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29:57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1

一、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从煤矿发生的大量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往往首先表现在管理上的失误。管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即使在装备还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只要使管理达到严谨、细致、科学,那么,安全生产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仍可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反过来说,即使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如果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有措施而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对先进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装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说,要搞好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技术的装备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三、高质量的培训是造就高素质员工的主要手段。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才能进行有效的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使用好先进的高技术的装备;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培训是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和操作者与现场作业条件和机械设备等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人、机系统。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引进和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而且要注重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殊不知,设备的技术再先进,自动化程度再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或操作者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和保养,那么也不能发挥其好的效能。

管理、装备、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三根支柱,只有将这三根支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我们的安全工作才有保障。所以说,我们要既抓管理又上装备、抓好培训提升素质,要做到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我们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全方位、多因素地研究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措施。形成系统的安全模式,逐步使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标准化、运行程序化、考核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二)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真正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我认为,在装备方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要制定装备计划,逐步淘汰落后的设备,投入先进的设备,同时要大搞技术革新,技术进步,真正把投入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2

关键词:安全管理、原理、原则

1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领导人也经常要分散精力去处理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建立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企业管理就较差。

安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必然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事故严重时,厂矿设备毁于一旦,生产都不能进行,还谈什么经济效益!

2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基础薄弱,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还存有腐败现象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3.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做一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

3.2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靠人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人的安全。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能级原理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级别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能级原理。

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3.4整分合原理

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综合组织,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3.5反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

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

3.6封闭原理

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与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则,还应该建立监督法则和反馈法则,这样才能发挥法规的管理威力。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7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

3.8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

(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

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

4安全管理的原则

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处理安全同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是指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关系上,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环节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2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生产依靠全体职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依靠全体职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

4.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和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4“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安全设施,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执行“三同时”原则必须做到下列几方面:有关部门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必须同时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论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能立项;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不得随意降低安全设施的标准;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3

安全管理原则是工程施工有序开展的重要实施标准和指导。为了规范水利水电施工操作行为,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开展,预防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伤亡率,就要按照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进行工程施工操作。

1.1统筹顾及的管理原则

水利水电施工操作的管理需要统筹顾及到任何一个施工操作层面,伤亡事件的发生通常具备可追询的规律,施工前应当研究事故因素和规律并加以确定,从而进行事故的预防;伤亡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随机性,对于随机事故的预防要从施工过程的监管着手,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指导队伍要统筹顾及开展各方面施工安全管理。

1.2整体队伍的管理原则

一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有施工领导部门、监管部门、技术部门和操作队伍等岗位划分,在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整体队伍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确立相应的安全发展指标,提高整体队伍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施工的整体性、连带性、安全性和重要性,切实落实每一岗位的工作,让每一个岗位都能发挥其作用,致力于安全生产施工操作中。

1.3强制性的安全管理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下展开施工这一原则是在法律依据的基础上制定的,无论是施工企业单位领导群体或者其它领导个人都不能违背安全施工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在水利水单施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强制性的,工程的安全配置,安全投入、安全预防等这些管理都必须强制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和降低施工上伤亡率。

二、预防和减少工程施工伤亡率的安全管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未来发展,因此,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一直强调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还制定了强制性政策来保证施工的安全落实,推动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序开展。

2.1全面的安全施工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是一项操作复杂的动态工程,为了使其操作达到相应的安全发展标准,就要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率。首先应当构建动态的安全施工管理控制体系来规范和保障操作安全,并在施工期间切实落实管理控制体系;坚定“以人为本”的工程施工理念,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方式提高工程操作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构建施工管理队伍培训机制,施工监管队伍应当熟知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操作程序和法规,并掌握水利水电行业的施工作业流程,提高自身组织管理队伍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提前分析明确工程施工危险与威胁因素

在工程施工开展之前要对施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找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收集调查相应施工伤亡事故,综合勘查和分析,确定施工环境危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是根据季节影响因素、施工环境安全状况、施工安全防护需要等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最后要制定施工的安全检查表,并根据编制的安全检查表进行工程的全面危险因素排除。

