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8:48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1

一、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要看,就是看媒体荧屏展示,老师讲演、板书、动作;听,就是听老师的讲授和同学的辩解;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演练。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推敲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其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完成习作。

二、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尤其是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教学分数乘法,如:2÷9×3的意义是什么?2÷9×3转化成2÷9+2÷9+2÷9后怎样计算7根据是什么?当得到2÷9×3=(2×3)÷9后,将等式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结果比较比较。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应怎样计算?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掌握计算法则,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

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读懂、理解、记忆,防止流于形式。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应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再逐步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中年级的可根据内容采取边讲解,边要求学生看课本的办法。高年级的学生可选择若干段教材,让学生独立阅读,后由师生探究,要抓住重点或者就关键性的东西互辩互论、互答互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阅读数学课本还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不用笔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练中再看。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

四、养成自主探究、认真习作的好习惯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实在的独立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训练基本功、形成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要点。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实施:

养成专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作业有老师督促检查,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家庭作业中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例如,做作业时,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或拼命赶速度;依赖家长或照抄同学的作业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业的质量,教师要配合家长,共同督促他们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2

关键词:提倡“尊重”;自信心;小竞争环境;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1-03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当然是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素质,是教师在自主教学中首要的任务。

一、提倡“尊重”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二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个性特征,比如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这些素质特征。三是指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四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主要指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我们的学生尊重,尊重他们的生活、心里思想、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及其自主选择,就像对我们平等地位那样,而且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以及权力,并且要给他们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自我。这也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应该做的,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平等了,才会有真正的尊重,才可以产生信任,才能营造一种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正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营造和谐宽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尊重学生,学生方可“亲其师,信其道”并“乐其道”。

二、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就是自我相信自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我能力、思想、理念的一种正确估计、积极肯定和激励的内驱动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主要特征:实诚、开放、虚心、幽默、坚韧果断、活泼、言行举止的内在和谐。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欣赏学生。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人类的本质都渴望被肯定,学生也是如此,欣赏是阳光、空气和水分,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要充分发挥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来欣赏学生,也就是鼓励、激励加以肯定学生自我的发展,激发学生自我创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努力的欣赏和肯定:用你的眼神鼓励、赞扬给他动力,默默关注,给他以信心,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这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天才往往在教师的欣赏中诞生。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巨有愉悦之心,仁爱之心,成人之美之善念,只有真诚的欣赏,才能使被欣赏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2.提升学生的自我欣赏意识。不敢说,不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的根源。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专题讲座、专项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大声喊:“我很棒!”“我能行!”“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等口号,让学生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挫折和失败要多鼓励以激发其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教师要鼓足学生士气,确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不同感受才会觉得特殊,觉得特殊才有动力,而内在动力是开拓的源泉,从而产生对自我向往的凝聚力。

3.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起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总想表现自己的不同,或者说是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别以为一件小事,其实学生很重视,你总是要恰当的及时予以肯定,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再续动力。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3

关键词:学会学习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不恰当的对待,将对少年个性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伴随他们的一生。比如:由于家长和老师错误地专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要求和评价只以学习成绩为唯一准则。他们对孩子的看法是“一好(学习好)百好”和“一不好(学习不好)百不好”。一好百好的观点使家长和老师把智育孤立起来看待,不认为他只是德、智、体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放松了对孩子的德育、体育方面的要求,放松了对孩子的生活自立训练,忘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有各种需要的活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的机器”。这样做使孩子失去了其他方面的训练机会,对孩子进一步适应社会生活十分不利。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便是学习好,可是一旦离开学校,他们生存能力、道德品质很可能不如别人,或因此而压力倍增。另外,用“一不好百不好”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更是可怕。这种对待,对于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打压。他们可能因家长、老师的这种态度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对抗,等等。所以,在小学阶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它不但关乎智育,而且关乎德育和身体的发育。当把学习兴趣引向道德观念的学习时,孩子会逐渐变得懂道理;当把学习兴趣引向体育学习时,孩子会懂得如何促进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点,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系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我抓住学科、年级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从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就会对学习敷衍应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如果自信心强,就会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二、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人的品行具体表现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是对学生品行的培养。

品行培养要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区别对待。低年级学生应侧重常规训练,中年级应侧重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教育,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质和爱国意识的教育,培养文明待人的习惯。

