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11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1

[关键词]物流通道;广延性;服务性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40-02

1物流通道与运输通道的概念认识

近几年关于运输通道及物流通道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CnKi(中国期刊数据网)近10年收录的文献来看,对物流通道进行定义的理论研究较少,但对运输通道的研究较多。整体看来,国内外学者对运输通道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构,在众多研究中,以张文尝等学者的研究最有代表性。

1.1运输通道的概念

“国际公共运输联盟”和“西德公共运输企业联盟”主编的《公共运输词典》,将运输通道解释为:“在某一区域内,连接主要交通流发源地,有共同流向,可以有几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宽阔地带。”

美国交通工程专家william•w•Hay将其定义为:“在湖泊、河流、溪谷、山脉等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活动模式、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客货流密集地带,通常由多种运输方式提供服务。”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运输研究所教授william•L•Garrison对交通运输通道的解释:“在交通运输投资集中的延伸地带内,运输需求非常大,交通流非常密集,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在此地带内互相补充,提供服务。”

我国交通系统工程专家张国伍教授的解释为:“某两地之间具有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了承担此强大交通流而建设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称之为交通运输通道。”

我国的张文尝教授研究认为应该从运输联系与运输经济区划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定义,并把运输通道定义为:“运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的重要和便捷的一种或多种运输干线的组合。”

1.2物流通道的概念

从目前的已有的理论研究来看,物流通道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通道(如航班、车次、班列、班轮)组成的系统,通道的实例体现就是一条班线;另一方面是物理通道(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线路)组成的系统,其实例体现就是一段线路。

2物流通道与运输通道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物流通道与运输通道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物流通道与运输通道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运输通道既为货物运输服务,也服务于旅客运输。从服务对象角度看,运输通道的服务对象广于物流通道的服务对象。从形式表征来看,运输通道中包含货运通道与客运通道,从这点上看,运输通道的服务对象类型大于物流通道;

第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1)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分析定义可知,物流除提供运输功能外,还包括仓储等其他功能,并且除运输外的其他功能在物流通道中通常发生在“物流节点”之上。从这一点上看,物流通道的服务内容要广于运输通道。

3本文对物流通道概念的界定

通过分析物流通道与运输通道的关系可以看出,物流通道不仅具备运输通道(这里指货运通道)的一般功能和结构特征,还应该包括能够实现其他物流功能的物流节点。

上述两方面物流通道的含义都不足以把握物流通道的本质特征,因此基于对物流通道内涵与本质的理解,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立足于物理通道,但又不局限于物理通道本身,并给出如下定义:

物流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的,以提供运输功能为主的运输通道和以提供物流功能为主的物流节点的有机组合。具体而言,物流通道既具有以运输通道和物流节点作为物理表征的结构特点,还应该具有以通道所完成的运输功能和以节点所完成的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他物流功能作为形式表征的功能特点。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物流通道概念重新界定,具有以下两方面意义。

(1)强调物流通道概念的广延性

从前人研究已有的结论来看,很多学者都将研究对象瞄准为运输通道或物流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线路的合理配置问题,因此将物流通道的概念局限于交通线路本身,忽视了节点这一重要的构成要素;有些学者着重于物流节点布局研究、物流节点吸引能力研究,因此将物流通道的概念过分强调于物流节点,忽视了物流通道中沿通道两侧形成的作为辐射区域的广泛“地带”。本文所定义的物流通道,既包括完成主要运输功能的运输通道,也包括完成其他物流功能的物流节点,因此,研究对象既涵盖对区域空间方位布局产生宏观影响的源动力――交通线路,也包括物流通道空间集聚功能的直接体现者――物流节点。

(2)强调物流通道概念的服务性

从掌握的文献资料看,我国学者对物流通道功能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较少。从研究成果看,有些学者侧重于通道运输功能,将研究重心放在如何通过通道合理配置运输方式和交通线路来提高运输能力,而忽视了物流通道除运输以外的其他物流功能的提升;有些学者侧重于利用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来划分节点重要度,进而确定节点布局,忽视了物流节点功能与线路功能的匹配与协调。本文所定义的物流通道,既强调通道的运输功能,也强调其他物流功能,突出物流通道提供无形产品服务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章良,孔月红.物流通道节点集聚机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2]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2

1运输经济区域

1.1定义

运输经济区域属于专项经济区域,其研究的对象是交通运输产業在地域范围上的分布特征。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是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规划的前提,也是行业实施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对于运输经济区域的相关研究极少,王建伟教授从经济区域的同质性、内聚性、比邻性、利益共同性和运输系统自身的基础性和依附性出发,给出运输经济区域的定义是:以交通地理空间上的比邻性为前提,以社会经济资源的同质性或内聚性为标准,具有相似的交通特征和运输联系的不同层次的经济区域。此定义从运输经济区域的产业内在涵义出发,结合经济区域的共性,深刻的揭示了运输经济区域的含义。

1.2研究现状

目前对运输经济区域划分的研究却极少,仅见的文献是张文尝等学者主编的《交通经济带》一书和管楚度教授编著的《交通区位论》一书中有阐述。www.133229.com张文尝研究员提出:“为了准确地对运输通道进行命名和分析,必须划分运输经济区”。他从交通地理的角度,依据各区相似的交通地理特征和经济联系,结合区际运输通道的布局现状与今后发展,将全国划分为五大运输经济区(即东北区、东部北方区、东部南方区、西北区和西南区)。管楚度教授根据交通区位线的类型,在全国区域内,根据自然条件和主要节点(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按照节点的层次等级,提出两种类型交通区位线的区划草案。

