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9:04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1

智能建筑主要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化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在这种建筑环境中,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工具实现建筑物功能的转化。智能建筑不仅集聚了当今科学技术的精华,其技术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核心优势在于节能,这也是世界性的大潮流与大趋势,同时也是当前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更是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与热点。智能建筑的内涵精华在于其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凸显了智能建筑的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更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的资源共享。

2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智能建筑最初起源于西方,其开拓了新型的建筑设计方式。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其设计风格逐渐流传到中国,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最先出现在国外投资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虽然智能建筑的普及率不够高,但是吸引了众多建筑设计师的关注,而且一些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学者专家积极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建筑设计有效地推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1995年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与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时,智能建筑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而且其划分标准逐渐演变成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三级结构,这三中结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其最开始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然后需要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设计的潜力,而且在这种潜力的背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施工。这种三级结构通过合理的方式推动了当前智能建筑的逐步发展。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一些房地产商已经意识到智能建筑的潜在价值。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批量进行智能建筑开发,并将建筑开发区域拓展到西部,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建筑设计师与施工队伍,在这背后也潜存着一些隐患。为了避免智能建筑的非法发展,国家建筑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智能建筑的不合理发展,这种不合理发展的规范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其质量标准。

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的发展影响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智能建筑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前景广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建筑的发展格局。同时,国际社会合作与互融的趋势明显,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日益深刻,这将会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模式与管理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的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智能建筑的体系结构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以前,智能建筑的设计仅仅局限于传统建筑的优势功能,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将倾向多元功能的开发,将建筑的居住功能向纵深方向拓展,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智能操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改变不是体现在量的累积上,而是一种结构的革新,这种革新更多体现在内涵的改变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智能建筑的内在功能具备了机器人的实际操作程序,甚至超越了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水平,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能够体验到效率高、舒适性强。(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在智能建筑未有得到发展的时候,建筑管理制度倾向于市场化,以房地产市场的行情来调整管理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迫切改变当前的管理方式,而且这种管理需要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改变以往束缚智能建筑发展的规章制度,真正将智能建筑的发展推向市场,使智能建筑的发展适应不同的市场信号,实现智能建筑的良性发展。同时,国家对智能建筑的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因素的注入,根据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促进人们对智能建筑服务模式的探究在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人们的建筑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够促进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而且还能改变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以往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仅仅依靠物业服务,而现在更加倾向于智能化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

3.2智能建筑未来的演变进程伴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更加具体,下面就其具体类型发展趋势进行介绍。(1)智能化办公楼随着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行政办公空间日益缩减,智能建筑在此类建筑上的发展趋势较小,其所占比例为3%。但是智能化办公楼对智能化的要求较其他类型的建筑物标准较高。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智能化办公楼不仅能够改善办公环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办公效率的提升也能够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2)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医院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得力于计算机的诊断与处理功能存在较大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迅速提高信息储存容量与运算顺序。根据相关研究,计算机在开方、医疗、远程会诊等方面具有较快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医学手术的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与医学教育等。医院智能化功能能够带动以医院为代表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3)智能化学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学校多数采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教学手段,这些都是智能化学校最原始的模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倾向于智能化,而且智能化教学能够发掘优势潜力,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拓展。由于信息化水平较高,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高,其更易采用智能化的操作手段进行实际演练。在一些智能化学校存在一种虚拟学校,是一种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全程教学,其中包括在线布置作业、批改答卷、讨论教学、公布教学计划等。(4)智能化公寓智能化公寓是指将住宅中各种通信设施与实际的运用功能进行较好的链接,这些链接可以与智能化公寓进行互动,实现公寓各种功能的展现。智能化公寓能够为人们的起居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社会的创意生活。在表1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公寓未来的发展趋势较好,其所占的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前景广阔,与之对应的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4结论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2

