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十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十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19:51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教学教案未发挥实际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不切实际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教案 

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5-01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拘束于课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且还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相对而言,语文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思维活动却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对文字的识别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信号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分析。而入选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典范的语言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精华的浓缩,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精辟的分析与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有关父爱的时候,这必然要牵扯到一个写作的问题,而当时又是阅读课,所以只能实现这两种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内容可以硕士朴实无华,但是如果同样是背影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生却不能构思作文写作的细节,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殴这篇文章采取了举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来刻画父亲母亲的伟大。直的指出的是,驾驶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时候还要积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进行的写作训练。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特别是在诗词阅读方面。诗词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人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是教授诗词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于其诗词的语言环境的差别,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其中的历史背景也阐述出来,特别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案例”,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诗的时候,学生如果凭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与阅读思维分析能力,他们会很快知道表现出来的当时封建统治下的统治者残暴无比,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来的这首诗呢,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如此残暴呢、”学生则很少能够回答。在这个时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给学生讲述那场动乱是李唐王朝由强盛变为衰落的转折点,经过这场东乱后国家财政枯竭,而地方藩镇格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增加税赋。农民占当时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成为了主要承担者。又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重归田园的那种喜悦之情,教师可插入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历史案例就行分析,举出几个例子表明当时社会情况,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归园田居的心情。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理解历史。

三、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新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发语文新资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也有课外教材的内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写的好,不妨拿来“试一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作品的认识,挖掘语文课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中,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令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借助课外书本的知识普及,或将科普类的文学资源《大自然的语言》《太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引入到自然界中,引发学生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教师再将案例有机的融合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再如吴承恩的《美猴王》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评析,这样则可以展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感受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胆小怕事、妖怪邪恶等的形象,领悟角色的正确形式。正如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观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的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案例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设计好教学目标,让“案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张立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11):22-23.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阅读写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3-0104-04

目前针对汉语技能教学的研究林林总总,但在听说教学法盛行的大背景下,关于读写技能的教学稍有逊色。“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先“听说”后“读写”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共识。现在,在“听说”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教材与文章也比比皆是;而在“读写”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讨论。有研究者依据各种教学理论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比如根据图式理论来探讨在阅读课中构建阅读图式(骆惠珍,万维强2003),从认知和功能角度来探讨从重视教法到重视学法的转变(熊云茜2003)。有人认为对外汉语的阅读与写作课应该在中高级阶段设置(刘文文2008),也有人认为初级阶段也可以设置阅读与写作课(熊芸西2003)。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读写教学的位置以及读写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为大家特别是从事对外汉语读写教学的教师展现一个比较清晰的读写教学的思路。

一、初级阶段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一)关于初级阶段阅读课的设置

根据目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写作教学应该分为两部分或者说两个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进行的是“汉语阅读、写作技能的教学”;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进行的是“汉语阅读课、写作课的教学”。目前,就大多数单位的汉语教学来说,初级阶段设置汉语阅读课的占少数。笔者认为,在初级阶段设置读写课未尝不可,但要打破传统的认为读写课就是“读”(主要是默读)和“写”(主要是写文章)的认识,应该将读写和听说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的读写课更应作为综合课的辅助课型来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的时间来练习“读”(主要是朗读)和“写”(主要是熟悉汉字和综合检验学习效果)。综合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读写训练的机会,可以在综合课之外适当地设置与读写技能相关的教学与训练,比如说朗读课和书法课等。因为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词汇、语法、文化理解方面都有局限,所以这个阶段的读写课应该以练为主,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留学生感受和习惯汉语的韵律与文字。

(二)初级阶段汉语阅读的几种传统教学形式的再探讨

1.重视朗读与默读的作用

我们认为朗读应该是初级阶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大量的朗读让学生形成对汉语语音语调的直观认识,形成一定的汉语韵律方面的语感。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必要性:汉语是韵律性强的语言,字有声调、词有变调、句有语调、文有情调。通过朗读能感受汉语的这些音调特点,形成对汉语音调的感性认识,同时朗读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发音的听辨过程,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够改善学生“眼高嘴低”的毛病;其次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对话体之外的内容来进行朗读练习,比如诗歌、简短的散文等。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字词语句,教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查词典完成。