从运输经济区划的研究现状来看,运输经济区划的研究尚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如上述张文尝研究员的研究仅仅从主观定性的角度给出了运输经济区的划分,并没有给出划分的具体依据和方法,而且这种划分也显得过于粗糙;管楚度教授主要侧重于交通区位线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严格角度讲,不属于运输经济区划的研究范畴。因此有必要对运输经济区划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2划分背景

进入21世纪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型工业化以及城市化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趋势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满足区际、区域内以及都市圈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规划与政策正成为交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建立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与政策一般都依托于综合经济区域,如,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建立在这些区域基础上的交通规划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这些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原则及方法不同,势必影响全国及相关区域的交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二是这些规划的制定是基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体现了运输的适应支撑功能,而忽略了运输的引导功能。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研究运输区域的划分等重要命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经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作用大大缓解,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0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98万公里,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框架也初成规模。但是,当交通运输基本能担负起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功能后,其应更强调对国民经济的引导功能,交通运输业在长期的量上的建设后,面临一个质的突破,因此,交通运输通过长久的形态建设后,现在关键的在于其完成功能建设,即如何发挥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引导功能。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市圈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背景下,以区域的视角来进行交通运输的研究、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和大势所趋。

3划分原由

要在现有的经济区域划分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基于以下考虑:

(1)从交通运输发展的技术经济特征看,空间上的运输要求和运输活动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特征及政策限制所共同形成。其与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资源特性和运输对象的经济效益的空间范围所决定,而与行政区划上的省与省之间的界限并无多大关系,而目前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运作以行政区划的省为基本单元并无充分理由。

(2)从交通运输规划、管理的层次体系来看,缺乏管理上的层次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交通部、铁道部等进行全国性的交通运输规划,如交通部的公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水路的“两纵三横”共5条水运主通道规划,铁道部的“十五”及2010年铁路发展规划。再往下一层次就是各个省确定自己的省道建设。而交通运输的内在要求却如上所述,并不以行政区划上的省份做依托,其要求按照交通运输发展内在的要求进行比行政区划的省份更大或者更小(这决定于区域运输特征)运输区域来进行规划管理,换言之,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区划的省份层面间缺乏一个运输区域层面,因此,如此的规划、建设、管理难免会在定位上和目标管理上有所错位,影响效益的最大发挥和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从交通运输规划、管理的价值体系来看,由于运输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区域的不一致性,导致利益主体与决策主体管理边界上的错位,这种管理边界上的错位必然导致价值体系的非一致性。而价值是决策的灵魂,没有统一的价值体系,又必然会导致决策思路的非一致性。各决策主体(行政区划上的管理主体)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等来进行本区域内的决策,而忽视了运输区域的整体性,导致运输区域功能的缺陷与功能的最大发挥。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中部某省和西部某省在行政区划边界上的高速公路短短几公里的联接线,居然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最后在交通部的协调下才得以完成两省高速公路的衔接。

(4)从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来看,由于利益主体与决策主体的非一致性,由此而出现的不顾行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进行的省与省之间的无序竞争,如场站的盲目建设、运营车辆的无序投放、运价的无序变动,甚至人为的设置外来者的进入障碍,以政府竞争取代市场竞争,以政策优惠竞争取代服务竞争等等,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统一管理、有序协调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尤为迫切,其要求从交通运输经济的内在联系、特征出发,以运输经济区域为基础建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因此,从全国层次的交通运输长远发展与效益的最大化来看,进行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亦具有长远的意义。

4划分操作思路

4.1划分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其包含如下含义:首先所用的指标所需数据必须可得。划分运输区域,涉及面及其广泛,需要有各个方面的极其丰富的数据支撑。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必须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其次,区域划分所用的技术路线、方法方案应该可行,能够在现有的数据上准确地进行运输区域的划分,做到全国内区域不重不漏,而且能充分体现运输经济区域的特征。

(2)综合性原则

在运输经济区划的过程中,虽然进行的是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但由于运输的派生性,其划分与人口分布、矿产区域、某类产品区域等有着莫大的关系,需综合考虑各种对运输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首先,采用的指标属性应是综合性的,所有指标除涉及运输外,还应涉及社会、经济等与运输有内在联系的指标,其次,采用的指标类型是综合性的。既要有反映一定时间、地区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规模和绝对水平的总量指标,也要有抽象化的数值来表明相互关系的相对指标;再次,运输区域的划分亦不是仅仅单一的按照技术方法进行划分,还得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结合实际限制条件进行区划结果的调整,以强调其实用性。

(3)指向性原则

能够反映运输、经济的指标有上千种,各个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学术观点、研究目的等选择不同的指标。在进行运输经济区域的划分时,我们所作的各种指标的选择、技术方法的确定,皆是由我们的目的所确定。所作的选择直接指向就是关注于运输的内在区域联系。

4.2划分技术路线

在运输区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考察运输自身的内在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在考虑目的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选择与运输发展相关的指标群,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搜集数据。以便进行数据的处理。

