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5:31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营销无论是作为岗位、职能还是学科、专业都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为高等院校进一步开展营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对营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主干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主干课程是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是高等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反映。该类课程构成了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如果将这一框架沿纵横延伸,可以囊括本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从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建来看,主干课程是通向该专业学生核心知识获取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这些知识和能力是该专业人才通向职业岗位群的必备素质。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来看,主干课程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地位突出,是该专业学生必修且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该类课程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

二、应用型营销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主干课程群应当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关系到培养模式合理设计,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去向。关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指导性文件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但从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教育规模扩大、教育模式多元化、教育机构差异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突出特点。相应的,高等院校分类办学和差异化发展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休、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市场细分的变化、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构建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各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无疑是差别化生存战略下的理性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本科本色+应用特色”,培养集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专业化人才。具体表述为: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及现代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方法,掌握市场调查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与运作能力,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营销管理与营销咨询策划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从培养目标来看,应用型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理论教育与方法教育有效结合。在理论教育方面,通过开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原理等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宽广的管理学基本知识,奠定深厚的经济学基础,掌握扎实的营销基本理论。同时,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方法类主干课程开设,赋予学生良好的统计学功底,提供给学生统计分析技术和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方法,为开展市场分析打下专业基础。

(二)市场营销学科渊源及研究对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学科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学科建设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上面。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营销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渊源,合理界定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适应营销学科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现代市场营销学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吸收、借鉴了哲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了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学科。在众多学科中,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对市场营销学的影响最为深入。目前,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以及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开展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心理及行为分析。

综合市场营销的实践性、多学科性特征。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其定位于研究有关市场营销关系的形成和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及其需求”、“市场环境”、“战略”、“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等内容。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应当涵盖上述营销理论体系和专业方法,将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学、营销专业与规划等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开设,使学生掌握适应市场环境和营销管理岗位的能力。

(三)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一个专业存在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社会在强调人才的专业知识性特征的同时,更加要求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特征。从专业特征来看,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性特点要求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突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职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具体到主干课程的设置,应重点开设符合该专业人才的职业以及行业要求,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应用型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须在构建经济、管理、法律等全方位、多层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营销专业知识的培养,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反映学科发展新趋势、增强国际意识。市场营销是发展较快、受国际化影响较大的学科专业,考虑这些因素,需设置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并不断加强国际商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触摸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三、主干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综合以上几点,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既要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设置以“应用”为特色,以“系统性和适应性

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坚持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科学处理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尽量满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连贯性、层次性和学习的渐进性,达到整体专业知识的优化。形成涵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买方、卖方两个主体,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战略、策略两种思路,管理、运作两条战线的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一)主干课程的分类。按照这一思路,结合专业特点,本文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应该从三个层面构建:一是营销基础理论课,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营销基础理论课的开设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夯实理论功底,通过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核心能力培养打下基础。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营销专业人才只有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才能对市场发展的趋势有总体的把握与较准的预见与分析;二是专业应用类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营销规划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应用类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民经济各部门或行业的运行与发展规律,使学生今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应用类课程的另外一层意义是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三是专业方法类课程,包括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方法类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展市场调研和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主干课程的中心地位。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突出地位主要从课程性质、开设时间和学时、学分分配三个方面体现。就课程性质讲,主干课程应当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课开设,是形成其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开设时间讲,主干课程应当在大学三年级以前开设完毕,大四则主要安排以实践实训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和项目;就学时学分讲,主干课程应当在专业课程系列中占有相当比重,符合重点开设和重点掌握的要求。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shallowanalysecoursedesignofmarketingmajor

inhighervocationalschool中国

zhaohua,liuhongliang

(businessdepartment,jilinelectronicinformatio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ilin,jilin132021)

abstractforthemarketingdepartmentcanbebettertrainingofmarketingtalent,inodertoserviceforlocaleconomicsdevelopment,theyshouldbasetheactualneedofmarkettoanalyseitscoursedesign,tofurtherexploreacoursedesignthatisreasonableandcanbegenerallyacceptedbyhighervocationalmarketingmajorofnon-specialdirectivity.

keywordsprofessionalcurriculumdesign;localeconomicconstruction;nationaloccupationalstandard;courseintegration;localcharacteristic

一个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标志着这个学校的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的深刻程度。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念和认识。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在我国民众的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乃至居民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更清晰明确的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以研究,寻找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使这个专业能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

1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

为了寻求较好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提到一个认识问题,即高职应否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虽然在实践上高职院校已经有了多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事实,但在一些人的心理上仍然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它涉及到营销哲学理念、营销思想、营销策略、营销方法等等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课程内容。而从高职学生的学苗状况看,基本是高考成绩很低,理解问题能力很差的那部分高中毕业生。以2010年秋季入学录取分数看,满分为750分,而录入一般高职院校的考生分数为350分左右,分数低的只有200分左右。以这样的成绩,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接受、认知能力都是不可能达到学习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要求的高度。尤其是这部分学生已经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学习的不良习惯,让这些学生来学习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思想、策略、方法都必然存在极大的困难。

这种想法表面上看似有着合理性,但其显然忽略了几个现实问题。首先,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社会既需要高层次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和营销理论研究人员,也需要大量从事基层工作的普通的营销业务人员、调研人员和其他与营销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不需要掌握高深的营销理论,而只要经过必须的理论培养,具备较强的营销综合能力和基本的营销素质就完全可以胜任企业赋予他们的基础性营销工作任务。一个营销经理与一个营销业务员的理论深度要求毕竟不可能一样。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和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培养高层营销管理人员的任务应该由本科院校或者更高的教学单位来完成。至于高职市场营销学生的未来发展,则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的一部分。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是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人员,它不要求进行大量的成体系的理论传输,它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会采用不同的适合学生状态的教学方法比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还会采用更多的实训、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如何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而市场营销专业也是一门实战性极强的专业,这一点正与高职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正因为这样,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是完全合理的、可行的和必要的。甚至还可以说,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市场营销人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基层市场营销工作人员的培养责任。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设置的现状和对其分析后的认识

