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十篇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十篇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0:18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1

近年来,电子商务为秀山县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

通过这扇“窗”,几乎每个秀山人都能将农产品输送到大山之外的世界。

“土鸡能飞,看这个样子,土鸡蛋也飞得起来。”秀山县官庄镇新庄村60多岁的村民洪天军没想到,自家的土鸡蛋,竟能通过一个叫做“武陵生活馆”的电商平台,“飞”到大山之外。

“鸡蛋供不应求,我还得感谢一个人。”洪天军说。

“一村一人”

洪天军养了十来只鸡,在去年夏天以前,他还常常为卖蛋发愁。

为了卖蛋,洪天军得走上半个小时,把鸡蛋背到集市。

由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腿脚不便,洪天军觉得背上的鸡蛋异常沉重。

“走不动了,家里的蛋越堆越多,愁人。”洪天军说。

2015年7月,“武陵生活馆”在新庄村开业。

一些懂电商的村民赶紧把农产品拿到“武陵生活馆”出售,但年过六旬的洪天军对这个新鲜玩意儿并不了解。

“洪大爷,把你的土鸡蛋拿到武陵生活馆去卖吧。”村里的党员电商带头人杨文主动找到洪天军。

“怎么卖?”

“我来帮你。”

在杨文的推荐和引导下,洪天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家里的土鸡蛋拿到了“武陵生活馆”。

“1.68元/个的收购价,比原价涨了一半多。”洪天军没想到,不用辛苦进城,不用赶集,就能高价把家里的土鸡蛋卖出去。

“现在农产品都不愁销路,这还多亏了党员先锋队。”洪天军感慨道。

在秀山县,像杨文这样的党员电商带头人基本实现了267个村(居)“一村一人”。

其时,秀山全县大力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统筹推进便民超市、电子商务、金融网点“三进村”工作。

但在农村电商如火如荼发展之际,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对这个新鲜事物不甚了解,广大农村尤其缺乏电商人才。

为了迈过这道坎,秀山县委组织部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村后备干部培养和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培养相结合,打通了党员先锋队培养链条,着力破解电商队伍人才荒,让电商真正深入农村最基层。

点面培养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心里总算是有底了。”手捧着农村电商第九期培训结业证书,梅江镇八幅村村民吴俊喜上眉梢。

2013年,吴俊退伍回乡,为了谋生,他干过养殖、做过餐饮,但都失败了。

“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能行!”吴俊对未来忧心忡忡。

2015年9月,他报名参加了村里的电商培训班。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对电商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精,并成功通过结业考试。

2016年初,吴俊加盟“武陵生活馆”,开起了自己的电商店,日均营业额达600多元。

“这下总算是找对路子了。”吴俊说。

在秀山县的广大农村,通过“点面”结合的电商培训,培养了一批像吴俊一样的电商人才。

“点”即将电商培训纳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必学课程,根据党员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等情况实施片区培训、分类教学,并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流动党校、田间课堂等平台,送电商知识进村入户,使基层党员群众接受互联网思维、知晓电商知识、了解电商运营方式。

“面”即依托电商孵化园实施“1+n+X”的专题培训――

“1”就是形成一套以本土农村电商平台“武陵生活馆”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店为核心的农村电商发展理论体系;“n”就是组织参加电商培训的学员现场参观入驻电商孵化园的企业,由电商业主进行现场讲课;“X”就是每期培训班邀请3―5家种养殖农户,学员通过电商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

目前,秀山采取这种“培训+孵化+培育”的模式,培养了“电商精英”500余人、“淘宝客”371人,形成了武陵山网商联盟的“种子团队”。

“后备”激励

在秀山县石耶镇青龙村,村民大都靠种植大蒜为生,该村的大蒜种植历史悠久。

大专生陈佳宇毕业后回到家乡谋生,凭借熟悉电脑和了解电商的优势,他开了一家淘宝店,把青龙村的大蒜销至全国。

2015年6月,在青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陈佳宇在村里开起了“武陵生活馆”,开展农特优产品“免费代销”,实现了大蒜村里种、村里收、网上卖。

2015年11月,经组织考试考察,陈佳宇成为在村挂职本土人才,一边经营“武陵生活馆”,一边参与村级事务,深受群众好评。

目前,青龙村已经将他作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后备人选。

为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秀山先后将59名思想素质过硬、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的优秀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同时,秀山还按照“把党员培养成电商骨干,把电商骨干培养成党员”的思路,在全县成立物流园区电商孵化园党支部,优先抓好电商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坚持把群众口碑好、文化素质高、有电商经验的青年人才和先进分子优先作为党员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

目前,已有38名电商优秀人才递交入党申请书,有10名被确定为今年的入党积极分子。

这支具备电商知识和技能的队伍,成了带动秀山农村发展电商的力量。

示范带动

秀山县石堤镇高桥村的脐橙产量大、聚集性强,销路却不好。

“市场好的时候,中间商会来村里统一收购。市场不好的时候,根本没中间商来村里,村民只能一车一车把脐橙拉出去卖。”脐橙都堆在家里烂掉了,村党支部书记马代远心急如焚。

后来,马代远参加了电商“村长”的培训。

“我们村里的脐橙也可以通过电商卖啊!”马代远说。

2015年底,他带领该村脐橙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员,主动对接“武陵生活馆”和“农村淘宝”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条脐橙远销远卖的“绿色通道”,帮助全村脐橙种植户销售脐橙15万多公斤。

“这下不用担心脐橙烂在家里卖不出去了。”建卡贫困户马代湘通过农村电商销售脐橙6000公斤,直接收益1.44万元,一家四口一举越过贫困线。

如今,通过从当地村干部、“小能人”中分期特训出的267名电商“村长”,已带动近万名农户“触电”销售。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可以在这里和大家相互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领导对我们青年职工的关心和重视。

我从2013年1月进厂以来,已经8年了,这八年来,让我感觉到压力与动力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在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从中学习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我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在此,结合自身所学与工作经验,简单谈谈我的些许感悟。

不忘初心,做正能量的传播者。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要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正直、善良、诚实、勇敢的优秀品格;要做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扮演好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构建和谐家庭。

脚踏实地,做重于实干的践行者。我们在座的各位职工,绝大多数都是80后,或许有一部分人给自己戴上了无形的枷锁:认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开始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我认为这样很不好,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人一辈子中最好的年龄,正是应该,该打拼该奋斗的年纪。我们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可以做出骄人的成绩。在这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80后钳工方文墨,通过常年累月的苦练,成为了大国工匠,中航工业把他创造出来的手工锉削精度(千分之三毫米)命名为“文墨精度”;80后焊工张冬伟,在殷瓦板上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并且做到焊缝小于一个针眼大小;80后数控铣工秦世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效率,创造新型加工方法,把加工的产品当成艺术品的完美追求,成为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的成功凭借的是功崇惟志的志向,业广惟勤的付出,追求极致的决心和超越自我的毅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开拓进取,做改革发展的奋斗者。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说过: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奋斗的青春才美丽,永不放弃,生命才精彩。