在重视朗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默读的作用。默读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内容,包括意思的理解、语法的分析等。默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理解、记忆的过程。默读应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默读可以配合其他练习进行,比如说查找信息、回答问题,发挥想象等。

2.明确跟读与自己读的目的

跟读是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阅读方法。学生跟教师读可以模仿正确的声调语调。这就要求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展现汉语本身的韵律特点,要注意单词和短语中的变调、句子中的重音与停顿、句群中的语气与张弛。

学生自己读主要是给教师提供一个纠正学生发音的机会。纠正发音是贯穿汉语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初级阶段语音教学所占比重较大,所以纠音也应多一些,教师要分析学生发音的错误原因,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正确的发音等。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减少纠音的频率,纠音的方法也应该简化,点到为止。

3.协调好个人读和集体读的关系

这两种形式都是大家经常使用的阅读教学形式。个人读主要是了解学生自己的发音情况,以便教师予以纠正。此外它还可以起到为其他学生做示范的作用,所以在让学生单个读时,应该先从发音好的学生开始。

集体读主要是为了给每个人提供发音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发音练习环节的时间。集体读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滥竽充数的情况,教师最好能走到学生身边,确保每位学生都在朗读。

4.处理好生词、句子与段落的阅读

生词的阅读应该注意调型的练习,要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调型。句子的阅读应该注意连读、语调的练习,要注意反映句子语法结构的停顿及反映句子语义重心的重音的运用。段落的阅读应该注意语调、语气的练习。要注意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与重音、停顿等。

这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大家所熟知和常用的,教师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形式的教学,这些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时刻严格以其训练目标为指导原则展开。

(三)关于初级阶段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种传统方法的再思考

1.对传统的“听写”形式的创新

听写是最为传统的汉语写作教学形式之一。在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听写”这种训练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听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提高阅读的正确率和速度,还可以练习对语音的辨别,检验对语言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听写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在对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听写训练时,教师可以用完形填空的形式进行听写训练,即教师读出带空格的句子,让学生写出该生词。另外教师也可以说生词意思或使用语境让学生猜词并书写。此外,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成段听写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创作写”的几种形式

创作写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材料来写作。它可以检验学生对语言的综合掌握情况,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讲解后都觉得懂了,但是一写就会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主要注重一个词的语义、用法,但是有意义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某个词的展现。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造句是一个传统的写作练习形式。在学生造句后,教师一定要认真地给出一定的反馈,将句子中的错误向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或就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在写对话或短文的练习中,教师一定也要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批改与讲解。改写也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式,比如将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就记叙文编写对话等。此外,看图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多写,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这些练习中,特别是在短文写作中,教师最好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给出一个范文,让学生知道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优秀的。

3.“书法练习”的可用性

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汉字书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乃至汉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减轻他们对汉字的恐惧和抵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二、中高级阶段汉语阅读与写作课的教学

(一)中高级阶段汉语阅读课的教学

1.会话课上的阅读练习和阅读课上的会话练习

会话课上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阅读形式的练习,同样阅读课上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会话形式的练习,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目的不同。口语课的阅读重点应该放在朗读上,通过朗读感受和模仿汉语的声调、语调特点,通过朗读养成用汉语发音的习惯,其主要是为练习发音、模拟说话服务的。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讨论等说话活动主要是为理解文章内容服务的,是作为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教师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来使用的。

其次是要求不同。口语课的阅读要注重发音,从单字调到词语变调再到语调、语气都可以通过朗读来检测和纠正。口语课上的阅读不是重点,要由阅读到模仿再到说话。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讨论等活动中发音不是重点,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才是关键,当然同时也会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要求。

再次是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同。口语课的阅读要占用较多的时间。从生词到课文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利用阅读来进行训练,而且要尽可能给每位学生一定的阅读机会。而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及讨论不宜占用大量时间,要不然就会成口语课了。

2.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原则

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以阅读活动为主,讲解和练习要为阅读活动服务,不要做过多讲解。

要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为了达到相应的阅读速度,要确保足够多的阅读的数量,同时教师要严格规定阅读时间。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培养学生对汉语句型句式的敏感性,能够比较快速地抓到关键词。

