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02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11.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6)07?0112?03

abstract: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networkagetakesthecomputerasthecore,andhasgreatdevelopmentandinnovationintheresearchoftheinterdisciplinaryfield,includingcognitivescience,biologicalintelligence,physicsandnetworkscience.theleve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shigh,andprocessingspeedisfast,whichcanreducetheburdenofmanuallabourormentalworkforhuman,andgreatlyimprovethehumanlifequalityandproductionefficiency.thedevelopmentproces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sdescribed,andtheapplication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internetageisanalyzedbytakingintelligentdistributionnetworkandsmartcityastheexample.thedevelopmenttrend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sestimated.thisanalysishaspositivemeaningtoanalyzethedevelopmentofartificialintelligence.

Keywords:artificialintelligence;developmenthistory;smartcity;developmenttrend

1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

20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兴起涌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通用问题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跳棋程序等,不过到50年代末期发展进入瓶颈期。

在60年代初期,专家系统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直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pRoSpeCtioR探矿系统和DenDR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等,专家系统的出现和成熟把人工智能推向了实用化的发展道路。

在1982年,日本开始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掀起了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潮,使人工智能在80年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在1987年,美国召开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此后各国都加大了对神经网络的研究,使神经网络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随着国际互连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对象开始由单个智能主体转向网络环境下的多个智能主体,更加关注整个的网络环境,更加的立体和全面。人工智能不仅能解答基于同一目标的分布式问题,还能解答基于网络环境的多目标问题求解,极大的提升了人工智能的实用性、智能性。而Hopfield多层神经网络的发展,则进一步扩大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2基于网络时代下的人工智能的应用

2.1以智能配网为例

传统的通信方式已适应配网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二级通信方式更是如此,因为其需要架铺屏蔽载波电缆。而屏蔽载波电缆的架铺不仅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而且建设周期也长,不具备环路条件[1]。尽管可进行GpRS无线公网改造,但还是会存在任一级通信中断都会影响配网终端设备的通信,可靠性、安全性差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普及无线专网技术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而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成熟,为智能配网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撑。无线专网技术的应用应在电力监控系统的范畴内进行,以网络的生产控制大区为发展平台,借助于生产控制大区的专用网络通道进行通信[2]。wimax技术是智能配网应用无线专网技术的首选,其“三遥”功能是通过配电调度系统、无线专网通信的配电终端装置实现的[2]。

wimaX技术能在现有的网络设备上开展,支持tCp/ip协议,基站可提供标准的以太网口,通过全ip的网络与现有的网络直接连接,连接城域网。wimaX电力专网能综合接入包括无线路由器的常见网络终端设备,直接连接二层交换机,并把信息以图标、语音、数据的形式进行传递。通常情况下,配电终端的数量是变压器的数十倍,而一个中等城市变压器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不利于配电终端相关信息数据的管理,对于离散型高、距离远、数量多的配电终端更是如此,而wimaX电力专网可点对多点、远距离传输、运行可靠,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可以把配电终端直接接入配电控制中心,非常有利于调度中心收集线路故障信息、智能电表的大用户的用电量。

比如,对于一个配有主干光纤设备到供电公司的开闭所,假设配电支路的最远配电终端距开闭所15km,开闭所距离供电局20km,配电终端FtU和ttU均匀分布在配电支路沿线内,电杆高度5m,控制箱附近10m开阔。那么可以沿配电支线走向建设3个wimaX基站,每个基站覆盖半径4km,以就近原则接入终端,每个基站接入60个,覆盖配电支线全段。为了确保以后发展需要,可把配电终端接入基站的数量设为200,并通过划分扇区增加容量。通过wimax基站,开闭所就能通过无线专网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通过开闭所的光纤主干网把相关数据汇集到配网调度控制中心的DmS系统中。

2.2以智慧城市为例

应用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时,首先要着眼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设计初步的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方案,结合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并对方案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考证,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确定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在整体上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其次,各支撑技术系统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各技术系统的建设要保持开放性和标准化,并在他们之间建立相互联系和配合的规则和标准,实现系统的可运营和可管理。

构建智慧化信息支撑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关键支撑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交通、环境、通信、水电、公共安全、医疗、政务,继而收集并利用城市各种形式的资源。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加强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高智能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不断完善整体运行平台的建设[2]。

如图1所示为智慧城市信息支撑体系架构,作为一种开放式立体体系架构,它是由平台层、感知层、应用层、网络层组成。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网络中的智能处理、计算能力在这四个层面上都有所体现:网络层的使能控制层面、应用层内的智能处理层面、感知层的网关层面、平台层的大数据智能分析与paaS公共服务层面[3]。该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实现了整个系统能力的均衡部署,通过四层的相互关联与智能分布,保证其构架具有可自由扩展、清晰、标准、面向未来的特性。在此构架的基础上,建议有一个可自由删除、添加业务的环境,而弹性业务环境能保证业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感知网关、感知网络、传感器、感知终端等组成了感知层。城市环境中的事物状态是感知层的主要工作对象,感知层把感知数据送到网络层,并且为了保证整个体系架构的应用,感知对象、网络、终端等各个环节处在可运营、可管理的状态下,城市智慧管理中心要对感知层施加管控手段。

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数据传递的主要载体,网络层使得应用层和感知层之间数据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可靠。

云计算iaaS层和paaS层共同组成了平台层。而云计算iaaS层的核心设施是互联网络、数据库、云计算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保证应用层和paaS层的应用服务系统的运行有足够的资源和稳定的虚拟化运行环境支撑。paaS层包涵的大数据处理和智能挖掘分析系统、公用服务组件、中间件等主要是为了保障应用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应用层经常使用到的应用有以下五类:智慧城市决策领域、智慧安全领域、智慧城市管理领域、智慧公众服务领域、智慧环境领域,五类应用保证了应用层面作为支撑智慧城市发挥功能主体作用的实现,他们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3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预估