我们既然认为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是合理的、可行的和必要的。那么为了让这个专业能在培养出地方急需的营销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就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对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现状加以分析,来进一步寻求出这个专业课程最为合理的、为一般的非具有特殊指向性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所能普遍接受的课程设置方式。

我们都知道,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照搬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到探索按照高职自身培养目标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历程。虽然各个院校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说这种探索仍然还在进程中,远远没有找出适应自身特点的路径。为了对这方面问题加以研究,我们搜集了二十所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资料,我们看到,除去基础课和选修课,这二十所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竟达七十五门之多。其中有四十门课程只有一两个学校开设,还有师门左右课程只有三至五所院校开设。其中,除了个别的院校具有特殊的专业指向性,为某一特定的行业或企业培养人才以外,其余均是面向社会培养营销人才。据此可见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混乱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到各院校对课程设置的探索以及从模仿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课向根据高职自身特点设课转变的痕迹。另一方面,从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请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在设课中加大了实训、模拟和实践教学时间以外,还会发现多数院校在设课中不约而同的集中于某几门课程。其中,被选取次数较多的课程如表1:

转贴于中国

中国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像管理学、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法规、广告实务、基础会计等课程,绝大多数院校已经开设,对于像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基础、公共关系、营销策划、企业管理、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推销技巧等课程有半数或接近半数院校正在开设。这些课程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十七门之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种课程设置的取舍时各院校根据市场或实践的要求总结出来的呢?那么进一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确定几门必须设立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而对于其他一些课程,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市场和培养方向以及地区特点有自己确定。但应该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认为上列课程都应设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统一的核心课程不宜过多,应保持在十门以下甚至更低一些为宜。因为过多则无法显现各院校的特色,过少又无法显示该专业的共性。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应以下列课程为核心课:

(1)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主要内容有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也是市场营销专业最基本、最综合的思维训练课程。场营销课程的主要包括营销的基本概念、环境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目标市场选择及产品定位、产品策略、分销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知识。通过这一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研究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工商企业市场营销及其规律性,分析和讨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各种营销策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3)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调查与预测主要介绍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方案的制定、调查表的设计制作、各种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资料的整理方法分析方法等。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市场预测与市场调研对市场营销工作的意义;掌握各种调查方式方法,并具有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侧重于分析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应用较多的调查方法。同时,按照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实践的整体要求,介绍相关工作的特征、原则、程序等。

(4)营销法规。营销法规市场营销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项课程内容。包括劳动法、经济合同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票据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学习本门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与营销有关的法律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遵守法纪,依法营销。

(5)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分为宏观部分和微观部分,二者都是市场营销学说的理论基础。但考虑高职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建议应有选择地教授微观部分。通过这一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厂商经济理论,能对营销总所遇到的问题有一个较高层面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6)营销策划。营销策划课程主要介绍营销策划理论、战略战术以及营销策划技术型操作层面内容。具体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基本理论、stp营销战略、营销环境分析、产品组合策划、品牌战略与品牌策划、成本定价、渠道策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销策划的一般程序和各种策划技巧,并能独立承担小型的营销策划活动。

(7)推销技巧。推销技巧课程从企业销售人员工作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推销的过程和相关技巧,以及销售人员的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推销观念,了解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方法能力和业务素质,掌握正确的推销方法,从而具备较强的推销能力。

(8)商务谈判。商务谈判课程主要介绍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谈判方法和谈判技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把握谈判局势、控制谈判方向、争取更好的谈判结局的能力。

(9)基础会计。基础会计课程应包括会计记账的一般原理和会计报表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会通过数据和报表分析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状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10)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这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课程,每部分内容从基本概念入手到阐述相关的理论,从对消费者行为特点的说明到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有关问题对经营者的启示,以便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消费问题,也为学生毕业后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提出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统一开设的核心课程,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办得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只是一小方面,而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些课程如何开设。我们主张,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与其培养目标相符合,而其培养目标不应好高骛远,而应以培养营销一线的推销员、业务员、调研员为基点,以其能经过实践锻炼向中高层管理层发展为目标。

转贴于中国

3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究竟应如何开设具体的课程,我们认为必须适应各院校所面对的具体地域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具体安排,而这种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按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着眼点是为地方培养职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必须充分考察地方经济发展和面对的行业市场的特点、方向和趋势。对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也就是要熟知本地急需的是哪种类型哪一方面的营销人员,按此进行课程设置。当本地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也应按市场的变化灵活地对除专业核心课程之外的课程进行灵活调整。中国

(2)以就业为导向,按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在社会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专业教育就必须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努力。但一个专业的学生能否完全就业,实质上就是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的内容等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其中,课程设置决定了教学内容,在对学生就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主张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注重灵活、实用、综合。要能够反映市场发展的新特点、新理论、新技术,无论是传统的市场营销知识还是新出现的市场营销知识,只要是实际需要的,可以付诸实践产生实效的,都应该纳入教学内容。

(3)以推进课程整合,减少重复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标志进行课程设置。如果观察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会看到有很多内容重复的课程,也有很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关系不大的内容,按照知识体系该部分是应该讲授的,但按照高职授课的要求“实用,够用”来说,就没有必要讲授。这样,就会发现有必要对市场营销的全部课程进行充分整合,一门课程只选对专业培养有用的部分拿来授课;不同课程中共有的相同内容可以确定在哪一门课程中讲授,其余课程一律删去不讲;不同课程可以合并在一起授课的就坚决将其合并。同时要求专业教师一起研究确定每门课程应该授课的内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

(4)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知识型课程体系来源于本科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使用也是高职教育模式移植于本科的一种表现。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高职教育,其与高职以能力为本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征不相一致。因此,人们不断寻求适应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现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突出应用的课程模式引起了高职就教育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既强调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又注意知识的传授,能够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采取此种模式。

(5)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为基础安排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置。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是高职的职业教育性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的性质要求必须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与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劳动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融入教学内容,市场营销职业标准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标准,标准中规定了该级的知识只要求和能力要求,取得了那一集职业资格证书,就意味着达到了那一级职业标准。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设课,为学生毕业后进入营销行业并能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上四个方面之外,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先进经验,与国际高职教育接轨,也是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方向。我国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与发达国家同一专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表现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表现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在我国的土壤上成长发展起来的,具有自身的特色,合乎我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和市场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我国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必将也必须赶上发达国家的高职同类专业的水平。

