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筑智能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4:50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应用;发展;高校智能化1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wiFi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ZigBee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24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iC卡,通过非接触iC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iC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楼冀阳.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孙禄明.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电声技术,201(37)

[3]魏宏飞、黄宗建.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J].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2

关键词:大学校园风水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校园风水的特点

(一)共性与个性同在

大学是一个传播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地方,不论何种大学都具有许多共性,其风水亦不例外,以下这些环境因素,也可理解为风水元素,极具共性,对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不能缺少的。

1)中国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地位。而现在大学校园里,却十分少见。因此,有必要在大学校园里塑一尊中国龙,其对内可激励“传人”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对外可情系“传人”们,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颗中国心。

当然,在现有的国际著名大学里是没有中国龙的,但我认为,拥有中国龙的中国大学更容易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许,在将来世界一流大学里,最能体现中国大学校园特色的,就是中国龙。

2)智慧水

水是自然界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之本,也是智慧之源。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五行学说讲,水可以生智慧。显然,水与智慧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是一个汇聚智慧、传延智慧、生发智慧的地方,因此,水对大学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大学里没有水,则智慧无源,灵气不生,也就不成其为大学。所以,凡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在海边、河边,就是校园内有着许多湖泊、池塘等湿地。如哈佛位于查尔斯河畔,剑桥有康河横贯,普林斯顿有卡耐基湖,北大有末名湖,清华有万泉河。水的形态多姿多彩,千差万别,校园里的水,原则上有这些要求:其神要雍容华贵,自然而然;其态要气定神娴,祥和深邃;其情要静而不死,动而不湍;其状要曲绕环抱,秀丽生动;其质要清淅明洁,雅然生香。

3)生机木

树木、草坪、园林景观是大学校园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营造和谐、幽雅、温馨环境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更能使整个校园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它们吸收日月星辰之精华,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粉尘,清除噪音,涵养水份,吐出清新空气,而这些,这正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所以,世界一流大学,总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草木成群,活象一个植物园。

4)文昌塔

明朝伊始,有智者据风水“天人合一”理论,视塔、水池、蓝天、笔夹山为大自然的文房四宝,之后,建塔兴文,随处可见。塔似文笔,直书蓝天,这种大气、豪迈的景观,作为文化圣地的大学,是绝对不能少的。其实,塔能兴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塔体修长,塔尖向上,其状尤如大地中的一根天线直插云天,使天地相联,从而可接收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灵气和信息。所以,凡世界一流大学,无一没有塔或塔形建筑,如伯克利分校的萨瑟塔,耶鲁的钟楼,剑桥的塔楼,北大有博雅塔及华表等。

(二)动态与静态相宜

所有大学校园环境,均可用动态或静态来划分,动态有:路、桥、水等,其形有圆、椭圆、五角形等;静态有:建筑物、山及植物、草坪等,其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动态和静态的环境因素,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水格局。

1)该静则静,该动则动

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就是动静有别,动静分明。不同功能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动静关系,它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校园内的户外椅子,当处静态环境时就宜用长条形,以便个体静心看书和思考,当处动态环境时就宜合围成圆形,以便群体相互交流和探讨。

2)动静相融,动静互释,

动静相融,动静互释,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相互搀合、交融,且洽到好处,从而形成理想的风水气场。纵观国际著名大学里的建筑,多为动静相渗的结构,一般主体建筑呈长方形,门、窗多为半圆形或有圆形立柱等动态因素,当然,普遍还有尖形结构。而我国大学里的建筑,普遍比较方正,庄重有余,活泼不够。

二、大学校园风水的作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的校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代表了所有中国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大学校园的风水,就是要通过对校园的布局和调理,形成这种气场。

(一)书香四溢突出成就

纵观那些国际著名大学,它们常用古朴典雅、大气高贵、深沉厚重的校舍,幽雅秀丽、风景如画、极富人性的园林景观及浩淼的藏书,将校园的书香门弟表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标新立异、个性十足、富有想象和象征意义的建筑来表现他们对尖端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和追求。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水格局,首先是校门及重要建筑物的内外明堂要宽广,图书馆要博大精深,建筑物的情态、气质、内涵要形形,园林景观及花草树木要多姿多彩;其次是要有栉比鳞差的建筑群或建筑符号来象征、比肩、体现这种多元文化。如剑桥大学塔楼群起的数十个小塔体,斯坦福纪念广场拱廊并排的十多个半圆门等。如果中国的大学用建筑语言来表现这种多元文化,最简单的设计就是用九龙壁或福(蝠)满天,即生动又形象,还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艺术和特色。

三、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

所谓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就是将大学里的各个环境元素,按风水的理论进行设计、布局、安放、调理,从而形成理想的风水格局。大学校园风水的构建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现就以下重要的三点作出简要分析。

(一)选址和布局

大学的布局比较复杂,一般要求是:尊崇环境的伦理次序,对中心太极点的布局,要么空旷,能容天下英雄,要么高耸,能统辖四方豪杰;对太极点、图书馆、主教学楼、主办公楼等重点建筑要有中轴平衡观点,其明堂一定要宽广明亮;学院的分布原则上是东文西理;对山形水势中的缺陷,应通过修景、造景、添景等手法来实现风景画面的完整协调;所有点、面、高、低的环境因素,都应相互关联,形如整体。

(二)大门与明堂

校园大门是学校的脸面,它的作用不仅是一个通道,更多的是学校文化特色和理想追求的体现。所以,它的设计十分重要,应当非常考究。

大门前方的空地,在风水上称为明堂,如果将大门视为人的嘴,那么明堂尤如食物,明堂大,整洁清爽,则预示学校生命力强、人气旺。大门的里面,称为内明堂,内明堂尤如人的食道和肺,也应整洁宽广,如为草坪则更好。在明堂前也可设计简洁浑厚的圆形图案或摆放圆形植物,以增强动感和聚积人气。

(三)标志性建筑

通常标志性建筑有这样一些特点,在造型上:简单明了,多圆形,或上方有尖形。在意景上:历史悠久,主题明确,有特别意义。在位置上:多处校园的尊位,即或中或高或前。在环境上:四周空而不空,实而不实。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3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thisarticleexpoundsthecontemporaryschoolcampusarchitectureandplanning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ncept,combinedwithengineeringexamplesqingchuanmiddleschool,andputforwardtheprojectdesignconcept,andprobesintotheschoolconstructionplanningandarchitecturaldesign.

