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奖励分配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3:09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1

准确把握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原则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是学校继实行薪级工资制度后的又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在涉及群众利益分配的改革中,准确把握工作原则尤为重要。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区别于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应体现“奖励”和“绩效”的特点,更加注重对工作绩效的考核。因此要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注重业绩、统筹兼顾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应按责任轻重、贡献大小、业绩优劣确定分配比例,并适当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取消奖金和各种实物利后,奖励性绩效工资具有工资和奖金的双重属性,因此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分配权重,既注重效率,又兼顾公平。重视调动学校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突出效率、激励先进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将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业绩放在突出位置考量,正确处理好工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效率,激励先进。鉴于教职工工龄、职称、职级等差距已在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中体现,因此在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中不宜再区别,而应更加注重实绩、能力和贡献。

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原则。考核办法的制订既要吸纳学校原内部分配制度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新的工资制度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公平。要尊重教育工作规律,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意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努力做到决策规范科学。程序公开透明。

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额、项目构成和分配权重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构成和具体的分配比例是操作性很强、与教职工切身利益联系最直接的问题,具体的分配比例和标准,应由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以促进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核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应避免按教职工人数平均摊算的传统方法,要坚持与学校办学业绩相结合,依据学校年度办学业绩等综合性考核结果,体现校际之间办学效益与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从宏观管理的层面上讲,这样也有利于学校主管部门从政策导向上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导学校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调动校长与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经测算后,学校可以从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中划出适量的部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办学业绩突出的教职工。其余通过对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结果分等级来核定各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专款专用,全额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项目构成。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项目构成属学校内部分配的范畴,由于学校类剐和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必须因校而异,不宜刚性统一。学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共同规律,对项目构成中工作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的项目设置应从工作量、教育教学质量、师德规范、教育科研成果、岗位职务津贴、班主任工作津贴、超工作量津贴等方面反映学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设置奖励项目和考核办法。奖励项目的设定应体现学校类别个性,突出重点,简明易行,做到既灵活多样又不繁琐复杂。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权重分配。科学确定学校各类利益群体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区分不同岗位、不同项目的分配权重,是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核心。要依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在坚持适当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责任轻重、贡献大小、业绩优劣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权重和比例。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收入分配的区分度,科学测算,周密论证。既不搞平均主义,叉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大体上讲,学校教职工全面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年出满勤,年度考核合格的应占一定份额,其余部分再根据不同岗位和奖励项目按绩论奖。

科学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科学运用考核评价方法,才能保证考核制度的实施,才能真实地反映教职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的成效。

按照奖励项目科学制订考核标准。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要重视对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评定,在各个奖励项目下应确定若干能够具体、真实反映工作业绩和效率的指标,构成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考核细则,便于对照考核。考核标准应依据学校工作实际,合理区分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之间的比重。科学设定相关系数和项目达成度标准,充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宗旨。考核指标应简便易行,切忌繁琐复杂。

结合学校实际明确考核方法。要坚持自评、互评与考评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单项与综合考核的统一,既便于对照,又能够反映工作业绩。要注重发挥年级、学科、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实行层级管理,并积极引入学生、家长等外部评价方法,分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考核教职工的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原按月发放的奖金和实物利将取消,奖励性绩效工资一般要在年度结束后兑现,而反映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大多是在平时和学期中,因此,要处理好过程管理与年度考核的关系,注重平时的考核及结果的积累与运用,准确反映实际工作绩效。

根据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全面、准确必须靠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障,因此。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必须严格规范。考核办法的制订应广泛听取学校教职工意见,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并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考核的具体实施。要明确方法、程序和步骤,统一标准,规范操作。量化数据的考核统计和积累要及时准确。定性评价要按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平时、学期、年终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向学校教职工公布,各项考核等次的确定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正确处理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中的几个关系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中的几个关系。

要正确处理教职工与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绩效工资分配的关系。学校教职工现在对学校领导要求比较高,认为很多工作就是学校领导应该干的,不应该在绩效里着重体现。但很多学校管理领导在绩效方面实际上还拿不过班主任等教师,心里也有怨气,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干群对立,造成学校各种关系的紧张。这就需要一个互相理解、逐渐磨合的过程,只有达到制约的平衡,才能确保绩效工资发放的顺利。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2

