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42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1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职业道德是伴随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一个具有特色的分支,而且是一个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社会道德层面。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突破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从业者树立自主意识、服务群众、办事公道的意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意识和时间、效率意识,但同时也使从业者易于产生拜金主义、功利化、为获取最大盈利而不择手段和组织纪律涣散等不良倾向。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实效性,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其《经济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需要一套规则,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为他们辩护,并且需要一种个人的良知努力促使去实践他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和意识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与之相适应。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摆在了议事日程。因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曾指出:"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

1.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促进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

职业活动是个人一生中主要生活内容,人生价值、人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职业活动得到实现的。所以人的品德、精神境界、价值观念也主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并充分展示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职业岗位是培养人格的最好场所,也是表现人格的最佳场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注重职业道德品质修养,必然会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从而带动全社会道德风貌的好转。此外,人的情感是相互传染的。高尚的道德情感以一种示范姿态,传递给自己的职业对象,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对象感到心情舒畅愉快,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化为自己的行为,同时再传递给其他职业工作者。如此往复,在全社会造成良好氛围,形成一种气势,全社会的道德风貌在人们彼此影响感化之下,在党和国家共同倡导下必然会有一个较大提高。

2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因此,道德的本质在于它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不是社会对付个人、反对个人的工具;道德不只是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而是首先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人。因而,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2.2与行业相结合的原则

从职业活动决定职业道德的角度看,职业道德表现为"职业化"、"角色化"的特征。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受教育者从事的行业有针对性的施教。比如,对it行业的员工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对财会行业的员工重点进行"不做假账"的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人体试验的道德教育、秘密限界教育,以及稀有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等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的教育等。

2.3终身性的原则

人的教育具有终身性,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坚持终身性的原则。这种终身性,对群体而言是终身教育,对个体而言是终身学习。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终身学习涵盖着三维结构,并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从时间角度上分析,终身学习是人一生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从空间角度上分析,终身学习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从学习形式上分析,有职前学习和职后进修、学习。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和理解,受教育的终身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教育与人的生活共始终,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

2.4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

没有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较高的业务工作水平,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职业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要做好工作,仅对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如果缺乏搞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完成好本职岗位任务,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2.5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原则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注意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应以广泛性要求为基础,广泛性要求应以先进性要求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广泛性"要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就是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交给劳动者,让劳动者将之化为实际行动。坚持"先进性"要求,"坚持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旨在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由低层次引向高层次,使全社会职业道德精神不断升华,从而达到"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目标。

2.6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2.6.1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重在行动,也是易于实行和检查的道德,但是,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的。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必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人们的自觉努力,才能逐渐树立起来。道德和法律尽管约束的形式和范围不同,但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社会上有许多例子说明,由于个别职工不遵守职业道德进而触犯了法律,说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如进行忠于职守的教育,可以联系法律对渎职行为的规定;进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规定;进行文明生产意识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生产操作规程的规定;讲注重信誉,可以联系有关《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可以联系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

2.6.2建立激励机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罚的重要指标,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以前,对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没有适当的考核,也是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一个原因。在新形势下,企业已实行了全员合同制、管理干部聘用制,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同时经济管理机制也逐步完善,这就可以把对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的考核渗透到劳动用工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严格任职资格制度,把就业、任职、上岗同职业道德建设联系起来。企业在聘用干部、选择上岗职工时,对一贯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员给予优待,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严格限制,以激励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把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招工等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职工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违反了合同,违反了规章制度,企业要严格按合同和规定对职工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罗滨逊.现代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2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本文拟就银广夏事件为例,从会计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原则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教育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是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众所周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所获取会计信息的多少、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都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提供者。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银广夏事件始末

以银广夏事件为例,该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17781.86万元,实际亏损5003.20万元;2000年虚增56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894万元,实际亏损2557.1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数额如此庞大的造假本应在审计时予以披露曝光,但是该项目的审计人员在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测试程序,面对财务报表没有及时发现其依靠未抵消关联交易和按股权协议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报表利润的真相,反而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的信息披露严重失实,造成投资人巨大的损失。在这个事件中,会计师和审计师都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沦为董事和管理操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傀儡。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存在于我们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披露不真实。某些上市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或在已获准上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扩大所募集的资金量,其会计行为均围绕着提高“利润”而展开.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如对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投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关联交易的信息,对公司董事和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披露,对会计政策极其变动对公司影响的信息等披露不充分等。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财务信息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及时性,如果披露的信息不及时,则必然失去它的决策相关性,为内幕交易打开方便之门。

三、应对方法

(一)对加强会计道德本身的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正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目前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使用奖惩手段,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重视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坚定的职业信念、自觉的职业行为。

2.建立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强化行业监管,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良好的会计职业形象,不仅需要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努力,更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

(二)对信息披露的措施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我们的应对措施是:

