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媒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17

校园网络媒体篇1

关键词:高校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1-02

高校校园媒体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些新型媒体兴起之后,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交融,积极互动,协同发展,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中共同发挥作用的新格局。媒体格局的这种变化,导致校园内部传播格局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层次、多元化的态势。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与新闻网、BBS、微博、微信、手机信息等新兴媒体共存交织,再加上各种会议,通知、公告,使得校园内部兼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传播形态。

1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

传播对象同质稳定。作为高素质的受众群体,高校师生几乎是最忠实的新媒体使用者。因此,对于校园媒体而言,不需要对用户进行新媒体使用习惯的培育,直接根据用户的新媒体使用方式、特点,制定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可。高校师生使用媒体的习惯较为稳定,受众数量的稳定性也比较好,因此,校园发展新媒体,相比社会媒体而言,具有较高优势。

传播渠道完善流畅。校报、校园广播,其受众象基本上是本校师生,传播范围及对象范围相对较小,能快速锁定其传播对象。高校师生对新媒体的极大认同和流畅的传播渠道,为网络媒体发展提供了渠道保障。

不同媒体类型存在差异性。校报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已经走向成熟,可以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是高校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园电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大学广播传播新闻内容精炼简洁,且不受时空限制,在及时提供各类信息、传播科学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新闻网、论坛、微博、微信在信息海量、图文并茂、及时快捷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传统媒体最大挑战者。高校媒体各有长处,具有互补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使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可能。

2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的不利因素

队伍建设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媒体专职管理人员多由本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大多不具备新闻专业背景,更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因此,很难从媒体宣传工作的内部规律入手,制作出高水平的新闻产品。

新闻信息管理分散以及不协调现象突出。校报的发展一般比较成熟,在编辑和出版等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对的规范性,而广播台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学生,采编和节目的播报等全部流程由学生掌控,其专业性和质量有待提高。另外,从运行机制上,大学报纸,广播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媒体间缺少沟通与合作,各媒体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分别编辑出版和制作播出,其沟通融合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组织之间沟通合作较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其他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传媒体系建设落后。校报由于其内容单调,时效性差,受众越来越少。校园广播由于播音员的专业素质与掌控节目能力偏低,导致节目质量良莠不齐,逐渐沦为“背景音乐”。校园电视普及率偏低,即使已经建立电视台的高校,也存在节目制作和更新速度较慢的缺陷。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发展起来新闻网、官方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为高校新闻传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其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功能也没有得较好的发挥――无论是校方还是受众,都未能让其“为我所用”。

社会媒体的冲击。目前,一个覆盖纸质媒体、视听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的社会媒体信息网已经建成。而当代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电视、电脑等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互联网、智能化手机、数码产品、微博、ZCom、poCo等新兴电子媒体,高校校园媒体越来越不被大学生重视,处于边缘境地。

3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整合校内媒体资源。高校校园媒体应当从内容、渠道、终端三个层面入手,重新梳理校园新闻采集、制作和流程,构建全媒体、多平台、立体传播、多方互动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新格局。首先是整合传播内容。坚持“受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传播的信息应该强化贴近性,增强亲和力,富于服务性,改变“会议多、领导讲话多、领导活动多”的“三多局面”,将镜头对准师生,将版面留给学术,选择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报道。整体策划,避免同质化。校园媒体整合传播可以针对各种媒介不同的介质特征,扬长避短,进行一体化的新闻内容的策划、制作和。对于重大的、全校性质的校园新闻,各种媒体应联动报道,对于其他新闻,应根据新闻性质并结合校园媒体的特点,择优选择报道方式。其次是整合传播渠道。组建新闻中心,加强校园传播介质的整合。在新闻中心的统一协调下成立采编部(学通社),部门中可具体分为常规新闻采集组、摄影摄像组、深度报道组。根据“一次采集,多次使用”的原则,所有稿件经采编部编辑分类、整理、修改后均进入待编稿件库,供各类媒体取舍、加工,以最合适的传播途径输出。整合传播终端。新闻网迅速及时报道动态消息,校报根据新闻网提供的重要新闻做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在新闻网上刊登电子版校报,增强纸媒与网站的联系;报纸从新闻网刊载的巨量新闻报道、受众反馈的评论、BBS的帖子中寻找新的新闻点;成立“网络电台”、“网络电视”便于师生随时随地点击收听(看)广播和电视节目;新闻网为手机报提供网络版展示平台,手机报可以预告当日要闻和服务信息,提供网址链接,便于受众直接点击查看。

融合校外资源。各高校应以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打破学校间的壁垒,加强信息共享,组建区域高校传媒联盟。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形成联动效应。校园媒体整合不仅包括校园内不同媒体间的优势互补,还应该注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实现设备、信息、人才等资源共享,实现“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与社会媒体的合作,不断拓宽高校新闻传

播路径,开辟更为广阔的对外宣传阵地,从而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苏静,魏冬明.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报业,2011,(10下):24.

[2]胡勇华.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2).

校园网络媒体篇2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1]。网络营销是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借助网络、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商务活动;是由科技进步、顾客价值变革、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促成;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

网络营销根据其实现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营销指企业利用一切计算机网络进行营销活动,而狭义的网络营销专指国际互联网营销。本文在阐述新媒体的概念与类型,分析校园营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营销的策略。

1.新媒体的概念和类型

“新媒体”一词概念的首次提出应当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所所长戈尔德q马克(pq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在这份计划书中,他提到了“新媒体”一词,认为“新媒体”是用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样态[2]。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具有多媒体与超文本,即时性与交互性,个性化与社群化,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征。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三类,即互联网新媒体、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媒体形式和以数字电视为基础的新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网络电视。手机新媒体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典型应用有手机报、手机QQ、手机微信、手机微博等。数字电视新媒体是一种电视系统设备,它建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的过程获取数字信号,是一种将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

2.校园营销市场的特征

相比其他细分市场,校园营销市场具有自己特点。

2.1校园营销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一,中国各大高校都在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同时这个群体有着非常大的消费能力,正因为如此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第二,这一群体对周围的人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更是未来潜在的消费者,有着巨大的价值,这对商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群体。

2.2校园营销市场具有个性突出的主体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能力强。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次,有较快的接收能力。大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且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大部分的人都很乐意去了解新事物、新产品,这些都足以让他们成为新产品的消费者。一般来数企业不用话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解说,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了解产品,接受产品。更重要的是,传播速度快。全日制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学校住宿也是大部分学生必须遵从的规定,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十分活跃的,他们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知道的信息和满意的产品与,在一个范围内形成传播效应,传播能力十分强大,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免费宣传的效果。

2.3校园营销市场具有氛围浓厚的文化

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大学校园的宗旨就是教书育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髓,校园文化就是校园营销的基础。学校不同,文化氛围不同。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就是校园文化,这是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具备了导向、渗透、规范、凝聚和革新的功能,企业也往往针对校园文化来制定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当企业在制定一些关于校园的营销策划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校园文化。不同的学校文化不同,因此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3.校园营销新媒体策略

3.1微信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通过构建基于微信的“校园生活圈”生活服务凭条,打造以微信为入口的移动电商平台,实现o2o模式的商户营销方案,同时建立商户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桥梁。