【关键词】未来建筑;防火设计;环保仿生;智能化;性能化设计

引言:目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住宅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已不仅限于安全和外观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档住宅中,他们采用高新技术,运用耐火材料,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在我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设计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建筑所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功能复杂”的特点。从80年代开始,国际建筑界和火灾科研界已有许多学者在倡导“性能化防火设计”也可称之为“火灾安全工程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使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更合理,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消防投资费用,使火灾防治方案更为科学、经济。目前,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投资建设规模的总体趋势不是减小而是扩大,这种趋势,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正面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我们的城镇及其基础建设的需求是大量的,速度也会加快。会促使我们的建设和投资规模出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一、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外观体量的庞大化、摩天化,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和神奇,各类功能场所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超大规模的建筑物,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这给消防灭火的登高作业、内攻侦察、火场供水等都带来了不少困难。结构外壳的轻灵化、通透化,创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形象;新颖的钢结构使建筑的跨度增大,荷载减少;玻璃或金属的幕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日趋明快。但这些却都造成建筑的耐火等级的降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缩短,也造成竖向防火分隔难以实施。内部环境的互融化,智能化,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情趣和内涵,花园式室内庭院;集中控制的楼宇设施,将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产生充满韵味的空间组合,给人以舒适和贯通的感觉。但是传统的建筑防火分区的措施难以落实,火灾的排烟更加困难。

二、仿生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向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设计的新课题。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为主体。仿生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师们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建筑仿生学还需要大力发展,因为它今后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性能化设计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系统、采暖通风和防排烟及电气等内容。建立火灾场模型,也是必须基于火灾燃烧理论及火灾中烟气的流动理论。下面仅以安全疏散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为代表,对“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认为,应当通过实验来认识典型物品的火灾燃烧特性,据此估计特定火灾中的释热速率。因此尽可能以全尺寸火灾试验来对这些参数进行研究。由于烟气的减光性的作用,人们在有烟场合下的能见度必然下降。烟气的减光性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构成严重威胁。

四、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火灾安全工程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建筑物,建立火灾模型,用工程学的方法加以解析,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总之,“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开展对“火灾安全工程学”的研究,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消防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开发计算机设计软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性能化防火设计”创造条件。近年来已经开发的火灾模型有许多中,但设计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采取既定的设计方案,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设计,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二是调用“人员及建筑物”在火灾时的反应状况,对设计结果进行估算。后者的设计方向较为理想化,但因为火灾场景的设定数据比较难以确定,现有数据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现阶段已确定的数据,可靠性没有保证。建筑火灾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现阶段,这种设计方法较难实现。因此,就其可行性而言,一般选用既定的工程学设计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加以计算,并对结果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五、未来建筑性能化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高规》中明确指出: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设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就是针对现代建筑“摩天化”的特点而提出的。而专家论证的本质就是一种性能化设计。我国自9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升起;火车站、飞机场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大空间建筑层出不穷;智能建筑也在一些发达地区不断兴起。但消防法规的建设却显得滞后。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迫切地呼唤消防设计的改革。

六、结束语

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未来建筑的的条件,国家科委已组织一些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绿色环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课题,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节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来建筑讲给人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经济.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建筑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而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详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本文中所提到的“性能化设计”,也仅限于民用建筑,避免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先天不足,减轻了日后防火工作的压力;火灾场景模型的建立,为将来的火灾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蔓延的场景预想,也为灭火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能化设计将消防工作一体化,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智能化建筑

引言

建筑设计就是在正式施工之前,设计工程师要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并且制定好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后将这些内容反映在图纸上。然后,施工单位把图纸上的内容作为依据,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工程师在设计图纸时所要考虑到的问题要全面,包括建筑物内部结构安排以及各个结构的使用功能,建筑物是否能和周边建筑相互协调统一,建筑物的重要结构和应用的材料以及建筑物各个结构应该使用什么技术等等问题。总而言之,就是要使建筑物能最大限度的适用、经济、坚固以及美观。