1.制定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对于各项损失准备的计提,监管部门应从法律的高度对具体的处理程序、计提方法、计提比例对上市公司提出严格要求,另外还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此做出适当判断,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上市公司不得限制注册会计师为确保审计后的财务报告质量而依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

2.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错误与舞弊责任追究制度。从法律、内部行政、经济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证券机构进行约束,严格地按其在违反规定之情节严重与否,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分别追究,以此强化每个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真正达到证券市场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目标。

虽然目前多数券商和上市公司董事们都认为这次的新会计准则管理过于严密,可能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无论怎样,新会计准则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至少让我们看到中国的信息披露正在朝着规范化和国际化靠拢,我们的信息将能更好的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更好的趋向于中小投资人,这样既可以告别券商的内幕交易时代,也可以使我们的市场行为趋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琦,戴蓬军.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查.财会研究.2005.9.

[2]王鹏.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经济师.2007.4.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3

一、我国CFo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来,华尔街丑闻连连,从安然、世通到世纪并购,都跟虚假财务连在一起。一些表面上声誉卓著的大公司,竟把做假账当成了掘财之道。”在这些丑闻中,这些公司的CFo们绝对难逃罪责。安然的CFo安德鲁・法斯托被指控78项罪名,正式被;世通的CFo在公司破产前被解雇……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

我国的CFo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国际上如欧美国家的“CFo病”无不影响我国。近年来,相继曝出的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与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造假事件,CFo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频频出现的事件中,给中小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仍然难以扼制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为此,笔者研究我国的CFo制度以及各上市公司暴露出的问题以后认为:我国CFo职业道德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由于有责无权而丧失独立性,受制于强势Ceo。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而总会计师是受企业领导人Ceo统治之下的“账房先生”,而不是战略合伙人。因此,无原则地顺从Ceo的意志,甚至为了取悦Ceo而做假账。一旦被查处,CFo的责任不可避免。

(二)为了自己的个人职位和既得利益,乐意与Ceo同流合污做假账。CFo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了如指掌,最有发言权。但是,当CFo坚持如实做账时,往往会和Ceo以及CFo本人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这就是使CFo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坚持做假账,保持自己和Ceo及一班人的既得利益,要么坚持诚信原则,可能会失去既得的经济利益和职位。为此,CFo只好选择了前者。

(三)由于CFo专业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参与公司战略决策、负责公司融资、主持公司上市等项重任,因此造成企业决策失误、诚信贬值,为了短期利益失去长远利益等现象的产生。

二、如何搞好CFo的职业道德建设

CFo作为企业高层的财务监督及决策人员,必然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CFo的职业经理人性质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的特殊内涵。CFo应该无条件地忠于资本运作的规律和原则,不仅对董事会负责,而且要延伸至对公司所有利益关联方、直至社会公众负责。因此,CFo的职业道德要高于普通会计人员,要体现“公众利益第一”和“社会责任优先”的从业原则。这是CFo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色。因此,笔者对搞好CFo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以下设想:

(一)CFo职业道德建设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Fo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Fo在履行职责的活动范围内,调整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根本准则,具体包括独立性原则、社会利益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和职业谨慎原则。这些原则是CFo在职业过程中必须监守的道德底线。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独立性原则。这是确保CFo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则。坚持这个原则,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事隶属关系上的独立性。CFo应该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由股东委派或董事会聘任,在人事关系上,独立于企业经营者之外,总经理、厂长等内部管理人员无权对CFo进行任免,也不允许兼任CFo一职。

第二,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立性。CFo由股东或董事会支付薪酬,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从公司获取公司利益,也不能兼职公司管理层的其他职务。

第三,责任与权利独立,CFo具有独立的理财权利和责任,在财务管理上是独立行使这些权利和责任的,其职权不与总经理相重叠。

2.社会利益原则。这是CFo调节和处理职业关系的根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众多相关者组成的利益集合体,从企业的理财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出发,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总称,统称为社会利益。CFo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必须保护社会利益,必须把社会利益和单位利益、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使企业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率。

3.会计信息质量原则。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做假账的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由诸多标准组成,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公开透明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CFo的职业活动就是通过领导,监督会计人员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便为各相关利益集团服务。保证财会信息质量,CFo应该从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入手,不断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断调整和纠正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种种错误行为,是CFo维系和保证会计公允性的核心原则。

4.职业谨慎原则。这是指对CFo在覆行职责过程中,应该具有严谨的职业精神和保持慎重的态度。由于CFo的职业活动性质,决定了CFo随时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必须勇敢面对风险,并能对风险做出合理的估计,充分发挥理财人员的专业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和审视,始终坚持职业谨慎原则,决不作无谓的冒险决策。