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语言翻译。不过,当前的语言技术并不成熟,尚不能克服语义障碍,既不能把任意输入转化为高质量译文,也不能生动体现自然语言中模糊、暧昧成分,更不能对整篇的文章进行理想的翻译,但相信随着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翻译将不再是难事。

自适应系统是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之一,自适应系统不仅能处理完整的信息,还能处理残缺的信息,甚至能对残缺的信息进行智能化补充。发展自适应系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笔者认为首先应发展理解与处理上下文的技术,使信息、数据的处理更加成熟、高效、准确。发展多路学习机制,使得自适应系统能在日常的运行中不断积累经验,使人工智能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后发展自动进化机制,使得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改变单一的被动处理信息为主动的智能处理信息,甚至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对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现阶段已成功运用的学习方法有增强学习算法等。当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线学习方面,这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寻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解决移动机器人智能存取信息、自主agent等难题,克服在线学习技术瓶颈。

在最受人们关注的机器人领域里,人工智能蕴含着十分强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机器人与人的对话交流等强大功能,但相信在未来,人们一定会挖掘出人工智能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并运用到机器人中,让机器人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在控制领域内,虽然已经实现了远程操控技术,但并不普及,相信在未来,人们可以更轻松自如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家用电器等的远程控制。

4结语

人工智能一直处于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其研究的理论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预估。重点以构建智慧城市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具体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将会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睢丹,金显华.人工智能在网络拥塞控制中的路径优化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28(9):102?105.

[2]钟义信.人工智能的突破与科学方法的创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2,25(3):456?461.

[3]陆阳,乔钢柱,谭瑛.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程序开发与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4,4(3):31?32.

[4]陈晨,齐向东.基于RFiD的智能车库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4,4(4):30?31.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2

关键词:韩国广播历史与现实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上的韩国广播,在借鉴了西方经验的同时,也蕴含着强烈的民族元素。进入“智能时代”(Smartage)的韩国广播,受到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挑战,但广播仍是韩国受众心目中可信度较高的媒体,韩国广播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与内容生产,表现出鲜明的发展特点。

一、韩国广播的历史沿袭

韩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成立于1927年2月,主要依靠日本技术,广播成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宣传工具。光复之后,韩国的广播事业经历了美国军政时期的广播、李承晚时期作为宣传工具的广播、朴正熙时期的军事统治广播、全斗焕时期的广播电视合并以及新发展时期的广播几个阶段。回顾韩国广播发展的历史轨迹,韩国的广播体制与政权更替息息相关,国家政权每更换一次,广播制度也就随之更改一次。

1.美国军政时期的广播

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南北方分别成立了韩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从此,南北朝鲜的广播电视事业各自在不同的体制轨道上发展。战后,韩国新闻业的发展初期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随后又长期受到东西方“冷战”的政治影响,发展过程曲折。美国军队进驻韩国期间接管了中央放送局电台,韩国广播公司(KBS)正式成立,电台管理及节目编排逐渐美国化,对话、访问、流行音乐占大量比重,大大加强了广播的信息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①

2.李承晚时期作为宣传工具的广播

1948年,韩国成立。美军政府将广播权交还韩国放送协会,由韩国信息部控制。1950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使韩国的广播事业遭受重创,到1955年,韩国广播事业基本恢复。首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在韩国继续进行着专制主义统治,广播由政府部门公报处掌管,日本占领时代结束以后,韩国政府第一次将广播编入国营体制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左右翼政治势力的对立和专制主义统治等原因,当时的韩国广播成为李承晚政府的宣传工具。

3.朴正熙时期的军事统治广播

1961年6月16日,朴正熙发动夺得政权。朴正熙当政时期实行独裁统治。他的媒介政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强对新闻业的控制和管理;第二是强调大众媒介的所谓“社会责任”。朴正熙政府通过并实施了关于媒介的法律和规则,允许私人不仅拥有报纸,而且可以拥有广播电视;不仅可以拥有中波广播电台,而且可以拥有调频电台和电视台。②20世纪60年代,韩国商业广播电台开始出现。总体来说,从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广播受到了当时军队统治的影响,要求广播在国家安保、国家复兴的主题下进行宣传和引导。

4.全斗焕时期的广播电视合并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刺,全斗焕通过军事上台。全斗焕采用各种手段迫使新闻传媒服从独裁统治。全斗焕将1952年形成的国营“韩国广播系统”转变为韩国放送公司(KBS),并且将所有广播电视机构都合并到国营的韩国放送公司的体系中,实行统一控制;议会通过的法律规定KBS是公营体制,但实际上长期由政府控制。

5.新发展时期的广播

20世纪80年代,韩国第五代共和国成立。政府将广播再次变成了公营体制。

卢泰愚总统执政后,1987年年底颁布了新的《广播法》,使持续了10年的公营广播体制随着放送法中对公营、民营体制的修改而得以确认。卢泰愚执政时期,广播电视不再直接受政府控制,KBS真正实行公营制,全斗焕时期被KBS兼并的民营广播电视台重新独立出来。

20世纪90年代,韩国广播业进入了转换期。1990年起允许创办专业性的或私营的广播电视机构作为国营台的补充,很多专业电台成立。随着和平电台、佛教电台、交通电台等陆续开播,广播的竞争开始激烈,也为韩国广播进入专业广播时代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各地方民营电台的开播,广播不再是对全体民众进行的“广播”,而是以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和地区进行广播的“分众化窄播”的重新定位。③