同事们,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省局、队各级领导对单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要求,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更加清晰,我们要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充满信心。我们青年人更应该牢固树立和自觉履行“四个意识”,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激情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机厂的发展中去。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模式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主要由CUBa和CUBS组成。CUBa其宗旨“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参照美国的nCaa大学篮球联赛形式,1998年开始正式推行;CUBS于2004年成立,它的出现带有明确的任务:为今后必须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输送人才,为CBa各专业队直接输送人才。与最初创立联赛时的“美好”设想不一样,两大联赛的现实是CUBa自成立以来,历届联赛培养出来的最“著名”的球员就是被称为“小胖”的韩德君,还有刘子秋、殷智勇、魏明亮、赵男等人;CUBS培养出来的球员主要有:解立彬、杨超、任俊威、任俊飞、李雪松、于广龙、史鸿飞。可以说,经过两大联赛洗礼成为职业球员的屈指可数(统计显示,nBa中除了海外球员和科比、詹姆斯这样的高中生,90%的球员都来自于nCaa;而在CBa,则不到1%)。

美国篮球已经经历了一百余年历史,nCaa篮球联赛也已经发展了六十余年,美国篮球之所以长期占据世界篮球霸主地位,与美国本土的相对完整与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密不可分,其中nCaa篮球联赛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nCaa篮球联赛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也已经形成了联赛、64强淘汰赛和决赛(4强赛)三个阶段。

1.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创办

1.1CUBS的创办

CUBS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称“大超联赛”,是由中国篮协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创办的一项由官方举办、推广的大学生篮球赛事,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的“nCaa”联赛,于2004年6月1日在北京成立。

1.2CUBa的创办

CUBa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ChinaUniversityBasketballassociation)的英文缩写。CUBa联赛1996年开始酝酿实施,1997年建立联赛章程和制度,1998年正式推行,至今已经18年有余。从机构设置来看,CUBa即是国家教育部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下属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体育协会之一,又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中国篮球协会的会员单位。从属性上来分析,CUBa必然要受到来自体育业务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双重管理和制约。

1.3CUBa与CUBS的区别

可以说,CUBa与CUBS都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创办,CUBa与CUBa是“同一个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CUBS和CUBa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不允许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必须是通过国家正规考试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CUBS则首次向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各高校在引进专业运动员上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与赛季时间没有冲突的CBL球员、青年队球员只要入学手续完备、年龄适合并能提供“在校在读”的证明就可以参赛。大超联赛的推出,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篮球的竞技水平,拓展中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扩大中国篮球市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演进

按照中国篮球协会的设想,CUBa和CUBS今后有望取代目前已经日渐萎缩的青年联赛,将与CBL、CBa一起成为中国篮球发展的主要力量。就目前来看,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篮球人才方面,青年队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即使是同样的选材标准,青年队的训练水平也要比中学、大学高一些,最起码青年队的训练时间有保证,训练设施齐备,教练员的经验也更加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先创办的CUBa联赛至今已经18年,CUBS联赛也已有12年历史。据了解,CUBa联赛有3个“五年计划”:第一个5年从1996年开始,办了3届比赛,目标是确立CUBa在高校中的影响,吸纳一批有潜质的高中球员;第2个5年,扩大CUBa在社会上的影响,输送一批大学生球员进入CBa,同时提高各队教练、比赛裁判、球队技战术水平。第3个5年,要做到使CUBa成为CBa联赛球员的主要来源,从大学出来的球员占据职业联赛的主力位置,并且有个别球员进入国家队并打上主力。如今,每一届CUBa联赛在各省市基层开始竞逐时,全国有超过600所大学参战,每一所大学都常年设有自己的球队,的确有CUBa和CUBS的大学生球员进入CBa展露头角了,有的还成了国家队的一员,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大学篮球要想直通CBa,真正成为CBa联赛的“人才库”和“摇篮”,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3.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的发展现状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4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体会

七十周年大庆刚刚过去,看着庆典中那些傲人的科研成果,看着那气势如虹的阅兵队列,看着我们的祖国从“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到“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变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内心满是感动和自豪。

在感叹祖国当今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忘却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这累累硕果的背后,有那么一些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奋斗和努力着,而陈俊武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陈俊武院士今年已达9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自七十年前那个立志用石油报国的想法在心中萌发起,他就决定,一生都要站在这个岗位上为祖国的石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武祖籍福建,生于北京。年少时被父亲送去管理严格的教会学校,并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每天查看大量外文资料,从未间断过钻研学习。

1944年,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四年间,他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非专业课程。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生活条件优越的沈阳,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彼时最需要发展,充斥着煤尘和黑烟的抚顺。

去到那里后,他深扎车间前线,时常刚进行完理论计算,就跑去车间和技术专家、工人们研究实验成果。终于,在1965年,我国的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投产成功。

1978年,陈俊武出任洛阳炼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不断地研究和设计后,由他指导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装置、中国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分别在乌鲁木齐炼油厂和浙江镇海炼油厂试运成功。

在工作的七十年间,陈俊武推动了我国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让中国的炼油技术特别是催化裂化技术迎头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举往前推动了二十年。现如今,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

坚持每周三次打卡上班;进行新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亲自爬上60米高,一层层仔细察看相当于20层楼高的设备主框架……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也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

陈老说:“党的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一些,还是能作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老人坚持“从平淡中来,回到平淡中去”,拒绝了许多专家待遇,甚至在出差工作时,也选择住最便宜的酒店,也会为了省点出行费“斤斤计较”。

但他对教育却毫不吝啬的资助和付出,他曾将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人民教师,捐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学生,奖励给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

陈俊武说:“回望这一生,我为人民做了一定的工作,为了国家做了一定的奉献,这就让我满足了。”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于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通过媒体报道,网站学习,我对陈俊武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和他所彰显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品质感染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

一、学习陈俊武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初心就是情怀。陈俊武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先进人物,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就在全系统开展了学习陈俊武活动。陈俊武所在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陈俊武精神的学习弘扬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无论是陈俊武的哪一种精神,都饱含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始终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主题。正是像他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推动中国石化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有了坚实支撑。他用毕生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成为国家的英雄、发展的脊梁。我们只有把学习陈俊武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才能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学习陈俊武同志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

陈俊武热爱祖国、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以身许国70载,成为共和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陈俊武功不可没。他用专注和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

三、学习陈俊武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精神。

陈俊武年近80岁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今年,陈俊武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刷卡上班3天。别人都心疼他的身体,他自己却不在乎,一辈子都笃行石油报国。曾经有人送给陈俊武一袋枸杞,被他拒绝了,因为枸杞和“苟且”谐音。他不愿苟且,不愿坐享其成,这位一辈子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老人,从不停歇,不能停歇。在甲醇制烯烃装置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是该功成身退享清福了,但是他偏偏不,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体会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连日来,“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洛阳创新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助推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年少立壮志,石油报国家。砥砺七十载,硕果遍天下。耄耋犹努力,老树发新花。大爱存于心,奉献永无涯。”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现场工程师杨继华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表达对陈俊武院士的感佩之情。他说,陈俊武院士为国奉献70载,年过九旬也不曾有丝毫懈怠,自己作为一名新一代石化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今后要向陈俊武院士对标看齐,立足本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好。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陈俊武院士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正源于70年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坚守。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所所长高海涛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必须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做功课,踏踏实实往前走,一项技术的突破、一粒种子的培育都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基础试验。作为一名小麦育种专家,要深深扎根河洛山乡沃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老百姓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洛轴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创造了我国轴承行业多个第一。当前,企业正在全力推动高铁轴承的自主研发,帮助高铁用上“中国轴承”。“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军表示,陈俊武院士以身许国70载,彰显了不忘初心、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洛阳轴承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助力洛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

