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29

网上教学预案篇1

【关键词】预设;生成;弹性化;灵动性;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64-04

问题的提出

在观摩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经常发现某一堂课从教学导入到新课学习,再到课堂小结,流程清晰甚至完美,但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会有意无意地掩盖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错误及不良行为,甚至无情地扼杀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而又隐藏着教学价值的新问题。[1]

针对上述教学现象,叶澜教授曾精辟地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2]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劳动和经历,它的目标虽是既定的,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却充满了变数。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变数,使得课堂教学有了迷人的魅力。[3]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可问题在于,当它出现时,教师是否能够敏锐地觉察并加以捕捉,并经由它引领学生去欣赏那“美丽的图景”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即灵活地处理“生成性资源”,发掘其中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利用,将教学推向另外一种精彩。[4]

何为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5]学生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错误的回答以及意外出现的新教学条件与因素等都属于生成性资源。对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其环境(包括由人、服务器、计算机、投影仪、网线等硬件构成的教学空间,以及由功能各异的软件系统、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等构成的教学载体)的复杂性和软件实践操作的多样性,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产生很多新的因素或问题。比如,机房突然停电、因特网连接突然中断、计算机突然出现故障、电脑网线无故地被拔掉、键盘字母的位置被偷换、学生的一次误操作或别出心裁的回答等。这些即时出现的“意外”,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有教育价值的课堂生成性资源。那么,教师如何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叙事研究案例:断网的意外辩论的精彩

案例描述:

一节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正在利用网络搜索教师指定的主题图片,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能利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上获取符合需要的图片信息。不经意中,我发现了两个不和谐的画面:a学生在看不健康的图片,B学生在“4399”网站上玩小游戏。

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徘徊之际,刺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老师,我打不开网站了;老师,网页图片显示的是×。”紧接着,教室里“炸开了锅”,因为——网络不通了。

对我来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首先得解决断网的问题。因为如果网络不通,学生们根本无法完成作业。在学生们嘈杂的抱怨声中,我迅速地找到了断网的原因。“教室角落里交换机的电源坏了,只能断网。”我无奈地向学生宣布。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潜意识告诉我,必须马上改变教学内容,否则,不仅原来的教学进程终止了,而且这可怕的“轰动”很有可能会引来教室对面的校领导。教什么呢?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

我一字一句严肃地对学生们说:“断网之前,我发现班上有一位同学在看不健康的图片,还有一位同学在玩小游戏,他们根本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作业。现在网络断了,那两位同学不能为所欲为了,真好;但其他的同学也不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了,很遗憾!网络究竟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现在,请大家围绕‘网络的利与弊’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生1:“我认为网络好处多多,我们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看新闻或电影(视)等。”

生2:“我认为网络有很多色情的东西,我们经常发现很多网站上都有‘黄色’图片,并且我们很容易被吸引去浏览,我想这是网络最大的坏处吧!”

当生2陈述完自己的观点时,我特意问:“同学们赞成生2的看法吗?赞成的请盯着我!”在我的预料之中,全班学生都“狠狠地”盯着我,唯有a学生的眼神里带着“心虚”与“羞愧”。我也“狠狠地”盯着a学生说:“嗯,看‘眼神’,同学们都同意生2的观点,希望大家认清网络色情的毒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站,不浏览‘黄色’图片,请同学们继续发表‘网络利与弊’的见解。”

接着,学生们陆续陈述了网络搜索(百度)、网上学习、网上购物(淘宝)、网络交流(QQ)、网络陷阱等的利与弊。

生n:“我认为网络游戏对我们初中生来说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因为大家很容易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我就看到过《初中生通宵上网玩游戏而猝死》的报道。”

“嗯,生n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初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我也很认同地说“其实,游戏是个假时空,现实虚拟有不同,上网游戏要节制,过度沉溺可不行。”“非常感谢同学们对‘网络利与弊’所进行的精彩辩论!总结大家的观点: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网络是先进的,也是有危害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绿色上网,健康成长。”