韩国广播电视体制变革,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广播电视体制发展的创新。韩国传媒研究学者康贤斗教授认为:“韩国已经尝试过世界上所有的广播电视制度了,几乎再也找不到新的制度来令我们试验。日本的美国主义广播、国营广播电视、国营与民营混合式广播电视、宗教广播电视、公营与民营混合式广播电视、公营广播电视等,我国的广播电视历经所有这些制度,国人对于新的广播电视寄予厚望。”④韩国自从进入新闻自由政策的平稳期之后,经过大众传媒内部的结构调整,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传播的数字化,韩国的大众传媒业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

二、韩国广播的现实图景

韩国目前的广播电视制度是公共和商业兼而有之的混合制度。公共广播电视制度主要通过韩国广播公司、韩国教育广播公司和韩国广播广告公司三家机构来实现,而商业广播电视则以首尔广播公司(SBS)以及其他地方广播电视为主。⑤韩国广播公司(KBS)、文化广播公司(mBC)和首尔广播公司(SBS),在广播电视业呈三足鼎立之势。

1.韩国广播公司(KBS)

韩国广播公司(KBS)成立于1961年12月,由韩国政府控股,是韩国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其前身为1927年开播的“京城广播电台”,1947年改为韩国国营电台,1961年开播电视,1973年成立韩国放送公社,从而确立了公营广播电视的体制。它根据现行韩国《广播法》第43条第一款和第五款“为了建立公正健康的广播文化,有效实施对内对外广播,设立作为国家主导广播的韩国广播公司。公司资本金为3000亿韩元,由政府全额投资”而成立。为保持公共广播电视的独立性与公正性,KBS设立了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各位董事来自不同领域,由广播委员会推荐,总统任命。广播委员会推荐人选主要考虑其专业性和代表性,因此董事成员多来自学界和业界,没有任何员工董事。

KBS同时经营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节目放送范围覆盖韩国全国地区以及海外多个国家。目前用韩、英、汉、法、日等11种语言播音,拥有KBS-1、KBS-2、KBSKorea、KBSworld等4个电视频道以及7个广播频率。

2.文化广播公司(mBC)

文化广播公司(mBC)是一家半公共性质的广播机构,成立于1961年2月,同年开始广播。其70%的股份名义上由一家公益团体——广播文化振兴协会掌握,但实质上广播振兴协会又是由韩国广播公司(KBS)投资。mBC是韩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收入主要来源是广告。mBC有3套广播节目,信号覆盖全境。mBC开设了19家地方分公司,10家子公司,形成全国性网络。⑦

1993年,mBC积极响应广播电视对公益性、公共性的要求,将“创造新韩国”的理念体现于节目中,构筑“为了听众的广播”的形象,强化直播节目的比重,增加了天气和交通栏目,最大程度地体现广播的听觉传播特性。21世纪初,mBC将目标定为强化广播的社会功能上,制作与时代相适应的节目,补充收听率细分上相对薄弱的时段。mBC重视了解听众不断变化的收听倾向,打造最贴近听众的广播节目。不论是传统的娱乐性节目还是时事信息类节目,mBC尽量保持节目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均衡。

3.首尔广播公司(SBS)

首尔广播公司SBS是韩国兼营广播和电视的私营广播公司,总部在首尔,1990年成立,最初名为“首尔广播”,2000年改为现名。SBS是韩国第三大广播电视网,办有两套Fm广播,一套DmB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全境,经费主要依靠广告收入。

4.韩国其他广播电台

除以上三家主要广播公司外,韩国的广播电台还包括教育电台(eBS)、基督教电台(CBS)、佛教电台(BBS)、交通广播(tBS)、远东放送(FeBC)、和平放送(pBC)以及其他地方电台。近年来,韩国愈加重视广播的国际化,2009年2月,一个新的英语Fm广播电台在釜山开播。釜山英语电台调频90.5,每天播音21小时,包括4小时40分钟的自办节目和16小时20分钟的广播网节目,开播后逐渐增加自办节目的比重。釜山英语电台的播出内容包括国际新闻、韩国新闻、本地新闻、音乐节目、娱乐节目和信息服务节目,电台旨在为在釜山生活、工作和旅游的外国人提供必要信息,促进釜山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城市。

5.韩国对外广播

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worldRadio(简称韩广)是韩国唯一的国际广播机构,它于1953年8月15日以“自由大韩之声”的台名首次播出节目。韩广最早每天播出15分钟的英语节目,然后逐年增加节目时间,目前用韩国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尼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汉语及英语共11种语言,向全球播出90多个小时的节目。韩广于1973年3月将台名改为“韩国广播电台(RadioKorea)”,1994年8月又改为“韩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Koreainternational)”,2005年3月3日该台名改为KBSworldRadio。韩广通过播出新闻和多种节目,向听众和网民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韩国社会信息。其新闻节目以“迅速而公正客观的报道”为宗旨,通过专题节目,帮助海外听友了解韩国和韩国人。韩国对外广播为进一步改善海外地区的收听效果,于1997年11月开设了互联网广播。⑩目前,韩广可以通过短波广播、因特网广播、播客(podcast)、手机广播等多种方式收听。

表4:韩广汉语广播的主要节目

节目名称主要内容

今日经济介绍韩国与全球经济的最新动态,提供韩国经济有关信息和韩国产品的全球化战略。

时尚韩国介绍最新表演、电影、电视剧和美食等韩国文化界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听众进一步地了解韩国的时尚潮流。

漫话国乐介绍韩国传统音乐、传统乐器和著名国乐家,增进听众对韩国传统音乐的理解。

走向未来以不同的视角深入报道南北朝鲜动态。

金博有约通过主持人金博对社会各阶层成功人士的独家专访,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领略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