关键词:高职;奖励性;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改革是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占绩效工资的40%-70%,各岗位工作人员只要能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一般逐月发放,主要体现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岗位职能。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是高校根据文件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制定,体现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贡献程度。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目标要最大程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将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1.分级管理、自主管理的原则

首先由学校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各类岗位的不同特点核定二级学院或教学系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其次,由二级学院或教学系部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将学校核拨经费以及自身的创收经费进行统筹,自主制定绩效奖励办法,考核标准,实现自主管理。

2.分类考核、定性定量的原则

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分类考核。二级学院或教学系部教职工一般分为专任教师岗、行政管理岗、教学辅助岗、工勤技能岗等。可根据各类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3.优绩优酬、公平公开的原则

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应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向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在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效果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保持团队的稳定,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制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公开透明,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

4.科学合理,讲求实效的原则。

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点。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程序规范、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避免繁琐。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考评体系,不仅能提高教师工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

教师岗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内容必需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密切结合。因而,我们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为基本岗位津贴、工作量及业绩奖励津贴两个部分。

1.基本岗位津贴

基本岗位津贴是指年度内完成岗位基本工作量,在学校年度考核中,等级为合格以上的教师,计发基本岗位津贴。基本岗位津贴应不低于奖励性绩效总额的50%。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各高校对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并在年对考核为合格以上者计发基本岗位津贴。

2.工作量及业绩奖励津贴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有关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同时对教师的教改科研、参加的各级竞赛、指导学生竞赛等予以肯定和支持,要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有所体现。工作量及业绩奖励津贴总量应占奖励性绩效总额的20%―50%,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对教师工作量及业绩的主要考评指标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工作、专业教学建设项目、教研科研、教师参加竞赛、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等。

三、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实施

考核是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关键。其绩效考核方法要科学合理,考核程序要规范有序、考核过程要透明公开、考核结果要具有公信度。具体来说,考核的程序如下:

(1)教师根据个人年度工作的情况填写《专任教师工作量及业绩考评评分表》,表格如下表所示:

(2)由二级学院或教学系部组建考核小组,核定各教师的《专任教师工作量及业绩考评评分表》,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名,确定三个等级。30%的教师为a等级;40%的教师为B等级;30%的教师为C等级。

(3)在工作量及业绩奖励津贴总量的范围内,分别确定a、B、C三个等级的津贴。

并在本单位予以公布。

四、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认识奖励性绩效工资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出台,引发人们对业绩和工资关系的深入思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扣减绩效工资;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恶性竞争,此消彼涨;认为绩效考核部门将“罚”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等等。所以,要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方案,要让教师们认识到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按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来分配。最终目的是以此手段来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2.将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新专业申报、优质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改科研等也是常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特点,将绩效考核融入教职工日常管理工作中,既可通过日常管理工作,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又可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

3.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公平合理的保障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需要从三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是考核标准的制定要公开民主。收集教师的民意,有教师代表参加标准的制定。二是考核过程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专项考核相结合,确保考核的准确,透明。三是有反馈机制,如有教师遇到不公正待遇,确保有反馈的途径,以便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顺利实施。

4.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中的新事物,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可由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小组认真分析考核的结果,听取被考核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使高职院校通过实施科学高效的绩效工资方案,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3

关键词: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绩效工资改革以前,各高校的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省标、校内岗位津贴;绩效工资改革后,各高校的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性保留补贴。目前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及改革性保留补贴是原有工资政策的延续,基础性绩效工资是各人事厅和教育厅直接给予的标准,也只有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是高校根据文件和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制定的,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此次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环境,促进学院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逐步建立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以岗定薪。坚持岗劳一体、岗责统一,以岗定薪、多劳多得,岗变薪变、优劳优酬。强化岗位意识,强调敬业爱岗、进取奉献。受聘人员在规定的聘期内必须全职服务于受聘单位,增加收入须以完成基本工作量和提高工作质量为前提。

(2)注重绩效,兼顾公平。坚持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一流业绩倾斜。坚持津贴收入与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保证重要岗位上的优秀人才有较高收入、重点岗位上骨干人才的收入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基本岗位上工作人员的收入有相应的增加。

