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8:13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简称“67号文”),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了系统安排。67号文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作为医改主体和主责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逐渐聚焦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架构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

67号文是我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整个制度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勾画出现代医院管理的结构框架[1],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理清了三方面的关系,即明晰了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党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政府监管职能三份权力清单。也明确了两种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加强医院党建。从微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对医院内部治理也进行了制度安排:首先,以医院章程为基础明确了医院的运行规范;其次,明晰了医院内部决策机制;第三,明确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八项核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八大核心制度之一;最后,强调通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全面便民惠民服务三种软性力量来加强医院内部治理。该顶层设计第一次把信息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彰显了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该顶层设计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2],该主要目标中提到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之上。首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诸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次是运行高效,评价医院是否运行高效的3e指标[3],即“效益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第三是监督有力,更需要拿数据说话,比如上海申康对所属市级三级医院的监督,非常有力,主要是依靠医联信息平台上的真实数据[4]。67号文第十一部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提出:医院要强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信息化建设要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运行、成本核算、内部审计、廉洁风险防控等功能。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要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如上要求可知,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医院信息化全方位介入。医院最重要的医疗安全保障,越来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性。24小时连续运行的医院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的内外网融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集成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系统越集成,就越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在存储资料、传递资料和检索资料三方面的惊人能力。当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越高的时候,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越高[5]。如图2米歇模型所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是“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尚处在“管理信息系统”走向“集成化系统和技术”的阶段,离“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尚有距离,医院信息部门还有很多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工作需要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讲,所有这些信息化、集成化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信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对安全的新要求,医院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健全问题。

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各家医院并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同样命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医院其内容也不太一致。为构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需要有一个好的视角。鉴于医院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以下结合2019年5月1日最新的等保2.0,来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框架

2019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标志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由1.0迈入2.0,和等保1.0相比较,等保2.0的安全通用要求的框架已做调整,相关的技术细节要求也有不少变化[6]。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也需要重新对标思考。总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覆盖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所提及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系统运维。等保2.0安全扩展要求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上可以和安全通用要求一致。

2.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

如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强调首先需要建立医院章程一样,等保2.0和等保1.0一样,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健全首先提到三点建设总则,具体如下:①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②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③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上述原则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很多医院只注意制度建设,而不太重视相应的操作规程的建立以及记录表单的设计。上述原则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严格遵照执行可以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全面性和一致性。2.3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根据等保2.0新的基本框架和安全要求,可以勾勒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相应制度的具体条款及制度的建设边界的编制,需参考等保2.0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描述。另外也要部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保制度的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持续改进健全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3.1大型三级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健全

大型三级医院近几年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或者电子病历测评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但现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制度不太健全。很多制度有了,但可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表单,需要健全。(2)部分制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在快速更替,制度中的少部分描述会显得陈旧,需要考虑予以及时更新并进行版本控制。(3)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部分制度是为了应对某些测评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结合等保2.0的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相应修订,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医疗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1-0061-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16

2011年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医保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和创新医保管理,加快解决事涉千家万户且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医保领域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医保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其特征表现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医保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散”。国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分散性、碎片化特征明显。国家对医保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地域分割、城乡分割严重,国家、省、市、县等各个层面的医保基金统筹和支付标准不一,人为拉大保障差距,不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同时,对于能分担政府医保负担的商业健康保险并未纳入相关制度规划统筹推进。

二是“乱”。医疗机构乱看病,社保机构乱报销,助长过度医疗风气,浪费有限医疗资源。从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实施情况来看,伴随新农合报销比例逐年上提,医生所开处方就越大,价格就越高,费用就越多,农民感受就越贵。这导致国家对百姓的医疗保障补助支出越多,百姓自身承担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的不正常现象。

三是“假”。患者与医院合谋,开假处方,出假病历,套取医保资金挪作他用,导致真正需要看病的人承担更加沉重的负担。据湖南省益阳市的一项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当前城镇居民的保险医疗费用支出中,虚假治疗等不合理医疗支出的比例竟高达29.6%①。

综上,医保管理中“散、乱、假”三大顽症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真正需要看病治病的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削弱了保险制度促进医疗服务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医保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平,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对医保管理存在难题的原因分析

从医保管理中存在的“散、乱、假”的问题特征来看,既有管理理念层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的原因。

(一)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

这是造成“散”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社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脱胎于计划经济,主要依靠各地、各部门自下而上地逐步试点、摸索前进,这就导致我国的医保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缺乏统筹规划的制度基础。特别是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过程中,包括医保管理等社会管理的内容长期被忽视,对目前面临的医保管理难题还习惯于单就医保管理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具体问题展开处理。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医改实践都明确显示,医保管理是一个社会工程、系统工程,必须摒弃划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人群、割裂社会医保和商业医保狭隘的医保管理理念,代之以全面系统的、立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大医保”管理理念。