听众信箱以听众参与为主的节目,设有韩广动态、来信选读、生日祝福、你我共勉、专题讨论、有问必答和点歌台等栏目。

韩流冲击波带给听众最动听的K-pop,聊聊偶像歌星的点滴,分享最前沿的韩流资讯。

韩流在线对K-pop歌星或组合进行专访的视频专题,通过K-pop明星的自我介绍,来感受他们的无限魅力。

文化长廊介绍旅游、人物等韩国点滴。

三、韩国广播在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

2010年左右,韩国制定“SmartKorea”(智能韩国)的政策议程与it战略。“SmartKorea”由三大体系构成,分别是SmartLife(智能生活,普及未来网络、智能服务等)、Smarteconomy(智能经济,软件、广播通信、it主力产品、培育it综合产业等)、Smartplanet(智能星球,绿色增长、绿色it)等,以改善社会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国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韩国通过立法促进广电、网络和移动通信业务的交叉发展,韩国广播业也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全面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转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韩国发展始于20世纪末,自开始之初便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互联网的发展更加迅速。面对挑战,韩国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依靠自身的社会影响和人财物力,借助互联网实现新发展。KBS是韩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广播电视台,在与互联网融合方面,KBS始终走在韩国广播电视机构的前列。KBS于1997年11月开设网页,在韩国开创了互联网国际广播时代。KBS网站广播频道提供下属各个频率的在线收听、节目点播,并为网友提供多种收听渠道:传统广播、手机、互联网和KonG广播服务器。KonG(KBSon-airnoGravity)是KBS独自开发的网络广播服务,使用KonG广播服务,需要成为KBS会员,下载KonG应用程序至个人电脑,便可以使用KonG收听KBS所有广播服务。

图1:KBS广播网页提供各个频率在线收听

图2:KonG广播服务器播放界面和KonG图标

KBS网站所做的网络拓展的基础依然是KBS强大的节目资源,依托KBS制作的精良节目。这些节目中彰显的公共理念,通过网络的模式得以传播,进一步扩大KBS的品牌影响。

2003年,韩国开始有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和数字音频DaR(DigitalaudioRadio)服务。韩国研发了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截至2007年底,韩国国内销售数字多媒体终端机869万部,消费人群已经超过1000万。2008年底,与模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的比例是18%,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表示已经准备好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通过“绿色通信振兴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转换绿色网络、发展绿色通信等,重点项目中提到通过数字广播系统实现无磁带化、回收模拟广播设备等。2012年底,韩国通信委员会宣布全面结束模拟时代,实现数字化时代的转变。韩国从战略层面进行模拟到数字时代的转换,并从资金、制度等方面进行保障。

2.特色发展DmB数字多媒体广播

DmB全称为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multimediaBroadcasting),是在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广播系统。在第三代广播DaB广播已将传统am、Fm模拟广播声音质量提高至CD级别的基础上,DmB又将单一的声音广播业务推向了多媒体领域:在发送高质量声音节目的同时,还提供了影视娱乐节目、智能交通导航、电子报纸杂志、金融股市信息、互联网信息、城市综合信息等可视数据业务。2005年,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开通卫星DmB(S-DmB)和地面波DmB(t-DmB)服务的国家。韩国的DmB业务发展比较迅速,已经进入商业运营。2007年,卫星DmB服务提供15个电视频道、19个广播频率和3个数据频道。

表5:韩国t-DmB和S-DmB对比图表

t-DmBS-DmB

开播时间2005年12月2005年5月

牌照类型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

费用免费付费

收益来源广告广告+收视费

执照机构61

用户数量2386万人204万人

自2001年开始,mBC进行数字地面波播出,至今已经完全实现了播出和传送设备的数字化,基本完成了制作设备和HD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在实现包括地面波DmB、卫星DmB、数据播放、数字化无线电广播在内的anytime/anywhere(随时随地)多媒体、多频道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建构方面,mBC也起到了领先和带动作用。

3.积极探索手机广播app应用

韩国是亚洲乃至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2011年,韩国有超过2000万智能手机用户,无线网络的使用愈加广泛。高德纳公司在2011年的调查显示,韩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79.8%,而英国这一比例是66.2%,美国是50.3%。传媒与通信服务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全面的文化服务形式,韩国也进入一种“智能经济”社会,人们享受各个方面的智能生活服务。在此背景下,传统传媒的信息服务与新兴智能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公布的2012年媒体受众行为调查,5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体是电视,而20岁及以下的年轻受众接触最多的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逐渐代替电视、广播、报纸和电脑等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介终端。据韩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2009年,超过30.7%的韩国移动互联网使用者表示,个性化图片、音乐和动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应用;第二大流行的应用是移动游戏,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0.5%;发送电子邮件位列第三,占14.6%。其余业务如视频点播、移动音乐、手机装饰、多媒体短信服务等,也都极具发展潜力。韩国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发展得益于诸多因素,如统一的技术标准、政府的促进与督促,以及提供优质化的网络服务等。韩国鼓励扩大app服务,帮助优秀的韩国app进入全球市场。目前,appStore中可以搜索到多种韩国广播类app。经过笔者的分析,目前,韩国广播类app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传统广播电台的app,即一般由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的、以播出本电台频率内容为主要功能的app。mBC(mBC广播)是一款由imBC推出的专门提供mBC广播服务的app,包括mBC三家广播电台的在线收听,并提供一部分可视化服务,包括节目播出的音乐列表、录音间直播视频和主持人照片等。同时,用户在收听同时可以发送信息与节目互动,可通过邮件和推特(twitter)与主持人互动。而KBS与SBS推出的app均属新闻综合类,以视频内容为主。

