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育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1:34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1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规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领导、人员队伍、资金场所、手段方式等方面条件保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计划得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等6个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继承和发展。在共性方面,它们具有高度类似的原则、方法与目的;在个性方面,网络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新发展和新内涵,德育保障、法制保障、技术保障、舆情保障、政策保障和绩效保障等6方面的保障机制及方法得到了强化、改进、创新或提升。它们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二、线上线下联动教育。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德育保障

德育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保障。德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德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效内化教育内容,提高道德水平,提高网络社会文明程度。同志明确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员动员,全面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德育保障可以通过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开展。线下德育要充分发挥教化、指导和预防功能。德育教育课程应当设立诸如《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规范》等网络德育有关内容,向受教育者指出网络社会中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促使他们主动对自身言论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线上教育要增强先进网络文化的熏陶、感染和同化作用。要积极创建先进网络文化阵地,大力弘扬先进精神文明,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提供和谐的网络育人氛围,促使广大学生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实现他们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法制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国家强制力,体现着统治阶级意志。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法规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顺利开展,是最坚实可靠的教育保障。网络社会虽然以“虚拟”的方式存在,但它同样承载着人的活动,并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发生关系,同样需要法律的干预和调控。特别是当网络作为文化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时,为确保网络阵地内容健康、氛围和谐,必须要采用强制性手段和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我国对互联网立法工作十分重视,截至2010年2月,已经出台了包括网络管理、域名管理、网络安全三个类别在内的55部互联网法律法规,较为全面地对互联网文化、管理、争议、安全、保密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细分网民人群,有针对性地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是维护网络良好秩序的必要保障,是实现人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是顺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要保障。法律和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与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都是规范公民行为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保障。作为信息社会的“双刃剑”,技术一方面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文化社会繁荣;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蛀虫”,这些“蛀虫”对人民的经济利益甚至人身安全构成了危害,更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好技术武器,将“蛀虫”扼杀在茧卵之中。技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主要被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DnS转向机制,二是不良信息搜索引擎,三是ip实名制管理,四是内容屏蔽。

DnS转向机制是新近应用的、重要的反不良信息传染技术之一。我国境内严禁从事非法互联网网站建设和运营,国内外的非法投资者和反动分子就从境外购买服务器空间和域名,传播色情内容、反动政治信息和非法言论,在敛收不义之财的同时,严重毒害着我国民众的精神健康。DnS转向机制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从2009年开始,国家DnS转向机制已经在国家DnS人口上对流入国内不良的信息进行严密侦听,对有害网站的ip进行无效转发,使信息不能流入或被受众访问,有效反击了境外污染源,净化了国内网络文化环境。这种机制不仅可以应用于互联网的“国门”,也可以应用于各企事业单位网络文化建设,使其网络文化环境更加洁净。

不良信息搜索引擎是常规反不良信息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自动采集对互联网非法内容进行采集报表,供网络监管人员分析处理,具有覆盖面广、速度快、查询准确等优势。经过网络监管队伍的努力,我国的网络内容已经得到了有效净化。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也已经购置了内部搜索引擎,对本单位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各类专职、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全员参与,责无旁怠地担负起“网警”的责任和义务,为及时处理不良信息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ip实名制管理是对网民进行有效管理的常规举措之一,已被社会各互联网运营商广泛采纳,高等学校更是普遍采用了ip实名管理,做到了每台计算机责任到人,对用户的网络言论和行为形成了实质约束。ip实名制管理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互联网经济犯罪、政治犯罪、技术犯罪、文化犯罪和刑事犯罪的发生,有效规范了网络社会行为。尚未开展ip实名制管理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应当加快ip实名制的实施进程。

内容屏蔽包括搜索引擎运营商屏蔽和网站自身屏蔽两种。搜索引擎运营商屏蔽是国家监管部门与互联网搜索引擎运营商达成管理协定,由搜索引擎运营商将非法信息过滤,是屏蔽非法信息网际传播的重要方法,有效抵制了非法信息的蔓延。网站自身屏蔽是网站管理团队应用技术手段对网站内部非法内容或关键字进行的屏蔽处理,是阻止非法信息网内显示的重要方法,保证了网站信息的清洁度。

五、建立国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舆情保障

舆情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保障。舆情决定着事件中受众意识形态的走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受众线上线下言论和活动具有重大影响。随着上网人数不断增加,网民对网络新闻、事件的舆论力量也不断增强,能够广泛引起受众关注的人物和事件,经常受到网民热议热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对于内容较为敏感,具有集群暴发特征的舆情动态应当加以严密关注和适当调控,使受众的思想意识处于积极正面向上的状态。舆情保障的目标是网络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这些内容具有舆论引发和导向作用。网络上的图文、音像、软件等信息以及它们所含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倾向都属于舆情保障的标的范畴。在这些内容中,国内外重大事件,网络热门话题,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是舆论暴发的主要诱因。新闻网站和web2.0社区是舆论暴发的主要“场所”,必须重点加以关注。

