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智能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3:23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使用智能网络系统对宿舍社区进行管理,相比传统手工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宿舍社区管理的效率。例如,检索迅速、存储量大、查找方便、成本低廉等。采用网络化的信息手段对宿舍社区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一卡通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既是学生证,又是借书证,并且还能实现校内一卡通消费(食堂就餐、上网计费、超市消费、洗浴收费)以及门禁验证、成绩查询和网上评教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高校学生宿舍社区为了实现高效的精准化管理,有哪些方面能够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又能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问题呢?这是作为高校学生宿舍社区管理人员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宿舍社区智能化管理的优势

(一)宿舍门禁通道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学子的社交圈也逐步在扩大,和社会接触愈加紧密,宿舍社区的外来访问人员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宿舍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高校都严禁陌生人员入内。每栋宿舍楼大约1000~1500名学生,仅靠门岗管理员的人工辨别是不可能做到的。宿舍门禁通道的智能化管理就能准确地完成这一任务。把宿舍门禁通道与校园卡(一卡通)对接使用,一旦有不法分子或非本楼学生进入宿舍楼大门,智能管理系统马上就会鸣叫报警,提醒门岗管理员及时介入管理,将隐患排查在宿舍楼门之外。

(二)宿舍供电智能化管理

当代大学生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所以其用电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夏天和冬天,用电需求达到顶峰,给高校的用电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原本一学年的额定配送电量,有的宿舍一个多月就使用完毕,不得不靠多次购买超额度电量来维持生活运转。大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薄弱,是最大的用电安全隐患。使用大功率电器(热得快、电暖气、电饭锅等)和私自更改电线线路都极易引发火灾和触电事故。像这些用电事故,可以说在高校是屡禁不止,给管理者带来极大压力和困扰。宿舍智能供电系统的使用,可以分时间段对宿舍的电流量进行控制(白天电流大些,晚上熄灯后还要保持部分电器充电的小量电流)。在学生用电时,一旦超出额定电流,会马上进行跳闸断电,实现了杜绝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另外还可以把智能控电系统与校园卡对接,更加方便大学生进行电费的充值。

(三)宿舍供水智能化管理

高校目前对学生宿舍社区生活用水的使用都是免费的,并且没有量的限制。自从高校小锅炉关停后,学生宿舍的饮用热水和洗澡水一时成为题难。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诸多公司免费给每层宿舍里安装了电热水器和太阳能洗浴系统,计次刷卡收费。将这两项收费和校园卡进行结合,进行智能化管理,会给学生带来众多便利。

(四)宿舍消防智能化管理

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属于人员密集区,也是火灾的高发区。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是造成学生宿舍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男生吸烟者较多,烟头处理不好,也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对大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上述情况,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宿舍社区消防设施的配置。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桶等都是每层宿舍必备的消防器械。但大学生防火意识薄弱,救火经验少,发生火灾时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安装了消防智能控制系统,烟雾报警器就能将火警信息及时的传送给消防部门,并能自动开启喷洒功能,对房间进行灭火和降温,把损失尽量控制到最小。

(五)宿舍安保智能化管理

针对高校宿舍屡次出现盗窃现象,高校为了起到震慑和调查取证作用,开始在宿舍楼内安装了数量不等的摄像头进行监控。门禁通道只是第一道防线,有的高校为了防止“内贼”作案,还在宿舍的走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虽然曾一度引起大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反感,但这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不得已才采用的方法。在宿舍楼外二层要安装红外线对照系统,防止攀爬入室的不法分子。楼外、楼内及楼门三道防御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二、高校宿舍社区智能化管理的缺陷

高校宿舍社区智能化管理的优点是显著的,“不但可以将管理人员从繁重、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总体分析上来,而且可以高效、准确地处理宿舍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反映宿舍信息的动态状况。”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投资大、升级快

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投资软、硬件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并且软件升级更新很快。高校的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不可能随着产品的升级,[1]随时更新产品,所以往往感觉刚建好没多久,产品怎么落后了?

(二)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软件兼容性差

如果是一个厂家产品的还好,有其他厂家的软件兼容性就很差,很难实现网络化管理。而一般的高校大多采取逐步建设完善,所以给系统的兼容往往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投资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时,一定要选择有技术实力的大厂家,其升级换代的产品往往兼容性比较高。

(三)宿舍社区智能化建设对宿舍管理者要求高

现在宿舍管理员的实际情况是文化水平不高。好多智能化软件操作界面不很友好,给宿舍管理者的使用带来困难。有些软、硬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使用。

三、结语

高校学生宿舍社区智能化管理是高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高质量地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宿舍社区智能化管理水平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完善。但我们要切记“再先进的智能化管理,也只是一个管理手段,是为管理者服务的!”所以我们的管理者不要过分依赖智能化管理,认为“有了智能化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例如,宿舍社区的“地震逃生、火灾逃生、传染性疾控、意外事件发生”等的演练,我们一定都要定期认真地执行。智能化管理加上认真的人工管理才是高校宿舍社区最可靠的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2

一、智慧社区建设背景

(一)问题导向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一系列的挑战。(1)社区资源有待整合。政府各部门依托各自的信息平台将大量工作延伸到社区,但相互之间没有实现有效整合,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2)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社区服务以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民政、计生服务、安全等公共服务为主,服务网络发育不够充分。特别是直接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服务项目不多,难以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3)技术手段有待改进。现代社会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不同的途径沉淀到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大量公共信息形成庞杂的“大数据”。但目前,在社区层面并没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分析。这不仅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而且制约了社区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二)群众期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最近,我们围绕对智慧社区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和愿景,在市民中做了一次随机调查,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稳定高效、个性多元等。

(三)政策引导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通过提高信息化运用手段,实现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今年,国务院又连续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共享经济等便民服务新业态,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智慧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

(四)技术支撑

从没有哪项技术变革能像大数据革命一样,在短短数年时间就由科学研究快速应用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了硬件基础;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能力、语义引擎、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应用方法。特别是终端感知层、网络互联层、智能应用层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二、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近年来,为加快美丽天津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天津市把美丽社区作为和谐社区建设新的实践形式。通过两年实践,经第三方评估,创建了299个美丽社区,初步形成了多方共治共创、资源互补互融、成果同惠同享的社区治理和美丽社区建设新格局。

(一)河西区前程里社区——智慧服务

以打造服务型社区为特色,按照“建家”“管家”“当家”“认家”“爱家”的“五家”理念,统一功能配建,着眼于“一个平台管服务”的思路,整合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工和党员管理三大功能,利用现场管理(oSm)系统,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智慧河西app”可对社区24小时监控、图像视频实时回传、自动记录社工巡检痕迹;居民可通过app查看社区新闻、就业等信息,获取公共服务事项流程,空巢老人可通过紧急呼叫功能联系社区社工。“指尖西岸红”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对社区党员的动态管理、即时服务和跟踪考核,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社区治理和服务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二)和平区——智慧受理

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平区在全市创新设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把原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服务资源统一下放,简化市、区、街三级流程,通过在街道开设的14个服务窗口,让居民就近办理就业、社保等9大类105项民生事务,其中有30项立等可取,75项限时办结或限时答复。由过去“进百家门办一件事”转变为现在“进一家门可以办百件事”。自和平区小白楼街受理中心试运行4个月以来,该中心已提供各类服务4000余次。