要正确处理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的关系,既不能为了理解的准确性而影响阅读速度,也不能一味求快而囫囵吞枣。教师可以就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段落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细读。

3.关于阅读课上的文化学习与技能训练

笔者认为在中高级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输入并不是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过多涉及文化知识的输入,很可能将语言技能的训练冲淡,达不到阅读课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当然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文化知识的输入可有可无,这方面的学习可以放在阅读课外或是开设专门的课程。

相反,阅读技能的训练是我们阅读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和目的。一般来说,阅读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阅读速度的训练、查找信息能力的训练、理解文句能力的训练、分析归纳能力的训练等。

4.阅读课上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目前的阅读课本的编写体例大都模仿综合课本,这就很容易让教师遵循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去教授阅读课。

关于阅读课上的语音教学,我们认为在中高级阅读课上进行生词处理时可以适当涉及一些发音的练习、纠正,但是课文的朗读没有必要。

关于阅读课上的生词教学,我们认为绝不能像综合课那样讲练。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生词的学习,如果有必要,课上教师可以教授一下正确的发音,简单解释一下意思和用法。但是在特殊材料的阅读训练中(比如说报刊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某领域相关词群的教学。在生词和语法点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成语、连词、句型结构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阅读课上的语言点的教学,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提示学生注意这一内容,当然如果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或者理解起来较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讲解,但要言简意赅,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操练。

5.关于阅读速度的训练

阅读速度的训练是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快速阅读能力所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直会接影响阅读的速度,但是这要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要提醒学生不要逢词必查,要学会猜词和跳词,要将词汇量不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是要学会分析长句子的主干。对阅读速度构成障碍的另一个因素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长句子。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抵制情绪,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

再次是要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化和重组。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掠过障碍,连接断开的信息,最后再将各部分信息组织成整体,形成理解。

了解了这些要件,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训练。

6.阅读课的几种训练形式

回答问题。因为通过回答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的设计,题目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是随便想出来的几个杂乱无章的问题;另一个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关于问题的设计,崔永华、杨寄洲编写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提到了五步提问法,即由易到难将题目设计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为是非性问题,答案就在问题里,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第二层为引用性问题,答案就在读过的材料里,找到了现成的句子就可以回答;第三层为选择性问题,答案由教师先做出,一个问题有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有弄懂了课文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第四层为归纳性问题,答案不是现成的,需要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或从作者的推断、暗示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第五层为发挥性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推想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这种问题的设计原则大有裨益,既避免了第一个问题就难倒学生、打消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尴尬,又能适当地提高阅读能力的层次,给学生带来理解阅读内容后的成就感。这种问题的设计原则不应该仅限于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初级阶段的阅读技能的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

判断正误。要注意判断正误的句子的设置,它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简单的可以考查学生对某点信息的掌握的准确性,难一点的可以考查学生对前后语义关系的理解,再难一点的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心思想的认识。

完形填空。它可以是词语(比如一些有标志性作用的连接词、固定短语等),但绝非仅限于词语,它还可以是句子,甚至是段落。这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分析归纳。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练习是必要的。常用的练习方法是画结构树。此外,缩写也是练习分析归纳能力的一个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没有必要对每篇文章进行此类练习,可以选取有典型性的文章进行教学和训练。

写读后感。这也是针对较高水平学生的练习方法。

7.专业领域的阅读教学与阅读课上多媒体的利用

专门性的阅读教学是指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进行的专门领域文章的阅读教学,比如报刊阅读、经济分析材料的阅读等。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专业词汇的教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的训练。

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会给阅读教学带来便利。阅读课的内容往往跨度很大,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要跟上教师的进度实非易事。利用多媒体设备后,实现学生与教师同步并非难事。在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字体、动画来突出重点、展示过程。此外,多媒体设备也可以为我们的阅读训练带来便利,比如说它可以节省时间、展示答案等。

(二)中高级阶段写作课的教学

1.写作内容的设定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所以在进行作文题目的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成分(年龄、职务、国籍、风俗习惯等)及汉语水平来设置。基础阶段多用记叙性的、说明性的文段进行练习,中高级阶段可以加入议论性的、描写性的题目。还有写作技能的练习最好能和其他技能的练习同步进行,比如说写作课的题目可对应同时期的综合课、口语课的题目。