要进行有效的网络舆情宏观调控,确保宏观网络舆情健康,就必须成立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建立国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首先,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应当建立高素质的国家舆情工作队伍,对国计、民生、外交、内政等重大政治事件发表官方评论,进行舆论引导。其次,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应当对网络媒体进行范规化管理。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应当明确指出具有新闻资质的媒体范畴,明确规定具有新闻采编和转发资质的网络媒体范畴,明确评定网络媒体的文化性质和级别资质等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国家管制的新闻传播内容以及其它文化内容,规范互联网传媒行业。再次,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应当要求具有新闻和其它文化采编、转播资质的网络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及其它类型文化传播时,对于国家界定的舆论管理内容,必须引用国家官方评论引导受众。最后,国家网络舆情管理中心应当严格网站审批制度,对其经营、运营许可的文化内容进行明确限定,提高网站管理团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要进行有效的网络舆情微观调控,确保局部舆情积极正面向上的良好氛围,各网络文化建设机构,各建有新闻网站、web2.0网站的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舆情管理人员,制定舆情管理办法,对来自官方的信息和自民间产生的信息进行区别管理。官方信息是指国家的大政方针,各单位的施政举措,要做到与国家高度一致,对其坚决支持和拥护。民间信息是指各基层单位建设的网站上,网民发表的见解,网民与网民之间互动形成的思想、认识和舆论信息等。各基层单位要明确划分信息类别,明确信息类别所对应的舆情级别,达到关键舆情管理标准的内容,应当要求网民在指定内容区域,实行审核管理。对于能够引起正面积极向上反响的信息,应当给予公布推广,引起正面的评议热潮;对于有可能引起争议的信息,应当注意监控,对受众反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对于有可能被误解的信息或负面内容,应当禁止其传播,确保网络信息可控、舆论可控。

六、加大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对资源和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良好的政策保障能够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又快又好发展,有关单位必须注重给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政策、物质政策、经费政策和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的政策保障。

人才政策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它包括学校设置的专职工作人员学历构成、岗位层次及数量、兼职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数量等,决定了教育实施能力。物质政策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优厚的物质政策能够为开展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一系列便利条件。经费政策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动条件。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可能达到的高度。行政政策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条件。它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局部开展还是全面深人,是单兵作战还是全面协作,只有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和指挥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广泛地发挥实效。超级秘书网

七、应用管理和激励手段.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绩效保障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规避对策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30-02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因特网,是指由全球的计算机等终端通过采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连接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带有共享性的全球信息系统[1]20。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信息丰富、自由、开放、互动性、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和一定的匿名性等特性。

当代中国大学生与互联网联系密切,互联网为其政治学习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政治技能、形成政治价值、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过程以及政治组织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人格的过程的辩证统一[2]7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作用有:使社会成员获得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立场、政治技能和政治人格;传承和更新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3]。而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其心理、思想和人格尚未成熟定型、政治社会化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负面影响

(一)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价值偏差

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匿名和监管不足使得互联网上各种政治价值、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传播和泛滥,而很多大学生的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外界环境对其最终成熟定型有显著影响。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全盘接受了西方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其中包含一些不适合当代中国的事物,如三权分立、直接民主、联邦制、多党制,同时对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现存的政治文化持否定甚至批判的态度,政治价值的取向无疑严重偏离了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

(二)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思想混乱

互联网为各种政治价值和政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一些信仰某一政治思想或别有用心的人在互联网上采用各种手段来大肆宣传某些思想学说,而许多政治价值、政治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其影响,导致政治思想出现混乱、偏激,例如一些大学生原本认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但后来在互联网上各种思想学说的影响下逐渐怀疑我国上述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对其将信将疑,不知所措。

(三)导致一些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技能不足

互联网政治参与毕竟只是对现实政治参与的模拟,虽然贴近实际,但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互联网政治参与相比于现实政治参与简化、省略了一些政治程序,互联网政治参与消除或解决了一些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如天气、场所、礼仪、特定纪律、会谈交往技巧等等。长时间的以互联网政治参与为主的政治参与方式往往使人们认识不到现实政治参与的复杂性和存在的诸多困难问题,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的技能不足。

(四)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行为失范

当前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监管还存在不足,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仍是一个匿名的平台,人们在匿名状态下往往对自己的言行不太负责,这就为一些道德素质较差、不顾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大学生发表一些虚假的、煽动性和攻击性的言论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当前政府部门和许多网站对互联网政治言行的引导重视不够、引导的方法不当,就使得一些大学生肆意而恶毒地攻击我国政府、政策、政治人物和政治制度[4]。

二、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规避对策

(一)通过丰富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活动来提高其现实政治参与技能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因此丰富大学生的日常政治实践活动主要通过高校来实现。首先,各高校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的选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使大学生在投票、选举中增强作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内心体验,从而提高相应的政治技能。其次,各高校要结合时政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各项有关政治问题、政治热点的社会调查。再次,应畅通大学生政治意愿的现实表达途径,大学生通过现实途径表达政治意愿可以使其深化对政治角色的认识、提高政治技能、积累政治经验、促进政治参与。还有,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参加政党、政治社团和以团体或组织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畅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

各高校还可通过辩论赛、演讲赛、茶话会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技能和政治素质,以减小政治社会化对互联网的依赖。

(二)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分析和政治鉴别能力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分析政治问题的正确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鉴别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5]。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它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其掌握分析政治现象和问题的正确且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方法,它要求用辩证的、历史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政治现象。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观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

政治观是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观的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在政治认知层面,要加强大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学习,深入开展关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在政治情感层面,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在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使他们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6]43。

通过上述对策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分析和政治鉴别能力,减小其政治价值的偏差和政治思想的混乱。

