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十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十篇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8:10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1

关键词:资源整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改革;

作者简介:曹蓉(1985-),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卫生政策。;何群(1969-),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管理、慢性病防控、艾滋病防控。

当前我国既面临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挑战,也存在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突显。为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与队伍建设,2014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属性,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非典”以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机构多样、职能重叠、资源分散、区域和专业发展不平衡等体系建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疾病防控能力的提高。因此,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本省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将是当前广东省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广东省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形势分析表,发放给全省所有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相关单位填写,收集各地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意见与建议。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有通过焦点小组访谈而是采用调查表来收集定性材料,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电话核实和追访。定性资料的分析采用了归纳法,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所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2相关概念

2.1公共卫生资源

目前尚无公共卫生资源的统一定义[1,2]。有研究者认为,从广义上讲,公共卫生资源是指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所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财力以及设施设备,还包括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软性资源[1]。本研究所讨论的公共卫生资源是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人财物等资源。

2.2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整体的最优[3,4]。本研究中的资源整合指通过机构的整合、调整,优化人财物的配置,从而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

3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结果

3.1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优势

3.1.1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类别多、管理体制复杂、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广东省卫生厅2006年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广东省共有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0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7个、慢性病防治机构(院、站)88个、职业病防治院(所)10个、结核病防治中心(所、站)13个、皮肤病防治中心(院、所、站)22个、健康教育所22个[5]。以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例,省级没有设置独立的慢性病防治机构,而在地市级和县级,部分地区则设置了独立的慢性病防治机构。如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尤其是县(区)级机构进行整合,可使有限紧张的公共卫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提高效能[6,7]:一是县(区)卫生人力资源匮乏,整合后可统筹利用人力资源,精简行政后勤岗位,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二是部分县(区)财政投入有限,整合后能把分散的财政资源集中起来综合利用;三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设施设备可以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四是可提供公共卫生“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3.1.2有利于理顺关系,解决纵向脱轨横向交叉的问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上下级之间职能设置不一致、同级之间职能有交叉的现象,给疾控业务开展带来了不便。201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8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认为本机构与辖区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的占22.3%。以健康教育为例,《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能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和不良健康行为干预”,该职能与健康教育所的职能有所重叠。如果将相近或交叉的职能交由一个机构承担,通过资源整合理顺上下级和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有利于避免多头管理、上下级工作脱节、同级之间相互扯皮的问题,降低沟通协调成本,提高效率,促进疾病的联防联控,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协同的局面。

3.1.3有利于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改变专病预防控制机构“重治轻防”现象

广东省专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从国家到省市均无建设标准可供参考,从上到下体系建设与发展一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指引。在财政投入方面,地方政府重视的,对专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额拨款;不重视或当地财政状况比较差的,对专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差额拨款。在职能方面,绝大多数专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承担着预防和医疗职能。由于医疗业务的收入远远高于预防业务,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很多单位往往重治疗、轻预防。部分专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直以专科医院的模式运转,如某皮肤病医院加挂了皮肤病与性病防治中心的牌子,10个业务科室中临床科室8个、公共卫生科室2个。如果对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不再单设专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只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大疾控”,可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减轻生存压力,改变当前专病预防控制机构“重治轻防”的现象,集中资源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3.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劣势

3.2.1整合方案选择有难度

如果考虑整合,可有多个方案供选择,各有优缺点,见表1。如何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的整合方案,保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业务工作的稳定发展,对决策者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3.2.2整合过程有难度

一是卫生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协调难。如果整合,将涉及编制办公室、财政、人社等多部门协调,争取财政投入和编制难度大,必须由政府牵头解决。二是不同类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调难。改革涉及到职能转变、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涉及到多单位利益的调整。目前广东省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参照公务员管理等多种体制,财政补助有全额、差额等多种拨付方式。如果不同类别的单位进行整合,将会面临管理体制和财政补助方式如何确定的问题。三是人员调整有难度。《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如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整合,将会面临着领导职数和管理后勤岗位减少后人员调整的问题。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改革极有可能遭遇来自内部的阻力。

3.2.3整合后机构融合、职能转变有难度

第一,机构扩大可能增加综合管理难度。多个机构整合后,新机构的规模会扩大,在以下方面可能会增加管理难度:一是可能会出现短期或长期的多地办公情况,增加办公成本,不利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对单位管理造成不便。二是机构整合后可能会对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进行压缩,并且职能会增加,加大了新机构的工作压力。三是整合后存在磨合期,涉及到工作模式、单位文化等的融合。如何实现机构合并到合力的转变,将是整合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专病预防控制工作或弱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形成了从省级、地市级到县(区)级的较为成熟的专病防治管理架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业务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专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承担慢性病、职业病等防控职能,一是可以与临床紧密联系,主动发现病人,保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好地利用监测数据指导防治工作;二是容易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促进预防工作的开展;三是减少了防治的衔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四是专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和效果可能是“大疾控”体制下无法达到的水平。例如,深圳市有多个单设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其工作效果位居全省前列。将专病预防控制机构整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大疾控”后,某些专病预防控制工作不再独立,可能会有所弱化。

3.3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机遇

3.3.1国家鼓励探索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自2009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改革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3.3.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非典”之后,国家作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验室检验、科研指导等任务的平均完成度为68.9%,较2002年增长了22.1个百分点[8]。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专门针对疾控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对疾控工作的高度重视。

