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0:41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测绘成果测绘档案汇交全流程管理

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工作。测绘档案是广大测绘工作者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的无价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源。[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测绘成果档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公共应急等各方面越来越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资源的支撑,人民群众在交通、旅游、医疗、娱乐等方面越来越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资源的指引,可见从政府管理到个人衣食住行,其对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尽管如此,自200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下简称《测绘法》施行至今,据笔者调查,全国正式全面开展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的省份仅有海南、湖南、四川、河

北[2][3][4][5]等数个省份,大部分省份都未严格执行测绘

成果汇交制度,特别是非基础测绘成果汇交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同时,在CnKi上以“测绘档案”为关键字检索发现,自2013年以来相关文章共计107篇,以“测绘档案汇交”“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成果档案汇交”作为关键字,则仅检索出相关文章14篇。鉴于此,笔者从汇交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做好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的几点意见。

一、概念界定及辨析

(一)测绘档案与测绘成果档案

测绘档案是在测绘生产等测绘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描述自然地理要素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具有一定时期内保存、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原始记录、技术文件和成果等文件体系。测绘档案具有时空特性,同一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测绘档案有时间顺序上的区分,一般把同一空间范围内最新形成的测绘档案称为测绘成果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档案可转化为测绘档案。由此可见,测绘成果档案与测绘档案存在从属关系。

(二)测绘成果汇交与测绘成果档案汇交

测绘成果汇交与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的含义相同,均是指测绘项目生产完成后,在规定时限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目录以及相关技术文档。按内容可将其分为基础测绘成果汇交和非基础测绘成果汇交。

(三)基础测绘与非基础测绘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工作。基础测绘之外的测绘活动即非基础测绘,一般非基础测绘主要由市场需求驱动,是未纳入到各级政府统一规划、年度计划以及财政预算的测绘活动行为。

二、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的现状

自《测绘法》实施以来,相较其他省市而言,广东省较早启动且效果显著,故笔者以广东省为例进行阐述。

(一)基础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工作稳步推进

2011年11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并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测绘条例》,其中规定了“汇交测绘成果副本和目录”,旨在加强测绘成果的管理和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基础测绘项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全省投入37041.15万元,同比增加8782万元,在此推动下,基础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工作获得较快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广东省测绘档案保管单位接收基础测绘项目的汇交多达210多个,涉及各类基础航空摄影与航天遥感、基础地理信息、大地测量等成果档案,数据量超过100tB,形成并了近10万条测绘成果资源目录,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

(二)非基础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工作推进滞后

目前,广东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正式出台相应的非基础测绘项目成果汇交实施办法,对哪些类型项目必须汇交、汇交哪些内容等没有硬性规定,往往由汇交单位自行把握。同时,非基础测绘项目涉及全省697家测绘资质单位,在彻底推动上存在较大难度。尽管如此,2016年,广东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建成了“广东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将非基础测绘项目的成果档案汇交纳入其中,拟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省测绘资质单位开放入口,旨在约束各资质单位在线汇交非基础测绘成果目录资料。如今该平台已经上线使用,相关的配套办法也将启动。

三、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础测绘成果档案汇交不同步、不完整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2

1.在工程施工中各个工种都有其自身的施工特点,工程测量也不例外同样有它的自身特点。首先,测量施工的质量好坏,与测量操作人员、测量施工方案、测量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测量仪器精度及各种仪器误差、测量基准点受施工过程中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没有控制好,都有可能直接造成工程施工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上述因素在施工前、中都必须认真考虑,并提前做出应对方案。

因此,测量施工中应紧紧抓住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人、机、法、环四大关键因素,以事前控制为主,分阶段逐项控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2.测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以后工作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进度。而对于测量控制网而言,控制网的确定将影响控制点的最终精度。因此控制网的确定又是一个关键的工作。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具体应在工作前完成以下工作:

(1)审查承包商测量人员的组成及数量是否满足测量施工需要。由于测量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将直接影响测量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了解每个测量人员的情况,对今后工作的安排尤为重要。

(2)审查测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测量施工前,施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测量成果的质量。一个好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点的精度,还可以节约测量施工的人力消耗,并且提高施工进度。因此在测量前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务必到现场亲自查勘,保证方案中控制点的位置布设合理、实用,通视条件良好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测量施工前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控制:由于测量仪器也是施工测量中直接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在测量施工过程中,测量仪器的精度及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承包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难易、工作量大小来确认责任单位的仪器精度及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其次我们还应该要求承包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并提交仪器校核资料。

(4)测量施工环境的检查与控制:测量在施工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例如风雨天气、室外温度、其它工种施工带来的震动等都会对读数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是无法避开的,只能尽量在这些施工环境中注意,如多读几次数据等来减少影响。在测量放线中,由于建筑物的限制,有时测量仪器需架设在距基准点数米甚至数十米的高空中进行定位放线,这时仪器架设的地方稳定性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观察精度。为了避免测量施工中机械振动的影响,现场应搭设双层独立测量操作平台。

二、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2.2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2.3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已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2.4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2.5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在预算中列有专项,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房产测绘;测绘内容;质量控制

引言

在测绘工程专业中,房产测绘是一个很具特点的测绘学分支,而其所测绘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针对房屋以及相关的土地所实施的。房产测绘中,其测绘的成果对房屋权利人的切人利益有着重要的关系,受目前房产测绘中问题存在较多的影响,测绘行业加强对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对测绘质量的提高,以及房产权利人切身利益的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房产测绘的内容

从房产测绘的实际操作出发,基础测绘和项目测绘是房产测绘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房产基础测绘是在一个城市和区域内进行的,是对整体房地产平面控制网基础图纸的测绘。基础测绘中,其对测绘人员的素质、测绘单位的资质、仪器装备等很多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而房产项目测绘所指的是房地产权属管理、经营管理、开发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中,对需要测绘房地产相关图、表、数据等所展开的一种测绘活动。房产项目测绘和房产权属中的管理、开发等活动紧密相连,测绘的对象主要为房屋和土地权属证件附图。

