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0:42

精准分析方案篇1

关键词:水准测量精密水准网优化设计精度评定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准网的布设要求与已有资料分析

二等水准路线的布设必须建立在对全测区的各项有关资料全面收集的基础上,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首先做图上初步设计,待实地调查踏勘后再确定经济、合理、可行的水准路线。

1.1水准网布设要求

水准网的布设在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实际,具备如下要求:

1)对测区现存的高程起算点均应联测。

2)测区所在地保证不少于三个二等水准点,其中一个为基岩水准点。

3)二等水准网中尽可能纳入或经过GpS-C、D级点。

4)尽可能将周边各市有关单位布设的毗邻的一、二等水准点纳入本网。

2、水准网优化布设的具体分析

对起算资料的分析。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新设的二等水准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是已测的一等水准点或二等基本(岩)水准点。从起算及检核点的分布来看起算或检核资料是足够的。方圆15km左右布设有基本或基岩水准点,中心区基本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5km。对水准路线走向的思考。由于有多个单位布设了三等以上的水准路线经过本域,这些路线大多是沿河堤、公路布设,路线的走向较合理,大部分点位的选取也易保存,因此本次水准路线主要沿旧水准路线布设成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的封闭网,从而通过严格作业来检查测量精度。既缩短了工期、方便了作业又可以检核旧点的稳定性;最后还可以对不同高程基准的转换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2.1水准网布设方案

方案一

大面积布设一等二等水准点,让水准网覆盖所选区域保证了各个水准点都有数据可以采集,对检核与数据分析给予帮助。

方案二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主要做了路线的调整与增设工作。经过路线的调整与增设,拉近了各个点的距离,方便了各区域的规划勘测,增强了整个水准网的可靠性,显著地提高了整网最弱点位的精度。

方案三

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将原布设为基本或普通标石的部分结点或市域周边的水准点改埋为基岩点,全面提升了点位的稳定性。

2.2水准网精度评估问题的实质

水准路线的距离S在1:10万交通地图上可以大致量得,以距离S定权,在观测值的权阵p确定的条件下,依据有关公式列误差方程,求解出未知高程的协因数阵,使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的开方与单位权中误差之积的最大值小于高程中误差限值(2cm),这是一个以精度为目标函数的一类设计问题,即确定水准网形优化。

2.3水准网精度评估的步骤

1)评估的原理:间接平差的原理;

2)参数的选取:选取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

3)参数个数的确定:水准网中部作为推算起点的,水准网的所有结点以及周边的部分点,三套方案中选定总点数相同相等,共计n个点,其中必要观测的个数为n-1个;

4)列误差方程:V=BX-l三套方案中由于观测量不等,其中方案一列出方程n个,方案二、三均为n-1个;

5)按照最小二乘原理=min,

6)解法方程,则有;但是我们仅求解协因数阵

7)取单位权中误差为=2mm,则可通过公式:求解出各点的高程中误差;

8)找出最弱点位中误差,并与高程中误差限差比较,若超限或未达到理想的精度,则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观测值或水准点、改变某些网点的位置等方法,重复上述步骤,再做比较,一直到定出最优方案为止。

3、基于eXCeL的水准网精度评估方法

1)eXCeL数组、数组名和矩阵函数的设置简介

a、数组设置时先选定单元域,同时按Shift+Ctrl+enter键,大括弧即自动产生,数组域得以确认。

b、数组名的设置步骤是:选定数组域,点/插入0菜单下的/名称0,然后选择/定义0,输入数组名如a或B等,单击/确定0即可。

c、矩阵函数是excel进行矩阵计算的专用模块。常用的矩阵函数有mDeteRm、minVeRSe、mmULt、SUmpRoDUCt函数可以通过点击/="号,然后用键盘输入,通过点击/插入0菜单下的/函数0或点击fx图标,然后选择/粘贴函数0中相应的函数输入。

2)用eXCeL中矩阵计算功能做精度评估

a、首先概略量出选定点间距离,按定权式:pi=1/si,求出权阵p;

b、然后以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按公式:V=BX-l列出误差方程,组成误差方程系数阵B;

c、最后按公式:,求出协因数阵,找出最大值的开方与设计单位权中误差之积,即可对该设计精度作出评估。

4、水准网精度评估结果分析

对于三套备选方案,我们都严格做精度评估,实施时列误差方程,求协因数阵,并且预设单位权中误差为2mm,分别求解出水准网各结点高程中误差。经过计算,结果是,三套设计方案最优点,显然,要提高地面高程点的精度,关键是要提高其测定的精度,减小外业测量工作的误差。与常规的测量工作一样,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个,即测量仪器误差、观测者受身理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人为误差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按其对观测成果影响的性质来考虑,测量误差又分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两类。随着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的问世,使得精密水准测量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基本上克服了过去水准观测过程中所存在的人为误差,使水准测量的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偶然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与系统误差相比,已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从误差理论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提高地面高程点的精度,就需要对精密水准测量中存在的各项系统误差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减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的措施。