(二)CFo的职业道德建设应该建立道德自律机制

职业道德自律机制,是指CFo在职业活动中,在履行财务会计管理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财会职业道德意识。这种自律机制体现在履行CFo职业中的一种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又是CFo职业群体依据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CFo必须首先有自律,然后才能他律。如果不能自律,将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约束,CFo的职业道德则无从谈起。而建立CFo的道德自律机制,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树立以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为内容的共同价值观,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形成CFo职业的潜规则,或者说是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为CFo的职业道德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廉政之风是CFo效仿的榜样,因此必须首先从廉政做起。

2.建立CFo行业协会。制定出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榜样,定期对会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并使之制度化。

3.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CFo守则,将CFo的敬业守信等内容制定在守则之内,使其接受国家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凡在年度内受到人们向行业协会或法律部门举报的CFo,必须立案调查,确有违规行为的根据违规行为轻重,提请有关部门撤销其职务或追究其法律责任。

4.加大CFo的违规成本,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即使没有触犯法律责任,也要取消会计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十年。

5.加大立法力度,由财政部门CFo职业法,以立法的形式把CFo的权利和责任制定下来,并且要把权利和责任与薪酬相挂钩,制定出CFo的最低工资标准,以此来提高CFo的社会地位,使CFo成为受人尊敬的遵纪守法的职业。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原则、过度引申的求利原则、竞争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社会的职业道德内容有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和实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贯彻和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人们思想深处,两组与职业道德观念相关的不和谐旋律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两组不和谐旋律分别是:第一,某些传统职业道德观念的糟粕性内容;第二,市场经济相伴随的某些职业道德观念

首先,谈谈第一组不和谐旋律:某些传统职业道德观念的糟粕性内容。

传统职业道德是人们千百年来以形成的,用于调节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其内容而言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精华部分已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吸收,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贯彻和实施起负面影响的,主要是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糟粕性内容,具体地说:是指传统职业道德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原则。

传统职业道德的等级观念认为:职业有三六九等,某些行业生而为贵,某些行业则天生低贱。家长制原则认为:从业者须遵循“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徒弟对师傅、上级对下级须言听计从,顺从为美德,不顺从则被视为叛逆。

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糟粕性内容,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贯彻和实施有极强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其内容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背道而驰,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观念传播。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认为:职业活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社会需要的一部分,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职业活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履行职业的社会责任。而传统职业道德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原则却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活动的最高原则为“服从”。这些观念广泛流行,必然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念的传播。

第二,其传播方式和约束方式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优势。

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糟粕性观念传播方式上较有优势优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学校教育、主流媒体(新闻媒体)的宣传等。传播者一般为教师或媒体本身。传播者和观念接受者距离较远,传播方式也很单一,主要为你说我听。而在现实生活中,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糟粕性内容是和其他传统观念是混于一起的。传统观念传播方式上的优势它都具备。其传播者不是一般的社会成员,而是被教育对象的父母或亲戚朋友。传播方式为言传身教或周围的熟人的示范。观念传播者和观念接受者,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比前者近得多。

在约束力上,糟粕性职业道德也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优势。一旦从业者违主义职业道德,如果问题不很严重,负责对他进行谴责的只能是社会大舆论,约束力不强。如:商品生产者造假卖假,若他周围人不是其行为的受害者,很难讲这种大舆论能否对违规者形成压力。而保证传统职业道德得以实施的约束方式为具体的社会舆论,所谓具体的社会舆论是指从业者身边的舆论氛围。传统职业道德包括等级观念和家长制原则,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数千年,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同,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周围任何人一旦违反,人们都会群起而攻之,对违规者形成很大的压力。

传播和约束方式上的优势,使得“职业等级观念”和“唯上”的原则在从业者中广为流行。

第三,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糟粕性内容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完成其使命。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使命包含两个方面:具体地讲,是保证从业者完成其职业责任;从长远看,是保证行业发展,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都是从业人员完成职业责任、行业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起码条件[1]。而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背道而驰的传统职业道德中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原则,会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使命的完成。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认为:职业是责、权、利的结合体。一个人是否称职,首先看他是否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责任。忠于职守是对从业者最起码的职业要求。但传统职业道德中的家长制原则,则在人们心目中植入了另一个职业任务“服从”。当从业者需要在“服从”和“职业责任”中选择时,一个家长制观念较浓的从业者,往往将“服从”放在职业活动的第一位。这自然会影响从业者职业责任的完成。当今中国官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家长制或者说长官意识就是一个社会性的思想根源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将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平等地看待每个职业。这样不仅有利于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而且有利于社会各部门均衡发展。封建职业道德等级观念的流行,使人们不自觉的将我国现行的职业进行或贵或贱的划分。就全国而言大致有这样一个等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业、农业。其中公务员这一行业,数十年来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崇高,农业尽管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即使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也以离乡外出而不务农为荣。封建职业道德等级观念是导致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也正因此尽管从2002年以来中央一直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仍然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顽症(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请讨论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由于传统职业道德的等级观念造成了资源分配和社会需要的脱节,导致某些行业资源堆积严重,另一些重要行业发展严重不足,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阻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根本目的的实现。