清洛基地平台公司项目经理蔡振华是两期“院士洛阳行”活动陈俊武院士的“服务员”,提到与陈俊武院士的两次接触,他说:“陈俊武院士虽然已年过九旬,但他总是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参会企业答疑解惑,这种奋斗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蔡振华表示,清洛基地作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将以陈俊武院士为学习榜样,不忘创建基地的初心,牢记服务洛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做好平台建设,不断引进新团队,催生新技术,带动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助力洛阳高质量发展。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院长尚少宗表示,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立足研究院尖端电磁新材料,努力钻研功能复合材料,与科技工作者们一起,肩负起建设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材料及高端装备领域科技强国的使命和担当。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中心总监田源表示,将学习陈俊武院士科技报国、勇于创新的“最美奋斗者”品质,致力于建设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成长—加速—育成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者做好政策、人才、资金保障,通过打造科技园区集成服务商、创新企业能力提供商,为企业提供“保姆管家式”服务,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心得感想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xx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xx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体会感想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5

饶俊,中山大学哲学系学士。现任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曾任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全国运作人事经理、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验。

“首选央企,外企次之,一般国企第三,实在不行才去民企。”这是时下应届生在求职时普遍存在的心态。尤其是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如果最后只拿到了民企的offer,似乎在同学面前都有点抬不起头来。不过同样是民企,合景泰富地产所面临的招聘境遇却完全不同:5个职位3000人抢,而且不少人还是为进合景泰富宁愿推掉知名外企甚至央企。合景泰富何以得到天之骄子的青睐?合景泰富能够为员工提供什么?进入合景泰富的员工将会有哪些发展前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合景泰富地产人力资源副总裁饶俊进行了专访,解读合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创新举措。

给职业经理人改变制度的可能

在广州地产界,提起合景泰富的名字,最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与知名外企相类似的人才管理模式。

“公司财务、人事等很多部门的高管,大都有过在知名外企的从业经历。”饶俊告诉记者,外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早,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民营企业成立时间短,学习性强,因此要通过吸收外资企业的优势,逐渐走向系统化、专业化。为此,合景从外企引进了不少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他本人也是从世界五百强企业加盟至此。这些优秀职业经理人来到合景,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公司在人才评估、绩效管理等方面学习欧美企业的优势管理经验,从而建立了一系列较为规范化的人才选拔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高灵活度,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

“民营企业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它的各项制度会根据市场情况或企业的发展阶段来进行调整。在外企,个人改变制度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审批的流程非常复杂,要分公司同意,还要总部去审核通过。而在民营企业,只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说服老板,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规划。”

正如饶俊所说,既在模式上与外企对接,又能在管理中更加灵活,从而使职业经理人获得更多成就感,是吸引他们来到合景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凸显了企业对“人”的高度关注。

打造各层次员工独特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合景泰富,无论是设计、营销、造价、采购这些专业部门,还是财务、运营、人力资源这些职能部门,都有一批80后担任着重要角色,他们已经成长为中层管理干部或专业骨干力量。“很多80后至今已经工作十年了,他们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因此公司需要给他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他们在业务上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合景泰富为员工提供了两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是管理路径,员工可以从助理、专员、主管、高级主管、助理经理、经理、高级经理逐步晋升到副总监、总监,甚至公司的总经理或副总裁。二是专业路径,员工从助理、专员、初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晋升为资深工程师,最终可以成为总工程师。据饶俊介绍,公司会根据员工自己的职业发展兴趣、个人专长、性格等因素,辅助员工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会根据员工不同的发展路径提供相应的培训及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使员工在合景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实,同时,也辅助他们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而在具体的培训方面,合景主要以专项培养计划来发展人才,打造人才梯队。这些计划既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培训计划,高潜质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培训生培养计划和新员工入职培养计划等长期培养计划,也包括工程人员培养计划和设计人员项目考察计划等特定计划。

“我们每年会选定一类重点发展的人才。例如去年是针对工程类的人员进行着重培养,为他们安排集中培训,让他们了解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在工作上给他们一些新的工作机会。今年推出的是设计类,会挑选出一些素质、潜质好的员工,安排他们到国外参观考察、参观项目等,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设计灵感。”饶俊告诉记者,公司于2011年建立了合景泰富网络商学院,并建设合景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对高潜力员工进行专项培养。

对于高潜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合景遵循HeaRt能力胜任模型来塑造人才,即从H(客户导向)、e(卓越执行)、a(学习创新)、R(资源整合)、t(团队合作)五个关键胜任能力来塑造人才,并广泛应用到人才招聘、盘点、绩效考核中。通过员工的实际能力与模型之间的比对,以及直接领导对其的评定,得出每个员工的各项分数。合景会据此绘制一个人才地图,测评成绩落在高潜质区域内的人才即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且对于高潜质人才的数量,公司并没有一个特定的限制,“为配合将来的发展目标,我们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只要是有潜质的人才,我们都愿意培养,让他们在未来的三五年内获得发展机会,承担更大的管理责任。到那时,又会继续挑选更多的高潜质人才进行培养,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合景目前选拔的高潜质人才的年龄普遍在28~31岁之间,并且有继续年轻化的趋势。饶俊说,公司愿意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公司也已经有很多大学毕业三四年就能晋升为销售主管甚至销售高级经理的例子。

而对于通过校园招聘途径入职的管理培训生,公司专门制订了“合景未来星”计划,该计划针对管理培训生的特点,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然后是三个月的跨部门轮岗以及三个月的本部门轮岗,让管理培训生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轮岗和培训,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熟悉本职工作。当培训和轮岗结束后,集团人力资源部会对管理培训生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杰出学员予以奖励。公司会将优秀的管理培训生作为储备干部,甚至成为项目负责人的储备人才,并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特性帮助他们制订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员工收入与业绩成果挂钩

合景有着完善的激励机制。除通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外,还有一些专项的适用于营销系统的激励体系,适用于财务、客服、融资的激励体系,适用于土地拓展的激励体系等。在高管层面,合景采取股权激励措施,以保证高管能够和公司共同成长;在一些重点发展人才和重要职位上,除正常的绩效奖金之外,合景还会每年根据业绩达成的状况,设立有针对性的特别奖金;对于基层员工,合景也有较为优厚的季度奖金和年度奖金。“只要公司能够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就一定会把这个成果与员工分享。”饶俊说,公平有效的激励体系,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及企业对员工的认可,合景的这些多元化激励机制,都是可以使员工与公司实现共赢的举措。

除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之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在企业文化层面,合景努力打造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和轻松的工作氛围,同时强调一种“诚信、团队、创新、稳健、进取”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真实地展现在企业所推崇的文化理念上。”针对轻松的工作氛围,饶俊还特别举例加以说明。“比如说,80后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会更合理地分配工作,保证他们每周至少两天的休息时间;90后需要有话语权。他们会非常看中自己是否得到尊重,自己的意见是否能够充分地表达。因此,我们会设有公司的BBS,员工可以在上面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而管理层会对这些言论一一作出合理的答复。”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6