2.写作模式和技巧的教学

教师有必要对不同文体文章的一般模式进行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例文进行说明。关于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修辞方面的训练。

这里有一项容易忽略的内容是标点符号,教师有必要将汉语文章所使用的标点符号介绍给学生,在对作文进行批阅时应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

3.作文的形式

根据形式的不同,作文可以分为有料作文和任意作文。基础阶段最好给出一定的词语或句型,让学生用生词和句型作文。稍高阶段可以进行任意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时候严格要求作文字数也是必要的。

4.作文的批改

基础初级阶段主要针对生词、句子进行批改,比如汉字书写错误、词语使用错误、语序错误、搭配不当、句子缺省等;中高级阶段应进行篇章方面的批改,比如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思维的逻辑性等。

5.应用文的教学

对于有特定需求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应用文的教学,比如书信、请假条、邀请信、启事、通知等。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相关格式、词语的教学。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读”与“写”作为与“听”和“说”并列的基本技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说,在初级阶段,“读写”应该作为综合课的辅助练习来进行,最好能配合综合课同步进行。在中高级阶段,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提高,读写技能应该配以单独的课型进行专项训练。在不同的等级阶段,都应该形成自己的一套有别于听说技能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加以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要拓展思路,作出必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何亚萍.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思考[J].安徽文学,2008.

[3]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李幸.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2009.

[5]廖智宏.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

[6]刘文文.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理解课教学初探[J].新西部,2008.

[7]骆惠珍,万维强.图式理论与汉语阅读课教学[J].语言与翻译,2003.

[8]熊芸茜.阅读模式与汉语阅读课教学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能力重要性提高

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我们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要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预习——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最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到达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课前根据教材认真编写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按照教学案的内容认真预习。通常按以下几个步骤去预习:⑴根据教学案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料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这样有利于课文大意的理解;⑵通读全文,指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了解每段大意;⑶再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或短语;⑷根据教学案上所提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尽力去找出答案和重点句;⑸熟读课文,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会根据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重点点拨,避免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同时也搞活了课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这非常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不断进行阅读课教学的研讨,每学期都要开设阅读专题研究课,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益,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课堂教学研究和经验的积累,我们课题组逐渐形成自己的典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五个步骤环环紧扣,且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步骤如下:

1、导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是关键。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话题进行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新课的传授奠定知识和语言文化的基础。本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Game,通过一组图片复习各种节日的名称。并特别点出Halloween,顺利过渡到新课。这些图片画面生动活泼,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人物栩栩如生,学生容易被吸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容易参与教学之中。

2、速读。在学习文章之初,通过fastreading,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初步的了解,整体把握文章,并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主旨,能够回答出关于文章的what,when,who,how,why等初步的几个问题。此步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览文章把握的梗概、标题信息等。例如,提出两个问题:⑴whenisHalloween?⑵who’stheletterfrom?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对文章整体把握埋下铺垫。

3、快读。此步主要用于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以及每小节的段落大意。通过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段落大意这种严格训练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能力。给学生几分钟甚至足够的时间,充分获取信息,提炼段落大意。

paragraph1:whenisHalloween?

paragraph2:playagamecalledtrickortreat;

paragraph3:dressup;

paragraph4:pumpkinlaterns;

paragraph5:Halloweenparties.

4、精读(intensivereading)。精读是阅读课的主体,也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此时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第二遍阅读是学生细致把握文章内容和知识的关键。在精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我们通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充分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一般采用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此步我们设计了Listentothetapeandjudget/F。⑴peopleinUSausuallyhaveapartyonoctober30thtocelebrateHalloween.();⑵wendyoftenplays‘trickortreatatHalloween.();⑶wendyandherfriendsalwayspainttheirfacesatHalloween.()

5、巩固(Consolidation)。这里我们一般进行复述课文梗概以及笔头巩固练习。一般运用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新课程学案与测评》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出语言学习“写”的部分。另外设计练习如下,旨在考查学生把握信息运用语言的能力。

thechildrenalways___atHalloween.theywear___withmasks.theysometimes___andpeopledonotknowwhotheyare.thisyear,wendywillwear___.theymaketheirown___.theycutout____.thefamilyalwayshavea___onthe___.itusuallystartsat___.theyeat___.theyhave___andeat___.theydonoteat___.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总之,英语阅读课要本着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尚云娥.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J].发展,2006:08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思考