Keywords:constructionplanning;architectural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学校校园建筑规划的特点及理念

1.1功能和分区更为合理明确、动静结合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1.2校园空间的规划

我们是要建立一以人为重点的优质校区环境,整体校园是以中国传统风格为目标,以半围合性广场作为学校精神空间,串联校园各教学楼,并连接行政设施区以及生活设施区:校区内的各项活动,皆沿着此广场为主干展开。而在表意的层次,广场也形成主要的校园意象象征。

1.3强调校园环境建设

当代的中学校园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创办生态化、花园式学校已是一些学校的目标。校园环境建设除了校园建筑的更新、改扩建外,主要集中在优化校园的绿化景观及其他校园设施等方面。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青川,占地面积约62074平方米。规划校园建筑以多、低层建筑为主,建筑风格清新自然,旨在打造成为本教育区块的代表建筑形象。

3设计理念

我们在学校建筑设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路,同时体现新校区在青川县灾后重建的智慧岛区块里,所担当的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新时代任务,打造饱含墨香神韵的文化新名片。一所成功的中学校园不仅以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组织,优美的环境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以现代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丰富的空间,现代的建筑语言,并结合学生行为心理学特点,创造一个极具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本方案正是立足于此进行构思与设计的。

4建筑规划

设计采用几何特征的形态顺应地形,通过架空、围合、打通等方式来创建具有连续性和贯通性,而又不失独立性的校园空间。规划用地总面积62074m2,总建筑面积4708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40289m2,图书行政楼6513平方米,教学楼19865平方米,报告厅2121平方米,食堂5270m2,宿舍13312平方米;容积率为0.758,建筑密度16.5%,绿化率36.5%。在规划空间布置上,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采用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寸的空间。营造“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庭院空间―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底层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

5建筑设计

我们以这样的空间来描述青川中学新校区:气势的入口,历史的建筑,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走廊平台,组成新青川中学的校园综合体。

5.1我们以这样的手法来设计青川中学新校区(起、转、承、合):

起景观塔

由于从主城区进入智慧岛大桥和地面有5米的高差,我们将青川中学沿智慧岛大桥一侧设置架空层,将用地抬高到和道路平行高度,并在转角处设置映入眼前的是带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塔,这是整个智慧岛区块的门户标志,也是青川中学的标志。由此人们得到的信息是,我进入了智慧岛。

转气势的入口

以宏伟的校园前广场为转折点,青川中学给人在视觉上第一眼就与众不同。图书馆、行政楼,800人报告厅和教学楼的二层连廊把整个前广场围合起来。这个结合校门广场为一体的学校入口是整个校区序列的核心。也为学校在智慧岛的亮相拉开序幕,形成建筑空间上第一个高潮--气势的入口形成的校前区。

承安静的书院,互动的多功能连廊平台

以教学楼为主体的教学核心区是一组以围合内景庭院为主题的富于韵律感的建筑群。教学楼的西侧是青竹江,一侧布置教师休息室;北侧通过抬高平台,连接至运动场一侧,是师生从教学到运动区的交通平台。

合以图书馆为核的合院空间体系

以图书行政楼为服务中心的内核围绕布置各个功能区。东北侧生活区为宿舍,北侧运动区为运动场,西南侧布置教学楼综合体,东侧是800人会议中心及食堂。宿舍区是围合的立体庭院,二幢宿舍围合成内院,使学生宿舍便于管理。

5.2重点设计对象使用者,管理者,来访者

我们把受众人群分为使用者学生,管理者教师,所有的设计均以这两者的使用要求为根本。

1.1使用者学生

学生流线分为教学模式和运动模式。学校教学楼为主体,学生的上课,自习,查阅资料,与老师交流等行为为教学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内和教学楼东侧,沿后面道路从宿舍到教学楼,经过图书馆,形成独立的流线。学生吃饭、运动、打球、演出、听报告等行为为运动模式,此流线主要位于校园北侧,与校前广场流线不交叉。内环流线主要位于教学楼的两侧,通过内院结合又各自独立,方便学生使用。

1.2管理者教师

教师对学校有着全面管理的职责,建筑设计如何方便教师的管理也是设计的另一重点。主教学区每个年级的办公和教室一一对应的布置,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的便捷。宿舍区的围合设计便于管理,宿舍管理位于底层,可以通过内院方便的监控到每层宿舍楼面的交通回廊和宿舍入口,方便教室值夜和巡查,便于管理。食堂和浴室布置在宿舍楼南面,靠近宿舍管理,便于人员管理和就餐。图书行政楼是一个均质空间柱网的平面设计,核心筒和卫生间靠两侧独立布置,保证了每层平面的多功能布置要求,各种不同进深和面积要求的房间可以在每层不同分割,适合多样需求。图书行政楼坐镇校区中央,对西侧是教学区,方便学生借阅,交通便捷;东侧是800人报告厅,和图书馆、教学楼形成品字形围合;是学校的礼仪空间,方便行政楼行使对社会外界的开放参观,接待会议等服务功能要求,十分方便使用。

1.3来访者

外部流线主要位于校前区,是学校承担社会职能时,对外服务的流线,以大门分左右,图书馆正对校前区布置,800人报告厅位于广场东侧,其人流依靠校前广场进行分流。内外流线互相独立,各不干扰,方便运营和管理。

6.单体设计

1.1教学实验楼

教学实验楼地上5层,设置标准教室50间,选修课教室9间,生化实验室18间,美术教室2间,史地教室1间,通用技术实验室8间,合班教室5间及部分教师办公用房。架空层(一层)设置音乐教室两间,舞蹈教室一间,及体育运动用房1500平方米。另沿行政广场一侧设置教学实验楼入口门厅。