退赛,难队名状的悲痛

2011赛季的中超联赛,见证了辽足的王者归来,没有过硬的财力,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外援,主教练马林愣是带领着一帮辽足子弟兵获得了联赛第三的好成绩。除了越来越成熟的辽足双子星杨旭和于汉超,老队长肇俊哲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全赛季出场28次,其中27次首发,打进五粒点球并送出三次助攻。在赛季最后一轮客场3:1完胜天津泰达后,辽足时隔17年重回亚冠。三年前,辽足在泰达大球场输球后悲惨降级,当时肇俊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而在率队重回亚冠赛场后,已经32岁的肇俊哲再次落泪。“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三年前,我在这里哭了,三年后,我控制住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现在,我经历的太多了,但看到队友们如此动情,我马上就晔晔落泪了。辽宁队值得我这么多年坚守。”肇俊哲发白肺腑地说。

就当辽足将士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亚冠形势却风云突变,由于种种原因,2012赛季的亚冠中超最多只有3.5个名额,这就意味着获得联赛第三的辽足必须要参加资格赛。对此,肇俊哲的态度体现了东北人的豪气:“资格赛就资格赛,我们就是要证明自己。”遗憾的是,随后亚洲足联向辽足通告:“如果在亚冠资格赛遭到淘汰,辽足必须参加亚足联杯。”在中国足坛,辽足的“穷”是出了名的,如果没能打进亚冠正赛,反而要背上亚足联杯(赛事缺乏吸引力,奖金寥寥)这个包袱,辽足确实伤不起。随后,辽足高层做出了一个事后来看无比错误的决定――退赛!这个荒唐的决定让满怀憧憬的肇俊哲一度想到了退役,而辽足也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全国媒体和球迷的抨击谩骂。

2011年的圣诞节,记者亲往昆明海埂基地采访了辽足老队长肇俊哲,对于退赛一事,他依旧难以平静,“球迷的想法很简单,老板的想法更简单。球迷们希望辽足可以为到亚冠为中超争光,退赛就是耻辱,而老板眼中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利’字,费力不讨好,这种事不是商人干的。”具体到辽足高层不顾球员反对做出退赛的决定,肇俊哲认为俱乐部和球员的沟通存在问题:“当时很多球员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论是多么强大的对手,我们都希望能碰一碰。最终做出这一决定让我们在舆论上很被动,就算有太多的理由,也无法博得球迷的体谅,全国球迷都对辽足的退赛嗤之以鼻,现在说再多后悔的话也已经没有用了。”

由于同辽足的合同已经到期,肇俊哲在退赛之后想到了退役,但老板的劝说以及对辽足的热爱最终让32岁的他决定再踢一年。谈到续约,肇俊哲表示:“老板多次找我谈话,我也把球员们的想法和他进行了汇报。老板对这两年球队的表现比较满意,他也决定再好好经营一年。作为职业球员,工资或多或少对我并没有太大影响,我只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老板肯投钱,所以我决定再踢一年,如果有个出色的外援,我们依旧有争夺亚冠资格的希望,只有再度拿到亚冠资格,才能让今年退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到弥补。”随后,肇俊哲还谈到了老搭档李铁,他开玩笑地说道:“他还想明年踢踢亚冠,但退赛后他只能老老实实当教练了”

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但作为目睹了老一代辽足辉煌的后辈,作为坚守了辽足12年的老将,夙愿未偿的肇俊哲只能将痛楚深埋在心里,而那一定是刻骨铭心的痛。

留洋,因真爱留下遗憾

在上赛季广州恒大作为升班马夺得中超冠军前,1999年的辽足是最接近实现“凯泽斯劳滕神话”的。当时的辽足因为李金羽、张玉宁、曲圣卿、李铁、肇俊哲和王亮等出色的年轻球员而被称作“辽小虎”。谈到1999赛季的最后一轮,肇俊哲多少有些遗憾,“当时其他球队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没有,可以说那个亚军是实打实的。仔细回想起来,确实非常可惜。”

在当时的那支“辽小虎”中,很多肇俊哲的队友都实现了留洋的愿望。作为肇俊哲挚友的李金羽在1998年租借加盟法甲南锡队,虽然在法甲出场六次没能取得进球,但这次短暂的留洋生涯给“大羽”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帮助。作为肇俊哲的中场搭档,李铁在2002年世界杯后加盟英超埃弗顿,随后又转投谢菲尔德联,留下了36次英超出场记录。作为当时辽足的两大前锋,曲圣卿和张玉宁的留洋生涯都是在澳大利亚联赛,前者在阿德莱德一度成为主力前锋,后者则只为昆士兰怒吼出场六次,没有取得进球。

现如今,曲圣卿、张玉宁、李金羽以及李铁都已经退役,唯有肇俊哲还在绿菌场挥洒汗水,而谈及当年错过加盟凯尔特人的往事,肇俊哲承认“确实很遗憾”。2004赛季结束后,肇俊哲收到了苏超豪门凯尔特人的邀请,作为当时的辽足顶梁柱,肇俊哲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留队,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肇俊哲表示:“当时确实有机会加盟凯尔特人,但我自己最终放弃了,这对我确实挺遗憾的。”为何选择留守辽足?肇俊哲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之所以选择留辽足,也是有一个心愿,希望可以延续辽宁队的辉煌历史,我们现在的主教练马林是当年的‘十冠王’成员,我这一代,一直在为一个冠军而努力,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动力所在。现在足协杯已经恢复了,希望辽足能够越来越好,争取一个奖杯。对我来讲,时间越来越短,希望越来越渺茫,但还是决定再奋斗一年,看看有没有机会,要是真没有,那也没办法,这种东西不能强求。”

除了1999年的甲a联赛,肇俊哲还对另外两次与冠军奖杯擦肩而过记忆犹新。1998年的足协杯决赛,辽足以两回合2:4的总比分输给了上海申花,更遗憾的是2002年的足协杯决赛,当时辽足在主场3:1击败青岛队,李金羽、徐亮和王新欣的进球让辽足早早取得3:0的领先,但第86分钟王刚的乌龙球让李章洙带领的青岛队看到了希望。次回合比赛,辽足在上半场与青岛队战成0:0,但主裁判的倾向性判罚令辽足将士非常不满。易边再战没多久,辽足大将李尧便被当值主裁红牌罚下,这为辽足的输球埋下了伏笔。第58分钟,曲波的凌空射门为青岛队取得领先,第77分钟,刚刚替补出场的外援比坎尼奇头球破门。虽然总比分最终是3:3,但因为没有客场进球,辽足屈居亚军。赛后,辽足上下对于主裁判的判罚极为不满,总经理程鹏辉拒绝领奖,即便当时的联赛部主任杨一民如何劝说,也无法让程鹏辉消气。性格刚烈的吕刚不停地大喊道:“这叫什么比赛?有这样的裁判吗?”即便是性情比较温和的肇俊哲,也与在场的一名青岛警察发生了摩擦。

在目前的中超赛场上,肇俊哲是第一位代表一家俱乐部出场超过300次的球员,但昔日的兄弟们纷纷退役从教,他还在为辽足的冠军梦想而努力,且不论结果如何,这种坚守值得所有人的敬佩。