(二)管理机制特别是监督机制缺失

这是造成“假”和“乱”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经济利益分配都面临着深刻变化和调整,原有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规范正迎接新的挑战,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还处于试错时期和磨合阶段。这表现在医保管理领域,主要是医疗市场的利益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性约束,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不仅未对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发挥控制作用,反而助长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患双方在缺乏专业化、独立性的第三方监督管理的条件下,特别是借助医疗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之便,在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通过个体的不受有效监督的自由逐利行为导致了集体行为的非理性,降低了社会的集体利,造成医保管理中的“假、乱”怪象层出不穷。

(三)管理手段不适应现实需求

由于缺乏“大医保”的管理理念,在医保管理的数据基础、信息系统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统一标准,这就为形成以病人为核心的全国统一、城乡统筹、社会医保和商业医保彼此融合、无缝衔接的医保管理机制带来许多障碍。同时,医保市场有效监督机制的确立,必须通过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来实现。而市场约束要充分发挥作用,又必须以增强医保市场透明度为基础[1]。但目前由于缺乏“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保险机构,在及时准确地获取医疗服务信息、药品价格信息、诊疗效果信息以及对相关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障碍,不仅制约了医疗市场的透明公开,也使医保管理效率和效果无从提高。

三、以“大医保”理念创新医保管理的路径探讨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管理条件下,应对医保管理难题,特别是从根本上解决医保管理的“散、乱、假”等顽症,应当从创新医保管理理念、完善医保管理机制和改进医保管理手段等关键环节入手,着力构造“大医保”管理网络,畅通“大医保”管理路径,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医保市场透明度,促进社会医保和商业医保作用的共同发挥,形成医保管理的合力,加快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具体实施路径可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运用两种力量、搭建四个平台。

(一)树立一个理念: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大医保”管理理念作为创新医保管理的价值取向

如前所述,当前社会管理亟待创新,作为社会管理重点领域之一的医保管理也迫切需要创新。对医保管理而言,首要的就是作为行动先导的思想理念要创新。如果医保管理的思想理念不创新,还是沿用僵化的管理思维和偏狭的管理视野,则医保管理机制和医保管理手段的改进完善就无从谈起。笔者以为,当前主要应将原有的“小医保”管理理念扩展为“大医保”管理理念,要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总要求,切实围绕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统筹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涵盖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保和商业医保有效衔接、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充分实现全社会医保的公平,彻底改革现行制度“碎片化”、不公平的弊端,增强医保制度的普适性和吸引力。只有通过全面树立并坚持“大医保”理念,才能为统筹完善医保管理格局乃至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价值基础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二)运用两种力量:以综合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协调作用的“大医保”管理机制作为创新医保管理的制度动力

政府和市场在医保管理中各有优劣。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医保管理的成本将居高难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难以不断提升;单独依靠市场力量,医保的公平性和普适性将难以达成,市场中的投机行为、道德风险也难以避免。只有建立“政府+市场”的管理机制,既互为补充又互为制约,形成政府和市场这两种力量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机制,才能比较好的推动医保制度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前主要应在高度重视发展社会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积极作用,将社会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统筹纳入“大医保”管理框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大医保”发展格局,这将是未来我国医保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

(三)搭建四大平台:以畅通“大医保”信息网络的管理手段作为创新医保管理的技术保障

为使“大医保”管理理念落到实处,除了从制度设计上统筹规划“大医保”管理制度外,更加重要的是要从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自我约束着手,治乱打假。这就必须畅通“大医保”信息网络,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互联、实时共享的“大医保”管理信息网络,促进医保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为创新医保管理、实施“大医保”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为此,笔者建议可搭建四大平台。

1.打造医疗机构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这是运用信息手段促进医疗市场透明规范的基础措施。建议配合新医改建立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库的要求,对纳入医保的医院按照医疗服务行业统一标准建立行业内通用互联的医疗管理信息平台。参保病人就诊时应全面实行实名制,病人就诊医疗信息以其身份证号码为检索标记,适时进入这一医疗管理信息平台[3]。国家卫生监督部门、社保机构和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信息监督检查医院对参保患者的诊疗行为,居民本人或其授权的第三方可在不同医院通过该信息平台查询居民个人的过往诊疗信息,减少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的不必要占用,优化诊疗方案。