(三)通过加强互联网媒介管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加强互联网立法

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弱规范性、信息丰富、内容更新快等特征,使互联网的管理存在很大困难,因而互联网上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政治行为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立法工作,首先要端正思想,提高意识,充分认识到依法保障和促进互联网政治信息传播和规范互联网政治行为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立法,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根据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修改和完善网上信息和网上信息审查监督等规范。最后,要学习和借鉴各国在互联网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互联网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的研究与合作[6]36。

2.加强对互联网政治行为的引导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政治信息获取的引导。互联网上的政治信息良莠不齐,既有与社会主流政治价值、政治文化相关的各类信息,又有居于次要地位的政治亚文化信息,还有各类与主流政治价值、政治文化相抵触、相对立的政治观念、政治学说。政府、学校、家庭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鉴别、筛选政治信息,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中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自觉抵制偏激狭隘、违背科学、与我国实际不符的各种政治学说。

其次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政治参与的引导。当前不少大学生的互联网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互联网的匿名性、弱规范性和难以监管,导致一些大学生存在不文明互联网政治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各级政府互联网管理部门及学校要大力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依法政治评论、政治交流、政治信息、宣传政治学说及留言,并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政治参与与现实政治参与的显著差异,不过分依赖互联网政治参与。

3.加强对互联网政治类信息的监控管理

严密监控互联网政治类信息。对互联网政治类信息动向的严密监控对于查找和控制互联网不良政治信息源,切断其传播途径,减少其影响范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专门的制度,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电子邮件、BBS、QQ聊天群、各种论坛等信息来往频繁的渠道进行监控;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的人员,投入专门经费对不良政治信息的来源和去向进行严密的追踪与挖掘,为过滤和降低有害性处理提供良好条件;广泛发动社会成员抵制互联网不良政治信息,对接触到的不良政治信息及时反映和举报;对法律规定应承担监控义务而没有履行职责或没有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互联网运营商和服务商,要依法给予严肃处理,以实现监控的有效性[6]33-34。

技术屏蔽不实政治信息。首先应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政治信息进行积极监控和处置,防止有害信息进入大学生视野。其次,要建立系统完备的监控检查体系。应建立起科学、开放、完善的监管机制,做到条理清楚,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形成对互联网监管的合力。最后,要积极开发和研究相应的软件,对互联网进行网址拦截、文字拦截、图像审查、程序屏蔽,有效地阻拦黑色和灰色政治信息。

参考文献:

[1]吴风.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20.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3.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2-294.

[4]黄燕华.论因特网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21-22.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3

[关键词]物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1-0079-03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是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高校校园,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加强对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挑战

互联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创新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真伪难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1]在各种价值观、文化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容易形成偏差。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在开放便捷的网络世界里,网络载体不如传统载体严谨,在思想信息的导向上容易失去控制。大学生的“三观”易于受到各种各样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迷信也通过网络大量迅速地传播,这些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政治敏感性不强而主流思想观念被侵蚀以及道德观念的弱化和理想信念的淡化。

(二)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观看影音、网络游戏等。上网的便捷性使得学生虽然人在课堂,心在课外,“人在曹营心在汉”,悄悄地用手机玩游戏、聊天,影响了学习,甚或荒废学业。在现今的校园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些大学生,他们学习困难,学业荒废,心情焦虑,沟通困难,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善于参与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和疾病。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实现自我的方式,似乎只有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才能展现自己,这往往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封闭,而孤独感的产生又使他们更加热衷于到网络中寻求自我心理安慰。[2]

(三)网络手段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冲击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渠道众多,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比教师知道的多得多,甚至可能还要专业和权威。以前那种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或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结合起来的观念与动力,或缺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3]同时由于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网络感知通常比教师敏锐,导致教师的职业身份的价值和权威受到了挑战,这对教师在教育的模式、内容、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标准。

二、物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物联网的概念最先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的。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通过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能使各种实物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信息交换,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依旧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不过是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连接扩展到了物品和物品之间的沟通连接,从而实现物品和物品的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正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专家预测其十年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到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迈向更加高效、智能的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

由此可见,物联网环境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物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创新

在日新月异的物联网新环境下,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大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物联网已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不正视这一现实,抓住这一现实,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从而丧失可以充分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物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是简单地接受物联网这个概念,而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驾驭和利用它。合理、有效地运用物联网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会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认清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了解他们的想法、诉求,转变思想和观念,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生活网络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出时代的特色,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多样化,要注重生动性、时效性和创新性,[4]从而构建物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书本和教室,而且“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和单调”。[4]一般的政治理论书籍理论性强,阅读性不强。但如果将思想理论图书植入物联网,使图书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在教室或图书馆安装RFiD阅读器,在教材中植入电子屏幕,大学生只需佩戴电子标签,进入教室或图书馆,通过RFiD阅读器即可将教材信息显示在电子屏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问题,只需轻轻点击,就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将问题反馈到“教学管理系统”,此系统将自动把问题的答案显示在电子屏幕上,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通过RFiD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利用物联网系统,利用RFiD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到课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园的行踪进行监控,设立校园安全控制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便于学校的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扩展校园的服务领域,使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要学习的内容,可以直接远程与教师进行沟通。在物联网时代,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人们的生活日趋便利,将广泛使用手机、身份证、电子标签来出行、活动和消费。例如利用手机代替饭卡,借书证等,实现手机一卡通。利用手机对实验室进行预约,进行网上选课,进行图书续借、图书预约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图书借阅。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队伍的建设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骨干的培养及学校层面的支持、培训和指导。物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传媒解决问题,平媒和网媒双管齐下,网上和网下相得益彰,密切跟踪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帮助其解决思想难题和实际问题及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旋律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思想。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转变思想,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和新理念。在物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和渠道,他们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这种现实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因势利导,善于疏通,把握导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1]合理运用新媒体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家园。另外,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和指导青年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从而引领校园风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的身边榜样。最后,在高校层面,要统筹规划,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三、结束语