2房产测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由于每一个人的思维角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房产测绘的过程中,对于测绘规范的理解不同的生产人员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造成了房产测绘中,测绘人员对同一套商品房和测绘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予以测绘的情况,因此,每一个测绘人员所得出的测绘面积就会有所不同。基于此,房产测绘过程中,对技术路线设计、作业过程以及检查验收三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对房产测绘的质量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

2.1技术路线设计的质量控制

房产测绘中,技术路线设计所指的是,根据测绘的目的,测量房库的规划以及其他的建房资料,先对房产的产权档案进行查询,然后再对房产测绘的依据、方法和分摊模型的步骤予以确定,所实施的一项设计。一般情况下,房产测绘中技术路线的设计实施,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粗到细的一个过程下进行的。因此,房产测绘中技术路线设计的质量控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实施:

(1)从房产测绘的类型和目的出发,对测绘过程所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测绘精度予以明确;

(2)从待测房屋的图纸和计划采用的技术标准出发,对房屋空间的具体算法和楼层整体共用部分的分摊层次进行确定;

(3)房产测绘中的相关技术负责人,需要联合质检和负责此测绘项目的组长,对房屋的具体算法、技术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地方、整幢房屋共用部分的分摊原则等各方面的解决方案,以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并提出确定和解决的方案。技术路线设计方案确定后,由组长传达给此项目的负责小组。

2.2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房产测绘中作业过程的实施,是从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图形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的。对于房产测绘的整体质量来讲,作业过程的完成情况对房产测绘结集的产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是房产测绘中质量控制的关键部分。

2.2.1外业数据的采集

外业数据的采集需要使用经过检定合格的仪器和工具进行,同时,采集的实施需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此作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外业数据进行仔细的采集,还需要在采集的同时核对测量草图中所标注的数据,并对两者在质检上的差值是否超过技术误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若误差比较大,需对误差较大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的调整。例如,在对房屋长度进行测量时,一般外墙抹灰的偏差长度允许有2-3厘米的误差,外贴瓷砖的长度允许有3~4厘米误差,而石材、玻璃、外贴装饰板的测量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误差在5~15厘米,或15厘米以上,是不需要进行纠正处理的。若误差的出入非常明显的超出了上述标准,此时,不仅要对误差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整,还需要对房屋的建造尺寸进行变更确认,变更确认中需要委托单位对图纸进行重新提供。

2.2.2内业图形的处理和分滩计算

为了避免遗漏返工现象的发生和对问题及时的纠正,内业图形的处理需要在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及时进行。同时,业内图形在处理完成之后,与内业计算之前需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全面性的核对。核对过程中,针对技术标准、房屋算法和分摊原则没有给予明确规定的部分,一定要按照房产测绘中既定的技术路线去实施。

2.3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测绘单位针对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所采用的形式均为:“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其中,一级检查的进行是在全面互检和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并由测绘作业组中的专业检查人员对产品质量实施过程检查。二级检查建立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检查的实施由专职检查人员和施测单位质量检查机构,从产品的质量检查出发进行最终的检查[3]。在测绘工作的验收上,由一级验收中的相关人员去执行,并对两次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将测绘报告提交给客户。从现行房产测绘中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来讲,检查制度只要落实到位,工程的质量就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3结语

综上所述,房产测绘对公众的切身利益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同时,在房产测绘实施比较复杂的前提下,测绘人员需要加强房产测绘中质量控制的力度,对房产测绘的市场发展状况合理分析,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实施严格的测绘程序,这对房产测绘质量的提高和房地产行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尉红波,张晔,隋广庆,等.浅谈房产测绘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4

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是近年来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测绘法律法规,设计并组织测绘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工程监理工作,为测绘工程项目的依法顺利实施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的有关内容。整个课程涉及到多门测绘专业相关课程,知识点与背诵记忆的内容繁多、综合性很强。此外,该课程在各高校间还没有统一认可的教材,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单一的以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师生互动环节被弱化,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乏个体与创新性,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

2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置

测绘管理与法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或选修课,分为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大部分。一般安排在第5或6学期开设,学分为2分,总学时为32课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测绘行业基本的法律和法规知识,进一步保证测绘成果质量,为他们将来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依法从事测绘作业、测绘项目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自2011年实施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在其3个考试科目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要求考生掌握测绘基本法律法规知识,会运用测绘法律法规,规范测绘行为,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解决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突出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生产管理的内容,安排少量课时的测绘监理的内容。测绘法律法规篇章应重点讲述测绘资质资格、测绘项目管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基础测绘、测绘成果管理;测绘项目管理篇章重点放在测绘项目技术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这3大方面;测绘工程监理篇章只需2个课时介绍测绘监理的组织与协调、三大控制和两大管理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们知识,而对《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而言,往往因为知识点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少,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精力分散,甚至瞌睡、旷课等现象发生。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引入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1测绘案例教学法

测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们展示测绘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在自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较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平时要多接触测绘实际工作,注意积累相关的测绘案例和问题。可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历年测绘违法典型案例,总结并设计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测绘法规或测绘管理案例。首先,教师简要地讲述测绘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案例发生发展的过程,最后指出测绘活动中设计到测绘法律法规或测绘活动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将提出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全体同学参与,小组讨论后再在组间进行探讨,进一步地去挖掘问题的实质,分析并提出一种或几种切合测绘实际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分析并解决测绘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项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我知识的不足,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去弥补知识漏洞,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此,就会变被动的填鸭式知识传授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之间更能体现出交流与合作的亲密关系。案例加小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师生默契,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依据测绘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独立、自觉地思考,以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其能力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直观设疑启发。例如:在讲到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在测绘资质管理中的职责时,作为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机构,自然拥有制定测绘法律法规、规定测绘证书样式、查处重大测绘案件、负责全国甲级测绘资质的审查发证等职能;据此,可向学生提问省、市、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学生们会根据各级机构的行政权力大小推测相应测绘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功能。一种方式是比较式启发法,在讲到相似概念或定义时,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理解掌握新课程内容。例如:在讲到测绘项目和测绘市场管理制度这一章时,先介绍测绘项目的承包和投标,再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推测测绘项目的发包和招标的含义,最后由教师给出准确的概念定义。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前思考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在课下制订解决方案。上课时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例如:在涉及投标程序这一节时,同学能在课下很快地搜集到测绘项目的投标程序步骤并能在课上流利叙述,但往往遗漏投标过程中的禁止事项,这通常由学生讨论或教师总结来完成。