其次,考虑到众多的指标中,其对区域划分的解释量贡献是不一样的,并且众多的指标之间,肯定会存在大量的高线性相关性,而这种指标间的高线性相关性可能会对区划方案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方案的适用性。因此,必须对选定的全部指标数值进行主成份分析,以便确定个数较少且相互无关的主成分指标,在尽可能多保留信息的前提下以较少的指标来代替众多的指标进行下一步分析。

第三,按照运输经济区域的特征,以区内相似性、区间差异性为标准对全国以行政省份为基础的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全国初步划分成几大运输区域。若香港、澳门、台湾由于数据的缺乏,或者由于数据统计口径上的差别,可以暂时不进行考虑,或者直接单独划为一个区域。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3

关键词:产业结构交通运输业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国家及政府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它决定着我国的商品销售数量,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从侧面反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三者关系密切,产业结构始终影响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决定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又反映经济发展,并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作为衡量我国现代化标准的因素之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达与进步,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正因如此,科研学者们才会致力于研究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断的分析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深远意义,并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

一、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自从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延续,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依旧处在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中。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增长的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并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稳定,第三产业增长的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相比,技术水平与技术含量上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学习与借鉴,不断探索,实现产业结构的完整化,使我国经济得到稳定增长。

二、交通运输业在经济中的意义

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在某种程度上,交通运输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运输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高效完备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加强沿线各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使其交通地理位置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其区位优势,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另外,交通运输业之所以可以在市场经济下稳定发展,是因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满足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交通运输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形势下,交通运输业的促进、保障作用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三、产业结构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北京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与国际交流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金融的管理中心和决策中心,因此,分析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对于研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使产业结构布局迅速变化,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不少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也明显上升。目前,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从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就可以明显看出。从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交通运输业所属的第三产业迅猛突起,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从1978年22.2%上升到2011年的75.6%,已成为促成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经济的发展阶段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比如说,如果原材料型重工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量最大,就表明中国侧重于发展重工业。同理,如果是重加工业,那就偏重于发展重工业。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侧重可以从对运输的需求量中反映。通过现有研究文献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回归分析表明,经济总量在数量上影响货物的运输增长,1985~2001年间经济总量对货运周转量增长的贡献为94.76%。有关学者认为,我国的工业化中期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同时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但单位GDp的运输强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我国素来享有“中国制造”的美誉,一直以来都是制造大国。因此,制造的壮大,将对带动航空运输和水路货运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未来20年内,我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年均增速将达10%以上,这对加大沿海港口的建设力度,并将集装箱运输由沿海区域向内陆地区推广提出了要求。

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措施

交通运输业在服务质量和结构方面的发展是未来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竞争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为了使服务质量和产业结构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企业和国家应该采取相关措施。

目前来看,市场竞争形势比较严峻,轻重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的持续增大,导致市场竞争以质量、价格、响应速度和服务等为主。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业不仅要提供安全、快速和稳定的运输服务,还要针对运输通道、运输枢纽和技术装备系统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其次,农业结构的调整速度也比较快,专门化、规模化、商品化、国际化的农业结构使流通量增加,导致需要构建适应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特点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输服务体系。

最后,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增快,人们对于运输模式的选择也有了不同的选择。怎样保障休闲性出行已逐渐成为服务行业的研究重点。

总结:交通运输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国民经济又影响交通量的增长,所以产业结构间接性的影响交通运输行业。国民经济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对运输在量与质上产生不同的需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分析产业结构对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15

[2]毛根林: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1

[3]房朝君: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8,4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4

【关键词】GiS交通运输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GiS的定义及其特点

1、GiS的定义

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科学综合的技术,要给出GiS的准确定义是困难的.因为GlS涉及的面太广,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就不同。通常可以从4种不同的途径来定义GiS。洒面向功能的定义。GlS是采集、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系统。

面向应用的定义:这种方式根据GiS应用领域的不同.将GlS分为各类应用系统.例如土地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箱定义方式。Gl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

地理信息系统是60年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信息管理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各行业的重视与迅猛发展。在信息的诸多类型中与空问相关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空间相关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GlS,Geographic⋯ormationSystem)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GiS技术在国防、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和保护等与国民经济相关的重要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刺激了GlS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将就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特点、应用作简略说明,并就GiS与公路管理的关系作简要论述.还将就GiS与公路管理的结合提出一些建议。

2、GiS的特点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一般使用文本数据库来表示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最多在段落中加入一些图片来增强信息的直观性。但是,对于公路,城市道路等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数据库来说,仅用文本形式来表达信息是不够的.不仅不足以表达具体的地理位置关系,而且还可能使一些重要信息因表达不清而给使用.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lS)为用户建立了直观、快捷的地图式数据库。给决策者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工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地图上有两类信息,一是描述地理特征的位置、形状及其空间关系的空间信息;二是关于地理特征的描述信息。GiS可将两类信息连接起来并能维护和管理地图特征之间的空间联系。

三、基于GiS的交通运输规划

1、交通运输规划问题

交通运输规划的根本任务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趋向,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以便为以后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服务,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现有交通运输资源来探索最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制定目标并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或行动。具体内容有:交通量的产生、运输需求预测、交通量的分、运输方式选择、运量分配、路径选择、道路建设、土地利用、路网规划、运输设计、编组计划及运行图的编制等。交通运输规划的实质就是根据未来的运输需求分配合适的运输资源,以实现运输资源的最佳配置以及高效利用的问题,使人与物的位移安全和经济,并使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必须先预测未来的运输需求情况,并了解现有运输系统的状态和土地利用情况,目前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措施,以适应当今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总之,运输规划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预测未来的运输需求情况,二是了解与分析现有运输资源状况,而不管是运输需求还是运输资源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均分布于特定的空间位置上,并有丰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涉及海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如果仅靠人工手段处理这些数据将是非常繁重而又低效率的。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综合处理能力,若能借助GiS技术处理运输规划中的海量数据,运输规划工作将大大简化,并更具高效性与科学性.