3.4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挑战

3.4.1疾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

虽然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全社会仍然面临着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慢性病、环境污染、老龄化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加和社会生活方式快速转型等多重因素的严峻挑战,疾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整合、如何整合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决策者必须考量的重要问题。

3.4.2公共卫生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

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我国疾病谱发生改变,城乡居民疾病负担沉重,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紧张、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需通过创收来维持日常运转和保障职工待遇。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公共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是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4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的政策建议

4.1抓住改革契机,理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制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职责,所提供的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整合对于促进全省的疾病防控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意义重大。一是要发扬广东省改革排头兵的精神,紧抓改革机遇,建立政府牵头,卫生、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共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参与的资源整合工作机制。从广东省疾控工作的全局考虑,加强顶层设计,破除现行体制机制弊端,理顺上下级和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能的目的。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不能死板地硬套某种模式,要避免“为改革而改革”的误区,防止“生搬硬套”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不畅、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等问题。可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本省实际,按照“大疾控”的思路来布局公共卫生资源。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尽管其数易其名,但整体发展路径是随着社会疾病谱的变迁以及公共卫生问题内涵和外延的扩大,陆续并入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开展的项目,如1955年接管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控制脊髓灰质炎的职责,1957年和1960年并入性病与结核病控制项目,1967年并入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外国人检疫服务部,1986年、1987年相继并入吸烟与健康办公室、国家卫生统计中心[9],这种“大疾控”的发展模式能够减少由于机构繁多带来的资源分散、职能重叠、协调成本高等问题,集中力量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采取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条件成熟的先行整合,暂不具备条件的逐步推进。鼓励开展试点探索,加大对试点地区的政策支持,积累资源整合经验。

4.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人财物资源的投入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不管如何整合,政府都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财政全额拨款,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为生存和养人所忧;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的能力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有计划地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3把握改革主动权,有为才有位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2

第一条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国家、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划指导,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能力。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职能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七条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组织接受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具体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

第八条国家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鼓励、支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为部级、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四级。

第十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特点与功能定位,以及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实际,明确职责和任务,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健全机制,规范管理,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第十二条部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实施全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开展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监测、预测、调查、处理,研究全国重大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机制,指导和参与地方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参加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对预防性生物制品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四)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全国公共卫生检验工作规范化;负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技术管理和菌毒种保存管理;

(五)建立部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全国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六)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和推广安全性评价新技术、新方法;

(七)组织实施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

(八)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负责指导全国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九)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

(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三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本省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对重大疾病流行趋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预警;实施辖区免疫规划方案与计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开展疫苗使用效果评价,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

(二)组建应急处理队伍,指导和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与处置;

(三)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及毒物与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和毒理学检验,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

(四)建设省级网络信息平台,管理全省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五)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开展卫生学评价和干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

(六)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及技术仲裁工作,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七)指导全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八)开展对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实施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规范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九)参与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参与拟订国家公共卫生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暴发调查处理和报告;负责辖区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二)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

(三)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

(四)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

(五)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六)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七)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业务考核;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二)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三)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

(四)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五)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六)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

(七)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第三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志,专用标志由卫生部制定。

第十九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执行。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逐步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以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热爱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一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人员,在疫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的比例在规定编制内为:部级和省级20~30%、设区的市级30~40%、县级40~50%。

第二十二条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领导应由专业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保证业务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培训。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和《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14号)的规定,由同级政府预算和单位上缴的预算外资金统筹安排。

第二*条各级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内人数和预算定额落实人员经费,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点疫情监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

第二十六条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灾害防疫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七条在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同时,卫生部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体系的要求,在深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

第五章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城乡基层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合理安排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和建设资金,保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九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第三十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下,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三)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五)承担乡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六)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第三十一条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的预防保健组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预防保健人员。业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等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二条充分发挥村级卫生人员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任务,协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报酬,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

第三十四条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相关学历教育。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3

1 实施方法

1.1建立完善组织

将全市21个乡镇(街道)根据区域分布划定为5个片,中心组建5个团队,每个团队包干1个片。每个团队由3名以上不同科室的业务人员和1名中心领导组成,其中确定1名业务骨干任组长,具体负责实施该组的城乡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工作。中心设置公共卫生管理科,专人负责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疾控线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分阶段指导内容的实施,同时,及时收集资料、汇总数据,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具体落实。

1.2强化业务培训

为加强疾控机构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全科疾控为目标,由中心业务科室的各线分管人员任讲师,以城乡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和日常工作要求为依据,对所有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制、计划免疫、慢性病防制、地方病、寄生虫病防制、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艾滋病、性病防制、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十大块内容。同时,积极倡导以自学为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线外的其他业务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以适应全面指导城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逐步达到全科疾控之目标。同时,中心成立了农村公共卫生讲师团,逐一对各乡镇(街道)的责任医生和村级公共卫生管理联络员开展了相关业务及工作职能培训,为顺利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3建章立制,完善方案

经过1年的摸索,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市社区“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工作,2008年9月中心着手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工作规范》和《业务培训教材》。年初,中心对5个业务科室的卫技人员重新进行了分配重组,为强化指导质量,新增设了团队考评组,每年2次对各团队进行工作考评。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工作正常规范运作,中心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活页记事本》和《余姚市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台帐活页本》。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台帐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4指导形式