3.3随堂习题训练

该门课程内容范围广,不仅包括工程管理和监理的内容,而且又有测绘的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普通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原理等测绘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记忆性及综合性强,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为此安排必要的随堂习题训练,可有效地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能为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各章节习题的题型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试卷,主要设置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记忆压力。每章节出20-40道选择题为宜,出题材料可参照注册测绘师考试试卷、各类教材和习题集,这些题目也为课程题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讲述完课程的要点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些习题而且让所有同学参与回答,问题的设置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多以中等和容易的题目提问处于中下等学习水平的学生,简单问题的解决可有效增强中下等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些学生成绩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

现行的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中,开设测绘法规、测绘项目管理或测绘工程监理课程的单位并不多,且这些课程又属于新兴课程,课程中法律与管理的文科性质内容又占据大部分的课时,实践内容极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测绘能力的培养几乎为零。根据该课程特点,制订若干相关实践实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测绘问题的能力。

4.1测绘实践项目的提炼

虽然测绘法律法规的实验和实践内容较少,但是仍可从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挖掘出测绘合同书设计、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制、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测绘工程项目技术总结书编写四项实验实践内容。对于测绘合同书的设计,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测绘合同样本,可让学生尝试编写1份1∶1000的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合同。合同内容要求包括测绘的范围、内容、执行标准、工程费用、甲乙方的义务与违约责任、完成工期等必备条目。对于测绘工程项目技术设计书而言,包括了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等不同项目的设计,只需选取一种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即可,如选择编写的工程测量项目设计书需要包括任务概述与测区概况、引用标准与文件、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施工或线路测量等内容。对于测绘生产内外业安全管理制度,以测绘工程实验室为例,要求学生编写实验室测量仪器的安全保管制度。对于测绘技术总结,可结合上述已编写的测绘项目设计书,编写任务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测绘成果的质量说明与评价、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及其资料清单等内容。这些实践内容的训练联系并部分复习了以前所学的测绘专业课程的内容,切实锻炼了学生的测绘管理组织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未来从事高级测绘技术和管理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测绘法规竞赛的组织

仅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竞争和敦促机制来消除学习该课程的乏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保持50分的期末考试、10分的上课考勤提问和20分的作业模式不变,剩余的20分期中考试进行稍微调整。将期中考试分解为测绘法规知识竞赛的初赛和决赛2部分,初赛即是全体学生参加分数为15分的期中考试,从初赛中择优选择6-8名同学参与分数为5分的决赛,把这6-8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设置抢答题、必答题和风险题3种题型,通过两组对决的形式决定优胜组,并从这2组同学中确定最佳选手。在现场互动环节,现场观看比赛的同学可以参与1次抢答机会并获得1分的奖励。最终,决赛以奖品和加分方式对同学们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参与决赛的同学可给予3-5分不等的分数奖励,为最佳选手和优胜组颁发获奖证书和获奖奖品。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5

近几年,我国经济经济体系逐步成熟,人们对建筑施工前期的测绘工程也更加关注,测绘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测绘工程的质量更是十分重要,因此要对测绘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掌控。该文将从我国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出发,针对质控问题的特点提出强化措施。

关键词:

测绘工程;质量控制;强化措施

我国的商品经济体系逐渐完善成型,土地与空间的价值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我国的一线城市。同时,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加重视,相关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工程的质控工作是否到位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1测绘工程的特点

测绘工程是建设施工的前期阶段,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后期施工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城市地图和旅游地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绘产品。目前,我国的测绘工程逐渐从人工进步为智能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测绘,在信息收集、处理、数据化这几个环节融入了大量的新技术,全面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化,让客户获取的测绘质量有更高的保障。这种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测绘工程进一步保障测绘产品的质量,让测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测绘工程的质控措施与系统管理方案

2.1测绘工程的质控体系

测绘程序准确化、规范化管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目标值系统稳定是测绘工程质量保障的前提条件,主要是通过对测绘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测定,并将相应的指令信息传输到所需的终端,从而实现体系内部结构完善化发展,让质控体系的状态能够被更好地展现出来。

2.2测绘工程的常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想要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则需从各个工作环节出发,不仅要对测绘工程中的人、设备、资料和材料进行控制,还需要对已收集到或未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掌控,实时监测测绘工程各环节的测绘作业。除此之外,测绘人员还必须对测绘工程中的设备进行校正检验,从而保证测绘设备能够在测绘工作中正常使用。

2.3记录与标识

在进行测绘工作时,测绘人员除了要做好相应的测绘工作时,还应该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同时记录所使用的文件、标识、存储和处理等各项工作也要做好。对于记录的表格要进行统一的编号处理,而且还应该做好数据资料保存工作,防止因工作失误而导致测绘数据异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当数据在利用媒介单位进行存储时,更应该做好相应的数据备份和管控工作,对于一些重要性的文件则应该采取多平台存储并给予多级加密处理。

3影响测绘工程质控工作的各项因素

3.1人员因素

人是测绘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执行单位,在测绘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实地勘测、测绘操作和数据计算等,可以说测绘工作中的任何工作环节都不能离开专业的测绘人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将是保障测绘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换一种观点来说,测绘工程的最终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测绘人员有关。从实际测绘工程来看,笔者发现我国的测绘工程人员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各种测绘问题均与测绘人员相关。

3.2测绘方案

测绘方案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测绘工程的实际需求,将严重影响到测绘工程的质量。想要从实际出发提高测绘产品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方案的制定,并且不断吸收先进的测绘工艺和理念。通常情况下,测绘工程一般由控制测量、地理勘察、界点测量、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数据统计等若干道工序组成。而最终的测绘质量必定会受到每一个工作环节质量的影响。根据每一个测绘项目的技术特点,需要为其量身定制一套专业的操作方案和测绘技术手段,从而让最终的测绘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单位的商业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测绘产品的质量,测绘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落实相应的体系调控方案,充分优化测绘工作的操作流程。

