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6:13

行政管理思想篇1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行政管理管理思想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亦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一棵长青树。道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无为而治”,其大精深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对推进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道家行政管理思想探源

老、庄是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无为”管理的最高原则,《老子》一书最早还提出了“政善治”的行政管理理念。这种思想是对当时国情民意的针对性思考,丰富的辩证思想内容构成了其独特的管理谋略。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天下诸侯纷争,都欲一霸天下,想有所为。有为的对象是百姓,所有军事、政治斗争的焦点,哪一件最终都离不开百姓,赋税、苛政、严刑、厉法、战争等军国之事,无一不施之于民。百姓在重压之下,或反或逃,苦不堪言,故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老子认为君王的这种“有为”违反天道,逆于自然,当然不得其果。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定,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只要统治者自己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一些于国于民不利的事,百姓没有外来因素的骚扰,便会自然归于教化,按时农作,生活富足,民风淳朴。老子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当时诸侯纷争、百姓涂炭的社会形势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道家行政管理思想梳理

经过提炼、分析,道家的行政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意思是只要统治者顺应自然,万事万物就会自己发展得很好。因此,他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把天道自然的思想,推之于人道,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无为自化,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消极保守的一面。我们应当看到,老子讲“无为”,又讲“为无为则无不治”。通观《老子》全书,他都十分强调“治”。只要我们把“无为”与“为无为”结合起来考察,就不难理解,“无为”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无所作为,它的本意是遵循道和因自然;“为无为”则指积极主动地守道并按自然法则办事。或者说,无为而治不是不治,而是通过不治来达到治,通过有所不为而实现有所为,无为而功自成,是一种最高最好的治。

2.“道在不扰”的管理精神

老子的无为而治在策略上又叫以静制动,要使管理活动顺应道之自然,首先必须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处事。老子认为“静为躁君”,即以安静主宰动躁。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种策略也叫静观待变,据此他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行政管理中,老子主张清简政事,尽量缩减国家的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并倡导“三去”的总体原则:“去甚,去奢,去泰。”即不走极端,杜绝奢侈,不要过分。把老子“道在不扰”管理精神付诸实践并深有体会的清圣祖康熙曾说:“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朕观前代君臣,每多好大喜功,劳民伤则……虚耗元气,上下江嚣,民生日戚,深可为鉴。”这是他治国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深刻阐述。

3.清虚自守、重臣爱民的领导品质

道家主张作为领导者要清虚自守、清高淡泊、稳重清静,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子》提出“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等。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道家强调上下协调一致,同心同德。《老子》39章指出了上下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淮南子》主张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君臣同志。”原始道教经典《太平经》有“并力同心”的主张。明代朱元璋把“与卿等同心共济”作为取得天下的成功经验。

道家一贯主张重民爱民。慈、俭、退让是道家三宝。慈、俭对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深远,他们或标榜自己关爱百姓、节俭财政,或对此进行倡导。《老子》49章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推崇的是没有私心,重视民心民意圣人。《吕氏春秋》《顺民》篇认为“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太平经》作者把“以民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也”。

4.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

决策是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专制制度下,国家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不能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先秦道家主张领导者要做到不自以为是,不自大自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一思想暗含着领导者要听取众人意见。《老子》47章有“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之说,《淮南子》补充阐释道,善用众智、众力是实现“知天下”、“见天道”的手段。《太平经》注重沟通民情,建议设置类似如今“意见箱”的“封”,作为信息沟通的渠道,还主张君主纳谏、臣子直言,这在贞观统治时期的国家治理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5.知人善任的人力资源论

道家不仅指出“知人者智”,而且总结了知人方法。庄子曾借孔子之口提出了观人“九征”,讲了知人的九种方法,《吕氏春秋》据此提出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知人法。这是对先秦时期知人法最为全面的总结。《淮南子》的主张与“八观六验”知人法基本一致,但是考察内容上更为简化,它选取的是“贵”、“富”、“穷”、“贱”、“贫”这五种境遇进行观察。“六验”除“守”、“节”外,还考察“僻”、“特”、“志”等方面的品质特点。

道家认为“善用人者为之下”,即善于用人的领导是谦下的。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尊重人的个性,根据人的才能、特长不同来加以任用。老子提出“无弃人”的思想:“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淮南子》进而提出“因资而用”、“人得其宜”的用人原则。《太平经》在谈及如何用人的问题时,也提出“各问其才能所长,以筋力所及署其职”的原则。

三、道家行政管理思想的启示

1.现代行政管理中要注重更新领导观念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权术。“无为”的原则是希望政府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维护人民的权益,发展人民的自由。“有为”和“无为”,仿佛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引领和规范政府行为。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多变性,要求领导者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灵活应变,才能出色地完成各项管理任务。领导是权责利三位一体的科学活动,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应以“父母官”自居,。领导者在行政管理中要注意合理地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知人善任,把握全局,随机决断,要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切忌恣意妄为,滥用权力,愚弄百姓的“有为”举措。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作为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的执政党必须具备的能力。

2.现代行政管理中要重视领导素质的建设

现代行政管理学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与人的积极性。搞好管理要靠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故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道家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和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现代的行政管理者,在学习掌握现代的管理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从我们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中学习其治理精神,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3.现代行政管理中要重视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总要在某种既定的环境中进行,行政环境是政府公共行政的前提、依据和施加影响的对象,要充分考虑行政活动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确保二者的和谐和动态平衡,重视管理中环境作用的因素。

老子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满足所有欲望,而是要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作为行政管理个体和组织,只有遵循道与天、地、人和谐的整体法则,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规律,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其创造天赋,推动人类事业的发展。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消极保守,而是禁止反自然行为。老子以水为喻,提出因势而变的管理思想:“上善若水……动善时。”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人的管理,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更要遵循规律。吸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领导者在行使管理权时,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妄为”,亦不能脱离实际地“强为”,而是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到行政环境的重要影响,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金盾出版社,2009,1