一、建筑层面上显现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有些城市变化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建筑物是每个城市风格的表现形式,在当今如此快节奏的社会氛围下,有些城市在建造建筑物时,经常会简单的把新、变、快作为建造的宗旨,因而使城市的建筑设计缺乏在理论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和保障,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建筑物如果已经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将其拆除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如今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有些建筑物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将其拆除,这浪费了巨额的财产。此外,有些地区或部分盲目的崇洋,加上刚才提到的“新、变、快”的宗旨,使我国建筑设计显得有些浮躁。当今,建筑设计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盲目片面的追求新奇和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建筑物的根本作用。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建筑设计主要有五种发展趋势,包括生态建筑设计、田园风格设计、建筑耐久性设计、建筑舒适性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1.生态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素质的提高,眼光逐渐变得长远,开始注重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以及节能等问题。生态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原理,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当地环境的关系,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生态建筑设计也要注意建筑物的美观和谐,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尊重每种材料自身所固有的美学特性,通过采取适当的绿化,实现建筑物的舒适、健康、高效与美观。2.田园风格设计长期生活在闹市中的人们,就会像古代官员或诗人一样,向往田间小屋、山清水秀的宁静和悠然,向往无忧无虑的安静的生活,这种心理一般是对出生地的田园风情的眷恋。因此,田园风格设计也将会成为建筑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设计风格适合出生在田间,但是早早就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的人群。田园风格设计没有必要去可以的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更应该注重建筑物的意境,因为来到这种建筑的人大多相比喧嚣的生活,更喜欢安静的生活。因此,结合现代的技术和理论,探索田园风格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满足人们对安静生活的追求,这必会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3.建筑耐久性设计如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住宅的使用寿命大多在五十年左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人们都要用几十年的积蓄甚至是一生的财产去够买一栋房子,但是过了几十年之后就要将其拆毁,这种现实很残酷,因此,提高房子的耐久性是人们最为重视的事情。我国现在对材料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专业人士正在研究一种耐久型的混凝土,如若成功,其耐久性必将远远超过传统材料的耐久性。实现人们拥有超耐久型的房屋的梦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显而易见的。4.建筑舒适性设计建筑是要为人类服务的,一个建筑的好坏首先就要看其舒适性,简言之就是住宅建筑在符合购买面积和户型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住宅的空间,使其具有合适的大小及尺度,方便主人公生活以及布置房屋等。为了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应该保证房子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住宅的外部环境的舒适性也是极其重要的,外部环境规划要明朗,绿化适当,设施齐全,做到安全、宁静、温馨且便民。5.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话题,建筑行为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调查研究发现,引起全球变暖的物质中,一半都是通过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产生的。目前,工程师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建筑物是否能与环境相适应,工程师需要考虑如何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设计出更舒适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工程师站在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设计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的美观等问题。

三、智能化建筑

现如今,各个领域都趋于现代化、智能化。智能化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测等技术与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在智能建筑中,人们能够享受很高质量的生活,大部分事情不需要人们去操作,比如智能化建筑能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房间的亮度。而且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因为智能建筑会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环境的条件给人们创造最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随着人们的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建筑也必将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四、结语对于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人们必须要先考虑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多一些忧患意识,切忌盲目追求外在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设计的趋势中必会一直存在自然、生态和环保等话题,并在建设设计趋势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学报,2005,08:5-9.

[2]唐镇帮.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J].四川建材,2009,01:109-111+113.

[3]田洁.浅谈商业建筑设计发展[J].建筑知识.[4]胡友艺.浅析我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10:348.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也应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拓展和深化.进人90年代,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的智能建筑,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智建筑中“智能”的含义由原来单纯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化系统拓展开来,加人了“建筑系统”,建筑物不再是以智能建筑环境的身份出现,而应与其它3个系统列,称为第4大系统.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智能系统提供空间的位置上,要主动新设计观念,与其它3大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4a”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建筑系统中,建筑从整体构到结构形式、从空间布局到交通核的布置及外部造型都应体现智能建筑的特点,而不能沿袭一贯的没计法.智能建筑不仅要在硬件上体现高科技,作为软件的设计观念上也要体现高科技.

1建筑的灵活性

智能建筑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其综合布线系统使建筑可以随时改变布局和使用功能.相应的在建筑计上,就应发展无障碍大空间来与之相适应.将交通核、辅助用房和设备管线等需固定位置的部分集中置,剩下的空间全部是大柱网开敞空间.层高要设计相对较高,一是留出吊顶和架空地板的高度,二是考虑后若全部按照大空间使用,净高不至于显得太低,产生间视觉的压抑感.在结构上用钢结构桁架承重,这样有的设备管线都可以放置在结构构架之中,吊顶所需高度就会大大降低。

2建筑的节能性

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中,谁能以少量的投人获得最多产出,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引入适宜技术的概念。在设计中除了利用智能技术调节各设备外,还应在方案设计中结合气候等因素的融入。合理组织各种建筑要素,使建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气候调节能力,建筑设计可以在传统技术中发掘适宜成分。

3建筑的舒适性

智能建筑中的用户拥有各种先进的设备来营造一个舒适的人造环境,但许多人仍然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是人造的,不是天然的,人的趋自然性与生俱来的,但身处高楼大厦中的职员却很难亲近自然,这就需要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要亲近自然的倾向,人性化的设计。

建筑的可发展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可以带给我们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我国建筑发展现在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筑发展的一个弱点。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把节能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所以我们将建筑功能与技术更好地结合,创造低成本、智能化的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5建筑与城市的协调