3.3测绘设备质量

从实际测绘工程来看,测绘设备的精确度将严重影响到测绘工程的质量,比如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的测绘现状,仪器精度能否满足测绘人员当前的技术要求,整体性能是否稳定高效,这些多方的因素直接与最终测绘质量相连。因此,测绘设备的质量应该受到测绘单位的重视,仪器的保养工作和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避免因测绘仪器问题而让测绘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3.4环境因素

测绘工程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才能够进行,因此环境因素将会影响到测绘工程的质量,这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点,技术环境、测绘环境和管理环境都属于测绘工程的环境因素。

4提高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4.1做好人员管控工作

人员是测绘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人员的使用和管理都必须具有一套专业的管控体系。测绘人员管控必须遵守“扬长避短”和“量才而用”的原则,每一个测绘人员都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因此根据测绘工程的需求来选择符合当前测绘工作的测绘人员。

4.2制定有效的测绘方案

测绘方案是测绘工程各环节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从测绘实施的可行性、技术优势、操作难度和经济承受力这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有效的测绘方案,从而让测绘工作不仅高效保质,还能够让测绘单位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4.3做好测绘仪器的管理工作

测绘仪器无疑是测绘人员的“大宝剑”。测绘工程中所选用的测绘仪器必须能够满足当前的测绘工程需求,测绘仪器的各项参数必须准确有效,务必在测绘开始之前对其进行参数调整。同时,测绘单位还应该做好测绘仪器管理工作,当测绘仪器在存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保养工作,落实定期检查和管理维护工作,对于仪器的取放则要做好记录工作,必须做到“仪器取放登记”,避免测绘仪器出现乱拿取现象。

4.4控制好测绘环境因素

测绘环境因素可以说是最不稳定的一点,想要控制好多方的环境因素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了测绘工程中各环节的质控工作,环境因素问题必定会被降低,其影响力度将会得到控制,但是想要完全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是完全不可能的,

5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和项目规模的加大,工程测绘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测绘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严格遵守测绘工作的管理制度,加强测绘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测绘工作的准确性,测绘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控制好测绘工程的质量是提高测绘单位商业信誉的重要工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测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测绘工程质量必须得到全面的完善,从多个技术角度和层面来做好质控工作,进一步扩大测绘单位的市场占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重大工程建设的蓬勃开展,为工程测量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其发展特点可概括为精确、可靠、快速、简便、连续、动态、遥测、实时。

作者:马永军单位: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陈小燕.测绘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5(1):239-240.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房产测绘系统总体设计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2015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公布,对进一步规范房产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而在日常的房产登记管理工作中,建立房产测绘及成果管理系统是建设房屋等级管理系统的基础。系统主要是集房产图绘制、测绘流程管理和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涉及网络技术、计算计软、硬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范围。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新型的房产测绘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服务群众、服务城市化建设。

1房产测绘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重要性

房屋是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赖以存的基本物质要素。房产测绘是房产管理工作中必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在房屋登记过程中,房产测绘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安全、稳定、可靠的房产测绘成果做支撑,如果没有准确而完整的房产测绘成果作为确认房屋产权、产籍和有效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一个标准、权威及数据精度可靠的房产测绘系统是房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2房产测绘系统的总体设计

建立房产测绘系统建设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从高起点着眼,遵循“统一部署、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科学指导思想,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性和操作的标准化。

(一)建立统一标准、系统先进,操作规范为目标。房产测绘过程中必须以建立房产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以建设部及国家规范的相关标准为原则,实施房产测绘系统建设,统一地理基础坐标与房屋编码,提高测绘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房产测绘系统的总体设计上,要借鉴一些国内房管和测绘部门中房产测绘应用系统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在技术上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操作更加规范。同时要在注重系统的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在软件的开发思想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保证系统的规范标准和先进性。

(二)建立一个合理、实用、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房产测绘系统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要建立一个合理、实用、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其安全需求主要有:一是身份认证。系统对房产测绘业务工作中的不同岗位人员实行分级授权,实行有效的管理。二是入侵检测。在系统的关键环节设置入侵监测系统,以便有效防止非法入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三是漏洞扫描。采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运行进行扫描,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加以防范处理。四是病毒防范。在服务器端上安装防病毒系统,以提供对病毒的检测、消除、免疫和对抗能力。五是测绘数据安全交换。在房产测绘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内网和外网、内网和专网间的数据安全交换。同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系统,从日常的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管理手段建设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三)建立一套房产测绘图文数据综合系统。房产测绘图文综合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建立一套以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为主,房产图形数据为基础,以权属登记管理为核心的房产信息综合数据库。同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CiS)、电子办公(oa)、房产测绘流程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等先进技术,通过专用网络实现房产数据图形在房屋登记部门、房产测绘部门、房产信息管理部门、产权交易和产籍管理之间电子化自动流转。总体来设计,该房产测绘图文综合系统的建立包括五个系统:测绘流程子系统、分层分户图子系统、房产平面图系统、产权产籍流程、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四)建立以GiS为核心的房产测绘管理系统,实现图属联动。在房产测绘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及系统效率。集成GiS技术,建立以GiS为核心的房产测绘系统,实现测绘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立准确、完整、规范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房屋测绘信息)采集、更新体系,建立基础测绘及项目测绘成果管理机制,规范统一全市房产基础测绘和项目测绘业务作业流程,对外业采集的测绘成果基于面向对象GiS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入库管理,建立基于统一控制测量网下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

(五)建立人机界面应用系统和图表生成管理业务处理系统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要稳定、可靠、实用,人机界面友好,输出、输入方便,图表生成灵活美观,检索、查询简单快捷。同时房产测绘管理业务中还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测绘成果,例如房产规划之前的面积概算、房产预售之前的预测绘(图纸测绘)、房产竣工验收时的实地测绘等。通过在房产测绘管理业务系统中输入房屋的特定信息,查询出房屋在各个时期的测绘成果,根据这些测绘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3房产测绘系统的应用

