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考评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7:56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1

幼儿园制度实施机制有效管理教师

一、什么是制度,制度的内部涵义

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们依据制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从制度的内部构成来分析: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以一些制约。”他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正式规则又称正式制度,是指政府、国家或统治者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创造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规则及契约等法律法规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社会的等级结构,包括从宪法到成文与普通法,再到明细的规则和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构成人们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无一是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实施机制是为了确保上述规则得以执行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制度安排中的关键一环。这三部分构成完整的制度内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提出

面对女同志较多的幼儿园这样的群体,制度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制度能够使女性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怎样的管理又能够满足她们的内心需要呢?

我们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研究,认为实施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不仅能满足需要,而且能解决女性工作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同时它更是提高幼儿园管理效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引领幼儿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内部构成

分析本园的内部管理,正式的规则即正式制度来自于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劳动法》等,它不仅规定着本园的办园方向,而写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今年新的《劳动法》出台后,使我园在聘用教师方面达成符合《劳动法》规定双方共同遵守的契约,同时给符合条件的教师办理养老、医疗等保证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本园的非正式规则,即经过多年规章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园所文化,树立“以幼儿为本”,以“爱心、热心、细心、耐心”为宗旨的服务理念,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四、幼儿园规章制度实施的过程与效果分析

(一)以确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各级管理人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1.建立与完善非正式规则

“工作规范化,工作制度化”这是本园目标管理的核心措施。各级管理人员依据正式规则的要求,通过确立和完善幼儿园办园宗旨、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评估细则、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为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岗位职责提供依据。

2.确立激励驱动机制

目前,我园新近实施的奖惩分配方案做到了将职工个人工龄、岗位、兼职、职称、荣誉与月、年收入挂钩,实现了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出发设定岗位,以岗位责任为重点,根据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的程度和劳动强度确定奖酬分配系数。这种新的评价机制拉开了管理责任和各岗位技术含量造成的收入差距,从而为想干的人增添了动力,给偷懒怕苦的人增添了压力。

(二)以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实现规章制度,由被动执行转变为自觉遵守,并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行为习惯

1.实施岗位管理,实现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并形成习惯的目的

习惯是典型性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多了就会形成习惯。“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深入幼儿,真正对幼儿做到“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地呵护,让每位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从而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所文化。

2.规范岗位管理,使考评结果更加详实而有效

每年我园对幼儿园的全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岗位管理,做到了事事有标准,人人明责任,检查有依据,考核有结果。

3.充分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和工会的作用,确保制度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落实

党支部组织骨干教师,倡导“勤奋、奉献、优质、服务”的理念,而且还提出了“学习、研究、发展、创新”的口号,使一批年轻的骨干班主任尽快成熟了起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并发挥着先锋队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机制”的不断优化是教师创造性人格形成的保证

有一句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对每位幼儿的成长负责,而且要面对输入幼教行业的新鲜血液的新教师的命运负责。

1.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的构成

(1)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倾向性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系统,为创造活动的起始、维持和顺利完成提供基本动力。

(2)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实施的重点放在如何对教师创造性的性格培养、创造力如何发挥这个点上,为幼儿教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提供可能。

(3)幼儿教师创造性自我意识是创造性人格的监控系统,是对人的创造活动过程进行体验、认知、评价、监督、调节、控制。

2.实施科学的规章制度,帮助幼儿教师成为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具体措施者

(1)树立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教师的理念

具有创造性人格魅力的教师,首先,应具有主动精神,即主动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其次,应具有乐观、宽容并赏识他人的心态。

(2)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为教师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自由空间和环境。

首先,我们将对保教人员考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属于在短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考核内容:即每学期末,由保教人员自己填写学历与资格证获得情况表;每学年末申报相关的技术专业职称。第二类,属变化较大、能为教师自由展示提供足够空间的考核内容,即依据园内规章制度要求,对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师德规范、家长工作、计划制定与备课、上课、常规组织、幼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值;开展提高教师职业基本功素质的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创新课评比、技能技巧基本功评比;对保育员进行卫生评比、护理评比、专项观察评比、自制玩教具评比等,并给出一定的分值。

其次,为了让绝大多数保教人员享受奖励,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幼儿园的奖励还应倾向一线人员,以体现幼儿园特有的性质;为了确保幼儿的成长质量,园长每学期(年)对全园所有幼儿进行发展调查,一来判断教师评估幼儿的准确性,二来评估教师的教育质量,三来反馈基层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即对工作是否忠诚与正直,对职工是否大度与宽容等,为全园教职工的聘任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樊人利.个体目标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学校管理,2011,(04).

[2]袁冰楠.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9).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2

【关键词】观察法;幼儿园;体育活动;亲社会发展

一、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优点

幼儿园户外活动评价是指多途径收集记录评价信息的方法,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又便于操作的当属观察法。观察法可以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事件总结从而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还可以运用观察法对幼儿个体行为表现及教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评价的幼儿发展。

二、运用观察法详细记录评价户外体育活动

我园运用观察法评价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观察他们的情绪状况、兴趣爱好、认知和经验水平,从使用操作材料的情况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表现以及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个体的自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行为延伸。

1.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

2.分析记录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的有效性

表1-1教师们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并结合周围的场地环境(根据我园地理环境进行划分的攀爬、角色区、综合建构区、沙水池区、车类区等五大区域)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2]游戏的来源或幼儿的生成既是该活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主题课程》或者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前者是依托教材与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生成或者是延伸。观察记录中的操作以及语言思维幼儿教师可以实事求是的记录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叙事性描述重点在于记录在体育活动中发生问题之后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选择合作分享谦让、守规则等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对活动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次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整策略。