行政管理思想篇2

1思政工作与医院人事管理的相关性

1.1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中主要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开导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对象就是人,明确工作的内容是要人们树立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医疗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让医疗人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占十分重要地位的是医疗机构,因为它对人民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医疗机构人事管理工作所针对的对象也是人。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医院人事管理要规范医疗队伍,梳理工作流程,净化医疗工作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管理工作在医疗机构中都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并且具有相关性。

1.2理念相似

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在理念上也是相似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不一样的工作原则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真正关心理解员工的要求,培养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并且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同样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人上的这种工作理念,正是医院人事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给予工作人员展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去关心和鼓励员工的成长,这样不仅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信心,还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

2思政工作在医院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1思政工作是进行人事管理的工作基础

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人事管理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人事管理的工作基础。近些年我国全面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医院为了能够在发展迅速复杂多样中保持自身的活力,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找到适合医院工作的策略。人事管理起着很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医疗工作者在思想认知上因为矛盾的产生而出现了一些偏差,进而影响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医院相关工作进展是否顺利完全取决于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完善的开展。社会迅速的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个别医疗工作者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这是需要医院对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展开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活动,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政治工作,可以将存在思想问题的工作人员进行改正,也可以促进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可以凸显出人事管理工作中培养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2.2思政工作是医院规章制度的工作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医疗保健问题越来越重视,于是政府也加大了对医院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管理工作制度也应当跟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而进行调整,在进行制度的调整时医疗工作者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必定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医疗工作者不能够理解和支持,那么医院在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时就会达不到想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实施新的规章制度和优化管理模式时,思想政府工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保障改革医院制度良好的实施。医疗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提高了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为医院实施新的规章制度奠定基础。

2.3思政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

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觉悟,更是完善人事工作的方法。如今,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在现在的环境中已经不能再适用了,必须要紧跟着时代的变化,根据医疗环境特征引用更新的方法和树立新的理念。首先,将遵循以人为本作为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其次,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医疗工作人员的重心,关心和尊重各个医疗工作人员,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明白自己所工作的职责,这样才适用于目前的医疗环境。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进行人事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2.4思政工作是医疗工作者的指路明灯

思想政治工作使医疗工作者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让医疗工作者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充分的发挥了其导向作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医疗工作者的道路指明灯。我国在发展迅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医疗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私下与患者家属进行金钱交易,私收红包。很多社会状况现实反映,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针对于这种状况,医院应该加强医疗工作者的行为,并且加强其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让医疗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精神上引导和激励工作者,保障人事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3优化医院人事行政管理的有效策略

3.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要优化医院的人事行政管理,就要以科学的思想观作为其指导,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不走偏路。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且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作为指导思想有利于医疗工作者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处理问题时用辨证的思想观点来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理论的学习。作为公立医院就不能过分追求获利,要体现它的公益性,每个工作人员就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者需要做好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确保自身的能力随着时代要求不断的提高,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的工作方向不偏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有利于医疗工作者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3.2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要对症下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找到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找到了突破口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问题。在开展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时切忌不可直接开展工作,要先找到主要的矛盾,针对矛盾进行侧面突破。例如可以从员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着手。在改革中,医疗人员最为关心的就是自身的劳务分配和个人待遇等问题,因为改革所以一些条件会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矛盾。这时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将其各个击破,让医疗人员清楚的了解改革后的一些变化,并讲清这种利益冲突并不是持久的,政府会权衡好这一切,让医疗人员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实现医护人员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消除对改革后自身能力是否符合医院所需的担忧。贴近医疗人员生活所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不可形式化,要确切的落实思想政治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于各项工作中,针对具体的工作人员,从岗位设置、职称、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在人事管理的任一个环节中都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并且要深入到员工的生活所需,处理员工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他们生活所需

3.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特性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并且还需要解决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工作的安排与分配等,医院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采取员工的自愿性对其进行教育。目前,很多患者家属与医生出现矛盾发生争执,医院要协调好患者家属与医疗人员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出现医患问题时医院要勇于保障医疗人员的合法权益,切不可因为患者而损害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是非分明,这样有利于展开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还要寻找更优化的方法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每个职员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经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都不同,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因人而异。在发展中不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保持与时俱进能够使医院的人事管理会变得顺畅高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事行政管理中有多重要。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基本医疗服务平台,就要抓好医院日常管理的每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事管理的第一步,使医院在医疗改革中站稳脚步,同时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在医疗改革的影响下,医疗人员的思想价值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人事行政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医院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3):262.

行政管理思想篇3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

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属于较为重要的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作对象: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失职企业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对需要进行管理的人员或对象进行行为及原则上的控制及监督,明确要求员工不能做什么,只能做什么,依据规章制度办事,主要是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标准的;而思想政治在工作主要是采用一定的道理说服员工,使得员工心理产生一种共识,从而今后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属于一种管理人思想的方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的有机融合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目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行政管理队伍,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得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能够顺利运行。

2.且有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的有机融合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有机融合原则

在企业的生产及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组织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不断对企业员工的认知水平及职业技能进行提高,通过岗位价值风险的目标导向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目标统一的发展。应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使得企业员工心甘情愿的融入至集体中去,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在不断的实践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融合及结合[2]。

2.2以建设活动载体为管理核心

企业管理的核心应坚持以建设活动载体为主,营造一种以企业发展战略及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的文化,这种方式的管理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推进有效地建设活动载体,成为市场经济中较为有利的保证,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走向市场的竞争力及适应能力,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坚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企业的分流工作中,大力增强员工的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