精准分析方案篇2

关键词:民法学;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60-02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以后在各国法学专业教育中被推广[1]。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呈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增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按照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评论案例的基本操作步骤加以实施。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在学术上形成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正因如此,自1870年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案例教学法日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3]。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准备

1.搜集、选编案例。以民法案例为例,可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债权债务纠纷、相邻权纠纷、继承权纠纷、离婚案件等等现实案例;可搜集网络、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上的案例;可通过走访人民法院和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获取民事案例,亦可引用教师亲自办理的民事案例。

2.传授案例分析方法。一是法律关系分析法,二是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以法律关系的理论为根据,对案件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为基础运用逻辑“三段论”的方法加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是以当事人享有民事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及原告提出请求权主张为基础加以分析考察,然后找寻该请求权的民事法律规范基础,最终确定该请求权能否得到支持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3.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要求,认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提供的事实、情节、数据等相关信息,熟悉和掌握案情,并查阅有关参考文献和法律法规条文,为分析案例寻找理论基础和法律根据,同时,对案例随附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分析。在这一环节里,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案例提出结论性意见。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

1.依据理论,精选案例。这是在“选编案例”的操作步骤中要完成的任务。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效即教学效果如何,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选择的案例是否适当,是否能精确地揭示所学的民法理论。精选案例的基础和保证,在于教师自己必须先弄清、弄懂民法学的每一个概念和原理,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民法学的知识体系,然后,才能按照案例选编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搜集、取舍和编排案例的工作。无论选择的是正面的案例还是反面的案例,都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都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都应当做到寓民法理论于精选的案例之中。

2.陈述案情,引入案例。这是“呈现案例”操作步骤中要做好的工作。教师必须把精选出的民法案例展现给或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课下阅读、思考,以为课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做必要准备。对案情进行陈述、将案例引入教学过程的时机较为灵活,既可在讲授某一民法知识之时进行,也可在讲完某一单元或章节之后进行,而其方式也较为多样,既可直接印发以文字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案例资料(有的案例可配以图表进行辅助说明),也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案情,对情节相对简单的案例教师还可口述表达。从案例教学的过程看,这一操作步骤体现为“案例引入”,即把自己或他人编写的民法案例向学生进行完整性的案情介绍、情节描述,同时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的思考题目和阅读要求,并可阐明该案例在民法课程中的重要性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3.提炼理论,分析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法最为重要的一步,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民法理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体会到民法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性要求,是教师必须围绕案例设计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作出分析。分析案例通常采用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这三个逐层递进的步骤和形式。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判断民事法律关系,尝试作出案件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小组讨论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以3~7名学生为一组,发挥集体智慧,以团队形式相互鼓励支持、分工协作、启发补充,找出该民法案例争议的焦点或症结,经分析讨论后形成小组共识性的结论性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推荐小组发言代表整理、完善发言稿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案例正式分析讨论阶段,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形成教学成果、使教学功能得以发挥的最关键的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部分。全班交流时,可以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采用小组发言人宣读案例分析报告、接受和回答同学提问与质疑的交流方式;对能够引起学生间较大争论的民法案例,可采用分组辩论的交流方式,但需要教师及时准确归纳出各小组的观点或意见甚至有意突出冲突矛盾之处,以激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

4.运用理论,重审案例。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必要延续,主旨是在分析得出该部分民法理论后运用理论重新审视案例,体会是否正确地应用了这些理论,是否使理论回归了实践并指导了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对该民法案例的假设条件、案件情节作出改变,或提供新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在上一环节经分析讨论提炼出的理论做进一步的分析,为学生加深理论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应用检验理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这一环节实质上是一个消化提升的过程。

5.归纳总结,构建体系。这是“评论案例”操作步骤中要实现的主题和达到的目标,也是课堂案例教学操作步骤的最后环节,一般由教师完成。首先,总结本次案例分析讨论的总体情况,肯定学生好的分析意见和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分析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评判学生的参与状况、发言表现和争辩情景,特别要指出案例讨论是否深入展开,分析问题是否透彻。其次,对围绕案例所设、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肯定学生正确的答题思路,进一步阐述、讲解问题所涉及的民法理论和法律规范,最终推导出该案例经缜密分析后形成的结论性意见或者倾向性意见。但是,教师的最后总结性意见不应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等所做的阐明,即教师的归纳总结应当使学生明确民法学的知识体系,并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清晰度,解答学生在自行阅读案例时和在课堂上产生的困惑。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实施方式的多样性

(1)课堂分析讨论方式。即将典型的民法案例提供给学生并同时提出若干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先分组讨论以形成共识,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进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积极发言,甚至“挑起”辩论。教师可以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设问、提示、暗示、设置疑团或充任反方辩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步步地将案例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分析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课堂分析讨论方式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