2.3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要预防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伤亡率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施工操作的安全监管,还应该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进而提高施工的安全程度。通常来讲,引发水利水电的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即施工人员的不安全操作、施工环境和配备设备故障以及管理不到位。所以要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还需从这不同的三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和预防措施。首先,应当按照安全管理原则,进行全面,全体的安全管理。其次,各个岗位根据责任和义务的划分,严格进行施工和操作,检查和施工以及管理必须到位。最后,要在施工队伍不论是领导阶层还是操作人员中都要宣传安全的重要性,了解施工的危险,做到认真施工,严格操作。

三、总结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4

【关键词】落实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体系

1、引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发展的动力源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在动力,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自身的需要;其二是外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劳动标准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民用爆破器材的爆炸属性决定了它的生产、销售、贮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民爆企业建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就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起,受到了国际劳动组织(wHo)及世界卫生组织(iLo)的关注。基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形势,无论是有关国际贸易中的社会条款或者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有关事务的处理需求,还是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和措施,都使得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这项工作。1999年,国家经贸委以国经贸安全[1999]983号文件下达《关于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规范和标准》。同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国防科工委对民爆企业进行技术审查、现场评审发现,大部分企业都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安全生产极为重视,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良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还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危险隐患依然存在,若不及时整改,将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甚至安全事故。为此,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办法。

3、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及办法

在民爆企业,安全是企业的生命,雷管和炸药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生产制造、仓储和运输必须在充分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3.1企业领导的重视

在民爆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第一位、也是最关键的,是企业各级领导的决策和推动作用。民爆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全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品种增多,企业所有制性质多元化等。新的变化急需一种与大规模的危险品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领导者、特别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和推动作用至关重要。

3.2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忧患意识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体员工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尽管在安全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近年来民爆企业发生事故的分析来看,习惯性违章、主观意识不重视而引起的事故占的比例还相当大。因此,民爆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做到安全工作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做到人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作风。

3.3加强对科研产品实验线的监督与管理

从国家对民爆行业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来讲,当前应加强科研试验、试制方面的管理,认真执行民用爆破器材技术转让、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规范以及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危险品生产科研试验,由于工艺、设备等均有一个渐进成形的过程,难以确定的因素肯定存在,安全问题应更加重视。对人身设备设施的防护应该慎重考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决不能把试验线等同于成熟的正式的生产线对待。

3.4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本质安全

3.5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的原则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为消除和减少化工生产工艺中的危险性,提出了提高化工本质安全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同样适合于民爆企业中炸药的生产,原则如下:强化———减少库存原则;替换———采用安全材质原则;稀释———尽量在常温、常压、低转速下加工原则;影响限度———改变反应器设计及谨慎操作原则;简单化———避免多产品合成原则;避免间接影响———布置间隔离、自动障碍停机、敞开式结构原则;禁止不正确装配———制订专用设备、阀门管道标准原则;状况清楚———避免信息过量和设备复杂原则;耐用性———设备耐用原则;控制轻松———减少手动控制,更多地系统控制原管理控制与操作———严格计划性原则。由上述原则可以看出,就工艺设备而言,采取安全材质,尽量在常温、常压、低转速下加工,制订专用标准,间隔距离布置,采用敞开式结构,自动故障停机,避免复杂设备及操作等,对提高我国炸药的本质安全程度是有着指导意义的。对雷管生产,安全同样重要。因此,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必须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内容包括生产设备运行可靠,具有防水、防爆、防静电危害的功能;危险工序实现隔离。只有这样,才能增大生产过程的安全系数,一旦某工位发生爆炸,不致引起殉爆和造成人员伤亡。另外,生产线上还应设有事故报警和应急处理装置。在民爆企业火工品生产中,只有遵循这些安全原则,才能有效地降低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4、结论

爆破器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贮存、流通、使用必须严格符合有关要求,否则,将会给安全及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甚至安全事故。为此,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部要求在民爆企业必须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防范安全风险;