(三)南开昔阳里社区——智慧养老

在南开昔阳里社区试点建设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利用广电网络和进入千家万户的高清交互机顶盒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网上购物、预约服务、智能语音助手、在线医疗等28个功能服务,老人可利用机顶盒、手机、电脑互联网及户外信息大屏,点击“智慧社区”获取为老服务。同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各实体业态,建立配送节点与演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线上线下的一体化o2o服务。目前,昔阳里社区已有超过半数的独居、空巢老人申请安装并使用上了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四)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医疗

为有效化解居民“去大医院看病踏实不方便,去小医院看病方便不踏实”的“两头难”问题,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了医疗联合体试点,整合全市顶尖的中医、西医资源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三通两自”。“三通”是指“医指通”(可提前15天预约全市40家大医院和北京5家知名医院门诊号)“医卡通”(可提前一周预约总医院各科室专家号)“一号通”(可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机,自助完成挂号、划价、交费、查询等全部门诊过程);“两自”是指“自动发药机”和“自助打单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便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检验、远程影像、双向转诊等8种惠民服务。

三、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社区管理向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末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社区作为基层服务管理的最小单位,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最终阵地和载体。智慧社区不单纯是社区信息化,更是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和运行水平的新模式、新路径,是整合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房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并合理运行、运营的手段,是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各种人、事、物、服务等资源融合发展的载体。(二)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文化生活、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内容,使政府的智慧政务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可以说,智慧社区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落地的最佳突破口。智慧社区最能体现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智能社区建设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能直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和好处,也最能将建设成果惠之于民。(三)社区服务管理从线下向线上迁移、转化当前,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手机等智能终端来解决衣食住行等各种事项,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各种社会。政府和各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类服务事项从办事大厅向线上迁移,也促使居民更多地选择线上来实现自己的需求。虚拟经济、共享经济在社区这个载体里相互交融,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智慧社区的建设。在建设智慧社区过程中,我们既要管理服务好实体社区,即传统意义上居民区的概念,也要关注虚拟社区的成长,建设、治理、服务好虚拟社区是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四、未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应对从社区的基础服务管理向社会治理过渡的挑战

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应当会同各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一是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五位一体”(党组织、居委会、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协商议事会)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小社区大服务格局;三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以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为目的,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打造专兼结合、能力互补的人才队伍;四是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以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效能为目标,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五是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社区共建共享生活生态圈。

(二)如何布局以点带面、以小及大,在建设智慧社区的同时,串联一个智慧的城市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完善天津市智慧社区顶层设计,对天津市智慧社区建设提出总体的框架、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制定天津市智慧社区发展路线图。二是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智慧社区“一库、两网、四平台”建设行动。“一库”指的是社区综合数据库。“两网”指社区公共区域无线覆盖网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物联网(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形成覆盖市民政、区县民政、街道、社区的四级网络)。“四平台”:一是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服务平台;二是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三是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殡葬服务体系、安防应急联动体系、智慧物业管理体系、智慧电梯预警系统);四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三是深化试点建设。在顶层规划的指导下,以上述5种不同类型的智慧社区探索为带动,出台指导智慧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各区县、街镇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标准上,积极参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积累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四是编制标准规范。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行天津市智慧社区建设地方指导标准。目前,初步设想是首推两套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分别是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服务标准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标准,用以指导落实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三)如何顺应移动互联网、虚拟

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服务管理实体社区和虚拟社区一是完备硬件支撑。以“一库两网四平台”为核心,加快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向线上过渡搭建完备的硬件支撑。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重点是基层社区工作者,要兼顾信息化知识培养和互联网思维的培育,打造一支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社区服务队伍。三是发动社会资本。鼓励支持以社区为载体的虚拟经济、共享经济项目,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各类需求,调动社会闲置资源和力量,让社区成员既成为消费的需求方,又担任服务的提供者。四是智慧社区建设已经步入由政府主导逐步过渡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阶段。做好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公众参与三篇文章。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就是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该智能社区,改变了社区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区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智能化的综合社区服务,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本文将对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以及云系统平台进行分析,为实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社区提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社区应用系统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人口管理的重要模式,同时社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成熟的表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建设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社区的兼容性和互联性较差,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率低等,因此我国城市社区仍然未能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协调的,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构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

1.1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

根据智慧社区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不同特点,可以将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分为设备层、应用层以及增值服务层。其中设备层就是由社区内部的相关电气设备以及智能化的家居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所构成的,包括家庭安全防御设备、社区照明设备、社区摄像头、报警设备、可视化对讲设备、家庭智能终端以及社区停车场的相关管理设备等;而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及智慧社区两个不同的系统;而社区的增值系统可以是社区的物业,也可以是专门的服务提供商。

1.2智慧社区的云系统

通过构建智慧社区的云计算平台,能够为社区服务与管理提供计算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管理的智慧化程度。云系统的服务重点是为智慧社区中各个不同的子系统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提供数据的来源。云系统计算平台能够为智慧社区中的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商务系统以及智慧养老和智慧安全防护系统等提供有效的云计算服务。

2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应用层

2.1智慧家居的管理平台

智慧社区中的智能家居的管理平台主要是以社区中的家庭作为管理单位,将居民住宅作为平台,通过应用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家居生活中的相关设备以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了全面的信息交换,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更科学合理的进行时间安排与规划,同时还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在对病人的照顾中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实现的全面化的智能安全防护。智能家居的管理平台当中主要由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家庭医疗服务系统和智能化家电平台所构成。

2.2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

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是在智慧家居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结果,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生活需求。

2.2.1一卡通系统

该系统功能的发挥以社区家庭中现有的宽带网络为依托,同时将小区中的门禁系统或者小区中停车场系统的RFiD卡作为载体,实现了社区运营、管理与服务的一卡通。社区居民持有该卡能够享受到社区的各项智能化服务,例如社区中的相关物业服务、社区中的增值服务以及相关加盟商的会员服务等,极大的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2.2.2智能安全防护系统

该防护系统中包括了电子巡查功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以及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等,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方位安全防护,进而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和舒适的社区环境。该系统还能够同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相联系,当社区面临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启动社区的应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相关警力的支援,因此有效的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安全。

2.2.3社区智能医疗系统

该系统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健康电子档案、相应的电子病历等,并将以上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就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智能化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将社区及家庭的医疗系统实施有效的结合,因此可以对社区的患者提供远程的病情监护,进而省去了患者奔波的环节,有效的提高了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2.2.4社区智能物业管理系统

该系统中将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楼宇间对讲系统、报备与保修系统、社区停车场的管理系统以及来访客的管理系统等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物业服务的水平,同时还降低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2.3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

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在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的基础之上,实现物业管理、政府机构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联系和信息沟通,实现了社区生活的智能化安全管理以及智能化办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当中将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中的相关功能进行了融合与延伸,同时也为社区的商户提供了相关的智能化服务,有助于社区商户开展经营活动。

3结语

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智慧社区架构。智慧社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熟并应用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居民为中西,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为目标,构建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城市智慧社区,满足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远明,徐宏炜,徐艳艳,程有娥.基于mpeG-4和ip组播技术的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1):38-41.

[2]齐学忠,廖学峰,张小娟,王彩霞.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与性能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28(11):175-17.

[3]马瑞芳,王会燃,林慧琳,顾文媛.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24(12):78-90.