教育离不开活动,品德教育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才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情感和智慧的启迪。因此,学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每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正如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各项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让我从中深切领悟到很多的道理。为了祖国的富强,我们从小就要发奋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滴灌”要有系列性和连续性,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得到熏陶、强化,最终形成高尚的品质。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运用教育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化整为零,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明确自己的任务,从而在自习课上有计划地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个体心理因素。事实上,班主任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而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各异,这就要求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的育人工作。例如:对自尊心强的学生,应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要增强其自信心;对好胜自负的学生可以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使其认识到自己应怎样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够使个性各异的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班级要注重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4

关键词:新课改放手自主学习独立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让我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考中能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平常会自主学习的同学。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放手的前提是主动,怎样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我通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教具、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己想学。如教学生椭圆的定义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唤醒自主参与的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能机械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讲解“a{x|-2≤x≤5},B={x|m+1≤x≤2m-1},B?哿a,求m的取值范围”一题时,我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帮他们修改,给每人自我反省的机会,然后请所有同学思考: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变形?此时,大家畅所欲言,一位同学一旦提出新的想法,立刻就有同学就解法上指出与前者的不同之处,课堂变得活跃而和谐。最后,学生通过全体总动员,集结了六种变式和每种解法的不同及注意事项。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能主动探索未知,敢想、敢做,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进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独特的思维角度。

3.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

例如:在讲“讨论函数f(x)=x+(x>1)的单调性”一题时学生顺利解决,再将例题变式:“讨论函数f(x)=x+(x>0)的单调性。”自变量的范围的改变使学生在操作上遇上障碍,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心存疑虑,有了操作学习的欲望,这时再顺应学生的需求,安排4人一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安排,既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个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形成了独立的活动空间.

二、让学生自主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教育学研究表明: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假如学生不能发动学习动机,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到底。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学生只有在确定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每天有计划地、有毅力地坚持下去。我曾经带过一个理科学生,她的智商并不高。她从高二便开始做《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而且她给自己订的计划就是:每天在新课之后整理笔记本、错题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跟着做,一直到高三她都是这样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她冲过了一本线.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了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还不够,怎样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应该有哪些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1.保持旺盛的精力。

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适量的运动和休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

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和时间。

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都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2)及时复习。

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要求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如何复习呢?我认为学生可以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现薄弱环节的好方法。也可以向他人提问,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多向自己或别人提问,学习就能不断进步。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运用。

四、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学习的评价

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学习的评价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学习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应该怎样努力以求上进。它是发展学习自觉性、独立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可以在课结束时这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是我们以后要解决的?”通过建立自主评判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总之,只有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自愿的、高效的,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也只有会独立学习的学生才能在新课改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新课改中的教师们,学会放手吧,让学生自己在经历奋斗和努力后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2009,(1).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4,(4).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现代教育更新了教育观念,要求实现教学重心的转变,由过去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也就是说,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解读课本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得不够完整,加上知识的缺乏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学生普遍对周围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活动,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去表现、去探索、去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踊跃表现,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资料,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过程是四个步骤的反复循环:预习、听讲、作业、复习。教师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1.预习。预习工作既是学习方法的体现,又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英语这门学科中,学生可以预习的内容很广泛。可以通过听课文录音模仿发音、锻炼读的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的音标知识朗读、学习生词;可以浏览新课文,找出文章大意;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以后上课时格外注意;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去理解文章,等等。良好的预习工作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2.听讲。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专心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贯通课堂的各个环节;认真听讲、及时做好课堂笔记;注重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实践,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善于思考与提问。

3.作业。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课后作业。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课后作业非常重要,如记忆、朗读、背诵等。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掌握并巩固正确、熟练的语言语调,有助于学生巩固已习得的词汇与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水平,从而锻炼并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力。

