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8:42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1

2015年,全县卫生和计生工作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舟山群岛新区和美丽海岛建设,推进全县卫生和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启动实施浙江省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建立高效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健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强化应急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积极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社区防控工作。通过浙江省卫生强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使我县的卫生总体工作和卫生应急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更上一层楼,解决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和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医疗保障等各项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要根据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好相关的创建指标和工作要求。

(二)继续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深化阳光用药工程,加强医疗费用控制。继续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医药费用总量和人均门诊住院费用控制,合理确定各类药品目录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在业务总收入中的所占比率。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加强临床技术能力建设,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能够在县级医院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进一步加强《腹腔镜技术推广》、《中医针灸推拿学科建设》等5个临床学科建设项目。完善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县人民医院机制,提高县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医疗机构设备投入,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硬件建设,争取磁共振(mRi)项目落地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制。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为签约群众提供连续、综合、有效的个性化服务,签约人群覆盖率巩固在30%以上,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医生预约诊疗,完善一站式服务,逐步引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争取有效签约服务经费单列,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继续提升慢性病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与体制建设,完善“疾控中心负责牵头、县级医疗机构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体系,逐步提升慢性病防控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内涵。

(五)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舟山群岛网络医疗与网格化健康服务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任务书内容,加快建立具有海岛特色的远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居民健康管理的有效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课题研究为契机,建设全县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集成现有应用软件的数据,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包括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成本核算、疾病谱分析等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从知识的产生、医疗质量的提高、个体化医疗和临床决策等多个层面推动医疗模式的改变。

加强人口统计平台建设,加快卫生和人口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六)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完善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着重在再生育人群中开展优生检测等咨询服务活动,建立新形势下人口预警机制,发挥再生育服务绿色平台作用。研究现行政策对我县人口现状的影响,适时提出更趋可持续的政策建议。按照省市的考核评估要求,认真贯彻计生工作“三个坚持”,因地制宜地抓好全县计划生育责任制考核工作,严格执行计生“一票否决”制度,努力发挥责任制考核的工作杠杆作用。

(七)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机制建设,注重区域协作和部门协同。深入开展“幸福驿站爱在流动”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对接。进一步开展增进计生关爱促进家庭幸福活动。以落实渔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为重点,做好确认、监督、发放、补助等工作,确保资金到位、程序到位、发放到位。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争取更多的便民利民政策向计划生育群众倾斜。

(八)进一步加大公

共卫生各项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继续加大以手足口病、结核病、霍乱、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力度,严防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整合执法资源,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实现卫生计生的综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游医、假医、“黑诊所”等的回潮,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净化医疗市场环境。加强饮用水安全工作,探索实施饮用水在线监测。加快县妇保所和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的整合工作,推动正常有序开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深化母婴健康工程,全力确保孕产妇安全,杜绝因孕产妇保健工作不到位和产科直接原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依法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着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规范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专项,整合优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探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新模式,规范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落实各项免费、安全、有效的避孕服务,加强科普宣传,减少非意愿妊娠,提高服务可及性。(九)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工作,要以中医药传承人才、中青年临床骨干和基层中医药人员为重点,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争取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2

新医改方案的提出,给妇幼保健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培训会围绕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制定策略等内容展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主任张彤,在致辞中分析了当前妇幼保健领域及妇幼信息工作的现状,并对未来妇幼保健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议。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标准与规划处胡建平处长,在题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报告中,介绍了卫生部基于医改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总体建设规划,以及卫生信息标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规划和架构,使学员了解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与具体思路。他指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建设高效统一、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重点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三五二一工程”,“三”即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综合医药卫生信息平台;“五”为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财务监管和基本药物监管五大业务应用系统;“二”是建立以电子病历及临床路径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和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四川省卫生厅信息中心主任甘华平,以《四川省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构想》为题的报告,介绍了四川省近期在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标准与规范处副处长汤学军关于《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与妇幼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的报告,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潘晓平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试点示范工程》的报告,分别介绍了妇幼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妇幼保健信息化标准制定,妇幼系统建设规范,以及前期示范工程的经验总结,这将为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本区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有力支持与保障作用。培训会还介绍了妇幼中心即将开展的新一轮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并对下一步的试点申请和建设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3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5%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80%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311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3515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部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0项,科研成果不少于10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4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加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探索单病种管理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扶持发展势头好、中医特色浓的省级重点专科,打造中医品牌。