(3)有利于煤矿许用爆破器材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5

关键词煤炭行业安全技术考核机制

引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是煤炭行业的生产方针,是"天字号"工程。近年来,一次次特别重大的煤矿事故已经引起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的法律文件已经出台,对事故处理的严厉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是煤炭企业综合管理业绩的重要体现。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煤矿基层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对此,煤矿基层的安全技术工作,是每一位煤矿管理人员和员工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参与抓好的重要工作。

1煤矿基层区队安全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矿基层区队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由于主观和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有关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平煤集团公司一矿的实际,现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煤矿企业招聘了大量的农民工,对煤矿安全技术知识了解太少,培训工作落实的不太好,在井下的生产中,容易出现事故。

(2)由于矿山灾害的机理不明,规律不清,治理措施不完善,给安全生产管理造成了困难。

(3)煤矿安全治理整顿项目资金缺乏,要补齐安全欠账周期长,造成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矿井瓦斯等级升级,原设计建设装备运行的低瓦斯矿井设备,现升级为突出矿井后,需要更新改造和补充。

(4)员工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的不牢,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为了多出煤,多进尺或早点升井就违章作业,不按章操作,最后酿成了事故。

(5)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能认真的贯彻执行,不严格考核兑现,使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6)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主要是干部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处理的过轻,从而出现了责任事故。近一段时间全国发生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经过认真的追查分析,都是责任事故。

(7)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井下工人有很多不知道正在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作业现场违章严重。

(8)反事故、反三违工作不严不细。在安全活动月中,干部职工说的多,真正落实的少。一到井下,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以至于出现工伤事故。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削弱了煤矿基层和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导致了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技术、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的局面,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研究解决。

2基层区队安全技术工作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煤矿企业基层区队安全技术管理的内容

一是严格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

三是认真落实煤矿三大规程和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四是认真开展本单位的事故分析和追查,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五是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

六是积极开展区队安全宣传教育。

七是开展好安全生产"六条线"活动,真正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

(2)煤矿区队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三是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

四是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原则。出现了安全事故,评先将取消资格。

(3)煤矿区队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区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1)班前会制度;(2)交接班制度;(3)干部值班制度;(4)干部井下带班制度;(5)安全质量检查验收制度;(6)安全生产制度;(7)事故追查分析报告制度;(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9)技术措施学习制度;(10)安全信息管理制度;(11)安全活动日制度。

三是认真编制和实施作业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四是搞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五是坚持开展安全活动。

3建设煤矿区队安全技术管理考核机制

要解决好煤矿区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按照区队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规范区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的区队安全管理考核约束机制,把区队安全管理工作引向长期的、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领导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生产必须为安全让路,确保不安全不生产。

(2)煤矿基层区队必须自觉地按照以上所述的安全管理原则、内容和方法规范本区队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的各项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按照责任,严格考核,实行班记录、旬考核、月兑现,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建立起内部的安全技术考核机制。

(3)加强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按照三大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生产作业和管理监督;狠反生产作业现场的"三违",使违规违章、"三违"现象和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受到应有的惩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施工作业环境,保证生产作业安全进行。

(4)建立对基层区队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评比机制。对区队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活动、安全生产质量事故、质量管理、内部安全管理考核与收入挂钩等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及时表扬和奖励好的,批评处罚差的。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6

关键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港口企业;危险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深入,而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港口生产是由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构成,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其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危险性也较高。港口企业如何合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本质安全”的起源

“本质安全”的核心是使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设备和环境(硬件)的本质安全特性,具有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广义的“本质安全”强调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机、环境、管理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及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2国内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方法较多,如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人本化管理)、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iRCa)的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的万全管理体系和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这些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都采用基于风险的预控管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上述系统在我国普遍推广还有一定局限性。我国亟需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3.1危险源分析

在以综合作业站为样本的总计235项危险源分类分析活动的情况.