2、基于GiS技术的交通运输规划

现有运输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一)数据来源。交通运输资源数据库数据来源有如下几种:

基础制图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和人文景观数据,主要取自现有地图条例,其产生有两种基本格式:即图形结构和拓扑结构。

自然资源数据。主要是指与现有运输资源相关的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如土地利用,道路覆盖数据集合。

调查统计数据。包括与运输资源有关的各种统计资料数据,研究区域中的海、陆、空运输网络。包括铁路、水路、航空、管线和航海线网络。

其它有关规则知识数据。

(二)数据的加工整理

数据的加工整理是进行数据组织处理,建立数据库的重要环节,若没有严格的数据统一格式与合理的办法和标准,会造成数据加工的困难。

(三)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上述数据源中的所有数据可分为两大类:空间数据和与之相联系的属性数据。

数据输入方法有:键盘输入、坐标几何、手工数字化、扫描和现有的数据文件输入。

输出方式有:硬拷贝、软拷贝和电子输出。数据的检核和存贮为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对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一般检查、误差检核、输出结果与原始资料的叠合比较,或逐行比较检核,然后再对数据进行编辑、改错、更新,最后存贮到安全、可靠的介质上。

(四)数据的组织

按一定的空间数据组织与结构方式对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最后建立数据库。一般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建立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可用层次数据库模型、网络数据库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模型三种。根据已建好的交通运输资源数据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与分析等多种操作。这样,就可以对现有运输资源的形态和土地使用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为后续规划工作做准备。

3、模型库的建立与交通运输规划

模型集中了从某一视角分析该系统所涉及的主要要素。运输问题可以大致归并为运输需求与供给,运输需求具有如下特性:需求的高度数量化和分散化、特定的空间分布及强烈的动态特性。运输供给主要具有服务性与路网设施的空间分布的网络特性对,运输问题的解决(比如进行运输规划)同样需要借助于模型。根据交通运输规划的需要,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模型:运输需求预测模型、网络分析与评价模型、路径选择和物流模型、分区定位模型。模型可按下面步骤建立:提出问题并进行适当简化处理,提出恰当的假设,并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刻划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并求得相应的解。模型库建好以后,就可以同资源数据库集成,最后形成交通运输规划的系统。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已建成的系统进行规划。具体应用模型进行交通规划之前,必须对模型进行标定。

(一)模型标定

一般常用现状数据按最小二乘原理求解模型参数与系数的方法,得到模型的参数与系数后,应先检查一下用模型计算的数据是否与现状观测的数据相一致。

(二)运输需求预测

利用中的运输需求预测模型,结合现场采集的数据对该区域的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具体有:交通量的产生、交通量的分布、交通方式的划分和交通量的分配。

(三)路网规划

利用中的网络分析与评价模型,可以对现有路网进行总体规划,并可以动态模拟车流量的变化情况,测试路网效率,以实现运输资源的最佳配置。

(四)路径选择、运输方式选择

利用中的路径选择和物流模型,按给定的限制条件(时间最省、路径最短、运输费用最低)进行自动、快速地选择行驶路径。

(五)道路建设与维护

利用上述系统还可以进行新线的自动化选线与设计,方便道路建设,还可以利用交通路网的属性数据库,对路网设施进行管理与维护。

结论

利用GiS进行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交通流数据与交通设施数据进行采集-存贮-管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可以说基于GiS的交通运输规划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运输规划方.它可以让我们从地理或空间的角度认识与理解交通规划问题,也许能更简单-快速和清晰的把握问题实质。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5

(穆棱市道路运输管理站,黑龙江穆棱157500)

【摘 要】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如今,交通运输成了国家的重要枢纽之一,分布于全国各地,贯穿于各个行业中。但是,现在的交通运输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通过探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措施,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交通运输;问题;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进入了物品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业在生活、生产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不予否认,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无疑能使交通运输业克服如今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型与改变。由此可见,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交通管理运输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运输管理压力大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我国的交通运输量非常惊人,无论是在客运或物流上都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发展比较快的大城市,人们都能感受到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时人口拥挤,交通变得繁忙,而在其他时间,则很轻松。这种情况还体现在每逢节假日,客运量增多,货物运输量也急剧增加。虽然运输次数很多,但总是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运输需求。客车超载、货车超运的现象时有发生,运输车司机半路捡客、免费搭客的情况也不再少数,这导致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由于司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违反规定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所以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时常繁忙时常清闲的工作情况亦使得运输的工作人员压力很大,也无形加剧了交通运输业管理的管理压力。