[4]卢志俊,黄若函,周招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5,09(17):191-192

作者简介

樊雨微(1999-),女。现为陕西省西安中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治理。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4

智慧中枢:让城市管理“全面响应”

从本质而言,智慧城市可以被比喻为一个生态系统,由市民、社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又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科技不够发达的过去,这些子系统无法互联互通,也无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it技术,城市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物理基础设施、商业基础设施等联结成新一代智慧化基础设施,构建起跨领域、跨子系统的综合应用信息系统。这犹如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城市中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拥有了“智慧中枢”,从而能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佳的城市发展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智慧社区如同智慧城市中的一个个“小细胞”,是应对城市化发展新挑战、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基石。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从实践成果来看,智慧社区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全面响应”的智慧生活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社区治理目标。

作为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共经历了非可视楼宇对讲、联网的非可视楼宇对讲、可视的楼宇对讲终端、智能化小区、数字化社区、智慧社区六个阶段(见图1),为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在政府公共政策的指引下,构造智慧社区先进的信息化应用环境,能引导公共部门、市民、企业进入信息化时代,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三网一云”:信息技术构建人文社区

智慧社区是在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无线网)的基础上,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巨量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复杂计算,最终形成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社区发展新模式。概括而言,智慧社区就是“三网”与“一云”的有机结合及广泛应用。

智慧社区的结构主要包括访问层、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见图2),相应地,智慧社区拥有四个核心特征:

更深入的智慧化感知。社区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建设智慧社区可通过分布在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和监控设施等快速获取城市所需信息并进行分析,实现社区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便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更全面有效的互联互通。通过城市高带宽的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可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进行连接、交互、多方共享和协调,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或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社区管理与运作方式。

更深入的协同关联应用。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结算清分、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性,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大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形成城市社区治理“主动发现问题一功能自协调一及时处理问题”的良性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新颖、系统且全面的结论解决特定问题,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决策、行动和创造新价值。

更人性化的人文关怀。以人(社区用户)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活更美好为根本目标,力求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涵盖社会管理、服务、建设、动员、组织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最终实现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谋篇布局,打造“一盘棋”管理模式

根据调查,当前社区居民的需求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生存需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层次为生活需求,包括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所需的服务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科技教育、网络购物等。第三层次为民主参与需求,包括居民参政议政、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民生服务调查等。为此,上海智慧社区建设以人为本,以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全市通办、全年无休、全程公开”、满足居民全方位需求为最终目的,统筹利用社区服务资源,扩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加快推动社区信息化带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总体架构以社区事务服务、生活服务为核心,协同政府各类相关业务系统,统筹各类社区服务资源,形成“6+n类服务渠道、2大专业服务平台、10个应用支撑系统、1套业务协同体系、1个社区综合资源库”的总体架构(见图3),构建联通各类社区信息化资源,实现面向社区民居和基层组织的数字智慧社区。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智慧城市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运营方式

1引言

城市发展是世界文明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数量显著增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已经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火车头。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包括城市人口密集、管理复杂,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城市所面临的这些挑战,贯穿在城市的组织、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大核心系统。为了使城市运行中所依靠的核心系统更充分并且有效地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首选方案。

关于“智慧城市”,iBm公司曾对其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即“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家庭、路网监控、票证管理、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市民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的新城市形态[2]。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3]。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孤立于社区之外[4]。因此,以智慧社区为起点,采取“从下而上”的构筑方式,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目前,对“智慧社区”国内还无统一的定义,但概括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具体内容大致是综合运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技术,将楼宇、物业、家居、路网、医院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加以充分互联,并基于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2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模组,它对外承载着社区与城市的信息互联,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社区内部信息的需求,对内承担着感知层信息的收集、转换、处理,并与互联层完全连接和融合,满足社区内“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以达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目的。

系统框架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步,近几年对中国如何构建智慧社区的架构问题也有许多探讨。大部分学者在社区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社区信息系统应分为应用层、功能支撑层和数据技术平台层[5]。根据这个思路寻找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

但是本研究认为,对智慧社区建设不仅应考虑社区物管和居家的基本需求,还要立足于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层面去规划和建设。

据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需求调查和智慧城市对社区的要求,智慧社区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智慧社区的基本功能需求。智慧社区有政府(政府机构、执法机构)、企业(物业、商业和服务)和个人(居民、来访者)三大类直接参与者,物业作为主要使用者,其功能需求单列,各方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功能需求不同:①政府:以“居民信息管理”为核心,关注环境、生态、公共安全、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响应。包括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居民管理、计生管理、民政管理、劳动保障、党建管理、文教管理、志愿者管理、社会救助、平安社区等。②物业:关注治安、物业维护、社区环境、财产和人身安全、协调外部企业对社区的相关业务。包括保安消防、物业管理、物业档案、环境监测、电梯管理、停车场管理、垃圾回收清运、电子巡更、电子围栏、小区一卡通等[6]。③企业:关注企业在社区的服务、收益及设备维护,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及商务活动。包括商户管理(商品预定、服务预订、积分管理、结算管理等)和面向服务(信息的、通知推送等)等方面。④个人:关注社区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居家、出行、安全、方便、信息服务、社区办事管理、家居智能管理等方面。

?智慧社区的性能需求。①快速扩展能力:能通过应用模板、引擎,提供新功能、业务的扩展,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政务、业务功能的发展与变化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为快速搭建各项业务应用提供保障。②应用集成能力:具有定义标准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的能力。③资源共享能力:向政府、企业提供社区相关资源,提高自身与城市、社区间、企业的数据交互。④系统应该具有安全、可靠、易管理、易维护、低成本的特点。

3智慧社区建设中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而提出的,而智慧社区的建设领域零散、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社区建设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综上所述,要完整实现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无论从现在或未来的角度看,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供应商完整地提供所有服务,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管理的逐步完善,基于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来构建智慧社区,才能赋予智慧社区不断自我完善的生命力。所以,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成为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焦点,其依赖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有效的总体规划。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建立清晰的社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充分考虑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根据社区环境、定位、特色等要素量身定做规划;严格按照智慧城市对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应用框架、业务接口规范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建设可感知的社区。充分利用3S、3G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基础设施与生活相关的设施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将人与人之间的p2p通信扩展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通信。由“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充分互联的基础信息网络,发挥三网协同效应。

?建设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上,政府牵头主导,成立各专业领域的行业信息化标准组织,促进广泛的行业用户和厂家参与,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针对使用规模大、集中度高的行业,通过政府推动引导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体系。

4智慧社区系统架构的构建

合理的社区架构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使社区的信息资源有序、主动、高效,实现整合管理和深层次的利用,提高社区的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社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智慧化,使智慧社区真正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本研究以智慧社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为导向,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基于4C技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iC卡等组成)及3S技术(由GiS、RS、GpS组成)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对业务、标准、管理流程、应用和信息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智慧社区系统架构[7-8](见图1),该系统架构由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表现层构成。

该架构从参与者的视角上关注表现层是否实现自身功能需求,而事实上,是由隐藏在表现层后面的支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

4.1表现层

表现层是智慧社区直接表现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实现用户体验的软硬件系统。面向智慧社区三大直接参与者,通过不同终端,例如手机、pC、paD、户外屏、iptV等,提供社区应用的入口访问,然后根据可控性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9-10]。该层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①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告知参与者。②为了实现与智慧城市、政府、企业、商业以及其他社区的通信,提供专门的访问策略和标准接口。