信息时代的智能建筑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它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智能建筑作为一栋建筑也在努力与城市溶为一体.许多建筑释放底层空间为城市广场,加强了与城市空间的对话,并为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这只是建筑融于城市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城市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智能建筑中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可与城市共生的建筑。

6智能建筑融入途径的构建

智能建筑从以下方面构建了景观意识融入空间的途径。

1)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引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思想,通过场地条件的限定,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将空间的限定、组织、形态等问题和场地中的环境要素、景观特征相连接,学习从环境认知与场地分析出发进行空间设计的方法,并从整体编织、互为图底的角度思考、解决各种空间问题,实现建筑与景观在空间上的融合、形态上的协调以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

2)基于感知的空间体验。体验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身体知觉的综合感受,强调的是主体在场。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在于一体验是人类感知环境空间秩序从而建立场所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空间教学需要加强观察体验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体会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的密切关联及其对空间建造活动的影响。

3)空间行为与空间场景。空间创造了环境,而环境组织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相互关系。空间行为研究是将空间与其承载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不可分割和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察,研究人的行为模式、心理体验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空间的内涵在于具体的空间行为所引发的特定空间场景和空间场所感的认同,目的是建构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关系、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场所。

4)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概念,古人造园往往就是在造景。景观空间则是一种被运动的身体以多种感官方式体验的流动空间…,并有赖于组景序列对景观印象的完整体现。对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关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借景、框景,漏景、障景、隔景、影景、题景等实景与虚暴的掏景方式”.将有意义的景象画面从环境中界定和凸显出来.同时,营造步移景异、小中见大、或藏或露的空间层次和丰富的景观体验。

7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智能建筑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空间,例如:购物、餐饮、健身、娱乐美容、医疗,托幼、住宿等.

2)向专业型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新型的智能建筑.特别是智能住宅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一大主流.

3)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域管理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智能型建筑不再孤立地规划、营建,逐步走向集中成群规划、建设.它们将成为新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区,最终导致智能城市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徐兴声.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建筑学报,1997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5

关键词发展过程市场容量发展趋势行业风险竞争格局

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各智能化子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些国内企业依靠本土化、成本低廉、服务高效便捷以及持续研发投入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1100多家,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建筑行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行业排名前10位的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

四、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近20年恚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近十年来,每年都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其中新建建筑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2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58%。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中装修装饰工程约占30%,作为机电业务的延伸,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10%。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般普通建筑的智能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普通建筑中,智能化投资比重约为总投资的3%。2015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五、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下行的风险。建筑智能化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医疗、公共安防等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应用领域的宏观政策调整,将会对智能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库存量较高、新建建筑面积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国内智能化行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不断提高和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智能化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现有领先企业已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以及服务整合能力,这些企业将是跨区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作者单位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浩.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J].基层建设,2015(21).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6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发展

1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进程

20世纪70年代,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那时建筑电气专业还不完善,没有标准的行业规范,也没有专业学会进行指导,更缺乏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专业研究,这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如果不解决这几个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建筑行业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与建筑电气有关的基础课程,成立了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学术委员会等,进行广泛的学会组织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沿海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纷纷在沿海城市、特区设立分院、分公司。这一办法,也进一步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了解国外建筑电气的发展情况,为自身改进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与国外同等行业的技术和工艺上的交流,建筑行业引进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伴随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建筑电气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2、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指导下,实现了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能够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同时对于环境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从我国建筑工程的特点来说,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小区建设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的趋势,这对于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道路,也能够促进我国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2.2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绿色化趋势。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大系统、多目标的建筑要求。而在绿色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建筑电气技术的运用于发展,在电气设备和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广泛地运用新型环保、节能的材料和设备;而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面,不仅要满足建筑物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也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其中,以此实现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绿色的、智能的建筑工程。

3、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至今为止全国已有数千座智能建筑相继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瞩目,同时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也相继建成。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

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系统集成等十几个子系统。国内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已从最初独立的各子系统发展到系统集成。

由于我国居住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智能住宅小区的产品难以成套引进,促使国内产品供应商大量开发智能住宅小区所需的各种产品,从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产业。由于宽带网进入小区以及小区规模的扩大,现在又提出了数字社区的理念,将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智能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改造提升传统建筑行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智能建筑产品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市场竞争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