(2)多媒体教学方式。严格来说,这不是独立的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而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手段的特点和优点在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吸引力很强。运用这种手段时,教师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以案说法”等专题栏目中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和展开讨论。

(3)模拟法庭方法。模拟法庭审判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法律、操作法律的能力的好场所、好课堂。此种方法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或仲裁员)、律师、证人等模拟诉讼角色,训练学生从律师或法官的视角、用律师或法官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法律问题。模拟法庭审判的实践性很强,是能有效体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是否准确运用法律理论知识的综合“演习”。

(4)观摩审判。这种方式是学校和司法审判部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具体实施时,要事先同当地人民法院取得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那些精选出的典型案例或是疑难案例。在观摩结束后,可要求学生谈谈具体感受和体会,也可在下次课堂上组织讨论并作出评论。此种方式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在民事实体法方面学习和验证相关理论,还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民事诉讼程序,观察和学习法官庭审的综合技能,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实现法律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缺一不可。

2.要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组织、指导、引导作用。组织作用表现为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态度、条件和状况,选择好恰当的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效把握教学环节和进程。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情,把握案件的关键点,并提供给学生分析案例所要参考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引导作用主要是设计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在分析案例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渐次分析,一步步地把学生引领到理论高度并指引学生运用理论。特别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将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又是引导者和激励者。

民法案例教学要高度重视民法学的实践性。要积极鼓励学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智慧,要求其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在质疑和探索的过程中,运用民法原理或民法规范去解决案例展示的民事纠纷。这明显区别于讲授法的“直白告之”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5],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纸上的法”,而且关注“现实的法”,培养学生的法学使命感和法治社会建设情怀[6]。

参考文献:

[1]王俊霞.民法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运用之探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张海燕.浅议案例教学法在wto法课程中的运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08-06.

[4]刘兆柏.浅谈《民法学》运用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精准分析方案篇3

1·1有利于实现师生优势互动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又由于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事实上市场营销案例的答案本身就不一定是唯一的,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自然就不会相同。所以应重视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1·4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能力的效果。

1·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2·1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2·2精选市场营销典型案例上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中国市场要。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案例选择要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准分析方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没有唯一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学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案例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与规律。这里主要侧重于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动态考察,以案例课堂教学为中心,将案例教学实施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力图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1~2]。其中案例教学的评价是相对独立且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本人的论文中不做论述。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认真反思。

1课前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迥异的且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迁移到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对此不做深入的探究,实施起来很容易陷入误区。

(1)信息技术教师的准备工作。关于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美国学者小劳伦斯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准备案例教学就意味着完成这样一些工作:①精通案例材料:必须对案例中包含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了解可能需要的背景信息;理解案例的主题,关键事件等。②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应:学生会如何看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案例是简单还是颇具挑战性;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感觉索然无味。想象理想的案例讨论如何进行:制订案例讨论计划,怎样开始讨论,怎样进行以及怎样结束等。③精心设计教学:所谓精心设计教学,主要包括确定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拟定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学计划等。在不同的案例教学阶段,应该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案例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一般来说,在刚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教学方式可能还不是很适应。因此,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尽快熟悉案例教学的特点上,以养成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所需要的一些品质,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善于分享同伴经验等;随着案例教学的深入推进,就应该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案例教学特有的重点上来,也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确定关键问题、制订备选解决方案、分析遴选方案的决策能力等。

(2)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的准备也是案例教学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在其他教学方式里,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和有目的的启发而参与教学,很少主动参与;但是案例教学则对学生的参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充分研究案例,做好个人分析准备,组建讨论小组,主动研讨案例。与一般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准备工作明显具有层次更高、工作量更大、自主性更强等特点。主要包括:认真理解案例,做好个人分析和组建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等等。

信息技术学科中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一次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并展现出来的过程,在学生阅读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更注重如何来实现、完成案例,而不需要学生分析出谁是案例的参与者,主要角色,又如何充当角色等。信息技术中的案例是能“动”的案例,是“活”的案例。

2课堂实施阶段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周密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展示案例,指导学生讨论案例。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参与讨论。案例的展现力求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案例讨论、分析,学生将置身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这为下面的合作、交流和应用知识点奠定了基础。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总体上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以案论理,切忌就事论事、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具体而言,要坚持“三结合”和“三有”的原则――结合案例内容、结合所提问题、结合有关理论以及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3)经过前面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亢奋状态,急需进行交流。这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4)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从阅读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课后巩固阶段

案例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实施就完全结束了。其实完整的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还应当包括案例教学课后巩固阶段和案例教学评价阶段。案例教学课后巩固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撰写个人反思日记、整理课堂笔记、续写案例、进一步收集相关案例信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完成教师布置的其他作业等。其实,案例教师在一次正式的案例授课完了之后,都会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每次课后,学生如果能够花上几分钟的时间重温案例,反思自己的课堂学习经历,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再一次整理、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对改进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在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发言中初步形成的技能很有帮助,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案例学习中受益无穷。为了更好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后要及时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何在等等。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参考文献