4.2支撑层

支撑层是基本构架的核心。该模型不仅是为了满足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是系统可扩展性的实施者。该层主要由可扩展模板管理和系统引擎组成,功能有:

?可扩展模版管理:是指系统完成后,可扩展模板可实现对新增应用系统或子模块的动态升级。只要符合数据标准接口和系统模板规范要求,就可将数据按数据库分类附加到数据层,应用子系统模板即可加入可扩展模板管理中,新应用或新功能即能实现与原系统的无缝集成,使软硬件均能即插即用。

由于系统面临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实际情况,故要求其能快速升级,以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作。可扩展模板能管理和实现对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有效地避免系统重建,达到支撑层能力及应用的扩展,使系统具有自成长的生命力。可扩展模板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引擎:对社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过滤和挖掘等,内外数据交互和特定消息响应采用标准引擎(见图3),适用于更高层面(城市的角度)对社区资源利用,标准化引擎大大降低了系统投入和维护量。

4.3数据层

数据层以数据交换、数据抽取的接口规范为标准,对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有序的社区数据中心,从而保障支撑层内各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

数据层作为社区管理体系的数据中心,在开放网关环境下,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下:

?标准类数据库,包括涉及社区内业务、政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标准等。

?公用类数据库,包括社区综合统计信息库、社区空间信息库、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社区人口资源信息库、社区物业名录信息库等。

?社区数据:以满足用户信息交流、、沟通等需求为特征,处理和存储社区内的信息服务数据,包括收费服务数据、治安消防数据、日常行政工作数据、社区文档数据、图纸、多媒体数据等。

?实时数据:以时间序列为主要特征,处理和存储智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主要以社区内部使用为主,如社区视频监控、音频等数据,更新周期短,数据量大。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存储智慧社区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各类管线结构数据(小区平面、地下管线、楼层垂直管线等)、小区电子地图等数据。

4.4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是实现将社区内部智能监控系统、感应设备设施、电信电视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接入城市通信网络的功能,实现数据在网络路由层的传输、交换以及支撑各子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它是实现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互通的物理保障。

如图4所示,网络层由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构成,它们在信号传输上采用自己的端口接入各自的组网中,在网络路由层各自独立。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在它们之间设立隔离装置,一般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互联。

5运营方式

我国基础网络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光网城市)和中国联通(智慧城市)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而在系统研发和集成方面,国内的华为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

目前,学者们对智能社区的运营方式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供应商与社区物业在资金投入、后期运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多种组合的运营方案[11],就社区建设本身而言,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从目前城市具体情况来说,社区大小、档次相差很大,通过政府招标多家系统服务商、硬件供应商的运营方式,会造成物业投资负担过重,社区信息化参差不齐,无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统一起来[12-13]。

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惠民内容的一部分,要使其真正融入智慧城市,避免出现数据孤岛,所选择的运营方式不仅应关注经济、技术和局部功能,还应该注意智慧城市规划、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因素,考察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新技术有效、及时地应用,确保社区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采用按功能分层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营方式。Bot方式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基于Bot方式的智慧社区运营方式内容包括:①建设(build):政府牵头,参与制订应用准入制度,像城市建设规划一样审批复核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中的软硬件符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杜绝软硬件重复建设的可能,指导智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过契约授权运营商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②运营(operate):政府负责运营监督,运营商拥有一定的期限专营权,负责运营管理。③移交(transfer):运营权到期后,运营商将运营权移交给政府。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起监督、协调作用,物业所承担的投资和风险都非常小,可以保证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序运行与资金回笼,有效地促使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规避技术升级和自身需求突变风险,从而实现政府、物业和供应商多方的共赢。

6结语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是智慧中国在不同层次上的组成元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研究与发展的热门领域,是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方向。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用基本架构、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指标综合评估社区建设,将有利于规范社区和城市建设。然而,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威胁,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本研究针对现在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智慧社区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并充分考虑智慧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整体设计架构。此设计架构力求在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系统技术应用四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对系统运营提出可操作的运营方式,从而获得一个先进、科学以及经济的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R/oL].[2012-09-02].

[3]我国智慧城市达154个投资规模将超1.1万亿元[eB/oL].[2012-08-22]..

[4]郭华东.从认识数字地球来认识数字城市[eB/oL].[2009-10-24]..

[5]李焱.中国社区信息化及其系统结构的框架研究[J].电子政务,2012(5):91-95.

[6]王要武,李良宝.数字社区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构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6):85-88.

[7]Sillencee,BaberC.integrateddigitalcommunities:Combiningwebbasedinteractionwithtextmessagingtodevelopasystemforencouraginggroupcommunicationandcompetition[J].interactingwithComputers,2004(16):93-113.

[8]刘春年,邹珊.数字社区市场的发展及探索[J].情报杂志,2007(4):132-136.

[9]戴瑜兴,杨金辉,肖昕宇.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一体化设计[J].低压电器,2007(2):19-23.

[10]李端明李宇翔.U型组织中信息系统扩展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46-50.

[11]吴余龙.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eB/oL].[2012-08-23]..

[12]Zengmingxing,ChenQiang,LiHongli.Researchoninnovationmodelandconstructionpathofdigitalcity[J].energyprocedia,2011(13):1804-1810.

[13]吕剑亮,李伟.中国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5):672-675.

[作者简介]李宇翔,女,1964年生,副教授,13篇。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6

一、智慧社

区的概念

智慧社区的出现是社区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对于智慧社区的概念,国内外专家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社会管理,信息发展,智慧城市角度对智慧社区进行描述。

(一)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了解智慧社区。智慧社区主要是社区中的主体相互作用,和谐发展的状态,指社区管理部门,社区的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内居民和谐相处的状态。在智慧社区实施的影响下,管理部门能够更快速的了解居民信息及为居民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因此居民的幸福水平会提高,同时也能够更加配合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形成社区各方和谐共处的局面。

(二)从信息发展的角度了解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基于物联网,新兴技术等发展起来的,在社区中运用各种方便居民的技术手段,从而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智能,更加方便的社区运行及管理服务平台。因此信息发展是智慧社区的基础部分。

(三)从智慧城市的角度看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建设好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实现才成为可能。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放大版。同时通过参考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社区也将各种智慧应用运用到居民生活中来。

二、智慧社区还缺什么

智慧社区第一阶段是把物业服务搬到手机上来,形成网上物业服务管理中心。第二阶段是对小区硬件设施实施智能化改造,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三阶段是达成可以足不出户就挂号、办理社保等等。在智慧社区实施的过程中,基于居民感受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功能多却不实用

当把智慧社区以app的形式搬运到手机上时,居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小区物业的动态,同时可以交物业费,物业投诉,进行二手货品交易等,更有些app可以订外卖,打车等,大大方便了居民在社区的生活,提高了物业的管理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居民反映大部分功能用不上,点开app反而会浪费流量。第二,部分居民同时表明,订外卖、打车等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不如其他专门订外卖、打车的app有针对性,实用度不高,主要在于优惠力度不够,商品种类少。第三,app的使用并不适用于老人、儿童这部分群体的使用,他们需要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而智慧社区的开发者和关注者却忽视了这个问题。