第二组不和谐旋律为:市场经济某些附属观念。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如果一个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伴的职业道德必然也会发生变化。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生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一些列新的职业活动原则,如:注重竞争,讲究效益,重视质量等,开始闯入人们的生活。

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职业活动规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相一致。但也有些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背道而驰,成为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贯彻与实施的另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中负面效应最大的是过渡求利观念和对参与竞争企业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第一,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求利原则的过渡引申,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用的发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支配经济运行的是价值规律。为了使社会资源流往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往往会提高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鼓励基本经济单位追利。价值规律鼓励人们求利目的是为了社会资源能合理配置,减少浪费促进社会发展。但这一活动中的行为:求利,往往会被无限制地引申、推广,以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求利”作为职业活动的唯一目的,将职业责任放于一边,从而影响从业者完成其社会职责,影响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数起重大责任事故――04年震惊全国的西安体育案。04年南京惠民桥水发产品案件:小商小贩们为求利,不惜在水发海产品过程中使用有毒化学药剂。龙口粉丝案:闻名全国的龙口粉丝,某些产品不仅原材料掺假,制作过程中的竟用化肥提纯。06年安徽阜阳的毒奶粉案,以及最近的三鹿奶粉案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的不法职业活动不仅欺骗消费者、损害人民健康,而且给所在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的。究其思想根源都源于企业的过渡追利。

尽管这些重利轻责职业行为危害很大,但是,由于它观念上迎合从业者自私的内心,物质上又满足了从业者求财的欲望,因而,在社会上有较为适宜的生存土壤,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用的发挥。

第二,市场经济中市场本身对参与竞争企业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导致企业竞争不遵守法律法规,这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贯彻和实施。

市场经济讲究竞争,讲究优胜劣汰。其目的是激励经济单位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需要。但市场对于参与竞争企业进行评判时,比较重视结果,不太重试竞争过程,只要你在竞争中取胜,你的一切行为市场短期都会给予包容。竞争中的失败者则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人们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常常不择手段,甚至置良心、公德、法律于不顾,对于这些行为市场本身短时期内又无相应的限制手段。这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某些观念如:团结协作,和睦互助;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然也就影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贯彻和实施。

总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种职业道德观念并存的时代。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分析从业者所信奉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要分析其中的不和谐旋律――封建糟粕性职业道德中等级观念和家长制的危害,以及市场经济附属不良观念带来的负面效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除人们心中固有的关于职业道德的错误观念,将优秀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植根于人们心中,保证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编写组编《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p92~1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2008年09月28日16:27:58

来源(新华网):news.省略/politics/2008-09/28/content_10128409.htm

段博储国强陕西假案追踪《半月谈》2004年第10期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5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一、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置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会计造假。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违法乱纪,牟取私利。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造成以上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对遵守职业道德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客观上,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二是受执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济制度,使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胁迫,参与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才是最重要的,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的形象才会改善,会计的地位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增强每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2、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会计人员自身努力。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

3、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诚信丧失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营造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净化会计从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着重要意义,而会计环境的净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只有社会各行各业都提高了职业道德意识,才能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只要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6

l.目标性。判断总是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除了希望判断私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条件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打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有时很难有一一个客观标准,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可靠性与柏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目标、国情和技术水平等;②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③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表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设、揭示时需要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也有矛盾。如可雄性与相关性否则之间。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不、一致性原则之间就时有冲突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选择的“度”应该多大,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2.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这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本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现行制度也缺乏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花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会计信息能望其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会计估计。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设,才能便会计信息实地反映,其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

4.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预期可能对进行经济决策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单独反映或重点说明;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事项,可以在会计记录或报表上予以简化或省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事项,判断其重要性的标准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等等而不同。因此,对于一项经济事项是否重要。是否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应否单独揭示,应视其自身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因此,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认改变过去按图市机的旧习。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会计工作的变化及辆要。

2.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的力度。会计理论界私有关邵门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屡讨论,同时组织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

上注重自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面对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状,作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切实的策略。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近年来,会计界议论较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

(二)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结果表明:

第二、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单位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大多数会计人员中,作出这种选择,在职业道德的天平上,总是要失分的。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在有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1998年的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一案,就是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后,由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的具体组织实施,他们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报利润10805万元,使得红光公司股票得以上市。这些会计人员可能认为是自担风险,是自己对单位应尽的责任,或是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表现,但总归是职业道德上的严重失范。

2.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另外在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处置太轻,25%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处置。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我国1993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正像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二)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

在调查中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88.8%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何况点其中50.34%的会计人员是被近操作,就更是在职权范围之外,力不能及的行为了。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但根源是比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具有弄虚作假主观故意的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琼民源”案,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5.4亿元,就是在“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划下作出的。为此,马玉和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会计人员表现出的不良职业道德,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三)侍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在调查中至今有29.73%的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伙不存在和不知在哪规定。