四、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保健工程”和中医药进社区工作。

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对口支援的实效。结合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中医药进社区、农村,万名医生志愿支援农村,多种形式开展便民、惠民活动,在县级以上中医院按5%的床位比例开设惠民病房,开展“流动医院”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好“农民健康保健工程”。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广新市区全国中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项目,强化中医药服务功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以建设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为载体,县抓中医院、乡抓中医科、村抓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推广实用技术。认真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指导意见》、《**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保证乡、村卫生组织中医药人员比例和中医药业务开展。结合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功能,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做到人员、房屋、设备、管理四配套。使80%乡村医生能中会西、能西会中以及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服务,用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制定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创造条件,列出计划,全力争创。年内在**、**等县开展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年底力争达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办公室,启动“杏林311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合格人才。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和“3515项目”,抓住“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

深入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全国第三批和省级第二批师承的结业出师考核工作。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开展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部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努力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工作。

七、注重继承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的在研项目管理,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实施。精心组织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和省科技计划课题的申报,继续开展科研培训,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县级以上中医院要制定科研计划,年内力争市级以上科研立项30项,科研成果不少于10项。各单位要设立科研专项奖金,鼓励中医药人员开展中医药临床科研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建立全市中医药信息网络,强化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意识,培训中医药行业信息宣传专兼职人员。做好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5

农业方面: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推进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繁重。

经济方面:发展方式还未根本转变,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存在。

基础设施方面:全乡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严重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综合方面:和谐发展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机关服务效能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和改进村建设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农业经济方面:

以农业产业化为第一主线,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以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核心,重点实施粮食增产示范工程,经济作物增效示范工程,标准化养殖示范工程,循环农业示范工程,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工程等五大示范工程;做强做大东塘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适度推进新兴产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创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2.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和边贸经济发展规划,策划并申报能引领东塘乡经济爆炸性发展的大项目,建设好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建立县工业园区的东塘板块,开辟新税源。

3.按示范农业的要求合理规划全乡农业资源,抓好水利冬修,确保现有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实施好已列项开发的农业项目,还管护好农业项目,确保已实施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

社会综合方面:

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获得大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各种补贴发放,落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维持参保率100%,使农民病有所医,教育引导农民提高保健意识,以防为主,预防疾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继续加大乡政府周边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抓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不断改善就医条件,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6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的相关意见建议典型经验。

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具体行动,是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客观要求。x省x市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新路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服务能力建设路径探索

1.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x市把高位推动、营造氛围作为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制定《x市“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x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推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纳入人大、政协重点督查内容、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分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合格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实行半年一督查一通报,年底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约谈。

2.夯实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基石

x市把优化环境、完善保障作为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将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实施健康x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入养生、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休闲度假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中医药项目优先立项,利用政府债券、贷款贴息等方式筹集资金4.76亿元,新建面积为10.1万平方米的x市中医院,预计2021年竣工并整体搬迁。投资1亿多元的新建分宜县中医院,预计2019年实现整体搬迁。

在机构改革中,市卫生计生委设立中医药管理科,县级卫生计生机构增设中医药管理股;市(县)设立了综合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康复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村卫生室设置了中医角,民营医院(中医门诊)设置了中医体验点,基本形成以市(县)中医院为龙头,市(县)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康复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村卫生室中医角为支点,民营医疗机构中医体验点和中医门诊为补充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

3.激活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动力

x市把创新载体、提升素质作为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每年安排中医服务能力和设备建设专项经费300万元,重点建设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基层特色专科和中医优势病种区域治疗中心。

制定并实施《x市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热敏灸技术推广“老有所艾”惠民工程试点,通过建立组织推进体系,推进热敏灸进家庭,加强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组建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艾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重点打造5个热敏灸应用示范乡镇、10个热敏灸应用示范村。

二、几点建议

x市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党的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赋予的新要求新内涵新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基层中医药保障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中医服务尤其是非药物治疗等项目价格,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编制数,确保基层有人干事。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7

2019年**县中医药工作将进一步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省、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进一步保持并发扬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所取得的成绩,夯实全县中医药发展基础,扎实补齐短板,努力提升全县基层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全县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此,特制定2019年全县中医药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一、深入贯彻学习中医药相关政策法规

(一)深入贯彻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二)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法》及其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

(三)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以及我省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

二、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医药创建成果

积极巩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所取得的成绩,提升全县基层中医药工作实际成效,着力在提升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批部级中医药示范点和示范区。