1.2 交通运输业的地域性发展不协调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协调体现在地域性的发展不同。根据旅游城市和非旅游的城市比较,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比较,我们能看到交通运输业的明显不同。在一线城市或旅游城市中,交通运输的工作人员一天都处于繁忙状态中,而在二、三线城市和非旅游城市中,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出现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见,城市的规模不一,发展经济的不一,以及整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不一都是影响交通运输的重要因素。每个城市的发展不同,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必然也不同,然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竟然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难免闹出某些地区交通运输供不应求而一些地区交通运输供过于求的笑话。这也是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不到位,规划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管理机制下,交通运输业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并保证其运输质量。

1.3 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不当

随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管理机制部门也逐渐增多。但是毫无章法的增加管理机制部门未免得不偿失,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机制下新增的部门真可谓五花八门,养着吃闲饭的一群闲人。工作内容重复,在其位不谋其政,忙里偷闲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交通发展较快而设置的部门过多,人员冗杂,工作分担不均,责任不能明确到个人,并且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过于细琐,这都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平稳发展,不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甚至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 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2.1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目前,许多经济产业已经普及全国,甚至实现了跨国的实质性飞跃。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交通运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增强,经济水平得到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已初步形成一个强大的交通运输体系,海陆空的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高铁、高速公路等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也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较多不足需要改善。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成为迫切之需并具重要意义。交通运输管理的加强既是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也旨在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以完善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使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盲目增设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工作素养不够的问题下,管理机制的完善势在必行。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才能提高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由此亦体现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意义。

3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

交通运输业应明确自己的服务性质,做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是最容易感受到的,交通管理质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质量。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行政单位和企业单位,若想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论哪一方都要明确交通运输行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市场经济机制,交通运输行业毋庸置疑必须进行现代服务方式的转变。

3.2 加强交通运输的监督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中需要人们的监督和法律的监督。所以可建立一支办事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交通运输管理监督队伍,完善交通运输的监督体制,并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国家应健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任务要求对公路上的各种机动车,货车以及客车加强监督管理,可在公路两侧,客运站,客车上安置摄像头,并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在严格的监督下,每个工作人员自司其职,杜绝忙里偷闲甚至假工济私的情况发生。

3.3 使用先进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争先恐后地在生产与管理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交通运输行业也不能自甘落后。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还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经研究表明,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可引进得先进技术包括安全监控网络,先进的交通设施以及严格的检测技术等等。

4 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运输,货物的流通离不开交通运输,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世界的全球化增进了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全球化。交通运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的交通运输行业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这意味着该行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是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辉.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6

摘要:本文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研究成渝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分担率。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在分析成渝间运输通道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等5个衡量指标,建立运输通道客运量分担率的广义费用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进行解析,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关键词:成渝运输通道Logit模型广义费用函数客运量分担率

运输通道是连接主要经济区并承担大量客货运任务的运输线路,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量的分担率问题是近年来对运输通道领域研究较多的内容。本文考虑成渝运输通道内旅客的出行全过程,包括市内出行和通道内出行两部分,综合分析影响旅客出行的几个衡量指标,从而计算出成渝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1]。

1.成渝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成渝运输通道是西南地区内部交流的主轴,是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主要的客运通道[2]。成渝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有铁路和公路,其中公路分为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分为普通铁路和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

以成渝运输运输通道沿途主要客运站作为网络的节点,用Di表示,i=1,2,…,n;四种不同运输方式采用的运行线路作为连接相邻节点之间的弧,用ekij表示,i,j=1,2,…,n,k=1,2,3,4,5,分别表示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不同运输方式;两个不同节点Dv、Dj间连接弧的弧权用Ckij表示。将四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5个衡量指标转换成对应的费用指标后,作为两个客运站间某种运输方式的连接弧的权值。如此可得到成渝运输通道间的加权有向图G=(Di,ekij,Ckij)。

假设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都选择交通方式效用最大的路径,且预先知道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效用,基于以上理论,就可得到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模型。

2.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模型

目前对于运输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Logit模型的流量分配为主,Logit模型是预测运输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率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通过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然后根据客运专线建成前的现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进而研究当客运专线建成后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情况,从而得到不同运输方式的分担率[4]。

2.1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

关于广义费用值的计算,一般有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种。若决定某一属性的诸因素具有独立性,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且可以相互地补偿,则宜采用加法规则对各因素的广义费用加以合并。如果决定某一因素属性的各因素相互独立,所起的作用也是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只有当各因素都较优时,它们所决定的属性才能较优,而一旦其中某一因素较差,即使其他因素较优,整个属性也很差,则采用乘法规则求解[4]。

根据四种不用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旅客在出行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分析[2],确定将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作为衡量指标,并计算相应的广义费用函数。

(1)经济性

用各种运输方式的票价mk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mk=RkgLK(1)

式中,R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运价率;L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运行里程。

(2)快速性

将旅客在途中的旅行时间和市内交通的耗费时间作为快速性的衡量指标。城市内的旅行时间应包含在通道两端城市内的交通时间,即考虑旅客全程的旅行时间。

Fk=(Lk/υk+2lk/υ)gv(t)(2)