4.复习。课后的复习是语言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按时进行复习,可以整理课堂笔记、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重点复习重难点,熟读重要的词句;可以归纳、分析、比较、总结,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单元学结,养成分析与总结的习惯,从而复习并巩固已有知识,并且让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童年时期形成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习惯支配人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长期处于积极、热情的学习心理之中,开展良性循环,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与成功。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自主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赛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独立学习知识与技能,为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社会的进步与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新的观念认为,未来社会上的“文盲”不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具备有效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英语学科的自身特征,确保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习的习惯,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坚强的意志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与充分的自信心,就能够良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勇于克服困难、找寻答案,在学习上毫不懈怠,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然而,学生如果意志品质欠佳,或者自信心不足,在遇到难懂的问题时往往会沮丧、灰心、半途而废,失去学习的动力,就无法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所以,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务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也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活动要服务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尽量让教学内容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格外重视。有时可以“偏爱学困生”,对学困生格外关心与呵护,时刻与他们保持交流,指导他们的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扶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一起迈上知识的台阶,一起攀登成功的高峰,共同分享其中的点点滴滴。

总而言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对学生的正确教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细心观察、研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纠正不足,逐步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6

一、注重英语课堂实践活动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天赋的学习潜在能力,教育者的责任在于为其设置友好、支持、真诚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笑对学生,表情、言行协调一致,对学生倾注爱心,缩短师生心距,加强情感交流,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明确具体目标要求

英语课堂活动,目标要明确、可行,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明确是指教师在活动前要讲明要求,还要做必要的示范,让学生清楚活动的任务。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参与活动,以培养自信心。

(三)给予充分准备时间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往往一下达任务,就马上让学生讨论,这样的效果不一定好。因为学生需要思考一下,至少应该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考虑、组织话题。因此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准备是必要的(这种时间也可称之为thinktime/waittime)。

(四)提供反复操作机会

一般说来,当我们第一次表达一个话题时,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内容上;当我们再一次表达同一话题时,我们会更多地注意所讲内容在语法上正确与否;如再有机会表达它,我们会力求达到流利、完美。因此,给学生创造重复表达的机会对达到不同语言学习目的就显得很重要。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课堂活动时,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给学生创造信息差、时间差,让其感到有新意,每次活动都兴致勃勃,积极投入,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常见的活动形式有:

(1)任意编排:把全班课桌排成两长排,将全班学生任意按a――Z和1――26编号入座。长桌两边面对面的同学成了一组,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好于课堂里的同桌活动,这是因为,对面的同学由于任意排号而成了“新面孔”,而不再是每天都看到的老“同桌”,与他/她的交流具有信息差的特点;话题都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且经过自己的选择,兼顾了内容与兴趣,因此自然会全力以赴投入到活动中。

(2)分组操练:老师先布置一个话题,由各小组就此话题讨论,轮值组长记录,然后由各轮值组长依此对阵表演比赛,老师起主持和评判作用,最后由老师宣布优胜小组。这种活动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充分体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交际法原则。

(3)师生评议:评议式学习活动常常用于课文中某一人物、情节或论点让学生分组评议,然后由各组轮值组长依此用英语说出本组的评议,最后由老师综合评议。这种活动往往可以使教学更深刻,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4)定时轮流:教师每周布置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或与时事有关的话题让各组学生查阅和讨论,然后在下周由轮值组长进行课堂前5分钟英语“值日”。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活动对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十分有益。

这些活动形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也更有实效。

(5)给予积极鼓励评价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忽略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和利用。其实好的结果会给学生以有力激励,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英语的学习。教师不要吝啬鼓励,对学生的成绩要小题大做,树立其继续努力的信心;而对学习中的失误,要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其存在,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应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掌握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操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情达意与否的“评判者”。一言以蔽之,教师要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善于诱导、疏导、指导,使学生变厌学、死学、难学、苦学为爱好、活学、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案,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

(一)重视基础知识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注意因材施教。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立足于发挥不同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身优势,使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提供充足的条件。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得其所,都能愉快地学习。对于优等生,要设置各种语境,扩大其语言实践的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其再接再励。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要一视同仁,树立转化一名学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等重要的意识,切忌漠视甚至歧视他们,鼓励他们开口说、倾心听,消除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

(二)提高技能质量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提倡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充分安排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尤其重要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即编排材料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技能质量,具有可行性,以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

(三)研究心理特点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佳境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对学生特有心理的分析,把教法体现出来。学生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7

关键词:化学主动探究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化学学科来讲,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应当是我们所有化学教师的研究重点。[1]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文化课,也是提升学生们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同学上化学课能够认真听讲,但是他们依然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1.没有意识到化学科目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们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而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化学需要学生们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学习作为一种应付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2]

