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44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1

论文摘要:青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

探讨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形成.首先必须明确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涵。我们认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就是馆员在图书馆事业实践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涵

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准则》是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总结我国图书馆活动的实践经验,为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责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它结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将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作了全面的概括。它不仅确立了图书馆“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社会职责.明确了图书馆员“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还引入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和“尊重知识产权”、“发扬团队精神”、“拓展社会协作”等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求。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突出地表现在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上.热爱图书馆事业是搞好图书馆工作.尊重读者.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前提。图书馆员从事的日常工作是一种平凡的职业活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是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集中写照。

从现实发展过程来看。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内在发展不仅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等复杂的外界影响。图书馆员。尤其是青年图书馆员,其职业道德水平有一个由低向高,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

2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发展过程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将社会所要求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内化为年轻馆员个体的道德品质。铸造理想的图书馆员人格的过程。

2.1前提:角色认同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成长是一个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对于一个刚步人工作岗位及社会的青年图书馆员来说,首先有一个确认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问题.只有确认了个人的图书馆员职业角色.才可能直接面对在图书馆岗位上所要处理的各种工作关系。进而面对职业道德问题。

青年图书馆员一般都经历过由学生的角色转入馆员的角色.这是一个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转换过程。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18~22岁是准备开始工作的时期,22岁以后基本上已进入职业生活。由于图书馆职业领域的特殊性,图书馆员的来源除了本身学图书馆专业外.还有许多其它专业领域的人才加入.故许多青年图书馆员在学校时并没有明确的图书馆职业倾向。而在进入图书馆以后,由于职业地位的现实状况,要真正地扮演一个职业角色。心理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理想到现实的落差,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职业角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一个刚刚步人图书馆员行列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原先想象中的职业理想是否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工作相符,也有一个理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问题。因为在青年职业心理成长时期,职业不单纯是个体谋生的手段,还是个体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手段。

2.2角色形成的过程

从中国人的职业生活方式及职业角色发展的特点出发.职业角色形成的整体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空想期(1~17岁),职业角色只限定于想象、模仿、认同,不具有现实性;(2)设计期(18~22岁),对职业生活已有明确的设计,开始小范围职业生活尝试;(3)定型期(22~35岁),职业角色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定型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22~28岁为尝试期,29~35岁为实现期。这是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环境固定对个体心理内容影响最大的时期。

青年图书馆员的年龄阶段正处于22~25岁.处于职业角色定型期。也是职业道德形成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图书馆员如果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不能切实地进入图书馆员角色,那么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创造适宜青年图书馆员成长的环境,使其在进入图书馆员职业头几年内.成功地实现对图书馆员角色的认同和定位。对其未来职业道德的成长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对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的教育,指导他们自觉按《准则)所提出的要求。用职业的精神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恪守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为读者、为社会公众服务。

2.3自省:职业道德的动力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是在图书馆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是一个职业道德认识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道德认识,是指主体对道德对象的观念的把握。作为年轻的图书馆员要完善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才能开始约束自己或将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同时道德的认识是在道德实践中.在解决复杂的道德冲突中,在长期反复的图书馆事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不断自我体会自我学习中通过内省发展的。“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这就是说。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也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其职业道德在不断自我学习、体会中提高和发展。由于《准则》颁布不久,青年图书馆员进人图书馆很少有经过职前道德培训的。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并按照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约束自我,需要一个教育、培养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青年图书馆员如果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职业道德只能处于他律阶段而不是自律阶段,而处于他律阶段的职业道德则是一种权威主义或外在化的道德。只有馆员认识了职业道德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必然性之后。才能成为职业道德的主人,才能自己为自己确立职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青年图书馆员在按照馆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而得到肯定时.也会加强他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信念,从而继续出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当馆员道德的规范成为个人的要求,成为其愿望和兴趣时,他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按这些规范去做。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将会成为他本人的稳固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将成为他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内在动力。