2.打造保险机构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保险公司作为补充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重要提供者,在“大医保”框架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建立保险业内标准统一、相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自身业务管理,提升健康险服务水平,从而稳步扩大业务覆盖人群,更为保险业与医疗服务业的行业信息共享互通创造了条件。保险公司应以其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根据健康险业务特点,建立相对独立的健康险信息管理系统,并以客户身份证号码为标记,适时将客户承保和理赔健康险的信息输入该信息平台。参保人通过该信息平台,可以及时查询在不同保险公司之间投保健康险的情况;保险公司也可通过该信息平台查询新投保人的过往投保和理赔信息记录,这既能帮助保险公司优化对投保人的承保方案,又能从技术上防范少数投保人多方投保、恶意骗保的道德风险行为。

3.打造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因为这一平台的建设横跨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在实践操作中具有相当的难度。但这一步对于构建“大医保”管理网络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这一跨行业的信息互通互联,“大医保”管理的探索就无法落实。为此,建议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强制推进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鉴于我国部分地区保险机构实施“医保通”工程的实际,目前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在实现直接的互联互通上存在困难,因此可以考虑先由医疗行业和保险行业的行业信息平台之间实现对接联网。联网后,医疗机构可在病人授权下查询其参保信息,保险机构也可在投保人授权下查询其就诊医疗信息,实现医疗信息和保险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这一信息平台,发挥保险机构对医疗行为的第三方监督评价作用,及时引导病人优化选择医院和医疗方案,促进医疗机构的竞争,提升服务。

4.打造保险机构与社保机构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这一平台的建设是整合各种医保制度,促进“碎片化”的医保管理机制向统一化、无障碍化转变的关键。建议以社保机构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为基础,对保险业的健康险行业信息平台开放联网接口,创新建立涵盖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大医保”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广大的参保群众可以享受一体化、无障碍、可自由流通、无缝衔接的高质高效的健康保障服务。保险机构在参保人授权下,可以查询社保机构对参保人的医保报销审核情况,帮助社保机构进一步复审相关情况,减少医保报销理赔差错率。同时,保险机构通过及时查询投保人在基本医疗保险上的参保、理赔信息记录,在承保新客户时可以帮助其针对客户参保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情况,优化制订保障更到位、价格更优惠的商业健康保险承保方案,在理赔时也可实现保险机构与社保机构的联动审核和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

四、结论

加快探索构建“大医保”管理格局,完善医保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深化医改、推进医疗利益格局调整的需要,更是完善国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百姓看病满意度的需要。通过树立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大医保”管理理念,统筹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协调作用的管理机制,构造以四大信息平台为重要管理手段的“大医保”管理网络,实现以人为本的医保管理规范化、统一化、透明化、有序化和便捷化。

参考文献:

[1]赵文龙.重庆市健康险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浅析[J].中国保险,2011(1).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64-01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社会各阶层也越来越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种积极作用,医院方面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更是初窥门径。紧跟社会的形式发展走向,提高了医院信息科学化管理的重视,摒弃陈旧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完善医院的工作方式,逐步健全管理制度。

一、医院信息科学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1.方便初始资料的保存

初始资料对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医院传统管理模式中,这些资料都是以最古老的方式被保存着[1]。时间流逝,这些纸质的资料难免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需要存放的空间越来越大,温度湿度气候的改变以及其它的物理环境对纸张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需要投入的更多资金进行维护和保养,造成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可用率低、易损易坏。信息化管理的档案制度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初始资料经过信息技术处理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既省去了繁琐的翻找过程,又不用担心如反复查找纸质资料对纸张产生的损坏,也省去了大量纸张的存放产生的空间,增加了医院对空间的利用率。信息资料经过备份处理后,不用再担心资料的丢失或者破坏。

2.完善档案的处理方法

对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处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传统档案处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及空间[2]。信息化管理的档案制度则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与人工归档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即时存档,即时查取,即时修改,即时转换,能够有效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3.方便医院各部门之间对资料的交流和沟通

传统的档案处理模式不利于医院各部门之间对资料的分享及沟通。不同类别的资料分门别类存放于医院各部门科室。查阅其他科室的资料对工作人员来说繁琐困难。信息化管理后的档案存放于医院的局域网中,即查即阅,效率极高。经过加密处理的资料也可提高安全度。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档案制度的方法和意见

1.提高档案信息化专业管理工作对医院的积极作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深远的作用,所以上至领导阶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势在必行[3]。医院通过管理思想的不断转变,有效的摒弃了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细致化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不断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2.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1岗位工作细分化

要详细规划工作职责,岗位工作落实到个人,并未将职责也落实到个人,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细化,能够有效找到工作责任人,促进员工的责任心培养。

2.2制定规范化医疗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医院要在国家相关档案信息管理法规指导下制定完整、健全、科学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现代化档案管理软件的配置,要适应多种类格式文档的存储和浏览工作,配备系统的互联网功能,为医院系统化管理服务,保证医院业务需要,保证医院与员工之间、医院与卫生系统之间对档案方面工作的交流与沟通[4]。