2.3提高企业管理的民主意识

在民主问题上,应在集中指导下开展民主工作及民主基础上集中管理进行结合,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反应经营管理体系,要公平、公正及公开的对待投资者的资本经营管理体系,就应该提升民主意识,在企业管理方式进行依法治理,增强员工的民主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民主管理的机制;企业在生产及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及执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及标准,针对需要对重大的制度进行完善及修改的现象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进行民主投票的意见的发表等。民主意识的培养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员工的民主意识,对企业的管理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及员工的主人翁意识[3]。

2.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在执行政策内容上的融合

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坚持一个总的要求及原则,主要是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及要求,企业管理者上级的指示等,做到两者在执行政策上的统一,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出现两者要求自相矛盾的现象及错误。

2.5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相融合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两者相结合应树立以企业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指导员工进行工作,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人物决定了企业内部生产及生活的重要因素,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进行结合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住,坚持以企业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将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及心理素质进行提高,以此达到顺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2)两者相融合应处理好党政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应对两者形成正确及科学、客观的认识,坚持对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进行综合实施及掌握,党组织应支持行政工作的进行,企业管理人员应增强党性观念,控制及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围绕统一发展的目标进行企业的管理及发展;(3)坚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机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努力将更加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的保证是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条件及有利保障之一[4]。

3.结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的有机融合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的作用,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管理,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稳定企业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效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的相融合是企业思想执政工作及行政管理关系融合的细想基础,两者有机融合的意识能促进企业划分责任、明确企业员工礼仪,提升企业员工思想,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庆荣.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思考[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10(9):130.

[2]陶钟.浅谈如何实现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22(6):163-163.

[3]王新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行政管理的统一性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31(22):31-32.

[4]朱广.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7(14):143-145.

行政管理思想篇4

根据邓小平教育行政管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变化,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形成阶段。小平同志的教育行政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对教育行政多有论述。1951年小平同志在西南局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上针对大量学校停办的严峻情况讲到: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认为主要原因是领导上的缺位。他严肃指出:要改变这种对教育不闻不问的现象。领导机关一定要建立对于学校教育的领导。以后,他又多次强调要注重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的职能作用。同年7月他在政务院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时又一次指出,一些领导只注意抓生产,但对自己所管的学校注意得很差。他明确指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办得不好,主要是领导不重视。一些领导人,认为让他管生产是重视他,让他管学校是把他降格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是办好学校的主要障碍。20世纪50年代后期,小平同志还初步提出了教育经费、师资及教育行政权力的下放问题。说明邓小平教育行政管理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初步形成。

(二)确立阶段。1977年5月到1985年5月,是邓小平新时期教育行政管理思想快速发展和确立阶段。小平同志1977年恢复职务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他多次强调,要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办好,加强教育管理是关键,正如他说的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并进一步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办好教育更需要大量的合格的教育管理人员。这一时期,他在教育体制、机构、人事管理、教育经费等方面探索研究并论证了改革的思想,确立了邓小平教育行政管理思想。1977年8月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年9月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就是主要标志。

(三)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平同志的教育行政管理思想继续深化发展。1985年5月,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志邓小平教育行政管理思想已趋于成熟。之后,他提出了管理也是知识,管理是科学),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并深入论证了体制改革、调动积极性问题以及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效率化观点,说明小平同志的教育行政管理思想趋于理论化、体系化、科学化。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行政管理思想,主要由三个有机部分构成。

(一)在教育行政管理的主体方面,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和健全教育行政机构,这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教育行政主体是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教育行政体制属于教育行政主体的范畴,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和工作制度等。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我国在文革后,为了改变文革时期教育事业管理无序的混乱状态,恢复了文革前实行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强调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这种高度集权的教育体制的各种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教育行政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对学校统得过多、过死,学校缺乏自主权,条块分割、党政不分等,使得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平同志指出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我国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突出弊端,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他认为教育行政权力应合理分配。早在1958年他针对当时我国的教育行政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提出:教育部以后要把中小学教育的相当一部分交给地方去办,各省能办多少,由省里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教育部可以不管。1985年我国了由教育部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了他关于体制改革中简政放权的思想,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作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基础教育管理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小平同志高度赞许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并指示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1985年以后,小平同志多次反复论述了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他曾说: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第三个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教育行政的人员管理、财政管理等。教育人员管理是教育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教育财政管理则是教育行政管理的物质保障。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是充分组织和使用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教育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可用于教育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对教育客体进行最优化管理的过程,就是教育行政管理的过程。小平同志抓住教育管理最为重要的客体教育人员和教育财政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手段,即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这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依据和手段。现代国家管理教育,必然要确定教育方针,制定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教育实施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小平同志非常重视通过抓教育方针和政策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认为中央要强化宏观管理,而弱化微观管理。宏观管理主要体现为国家主要抓方针、政策,从宏观上确保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必事无巨细地面面俱到。他曾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我是要管的。

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加以发展和创新,用于指导我国的教育发展。1983年他提出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指出了我国教育行政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教育行政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他的提议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包括:明确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确定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路线;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扩大学校自主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等政策。这些政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行动准则,是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教育行政管理就是各级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以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小平同志认为,国家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

行政管理思想篇5

层干部、职工来讲,就不易理解和接受,教育效果往往要打折扣。教育的语言如果形象化,就能凸显鲜明、生动、幽默和亲切的说理教育效果。近几年,博兴路灯管理所邀请县委党校有关专家学者讲授党课,大受党员干部欢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专家学者演讲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装腔作势的空洞说教,而是旁证博引,将古今中外或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人、事、理融进优美动听的故事当中,形象说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旁证博引借题发挥,浅显易懂,富有哲理,让人联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见,说理语言的形象化,对于提高说理艺术及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通情达理与激发潜能