在物联网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与机遇同时并存,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交往载体乃至生活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和信息环境,并在教育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应对,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

[2]刘鹏.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2):137-140.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4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84-03

0引言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产业导向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这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的关键是如何切实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聚焦在了人才问题上,物联网人才培养便是当务之急。

1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现状调查和人才需求分析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政策的要求。物联网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起步较早,为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广西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均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列入区域经济建设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指出:扶持发展物联网技术,重点发展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和系统集成与标准化开发,加快物联网成熟技术在港口、物流、航运等领域的联运应用推广。

从产业现状调研来看,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物联网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通俗地说,就是感知所需要的任何物体的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最终实现任何时间对任何地点的任何物体的信息采集和自动控制等任何应用。其中,物联网传输层要依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投资巨大,目前主要还是要基于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感知和应用则需要大量的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参加[1]。以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情况,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的牵头者,运营商已经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投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已具备一批涉足RFiD及其他传感器的制造企业,但相对比较分散;已出现一批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图书馆等物联网应用的高新企业,但多数还是在初级阶段。

从企业技术人员情况来看,各企业基本上缺少真正了解和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其中主要原因是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物的感知和控制领域,而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通常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方面的毕业生,由于专业原因他们对传感和控制不熟悉。而另一方面,从事传感、控制的技术人员一般来自电子、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工程等专业,对网络往往不熟悉。实际上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来自于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伴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等也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传统的家电业已经向信息家电进军,而国外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大范围采用工业it网络控制技术。

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来看,截至2013年5月8日北部湾人才网查询的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信/通信、计算机软件、物流/进出口岗位需求数分别为982、837、561、695和1298,其中物流/进出口比例最高,互联网/电子商务类紧随其后。表1所列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组成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北部湾人才网(http://)招聘信息整理、统计。

其实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些岗位所属的领域,基本都是跟物联网直接关联的,但是上述专业的人才都只具备物联网技术中某一部分的知识。这也是国家新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原因。

2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为了加快我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速度,教育部在2010年审批通过了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教高〔2010〕7号),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30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1〕4号)中,审批通过了2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广西相对落后了一步,直至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2〕2号)中新增的80个物联网工程专业中才实现广西高校“零”的突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梧州学院获准开设。201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新增100多所,广西区内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入选,拟于2013年开始招生,而广西民族大学成为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唯一拥有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匮乏可见一斑。

3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物联网产业在国家和地方的极大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正在迅速萌发,而物联网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紧缺已经成为了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自治区教育厅于2011年底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着力建设一批与广西千亿元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加快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加大联网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

在加大联网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方面,首先是北部湾经济区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形势的研究,为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等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本科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申报和建设物联网技术课程体系。另外,政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以及物联网研发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中设置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产学研联合投入物联网领域[2]。同时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快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支持高校引进物联网高端人才以充实师资力量,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子女入学、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等配套的公共服务,有计划地改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创造适合物联网专业人才事业发展和健康生活的生存环境。

3.2制定物联网产业应用人才培养规划,契合区域发展

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在物联网发展中的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组织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建立物联网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尽快建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关注物联网核心技术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应用,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体现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上,各层次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功能,各层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与共享。根据物联网的特点和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与其相关或相近的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因此,在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整合已有的资源,同时又要突出物联网的特点,关注其核心技术。此外,还要围绕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特色和社会服务价值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千亿元产业是石化、冶金、电子、机械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是林浆纸、能源、纺织服装,而物联网工程将紧密结合通信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电子、机械装备制造紧密结合,与冶金、能源等相关。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重点考虑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特色和社会服务价值,为其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3建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凸显校企合作

物联网产业发展是以应用为导向,在高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具体来说,以北部湾经济区三大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单位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教学环节的实施,派遣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培养掌握物联网传感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等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知识,具有物联网系统技术应用、运行维护、分析测试、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能力,能够在物联网产业几大设备生产商和众多信息与通信(iCt)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物联网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优秀物联网工程师。

4结语

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建立物联网产学研联盟,重点支持企业和本地高校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和鼓励本地物联网产业通过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积极为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并通过产学研合作为本地企业和高校培养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隋博文.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J].物联网技术,2013,3(5):74-75.

[2]郭惠.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1(10):10-11.