三、走出黑洞,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所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工作秩序将在一个时期内处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的磨擦、冲突甚至对立之中,从而产生会计工作秩序的失序和不稳定的过渡状态。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而任其肆意蔓延,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危及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重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提出在重塑中主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确立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

1.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

会计职业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一方面,它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思想和行为,提出一些道德准则来矫正和规范,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例如,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弄虚作假、不公正对待利益各方、为他人所左右。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力的经济实体,这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政府附属物的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其目标是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尊重企业的正当利益、合理选择和发展能力。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这些方面要求。

2.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目标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数据,由此出现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受国家这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已经有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的需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以较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3.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管理体制相适应

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单一模式的,从而容易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规范。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呈多元,如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财务总监制和记帐制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能适应多元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需要。在会计制度管理体制方面,由传统体制下管得过死、过细,转变为管住基本的、重要的,给企业更多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这些都对会计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人员的素质相适应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参差不齐,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尽如人意。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须从会计人员素质的实际出发,防止形成脱离实际的高不可攀的道德准则。

5.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会计职业道德是有强烈经济性色彩的经济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不像那些带有强烈阶级色彩的道德规范一样完全依附于阶级的变迁,而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的经济规律,在各阶级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国际上那些合理的、有益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大胆吸收,为我所用。

(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高度概括地写进了法律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应借此东风,深入地探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真正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的,该体系中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和主导,是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规范体系其他层次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整和处理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总体要求,它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为指南具有统帅和根本指导意义。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规范体系的中心和主干部分,是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并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具有指导作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是依据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具体的会计职业行为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要求,行为指南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规范体系中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体说明。

1.社会利益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节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会计职业关系的手段。会计职业关系是一般社会经济关系在会计职业或行业方面的特定表现,这里的会计职业关系包括了会计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会计职业之间和会计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会计职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尤为突出。那么在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上,应把握什么样的根本原则,会计目标导向起决定作用。从会计目标出发,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质上就是社会利益。体现社会利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指引方向,而会计职业道德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会利益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

社会利益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里所讲的社会利益是指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决不包含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小团体利益,广义上的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其实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小团体利益都隐含着纯粹的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无所顾忌,在于他们总觉得其行为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为本单位利益。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在强调社会利益高于小团体利益的同时,并不否定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合理存在,社会利益原则要求人们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得到较高程度的统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都是社会利益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2.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追求会计信息符合质量要求是必然的,因此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原则。会计中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由诸多标准组成,可以高度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职业活动的核心就是通过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来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就应以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为根本原则,不断调整和纠正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种种会计行为,来维系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和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准则都是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3.职业谨慎原则

职业谨慎原则是指职业会计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具有严谨的精神和保持慎重的态度。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人们对于会计职业活动中可能的和现实的职业风险应给予充分的、合理的关注,要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要保持细心工作、谨慎小心的精神状态。对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和职业判断进行自我审查,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谨慎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廉洁自律、保守秘密、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等,都是职业谨慎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措施力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应注意对理论的思考,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大胆探球,努力实践,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7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公司

一、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善与恶、荣与辱、公正与自私、诚实与虚伪等观点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规范。道德规范规定着人们互相之间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并非某种职业本身产生的道德,而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之上的道德观念在该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范围上的特殊性。职业道德是为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调整的特殊方式,它的适用范围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也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它不可能约束其他职业成员的行为,也不可能在职业活动以外起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职业责任和工作对象,因此,对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们也就有特定的道德要求。

2.形式上的多样性。各种职业集体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总是从本职业的活动和交往内容及方式出发,适应于本职业活动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因此,它往往不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是具体的。在表达上,往往采取诸如制度、规章、守则、公约、须知、誓词、保证、条例等简洁明快的形式。这样做,比较容易使从业人员形成本职业所要求的道德习惯。这些劳动规则、工作守则,虽然具有行业的纪律和法规的性质,然而也是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各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使职业道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规范细则。

3.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取决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在职业生活的实践中,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这种心理和习惯就会铸成该职业人员稳定的品德。各种职业活动虽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但其发展的总的方向是稳定的。例如,经商总是希望生意通四海,教师总希望桃李满天下。方向的稳定性决定了职业道德的连续性。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因此它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成熟阶段。这些都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实践上的功能性。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以后,又反过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基础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道德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道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它特有的方式在指导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职业道德具有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和教育功能。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即职业道德所具有的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鉴别真善美的功能。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的。它告诫人们在相互关系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按照什么道德原则来处理个人和各方面的关系。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即职业道德所具有的影响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培养人的道德习惯和品质的功能。

二、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表现

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主体存在着内外竞争的压力以及商业本身的逐利性,使得部分公司的领导以及财会人员不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办事,出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1.作假账。如篡改会计数据,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凭证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采用伪造印鉴、冒充签名、涂改内容等手法,来制造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8