(一)持续推进县中医医院建设发展。年内整院完成搬迁,并突出在打造名医、建设名科上狠下功夫,切实发挥好全县中医药示范引领的作用,真正让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特色、优势鲜明,有重点专科支撑、叫得响,中医真正发挥主导、协同和核心作用,依靠抓重点、突出特色立足,逐步做大做强。

(二)注重基层中医药示范引领。各地重视并推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基层中医药示范点或基地,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示范效应,更好地普及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巩固提升基层中医药阵地。同时注重将中医药社会化普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并深入推广,筑牢中医药发展的群众基础。

三、深化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和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进一步促进财政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中药饮片不取消加成、中药收入不占药占比和中医药服务医保报销倾斜等政策。支持县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中医协作医院、对口支援医院等形式的医联体。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落实。

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按照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设标准要求,加强中医医院薄弱科室建设,强化全县中医药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功能,积极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筑牢中医专科基础。

(二)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标准要求,进一步改造提升一批中医药优势明显的综合示范区。

(三)继续按要求做好县中医医院、象达中心卫生院老中医师带徒经验传承工作。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重视并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乡镇卫生院必须确保中医类别医师占本单位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中医专业技术力量;二是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五)加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组织协调,争取早日实现中医系统互联互通。

五、实施好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并按时组织半年和年度督促检查,做好项目绩效考核。

六、开展好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

一是积极鼓励社会办中医,加大相应政策宣传,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为社会办中医发展留足空间,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人员服务年限放宽,鼓励离退休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农村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诊所。二是组织好全县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努力做好协调服务,积极鼓励申报和参与考核,实现中医药人才发掘多元化格局。

七、加大中药产业发展和结合

(一)积极促进“云药之乡”建设。结合**实际,加快推进石斛、重楼、纹党参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省级生物医药种植基地县”。

(二)促进中医与温泉养生有机结合。利用**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积极引导将中医药与温泉养生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中医药与温泉的保健、养生、康复等优势,进一步弘扬和发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丰富中医药的应用和传承。

八、加强宣传引导建立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要进一步培育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尤其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好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以及相关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积极推动中医药知识和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并自觉参与,使中医药文化世代相传,推广普及率更进一步提高。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8

一、农村卫生

主要工作目标:创建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1个,以县(市、区)为单位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以上,实际补偿比40%以上,创建1-2个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完成5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

(一)认真实施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

1、认真落实农民健康工程目标任务。制定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2、组织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创建,争取创建成1个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以点带面推进农民健康工程的开展。

3、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定期组织督导,完善农民健康工程的工作机制。

(二)巩固完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稳定人口参合率。以县(市、区)为单位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以上。居住在乡镇的城镇居民纳入新农合覆盖范围,实行统一筹资标准,享受政府财政同等补助。通过民政救助等方式,确保救助对象100%参合。

2、探索筹资增长机制。在人均筹资100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筹资增长机制,争取政府增加财政补助,提高筹资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左右比例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筹资标准。

3、优化补偿方案。继续实施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模式,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其中住院统筹支出主要用于住院费用补偿,占基金支出总额的70%~75%;门诊统筹支出主要用于普通门诊费用补偿和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占基金支出总额的25%~30%。门诊不设起付线,以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结报门诊为主,实行单日补偿封顶和年总额补偿封顶相结合的门诊费用控制办法;住院起付线设定在本地区同级医疗机构上一年度次均门诊费用的2-3倍;乡镇级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60%以上,不同级别医院报销比例拉开10%以上;县、乡两级医疗费用原则上不实行分段补偿,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分段以2-3段为宜,补偿比例从低到高逐段递增;补偿封顶线保持在6万元以上。确保年度统筹基金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0%,实际补偿比40%以上。

4、开展新农合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以“强化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服务,提高补偿比,提高满意度”为主题的新农合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细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新农合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认真执行江苏省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加大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组织召开新农合制度建设专题会议,编制新农合管理工作手册,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政府、群众双满意的目标。