2.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被动学习,是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能否获得毕业证的逼迫。这种态度在化学课上体现得也很明显,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们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如讲述课本基础知识、课后练习上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更重要的是,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成为“死读书”。

3.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背诵、练习――考试,学生们不论是对待什么科目都是采用这种死板、效率低下的学习方式。结果学生陷入这样的怪圈:高中毕业知识还给高中老师,大学毕业知识还给大学老师,导致毕业生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要求更高,而这也是培养学生们这方面能力的最好的“战场”,在化学课程中让学生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已经是现阶段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3]

二、培养学们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提升学生们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大而泛的口号,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门科目中,对于化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发现化学的乐趣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内的教育家们早已经肯定了心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第一要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化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们知道化学对于他们来讲并不只等于分数,学习化学是一项技能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容易的适应社会;第二要让学生们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提升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这门科目要比其他的科目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自我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找寻学习化学的乐趣。

2.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促进让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精英人才。化学课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们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化学学习习惯,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有意识、有能力主动去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这要求教师不能采取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总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化学不仅影响着学生毕业成绩,更是可以作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更要革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高中化学中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兆平.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8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农村学校的课改一直是个难点。特别是数学这个理性化比较强的学科,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很难。虽然我们举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但是仍然在走老路。教学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味地灌输,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辨别、发现、创造的能力。综观整个学习阶段,笛а习最终极的目标无非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我们的日常教学则一点一点地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上举步维艰。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学得轻松,身心自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面向全体,不落下任何一个学困生,真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既帮助学生明白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还要帮助学生以适当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为此,我将这几年的点滴经验作一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给学生正当的理由,放松学生的头脑和思想。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和几句赞许的话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都会给学生以鼓励,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教师要多问些“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做更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他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自我“内化”这个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的方法、程序,自己获得结论和总结规律,自己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挖掘学习的载体,诸如活动、观察、思考、合作、实验、交流讨论、探究发现、转换角色、分析归类、情境体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创造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路人、指导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指导,比如设疑、反思、疏导、激励等,都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局限于学习技巧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指导,促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善学习、学得好,最终能创造。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恰当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围绕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图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觉思考,放手让学生去猜想,积极思考,提出假设。善于运用点拨和留空等教学艺术,“以虚当实,虚实相生”。优化解题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自觉产生的思维火花,往往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猜想―证明”的思考方法。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和猜想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思、善疑、自主质疑,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将其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要加以扶持和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言传身教,爱生如子,使学生早日成才。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去垂范、熏陶和感染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学习上对学生严要求,纪律上强管理,在生活上多关心,从各方面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发展个性的家园,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激励全体学生在书山攀登,在学海遨游。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养成探索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英语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增强学生说英语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使其可以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其自身综合素质地提升打下基础。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一、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具体任务的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增强学习意识,为其今后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myFriends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描述自己身体部位特点的句型ihave...,本节课是在学生之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英语来描述他们的外貌与性格特点,即myfriendis...,he/shehas...那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单词和对话,并给学生创造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条件,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趣味活动,培养学习自主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仅仅通过课堂上讲授让学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让学生多说多练,而由于平时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都很少能提供给学生练习的平台,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困难。要改变这种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的英语活动设计教学,并使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地进行此类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whattimeisit?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有关时间的单词与对话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习参与英语活动――我来比划你来猜。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派出两名成员进行比划,其中一名成员用手指表示时针,另一名成t用手指表示分针,其余成员负责猜时间。这次活动可以采用计时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有3分钟或者5分钟的时间来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得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的英语教学方式既有效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当然,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遇到某些题目不知道该怎么做,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等,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与鼓励性,即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以便教师可以作出更为中肯的评价,并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改正的决心,从而切实地起到激励评价的作用。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从而促使学生内心重视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培养篇10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活动;沟通

一、设计丰富高效的课堂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时机,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组织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试验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独立思考。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数学知识,逐渐培养独立的数学思维空间,让小学生尽量通过自己想到的、做到的去完成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关注学习知识的过程,正确指引学生如何掌握方法。比如,数学教学内容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具体拼接活动中发现并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是转化法,利用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为以后学习梯形、圆形等形状的面积计算以及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造机会与小学生家长多沟通,共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能力

小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同时也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要针对不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相对应的学习对策以及方案,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