3.2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的包括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个人形象包装、产品宣传等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微博营销具有以下特点:1)、立体化:微博营销大多借助简短的文字、新颖的图片、特色的视频等来描述产品,这种形式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产品。2)、广泛性:微博营销通过粉丝进行病毒式传播,并且利用名人效应可以使事件传播呈几何级放大。3)、快速:微博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一条微博的可以遍布世界的每一个地方。4)、方便:与传统营销相比,微博营销没有复杂严格的程序,节约了商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3QQ营销

俗话说得用户者得天下,腾讯的用户量非常之大,如果可以和腾讯合作,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腾讯QQ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商户的QQ头像Logo,QQ的皮肤界面,利用QQ空间、QQ农场等途径进行宣传。在腾讯页面自己的产品宣传信息也将得到大量用户的关注。目前来说中国学生绝大多数使用QQ交流,因此与腾讯合作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了解到产品。

3.4电子邮件营销

此种营销需要提前搜集学生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微信账号等,发送的内容尽量用图片和视频,文字一定要简短新颖,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吸引用户观看。

3.5网络论坛营销

借助论坛一些职业撰稿、营销公司或者自己写的一些相关产品购销的文章,这样能够引导爱玩论坛的学生消费,这部分学生又能带动身边的朋友消费,一举两得。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网络达人,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这种营销方式花费少,宣传力度大,因此网络论坛营销是不少商家的首选。

3.6校园的团购

一般来说学生团体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团购可以让他们买到同样但价格低的产品,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有利于产品宣传也有利于商户的盈利。(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参考文献:

校园网络媒体篇3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因特尔与远程教育

21世纪是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因特尔正以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和惊人的增长速度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worldwidewed已成为因特尔上最流行和最具潜力的信息查询、和交互方式,被广泛地用于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而且这些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潜力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开放的和远程的教学方面。

二、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在基于因特尔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在家里或是在办公室学习(通过计算机终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学习。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结构

我们要研究的基于因特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有机的系统,应从两个方面对它进行考察:要了解系统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它的硬件结构;要了解教学系统支撑平台,要看它的软件结构。

1、硬件结构

(1)拓扑结构。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是一个网络中心,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不相同。

(2)系统基本物理结构。虽然硬件组织结构有多种方式,具体到我们要研究的系统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电话拨号和internet接入)、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计费模块、拨号用户与局域网用户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双向交互式同步教学模块。

2、软件结构

一个完整的基于因特尔的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教学的应用软件。

(1)适应性超媒体学习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指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征,动态呈现与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最相关的基于超媒体教学内容。

(2)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3)师生交互工具。为了有效地支持分布在异地的师生间交流,远程交流工具应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基于文本交流,还应提供包括图形、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

(4)网络题库管理系统。网络题库也和普通教学中的题库一样,用于对学员的测试和考核,但它的实现方式更加快捷,处理手段也更加灵活,还应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考试与评价系统。考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使得远程考试在许多方面优越于传统考试。

(6)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资源库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它由两部分组成: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

(7)自动答疑系统。自动答疑是一个适应性的知识库系统,它类似于一个数据库系统。

(8)学习管理系统。系统的教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监控和实施智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9)作业批阅系统。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具体可以电子邮件方式或实时修改方式。

(10)网络课件写作系统。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四、信息组织结构

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

1、办公室

办公室完成对用户的登记和管理工作。用户首先要通过www到虚拟行政办公室进行登记,获取学生账号和密码,正式成为该校的一名学生。另外,所要的一些公告信息,都存放在这里,比如招生简章,课程设置等等。

2、同步教室

同步教室实际上是一个课件库。已经开发出来的课件和其它学习材料以Htm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网络的服务器上,用户通过www浏览器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或材料。

3、自习室

自习室允许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4、答疑室

这是一个集中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实时的交流。

5、BBS论坛

BBS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一种场所,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聊天,也可以就某个学科的问题进行学术研讨,既可以了解别人在该学科热点问题上的看法,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6、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存放着各类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纸以及其它相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查找和学习,虚拟图书馆还提供了其它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以及其它大学的www地址等。

五、个别院校远程多媒体教育设计实例

1、提出问题

我们在考虑校内网与各类教育机构联系时,询问了不少教师和同学,就他们关心的和本人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要求。

2、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和功能特点

教师和同学提出的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其功能特点有:支持多个教室同时上课,具有多教室、帐号管理功能;上课课件流程管理,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上课课表;通过视频、网页、电子白板、屏幕、应用程序广播等多种手段达到同步授课;可对学生的系统状态、实时视频进行监控。

3、系统要求

对于要完成以上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所需的系统要求大致为:客户端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3/Xp/vistaCpUintel2.0G以上,内存512m,配有声卡,耳麦,摄像头,手写板(或者触摸屏)

校园网络媒体篇4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1-0136-07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那新世纪的前十年就是注重速度的年代。”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以其传输快、覆盖广、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总人数为4.2亿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1%,高中以上文化的比例占到了53.6%,而学生在其中的比例高达31.5%。在互联网络提供的网络服务中,网民使用论坛、BBS、微博等比例达41%。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包括局域网一校园网)进行沟通和交流,校园网络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主要阵地。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数字化社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u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对广大师生提供了“拉出想要的比特”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园BBS,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比特”推送出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无数“推送”的“比特”加在一起,经过筛选和升华,促成了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载体比较广泛,各类网站上的公共论坛、校园BBS及个人网站、学生网站、博客、微博等为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和传播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平台,“权威”、“中心化”等得以消解,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但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还是校园BBS。校园新闻网、校方微博的新闻信息往往被大学生转移到BBS论坛进行讨论或评述,而学生个人网站和博客网站、校方微博等由于质量、访问人数、阅读的有效性、可控性等问题,只是停留在“浅舆论阶段”。

其一,高校校园BBS的使用人数。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校园BBS的用户数量日趋增多,其影响力也极为广泛。例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平均每天拥有同时在线用户数近14000人;华中科技大学的白云黄鹤BBS,每天拥有在线人数超过30000人;同济大学的同舟共济BBS,己有注册用户近35000人;西南大学的樟树林和稻草人BBS,已有注册用户近40000人;重庆大学民主湖BBS已有注册用户近92000人,平均每天在线用户数近7000人。

其二,高校校园BBS的版块设置。同社会性的网络BBS一样,校园BBS也设有多元化的讨论版块。大学生群体成员虽然具有相近的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但志趣、爱好、专业等不同要求讨论版块更加多元化。重庆大学民主湖BBS设有“校园信息”、“学术学科”、“文化艺术”、“生活休闲”、“体育竞技”等10个分类讨论区,81个讨论版块。多元化的版块不仅能满足广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而且能保证多元化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但也有调查显示,只有6%的校园BBS用户表示版块设置“非常能满足”,31%的用户表示“不太能满足”_2j。因此,校园BBS版块设置有待完善。