5、强化定点医疗服务监管。一是进一步细化“服务合同”,完善定点服务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完善医疗费用通报制度。把各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可报销费用比例、实际补偿比等核心指标,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范围,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评估、通报,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三是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对次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增幅超过同期农民纯收入增幅的县(市、区),组织临床专家开展医疗费用会审,针对“五不合理”现象“对症下药”,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四是进一步推广按病种结算模式。确定病种名称、费用价格、结算标准、补偿比例等,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公布,全市一、二级医疗机构按病种结算的单病种分别达5种、8种。五是规范新农合基本用药管理。认真执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9修订版)〉的通知》,全面执行超比例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的管理制度,确保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自费药品费用占总用药费用的比例分别在5%、10%以内,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用药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六是规范县外转诊管理。建立先市内后市外逐级转诊制度,做到合理转诊,提高参合农民补偿及时性和收益率。

6、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探索建立乡(镇)新农合管理与服务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乡(镇)新农合稽查人员集中管理,异地委派,解决乡(镇)卫生院在新农合工作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提高监管力度,降低基金的支付风险。

7、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网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厅规定的时序进度完成市、县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换或升级改造,实现与省平台的联网运行。二是在滨海、射阳、东台实现县、乡、村计算机联网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全市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确保新农合定点村卫生机构100%实行联网运行,实现参合群众在全省范围内就医现场结报,提高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每个建制乡镇建设一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到2010年实现全市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争取创建5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3-5千人建设好一个村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要求,完善村级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加快机构建设步伐,争取完成500个村级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2、大力加强乡村卫生一体管理制度化建设。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的意见》,严格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管理。建立“双挂”制度,县(市、区)人民医院要重点挂钩支持区域内相对薄弱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业务、人才、培训的一体化,提高相对薄弱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挂钩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站包干,责任到人,实现真正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3、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农村卫生机构信息建设基本规范的要求,加快县、乡、村计算机网络建设,实现县对镇、镇对村的药品、收入、业务工作的实时监控,全面完成乡村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卫生部统一修订的健康档案格式文本,完善农民健康档案,对档案实施电脑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

4、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农民健康工程培训班,提高农民健康工程实施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和《江苏省乡村医生考核实施细则》,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认真落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三部门意见,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

(四)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认真落实省《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的意见》,重点做好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公立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合理配置标准,做好相关经费测算工作,制定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方案,各县至少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启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工作。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主要工作目标:建立城市健康服务圈,以街道为单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创建3个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社区门、急诊就诊比例45%以上,门诊次均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比例65%以上,95%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有一份健康档案和一名责任医生。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一是完成《*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构建城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东台、大丰进一步完善设置规划。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督导盐都区完成新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创建3个省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是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创建活动。亭湖区要按照省厅先进区(市)评审意见完善相关工作,确保通过省复评,大丰市要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争取通过评审。

(二)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一是建立城市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管理健康档案,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达95%的目标。二是健全责任医师制度。继续深化全科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按照每一个服务团队服务5000-8000社区居民的要求,实施城市居民网格化管理,逐步向“家庭医生”过渡,残疾人社区管理率95%,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管理率达到95%。三是落实对口支持制度。进一步推进市区二、三级医疗机构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一名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副主任以上医师坐诊,市区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机构定点、定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使社区预防保健服务比例达到65%。四是完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考核管理,推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五是完善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深化转岗培训,在岗人员每五年到二、三级医疗机构进修一次。六是强化监督考核制度。修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完善评价体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

(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深化社区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转发〈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核定工作,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和资金总额预付制。

(四)贯彻落实《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条例》。组织《条例》培训、大力宣传《条例》,提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条例》贯彻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社区卫生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

三、妇幼保健工作

主要工作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5‰和10‰以下,妇幼保健机构合格率达100%,两个保健管理率达98%,两种疾病产前筛查率70%以上,新生儿三种疾病筛查率均达到90%,妇女病普查率达80%,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70%,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7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内,合格儿童保健门诊通过率达70%,注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95%。

(一)制定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划设置。贯彻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组织制订《*市妇幼保健机构设置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市、每个县(市、区)政府办好一所妇幼保健机构。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等级妇幼保健所(院)创建,召开等级妇幼保健所(院)创建观摩会,组织市级初评,确保市妇幼保健院、滨海通过省厅评审,建湖、射阳、东台、大丰四地通过省厅复核评价,盐都、阜宁完成机构标准化建设,响水、亭湖完成建设方案。制定儿保门诊建设标准,加强妇儿保人员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推进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

3、积极开展妇幼卫生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妇幼卫生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组织市级初评,推进“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创建成1个妇幼卫生先进县(市、区)。