中国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7-02

《市场营销》课程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因此,《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模式,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思维和探索,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和检查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一、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研究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研究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实践性教学所培养的人才目标,形成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增强职业操作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设计。

二、《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及内容选择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学校都在加强对学生相应技能的训练,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采取了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拓展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开展,强调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但是,很多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还偏低,如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课程总学时72课时,其中实践课为22课时,占总课时的31%;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课程总课时90课时,其中实践课为18课时,占总课时的20%;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课程总课时52课时,其中实践课为12课时,占总课时的23%。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2008〕5号)精神,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据此,我们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认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教材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勇编著的《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总教学时数为80课时比较合适,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各占50%,具体课时分布及内容选择见下表。

三、《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选择

1.视频体验。通过教学视频,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营销基本情况,如《赢在中国》等,观看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如,在讲授“渠道策略”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商业连锁店(如当地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卖场(如乐天玛特、大润发等)视频,通过讲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渠道及渠道的使用策略”。通过视频体验,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2.案例讨论。案例教学是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课堂上根据教学相关案例引入,再深入浅出地导出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从基层开始做起,选择教学案例上,不仅以国内外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同时分析院校所在省市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际实践为需求,指导学生根据Stp策略、4pS营销策略和竞争者的分析等理论知识,为本市企业创作市场营销策划,撰写营销案例。如在讲授“定价策略”的知识时,先提出背景材料,由学生作为营销经理针对背景材料提出自己的想法――“是采用撇脂定价策略还是渗透定价策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情景模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课堂上进行推销演练,课外进行广告创意比赛等,这些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项综合素质和能力。从市场终端角度来看,超市、百货商场等都是其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既具备市场营销的技能,又具有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践课程上,让学生模拟扮演消费者、营销人员、经理,将学生按每组6~8人进行分组,使每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其扮演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劣势,更贴近实际地去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通过模拟操作,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然后组成学生和老师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减少畏惧心理,该环节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多赞扬。这个环节的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4.社会实践。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加强教学的效果,如市场调查部分内容。市场调查是作出营销决策、制定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市场调查是针对企业特定的营销问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沟通有关市场营销各方面的信息,为营销管理者制定、评估和改进营销决策提供依据。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不仅应当掌握如何设计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处理样本数据、统计分析,还要能出色地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并就统计结果得出调查结论,顺利完成市场营销调研的全过程。可选择社会实践项目名称为“连云港市在校大学生对假期旅游的线路选择调查”。市场营销调查的具体步骤包括六个阶段:(1)学生分组,明确调查的问题,确定调查目标;(2)确立任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方案);(3)实施计划、搜集资料;(4)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撰写调查报告;(6)口头阐述,评价项目。在市场营销调查教学过程中采用社会实践项目教学法,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计划制定、信息搜集、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及评价整个过程,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学生对于市场营销调查活动的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因而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会得以提高。

四、实践教学开展中须注意的问题

1.合理设计和安排具体的实践项目。本课题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以能力为中心,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合理设计和安排具体的实践项目,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要求,以营销实战为关键环节,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控制。

2.实践项目设计要具体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建议最好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都要明确目的、内容、方法、要求、考核等环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实践小组,明确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偷懒或搭便车的现象出现,通过小组每个成员协作分工,积极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注意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跟踪与服务。教师不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实践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教师参与全过程的指导,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实践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起着积极的引航、导向作用。指导学生的重点,应该以鼓励去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活动中,应该要求学生勇于承担他自己决定的事情或者小组中分配的任务,督促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市场营销》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只有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同时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更满足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勇.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eB/oL].[2009-03-15]..

3.陈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探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曹源,詹跃勇,韩秀枝.实践性教学方式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9(2)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4

[论文摘要]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求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营销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根据市场营销学学科特点,提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人际关系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其理论与方法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程得到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于市场实践的能力与素养。

一、当前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20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但是当前市场营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件构成的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市场营销的思想及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情况与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相脱节,与营销职业的岗位要求脱节,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脱节。我们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加之学生阅历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的综合能力显得较弱,与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二、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介绍

(一)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要求

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与人相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市场对营销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营销工作的许多方面,比如推销工作、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产品试销、与客户进行洽谈、产品的促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是具备系统的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敬业的精神,三是良好的合作态度。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一句经典的行话,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做营销。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倍速改变的社会,目前的社会不崇尚英雄,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个人的能力面对如此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限得很,而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所以,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需要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营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事实际的营销工作,要求能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产生相应价值。

(二)多维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运行机理

市场营销学具有灵活性、实践性与不断创新的特征,发展到现在已具备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这给市场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市场营销学特点以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多维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模式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放到首位,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捕捉当代市场营销的前沿信息,接触市场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切实将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1.培养学生人际关系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式的学习。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其包括的核心概念为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价值、满足与质量,交换、交易和关系等,其中交换是最为核心的概念,反映出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因产品或服务交换而产生的关系,营销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所以营销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一门学问,有员工关系、顾客关系、合作者关系与影响者关系。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在校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认为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并采用分组团队式学习来逐渐培养。本文的分组是营销教师随机进行分组,一般5~7个学生为一组,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友好和谐相处,要求学生能自如地面对陌生人并处理好相应的关系,这在营销课程考核中要体现出来,占35%。

2.构建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课堂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学习作为其教学主渠道宜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理论学习。教师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2)学生讲课。事先把教学内容安排给语言技巧好、学习严谨的学生,让他在教师的辅导下做好准备,再给班上其他学生上课,然后由教师作重点内容的强调说明,这样一方面能为优秀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也具有针对性。(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4)问题诊断。对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诊断,可让学生熟悉常见营销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贴于

3.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实践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实践,将营销模拟实验室,给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假期社会实践和营销专题策划等多元实践活动加以整合。(1)营销模拟实验室。可在课堂学时之外安排一定学时的营销模拟实验课,这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营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2)为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可结合科研课题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布置一定的市场调研,让学生分组走到熟悉的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并作实地的体验调研,且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研讨中。(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积累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将营销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4)营销专题策划。专题策划尽量要真题真做,这是对所学市场营销理论综合而具体的应用,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系统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大作业。市场营销理论学完后,教师应将专题策划的任务安排给各组学生,通过专题策划使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策略的分析,方案的制订、评价与优化等方面能与具体对象结合起来,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调整和考试方式配套改革。