论文摘要:青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

探讨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形成.首先必须明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涵。我们认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就是馆员在图书馆事业实践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涵

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准则》是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总结我国图书馆活动的实践经验,为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它结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将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作了全面的概括。它不仅确立了图书馆“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社会职责.明确了图书馆员“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还引入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和“尊重知识产权”、“发扬团队精神”、“拓展社会协作”等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求。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突出地表现在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上.热爱图书馆事业是搞好图书馆工作.尊重读者.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前提。图书馆员从事的日常工作是一种平凡的职业活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集中写照。

从现实发展过程来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在发展不仅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等复杂的外界影响。图书馆员。尤其是青年图书馆员,其职业道德水平有一个由低向高,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

2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发展过程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将社会所要求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化为年轻馆员个体的道德品质。铸造理想的图书馆员人格的过程。

2.1前提:角色认同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成长是一个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对于一个刚步人工作岗位及社会的青年图书馆员来说,首先有一个确认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问题.只有确认了个人的图书馆员职业角色.才可能直接面对在图书馆岗位上所要处理的各种工作关系。进而面对职业道德问题。

青年图书馆员一般都经历过由学生的角色转入馆员的角色.这是一个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转换过程。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18~22岁是准备开始工作的时期,22岁以后基本上已进入职业生活。由于图书馆职业领域的特殊性,图书馆员的来源除了本身学图书馆专业外.还有许多其它专业领域的人才加入.故许多青年图书馆员在学校时并没有明确的图书馆职业倾向。而在进入图书馆以后,由于职业地位的现实状况,要真正地扮演一个职业角色。心理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理想到现实的落差,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职业角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一个刚刚步人图书馆员行列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原先想象中的职业理想是否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工作相符,也有一个理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问题。因为在青年职业心理成长时期,职业不单纯是个体谋生的手段,还是个体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手段。

2.2角色形成的过程

从中国人的职业生活方式及职业角色发展的特点出发.职业角色形成的整体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空想期(1~17岁),职业角色只限定于想象、模仿、认同,不具有现实性;(2)设计期(18~22岁),对职业生活已有明确的设计,开始小范围职业生活尝试;(3)定型期(22~35岁),职业角色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定型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22~28岁为尝试期,29~35岁为实现期。这是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环境固定对个体心理内容影响最大的时期。

青年图书馆员的年龄阶段正处于22~25岁.处于职业角色定型期。也是职业道德形成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图书馆员如果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不能切实地进入图书馆员角色,那么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创造适宜青年图书馆员成长的环境,使其在进入图书馆员职业头几年内.成功地实现对图书馆员角色的认同和定位。对其未来职业道德的成长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对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的教育,指导他们自觉按《准则)所提出的要求。用职业的精神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恪守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为读者、为社会公众服务。

2.3自省:职业道德的动力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是在图书馆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是一个职业道德认识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道德认识,是指主体对道德对象的观念的把握。作为年轻的图书馆员要完善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才能开始约束自己或将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同时道德的认识是在道德实践中.在解决复杂的道德冲突中,在长期反复的图书馆事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不断自我体会自我学习中通过内省发展的。“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这就是说。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也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其职业道德在不断自我学习、体会中提高和发展。由于《准则》颁布不久,青年图书馆员进人图书馆很少有经过职前道德培训的。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并按照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约束自我,需要一个教育、培养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如果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职业道德只能处于他律阶段而不是自律阶段,而处于他律阶段的职业道德则是一种权威主义或外在化的道德。只有馆员认识了职业道德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必然性之后。才能成为职业道德的主人,才能自己为自己确立职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青年图书馆员在按照馆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而得到肯定时.也会加强他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信念,从而继续出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当馆员道德的规范成为个人的要求,成为其愿望和兴趣时,他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按这些规范去做。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会成为他本人的稳固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成为他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内在动力。

2.4职业道德完善的环境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成长是在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和社会群体中,在不断面临道德冲突和解决道德冲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青年图书馆员的经历决定了其原来的道德知识不可能完全适合具体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在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领导的关系、馆员与社会的关系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冲突。在面对道德冲突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两类情感:其一,真正领悟道德在解决冲突中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对其产生亲近感;其二,在解决冲突中,掌握和发展道德智慧,即学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能够切实解决道德冲突的道德行为。青年图书馆员不断学习解决和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把握职业道德准则,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发展密不可分。物质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则是利益的反映。道德的使命就是要调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图书馆员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与社会公共道德分不开。正如《准则》明确指出的,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所调节的各种关系是公民道德原则的自然延伸。普遍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一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发展不是单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伴随着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公共道德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职业道德提高又会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道德。因此对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应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

3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培养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必须坚持“三性”。