[3]王晓喃,钟珊,严海英.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2):21-23.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5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近些年,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单一。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4G移动互联网的推广,wiFi信号全覆盖等新技术的运用,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娱乐的方式逐渐丰富起来。从最初简单浏览网页到现在语音、视频、微电影等,网络已经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形式相比,高校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例如,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上,各高校仍多通过专门的主题网站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呈现相应内容。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较为枯燥;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缺乏专门的人员对这些网站进行更新与维护,网站缺乏吸引力,点击率低,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一些高校只单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传到网上,没有依托网络的技术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连同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就业等热点问题进行提及与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单一。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既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雄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网络、新媒体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说教式的线下方式影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选择线下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效果、教育意义更直接、更显著,可能会有意地回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个人运用网络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所限,部分运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3.高校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资源相对薄弱。所谓硬件是指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电脑、服务器等设备统称。软件泛指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程序、app以及技术人员等。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资源都相对薄弱。首先,主要表现为资金投入问题,校园网络平台建设需要配备大量的计算机、先进的服务器以及各类辅助设备,除了硬件的投入,网络平台、各类app的建设还需要专门的开发和维护人员,这些人员的薪资要求都比较高。其次,网络安全问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如何时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保证网络平台不被入侵,涉及网络安全问题。各高校缺乏专门的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把关,对网络平台进行维护。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调查,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项的经费用于网络平台的建设。

二、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1.树立服务意识,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主旋律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网络育人。首先,在网络平台的运用上,不仅单纯利用电脑,还要有效利用各类移动设备;不仅依托专门的门户网站、红色网站,还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各高校要开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多种途径,时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综合运用图形、图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把所有的内容设计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内容吸引力。最后,平台内容规划不仅要有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的政策方针,学生的党、团建设等信息,应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其他方面的服务信息,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平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服务,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2.加强队伍建设,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支撑。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重要支撑。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主动培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学习与培训。根据需要组织部分教师进修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课程;邀请专职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网络平台建设以及app开发的培训;或者聘请相应的编辑人员讲解内容的呈现及网页的布局。三是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由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网络中心、思政课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等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保证网络平台的规范、有序、正常运行。3.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时兴起的形式创新,而是系统推进的内涵变革;不是刻意模仿的跟风作秀,而是内容为王的走心创作;不是简单地将日常事务、传统话语搬上网络,而是全面培养互联网思维、实现线上线下话语体系的高度融合。各高校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地位,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与技术投入。设立专项的资金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包括先进的硬件设备的配备,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app的开发与利用,形式新颖的微视频、微电影的采编与拍摄等。除了必备的软硬件资源,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安排专职技术人员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三、结束语

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必要行动,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举措。各高校要正视挑战,把握机遇,主动占领网络空间这块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积极培养互联网思维,培植网络素养,认识网络强大的育人功能,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深,形成网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6

关键词: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这几个发展阶段。运用新媒体时,也要坚持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掌握新的形势,积极的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和消极作用,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消极作用应该找到正确的对策,去克服和消除。

一、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科技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逐渐多样化,整个地球逐渐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隐蔽性很好地运用起来,把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放到互联网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作为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大众传媒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时,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方向的正确性。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把主流的意识形态灌输给人民群众。在网络发展中注重发挥多种传媒的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元素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传媒同样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大众传媒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大众传媒的复杂性导致不良的思想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也逐渐增强。有些不良的传媒者利用互联网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宣传负能量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忽视主流意识形态,道德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都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其次,大众传媒的多样性,使得政府难以有效管理。大众传媒信息的传播范围大,影响深刻,管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政府作为控制社会稳定的主体,对网络环境没有健全的、系统的管理,相关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完善。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去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焦点问题没有明确的评价,导致赏罚不分明,部分群众难以分清是非黑白,对网上的各种新闻模糊不清。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指导还不够科学,如:媒体与政府,媒体与企业,媒体与群众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不一致;信息的“多元化”导致思想的“多元化”等问题。最后,大众传媒的导向性,使教育主体之间存在矛盾。在运用新媒体时,教育者没有与时俱进,不会使用新媒体教学,信息的传播滞后,将错误的传播给受教育者,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受教育者在众多信息中没有接受正确的指导,很难做出自我分辨,会脱离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媒体人员在传播信息时,没有做出正确的分析,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消极的舆论传播环境,这些都不利于人们思想品德的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出以下的对策分析:

1.宣传正能量,加强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面对信息多元化的挑战,必须坚持方向的正确性,加强正能量的宣传,弘扬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互联网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我国要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促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创造精神文明,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和创新。

2.完善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的规范管理。政府要健全完善立法,加强规范的网络信息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宏观的管理,建设纯净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的安全化。对于破坏正常的网络环境和宣传恶意传言等的行为,要做出严厉的惩罚。在对外开放方面,积极吸收外国优秀的科学技术,创建跨国传媒集团,形成国际传播网络,加强各国的信息交流,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共同繁荣。