三、运用户外体育活动观察表评价幼儿的亲社会发展

在幼儿观察记录表上我们为你会发现幼儿在沟通、合作、安慰、轮流的行为中渐渐能够去解决一些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突发的事件。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倾向。怎样评价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亲社会发展?亲社会发展其具体情况为,中班幼儿仅在同情行为和安慰行为方面有明显发展;大班和学前班幼儿的帮助行为、捐助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守信行为和轮流均有一定发展。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情境启动下的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我们以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解救小动物》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评价包括四个因素[4]即情感因素、责任因素、利他因素、协作因素作为评价幼儿规则行为的遵守、关爱同情、分享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户外体育活动在亲社会行为发展中通过目标的预设在行为中观察、详细记录,以同情、感激、助人、坚持的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

总之,运用观察表格详细记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助于教师评价或分析幼儿的发展特别是亲社会发展,规范幼儿在室外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有力地提升幼儿的发育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2)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3

为了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为教师评优、晋职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幼儿园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为确保考核工作能够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制定如下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

一、建立教职工考核制度,对教职工从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素质、工作表现和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作为评优和实施工资奖惩的依据。

二、工作机制

1、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2、细化考核项目及权重

考核项目:业务考核、师德考核、工作活动考核、出勤考核、安全考核、教学成绩考核六大项。

3、考核标准及程序

以《西翟庄幼儿园教师考核细则》为主要依据,日常考核由分管领导根据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在每学期初自已制定考核标准,按月对教师进行评估打分,学期末汇总。

学期末考核领导小组集中评价,按考核成绩分层排序。

考核与评估相结合,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园内评估相结合,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

三、教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考核评估,通过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奖励

⒈凡改进工作效果很好、成绩显着者可获得专项奖(如保健工作成绩突出、教改中有突出成绩、幼儿膳食品种多样、创编教材或制作教具成绩显着、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成绩突出等);

2、凡在县以上发表的优秀论文(经验总结)或指导的节目可获得个人奖。

3、能为西翟庄幼儿园争得荣誉,如在六一活动或其他比赛中做出成绩的重奖。

惩罚:

⒈不服从工作需要,不服从组织分配,体罚、变相体罚或虐待幼儿,工作失职,出了责任事故或差错(如幼儿走失、骨折、食物中毒、消毒不严格等),根据具体情况,扣除当月奖金或部分工资;

2.工作擅离职守,干私活或无故旷工一天以上扣除当月奖金;

3.闹无原则纠纷、讲粗言烂语、造谣中伤、破坏团结等除进行批评教育外,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制裁;

4.凡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本园师德要求,因自己的言行影响集体荣誉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直至解聘。

四、各项考核细则

(一)师德考核制度(10分)

1、遵纪守法、洁身自好

(1)受到园纪处分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2)因违法而受到治安拘留或处以罚款者。师德一票否决。

2、廉洁从教、认真执行幼儿园办公制度

(1)不准在园外乱办班收费,不准违规在外兼职代课、有偿家教。

(2)不准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不准向家长索取和变相索取钱物。

(3)不准乱窜办公室,教师带班期间不准开手机或会客、办私事、擅自离岗,全园教职工不准在教室接打电话。

3、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1)热情接待幼儿,耐心教导幼儿,未经允许不准将幼儿赶出教室,或不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发现幼儿有错误要及时制止和教育。

(2)不讽刺、挖苦幼儿。

(3)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4、遵章守纪、坚守岗位,认真钻研业务

(1)不准无故不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学习、会议、劳动和其它各项活动。

(2)组织上分配的工作任务不准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

5、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诚实、言行一致、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1)与同事之间要团结,不准在教师中间散布别人坏话、散布谣言影响同事关系。

(2)语言要规范健康,不向同事攻击吵架;不散布不利于幼儿园发展的言行或有损幼儿园声誉行为。

(3)不准到领导办公室吵架。

6、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精心塑造教师形象,为人师表

(1)上班期间不准留长指甲,带班教师和保育员不准戴戒指、耳环,不准披头发,带班教师不准穿高跟鞋。

(2)不准训斥指责家长或同家长吵架。

(3)上班期间不准喝酒失态,行为举止要文明。

(4)不参加封建迷信或非正常活动。

(5)遵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规范。

(6)有家长或社会反映有悖师德者,一经查实视情节酌情处理。

(二)业务考核制度〔30分〕

1、由主管领导分别对前勤教师、保育员、后勤教师进行学期考核。考核时间为每年9月至12月,3月至6月。

2、考核细则由主管领导制定并实施。

3、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全面考核成绩重要组成部分,做为评选园优依据之一。

4、连续四个学期业务考核不到15分的教师待岗学习。

(三)教师考勤制度(5分)

教职工要自觉遵守幼儿园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如有违纪现象,进行扣分、罚款处理。

(四)各项活动考核制度

各项活动考核制度(20分)

为了调动和激发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由主管领导将每学期活动次数累计,根据教师组织参加活动的态度、积极性、活动效果综合评分。

(五)安全工作考核制度(5分)

(六)教学成绩考核(30分)

【幼儿园奖惩制度范文二】

1、鼓励教职工关心幼儿园,发扬当家作主精神,凡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视其贡献作用大小,给予适当的奖励。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凡被选用登载的奖励50元,市一级的奖励100元,省一级的奖励150元,国家一级的奖励200元。

3、全勤的教职工每月发给全勤奖,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按奖励工资分配条例扣发工资奖金。

4、凡出现事故,隐瞒不报,自作主张处理,当成责任事故处理。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智慧;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8.1?摇文献标志码:B?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68-02

众所周知,教育由细节组成的,课堂由教学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也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地、全面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关注设计,让均等课堂智慧化

教学活动设计得好坏,是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机会均等课堂要求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需求,让富有特色的师幼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丰润亮彩,让卓有成效的动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浸润弥散。要抓住特色课堂的36字:设问双边延伸,应答多维多向,提问对象广泛,操作多层多样,表扬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各异。关注课堂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让均等课堂既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又能培养孩子的智慧。