式中,υk为第k种运输方式的旅行速度;Lk为第k种运输方式枢纽与居民小区间的距离;υ为市内交通的速度;V(t)为旅客的时间价值。

对于距离在300km以内的出行者来说,城市内交通耗时占整个旅行时间的比重为20%~50%。这说明市内的交通衔接对高速条件下的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客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Dp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p为地区人口数量;t为劳动者平均劳动时间。

从i地到j地或从j地到i地的旅客平均时间价值,可视为两地旅客时间价值的平均值,即V(t)=(Vi(t)+Vj(t))/2

(3)方便性

这里考虑将由于某种运输方式的发车频率、站内走行时间等因素而造成旅客等待时间看做候车时间(w)进行分析。由候车时间w造成的费用损失为:

Bk=wkgV(t)(4)

(4)舒适度

舒适性用旅客恢复疲劳所需的时间来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的舒适性,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越好。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行特性和服务设施导致其具有不同的舒适度(pk),为了在效用函数中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舒适度特性,必须将舒适度量化。由于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输方式的舒适程度,经综合考虑,推荐舒适度的基础值取各种运输方式票价的5%~10%。

(5)安全性

根据文献[5]的研究,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这四种运输方式的安全性Sk依次下降。

由于安全性无法用时间和价格来衡量,我们认为安全性相对于其他服务特性具有独立性,并且其他特性与安全性同时较优时,该方式的效用才能最优,因而安全性与其他特性应是乘法关系。由于舒适度含有乘客的主观成分,因而为其单独设置系数。因mk、Fk和Bk同为价格单位,故采用同一系数。因此,研究用如下加法乘法相结合的关系式表示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4]:

(5)

式中,μ、ψ为服务特性的系数。

2.2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Logit模型

Logit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6)

为消除指数级增长导致的结果差异严重扩大,对模型进行改进,把广义费用值进行平均,改进后的模型为:

(7)

式中,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平均值[4]。

3.算例分析

以成都——重庆间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为例进行分析。考虑成渝运输通道间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不同运输方式。根据现有数据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度、安全性的对应参数。

相关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2]和文献[4]。

(1)经济性

根据现有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快速列车、高速大巴车、普通大巴车和航班的评价,参考文献[2]、[4]中的相关研究数据,客运专线的票价取为硬座和软座票价的平均值,为110元;既有铁路的票价按现有三类快速列车的硬座、硬卧和软卧票价的加权后的平均值,为70元;高速大巴车得票价取为110元、普通大巴车取为90元。

(2)快速性

根据《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成都市常住总人口为1286.6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51.3亿元,根据劳动保障部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全年工作日为250天,按每个工作日8h计算,全年平均劳动总时间为2000h,从而计算出成都市人均时间价值为:

同理,2009年年末重庆市常住总人口为112.3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4亿元,计算出重庆市人均时间价值为:

二者的平均值为17.7元/h。

客专:客专在途运行时间取为现有动车组运行时间的平均值2.25h

既有铁路:既有铁路在途运行时间取为线性主要快速列车运行时间的平均值5.6h

高速公路:高速大巴的单程运行时间根据文献[4],取为3.5h。

普通公路:普通大巴车的单程运行时间取为4h。

(3)方便性:四种运输方式的候车时间分别为0.7h、0.96h、0.25h、0.5h。

(4)舒适度:根据前面的分析,舒适度取为票价的8%。

(5)安全性:安全性指标来源于文献[5]中的数据。

表1不同运输方式衡量指标计算表

根据文献[4]中的数据,确定服务特性系数的取值:μ=0.021,ψ=0.087

从而得到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函数为:

根据运输通道内客运量分担率的广义费用模型,计算各个指标值,最终计算出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四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如下表所示。

表2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率计算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客运专线凭借其技术经济优势,承担了最大的旅客运输任务,既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分担率相当,普通公路的分担率最低。

4.结论

Logit模型是研究多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成渝运输通道内客运专线、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四种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客运专线因其固有的快速性、安全性,为旅客节省了大量旅行时间,同时价格相对低廉,对于提高客运专线的市场份额具有积极作用。另外,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客的时间价值也相应提高,旅行速度将是乘客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而客运专线因其速度高,将更加得到乘客的青睐。因此,成渝间客运专线在客运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铱莹,彭其渊.客运专线对运输通道分担率的影响[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28(12):16-19.

[2]孙秀倩.客运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张迦南,赵鹏.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法研究[n].北京交通大学大学学报.2010,34(3):142-147.

[4]何宇强,毛保华,陈团生,杨静.高速客运专线客流分担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n].铁道学报.2006,28(3):18-21.