(3)分级管理,自主管理。建立二级管理体系,实现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管理的目标。奖励性绩效由学校按一定的办法核拨至二级学院,各学院可结合自身特点,将学校核拨经费及自身的创收经费统筹,自主制定绩效奖励办法,实现自主管理。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

1.基本津贴

基本津贴是指教职工完成基本岗位工作任务的绩效,主要体现基本工作量。基本津贴总量按不低于奖励性绩效总额的50%切块。基本津贴分为教师岗基本津贴、其他专业技术岗基本津贴、管理岗基本津贴、工勤技能岗基本津贴等四类。每一岗可分三档,年初暂先按最低档打包,年底考核升档并结算,这需要制定考核办法。专技、其他专技考核应与教学科研挂钩,按相应的标准升档;管理岗、工勤岗考核合格以后与职龄挂钩,厅级、处级职龄满几年可升为二档、满几年可升为一档,科级及科员职龄满几年可升为二档、满几年可升为一档。另副职主持工作可根据各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上浮政策。

2.业绩津贴

由教学业绩津贴、科研业绩津贴、重要岗位津贴、其他业绩津贴四部分组成。教学业绩津贴主要是体现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奖励,具体考核与分配办法由教务处负责核定。科研业绩津贴主要是体现教师完成科研项目、成果获得的奖励津贴,具体考核与分配办法由科研处负责核定。重要岗位津贴主要是体现教师完成的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的奖励津贴,具体考核与分配办法由科研处负责核定。其他业绩津贴,主要指学校为促进各学院整体推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而设立的奖励津贴,主要包括班主任津贴、考研奖励、就业工作奖励、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教师指导学生比赛获奖、自考二学历招生补贴等,约占教学科研岗位业绩津贴的5%。应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模型如下:

1分教学分=1分科研分,相应岗位规定相应标准分,超分值的予以奖励,若完成教学分(科研分)70%不足100%,可用相应的科研分(教学分)抵充;若完成部分低于70%则直接降级到相对应的级别(退休当年则不作此项要求或折算月份)。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在确保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倾斜的前提下,建立管理、其他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人员与教师业绩津贴挂钩机制。管理、其他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人员的业绩津贴为教学科研岗人均业绩津贴的80%、90%等,视学校的侧重程度及财力而定。

3.考核津贴

考核津贴是指在年度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根据岗位级别享受的绩效津贴(一次性的)。由学校根据年度总任务完成情况、学校绩效经费总量的使用情况确定具体发放标准和办法。年度考核为优的部门,该部门的所有人员在原考核津贴基础上加2%;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部门,该部门的所有人员在原考核津贴基础上减2%(调部门人员可按月份折算)。

4.其他津贴

由福利性津贴、职务津贴、重要岗位津贴、特岗津贴等部分组成。福利性津贴主要是教师节福利费、春节福利费、冷饮费等。职务津贴主要是领贴、话贴等需要继续保留发放的项目。特岗津贴是指特殊岗位津贴,纪委的纪检津贴、保卫处的风险津贴等,原值班加班费不再予以报销。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实施

考核是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实施的关键,是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由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学校对学院的考核和学院对个人的考核两个层次。学院对个人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同时作为聘岗人员下一年度能否继续聘任同一岗级的依据。聘期考核将结合下一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一并进行,并作为新一轮聘岗和兑现奖励性绩效的依据。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注重绩效。设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如何考虑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拔尖人才的培养问题。既不能让这部分人才的“蛋糕”影响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绩效创造的积极性,也不能让这部分人才的“蛋糕”缺少诱惑和刺激。

第二,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支出范围。在高校中个人的收入名目很多,如评审费、加班费、科研奖励、过节费、班主任费、交通费、误餐补贴、职岗津贴、综合补贴等等,到底哪些由绩效工资开支,哪些由其他来源的经费开支,是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基本的原则是既不能随意占用绩效工资总量,也不能在绩效工资总量外滥发各种个人收入。

第三,初次分配。通过总量控制和确定分配要素的基础之上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初次分配。当高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这个蛋糕规模确定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校级层面和各二级部门之间切块。