2.4职业道德完善的环境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成长是在图书馆员群体、读者群体和社会群体中,在不断面临道德冲突和解决道德冲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青年图书馆员的经历决定了其原来的道德知识不可能完全适合具体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例如:在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领导的关系、馆员与社会的关系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冲突。在面对道德冲突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两类情感:其一,真正领悟道德在解决冲突中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对其产生亲近感;其二,在解决冲突中,掌握和发展道德智慧,即学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能够切实解决道德冲突的道德行为。青年图书馆员不断学习解决和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把握职业道德准则,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形成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发展密不可分。物质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则是利益的反映。道德的使命就是要调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图书馆员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与社会公共道德分不开。正如《准则》明确指出的,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所调节的各种关系是公民道德原则的自然延伸。普遍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一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发展不是单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伴随着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公共道德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职业道德提高又会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道德。因此对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应与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

3 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培养青年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必须坚持“三性”。

3.1长期发展性

青年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图书馆来说,应该帮助青年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社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长期不懈的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因素更为复杂,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理想更容易受到冲击.可能造成思想上的波动甚至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对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必须体现长期性,要从小处着眼,从小处起步.有计划地、主动地正面引导,使其职业道德向良性发展。

3.2社会性

职业道德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社会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而发展起来。因此对馆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要以社会为背景进行,建构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青年人刚刚进入职业角色时,职业道德体验不深刻,需要老馆员言传身教,在馆内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使青年馆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耳濡目染,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青年馆员职业道德的观念不成熟,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阅历浅,对社会消极影响缺乏抵制能力.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年馆员的不良行为。要加强馆员职业道德问题学习讨论,以先进的事迹激励年轻的图书馆员,鼓励他们爱馆爱家,使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形成共识,以提高青年馆员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提高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准。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2

(一)德“德”是现代楷书的写法

从其古体字形结构看,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chì)形符号,表示道路和行动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意思是行动要正,目不斜视。在金文中“目”下面又加了“心”,意思为目正、心正才算“德”。由此可知,“德”字的构型包含有禁忌,即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德”的本义来看,《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易•乾卦》中讲:“君子进德修业。”后人注解为“: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德”的本义为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

(二)道德与道德的五大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一词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从社会主义道德观来看,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为己”还是“为人”。社会主义道德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道德的五大功能:认识功能。道德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调节功能。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教育功能。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评价功能。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三)职业道德与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现了社会对于职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价值取向要求,体现了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与义务的价值取向要求。一种职业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它能够满足社会本身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客观上规定了这种职业的社会作用和特性,并且令其在精神以至制度层次上形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一旦产生,就会对这种职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有: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二、基层央行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特点

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都提出了明确内容,既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同时,基层央行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责,职业道德建设还要充分体现基层央行履职的特殊性。

(一)作为“政府的银行”员工,必须模范践行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按照国家公务人员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要求,其行为规范可分为三个基本方面:政治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和业务行为规范。政治行为规范主要是指公务人员任职期间,在涉及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中应有的表现。例如,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信仰、政治道德以及对某一政治问题或某一政治事件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廉政行为规范是关于公务人员廉洁从政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命令、政策、纪律的总和,是公务人员在任职期间必须遵循或遵守的廉洁从政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其核心要求是不利用职权和职务或公务之便谋求不正当的私利。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公务人员的职业性质、工作特点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廉洁从政是公务员的立足之道,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公务人员业务行为规范通常是指其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以及与职责有关的事务中应当遵守的规范。就基层人民银行的基本业务而言,主要是要提升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提升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的能力,服务好社会民生;提升基层党建和内部管理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作为“银行的银行”员工,必须模范遵守金融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金融服务是人民银行的三大职能之一,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随着人民银行职能宏观性和社会性的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职能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人民银行既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又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顺畅运转,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好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外汇管理、经理国库等窗口部门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民生力度。把金融服务当成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当成在地方发挥人民银行职能作用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的能力,要高度关注民生工作,创新支付结算、经理国库等传统金融服务工作,把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推动国库直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质量等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积极推进社会征信建设、反洗钱制度落实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新型金融服务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作为“发行的银行”员工,必须积极承担特殊金融机构应有的职业道德