1.2图书行政楼

图书行政楼主要包含图书阅览,计算机教室和行政及教师办公三部分功能。总层数6层,1-3层为阅览室,书库及计算机教室及其辅助用房,4-6层为办公用房。竖向的功能分区将动静分开,满足使用者的切实需要。1.3报告厅

报告厅按800人设计,以自然采光通风为主。层高10米,局部楼座。设置前厅跟侧厅,便于人员疏散。舞台进深11米,可以适用于电影、会议、小型话剧之用。

1.4学生宿舍

有3幢楼组合而成,高度四―六层,宿舍按8人间设计,采用单元细胞式公寓,每个单元有空调位跟晒衣阳台。教师宿舍33间,男女生宿舍合计327间,最大可容纳2616人。宿舍一层设置门厅、管理房跟小卖部。各楼由连廓连接为一个庭院整体,营造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服务系统,为实现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和高效益的优质服务创造了条件。

1.5食堂:

地下一层设置公共浴室,锅炉房等。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可同时就餐2000人。三层为教师餐厅及回族餐厅

7.立面设计

单体建筑以浅色面砖和工字钢线脚组合,配以川北多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形式,使整个立面典雅大方,充满人文色彩。砖和玻璃、钢架材料的组合,使建筑整体形象即有川北地方建筑的风韵,又有传统民族特征的现代建筑在建筑细部处理上,讲究建筑细部与简洁的形体穿插,使建筑形态挺拔,立面简洁明快。同时建筑细部设计结合建筑节能构造,在墙身冷桥部位增加竖向及水平板,加厚构造的同时也起到了遮阳的目的。对走廊局部放大,种植垂直绿化,既丰富了外部空间,也起到了降低室温的作用。建筑制冷采暖采用分体式空调,统一安装,室外机摆放采用穿孔铝板结合立面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4

园区座落于南京紫金山东麓,处于“灵山—龙王山”绿色生态廊道起点,西望紫金山,北依栖霞山,东接汤山,南邻青龙山,是南京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紫东”取自“紫气东来”意。园区确立“创意企业、总部企业”的双重产业定位:作为总部经济园区,重点引入研发或设计行业企业总部、各类非生产型企业总部;作为创意产业园区,以研发服务业和设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文化传媒业和咨询策划业为辅助产业;园区通过创意消费的形式,因地制宜,形成科学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条,为入住企业发展积极助力。2011年园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占地1000.9亩,建筑面积50万m2,规划容积率0.8,建筑密度14%,绿地率65.8%。

周边配套主要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仙林-紫金高端住宅区。作为南京最成熟、最接近主城的高端住宅区,经过近10年发展,仙林已吸引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精英阶层入住,特有的区域文化与之匹配的商业中心态势已基本形成。

第二部分为极致休闲配套。园区2公里范围内有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和紫金山庄两座五星级酒店,同时毗邻国际赛马场和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为园区国际型企业商务活动和休闲娱乐提供全方位的配套与服务。

第三部分为仙林大学城。园区处于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西部,目前仙林大学城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国际学校等4所中小学。

第四部分为便捷的交通路网。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位于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绕城公路交汇点,邻近312国道、122省道等城际公路主干线,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无论是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还是南京主城区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或是长三角及江北各大中城市,均可便利抵达。“紫东创意园·金马路”作为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首站,同时也是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四号线以及沪宁城际铁路连接线的换乘点,地铁二号线向西直通新街口和河西新城,向东直通仙林新市区,园区至车站步行仅需5分钟。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开通后,南京至上海铁路交通将缩短至60分钟,实现公交化,为企业发展加速。

园区的景观规划独具特色

大师智慧。园区将耗资1亿元以上邀请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精心规划高档园林景观。

花园商务。45万平方米皇家风格园林,360度丰富环绕景观,景观、道路、建筑的有机对接,形成人性化的生态商务场,成就园区及企业的发展势能。

创意乐园。以“风、火、水、土”为主题的多维景观串联,加上休息、运动、交流等丰富休闲功能的设置,令整个园区优美而充满“园趣”。

低碳环保示范园区。园区管委会聘请国内知名的专业机构和专家,大量运用生态科技手段,制定了低碳环保规划。2010年11月园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园区”。

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以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为目标,将物联网概念应用到园区建设中,以智能化设备与手段进行全面管理,不但实现建筑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彰显出园区高品质的造园水准。

高度智能化园区。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委托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能源智能化管理工程公司、云计算公司、数字园区设计公司对园区智能化系统进行全面设计。除常规使用的办公、通讯、消防、安防、设备管理、多功能一卡通、国际会议、信息引导等系统外,还规划了万兆以太网系统、智能车辆门禁和导引系统、数据云计算系统、能源(水、电、气)智能化管理系统、先进的园区内部管理系统等依托物联网技术设计的高端智能化系统。

园区的建筑规划充满灵感

园区建筑设计的不凡灵感,来自于对产业定位及未来企业办公需求的洞察。单体独栋的商务建筑,迎合总部企业的高端品牌商务需求;富含艺术与科技感的建筑外型,以立方体为元素,简约中富于变化,悉心匹配研创者特有的审美质感;通透的建筑立面,最大限度伸展了建筑采光面和观景面,使阳光、空气、景观成为企业无时不在的附属配套;玻璃的透光性使室内光线柔和、恬静,随时可以眺望巍巍山色,极大舒缓了办公压力,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整个园区建筑规划采取多重组团式设计,从平层、独栋、双拼、三拼到创意LoFt,从1,400m2到13,000m2多种单体体量,为企业入住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并预留拓展的办公发展空间。

a区湖畔办公:流动写意的商务时光。13,000m2/栋三拼平层。a区是最亲近中心水景的办公区域,3万m2湖面是a区的主题、创意的源泉,景观绿地呼应中心水景,使a区建筑外观更显庄重大气、格调高雅。