4、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4.1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方式包括独立运行方式,风力发电与其他发电形式结合,或是在一处风力较强的地点,安装数十个风力发电机,其发电并入常规电网使用。在传统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国主要开发研制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并将其作为农村独门独户使用。由于电网不能实现为偏远地区供电,所以近六十万居民正在使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但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的风力发电机制造由小功率向大功率发展,为满足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用电需求。其次不再实行独门独户的风力发电形式,而是采取联网供电,由村庄集体供电等形式。从长远角度看,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单纯用用与家庭,更扩大到众多公共设施及政府部门。

4.2太阳光伏发电技术

在北欧的部分国家正推广一种“零能”住宅的理念,这种住宅是由“太阳能屋顶”提供该建筑的全部能量的。而这就应用到了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在屋顶安装太阳光伏电池,当阳光充足时太阳光伏电池可以适应某一家庭的全部用电需求,并将剩余电量反存于电网,供用电不足时使用。目前由于太阳光伏电池的价格过高,我国仍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计划。据专家预测,这种光伏发电技术通过技术革新与大规模生产,可于2030年后在市场上大规模出现,并对传统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产生冲击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德君,段慧达,白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02)

[2]罗建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2007(01)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7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 智能建筑电气 低碳城市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逐渐出现,并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策略和且标的关键性问题。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解决和处理日趋严峻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即低碳城市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智能建筑电气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重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对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建设和智能建筑电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引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们的日程生活,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关键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智能建筑电气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与新发明的不断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类建筑建设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需要也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说,全球的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最后形成没有能源可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人民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向大气排放着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国的行为,明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很快的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的开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转折。

二、智能建筑电气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些都是体现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生活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并很快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走向了智能建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更为先进,贴近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目的是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电气的建筑目标和低碳城市建设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

三、在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电气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要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中心,积极的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建筑行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的今天,智能建筑电气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的更新技术,发挥建筑设备监控的节能功效。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高效与节能型用能设备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首选,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评科学的评估,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浪费的情况出现,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能效。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基本学科之一,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学科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例如,采用最优控制技术,将自然能量充分的利用起来,实现低能耗建筑;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燃料电池等新型的供电方式,是国内外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发电系统是城市的有效的能源,这方面的研究不能中断,仍要以提高城市电网的安全性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为主要任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先进的技术对电气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提升了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同时,智能建筑电气可以帮助处理安全事务。在全球反恐的背景下,对我国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大,大流量的人群集聚增大了安全风险,提升消防与安防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通过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结束语:

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黄芳,李瑞晴.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2]丁荣涛.低碳生态城市信息监管体系构建及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09).

[3]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施工规范

总的来说,建筑就像是一个人,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就是人的各个肌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神经系统。然而若想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功能,提高智能建筑的智商,使智能建筑得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需要相关科研工作者加大智能建筑的研发力度,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想象力,使智能建筑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建筑主题。

1智能建筑组成部分

1.1楼宇自动化系统

1.2消防及自动报警系统: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全面的检测火灾煤气以及其他有毒气体,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自动报警,启动消防设备。

1.3安防监控自动化系统:其利用各种先进的手段来防止偷盗和各种暴力的发生,这些手段,包括自动报警、自动识别、自动控制自动记录以及自动监视,等等。

1.4办公自动化系统: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免去人们的亲自动手,减少手工劳动,人们利用先进的办公设备对信息进行处理,常见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生成、传输、接受和保存等等。

1.5通信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建筑内部充分利用通讯手段以数字专用交换机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与多种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比如网络系统、电视会议系统,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同性自动化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沟通与交流,方便住宅居住。

2智能建筑发展的现状

2.1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水平偏低、工程质量不高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的阻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进程,导致智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延期、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投资浪费等现象。

笔者认为,在上述情况下,智能建筑的建筑工作者应当全面、谨慎的制定相应计划,多工种共同努力实现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筑单位、监理管理等单位深入了解产品、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当有效利用智能建筑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各系统的先进性,又要提高各系统的适应性。

2.2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

在智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国家制定的相应施工标准都是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所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而智能建筑具有其自身的独有的特性,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进行管理。

2.3缺乏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智能建筑所选用的设备都来自于国外,虽然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智能建筑水平,但也给我们买下了很多隐患,因此,相关行业应当进一步加强智能建筑的研究工作,开发与生产智能建筑的相应原件、执行元器件等等。

3智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3.1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将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进一步促进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情趣,智能建筑必须向更加快捷、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3.2建筑环境趋于多样化