精准分析方案篇5

关键词:涉毒;侦破;大数据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01-02

1涉毒案件侦破现状

近年来,犯罪呈现不断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它是社的一大“顽症”,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现实中,犯罪的特点给侦查机关发现犯罪行为、收集犯罪证据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对犯罪,广西一直保持严惩的高压态势。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5年6月26日召开的新闻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广西犯罪案件数量以近20%增幅逐年增长。因广西沿海、沿边以及毗邻东盟、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案件罪名主要集中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和非法持有罪两个罪名。据统计,2014年,广西各级法院共审结犯罪案件5254件6009人,分别占同期审结刑事案件17.1%和判处罪犯总数14%,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1032人,重刑率为17.2%,较上一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2015年以来查处各类涉毒违法案63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40名,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各类4576.7公。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涉毒案件数量大,密度高,有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够保证有效的打击涉毒犯罪现象。在高昂的利益驱使下,涉毒吸引了大量疯狂追逐利益的人群,不断考验公安部门的工作能力。

涉毒案件的隐蔽性很强,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兴起,犯罪分子往往隐藏在幕后,通过互联网遥控涉毒活动,利用物流企业安检水平较放任的特点,大肆开展涉毒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发现问题,打击活动也往往摸不到重点,很难有效根除涉毒犯罪活动,一些违法分子依然活跃在涉毒市场中。

最后,涉毒案件系统性很强,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犯罪集团化系统,高级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摆脱警方追踪,利用低级犯罪分子开展犯罪活动。同时,涉毒犯罪与走私犯罪关系密切,涉毒系统很容易蜕变成走私系统,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案件侦破难度也进一步复杂化。

2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2.1为涉毒案件提供精准信息

大数据技术能够汇聚海量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依照涉毒案件侦破需求,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各地区公安机关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智慧化警务工作平台,能够通过监控、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丰富自有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通过移动警务终端,建立了移动警务信息系统,获取更具价值的实时信息数据。不过,由于信息数据过度庞大,有效信息被隐藏在众多信息之中,让公安机关的信息挖掘压力大幅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挖掘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整理,根据公安机关的实际需求,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精准处理,为公安机关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有效数据。相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效率更高,更为精准,更为全面,不会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对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整理,帮助公安机关从动态信息中发现问题,找到目标信息。在移动警务系统应用过程中,大量实时信息持续产生,公安机关必须能够掌握每一个细节信息,才能够充分发挥移动警务系统的效用。这时候,就需要大数据技术来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手段,对动态信息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为公安机关提供精准信息内容。

2.2为涉毒案件侦破提供信息模型

在涉毒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往往很难发现主要犯罪分子,只能够对底端犯罪互动进行打击。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消除这种不利局面,通过提供信息模型的方式,帮助公安机关在众多案件信息中,发现源头,找到主要犯罪分子,彻底消除涉毒的源头。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对不同个案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不同个案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系统的涉毒案件模型。从该信息模型中,公安机关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系网络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就能够对众多个案背后的黑手进行精准预测,对幕后黑手的作案习惯、时间规律、地点规律等进行分析,公安机关根据这些内容,就能够有效布局,对幕后黑手进行精准打击。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根据涉毒犯罪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区域内的涉毒案件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对比,建立涉毒案件模型,对涉毒案件的发生时间规律、路线规律、流程规律等进行总结整理,呈现在公安机关面前。这样公安机关在案件侦破中,就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深入了解,进行大胆预测,为及时、高效的侦破案件提供一定的帮助。

3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3.1实时监控目标,及时预警

在涉毒案件侦破初期,公安机关掌握的线索较少,对案件走向并不明确,只能够与侦查部门围绕有限线索展开侦破工作。这时候,就可以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监控和模型分析功能,对线索指向区域或嫌疑人,进行动态监控,对包括通讯信息、活动信息、网络信息等众多动态信息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不断完善线索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相似案件模型,对案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并建立预警模型,一旦动态信息监控中出现相关信息,就可以及时预警,对接案件侦破工作。

2014年,广西某地公安机关,曾根据举报人提供的地点信息,建立了区域动态信息监控、分析系统。通过对涉毒案件模型进行分析,确立了包括犯罪嫌疑人行动模式,通讯模式,车辆规格等众多特征的预警机制。在发现一辆可疑车辆在区域内重复移动,并不断产生通讯信号的基础后,通过移动警务布控的方式,利用车辆检查的方式,现场抓获了携带大量的犯罪嫌疑人。并以车辆信息为切入点,通过对车辆记录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确立了三个可疑地点,经反复排查后,最终确定了犯罪分子上线的居住地点,一举破获了一个中型涉毒犯罪团伙。