房产测绘系统的建设,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使房屋面积计算、房屋共有面积分摊等工作全部实行计算机自动化计算、不但避免了人工计算的繁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计算结果精度更高,一般中间计算结果保留六位小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依据测绘成果管理系统,能根据关键字段(如建设单位、项目单位、测绘委托人等信息)查询出房产测绘成果档案,在房产变更测量时提供原始数据,同时,还能根据不同时间段,建立房屋的新建、变更到灭失的历史档案。此外,房产测绘系统还可以提供对外数据接口,通过XmL标准交互语言或者其他标准webservice方式,提供房产测绘成果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为房屋产权登记业务办理提供安全、完整的房屋信息、权证配图及楼盘信息,避免了手工二次录入造成的繁琐与出错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房产测绘系统的应用,保证了房产测绘成果的现势性及广泛应用性,将房产测绘平面图、房产测绘分幅图、房产测绘分层分户图与基础地理数据(GiS)数据相互叠加,通过与房屋产权登记、档案管理等信息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图层内容,并进一步推进了房屋信息可视化管理和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组织

0引言

测绘公司是业务导向型企业,项目管理是测绘公司经营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测绘公司利润的源泉,测绘项目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测绘项目的管理是测绘企业研究的永恒课题,各测绘公司都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对测绘公司来说,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才能进一步搞好测绘项目的管理,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测绘公司的效益。

项目管理规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测绘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明确项目进行中要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间做以及如何做的具体方案,是实践过程一般规律的总结[1]。理论一旦形成就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为了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研究,因此系统项目管理规划,对于增强测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以测绘公司为管理主体的项目管理规划的管理问题。根据现代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的成果,紧密结合企业在测绘项目管理中的经验、体会和教训,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和分析测绘项目管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1项目规划管理过程

1.1项目管理背景

我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并没有系统地上升为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科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理论上是一片盲区,更谈不上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从西德和日本分别引进到我国[2]。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世界银行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随着文化交流和项目建设陆续传入我国,并结合测绘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招投标制推行的有利时机,在全国许多测绘公司和建设单位中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试验。

我国对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引进、吸收、试验到实践,从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理论研究和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7年在推广布鲁格工程经验的活动中,已开始探索和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建设部提出了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的理论,并展开了广泛的实践活动。项目法施工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目的是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1994年建设部召开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项目法施工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的工作向前进一步推进,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继续推行并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这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步入应用发展的新时期[3-5]。

1.2项目管理规划的招投标

企业管理层做出投标决策后,首先应进行策划,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并依据招标文件和《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3-5]。按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意向的项目经理应参加投标工作,以全面了解情况,为中标后的工程实施打基础。图1显示了招标程序图。图2显示了投标程序图。

图1招标程序图

图2投标程序图

1.3项目管理规划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它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系统化分解,形成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再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调度和协调,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目标是多重的,每一个目标都从一个不同角度反映对项目的要求,它们构成一个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6-8]。

项目内外各个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之间会有相互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易于察觉和理解,有的却十分隐蔽,同时他们之间的影响有时相互矛盾,有时互相促进,因此项目管理常常要求对各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协调工作的目标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工项目管理规划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测绘项目工期进度规划

测绘项目的工期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测绘项目提前或按时完成,能为测绘单位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2)测绘项目质量管理规划

确保测绘产品的质量,是测绘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测绘产品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而加大成本。

pDCa管理方法,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是各种管理的基本法则,对于质量问题或其他一切与管理有关的工作都可以采用pDCa管理方法。

(3)测绘项目成本管理规划

首选对测绘项目的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等其他费用等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测绘成本。要发挥测绘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较为经济可靠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等降低成本。

(4)测绘目风险管理规划

要在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测绘顶目成果分析,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应找出原因,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项目管理实例

2.1项目背景

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开展定远县区域内28.0万亩(涉及三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顶目于2014年8月开始实施,交付日期为2015年8月30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种类不齐全、记载不全面、与实际有出入等问题;借助航拍、卫星定位、实测等技术,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2.2项目目标

(1)清理土地承包档案;

(2)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

(3)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证书;

(4)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5)建立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

(6)做好确权登记颁证资料归档;

(7)以村为单位,逐户填写、打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2.3组织管理

(1)该项目在实施之前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并采用合适的项目管理形式,统筹考虑计划、人力、资源、费用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图3显示了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

图3组织管理机构组建图

2.4项目效益报告

开展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社会意义重大。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测量、严格的规范,厘清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创造条件,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运行中的抵押、担保和转让奠定重要的法律基础,为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筑坚实的制度基础,突破农村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3)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把土地承包关系长久地确定下来,把老百姓承包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搞清楚,依法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夯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迫切需要。

(4)推动土地流转,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土地的权利归属要清晰、承包权的归属要清晰。

(5)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明确土地关系,划清权益界限,将农户承包数据和资料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归属提供有效依据,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合同不规范、面积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最有效、最坚实的基础,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

3测绘项目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测绘目管理在我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在向全国各个角落推进,并且在整个测量企业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推行项目管理起步晚,加之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有一个过渡时期,不利于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发展的比较快,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不规范,内部凝聚力弱,管理水平低;

(2)项目部职能不明、分工不细;

(3)责任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公;

(4)供求双方制约力不足;

(5)项目管理机构庞大,加大了施工成本。

3.2对策

(1)建立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激励机制;

(2)落实“两层分离”和“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4)坚持以制度明确的规范管理机制。

4结论

工程项目管规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过程,本文以测量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工作的项目管理规划为实例,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主导管理过程的实施,实现了系统工程论的具体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工程测量项目的管理,如果加以扩展,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建筑、施工)等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2):10-13.

[2]皮文辉.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介绍[J].建筑管理,2010(6):54-56.

[3]李金亮.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10,17(4):40-43.

[4]陆爱平.论项目部对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建筑施工,2010.25(4):11-14.