B区花园商务:静谧涵养的创意气质。8000m2/栋双拼。B区位于园区北部,由18栋高档研发楼组成,处于环境优美的山地,地势自西至东逐渐升高,自然环境优美,人工景观设计与山地和谐相融,优美而不失灵动。

C区英伦生态办公区:世界高端企业集聚。独家引入英国兰迪环球集团,以世界级战略发展眼光接轨未来产业经济运营管理,以“英国生态园”高端规划放大市场潜能,全面提升创意园区品牌价值,为未来市场升值夯实基础。

D区大师独栋:大师专属的研发地。2100m2/栋1400m2/栋独栋。建筑造型简约、时尚、精致。人性化的坡顶造型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传统造型与现代低碳技术完美结合。新型集成化外墙保温系统,明亮的节能落地玻璃,以其独具魅力的表面质感和虚实组合设计彰显创意类建筑的艺术气质。

e区创意LoFt:艺术家的梦工厂。5.2米LoFt空间。实用性中体现艺术性。e区建筑个性特征明显,造型简洁,内部空间完整高大,LoFt可随意分割的特性令空间充满了创意可能,立面玻璃材质的运用,既是展示面,同时又形成室内丰富的光影效果,为艺术活动展示与创意设计工作提供理想空间。

F区策划咨询产业园:高端企业的知识库。高智囊团体集汇中心,网罗海量行业信息,量身为企业提供强大品牌源动力,是专业提供品牌咨询、人才岗位培训、行业资质认证及关联产业咨询服务的集聚式共享平台。

G区中心配套:全方位商务尊享。包含时尚精品酒店,会展中心,创意商铺,酒店式公寓,白领公寓,员工餐厅等设施。

在打造最佳办公环境的同时,园区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的理念,为企业精心设计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部分组成。

公共技术部分包含软件评测、集成电路设计、数据中心、计算中心。

商务服务部分包含工商注册、财会服务、会议会展、市场中心服务。

人力资源部分包含人才市场、人事、猎头服务、高校实习基地。

融资服务部分包含银企对接、融资策划、贷款担保、上市辅导、创投对接。

交流培训部分包含行业论坛、产学研合作、企业沙龙、创意讲堂、品牌推广、项目推介。

物业服务部分包含安全保卫、园林管养、物业顾问、数字化管理。

生活服务部分包含员工餐厅、招待会所、创意商铺、白领公寓。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5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规划设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资源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新时代对规划及建筑设计师提出的新的课题和要求。

节约型校园应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校园的合理规划、新校舍的合理建设等是节约型校园设计的重点。笔者试从校园规划设计方面探索节约型校园建设问题。

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首要步骤,校园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要求校园建设与之相适应。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视角,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措施[2]。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应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不能一味规模求大,攀比成风,应注重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宜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如图书信息、行政办公、部分实验等功能不受高度限制的建筑可综合设计,节约用地的同时,也可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及标识性。

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资源的共享使用及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适合校园可持续发展。例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严格遵循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全校的教学、居住、餐饮、娱乐等活动分项集中、分区而治,教学区位于校园南侧,生活取位于校园北侧,各组团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资源的共享性。校园规划中集中建筑用地的布置,使得新校区拥有大量的绿地,成为园林化校园的典范。

2.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注重资源共享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也可借用城市的某些功能。比如:几所职业类院校集中布置时,应考虑实训基地、体育馆、生活配套服务等相近功能的相互借用及共享,部分共享建筑可沿城市道路布置,自成体系,考虑对外使用,增加使用频率,实现节约。

3.以人为本,景为人用,建设生态型校园

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学校新校区环境建设应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的植被、树木、河流、地势等自然资源[3]。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避免在缺水城市制造大量湖水景观,增加后期维护管理成本。绿化应以乔木为主,尽量选用乡土植物,不宜设置大量草坪,且宜选用可在其上开展活动的草种,做到景为人用。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同时生态化的校园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要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4.重视校园的智能化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校园的建设趋向智能化、信息化。在新建学校时,一定要把智能化设计全盘考虑,避免今后重新改造布线,造成浪费。校园应有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使教学、管理、学习和生活都建立在高效、便捷的信息平台上。此外,校园的智能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也需做出合理设计,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分期建设、考虑可持续发展

对于较大规模的校园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分期建设的可能性,注重节约用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但预留的用地必须能使近远期建设完美结合,可在教学实验区、生活区等特定区域内分散预留,不仅要保证在建设的的过程中有完整的校园空间,还要保证校园全部建设完成后仍有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

参考文献:

[1]宋明均.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6

关键词:智能,系统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s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newknowledgetotheforefrontoftransmission,inthenewcollegepreparation,musttakeeverythingintoconsiderationconstructionadvancedcampusintelligentsystemtomeetthemodernteaching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needs.

Keywords:intelligence,system

中图分类号:n94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为了给学校师生提供先进的、高效的、快捷的、便利的、舒适的教学环境,本工程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安防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统一规划设计。

1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体中的信息传输媒质系统,以实现数据和语音通信,满足计算机局域网Lan和程控交换机(paBX)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本工程建筑群子系统采用单模光纤、大对数电缆设计;干线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设计;配线子系统采用六类双绞电缆设计。

2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技术。

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三层星型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终端接入层。核心层交换机采用万兆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千兆/百兆交换机。

3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集各种功能模块及线路模块于一体,实现系统在校园所覆盖范围内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以及ip电话的综合通信。

通过光纤、大对数电缆等与其他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等设备组成专用网。在校园内采用分组交换设备,连接计算机局域网,并与其他校区组成分组交换网。在校园区域内组成一个全数字的有线综合通信网。

4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以光纤为传输干线、以同轴电缆为用户分配网的混合式有线电视网络(HFC),采用双向传输网络设计,主要用于校园内教学节目、当地有线电视节目及其它信息的传输,由接收信号源前端设备、传输系统和用户分配网络四大部分组成。在大会议厅阶梯教室体育场等处设置现场实时场景回传点,实行视音频信号双向传输,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或CatV网实现电化教学与视频会议要求。校园电视台播出信号可通过电视发射机无线发射并经校园CatV网有线传输。