俗话说“通情达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情入理,情真理切,才能达到真正的效应。如果说,正确的道理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那么同志间的和谐及共同的感情则是人们接受道理的前提。什么是温暖,笔者认为并不是寒冬的炉火,亦非三月春风,而是同志间真挚的感情和友谊。感情能传递温暖,友谊能促进谅解,它能融化隆冬的冰,给人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人体内蕴含着巨大的潜能,由于环境、条件或者其它负面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潜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广泛、充分地调动人的各方面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而积极性的调动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去激发,需要用感情去拨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足以让职工深受感动,从而用感情去拨动和焕发职工无穷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积极向上和团结拼搏的市政团队精神。进行感情投资是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情通则理达。感情相悖,即使金玉良言,人家也未必听得进去,成功的思想工作应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

三、注重自身素质与人格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发生着显着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广泛传播,职工观念入时,兴趣广泛,求知欲盛。对说教,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叙理和一知半解的夸口[论文网]其谈,他们希望管理工作者能传授知识和道理,并且能够把这些道理和知识讲清讲透,讲好讲懂,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示范性于一体,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的高低,决定于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只有提高素质,才能提高说理的技能技巧。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只有全面了解,才能熟练运用和贯彻,才能坚定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还必须具备“专”和“博”结合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职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政工干部能否说服人,是否有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工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要通过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学历和知识面。同时,加强纵向的专业培训,让党员干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工作,并注意提高驾驭语言、文字表达、思维判断和开拓创新等能力,努力培育造就学习型政工人才。还要加强人格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作风,这是无言的工作艺术。否则,工作的艺术性再高,也难以令人信服。作为政工干部只有自己能够做表率,讲话才会有份量,才会有威信,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条件。

四、注意说服教育的忌讳

行政管理思想篇6

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工商工作职能到位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烈的客观需要

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恢复建制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和队伍自身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特别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殷切期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任务、新体制的要求,一些工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和组织纪律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要提高工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商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促进工商干部的工作作风的改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依靠坚强有力、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工商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健康发展和有效开展执法工作提供思想保证;通过岗位职能教育,引导大家认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大好形势,提高对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层认识,不断增强工商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通过爱岗敬业教育,使广大工商干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与目标,激发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热情,增强积极投身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激励,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广大工商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全面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工商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的能力;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工商干部牢固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增强自律意识,促进廉政建设;通过解惑释疑,及时理顺关系,化解矛盾,调动广大工商干部团结一致,忠于职守、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活跃思想政治工作气氛,充分调动积极性,挖掘潜能,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从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看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单位(主要是基层工商所、队)程度不同地有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一把手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业务的开展和职能的履行上。同时,基层工商所、队人员少、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部分一把手在实践中往往只注重了行政管理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更难以在二者结合上下功夫。二是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基层工商所、队都实行“一肩挑”的首长负责制,没有配备专职的政工干部。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责任主体不够清晰。尽管党的干部都有做思想工作的任务,但一方面单位一把手对全局的工作负总责,对日常需要集中大量精力去做且业务性比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分身乏术;另一方面,目前担任基层各级基层工商所、队领导职务的同志,大多数过去未从事过党的工作,也未曾接受过专门的政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办法,而且都是兼职。负有一定的政治工作责任的副职在实践中难以针对行政执法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拿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只好顺其自然,“靠天吃饭”,加上一些干部本来就重管理而轻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使得当前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显得非常薄弱。个别单位执法工商干部行为出轨,触犯纪律受到处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是受市场经济消极面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难度很大。特别是在收支两条线、经费紧张、福利待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一些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难于开展,有些涉及到工商干部现实问题方面的思想教育难于见效。因此可以说,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二、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制

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之下,按照精简和效能的原则,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政治工作机构和政工干部队伍的设置不可能大,但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担负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的政工队伍又不能没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应该建设和保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兼职政工队伍,同时充分调动行政人员、党团员的积极性,实行专兼职结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除县(区)局机关配备有专门政工机构和编制极少的几名政工干部外,基层基本上就没有专职政工干部。在这种形势下,靠现有的专职政工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显然很难适应执法实践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当前的政工干部队伍基础上,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精干的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形成从市局到县、区分局、基层工商所、队都有明确责任主体的“小政工”,进而依靠这支“小政工”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谋划好、组织好、开展好,为行政执法实践及时地提供有力政治保证。与此同时,在政工队伍十分精微的情况之下,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得到各级行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还要依靠党、政、工、青、妇的齐抓共管。这样,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制,使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从弱到强,从“小政工”到“大政工”的转变,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组织上得到可靠的落实。这是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

(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要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使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保持正常运行,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效能与效率的统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解决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由谁来管、谁来做的问题,而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则是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怎样管、怎样做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目标体系,即“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的目标体系,才能端正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而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同时,确立了正确的目标体系,就使实践中具体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强烈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解决好各种现实思想问题,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为行政执法各项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第二,要选择适合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自身特点和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载体。如开展专题思想教育、倡导和培养队伍主体精神、提出阶段性口号、塑造执法队伍形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反腐倡廉等。第三,要确立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有章可循。如建立学习日制度、交流谈心制度、活动制度、分析总结制度等。

(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保障。首要的是选配好“小政工”队伍的人员,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去,调整落实必要的编制,或在现行编制中明确政治工作负责人,确保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有明确职责的专兼职人员去做。其次是要关心政工干部的成长,不断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实行干部岗位轮换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政工干部与行政干部实施轮岗,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符合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再次是要提供必要的物力与财力保障,把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把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

(四)要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完善机制

要保持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还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自身的不断自我完善,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怎样管得更好、做得更好的问题,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自身与时俱进。构建自我完善机制,就是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紧紧围绕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以“小政工”为主体层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及成效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考核的激励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大政工”的角色作用,积极参与、协助、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不断磨合、不断完善。