(二)智慧社区不能全方位便利居民生活

智慧社区虽然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政务等各个方面,但在每一个体系之下,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比如最让居民头疼的生育证,就业证,暂住证等的办理,还不能在app上完成。很多居民反映这种事比较麻烦,希望能够在智慧社区的推广中得到解决。

三、智慧社区的发展受到阻碍的原因分析

(一)物业管理方面意识落后

在智慧社区实施的过程中,物业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实施的过程中与物业的交流合作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物业人员只注重管理,缺少服务意识,物业甚至认为“我又不住这个小区,搞那么好干嘛?”因此很多物业管理人员对智慧社区的推进并不上心,不愿意积极推广智慧社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尤其是中小型物业公司,让他们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非常困难。一方面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改变了物业原有的工作程序,以前物业管理人员发通知只需要在公告栏处贴通知,而现在需要在线上实时信息,服务意识薄弱的物业不愿意做这些工作。另一方面,在线系统的应用使得业主对物业的评价直观的展示在系统内,这样就提高了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因此很多物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服务。

(二)商家没有意识到智慧社区的商机

智慧社区的app内包括了很多商家例如超市的一键下单,送货上门服务,外卖的订购等等,但是接入的商家较少,很多商家不看好这个平台,因此降低了app的实用度。首先,有些商家人手不够,无法提供关键的送货上门服务;其次,一些商家人手足够,但觉得app的实用度不高,每天盯着手机耗费了很多精力,不如在商店里多卖些东西;最后,一些已经在“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尝试过的商家认为还是用这些平台能够更好地吸引顾客。原本这是一个很好的针对小区顾客的销售平台,但现在发展缓慢,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抱着观望态度。

(三)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对于新建设的新楼盘来说,装备先进的硬件设施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对一些较老旧的楼盘,智慧社区的开展十分吃力。像以前的小区的摄像头,门禁系统大多数是模拟信号,与现在的数字信号无法实现对接,如果将这些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可能要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费用,业主不可能自己掏腰包,更不用说物业掏钱,国家补贴根本不现实,因此智慧社区的开展受到了很大阻碍。比如说一个老人在小区内散步,智慧社区可以达到掏出手机就可以连接摄像头知道老人的位置,而老旧的摄像头无法和手机对接,这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四、基于居民角度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一)提出有特色的推广方案

在建立智慧社区平台和应用的基础上,推广人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的小区有针对性地做推广,使智慧社区的齿轮能够转动起来。在不同社区采取不同特色的智慧社区,例如以中青少年为主的发达社区,以老年人为主的居家养老型社区等。智慧社区推广者应充分听取居民的需要,协调好与社区管理部门的沟通,使得推广顺利进行。智慧社区实质上是实体服务和信息服务的紧密结合,我们不能只注重虚拟信息服务,忽视了根本的实质,这是智慧社区服务的真正核心。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7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结构;支撑平台;应用系统;问题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以矿区服务与生产控制系统为核心,结合油田生活小区现状和已经建成的数字化系统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采用智能建筑技术、智能物管技术、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逐步将生活小区生产、生活管理与服务的运作数字化,建成全国先进、省(市)领先的数字化小区,以适应油田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数字社区的整体结构及设计要点

近年来国内许多智能小区、数字社区建设系统根据数字社区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目前各种技术现状和功能需求,将一个完整的数字社区系统大致归纳总结为见图1。油田生活小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整体结构见图2所示系统组成。由图2可见,提出的数字化社区建设整体结构,主要由两大支撑平台和五大系统组成。两大平台为:数字化社区基础设施平台、社区管控与信息服务平台;五大系统为:安防保卫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系统、节能环保系统和家庭智能系统等。两大平台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集成、深度运用与控制方面支撑五大系统的建设和有效运行,它们共同形成了数字化社区综合大系统,集智能化、系统化、控制化、集成化和服务化等特性为一体。

图1数字社区系统大致归纳总结图图2油田生活小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整体结构图

1.1数字化社区基础设施平台

数字化社区基础设施平台是由支撑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各种基础硬件设施组成,是数字化信息能够传输、存储、分析和运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控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面向居民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为社区带来根本性变化。

1.1.1数字化网络平台

数字化社区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系统,因此必须首先建设可靠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该平台包括社区的信息、通讯、道路、安防网、水网、电网、气网等各种网络系统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改造与整合。建设中应采用数字智能交换机等产品结合光缆等综合布线系统,交换系统为核心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接入层设备等三层网络结构,在中心设立核心智能交换设备,各个光缆汇聚点设立汇聚智能交换设备,各个生产、生活单位内设立智能安全接入交换设备;数字网主要采取主干光缆,光纤分布楼宇的布线,实现系统联网,从而实现社区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搭建。

1.1.2指挥控制中心大厅

数字化社区基础设施平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调度控制中心,它是数字化社区的展示平台,监控平台和管理控制平台,就如同人体的心脏,是整个数字化社区的核心。主要包括了:中心大厅、设备区和配电区三个部分。设备区:设备区则配备数字化社区所需要的所有后台设备。配电区:就是对前者所有设备的一个安全稳定运行的后台保证,包括供电配电系统的控制和保障。

1.1.3机房建设

机房建设主要为数字化社区的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挥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包含了防雷接地系统、装修、安装及综合布线、中心空调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如温湿度控制等、灯光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内容的集成建设。

1.2社区管控与信息服务平台

社区管控与信息服务平台是支撑数字化社区五大系统(可扩展)等所有系统的软件平台,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区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各类资源、工况系统等进行统一集中管控、监控与展示,从而达到集中调度、信息统一,而各个系统又能独立运行的目的。平台的主要框架示意见图3。通过该平台可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和管理操作。

图3平台的主要框架示意图

1.3数字化社区五大应用系统

1.3.1安防保卫系统

安防保卫系统是数字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的体现。系统主要由智能监控系统、门禁、周界报警方案、巡更方案、可视对讲、家居报警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设计中应考虑与整体系统智能联动、远程控制,配合安防管理软件子系统如行为分析、车牌自动识别等组成智能安全防范系统,使得小区门岗、徒步巡逻、电瓶巡逻车、监控系统和家庭报警等形成点、线、面的动态、可视的立体防范体系,推进社区治安管理向智能型、科技型、数字化的转变。

1.3.2生产自控系统

智能化的生产自控系统是油田数字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通过集控软件系统和管控软件平台将生产监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图形报表等进行全面集成、管理与展示,从不同角度全方位了解各个生产“场点”的生产运行情况,生产自控系统与智能安防系统一起可真正实现远程控制、无人值守、定时巡检。

1.3.3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完善、高效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是数字化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效、便捷的软件体系来协调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物业管理中的客户服务、生产控制、环保节能、安防保卫、智能家电系统以及房产、住户、服务、公共设施、各项费用及维修信息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传递、加工、存储、计算等操作,反映物业管理的各种运行状态。

1.3.4节能环保系统

油田生活小区的节能环保系统一般包含:机电变频节能系统、中水及雨水利用系统、噪声监测系统(设备噪声)、公共照明等有利于社区生活生产的节能系统,因此其节能涉及机电变频节能、污水自动化处理、噪声监测、智能供暖、公共照明等,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人性化。

1.3.5家居智能系统

家庭智能系统是数字社区家庭生活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包含家庭远程控制系统、家庭医护服务系统、家庭购物系统、家庭智能娱乐系统、社区娱乐系统、社区网游系统等。技术上的实现主要指利用现代技术。