面对当代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高效课堂是指老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而收到最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课堂。如何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每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都是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关于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解决途径,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1.制订特色的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方案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而新课标更多的是要求素质教育,更快地让学生融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老师要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设计课堂环节。比如在课下对学生分组,课上安排学生讨论,或者给学生预留作业,等到上课时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设置游戏环节,等等。在课堂的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并给学生展示课文及课外所涉及的知识,才叫做高效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务必课前整理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资源,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与环节,针对每一项环节可能发生的错误制定应急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

2.变更新型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课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习接受起来更快速,老师可以借鉴国外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不拘束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或者采取小组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课外教学法等教学。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且找课外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借助特色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分组,自己决定角色和编排剧本重新演绎《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等到上课时由学生上台表演。通过真实演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背后的主旨意义。再比如讲解《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老师可以用ppt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云彩所对应的不同天气,甚至可以带学生去教室外观察云的变幻,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深刻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能提升教学水平。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选择学生会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授课,在课堂氛围营造的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兴趣是持续工作的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方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自主地参与课堂,积极地与老师互动,进而高效学习知识。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5.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很有必要。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课堂。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而不是充当旁听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感受独立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应在备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6.进行课后教学评价

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教师互评等评价方式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项目做合理总结并进一步调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和反思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况,完善教学项目。因此,通过进行课后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师生更深入了解,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过程,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7.结语

想要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就必须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更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后教学评价,等等。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还需要为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进行更深一步探索,实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财英.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付开增.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

[3]李梅.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10).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05-02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明确,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与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教育部门提出初中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每个学年至少要阅读两部中外名著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选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具有不利影响。下面,我们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许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都是教师的教,学生的阅读活动太少,这就造成初中学生的语言积淀不足,没有牢固的语文功底。语文课上,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太少,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讲解所占用。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对课堂的控制作为重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太少,使得学生很难发表自己对于阅读的看法。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自己的领悟以及练习,光靠他人的听是很难得到提高的。一些教师并不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并且还抑制学生读课外书的欲望,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

2.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肢解。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现有教学条件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会将课本作为重要的资源,每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对此课文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内容就是对一个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并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行阅读、感情阅读,而是全面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对阅读内容的肢解会大大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3.重视考点的讲解。重视考点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通病,对于要学习的课文,教师要先找到考试中的重点,然后利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这些考点。比如说让学生阅读记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让学生了解与此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说过的名言,等等。而对于阅读文章的情感与表达意识,许多教师因为其不是考试的重点而对其忽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考试的结果,会在课堂上将文章改编为阅读考试题,让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半猜半蒙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更不能满足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期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分析

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下面,笔者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文章中获取有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更多乐趣。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受到教学模式的限制,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没有突显出来。许多教师将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没有认识到独立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当代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作用,加强学生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享受。比如在讲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时候,教师应当从阅读的题目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将认为这个观点正确与不正确的学生分成两小组,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观点辩论。这样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投身于文章的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关于此观点的看法,促成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2.加强阅读内外条件创设。阅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兴趣作为内在动力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书具有明显的阅读倾向,而学生的需求也正是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强迫学生完成对某些问题答案的寻找,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理范围内的阅读素材,引发思维的活动。另外,教师要关注课外阅读活动,将阅读的自还给学生。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喜欢用什么方式阅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名著或者现当代小说,教师的有效指导会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于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希望当代初中语文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昶.“终身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2]谢华玲.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08,(06).