5校园广播系统

本工程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管理的全数字模块化网络广播系统。根据需要设置主广播室及多个分广播控制室。各分广播控制室可根据需要设置音源设备。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外语听力播音、广播通知、背景音乐等基本要求。通过消防联动,又能实现消防及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广播。

6公共信息系统

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技术。在教学楼的大厅等公共场所设置大屏幕公告屏和触摸屏,用于公告和通知,进行学校形象的宣传。集中播放管理及分控管理功能,且可实时播放同一信息内容或者不同信息内容。

7一卡通管理系统

一卡通对方便学校师生教学、管理及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卡通系统分为数据管理中心、制卡中心、结算中心三个功能区,负责管理、统计各智能卡子系统的终端数据,打印相关报表,以及收费、写卡、充值业务。校园一卡通应具有以下功能:

(1)校园消费即电子货币功能,即在校园内替代货币进行各种消费。如交付各种费用(如学杂费、住宿费、水电费、上机费、医疗费),食堂或餐厅就餐,商场或超市购物,进行文印、洗衣、娱乐、体育运动消费等;

(2)智能管理功能:教务管理(如学生注册、学籍注销、成绩管理),教室考场考勤,学生管理(如学生宿舍、校门门禁、在校生综合管理),身份识别(如图书馆、计算中心、会议室、活动场馆);

8综合安全防范系统

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等。

(1)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模拟+数字视频网络虚拟交换/切换模式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对校园周界、校园及各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校园道路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

(2)入侵报警系统:在计算机中心、安防控制中心、财务室等重要部位设置门窗磁控防盗报警开关,防范非法入侵。

(3)出入口控制控制系统:对校园及各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

(4)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对停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指示、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报警等综合管理。

(5)电子巡查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保安人员巡查程序,通过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监督、记录,并能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9楼宇设备智能监控系统

本工程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与执行器、数字控制器(DDC)、通讯网络、中央管理计算机组成。实现对电力、照明、空调、水泵、电梯等设备的只能监控。具有可靠性搞、速度快、维护简便等特点。

10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采用消防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各种火灾探测器等组成。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快速地检测到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或其他报警信号,从而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或手动控制灭火系统灭火,同时联动控制其他消防设施或设备,控制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应急广播及通信、消防给水和防排烟设施等。

参考文献:

[1]《智能化建筑新技术》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7

关键词:校园能源管理计算机技术采集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7-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如今的通用技术。人们可以利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校园能源的计算与实时监控,并且要对校园能源的数据进行采集。如果使用人工技术,这将会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就非常便利了,不仅能减少人们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采集到的数据也更具有准确性。

一、校园能源的内容

总体来说,校园能源主要包括电、水、汽、油。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能源的分配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精细化管理。能够快速和有效地了解能耗设备的具体参数。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能耗设备更好的运行。以下就是校园内能源管理比较常见的一些能源设备的数据采集的主要内容:

1.电

从供电所采集建筑总配电房、楼层配电间、室内、室外各区域的电流电压的大小、判断有无功和频率等相关参数。

2.水

采集市政进水、区域进水、建筑进水、用户用水等各区域的数量;供水栗房电流电压的大小、判断有无功和频率等相关参数。

3.汽

采集市政进户管、减压站、用户等环节的数量等相关参数。

4.油

采集用油量。

5.校园建筑

采集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点的所有信息,包括建筑名称、建筑大小、建筑面积、建筑时间以及建筑内能耗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能够了解校园建筑内各楼层和各房间的具体用能情况。

6.校园能耗设备

6.1校园室外照明:

采集光照时间、日出日落时间、运行时间(判断有无功)、电流电压大小和频率等相关参数。

6.2校园室内照明:

采集光照时间、日出日落时间、运行时间(判断有无功)、电流电压大小和频率等相关参数。

二、采集能源的方式

1.采集方式包含自动采集和人工采集

1.1自动采集: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定时地采集校园建筑内消耗能源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自动的传输到校园网上或者数据中心。

1.2人工采集:主要采集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方式的能耗数据和一些基本数据,如煤气、石油、汽油等相关数据。

1.3数据梳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自动上传至校园网上或者数据中心,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中。系统也会自动的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加工和相关处理,从而生成校园分类能耗、建筑分类能耗、用电分项能耗。

2.能耗数据展示

2.1能耗计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能源进行实时的监控,采集校园内电、水、汽、油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计量。这些精细化管理能够给我们提供可靠、及时和准确的数据。

2.2用电实时监测

用计算机技术查看配电系统图并对系统图的相应回路进行监控和查找操作,知道电压的具体情况。可针对异常的回路进行估量和计算,可得出总功率曲线。

2.3用水实时监测

用计算机技术监测水管网布局情况,明确各水表之间的关系与状态。可了解到具体自来水的使用情况以及特定时间水压大小。这样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水管网有跑水,漏水,冒水,滴水等异常情况。让我们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措施如故障排查或报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2.4天然气实时监测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校园内的天然气网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计量,来一个天然气模拟实验,可通过手工采集方法进行计算和估量。进一步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日统计、月统计、年统计和某一特定时间段统计。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做出一份汇总报表,将汇总报表上传至校园网上或者数据中心。

对校园内各种能耗设备进行监控和计算具体数据,完成单耗、总耗、环比、同比的能耗设备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校园内重点用能设备进行估量,计算节能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和采集数据,能够实现分类管理如分别计量,客观的评价能源管理方式从而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报表、图形、曲线或文字等方式反馈出来,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化运行,完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消耗运行的目的。通过24小时实时监控的数据,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报表。

2.5能耗审核: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和各责仟单位的具体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能源管理相应制度及节能控制指标对整个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检测、诊断和评价。

2.6能耗情况公示:

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校园网上公布各个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具体的用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一定的用能制度指标对各单位进行管理,对比之间的用能情况如消耗率、消耗水平、消耗的主要设备等,结合单位的环境和相关因素进行诊断与评价。