发行货币是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特有的职能。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看,货币供给对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看,人民币的干净整洁,数量的充足供应,结构的合理投放,对于消费、储蓄和投融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央行的干部职工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做好人民币的发行和回笼工作,满足社会民生的需要。

三、基层央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鉴于上述概念的界定和基层央行的职业特点,笔者认为,基层央行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一)信仰坚定、廉洁奉公

信仰坚定,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行为规范,在政治上行动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廉洁奉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处理好公权与私利的关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就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用权为公、奉法守理、正直无私、公事公办等职业道德规范,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腐败现象。

(二)求真务实、勤俭节约

求真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基层央行肩负着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重任,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忠于事实,尊重经济金融工作规律,否则就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有效执行,损害人民的利益,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就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来说,就是要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求真务实,善于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哄骗上级,不欺骗人民群众;面对问题,能够提出批评意见,推动工作开展。勤俭节约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反对奢侈和浪费。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就要求基层央行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行,要求作为人民公仆的央行员工也必须具备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因此,基层央行员工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成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表率,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勤俭节约。

(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工作,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就是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做事业干,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做到专心、认真、负责任,干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党的十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突出了“诚信”这个道德建设的核心。人无信不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条道德要求。履行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履行承诺。承诺可以通过合同或其他契约来表达,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职业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质量要求,以及达不到质量要求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近年来,人民银行特别是“窗口”单位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促进了人民银行工作,提高了人民银行的职业信誉和社会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依法履职、服务人民

依法履职是人民银行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央行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遵章守纪是履行好职责、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政策的决策与监督部门,担负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因此,在遵章守纪方面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依法守规、依法履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央行事业的平稳顺利发展。人民银行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是要注重听取人民意见,了解人民需要,排忧解难。要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反对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人民银行许多部门都属于“窗口”部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相关金融服务,这就涉及服务效果问题。首先,一定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觉性,自觉自愿地为人民服务,为央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次,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最终受个人的素质能力制约。因此,要提高个人能力素质,不断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

四、当前加强基层央行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基层央行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要善于从战略和工作全局高度来认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贴近业务实际,贴近干部职工,回应社会需求,回应群众需求,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干部道德素养、激发组织整体活力、高效履行工作职责、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抓手。同时,道德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是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道德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把握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形成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产生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发挥道德作用的稳定性。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把立足点始终牢牢放在提高干部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修炼、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上自我教育是知,自我修炼是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则是要达到的个人道德目标和职业规范要求。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离不开规章制度约束,但同时必须认识到,要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心中的道德法则,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关键在于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修炼、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在《领导干部要带头保持党的纯洁性》中指出,领导干部处在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岗位上,这就决定了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务必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自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党的纯洁性。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道德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基本修养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简言之,就是通过自我道德教育、自我道德锻炼和自我道德塑造,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在反躬自省、修身律己的过程中,增强道德意识,提升道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因此“,德”发之于内心,与人的精神和人格紧密相连,实现“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思想转变,这是更高层次的道德建设,也是从根本上提升道德的重要方面。