第二种是网络广播app。网络广播app开发主体多样,一般整合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电台频率,提供在线收听。例如KoreatV&Radio提供80多家韩国广播电台和13个电视频道的收听收看;HotRadioKorea提供韩国网络广播的免费收听;RadioKorea-alarmClock+Recording提供韩国140多家电台的收听服务,并包括录音、闹钟、睡眠等功能;RadioKorea整合了全球5.1万个网络广播电台,供韩国用户收听和使用。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它是指根据用户所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周期,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日益多元、综合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目标

1、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

建筑物的运作包含了水、电力、空调、通讯等多种功能系统。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水,它又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对这些实现自动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智能的概念是代替人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完成其功能。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

降低建筑物设备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可靠性,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动化通信

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

利用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等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我国自己还没有一款成熟的系统集成产品,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一定的主动权,很难做出适合本国智能建筑的规划。

3、缺少专业的智能建筑人才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机电设备、安防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样的人才相当缺乏,在今后的发展中,供需缺口较大。

三、重视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重视智能建筑的宣传工作

智能建筑存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时间,但很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度,推进其健康发展。

2、提高集成设计能力,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改变集成设计弱的现状,需要市场对系统集成公司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科研院所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采取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改变,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培养合格专业的技术人才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专业人才缺少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团队,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四、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建筑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建筑相关的it技术,如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新的材料、设备等都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技术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智能建筑技术刚进入国内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经过后面几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技术及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日益增加,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于智能建筑课程,有的甚至开设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不用层次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智能建筑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并有着可预见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SiemenS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收购Landis公司,最终凭着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很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与产品进入了到智能建筑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技术与产品供应商之一。

2、智能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

第一座“智能大厦”的诞生成就了如今的智能建筑。早期的“智能大厦”就是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突显出来的重要性,使得智能建筑范围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在住宅建筑中,大量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智能、信息、数字化功能的住宅不断涌现打破了“智能建筑”原有定义,成为“智能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人类社会住宅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具备着“智能建筑”特点。从自身角度来讲,它们有着独具特色的综合“信息系统”,但从整个城市来讲,它们就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的“信息孤岛”。如何更大地发挥信息孤岛的功能和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促进整个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换句话说,“数字化城市”就是“智能建筑”的一种扩展,我们可以设想下,如果再将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社区、医院、银行、娱乐场所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那么和现代的“智能建筑”将有多大的不同,智能建筑的这些可以预见性前景,代表着极广阔的发展领域。

3、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不少相关行业的发展,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制冷机组、电梯、变配电、照明等系统与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为智能建筑功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杜道好.浅析智能建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4).

[2]马建,杨海舰.智能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2).

[3]明兴.论高度集成化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J].科技信,2009(19).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4

我国首部部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近日出台,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如何描绘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蓝图?中国怎样建设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如何让人工智能“p其所长,避其所短”,为人类造福?

蕴含科技创新的“因子”、破解时代前进的“密码”,新华社记者为您勾勒“大智能”时代的ai图景。

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多火

人工智能到底有多火?

2016年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投资已达300亿美元!2015~2016年,人工智能的媒体关注度暴涨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础上再长45%……重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类会被机器取代吗?当新事物扑面而来,人们内心总是会充满迷茫与不安。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等技术的加速突破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看来,中国人工智能正进入升级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相结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能介入的产业规模非常巨大。

科技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具有多学科的综合、高度复杂的特性,它将引发科学技术产生“链式”的突破,带动“面上”的发展,帮助各领域创新能力快速跃升。

连珠的妙语、闪烁的字幕……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演讲者的内容能够实时以中英文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反应迅速、几乎没错。科大讯飞开启了一场“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过去6年中,他们的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从60.2%提升到95%以上。

“人工智能的关键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未来30~5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最大动力。

未来中国ai有多强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抢滩布局。

力争到2030年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新目标”――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描绘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提出“三步走”的目标,明确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

“《规划》的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份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份战略规划,重点对2030年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动国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我国未来经济繁荣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李萌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也能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贡献。

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领域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非常活跃,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人工智能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应该清醒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短板。研发上,基础理论、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原始创新成果还比较少;产业生态上,还没有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潘云鹤表示,希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来加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

有ai的世界怎么变

人工智能有多强?它就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一样:记性比你好、算算术比你快、体力还比你强……

人工智能,这一火爆的词汇其实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联合推动下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

“今天的人工智能,往往流于让机器模仿人,让机器去做人做的事。这是对‘智能’的肤浅理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发展机器人,更应让机器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中国有机会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ai路如何闯

“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李萌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已被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此前明确提出的15个重大项目,现在加上就有16个了。

据悉,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将和已经安排的项目任务,共同形成国家人工智能研发的总体布局,形成“1+n”的人工智能项目群。“1”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专门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n”就是围绕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支撑、领域应用形成的各类研发任务布局。

李萌介绍,“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动态的、开放的,将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及时调整。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将充分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各方积极性,多渠道出资、共同发力。

专家建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应注重把握发展新阶段,重点发展以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突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形成前瞻系统布局,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项目,主要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结合国家重大需求进行设计。”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秦勇介绍,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这些恰恰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ai之路如何“控”

高技术有时会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奔腾。既要让马儿跑,也不能让它“脱缰妄为”。

有不少科技界产业界知名人士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就业、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高度关注。

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引导。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5

如同工业时代的蒸汽机和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ai)在“大智慧”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颠覆你我的生活,深刻改变世界。机器人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工厂焊接车间生产线上工作

我国首部部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近日出台,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这份规划如何描绘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蓝图?中国怎样建设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如何让人工智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为人类造福?本刊记者带您一起寻找答案。

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多火

人工智能到底有多火?