2.3建立完善的软件维护保养制度

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软件维护保养制度,保障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治因为档案管理软件维护和保养不当,造成的档案丢失情况发生。

2.4制定科学的用户查阅管理权限

医院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用户查阅和管理权限,有效保障了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并且通过管理权限的严格规定能够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正规化进程。

2.5建立公平的奖罚政策

医院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奖罚政策,积极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培养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

3.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知水平

医院通过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的使用有效实现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流程,τ谧ㄒ档牡蛋傅蛋腹芾砉ぷ魅嗽毙枨罅吭嚼丛酱蟆H绾翁岣叩蛋腹芾砉ぷ鞯淖ㄒ敌允且皆汗芾砉ぷ魅嗽钡氖滓问题,可以通过直接引进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以及档案管理专业的技术性专业人才进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储备,提高整体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现代化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化培训,并积极制定教学目标,并实行公平、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促进医院担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设备

医院通过自身综合实力的分析,理智的扩大档案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且有效促进办公设施的综合配备,更换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工作设备,医院也要根据自身经济综合情况进行经济方面的投入[5]。专业的现代化管理软件、高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存储设备等综合设备的配备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专门配备必须的计算机、打印机等一切基础设施的工作室也是必须条件之一。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也逐步走上历史舞台,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等多效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效加强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并且有助于医院的服务效率提高,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春华,彭秋凤.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应对要点分析[J].海峡药学,2014(11):277-278.

[2]衡明慧.浅谈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1(z3):139-140.

[3]金英爱.谈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4(19):147,157.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4

医院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医院会计模式之中,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充分融合的一个开放的、便捷的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会计信息化趋势能够将医院的会计信息用特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保存,具有准确、快捷、保密性强的特点。这对规范医院管理,减少人为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重新梳理会计工作流程,将医院的工作细节和会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力求医院的各种资料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再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处理。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对新医院财会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将数据结果反映给医院的管理层,同时改进工作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学习,从而让医院的财会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2新医院财会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2.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信息化是一项需要软硬件设施支撑的系统工作,该项工作对于医院的管理来讲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进硬件设施,且需要持久的系统维护,除此之外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熟悉操作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目前,虽然大部分医院已经进行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收效甚微,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医院应重视财会工作对医院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应形成以电算化为中心,融合和对接医院其它信息平台,以财务信息为对象,采集、录入、审核、处理医院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信息,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还可以依托电算化来加强药房的收费、库存管理、物资管理等建设。

2.2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控制

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这是新医院财会制度的有关政策要求。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应是各部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管理体制,有成文的操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注意事项,加强医院信息一同操作控制力度,对相应的信息模块的权限和密码应进行细致、规范地设置,防止事件的发生。应设置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监督员,该监督员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督修改操作和支出等行为。管理医院的财务信息应专人专岗,不允许身兼多职。例如维护软件开发系统的人员不应具备财务操作能力。医院的会计档案属于机密级别,对输出打印的账簿、凭证、报表、数据存储设备应由会计档案管理员专门管理,妥善安全保管医院的会计信息档案。

2.3重视使用信息化软件

医院花费大量资金引进会计信息化硬件设备,那就需要与硬件设备相匹配、相适应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还需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所使用的软件对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软件的操作专业性很强,专业人员应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能很好地调节、驾驭会计信息化系统。对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争取个性化设计会计信息软件,目前,部分医院所使用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无法达到实时对接HiS系统的目的,在医院数据共享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对于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经常性升级、更新,并做到与医院管理其他模块对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以适应医院管理的需求。

2.4统一医院财务信息和业务进程

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最终要服务于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和其它管理模式相统一,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实现财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只有将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块和其它管理、控制模块统一、集中起来,才有利于规范医院的管理工作,实现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务必要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核算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监控、统一化管理,使得医院的各个管理模块紧密联系,实现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2.5注重培训医院财会管理人员

要规范地使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就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懂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医院的会计信息化财会管理人员的岗位应进行细分,配备专门的系统操作员、分析员和维护员。医院财会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认真研究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很好地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另外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培养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专门人才。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财会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杜绝、寻租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需求

现代医院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医疗和管理水平上,还包括财务、科研、人员培训、文化建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能以财会为着力点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助于医院的转型升级及文化建设、人资等各项工作的展开。

3.2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会制度和旧的财会制度相比,优化了会计科目分类、完善了会计报表体系、细化了财务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了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度,总之规范了医院财务系统的各项活动。而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建设,有利于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贯彻落实,是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必然途径。

3.3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往往是以核算为中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子要素之间联系各自独立,联系不够,常常使得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重复配置,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医院的财务管理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将会计信息化系统连为一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成效。