儿子,有望帮他实现梦想

肇俊哲最终走上足球道路,他的父亲肇新生功不可没。老肇是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的一个普通工人。1984年冬天,只有五岁的肇俊哲在玩耍时用皮球踢倒了家中的暖瓶,这让老肇眼前一亮,决定将肇俊哲送去踢球,在张引指导的培养下,肇俊哲终于成为了中国足球的栋梁之材。现如今,肇俊哲的职业生涯已经到了末期,他也希望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将他的儿子宸宸(小名)培养成一名国脚。

在今年辽宁卫视的元宵晚会上,开场的一对“小主持人”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其中的男孩就是肇俊哲的爱子宸宸。对于儿子在晚会上的表现,肇队坦言:“比我小时候可强多了,我听朋友说,宸宸在晚会后台一点都不怯场,属于人来疯。”谈到让宸宸参加晚会的初衷,肇俊哲表示:“就是让孩子锻炼锻炼,我还是希望他继承我的事业,在足球场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7

女扮男装

1930年,郭俊卿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乡北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贫寒,她随父亲逃荒到内蒙古巴林左旗。1944年,由于父亲被地主逼死,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郭俊卿剃光了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15岁时,郭俊卿偶然看见苏联红军中的女兵,便萌生了“咱也要当兵,拿起枪为爹爹报仇”的强烈愿望。于是她改名郭富,虚报了两岁年龄,要求参加。可是负责招兵的战士一看她身材瘦小,就知道她虚报了年龄,没有同意。倔强的郭俊卿并没有放弃,部队出发后,她一直跟着,一走就是200多公里。她找到部队领导,说自己矮小是因为营养不良、劳累过度所致。终于,部队领导拗不过她,便让她当了一名通信员。郭俊卿从此开始了“花木兰”式的军旅生活。

郭俊卿曾多次独自一人骑马穿过敌人封锁线,传送紧急公文。她要求自己:万一中弹负伤,就把公文吞入腹中,决不能落入敌人之手。194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班长让郭俊卿在4个小时以内,将一个命令送到驻扎在30公里外的部队中去。当时天降大雪,北风呼啸,道路艰险,但郭俊卿毫不畏惧地飞身上马,及时地送达了命令。由于在回来的路上,战马被累死,郭俊卿冒着风雪,徒步走回了驻地。为此,领导给她记了功。两个月后,在部队行军途中,因需徒步趟过齐腰深的河流,郭俊卿为不丢下4名病号,将他们一个个背了过去,自己却受凉落下严重的病根。

1947年6月,郭俊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为完成党的任务,就要不怕流血牺牲。”1948年初,郭俊卿奉调到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八军三连四班任班长,该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这时,军队向驻冀热辽地区的我东北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在平泉战斗中,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战斗开始不久,紧跟在郭俊卿身边的副班长便中弹牺牲。郭俊卿摇着红旗,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占领山梁后,敌^进行了一次次反冲锋,郭俊卿带领战士同敌人展开了多次白刃格斗。在打退敌人的第四次反扑后,郭俊卿终因失血过多,瘫倒在地。突然,两个敌兵一前一后朝郭俊卿扑来,郭俊卿毫不畏惧,咬着牙挑开前面敌人的刺刀,反身拨开身后敌人的刺刀,一个猛刺,将一个敌兵刺倒在地,另一个敌兵见状,便举手投降了。阵地始终牢牢地控制在郭俊卿和全班战士的手中。评功会上,不仅郭俊卿荣立战功,她所指挥的四班也被授予“战斗模范班”的称号。

辽沈战役开始时,郭俊卿被提升为机炮连副指导员。为牵制锦西敌人,郭俊卿带领队伍火速赶到阻击地域,参加了著名的大拉子山阻击战。面对几倍于己的敌人,以及飞机大炮的反复轰炸,郭俊卿和战友们一次次冲入敌阵,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战斗最紧张的时刻,因子弹消耗殆尽,郭俊卿带着战士们冲入蜂拥而上的敌群,用刺刀结果敌人的性命……历时三天三夜的血战,郭俊卿部和兄弟部队完成了阻击任务,为锦州10多万守敌全部被歼立下了功劳。东北野战军为此给参加阻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发了嘉奖电。

在女扮男装的日子里,郭俊卿先后荣获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平时,郭俊卿和男同志并肩作战,其动作和个性已经男性化,许多和她交往多年的战友都不知道她是“女儿身”。为了不暴露“秘密”,郭俊卿从来不脱衣服睡,行军途中,她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方便。每次战士们去洗澡,她都借口喂马不去,等别人洗完回来后,她再偷偷摸摸地自己去洗澡。有些细心的战友也曾对她的怪异举动产生过怀疑:“你们注意了没有,小郭富这家伙从来不跟咱们一起解手。”“这小子有点怪,跟她闹着玩时老躲躲闪闪的。”有的战友甚至想揭开这个谜。一次,战友小李趁郭俊卿不备,一把将她抱住,要查个究竟。不料,郭俊卿一边拔刀阻止,一边大哭。此后,战友们被吓得再也不敢胡闹了。

多年艰苦的作战生活,让郭俊卿患上了严重的妇科病。1950年5月,郭俊卿随部队打到广东韶关时,终于一病不起,无奈之下,被送到医院检查治疗。直到此时,郭俊卿才如实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性别和经历。只可惜,因作了切除子宫的手术,导致她终生无法生育。郭俊卿女扮男装的的高山,认为他缺乏战斗经验,无法胜任工作。高山不顾其冷漠,认真执行每项任务:抓好全排的军风纪,关心战士们的生活,搞好军民关系,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士们的敬佩,也使雷振林逐步改变了看法。在一次战斗中,雷振林带队插入敌人营部,打了胜仗。他很欣赏自己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高山却指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雷振林为此很不高兴。不久,在袭击敌人的突击战中,雷振林违反纪律,独自深入敌营,不料被围困在碾房里。高山冒着生命危险,突入重围救他脱险,自己却身负重伤。高山在医院治疗时向团长诉说了自己女扮男装的原因。得到领导谅解。雷振林在战斗总结会上认消息简直像一条爆炸性新闻,立刻在军中传开,大家纷纷对这位女英雄表示赞许和敬佩。军长贺晋年表示:“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我们四十八军的骄傲!”

无果爱情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郭俊卿的传奇故事,拍摄了一部经典战争影片《战火中的青春》。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故事梗概是:1947年,在解放战争的某次战役中,为牵制敌人。配合野战军作战,一支民兵小队浴血苦战了一天一夜,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小队长“高山”。为杀敌报仇,高山女扮男装,参加了,并被任命为某连青年英雄排副排长。排长雷振林看不起瘦小单薄识了错误,并代表全连去医院慰问高山。当他得知高山竟是个女同志时,深受感动,也深感内疚。高山伤愈出院后留在地方工作,雷振林将随部队奔赴新的战场。他将心爱的指挥刀送给高山留念,革命的情谊把两人的心紧紧连结在―起。

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荡气回肠。但现实中的郭俊卿却并没有收获爱情。1950年9月,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郭俊卿很荣幸地参加了会议,并上了大会主席团名单,还是发言的11位战斗英雄之一。她诚挚而朴实地说:“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想到的是为穷苦人报仇,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跟着党用枪杆子打出穷人的天下。是党和人民军队把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把我培养成为一名革命战士,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我的一切……”在这次大会上,郭俊卿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25日下午,刘少奇、、在北京饭店门口迎候英雄们,在接见大厅和每一位英雄亲切握手。郭俊卿代表全体英雄模范向敬献花环,和她握手致谢。会后共进晚餐时,郭俊卿又端起酒杯,深情地向领袖们敬了一杯鸡尾酒。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郭俊卿作为人民的先进人物,参加了中国青年访苏代表团。同行的还有第四野战军副团长、英模队队长赵兴元。