3.2“本质安全”十二原则

安全对应着风险,风险不一定会引发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是风险失控所造成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在风险造成事故前预见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风险,即所谓的“风险管理”。“本质安全”的核心包括2方面,即人的本质安全和设备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十二原则具体为: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冗余性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障原则、距离防护原则、时间防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个体防护原则、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2009年以来,依据“本质安全”十二原则在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共进行创新课题及项目130余项,“以技术保安全”达到了良好效果。

3.3分级预警机制

除了人和机两方面因素外,作业环境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气象灾害的预警预防对做好本质安全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应急管理分为“紧急启动型”和“计划准备型”,“本质安全”要求优先考虑采用“计划准备型”。根据港口生产的实际特点,借鉴气象预报,尝试将特殊气象(指风力达到六级以上,浪涌较大、风暴潮、雾、雨、雪、雷电、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生产组织分为四个预警和响应级别,并对相应预警级别各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具体响应内容进行了规范。分级预警机制体系如图1所示。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分别表示不同预警级别,四级预警用蓝色,代表密切关注状态;三级预警用黄色,代表预警准备状态;二级预警用橙色,代表局部应急状态,一级预警用红色,代表全面应急状态。无论从安全经验积累,还是统计数据分析均可看出,“风”为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大敌。所以,按“本质安全”的标准要求,对于无预报、无征兆的强阵风的预防预控措施,也应在分级预警机制下的应急预案中完善,真正做到“心积极,常警觉;不麻痹,保安全”。

3.4组织保障管理

随着国家及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明确和落实,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积极打造“谁抓安全都不越权”“怎么管安全都不过分”的良好氛围,形成“安全大团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良好局面。

4关于企业“本质安全”发展的建议

关于企业“本质安全”的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①成立课题组,加强本质安全理论的研究,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②按照“五步安全法”落实危险源辨识的控制措施。“五步安全法”即在工作前按照“停顿、思考、识别、验证、认可”的步骤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进行确认,确认安全后再作业,作业后要总结、反馈并持续改进。③结合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总体构想,有计划地按步骤开展工作,即贯彻“一个目标”,落实“两个理念”,实现“三个到位”,做到“四项创新”,建立“五个支撑”,强调“六个结合”,简称“123456工程”。具体而言,“一个目标”就是以零事故为目标,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两个理念”就是“一切隐患可以控制”“一切事故可以预防”;“三个到位”就是管理到位、职责到位、考核到位;“四项创新”是指思维定势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事故防范机制创新(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由事后补救向事前控制预防转移)、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五个支撑”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六个结合”即本质安全型企业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与班组劳动安全互保制、与春冬两季安全大检查活动、与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创先企业活动相结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质安全”通过追求企业生产中诸多要素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和谐统一,从而确保各个安全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港口企业要结合“本质安全”的理念和方法,合理构建适合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从而避免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促进港口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程峰单位: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会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也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随着我国建筑物大量增加,建筑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并给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国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并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况 

应明确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方针,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工程的质量请求要体现在工程的公约、策划的文献。技巧样板的标准是规定的质量标准,这样才可以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工作。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质量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在建筑工程中不仅是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投资结果,还应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人是工程建筑中必不可小的重要环节,认识建筑工程中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在工程建筑中要以人为核心,中心控制人的本质和各项活动,以便于发挥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工作情况、采纳设施资源等,根据国家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献,应该成立项目质量管理的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设施应进行合理的选择,其中包括原材料、构配件、机具的要求,尤其要重视质量设施、半成品的饱和等工作,以保证质量管理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是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建筑企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经营原则,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盈利性放在了首位,从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的原则。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的实例中,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缩减成本会尽量缩短工期,或者从原材料上减少支出,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情况严重忽略,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建筑物的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发生。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薄弱会严重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前景。 