(二)强化妇幼保健服务,控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1、加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巩固爱婴医院创建成果,开展爱婴医院复评,重点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建设,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建设水平。组织孕产妇危急重症识别和救治技术规范培训,提高高危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2、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提升两个系统管理服务层次,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七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纳入系统管理,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规范,统一相关台账。免费为3岁以下儿童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35岁以上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开展孕产妇死亡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加大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

3、加强住院分娩管理。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修订一级医疗机构剖宫产评审标准,实行分级服务、分级管理,强化分娩管理。

4、畅通全市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建立市级高危孕产妇抢救组织,健全全市孕产妇抢救网络,定期开展全市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拉练,提高急诊救治能力。

(三)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通知》(苏卫社妇〔2008〕12号)的要求,建立由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2、切实做好免费婚检工作。根据《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各地积极开展免费婚前保健工作。依法对全市婚检机构组织人员培训准入和机构许可评审,优化婚检流程、统一婚检台账,提高免费婚检质量。

3、规范产前诊断(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贯彻落实《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完善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四)加强妇幼卫生行业监管,净化母婴保健服务市场

1、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管理。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重点按照新修订的《江苏省助产技术评审标准》,严格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执法检查,确保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达100%。

2、强化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规范统一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明申领审批流程,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检查,注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9

国家卫计委就《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国家卫计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按照“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规划思路,以床位为核心提出规划指标”的路径,规划纲要编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宏观调控下,适度有序发展,重在调整结构、系统整合、促进均衡。着力解决“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4个问题。

《规划纲要》提出了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置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千人口床位数为6.00张(为指导性指标)。根据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各级公立医院应开设的设床临床科室数以及每个科室的适宜床位数,结合目前的平均规模,提出县办综合性医院(单个执业点,下同)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地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500万人口以上的地市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严控制。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关于国家标准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5号)批准,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规范》是指导和规范我国传染病医院建设的重要依据。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规范》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确保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人员全面掌握、准确理解并认真执行《规范》,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医院建设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各地在贯彻执行《规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修改、完善《规范》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反馈给主编单位。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是GBZ/t201《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系列标准的第3部分,涉及的重要指标包括治疗机房的剂量控制要求、γ射线源远距治疗机房和后装治疗机房的屏蔽计算以及γ刀治疗机房的屏蔽计算原则。

该规范适用于γ射线源远距治疗、后装近距离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机房。其中γ射线源远距治疗特指临床上的60Coγ射线宽束远距治疗,因其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实际上都是远距治疗,故应注意这两者的区别。60Co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即俗称的γ刀治疗,是一种将多个放射源通过各自准直器将γ射线束聚集在小的体积元(称为靶点)进行大剂量三维立体定向照射的技术,属于非宽束γ射线远距治疗。后装治疗系统使用的192ir等放射源按4π发射的点源考虑机房屏蔽。

规范中简要提出了γ刀治疗机房的屏蔽计算原则与注意事项,头部γ刀治疗机房不需考虑有用线束的屏蔽,体部γ刀治疗机房应据放射源的排列以及源和准直器的几何尺寸等参数,确定可同时投射到相应关注点的射线束部分所对应的放射源活度,以其计算关注点未屏蔽前的入射辐射剂量率。

该规范自2015年3月1日实施。

焦点|FoCUS

国家卫计委要求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有关通知和技术方案要求,加强医疗救治医疗资源准备工作。一是加强定点医院的设置、指导和管理。为定点医院配备必要的药品、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二是做好患者转运车辆等准备。按照国家卫计委有关要求,为承担患者转运任务的急救中心配备负压救护车、移动式负压隔离舱、消毒及防护用品等设备设施和物资。三是做好定点医院设施准备。定点医院要有符合传染病防护要求的隔离区域和负压病房,开展病例临床检验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检测设备、试剂盒耗材。

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定点医院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等文件要求。

我国分级诊疗工作推进情况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国家把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积极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各地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各地采取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二是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从各地实施情况看,分级诊疗制度收到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的成效。

但是,目前全国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地方仍然不多,很多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近期,发改委对全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文件。总体考虑是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优化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发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业界|inDUStRY

北京规划基层医疗缓解看病难

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对外了《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北京医改提出了未来5-8年的总体设计。

《意见》提出按功能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金字塔”的顶层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中层由区域医疗中心构成,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基层则是网络化、广泛可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私人诊所),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它们将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今后,该市的大型医院将逐步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主要救治的是急难重症病人,大量的医生要向基层转移,让基层拥有好的全科医生。同时,该市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尽快形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商业保险、企业保险、医疗互助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治兜底的医疗保障安全网。