其三,高校校园BBS使用频率。一项对成都某高校校园BBS使用频率的统计显示,59%的大学生一个月内上校园BBS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另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登录所在学校BBS“一天多次”的占5%,“一天一次”的占12%,“几天一次”的占41%,“从来不去”的只占30%。据重庆大学民主湖BBS管理对访问者的统计:以月为单位统计,其中37月、9―12月为访问的高峰期,最高达2000多万页面流量;以小时为单位统计,其中10-12点、22-24点为论坛访问的高峰期,最高达5000万页面流量。

其四,高校校园BBS的使用目的。据一项对登录校园BBS目的的统计数据表明,选择“了解学校的情况”占57.3%,“了解学术信息”占32.7%,“人际交流”占36.4%,“娱乐”占37.3%,“随便看看”占46.4%,“发泄情绪”和“其他”占2.7%。对重庆大学民主湖BBS使用用户的调查显示,主要使用目的依次排序为:了解校园信息、了解社会热点、人际交流、情感需求、娱乐、学术讨论、记载网络日志、其他。可以看出,对于高校网民来说,获取信息、人际交流和娱乐占了很大的比例,以BBS为代表的讨论类校园网络文化以其内容之丰富与涵盖范围之广泛而独树一帜。

其五,高校校园BBS讨论话题统计。关于校园BBS热门话题的调查研究显示,BBS话题呈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情感交流占据重要地位,即校园BBS上更多的话题突出情感问题;二是专业性较强,即把BBS作为获取专业信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三是关注焦点有明显地域差别,和广东、上海、北京相比,具有更多开放性和商业性的特色。

笔者通过对重庆大学民主湖BBS一周的讨论热点进行随机抽样,统计结果见表1、表2。

从分类统计结果看,关于“社会热点讨论”、“休闲娱乐健身等”、“校园建设”的讨论话题位居前几位。通常BBS中的帖子都有“点击数”和“回复数”两个功能,这两个数字直接影响了论坛访问者对该帖子的兴趣指数。热门话题的设置,吸引了大量的“点击”和“回复”,即多数人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大量的“回帖”反过来又能增加问题的“热度”,两者互相推动,成为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虽然微博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增加了难度,但是从调研结果看,校园BBS信息交流平台因为贴近学生的优势依然在高校大学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一是能保证校园BBS信息交流平台和解决问题渠道两个功能,二是在发挥校园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负面言论对师生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1 重“控制”轻“引导”

高校BBS是各类焦点问题的讨论场所,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集散地。现在高校BBS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针对学校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负面评价,大多数高校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给学生及时作出回应,而是让BBS管理员强制“删帖”。这种

“重堵不重疏”的做法不仅不会消除负面言论,相反会更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爆发更大规模的负面舆论,导致学生和学校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2 重“平台作用”轻“媒体效应”

媒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阵地,发挥媒体效应是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当前,校园网络还只是发挥着平台的作用,即将社会热点和校园重要事件“贴”在校园新闻网或校园BBS上。但校园网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其重要的功能是发挥“媒体效应”。简言之,校园网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文字、声音、图像等新闻信息的整合、重构和各种信息形态的转换,最大程度地发挥宣传的效果。

3 重“宣”轻“教”

对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是“宣传”和“教育”的结合,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的同时,要教育广大学生提高政治水平和网络道德素质。目前,高校往往着重于事件的报道、动态信息的传递,而轻视新闻的育人功能。大学生一般处在18-23周岁之间,还处在心理学所谓的“叛逆”时期,对于学校的硬性宣传多表现出反感的情绪和态度。因此,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舆论的时候,要“寓教于理”,纯粹性的宣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把教育的观念“隐藏”在信息之下再通过校园网络传递出去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应包括道德和实践两个层面。

1 道德层面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一方面,要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无论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校园BBS版主,都应该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将大学生网络舆论带人理性的道德层面,否则,“任何高校BBS如果脱离理性追求的目标,最终都会成为道德问题的合谋者,比如黄赌毒、破坏性的黑客等”。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反映在校园网络引导上,就要尊重大学生的价值,保障大学生言论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层面出发,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充分满足大学生的舆论诉求。

2 实践层面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一是要坚持正面的原则,即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当大学生对某一校园事件或问题形成网络舆论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面地对此问题作出解答,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循循诱导,以切实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适度、恳切的语言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二是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即对不同形态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对于事实信息,传统媒体主要是事前审查把关,但网络媒体的“把关人”相对缺席,因此,对于传播于校园BBS上的事实信息,必须坚持事前审查、信息过滤和事后追查机制并用。对于意见性的信息,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要尽量采取“两面说”的方法。因为对于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一面说”未必能达到说服的效果。要敢于将两面道理都放在校园BBS上,让大学生自己去甄别与思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1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04年8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十七条规定:“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因此,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新的教育模式。

一是要加强校园网络媒体建设,提高“硬件”水平。首先要建设一批“红色网站”和校方微博,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红色网站”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网站的各个栏目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应在“红色网站”上开设互动性的栏目,如心得交流等,进一步开发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通过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传播真、善、美,提升网络道德,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其次,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开通基于校园网的校长信箱、学生工作咨询系统、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园管理网络功能,使网站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再次,构筑网上文化精品库,通过网络进行名著点阅、名片点映和名曲点播等,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结构。最后,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重庆大学通过民主湖BBS开展校庆标识设计征集、民主湖文化衫征集、Flas设计等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使用网络与利用网络的能力,又为引导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使广大师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

二是要开展网上舆情分析,增强网上评论力度,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首先,应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队伍。掌握舆情动态,了解具体的舆情信息,才能全面把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思想动态,在引导舆论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广泛收集校园新闻网学生的评论信息以及校园BBS上的各类信息,对其作出整理和分析,以内参的形式提供给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为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其次,培养网上评论队伍,增强网络评论力度。这支队伍应由校领导或专家、辅导员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校领导或专家主要负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学校大政方针的评论,这种评论有着很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辅导员兼任网络评论员,主要是针对教育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撰写有深度、说服力强的网上评论文章,引领网上评论导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学生主要担任校园BBS讨论区各个板块的“斑竹”,对学生的关注问题给予及时的评论,文风更贴近学生,评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是继续利用校园传统媒介给予网络舆论引导辅助和补充。传统校园媒介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对于校园网络上的正确舆论,应积极深化报道,逐步放大加强;对于不正确或不健康的舆论要果断严厉地进行批评和疏导,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介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龙头”作用的同时,将校园网络与传统校园媒介结合,整体联动,开展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增强舆论力度。对于校内新闻事件,网络新闻媒介(比如新闻网、博客、校方微博等)发挥“及时迅捷”的优势,在第一时

间发出报道,把握话语主导权,抢占舆论先机;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正确的信息,避免小道信息的流传。

2 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

校园BBS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是校园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因此,加强校园BBS的管理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要途径。目前校园BBS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论者指出:“压迫与反抗永远共生共存,当管理员剥夺发帖人话语权的同时,发帖人内心也一定产生了反抗的期望,当发帖人具有突破管理员权限的能力时,这种硬的监管方式就形同虚设;这种以技术为基础的监管方法是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技术上的竞赛,而我们无法保证在这场竞赛中取胜”。因此,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十分重要。