第四,二级部门内部的分配。这也同样有两个层面:一是部门层面,部门根据用途预留多少作部门的统筹使用;二是部门预留之后的部分根据什么标准给分配给部门职工。

第五,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这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难点。在已有的各种研究中,比较侧重于对专业技术岗的绩效评价、绩效管理,而对管理、工勤岗,由于工作绩效难以量化,分配办法的制订相当困难。我们在方案的制定中既要体现出3种岗位相互依存、和谐共赢的关系,又要适当拉开收入的差距,与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人才倾斜”的精神相呼应。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4

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来说,员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实行的绩效奖励管理主要有两种办法:一、行政部门,指的是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的不同职务、职称套定。二、生产部门,指的是依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包括职务数、人数等进行合理的奖励分配,之后依据奖励分配额度,再由每个部门自行进行员工的细化分配。使用这种管理方式的时候,考虑到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浮动奖金,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不少企业的绩效奖励尚未实现与企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取得的效果十分有效,浮动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2绩效奖励管理简述

一般意义上的绩效奖励管理,指的通常是对于员工实行动态薪酬管理的办法,依据员工或者其所在团队等某些指标的变动情况,对于员工实行不同的薪酬待遇。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应用绩效奖励管理,可以利用其动态变化的优势,依据企业的经营实况进行薪酬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规范企业的管理工作。合理利用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激励,肯定员工为企业发展的付出与贡献,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奖励管理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绩效奖励管理效果还不够理想,其中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一、分配不公平的情况较多。绩效额度的合理分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很多企业对于奖励管理认识的不够全面,不理解其深层次含义,依旧像以前一样,将员工人数、岗位数等指标作为主要参照,过于追求平均,对于岗位职责和工作负荷等特殊因素没有进行合理考虑,导致不同部门的奖励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差异,造成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并且此种分配方式也缺乏科学性。

二、分配参照问题。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保障,但是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绩效考核、评估的指标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考核结果的不科学、不全面,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缺乏合理评价。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绩效奖励分配缺乏有效的参照,对于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无法实现正确区分,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公平,不仅伤害优秀员工的积极性,还使得绩效较差的员工可以继续“浑水摸鱼”。并且,由于绩效奖励分配的主体一般是企业管理者,但是同时其也是分配对象之一,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导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还可能会造成人均高但是员工并不满意的情况,不利于保持和谐的员工关系。

三、绩效奖励管理成效差。很多企业目前尚未实现合理的浮动管理,导致奖励无法与企业业绩实现有效结合,对员工无法形成有效的目标引导,后果就是员工无法准确掌握奖励意图,绩效奖励的积极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取得的成效远远达不到预期。

四、相关机制不健全,这个问题在员工调动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当企业员工由于工作原因,职务或者部门出现变化的时候,绩效奖励却没有随之改变,这就导致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模块无法实现有效联动,很难形成对于员工的高效激励。

4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奖励管理的相关建议

4.1合理确定绩效奖励总额。出于企业运营成本的考虑,绩效奖励水平不可能无限度的提高,因此,奖励额度的合理确定非常重要。奖励总额度的合理设置可以起到协调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作用,对于维持双方的和谐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提高奖励总额度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调整奖励额度在员工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来实现,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比例高并不意味着激励效果就越好,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比例规定,一般来讲,服务性行业的绩效奖励比例维持在50%左右效果最佳。

4.2合理确定奖励分配依据。绩效奖励的目的是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激励,但是,如果奖励分配不够公平和公正,将会导致员工的心理落差,造成员工不满,反而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必须重视合理确定绩效奖励分配的依据,尽量消除不公平。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尚未实现完全的规范化,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当前形势下,要想尽量保证分配合理,最好将不同岗位的薪级工资作为分配依据,这样才可以获得员工较高的满意度。

4.3采用科学的绩效奖励分配方法。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导致对于员工的绩效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为了确保优秀员工获得应得的奖励,企业必须重视绩效考核体系的健全,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实现对于员工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寻求合理的奖励分配方式。当前阶段,企业的各个部门应将自身特点和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依据企业要求和岗位职责,合理设置考核规定细则,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约束,同时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动力,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完成自身工作。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劳绩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工作付出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二)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统筹兼顾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关系,科学安排,建构符合我校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