三、异常能耗数据的分析

由于需要采集校园内大量的监控能耗数据并对其进行存储,还要对其进行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通过校园网展现给大家,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我们很耐发现异常能耗数据和单位内一些不合理用能,同时也很难找出能耗设备的操作上出现的任何问题。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模型用户能够更方便的诊断和分析用能情况以及能耗设备操作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1.信息挖掘

校园能源管理是以智能信息化为标准的,也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采集信息智能化、处理信息智能化、推送信息智能化、显示信息智能化和用能信息智能化进行全面的落实。

采集信息智能化是能耗管理的核心步骤也是一切信息的来源。采集信息的设备具有自动诊断、自动分析、自动处理、自动修复、运行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从而减少人工采集,不但给人员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扩建子系统内容

由于校园内能源系统不仅要对各单位用能情况和能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而且还要不断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对这些大量进行操作从而导致系统运行过于劳累,因此要抓住能源自动监控、能源自动调节、能源自动修复和能源安全处理进行设计和实施,在统一的一个系统内划分多个子系统,为各个子系统划分任务,这样既可以缓解一个系统运行劳累,也能更准确的反馈信息给用户,形成高度集成和统一的管理。

结语

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校园内能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计量,对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与实施。并且能对校园能源和能耗设备进行检测、诊断、调节、分析和修复。为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颖卓.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高校新生学籍注册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2)

[2]周海,刘昌敏.高校能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

[3]张强,林泽勇.高校能源管理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4(02)

[4]蒋春雷.高校节能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5]屈纪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

[6]汤露曦,王志平,汪暾,张立平,吴宝健.能源管理系统在造纸行业的应用[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4(06)

[7]王之海,张淑红,张丽.探究面向节能减排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J].化工管理.2015(13)

[8]金俭.能源管理系统不是抄表系统[J].智能建筑.2013(06)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8

关键词:高中校园;总体布局;生长;环境;现代化;人文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给教育创建一个现代化、人文化的环境?是我们在进行高中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集现代化和人文化的校园规划必然是结合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作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是集生态、自然、现代和人文为一体的。现就这个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思路

环顾当下的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有些校园的布局过于“刚性化”,文化底蕴不强,同时也未能从未来的发展和调整着手,也就是缺乏“生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无根”、“无枝”。具体的在新校区的规划上,总体布局短时间一蹴而就,从总体的布局规划到建筑单体的形态设计一次性成型,没有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可以延续的空间;有些校园是改建或扩建,大多是“见缝插针”,老校园的基本框架被打散,原有的人文韵味被打破无遗,由于没有连续感,导致增加的现代感看上去与原有的传统因素很不协调。

笔者认为,高中校园的总体布局应该具有生长性,这里的生长性指的是现代化气息的自然更新、文化底蕴的继续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发展。采用的总体布局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轴线法

该方法是高中校园总体布局最为常用也是进行校园的空间组织最为基本的方法,该布局方法注重均衡性和空间的导向性,轴线的形态可以不一定是直线,但总的让人感觉有总很自然的感觉,具有长度和方向性的特征,从建校的最开始呈现出来的风貌(往往是学校的底蕴所在)向着越来越近的今天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化,同时也暗示着未来定向生长的可能,该方法特别适合用于新校区的建设及保留老校区人文特征的扩建项目。

2、网格结构法

我们在对校园进行总体布局用到的网格结构指的是平面网格,以几何方形最为常见。这种校园布局方式适应于密集化、城市化的规划形态,具有现代化特征,容易进行标准化的建设,这种方法的出现让现代高中校园的大规模建设成为了可能。

具体而言在进行总体布局时,将校园的空间划分为n个网格,建设就是向空着的网格局部添加建筑,具有很好的可生长性和建筑的连贯性:

(1)网格的内部如果局部留空,能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完整的用地,而且布局的现代感和整体性一点不受影响;

(2)在功能的边缘,建筑物可以沿着现有网格方式继续生长。

(3)这种布局方式让校园建设现代感十足,有利于校园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更好的融合,为未来校园的有机生长埋下了伏笔。

二、高中校园空间形态布置

高中校园的总体布置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空间布置,它是一项复杂却有规律的综合性工程。高中校园空间形态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程序,它的存在是未能能够更好地完善校园设计整体性。可以这么说,中学校园空间形态设计是有效连接在校园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

现代化的高中校园作为一个场所,其服务对象是高中生,这些国家进行人才选拔的备选场,因此应该将其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激发智慧和陶冶身心的场所,“人文化”让学生心情放松,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觉交流空间环境的自然亲和;“现代化”有利于智慧的激发,大大的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质量。

笔者认为,校园的空间形态构建应该在一定空间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的开放的空间与半开放空间,应该是多层次、多内容的空间布置形态,自然景观和学习交流等重点要素应是空间布置的重要点缀,总体而言应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上按照“起、承、转、合”四个阶段有序而且丰富地展开。

三、高中校园单体建筑设计

整个高中校园最终还是由单体建筑构成的,从校园建筑的功能上来看,高中校园的单体建筑涉及到很多类型,从教学活动上看,涉及到“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实验楼、体育馆、行政楼和教师办公楼等等,从生活活动上看,有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等等。不同的单体建筑有着不同但又具体的功能要求,而且将单体建筑连在一起看将对整个校园建筑形态构成重大的影响。

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校园中的单体建筑设计是在客观条件的多重制约下进行的,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感性与理性同步思维的过程。笔者认为高中校园单体建筑设计应遵循建筑的“三要素”――适用、坚固和美观,在单体建筑设计上要充分理解环境条件和人文内涵:

1、充分理解环境条件

重点考虑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单体建筑形态生成的相互作用,把握好校园建筑外部环境的肌理,对校园的外部环境特色进行深入地研究,通过独特的设计将校园单体建筑设计为现代化与人文化相统一的独特个性,给每个在校园学习过的高中生都去爱她、留恋她、赞美她。