指导采用结对包干的形式,1个团队包4~5个乡镇(街道),每季度第1个月按阶段性工作重点具体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第2个月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季末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考核。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导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环节:首先,抓统一管理。由中心分管主任负责城乡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其他领导配合协调,所有业务科室共同协作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科具体负责操作实施。同时,针对每次各团队原始指导记录及指导意见文书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并进行情况通报。其次,抓突出重点。在每次指导前,根据全局统一安排,结合中心日常工作,确定每次指导内容,制订每项指导内容的检查指导记录表,记录表设计要求简单实用,能清晰地反映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最后,抓工作落实。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多走、多看、多问、多听,不但要查看资料,而且要深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户、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走访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抓好整改落实,每次指导时,必须对上一次指导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力求工作落到实处,以利达到全面提高优化服务水平之目的。

2 工作成效

2.1初步达到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通过业务培训,建立责任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线外的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初步达到了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2.2全面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建立团队包干责任制,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后,促进了各乡镇(街道)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政府出钱买服务,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目前,各单位领导已相继转变观念。视公共卫生为第一要务,从开展部分服务项目到全部服务项目,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同时,还经常对联村医生的工作进行深入检查督导。通过对责任医生的培训和指导,使责任医生全面了解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照考核标准切实开展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3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7年9月开始指导后到2008年12月考核时发现,基本反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11项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表1)。

2.4健全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

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中,县级疾控中心是“龙头”,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纽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网底。通过团队包干深入网底进行指导,不仅使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的网底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得到了巩固提高,并在开展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应有作用。

3 讨论

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疾控中心作为全市卫生防病业务技术指导单位,承担着对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的职能。全科疾控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11项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深受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欢迎。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4

会议总结了201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二是坚持依法科学,提升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三是坚持联防联控,形成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四是坚持防治结合,实现预防、保健、治疗的有效衔接。五是坚持分类指导,推进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防控措施的落实。

会议强调,2014年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重点疾病防治。二是不断探索创新,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重点疾病防治保障、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等政策和机制。三是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好疾控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做好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五是动员社会参与,开创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六是改进工作作风,以行风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会上,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山东、云南、新疆、湖北、重庆、江西、浙江宁波市、福建泉州市等8个省市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和做法。

【健康素养】

“又是一年春来到”,伴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传染病似乎也“活跃”了起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最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情况受到高度关注。预防传染病,不得不提我们人体的抵抗力,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合理膳食。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192文章编号:1005-5916(2016)03-0297-03

本文对漳州市2013年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其中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漳州各县(市)区,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有关辖区人口信息数据来自统计部门。

1.2方法

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对全市13个县(市)区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漳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下辖8个县,4个区,1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26.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3万人,共有11个县(市)区疾控机构(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没有设疾控机构,其疾控工作由市疾控中心承担),现有在编人员505人,在岗人员590人,编制数与常住人口比为1.18/万,每名疾控人员需服务2501平方公里。见表1。

2.2学历结构

全市疾控机构学历以大学本科和中专为主,各占32.47%和30.30%;市级疾控中心以本科为主,占41.02%,县级疾控机构以中专为主,占32.78%。见表2。

2.3职称结构

全市疾控机构人员职称构成以初级居多,占37.43%。市级高、中、初级及无职称人员占比大致持平;县级主要以初级居多占39.58%,无职称人员也占有相当大比例,高达28.81%。见表3。

2.4专业结构

[1]全市疾控机构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医学及相关专业和无专业为主,分别占22.57%、21.98%、24.95%,非医学专业占11.09%,其中医学类专业(含预防医学、医学及相关专业、卫生检验、护理)最多,占63.96%。市级以预防医学为主,占35.90%,县级以无专业、医学及相关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居多,分别占27.87%、23.65%、20.14%。见表4。

2.5年龄结构

全市疾控机构人员年龄构成相对合理,35岁及以下、36~45岁和46岁及以上各占34.06%、27.92%和38.12%,无明显差异。市县两级均如此,见表5。2.6性别结构全市疾控机构人员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占54.26%,男女比例为1∶0.85。见表6。

3讨论

3.1优势方面

全市疾控机构人员性别构成男性略高于女性,攻坚力量雄厚(由于疾控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需要下乡和夜里开展监测,而这些工作多由男性承担);年龄构成相对合理;高级职称人员占有相当比例,有59人,占11.68%。

3.2存在问题

3.2.1人员数量不足漳州市总面积126.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3万人,全市疾控人员505人,其中市级78人,县(市)区427人,每万人口拥有疾控人员1.02人,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每万人需配备疾控人员1.75的要求;每名疾控人员需服务2501平方公里,比许燕[2]报道的要多得多,说明漳州市每名疾控人员的服务面积过大,任务繁重。按1.75人/万的比例配备,漳州市所需疾控人员应达863人。因人员不足,各级疾控机构只能聘用临时人员,目前在岗人数比现有在编人数多16.83%。聘用临时人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员流动性大,影响工作;二是人员工资需由疾控机构自己创收支付。3.2.2人员质量不高漳州市疾控机构人员学历以大学本科和中专居多,分别占32.47%和30.30%,学历结构呈梭形分布,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市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占48.71%,县级占31.38%,没有达到市级本科学历人员占50%以上,县级本科学历人员占35%以上的要求[3]。3.2.3人员结构不合理3.2.3.1专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保证工作必需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要求,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70%[4],漳州市占63.96%,还达不到要求,而且疾控工作所需要的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人员太少,分别只占22.57%和12.28%。3.2.3.2职称:按最佳人力资源智能结构(高、中、初职称比例1∶3∶6)[5],漳州市疾控机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分别为11.68%∶23.17%∶37.43%(1∶1.98∶3.20),说明高端人才充足,而后备力量发展严重匮乏。这主要与疾控机构在上世纪90年代近10年的时间内没有补充人员有关系。无职称人员比例达到27.72%,不符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考核标准》的无职称人员不超过15%,说明无职称人员偏多。3.2.3.3年龄:35岁及以下占34.06%,高于福建省、市级(33.5%)[6],说明近年来漳州地区有较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疾控队伍中来。