一是高校要建立一套BBS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校园网络舆论的正常发展。从整体上应完善或建立《校园网络BBS站管理规则》和《校园网络BBS站安全运行条例》,从具体操作上应制定《校园网络BBS站信息准入条例》《校园网络BBS站信息条例》《校园网络BBS站监察和管理办法》《校园网络BBS站版主管理说明》《校园网络BBS站违纪违法出发条例》,等等。

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BBS管理队伍,包括BBS专管教师、BBS纪律委员会、BBS站长及副站长、版主等。高校BBS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校园BBS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BBS专管教师应由思想政治素质相对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良好的政治鉴别力,是BBS专管教师的最佳人选。其次,BBS版主等要做好“议程设置”,把握热点话题的主动权。如果设置多个舆论“兴奋点”,就会引导舆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如果议题设置不当,就会招致BBS成员的反感,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议题设置上,BBS版主要主动积极营造校园BBS的热点信息,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建构,在工作上还要注重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网络热点话题的建构当中。再次,BBS版主要当好“把关人”,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健康和积极向上。对于在校园BBS上传播的不良信息要坚决抵制,采取信息过滤技术,维护网络纯洁及秩序。最后,舆论引导要讲好“两面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在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中,一面理的宣传策略往往难以奏效,宣传效果远远不及“两面理”。很多高校在对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候,回避一些有争议、有矛盾的问题,这往往使大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让大学生对“两面理”都有所认识,从而自己找到正确的观点。

综上,建立一个从高校到BBS站长,再到各个讨论区的版主的校园BBS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如图1。

三是要完善高校BBS技术监控。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高校BBS技术平台大多采用Firebird(火鸟系统)及其修改版本KBS(由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修改开发),而Discuz、pHpwind、Dvbbs等商业软件也是高校BBS的常用技术平台。由于BBS软件易于在网络上免费获得,而且运行成本及其低廉,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加上一个BBS软件包程序,在任何一台可以免费获得一定网络资源空间的服务器上,就可以方便地开通BBS服务。这样的BBS很容易逃避控制和管理。因此,采取更高端的技术,从源头上断绝网络漏洞显得非常必要。此外,运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管理和过滤。随着信息过滤技术的发展,能够控制网络信息的技术和软件已经产生。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BBS都采取了信息过滤技术,即先制定一个包含有害信息或诽谤、侮辱他人词汇的“黑名单”,该帖子将被拒绝,无法在网页上出现。以技术的手段保障校园BBS的纯洁和健康。

3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包括道德认知出现偏差、人际情感日益疏离、信息污染问题严重、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首先,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加大高校网络文明理论教育力度。理论教育法一直都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主要方式有讲授讲解、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理论培训、理论探讨等,然而,传统的理论教育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普及了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教育,但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因此,开设一些“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等课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教育十分必要。

其次,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做好相应的教育规划方案,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再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目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看,主要是盲目从众心理、孤独感、逃避现实、麻痹自己以及诚实信用感缺失等,因此,应开设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与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活动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抵制消极信息,提高信息的识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就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对环境的独立意识,对信息进行鉴别和取舍,而不是被各种信息流所埋没,丧失自主能动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大学生接受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遵守网络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接受网络道德宣传教育以及自觉地宣传相关知识,接受网络活动心理素质训练,做一名守法守纪的网民。

校园网络媒体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新媒体环境;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10-0030-02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集群,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真正的价值取向、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应不断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一)新媒体的应用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途径

新媒体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它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自由、私密的空间环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媒体所带来的乐趣。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高达几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逐步挖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拓展校园文化传播途径,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新媒体内容传播方式极为丰富,它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正是因此新媒体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同时也备受青少年的喜爱。校园文化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优势,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能够逐步地接受校园文化。

(三)利用新媒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而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各种生活、娱乐和学习等活动。因此,我们要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空间虚拟性、信息共享性以及网络交互性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交流能力,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建繁荣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 迎接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一)加强新媒体信息监管力度

新媒体为人们的发展建设构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同时也考验着受众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经验。如果学生被不良信息侵入,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致使矛盾逐步扩大化,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因此,新媒体在校园网络的应用中,应当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力度,结合多种新媒体监控手段,时刻维护舆论的正确导向,保证主流文化的中心地位,从而降低监管难度。

(二)提升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质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许多学生对于网络媒体应用都十分热衷,我们要在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环境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使用环境。

我们曾一直担忧会培养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但是不务正业的宅男宅女却是当今社会、学校、家长更为担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积极发挥媒体正面作用,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用网,这都是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降低校园不良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不断增加受众群体,并根据新媒体自发性和可控性弱等特点,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信息质量,提升校园文化的规范化管理,整治不良网络语言,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例如“神童”“青蛙”“偶像”等网络语言就应该摒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和现实态度。只有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意识,并进行合理的学生心理建设,让学生对先进文化形成情感上和认识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应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强文化的规范化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三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方向

(一)引领校园主流文化发展趋势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主流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实现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转移,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建立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吸引力。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校训、校风、学风,这就需要我们在逐渐了解校园教育目标的同时,能够更加简明扼要地了解新媒体传播需求,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建立统一的标识系统和校园校徽,并对校园文化宣传字体和颜色等提出要求,进而赋予校园文化全新的意义和内涵,也增强对人们的视觉冲击。校园景观命名应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给静态的校园景致和花草树木等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内涵。其次,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来。组织开设以团日活动、红色社团等为主体的团学活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组织各种高雅艺术进校活动,利用音乐、戏剧等高雅艺术熏陶学生,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再者,就是将校园主流文化宣传纳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制度的设计。就以校园乡土文化科学研究为例,学校可以积极筹备项目资金,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资金政策倾斜来加快项目研究进程,保证项目研究质量,合理设置学生学校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量化教师文化活动的指导工作。

(二)多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相互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应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采取新旧媒体相互促进补充的方式,发挥媒体融合综合效应,拓展校园文化的覆盖面。第一,将新媒体元素引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不断进行传统媒体教学改造,在坚持传统媒体公信力高和导向性强的优势下,采用丰富的内容和方式向学生转述校园文化。但这不是要原封不动地将主流文化内容照搬照播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创办手机形式的电子杂志,增强宣传媒体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第二,做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将新媒体植入到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当中去。从新媒体特点出发,开设“网络访谈”“手机论坛”“励志泉”等相关栏目,对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更多地倾听和回应学生内心的呼声和诉求,向学生讲述更多励志故事,创设一个服务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综合媒体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宣传。

(三)强化对新媒体的监控和引导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管而不死、管导结合原则,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价值,极大限度地消弭不良媒体信息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即时互动的优势。首先,培育“双料”管理队伍。管理队伍必须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校园文化专业宣传基础,同时还应掌握新媒体技术相关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深入了解学生将会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文化活动。其次,有意识的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这就要求组建一支由学生骨干和组织干部组成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能够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对民间意见领袖,如“网络达人”等的教育引导,使其能够加入到主流文化价值宣传的队伍当中来,发挥社会正能量。最后,不断提升媒体技术监控水平。根据新媒体中存在的手机网络信息跟踪难、传播方式复杂等特点,应积极挖掘校园技术人才优势,采用校园新媒体监控软件和手机、网络、电视运营商合作等方式,对新媒体校园网络信息实施监控。