4结语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疗保险信息化的积极现实意义一系列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转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从人工操作正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进行信息处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出现信息技术超前、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医疗信急管理科学化向纵深发展。充分体现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内容的特色。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种类繁多?抗病耐药繁杂?使得中医药的辩论治脱颖而出。因其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效果?故这些信息值得保存和研究。因此?可根据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制定一套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编码系统这对发展相国医学有重要的作用。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医疗保险 信息化管理 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从人工操作正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进行信息处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出现信息技术超前、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医疗信急管理科学化向纵深发展。充分体现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内容的特色。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种类繁多?抗病耐药繁杂?使得中医药的辩论治脱颖而出。因其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效果?故这些信息值得保存和研究。因此?可根据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制定一套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编码系统这对发展相国医学有重要的作用。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模式

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院同时承担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两大任务,其对医保政策的落实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实现医疗保险的基础性作用。医院医保管理服务部门作为前沿窗口直接面对参保患者,其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患者的就医感受,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效益。同时,医院医保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可直接促进医疗质量整体提升。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新一轮医改工作的方向,强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1]。如何适应医保改革的新要求,探讨符合新形势及我国国情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医院医保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建立的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总结。

1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发展

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使医院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医院都必须面对的课题[2]。其中,医院医保管理质量和水平是医院综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各省、区、市参照文件陆续制定配套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医保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广西自2002年正式实施职工基本医保制度以来,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稳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为了顺应医保经办管理要求,广西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基本成立有从事医院医保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功能为医保政策的落实和宣传。但是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现状,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的功能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管理,转变管理思维,实现医院医保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才能适应医保制度发展的要求,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1医院与医保经办部门的协作与矛盾

在当前的医保管理体制下,医院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医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任务,其中的矛盾无形中转嫁到医院身上[3]。另外,医保经办机构和医院之间的结算方式以总额预付制度为主,这种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作用,但也会导致多种负面问题。

2.1.1限制医院的持续发展: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我院以收治疑难重症患者为主要任务,客观上无法避免大额医疗费用的产生。在现行的医保付费方式下,超出总额的费用由医疗机构分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正常诊疗行为的实施。现行医保基金预算增速明显低于医疗费用的增速,医保控费政策并不根据医院收治任务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差别对待,而强调使用经济适用的医疗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而对医院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产生影响,最终可能导致医疗资源不能得到与需求相适应的发展,“看病难”的问题可能愈演愈烈。

2.1.2影响医院的经济运行:医保的统筹支付部分费用由医院垫付,随着院端直接报销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医院垫付的资金额度也日益膨胀,且垫付的资金回流周期较长,对医院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1.3存在影响医疗质量的隐患:在医保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客观的现实利益关系,有些意见无法完全一致,因此存在损害医疗服务质量的潜在可能。

2.2医患双方对医保政策的了解掌握不足

2.2.1参保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程度较低,参保人员对医保报销的比例、范围等基本政策知晓率较低;媒体对报销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虚高宣传,导致惯性思维与实际报销之间有差距;在政策调整上,定点医疗机构表达意见或交流协商的空间狭窄,甚至存在政策的强制执行;医保政策变化较快,但相应的培训未能同步有效普及[4]。多数参保患者是在有医疗服务需求或费用发生之后才对医保政策进行了解,当报销水平与其预期存在落差时,极易产生不理解和不信任的情绪,进而影响医保服务质量。

2.2.2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目前,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但因各种因素导致不同统筹区、不同医保类型的政策不一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除要按医疗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完成日常医疗诊疗行为外,还要熟悉各项医保政策及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导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延伸过广过宽,可能造成因医保政策执行不规范而引发医患纠纷。

2.3难以满足部分参保患者的非正常医疗需求

我国现行社会医保制度仍出于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发展阶段。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参保人员期望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现象[5],甚至有要求占用更多医疗资源的情况,如符合出院条件的拒绝出院而门诊要求入院治疗等。同时,由于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医保政策执行与医药费用的控制均由医院直接操作,这也增加了参保患者对医院的不满。

2.4现行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欠完善

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医保运作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获取、控制处理和传输,并向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等提供医疗保险信息的系统,是形成医保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但是,各统筹地区存在系统标准规范不统一、缺乏统一管理和充分的需求分析,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医保业务的变化要求,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医疗保险业务发展的一体化要求等问题。医保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成熟和不统一,增加了医院医保管理的难度。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建立高效和完善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推进高效优质信息化服务的实现。

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实践

我院高度重视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促使医院医保管理始终能够顺应医保制度的连续发展和改革。近年来我院获得“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医保服务规范示范单位”、“广西首批aaa级定点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现就我院在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