首先,制订活动目标时留有“弹性空间”,要考虑到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如:在小班绘画活动《小蜗牛》中,对于绘画水平发展快的幼儿,我不仅要求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而且还要帮小蜗牛画一些小草。对于发展比较慢的幼儿,他们能选择颜色进行均匀涂色就可以了,目标的制订留有“弹性空间”,顾及幼儿之间的差异,把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所预设的策略与方法才会更有针对性。其次,材料的提供应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应具有层次性。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层层递进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如排序活动中,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如按苹果大小来排序;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如直接按大小和红绿颜色给苹果排序。最后,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二、关注互动,让均等课堂情趣化

互动是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幼儿,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在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前,我已为孩子们准备好了美术活动“春天的色彩”一课的操作材料。但课前教室外飞进了一只蝴蝶,虽然这只是一只极其普通的蝴蝶,但孩子们似乎都被那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吸引过去,我知道在下周的进度表上有一次关于认识蝴蝶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此时“喜蝶”的感情得到宣泄,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放弃“春天的色彩”一课做的那些已经就绪的工作。我让孩子们边观察蝴蝶飞舞的双翅,边欣赏诗歌;请他们用身体的动作模仿蝴蝶飞舞,让他们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等等。孩子们在学习中,交流着快乐感觉……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得开心,才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才会真正树立信心。

三、关注亮点,让均等课堂灵动化

教学活动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教学预设进行,执教老师必须要机智、灵活地把握好每一个活动细节,善于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进行有效的引导。虽然活动后,有的老师反映我的活动组织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我自己觉得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有的细节我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关注到,如当我讲述第一段故事后提问时,第一个回答的小朋友答非所问,可能是他还没有听清楚故事内容,这时我应该再将故事讲一遍,可我没有讲,就请其他小朋友回答了,虽然从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看出,大多数小朋友听清楚了故事,但我也应该关注个别反应比较慢的孩子。教学应该有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细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预约到精彩。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四、关注评价,让均等课堂人性化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5

关键词:精细管理;保教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进入一个精细化时代。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幼儿园管理中,也应该推行精细管理。

幼儿教育兼有教育与服务两大任务,在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为广大家长和社会提供应有的服务。推行精细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的服务性,完善其服务职能,提高其服务水平。通过精细管理,优质服务,幼儿园才会更加具有竞争力,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以往传统的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如“忙于事务性管理多,关注教育精细化管理少;追求知识性教学多,开展全员性活动少;重视结果性评价多,强调过程性评价少”等“三多三少”的问题,使得幼儿园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科学、规范和高效。

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精细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做到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都认真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切实体现“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楷模”。

二、精细管理的基本思想

有效的细节体现宗旨。幼教也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要满足需求,就要注重细节。但是只有有效的细节才能满足需求。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些“小问题”,往往是与幼儿发展、家长需求相关的重要问题,通过有效的细节,解决需求问题,能够体现保教育人、服务社会的宗旨。

关键的细节决定成败。事情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关键细节如何处理,提高队伍的执行力,抓好关键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整体工作的成败。

系统的细节推动创新。要对细节进行系统梳理、有组织地落实,把关键、有效细节管理变成新的标准、规则和机制,以此推动管理变革。

制度化的细节铸就品牌。如果把有效、关键的细节沉淀下来,固化为一种制度、一种常态机制,就会使管理和服务成为一种幼儿园的品牌。

三、从五个方面入手,搞好幼儿园精细管理

(一)努力提高园长队伍的管理素质。

园长队伍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整体管理素质是能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读书活动、论坛活动等,抓好园长队伍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特别要提高园长队伍的精细管理意识,减少并逐步杜绝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实施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师精细管理的必要前提。幼儿园的工作千头万绪,实施目标管理,并将责任目标具体化、明确化,才能使工作沿着精细、科学的方向发展。首先,要确定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发展愿景,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通过愿景引领,激发教职工的进取心,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其次,要强化教职工的个体目标意识,将幼儿园的发展愿景细化为每个人的个人目标,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职工个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机会,搭建有效平台。如组织《规程》《纲要》学习知识竞赛、优质课评选、玩教具制作比赛等,使其个人才能得以发挥,个人价值得以体现,把个人追求溶于幼儿园的奋斗目标中。

(三)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建章立制是精细管理的可靠保障。幼儿园要建立健全职工岗位责任制、学习会议制度、安全管理、卫生保健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等,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要抓重点、抓关键点和抓落脚点:健全完善岗位职责是重点。明确各自责任,人人定岗定责,保证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职责分明,任务清晰,保证保教工作和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制度落实是关键。园领导必须以身作则,骨干教师队伍为引领,做遵章守纪的模范。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章办事;教职工的自觉执行是落脚点。现代管理要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效益。(下转第89页)(上接第86页)

(四)注重过程管理。

精细管理强调过程管理,力戒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如在工作绩效考核中,要重日常过程,采取教职工自评、群众评议、领导评议和家长评议相结合,实现在考核管理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拉动。精细化管理也更要做到层层完善、系统健全,权利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凸显“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五)要实现全员参与。

精细管理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人人都是幼儿园管理的主人。除职工代表大会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多个专门小组,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明确管理职责,通过民主管理,实现真正的精细管理。

四、开展精细管理活动,促进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是保障和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如通过精细的幼儿养成教育,使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各种习惯,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意识和品质,提高了幼儿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细管理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如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反思能力,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和开发和利用各种环境资源服务幼儿发展的能力等。

三是促进办园质量不断提高。精细管理促进了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常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促进了幼儿园办园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围绕“细”字,突出“新”字;做好“实”字,着眼“全”字,能够全面提升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五、推行精细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强化认识,全员参与。精细管理涉及每个基层幼儿园、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精细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通过有效激励和约束,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对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责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

四是要坚持创新,特别是要通过观念创新去引领思路创新,以思路创新引领方法创新;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6