二、需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2.1解决的问题

(1)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过快,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落后。

(2)社区应用系统建设零星且不成体系。

(3)部分社区的社区智能化系统采用独立建设的方式,没有考虑系统集成。

(4)数字化社区中设备种类很多,管理和维护也非常困难。

(5)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给用户造成很坏的影响。

2.2关键技术

(1)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集成平台应具有跨计算机平台、跨网络平台和跨数据库平台的能力,满足数字化物业管理系统设施及安防监控系统,实施对数字社区内的物业管理、设施管理、综合安防管理、数字社区“一卡通”管理等多样化增值服务的需求,建立基于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的信息集成管理与增值服务平台。能满足物业管理与智能化系统运营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共享、处理、编辑、记录和查询的要求。

(2)基于数字化的智能物业管理技术,真正实现物业管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服务;在数字社区内实现电话网、电视网、宽带接入网传输信息的融合,实施宽带接入信息网络与设施及安防系统控制网络的融合,在有条件的数字社区内实施三网互连互通互操作。

(3)基于“网络数据中心”数字化管理及增值服务,通过信息集成与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智能化的数据、信息管理和控制中心;数字社区设施管理自动化监控信息与数据应可以存入数字化物业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并保持与数字社区设施管理系统与防范报警系统实时数据的一致性等。

三、结束语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8

三个月前,她还常常为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而烦恼,由于经常忘带钥匙,她甚至每天设置一个闹铃,来提醒自己带钥匙。

更令王红兴奋的是,以前心中幻想的生活,现在就这么实现了:开门后,客厅的吊灯自己变亮,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空调也开始自动开启。按照提前做好的设置,温度高低、钢琴曲目和音量大小都不需要再一一调整。

这只是青岛智慧家居的一个缩影,智慧家居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青岛市还想打造更高层次的智慧社区。

今年10月开始,崂山区的鲁信长春花园居民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远程医疗,崂山e生活平台与好大夫在线合作,2000余位医疗专家通过音视频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签约了两家大型家政公司,居民既可以在线挑选家政服务人员,也能实现视频交流。

“这是国内首个‘足不出户、畅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区。”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副主任王敬元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无论是买菜、购物、订餐还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都可以通过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

智能化家居

以前听起来很抽象的智慧城市,如今在青岛市湛山社区80岁的王大爷的眼中,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便利。王大爷现在在家通过家庭诊疗设备就能测量血压、体温和血糖含量,并且只要打电话给二疗的专家,就能开出药,家人下班顺路取回家就行,出门难再也不是看病的障碍了。

王大爷的这项便利来自于“众e通健康家”服务,这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亮点项目之一。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将体检数据上传至“数字生活管家”平台签约医院专家处,专家根据“众e通”数据库了解居民既往病史、药物禁忌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回传用户。

除了“健康家”服务,“众e通”还为试点的家庭安装了小型poS机,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水电费和天然气费缴纳、信用卡偿还、手机卡充值等;“安全家”服务则是在家庭电脑上安装一个摄像头,与手机联网,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都可以掌握家里的状况。

随着服务的深入,“众e通”还将实现智能遥控,用户在家中可通过智能遥控器或paD等电子产品对家中电器进行集中管控,也可通过智能开关实现一键启动和关闭。喜欢运动的市民能通过体感设备与电视连接,选择专用的体感手柄玩转球类、竞技类游戏,还可体验瑜伽、羽毛球等健身项目。

王敬元告诉记者,“众e通”项目是青岛市重点打造的“智慧社区”云计算平台。它运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政务服务、家庭医疗、智慧家居、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庭支付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继四方区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后又一个社区信息化的成功案例。

众e通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云计算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开发这一项目的青岛龙泰天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龙泰天翔)也凭借这一先机,开始了青岛市智慧社区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龙泰天翔总经理陈迎东认为,家庭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能家居环境一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住宅为平台的高效家庭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云计算应用由浅入深,企业还自主研发了面向商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三网合一设备,搭建联合政府、社区、商家、居民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服务民生上的作用。

“目前‘众e通’已覆盖全市6万以上家庭用户,成为电信运营商等寻求合作的焦点,社会效益和赢利前景广阔。企业年底有望在新三板挂牌。”陈迎东说。

不可否认,“众e通”实实在在让老百姓体会到了惠民工程,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能有如此的成绩,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信息化先行

当智慧城市之风吹过大江南北,各地纷纷上马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青岛市政府从智慧社区入手,找到了自己的建设起点。

无疑,智慧社区建设是在社区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青岛市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诚如王敬元所言,青岛市在2012年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第八名,各部门、区市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高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奠定了智慧社区建设基础。

基础优势明显,支撑起智慧社区的基础网络和基本系统的日益完善。青岛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光纤到户、宽带提速等工程,而且三大运营商还建设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微软搭建了基础云平台,都为青岛打造北方数据中心、建设智慧社区打下了基础。此外,青岛众多信息化系统已经联通各街道相关基层工作,其中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党员远程教育、食品安全等系统还延伸到重点社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采取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双平台”并存服务形式,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代表——“12349”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的代表——龙泰天翔科技通信的“e生活管家”,共同联合其他公司建立了社区服务内容联合体,不依靠政府资金投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青岛智慧社区模式,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柳絮如是说。

事实上,青岛市都市社区信息化起步是非常早的。无论是湛山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还是海伦路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亦是台东居民生活事事通一体化服务平台,都具备了很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服务。

既然起跑已经领先,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既有特色又实惠的服务呢?

为了找到破题良策,青岛市经信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们付出了不少努力。投入一个项目后,经信委人员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问题,深入社区调研,和社区管委会不断交流,以至于每天大会小会不断,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通过不断研究,一些街道和社区就找到了提供特色实惠服务的切入点。城阳街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了多渠道服务,不仅建立了方便办公和社区交流的基层组织oa系统,还建立了计生信息化系统,适时掌握人口基础、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9大类信息,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劳动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都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现在智慧城市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在成立的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中,青岛市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两位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这么重视,我们更加丝毫不敢怠慢。”王敬元说。

探索无止境

有了信息化系统的铺垫,结合物联网所涵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城市和智慧的结合显得水到渠成。

对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来说,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开展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中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市民率先享受到了各类智能化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然而,智慧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不含糊。

王敬元认为,建设智慧社区,就是围绕社区的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五大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社区内的组织、人员、事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困难群众,提高社区人群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并且将这五大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岛市的智慧社区建设还刚刚起步。“我们只有少数市场化项目,在市南、市北等便民服务体系比较发达的少数区域试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然,王敬元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下一步,青岛市经信委将以“众e通”为重点,继续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功能,打造面向4类对象的5大平台,即面向街道和社区人员、居民个人、社区物业、相关商业企业的智慧社区管理、智慧民生、智慧家庭、智慧物业、智慧商业平台。

他们首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建立智慧社区标准规范体系。据王敬元介绍,青岛市经信委将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启动青岛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建立工作,探索整合现有社区信息化资源、实现智慧社区合作建设特色模式、进行智慧社区建设产业化推广等的标准规范,争取走出青岛进行推广,固化智慧社区建设青岛模式。

当然,这只是王敬元他们着手的各项工作之一,他们还将要筹建智慧社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主要是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相关技术研发、合作交流、检测和咨询等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今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都没有成型的智慧城市模板。如何全方位建设青岛市智慧社区乃至智慧青岛才是面临的更大考验,这也是王敬元在思索的问题。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9