2016年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投资已达300亿美元,2015至2016年,人工智能的媒体关注度暴涨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础上再增长45%……重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类会被机器取代吗?当新事物扑面而来,人们内心总是会充满迷茫与不安。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等技术的加速突破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看来,中国人工智能正进入升级时代。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相结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能介入的产业规模非常巨大。

科技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具有多学科的综合、高度复杂的特性,它将引发科学技术产生“链式”的突破,带动“面上”的发展,帮助各领域创新能力快速跃升。

连珠的妙语、闪烁的字幕……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演讲者的内容能够实时以中英文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反应迅速、几乎没错。科大讯飞开启了一场“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过去6年中,他们的语音识别技术准确率从60.2%提升到95%以上。

“人工智能的关键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未来30年至5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最大动力。

未来中国ai有多强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抢滩布局。

力争到2030年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新目标”――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描绘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提出“三步走”的目耍明确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

“规划的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份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份战略规划,重点对2030年前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动国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我国未来经济繁荣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李萌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也能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贡献。

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翻译领域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非常活跃,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人工智能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应该清醒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短板。研发上,基础理论、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原始创新成果还比较少;产业生态上,还没有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潘云鹤表示,希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来加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

有ai的世界怎么变

人工智能有多强?它就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一样:记性比你好、算算术比你快、体力还比你强……

人工智能,这一火爆的词汇诞生至今已有60多年,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联合推动下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

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受脑科学成果启发的类脑智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

“今天的人工智能,往往流于让机器模仿人,让机器去做人做的事。这是对‘智能’的肤浅理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发展机器人,更应让机器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中国有机会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ai之路如何闯

“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李萌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已被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此前明确提出的15个重大项目,现在加上就有16个了。

据悉,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将和已经安排的项目任务,共同形成国家人工智能研发的总体布局,形成“1+n”的人工智能项目群。“1”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专门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n”就是围绕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支撑、领域应用形成的各类研发任务布局。2017年7月5日,百度

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作主

题演讲

李萌介绍,“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动态的、开放的,将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及时调整。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将充分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各方积极性,多渠道出资、共同发力。

专家建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应注重:把握发展新阶段,重点发展以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突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形成前瞻系统布局,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项目,主要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结合国家重大需求进行设计。”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秦勇介绍,大数智能、跨媒体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智能系统,这些恰恰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ai之路如何“控”

高技术有时会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奔腾。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能让它“脱缰妄为”。

有不少科技界产业界知名人士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就业、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高度关注。

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引导。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6

近段时间,关于“人机围棋大战”的新闻铺天盖地,也引起了众多人士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关注。大家很焦虑的一点是:未来时代,人机是共生共融?还是你死我亡?

传统互联网时代也就是第一阶段可被称为“人机时代”,因为在人与计算机的关系中,人还占着很大的比重。互联网的第二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叫人人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质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

机人时代对应的是万物互联时代,也是即将卷席而来的人工智能第三个阶段――人工智能专家余凯博士称之为“江山如此多娇”。

总体而言,机人时代有三个特点。1.“计算机”概念弱化,“智能体”概念兴起。将来的“智能体”将有望真正代替人类完成某些工作――自发地感知世界,并且在特定领域,具有与人类同等甚至更高的理解力和执行力。2.机器交流成为新的信息网络。万物互联更加强调机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为人类服务。3.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经济支柱。亚马逊总裁贝索斯发现利用书评来推荐书籍的程序非常复杂,于是大力研发了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协同过滤技术――“item-to-item”。如今亚马逊1/3的书籍销量来自于这个系统。可以想象,当万物互联实现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商业重要性不言而喻。

机人时代虽然只是个预测,但是几乎可以断定它是可以实现的。这么说是因为,无论从国家发展需求来看还是从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万物互联都很有可能发展为万物智能。对于机人时代的到来,余凯的预测是2020年,对其截止的预测是2029年。

那么,2029年之后呢?

我们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绝不是人类进步的终点。相反,互联网正在不断发展进化,并将开启人类最终的命运之门――智人时代。

“智人时代”也就是强人工智能时代。从弱人工智能进化到强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中最难的一个节点。为何可以大胆猜想在机人时代之后人工智能会突破这一转化难关呢?关键有两点,一是万物互联之后计算机处理速度的飞跃提升,二是人工智能自我进化。

前者的实现毋庸置疑,而对于后者,我们也大可以抱乐观态度。就中国而言,目前,“百度大脑”、“讯飞超脑”等计划和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也正在研究如何让机器有自主思维。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信息类;教学应用

教师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要了解电气信息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和教学要求,将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下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于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agent)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安德里亚斯卡普兰(andreasKaplan)和迈克尔海恩莱因(michaelHaenlei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它是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进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含义和发展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可以给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2016年的世界经济报告中,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4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代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角度进行相互的渗透以及融合,从而符合各个领域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新要求和新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形成了新的产业核心的发展模式[1]。我国经济结构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独特的技术形式和技术模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发展前景是比较广阔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指将多个学科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其中涵盖了计算机学科、语言学科和心理学科,智能化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融合了各种尖端的技术,能够将技术能力和技术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模仿人的工作行为和思维,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在实际用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替代和处理,模仿人类的思维进行日常的工作。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数据系统的开发,可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对计算机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及分析,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1]。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作人员纷纷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开发力度,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在计算机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发挥着独特性的作用和决定性的重要影响的作用。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各行各业进行了相互的渗透以及融合。在当前电气信息专业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的融入电气信息领域中,不仅为我国电气信息领域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电气信息领域中的影响是迅速扩大的,人工智能的使用会对电气信息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停留于行业的技术层面,更加重要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一些新的工作思维和发展理念。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对原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及创新,并且还要掌握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新技能,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影响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从侧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2本刊特稿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24期(总第745期)来说是把双刃剑,给实际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时代下这种影响和变革已经被普遍认可,因此使我国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要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及创新,根据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水平和质量,再一次加深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行业的融合力度。相关负责教师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育重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人工智能时代和电气信息领域融合的背景,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对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人脑功能进行模拟,具备一定程度的人类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是人类所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也是机器智能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所以在人工智能研究的过程中,涉及有关语言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的功能。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所形成的热点效应是比较广阔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而发展,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来说,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而发展。电气信息类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实践性是比较强的。在电气信息类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兴的技术被应用其中,扩展了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实力,并且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渗透。人们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理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再加上云技术和算法技术的普遍化,这又给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相互融合的技术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也即将进入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域中[2]。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了解人工智能时代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还要结合电气信息类专业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特点,树立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面,要求高校要对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重点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高校要正确地理解人工智能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的影响,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能够朝着生态化和持续性的方向而发展。