2、营造人文环境

每所学校在孕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因社会和自然等条件形成本校独特的人文特征。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无论是老校区的改扩建还是异地新建校区,最基本要求就是保留学校历史的片断,特别是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用现代的建筑语言结合校园原有元素对她进行新的诠释。校园单体建筑的人文气息可以通过色彩和细部两方面入手来分析校园。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9

关键词:新升高专;因校制宜;建筑节能;人机并重。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06-02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建筑能耗占高校总能耗的80%以上。在人员集中的高校,建筑节能的重点在于加强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桐城师专是一所由中等师范学校新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后,校园建筑绝大多数都是原有建筑,早期建筑节能意识薄弱,无论是设计、建设,还是运行与管理,都与现代高校建筑能耗标准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地方不符合现代高校校园建设理念和要求,进行建筑节能建设与改造势在必行。学校领导非常注重建筑节能工作,把做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作为学校与高校接轨的一项硬指标来完成,责成学校职能部门总务处立足本校实践,借鉴其他高校经验,在校园建筑节能领域认真开展研究与探索,先取得局部的经验和成果,再加以推广,少走弯路,更好地开展校园节能工作。

一、桐城师专建筑节能现状调查

桐城师专是2010年3月由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桐城市中心,现校区占地4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在校园能耗方面存在如下特点:

1.能源使用消耗集中。学校是属于人员密集型单位,夏季5、6月份,秋季9、10月份是学校用电和用水高峰,供水供电压力大,常出现供水、供电设备损坏情况。而寒暑假期间,能耗较小,只需基本的维持能源。

2.师生节能意识薄,日常管理有待完善。学校作为新升高校,在制度、管理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师生节能意识也比较单薄,人走灯不灭,无人空调转、细水随便流等浪费现象较严重。

3.原有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上缺乏节能意识,节能效率低。

4.供水供电设备不断老化。水电管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设施陈旧,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5.能源消耗的刚性需求急剧增加。桐城师专2010年有在校学生3000人,2013年5227人,年平均增长率30%以上,学校快速发展,人员增加,用电用水总量快速增长。

6.用于建筑节能的资金有限。作为新升高专学校,教学、科研、建设处处都需要资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能够用于建筑节能建设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

二、因校制宜、多管齐下进行校园建筑节能

为将有限的节能资金用好用活,学校从多处着手,力求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做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增强节能软实力

1.抓转变观念,树节能理念。桐城师专作为新升的高专学校,在转型期就很重视校园的建筑节能工作,校领导从转变师生的观念入手抓节能工作,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宣传画、温馨提示语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正确地用能节能,让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深入师生人心,让节能成为师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力求形成人人讲节约,个个懂节能的氛围。

2.健全节能制度,强化节能管理。为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重完善一系列的节能制度,多次派人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引进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成熟的管理方法,用能节能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如《学生宿舍用电管理制度》、《空调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办公场所用电用水管理制度及标准》等一系列的用能节能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用能节能实行细则,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根据“定额用量,超标付费”的原则,将节电、节水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师生,使节能工作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

(二)引进技术,购置设备,增强节能硬实力

作为新升高专学校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节能经费短缺,但我们不能因难为而不为,因缺钱而少为,为此学校因校制宜,创新思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改造:

1.把校舍加固工程和建筑节能改造有机结合。桐城师专2012年利用暑假对学校的树惠楼、居仁楼、三向学馆三栋学生宿舍进行了抗震加固,2013年暑假又对学校的南教学楼、1号宿舍楼进行了抗震加固。在两次的抗震加固改造过程中,校领导注重把校舍加固工程和建筑节能改造统筹考虑,同步实施。结合抗震加固,将原有门窗全部更换为密封性好、低辐射节能型门窗;在楼顶增设隔热设施,对部分屋顶还进行绿化;彻底改造了原有的供电线路,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将铝芯线全部换成铜芯线,有效减少了线路电损;为每个学生宿舍都安装了节能电表和限流保险,将卫生间、楼道、走廊中的路灯全部换成声控的节能灯;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有效地解决跑、冒、漏、滴等问题。

2.改造旧设备,实行技术节能。学校自升专后,逐年投入资金,进行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改造。如:在学校的所有沟槽式公共卫生间安装了红外线智能节水器170台,节水率达40%;对学校自来水进水管网进行了扩容,在主管网使用变频无塔供水系统,通过给管网直接加压,既减少供水能耗,又确保了高层供水;对学生浴室进行了系列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将原有的大间分割成小的单间,安装了智能控水系统,实行贴卡计时消费;将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声控式节能灯;对学生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淘汰了能耗较大的老旧设备和灶具,改原来烧灌装液化气为烧生物柴油,既废物利用,又节钱节能;对学校的锅炉房进行了改造,将食堂的老式锅炉更换成节能型蒸汽锅炉,既满足了学生数增多后对热水的需求,又节约了大量的燃煤。一系列的节能改造,既有效地提升了我校后勤保障能力,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3.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积极筹建节能监管平台

桐城师专升专后,在校园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安徽省节能条例》、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安全、经济、美观、绿色、适用”的建设方针。在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墙体材料节能设计、门窗节能设计、屋面节能设计和利用太阳能等方面都积极采用节能措施[1],凡是不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一律不建或改建。如我校2010年新建的艺术系综合教学楼就大量采用了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建筑能耗与其他同类教学楼相比,下降20%。

同时我校正在积极筹建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准备对校园内的教学、办公、住宿的所有场所进行全覆盖,全面实行末端监管,进一步提升校园的建筑节能硬件水平。

(三)人机并重,创新方法,增强节能巧实力

1.把设备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提高节能效率。再好的机器设备都必须由人员去管理和维护,如果只重视建和改,轻视管与用,那么就会出现节能设备成摆设,费钱费力不节能现象。在对其他地区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师生对节能改造工作支持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对节能投入资金的使用力度。我校在吸取兄弟学校节能管理经验的情况下,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策略,一方面把有限的节能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先考虑花钱少,见效快,节能效率高的项目,如优先改造学生宿舍电路,为宿舍安装节能电表,改造锅炉房、浴室,为公共厕所安装智能节水器等,后考虑那些投入资金大,见效慢的项目,如校园节能平台建设。做到有轻又重,有急有缓;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每一项节能设备都安排专人负责,加强检查和维护,对用能超标的部门和人员,及时收取超标费用,保证各种设备运行效率最大化。