1.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本文所倡导的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首先要分组,并取得学生的认可、支持与配合。那么,后期的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这一点的培养,并且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中获得调整。

2.改革考试方式。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将考核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理论知识考试、口试、实践能力和课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综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既要对理论学习进行考试,又要对实践技巧的培养、经验的积累情况进行考核,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平时成绩融入最终成绩中,减少理论考试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最终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综合加权而得,其中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占35%,理论知识考试占30%,实践能力占35%。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不搞考前突击。否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这样反过来会限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利于营销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营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多维教学方法的实施。完全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和营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风险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事物就需要有恰当的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其成功实施就会遇到障碍,总体来讲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风险。

一是学生配合的意愿是否强烈关乎成败。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关键,而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长大的孩子,其主动性一年年地被抹杀,如果学生没有强烈学习的意愿,则市场营销多维模式改革的目标就无从实现。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5

当前,很多师范院校提出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转型发展过

程中,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多学科、多专业,并使多个学科协调发展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市场营销专业是各非师范专业中特色比较鲜明的一个专业,由于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各师范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

一、我国高等院校开办市场营销的历史

1.国外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市场营销理论于20世纪初诞生在美国,国外营销教学主要有两个学派:一是注重案例教学的“哈佛学派”,二是注重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培养了许多企业精英,而“芝加哥学派”则拥有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本科。原因是这些学科都需要一流的人才,而本科生缺乏经验,思维不够成熟,很难较好地理解管理学精髓。从我国这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来看,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空虚”,毕业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硬技术”,缺乏自信心,感觉自己不如工科学生,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也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2.国内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1949年以前,中国曾一度引进市场学,对市场营销学有过一些研究(当时称“销售学”),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科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1949年以后,除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外,中国内地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营销研究一度中断,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从国外引进。1978年,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开始着手市场营销学的引进研究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引进时期(1978~1982年)、传播时期(1983~1985年)、应用时期(1986~1988年)、扩展时期(1988~1994年)和国际化时期(1995~)。八十年代后期市场营销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对原有的专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专门化”的改造。如1988年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营销专门化”经上级批准得以创建,市场营销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市场营销专门化本科生当年正式招生。1992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门化转为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二、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的实际调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做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地位的不确定性

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应该是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倡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试图把本科学生也都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里的技术专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体系残缺或者说还构不成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不但课程门数少,而且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形不成必要的系列。

3.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很少反映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纯理论的内容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沿用的传统方式,内容陈旧,综合性差,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作能力,使得有限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

4.学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陈旧

多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制度多以笔试考核为主,形式过于简单、陈旧,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应采取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为缺乏,而且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国外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背景。三、解决的方法

1.合理定位,指导思想明确

市场营销的内涵非常广泛,市场营销人才的规格和层次也很多,每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不可能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必定要有所取舍。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及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经营活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认为,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本专业具有以下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训练全面;针对性强,突出岗位特点,适应面广,满足企业要求。

2.改革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多数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与工商管理等专业差别很小,不能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进行改革,就跟不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政治类及语言类课时过多,人文、自然科学课程过少,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系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人设课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尤其是市场营销整合能力方面的课程明显不足。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大学有关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进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实情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化问题。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前沿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除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还可采取如课堂模拟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市场调查与毕业设计等。同时还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如安排专题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与市场分析;与企业达成协议,联系有关业务,组织学生进行推销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推销任务,培养学生的推销能力;联系企业,安排学生主动与企业联系,参与企业日常工作,熟悉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并上交实习报告。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笔试为主。而市场营销本科层次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所以在考试方式上以突出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方法要改变一次书面考试定成绩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个时段的考核,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将讨论作业,实践及调查中的表现记入总成绩,真正做到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部分开卷、论文(报告)、口试等形式,通过考试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培养一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证书教师,更应是双能力型教师,而且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营销实践的最新资讯和动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学院也可以经常邀请企业的营销经理来学院授课或指导实习,也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去上实践课,形成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市场营销人才的任务,企业渴望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各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力争为企业提供合格和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

[2]王亚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之管窥.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6

摘要: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应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两个总体原则的指导下,遵循三个具体原则:明晰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广泛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主要由产品与创新开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能力、供应链与销售管理能力、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五大要素构成。由能力与绩效的辩证关系,可建立与五大要素相对的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市场营销竞争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通过系统化的营销努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创造顾客价值,达成互利交换,实现企业及相关利益方目标的能力。市场营销竞争力在企业竞争力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研究表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基础,而市场营销竞争力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学术界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献资料,但至今尚未见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图在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和企业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以求抛砖引玉。

一、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科学研究中实证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两个总的指导原则,一个是科学性,另一个是实用性。为了满足这两个指导原则的要求,在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明晰而深厚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理论在继承现代市场营销学的以管理为导向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的市场营销经验和教训,从而发展出许多新的理论思想。其中,核心的营销理论思想主要有: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理论、定位理论、关系营销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逻辑一致性和内容完整性具有本质上的决定作用和指导意义。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理论以及关系营销理论,不仅体现了企业市场营销的价值观,而且揭示了市场营销竞争的真谛。企业之间的市场营销竞争,实际上是不同企业所提供的顾客让渡价值的竞争。通过提高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和服务价值构成),降低顾客总成本(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构成),实现与企业利润目标相匹配的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是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顾客满意理论和关系营销理论都是以留住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的营销理论。顾客满意理论在研究顾客满意心理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次、多方位实现顾客满意的方法。关系营销理论从系统论、价值论和过程论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处理好与众多利益关联方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而定位理论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则最直接而精僻地指明了获取营销竞争优势的方法。定位理论阐述了在广告泛滥、信息爆炸、消费者心智对信息的有效负载量有限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营销环境中,通过对产品、品牌和企业进行巧妙设计并赋予其一定的特色,为它们树立一定的形象,从而使它们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位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地实现“商品到货币惊险的跳跃”。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之所以是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柱,主要是因为它是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企业通过合理的营销组织结构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营销传播的统一信息和核心创意,协调运用多种传播形式,长期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即促进销售,创造和提高品牌价值,建立和巩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长期的良好关系。上述理论都围绕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交换,本质——需求管理,以及最终目标——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原则和方法,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2.广泛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