三、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向前推进的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政治工作者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各项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最主要的是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版权所有

第一,要找准“切入点”

找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也就是找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要找准“切入点”就要从广大工商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入手。大到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前途命运问题,小到生活福利的发放、奖金的分配等,都可能是广大工商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长远的,有的是眼前的,有的是现实的,有的则是潜在的。从眼前的现实的而且最令人关心的问题“切入”,面向长远的潜在的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政工干部就是要善于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借眼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地向广大工商干部灌输正确的思想,弘扬正气,调动积极因素。当广大工商干部对正确的思想、科学的世界观进行消化、吸收后,就会产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动力。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第二,必须选好“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身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中心工作、行政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效果不可能理想。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做到每个工商干部的心坎上,及时引导广大工商干部正确对待和处理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团结队伍,稳定人心,鼓舞斗志,防止腐败。换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选好了“结合点”,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为广大执法工商干部所接受,才能受到执法队伍的拥护和欢迎,才能为行政执法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保证。从当前执法工商干部思想政治现状来看。首要的是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转变观念,树立并强化执法服务的意识。当然还要注重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与廉政建设相结合,要与文明执法相结合等。

第三,要把握好“着力点”

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具体任务,当我们找准了“切入点”和“结合点”之后,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抓好落实,也就是要把握好“着力点”。当前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上着力。(二)在转变思想观念,变“威严型执法”为“服务型执法”上着力。(三)在加强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上着力。(四)在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执法服务能力上着力。(五)在进一步理顺内外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上着力。(六)在强化队伍组织纪律观念,提高队伍战斗力上着力。(七)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典型引导上着力。(八)在解决工商干部实际问题,搞好服务保障上着力。把握好“着力点”,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工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效地推动和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四,要抓牢“根本点”

行政管理思想篇7

论文摘要:了解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分析其在我国的实践状况,找出我国现存的诸多问题,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行政学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威尔逊最早提出将政治与行政二者分开,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随后古德诺对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具体的阐释。在随后的发展中,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理论后来由莱芬韦尔运用于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以及被库克运用于教育和行政管理当中,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树立了良好市政管理的榜样,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也因科学管理的兴起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说泰罗注重于管理实践的科学化,那么法约尔是试图构建一般管理理论的第一人。法约尔主要通过对管理概念的探析,通过对管理5种功能的划分,为后来管理定义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同时,法约尔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十四项原则”并且开创性地勾勒出他的组织理论,其中包含“法约尔跳板原则”、线性组织理论及参谋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行政学家们奉行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则,他们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与规律,并尝试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这一时期,韦伯通过对权威和控制的分析及人们对权威与权力的服从,细分出“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合理——合法化组织”三种组织类型,并假想构建了他认为最有效的“官僚科层制”组织模型,对官僚组织的特点及其有效科学管理作了详细的分析。后来怀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行政学的学科体系,撰写出世界公认的第一部行政学教科书,试图将行政学科科学化,构建行政学的规范理论与体系。这为后来行政管理学科的科学化提供了雏形。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成为行政学追求的目标,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再到理论创新与实践的检验、修正,西方行政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相对完善的学科。西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的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借鉴过程中也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行政管理的本土化理论不多,多数管理方法来源于西方,实践中突出表现出以下几大问题

(一)西方早期政治——行政二分法与目前我国行政管理的政治——行政混乱状态

威尔逊与古德诺分析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职能应当分开,才能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国家事务的有效完成。后来古德诺进一步分析得出,这两种职能的彻底分开十分困难,也不符合实际,因此他提出必须要以某种形式取得二者协调的思想,并且提出协调的道路——行政的适度集权化,以此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现今我国政治与行政并没有彻底分开,事务官充当政务官,政务官也时常充当事务官,在官员的任命调动中时常出现换位现象。政府官员集政治与行政功能于一身,导致政策制定的可行性不高,政策执行困难,责任主体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利益也在很多情况下遭受损失却很难挽救。古德诺认为的协调的另一途径—法外调节——通过政党竞选落实权力责任,但不适合我国国情。这种通过政党竞选,实现责任的划分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就造成协调的困难,因此不能将政治与行政作准确划分,造成混乱状态持续存在。

(二)西方早期行政管理追求效率原则导致我国在行政管理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以及对经济以外的其他价值观的忽视

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始于对新的管理方法的需求,而根本上是为了追求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威尔逊的文官制度改革也涉及行政人员的效率问题。后来发展到泰罗时期,更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工人工作低效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国家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但是公平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一段时期以来,为了追求效率,我们以破坏环境和牺牲代内、代际公平为代价,导致了行政管理实质意义上的低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以经济增长率、gdp为评价官员的标准,使得官员注重形象工程、官员升降的公平标准缺失,使得贿赂成风,买官成风,官员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国家行政管理低效,更加谈不上行政管理科学化。党的“十七大”之后,公平被提升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高度,强调发展经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然而实际中,政府在公共服务持续增长而公共资源尤其是可供利用的公共资源十分有限的矛盾中做出艰难选择,社会公平并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重视。

(三)对官僚制实质的曲解,导致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下的中央、地方权责划分不合理的冲突状态

行政管理的实施依赖于权力的有效分配与运行。韦伯假想的基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中的官僚制只是对韦伯管理制的形式理解。我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权力体系,然而市场经济遍地开花,导致中央无力监管整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地方政府在市场监管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迫切要求中央赋予与其被分配的责任一致的权力。泰罗在科学管理中强调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也是对分权的引导,法约尔也指出了层级制度下集权的弊端,并提出了要进行分权,赋予下属部分自力去进行跨越部门的信息沟通,以便快速处理相关紧急事务,这便是“法约尔跳板”。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要简政放权,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权,方能保证其行政管理各项活动的有效实施。