3.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

3.1.1完善医保管理体系:2009年我院成立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院长亲任主任,分管院领导任副主任,医疗保险科负责人任秘书,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临床、医技及药学专家组成。设专职管理部门—医疗保险科,负责医保政策的落实和考核;每个临床科室(或病区)设医保协管员,承担所在病区医保政策落实与监督工作;制定《医疗保险协管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由医院发放医保协管专项绩效奖金。由此形成“医院—医疗保险科—临床科室”三级医保管理网。

3.1.2健全医保管理制度建设:医院医保管理需由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及精细化管理推进,以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医保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核心内容。我院根据国家、自治区、南宁市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医保管理制度,如《医保病历审核制度》、《医疗保险信息反馈制度》、《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医疗保险管理培训方案》、《医保病人转院、转诊制度》、《门诊处方点评制度》、《住院病人大额医疗费用预警制度》等工作制度。制度建设一方面为医保管理服务提供工作依据,以制度建设促进制度执行,另一方面将日常工作纳入程序化管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我国医保改革已从原来的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阶段向探索支付方式精细化管理阶段转变,这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为此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我院已完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全程信息化医疗管理,使医保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在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医保综合查询、项目维护、项目审批、质量监控等模块。现已实现医保线上审批、医保规定镶嵌信息系统内,禁止、提醒、重点监控等多点设置及全程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并开发医保质量监控及决策系统,为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实现进行网上审批、统计、查询、指标分析等实时操作,一方面优化了就诊流程,另一方面实现对医疗行为的实时监控。

3.3强化医保质量考核,规范诊疗行为

3.3.1制定标准,公正考评:医院参照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经过医疗保险领导小组的研究讨论,制定《医保服务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3.3.2深入临床,考核常态化:专职医保管理医师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根据pDCa(计划、执行、检查及调整)循环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重点检查病历,及时发现缺陷,立即指出并监督改正,同时将考评数据综合统计后,给予院内通报,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考评。

3.3.3严格规范诊疗行为:严格住院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患者不得按医保登记住院;加强对医保限制性药品的管理,在信息系统对限制性药品进行备注,医生开具医嘱时系统自动提示,有效控制了不合理用药现象;进一步强化对辅助性药品和高值材料的监管,并在信息系统设置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对辅助性药品和高值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3.4加强内部队伍建设和团队协作

3.4.1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医院医保服务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特点,对医保管理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一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医保服务队伍作支撑。知识的获取和更新能力是人才竞争力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则是以不断地学习为基础。我院通过建立医保学习型组织,打造医保服务团队,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召集各级各类人员定期学习开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新技能学习,不断更新、补充和强化有关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3.4.2加强多科协作,提升服务能力:医院医保管理涉及面较广,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高效协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例如,我院医保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我院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医保工作及时、顺畅的保障;医保管理与医院综合管理、医疗行为管理密不可分,控制医保费用支出、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耗材费用上,而降低药品和医疗耗材的费用,既是医院管理运营的核心内容,也是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此外,医保工作与财务、物价、药事等部门都有交集,因此多科协作的细化至关重要。

3.5注重细节,提升医保服务质量

3.5.1强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会给参保人员带来更多的获得感。我院一直秉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提高医保患者满意度。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电子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参保人员跑动;在多媒体自助机上嵌入医保目录查询模块,参保患者可自行查询药品、耗材、诊疗项目的医保类别、价格等信息。

3.5.2加强宣传辐射能力: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高参保病人对政策的知晓率,是医保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采用发放纸质宣传材料以及设立宣传海报等传统宣传方法外,我院还利用“互联网+医保”的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电子显示屏、多媒体自助终端机、手机掌上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参保人提供相关医保政策、待遇、目录查询等资料,最大限度向参保宣传医保政策。

3.6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在做好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医院医保管理工作还应做到与外部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以取得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目前,医保监管不断加强,医院更应加强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协调联系,以更好地执行医保政策,规范审核流程,落实医保服务协议内容;还可邀请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参加医疗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更新医疗知识。双方通过建立高效沟通交流途径的方式,在工作中起到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效果,使医保管理更加人性化。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医疗管理

1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目前,医疗保险的对象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人群,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在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按照传统方式方法来处理和落实医疗保险工作,是难以保证此项工作满足制度要求的,应当探究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的有效性,使之能够高质、高效地为不同的参保人员的不同的费用结算等工作服务。因此,应将目光落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其有效应用于医疗保险工作之中,对医疗保险各个方面予以有效管控,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工作质量和效率。

1.1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管理更精细

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应用中,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开展医疗保险工作,对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予以优化和简化,确保医疗保险工作能够顺利、标准、有效进行,避免导致工作执行不佳的现象出现。此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作良好,能从管理的视角对医疗保险各个方面予以深入、详细分析,进而合理划分管理模块,比如基本档案管理、医保基金管理、零星结算管理、医疗管理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管控各个方面,保证医疗保险中心内部能够良好运行。所以,规范化、高效化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能使医疗保险各项管理更加精细。