与传统建筑不同,智能建筑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建筑仅仅依靠建设单位需求而建造的模式,使得建筑环境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3可塑性更强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只有不断适应科技进步,不断增加其使用功能,才能够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4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的诞生以及发展给我国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对智能建筑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大智能建筑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挥智能建筑在家居领域的优势,实现智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阶段性分析,王娜;王俭;李养锐;段晨东,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2-30.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9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论信息论可持续发展人本论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供产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Center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Recreation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篇10

【摘要】陈述了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智能系统应用在生态建筑中前景广阔,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上,还有很大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可能。

【关键词】智能系统;生态建筑;发展前景

引言

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建筑物。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水及其他资源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智能建筑是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开发的功能性建筑,将生态和智能一起应用到建筑当中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智能建筑的重点在于发展包括能源、水、气、声、光、热、绿化、废弃物管理和绿色建材等九个方向,只有这九大方面都完备了,才能建造完整意义上的绿色智能建筑。下文将浅析生态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前景。

1生态建筑的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列里将生态学(ecofogy)与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起来,创造出新名词“生态建筑学”(acrofogy),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号召将富勒的“morewithLess”原则应用到建筑中去,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适宜的设计和利用,反对高能耗,提倡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此同时,在众多卓越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机构的不断努力下,一座座根据特点设计的“绿色建筑”在这个世界上不断的生长和在立起来,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它们代表着人类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今天,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又提出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5年后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挑战2000标淮。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而中国内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已于2006年6月l日正式实施。很显然,这也契合了当前中国政府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我国如果有效贯彻绿色建筑标准,将节约大量的能源建设投资。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十分贫乏,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大多数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不断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另外,在我国正处于节能减排发展关键时期,绿色建筑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所以,未来建筑行业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建造会成为建筑建造中的主流。

2智能建筑的发展史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这一理念―原先采用机电与模拟设备技术的建筑管理与控制战略得到了自然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自动化建(automatedbuildlng)的理念建立。90年代期间,世界各地智能建筑的数量以及结合到建筑中的建筑智能水平稳步增长。以英国i&i有限公司和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2004年9月共同主办的2004国际建筑活动为巅峰,表明智能建筑市场已经逐渐成熟。进人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技术终归要为设计理念来服务。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1986年,国家计委和科委共同立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软课题《智能化办公楼可行性研究》开始运作,并在1991年提出报告。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少于4500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由通讯系统、体育竟赛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及节能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不成熟,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也滞后,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

3智能系统与生态建筑的结合

3.1设计理念上的结合

智能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单体的智能化是比较多的,而生态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以“生态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生态社区”、“生态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而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区域生态设计应用智能系统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一边是高技术,一边是有机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有不少问题的,现在一些较为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是原生态,也就是保持自然,修复自然,高技术尤其是高造价的智能系统在其中应用是不多的,如俞孔坚的一些作品。还有一类是高技术生态建筑,这类建筑要求的资金高,功能高,国外发展还是比较适合,但我国现阶段除了一些面子工程,大部分建筑还是要以低造价、节能、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宗旨的,建筑师们在在设计这一类建筑时,如何把握设计主旨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3.2系统技术上的结合

生态建筑的设计元素主要为绿色植物,阳光辐射,水,自然通风,废物利用等,智能建筑的系统核心是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电路设计等,两方面要求专业知识上跨度是很大的,在现阶段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在上述两方面精通的技术人才还是不多的,可以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进行生态理念教育与实践。

3.3管理维护上的结合

后期维护管理同样要求具有交叉知识的人员,除了线路维护,也要对环境功能进行评估,这方面比设计要求的技术门槛要低些,可以试着将管理维护进行智能化设计,由计算机指导维护人员进行。

4智能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开发前景

生态建筑要的是功能,而智能系统正是达到建筑生态化的手段之一,通过智能操作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是符合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的,也是节能,生态,可持续建筑实现途径之一。

5总结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本着协调共生、健康安全、科学求是、永续发展的宗旨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约束人类无节制消费的行为,控制对资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量的摄取,挖掘新能源拓展新技术,鼓励创新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做起来构筑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乃是构筑人类理想美好的未来,科学技术的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一体化,必将是未来建筑新的发展点。

参考文献:

[1]从智能建筑到绿色建筑woRDStanDaRDSnewS2008.10

[2]刘显成.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建筑论坛

[3]许溶烈.邹婷婷.中国智能建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智能建筑和城市信息.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