(四)泰罗强调精神革命与我国行政管理人员公共服务理念的缺失

泰罗认为工人和管理者都必须来一场精神革命,以改变旧有的观念,便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活动中,部门利益冲突依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时常导致政策的低效率,政府与公民的矛盾摩擦不断。究其原因,根源于行政管理主体的认知误差,缺乏共同利益观念,缺乏公共服务理念。政府公职人员享有的权利远大于其应尽的义务,在与普通民众的博弈中,民众一般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也造成了公民对于公共职位的热衷现象。近年来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持续攀升,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超越司法考试的全国第一大考。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这就要求各级部门、所有行政人员应该进行一场精神革命,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形成公共服务的观念,为构建服务型政府而努力。

(五)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与我国当前行政执行弹性过大、缺乏约束、行政裁量权滥用及扩大化

早在威尔逊时期,便提出了行政监督的思想,威尔逊强调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切方面都对公众舆论有敏锐的反应。而怀特指出,由于在行政执行中存在着滥用权力、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权力、管理无力、不负责任等不良情形,因此有必要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以便对行政系统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其高效地运作。现今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裁量权不断扩大且存在滥用的现象,行政执行中弹性过大,严重损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及公民与国家的利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未形成,行政监督不力导致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长期存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受阻。

(六)行政法规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启示

怀特尤为重视行政法规的作用,强调中高层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行政立法权,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条例和规章,行政命令。此外怀特有对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和限度、保障措施等问题作了阐述。与此相比,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比较低,行政管理活动中人治大于法治,“首长负责制”往往演变为“一把手专断”,领导一句话胜过政策法律,领导主导一切的意识依然严重,部门领导的话语权超越部门规章与法制。具体行政行为中,不依法办事仍随处可见。部分行政部门存在扩大委任立法权现象,导致一系列行政违法乱纪现象出现。法制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状况。

二、有效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对行政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一场精神革命,树立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

泰罗认为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后,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必须对工人进行培训。在行政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政府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挑选优秀的行政人员,并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同时,对行政领导与普通人员进行一场精神革命,摈弃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树立全新的科学观念,引导自身的行政实践,达到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的统一,2009年中央基于维稳及国家治理政策的转变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针对县纪委书记及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的轮训,我国开始了对行政人员的精神革命。此外,我们还有必要进行行政学学科的科学化,形成科学的行政理论,培养更多的行政人才,服务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二)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做到真正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培养公务员的独立人格,通过制度规章建设,确保公务员独立行使执行权,而不是既充当政务官又充当事务官。在管理公务员职位调换时要注意保持在政务官与事务官各自的内部调配,不轻易打破这一界限。保持事务官的稳定性,以便于公共事务工作的开展,不至于因为政务官的轮换引发混乱,扰乱日常的工作秩序。

(三)强化分权意识与明确责任制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力

泰罗的例外原则引导我们要进行分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法约尔在“十四项原则”的第二条即指出要明确权力和责任,意即权责对等。中央在充分赋予地方权力的同时,地方应该承担相应分量的责任,保证权责对等,权责统一。一个人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赋予多大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公平,保证组织的稳定。

(四)明晰“法约尔跳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办公自动化

现代管理就是要在明确法约尔跳板的前提下,利用信息网络传递信息,加强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同时借助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后都具有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五)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做到监督的经常化

行政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有待于监督活动的监测与矫正,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同时各层面要强化分支,细化到每一个监督对象。好的管理,还必须伴随大量的经常性的监督,否则行政管理薄弱环节随之产生,突变因素随之潜伏,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因此,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使问题隐患没有藏身之处。

(六)明确规定行政执行中的弹性原则,同时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使用弹性机制,因此要对弹性机制的使用范围、使用限度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减少行政人员违法甚至试图借此腐败的可能性。依法治国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管理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现今,我国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也陆续出台,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信息进行了公开,有效减少了,同时我国也通过了《行政诉讼法》等,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救济法律制度。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我们的法制还不健全,还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依法管理的道路依然曲折。

行政管理思想篇8

1.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银行员工构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员工能够正确地认知周边的经济环境、市场走势以及金融业务特点,及时全面地掌握政治动态,从中找到自我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契机与动力,进而带动银行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1.2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银行营造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符合银行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调节银行员工的思想状态,化解金融工作和服务中出现的各种思想矛盾,能够融洽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向心力和忠诚度,更加众志成城地做好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推动银行的和谐健康发展。

1.3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得员工具备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的个人才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银行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多的优异绩效。将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银行日常管理实践,在推动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强化银行的整体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

2.1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部分

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分析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需要,科学跟踪员工在情绪和思想上的动态,从而能够准确定位思想工作和业务发展之间的衔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银行金融业务发展和服务提升上。例如,针对一线柜台服务人员在长期业务压力下情绪容易波动的特点,应当重点开展“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帮助一线员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柜台服务质量。

2.2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良好的激励机制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可知,应当构建和运用好符合银行员工特点的激励机制,使得在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职责和奋斗的目标,从而能够自发地参与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建设和创新发展中去,在规章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的条件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正面的激励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实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方面结合金融业务实际的激励措施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性化和具体化,更直观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作用,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员工更多的认同和拥护,为后续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优势,加上现代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主动性,深入地挖掘员工内在的潜能,使得员工具有在金融岗位上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动因,更好地贴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并且为银行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在银行内部开展争先创优的思想政治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合理设定奖励标准以便奖优罚懒,使得前沿金融服务岗位和后勤支援岗位上做出榜样行为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肯定和赞誉,从而更好地配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正确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