在此次涉毒案件侦破中,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仅有区域位置信息,其他信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公安机关情报部门根据区域位置信息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监控、预警系统。在不增加工作压力,不暴露警方同线索的情况下,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并以此为线索,彻底捣毁了涉毒犯罪团伙,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案件侦破率。

3.2犯罪模型Ρ龋发现幕后黑手

在涉毒案件侦破中,利用掌握信息建立犯罪模型,通过与历史案件信息进行对比,发现众多案件之间的关系,并综合相关案件的特点,对幕后黑手可能的行动方式、交易方式、通讯方式等进行预判,通过进行信息筛选,最终发现幕后黑手,打击涉毒犯罪的源头。

在2015年的一次涉毒集中查处活动中,广西某地公安机关通过对近五年涉毒案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本地涉毒犯罪模型,并从中发现了三种类型相似的涉毒活动。通过对同类型案件信息进行整理,挖掘,最终确立其中两类犯罪活动的最终指向目标,经过反复排查后,最终确定这两类案件的背后,都存在规模化、系统化的犯罪团伙。通过对案件发生时间规律、路线规律和交易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全面掌握了幕后犯罪团伙的犯罪特征。通过安排警务人员对可以区域进行巡查,最终成功抓铺了两个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

在此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大量的案件信息中,找到相似案件。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案件属性进行归纳分析,将具有共同属相的案件进行归类,并根据相似性程度,明确了特点显著的三类犯罪活动。这三类犯罪活动,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交易方式上存在显著的特点。公安机关在了解相关信息后,最终确认其中两类犯罪活动背后存在犯罪团伙,确立了案件侦破的大方向。在侦破过程中,将现有掌握信息作为基础,对犯罪团伙的活动区域、活动时间、通讯特点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推进了案件侦破工作的开展。

4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中的应用,主要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动态信息监控分析功能和大数据数据模型功能,通过对现有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归纳,发现更多线索,为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工作提供精准预警和精准指导,降低公安机关工作压力,提高案件侦破速率。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案件侦破工作的帮助非常直接,不仅适用于个案侦破,还能够为打击幕后黑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何军.大数据与侦查模式变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80.

[2]刘向荣,农忠海,陈雅.公安大数据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6(11):44-47.

[3]薛风雷.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精准分析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最早可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真正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其最大优势是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具体管理目标实现的精准性,缩短解决问题的程序。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精确规划、精确决策、精准控制和精细考评[1][2]。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主体即高校档案部门,抱怨监督指导工作阻力大、成效低、归档问题重复出现等;客体即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嫌多事,要么嫌监督指导不到位。这些问题和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监督指导工作欠“管理”,尤其是欠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等精细化的管理。

二、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内部管理现状,笔者以广东省高校为样本,专门做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做参考。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出来的广东省高校包括本科、专科、高职、独立学院、职工高校、电大等,共计168所[3],笔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工作交流中的信息积累,分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现状如下:

(一)高校档案部门推进监督指导工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高校参照执行的国家档案局令第13号《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的第十条规定,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机关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高校档案部门有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的职责,第十四条还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这些都为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现代科学交叉融合发展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人类为了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日益趋于交叉融合。档案学的学科包容性强,呈现了历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技术等多视角的研究[4],为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指导。这些都为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可能。

(三)精细化管理具有内在的优势。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具有把组织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5]。这种工具作用蕴含的方式和理念适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四)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有着持续的高需求。有人类实践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档案和档案工作。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的监督指导需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且具有持续性和潜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应用,高质量、高层次的监督指导需求日趋增多。

(五)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精细化的内部管理。一是缺乏精细化的岗位责任制。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细化的岗位要求、职务分析和责任规定,容易导致岗位设置中只有工作内容,而没有工作责任,很难做到量才分责和量才授职,降低了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施效果。二是缺乏合理、准确、细致、灵活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难以精确评价什么是“做了”“做完了”“做好了”以及“怎么做的”,档案监督指导过程管理缺依据、效果管理缺准绳。三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部门内部缺少对监督指导工作人员更细致的考评、总结和奖惩,易导致工作任务的落实流于形式化,只有工作内容的描述,没有工作效果的分析、考量和评价,形成了没有改变和创新激情的工作“舒适区”。

三、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转变思维模式,培育“精细文化”。高校档案部门内部从上到下要求每个人从细微处着眼,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应求精求细,把细节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和服务意识变为全员的自觉意识。通过培训、宣导等方式,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6]。