4建议

4.1增加编制

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4.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建议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进人关,杜绝招聘时搭车设岗,尽量减少各种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涌入,保证疾控队伍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协调,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方面向基层倾斜,以引导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市、县级,尽快解决市、县级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4.3制定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一是制定政策如学费给予报销等,鼓励员工考取本科或在职攻读研究生,培养一批高学历人才;二是制定支持和奖励科研项目及等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的科研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如考勤管理规定、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评价细则等,让管理有制度可循。

4.4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一是加强继续再教育培训工作,提倡在职终身教育,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如函授与自学,脱产与半脱产,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7];二是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到先进疾控机构进修交流,再由学成归来的技术骨干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以先进带动后进。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或实施专家带教计划[8],对有培养前途的技术骨干进行对口指导;三是要挖掘内部潜力,通过中、高级专业人员帮、带、教的形式,尽快提高新进单位人员及初级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唐肇昶,石兴瑞,郑雪峰.聊城与东营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16-18.

[2]许燕,汪晓云,谢永.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1):48-49.

[3]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0-01-12.

[4]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Z].2014-01-17.

[5]虞国良,郝超,罗力,等.常州市卫生事业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204-205.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R].2011.

[7]程志华,鲍建国,项张华,等.宁波市疾控系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487-489.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6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被聘为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这是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组织的信任,同时也是组织对我的一次考验,如何做才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组织的信任,是我三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配合中心主任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监督财务和党员干部的纪律,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内部创建工作,带领大家做好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病媒监测和传染病控制工作,引导职工提高业务能力和行业素养,是我任职期间主要职责所在。但在任职之初自己身感责任重大,知识欠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良好地履行职责,为此,结合当时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真学习了十七大以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员的权力和义务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总书记在医改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廉政准则》;学习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市委黄书记在全市“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习《党支部工作手册》,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为了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我学习了《疾病控制基层建设与管理》。三年来的学习和锻炼,感觉到自身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准确自我定位,积极当好助手

作为疾控中心的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即是中心领导班子的一员,也是疾控中心主任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配合支持中心主任工作,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不推诿,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职尽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在制定单位业务发展、中心文化发展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外单位的经验等,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省疾控领导的好评。积极主张民主集中制,对班子形成的决议,坚决服从,带头执行,积极督办。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提高工作效能,调动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勤政廉洁

自己从部队到地方,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三十年。我深深认识到,领导干部应当是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楷模,应当具有优良的道德品德、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此,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十个禁止”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党性锻炼。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严格遵守机关干部效能建设和卫生局《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规定,牢固树立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身作则,廉洁从政,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公款吃喝玩乐现象,上级来人检查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外出办事没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

四、兢兢业业,抓好本职工作

几年来我一直认真对待自己分管的每项工作。做工作的原则是:“做一件事,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

1、深入调查研究,理清支部工作思路

连任疾控中心第三届支部书记,正好碰上“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同时又遇上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了做好宣传辅导工作,我认真阅读了《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以及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学习了总书记总书记在医改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积极参加省疾控政研会和卫生局组织的政工干部培训,结合疾控中心实际先后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和行风建设工作的调研,开展了市公民健康素养、居民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以及医改对疾控工作影响等调研,其中撰写的《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调研》在省疾控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年会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论文《打造疾控精神、塑造行业形象》荣获优胜奖。为了规范工作,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疾控中心实际编制了《市疾控中心党建工作规范》,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2、抓学习,提高服务品牌

疾控中心这三年发展党员七名,现有在职党员42名,离退休党员18名,有这么一支庞大的党员队伍,如何发挥这支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围绕中心的工作思路积极完成任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适应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因此,我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学习和活动。一是组织学习、领导论科学发展观以及时事政策等,使大家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医德医风、责任心等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经过这三年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始终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疾控队伍,才能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三是扎实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制定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中心和科室、科主任和员工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设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组织党员干部和员工观看《警示片》,通过服刑人员用切身经历和血泪教训,犯罪过程,深刻剖析其犯罪根源和社会及家庭带来的伤害与痛苦,真诚地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忏悔和努力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每位同志都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几年来单位末发现有违纪事件。四是利用载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学英模活动,组织员工学习何任、钟杏菊、楼滨银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弘扬老防疫传统、开拓疾控新事业”活动,邀请参加过解放战争离休老干部,的第一代防疫工作者、“血防”先驱者刘书臣来中心传授老防疫传统;为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邀请市外侨办的领导来中心讲授文明礼仪培训。同时根据自身职能和特点,中心党支部积极搭建党员服务平台,确定服务内容,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深入做好了党员联万户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做好了与北苑金山脚的文明结对工作。在抓好党员推选评优活动中,举办了医德楷模事迹报告会。通过学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每年大家都能为党员基金捐款,为困难群众献爱心,四川纹川发生地震后,有18名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业务骨干向支部提交了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申请书,先后有五批八人参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授建工作。五是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服务防病大局的要求,提出了以“一创两推三比四争”为载体,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促进“强队伍,抓业务,创疾控特色服务品牌”,抓业务建设,打造预防接种服务品牌,构建健康屏障;打造重点传染病防控服务品牌,健全防控体系;打造健康教育服务品牌,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通过活动,中心有一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一名省十佳疾控提名人物、一名省级青年技术能手、一名市医德楷模。