2.3构建思政工作和经营管理紧密联系的现代银行管理体系

行政管理思想篇9

【关键词】东西方;行政管理;融合创新

一、导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商品、文化、管理思想等等大量的涌入我国,对我们的政府管理、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有关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便开始兴起。随着两种不同的制度管理在我国不断交汇碰撞并融合创新,该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有关本题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是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差异,其二则是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特征。

二、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差异

“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administration”一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者“公共行政管理”,中国的行政管理的历史十分悠久,无论是在西方,自古都不乏行政管理的思想。例如,古代中国吴兢书写的《贞观政要》、司马光书写的《资治通鉴》和王夫子的《续通鉴论》,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历史性著作中,都蕴涵着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然而当时的东方的行政管理思想中缺乏系统化和理论化未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行政管理未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行政管理起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一)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

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犹如一颗千年古树,其根错综复杂,其枝枝繁叶茂,其叶遮天蔽日。面对这样一颗千年古树,想要透彻地研究它,我们必须抓住它的主干。东方文化的主干正是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同样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缺少了东方文化的连续性,西方文化可以说是在一次次萌芽到发展到灭亡的循环反复中延续至今的,这就很难为其找到一条能代表西方文化的主干线,而这一次次的毁灭与重生也造就了西方文化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显著特点。

(二)不同的西方管理理论与东方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件工作的最佳办法。第二个阶段是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原则理论,认为管理是涉及所有有关人的协调和控制的共同性活动。第三个阶段是通过霍桑试验而创立的行为科学理论。第四个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流派。由于西方文化强调的是科学性,他们的管理理论都是由实践发展起来的,因此更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实践中其一般表现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以契约关系组成公司。

东方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其中“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核心,强调“以民为贵”;“以德为先”强调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人为为人”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管理行为的本质,是激励与服务积极行为的综合体现,强调人自身行为的激励与修养。

东西方管理各有所长,东方管理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方注重物的使用,希望获得高使用效率,东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西方则更加注重制度、规范管理等,这相对于东方属于硬性管理。要实现东西方管理的相融合,就是要把这些相结合,实现刚柔并济,既要主动引导,又要建立防范性的制度约束。

三、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特性

(一)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呈现出趋同性

这种趋同和趋异并存的现象是当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世界性倾向,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美国以及后来中国的经济的崛起,使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并探索出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源便在于根植于东方政府的管理思想和风格,如年功序列、终身雇佣、集体决策等等管理方式等充分体现了东方的传统内涵。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都具有适应现代政府体制发展的优秀因素,在全球化时代,两者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自然成为一种趋势。东方管理不断注入制度、规范的科学管理因素,西方管理则注重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如同处于两端的两个思想相互吸收对方的养分,逐步向中间靠拢合为一体,突出的体现了趋同性的特征。

(二)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的趋异性

在两种管理体制和思想不断趋同的同时,又表现出趋异性的特征。东西方管理思想都是在各自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相互融合并非简单完全的趋同,而是在各自政府体制和管理思想涵盖范围内的借鉴和认同,其结果将更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

因此可以总结出三点结论:1.不同于西方管理体制的其他管理同样可以孕育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所谓现代的先进的政府管理制度不再是西方文明的专利品。2.管理具有民族性,即不同的民族文化、国家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政府管理体制将形成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尽管现代生产的共同规律使不同的管理方式之间会有许多共性。3.管理经验通过互相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转移,但需要有一个与本民族的文化国情相融合的过程。其中的第2、3点便是所谓的管理中的趋同性和趋异性。

四、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融合创新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国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融合创新遵循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第一个“肯定”阶段则是对东方管理体制思想绝对肯定;第二个“否定”阶段是接受了西方政府管理思想这一新事物,既而对旧事物东方思想的否定,这是辨证的否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第三个“否定之否定”阶段便是回归到起点但又高于起点一个层次,即再次回归到东方的行政管理思想,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吸收了西方思想的精华并与东方思想完全融合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我国东西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过程亦遵循这个普遍性规律。市场经济改革之前,中国政府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思想,年功序列、终身雇佣的管理方法,等等无不体现着“和谐”思想的东方传统文化。在这个阶段,人们对东方管理思想几乎是完全肯定的。虽偶尔会有对东方管理思想提出质疑的声音,会有人倡导先进的西方管理思想,但这些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开始的,其先是肯定状态,但随着量变的积累其内部主导也有肯定方面逐渐向否定转化。当量变达到一定规模随即产生质变,事物进入否定状态。而这个质变便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融合创新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否定”阶段。事物进入否定状态时,否定方面逐渐上升为事物的主导。此时的事物与前一环节的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产生的部分绝不是从无到有,而抛弃的也不是随意而为。此环节的事物是保留了前一环节的积极的因素,扬弃了消极的因素,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事物。我国改革开放后,西方的行政管理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视野当中,真切的感受到了西方的魅力和管理思想的先进所在。我们也渐渐得从以前的排斥到逐步的接受,“否定”我们传统的东方管理思想逐步上升为主导。人们开始反思东方行政体制管理思想的不足和落后,并且学习吸收西方的精华思想。但这种“否定”是辨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的过程。我们只会摒弃东方落后的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发展的思想,而对于一些优秀的制度和思想仍然保留并继续发扬广大;而在接受西方管理思想时也是遵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目前,我国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融合创新则处于这一阶段。我们否定了很多传统的思想,并“拿来”了西方的行政管理思想和方法,中国自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可以看到特征如下:第一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精简,虽然有精简-膨胀的循环,但是改革成就是不可抹煞的,一是机构数和人员数虽然每一次改革之后都有回潮,但实际上回潮的幅度要小于改革的幅度,所以机构总数从长期来看是一直在下降的。第二各级政府机构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逐渐放弃了物资分配权,物价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国营企业逐步萎缩,并且基本实现了股份化、市场化经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市场经济的雏形基本形成,政府职能转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政府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律的力量,在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政府的职能也因此开始而走向法制化的轨道,领导人的指示、条子、批示,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如通知等,依然发挥作用,但作用已经大不如前。政府的执法职能越来越强化,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第四政府的权力开始逐步下放,条条的力量依然很强,但块块的力量越来越得到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越来越强调公民参与,强调公民和公共服务消费者对政府活动的评价。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实行让公民评价政府绩效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西方先进的适合我国行政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拿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从中国的发展中便能看出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否定的同时我们仍然保留着东方原有的政府体制管理思想的精华,如“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整体、和谐的管理理念等等,不仅值得我们继续发扬,也逐渐被西方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所吸收融合。