1.2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管理更公平

高效、规范化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严格按照医疗保险相关的规范及标准,对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相关信息予以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进而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比如检测评价、费用结算、费用筹集、资格审查等方面的数据,以便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落实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医疗保险的标准性、有效性、公平性。

2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准则

2.1要具备实用性

系统的实用性是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对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的功能性较强,与业务需求相符合;②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力也较强;③需要系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提高系统的使用率。

2.2要具备扩充性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扩充性的原因为:在社会保险中,医疗保险系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会不断加入各种不同的新的险种。这就使得在设计系统中必须需要具有一定的扩充性,才能满足今后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和可能出现的大任务负载。

2.3要具备先进性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使得医疗保险信息与其用户信息保持一致,且在设计时加入一些先进的技术,使其在今后的使用中可以继续升级系统,而不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

2.4要具备规范性

在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被加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这就要求医疗保险必须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我国居民就医进行保障。

3构建措施

在现代化的今天,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应用于医疗保险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消除以往医疗保险工作中常常出现的差错,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的效率。因此,如何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高效、规范地应用于医疗保险之中,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措施。

3.1制订标准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在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地落实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时,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作支撑。基于此,在构建高效、规范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应注意制订标准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即对以往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而通过管理问题来分析和确定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3.2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况的了解,确定此系统是由3部分组成的,即医疗保险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交换及网络管理。

3.2.1医疗保险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从保证医疗保险中心良好运行、有效处理相关事务的角度考虑,在具体构建医疗保险中心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设置基本档案管理、医保基金管理、零星结算管理、医疗管理、iC卡(社会保障卡)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按照医疗保险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来约束以上管理模块,保证各个管理模块的良好运作,为支持和推进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展开创造条件。

3.2.2定点医院收费管理系统

定点医院收费管理子系统在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社区与医保中心机房之间建立了通信,从而使此系统能够对药店、医保中心等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药物销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综上所述,系统是否完善,体现的不只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要对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基于以往易出现错误,对管理信息采用机械进行分类,进行准确录入,再由人工进行核算,这样大大保证了公平公正性,提升了人员登记的准确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信息化不断提高的推动下,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并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因此,将计算机与医疗保险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融合,这也是我国技术人员所要探究的。基于本文的分析,确定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医疗保险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积极构建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使之辅助医疗保险各项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9

一、当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分析

1.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随着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医院方面也相继开始各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但是由于医院财务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尽管医院门诊收费、药方收费以及住院收费采用信息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私收红包、人情费用等问题,财务管理与网络信息化在相适应阶段存在着不足,比如信息传送、资源共享等的滞后性,导致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并未完全建立。

2.财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认识不足

其实,较多财务管理者对自身工作并不完全熟悉,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本质,仅仅只是表面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力,对信息化管理的真正核心并不完全了解。尤其是在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上,主管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者并不熟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知识,对很多信息化管理中的弊端和缺陷不能及时发觉,处理财务能力尚不能够跟得上时代。医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由于财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认识存在问题,不愿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控制的进步。

3.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薄弱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这就很容易造成执行力差的问题,加上院方对财务内部控制并不十分重视,让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可操作性不强。在目前很多医院管理中都缺乏科学、有效、严谨的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整,就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特别是在漏洞出现后无法第一时间进行修复;未建立合理的财务内部审计,就会缺乏合理的财务内部预警机制,无法形成灵活的财务管理,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信息过期,一旦出现,就会造成严重后果[2]。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究

1.提高信息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涉及到医院内部的各个环节,要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一定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让每一个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认识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认真的利用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做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让每个财务管理人员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努力建构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医疗财务信息化队伍;其次,在医院选人用人时,尽量增加一些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2.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保障程序实施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领导依据医院规模大小、财务流通状况建立适合本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医院各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让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医院各部门重视财务管理,并自觉接受财务审计,确保所有的医院流通资金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逐渐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工作,医院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医院的监督系统不完善,在管理中出现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等现象,因此要确保财务管理的透明和公开。

3.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控制

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院财务管理,就需要在重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操控,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数据被窃取的情况。在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财务风险也将会明显增加,其中最主要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信息化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在各个环节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建立牢固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防火墙、杀毒软件、防木马软件要不断进行升级,防止信息泄露,对重要的财务信息就需要采用加密技术来实现数据间的相互转换,防止信息化管理下数据出现错误。