【关键词】职业口语;运用技能;职前培养;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52-04

教师的职业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书面语运用能力与口语运用能力两方面,本文讨论的语言运用技能特指职业口语运用技能。职业口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贯通教与学的“基本媒体”,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成人恰当的话语方式对儿童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是儿童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其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具有“课程”的功能。学前儿童识字量十分有限,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口头来传达,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也成了儿童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具有一定的规范,技能背后存在与话语目的、交际对象等相关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学科知识等,而这些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养成的,因此,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

一、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与外延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涉及多个领域:教与学、儿童发展、园所发展、专业交流以及社区服务等,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通过语言交往的对象不只是儿童,还包括同行、家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要学习的语言技能主要是运用口语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核心内容。

(一)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

1 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社会组织作用。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沟通”与“合作”特性的社会交往,口语则是实现“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口语运用,一般包含以下因素:“谁对谁”――发话者与受话者;“为何”――话语的目的;“何时”――话语运用的时机,即特定的话语情境;“说什么”――话语内容,等等。这些因素又受教师的价值观、教育信念、儿童观、与现场儿童的关系、对表达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2 口语运用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口语运用技能包括相应的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动作技能表现为对发音、发声器官的控制。认知策略包含运用言语行为规则、语用结构规则、语用含义规则以及语篇知识、语体知识等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这些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长期积累才能养成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口语运用技能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行动性、情境性、缄默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二)口语运用技能的外延

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口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现教育目标、进行有效交流的工具,如传授知识、组织活动、抚慰鼓励幼儿等;二是作为一项学习内容,比如,儿童通过教师的语言了解故事内容,模仿教师说话等。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技能应该包括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指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以及其他辅助媒介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指根据教育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了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把握能力;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指对自身或他人语言加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的能力。

二、口语运用技能培养路径探索

(一)探索过程

基于对口语运用技能达标必要性及其含义的认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语言技能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了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口语运用技能标准。《细则》明确了口语运用技能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以及达标途径等。其中“考核内容”有三项:普通话、幼儿诗歌诵读技能、幼儿故事讲述技能。学生可以参加浙江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的统一测试;“幼儿诗歌诵读”“幼儿故事讲述”技能则结合《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进行考核,具体由学院“语言技能达标”考核小组组织实施。

基于对口语运用技能内涵的进一步认识,2009年下半年在有关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启动了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为平台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与评价体系建构”,展开了基于职场情境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学习方式的研究。《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模块的学习与考核依托幼儿园教育实践展开,学生在校内课堂学习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的基本规则,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对所学加以运用。

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项教育活动的语言运用方案,实施、反思并撰写实践报告。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评价有六个要素:伦理信念、话语内容、声音形态、态势语、有效交流、调控反思,其中“伦理信念”指标不计分,但为首要条件,达到这一条件后方可开展其他各项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分别通过观察实践和审阅实践报告对学生进行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现场表现”评分,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根据“教育活动口语运用与反思实践报告”(附视频或音频)评分,各占总成绩的50%。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院课程学习指导教师共同评价,保证了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反思都能落到实处。“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与评价体系建构”这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表明,基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口语运用及反思能力”的达标考核是完全可行的。

(二)实施策略

达标是学习的结果,根据口语运用技能的知识属性和实施达标的现实条件,实施口语运用技能达标的主要平台是“《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和“幼儿园教育实践”。语言技能达标的实施策略可概括为:依托《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贯通幼儿园教育实践,以学习促达标。建构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整合的《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形态以促进学生口

语运用技能的达标,具体措施包括更新课程目标定位与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以及变革学习方式等。

1 重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指向口语运用技能的养成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作为学习内容的选择依据,根据口语运用技能的内涵重组《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口语运用基础能力训练、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运用能力训练。口语运用基础能力训练保留“发声技能”,这是因为“嗓音管理是成功教学的一个关键要素”,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人出现嗓音问题的风险更高”,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要技能;精简“朗读技能”内容,基础训练模块侧重朗读的基本技巧,把不同文体的朗读训练移到“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模块中。“儿童诗歌诵读”和“儿童故事讲述”原来完全服从语言学科逻辑,因表达形式的差异被分散组织在不同的单元中。现依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重组后整合到“文学作品口头表现”模块。学习目标中加入学前教育活动情境维度,儿童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能力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对象感。增加了“教师职业口语运用能力”训练的分量,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育活动目的、儿童特点以及活动情境选择合适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并能对口语运用进行反思。

重组课程内容的另一个举措是将部分口语运用基础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运用学习整合在一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养成的是特定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口语运用能力,比如描述、解说等语体表达方式应与教育活动口语运用结合起来学习;态势语在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和教育活动口语运用中风格各异、要求有别,因此,学习态势语要结合特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

2 调整课程结构:校内课程学习与职场实践一体化

职场环境是培养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最好场所。《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实践对接使课程结构更开放,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职业口语的新平台,校内学习与职场实践实现了一体化。有了幼儿园教育实践这个新平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可将在校内学习掌握的儿童文学作品口头表现技能直接应用到给幼儿讲故事当中。又如可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用规则劝慰哭闹的幼儿,等等。需要强调的是,“校内学习与职场实践一体化”不仅仅是指幼儿园教育实践是校内所学知识的运用场所,还指幼儿园教育实践是完成《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又一平台。修订后的《幼儿园教师口语》教学大纲包含“实践教学大纲”,学习目标指向“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场所是见习、实习幼儿园。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场景中的口语运用以及相应的反思活动,也是课程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幼儿园是《幼儿园教师口语》课程学习的又一个课堂。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7

认真落实区托幼办和学校工作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师幼发展为根本、以优质保教为中心,深化规范与发展并举的管理思路。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幼儿素质,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高。

二、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重视安全保健工作,营造平安温馨校园

1.有计划开展教师安全知识问答、幼儿安全教育和师幼安全实战演习,提高师幼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2.细化一日活动安全管理细则,规范日常工作要求,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3.规范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全方位做好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二)加强教师多方位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细则,每月交流学习笔记,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考核,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对《规程》《纲要》实际应用能力。