什么叫智能物业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弄清这个概念。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和城市分别被称为智能物业小区和智能城市。智能物业小区是智能城市的基本单元,它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有一个热点。

所谓的智能物业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

让我们对比来看看国内外智能化物业的发展现状吧!国外,智能网络物业常被称为”smarthome"。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开发了这种智能网络物业社区。这些社区都通过电子手段提供与社区有关的信息和服务。这种方式不仅缩短了人们物理上的距离,而且给用户带来了许多方便。通过internet,社区向其住户提供国内外新闻、社区内新闻以及住户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另外,还有交通信息、天气形式、地区性活动、商业区地图。而社区最重要的是服务,这些社区提供了如医疗、婴儿看护、宠物照顾、病人监护、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预定旅店、饭馆、酒吧、看电影、逛公园等项目,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在住户家庭内部联成局域网(HomeLocalareanetwork),将自家的所有电器进行智能控制,支持多台个人电脑。住户可以远程监视、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如提前打开空调、开关灯、收发传真等一系列内部事务。这一智能化控制使得整个小区的智能化水平又提高了很多,当然这和国外网络普及、应用水平、国民收入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几年前,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智能物业"(SmartHome)的概念。其实项目标就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早在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就组织专门机构开始制定家庭电气设计标准,并于1988年编制了第一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即:《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也有称之为家庭总线系统标准(HBS)。在其制定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中,智能住宅的电气设计要求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

1)具有家庭总线系统;(也称综合布线系统)

2)通过家庭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各种家电的智能化)

3)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连接。(互联网的功能,目前中国电信、长城宽带及有线电

视都在积极的扩展此项业务以争取更多的终极用户)

我国也从1997年初开始制定《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在“导则”中规定了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总体上应满足以下的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和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即:第一级为“理想目标”;第二级为“普及目标”;第三级为“最低目标”。

在1998年5月新加坡举办的"98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通过在场内“盖”起的模拟“未来之家”推出了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并在

新加坡新闻媒体上刊登了有关“未来之家”的智慧所在。在“未来之家”里当早晨起床时间一到,卧室音响设备就会自动播放屋主人爱听的“起床曲”唤醒主人;卧房浴室的电灯也会在主人进入梳洗时自动亮起,这时,厨房的煮咖啡器也自动煮水,等主人出来时,就有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他;在客厅里,主人只需轻轻按动综合功能遥控器,就可以十分方便的通过家庭影院系统播放电视节目、VoD点播、DVD播放、上网查询邮件和当天的重要新闻,以及多媒体游戏。当主人出门后,家庭智能化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安全保卫系统,一旦有人非法进入住宅或发生意外事故(如:火灾、煤气泄漏、老人疾病紧急求助),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拨电通知主人,或向有关警署报警。在外的主人接到报警后,也可以拨电回家拨接上家庭智能化系统,开启家中的数码电话机上的特别对讲器,听听家里有没有奇怪的声音,甚至质问不速之客“你想干什么?”。主人在下班回家前,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里的空调机并调节到舒适的温度上,以及其它家里的电器设备(如:热水器等),当主人完成操作后,电话里会传来柔美的声音:“空调已开启”。因此“未来之家”也是一个会“说话”的智慧之家。目前在美国已有近四万户家庭安装了这一类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在新加坡也有近30个社区(住宅小区)近5000户的家庭采用了“家庭智能化系统”。相信到了2l世纪将会有更多的公寓和洋楼,以及住宅单位(住宅小区)安装上这一类高科技智能化系统产品。

虽然建筑智能化在国内出现只是近几年的事,但随着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建筑功能的改善,人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因此产生了智能建筑这一概念。针对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已经形成,建设部设立了有关科研课题对其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在对现在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为了避免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对市场进行科学管理,建设部在今年将推出”建筑智能化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也将慢慢建立设计、施工、维护、检验等标准。现在建设部对小区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满足通讯,为智能化提供基础;有线电视传播(娱乐);计算机进入家庭;物业管理四大方面。目前,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有这方面建设,如我市的番禺丽江花园、保利花园、光大花园第三期等,而中信大厦更号称要成为广州的数码港。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不同收入用户对住户的需求,同时,也为将来国家制定小康型住宅的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智能物业和智能物业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能化是物业里面固有的一种硬件设施,他是用来为住户实施服务的一个理想的环境,智能住宅小区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住宅与智能社区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出四大特点:1、网络化。目前流行的家庭的办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等正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化的现实表现,离开了网络,也就不可能有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2、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是把住宅的单一居住功能引向休闲、娱乐、购物、教育、家庭办公等多项功能;把住宅小区的狭小、封闭空间变为可触及世界的开放地域。3、人性化。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是迎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已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各种现实与各种需要要“以人为本”。4、综合化。智能住宅小区具有很多复杂的功能,这些功能函盖通信、安防、物业管理、家庭智能化等几大方面,综合性很强。

具备四大特点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产生,给了物业管理一个发展的空间,也给物业管理一个展现价值的机会。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出现,给物业管理增加了很多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服务等等,使物业管理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间接地也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

同时,物业管理的参与也才能真正实现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功能。一方面,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没有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只有物业管理的参与,并通过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对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管理,及通过提供多种信息为居民服务,居民才能真正感受到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也才能感受生活的便利、安全、舒适与丰富多彩。

现代的智能住宅小区需要智能化的物业管理。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比,智能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智能化程度高。传统住宅小区由于其建筑、设备设施等硬件缺乏智能性,充其量也就作些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改造,在物业管理方面使用一些计算机,但使用范围相对狭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由于其先天优势,给物业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不仅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

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

其二、效率更高、内容更多、更便于管理。主要表现为:①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传统收费项目,如房租、水电、媒气、暖气等的收费因为可以使用电脑管理而变得一目了然。房租、水、电、煤气的用量也能通过专门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的精确采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收费纠纷,而且大大方便了住户。②物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服务,如快餐盒饭送餐服务、物业租售服务、代聘保姆、代为介绍家庭教师、代订车、船、飞机票、其它中介咨询服务、购物服务、洗衣服务、社区厨房等,通过电脑网络联系与处理将更为方便高效。③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也将变为电脑网络的操作者与管理者,通过电脑网络(广城网与局域网)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收取网络信息使用费和各种服务费,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档次和社会地位。管理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走门串户、忙于嘴上的协调与劝解,而是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服务内容,相应增加了物业公司的收入来源和利润,而且因为网络管理服务的高效而使物业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更容易管理。

其三,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更高。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要在智能结构方面不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管理维护知识,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包括文档处理的网络操作等等。

智能住宅小区及其物业管理的上述特点,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第一、从业人员要了解智能住宅与智能建筑的不同,努力从物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智能住宅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但它又有不同于智能建筑的特点。从其智能化的内容来看,重点是生活服务、安保和物业的管理维护;系统结构具有适应众多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的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控制对象分散,信息传输距离长,布线复杂等等。因此,从业人员要真正把智能住宅小区与智能建筑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方面区别开来,从住宅小区的角度,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产品,同时,积极做好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

第二,必须强调和切实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一方面物业公司要从思想上把早期介入真正重视起来,并切实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角度出发,强调和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第三,必须加强智能住宅小区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智能化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物业公司应选派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岗位培训,掌握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技能,并将系统过程、数据全面存档,作为智能化系统启动的初始条件,以确保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并能保证管理服务人员正常利用该系统为广大居民服务。