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可证实(证伪)性,关键在于其能否获得广泛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经验证据的获得与处理,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资料的支持。在正常的竞争性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普遍适用性。为了证明和获得这种普遍适用性,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按照行业和企业规模进行合理抽样,在样本企业的市场营销评价实践中反复应用和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补其所缺,增其所益。

第二,典型个案的佐证。在作为调查和应用总体的企业中,选取若干企业进行典型调查,结合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深入分析它们在市场营销管理的所有环节和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分析各个评价指标与企业各种营销努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作为验正、修订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和内容的重要依据。

第三,矛盾个案的合理解释。对于已经建立的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说,对矛盾个案进行合理解释,不仅是为了捍卫该指标体系的权威性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项工作既是检验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步骤,又是修正乃至重建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线索。因此,对矛盾个案的解释工作,其所真正捍卫的不是现有的营销理论和指标体系,而是市场营销领域中认识的真理性和真理的发展性。

3.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们对可操作性的理解是,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兼具行动上的可行性和价值取向上的实用性。前者表现为评价指标的可观察性和可计量性。后者表现为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的指导性。因为可以观察,所以可以记录并形成连续而全面的比较客观的资料;因为可以计量,所以可以比较精确地评价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状况。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结构分析以及动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准确而及时地发现企业市场营销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帮助预见企业市场营销的机会、问题和挑战,为企业市场营销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对策建议。

二、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1.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产品创新与开发离不开技术创新,但是只有当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和人的本性相吻合并具有区别于竞争者的优势时,产品创新和开发才能成功。因此,简单地说,产品创新与开发的能力,本质上是企业运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战略驾驭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方向和速度的能力。

(2)质量管理能力。质量分为工程导向的质量和市场导向的质量。前者是指产品符合技术要求和规范的程度,这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定义;后者则不仅意味着质量是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特征的集合体,更强调产品或服务要具有满足现实或潜在需求的能力,这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定义。我们从后者的定义出发来理解质量管理能力,即它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要求和期望来塑造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使它们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满意与利润增长相统一的能力。

(3)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能力。如果说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提供的主要是产品力的话,那么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能力则主要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提供形象力。各种品牌在市场上的力量和价值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品牌资产越高,则品牌忠诚度、名称认知、可觉察质量、品牌关联及其他资产如专利、商标和渠道关系等状况就越好。高度的品牌资产能为公司带来大量的竞争优势,尤其是非价格竞争优势。在企业之间产品的技术、功能和质量差异日益缩小的情况下,通过品牌化创造差异化优势,是市场营销竞争中的一种战略投资和必然趋势。品牌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并提高品牌价值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营销传播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配合质量、服务和承诺,营销传播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连续不断的双向沟通,逐渐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在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品牌管理能力与营销传播能力应归为同一大类。

(4)供应链与销售管理能力。供应链是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经销商和最终顾客之间的供需关系形成的价值增值链或价值让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分别以一定的成本为最终顾客创造价值。现代市场营销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已经扩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为最终顾客所准备的提供物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要看该提供物的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的差额,是否能够在与供应链利润目标相匹配的情况下最大化。对供应链的优化整合管理,旨在提高整个供应链提供物的顾客让渡价值。销售管理不仅包含对分销渠道的管理,还包括对销售的组织、人员、服务和过程的管理。从顾客价值的传递和商品价值的实现来看,供应链管理不仅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提品力,而且与销售管理一起,共同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提供销售力。

(5)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服务可能与有形产品相伴,也可能单独被提供。服务具有许多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服务是一种表演,服务人员就是“演员”,顾客就是“观众”,因而服务是“演员”与“观众”之间动态的互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服务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顾客关系的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结合,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面向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正在迅速发展。现代市场营销主张企业经营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只有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真正将“以客户为中心”从概念变为现实。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商务模式。对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考察,是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2.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能力决定绩效,绩效反映能力,一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是与一定的市场营销绩效相对应的。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市场营销各个方面的绩效来判断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同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相对应,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大类: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评价指标。该大类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有:R&D投入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新产品成功率、新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新产品销售额占全行业新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新产品年均投资收益率。

第二大类: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该大类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有:产品质量合格率、产品质量优良率、由质量改进投入带来的效果增长率、产品质量口碑优良率、产品性价比满意率、消费者满意的功能项数占产品全部功能项数的百分比。

第三大类:品牌管理与营销传播能力评价指标。该大类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有:主力品牌知名度、主力品牌美誉度、名牌数量占企业全部品牌数量的百分比、名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每万元营销传播成本带来的销售增长率、新品牌推广成功率、品牌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百分比。

第四大类:供应链与销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该大类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有:采购品品质优良率、采购品准时供货率、产销周转率(产销周转次数与全年月份数的百分比)、产品产销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利润占有率、销售回款率、销售利润率。

第五大类: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该大类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有:服务营销培训时间占企业培训时间的百分比、服务销售占产品实体销售的百分比、服务增值占全部服务成本的百分比、顾客回头率、顾客满意率、顾客忠诚度(铁杆忠诚者和摇摆忠诚者占全部现实顾客的比率)。

3.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每一个大类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具体指标在该大类中的权重,第二个层次是各个大类指标在企业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中的权重。为了使指标权重更贴近实际,可以用两种基本方法加以确定、调整和改进:(1)综合意见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专家和各个企业不同方面管理人员的意见,然后加以综合,从而确定并调整指标权重。(2)实验法:一是横向对照实验法,当两个企业起始条件基本相同时,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企业保持不变,而另一个企业改变某一个营销竞争力变量,从两个企业营销绩效的差别中确定某个营销竞争力指标的权重。二是纵向对照实验法,在一段时间内,改变某个企业的某一个营销竞争力变量,同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根据企业营销绩效的改变程度来确定和调整某个营销竞争力指标的权重。