(四)坚持“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原则。

三、实施对象

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四、发放形式

旗财政划定的奖励绩效工资总额,由学校考评核算报表,经教体局审核签章后,报财政划入个人工资卡。

五、考核内容及办法

工资总额为教师每月绩效工资总额,每月按实际工作日天数计算。

(一)考勤。

1.各种病事假等扣款按扎教体字【2020】17号文件及《工农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执行。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扣款

(1)因公出差、学习或自身学历提高的考试、职称考试等。

(2)国家规定的婚假、丧假、产假等。

(二)奖励内容及标准

教师考勤扣款,分块(小学前勤、后勤、幼儿园三块)作为教师因未出勤而引起的代课、代工奖励。其标准:小学前勤以年度考勤扣款多少来确定,在绩效工资中平均发放给代课教师;后勤及幼儿园扣款在绩效工资中发放给代课、代工教师。未发生代课或代工的扣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发放给超出工作量的领导和教师。

(三)对于以下情形之一者,奖励性绩效工资另行核定。

1.年末考核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2.教师综合考评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3.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的,违反国家法律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学生利益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4.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5.无充分理由拒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或敷衍拖拉影响学校整体工作造成较坏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6.长期病、事假,经教体局批准者,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程序及要求。

1.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评优同步进行。

2.教师综合考评结果、考核等次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为七天。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6

一、绩效工资分配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全面考核,力求客观、公正、准确。

(二)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职代会和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三)绩效优先原则:奖优罚劣,突出奖励工作认真负责、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的教职工,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讲实效、优劳优酬的激励分配机制。

(四)适当倾斜原则:统筹农村和城区,适当向教学一线教师和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倾斜。

二、绩效工资的分配标准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总量为人平3000元/年。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2100元/年,专业技术岗位的教职工按职称高低进行分配,管理九级岗位及工人按每人每月统一标准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人平900元/年,按教职工所在学校类别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标准见附件二)。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由县财政局按月打入个人工资卡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考核考评制度,由县教育局制定考核细则,各学校根据考核细则考核后,按照学校类别(全县分四类)及分配方案造好花名册,上报县教育局审核,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审定后,再由县财政局每学期发放一次。

奖励性绩效工资计算办法:以49元/月为基数,一类学校以基数为准;二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0.5倍,即73.5元/月(49+24.5=73.5);三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倍即98元/月(49+49=98);四类学校在基数的基础上增加1.5倍,即122.5元/月(49+73.5=122.5)。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人平总量的1.5倍确定。

(三)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参照第二步规范后公务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发放标准相对应的行政级别执行。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7

一、适用范围: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考核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岗位职责、出勤率、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

(二)考核标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驻镇卫生所依据《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综合管理考核细则由驻镇卫生所依据各镇实际制定。

三、分配原则:遵循“绩效考核、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考核分配原则,在保障基本的基础上,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提高各站聘用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分配方案

(一)人员管理

以镇为单位原则上按服务人口1‰的标准核定乡村医生岗位数,辖区内统筹安排,年龄老中轻结合,原则上每站配备1名女乡村医生,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建立人员竞聘上岗和到龄退岗制度,实行考核竞聘上岗、合同制管理。竞聘上岗人员均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考核竞聘情况报县卫生局备案。截止2010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和女年满55周岁原则上退离乡村医生岗位。如确因工作需要返聘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驻镇卫生所统一组织考核并报卫生局审核后由驻镇卫生所统一返聘。经县统一考录的订单式培养的社区卫生专业毕业生纳入辖区内核定总数管理,在未取得国家法定的执业资质前作为见习(试用)人员。

(二)收入分配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般诊疗费(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药事服务成本等,待市统一出台调整文件后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及其他扶持和捐赠等。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由驻镇卫生所统一管理。各镇在总收入中去除建站偿还资金、养老保险(集体缴纳部分)、工伤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福利、运行成本等站务费用后,余额部分用作考核分配。

(1)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除见习﹝试用﹞、返聘人员):实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基础性绩效工资含基础津贴、执业资质津贴和工龄津贴。基础津贴暂核定为1000元/月;执业资质津贴:乡村医生100元,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质依次递加100元;工龄津贴:自正式聘用起,按每满1年2元的标准递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2)见习(试用)人员:实行见习(试用)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见习(试用)工资暂定800元/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3)退岗返聘人员:实行定额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定额工资由各驻镇卫生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为解决退岗返聘人员工作期间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各镇可考虑为其办理商业工伤保险。