3.1长期发展性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图书馆来说,应该帮助青年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社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长期不懈的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因素更为复杂,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理想更容易受到冲击.可能造成思想上的波动甚至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对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必须体现长期性,要从小处着眼,从小处起步.有计划地、主动地正面引导,使其职业道德向良性发展。

3.2社会性

职业道德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社会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而发展起来。因此对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要以社会为背景进行,建构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青年人刚刚进入职业角色时,职业道德体验不深刻,需要老馆员言传身教,在馆内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使青年馆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耳濡目染,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青年馆员职业道德的观念不成熟,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阅历浅,对社会消极影响缺乏抵制能力.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年馆员的不良行为。要加强馆员职业道德问题学习讨论,以先进的事迹激励年轻的图书馆员,鼓励他们爱馆爱家,使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形成共识,以提高青年馆员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提高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准。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9

论文摘要:青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

探讨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形成.首先必须明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涵。我们认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就是馆员在图书馆事业实践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涵

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准则》是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总结我国图书馆活动的实践经验,为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它结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将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作了全面的概括。它不仅确立了图书馆“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社会职责.明确了图书馆员“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还引入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和“尊重知识产权”、“发扬团队精神”、“拓展社会协作”等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求。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突出地表现在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上.热爱图书馆事业是搞好图书馆工作.尊重读者.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前提。图书馆员从事的日常工作是一种平凡的职业活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集中写照。

从现实发展过程来看。www.133229.Com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在发展不仅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等复杂的外界影响。图书馆员。尤其是青年图书馆员,其职业道德水平有一个由低向高,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

2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发展过程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将社会所要求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化为年轻馆员个体的道德品质。铸造理想的图书馆员人格的过程。

2.1前提:角色认同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成长是一个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对于一个刚步人工作岗位及社会的青年图书馆员来说,首先有一个确认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问题.只有确认了个人的图书馆员职业角色.才可能直接面对在图书馆岗位上所要处理的各种工作关系。进而面对职业道德问题。

青年图书馆员一般都经历过由学生的角色转入馆员的角色.这是一个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转换过程。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18~22岁是准备开始工作的时期,22岁以后基本上已进入职业生活。由于图书馆职业领域的特殊性,图书馆员的来源除了本身学图书馆专业外.还有许多其它专业领域的人才加入.故许多青年图书馆员在学校时并没有明确的图书馆职业倾向。而在进入图书馆以后,由于职业地位的现实状况,要真正地扮演一个职业角色。心理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理想到现实的落差,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职业角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一个刚刚步人图书馆员行列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原先想象中的职业理想是否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工作相符,也有一个理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问题。因为在青年职业心理成长时期,职业不单纯是个体谋生的手段,还是个体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手段。

2.2角色形成的过程

从中国人的职业生活方式及职业角色发展的特点出发.职业角色形成的整体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空想期(1~17岁),职业角色只限定于想象、模仿、认同,不具有现实性;(2)设计期(18~22岁),对职业生活已有明确的设计,开始小范围职业生活尝试;(3)定型期(22~35岁),职业角色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定型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22~28岁为尝试期,29~35岁为实现期。这是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环境固定对个体心理内容影响最大的时期。

青年图书馆员的年龄阶段正处于22~25岁.处于职业角色定型期。也是职业道德形成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图书馆员如果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不能切实地进入图书馆员角色,那么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创造适宜青年图书馆员成长的环境,使其在进入图书馆员职业头几年内.成功地实现对图书馆员角色的认同和定位。对其未来职业道德的成长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对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的教育,指导他们自觉按《准则)所提出的要求。用职业的精神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恪守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为读者、为社会公众服务。

2.3自省:职业道德的动力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是在图书馆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是一个职业道德认识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道德认识,是指主体对道德对象的观念的把握。作为年轻的图书馆员要完善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才能开始约束自己或将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同时道德的认识是在道德实践中.在解决复杂的道德冲突中,在长期反复的图书馆事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不断自我体会自我学习中通过内省发展的。“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这就是说。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也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其职业道德在不断自我学习、体会中提高和发展。由于《准则》颁布不久,青年图书馆员进人图书馆很少有经过职前道德培训的。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并按照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约束自我,需要一个教育、培养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如果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职业道德只能处于他律阶段而不是自律阶段,而处于他律阶段的职业道德则是一种权威主义或外在化的道德。只有馆员认识了职业道德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必然性之后。才能成为职业道德的主人,才能自己为自己确立职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青年图书馆员在按照馆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而得到肯定时.也会加强他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信念,从而继续出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当馆员道德的规范成为个人的要求,成为其愿望和兴趣时,他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按这些规范去做。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会成为他本人的稳固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成为他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内在动力。