(二)正确处理选树先进与建设主体的关系,把不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归宿点在2013年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东汉司马迁《古今贤文》有句格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道德建设中点与面、选树先进与建设主体的关系极富启发意义。做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关键是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人都有长处,人人都有短处。录人一善,则无弃人;采材一用,则无弃材。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注重大力选树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模范标兵,充分发挥少数先进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更要注重及时发现绝大多数普通干部身上的闪光点,促进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坚持正面鼓励为主的方针,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评比表彰,通过表扬他的优点来抑制他的缺点,让他把长处做长,把短处做短;通过发掘普通干部身上的亮点予以弘扬,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不断改进缺点,实现既教育自己又教育别人的目的,让大多数员工都能充分激发向上向善的愿望。唯有这样,整个组织才可能形成“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生动局面,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正确处理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的关系,把思想文化建设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与法律、制度等刚性规范相比,道德规范更具有柔性引导特征,因此道德建设中,往往忽视道德的刚性力量,导致道德约束力不足,或者形成轻道德、重法制的错误认识。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范畴来说明事物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用“相反相成”、“相依相济”、“相形相生”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道德建设也是如此,必须刚柔相济,不可偏废。既要坚持以立为本、正面引导,树立好典型,推广好经验,帮助广大干部职工确立正确道德观念、启发道德觉悟,又要善于抓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将整治结果、成效公之于众,让违反道德者受到警示,让干部职工和社会看到道德建设的明显进展。既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又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方式方法,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批评,加大存在问题的整改力度,切实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不忘央行工作人员的崇高职责和光荣使命。(四)正确处理品德与能力的关系,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建设原则爱岗敬业不仅要有对本职工作的真心热爱,还要有将这种热爱转变为实际行动的本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才能。首先,要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尽快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本领,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其次,要做到脚踏实地,坚守岗位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敢于面对困难,能吃苦耐劳。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困难的事设法办、复杂的事梳理办、琐碎的事耐心办、限时的事即时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再次,要善于团结协作。朋友可以选择,但同事不能选择。任何岗位都不是孤立的,在工作中需要和各种不同脾气秉性的人打交道,只有以团结、包容的心态尊重人、理解人,善于做换位思考,用真情换取真情,用道德提升道德,才能真正和同事打成一片,融入集体之中。因此,要懂得与他人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把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五)正确处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坚持以“久久为功、坚忍不拔”的韧劲持续发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体现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职业道德建设要长期坚持、有效开展,关键是要高度重视,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列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开展经常性专题教育,坚持做到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不断巩固扩大建设成果;关键是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舆论评议等各方面、各环节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思想教育和其他工作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效应上相互补充,着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关键是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综合治理。注重把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与完善各项制度规定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起来,把部门监管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把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把有效措施充实到管理规章中,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持久深入开展。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3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

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及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专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做好的工作。

二、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服务意识,要认识到管钱管帐是职责,参与管理是义务,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三、净化会计外部环境,以法治假

会计工作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以消极的影响较多,杜绝这类影响的有效方法就是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尤其与法律、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步。当然更应该以法治假,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会计法》还明确规定了对单位、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办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到实处。严格的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必将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四、建立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4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主阵地,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不仅看职业能力,更注重职业道德。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生产一线发挥其职业技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反之,有才不能尽其用,社会也不会欢迎。所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以德为先、技能为本,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为社会培养实用的高技能人才。

1把握职业道德教育要义

中等职业学校有别于高中教育,也不同于高等教育,不仅是教育目标不一样,更主要是教育对象不一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是高中或高校招录剩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说在初、高中都是属于不学习、喜好玩、甚至是不走正途的那种相对比较差的类型,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占染上一些不良气息,可以说道德修养很差,有的人戏称职业学校是“兜底教育”,这句话不无道理。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多年,感到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不是升学压力,而是来自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家长希望学校把小孩教育成人,社会需要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很多家长直言不讳地说,我家小孩送到你们学校就是希望学校老师帮助看着,以免在社会上瞎混变成少年犯,家长的良苦用心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有责任接纳这些学生,而且要尽最大努力把他们教育培养好,这是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必须要顶住压力,深入理解和把握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创新研究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倾注更多的心血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使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受企业欢迎、对社会有用、让家长满意,所以说,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构建职业道德教育团队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教育工程,单凭班主任或德育老师,显然力量是不够的,从学校来讲必须建立一支职业教育团队,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为此付出,形成教育合力。一是以德育教师为核心的教职工队伍。学校要倡导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要有心参与到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来,并且要以身示范,用行为来影响学生。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德育课教师更要开动脑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实际的文明礼仪训练等,德育教师应该协助班主任、学生教育职能部门,帮助他们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主动承担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任务,对其他学科教师或者学生开设道德修养讲座,时时处处发挥一线教师的生力军作用。二是以学校职能处室牵头的与学生家长和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形成的教育队伍。学生处不定期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倾听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帮助班主任改进教育方法,系部邀请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宣传企业文化和职业岗位要求,介绍职业道德教育成功案例。只有充分整合学校、家长和企业三方面的力量,才能使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收到很好的成效。