4.时间尺度及评价指标的计算

数据及评价指标所代表的时间尺度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等级,1年及1年以下为短期,1年以上5年以下为中期,5年以上为长期。

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计算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计算每一大类指标的分值,其计算公式是:

Ct=αm。Smjm=1=α1.S1+α2.S2+α3.S3+……+αj。Sj

上式中,Ct表示第t大类指标的分值,α1表示第t大类指标中第一个指标的权重,后面以此类推;S1表示第t大类指标中第一个指标的实际数值,后面以此类推。

然后计算企业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分值,其计算公式是:

C=βn。Cnkn=1=β1.C1+β2.C2+β3.C3+……+βk。Ck

上式中,C表示企业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的分值,β1表示第一大类指标的权重,后面以此类推,C1表示第一大类指标的分值,后面以此类推。

5.评价指标的比较

纵向比较:以过去某个时期为基准期,分别考察企业现期各个具体指标、各大类指标和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相对于基准期的进步率(提高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进步率=现值分值-基准期分值/基准期分值×100%

横向比较:以同业平均分值或平均进步率为基数,以及以竞争对手的分值或进步率为基数,从具体指标、各大类指标和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三个层次考察企业的相对优势(劣势)率。其计算公式是:

相对优势(劣势)率1=企业数值-同业平均数值/同业平均数值×100%

相对优势(劣势)率2=企业数值-竞争者数值/竞争者数值×100%

应当说明的是,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正数、零、负数三种可能性,分别代表进步、持平和落后三种状况。

6.发现问题和机会,提出决策建议

市场营销竞争力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其价值就在于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计算和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市场营销的问题和机会,并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尤其以下三个方面千万不可忽视:

(1)发现水桶效应中的“短板”,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根据水桶原理,在市场营销竞争中,当企业在其他方面与竞争对手差距很小,而只在市场营销的某一个方面明显薄弱时,那么这个方面就是妨碍企业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提高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根据需求、竞争和自身条件,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以合理的代价弥补“短板”,乃至变“短板”为“长板”,从而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总体竞争力,尽快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预见企业生存的危机和挑战,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在市场营销竞争力指标的计算和比较过程中,如果发现企业的某些重要指标向着接近或低于自身的历史平均值或行业平均值的方向下滑,那就很可能表示企业即将遇到比较严重的生存危机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及时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发出预警信号,督促企业领导者进行战略反省,并“求医问诊”,及时根治企业病症,摆脱危机,增强企业“体质”,迎接挑战。

(3)预见增长的潜在“亮点”,为企业营销创新指明方向。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不可能在市场营销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所有方面成为第一,因此,对于每一个竞争参与者来说,通过差异化的创新而带动经营业务的良性增长,其可能的空间是十分宽广的。通过市场营销竞争力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可以发现每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然后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条件,对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域、对象、产品(业务)和经营特色进行最佳定位,从而创造并保持能为企业带来高利润的顾客。从这个意义上说,应用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预见增长的潜在“亮点”,为企业营销创新指明方向。

三、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根据前面所述的建立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有以下两条基本途径: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7

一、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多证制”为培养目标,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营销专业基础理论,重点掌握营销专业知识和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企业基层和中层岗位,富有敬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提倡学生辅修跨专业课程,鼓励考取一些基本素质证书(如普通话、商务英语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如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请进来”包括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思路和实际经验;“走出去”包括让学生承担企业的调研与营销策划项目,如编写调研计划书、设计问卷、实地调研、数据处理、撰写调研报告等。

(三)建立“导师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一定的师生比,在学生中配备专业学习导师,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引导,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基础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二、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一般都是从高中直接考上大学的,接触社会机会不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很有限。但是现在企业招聘的人才多数要求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或实践能力,许多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要,出现毕业即“失业”或学非所用的“怪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要从市场第一线做起,在两三年内基本都是负责区域性市场的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分销管理等工作,包括铺货、与客户打交道、终端管理、导购员管理、甚至货款回收等。因此,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主旨,培养学生一线工作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上,应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如减少大课程数量、增加讨论课和实践课、增大信息量、增设小课程(如半学期的课程)。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该部分课程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社会要营销人员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学校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素质方面,工作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管理、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基础课程部分,一定要开设文、史、哲、艺等类型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本着“少、精、宽”的原则进行,这部分的课程要突出基础性,诸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等课程,但需要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讲细、讲透。这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基础,没有这些基本理论,深入的课程将难以开展。

(三)准营销实践课程。这部分课程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进一步学习的课程,是为以后的专业实践活动做准备,所以称为准营销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与动手能力,诸如营销英语、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广告学、营销策划、零售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课程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合一”的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或者分模块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做中学”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课程的本质。

(四)专业强化和提升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一些实战系列的小课程,如《销售经理》、《区域市场》、《业务员教材》等,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所采用的教材。同时,教师要收集最新的、中国特色的经典案例,利用实战小课程中所列出的技巧,让学生扮演案例当中的营销角色,进行营销决策,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三、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有关调查表明,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营销心理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商品鉴别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进出口业务能力等。为使学生获得这些技能,必须构建一个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四个技能模式构成:

(一)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指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技能。具体包括:①英语能力,能进行简单对话和文字翻译;②计算机应用,即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进行网络管理等;③财务分析和统计分析,能看懂资产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能把报表上的数字与企业的业务活动联系起来;④经济写作能力,可以准确撰写通知、报告书、计划书、总结、合同文本等;⑤法律知识,如要熟悉《劳动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类法律法规。

(二)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指的是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主要有:

1、市场调研能力。能够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能够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分析、汇总调研数据,评估调查报告,根据调研数据计算市场需求潜量,并进行销售预测。

2、客户管理能力。能根据客户类型设计服务计划,管理应收帐款,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建立客户档案,进行客户拜访。

3、商品鉴别能力。能够区分商品的标识,并说明其内涵,用感官鉴别一类以上(如食品、日用品等)商品的质量。

4、推销能力。能够寻找潜在顾客,进行销售谈判、售后服务,并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

5、商务谈判能力。能制定商务谈判方案,安排组织谈判活动,营造和调节谈判氛围,把握谈判的基本原则,促成谈判。

6、公共关系能力。能与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撰写公共宣传新闻稿,进行公关危机管理,消除不利因素。