美国麻省总医院拟在珠海建院

广东省中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珠海横琴国联康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在珠海横琴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据悉,目前三方只是签订了合作协议,具体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商洽,麻省总医院的想法是把世界一流的医疗技术、办医理念和研究教育引入中国。

根据三方签订的框架协议,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将从美国麻省总医院引进知名品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引入优秀的人力资源,创立一家新型的按国际标准管理的健全的医院,同时还将建立科研中心,设立培养中国医学人才的教育培训项目。该医院的管理工作由麻省总医院负责领衔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负责配合落地。

合作三方对医院建设充满信心,何时建院、何时落成、如何运作等很多细节还需要慢慢规划。

京港共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郑裕彤基金会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计划用四年时间将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融合香港和北京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示范中心,为北京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撑。根据此次协议,四方将合作支持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现家庭医生签约诊疗、预约就诊服务模式,提高慢性病管理规范率,拓展社区护理人员服务内涵,提升社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化程度等。

福建以三种模式推进医养结合

近日,福建省民政厅、卫生计生委、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意见》,提出将通过3种模式推进医养结合,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3种模式是:在养老机构内配套设置医务室、卫生所(室)、护理站、门诊部等;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结为定点对口服务单位。

《意见》要求,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应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和技术准入范围开展服务,原则上以满足所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为主。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通过定期巡诊义诊、转诊接诊优先等方式,建立健全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为长期卧床、70周岁以上、独居等情况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定期上门访视。

黑龙江省医联体建设2015年底前全面推开

2015年底前,黑龙江全省将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实现省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日前,该省卫计委下发黑龙江省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和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和格局,从而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黑龙江省医联体的建设内容主要有:医联体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加挂由大医院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构成的标牌,以充分发挥大医院的品牌效应,强化大医院的责任意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用度;由医联体内大医院选派人员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主任,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行政主任与大医院选派的业务主任为平行关系,分别管理行政事务与诊疗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标准化。

全国15省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全国已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其中15个省已经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2009年,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根据指导意见,人社部对异地就医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一是提高统筹层次;二是推进省内的异地就医;三是推进跨省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

经过几年发展,在提高统筹层次方面,全国城镇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了市级统筹,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省级统筹,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海南和;在完善省内异地报销方面,全国已经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其中有15个省已经直接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跨省的异地就医方面,人社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医疗保险区域协作、“点对点”的医疗服务,但是总体来说,跨省就医探索的覆盖面还比较小,需要国家在这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南京将试点“诊间结算”

南京将试点诊间结算,患者看完病在医生诊室里就可以完成缴费。第一家试点医院是南医大二附院,该做法最快明年可以在南京地区的医院全面推广。届时,市民提前存到市民卡里的费用,到全市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无障碍支付。

现场|SCene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二期工程开工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工程位于金山区山阳镇旧港河以东、蒙山北路以西、龙航路以北、龙堰路以南,占地面积约78.6亩,规划总面积35566,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机房及核医学用房、肿瘤治疗中心、行政科研综合大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大楼、医学实验动物房等。此次开工实施的是二期工程第一阶段的建设项目。

目前,金山医院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三方共建。2008年12月24日,金山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正式奠基。2012年2月,金山医院完成了新院一期建设,整体搬迁至新址。一期建设包括门诊大楼、急诊和核化救治中心大楼、700张床位的病房大楼和核化指挥中心,建筑面积84000,是上海市郊区三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规划“5+3+1”项目中最先建设、最早竣工、最先启用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设26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部门,另设有职业病防治所、区眼病防治所。

广州拟投资5.9亿元改造惠爱医院

广州市惠爱医院是中国第一家精神病医院,在广东省、华南乃至全国起着龙头作用。为推进广州卫生事业发展,广州市政府预计投资5.9亿元对惠爱医院芳村院区进行改造提升,将原来的文物楼惠爱楼和历史建筑医院创始人居所变成博物馆,原来的老年精神病科将改成精神卫生文化展馆。提升改造后,院区地块内总占地面积不变,规划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改造后,预计年门诊量约40万人次,地面停车位减至103个,增加地下停车位520个,主要医疗用房集中布局在西区,让出东区作公共绿地供市民享用。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暨北京优联耳鼻咽喉医院落成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暨北京优联耳鼻咽喉医院于10月26日正式落成,建筑面积逾12000,设床位65张,以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临床技术专家为主体,同时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系统化的医疗管理体系,将依照国际JCi标准设计,提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科、整形美容等专项医疗服务。