3.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网络和谐发展。从三个主体上说,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和道德水平,就是要培养“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适应互联网新的态势,熟练地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分析意识,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众传媒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效用。其次,受教育者本身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加强媒体意识,提高媒体素养,要坚持自主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更新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就是加强对媒体人员的约束,统一管理,推广媒介素养教,大力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大众传媒作为“把关人”,要自觉指引人们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向出发,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规范、提升大众传媒文化的发展,用先进文化占领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作为核心技术在当代迅速发展,必须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提高实践工作的时效性,始终坚持中国传媒制度的党性原则,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主流,弘扬主旋律,增强公信力,增加大众媒介受众的数量,提高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2]李宏博.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7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网络时代,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用生动活泼、丰富健康的信息来感染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应该使二者正确地结合,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优越性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纷纷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网络提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交互性较强的网络栏目进行交流,形成开诚布公的氛围。教师了解学生后可以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较少且相对滞后,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的共享资源和及时的新闻报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网络多媒体手段把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把信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呈现,多种感官协同调动,提高了信息接受效率和记忆比率。同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兴趣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增强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效应。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环境下,依托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意识形态持续不断的西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渗透目标,利用网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对我国展开强劲攻势。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从形成到确立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另一方面,他们阅历较浅,缺少经验。网络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反动势力带有政治挑衅的信息侵袭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会淡化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摇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各种各样垃圾信息的毒化。国际互联网上至少存在着1万亿个网页,其中很大一部分充斥色情、暴力和广告垃圾,而积极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网络上处于弱势。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是自控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就很容易被这些被这些不良因素毒化。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的弱化。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多向性,学生自我教育的条件大为改善,有时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少于或迟于教育对象的现象,教育者的权威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使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使教育形式变得更加民主和自由,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适时更新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在时代提供的新环境中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置身于网络之外。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客观地分析网络环境,不能因为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对网络本身产生畏惧。另一方面,要及时抓住新机遇,积极开发网络资源以便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跨越式发展。

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学校应成立由校党政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网络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对形式多样又缺乏整体规划管理的网络载体认真研究,结合成功案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强化阵地意识,利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同时还要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监控,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软件、网间互动软件等教学手段。同时,还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关注学生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运用网上正面健康的材料,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4.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网络环境下,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贯彻民主、自由、平等、互动、疏导等网络时代的教育原则,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尤其是对于偏离正确价值取向的群体,不能简单批评,要耐心地进行正面疏导。

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高校要结合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创办一批适合学生的校园主流网站。可以设立国内外新闻、心理健康咨询、社会实践、历史上的今天等主流板块。此外,还要创建一批既坚持方向,又体现时代精神并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渗透素质教育。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校园BBS应做出正确的引导。

6.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作用。互联网满足了大学生渴望独立和展现个性的心理要求,切合了大学生思维活跃和喜欢追求新鲜感的性格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作用。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网站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建设和管理网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总之,网络作为一种新事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认识和内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面对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采用新方法,才能应对和解决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计军,储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

[2]张红梅.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5).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8

【关键词】辩证看务实办;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意义;难点;途径

一、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意义

(一)是回应社会形势与政策发展的需要

社会热点问题是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往往会在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下发生较大变革,这些变革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即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最吸引大学生的教学内容,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所以重视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热点问题教育中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形势与政策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教学中使用的社会热点话题要具备时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热点问题讲出水平和深度,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目的。当前无论是我国经济还是社会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不断的变革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作出深入解答则是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对社会形势与政策发展作出回应的重要要求,从而确保形势与政策理论教育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从《辩证看务实办》的内容来看,目的是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为编著的通俗读物。尤其是这本读物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做出了论述,即坚持用辩证的眼光认识问题,用科学务实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通过在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对《辩证看务实办》进行利用,不仅能够实现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对社会形势与政策发展作出回应的要求,同时对于提升大学生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满足大学生理论需求的需要

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主要内容体现在两个方面,及相对稳定的内容和与时俱进的内容。其中相对稳定的内容主要是指形势与政策最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如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与时俱进的内容则包括随着形势不断变化发展而重新调整制定的方针政策等。在传统的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对相对稳定内容的教育作得相对完善,但是受到课堂的局限性,与时俱进的内容方面的教育仍旧有待强化。面对现实的发展以及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大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困惑与疑问,并期待这些困惑与疑问可以在科学和权威的回答中得到解决。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群众了解理论,让理论走进百姓是我们党在理论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理论工作者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而《辩证看务实办》这本读物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实现理论大众化、更好的宣传与普及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方针政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许多人对同样的问题都抱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需要保持的理性以及科学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值得肯定的是,理论局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八个问题并没有回避,而是采用了一种务实理性的态度,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的复杂性做出全面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语言对于满足大学生理论需求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对基本国情有所了解,并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三)是让形势政策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历史、形势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演变,所以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不仅需要将理论教育作为基础,同时也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对形势作出判断、对政策作出理解。从《辩证看务实办》来看,这本读物的创作建立在社会调研与网络调研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梳理与分析,确定了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这八个主要的问题。并且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邀请了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中央主管部门以及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反复的研讨与修改,所以说这本读物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另外这八个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被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群体广泛关注。通过利用理论来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研究与解答,可以有效的解除大学生在这些问题方面存在的困惑与疑问,而在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重视对《辩证看务实办》的利用,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

二、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难点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思潮和观念,同时具有宽广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张扬的个性以及创新意识,并且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总体来看,他们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并渴望体现自身价值,但是好高骛远、盲目自信的缺点也客观存在。他们渴望能够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却缺乏自主生活和生存的技能。从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的思想问题来看,在这些大学生中政治观念存在较多的困惑和矛盾、价值观方面则具有明显的功利导向性、在自我意识方面具有着强烈的自主性、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则呈现出情绪化色彩,并且逆反心理与心理障碍现象也相对明显。虽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年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但是事实上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出现也的确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中对《辩证看务实办》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打大学生群体对待社会问题存在偏激的见解,对时事政治具有的兴趣程度呈现出两个极端,而对于政治理论问题则更是缺乏兴趣。

三、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途径

高校是教育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其核心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针对当代大大学生特点以及教育难点,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对《辩证看实务办》的利用路径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强化课堂教学