(4)站长津贴: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水平,各镇可考虑实施站长津贴,标准掌握在200元左右/月,具体数额由各镇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奖励性绩效工资为用于考核分配的资金总额去除基础性绩效工资、见习〔试用〕工资、定额工资、站长津贴部分。)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实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充分调动起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参加公司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而为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以员工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新型的企业文化,从而带动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考核范围

第二条凡公司全体员工均需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业绩为主的原则。

1.公开。即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2.公正,公平。即将部门考评与员工自评相结合,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公司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业绩为主。在考核形式上,部门内部周考核与公司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以“业绩为主,量化考核”为原则,既体现了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过程控制管理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

第四条以岗位职责和目标责任制为主要依据,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分解为各部室,子公司的工作计划,结合月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以及周例会上的重要临时任务,为考评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目标体系,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四章考核目的

第五条各类考核目的:

1.发现人才:员工、干部获得晋升,调配岗位的依据,重点在工作能力及发挥,工作表现考核。

2.培养人才:获得潜能开发和培训教育的依据,重点在工作和能力适应性考核。

3.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获得确定绩效工资,奖金、期权和红利年终分配的依据,重点在工作成绩(绩效)考核。

第五章考核时间

第六条公司定期考核,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部门内部有日考核和周考核。

第七条公司为特别事件可以举行不定期专项考核。

第六章考核内容

第八条公司考核员工的内容详见×××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公司职工月度绩效工资考评表(附表)。

第九条

1.公司高管考评面向一般高管,董事兼高管的考评由董事会直接掌握,具体考评标准由董事会制定。

2.公司高管考评表包括高管人员能力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年度工作考核表。

3.公司中层干部考评表包括公司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年度工作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领导月度工作考核表,公司部门中层领导能力考核表。

4.普通员工考评表包括普通员工年度考核表,普通员工月度考核表,普通员工能力考核表,月度考勤统计表。

5.其它类考评表包括员工自我鉴定表,试用员工考核表等。

第七章考核形式

第十条各类考核形式有:

1.主管评议

2.自我鉴定;

3.下级评议;

4.内部业务流程上下游评议;

5.外部客户或评议。

第十一条根据目前公司发展现状考核形式可简化为三类:

即普通员工、部门和项目部总经理、公司执行机构的评议。

第十二条个案考核

1.对员工日常工作的重大事件即时提出考核意见,决定奖励或处罚。

2.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部门经理和总裁办。

3.该项考核可使用专案报告形式。

第十三条调配考核

1.人事部门考虑调配人员候选资格时,该部门可提出考评意见;

2.人事部门确认调配事项后,该部门提出当事人在本部门工作评语供新主管参考;

3.该项考核主办为员工部门之经理。

第十四条离职考核

1.员工离职时,须对其在本公司工作情况作出书面考核;

2.该项考核须在员工离职前完成;

3.公司可为离职员工出具工作履历证明和工作绩效意见;

4.该项考核由总裁办主办,并需部门主管协办。

第八章考核结果及效力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一般情况要向本人公开,并留存于员工档案。

第十六条考核结果具有的效力:

1.决定员工职位升降的主要依据;

2.与员工绩效工资、期权和奖金挂钩;

3.与福利(住房补贴、培训、体假)等待遇相关;

4.决定对员工的奖励与惩罚;

5.决定对员工的解聘。

第九章附则

第十七条考核结果的执行办法:

1.月度考核与月度工资:

(1)员工月度工资总额的构成:基本工资占50%,岗位工资占30%,绩效工资占20%,除员工因病、事假及旷工外,要扣出员工相应的岗位和绩效工资外,对员工的月度考核主要表现在对员工当月业绩与绩效工资的数额增减的认定上。

(2)月度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为以下四级:90分以上(含90分)为a级,发放全额绩效工资;89分—75分为B级,扣绩效工资10%;74分—60分为C级,扣绩效工资20%;50分以下为D级,扣绩效工资50%—100%。

同时月考核也应结合员工在本月对公司有突出贡献及优异表现给予在绩效工资上的加分奖励。月度考核的结果以月度绩效考评表的形式具体体现,是员工月度工资发放的依据。

2.年度考核与年度奖励:

(1)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的年度考核应与部门全年目标责任的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与全年每月平均考核成绩相结合,最后形成部门及所属员工年终考核评定的依据。

a.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a级以上,应给予10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100%年终奖金额度,具体详见附表。

B.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B级以上,应给予8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8%年终奖金额度。

C.凡全年月均考核成绩在C级以上,应给予50%的期权奖励及分红和该员工相对应的50%年终奖金额度。

D.平均为D级以下,取消参与年度奖励期权分红和奖金的考评资格。

(2)子公司及所属员工的年终考核与奖励:应以该公司责任目标及利润方案的完成情况与全年每月平均考核成绩相结合,最后形成部门及所属员工年终考核评定的依据,主要则重经济效益的指标考核。除去参照部门月考核制度的形式以外,项目公司a级还应完成年度经济指标90%以上,B级还应完成经济指标80%以上,C级还应完成经济指标60%以上,D级不参与年度奖励的考评。

年度考核的结果是员工年度期权奖励和奖金发放的依据,并以年度考核表的形式具体体现。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9

一、基本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5.优绩优酬,差距合理。处理好工资分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既要坚持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中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也要适当考虑工资分配的均衡性。

6.兼容并蓄,改革求进。处理好考核制度改革性和继承性的关系。对于学校旧的考核制度,经实践证明发挥作用好且符合绩效工资考核要求的,应当在新方案中予以保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原学校考核制度应当修订完善。

7.多元评价,综合考量。绩效考核要做到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听取年级组、学科组、任教班级学生及社区、学生家长的评价。可以根据考核内容分类设立单项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二、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处理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的考核

学校在编教职工,能服从工作安排,能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按月发放。

对教职工出现以下几种问题,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部分酌情予以扣除:

1.师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进行有偿家教的;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的;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或学校利益造成不良影响等),经行政办公会讨论决定,予以100元以上至扣完当月岗位津贴的处罚,并视其认识及改进情况,在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中体现。

2.根据《共青团路中学对教育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文件内容,对出现严重教育教学事故的教职工,由行政办公会视具体情况讨论决定减发当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同时列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

3.对工作量不足且不能服从学校其他工作安排的,或不能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扣除当月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后,不足部分继续在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岗位津贴中扣除。

4.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上班达半月以上的,扣除当月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后,不足部分继续在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岗位津贴中扣除。

5.对编制为专任教师,因为不能履行专任教师的岗位职责而转岗到教辅岗位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予以减发10%-20%。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发放

1.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组成。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1)教师工作常规考核、补贴类:月岗位考核奖(含月考勤奖),月误餐补贴等

(2)津贴类:主要包含班主任津贴、管理干部津贴、骨干教师津贴等

(3)工作量考核类:超课时补贴、加班补贴等

(4)阶段性成果考核奖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教科研成果奖励、年终考核奖等。

(5)其他类:对学校发展有特别贡献或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特殊成绩的奖励。

2.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总量管理与核定,即根据学校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按核定总量包干到校,用于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学校在考核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时,优先处理教师常规考核奖和补贴、班主任津贴、管理干部津贴、骨干教师津贴、超工作量补贴等,然后在总额剩余部分安排阶段性成果考核奖等项目。每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各组成项目的金额总数,由校长办公会制定方案,经教代会通过后实行。

3.教师工作常规考核及补贴的发放。

月岗位考核奖的发放,依据学校制定的《共青团路中学教职工岗位月考核办法》,按月进行考核发放,金额为人均每月820元

教职工月误餐补贴为每人每月70月。

4.班主任津贴、管理干部津贴、骨干教师津贴等的考核发放。

班主任每月基本津贴400元,全年按照十个月发放。另增加每月人均200元作为班级管理考核奖,依据班主任考核方案考核后发放。

校长、副校长、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岗位职责与考核结果,相应津贴标准分别为600元/月,480元/月,400元/月,320元/月,150元/月,120元/月,100元/月。全年按照十个月发放。

骨干教师津贴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45岁以下)、区级学科带头人、区优青(45岁以下)、区教坛新秀(三年有效期),根据岗位职责与考核结果,每年二次考核发放津贴。