[3]骆亮亮.文本阅读方法探寻[J].文学教育(下),2011,(04).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0091-01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而研究性阅读主要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的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的原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处理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我们重点进行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1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课堂上,然而这些新方法并没有真正的得以有效运用,课堂上“满堂讲”、“满堂问”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尤其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推广,一些教师片面的以为“提问”就是最好的知识剖析方法,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一些问题,问了也是白问,根本无法实现“启发”、“调动”的作用,学生对问题本身就是一知半解,“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显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满堂讲”不发问,同样起不到真正“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满堂在讲,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样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1.2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策略流程简单、趣味性不强等是一直存在于课堂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不得不被动的在教师主导限定性的思维空间内进行思考,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述,使得学生独立思维空间遭到了严重的思想禁锢,长久下去必然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另外由于初中学生逐渐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科目学习,学习压力加大,导致学生可供自我支配的时间过少,尤其各式各样关于考试的辅导类工具书的存在,使得初中学生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阅读、独立阅读、主动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1.3教学观念落后

除此之外,阅读还存在着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现象问题,面对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种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的反思。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由于初中生学习压力过重,考试负担过重,再加上“分数”这一观念仍不能完全被我们科学正式化,使得多数家长教师仍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学生不得不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为主要目标,使得阅读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其目标设置上必须具备其独特之处,但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阅读教学往往存在这目标短期、知识僵化等不良现象,给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挫败感,使得阅读教学无法按照理想目标实现[1]。

2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课堂内外阅读的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真正的阅读兴趣。课内的文章可予以精读,通过课内认真的钻研研究,在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信息;课堂外的阅读,可以略读的方式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掌握其大意,来增加学生自身知识范围。其实笔者以为,课内的精读,往往是为课外略读能力做准备,通过课外的大量“略读”来真正利用研究式阅读教学,以“精”“略”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2]。一些学生在课内精读过程中,往往在了解阅读内容大意之后,便无法实现对其深入的理解,自己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找不到值得思考的地方,此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疑问,来为学生指引方向,引出学生好奇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实行文章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研究性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理解,也就是一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会了主动的获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呢?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3],写作就是把这些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所以可以说,阅读就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工作。语文本身也就是语言文字,无论是读这些语言文字还是写这些语言文字,都是为了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二字,在进行文章阅读的时候,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研究”,那么如何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呢?也就是亲身实践的进行写作,利用阅读带动写作,写作促进阅读的方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3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而且问题的合理设置来可大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将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入到阅读文本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主动寻求不同答案的热情。问题设置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同时问题的设置还必须具备其自身的目的性,有方法、有步骤的将学生引入思考,引入阅读文本主体的思考,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阅读,不仅实现了研究性预读教学学生独立阅读的目的,并且对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延良.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1(30):139-140.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8

【关键词】阅读提高语文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生英语教学英语阅读能力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70%以上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扩充词汇量、丰富语言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英语阅读也是初中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不断发展的源泉。正如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英民所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1]纵观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阅读题所占篇幅最多,分值最高,是测试的主要内容。毋庸讳言,一个初中生要想在中考英语中取得理想成绩,阅读的得分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近年来笔者所在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亟待提高。尽管现行的教材加大了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但学生对阅读的技巧还没有很好地掌握,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扫除阅读的障碍,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当前面临的课题,由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建议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在实际中进行使用,而任务型教学就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行为。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2]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依据课程标准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任务型训练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由此可以看出,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的知识点。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学生要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教学活动,学会“用语言做事”。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任务型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确定阅读任务的目标。根据教学的设计,确定在本次课堂阅读中要让学生达到的目标。(2)开展阅读前的准备活动。教师要在阅读前,通过提问、讨论、看图片和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参与所阅读内容的初步认知。也要向学生介绍故事和篇章的特定情景和背景情况,激活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3)在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并掌握关键信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寻具体的人物、事件、时间等。也可以把阅读部分的句子顺序打乱,要求学生按照逻辑及大意正确排列。(4)在阅读之后,注重巩固和运用。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不代表任务就此结束,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列提纲、缩写、展开讨论和分析篇章涵义来巩固阅读训练。总之,读后的活动主要是建立与学生各自的知识、兴趣和经历的联系,帮助学生巩固并运用所读内容。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既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又能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最终达到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展现重要的语言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提问还可以是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分析、推理、判断、总结等能力。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优化”。首先,问题要能够诱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乏味和浅显。浅显、简单、直白地设计问题将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而应在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转换角度问题。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层层递进。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教学某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语言的能力。如在教授“ChristmasDay”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whenistheChristmaseve?

(2)whatdochildreninenglandusuallydobeforetheygotosleeponChristmaseve?whatwillyoudoonthatnightifyouareachildinengland?

(3)whatwillFatherChristmasdoonChristmaseve?Canyouimaginethatspecialmoment?