[5]钱混润.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6]田郁.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测绘工程;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前言

在当今社会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我国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测绘工程项目所投资的资产高达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数亿元。在此类大型的测绘投资活动中,测绘工程项目的技术所具有的复杂程度及项目工程内涵的组织管理难度、测绘工程设定的建设周期均是史无前例的。但依据现代测绘管理施工体系的现状,仍面临着若干的问题。而这些质量问题,均是在实践验收过程中才凸现出来的。在这种最后阶段才发现的问题均已经深化、复杂,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方及测绘项目工程的建设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需严格加强针对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监管与及时有效的掌控[1]。

2、现代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问题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阶段我国的测绘项目工程的合格率为93.1%,在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中仍出现若干难题。如未实施国家的强制性测绘项目施工测量的相关准则、测绘的专业、技术性储备资料仍存在很大的缺陷、测绘项目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精确性有待提高等。很多的测绘企业单位在测绘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均具备明显的独特性及施工方案,也就是测绘工程施工作业工作的人员针对整体成果及成图的校对等,通过一些相关的企业单位等测绘工程施工师的严格检查及精确验收。

在当代社会中,测绘项目工程不断在发展壮大,其业务水平无明显性及统一精确性;在部分大型企业的测绘项目工程施工中时常仍会出现几个或十几个施工的作业队伍在同一时段上进行施工。因其施工作业队伍实施的措施未统一,进而导致测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据归纳总结测绘项目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未能严格检查,在一般情况下检测得出的测绘结果均由同一个施工作业单位进行检验查收的。但在部分的测绘过程中,由于同一施工作业单位中员工间存在一些人情或情面等问题,很多检测人员在其检查过程当中存在松懈现象,引发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无法得以保障;测绘施工作业的进度调控困难,通常测绘结果均在其工程全部完工后才正式开展检查工作的,在这个层面上引发一些在测绘工程施工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只能在事后二次返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进程;测绘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测绘工程不断的在壮大扩展,其测绘的施工作业员工队伍也不断增大,便会致使施工作业人员具备的工程业务水平不统一[2]。

因此,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差、漏、错等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其相关部门施工的作业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测绘施工的结果杂乱无章,部分大型企业的测绘工程均借助招标的形式择取多个施工作业单位在同一时段上展开施工作业。因不同的测绘企业所具备的业务水平不在同一层面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这些施工人员之间的专业技术标准也各不相同,便会致使在最后阶段得出的测绘结果参差不齐[3]。此外,还有中队级的质量保障机构不完善,在部分的测绘施工作业企业单位中,因其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任务较重,业主设定的施工期限有限,致使测绘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及分派的工程检测人员均需计提投入到测绘工程施工活动中,引发工程分队级的验测工作无法不顺利正常的运行,有时整体的工程均由项目大队级进行检测,导致中队级的工程质量保障部门的存在是有名无实的[4]。

3、控制测绘工程施工质量方法

严格加强测绘项目工程数据的检测,首先需注意检测测绘工程的属性数据,针对其属性的数据展开检查要从数据的表结构开始检查、然后是检查其字段值、对数据的重复编号进行检查、数据的字段值范围检查与枚举检查等;而对于图像的数据检查过程中,需在数据的转换及整理当中,因误差引起的缺边及悬点等问题进行严格检测,进而还要对其相关的单位仔细检查涵括在图形中的指标、数据。如仔细检查在图形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全面检查图形的整体面积、整体检查其行政区域的面积及行政区域内出现的图层中图版面积存在的误差、展开缝隙检查、重叠检查与校正检查等;检查拓扑,系统软件的不同会导致测绘工程的拓扑关系差异性。所以,测绘项目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需展开相应、严格的拓扑检查,保障可及时的检测出拓扑关系的准确性,若拓扑关系显示不准确便及时、有效的进行重建工作;检查风格,即主要针对工程数据的精确、完整性展开全面检查。因不同软件的符号表示方式及数据的符号库之间差异性显著,致使在不同的测绘施工中显示的下线型、颜色及线宽等图形的数据无法结合交融,因此,需有效的借助要素编码合理的将不同要素相连接对应,保障完善的处理不同平台间因数据转换导致的风格转化的问题,充分保障测绘风格的转换[5]。

而针对测绘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需定时对其测绘项目工程的过程事实监督与控制,运用自查与校核等措施保障测绘施工过程的控制。及时的清除测绘施工产品自身带有的标识记录及数据计算、输入及输出、绘图中出现的各项错误,准确、全面的记录测绘数据。

测绘项目工程施工在最后验收阶段的监控,其施工工作人员需注意其运行的检查方案需正确、无误;测绘施工的专业技术指标需全面、达标;测绘技术的参数需合理、充分;工程检测的仪器需精确、切实;项目检查的过程检查记录需通过严格审核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经济在迅速的增长、科学技术进步程度在不断的深化,为测绘项目工程施工带来了机会同时还有挑战。因此,测绘工程的相关部门需积极强化测绘的管理工作,保障测绘工程施工更具精确化、切实可靠化、快速便捷化、实效实用化。

参考文献

[1]陈壁飞.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2):104-105.

[2]骆祖萌.对测绘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38.

[3]唐景全.测绘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76.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9

摘要:探讨利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对测绘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利用该方法可提高测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得出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测绘项目的管理水平,对测绘单位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dtheuseofmodernmanagementmethodstomanagethewholeprocessofmappingproject,usingthismethodcanimprovethemarketcompetitivenessofthemappingunits,whileimprovingtheoverallqualityofthestaffcametotheconclusionusinginformationmanagementtoenhancethemappingprojectmanagementlevel,theconclusionofguidingsignificancetotheactualworkofsurveyingandmappingunits.

Keywords:surveyingandmapping;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测绘项目管理是指在测绘项目开展过程中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管理学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测绘项目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从项目招标,到方案设定,人员安排、方案实施、质量控制、验收总结,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统筹安排,确保项目能按时保质完成。

1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

在实际测绘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3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成果提交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招标投标、项目技术设计、项目过程控制、项目成果总结与提交、项目检查验收。测绘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1项目招标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测绘项目的招标是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合理的评估项目的难易程度、工期、成本付出,给出合理和有利的报价,是获得项目的关键。

通过招投标方式项目,可以使单位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同时双方都能对项目的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测绘单位走向企业化、社会化,加强经济核算,关心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社会信誉与偶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控制投资,简化工程价款结算。

2项目技术设计

是指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项目技术设计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合理而科学的技术方案可以指导项目高效、保质、按时完成,同时可以减少项目的投入和风险。

3项目过程控制

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项目过程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难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仪器管理、过程成果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工期把握,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和结果,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入和产出。

1.4项目成果总结

项目成果总结是项目管理重点,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将整个项目的成果按照招标文件和《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的要求,重新整理,提交成果报告,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科学方法以及失误进行总结,可以提高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1.5项目检查验收