5.超课时补贴和加班补贴。教师在完成学校核定工作量情况下,并超额完成其他工作量的,学校给予补贴。标准为早自习8元/次,超课时费为30元/课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学科据周课时比例测算),因为学校工作安排课时不足的,每课时扣20元。其他超课时内容认定由学校研究决定。学校安排加班任务的,视具体情况学校研究决定加班补贴。

6.阶段性成果考核奖的发放。

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发放,按照学校制定的学期教育教学成果奖考核办法,经考核后发放。每学期一次,第一学期期末的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年终考核奖合并发放。

每年度进行一次教科研成果奖励,依据学校制定的教科研奖励方法,考核后发放。

三、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制定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工作小组由校级领导班子、工会主席、教职工代表等人组成。

2.学校成立由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和具有代表性的数位教职工组成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协调小组,及时了解教职工对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沟通考核者与考核对象间的信息,积极调解考核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引导教职工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诉考核问题。

四、附则

1.义务教育学校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奖励分配办法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评价机制;监督约束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概述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就是规范事业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规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程序。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主管部门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确定分配项目。在分配中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工资政策认识不到位,职工思想有待转变。职工对绩效工资的期望度较高。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限高政策,对部分高收入单位来讲,收入不增反降,单位因此对推进此项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也存在个别单位错误认为工资调整只是人力社保和财政部门的工作,不主动参与分配方案设计,希望有统一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从而在工作上产生懈怠。

再者,原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观念已根深蒂固,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对绩效工资的制度理解并不透彻,甚至有一部分员工只关心个人收入,认为实施绩效工资就是变相涨工资,对于具体绩效考核及绩效分配这两个过程没有较高的参与度,绩效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二)激励作用有所弱化。绩效工资实施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新矛盾。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许多职工认为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个人应得部分,拿出来重新分配不合理,从而引发单位内部干群关系紧张,导致团队合作精神淡化,没有真正起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还有些单位出现绩效工资分配新的平均主义。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意见,单位所制定的分配方案过于简单,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从而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这就损害了单位原高收入群体、业务骨干既得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单位的良好发展。

(三)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标准不规范。缺乏与绩效工资相配套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实施难点主要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难点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岗位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另外,国家对各类事业单位也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事业单位性质差异较大,经费保障不一,各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办法困难重重,需要各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指导。但部分主管部门也没有行业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性意见出台,指导无从下手。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工资的分配对于单位职工来讲,是一件关系自身利益的大事,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尤其是事业单位,还没能建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士对这项工作进行监督的情况下,就更难公平公正地推行,阻碍了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公平客观的实施,自然也谈不上全面深化绩效工资的改革。

三、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固有思想的束缚,消除对改革的抵触情绪。通过培训学习、讲授辅导等形式使广大干部员工深入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的实质和具体内容,人人树立创先争优的竞争意识。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和实际执行者,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绩效工资体系、机制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保证充分发挥出绩效工资体系的各方面作用。

(二)要科学设岗,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事业单位应转变以往“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由于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劳动强度、技能、经验等,所以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价值。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描述、岗位分析和评价,准确地衡量各个岗位的价值,然后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合理的岗位,把岗位设置作为一种制度落实下来。这样,用人制度才能随之变化,做到因岗设人,岗变薪变。

(三)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事业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按照专业技术、管理层面、工勤岗位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绩效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单位在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初,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的激励作用,在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时,建议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合理的考核评价内容。事业单位考核内容不再仅限于对所做工作的简单罗列。考核指标覆盖要全,要反映员工个体的岗位特点。考核的内容扩展到品德的考评、工作能力的考评、工作态度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等,同时要突出重点,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量化的尽可能予以量化。

2、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做到绩效考核所依据的数据真实,可核查、可印证。考核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针对客观考评材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掺杂主观因素和感情色彩,也就是“用事实说话”,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能相互印证。

3、做到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一般是年底时,对被考核者年度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而日常考核主要是对被考核者日常履职情况的考核,日常的考核资料积累是产生年度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日常考核,为定期考核提供切实可行的准确记录。

(四)完善分配方式。分配办法要与考评结果相衔接,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要避免重复按岗位进行分配,也要避免平均主义,要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