(4)DoyoubelievethatthereisaFatherChristmasintheworld?

(5)whydochildrengetupearlyonthemorningofChristmas?

(6)whatgiftdoyouwanttogetonChristmasDayifyouareinengland?why?

总之,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地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作出合乎科学的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提问。

(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时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实际上与教师自身授课方式紧密相关,最明显的就是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因此尽管教师讲得十分精彩,却难以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3]因此,课堂讨论作为一种鼓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应该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予以重视。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班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围绕着阅读内容充分交流学习意见,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相互信息,相互启发,能调动讨论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集思广益。讨论的过程又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为了参与讨论,必须初步阅读文章,还要提出问题。在讨论时,听别人的发言,经过思考分析,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意图,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要做到这一点,课堂讨论式比注入式效果更好。因为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发现有关内容和信息,与作者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使阅读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从而改变阅读课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四)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4]要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必须要结合教材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才能便于学生主动地提高阅读能力。

1.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模式:看问题―阅读文章并寻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检查―复述。如果先读文章再看问题,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带着问题阅读,则可以使阅读具有目的性。所以学生可采用选读法、跳读法或略读法,很快地、准确地找到答案。

2.找出关键句子和主题句。英语短文通常都会有一个主题句(topicSentence)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是学生做阅读练习的答案依据,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文中,或隐于字行之间,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来仔细琢磨和推敲。有些科普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后往往会忘记前面讲的内容,做练习的时候就会觉得困难,常常花费不少时间。所以,我要求学生要给每个段落找一个主题句,并做上记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弄懂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及段落之间的联系,轻松地完成阅读练习。

3.克服词汇障碍。阅读理解的材料量大,内容广,生词多,如果学生频频查阅字典,必定影响阅读速度。克服词汇障碍的方法就是猜词,猜词可以利用词素分析法和上下文分析法。[5]在上阅读课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单词后,扩大词缀范围,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

三、结语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既要有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英语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佐希.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

[2]陈勇.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04.

[3]陆海惠.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45.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篇10

关键词:课外经典阅读阅读考级阅读教学全民阅读

近年来,“全民阅读”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相当多的学者专家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拥牡鞑楹脱芯俊U庖还伞霸亩林风”也吹到了中小学,影响了一线的语文教育。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近六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以下简称“阅读考级”)为出发点,进行调查采访,结合具体数据和采访材料,考察常熟市教育局所采取的“阅读考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影响,并由此“以小见大”,考察当前社会推行“全民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寻求更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在常熟市,“阅读考级”已经进行了近六年时间,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阅读考级”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对常熟市现行的“阅读考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对在校学生以及考级书目的制定者分别进行调查和采访。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采访内容相结合,从而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考察“阅读考级”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以“阅读考级”为视角,考察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为典型具体事例的“全民阅读”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在强制阅读、自由阅读、半自由阅读等阅读方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学宣传方式。同时,也探讨对于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使其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杜绝形式化和僵化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

对于常熟市的初中学生,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常熟市实验中学(崇文校区)随机选择初一两个、初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2.4%。

学生问卷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查常熟市初中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看法、对“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看法及其实际的阅读情况。旨在发掘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在学生课外经典阅读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做出评估,得到有关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措施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的制定者,笔者联系常熟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周浩,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阅读考级”创立之初的目的到六年来宏观上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的阅读情况的影响,较为全面具体地对常熟市“阅读考级”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得出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将在后文中阐述。

二、调查研究的结论

“阅读考级”的测试书目共47部[2],其中12部为必读、必考的课外书目,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指定测试的必读书目每学期为固定的两部,根据学期的不同,常熟市教育局所指定的必读书目[1]也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指定的“选读书目”当中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测试。换言之,每学期学生所进行“阅读考级”测试的书目共3部,由必读的2部书目和选读的1部书目组成。

在上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内容,针对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具体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阅读考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

调查问卷第四题:“()4、您认为阅读这一些经典的书目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a.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B.有一些会有帮助,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C.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D.很反感阅读浪费时间”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四题中,超过94%(a项106个,B项77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阅读考级”相关测试对于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其中约54.6%(106个)的学生选择a项,即“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