2.分别组织语言组和音乐组的教师进行图画书讲述和边弹边唱的技能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开辟“优秀园丁”和“幼儿园里好事多”德育栏目,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倡导家长和小朋友学习幼儿园里的好人好事。

4.继续开展“快乐10分钟大家谈”主题讨论,在原有基础上鼓励教师关注幼教事业发展方向,提高服务家长的意识。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要求各班结合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工作计划,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评优和日常的有效教研,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增加领导推门听课次数,逐步提升日常教育教学质量。

3.深入开展早期阅读和诵读古诗活动,鼓励师幼读经典读好书,提高师幼文化素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4.结合全运会在济南召开的大好形势,组织各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的传统体育游戏,鼓励每位幼儿参加运动会,为其提供展示自我和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密切家园联系,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1.更新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2.组织家长和幼儿开展安全童谣的创编和朗诵活动,丰富幼儿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专题内容,与家长探讨教育话题,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共识。

4.利用“家园直通车”“撷海拾贝”“家园共育”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培训,加强沟通与交流。

5.增设园长信箱,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加大家园交流力度,不断规范教育行为。

八月份:

1.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更新园所环境,开展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2.全面整理园所物品和卫生,为幼儿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3.新小班试入园活动,配备优质师资,稳定幼儿情绪,进行活动常规和行为习惯培养

九月份:

1.根据区托幼办和学校工作指示,结合本园实际,传达幼儿园工作计划,各班制定学期教育计划

2.召开新学期幼儿园和班级的家长会,传达本学期幼儿园和班级工作思路,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

3.参加省十佳幼儿园开放活动

十月份:

1.组织教师开展以体育和科学学科为主的教学评比活动

2.各班学习徒手操,规范动作与要求,进行徒手操评比活动

3.组织教师进行《纲要》和幼儿园规章制度的理论考核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图画书讲述和边弹边唱的技能考核

2.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的安全童谣创编评比活动

3.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的幼儿冬季运动会

十二月份:

1.迎新年庆祝活动

2.进行备课评优活动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8

【关键词】教师标签;表现;审视

评价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仔细审视教师对幼儿作出的种种评价可以发现,某些评价已经演化成一种对幼儿的标定,形成一种教师标签。这种标签不仅会对幼儿产生持久的、重要的影响,也会时刻左右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何谓教师标签

在教育研究领域,英国社会学家里斯特率先引进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标签理论,扩展了标签理论的解释范围。在里斯特看来,教师出自对学生的期望而产生的某些观念和作出的某些评价,将会成为对学生的一种标定,进而影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导致学生自我实现预言的应验。

在幼儿园中,幼儿常常处在被标定的地位,被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教师标签有如下特点。

1.教师标签是师幼互动的结果

标签理论家认为,越轨行为的评判是在规则的建构者和破坏者的互动中由社会建构的。这种互动论思想是标签理论确立的基石。虽然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是基于自己对情境的理解作出的,但教师总会按照自己对情境的定义来选择性地认知并解释幼儿的行为。在与幼儿的互动以及对他们的重复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形成了对个别幼儿或全班幼儿的某种概念,以此来评价、分类和标示他们,并按照这些评价性的标签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反应。

2.教师标签具有多元性

教师标签的多元性是基于幼儿发展的多元性产生的。就教育目标而言,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都是教师的关注点,在日常教育情境中,教师会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学习、品德、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作出某些标签式的评价,表现出教师标签的多元性特征。以评价人数多少而言,教师标签包含群体标签和个体标签;以评价方式而言,教师标签分为正式标签和非正式标签;从评价性质上分,教师标签分为积极的标签和消极的标签:从评价内容上分,教师标签的评定内容涉及学习、品德、个性等方面,或可分为单一标签和综合标签;从评价表现看,教师会作出显性标签或隐性标签;从评价与对象的符合程度看,教师标签可以分为真实的标签和虚假的标签。

3.教师标签具有权威性

标签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越轨行为能否被成功地标定为越轨,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地位重要的人看到这个行为,并且认为这个行为越轨。在幼儿园情境中,教师拥有源于传统、制度和个人的多种教育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是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的重要支撑。如果教师给幼儿贴上某些评价性的标签,这种标签会因为教师自身的角色身份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会得到幼儿、家长和社会的更多认同。

4.教师标签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在不同情境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都有一定的目的,如公开的表扬、严厉的批评等,能够产生即时性的影响。这种评价一旦得到师生的认同,就会成为一种教师标签,可能产生持久的影响作用。教师标签不仅会持久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的行为观念、交往活动乃至自我认识都会受到标签的约束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也会对教师和幼儿同伴群体造成持久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交往活动会力求符合教师标签所认定的角色特征,幼儿同伴群体也会改变交往策略,迎合教师对某个幼儿作出的标定。这种持久性的影响可以使态度转变为行为,最终演变成幼儿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于是,被标定为好孩子的幼儿,其行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成功者的特征,而被认为是失败者的幼儿,也会像失败者那样去做。

二、如何标定教师标签

出于不同的需要,教师会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拥有的权力对幼儿进行不同的标识。

(一)分类表达的教育身份

认识幼儿是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面对班级幼儿,教师往往会依循一些线索对幼儿作出总体上的分类,这种线索可能是幼儿的档案、幼儿当前的表现,也可能是他人的介绍或教师自己心目中的观念框架。哈格里夫斯等人认为.将幼儿分类是教师熟悉幼儿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育情境中,教师进行分类的依据往往比较复杂.涉及幼儿的成绩、能力、表现、社会背景等方面,而且这种分类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教师对幼儿的熟悉程度逐渐加深,教师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标签分类。

1.成绩

在教师眼中,成绩是直观的标准,以此对幼儿分类,简单易行;成绩也是客观的,成绩的好坏与幼儿聪明与否、是否努力、平时表现是否良好联系在一起,幼儿的好与不好,均可以用成绩说话。尤其是在考核教师、班级工作时,幼儿的成绩被认定为一项主要指标,所占权重比较大;相对而言。教师的日常表现、班级活动等则成了软指标。因此,教师非常看重成绩这项分类标准,常常以成绩来划分幼儿。