[5]孙朝苑.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铁路客运量分流的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04(4):44-46.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7

此次大会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来自26个省的交通运输厅(委、局),14家检测机构,11家行业协会学会,100余家交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企业,7家行业媒体及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监管质量监督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通设计、施工、养护、监理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40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交通产品认证工作,发挥产品认证的质量源头管理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公众对交通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更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服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

高宏峰充分肯定了6年来交通产品认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高度评价交通产品认证中心在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认证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指出交通产品认证事业提升了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安全的信任水平,在加速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支持了我国认证认可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发展。他同时指出,在交通运输行业产品认证事业快速发展的6年里,交通产品认证中心很好地发挥了“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认证中心积极探索认证认可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与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相结合的道路,在提高交通产品认证的科学性、有效性、服务性和权威性,打造交通产品认证第一品牌、提升行业产品认证工作的影响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他强调,党十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加壮丽的前景,也为今后一段时期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的方向。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牢牢把握时代需求和特征,要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服务百姓、惠及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交通运输质量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要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的协调与联动,形成集标准、计量、质量监督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行业相关部门应切实将产品认证作为本地区创新交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从技术、管理、政策、制度、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推进交通产品认证,充分发挥产品认证在质量源头管理中的作用,把党的十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8

法制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10月13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水条”)后,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随即发表了《加强法制建设和管理创新,推进水路运输科学发展》的署名文章。杨传堂在文章中说,“新水条”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交通运输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推进水路运输科学发展,进一步开创我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杨传堂说,“新水条”是我国交通运输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新水条”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加快国内水路运输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潜力,促进水路运输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进一步提升水运发展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也有利于加强水路运输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水路运输经营行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水路运输市场,保障国内水路运输安全,更好地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经济的服务。

当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水路运输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新水条”的颁布实施,是国内水运业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新水条”的各项规定,形成推进水运业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新水条”规定抓紧制定具体办法或实施方案,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行业监管、市场规范、服务提升等各项工作,推动水运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水路运输经营者要依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水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杨传堂进一步强调,“新水条”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水路运输依法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工作与时俱进的新起点。全行业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积极贡献。

针对“新水条”,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安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路运输市场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是大力推动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的水路运输的需要,也促进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安建同时强调,水路运输市场的资源配置,应当主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确需政府采取必要调控措施的,应当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新水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立法”精神。

“新水条”的四大亮点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水条”的亮点主要有四个:一是减少了行政许可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水路运输交通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水路运输安全;四是进一步明确了水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法律义务。

何建中说,关于水路运输审批事项。是水路运输经营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水路运输管理中,确实存在审批事项多、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新水条”着力收缩经营审批范围,对船舶、水路旅客运输等其他水路运输辅助业务只需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后向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进行备案。另外对设立水路运输企业和船舶管理企业的许可实体条件进行了细化。

对水路运输交通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的明确,主要从二个方面体现: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监管。这其中包含规范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明确水路运输辅助业务经营者的法律义务、对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处罚违法经营活动进行规定。二是强化了公共服务责任。这又包含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调控运力、公开信息等责任事项。

水运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何建中强调,“新水条”围绕安全要素做了全方位制度规定。比如,对从业人员资格进行了规定一运输企业和船舶管理企业要有与经营范围和船舶规模相适应的海务、机务管理人员,运输企业还须有一定比例的高级船员。比如对运营的船舶进行了规定——船舶须取得有效的船舶登记证书、检验证书、船舶营运证件,满足船型技术标准和船龄的要求。还比如,对不能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运输企业进行了限制——企业发生重大以上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对不符合经营资质和安全条件的,原许可机关应撤销其经营许可。

对水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何建中说,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低碳发展、保护环境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交通运输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建中阐释道,内河运输中部分老旧船舶技术标准低、船型过于杂乱,既不利于保障安全和节能减排,也严重影响航道和通航设施通过能力,大大降低了部分主要内河航道通行效率的突出问题,在总结京杭运河、长江干线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引导内河船舶实行船型标准化的成功经验上,“新水条”明确了制定并实施新的船舶技术标准时,对不符合新标准但尚未达到规定报废船龄的在用船舶,通过采取资金补贴等措施,引导、鼓励经营者进行更新、改造。同时支持和鼓励水路运输经营者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设备和技术,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创新九项制度设计

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眼里,“新水条”至少创新性建立了九项制度。这其中包括:确立了水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精简行政许可制度、运力宏观调控制度、节能减排制度、结构调整政策安排、诚信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应急运输保障制度、健全市场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客运船舶强制保险制度。另外,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新水条”对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从事国内水路运输做了禁止性规定,对外国籍船舶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并对外国籍船舶非法从事国内水路运输(包括捎带)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条款。即保留了国内水路运输市场保护制度。

在宋德星看来,这些制度创新主要围绕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市场坚管、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这一主线展开,通过完善水路运输及其辅助市场准入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市场动态监管及退出机制,规范水路运输及其辅助业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保障义务和优质服务意识,明确水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各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以保障和促进国内水路运输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在市场准入上,取消了“旧水条”是否具有稳定客源、货源等事项,而是着眼于经营能力、人员条件、安全制度、公共利益保护等;并明确规定许可程序,列明许可实施期限,许可证件发放程序。

在监管上,把诚信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作为切入点,确立了水路经营者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原则,并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负责水路运输管理的部门“建立经营者诚信管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监督检查情况”。全面建立水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制度,推动水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改进市场监管手段,促进市场经营主体自律。同时,要求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关于水路旅客、货物运输的规定、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保证旅客、货物运输安全;设定了旅客班轮运输和货物班轮运输的信息制度,要求旅客班轮运输业务经营者和货物班轮运输业务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公布所使用的船舶、班期、班次、运价等信息,并且及时提前向社会公布变更班期、班次、运价或者停止经营部分或者全部班轮航线的信息,保障旅客、货主的知情权。这些规定将有利于提高水路运输经营者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维护旅客、货主的合法权益。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9

摘要:作者针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城市交通的定义,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以及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对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 交通运输 效率