赵兴元比郭俊卿大5岁,曾多次立功受嘉奖,被誉为“全面功臣”,是全师“永不褪色的光辉战旗”。其实,郭俊卿与赵兴元早就熟悉,两人曾经在一起并肩战斗过。赵兴元不仅常常像大哥一样关心她、教育她,还风趣地说:“不换女装根本看不出是个女的。”而郭俊卿已悄悄地爱上了赵兴元,只是出于女性的羞涩一直没有点破。此次访苏,两人有了很多单独相处的机会。性情耿直、泼辣、豪爽的郭俊卿觉得再也不能失去表达的时机。于是,一天晚上,郭俊卿找到赵兴元,试探着说:“人家说咱们俩要结婚,你听到过吗?”不料,赵兴元当时有自己的想法,他对郭俊卿说:“咱们两人太突出了,不合适。”婉言拒绝了她。郭俊卿向赵兴元提出:“我们交换一下手表,彼此留个纪念吧。”赵兴元当然知道郭俊卿的意思,出于担心,他委婉地说:“小郭,我即将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是指挥员,需要掌握时间,你把表还给我。”郭俊卿不给,赵兴元却坚持要回。郭俊卿最终把手表往地上一摔,哭着走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郭俊卿始终无法明白。自己倾心爱慕的人为什么会拒绝她?后来,郭俊卿一生未婚,只领养了两个女儿。

普通本色

1956年,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副厂长、厂长、山东省曹县工业局副局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尽管郭俊卿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称号,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奖章”各一枚。已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但她牢记“功劳属于人民”的教诲,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

为了不引人注目,她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她同大家一起任劳任怨、早出晚归,甚至把调整工资级别的机会也让给别人,自己每月只领50多元的工资,直到离休每月的工资也只不过是90.6元。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志、群众,郭俊卿往往会用自己不多的收入无私地帮助。

“”中,造反派给郭俊卿捏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污蔑她是“假英雄”、“假花木兰”,大字报铺天盖地,三天两头去批斗她。郭俊卿受尽侮辱与折磨,还被勒令回老家。

郭俊卿一生清贫。在曹县时,只有两间旧房,一只破皮箱。她领养的一个女儿已经到17岁,还报不上户口。有人提出可以去报名招工,女儿也闹着要去,她就是不松口:“咱们两个人,有我90多元工资,够花的了。人家有困难,先照顾别人。”“我从来没有找人开过后门!”郭俊9即甚至在《给后代留下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下什么,要留下正气。如果没有正气,就会把咱们打下的江山,创下的美好光景一脚踢光……”

1981年4月郭俊卿离休前,向上级要求将“郭富”改为“郭俊卿”,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随后,她定居在常州。1983年9月23日凌晨,郭俊卿因患脑溢血在南京病逝,时年仅53岁。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送了花圈,郭俊卿生前战友一南京部队副司令员张明、战斗英雄郅顺义以及常州市、山东省曹县的主要领导参加了追悼会。郭俊卿不是烈士,但由于她有着传奇经历,她的骨灰被破例存放在常州市烈士陵园老干部骨灰寄存处,骨灰盒上写有“特等战斗英雄”六个大字。没有墓,没有碑,可前来拜祭她的人却络绎不绝。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8

××年集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全面提高团员自身素质,活跃企业青年员工的文化,推进企业加快发展。并本着“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宗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团籍管理,探索适合企业现状的团委组织形式和办法,加强干部团员的培训与考核,为集团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一、强化组织意识,体现组织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体制变革的加速,以及人才流动的相对频繁。团组织版权所有!的概念往往在每个人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在人的心目中逐渐淡忘或消失了。集团今天成立了团委,就是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重新找回青年人应有的集体意识,让大家都有一种归属感,并建立组织体系,以便于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作为党的后备军,我们团委应在明年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团组织的带头人要充分把握团员的思想动态,通过完善团员的登记、注册、考核等工作,建立完整的团员个人档案,宣传策动,从点滴做起,塑造并强化团组织的思想意识,提高团员青年的认识。使每个团员思想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其次,加强对团干部的考核力度。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集团团委是集团新生的一个组织,如何团结广大的青年才俊,发挥团的作用,是每个团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团干作为各级团组织的领头人,一定要走在前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教育引导各级团干牢固树立“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工作态度,塑造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第一,依靠党建带团建。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符合企业实际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明确党支部书记分管青年工作,定期听取青年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明年将建立青工思想月报制,及时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第二,各级团组织应深入基层,接触了解青年职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青年职工以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团组织的和团员青年的感情。

最后,充分利用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团组织的优势。现代民营企业,除了强调经济效益外,更要注重社会总体效益,同时也要关心企业内部的人,即员工的福利和发展。现代企业中青年有发展的需要,有交友、学习、成才的需要,而共青团作为一个由先进青年组成的群众性团体、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团的组织优势。因此,团组织在培养教育青年、满足青年的需要、维护青年利益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青工队伍的比例,特别是青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团组织正可以在青年工作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年,集团团委将借鉴“栖霞建设”、“燕子矶街道”等企事业单位团建的宝贵经验,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围绕(党政)中心是根本,服务青年是宗旨,当好助手是关键,发挥作用是重点,加强建设是保证,不断创新是生命”等六项原则,开展活动,把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在扩大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上下功夫。要实现有效覆盖,一是要构建网络化的基层组织体系;二是要推动基层组织形式创新;三是要建立动态的团员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团组织对流动团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努力做到团员流动不流失。第二,在增强基层团组织内在活力上下功夫。增强内在活力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目标。只有不断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主动适应、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能力,才能实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长远发展。一是要发扬团内民主;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团干部直选(采用不提候选人的直选方式);三是要加强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第三,在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服务能力是团组织生命力所在,就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而言,关键是要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一要找准青年所需和团组织所能的结合点,把青年的具体需求和团组织有能力提供的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内容上要尊重青年的选择,实施中要强化青年的参与,效果上要注重青年的评价。“需求+可能”,始终应该是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要视角。二要注重项目带动。基层团组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要联系实际、发挥优势,打造若干青年欢迎、党政支持、员工认可的服务,通过每年扎扎实实抓几个具体项目,辐射带动服务能力的提高。三要讲究方法、务求实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既是工作方法和计划,也是工作要求。要努力做到活动内容贴近青年,活动方式适合青年,使服务青年的工作更具实际效果。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慢功夫、真功夫、实功夫。所谓慢功夫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慢慢来,而是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常抓不懈;真功夫指的是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对于每一位团干部来讲,既是一种锤炼,也是一种考验;实功夫指的是我们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增强团组织战斗力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

二、建立晋升渠道,完善晋升体系。

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将最优秀的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否则,团干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团的工作的开展。如果我们的团组织缺乏现代企业管理、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缺乏策划意识、战略意识,往往局限于机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是一潭死水。