2.能力

能力是教师标定幼儿的另一项分类指标,有时它被包含在幼儿的学习成绩中加以阐述,有时又独立呈现出来,表明幼儿的不同分类特征。教师注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考察幼儿的能力,幼儿的实际表现是教师进行能力分类的重要依据。

3.表现

关注幼儿的平时表现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性工作。教师会根据幼儿平时的表现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幼儿,如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认真听讲,在游戏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4.社会背景

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构成了幼儿社会背景的主要内容。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一因素对幼儿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归类时也会用到这一因素,教师往往认为幼儿表现好是与家长重视教育、指导得法分不开的,而幼儿表现不好也与家长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有很大关系。

5.动态调整

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标定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教师会根据他人的介绍、幼儿的档案和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来判别幼儿。随着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深入,教师不断观察幼儿,逐渐定型或改变以前的看法,符合以前看法的幼儿就会被定型标签,不符合以前看法的幼儿则会被纳入再分类的过程,直到教师形成对幼儿稳定一致的看法。

(二)规范造就的不同个体

幼儿园是个制度化的场所,到处充满着各种“精雕细琢”的规章制度。幼儿从进入园门开始就受一双双“权力的眼睛”的监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发相应的评判和裁定。于是,规范幻化成幼儿园中的一种结构性力量,规制着每个幼儿的发展,并着力使幼儿成为“驯顺的人”。从某种角度而言,与其说教育培养了人,不如说规范形塑了不同的个体――守纪者、破坏者、听话者……

1.规范与权力的结盟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在幼儿园中,教师掌握着规范的制订、执行和解读,拥有了这些权力,也就拥有了对幼儿的标定权。当把幼儿的言行放到规范的框架内进行解读时,教师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宣称某某幼儿是个“好孩子”,应该得小红花;某某幼儿表现不好,不能得小红花。规范充当了一种后盾,为教师的行为标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精细化规范分解了整体的人

精细化规范不是把幼儿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看,而是“零敲碎打”地将幼儿分别处理。在精细化规范的监视下,幼儿的一举一动都会“暴露无遗”,教师会据此将幼儿“对号入座”。

3.序列化规范对个体活动进行编码

序列化规范以时间为单位,对幼儿的日常活动进行严密编码。从进入园门到走出园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幼儿必须按规定的作息时间完成各项规定的任务。这种序列化规范不仅给管理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师对幼儿的标定提供了权力支撑。

(三)座位标示的等级差别

座位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原本是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种物质条件。但是,当一个个独立的座位聚集于活动室时,座位则演化出许多社会意义,或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控制工具,或变成标示等级的符号。于是,如何编排座位成了教师颇费心思的工作,教师总是设法让座位资源的社会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1.前排座位与后排座位

前排座位的最大优势是离教师近。离教师近。便于跟教师交流,这是一种“优惠待遇”,因此能坐在前排座位上的人必须是有资格坐这个位置的人,而有没有这个资格的评判标准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于是,前排座位的优势就演化成一种符号标识,“优势群体”也就在这种座位标识中得到确认。然而,在制度化的活动室中,前排座位也会成为一种“监督”工具,坐在前排座位的幼儿既要接受教师的直接关注,又会暴露在后面幼儿的“众目睽睽”之下,于是,那些“纪律破坏者”也能“理所当然”地坐到前排座位。

与前排座位相比,后排座位具有先天性的缺陷,距离教师太远,所以教师也不会让自己喜欢的幼儿坐在后排座位。

教师掌握了对前排座位与后排座位意义的解读权,就会根据需要作出灵活选择,通过公开的座位标识达到控制课堂与化解矛盾的目的。

2.“金三角”规律

从师往的空间距离和教师的视觉习惯来看,活动室第一排左右两端与最后一排中轴线位置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是师幼互动的理想区域,被称为“金三角”。这一区域的座位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黄金座位”。“金三角”是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活动区,这里的幼儿能与教师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无意中通过眼神、表情、举止等将自己对幼儿的关注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既处在教师的有效监控范围内,又能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幼儿的自我约束意愿,符合“投入少(课堂控制少)、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的原则。只有学习好、表现好或者身份特殊的幼儿才能获此殊荣,坐入“金三角”。

3.特殊专座

教师常常在活动室中或前或后的位置安排特殊专座,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幼儿。教师觉得某个幼儿违反纪律而又无心过问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让他坐到这一位置上,于是,特殊专座也就成了一种标识身份的符号,让人觉得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幼儿都是“犯错者”,容易在班级幼儿中形成“隔离”“孤独”的心理效果。

三、重新审视教师标签

通过分析教师标签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标签的巨大力量。教师标签会成为幼儿的重要身份标识,时刻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标签的重新审视,意在使人们摆脱教育中“日常现象”的束缚,理解教师标签的意义与价值,厘清教师标签与因材施教和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标签的双重意义

1.不应否定的积极作用

从教育功能的角度看,教师标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教育评价的某些功能,有时是正向功能,有时是负向功能。教师标签的正向功能是指作为评价方式的教师标签对幼儿的引导、发展作用。

不可否认,当教师标签被幼儿自我认同之后,幼儿就会带着这种身份去塑造自己的言行。被标定为成功者的幼儿会越来越成功,被标定为失败者的幼儿则会愈加感到失败。积极的、肯定性的标签能让教师充满希望,能激励幼儿走向成功,而消极的、否定性的标签则会让教师失去信心,使幼儿失去进取心。教育是促进幼儿走向成功的活动,积极的标签可以作为对幼儿进行成功教育的手段,用来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即使某些积极标签对幼儿来说可能名不符实,教师也可以通过它们来增强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的潜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积极的标签,可以引导幼儿走向成功,这一点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