在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即对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进行强化,将其当做重要载体并进行充分利用,大力推进“辩证看务实办”进课堂、进头脑,促进青年大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思考。在此方面形势政策教育中对《辩证看实务办》内容的传输要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而应当重视授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大学生了解《辩证看实务办》中的内容,推动大学生对时事热点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针对《辩证看实务办》,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答辩、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等形势来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并对其产生正确的见解。

(二)重视社会实践

在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样重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倍加珍惜机会,更加自觉的学习和利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大学生对《辩证看实务办》中的基本内容作出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讲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紧密结合,并在精心的组织与策划下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革命圣地、社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都可以当做学生的实践场所,另外,高校和教师有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公益活动等,这对于深化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体会、认识社会建设与改革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见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体制机制

在利用“辩证看务实办”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以及教师要重视对体制机制的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新路径,开发利用网站平台、QQ群、微博等新型媒体,广泛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新型媒体其开放性、交互式、及时性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在利用网络工具对《辩证看实务办》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作出宣传的基础上,高校以及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具有的两面性,重视通过教育网站的建立来引导网络坚持正确的舆论取向,其内容可以包括形势解读、热点简介、专家点评、群聊社区等,从而更好的促进授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形势政策作出正确认识、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总之,高校以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为导向,同时利用好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出版的理论读物,切实做好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是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目的,更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何军峰.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1).

[2]唐耀华.和大学生谈形势、政策与个人发展――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切入点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3]王杰康.论加强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要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7(06).

[4]陈启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初探――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5]龚志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度弱化成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5).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9

(一)创业扶持政策逐渐启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有待提高

大学生创业工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国家、省市出台了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教育部先后出台了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求将《创业基础知识》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很多高校也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扶持基金等措施,在校园内营造扶持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但是,目前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尚属于起步阶段,一些扶持政策的配套措施还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际和需要,不能很好的调动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同时,因为项目的选择、资金的局限、学校工作发展的不平衡等等因素,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还有待提高,发展空间较大。据报告,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不到1%,而这一数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0%。【4】

(二)创业目标定位模糊,创业成功率较低

随着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政策越来越健全,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部分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和激情,但是因为受视野、阅历、知识能力以及市场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创业领域有很大的局限性,创业盲目性较大,创业项目容易重复、跟风和扎堆,在创业赚钱上关注得较多,而对自身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重视不够,创业的目标定位模糊不清,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同时,计算机作为现在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大学里面缺少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很多学生对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行业和本专业方面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创业时,往往不能有效发现和利用互联网领域的商机和信息,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既耽误了学业,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据报道,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0%,远低于美国大学生30%的创业成功率,而且,我国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更少。【5】

(三)高校创业教育滞后,人才培养理念有待改进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五个部分,对高校组织实施创业教育做出了部署和要求,但是,因为各高校在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方面发展不平衡,认识也不一致,现阶段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知识”课程的高校不多,相比较而言,地方所属高校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部分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体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教育方法与手段有待加强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将创业教育推向更深层次、满足社会和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核心,更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我国高校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工作起步较晚,还面临着很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中,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已成为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欠缺。现在在高校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很多是“学院派”,属于学校经济、管理等专业课教师或是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干部,基本上是从校园到校园,他们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以及商机的发现、把握等等方面不太熟悉;二是受教师自身因素以及高校条件的限制,创业教育目前更多的是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丰富,远远满足不了在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主客观优势

(一)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工作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省、市、自治区也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广泛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基地(创业园),鼓励和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部分城市更是提出全民助推创业的发展战略,创业者得到广泛的尊重与支持。特别是2012年7月份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创业先进城市以后,国家加大了创业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一批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迅猛,在社会创业大氛围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学生创业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大学生创业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创新思维

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任务一方面是传授大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具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自主学习知识能力也较强,善于接受和利用新事物,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进而对事物加以改进创新。而且,大学生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和发现很多信息,能更快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掌握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也能够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互联网创业可以涵盖所有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竞争机会均等,据统计,目前,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到62.23%,本科院校学生占到31.48%,研究生也占到了1.45%。【6】而且,大学生自主创业获得成功的典型,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选择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

(三)互联网创业门槛低,风险小

互联网创业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前期投入较少,有的项目只需要一台或几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开展经营,特别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具有传统消费渠道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淘宝网、易趣网、百度有啊、拍拍网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创业处于微型创业,创业启动资金要求不高,投入不大。杭州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网络创业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占70.75%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创业启动资金在1000元以内,大部分为数百元,有的甚至仅仅只有几十元。【7】在浙江义乌工商学院,有1200名学生在淘宝网上开店创业,他们共享供货平台、商业资讯和物流系统。在他们中间,钻石级卖家达到400人,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8】

(四)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大市场,发展前景巨大,创业机会多

互联网是全球一体的,不受时间、地点、区域的限制,应用十分广泛,国内、国外市场连成一体;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时间、空间观念不断被改变,在互联网的两端,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送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顾客。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云服务等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开发、服务、项目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所带来的市场在不断、迅速的扩大和增长。

三、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对策

(一)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创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和部署,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重点是要教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激情和锻炼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如同语言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大学生中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方面提高大学生运用、操作计算机的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将计算机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创新创业知识和理念,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互联网创业机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与体验,激发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潜能,实现互联网创业。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五条教学基本原则。