3、抓管理,强化单位的效能建设

配合主任做好中心的内部管理。一是推行科学的综合目标管理制度。制定了《疾控中心人事分配方案和实施细则》,中层干部全部做到了竞聘上岗,员工双向选择上岗;实行了定岗、定职责、定任务、定制度四定,将工作任务、服务态度、劳动纪律等量化,每月或每季组织考核小组对科室、个人进行一次考核,并与评先、评优、奖金挂钩。通过内部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有力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调动了积极性。二、是强化了单位的效能建设,促进日常管理。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查岗制度,加强了干部员工的纪律观念。三是实行了会议制度,根据《中心党建工作规范》,做到了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二次,支部大会一次,党小组会每周一次,党课每月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一年两次,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凡事都安排在支部委员会上集体讨论确定。四是严格物资采购审批制度,招待制度、考勤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五是创造条件,凝聚人心,活跃中心员工的士气,每年举办文化节,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

4、抓能力建设,为平安做出贡献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7

2009年我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省加建设疾病控制网络为契机,以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全面落实省、市防病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局下达的卫生监督、防病灭病工作指标。扎实开展各项综合防病措施,巩固无脊灰和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突出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将今年我站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1、利用固定宣传栏,开展季节性染病的宣传。到10月份止,

我站共制作宣传专栏6期,有效宣传了“人禽流感预防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以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等。

2、通过电视网络,加大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防病工作的认识。1—10月份,我站共在漳平电视台制作新闻专题8篇,分别是:《漳平市青年志愿者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漳平市开展职业卫生专项体检工作》、《漳平市艾滋病知识进校园活动》、《漳平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漳平市举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等。二、帮教结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有效地开展食品行业监督、监测力度。

3、积极做好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根据上级的布署,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以外,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局、教育局、城管、经贸局等部门,开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相关健康产品,整顿学校食品卫生及周边饮食安全活动,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工作以及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如直饮水治理、豆腐生产行业、调味品行业、保健品专项整治等等。二、加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力度,规范、有效推进我市计划免工作的实施。

1、在市卫生局、市防疫站的指导和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采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硬软件设计的方式,按规范要求完成了永福、双洋、拱桥、新桥象湖等五乡镇的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并于今年七月底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市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成全年鼠疫监测任务。今年

四、

五、

六、

七、

八、九月我站组织专来人员在芦芝乡东坑口、芦芝村进行鼠疫监测,共布笼1791笼、次,无效鼠笼34笼、次,捕获老鼠63只。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芦芝乡的鼠密度3.58%,印鼠客蚤指数1.35。鼠密度接近鼠疫流行的警戒线,印鼠客蚤指数超过警戒线。对此,我们已向政府汇报,加强鼠疫防控的各项工作。

3、加强aFp病例、麻诊、新破监测工作。1—10月份完成1例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粪便采集率、及时率达100%,个案调查率达100%。aFp病例监测报告达到部颁标准1/十万。四、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今年共完成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害因素申报企业38户,完成接尘、接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200人,在龙岩市职防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15个企业有害因素监测。配合市经贸局及乡镇企业局等部门开展劳动生产安全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二次。五、多方筹资,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进度。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情况:在省、市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列入了2009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2009年4月,防疫站开始临时办公场所的简易装修和搬迁;6月份完成了旧办公楼的拆除、地质钻探、图纸设计及会审等工作;7月份完成疾控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的招投标;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于11月8日封顶,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完成总投资近160万元,明年3月份即可竣工并投入使用。省级专项建设经费50万元,到位35万元,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已到位40万元。

2、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成后,3—4楼为实验室,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现完成了实验室用房规划及仪器设备布局设计。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疫备仪器简陋、陈旧是阻碍我站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站现有用于卫生监督、监测及疾病控制的设备大多是80年代配置的产品,其功能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防病的工的需要。根居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的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量很大,因此设备购置资金是我站实验室建设进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2.卫生执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大、经营品种多、涉及面广的街头食品摊点越来越多,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执法工作尤其是美容、美发、电子游戏厅等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经营业主确认困难。

3.疾控中心在楼建设资金缺口大

我市疾控综合大楼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六屋半框架结构,总投资约300万元,根据现有的资金来源共有140万元省计委50万元、市政府50万元、自筹50万元因此还有缺口150万元。

4.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难度大,阻碍因素多,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职业卫生监测监测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市的些企业,由于对此项工作的不理解,在某些部门的支持下,对我们的监督工作不支持,因此使我们的监督工作无法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监测措施无法全面落实。

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依据“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做好全年的防病工作,把我市的卫生防疫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

明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将以市政府申报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健康教育的投入,从人员培训、传播设备配备、健教网络建设几方面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宣传工作:

1、做好基层健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在各乡镇建设健康教育机构,做到有专职人员,有专业水平,有开展工作。抓好抓实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2、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的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同时根据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做好防病宣传工作。

二继续开展二次供水监督监测工作

根据治理“餐桌污染”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对全市二次供水情况进行摸底建档,开展监督监测工作,力争二次供水四项指标合格率达90%以上,确保我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

三加强疾病控制。

2、认真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工作。消灭脊灰强化免疫要在做好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的基础上,按省地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完成查漏补种工作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

3、抓好重点传染病监测与控制。

1结核病控制: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将继续采取防、查、治管的办法,落实卡介苗接种,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重点开展现症涂阳病人的治管工作,不断探索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发现率及高治愈率的结核病控制体系。同时接受wHo和国家卫生部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考核验收,对结核病防治经验和控制体系进行总结和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性病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卫生i*项目的机构、人员建设,派人外出进修学习,添置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等。严格按照卫生i*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建设好站内规范化性病门诊充分发挥艾滋病初筛试验室的作用。在全市推广性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并加强各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监测工作。

3做好肝炎的防治。肝炎发病率已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我们要继续开展我市肝炎发病规律、分布规律和各型肝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我市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4做好2号病防治。要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方案》,在每年5月份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各医疗单位开设肠道门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落实“早、小、严、实”措施,严防2号病的发生和流行。

4、抓好地方病及慢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1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继续贯彻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加强监测工作,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地氟病的监测管理,巩固防治成果。

2继续做好麻风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病人,规范有效治疗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按省、地的统一部署,做好全省基本消灭麻风考核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四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重点抓好《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提高饮食行业卫生水平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水平。食品卫生许可证发证前审核率100%,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98%,从业人员体检率≥98%,从业人员培训率≥90%,食物中毒调查率100%,“五病”调离率100%,认真做好重要活动和重大节日的卫生监督检查,同时,加大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化妆品、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力度。

五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疾病监测监控能力。

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必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按规范要求添置仪器设备,并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在争取中央、省地拨款及市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我站将全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集资金,逐年完成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套,并在取得法律资质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为保障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六争取资金,完成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

为改善我站的硬、软件环境,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省、市的要求,我站正多方筹资,加紧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明年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8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意义现状措施

1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1提高疾控机构能力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与社保中心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医疗风险管控与医疗费用管理结合,疾控中心信息与社保中心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直接与相关的医疗系统进行连接,使患者就诊方便的同时,也降低了疾控中心管理难度。健康管理系统囊括了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如健康信息收集、健康干预服务、健康服务评价等,为疾控中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从而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更专业和针对性的干预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1.2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数据采集和危机判定等功能,从而通过了解和掌握网络运行情况,对网络各种安全障碍进行及时清除,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

1.3提高工作效率

为深入开展我国基层免疫预防工作,提高我国基层疾控机构职能,应转变传统的预防接种方法,积极引进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使基层免疫预防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疾控中心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县、市疾控机构均可通过网络直接上传疾病疫情信息,提高了发现、治疗传染病的效率。激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简化了上报疫情的程序,提高了监测和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

2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病毒侵入

计算机病毒是由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代码,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或系统受损,具有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和表现性。常见网络病毒如小邮差病毒、aRp病毒、后门病毒等对计算机的杀伤力极强。目前,诸多疾控机构的计算机虽装有杀毒软件,但不勤于清理电脑磁盘、查杀潜在病毒、更新杀毒软件版本或升级软件功能,导致见缝插针,侵入一台计算机后迅速由网络传至各台机器,使网络数据丢失,疾控信息系统被黑客侵入至破毁。

2.2ip网络协议不安全

ip网络协议是诸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所有网络设备相互联系的集合,确定信息采集格式。ip网络协议作为疾控机构网络连接的基本协议,可运用各种数据网络。一般开发和设计ip协议时主要考虑其便利和开放特征,安全系数较低。i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途径行程网络连接。第一次握手发送的数据块为SYn包,第二次为SYn包或aCK包,指继续或应答,第三次aCK包仅表示应答。黑客通过对SYn包或aCK包内容进行监听,再冒充连接方回应发送方,进而以连接方身份发送带有病毒或有害数据的aCK包给另外一方,以完成侵袭破坏的过程。另外,黑客还可能利用ip接受或发送三次握手机制和待缓冲区,发送大量单方连接请求,消耗网络系统内存,致网络彻底瘫痪。

2.3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欠缺

由于我国疾控机构还处于系统信息化建设初期,进行信息录入和整理的员工并未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首先,虽网络管理员有设置相应的用户口令,但电脑操作人员并未发挥其安全防护作用,将口令密码直接写在电脑附近或随机转借个人账户,口令密码形同虚设,是计算机内的文件被轻易盗取;其次,员工利用办公电脑下载病毒携带软件等网络资源,或链接外来携带病毒的移动磁盘,导致计算机侵入病毒,网络信息系统被破坏;最后,疾控机构网络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

3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预防病毒侵入

首先,疾控系统终端计算机须安装质量过硬的单机防毒软件,如360、金山毒霸、诺顿等。杀毒软件公司通过在病毒特征库内录入病毒特征程序,扫描实现终端病毒有效识别,对计算机进行即时动态监测,防止已录病毒侵袭计算机系统。但当前单机杀毒软件无法实现彻底消除各类网络病毒,疾控机构应设置局域网防毒软件,将疾病控制网络系统中所有可能被病毒攻击的地方集中设置防毒软件,实现多层次,多角度预防,定期自动或手动升级防毒软件模块,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测,降低至消除网络病毒入侵。