因此,××年另外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青年团员成长进步的培养体系,让有能力又想干的人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使他们早日挑起重担。这不光是为团组织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发展挖掘更为适合的管理岗位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团组织就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动力源。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培养青年人才,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队”的作用,抓好创新创效活动。一要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实施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结合工作岗位和工作实际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二是重视对青年人才的使用。对青年人才光有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合理地使用起来,要“给担子、给机会、给条件”。有了“三给”青年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才能得以发展。集团将把人事制度改革放在企业改革的重要位子,逐步完善人才使用和干部任免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并把加强企业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作来抓。这给我们明年的工作带了机遇。三要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团组织要把青年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关心他们,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要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做好后进青年的思想工作,增强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带领他们迎头赶上。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企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

三、活跃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版权所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能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团员青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支劲旅,而企业青年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共青团责无旁贷。

首先要从管理上打造企业文化。团委要围绕企业文化的创建目标,加强对青年的管理,并适时地举行各种活动,将青年思想引导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如开展“顾客重于企业”、“诚信为本,实干创新”等大讨论,引导青年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其次从制度上打造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制度管人”的基础上上升为“文化管人”,实现“制度治企”(法治)与“文化治企”(德治)相结合;第三从实践中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自然人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能否实施一个良好的青年企业文化工程,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其关键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团委管理层的重视和身体力行。

××年,团委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在活跃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增强企业的活力。

青年岗位能手是指年龄在岁以下,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优质并超额完成岗位各项年度考核指标,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青年职工。

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在企业中普遍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使多数青年员工成为具有良好的岗位文明、熟练的岗位技能,并创造出显著岗位效益的各级青年岗位能手,同时,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管理、科技、技术带头人。

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本运行规则是:以各级团组织牵头协调,协同企业人资等部门一起实施,以企业青年为行为主体,以岗位为基本单位,以提高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为基本内容,以培养为中心环节,以规范、考核、评定、奖励为主要手段,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一致的运行机制。

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大力提高青年才俊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大军,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9

**年集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全面提高团员自身素质,活跃企业青年员工的文化,推进企业加快发展。并本着“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宗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团籍管理,探索适合企业现状的团委组织形式和办法,加强干部团员的培训与考核,为集团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一、强化组织意识,体现组织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体制变革的加速,以及人才流动的相对频繁。团组织的概念往往在每个人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在人的心目中逐渐淡忘或消失了。集团今天成立了团委,就是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重新找回青年人应有的集体意识,让大家都有一种归属感,并建立组织体系,以便于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作为党的后备军,我们团委应在明年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团组织的带头人要充分把握团员的思想动态,通过完善团员的登记、注册、考核等工作,建立完整的团员个人档案,宣传策动,从点滴做起,塑造并强化团组织的思想意识,提高团员青年的认识。使每个团员思想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其次,加强对团干部的考核力度。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集团团委是集团新生的一个组织,如何团结广大的青年才俊,发挥团的作用,是每个团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团干作为各级团组织的领头人,一定要走在前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教育引导各级团干牢固树立“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工作态度,塑造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第一,依靠党建带团建。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符合企业实际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明确党支部书记分管青年工作,定期听取青年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明年将建立青工思想月报制,及时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第二,各级团组织应深入基层,接触了解青年职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青年职工以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团组织的和团员青年的感情。

最后,充分利用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团组织的优势。现代民营企业,除了强调经济效益外,更要注重社会总体效益,同时也要关心企业内部的人,即员工的福利和发展。现代企业中青年有发展的需要,有交友、学习、成才的需要,而共青团作为一个由先进青年组成的群众性团体、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决定了团的组织优势。因此,团组织在培养教育青年、满足青年的需要、维护青年利益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青工队伍的比例,特别是青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团组织正可以在青年工作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年,集团团委将借鉴“栖霞建设”、“燕子矶街道”等企事业单位团建的宝贵经验,充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围绕(党政)中心是根本,服务青年是宗旨,当好助手是关键,发挥作用是重点,加强建设是保证,不断创新是生命”等六项原则,开展活动,把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在扩大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上下功夫。要实现有效覆盖,一是要构建网络化的基层组织体系;二是要推动基层组织形式创新;三是要建立动态的团员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团组织对流动团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努力做到团员流动不流失。第二,在增强基层团组织内在活力上下功夫。增强内在活力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目标。只有不断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主动适应、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能力,才能实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长远发展。一是要发扬团内民主;二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团干部直选(采用不提候选人的直选方式);三是要加强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第三,在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服务能力是团组织生命力所在,就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而言,关键是要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一要找准青年所需和团组织所能的结合点,把青年的具体需求和团组织有能力提供的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内容上要尊重青年的选择,实施中要强化青年的参与,效果上要注重青年的评价。“需求+可能”,始终应该是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要视角。二要注重项目带动。基层团组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要联系实际、发挥优势,打造若干青年欢迎、党政支持、员工认可的服务,通过每年扎扎实实抓几个具体项目,辐射带动服务能力的提高。三要讲究方法、务求实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既是工作方法和计划,也是工作要求。要努力做到活动内容贴近青年,活动方式适合青年,使服务青年的工作更具实际效果。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慢功夫、真功夫、实功夫。所谓慢功夫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慢慢来,而是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常抓不懈;真功夫指的是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对于每一位团干部来讲,既是一种锤炼,也是一种考验;实功夫指的是我们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增强团组织战斗力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

二、建立晋升渠道,完善晋升体系。

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将最优秀的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否则,团干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团的工作的开展。如果我们的团组织缺乏现代企业管理、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缺乏策划意识、战略意识,往往局限于机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是一潭死水。

因此,**年另外一项重大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青年团员成长进步的培养体系,让有能力又想干的人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使他们早日挑起重担。这不光是为团组织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发展挖掘更为适合的管理岗位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团组织就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动力源。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培养青年人才,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队”的作用,抓好创新创效活动。一要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提高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实施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结合工作岗位和工作实际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二是重视对青年人才的使用。对青年人才光有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合理地使用起来,要“给担子、给机会、给条件”。有了“三给”,青年人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才能得以发展。集团将把人事制度改革放在企业改革的重要位子,逐步完善人才使用和干部任免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并把加强企业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作来抓。这给我们明年的工作带了机遇。三要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团组织要把青年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关心他们,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要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做好后进青年的思想工作,增强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带领他们迎头赶上。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企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

三、活跃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能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团员青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支劲旅,而企业青年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共青团责无旁贷。

首先要从管理上打造企业文化。团委要围绕企业文化的创建目标,加强对青年的管理,并适时地举行各种活动,将青年思想引导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如开展“顾客重于企业”、“诚信为本,实干创新”等大讨论,引导青年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其次从制度上打造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制度管人”的基础上上升为“文化管人”,实现“制度治企”(法治)与“文化治企”(德治)相结合;第三从实践中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自然人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能否实施一个良好的青年企业文化工程,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其关键和根本的一个因素是团委管理层的重视和身体力行。**年,团委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在活跃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增强企业的活力。

青年岗位能手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练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优质并超额完成岗位各项年度考核指标,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青年职工。

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在企业中普遍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使多数青年员工成为具有良好的岗位文明、熟练的岗位技能,并创造出显著岗位效益的各级青年岗位能手,同时,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管理、科技、技术带头人。

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本运行规则是:以各级团组织牵头协调,协同企业人资等部门一起实施,以企业青年为行为主体,以岗位为基本单位,以提高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为基本内容,以培养为中心环节,以规范、考核、评定、奖励为主要手段,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一致的运行机制。