项目检查验收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配合监理方和甲方根据合同和规范要求对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2测绘项目管理方法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贯穿项目管理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每个环节的细节,保证项目按时按量完成。

2.1监理制测绘项目管理方法

测绘监理是指项目的执行者依据测绘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有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确保测绘行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目的是对测绘项目的投资、资粮、进度等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合同的要求,以求得测绘项目的最佳综合效益。测绘监理的形式包括咨询、顾问、监督、协调、服务等。测绘监理一般分为政府测绘监理和社会测绘监理两种类型。

2.2信息化测绘项目管理方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其中,信息化的测绘体系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测绘成果转化的信息化以及测绘成果应用的信息化,同时,在测绘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也要融入信息化测绘的思想,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测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2·1信息化测绘项目管理的目标

信息化测绘的目标是开发一套测绘项目管理系统,面向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为单位测绘项目的“项目招标一方案设计一任务下达一项目实施一质量控制一成果提交一验收总结”整个工序流程提供全面、准确、高效、便捷支持。同时,为公司的合同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等已完成的或计划建设的系统提供良好接口的可复用、可扩充、稳定的、性能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公司整个测绘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2·2·2信息化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

信息化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用户管理、基本信息录入、查询统计、任务自动提醒、文档输出打印、系统维护功能等。

2·2·3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实现

系统可采用C/S(客户/服务器)模式,大量用户可同时并发地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基于测绘项目生产管理的特点,将信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主要实现了测绘项目生产的基本信息的录入、查询、分析及输出等功能,其中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订单信息、项目生产任务分配信息、项目设计信息、项目生产进度及质量信息等。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基本信息录入、查询统计、任务自动提醒、文档输出打印、系统维护功能等功能模块。任务自动提醒功能是系统特色模块,当上一任务完成后,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邮件,短信息等方式,提醒下一任务的执行者准备接受任务,避免出现耽误工期、相互推诿的情况。系统具体的功能分配按部门职责设计。系统功能维护包括数据库备份、还原以及日志管理等。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的权限管理、系统用户信息的修改和系统用户的删除。系统还通过权限设置,让不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基本信息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机制。

2.3成本控制项目管理方法

成本领先原则是测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同时也是所有测绘单位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测绘单位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首先要把项目的技术细则、实施方法、实施步骤进行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责任要具体,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控制责任;做到责任、权力、利益相结合,对责任人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同其工资、奖金对接,建立长效的奖惩机制,加强对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职工对工作的认同感。项目成本发生整个过程,从项目的准备开始,经测绘实施过程至资料验收移交后的后期服务的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如在招标阶段要充分了解竞标方的具体情况,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评估,争取在成功竞标的前提下保证收益的最大化;在实施阶段按照业主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后期服务费用;工程资料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依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不动产测绘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一平台多模块”

0引言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量工程专业办学已经走过50余个春秋。1954年(学校前身昆明冶金工业学校)开始举办中专“矿山测量专业”,1978年在学校尚未升格为专科学校的情况下,试办了第一个大专班。1985年学校整体升格为大专后,该专业连续招生至今,已经培养了2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为云南的专业测绘和需要测绘保障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1994年开始,测量工程专业进行改革,对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10年的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和办学模式探索

1.1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推动了第一轮改革

20世纪90年代,云南矿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低谷,矿山测量专业的办学受到挑战,同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测绘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激光测距技术和电子计算工具的使用,使得测量工程专业的改革己势在必行。1944年学校将“矿山测量专业”改为“测量工程专业”,同时确定它为学校的第一个改革试点专业。按照“拓展知识面,拓宽服务面,利用好计算工具,渗透到相关领域”的思路展开了第一轮改革。主要加强测、绘能力训练和计算机工具的学习使用;提出一年级学会计算器(以CaSiofx—180p为主)、二年级学会BaSiC语言,三年级将计算机(pC—1500)用于专业,强化测、绘、算三项基本能力。在提升测绘必需的业务能力和质量的同时,为延伸职业能力,结合规划、工程设计等岗位的实际,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改革,拓宽知识,让测量技术人员既能测绘,还能渗透到相关领域,拓展职业岗位群,拓宽就业面。按照这样的思路,第一轮改革主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如地籍测量、土地管理概论、工程施工管理概论、规划概论等相关专业课程。

改革方案实施了一个培养周期,1997年的总结中认为改革的目标部分实现,其中“拓展知识面”、“利用好计算工具”两个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毕业生知识面宽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岗位并在相关的领域扩展工作。但“渗透到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延伸这一目标未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原因之一是设置的相关专业技术内容过泛、过宏观,每一个方向开设的课程不能自成体系,学生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胜任现场岗位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原因之二是有限的学制制约了研究方向的自成体系和向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拓展的可能性。

1.2第二轮改革,进行培养模式探索

1)针对第一轮改革的问题,我们学习了北美职教模式(加拿大的能力本位个性化培养模式CBe),对学生毕业服务岗位进行分类和岗位群的职责分析,以逆序法从主要服务的岗位群职责开始,反向确定所需的知能结构,再确定需要支持的知识点,技能点。按照认知的规律,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组织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习和综合实习来构建知识点、技能点和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为加强产学结合,组建了我校第一个由生产单位高、中、初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务管理中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革方案由委员会制定并论证审查,报学校研究同意后从98级开始实施新方案。该改革方案正好赶上国家教育部遴选“高工专第一批产学结合改革专业”而得以上报,教育部派专家组1998年对学校实地考察后,于当年将我校测量工程专业批准为教育部“全国高工专(第一批)产学结合改革试点专业”。

2)1998年测量专业第二轮改革和建设的思路是: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兼顾传统测绘技术及工程环境实际,结合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跟踪地理信息(GiS)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贴近云南及西部的工程现场实际,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确定了面向基层需求测量技术保障的岗位群,突出基础技能达标训练及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方向办学体系。测量专业的教学和教改工作在我校先行一步,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3)设计改革方案、探索“一平台多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测量工程专业在第二轮改革建设方案中,设计培养人才的服务目标瞄准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省现阶段大力发展的有色金属、磷化工、公路、水利水电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工程建设。确立了测量工程专业“一面对,一主线、一突出;两体系、两兼顾,多方向的灵活办学”的应用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一面对”是面向基层需求测绘技术保证的岗位群,以此体现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一主线”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一突出”是以突出专业技能达标训练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两体系”是分别构建相互关联但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两兼顾”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关联,确保理论基础够用,强化能力训练,做到二者兼顾;“多方向灵活办学”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在构建专业培养方案上,把基础课模块和测绘专业课模块作为必选模块,体现测量工程专业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服务建设工程、土地管理、城镇规划,保持作为有色金属王国的云南的特色,以矿产开发服务为目标建立四模块方向(测量与工程施工、测量与土地管理、测量与城镇规划和测量与矿业开发),在二年级下学期,在对专业和服务方向有足够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就业信息支持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模块。根据云南和