3.2及时修补计算机漏洞

大部分的病毒传播有网络非法攻击和计算机系统出现漏洞导致的,对计算机网络漏洞进行管理是杀毒工作的基本前序。现在网络上大部分防毒软件均可实现全网漏洞管理,疾控机构所有计算机使用者须在联网的情况下,对局域网内电脑进行检查和修复。疾控中心每个科室负责业务内容不同,电脑内安装的软件也有所差异,故出现的漏洞也不尽相同,网络防毒软件很难进行全方位彻底修补,需利用有效的单机防毒软件进行扫描后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完成修补工作。

3.3设置访问权限

疾控机构应有效利用计算机口令密码功能,人工设置计算机访问权限,通过身份认证和访问限制,防止非法主体盗用网络资源。疾控技工职员在设定计算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时,需考虑各类疾控系统篇平台和安全性能等因素,例如一些信息查询系统属于公用资源,无须身份认证,而一些疾病监测信息则属于机密资源,须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

4结语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卫生医疗的需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疾控机构可从安装防毒软件、勤于修补计算机漏洞、实行用户身份验证等途径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疾控机构防控职能职责。

参考文献

[1]祝捷,谭书香.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探讨[J].信息通信,2012,(4):152-153.

[2]郭岩,张业武,蔡h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2,07(3):19-22.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9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本着“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解放思想、创新求实”的原则,以局直卫生单位为主体,以卫生局为主导,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重点,以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宣传、公共卫生状况调查、疾病防治业务培训等行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我市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增强广大群众预防疾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积极落实“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一)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两个试点单位。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对口责任单位,为试点单位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深入积累经验。其它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结合本辖区实际,积极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试运行工作。

(二)防疫站作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要全力组织并积极参与到全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中,为基层单位培训师资、发放各种宣传品,指导试点社区(行政村)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要求组织并参与相关活动全年不少于十类(次)。

(三)局直医疗卫生单位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的主力军,充分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积极与乡镇卫生院加强联系,确定本单位行动试点村(居委会),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开展相关活动不少于四类(次)。

通过此项活动的实施,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基层建立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市、乡、村三级防控网络能力建设。

三、活动内容与对口单位

在活动实施前,要对选定的试点村(居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调查,摸清试点村(居委会)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构成、传染病流行现状、卫生室现状等),建立试点行政村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本底资料,然后对试点行政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干预。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工作成效,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积累工作经验。具体内容和对口单位职责:

(一)防疫站

(1)负责对试点村(居委会)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培训。

(2)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干预防控工作并建立慢病病人档案。

(3)负责对试点村传染病管理报告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4)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儿童计划免疫常识的宣传,建立详细的应种儿童底册,规范应种儿童通知程序、接种程序、疫苗保存方法、安全注射知识等。

(5)教会试点村(居委会)居民鉴别碘盐的基本方法,碘盐的适宜食用量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等。

(6)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使试点村(居委会)每家每户都能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7)开展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使试点村(居委会)居民了解健康食品,不食用有害食品。

(8)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对试点村(居委会)咳嗽、咳痰2周以上人员进行痰检。

(9)对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居民饮水状况进行调查,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健康教育所

组织开展行政村(居委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对部分试点村(居委会)60岁以上独居老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三)市牙防中心

选择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口腔科医生对试点村(居委会)居民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开展行为调查与干预。

(四)眼科医院

对试点村(居委会)青少年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宣传眼保健常识,预防青少年眼病和近视等。

四、时间步骤

“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从今开始,到年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此项工作各项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疫站应于月底前,主动协助市卫生局完成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疫情信息收集报告、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点现场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法、步骤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二)实施阶段

局直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携带必要的宣传资料、调查表格、干预工具等进入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建立试点行政村常住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对他们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试点行政村医生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免疫接种知识、方法,向试点行政村居民宣传心理卫生保健、艾滋病防治知识、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食用碘盐知识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干预,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文件、照片等整理分析,了解干预效果、防治成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延伸积累经验。

(三)检查总结阶段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针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密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卫生局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卫生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卫生局副局长耿爱萍,成员: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正职。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收集、汇总试点工作成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全面展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具体工作内容,要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承担培训、调查、宣传干预及业务指导工作。承担“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的青屏、西大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周密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对口单位开展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是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社区(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更是医药卫生改革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纳入今年卫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篇10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如“SaRS”、“甲流”和“手足口病”等各种传染病的频频发生,这给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暴露出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不足。从2003年开始,政府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包括疾控中心网络的建设和信息的收集等等,提高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1]。目前全国每个省都已建设疾控中心网络,怎样保证网络的安全的运行和良好的应用,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注意和努力的重点。

二、疾控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的建设,在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医疗系统繁杂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方便医院进行医疗信息的统计。但这些便利的背后同时也掩盖着一些隐患,一旦疾控中心网络瘫痪或者系统数据丢失,这样就会导致整个医疗系统的瘫痪,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医疗系统而言,疾控中心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维护,确保疾控中心网络能够稳定、正常安全地运行,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犯罪、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是很有必要的[2]。