2.把绿色建筑和绿色校园建设相结合,降低节能成本。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科学合理调整校园建筑物的布局,其实是一项高效、廉价、一举多得的节能工程。为了搞好“整治环境,节能减排,绿化校园”工作,学校专门聘请了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多次来校实地考察,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对能耗大,布局不合理的部分老建筑进行了拆除,将拆出的空地进行绿化。对校园所有能够绿化的地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做到乔、灌、花、草相互配置,高、中、低立体绿化,同时还尝试在屋顶、立面、公共构筑物的表面进行绿化,使校园绿化率达40%以上。校园大量的绿化美化,有效地改善校园微环境,既让师生感到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温馨宜人,又能有效降低热岛效应,夏天可节约30%左右的空调用能。

三、结语

桐城师专作为一所新升格的高专学校,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晚,底子薄,节能经费不足,缺少节能经验,但我们决不“坐、等、靠”。我们立足于本校实际,借鉴别校的经验,因校制宜,摸着石头过河,在校园建筑节能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有成功,有失败,有收获,有困惑。现在,我们已初步摸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方法,且已初见成效,但与兄弟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随着我校规模的扩大,新校区建设的启动,建筑节能工作任重道远,作为高校的一员,我们要加强学习,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创建节约型校园,让大学生们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校园建筑智能化篇10

关键字:新校区;规划;建筑;文脉;教学;生活

在我国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各学校在传统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传统校区面临着面积与功能的各方面挑战,在不断针对现状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许多高校纷纷在不同地域筹建新校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项需。

各个学校都本着发展新生机,在进行新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时,常见的是寻求新颖别致的,吸引目光的规划方案与建筑造型,有时候会忽视许多教育用地和学校建筑在使用上的合理和舒适,更常见的是一味追求新校区所表达的前卫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学校文化中传承的文脉与精神。在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理念应是统筹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将校园的客观环境和人文学术融为一体。

校区规划要重视教育发展趋势对校园产生的影响。新校园建设要与发展科学、高校培养人才、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相适应;要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规划建设。要明确校园的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和本校特点设计安排建筑布局;并且营造开放性、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兴校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环保建筑的原则;坚持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其中不仅指建设校区的经济与效率,也指建成后师生及管理,包括客观上的资金和不定型的教育时间和学习时间。其中在规划是可以粗略划分水系轴、绿色环境、资源线。水系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形成水源,部分回用,部分循环。绿色环境包括或随道就径、或校园小品、或绿色屏障,或乔或灌或草或花,花繁草翠,营造校园及园林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资源线主要是提出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节能建筑、节水线路设计、废物回收路径及处理利用等,达到校园废弃物零排放。

对此在校区的规划与建筑时,应该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各分区,特别是教学建筑的中心地位,按照学术要求安排建筑和规划方案,在充分利用,充分建设的同时,要留有长远的规划意图,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从大的组团,到小的建筑,都要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利用和营造自然条件,避免过于生硬的建筑环境破坏校园的文化特点,在满足使用功能及有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地面积,要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和弹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同时要满足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交流的要求,将建筑放在服务和辅助的地位上,不能喧宾夺主,而学生生活区要简洁、大方、实用,有别于初高中的,大学的生活区是真正“生活”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方便学生,并且便于后勤社会化管理,特别要考虑学生的人流和消防安全。新校园按功能规划一般可以大致分为教学区、文体活动区、生活服务区。各功能分区间应该主要以景观带、绿化小品等辅助功能彼此相间和联系。

教学区作为校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功能结构上应该将主要功能团集中设计,在局部分散错落,达到整体韵律,并且,保证交流和持续性发展。

文化体育活动的区域规划常见的因该包括:标准化的田径场,并且尽量设置时将活动用场和日常用场分别设置综合体育馆;综合性体育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校区的“宏伟”,因该按照学生的实际人数和学校发展前景进行设计,在留有后期空间的设计理念下,充分安排文体场所的使用面积和使用率。

景观、绿化、休闲区在设计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利资源,营造绿色空间,突出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的艺术空间等。

除了建筑的规划外,道路交通设计也是校区规划的重要部分。在总体上道路要保证做到交通顺畅、人车分流,力求指路简捷,保证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以及在教学区和生活后勤区以及其他区域之间道路干扰,和道路车辆带来的环境噪声干扰。集体设计是可以将主干道同主体建筑的道间距离设大,以达到在视觉上的宽阔与大气。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不仅要满通便捷通畅的基本要求,而且应妥善处理人与车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以保证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率性。教学区、生活区宜多设步行道,以确保校园内的交通与人身安全。在各主干道,各步行区、林荫小道等道间和建筑与道路间应多种植树木,增添校园的绿色空间,并改善校区小生态体系。同传统校区不同的是,新校区越来越多的分考虑机动车进入校园的交通组织,道路和停车场可结合建筑物和校园设置,在对外区域,停车场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些。而在教学区域应避免机动车对安全及环境的影响,而应增加更多的自行车位,一方便学生来往于校区的各个部分,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提高时间效率。

现代化校园的管、网、线的铺设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是同传统校区设计有巨大不同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合理布局和利用,将电话网、电视网、校园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日常生活信息管理系统等的设计融入到校区的使用和管理中,也要同时留有前瞻性,为未来的继续发展和建设留有一定的合理空间。

学校校区的各项资源使用速度快,使用量大,浪费也相对更多,在新校区的设计中,应该将环保低碳等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不仅造就学生的未来知识环境,同时也保护学生未来的自然环境。具体应提倡使用环保、清洁能源,如铺设中水系统,以期望达到利用学生生活废水,以及铺设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源为校区提供热能源,供给持续低耗能设施,如路灯等辅助照明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架设风能设备,进而增添校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