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活力,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大力提高青年才俊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大军,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青年才俊培养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05-02

继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提出之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那么,我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究竟应当走向何处?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

一、国际视野的大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大学在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大学和大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社会创新中的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近代科技创新的发展看,其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的传统和运行机制符合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处于创新前沿的大学,对于其从事的学术活动的价值外部难以作出评判,主要交给学术界自己进行,而“大学自治”保证了大学创新的方向不受外部干预。这样的自由和自治给了大学创新活动最少的约束,打破了一切社会桎梏,能最大程度地解放创新的翅膀,使大学真正成为一个汇集智慧与创造的地方,带来创新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成长。

在这样的机制下,大学创新活动的动力不是“功利”,而是承载着人类的期望,代表着全社会探究未知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因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活动中,大学应坚持客观真理,以对人类社会负责任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机制。自由探究形成创新的动力,社会责任约束大学创新的方向。大学在这样的传统与运行机制中,保持了创新动力,承担着社会责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大学的组织模式为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提供适合的环境

在大学里,学术活动主要是学术权力主导的,从学术资源配置到学术评价与学术决策,虽然现代大学行政权力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但基层的学术活动主要是由学术权力发挥作用。

现代大学作为一个巨型社会组织看起来极其庞大,但大学内部主要是以知识的组合结构――学科运行的。虽然作为大学的目标难以清晰或者即使明确也难以得到广泛认同,但大学内部从事学术活动的学术人员的目标却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每天从事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活动。大学的真正活力来自最基层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按照各自学科的规训,自我确立目标与方向、自主组合人员和力量、自我进行激励、在同行中进行学术评判。大学里与学者相关的学术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基于学术权力,创新的领先性决定学科内的话语权,创新活动的“优先发现权认可”带给学术人员最大的满足感,这样的组织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励着创新的积极性,为创新活动设置最少的约束。学生在参与教师的创新活动、在与从事创新活动的教师交往中能激发创新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逐渐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我国大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

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和体系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今天虽然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的装备水平与西方一流大学的差距迅速缩小,但在继承大学最核心、最本质的精神遗产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大学,培育创新土壤还是抢夺创新的“苗子”

创新人才的成长中个体因素是基础,但个体因素只有在合适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里才可能成长为创新人才。大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营造一种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里,大学不断产出辉煌的创新成果、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创新成果需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在基于创新者的兴趣和爱好,基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愿望、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取得具有影响的创新成果。虽然在工程技术开发中可以围绕产出组织创新活动,但在科学发现、智慧创造中却难以实现。

这些年我国大学在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中有了更强的紧迫感,为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行动。概括这些年围绕创新进行的改革可以发现,我国大学在追求创新中更多关注创新的结果,在培养创新人才中更多关注“创新的苗子”,而忽视创新土壤的培育。大学投入的创新资源大都有明确的“目标”,围绕产出而不是好奇和兴趣组织创新,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创新,无法取得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夺苗”放在“育秧”之上,“生源大战”“掐尖”成为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把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注意力放到“选才”上,忽视了大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育秧”,是推动创新人才的成长,是提升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改善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关注不够,这样的状况影响了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2.创新人才,自然成长还是“催熟”“拔苗助长”

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机制在于大学的文化、氛围、精神和理念,今天的中国大学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本质性问题关注不够,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工程”与“计划”得到办学的资源。人才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复杂过程,教育成效的滞后性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效难以直接得到社会认同并直接为大学带来利益。于是,为了大学自身尽快得到收益,为了争取各种办学的资源,大学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无意识中走向“速成”的道路,总希望拔尖人才尽快出成果、尽快有收益,长期艰苦的思维训练、长期深入细致的探究被忽视和遗忘甚至遭到排斥,功利成为驱使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好奇、兴趣、社会责任退居其次。这样的创新机制和行为恐怕也会在一些方面有违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

而现实的中国社会从领导到大学、从公众到学界,对创新人才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催熟”和“拔苗助长”现象。虽然通过“计划”“工程”能促进创新,但广而推之也会带来明显的弊端,不能不注意。

3.大学创新,创新成果与创新人才培养哪个更重要

大学的研究活动最初是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进入大学的,在大学的职能中一直把培养人才放到第一位,但随着现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创新活动与教学的距离越来越远,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矛盾逐渐凸显。当今中国大学,相当多的创新活动主要考虑创新本身,而很少考虑教学与人才培养。这些年尽管制定了类似教授必须上本科讲台等规定,但个别大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在大学创新活动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需要重新审视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否则被边缘化的人才培养体制难以体现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职能。

三、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之路

中国大学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改革的现实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大学总体进行改革,在现阶段,以下方面问题可能是迫切需要考虑解决的。

1.青年才俊扶助机制

目前大学创新活动主要是围绕项目运行,项目的获得主要看以前类似项目的成功积累。在这样的机制下,优秀的青年才俊虽然其有更活跃的思维,有更强的探究热情和干劲,但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声望,积累的成果不足,导致难以获得相应的项目资助。从某种意义上讲,“最需要资源支持的时候得不到资源,失去创新能力的时候最容易得到资源支持”,这样的“后资助”模式不利于吸引优秀青年才俊到大学的研究岗位工作,不利于原创性的出现。现在大学里最困难的群体是青年教师,与项目挂钩的收入机制使得他们的收入不高,难以集中精力于未知世界的探究,难以集中精力于培养青年大学生,会为生存、为收入而创新,使得大学创新的文化难以体现。为此,建议在改革大学收入分配机制的同时,建立大学青年才俊的辅助机制,提高工资水平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评价机制和资助体系的改革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得到资助,同时建立淘汰机制。这样的机制才能推动创新人才的成长。

2.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最为重要和宝贵的是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在独特的文化中形成的,建设大学创新文化是中国大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教育与社会联系的不断紧密,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使大学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挑战,不适应社会潮流变化大学就难以吸引优秀青年人才,迁就社会文化就可能丢失大学自己的理想与坚持,如何建设适应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是大学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大学是后发外生形成的,是西方大学文化与中国本上文化结合的产物,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大学文化始终受到社会现实的挑战,在战乱、混乱中积淀不够深厚,而随着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大学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坚守大学文化净土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推动我国大学创新发展中,必须把大学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改革大学评价考核机制,把大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学生不是围绕证书、分数读书,教师不是围绕项目收入工作,学校不是围绕资源努力,这样的大学才能回归本质,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3.本科教育与大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本科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继承和学习,但对学生的质疑、求异鼓励不够,相比较西方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对知识运用、知识联系的关注。要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本科教育的思想必须有根本性的改变,从知识传授为重点,以考试和分数、证书约束学生学习转变为鼓励探索和质疑、重视兴趣与好奇,本科教育的定位更多强调思维训练、方法掌握,淡化知识记忆和具体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现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当前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加要求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在各自的目标市场里实现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型大学应当充分秉持传统大学的精神,推动智慧训练和高深知识探究,将创新的重点放到原理性、原创的创新活动上,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创新;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应当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与技能;教学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当重点关注应用创新,培养学生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不同本科院校要按照不同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既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应当从分析大学的本质精神和时代要求入手,在继承大学核心“遗传密码”的同时,不断适应社会创新大学教育模式和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Z3).

[2]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