第四,努力做好智能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一般内容,包括:①公共管理服务。具体内容有:房屋维修管理、房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环卫管理、供暧管理以及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等等。②综合经营服务。包括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衣着、饮食、居住、行旅、娱乐、购物、文教体卫等方面的服务。另外,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比普通小区物业管理也多了一些新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信息服务等等。同时,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

理的主要工作也将变为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而不是以前那种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发现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

社区管理智能化篇10

申请低保用上了手机app

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银基社区,经过几个月的推广,将近一半的小区居民已经关注了“智慧银基”微信公众号。

银基社区居委会杨主任告诉记者,银基社区是郑州市打造的首个智慧社区项目。通过扫描二维码、搜索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添加“智慧银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多种多样的服务。

记者用微信添加了“智慧银基”公众号,点开“智慧银基”首页,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医疗、智慧公益、智慧治安等八个项目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智慧政务项目,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选择计生、民政、劳保、综合服务等子项目。

杨主任进一步介绍道,以民政项目为例,分为民政申请、民政公告、社区建设、社会工作等板块。如果要申请低保,可以在平台上查看低保申请条件及程序,也可以下载相关表格。不过,填好并发回表格后,申请者还需要到居委会来一趟,因为表格必须要签字。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是北京市首批92个五星级智慧社区之一。作为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丰汇园社区每年都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宣传与培训。“从2012年开始,社区给每户居民发放了应急广播接收机,通过无线广播进行防灾减灾宣传。”丰汇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兼社区服务站站长白莹介绍说。

在白莹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地下一层的社区地震宣教中心。“之前,宣传经常要落实到所有社区居民,费时费力不说,有些居民还不领情。”白莹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社区微信等形式,每次培训组织部分社区居民参加,虽然规模小了,但效果更好。”

中国社科院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煜认为,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的继承和发展。当前,部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缺失,特别是在一些新建小区,可能居委会都敲不开住户的门。利用微信等建立多元的信息沟通渠道,重建社区的归属感,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智慧社区从炒概念到试水

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安装便民缴费终端、微信或app社区信息……智慧社区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一路走来,智慧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方发力试图构建多维立体社区服务方式。

中国智慧城市创新产业大会技术总监于占涛告诉记者,过去,智慧社区大多是在炒概念。现在,政府、企业都按照自己的规划进军智慧社区,双方各有侧重。

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的《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街道均应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要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统一办理,切实改善社区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管理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群众使用率和满意度。

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为例,禅城区依托原有的行政服务大厅,将其他办事大厅以及散落在其他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一并纳入进来。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后台系统跳转、对接等技术,将原来分散的十多个部门的24条线审批服务系统连接整合在一起,办事平均缩短了6.5个工作日。

对此,杨主任认为,政府基于社区信息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对社区居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带来便利。对前者来说,省得到居委会一趟趟跑腿,想办什么事,一打开微信,一目了然。对后者而言,确实能节省很多耗时耗力的事,比如劳保、计生、民政政策,需要频繁贴通知,很多人没注意看,社区需要一遍遍解答。现在将这些政策放到平台上,居民在手机上就能咨询、申报。

“智慧银基”的项目方郑州智度云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麻利觉得,企业进军智慧社区呈现多方乱战的情况。对此,于占涛表示认可,他认为,大家对智慧社区的认知不一样,切入点和路径自然不同。

于占涛介绍说,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力。例如,老人在家里跌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通过智能手环,时刻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睡眠等身体状况,并实时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公司在销售房子之后,计划通过物业做增值服务,智慧社区是一个很好的点。万科、绿地都在做。

争抢智慧社区蛋糕

其实,早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智慧银基”服务平台建成以前,该地市场上一款名为“社区宝”的手机app应用已经上线。该款app由社区联盟有限公司开发,于2014年3月19日,在郑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大会上正式亮相。

“社区宝”的创办人马鸣从事多年小区户外广告工作,和各家物业公司建立了关系。在小区内开实体连锁店计划搁浅后,他瞄上了终端社区服务020模式,创办了“社区宝”。这款应用也同样主打智能科技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基础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于一体。和“智慧银基”有所区别的是,“社区宝”从物业入手,通过物业公司进行前期推广。

这款app目前已经覆盖了郑州市十多个小区,总下载量己达l万多人次。在使用量较多的正商、鑫苑旗下小区,通过“社区宝”,业主可以实现一键报修、缴费、查询的功能,物业公司会根据住户提供的信息和要求,提供定时上门服务等,让物业服务更智能化、快捷化。

而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该款app和“智慧银基”基本相同,都以社区为中心辐射一公里微商圈,集成包含衣、食、住、行、娱、购、游在内的各领域商户服务资源,社区居民只要在手机上打开社区宝,就能随时查阅附近有关餐饮、家政等生活信息和各种优惠活动,用户根据需求可以选择一键预约。

马鸣说,“社区宝”提供的物业、B2F、虚拟、商品等服务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在他的计划中,“社区宝”打造的是一个庞大的便民服务平台,只要是对居民有利的事都能放到这个平台上。

提供生活服务只是社区联盟的一个方面,马鸣还在平台上发起“弘扬邻里文化”公益倡导,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社区宝开通的社区大讲堂、麦德龙烘焙大课堂、毛庄蔬菜基地一日游等。马鸣说,其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参加者均来自同一个社区,共同参与让邻居变得亲近,社区关系也由此更为融洽。

除了“智慧银基”、“社区宝”外,盯上这块蛋糕的还有物业公司。据记者了解,郑州有两家物业公司也已经在着手搭建类似平台,一些全国性的社区服务应用比如银湾社区生活网等也开始涉足。加之移动互联网本地化服务是个创业热门,提供020服务的一些创业公司瞄上社区的也不在少数。

打造城市.社区、家庭智慧链条

“社区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通过智慧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于占涛说。

对此麻利坦言,智慧社区要真正落地,需要经过招商、运营、管理等诸多过程。要想做好很难。企业在做智慧社区建设时,必然要考虑投入和产出。麻利告诉记者,目前,“智慧银基”项目还没有实现盈利。作为一款服务型应用,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加入的商家,对居民免费。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从卓告诉记者,当前社区智慧应用系统比较少,社区服务系统集成化程度偏低,社区综合人才欠缺,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这些因素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郑从卓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智慧化服务,提升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立足本社区,大力建设社区局域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智慧养老、智慧家居等本地化的应用服务。

于占涛认为,智慧社区服务一是要满足社区居民共性的需求,如通过建立社区监控网络,让社区居民真正了解社区的保安状况。二是用商业化的思维整合各种日常应用,如各种商家进驻社区app、微信等。一些银行也希望进入做社区金融服务。社区物流也发展很快,020的模式服务社区居民更加密切。

宋煜认为,政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要有开放的心态,通过规则、数据信息资源开放,让更多组织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服务。

于占涛同样认为,智慧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上联智慧城市,对接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下联社区居民,包括家庭智慧生活等。总的来说,智慧社区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做好智慧社区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引申出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商家也从中受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手记

智慧社区要构建生态圈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智慧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勾起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身在家中,即可触手解决购物、保健、医疗、美容、出行、娱乐等所有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智能、舒适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