7、电子商务能力。能制定网络广告与公关策略,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服务与客户管理,协助设立企业站点和设计网页。

8、营销心理能力。能根据顾客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的不同表现调整营销方案,熟练运用心理沟通技巧与客户建立关系。能够在挫折情绪中及时调整自我。

还要具备其他如物流配送、市场开发、广告、铺货、现场管理等能力。

(三)营销核心技能。营销核心技能主要指能够制定营销战略、进行营销策划的能力。主要包括: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发展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根据新业务计划制定市场营销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并分析、评估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总结经验。这是进入营销中高层岗位所必须具有的技能。

(四)专业拓展技能。专业拓展技能指的是能运用营销知识和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营销与具体的专业模块进行结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营销技能,拓展到消费品营销、工业品营销、服务营销、保险营销、银行营销、证券营销、旅游营销等。实践教学的安排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从专业基础技能、基本技能到核心技能与专业拓展技能,通过课堂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等来进行。训练的内容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与观摩、模拟仿真、经营竞赛、综合营销案例分析、制作营销策划方案等方式。

四、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校内技能训练。

1、“读10”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至少读10部经典名著,既可以是经济管理类书目,也可以是人文、历史、传记等书目,让学生从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选择阅读两本,由“学习导师”负责检查笔记并考核。

2、“做20”活动:专业课程结束后(即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要做20项事情,包括10次营销案例分析,4次市场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4次课外推销,1次模拟谈判,1次营销策划。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效地将专业基础课程、准营销实践课程以及专业强化和提升课程融会贯通,实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技能拓展训练。

这部分的拓展训练虽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无直接联系,却是学生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所必须具有的社会能力和意识,如团队协作、体能、表达能力等。

1、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户外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有效提升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2、体能训练。健康的身体是高效工作的基础,可以在校外进行越野拉练活动,以锻炼、提高学生的毅力、体力和个人意志力。

3、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公开演讲或主持大型活动,以提高其表达和应变能力。

(三)实施“五个一工程”。

1、组建一个学会———师院营销学会。举办营销沙龙活动,邀请营销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个案点评、学生演讲、辩论会等,不仅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也可以吸引全校的营销爱好者前来参与。通过研讨、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2、参加一个竞赛。学校组织举办营销技能大赛或创业大赛,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竞争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省级、部级的营销大赛、创业大赛。

3、策划一个项目。组织学生承担企业庆典、新产品推广、节日促销等主题策划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公共关系能力、策划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抽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8

一、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不清,认识存在偏差。市场营销专业性很强,中职生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基于这种培养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管理学、经济学、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广告学、推销原理与技巧等课程,了解产品的技术信息,以及提供真实的经济实操场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人们对中职营销专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营销专业就是培养推销人才,只要口才好就能将营销工作做好的阶段,这样的定位使得中职学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重视口才与推销,忽视了专业基本原理、产品知识的学习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虽然市场营销专业不像机电、汽车制造、数控等专业要求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强,但是它的技能性亦要求具有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然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结构很不合理,老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由于他们没有参加过营销类工作,对实际的营销工作流程和技巧都不熟悉,实践教学能力很差,这些老师培养的学生有理论无实践,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符,这样的师资情况与培养模式与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符。

(三)难以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企业希望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市场营销领域中多种岗位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推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仅靠课堂学习和训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如果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获得实际营销工作经验,而且也培养了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虽然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购买过多的硬件设施,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为了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减少用人成本,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中职学校不能强制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工作难上加难。

(四)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有待改善。营销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老师实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甚至要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市场情景,解决相应的问题,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营销人才。但是,由于师资结构的不合理等原因,很多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现在中职学校流行的一句话:“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就很能说明这个现象。“纸上谈兵”似的教学、黑板上“营销策划”,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真正接触实际问题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解决。

(五)人才培养缺乏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要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必须紧紧围绕就业,以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为优先发展目标。同时,企业对营销类毕业生的用人要求是员工既要有营销知识,又要对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对产品知识的学习比较宽泛,对相应要从事的行业知识却不甚了解。他们所学习的相关营销理论知识作为一般理论的市场营销知识尽管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太多通用的理论往往不太适应具体的、特色性的产业或行业,不具有针对性,这样培养的营销人才没有行业特色。

二、针对目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找准市场定位,按需培养人才。市场营销职业分类有以下几种:市场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企业对于营销理论性人才的需求很少,而对于营销实践人才需求却很大。由于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以培养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策划人才为主,而中职则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为主即以培养推销员、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职员等为主。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计划的开展,都要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二)改善师资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师资水平的高低、师资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为了实现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道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步,一方面,对于学校专职老师,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定期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派教师到企业或更高层次的院校进修,为他们提供机会,深入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这些兼职教师必须真实来自企业营销工作第一线,对于营销工作的流程和发展方向了如指掌,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三)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共建合格的实训基地。目前“校企合作”步履维艰,企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量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单凭中职学校一厢情愿,“校企合作”难以实现,这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发挥政策引导职能,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达到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实现实训的目的。第三,企业要转变思想,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他的创造力比物力、财力的收益要大得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远比招收毕业生再培训他们更加经济和实用。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中职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老师一味的念讲稿和依赖ppt会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营销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小组实践等手段,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中职老师要不断进修,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9

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个地方招聘的状况来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市场中的用人单位的需求热门人才之一。但是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的各行各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加上行业之间的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所以各个企事业用人单位都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水涨船高。而反过来看高等院校和大中专院校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数量规模上是逐年增大的,不过因为当前很多的高等院校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去传授市场营销的知识,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被动型以及滞后性,因此不能够对当前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予以满足,这样就导致了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脱节。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素质不足