(二)建立精细化管理支撑体系。1.梳理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细化、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的基础保障,依法监督、依归指导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对科学和法治的遵从。2.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高校档案部门针对监督指导工作的常规工作事项、重点跟进事项、专项工作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宏观和微观、固定和机动相结合,制定相应工作流程,并且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总结优化。如事前沟通调研、细化工作内容,事中严谨细致、不走过场,事后及时收集反馈、登记总结、定期回访等是开展工作的宏观流程,针对某项工作需要可以制定更细化的工作流程。通过优化的工作流程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全程管控和高效能运作。3.完善岗位职责体系。高校档案部门应改变粗放、固化的档案监督指导职责体系。责任是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得以落实的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督查和追责措施到位,才有可能精准完成各项工作。首先总结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等事项,以此为依据,细化岗位和责任。其次,在工作团队中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沟通,了解每个人对自我及其岗位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对岗位执行规范和其他事项做进一步的确认。最后明确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并细化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督查、追责、奖惩事项。4.搭建精细公平的考评激励机制。在有规章制度保障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相互制约的情况下,采取考核、奖惩等手段,有利于培育和推进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基于每个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能力,本着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和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每项工作有落实、有考评、有奖惩。其次,注重考评结果的合理应用。将考评结果与人员的奖惩、任用、升级等挂钩,真正达到以考评促管理、以考评促落实,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三)创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一是宏观管理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同时,帮助各归档单位理顺问题,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二是点与面相结合。在开展常规的全校范围普及性的培训和指导的同时,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三是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面对面、手把手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如制作微信小视频推送、专题视频教学、搭建档案监督指导数据管理系统等,使监督指导工作更便捷易懂;四是独立开展与联合协同相结合。结合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可以减小工作难度和阻力,缓解高校档案部门人员、技术、设备等不足的问题。

(四)改善人员结构体系。一要健全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人才建设政策机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出台培养、评价、管理、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二要基于精细化管理重点引进和培育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规划者、引领者和管理者,营造崇尚科学和法治,上下一心追求精细的工作氛围。三要储备经验丰富、专业化、有敏锐精细化管理思路的管理体系搭建者。提升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所必需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考评激励方案等一系列的支撑体系必须由专业人员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协作才能出台,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四要培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繁杂的、实操性高、技术性强的具体档案监督指导业务离不开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接受度高、档案专业好、执行力强的综合型的工作队伍。

(五)加强互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针对高校内部各单位工作内容多样、兼职档案员岗位变化快的问题,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分片包干等方式面向各归档单位,建立兼职档案员登记更新制度。通过建立工作交流群、及时通报档案工作动态、发送业务操作指南、校外培训通知、意见收集等方式建立不间断的日常互动,以确保归档渠道的畅通。

(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高校档案部门通过日常的沟通联络、固定的登记回访、重点的调研分析等措施,一方面收集监督指导对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及时听取部门内部每个成员的心声、工作心得及意见。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实现良性循环,从而逐步形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七)坚持专业性要求,不照搬其他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最基本的要求是精准有效地对接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即精、准、细、实,并坚持长期推动、持续改进,以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效果最大化、管理精确高效、内部运行清晰规范。结合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要避免下面两种偏差:一是过于追求量化,导致难以操作和持续;二是过于依赖流程、规范和技术,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精准分析方案篇7

广西贵港市中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537100

【摘 要】目的:探讨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56例,均分别行两种检测方案,将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设为对照组,将艾科益优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案的血糖浓度测定情况及精密度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为(9.98±6.66)mmol/L与研究的(9.89±6.64)mmol/L比较,相关性较高(r=0.9985,p<0.05);两种检测方案检测误差值均在允许范围内,精密度均较佳。结论: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血糖测定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键词便携式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

便携式血糖仪非作为目前普及甚高的床旁检测仪器之一,其具有携带便捷、操作简便、快速显示结果以及非专业人员可操作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检测和其他疾病中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筛查[1]。本研究将对本院内分泌科56例住院患者分别采用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便携式血糖仪普及使用提供科学论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56例,均行艾科益优牌便携式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将其两种方案的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本组受检者男女比例32:24,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7.84±2.59)岁,血糖范围3.75-18.55mmol/L。

1.2方法

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设为对照组:采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公司,检测人员严格遵循说明书行常规操作[2]。将便携式血糖仪血糖测定结果设为研究组:采用艾科益优便携式血糖仪购自广州晋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规格:82×48×17(mm),严格按照说明书行规范操作;检测结果均参照国家标准(GB/t19634-2005)进行比较分析。

1.3观察指标

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浓度测定情况;血糖精密度测定情况,血糖浓度≤4.2mmol/L误差允许范围(-10.82-7.30%);血糖浓度>4.2mmol/L误差允许范围(-7.33-16.80%)[3]。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比较应用配对t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误差百分比算法=(血糖仪测定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100%。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案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情况对照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为

(9.98±6.66)mmol/L与研究的(9.89±6.64)mmol/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相关性较高(r=0.9985,p<0.05),结果提示:

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较理想。

2.2两种检测方案测定血糖精密度情况两种检测方案测定血糖精密度均较佳,检测误差值均在允许范围内,结果提示:便携式血糖仪的血糖测定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详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血糖浓度测定结果(9.89±6.64)mmol/L与对照组的(9.98±6.66)mmol/L比较,具有较高相关性即r=0.9985,提示: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符合理性目标。分析原因是由于在实验中将静脉血样氧分压调至(8.66±0.66)kpa范围内,使测定结果不受血氧分压的影响,减少误差,从而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高度一致,符合理想诊断目标。本研究针对两种血糖测定方案结果误差情况予以分析,得出误差结果均在科学范围内,即血糖浓度≤4.2mmol/L及>4.2mmol/L测定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效果较佳同时未发生显著异常,符合国家血糖基础测定标准,同时由于其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结果报告迅速等自身特性,相较于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更易被普及使用。

综上所述,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测定结果均有积极影响,但便携式血糖仪效果显著同时更易被普及使用,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刘群.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对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4):55-56.