4.加强医院财务档案管理

为了确保财务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就需要认识到合格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传统方式下,数据传递一般以书面形式进行,伪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防伪程度也较高。但在信息化管理下,信息传递都是依靠网络,财务管理数据同样依靠网络,这就需要每个月定期的对各类收费进行审核,重点核查门诊病人退费手续情况,对每个月财务系统中的流水账单做好档案管理,加强对医院财务收费环节的管理,避免财务管理工作者贪污舞弊;另外,财务工作者要遵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3],指定档案管理负责人,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的管理,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并对日常形成的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技术纠正,重视和认真对待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医院财务档案管理。

医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41-02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步走上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推进精细化管理,注重经营核算和运行成本的集约型发展道路。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制度的细节、组织构架的细节、人员服务的细节、工作的细节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分工越来越细,财务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管理中,医院的人、财、物各行其是,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新制度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做出科学决策。

第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部门信息系统与之相连,通过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保证医院人财物、收与支的一体化,可以切实解决目前医院粗放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医院由“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型。

二、新制度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新制度实行前,医院实行分散化管理,各院区人员、财务、物资采购等分别核算,财务信息采集存在滞后性,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改变了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实行各院区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建立财务中心,下辖预算、会计、成本、物价、结算五个办公室,实现大财务统一管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逐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会计平台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网络化管理

医院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使多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原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与HiS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将所有信息统筹规划,形成了信息孤岛,未实现各级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传递需要靠财务人员手工核对后录入,导致医院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准确性、时效性较低。有鉴于此,医院建立了会计平台系统,留出接口分别与HiS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软件(下层软件)相连,由下层供应商按照财务需求提供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直接读入上层软件,并按照事先写好的程序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该共享平台的建立,使财务工作在日常业务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了支付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的贯通,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得以实现。财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在医院各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使财务工作真正实现事中控制,保证整个医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

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延展了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医疗、财务等管理部门通过内部网络直接与各物流部门相连接,借助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监控,医院的人、财、物实现集成管理,无论在医院整体层面,还是个别部门的控制层面,都有效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还加强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与效果。

2.开展网上报销业务,实现医院财务集团化管理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医院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需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医院运营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核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医院先后完成支出的部门核算、收入的部门核算、院区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针对多院区办公,职工分散使用、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医院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院内局域网,开展网上报销业务,为各相关科室设置登陆财务系统热点,让业务支出从源头开始进入信息系统。在这一流程下,医院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

网上报销业务的开展,在充分保障院区工作的前提下,极大地方便了各院区的财务报销工作。医院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和授权机制完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取消了人工输入凭证、登记账簿,事后编制报表、勾稽复核等会计过程,通过共享平台,将医院有关财、物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决策管理者面前,使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减轻的同时,强化了预算工作,规范了报销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保证网络安全,实现银企互联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运营商、银行三方紧密合作协商,建立了银企互联模式,在网上报销流程的审核结束后,直接进入银行支付平台,真正实现了报销业务的流水线作业,减少各环节的重复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执行的动态监控,使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实现有效整合,会计审核、复核、出纳付款、银行支付等环节的一体化操作成为现实。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临床、医技、管理等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已经越来越依赖医院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通过重建信息部门计算机机房设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安全。购置高端防火墙、网闸、杀毒软件等,并定期更新;建立分级授权访问机制、密码保护、数据库审计以及完善存储与备份体系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及故障恢复检查等,最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

4.转变财务工作重心,加强财务分析

新制度下,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内涵的扩张,精细化管理进程的深入,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医院共享平台的建设,使财务的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有望实现,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能由核算转为管理。医院财务主要职能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简单核算工作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医院人、财、物的利用情况,研究医院运营活动取得成果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依靠信息系统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医院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医院物资库存率,优化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医院效益。

医院实施的领导决策系统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多种数据来源进行统一,实现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多层业务全新集成,有效提高了各项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系统对于医院例行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等进行单位、部门、年度多维度立体式纵深分析,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信息报告,使医院决策者更加轻松地掌握医院的有效信息。

5.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扩展到管理、控制、分析财务信息上。为此,医院着重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大轮岗制度。医院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培养财务人员创新意识,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提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提出新方法、新观念;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轮岗,一方面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基础工作,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其不再局限于做账、核算、统计等基础工作,还要了解预算管理、决策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基本模式,完成医院财务人员从账房先生向财务分析师角色的转换。为了满足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医院通过招聘等模式引进新的人才的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对医院的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现和推动医院体制创新、提升服务、规范管理、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本医保制度的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财务流程再造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自助挂号缴费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二)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推动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各级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建立“一个机构、一个账簿、一个账户”的核算体制和运营机制,统一财务职能,明确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范围,达到全方位的凭证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全要素的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四、结语

医院的宗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新制度的实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契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符合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同时加快了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改革。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戴小矗郑大喜.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