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训练,即通过一系列基本规范的行为要求,反复地强化训练,促使职业劳动者自觉遵守本职工作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秩序。主要从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作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来说,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例如德育课上,我们的老师要摒弃过去传统的照本宣科、注重理论原理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案例教学、反复训练、情景模拟等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职能部门要变以往的刚性约束为现代的柔性引导,多组织主题鲜明、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率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学校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由学生处组织召开养成教育动员大会,制定活动具体方案,明确养成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活动内容,落实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进度安排,加强活动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对活动结果进行评比和表彰,各系部、班主任积极配合,同学们积极参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活动育人氛围,教育效果明显。

4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探索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教育模式,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职业道德教育走过场,浮而不实。为此,必须建立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等综合评价体系,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全方位评价,除了采取以往的评定“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比较单一的评价模式以外,还要对每项活动、每个环节、每个学生、每个阶段予以评价,教师每堂课都要对学生职业道德训练情况进行评价,班主任每周班会尽量做到对大多数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进行评价,学生综合评语中要重点评价职业道德素养,学校职能处室有意识加强对学生活动中文明标兵、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进行评价表彰,校企合作的企业也要对就业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学校还要倾听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意见,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时刻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凸显评价体系的效能作用。

5弘扬职业道德教育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的案例很多,中职教材中有所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采用案例教学,塑造典范,辐射正能量,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的养成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仅此还远不够,我们每个学校每个教育环节,从事教育的每个人,包括学生家长,都要参与到学校弘扬职业道德教育典范活动中来,从身边找典型、树榜样,发现每一个亮点进行宣传和报道,让学生沉浸在弘扬正气的学习氛围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产生共鸣。从学校层面来说,还要带领我们的学生深入企业,与企业劳动模范和生产技术能手接触和对话,尤其要请本校培养出来的先进典型走进学生中间,请他们谈成长的感触和体会,现身说法,传递正能量,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前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5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这依赖于社会每一个会计人员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由此,非常有必要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上升到理论学习的层面,将其作为一门课程渗透到具体的会计学习内容之中。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必须要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此,会计职业道德培训建议从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开始抓起,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其走上岗位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和职业道德观。使会计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得到升华,使着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和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三、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俗话说的好“非学无以德”,由此,任何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都依赖于日常孜孜不倦地学习,要在不断地教育和培训中逐步提高。目前,针对国内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严重的现状,必须要在会计人才引起的同时,做好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一方面要引导会计人员意识到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帮助广大会计人员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坚决不做假账,对于会计事务的处理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学以致用,将道德学习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加强道德行为约束能力,实现个体道德行动模范带动整个区域行业群体职业道德行为提升的目标。

2.切实将会计职能发挥到实处有言道:“有为才能有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不是口头上的“号令”,而是在企业工作中实实在在的体现。将会计职业道德落实到实处,必须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有所“为”,发挥其自身职业职能。一方面,本着“主人翁”的态度,扩大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通过数据将企业成本支出、费用消耗、利润所得层层分解到位,为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发挥会计监督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职能监督作用,从专业角度,为企业经营管理,谋求生存发展出谋划策。

3.洋为中用,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比较国内外会计整体水平,国内水平要稍逊于西方。这种水平上的差距不单单体现在会计准则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个体职业道德水准上。为了提高国内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水准,又必须要借鉴先进的国外理念,洋为中用,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制定属于中国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也可杜绝外界不良影响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影响,避免少走弯路。