2.4职业道德完善的环境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成长是在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和社会群体中,在不断面临道德冲突和解决道德冲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青年图书馆员的经历决定了其原来的道德知识不可能完全适合具体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在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领导的关系、馆员与社会的关系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冲突。在面对道德冲突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两类情感:其一,真正领悟道德在解决冲突中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对其产生亲近感;其二,在解决冲突中,掌握和发展道德智慧,即学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能够切实解决道德冲突的道德行为。青年图书馆员不断学习解决和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把握职业道德准则,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发展密不可分。物质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则是利益的反映。道德的使命就是要调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图书馆员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与社会公共道德分不开。正如《准则》明确指出的,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所调节的各种关系是公民道德原则的自然延伸。普遍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一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发展不是单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伴随着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公共道德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职业道德提高又会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道德。因此对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应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

3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培养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必须坚持“三性”。

3.1长期发展性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图书馆来说,应该帮助青年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社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长期不懈的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因素更为复杂,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理想更容易受到冲击.可能造成思想上的波动甚至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对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必须体现长期性,要从小处着眼,从小处起步.有计划地、主动地正面引导,使其职业道德向良性发展。

3.2社会性

职业道德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社会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而发展起来。因此对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要以社会为背景进行,建构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青年人刚刚进入职业角色时,职业道德体验不深刻,需要老馆员言传身教,在馆内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使青年馆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耳濡目染,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青年馆员职业道德的观念不成熟,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阅历浅,对社会消极影响缺乏抵制能力.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年馆员的不良行为。要加强馆员职业道德问题学习讨论,以先进的事迹激励年轻的图书馆员,鼓励他们爱馆爱家,使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形成共识,以提高青年馆员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提高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准。

职业道德的原则篇10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外比较,诚信,建议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权威解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在第三章明确提到了审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解释说明。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还提到了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中外比较

国内学者认为,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应当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规范。审计职业道德主要靠审计人员的内心信念、社会公德、文化背景等支持,它对审计人员而言,并没有强制约束力。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职责,其中品德是基础,纪律是保证,能力是前提,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审计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审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审计行为,调整审计人员与社会、审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审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

综合来看,国内学者对审计职业道德的界定有一定共性。独立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客观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公正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保密是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履行职业道德的必要条件。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注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在是否制定职业道德准则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一:职业道德是一种精神上的崇高追求,难以用准则或公约的书面形式予以规范。其二:不同的职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执行会存在偏差,为保证执业人员能够有统一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团体必须以具体详细的书面形式明确职业道德标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美国注册审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分为四个层次。包括职业行为原则:包括责任、公共利益、正直、客观与独立、应有的职业谨慎、服务的范围与性质;执业行为规则,是唯一具有强制性的部分;行为规则解释以及职业道德裁决。

对比可见,美国注册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的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思想、行为上内在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我国职业道德规范缺乏一定的人性化,强制性较强,对从事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基本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美国的职业道德准则概念清晰、行为准则层次分明和道德惩戒十分恰当,而我国的基本道德原则中仅在概念层次体现了独立、客观、公正这三个最要的概念,而未将其具体化为行为规则,对于在执业中如何才是独立、客观和公正,并无明确的界定标准。从对比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探寻未来提升我国审计职业道德的路径。

三、诚信与审计的职业道德

“诚信”即诚实、守信,体现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下,诚信又可解作相关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如何求得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及社会利益的相对平衡。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国内外对审计职业道德的界定中,涵盖诚信这一要素的并不多见。诚信是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体现就是遵循职业道德。对注册会计师本身而言,诚信是保持对外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对审计同业人员而言,注册会计师对行内或事务所内部同事应该抱着诚信的态度,不虚报独立审计技术和技能,不隐瞒审计风险的严重性,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应有的谨慎;对社会公众而言,诚信要求主要表现在鉴证业务上,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客户高层管理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发表专业的财务审计意见,以缓解信息劣势对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影响;对审计行业而言,诚信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石,保持诚信和独立性是整个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进而建立良好的信用网络与体系,发挥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迁,使审计行业产生激烈的竞争。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灵魂――独立性和谨慎性原则受到了挑战,出现了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收受客人利益,或因审计收费太低而简化审计程序等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被审计单位和事务所的经济损失,也使审计行业的职业声誉受到打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道德形象。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监管和惩戒、并健全民事和刑事诉讼机制极为必要。

针对诚信要素的重要性及实施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审计人员的诚信水平。

首先,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监管。包括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以及审计组织管理等对审计业务的整个过程的监管,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同时发挥社会及媒体监督的作用,力求将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督有机统一。

第二,完善诚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修改赔偿机制,加大对违反诚信行为的处罚,使作假成本大于作假受益,以增强处罚应有的威慑力。

第三,积极推进事务所的诚信文化建设,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诚信作为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第四,推进审计收费规范化,建设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

总之,诚信不只是理论的范畴,不能只停留在讨论上,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实践、总结、提升的过程。要把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依然需要社会各界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叶,2007,现代审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初探,《会计之友》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