2.不能忽视的消极影响

教师标签的消极影响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幼儿的否定性、消极性的标定之中。积极标签可以激励幼儿奋进,取得成功,而消极标签则可能使幼儿失去信心。在幼儿园里,被贴上消极标签的幼儿可能会与其他具有相似行为或相似遭遇的同伴一起被迫进入或者自然进入“越轨者”的行列。

教师应该避免给幼儿戴上消极标签这副沉重的“枷锁”。然而,消极标签在教育实践中很难避免。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那些被贴上消极标签的幼儿摘除标签,即“去标签化”,让幼儿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去标签化”对幼儿来说与不被标定同样重要,但是这一重要措施往往被教师忽视。“摘掉标签的可能性总是少于贴上标签的可能性,而且在许多时候社会并不情愿为他们摘下标签。”于是,许多幼儿始终处于“被隔离状态”,这种消极的“标签”一直伴随着他们。对被标定者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二)教师标签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的优良教育传统,现代教学理论也把它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提倡因材施教,从理论上讲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却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现代教育以集体教学为基础,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教师同时面对二十几名幼儿,要在有限的教育活动时间里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

把教师标签与因材施教联系起来分析,目的是要搞清楚教师基于不同标定对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是不是因材施教。要明确这一点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因材施教中因的是什么材?因材施教中施的又是什么教?教师标签标出的是什么?以标签为基础分配给幼儿的不同待遇又是什么待遇?

关于因材施教中的“材”,有学者认为是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李秉德);也有的认为是幼儿的思维、兴趣、爱好、方法、禀赋等方面的特点(李如密);还有的学者概括了中外学者的观点,将“材”分为幼儿的能力、动机、性别和特殊需要等(高文)。虽然各人的表述不同,但他们都承认“材”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应该指向幼儿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中的“教”是什么呢?从实践层面来描述,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幼儿,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布置特殊作业,提供必要的材料,满足其发展需要;对表现差的幼儿,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可以说,因材施教的“教”是为不同幼儿提供不同的待遇,其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教师标签标出的是什么呢?里斯特认为,标定的来源是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也就是说,教师标签标出来的是教师的期望。虽然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会受到幼儿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师标签并不仅仅反映这些特征,相反,教师标签更多时候反映的是虚假信息.或者说是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刻板观念。伴随着不同标定而出现在课堂中的差别对待,与因材施教中采取不同教育措施是不一样的。基于教师标签实施的差别对待为表现好的幼儿提供的是发展的机会,而对表现差的幼儿往往实施控制和抑制,并不像因材施教那样为不同幼儿提供不同的发展条件。

(三)教师标签与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教师标签则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谈到教师标签,就不能回避教育机会均等这个问题。

从教育机会均等角度来看,教师标签不仅影响幼儿对教育内容的获得,也制约着师幼互动的对象选择、内容分配和关系建构。凯帝在研究中发现,当教师以头脑中某些未经检验的假设为依据把幼儿标定为不同能力水平时,教师对课堂知识的处理也会产生差别。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不同标定会导致师幼互动过程呈现“因人而异”的现象。教师通常更喜欢同自己寄予较高期待的“优生”交往,而与“差生”的交往并非“心甘情愿”;教师与“优生”互动时的言行往往更符合教育的要求,而与“差生”之间的互动则常常会出现“非教育性”言行。Good(2002)对此作了详细的考察,结果表明,教师对“优等生”和“较差学生”的不同对待策略是教育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重要体现。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9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观念、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为重点;以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为核心,加强幼儿园管理,以“幼儿园一日常规”和“幼儿早期阅读”的深入为主线,着力提高幼教管理水平及教科研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规范化及示范化幼儿园建设,实施蒙氏加特长教育;把我园建设成为精品幼儿园。

二、情况分析

上一年,在每个学期初期,我们都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招生工作,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招生突破了三百名幼儿。目前教职员工50人,幼儿园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去年,我园师资情况比较紧张,最后由校领导及园领导的研究,我们又新招4名教师和一名后勤人员。在教学过程,我们一直将新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去年,我们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我们还先后开展绿园区“经典诵读”活动,全国“幼儿早期阅读”科研课题活动;新学期我们将力求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三、工作目标

1、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师生,高尚的情操熏陶师生,科学的制度规范师生,实干的精神带动师生。着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提供多种平台学习锻炼;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2、努力打造善于学习,善于吸纳,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鉴赏能力的新型教师;打造志趣高雅,心态健康,团结乐群,在团队中能发挥积极影响的新型教师;打造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追求进步,业务能力强的新型教师。

3、优化课堂教学,努力让每一节课都是优秀课,每一堂备课都充分、有序。教师可任意随堂听课,让教师成为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取的自我超越者,把科研课题、市区级各项工作开展好。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

4、抓好教师思想道德、教学质量、特色三方面工作;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幼儿发展,幼儿园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幼儿园。

四、主要工作

1、加强师德教育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尤其是幼儿园讲究的是保教并重,这就要求教师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因此师德教育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1)对教师进行,教师礼仪,师德规范的教育,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2)开展“五爱”教育,即:爱国、爱岗、爱园、爱生、爱已。

(3)发扬“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4)坚持“认真、快、坚守承诺,永不放弃”的工作作风。

2、完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量化考核评估细则。

将量化评估细则调整得更加便于操作,通过量化评估,真正达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为目的。

3、加强专业培训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进行讨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开展读书活动,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教师笔记,月末交教学园长检查。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要建立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基础上。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思在课下,优化教学过程。要求老师提前一周备课,并在业务学习的时候集中交流、研讨。

4、抓好蒙氏教学的开展,特长课的开展,让教师发展成专业加有特长的教师。

5、开展好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班重视网站建设,做的每日更新。认真调整班级“家长园地”内容,要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

6、做好优秀班级的周选工作,做好幼儿“文明之星”、“礼仪之星”的周选工作。

7、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科研工作

(1)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教科研工作,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2)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