4.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要发挥社会各阶层的力量。首先,要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惩处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推崇会计职业道德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哪些违规操作的会计事务所及会计师,更要毫不手软,这样可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较好的解决国内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最后,要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机构,机构设置最好能够与政府接轨,实现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一致性,实现行为约束的法律效力。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是会计文化底蕴的沉淀与积累,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规范,既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工作的好坏。会计人员必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定,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依法办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不谋私利、搞好服务。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行业活动过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会计工作理念和会计职业责任,具有原则性、无私性、服务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点,会计职业是一项具有原则性与服务性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个人利益,树立服务意识,热心为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履行会计职能,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一方面,会计工作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参与经济管理,成为单位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忠于职责,强化服务,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清正廉洁,不弄虚作假,不伪造账目,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塑造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会计法律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相对于会计法律具有更广的约束范围,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行为除了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会计职业道德约束,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的行为,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坚决杜绝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职业道德约束,不断进行反省和提高,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会计行业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严格高尚、公平正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信仰,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做到敬业爱岗,洁身自好,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坚持原则,经受考验,不为名利所诱惑跨越道德底线。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必须大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宣传,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中,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给会计人员道德观念与行为施加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让所有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改善其善恶认知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舆论导向,社会舆论代表着社会民众的一种意志情感与价值取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监督,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必须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宣传正面典型,鞭挞反面典型,树立榜样的力量,大力宣扬忠于职守,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坚决制止弄虚作假和会计造假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意识。

二、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法制为德治提供规范保障,必须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制度实施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行“道德”与“法律”双手抓,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但要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要完善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配套的会计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可以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必须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明确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责任不明确的或处罚力度不够的条款应加以修改,明确规定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违法成本和代价,建立民事索赔制度,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纠正行业内部的不正之风,避免和乱用职权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发生,严厉地打击和惩处会计违法犯罪活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通过和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推动会计人员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三、开展会计诚信教育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诚信”乃会计之本。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会计对社会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服务。会计诚信不仅是会计人员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职业导向,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界限,把会计诚信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的内心,贯穿于会计职业活动和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使得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自身道德素养,认真履行职责,坚持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在办理会计业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会计事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决不做假账,坚决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会计的公信力,使会计活动在一个诚信的环境中进行,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形成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会计诚信评价制度,加强信用等级考核,将会计职业道德信用等级同工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使得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建立会计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诚信良好表现及违背诚信的状况,对失信者的有关信息展开记录及披露,对恶意造假者严加处罚,加大造假者付出巨大成本,促进会计人员增加自律意识。

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其职业道德素质与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社会诚信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要求,忠于职守、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提高会计人员自身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教育。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标准灌输到每个会计人员心中,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锻炼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意志品质,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规范和约束自身会计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荣辱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本职工作,端正工作态度,规范职业行为,遵规守纪,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结合会计职业活动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职业品德和专业能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会计人员、单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与配合,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自觉形成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将会计职业道德转化为自身信念和内在品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法律保障,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使得会计职业道德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晓梅: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动因、原则和职能[J].会计之友,2013(8).

[2]张爱华:浅谈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3]赵燕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3(5).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7

关键词:自我培养;道德培养;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都超过90%,远远高于普通高校,许多热门专业的中职生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就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设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不喜欢学习或学不进去,这是所有中职教师的共识。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少数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言行不一致,喜欢说谎;做事虎头蛇尾、缺乏毅力;没有远大理想,得过且过;自制能力差,不会自我管理等等。因此,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关系着三年中职学习生活的质量,也将对中职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就是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最终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多年来我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分析、掌握中职生的情感及行为习惯特点,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的教育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榜样,注重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就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约束我们的言行举止。只有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别人所尊重。孔子的“一日三省”,古人倡导的“修身养性”等,强调的都是自我修养。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认识真实的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逐步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修养善加引导,号召向职业道德先进人物学习,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二、持之以恒,坚持从小事做起

古人说:“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小者大之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必须从小事做起。一件看似很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日臻完善。从小事做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督促学生珍惜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修养。从小事做起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它让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日有所进,才能获得成功。从小事做起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它要求学生严于律己,于细节处下工夫,在细节处奠定成功的基石。

作为德育教师,我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三、加强课堂教学,坚守道德培养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课堂,才抓准了中职职业道德培养的命脉,才抓住了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高尚的师德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灵魂,平等轻松的课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把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首先,要创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其次,充分发掘教材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学做结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培养学生的最好舞台,是检验知识最好,也是最终的场所。平时,我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做结合,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阶段对中职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学生可以把在校园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地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去。中职生应珍惜实习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观察,多学习,逐步了解和适应社会,养成踏实认真、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品质。

总之,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重视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严加约束与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就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8