医院以“学院型医院”定位,创新性结合了社会资本与公共教育,依托海航集团的优质资本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同步结合了首都医科大学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教育经验,该院将实现教育资源与临床资源的有益结合,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医学两栖型人才。同时整合全球医疗资源,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专家开展全方位的医疗专业及服务质量的交流合作。

江苏省肿瘤医院将启动改扩建工程

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征收工作已经启动,到2018年工程完工投用时,江苏省肿瘤医院的住院床位将增至近2000张。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000m2,地上17层,地下3层,全部用于门、急诊,还将设置一流的肿瘤研究室等。与此同时,近30000m2的地下车库将提供1200多个停车位,缓解肿瘤患者看病难停车难问题。“西扩”工程位于中央路、洞庭路、百子亭路与正对江苏省肿瘤医院大门的无名巷,用于建设新的门急诊大楼,正在使用的门急诊楼将改建成住院楼,医院的大门也将设在中央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开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东扩区,定位为12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功能包括综合医院所配置的门诊、急诊、医技科室、住院病房区、健康体检、行政办公、后勤保障、院内生活、急救中心、科研教学中心等,总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1.5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后勤保障用房、健康体检、院内生活和地下停车库等,设置床位600张,并配套建设院区道路、广场、管网及绿化等室外工程,计划2016年底竣工。

数字|DiGitaL

16项

日前从工信部官网获悉,10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项行业标准及1项行业标准样品报批公示》。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单位已完成《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等202项化工、建材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及1项化工行业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其中涉及涂料行业的标准制订超过16项。这些涂料标准基本上都是对相关涂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等做出明细规定。行业标准的公布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65亿

近日,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工程开工,该康健中心,位于泸州城西新城,沱江以南,紧邻泸州未来城市中心。项目总投资65亿,占地面积约1853亩,其中医疗用地538亩,康健养老区587.5亩,医疗区生活配套用地242亩。一期工程总投资8.8亿,规划建设1000张床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将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医疗产业园区,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80个

根据《北京市2014年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的要求,养老照料中心将优先鼓励对民办养老机构、街(乡、镇)敬老院或养老院、光荣院以及符合条件的全托型托老所,实施改建、扩建或整合改造。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曾公开表示,今年北京将建成80个拥有50至10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北京市政府预计投入约2.4亿元,带动直接社会投资约20亿元。

300亿

在近日举行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政情通报会上了解到,广州市将再投入300亿元,进行新一轮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届时广州的医疗硬件设施将超过北京、上海。

目前,全国主要有4个干细胞科研团队,广州有3个,拥有全国干细胞研究80%的力量。而干细胞研究是再生医学和健康医学医疗的基础,下一步广州还将继续引进一流的团队。

5000张

近日,哈尔滨市政协对重点提案《关于我市应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提案》进行督办。规划至2020年底前,哈尔滨市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增至5000张以上,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全部具备医疗条件的目标。

装备|eQUipment

美国医生用3D打印心脏救活两周大先心病婴儿

据外媒报道,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生活,之前就有许多关于3D打印义肢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报道。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埃米尔・巴查博士(Dr.emileBacha)医生最近使用3D打印的心脏救活一名两周大婴儿。巴查医生在手术之前制作出心脏的模型,从而使他的团队可以对其进行检查,然后决定在手术当中到底应该做什么。

巴查医生说,他使用了婴儿的mRi数据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了这个心脏模型。整个制作过程共花费了数千美元,不过他预计制作价格会在未来降低。

能够感知触觉的智能仿生假肢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式假肢可以恢复肢残者的触觉。科研人员透露已有两名患者佩戴这种直接与其骨骼和神经系统连接的假肢。他们能够辨别皮肤碰触到物体,也能做从劈木头到开车等所有事。

一名在四年前因工业事故失去右手的患者借助仿生手的触觉功能再次感知到物体。7mm大的“电极护腕”环绕在手臂主要神经周围可通过触点刺激传递触觉到大脑的神经。护腕连接到右臂神经后,他就能感知到人工手背和手指上的触觉信息,从粗砂纸到光滑的金属都能分辨清楚。

30分钟内检测出“埃博拉”

医保示范点建设计划篇10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