城市交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城市交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坚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找出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

1、城市交通的定义

城市交通是实现人流、物流、车流和部分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并到达一定目的地的基本手段,是整个城市生产、生活从静态转入动态,完成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多种活动的主要保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包括为了实现上述空间位移而提供的城市道路、桥梁、铁路和航空等运输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车辆、货运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出租汽车、私人小汽车和公用停车场等交通载体,城市交通正是统筹整合上面的各种组成要素,实现空间位移,从而实现各自活动的不同目的和不同价值。

2、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涵义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总体运行效率的综合指标,它是指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一定的交通投入对人们交通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在交通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不同的系统目标、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评价都不同,评价结果都体现出独特性。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交通运输效率的细化分类,从宏观角度来说,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指一个城市的客、货运系统对人们交通需求满足程度与城市交通系统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益/费用”来衡量城市交通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益。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无边界的系统,它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组成的系统,可以利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交通工具的运营效率、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效率以及政策对城市交通发展所持的态度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运输效率。

3、影响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

3.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因素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影响交通网络的运输方式特征的变化,二是经济发展影响着道路等级、通行能力等特征。所以城市产业布局的变化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居民出行对交通工具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更快捷、舒适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将逐步提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将向机动化出行转移,这种变化直接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强度、密度和时空分布特性,从而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3.2城市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方式也称城市交通结构,交通方式结构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作为满通需求的直接载体和工具,对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在运行方式、运行速度、运载能力、运输成本、可到达范围、道路占用面积、舒适度、安全度等指标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它们的运输效率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城市结构条件下,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适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交通需求的平衡,从而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决策水平。加强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道路以及城市环路建设,完善城市快速交通网,拓宽路网密度,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提高道路交通容量;加快停车场建设,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增加公交专用道,新建和改扩建公交枢纽站和其他枢纽站场。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上,拓宽融资渠道,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引进特许经营制度,多方筹措城市交通建设资金。

(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从而提高现有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本文认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成立统一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加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积极推广以eDi、GiS、GpS等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用智能化交通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流向,调节道路交通负荷时空分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控制等交通工程设施,并加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加强机动车管理,加强停车规范和停车管理:健全相关城市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化,努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在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推广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新型清洁环保交通工具f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及电动汽车等;在交通工具安全领域,加强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提高交通工具的被动安全性: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广泛引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应用到城市交通系统中来,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

交通运输的定义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化改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加大了对市场机构改革的力度。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一种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能够很好地提高市场经济效益。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保障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两者协调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市场化改革,让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管理水平,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1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变得更加健全。同时又给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带了巨大的挑战[1]。为了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

从古至今,很多历史实例证明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资源的整合以及我国的产业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于运输经济的投入力度。使交通运输行业的交通运输力能够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善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升级市场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2.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我国商品经济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运输经济又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是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制必须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相匹配,因此,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能够促进社会市场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中心是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3]。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化,从而加快整个社会市场化的发展,让其他相关企业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市场化发展。由此可见,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加速交通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交通运输行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推行市场化,才能够实现行业的稳健发展,从而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消费者获得真正的实惠。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

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间的市场经济日渐激烈,为了让交通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利用率,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遵守法律法规,使企业充满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做好风险规避,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3.2严格实行合同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依法进行经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合同法是维护运输市场秩序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合同法深受运输市场中车主、货主以及管理部门的欢迎,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市场的管理水平。交通运输行业应该严格实行合同运输,加大运输市场的法治力度,让运输活动中的各方利益都能够有所保障,提高运输方的责任心,保证货主的利益,而且更加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车主和货主之间的纠纷,保证运输双方的利益。

3.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将每一个责任单位权利、责任和利益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建立预算体系,然后通过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来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高层对于企业的分层管理,是目前我国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学习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能够正确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让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与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由于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目标成本的管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现状,对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因素要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善或解决。企业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降低成本的方案,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够意识到降低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员工来完成企业的利润目标。其次,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作为基础,做好企业现金流的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项目投入资金能够做到及时回收,保证企业其他项目上的资金能够合理的支出。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的控制,使企业财务核算中心的功能发挥出来,让企业资金运用的权利高度集中,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得到保证。

3.4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的收入管理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运输市场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对运输收入的管理,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减少企业和国家的损失[5]。企业必须设立相应的稽查管理部门,通过稽查管理人员对交通运输中产生的款项进行实地稽查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稽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稽查管理水平,减少其在工作中产生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损失。

3.5加强车路综合管理

作为进行交通运输活动的主要场所,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没有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各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车辆和道路的管理力度,使运输市场更规范,同时,还能够使运输市场更具活力。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级别划分。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管理相应的道路。提高管理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的路车管理意识,就可以保证交通运输行业能够稳健的发展。

3.6应用先进的现代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同样可以应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来适应当代市场的变化,使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能够迈向制度化、科学化及现代化。我们可以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获取的信息更具准确性,从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对交通运输市场及时作出市场预测,让交通运输企业能够及时的调整经营管理决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进行市场化改革,这就使我国交通运输市场逐渐规范化,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历史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行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所以,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在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时,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管理体制,使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晶晶,朱嘉.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24).

[2]段朝辉.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效益提升路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

[3]闫子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时代金融,2014(18).

[4]段水云.论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