近市场繁荣;大源镇结合辖区仙人洞、神农宫的旅游开发,投资80万元,将镇区街道修缮一新,吸引了一批外来客商投资兴业,去年新增个私业户30户。

回顾万年建设新农村的历程,我们体会到,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情民意是前提,体察民情是关键,关注民生是核心,实现民富是根本”。在这些方面,我们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村镇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县虽有87%的乡镇完成了所在地的建设规划,但村级规划相对落后,近4/5的行政村尚未形成规划,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基本无规划,而且规划水平不高,局限于当前现状,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农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以公路交通、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以卫生、教育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上饶市连接波、余、万三县的唯一咽喉要道——万弋公路,是省会南昌经昌万公路,直通浙江的第二条东西走向主通道。但由于线形差,半径小,特别是盘岭山头山高路窄,弯多坡陡,行车艰难,已成为滨湖三县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另外,位于全省12条重点堤防工程之一的梓埠联圩的大型泵站姚坊电排站年久失修,已临近报废程度,威胁到波、余、万三县五乡(镇)8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三是农民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县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和一些陈旧落后的风俗在农村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少数农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片面的把市场经济理解为“金钱”的经济,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所减弱。四是城镇化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起步晚、起点低、水平低,小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0请支持原创网站4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24:1,差距较大。同时,农民在创收、户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享受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增收门路不多、渠道不宽,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重点要抓好“四个一”。

一是搞好一个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始终坚持把科学规划置于首位,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按照“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镇优先、移民扶贫村镇优先、空心村优先”的原则,结合村村通项目的实施,以建设中心村、中心镇为重点,将村镇建设计划纳入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对全县城乡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加快县乡村城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操作中,规划要由城建部门统一实施,经费可由县乡两级分担,不应增加农民负担。计划到2006年,全县所有乡镇和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建设规划;到2007年,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村级规划;到2010年,所有行政村完成村级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村人口减至20万人,基本安置在中心村。

二是抓好一批典型,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小康示范村工程和文明村镇创建“五个一”工程,按照规划统一、建房面积统一、建房高度统一、式样立面统一、外墙面砖统一“五统一”的原则,积极推广“四位一体”(即猪舍、厕所、沼气池、瓜果蔬菜种植)的能源生态模式,突出抓好10个示范乡(镇)、30个重点村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百万小康生态村”示范工程,努力使新落成的村庄成为“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整洁净美、生活富裕”的花园式、生态型的小康生态村。力争到2010年,全县30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成为小康生态村,达到中等小康水平生活的农户4000户;到2020年,全县10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成为小康生态村,达到中等小康水平生活的农户10000户。

乡村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10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城乡统筹

科学设置城镇布局。完善“一轴两心六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突出县城行政中心和竹园经济中心主体地位,统筹推进青溪、三锅、关庄、沙州、木鱼、姚渡6个重点集镇加快发展。推进以小集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引导高山农民下山,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加快小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提高居民聚居率。完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以金唐线、乔沙线、乔凉线和沙州、青溪“三线两片”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居特色、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科学构建了“中心镇+乡集镇+村级聚居点”的城乡可持续发展体系。

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低碳经济,基本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和大宗矿产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以矿产品加工、医药制造、特色建材、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发展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建成茶叶、食用菌、木本油料、林板加工、畜禽养殖五条产业带和三锅现代农业、蒿溪有机茶叶、板桥食用菌、沙州油橄榄、白龙湖水产五大示范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一心两线四片十景区”的全域生态旅游格局。

统筹规划交通布局。按照“提升主干路、打通断头路、延伸通村路、乡镇通油路”的思路,着力提高道路通达深度、通畅程度和抗灾能力,初步形成以绵广、广甘、广平3条高速公路和宝成、兰渝、西成3条铁路为对外出口,县内综合交通网络以剑青公路、乔木快速通道、省道105、国道212互联共通。

强化政策保障,激活城乡统筹

实施活乡强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出台“活乡强镇”十条意见,为乡镇放权、让利、减压、明责,破解乡镇发展难题。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公务经费,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大大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实施特困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施14个特困村脱贫工程,成立10个结对帮村工作组,86个县级部门结对帮村。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特困村安排专项资金4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通过三年帮扶,特困村人均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2012年,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占三年规划总投资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年增加800元。

实施十二户联动机制,构建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十二户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文明联创、救助联帮和产业联带制度,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联网,规范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运行。

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行农村产权和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产权、集体林权、集体财产产权等确权颁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经营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林地等所有权、使用权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完善基础设施,助推城乡统筹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按照“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的思路,以“五乱”治理为核心,发展庭院经济,彰显田园风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建生态家园5000户,改厕1万座、改圈1.5万户、改厨2万户、新建沼气池1.46万口。建成“四化”场镇3个、“四化”村庄15个,创建省市卫生村庄15个,“十百工程”达标村14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11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生态村40个、小康新村30个。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配套市政道路、人畜饮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成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72座(处),日处理污水1.4万吨、年处理垃圾2.5万吨,全县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全覆盖。

狠抓交通水利建设。广甘高速、乔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继2012年建成通村水泥路141公里后,今年启动实施3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600公里,2014年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新建和加固堤防84公里、微水池6223口,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引蓄水能力40万立方米。治理重大地质灾害206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突出产业发展,承载城乡统筹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普惠制推进绿色山珍、名优绿茶、风景银杏、生态畜牧、木本油料、有机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银杏富民工程”,累计栽植银杏544万株。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5%。全县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2524元,增加304元,同比增长13.7%。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好产业园区。全面推进20平方公里竹园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土地、项目、政策向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聚、园城共融。壮大骨干企业。天运金属、青云上锰业、中哲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亿元企业达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32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商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工业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景点提升,加强旅游营销,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和认可度,“冬海南、夏青川”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基本形成。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3个4a级旅游景区。突出田园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农家旅游,建成星级农家乐14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3200余人。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7.3%。

注重民生改善,促进城乡统筹

全面实施“十大救助制度”。创新建立《贫困救助制度》、《火灾救助制度》等十大救助制度,现已在全市推广实施。上半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3.3万元,惠及群众2774人次,群众有困难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全力保障民生。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特困村扶贫计划,县政府每年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半年,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5人,发放妇女创业贴息贷款36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3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