(四)强化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包括网络信息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以及能够熟练进行新媒体技能操作,树立较强的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等。实现新媒体素养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修身工程等有机的融合。利用大型签名活动、倡议书和文明公约等方式进行内容,努力构建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素养氛围。将新媒体素养有机融入到校园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和培训沙龙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新媒体素养对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学生自身网络道德品质。在新生教育当中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网络文明标识制作、播放宣传片和发放新生手册等方式,将新媒体培养关口前置,做好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引导工作。

(五)关心学生生活和解决网络意见诉求问题

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观点,这也是当代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大体反应。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紧抓这一点,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满足学生合理的网络诉求,并及时纠正学校媒体工作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认真兑现网络承诺。这就需要学校组建专门的协调解决团队,建立有效的协调解决机制,保证网络诉求问题解决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学校只有将各种网络诉求和不满解决掉,真正兑现各种网络承诺,才能够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扭曲化和进一步传播,更好地树立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对学校的信任感,提升校园文化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趋势,摒弃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落实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益德.关于借助新媒体推进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

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2(19).

[2]李俊明,丁旭,何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中医药育

人环境[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

议论文集[C].2011.

[3]李东华,熊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n].淮南日报,2011-05-08.

[4]王知春.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5]钱程.大学生网络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6]匡晓.高等农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a].第三届

校园网络媒体篇6

论文摘要: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内涵的概述、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网络道德自律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等方法推动促进健康向上校园舆论环境的建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相较于传统舆论,在传播内容、服务功能、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是政府洞察民意、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窗口[1]。以校园网为载体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及话语权的提升[2]。对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调查与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对于促进高校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内涵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作为高校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校园网建设的主流媒体网站及其举办的bbs(电子公告系统)等载体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3]。校园网络舆论具有传统舆论社会意识性、公开传播性、评价引导性等共同性特征。同时还融入了互联网独特的交流性、开放性、及时性、针对性等特征,由于其与高校特定的区域文化密切相连,在舆论主体、客体、数量、质量、强烈程度、持续性、功能表现等要素构成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特点:自由多元,分散性特征明显;个性张扬,开放性特征明显;偏激盲目,非理性特征明显。

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源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高校热点,学术上的争鸣,校园内部改革,以及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质量问题。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焦点事件的意见并由此在网上引发广泛的社会议论。随着点击率的攀高,跟帖和发帖数量的增多,各种观点、意见通过相互交流、整合后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舆论定式及舆论环境,个体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识也通过整合而成为一种公众意识和社会舆论意见。

二、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

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思想和兴趣。当前,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日趋完善和广泛,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接受行为逐渐依赖于校园网络,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大学生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校园舆论环境,校园网络舆论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个性化、多元化[4]。网络身份隐匿性使得大学生在言论方面拥有极大自由度,他们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顾虑很少,大多为真实的意愿表达和心声倾诉。青年学生思想和视野具有多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每个人对事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且,网络舆论一般是自发性的,没有经过精心的组织,是无数个网友个人观点的汇集。因此,网络舆论中的观点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在校园网上,无论是理性的表达,还是另类的言论,甚至对现实不满的声音,都可以被容纳,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机会。

2.现实信息放大化[5]。从“芙蓉姐姐”、“胡戈恶搞”事件到女青年“虐猫”录像等事件,均是从各大校园网上发源,然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各界强烈关注,进而延展到道德层面的反思和讨论。种种事例表明,校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学生民意表达的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场”,网络就好比一面放大镜,现实生活中微小的变化、校园中的突发事件包括个人行为等一旦公布在上网,就会成为焦点内容和中心话题,从而引发大量热烈的讨论。

3.“意见领袖”平民化[6]。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在高校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通常都是专家、学者、编辑、权威人士的评论左右舆论,他们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而在校园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他们完全可以抛开现实社会中年龄、社会地位、资历、学历等的区别,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到任何因素干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学生,都可以通过不断发表帖子,赢取高点击率和高回复率,久而久之,产生号召力、公信力和权威性,成为网络世界的意见领袖。

4.舆论内容多为感性表达,情绪化色彩浓厚。网络的隐匿性特点增加了网络言论的开放性,同时也减少了言论的原则性和理性化色彩。在网上发言,因为身份隐匿,发言者不用考虑承担责任的问题,加之大学生易冲动,在网上容易出现过激言论及情绪宣泄。同时,部分学生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导致网络舆论的内容带有很严重的感性色彩。

三、当前高校在建设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堵”不重“疏”,缺乏“引导”的主动性[7]。目前,校园bbs已经成为各类焦点问题的讨论场所和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场所,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发源地。针对出现在校园bbs上的负面言论,尤其是学生关于学校管理事物方面的负面评价,在大多数高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很少能做到针对问题及时给予正面回应,采取的措施多是让网管员删除帖子。这种“堵”的做法使得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更容易招致学生们的反感,诱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高度自由的网络世界,更是如此。网民具有自主选择权,一旦网民觉得知情权与发言权被剥夺,他就会选择另外的阵地如微博来发表意见。这样,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助长矛盾的激化。

2.重“平台作用”,轻“媒体效应”,校园网络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未能完全发挥。高校网络媒体应该达到的效果是通过网络整合和联合校内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以新闻信息的整合、重构和各种信息形态的相互转换,使学生产生比接受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加逼真的“沉浸感”,从而使宣传效果最大化。但是目前由于硬件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校园网络新闻媒体仅仅是为校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上网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上仅仅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简单陈列,网络其自身作为“媒体”的作用,“多种手段,一个声音的动态立体传播效果”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重“宣”,不重“教”,高校网络媒体的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要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最主要的是靠广大网民,也就是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的提高和文明上网意识的加强。高校网络媒体不仅仅具有宣传功能,而且由于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在高校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因而具有育人功能。高校网络媒体在现实中主要着重于事件的报道、动态讯息的传递,仅仅停留在舆论育人的层面上,在实践育人方面还未能充分挖掘,不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影响到正向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

四、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

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正确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首先应积极面对网络环境,充分认识并拓展网络功能,建设一批“红色网站”,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其次是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开通建设基于校园主网的校长在线、学工在线、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园管理网络,可以使网站与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紧密相连,促进学生和学校、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整合内容、创新形式,逐步规划覆盖校园生活的全方位,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最后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多种网络应用。学生既是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他们贴近自身需求开发设计各类网站、主页,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既能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又能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网络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积极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构筑网上文化精品库,建立网上文化课堂等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掘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隐性舆论宣传载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站(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咨询服务等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学校引导舆论的能力,为引导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广大师生在享受互联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3.积极引导网络道德自律。各高校应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及网络“慎独”境界的教育,不断提高网民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等内在的道德制约力,使他们的网络行为能够自觉地置于正确的善恶引导之下,进而增强网民在网络舆论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及自我控制能力,并有效提高其信息道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要加强对校园宣传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自律,要培养其社会良知和高度的责任感,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来约束自己,认真地履行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公约,积极地倡导文明办网,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4.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8]。博客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提升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班级同辈群体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益网络知识的效率。

五、结语

总之,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将网上虚拟延展到网下现实,将网络虚拟空间有机结合到校园现实中来,倡导并建设网络文明,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塑造大学生的校园网络责任,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导向。这对于构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玲.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之思考.文教资料,2009,(10).