2.2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是原材料的选择,也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保证。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是建筑工程順利进行的关键,如果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了劣质的原材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期限,甚至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建筑原材料市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建筑材料,有的材料看起来很有特点,但是在质量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些建筑材料根本不能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在建筑材料的市场上也存在着普遍的价格规律,价格高的原材料其价格越低,其质量也越差,很多的建筑企业会将企业的盈利放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之上,购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3缺乏科学的施工人员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作量庞大并且复杂,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包括技术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管理人员、工程进度监督人员、工程预算人员以及高层的管理人员等,施工人员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无论哪个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强化工程质量控制意识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需要将质量控制意识充分落实到位,促进员工质量意识水平的提升。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应当针对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让员工有一个超前的质量意识,从而为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当将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以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企业的施工管理风险,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3.3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仅是一句标语,也应当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只有安全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更好的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做法有:首先,在施工之前,对每一位参与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工程的安全加以保证;其次,对施工现场应当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比如在施工场地可以设置防护栏,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时要做好防护工作。 

3.4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投入 

在近些年的施工过程中,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施工质量管理的投入方面还有一些不足,这样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工作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应当加强质量投入力度,将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从而为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3.5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质量管理的水平大大的提升了。所以,对于当前出现的信息技术缺乏的现状,我们可以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出“互联网+建筑工程”的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加强“互联网+建筑工程”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积极建设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低成本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非常的复杂,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工作的内容也十分的严谨。因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性质,所以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机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增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作以及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爱斌.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J].河南建材,2016,03:30-31. 

[2]郭秉坤.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6,22:255-256.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66-01

在大学校园中,宿舍是大学生除了教室以外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

1.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高校宿舍环境,才能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好好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才能使得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放心。

2.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原则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效地进行。这些原则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原则;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原则。只有按原则认认真真地开展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工作的高效性。

二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宿舍管理者对宿舍安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在目前的宿舍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时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对于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对于外来人员进出宿舍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缺乏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遇到危险情况时自己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更谈不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疏散和自救。这些都使得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

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从目前很多的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火灾和被盗的事件离自己很远,不用担心,所以放松了安全警惕;或者对于学校的相关规定视而不见,任意违反学校相关安全规定,如使用大功率的电加热设备、任意接电、使用酒精炉等,这些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事件,为高校学生宿舍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学生宿舍安全设施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宿舍管理的需要

随着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宿舍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宿舍的基础安全设施陈旧,且日常的维修工作不力,宿舍安全通道塞满杂物或者大门紧锁、消防设施不足,这些情况都与当下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符,为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4.私自租房问题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扩招,使不少高校的住宿情况紧张,住宿的条件很难得到提高。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难适应学校的住宿条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选择了在校外租房居住。学生选择在校外租房居住,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自身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被盗事件、被杀、突发死亡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提高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高学生的警觉意识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工作的重点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经常对高校学生进行宿舍安全知识的宣传,定期举办相关的讲座,并对大学生进行如何使用常见安全器材的培训。

2.宿舍管理人员安全工作素养

长期以来,作为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宿舍管理人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和安全管理技能缺乏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要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行培训,如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举办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竞赛,使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3.更新、完善学生宿舍相关设施

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对于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地筹备经费,在资金到位后,对落后的学生宿舍安全设施进行更换,对需要维修的进行维修,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添置自动报警设施,从而为营造安全和谐的学生宿舍氛围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4.推进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

在开展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工作时,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进行积极地配合,公寓管理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需要组织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他部门在需要的时候要提供必要的配合,使相关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结论

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在明确现有工作不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以确保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9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工程管理建设

在电力系统日益完善的今天,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也逐渐被电力企业所重视,因为它作为企业文化中重要部分之一,最具备丰富内涵。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应该做好电力企业的职工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工作,培养并提高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推动企业发展。

1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分散,工作相对繁重,这就给安全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就要制定关于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及生产纪律等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使得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体现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实现文化所具有的能动性特点与管理所具有的强制性特点的完美融合。

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电力工程的管理的工作中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本质就是保证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在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创建了安全氛围及安全管理技能提升的新格局,实现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及价值取向等融入到安全理念中。