西部专业测绘队伍也需要补充人才的实际,又增设了测绘与基础测绘模块。

在操作上,考虑办学成本,确保教育教学运行,每年招双班。学生根据就业信息选择模块方向。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方向选择预报,结合就业信息和学生预报统计,每年开设2至3个模块。对少于20人的方向,当年度不开设,与学生进行协商,劝其改报其它专业方向。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主要体现在面对岗位群,培养目标针对性强,突出岗位工程技术能力的特征。避免了“宽基础”存在的宽了基础不会做事的弊端,还有效地拓展了知识和技能,注意到在非基础测绘的测绘基层岗位工作不仅仅依靠测绘学科的知识和测绘技术的能力支持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原来专业面窄的问题,并进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的试验。

4)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的培养方案,注意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基础课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设置和安排上,在保证测绘科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的同时,围绕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重点突出了面向岗位的模块化教学,加强课程系统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

在面向岗位群的方向模块教学设置上,注重立足于测量学科,找准测量与相关专业工作模块方向的结合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方向课程。在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模块中,设置了“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建设用地管理”4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矿业开发方向模块中,设置了“采矿工艺学”、“矿山测量”、“矿山地质”、“地表与岩层移动”4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城乡规划方向模块中,设置了“美术与色彩”、“区域规划概论”、“建筑设计及表现”、“城镇规划原理”、“城镇规划设计”等5门限选课程;在测量与工程施工方向模块中,设置了“建筑工程预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4门限选课程。以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建立为相关专业工作更好服务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

注意知识的链接,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测量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方面,形成了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CaD技术应用”“测量数据处理”“数字地形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课程的有机的链式结构,有效地结合了计算机课程与测绘新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应用。

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作业方法的训练,利用综合实习,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际,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测量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基本作业方法实践、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实践、工程(课程)设计技能实践、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加大了实验教学环节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周数与理论教学周数的比例接近1:1,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结合国家劳动准入制度。自2002年开始,要求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及职业技能资格证)。

5)强化产学结合,营造良好的工程教学环境。培养应用性人才,产学结合是途径。为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建立了现代测绘技术中心(2003年获云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实验室称号)。我校现代测绘技术中心是按照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测绘行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测绘新技术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综合机构。该中心包含数字化成图室、风雨实验室、测量队、综合仪器室、5个自建野外实训基地;并与云南各测绘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在有关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可满足测量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各种测绘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现代测绘技术中心要推进产学结合,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这样才能使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学结合有内在动力。

首先,利用功能齐全、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按生产技术要求模拟生产实际,实现教学方式上的“产学研”、结合。强化基本技能和工程能力训练,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互通有无,共享生产与教学资源。学校聘请协议单位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学校根据协议单位工程任务的需求状况,选派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弥补生产单位生产力量的不足,教师和学生得到实战中的训练;学生在参与生产获得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6)专业改革建设已见成效。专业改革和建设,使我校测量工程专业较好解决了原来教学内容与生产现场应用技术实际相比落后、培养的人才服务面狭窄等问题,形成了符合云南测绘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并将测绘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面向岗位群、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主动适应云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反馈看形成了较成功的专业办学模式,形成了在专业改革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培养计划的机制。专业改革和建设全面提高了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时自己挑岗位的良好局面,体现了办学模式探索的成效。我校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面对岗位群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其它专业的改革。

2新的冲击和挑战,必然推动新的改革

在信息化浪潮之中,测绘技术正全面跨人数字化平台,3S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3S技术的集成,将推动地理空间位置信息采集平台的提升,数据采集精度的提高使数据处理的重心向数据可靠性偏移,测绘成果从单一点位数据成果和地形图,向全面数字化发展,服务面从原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部门,拓展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空间位置信息服务。面对发展趋势,测绘学科和测绘专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科和技术从概念、作业技术平台、作业模式上都发生新变化,新跨越为引子,推动相关研究。比如由于GpS-RtK技术的应用,特别是GpS台站网主辅站技术的应用,在控制范围之内,可提供m级精度的导航,到cm级精度的定位,而且精度均匀,误差无明显传递积累,因此测绘工作的原则“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作业方式,已经受到挑战;精化的大地高基础上,3S集成使三维坐标测量成为现实,从平面坐标加高程,相互衔接的控制布设的方式也由于向数字化三维坐标测量而受到挑战。机载激光扫描和陆地激光扫描,将使地形测绘的作业模式也发生新变化。

2)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以其直观和方便利用,将测绘成果原来仅对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拓展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从仅为相关专业服务延伸到全方位定位需求的满足。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使测绘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成果价值倍增,从而强化周边技术向测绘技术的关联,引发周边学科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成果推进自己发展。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推进下列工作:

①需要对测绘科学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体系上确立测绘科学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梳理测绘学科的学科属性,准确定义学科归属,阐明和周围各学科的关系。

②从技术的层面上,对定位技术进行梳理。从传统的定位方式到3S集成,定位技术有了新发展和跳跃。需要明确的是,一切定位技术都可为测绘学科所使用,才有利于专业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位置信息,具有信息的属性。信息的处理、传输、分发和显示技术也都可为我所用。用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来支撑专业的发展,应体现出学科理论与专业技术之间的差异。

③测绘专业,作为专业教育,需要有测绘科学理论和定位技术的支撑。办学的目标有传承测绘科学和应用并推进定位技术发展的二重性。专业教育应二者兼顾,并利用定位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充实专业技术基础。高职高专的测绘专业教育,显然需要更加突出后者,把理论定位为够用为度是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