一、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一)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复杂而又协调的整体,各行各业与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行业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劳动态度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各行各业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起彼此协作和谐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速度才能提高。

(二)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起保证作用社会风尚的好坏.往往是通过各行各业的职业风气这一“窗口”表现出来。各行各业的风气是职工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的总体现,而整个社会的社会风尚又是各行各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的综合反映。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风尚好转、巩固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要各行各业都讲职业道德并贯穿于行动之中.那么,工厂就有好厂风,商店就有好店风,医院就有好院风,学校就有好校风等等。行行都有了好风气,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优良风尚。另外,从当前的社会情况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反腐倡廉的最有效办法,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让全国人民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每个行业从本行业做起.以形成各行各业处处讲职业道德、时时讲为人民服务的气候。如果是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

(三)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起促进作用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技能,但能否尽职尽责关键在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钻研业务改革创新、提高效率、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化,是职业范围内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要求,它在职业活动中调整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一)、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地履行岗位责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人们把这种道德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敬业精神。从业人员不会天生就爱岗敬业,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总要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不热爱到热爱,最后达到将自己的身心融人到职业活动中献身本职的境界的过程。

(二)、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平等竞争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即面对同等的条件,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处于同一个竞争起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无论是从业人员自身,还是他所服务的部门,面对竞争,他们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而且要符合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就会导致市场活动的无序性,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混乱.危害性极大。

(三)、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办事公道、廉洁自律指从业人员在行使职业职权时要公平公正、公私分明,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一道德要求就是提倡从业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自觉维护公众利益,抵制行业歪风,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特别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从业人员,如果能做到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就不仅能够维护公众和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且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所谓顾全大局是指从业者在处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部门内部领导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应有全局观念,切忌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正当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协作是指从业人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闻,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处理单位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准则。能不能以大局为重,搞好团结协作,对于促进企业进步、社会繁荣和实现个人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注重效益奉献社会注重效益.是指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奉献社会,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能力的条件下,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愿将自己的体力、智力、财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社会的行为。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最终要体现在其劳动成果上。能否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否把个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之中,是判定从业人员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道德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更快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道德就要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个人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的,仅仅属于自己的声明是脆弱的,属于社会的生命是强壮、旺盛的。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全部才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所作为,这是跨世纪中华儿女的最高道德追求。不管我们将来是一位普通员工,还是位居高位,都应将个人生命与蓬勃发展的事业、欣欣向荣的社会融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我们的职业人生才会发出永恒的光辉。

三、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一)、树立自信,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修养。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时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己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二)、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向新时期涌现的职业模范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自觉地进行内省和慎独。“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行为上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己。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职业道德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9-02

当下,我国教育行业飞速发展,各大高校的在校生每年都有增加,毕业生数量的扩大给社会造成严重冲击,就业问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无论是高等院校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严峻,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已不仅仅是中职学生学历低和专业水平不高,而是思想道德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少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跟时展不相符。中职教育机构是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认识上述问题,并且还要与时俱进的革新教育模式,强化思想品德建设,给社会输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开展德育教学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确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才能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目标,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掌握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技能。可是,就当前中职学生的价值观来看,大都是消极处事,受当下教育的负面形式和社会不良风俗影响较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中考落榜后没有进入高中学习,而是带着消极的思想进入了中职学校,思想和心理上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表现出思想萎靡,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思想,老师要认识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心理上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二、以职场就业为目标进行道德观引导

老话说得好,要做事先做人。事业有成者都是品学兼优之人,并且还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做起事来才能翻云覆雨。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展现人格魅力,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事,关系网才能更好,所以说以就业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实施德育教学的方法就是:以就业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所有在职人员都要遵守这一职业道德观念,学校要不断的让学生树立这一价值观念。其次,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让学生不断进行就业体验。中职学生的目标就是步入社会、胜任岗位职责,学校要让学生不断的了解自我,认识行业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向,把自我发展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对以后的人生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并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结合行业特点,提高自身能力,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保证自身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以职场就业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意识