(3)每次公开课要求规范化。即有教案、听课记录、评议记录,并要求有说课稿,做到“人人会说课,课课有人说”。

(4)继续开展教师五项技能基本功大赛。

五、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召开开学初家长会。

2、制定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3、各学科及兴趣班课程安排。

4、感统课程及兴趣班的招生工作

5、不同年龄段音乐发声练习曲的统一学习及培训。

6、“亿童”教材学习及教师培训。

7、全园环境创设。

8、优秀班级及幼儿之星评选活动。

四月份:

1、对各班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2、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优秀课评选。

3、蒙班教学开放。

4、幼儿开展“我能……”活动,每月一次、主题不同。

5、加强安全常规教育、文明纪律养成教育,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五一”国际劳动节,幼儿学习相关知识及宣传板的制作。

五月份:

1、幼儿开展“我能……”活动。

2、母亲节主题活动。

3、教师五项技能绘画比赛。

4、幼儿早操比赛。

5、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筹备。

六月份:

1、结合端午节和父亲节开展双节活动。

2、半日开放活动及兴趣班课程开放、展示。

3、文艺汇演活动。

4、课题交流的培训。

5、幼儿开展“我能……”活动

七月份:

1、召开家长会。

2、评选优秀教师。

3、各项活动总结。

4、假期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2、正常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抓好开学常规教育。

3、各班结合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庆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

4、对各位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5、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我爱祖国主题活动。

6、幼儿开展“我能……”活动。

十月份:

1、幼儿开展“我能……”活动。

2、半日开放活动。

3、优秀课评选。

4、幼儿各科学习考核。

十一月份:

1、检查教师备课情况。

2、组织教师开展“教师五项技能大赛”活动。

3、开展“感恩节”活动。

4、加强冬季幼儿的体育锻炼,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

十二月份:

1、幼小衔接(参观小学)

2、圣诞节和迎新年主题活动。

幼儿教师考评细则篇10

一、一日活动细致观察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观察是幼儿发展评价中非常关键一点,它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情景观察法,观察的时机往往是在幼儿的日常各生活环节中以及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日常各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到的自然真实的现象我们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如常规的有两位教师的交接班记录,全日异常幼儿记录,午餐、午睡情况记录、幼儿观察记录等,这些往往是给教师、保育员阿姨及食堂工作人员调整工作方法的重要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注重的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材料能否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能否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帮助其拓展经验,并使孩子们有成功的体验。

平时,我们要求两位老师同时进班,一位老师是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另一位老师则是协助和细心观察者,往往能捕捉到很多细节。主配班的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幼儿作品用心分析

幼儿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个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将这些作品保留下来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评价依据。比如:我园有的班级老师会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以透明文件袋的形式给予展示和保留,一学期下来,看到的不仅仅是完整的“作品集”,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在美术方面的一个痕迹,可以帮助教师看出这个孩子的发展形式,确认幼儿进步的情形;又如有的老师给孩子准备了一本小小记录本,爸爸妈妈记录了孩子讲述的故事、朗诵的儿歌、孩子所做的一些趣事,或是孩子的童言稚语等等,教师会对家长的记录作反馈与点评,这个小本子也能让教师发现孩子的成长足迹;我们的老师常常会仔细观察孩子在科学、计算操作等活动中的练习纸,然后进行分析,而后在接下去的活动中安排适宜的材料或活动内容,帮助幼儿解决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老师,擅长用相机等捕捉孩子的活动镜头,那一张张生动活泼的照片记录了孩子的瞬间,是一幅幅真实的作品,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孩子发展的情况。

当然,我们有的老师给幼儿建立了一本个人成长档案,这一点应该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档案里大部分内容是幼儿活动的实际成品,它正代表了每个幼儿努力的程度与有形的成就,呈现出一段学习的历史。在这里我们也提醒老师,成长册中不光有孩子的作品,活动镜头,还可以融入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教师对这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反思等等,一学期下来,个人成长档案象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无疑成为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的一手资料。

三、家园情况密切联系

(一)新生入园情况了解

幼儿未入园之前,我们需要掌握孩子的有关情况,这将成为幼儿最初的给予老师的印象,当然它是非常初浅的,最为基础的一些内容,但有助于老师们制定最先的教育教学计划。对新生的了解我们从两个途径入手:

(1)入园“面试”。有人会说:“幼儿园孩子难道也要面试吗?”其实那只不过是简单地情况了解,但其作用却非常大。新生报名注册以后,要到指定处跟老师见个面,我们的老师将以可亲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到来。

(2)新生预备班。我们的新生班老师非常用心,新生正式入园前都要组织一期新生预备班。通过亲子游戏、独立适应等各种形式来初步了解幼儿的情况。

(二)重视日常家园联系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家长的参与。前面提到的新生入园中明显地可以看到家长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

(1)运用家园联系单。家园联系单是我园的一种有效的联系方式。家园双方互相可以将孩子的情况写于上面,可以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联系,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掌握最新的幼儿情况。

(2)参与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活动是非常受家长喜欢的一项幼儿园常规活动,既有教学活动展示又有亲子活动融入,它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活动后家长的反馈与交流是我们的信息源泉。

(3)班级家长工作交流。这是我园的一项传统内容,一般我们选取期中阶段将家长请到幼儿园各个班级里,老师与家长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相互获取孩子发展的各类信息,这将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一个依据,对调整后半学期幼儿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有所帮助。

四、阶段评价注重实效

每学期,我们对幼儿在期初、期中、期末分别有一个相对综合性的评价。主要对孩子在体质与卫生习惯、智能与知识、品德与个性三大方面给幼儿以评价。每一块大内容都有相应的几个部分组成,如体质与卫生习惯这部分就可以从动作发展、对自然适应力、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四块入手,而这四块内容又会更细化,如动作发展则看幼儿的走跑跳、钻爬、平衡、操队形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