[2]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张瑜,焦义菊.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8).

[5]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思想理论教育,2006,(3).

[6]孙超.论高校新闻媒体的系统整合及其作用互动.理论月刊,2006,(11).

校园网络媒体篇7

一、新媒体时代校园阅读文化发展定义及特征分析

阅读是由读者主动从各种信息载体中获取信息,并将其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加以分类吸取的过程,阅读文化以物质和技术形态的阅读资料为载体,并融合了一定的社会意识以及环境因素,进而体现阅读价值。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紧跟时代潮流,拥有更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媒体传播途径,具备更为丰富的传播类型和媒体形态,体现方式包括数字电影、虚拟社交网络、语音会话以及屏幕触控等,当代社会环境下的新媒体技术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面对面阅读”,它所渲染的也是一种随着信息时代而发展起来的、被广大阅读爱好者称之为“声情并茂的时尚阅读体验”。

校园阅读文化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为主体对象,课本读物构成阅读客体,综合反应一定的文化认知和价值的过程,是传承并展现校园文化的一种常规方式,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缩影,它的生成与发展一方面受学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培养模式的制约,另一方面则被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社会方式所影响。学生作为维系校园阅读文化的关键性人物,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全新信息载体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应用,在整个过程中重新塑造新型的阅读模式,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及其发展特征就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

1.媒体平台资料的校园阅读价值良莠不齐

在以阅读双向交流为主要趋势的新媒体时代阅读文化下,网上阅读逐渐成为传播并发展校园阅读文化的主要形式,学生作为新时代下媒体传播技术的追逐者,首当其冲地将这种新兴媒体技术应用在了校园阅读文化的传播进程中。他们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以海量的图片、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微博、博客和网络微盘等共享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补充校园阅读的局限。然而,随着新媒体阅读平台的扩大,网络监管者很容易对上传阅读内容造成审查疏漏。

社交网络所承载的媒体信息并不是全部都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上传的内容涉及传播色情和暴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的阅读观,校园阅读文化的“绿色健康性”得不到保证,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小说和刺激性阅读内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规范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价值提升是较为迫切的任务。

2.校园阅读文化电子平台和资料共享存在安全隐患

新媒体时代下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系统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借助诸多电子平台实现“云服务”资源共享,当今社会新媒体文化较为流行的学生论坛和学术资料网站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新媒体环境下的即时通讯系统既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连线,又能通过安装于手机系统的客户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料通讯,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以及校园付费资料以图片、文字和影音等形式上传至网络,此时对于个人成果和付费资料的借鉴甚至全盘抄袭利用就几乎变成了零成本,而新兴黑客技术和解密技术可以很轻松地突破校园内网,学术不道德行为较为普遍。

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云服务”资源共享的受益者,在面对时尚便捷、彰显个性的校园电子阅读平台的同时,也在自身和校园电子阅读平台的安全性上存在巨大隐患。各种投机取巧的消极学术行为增多,虚拟文化交流和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信息阅读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阅读文化的平台及共享安全建设亟需加强。

3.校园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纸质阅读趋向消亡

在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阅读环境趋于依靠电子网络,图书馆的人数在慢慢减少,阅读工具的便携化和移动化为广大阅读者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阅读通道,校园网建设的普及使得移动阅读成为全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学生借助校园网络的支持,使用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就可以将学校电子图书馆中的学习资料进行下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从而避免了耗时费力的纸质打印带来的麻烦。便捷化阅读工具和手机终端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内容也更加生动具体,高端媒体技术展现出更加符合学生对于新一代阅读体验要求的视觉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阅读方式的转变升华了学习阅读本身所具有的乐趣与价值,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大大促进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推广与发展宗旨,除此之外,学生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网络平台,实现与任课教师和相同资料阅读者的即时答疑和意见互换,正弥补了电话通讯只读音而不读屏的先天缺陷。

二、新媒体时代下开展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文明风气始于青少年,而青少年的教育则在于校园,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和学习更加便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体验,学生能够充分地将新媒体时代下的高端网络技术应用到校园阅读中,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对于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校园阅读媒体应用革新以及知识资料共享传播都具有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1.规范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能力

学生在进行自主校园阅读的同时,也面临阅读内容过于分散、筛选内容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负面影响,过于庞大的阅读体系并不适用于学生进行日常的阅读学习,而新媒体技术下的阅读则实现了资料的自动归集和学生寻找资料的简便性,学生寻找资料和自主学习的陌生感和无秩序感得以消除,自主阅读使学习的高效率得以体现,即便在虚拟的阅读世界里,即时通讯和论坛化交流所达成的“面对面接触”也减少了学生内心对于接纳陌生事物的焦虑感。作为校园阅读从纸质化向数字化革新的最直接受益者,学生实现了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正确利用,并将这种领先的阅读模式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被周边复杂的阅读环境所影响,长远来看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规范和加强。

2.促进校园阅读媒体在新时代下的技术和应用革新

在新媒体时代下,校园内网浏览是在师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而积累出来的具有自身个性特色的活动过程,相应的媒体平台则依靠了校报、广播、终端移动应用等体现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新媒体时代下衍生出来的等电子应用平台进行推广,从而形成的新型的校园阅读方式。在当下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中,电子阅读倒逼应用革新是较为典型的发展特点,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通讯和移动便携等特点促使其成为了学校对外宣传、对内教学以及弘扬校园阅读文化的主要手段。校园阅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应用和革新理念,电子书、平板电脑和移动阅览器等更好地促进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产业经济推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3.促进校际学术资料和学术思想的自由自主传播和交流共享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和学术论坛等媒体平台分享给拥有同样需求或爱好的人群进行阅读,实现资源与知识的共享。网络阅读平台在新媒体技术的催发下形成一种促进阅读者思想文化以及行为判断的虚拟空间,学术阻隔被打破,知识禁锢被打破,文化思想百家争鸣,校园阅读体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扩充,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在各种观点的冲击下会变得活跃而懂得变通,一个丰富的网络资源环境具备的给予阅读者“随时所需、随物可需”的特点也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开始具备引领思潮和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育人功能。

三、新媒体时代下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下,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是基于学校、技术部门、学生以及教师的“四位一体”建设,正是这四个方面力量的不断磨合以及摸索才能建设出适宜的校园阅读文化,学校对于新媒体投入校园阅读的支持、技术部门的科技探索、学生的实际阅读体验和效果评估以及教师的认可度都不可缺少。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思路和构建策略总体上可以被分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具体而言:

1.物质层面

在新媒体时代下,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软硬件设施,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高端信息技术,发展校园人文经济以及教育经济,使师生拥有接触先进阅读手段的渠道,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新媒体阅读时代下,阅读环境的健全是发展新兴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平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筛选有价值的校园阅读内容,为构建校园阅读文化提供“软实力保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高价值的校园阅读内容提供也是构建和谐网络阅读环境的重要条件。