事物的量变始终在继续着积累的工作。当量变再次积累到一定状态,质变又一次会产生,事物将由否定状态上升为否定之否定的新高度。目前我们还是以否定东方接受西方为主,到了下一个阶段,便再次回到肯定东方管理思想,但这不是完全的重复,比肯定阶段更高一个层次。我们对东方行政管理思想的“肯定”不是肯定阶段时盲目的封闭的肯定,而是理性的开放的肯定,是在吸取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养分之后,并将此融入到东方管理当中的一种回归。至此,东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的融合创新便完成了一个发展周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下一个发展周期。

五、东西方体制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一)东西方体制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我们充分认识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也反对形形的悲观论调。

(二)东西方体制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前进性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日臻完善的过程,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了初始阶段的某些特征。我国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创新在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出了前进性的特征。

(三)东西方体制和管理思想融合创新的总体趋势

大家有目共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否定自我,摒弃了许多不适合现代政府管理体制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并对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是这种辨证的否定和扬弃的方法使得积极因素得到充足发展,而消极因素则及时剔除,因此我国综合国力才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也得以健康的成长。其前进性的特征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我们还要看到发展曲折性的一面。虽然大家极力倡导要辨证的否定要扬弃,但实践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做的那么完美。一方面抵制西方思想,指出西方在对我们实行“和平演变”,对我们的思想进行价值渗透,这是在改革初期的一种较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种管理模式融合创新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较右的思想,即全盘西化,丢弃了我们自己很好的管理思想,转而用西方的一套政府管理思想和方法甚至是落后的思想来进行管理。这一方面在我国的现实中最为严重。我国早期政府办公存在拖拖拉拉,办事效率不高,对待员工完全象西方六七十年代时的剥削和压榨;而一些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转让后,这些做法都过于否定自己而接受西方。另外,在融合创新的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失误,如何将西方的政府管理思想运用到具有不同管理底蕴的东方土地上,确实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和代价。因此,发展的曲折将一直伴随着我们。当然,无论有多曲折,我们始终是在不断前进的,并最终走向成功。

西方行政管理具有长期的理论积累而我国行政管理又面临加速快速发展以适应时代要求的现实背景,了解和掌握西方行政管理发展取得的理论成果,不仅对于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行政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对于我国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水.论东西方管理的融合和创新.学术研究.2002

[2]王国珍,韩乔明.论东西方不同管理制度下的管理本质.现代管理科学.2004

[3]丹尼尔・a・雷恩.《管理的思想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行政管理思想篇10

[关键词]银行风险风险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32-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储蓄机构,成为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由于体制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暴露出种种风险,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纵观银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银行的生死存亡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仅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构建主体,也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科学识别和有效防范风险做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

一、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几种主要风险类型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①

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银行声誉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②

(二)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确切地讲,银行风险管理是通过了解自身及市场情况,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设计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不断监测风险管理过程而使银行达到战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③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

(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面临信用、操作、声誉等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通过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审贷分离、审计稽核、岗位轮换等内控制度,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风险管理意识层面,仍有诸多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偏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很多银行领导及员工过分追求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有的甚至把风险管理看成是获取利润的绊脚石,将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无法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违规经营,扰乱金融秩序,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第二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涉及业务经营的全部领域,例如,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存款、票据业务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另外,由于个别员工道德缺失,基层营业网点和柜员也已成为重要的操作风险发源地。因此,风险管理必须是全面的、立体的,对整个机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应当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形成全面风险管理。④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风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在风险识别、监测方面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融合了现代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⑤健康有序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能对每位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引导员工主动发现和暴露风险隐患,使各项规章制度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银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在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政治舆论宣传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全局性工作。目前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在方法上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深入和细化。

在长期的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新型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银行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工作,对政策、法规置之不理;在待遇、报酬方面盲目攀比,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失衡;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将发放贷款的“权力”视为对别人的恩赐,借机谋财。

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需要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提高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协调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有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银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网点布局、完善设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投身公益活动等方法,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应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银行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是每位员工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员工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特定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不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支持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迫切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甚至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将其视为一种影响业务经营工作开展的负担。银行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与单位发展和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风险防范。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导入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风险管理深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是对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银行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各种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员工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使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范金融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二)关注员工举止,重视员工个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内部人员容易引发风险。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用人关口加强把控,严格审查员工背景。在录用新员工时,除注重学历、能力之外,还要对员工的道德品质进行了解,以防范道德风险。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开展员工行为排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对重要岗位定期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以防范操作风险。

此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需求,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采取适当形式,说服、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风险管理,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的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去。

(三)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教育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银行各级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发展目标。银行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去认识,构建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自觉投身到防范风险工作中,使风险管理植根于员工脑海,落实于员工行为,引导其主动发现和披露风险隐患或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员工不配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推行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和考试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心理。对此,银行应当完善职工教育考核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运用现代工具,有效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队伍。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律性、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注释:

①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L倡议建立的一个由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为成员的委员会,被广泛视为银行监管领域的首要国际组织,其制订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建立了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②宋清华.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9.

③殷洪良.银行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3.

④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