三、疾控中心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根据攻击类型可以分为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根据攻击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攻击与外部攻击,这两种类型造成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3]。内部攻击是造成病毒入侵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是由于疾控中心的内部工作人员,在浏览一些网站时造成病毒的入侵,从而感染整个网络系统,为网络安全运行留下隐患。外部攻击一般都是由于黑客的恶意攻击,由于疾控中心网络与外部的互联网相连接,信息可以共享但同时也面临着遭遇外部攻击的风险,因为互联网隐藏着许多恶意的攻击工具,如果这些攻击工具进入到疾控中心网络就会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造成信息数据的损坏或外泄,相对于病毒入侵而言这种类型的攻击更具危害性,在网络的安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二)监管缺失

疾控中心网络的大范围应用,接入网络系统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果监督管理措施不完善,就有可能造成网络中病毒的入侵,进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一些内部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进行娱乐,例如聊天、看视频、软件下载等等,这样会占据大量的网络资源,造成网络阻塞,网速慢等问题。

疾控中心网络系统的网络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软硬件的投入比例不协调,只重视硬件的投入,不注重软件的投入,这样就会出现重视运行轻视管理的现象。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够,将中心网络的建设当成工程来做,缺乏安全管理体系。网络系统管理员只将精力集中于网络地址的申请分配、开通及维护账户、日常维护各服务器的应用系统、审查系统日志和设计及调整网络规范上,而很少去研究网络安全状态的发展变化、入侵手段、防范措施、安全机制等[4]。

(三)硬件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疾控中心网络建设所涉及的硬件设备很多,分布的范围也很广泛,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长期的使用下,设备会慢慢地老化,给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由于软件性能的加大,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的配置可能不能满足新的软件运行的要求,所以要定期地对疾控中心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

四、加强疾控中心网络安全管理

(一)加强病毒防范意识

病毒的入侵和传播危害性很大,但是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毒常识就能很好地防范病毒的入侵。在日常的管理中只要注意下列措施就会将病毒入侵危害降到最小。

1.利用计算机常识进行判断。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上网时,会有一些软件无意中弹出,如果自己不了解,尽量不要打开,发邮件时,垃圾邮件要定期删除,可疑的文件不要不自觉地打开。

2.安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可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你下载资源时会进行资源的过滤,定期的进行杀毒和杀毒软件的更新。

3.不要从不可靠的网站上下载东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不要打开一些不健康网站,这些网站,最容易携带病毒,在自己不熟悉网站上下载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4.不要用公用的磁盘等工具安装软件。这些公用设备很容易感染病毒,例如U盘和磁盘等等,用这些设备容易造成网络中病毒的大规模传播。

(二)加强防火墙隔离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来将内网与外网隔离开来的一门技术,广泛用于网络的安全管理建设,一般将防火墙的隔离分为物理隔离和软件隔离两种。物理隔离比较彻底,比较全面,安全性能比较高。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中,但是硬件开销和维护费用比较大。软件隔离应用比较普遍,很多都是免费的,例如我们常见的金山卫士和360安全卫士等。

(三)加强网络的监控

为了比较系统全面监管网络的安全,可以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增加网络内部的监控机制,可以使网络资源得到很好的分配,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网络资源,同时也可以监管内部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从而增大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加入一些检测系统和时时监听系统,这样可以增加网络的自适应性和针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并且备份写下系统工作日志,以便以后查看。加入网络安全监控机制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的性能,方便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的管理。

(四)加强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用来确认使用用户的身份,防止非使用用户越权操作给网络安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目前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是口令法和指纹法,口令法我们比较常见,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密码,通常是一些字母、数字和符号进行一系列组合而成的,根据加密的等级不同,口令的长度也不同,口令设置时要尽量复杂一些防止被破译,口令应该进行严格管理,并且定期更换,防止口令的外泄。指纹法比较安全,就是采用指纹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靠性很高,但是硬件的花销也很大,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才应用[5]。

(五)重要数据的加密备份维护

网络体统中数据的存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网络安全管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存放用户数据的地方和计算机系统不要放在一个区里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系统更新或重装而导致的用户数据的损坏和丢失。重要数据的维护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保护数据只被有权限的人员查询,这样可以防止信息的泄漏,加密根据文件的重要性可以采用一级加密、二级加密或层层加密的技术来增加数据在网络中的安全性。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备份,对于重要的数据,为防止被误操作或损坏等而导致数据不能用,可以将数据备份,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无误。实际操作中,考虑到网络安全性的要求通常是将这两种手段综合起来使用。

(六)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

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网络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聘用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来担任这个岗位的工作。另外通过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定期进行软件杀毒、软件更新以及设备维护,保证专职专用,将网络安全贯穿到每一个工作当中。

(七)加强网络应用和管理的培训

疾控中心内部人员可以定期地参加网络安全应用培训班,这些培训可以由网络管理人员来完成,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安全用网意识,减少日常工作当中一些小麻烦等等,让大家明白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使大家可以自觉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加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安全人员来讲,可以定期去参加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训课,及时地了解网络管理的最新动态和新情况,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的自救能力。

五、结语

随着医疗系统的发展和逐步完善,疾控中心网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但一旦网络瘫痪就会给医疗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进而影响病人的切身利益,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加大对疾控中心网络安全的管理,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给出了一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极大地增强了疾控中心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文生,聂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00-2700,2706.

[2]邹显东,周然,马晓江.疾病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海峡科学,2008,8:62-64

[3]罗晓红,何其才,罗书练.医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策略[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