(二)整合和利用资源,为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随着现在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高校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计算机机房等等都可以作为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体验的平台。各高校要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让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进课题,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各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创业体验的实际,建立校、院两级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基地,要有重点和有针对性的扶持门槛低、风险小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入驻,形成群体效应、资源共享,为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业指导能力和水平

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师资队伍是保障,各高校一方面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另一方也要从各大企业中聘请有一定创业经验和成就的成功人士,作为学校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的创业导师队伍,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出台政策,一方面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工作人员)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挂职锻炼,开阔创业教育教师的视野,提升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水平。

(四)大力培育和宣传互联网创业典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经历对大学生投身创业是一种激励,让创业深入学生心中。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宣传创业典型,一方面是对创业大学生本身的肯定与帮扶,坚定创业者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是激发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与意识,让大学生发现更多的互联网创业机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创业体检中来。各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学校广播台宣传互联网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事迹、邀请到校专题讲座、开展互联网创业沙龙等活动,以及组织大学生赴互联网创业企业(基地)参观、见习、实习等形式,为在校学生互联网创业树立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同时,各高校要结合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工作的特点,对于已经在创业基地开展项目实践或已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积极总结他们创业的成绩和收获,通过创业成果展和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广泛分享和宣传,主动培育和挖掘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项目(团队),在学生中树立“身边的创业典型”,让广大学生看得见、学习得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四、结语

物联网教育政策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新鲜事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个新生事物,它是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针对网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实效性。我们这里的“网民”,采用的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即“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还相对薄弱。对此,我们既不应夸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应小视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而应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1、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2000年6月28日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提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可见,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是近年出现的崭新时代课题。

2、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调查显示,我国网民高学历、低年龄的网民特征和上网习惯和行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进入网络。

3、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网络文化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其具有的功能多样性、内容广泛性、速度快捷性、环境开放性、作用双重性等诸多的良好性能,深得网民的喜爱并己被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互联网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湖北高校发挥网络前沿阵地作用,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互联网可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基地。网络传播是双向互动的,在互联网上,我们不仅要“拿来”,而且要“送去”。我们应继续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数量,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和点击率,增加汉语信息的输出量,扩展汉语出版的优势,让中华文化在网上抢占有利阵地,走出去,主动出击,既介绍社会主义中国,又传播民族文化,既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二、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大环境受到污染。表现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思想宣传导向的难度加大。表现之二是西方网络霸权对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构成压力。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到负面影响。网民中,青年人居多,18—24岁所占比例为39.1%,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网络误导,误入歧途。网上大量的消极的、不健康的和腐朽的信息和观念,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挑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学习方式。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网络,目前还不如人意。一方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又使网上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人间津。

5、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在弱化。目前网络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的东西不太多,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中显得不那么宏大、不那么响亮,因为网上还有其他杂音和噪音。“一傅众咻”,网络的各种负面信息很快就消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

6、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受到挤压。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消解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网络道德更是一种自律,并且更不易被人察觉和监督。其结果是,一方面网民们在网上游戏人生,跟着感觉走,无聊、消沉、冷漠,另一方面又拒斥现实社会,依赖于“人机交往”,进而影响其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三、对策思考

面对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创新,不仅观念上要创新,而且在内容、方法上要创新。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确立主动出击、疏堵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目前,无论从全国范围看,还是就具体部门组织或单位而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识仍然末成就“大气候”。为此,我们应响应同志关于“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的号召,主动出击,收复失地,扩大阵地。

所谓主动出击,从思想认识层面看,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等、靠、要,缺乏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打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充当消防队,哪里出现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迫于应付,火是灭掉了,但人力、物力、财力却耗费了。我们不能失去网上的主动权,输在起跑线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我们应根据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新变化,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已有的成功经验,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联动,构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驾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实际行动层面看,主动出击,就是要把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放在网上,主动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

所谓疏堵结合,是指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对信息的控制较传统媒体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与高压办法去阻止甚至禁止上网几乎变得不可能,必须是通过开办讲座、举办演示会、网上讨论等疏导形式,教会网民怎样从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如何识别虚假、错误、反动的言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如何培养正确的网络人格,在网络虚拟社会有效地自律和自我管理,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免疫力。当然,对有害信息的堵防也是不可少的。所谓堵,即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从而屏蔽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信息传入,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所谓防,即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是防止网络出问题的强制手段。2000年信息产业部布了《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这对加强网络行业管理,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起到了较大作用。

2、努力造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一支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职、兼职的队伍。要求他们必须是专家,首先,观念要新。面对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他们必须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新背景下的角色转换。不能再只以传统说教的形象出现,而要顺应信息时代,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其次,要具备相当精深的网络知识与才干。

比如,利用BBS、e--mail、oiCQ进行交互式讨论、心灵沟通、传道解惑。第三,网上与网下联动。仅仅只懂得一些网络技巧还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是现实生活里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应不失时机地找准切入点,做好网下大文章,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此外,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丰富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实观育人的目的。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精心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由于我国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以最经济合理的投入,尽快建设一批青少年喜欢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的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进而构建起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上的阵地。其一,互联网上开设的这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工作方针的网站,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要有精心设计的内容,要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须抛弃以往那种缓慢带有说教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平等、交互、敏捷、细致。其二,将先进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搬上互联网,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其三,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的组织进入网络,不断增加信息输出量,扩展汉语网络出版的优势,让中国文化在网上抢占阵地,建立起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其四,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不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先进性。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