精准分析方案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深入理解、掌握并运用理论, 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 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类重要专业,承担着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培养管理理论及应用人才的重任。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管理学学士学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各类学位中授予最多的学位。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属性,决定着人才培养过程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有管理类专业所独有的特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需经济与管理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一目标本身决定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二者应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1.2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实施案例教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古典管理理论的视角来看,单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就难于向学生清楚解读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只有在引入管理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原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其次,从现当代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也只有在引入现当代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管理学原理发展现状。最后,从管理学原理发展的视角看,也只有在引入当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焦点及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明晰地讲解管理学原理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视角、现当代的视角,还是未来发展的视角,管理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 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

2.1 明确教师职责

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需要,精心准备案例。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及案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精心准备问题,并在设想学生各种可能回答的基础上,准备跟进问题。再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案例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即席发言,要求学生就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学业考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2 明确学生任务

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明确学生的任务至关重要。无庸讳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因此,首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要确保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案例讨论所需的知识基础,这是进行深入讨论案例的前提与保障。其次,要使学生明确理解并遵守必要的案例讨论规则与程序,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最后,还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始终是案例讨论、发言与评价的主体,教师只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及评价者。

2.3 精心准备案例

在明确教师职责及学生任务后,对案例进行精心准备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度,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考虑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程度与培养程度。其次,在案例安排次序上,应由易渐难。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能一步到位,只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渐次推进。因此,案例的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3.1 明确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极为关键。就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论部分而言,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因此,案例的选择应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相较于管理学原理理论部分,管理学原理实务部分教学目标的重点则转移到管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此时,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相匹配。

3.2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过程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准备可行教学组织方案。案例教学基本形式是讨论,常常以讨论式、辩论式与专题研讨式三种形式进行,每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形式时,应根据案例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相机抉择,使学生能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个体与分组方式,也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个人研究对学生本身素质要求较高,学生须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因而较适用于一些基础性、知识性案例问题的教学;分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协作分工,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讨论的气氛比较融洽,有利于调动小组积极性,培养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集思广益,容易形成思想交锋,启发思路,深化认识。因此,教师应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情境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

3.3 客观评价案例教学过程及结果

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需对案例分析整个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的成果,及时发现案例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为今后的案例讨论提供可资借鉴之处。教师应归纳各方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必要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应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疏忽和不足,指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 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使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培养更好、更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管理人才。

基金: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GD031)

参考文献

[1] 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精准分析方案篇9

第一章研究定位及主要方法

第一节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内容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数据来源

第五节分析依据

第二章无酒精香水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无酒精香水行业准入政策

三、无酒精香水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地方政策

第三章无酒精香水项目总论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项目背景

一、无酒精香水项目名称

二、无酒精香水项目承办单位

三、无酒精香水项目主管部门

四、无酒精香水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无酒精香水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无酒精香水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无酒精香水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无酒精香水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规划

二、无酒精香水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无酒精香水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无酒精香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无酒精香水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无酒精香水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无酒精香水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无酒精香水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无酒精香水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无酒精香水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无酒精香水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无酒精香水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无酒精香水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项目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无酒精香水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无酒精香水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无酒精香水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无酒精香水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无酒精香水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无酒精香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无酒精香水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无酒精香水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无酒精香水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无酒精香水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无酒精香水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无酒精香水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无酒精香水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无酒精香水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无酒精香水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无酒精香水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无酒精香水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金融风险

第四节政治风险

第五节法律风险

第六节环境风险

第七节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我国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我国无酒精香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无酒精香水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无酒精香水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无酒精香水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我国无酒精香水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无酒精香水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无酒精香水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我国无酒精香水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损益表

第十九章无酒精香水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无酒精香水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无酒精香水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无酒精香水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无酒精香水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精准分析方案篇10

关键词:GpS-RtK;测量;给排水;管道建设;精准性

中图分类号:te83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员采用GpS-RtK这种技术进行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的测量,这种技术的存在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帮助,也同时促进GpS测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建设工程是重中之重,水源对于生命能量的促进作用引起越来越多居民的重视,因此一切的基点都需要从源头探寻,在城市建设中如何能够使用测量技术进行位置和参数的准确获取是需要仔细深入思考的。