为了保证学校思想道德工作顺利实施,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不断的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观念的重要意义,进而配合好学校设置的德育课程。针对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工作,比如说,当下绝大部分用人单位招聘的条件是:不注重学历文凭和成绩单,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把学生职业修养和思想道德放在首要位置,即是说,所有的求职者不管能力如何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且数据显示:每年被解雇的职员当中一半以上是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者,而并不是因为技术或是业务水平低下,因此,各公司都越来越注重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越来越重视德育,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转变工作。在德育培训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功利心态,即是说一切以利益观念为重,针对有这种观念的学生,学校要第一时间进行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使学生懂得思想品德课程不是单单培养自身的思想认识,更不是做作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职业素养,思想道德课程不是技能的填鸭,而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这个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为人处事、对待事情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方式、承受生活工作的压力、处理不平等待遇的方式等等,上述情况无论是在社会工作中,生活中还是交际圈中,都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只有科学的解决这种问题,才能养成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培养的成效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学校的正确指引下,学生结合实践慢慢养成好的生活及工资习惯。

四、兴趣引导,科学方法带动

思想道德教育要想获得好的效果,不是简单的事情,不少学校把思想教育功利化,认为思想教育纯粹是为了就业而设立,经过不断的给学生分析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或者是改变学生的信仰,这种思想教育方式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起到一定的负作用,学校要把学生放到首要位置,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将来的就业要求实施启蒙教育,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一定的兴趣,学校要把学生素质的培养当成是教学重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做好价值观念的引导、技能传输、综合能力提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的平衡工作,采用这样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校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学校要学会变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繁琐的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主置,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比如说:因为出身不好、学习又差等因素的影响,同学就对你置若罔闻,并且还常常露出看不起人的态度,使你感觉很尴尬,可是也没有处理办法,很多时候你也是非常委屈的,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做啊?这些都是日常当中常见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发表见解,进而分析学生的处事能力及价值观念。多数学生说对这样的人不要去管他,以后不与之往来,还有的学生提到:跟往常一样的相处,慢慢改变他的认识,跟其他同学搞好关系,在集体中树立一定的威信,用集体的力量去改变他的看法。这两种差异很大的解决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境界,那么他们得出的结果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给出差异性的评判,纠正跟实际不相符的思想,指引学生理性选择为人处事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科学的处事方式,让学生步入优秀的道德领域。学校还要想方设法的运用一切资源,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模拟职场,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中职学生的目标就是就业,为了这个目标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把学生动手能力、职场成长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所以说,学校可以结合实际设置一个工作模拟环境,让学生去模拟真实工作,这样就能很好的感受一定的工作氛围,通过设置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景,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跟企业进行结合,定期委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使学生的职场感更加强烈,还要让学生及时总结工作认识,把这些认识变成自己珍贵的工作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想认识定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形成职业化思想,才能用最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革新考核评价标准,加大对德育教学的重视

学校考核模式与评判标准严重制约教学效果,学校要不断的实施考核制度革新,把德育品质划到考查范围中去,让学生的考核评价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专业知识成绩表,另外就是思想品德分值,进而让学生慢慢认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在考核制度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重视思想品德的学习,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完成学业。而思想道德的评分由好几部分组成,包含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集体荣誉感、学习习惯等等,进而对学生实行公开、平等的考核,一次来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定,这样做能很好的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处理困难的勇气,运用积极的人生观,克服一切苦难去完成学习目标,为了以后就业奠定基础。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含了学生的言行举止,人生价值观等等,老师要清醒的认识德育对学生就业的巨大作用,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实际需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进而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取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功效,完成既定的学校德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苏.贴近学生,走进德育新教改[J].科技信息.2011(04)

[2]吴余红.企业文化渗透于中职德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3]武权.当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4]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5]邹长明.中职德育目标的反思[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2)

[6]方荣春.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网络的纵横构建[J].湘潮(下半月).2012(06)

[7]张勤聪.多措并举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9)

[8]张韦韦.中职德育工作如何落到实处?――天津、广东、重庆经验[J].教育与职业.2012(28)

[9]吕晓婷.中职德育课课堂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探微――以“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课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

[10]邹芬.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J].学园.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