三、人工智能给电气信息类专业提供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技术中,所涵盖的技术内容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当前时代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包含着语言识别技术和图像辨认技术,也可以对一些语言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研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当前电气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的发展特点[3]。由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这给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进行精心的安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兼容,并且充分利用其他专业领域的技术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原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及研究,并且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这一大背景,对原有课程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重新构造了电气信息专业的课程,由于电气信息类的实用性是比较强的,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下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将语言识别技术和图像辨认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网络化的教学,并且为学生打造智能化的工厂开展虚拟实验室,从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进行良好的培育。其次,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传统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型和升级。在以往课程教学中,由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学科是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实现课程的有效统一,也无法为学生打造标准化的课程教育体系,在进行个性化和独特性课程教学方面的力度还是不足的,甚至也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进行主要的支撑,这给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收集。从而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教学课堂,并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实现快乐学习的效果[4]。在专业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性效果,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情景的构建,通过网络化的教学为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中,由于原有的教育重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了,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首先,在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中的运用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电气信息类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和传统发现模式有所不同,在电气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的要求。相关电气信息类专业从业者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能够面对当前变化多端的人工智能时代,具备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来说,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实现良好的变革。其次,电气信息类专业要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方向和新业务的特征,了解有关业态产品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内容。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要在原有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升级,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设置。当前大部分电气信息类专业院校还是采用之前偏理论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授,虽然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假如仍然向学生讲述这些课程的话,也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的结合,使得学生无法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相关负责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型和升级。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师要根据当前电气信息行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教育内容进行重新的调整。首先,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全面地展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技术是推进电气信息专业前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在原有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实施和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关负责教师的重视,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为学生融入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运用案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机协作是当前主要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模式,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来说,要对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课程重点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入有关以往课程的教育内容,还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扩展,融入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训活动和实践操作平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可以多方位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所以相关高校要适当的借鉴这一教学经验,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在育人模式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电气信息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的发展方向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当前电气信息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自身能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创意的人才,并且要求这部分人才能够掌握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电气信息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们对电气信息的要求,从而生产出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在育人模式升级中,教师要将专业和特色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新的教育思路,过硬的专业素质才是人才升级的重要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信息的来源和途径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既有重要的信息也有多余的信息,所以要使学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专业性的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有效性。

(三)引入任务驱动的实验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在保留原有学习项目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并且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及启发,使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解决实际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以及验证。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实现综合性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融入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要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中增加一些设计型和创新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深入到实践学习中进行方案的设定以及验证,并且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以及讨论。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教学目标来开展日常的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和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实验方向和实验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性的探索以及学习,并且也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性的教学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而对实际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相互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课程内容中要围绕着各种企业的实际项目来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现真实的一线工作现场,让学生全面的感受工作的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以前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是,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或故障时,总是表现出比较复杂的症状,采用传统处理手法难以对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和查找,人工智能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比如发电机的设备故障具有非线性、不确定和复杂性的特征,传统论断方法准确率非常低,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模糊理论和专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大大提高故障论断的准确率。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8

关键词自媒体智慧旅游Swot分析

一、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旅游业也应声而起,不断改变创新。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旅游业从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再向旅游智能化转变升级,再加之智慧城市的兴起,最终智慧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建设的新热点。目前,通过自媒体对旅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是个契机,而如何成功地进行自媒体营销则是重中之重。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智慧旅游,它是一种以新一代融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产业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为目标,使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和系统化整合的全新的旅游形态。简言之,智慧旅游就是游客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网络实时互动,主动寻找旅游信息,让旅游行程进入触摸时代。

而智慧旅游作为自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四个:

第一,全面智能化――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公共设施等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物联成网,带来食住行游玩购全面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第二,高度系统化――实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融合,将数据进行高效系统化地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有效协作化――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实现旅游产业各个关键系统统一协调、高效合作,形成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管理。

第四,积极创新化――鼓励政府、旅游企业、游客等依靠技术的力量,不断进行创新应用,以更科学、更智慧的方式推动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和消费决策。

三、智慧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及时互动。智慧旅游以智能手机、电脑等为载体,可以及时方便地与智慧景区系统、智慧酒店系统等进行信息互动,从而不断创新景区与酒店的服务质量,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2)运营成本低。智慧旅游的建设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高科技的投入、服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景区的各项运营成本将持续降低。

(3)规模效应。智慧旅游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各大产业之间进行连接与集成,融合与合作,形成新的旅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规模效应。

(二)劣势

(1)信息良莠不齐。正如硬币的两面,自媒体一方面有着提升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传播客观性等缺点,导致自媒体环境下智慧旅游的部分信息出现审美异化、感知差异等问题,一个人的差评也许会使得建立的旅游形象功亏一篑。