如今,使用GpS-RtK技术进行水下测量的技术已经不断地成熟,许多有经验的技术员能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并且巧妙地将误差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于建设的精准性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考虑和实验依据。对这种方式进行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在测量技术领域继续深造具有很大的价值。所以,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介绍GpS-RtK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等,其次根据掌握的技术原理和手法进行实际测定的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望推动Gp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二、GpS-RtK测量简介

1.GpS-RtK测量原理简述

GpS-RtK这种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的GpS测量技术,它的全称是GpS-RealtimeKinematic,GpS-RtK技术是由GpS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基准站、流动站3部分组成,在测量中架设好基准站后,在一定的作业半径内流动站可以实时的提供指定地点的三维坐标大地坐标(B、L、Z)和相对基准站的网格坐标差值(Dx、Dy、Dz);经过坐标参数转换,可以得到施工坐标,其理论上GpS-RtK水平测量精度在2cm左右,高程(垂直)测量精度在5cm左右。

2.GpS-RtK测量方式简介

水下地形测量作业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数据通信链和便携式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测量作业流程大体分3步来进行,即测前的准备、外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的后处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包含求转换参数,了解一切基础之后创建工程,根据之前定好的计划进行计划线布设。外业的数据采集需要做到准确和精确,尽量减少误差的存在,同时确保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数据的后期处理包括对各种取样的分析,以及对于存在的误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数据分析需要掌握一定的软件使用,并且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结果的分析和说明。最终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综合的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3.GpS-RtK测量优势总结

GpS-RtK技术的测量在给排水工程建设中使用广泛,主要的优势有测量精准性高,很多的户外测量都有一定的误差和测量的阻碍因子等,因此,在排除一定的干扰因素之下进行方法的选择就非常重要。而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主要是对于地下的数据测量,工作内容较复杂,工作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有一个精准的方法去测量,这样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高标准的工作任务的完成。如今存在很多的方式进行测量,包括后期的数据分析等也有很多新的软件进行操作,使用GpS-RtK测量技术主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务的完成,获得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误差较小。

三、GpS-RtK在给排水管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1.作业效率高、测量工序简单、测量精度高

GpS-RtK测量方法的测定程序主要有3个步骤,首先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给排水工程建设测量位点的提前熟知,其次就是对于设计的方案完善和细化,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误差的控制等进行最大化地减少,最后就是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要完成综合误差的改正和结果的阐述。所以,实际操作中的步骤比较简单并且方案完善,在测量的时候能够有意识控制误差的存在。

2.获得精确数据,及时完成工程任务

在设计阶段,采用GpS-RtK配合设计人员进行踏勘,对于给排水建设中的某一位点进行测量,设计员将方案制定好开始测量,一些高程变化较大的区域进行加桩测量,仅用两个星期就完成88km的线路纵横断面测量,相对于普通方法测量节省了两周的时间,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数据是非常准确的,实际的有效点也较多,并且可行性分析之后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优势。那么,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工程建设选择GpS-RtK测量方法就可以有效控制测量的准确度和测量的工程期限等,一切未知的因素都可以进行量化而充分考虑,提前规划,并且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3.平面测量提高给排水管道测量精准度

给排水管道线路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测量以往都是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数据的获取较缓慢,导致后期的误工误时,原本拟定的工期被停滞或者延缓,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如果使用GpS-RtK技术测量的话,测量人员与设计、施工人员同步,实时测量给排水管道线路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数据,并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人员,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缩短了工期,同时也避免了因沟通不畅而发生的麻烦,同时还可以在给排水管道管网普查中迅速得出坐标与高程,大大提高了普查的进度,这样对于给水排水管道的建设进程就会大大改善,同时对于误差的控制也会做到最好。

结语

如今时代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产生,对于很多的未知因素的探索也逐渐拉开帷幕,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勘测,准确的高质量的勘测能够促进建设的完善性和可行性,在给排水测量中设计人员勘测的时间会大大节省,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数据误差等也会大大减少。在不同的位置测量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如果能够在多个位点测量之后分析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和结果等,那所得到的结果就非常具有说服力。

GpS-RtK平面位置测量在大型引水工程及基础建设中普遍使用,高程测量使用比较谨慎,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作业半径较大的工程仍以水准测量为准。但是,涉及数据的项目就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要想将这些误差较少到最低,除了在分析时候进行误差的综合分析外,还需要从测量方案和测量方式上进行处理,相关文献表明,GpS-RtK高程测量精度与五等水准相当,可代替五等水准测量来控制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和实际测量中还需要继续进行误差的减少和给排水建设勘测方案的不断完善,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最具有保证的方案,用知识造福人民,用技术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晓飞.GpS-RtK在给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6(9):42-45.

[2]高金良,金溪.GpS技术在供水管网工程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4(4):102-106.

[3]赖仁纯.给排水管道井底高程测量专用尺及其支架的研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