第五题:“()5、您对当前的阅读考级(1―6级)考试形式的态度和想法是?a.认为很科学很有意义B.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C.存在很大问题亟需改革D.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五题中,约94.3%(a项104个,B项79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测试是可取的,同时又有约53.6%(104个)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很科学很有意义”(选择a项)。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阅读考级”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再结合“阅读考级”最初的设立目标――“通过考级这一具体抓手,来全面深入地推进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3],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考级”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这个方面是成功的。“阅读考级”的强制性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考级”所要求的必读书目的价值,“考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以考促读,才是我们所期望的”[4],而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树立,是“以考促读”过程中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B项79个,C项7个,D项4个)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需要改革,其中选择B项(“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的学生占了所有人的40.7%(73个),可见,“阅读考级”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被进一步地完善。

(二)教师的陈旧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忽视,集中体现在对于“阅读考级”书目的不了解

调查问卷第一题:“您在初中的阅读考级必读书目(12部)当中最喜欢哪一部(或几部)书?为什么?”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考级”所要求的12部必读书目当中,能够得到学生喜爱的书目数量不多,大约86.1%(167个)的学生是喜欢一部,一部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4.0%(27个),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写出三部以上的书目。

在学生所书写的具体书目当中,《西游记》占到约42.8%(83个),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常熟市初中生对于“阅读考级”所要测试的书目并不熟悉,对于经典作品的了解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类似《西游记》等极为普遍和为大众所熟知的书目上。

被随机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的初中生所处学期为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下学期,也就是说,所调查学生至少应该已进行过一次“阅读考级”测试。初一的学生在12部必读书目当中至少应该已经深入阅读过3-4本,初二的学生应该达到7-8本,但是就上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书目了解程度不深。在问卷统计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学生在第一题的答案中写出并非“阅读考级”测试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了解并不深入,集中体现在对所测试的“必读书目”的不了解。

在对周浩教研员进行的采访中他也指出:“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是死抓课本知识,没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5]。而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能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而缺乏该有的阅读动力,那么对“阅读考级”书目的了解自然也就会少。

(三)受社会风气影响,“阅读考级”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成果不明显

学生问卷第九题:“()9、您会在阅读过常熟初中生阅读考级考试(1―6级)必读书目之后再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吗?a.会B.有些会,有些不会C.偶尔会有重合D.不会”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中可直接看出,在阅读完“阅读考级”的书目,主要是本文中提到的12部必读书目之后,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并阅读时,只有约20.1%(39个)的学生选择了a项“会”,超过半数约52.1%(101个)的学生选择的是B项――“有时会,有时不会”,体现出一些“不确定性”,而也有约20.6%(40个)的学生选择C项――“偶尔有重合”,这部分学生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而结合第十题的答案数据统计,这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第十题:“()10、您会在通过阅读考级考试之后再次阅读这些必考书目吗?a.会B.有些会,有些不会C.偶尔D.不会再读”的答案汇总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a项表示一般都会重复阅读的学生大约占到22.2%(43个),有时会重复阅读的学生约69.6%(B项90个,C项45个)。可以看出,m然这些必读书目的可读性和人文教育性都很强,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其在学生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

综合看第九题和第十题的问卷答案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行的“阅读考级”所存在的一些缺失。而除了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周浩教研员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关“社会风气”的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滋生了人们追求功利、浮躁的心理。放眼社会,人们只喜欢看手机、玩平板,却没有多少人在安静地捧书阅读。大人如此,生何以堪?[6]”因此,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来间接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促进学生阅读,刻不容缓。

三、关于促进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几个建议

针对本文上述的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所以,在目的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常熟市的“阅读考级”)。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该采取怎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观念,给学生直接参与进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来进行阅读和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这和前些年教育界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比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与学校课堂教育不同的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部分更少,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只是通过各式的阅读活动,当然也可以是类似于“测试”“考察”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反思。让学生凌驾于这些阅读活动的设计之外,不给学生反馈机会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往往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教师要完成在学生阅读及阅读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教育”的内涵包含了“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而本文中一直在论述的所谓“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就是“育人”概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为应对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功利主义”“重知识、轻素养”的现象而在2006年提出的“全民阅读”理念,在“学校教育”中也部分地体现为对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