此外,作为物质层面的学生移动便携阅读设备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学校要根据经济实力对移动终端进行适当的补贴,使得学生取得阅读信息并实现便捷阅读,在绿色的网络媒体环境下体会健康的、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学校方面和媒体平台建设方面重视信息设备的专门性和适应性,为新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向信息化迈进贡献力量。

2.精神层面

校园阅读文化的精神层次建设要以树立学校的人文教学理念和发扬本校的校风、学风为指导,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师生交流为建设目标,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要分析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素养以及阅读习惯,明确的阅读动机寻找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前提,学生的阅读素养教育是建设校园阅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阅读行为是夯实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普遍推广的今天,以技术的移动来带动阅读者情感的移动是精神层次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必要考量之一。

无论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的手段是什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都是新媒体时代下“技术化阅读”和“无纸化阅读”的知识传播初衷,只有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精神需要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引,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3.制度层面

校园阅读文化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学生阅读效果的必要手段,学校端正学生的阅读意识、指引阅读行为、制定阅读规则都是完备校园阅读环境、落实校园资源共享的常备手段,校园技术网络部门负责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内容筛选,过滤有害的或是无阅读价值的信息,制定学生网络在线守则和在线时间上限,区分核心校园网络资源和一般性共享资源,区分教师用资源和学生资源的上载和下载权限,使得学生遵守一定的校园知识资源阅读秩序,规范网络平台通畅性,净化校园网络阅读环境。

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电子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料,严禁下载、转卖他人,在校园电子网络环境规章中加以说明,为在新媒体时代下科学、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规范性阅读提供制度化保障,建立起一整套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提高阅读素养的明文条例,使得校园阅读实现“有法可循、有据可引、顺畅无阻、便携方便”。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发展为校园阅读注入了新鲜血液,学术论坛和电子图书馆等应用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又规范了校园网络阅读平台,这一切在为学生提供扩展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不免使得阅读内容过于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选择。在全民进入社交网络的今天,学校和学生不能仅仅只看到新媒体网络技术在阅读空间发展中的优势,更要有选择地将其投入实际应用,感受资源库式的阅读理念,建设基于迅捷、安全、文明以及共享基础上的和谐校园阅读文化,从而体现新媒体网络平台应该具备的贴近生活的服务本质。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是关乎国家青少年学习成材的文化基石,一个和谐、科学以及革新的校园媒体阅读文化建设应该得到有关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的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苑世芬.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现代情报,2013(01).

[2]张容秀.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创建书香型校园.课改教学,2012(03).

[3]严贤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书香校园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4]周静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3).

校园网络媒体篇8

关键词:教学方式多媒体网络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中专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渴求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网络作为他们获取信息以及彼此交流的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中专教学内容融合到网络当中,利用多媒体信息传播教学内容,关乎到能否抢占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探讨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从而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1、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多媒体展现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这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高等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1.1.抢占网络信息平台

迅猛发展的网络将信息世界沟通互联,不断涌现的多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载体,这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与及时。www.133229.com当前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专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又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因此必须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及早树立文明上网的观念。通过加强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建设,吸引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网络并不仅仅限于新闻影视资讯的浏览下载以及游戏、聊天等功能,在网络上可以查询到许多与大学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下来学习,这才是网络更为重要的功能,它为各种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及时性、便捷性以及交互性。

1.2.加强教学交流与沟通

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及时性与交互性,信息可以得到及时传播与反馈。发展网络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沟通的优势,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教学交流与沟通。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主要局限在几个学时的教室活动中,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继续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这就将学习的时间空间从几学时的教室学习扩展到任意的时间和地点。只要学生有时间,能够上网,就可以继续学习;只要教师有时间,能够上网,就可以继续教学;当双方都在线时,就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而且通过良好的网络课件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2、中专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建设

为了实现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中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现有校园网(intranet)和广域网(internet)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中专网络教学平台以校园网服务器为核心。校园内部的局域网(intranet)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布线,这样可得到较快的网络速度,而且网络中某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通过这一局域网,将校园网服务器与校园内其他节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包括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等。校园局域网通过网关及防火墙连接到internet上,这样就可随时利用家用电脑或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访问校园网服务器,也可在其它学校或单位的内部局域网通过因特网访问校园网服务器。通过这一网络布局,可以实现以校园网服务器为核心的多节点c-s网络模式。各个网络节点作为客户端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在服务器支持的情况下各客户端之间还可直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3、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软件开发

有了中专网络教学的硬件平台,还必须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与多媒体课件才能使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得以实现。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构建整个网络的软件管理平台,为多媒体信息的、浏览以及下载提供基础支持;其次是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各种演示文档、cai交互课件

等等。

软件管理平台采用基于web的b-s应用程序,这样只需在服务器安装asp等动态网页管理组件就可信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即可通过网页浏览管理教学信息。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大量数据,因此服务器程序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组织管理这些数据。根据浏览器端的不同应用目的,设计两类浏览界面:一类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浏览界面,主要实现信息的浏览、在线学习和测评以及部分资料的下载,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到这一界面进行网络学习;另一类是面向管理员的浏览界面,主要实现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上传,教师可以随时登录到这一界面管理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料。

4、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在现有校园网和internet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基于web的b-s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实现这些信息的上传、浏览以及下载,从而构建起中专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这为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该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

4.1充分利用了现有校园网的硬件设施,不需额外增加大型网络设备,平台硬件建设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网络的拓扑结构,维护网络实现高效安全运转;

4.2通过校园网防火墙将校园网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网,使得网络服务对象从校园内扩展到校园外,方便教师和学生在校外浏览管理教学信息和资料;

4.3多媒体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浏览管理通过动态网页技术实现,具备了交互功能,从而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管理教学信息资料,不需安装专门的软件;

4.4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组织借助数据库技术实现,方便进行查询和管理。

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平台,为中专教学活动提供了网络空间。为了发挥这一平台的优势,还需要教师精心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薛慧敏.对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2):255。

校园网络媒体篇9

关键词:中学校园网络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校园网络应用,师生信息技术培训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首先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网络化。在中小学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将大大提高办学效益,而计算机及校园网络建设是中小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重中之重"。普通中学已经有必要而且可能建设校园网络。现在许多省重点中学在建网工作中做了不少探索。我校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也高标准地建设了季延中学校园网。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管理中得出:首先要建设好校园网,同时也要努力用好校园网,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在计算机辅助管理中的作用。

一、中学校园网络的建设

1、建好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已经逐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建设校园网络增强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网络资源共享能让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internet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信息源泉,从而让师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能尽快适应现代化技术教育。

2、建设校园网络注意事项:

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更不能搞"一哄而上,一刀切"。在建设中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物美价廉"同样适合于建设校园网络,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盲目攀比,要做到经济实用。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应用,应该对学校师生进行必要的培训,鼓励他们多应用校园网络于日常教学生活中去,不能只是为了学校"达标上档次",而让网络单纯成了参观的对象,让资源成为摆设。

3、校园网络具体建设实践:

下面以晋江季延中学校园网络为例简单阐述校园网络具体建设的一些做法:

a.操作平台的选择

采用novell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和microsoftwindowsnt4.0网络操作系统相结合。

b.网络的布置

在网络的布线方式上采用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相结合的方式:

在综合楼与教学楼之间采用10base50ω阻抗的同轴细缆线连接的总线型拓扑方式。在同一幢大楼内采用五类双绞线和100/10mbit/s集线器(hub)连接的星型拓扑方式。这种结构的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或拆除一个站点,使网络的扩展和站点的搬移非常容易。

季延中学校园网络综合形成了两个现代教育技术系统(交互式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系统和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电子备课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教学中心)它们为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交互式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系统:综合楼拥有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与教学设备,五楼主控中心,拥有控制设备一套,电视编辑机一套,电脑、vcd机、录像机各6台,摄像机2台,各教室终端拥有34寸彩电和遥控接收装置,教师可以在各教室里利用遥控键盘操作控制五楼主控室电脑等其他设备,能综合有效利用有线电视节目、教师课件、录相、vcd于教学中。

(2)校园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校长管理系统为首的办公管理系统下设教务管理系统、后勤工资管理系统、政教处工作系统、保卫处系统。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本系统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核心系统,它让校长及其他领导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学校的发展大计。教学服务系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5间,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等。季延中学图书管理及电子阅览管理系统,录入电脑的图书超过十万册,学生开架借阅图书,大大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益。另外利用互联网络通信系统,师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3)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①多媒体电教中心

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理化生电教室和多媒体梯形教室,分别拥有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仪、计算机、dvd、录像机、音响等。

②电子备课中心

配置联想计算机17台,服务器2台,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专用设备。

③计算机教学中心

高标准配置学生计算机教室两间,拥有586学生用电脑128台,教师用电脑2台,专用服务器2台,并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台,能实现广播教学、语音教学、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从而让windows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变得轻松高效。所有电脑联成novell网和nt网,两间电脑室,均可以通过服务器上网。

④语音教学中心

包括aacv─2000型多媒体语音室一间,设有64座位,每两个座位之间配一台显示器,既可进行语音教学,又能满足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本中心还配有64座位aac─1100型语音室两间。

(4)一个多媒体资料库

本资料库拥有大量成套化、系统化的,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同时还有专人负责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各年段、各学科所需要的试题、素材、cai课件等资料,从而满足了广大师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

二、加大校园网络应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校园计算机网络只有硬件设备不行,为了更大地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必须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应用,加强师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季延中学在加大校园网络系统投入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我们学校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各学科组织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带头学习和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将网络系统应用于教学。他们最先"由浅入深"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和使用现成的vcd、录相带、教学辅助软件、其他兄弟学校的课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我们学校如果开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说课比赛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家也普遍欢迎与赞同。

(2)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由主管教学的郭英伟副校长领导,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自己开发制作课件。同一个教研组的课件制作成员分工协作,由精通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老师负责程序设计,一批有经验的老教师负责编写脚本,有时美术教师还专门进行美工设计。现在他们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authoware,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的工具,能够制作出丰富多采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校园网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全体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人员和师资培训应成为经常性和主要的工作。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

(4)加大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范围,组织成立校园电视台

我们学校利用网络系统主控中心的电视编辑系统,自己编辑制作电视节目,每天对学生进行播放《新闻30分》、《今日说法》等节目。每周至少播放一片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教育片,还定期播放校内新闻和好人好事。另外学校还经常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召开电视会议。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为了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还必须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ddn专线(128k)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学校的网络二期建设也已经开始,学校内部校园网覆盖到各宿舍楼,主干光纤连接,并用高速宽带网与互联网连接,未来校园网络将更加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辅助管理。

总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普通中小学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快进行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应用校园网络,让校园网络在计算机辅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校园网络媒体篇10

关键词:教学方式多媒体网络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中专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渴求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网络作为他们获取信息以及彼此交流的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中专教学内容融合到网络当中,利用多媒体信息传播教学内容,关乎到能否抢占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探讨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从而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1、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多媒体展现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这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高等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1.1.抢占网络信息平台

迅猛发展的网络将信息世界沟通互联,不断涌现的多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载体,这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与及时。当前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专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又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因此必须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及早树立文明上网的观念。通过加强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建设,吸引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网络并不仅仅限于新闻影视资讯的浏览下载以及游戏、聊天等功能,在网络上可以查询到许多与大学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下来学习,这才是网络更为重要的功能,它为各种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及时性、便捷性以及交互性。

1.2.加强教学交流与沟通

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及时性与交互性,信息可以得到及时传播与反馈。发展网络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沟通的优势,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教学交流与沟通。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主要局限在几个学时的教室活动中,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继续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这就将学习的时间空间从几学时的教室学习扩展到任意的时间和地点。只要学生有时间,能够上网,就可以继续学习;只要教师有时间,能够上网,就可以继续教学;当双方都在线时,就可以实现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而且通过良好的网络课件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2、中专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建设

为了实现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网络教学平台的硬件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中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现有校园网(intranet)和广域网(internet)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中专网络教学平台以校园网服务器为核心。校园内部的局域网(intranet)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布线,这样可得到较快的网络速度,而且网络中某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通过这一局域网,将校园网服务器与校园内其他节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包括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等。校园局域网通过网关及防火墙连接到internet上,这样就可随时利用家用电脑或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访问校园网服务器,也可在其它学校或单位的内部局域网通过因特网访问校园网服务器。通过这一网络布局,可以实现以校园网服务器为核心的多节点c-s网络模式。各个网络节点作为客户端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在服务器支持的情况下各客户端之间还可直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

3、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软件开发

有了中专网络教学的硬件平台,还必须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与多媒体课件才能使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得以实现。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构建整个网络的软件管理平台,为多媒体信息的、浏览以及下载提供基础支持;其次是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各种演示文档、cai交互课件

等等。

软件管理平台采用基于web的b-s应用程序,这样只需在服务器安装asp等动态网页管理组件就可信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即可通过网页浏览管理教学信息。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大量数据,因此服务器程序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组织管理这些数据。根据浏览器端的不同应用目的,设计两类浏览界面:一类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浏览界面,主要实现信息的浏览、在线学习和测评以及部分资料的下载,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到这一界面进行网络学习;另一类是面向管理员的浏览界面,主要实现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上传,教师可以随时登录到这一界面管理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料。

4、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在现有校园网和internet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基于web的b-s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实现这些信息的上传、浏览以及下载,从而构建起中专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这为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该平台的主要特点在于:

4.1充分利用了现有校园网的硬件设施,不需额外增加大型网络设备,平台硬件建设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网络的拓扑结构,维护网络实现高效安全运转;

4.2通过校园网防火墙将校园网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网,使得网络服务对象从校园内扩展到校园外,方便教师和学生在校外浏览管理教学信息和资料;

4.3多媒体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浏览管理通过动态网页技术实现,具备了交互功能,从而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管理教学信息资料,不需安装专门的软件;

4.4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组织借助数据库技术实现,方便进行查询和管理。

中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平台,为中专教学活动提供了网络空间。为了发挥这一平台的优势,还需要教师精心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薛慧敏.对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2):255。

[2]王政、胡建.关于中专公选课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1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