(2)建设困难。作为一个全新的命题,智慧旅游还处在规划探索的阶段,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出现盲目跟风等现象。

(三)机遇

(1)技术进步。支持智慧旅游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日益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蓬勃发展,为建设智慧旅游提供技术与设备的支撑。由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的泛在网,辅之以智能手机等便携的小型上网终端,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和使用信息,使得旅游资源信息的交换更加便捷。

(2)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很多旅游服务业方面的政策规划,如《关于加快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确定2014年为智慧旅游年等等。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支持政策是智慧旅游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3)潜在用户规模大。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微媒介逐渐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微博微信进行营销活动,能不经意地向用户展示旅游信息,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而这些用户的数量非常可观。

(四)威胁

(1)法律缺乏规范。新兴的智慧旅游发展不完善,在法律监管方面还缺乏政府的规范与引导,加之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2)安全威胁。智慧旅游以各种新技术为基础,带来新的安全威胁,而网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智慧旅游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信息被窃取、受到非法攻击等。

四、自媒体时代旅游营销建议

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市场的营销需求。推陈出新,网络营销顺势成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智慧旅游来说,营销的目的应从关注媒体向重在理解与引导旅行方式转变,实现智慧营销。显而易见,运用手机app、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已成为企业进行智慧营销必不可少的手段。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旅游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游客不再购买印刷版地图,而是用手机下载旅游客户端,寻找交通路况、景区概况、在线支付等信息。面对新的变化与挑战,与时俱进必不可少。因此,自媒体时代下的旅游营销应就旅游资源、特色项目、个等方面进行营销推广,激发消费者旅游动机,实现智慧营销。建议如下:

第一,产品创新。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具有及时性、互动性、自主性的特点,企业可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平台的方式,与游客进行线上互动,充分了解游客的意见,依此来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的兴趣点,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

第二,内容精致。自媒体将信息、理念等传播出去,根本是内容,文字、视频等只是载体。精致又富有创意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度才能不断攀升。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着重做好内容,不断更新旅游信息和资讯,保证信息的热度与广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提高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

第三,服务个性。自媒体平台下,转发与评论早已司空见惯。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容易制造品牌效应。企业应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设计出用户参与度高的活动,譬如分享送门票等。除此之外,应主动且及时回应游客的评论,增强与游客的实时互动,让粉丝助力实现产品推广。利用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服务,做好微服务,让游客成为回头客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营销选择。

综上所述,智慧旅游时代的营销应承前启后,增强智慧性。企业可凭借自媒体渗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积极主动地为游客提供信息交互服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自媒体时代,游客的需求呈现个性化特征,而科技也会继续推动智慧旅游不断发展,旅游业为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实现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大有裨益,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智慧化的营销方式,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抓住这次机遇,合理规划,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建设好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作者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裴盈盈,袁国宏.智慧旅游浅析[J].当代经济,2012(5):46-47.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9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J.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Hannes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J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Del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韩玲华等,2014)、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and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智能时代的发展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

一、简要概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智慧城市就是一种以先进、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及治理城市问题,除此之外,其还能为城市的新颖式发展、时代性发展及飞跃式发展创下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智慧城市的概念告诉我们,在新时代下只有坚持建设智慧额建设,才能让城市在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这一白皮书中,把新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定义如下:其书认为新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就是能够合理、科学、高效的将信息化形式运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步骤及环节的实践中,然而,就能通过这种科学、创新、智能的形式对城市建设中的市民、环境、城市设施、城市安全、公共服务、各类活动等方面起满足性的作用,由此为城市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带来空前的变化,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再者,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就是将城市的自身看成一个源源不断的发展系统,其是由人、事务、运输、信息、自然资源等方面组成的,然而这些方面是不断改进、相互相成、互相促进的一种系统循环,才叫做智慧城市。

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提倡技术是核心。技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其就是将城市里的先进技术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此来组成一个以“智慧”来形成的综合技术城市,其中包括:计算机、人的活动、通信网络等等。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都是需要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手段及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模拟人类的各种活动,并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替换人的智力工作,由此来实现城市智慧化。从技术本质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对新时代下普遍存在的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综合组成部分,是实际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结合体。于是要想建设智慧城市就必须将智慧技术应用到建设的实践中,只有坚持这样的建设方法方式,才能有效的建设智慧城市,才能促进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

2、城市本身是基础。要想建设智慧城市就要把城市本身当着一个综合的整体,重点在于培养其的管理、学习、应变等能力。于是,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接受、感应、输出、掌握、解决和使用等设施就形成了智慧城市之基础,也是建设智慧城市不可忽视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凭借与很多技术将城市组成中的网络基础设施、物质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3、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特征。首先,将整体全面联系在一起是其特点之一,其就是通过智能的传输机器将城市里的全部设施相联,并将这些部分用网络连接起来,由此对城市活动的主要部分进行准确、按时、高校的感应与监督。其次,就是要使各方面互相协作。面临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就是要将城市里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与之相关的步骤进行高效的合作,并提高多方面、多点及多形式的写作能力,才有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建设。

三、在建设的实践中分析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来说,其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人们在生活中比较重视及爱关注的问题,于是,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赛迪承办的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报告》和2012年典型城市“智慧化水平”评价结果。报告显示,从经济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助于调整这个城市的经济结构,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及改进其发展方式。其次,建设智慧城市还能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节约城市资源、环境保护等,这对于每个城市的发展来说都是很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方面,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最后,其的建设还能带动城市里新事物的产生,能让城市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不仅能为城市开拓前途无量的市场前景,还能做到资源浪费最低、各行各业效益最大及综合发展最全面的实际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在开展的过程中找准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帮助,才会打造出一座无与伦比及与众不同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