从整体上看,当前各个高等院校所制订的相关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基本大同小异,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授课范畴都呈现出较大的趋向,而且教学的针对性不够强,没有属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特色,因此也就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营销行业的差异化以及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并且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学历学生的培养的定位太高,很多本科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都是学了很多相关的市场理论,但是没办法把大量的理论转化成为具备实践意义的人才。因此,市场营销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之间的脱节,导致市场营销的专业定位模糊不清,并且从学科的性质、用人的单位等方面都出现无法相互适配的情况。近一些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对于市场营销类的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当前市场营销类的岗位,根据上海人才交流中心在2012年的相关数据表明,此类型岗位需求量已经达到了岗位需求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当前因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的市场出现萎缩,很多原先是针对国外市场的中国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的拓展,因此,市场营销一类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不过当前因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因此,市场营销类人才的有效供给却远远不能够达到当前市场的要求。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市场营销人员,其综合的素质相对于我国较高。其对于市场的变化以及形势能够给予较为精准的分析以及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而中国的市场营销人员大部分都是依靠自己的学习,通过自己有限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管判断去实现市场的综合分析,虽然有时能够获得一定市场效应,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并不科学的市场营销方式,必然没有办法获得长期性的效益。并且国外的市场营销人才往往是一专多能类型的,比如对于汽车的市场营销人员,不仅仅会对汽车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甚至他们往往都是能够驾驶并且修理汽车,是汽车的重度体验用户,他们的操作经验让他们的营销更有针对性,也更专业。

(二)课程结构设置相对比较滞后

当前的高等院校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结构按照一般的专业学科,分设成公共的基础课程、专业类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三个部分。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相对比较大,而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课程比重较大,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相对而言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专业类课程的设置也受到局限,并且对于市场营销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前的课程设置的体系结构存在规范性的缺失问题。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别很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之后才建立起来,所以在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情况。市场营销专业如今是文科类的高等院校也设置,理工科类的高等院校也进行设置,这就导致了这些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分裂母体是大相径庭的,有各种不同的背景和基础学科,这也就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规范性。而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设置出现贪大求全的迹象。一些高等院校在对市场营销等专业进行课程的拟定时,往往是联系多个学院以及系进行组织的,所以出来的课程有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迹象。一个内容多个课程设计,造成学科之间的交叉板块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不能学到新知识,也会打击到这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更让学生对于学到手的知识没办法掌握得更加透彻。课程的前瞻性明显不足,没有办法跟上当前的教育形势。当前一些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较为陈旧,不能够迅速地更新,没有办法体现出更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参与学习的学生不得不在毕业之后,在实践当中慢慢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提升起来。

(三)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较为滞后

当前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上,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市场营销的实践之间出现了脱节。在高等院校中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理论一般都是进行试卷的考试,而缺乏对市场营销方面的实践考察,这样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单薄。而且当前的市场营销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学习的学生人数数量众多,导致实习的指导老师也只能够透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从实践的效果上也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监控。而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由于很多高等院校的多媒体设施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加上部分学院对于课程和多媒体之间的联系没有认真对待,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进行营销案例的多媒体分析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单向灌输为主,理论讲的比较多,但是实践的内容相对则比较少。这样就导致学生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教学上的滞后也就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落后。在考核方式上,都是以卷面的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考评方式较为单一,专业学习的学生也主要是对市场营销的相关书面理论进行强制性的突击记忆,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专业学习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健全,不能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处理,并且缺乏这方面的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p#分页标题#e#

改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必然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的,但是这并不能阻碍市场营销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当前要积极响应并且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要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站在一定市场营销理论高度的,但是又有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关注当前的世界潮流,对当前的市场营销教育的动态要把握好,对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要密切关注。这些都是作为当代进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一些关键的要素。在知识领域,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好专业的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设计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有所了解,现代管理学以及会计财务等基础的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的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在能力上,要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能力,有一定基础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的策划能力等等,对于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的市场营销模式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素质方面,市场营销的专业学生要有相当程度的良好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市场营销的学生要有策划的能力,并且要擅长运用新的模式去进行营销的策划,能够开拓市场等。

(一)市场营销的课程优化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是一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课程,这种人才的培养课程从一个方面讲,要有比较稳固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掌握,另一个方面则是要有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透过对市场的环境适应才能够慢慢形成,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在课程的结构上必然要有所优化。专业基础课作为一个大板块,应该作为一批必修课程,删除过去部分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叠的部分,对市场营销设计的基础专业知识都要有所设计,为日后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要涉及到现代的管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类型,要重点对会计财务等财经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巩固。这种坚实的基础可以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纯熟稳定的专业学科理论能力。专业的骨干课程应该侧重于市场营销的应用功能,主要要考虑市场营销的学科,广告,市场的分析预判、营销策划、公关学以及消费心理的分析等等。

(二)强化师资与强化教学

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篇10

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点和管理方法

数理统计中统计分析的特征是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结合;把处理的数据作为依据,以统计的数据作为结果;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要紧紧依靠这些统计数据的特点,同时,充分把握好企业市场营销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才能真正做好市场营销统计学分析的工作。正常来讲,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步骤可分为:分析市场所具备的机会、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确立正确的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的决策和决策的实施与控制。这四个步骤与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市场营销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针对所属行业销售特点选择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行业的销售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行业销售特点,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饮料、日用化工等快消品的销售中,描述统计、推断统计、顺序变量等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快消品行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提供翔实准确的市场信息,为快消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使企业的快消品营销策划工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市场销售特点,进而满足现代快消品企业销售目标需求、满足市场销售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如果要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一定离不开目标群体的满意度和支持度。目标群体,一般就是指顾客,当他们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会产生心理的愉悦感。从统计学来分析,这个满意度就是指顾客的期望值与实际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如果顾客实际感知的效果小于期望值,顾客就不会感到满意,反之,就会表现出满足。通常,顾客过去的购买经历,竞争者与销售者对自身产品的宣传与承诺,身边朋友的评论等,都会影响到顾客的期望值。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通过统计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分析、测量,给企业的营销和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三、以数据为依托分析当前市场状况

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运用,以当近期市场的数据反馈为依托,对当前的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与比对。在当今市场经济的营销管理中,对市场的动态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们及时修改营销方案,满足市场变化对企业营销管理的需求。这一现状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运用y计学知识及统计学理论中的调研、整理、分子技巧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准去的市场信息,确保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应强化对市场销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利用统计学原理及要知道市场销售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以此使企业的市场营销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方案制定在统计学理论指导下得到有效开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营销管理需求。

四、从市场的定价角度看统计分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