2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原则

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指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践各项举措的载体是人,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出具有科学化、人性化的安全文化,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还应遵循规律性以及可预见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相关规律,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全面把握危险点、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进行超前、可预见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最后,就是要遵循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身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进行安全化的生产,在整个企业中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

结合现行的而电力工程的管理的现状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文化进行建设。

3.1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完善电力工程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实际生产安全进行的保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每一个因素,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时常给全体职工提供具体的学习机会,使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实施,从而对企业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同时,对于安全责任书,要确保其内容的完整性、实效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落实责任书所规定义务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权利,管理者要做好考核工作,确保一一达标。

3.2提升员工的的安全意识

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落实好各项安全文化措施。根据以下几个要点来实施:①必须要将企业安全问题融入到工作中去,时刻分析掌握发现的安全问题,如此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②培养高度的敏感性,洞悉隐藏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者需深入实践,了解施工基层,体验具体工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3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基拙。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使得建设安全文化的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平台,这样能让到职工感受到公司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度,从而积极学习安全文化。与此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与细节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顺利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

3.4安全环境文化的建设

安全环境文化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着设备、技术、工艺等的硬件环境及员工精神及企业安全品牌形象等软环境。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以施工建设。运营生产及企业管理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构筑坚强型的安全环境文化;重视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将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实施同步建设,树立起安全文化品牌,增强人员参与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等。

4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要想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一定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让我国的电力工程事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嘉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134.

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篇10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为核心内容的三项制度不断推广。作为施工企业,既要为业主提供一个合格、优良的水利工程项目,又要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对施工项目进行规范、科学地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管理控制。

本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施工原则。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安全科学技术的规定,安全的涵义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死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必然条件。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工程施工管理主要特征如下:包含范围广、涉及学科广、涉及法律法规多、地区差异大、施工条件差等。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同一市、乡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是由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

1.内在和外在因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影响安全管理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施工项目部的组织结构及安全管理体系;项目领导班子的安全管理理念及思路;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及执行;职工及民工安全素质;安全投入;安全文化的定期培训教育等。这些因素中既有硬件条件也有软件条件。作为项目经理或者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安全管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抓住主要矛盾,注重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以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安全管理的外部因素也同样重要不能忽视。例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变化、施工环境的变化等。目前,社会对安全问题空前关注,水利工程行业也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安全压力,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给安全投入造成了隐性影响;业主对工期缩短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导致施工生产中的不可预见性安全风险加大。

2.主观和客观因素

人既是安全管理的施与者,又是接受者。人的行为是安全控制的关键所在。项目的安全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分析人的行为,同时考虑到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至于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也可以称之为物质或环境因素。物质、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员工心理需要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反之,则会显著提高。例如:所施工的仓面材料摆放凌乱,施工现场狭窄,施工道路拥挤,工人工作时,很容易造成不稳定情绪和不恰当行为,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再例如:施工企业或项目管理者对施工项目组成班子以及施工队伍的福利待遇差,绝对会影响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不积极,本该可以及时得以排除的安全隐患,在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下发展扩大化,发生安全事故。很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巨大财产损失以及危机人的生命安全。

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

3.1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让所有员工切实明白“确保他人的安全是我的职责,确保自己的安全是本身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二、要制订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消除现场的危险源,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并要得到切实的落实;三、要加强防护用品的采购质量和安全检验,确保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四、要加强现场的日常安全巡查与检查,及时辨识现场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制订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3.2安全至上的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及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始终把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到首位,绝不能冒生命危险抢工期、抢进度,绝不能依靠减少安全投入达到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目的。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

3.3强制性原则

安全是生产的法定条件,安全生产不能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项目的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投入、防护设施用品以及“三违”现象等都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落实到位。

3.4全员管理原则

安全职责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直至项目班组、操作岗位,都要明确安全职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指标,避免上紧下松,层层衰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安全生产的压力,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格局,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管理,人人参与”。

3.5全方位管理原则

全方位安全管理关键在于全方位落实,事故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研究其确定性,提前预防;而事故发生也有其随机性,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