课后,B学生竟然写了一首关于“网络利与弊”的“打油诗”送给我,似乎是在回馈我课堂上送给他的那首“游戏诗”。B学生的诗是这样的:“网络用好是个宝,查找资料不用跑。天下大事早知道,学习知识不可少。网上并非全都好,乌七八糟也不少。不良信息绝不看,一旦陷入不得了。”看完这首诗,我心里暖暖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没有办法而为之”的课。我不得已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教学碎片结合在了一起,教学的结果却让我感受到了思维的兴奋甚至是智慧的力量。事实上,断网才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网络的利与弊。他们的精辟论述和打油诗的创作让我为之惊叹。不禁要问: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学生的错误行为真的那么可怕吗?有人说,“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其实,就教学而言,学生所犯的错误、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同样也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并加以巧妙地运用,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别样的精彩。关键看你是否有这样的勇气,是否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否相信学生的智慧。如果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出乎预设之外,也会收获意外之果。

理性思考

1.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为什么很多教师不敢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把握“预设与生成”彼此对立而又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是课前的设想和计划,是静态的,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基石。“生成是课中的生长与建构”,是动态的,是对预设的即兴创造。[6]从对立的角度看,二者的教学目标或价值追求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7]从统一的角度看,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预设是生成的起点,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与拓展,或调节与重建。在《“内存”的意外“百度”的精彩》案例①中,笔者借助“计算机长响”这一生成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达成了学生“能用‘百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一隐性目标,又实现了预设的“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造”这一显性目标。“二元对立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在本案例中,预设情境下生成的“不和谐画面”与突发事件造成的“原有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这一对矛盾体,迫使笔者对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构。学生的辩论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新教学目标与体验(网络德育与情感)的达成,无形中又与预设的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形成和谐互补的关系:预设促进生成,生成弥补预设。

2.教案,是在课后才真正完成的事

为什么很多教师没有办法平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任务”与“课堂生成问题”孰重孰轻的认识上存在困惑。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兼顾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8]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太大考试压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而逻辑关联性不是很强的学科来说,“教师的教学效能应主要体现在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上,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是否完美地完成预设的教案上”[9]。从这一点上说,“课堂生成性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差错”,但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关键看教师能否变废为宝,将错误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到自身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其更“原生态”、更丰实。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关键看教师能否迅速地判断问题的价值大小,然后果断地予以处理。教师们常常掩盖错误或扼杀突发性问题,可以作以下两个方面的解释:其一,错误或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们怕解决不了,失面子。其二,错误或问题超出了预定的教学设计,教师们怕影响教学流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10]由此可见,预设的教案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大量生成性资源的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适时跳出预案的圈囿,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11]其实,教案,是在课后才真正完成的事!

教学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2]其实,教师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善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主要源于他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和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1.弹性化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信息技术课程某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可以变化且有所侧重的。因为,在常态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目标是很难吻合的。笔者认为,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教学设计不应该过于僵化,而应趋于弹性化,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基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理念,为教学内容的生成与重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思路的调整与改换等留有余地[13]。富有弹性的预设往往会促进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内存”的意外“百度”的精彩》案例①中,“我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百度寻找生成性问题的答案”,“将学生找到的答案做切实的验证并适时地展示预设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行为其实反映了笔者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思路的调整。

2.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有“弹性化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撑,面对丰富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他将会有一种自发的力量,机智而灵活地调整或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要求教师依据事先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14];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教师能根据实际的课堂状况及时地建构新的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事实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采取智慧性的教学行动,采取更符合课堂实际状态、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措施。[15]在本案例中,笔者就是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放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而采取了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该教学方案的创生,源自笔者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捕捉与积极利用,它的精彩演绎得益于笔者灵动性的教学实施。

生成性资源是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美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灵动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充分利用真实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将“原汁原味”的教学风景展现给我们的学生。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回归学生的生活!

注释:①此案例已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教学故事可描述为:我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某一学生的计算机突然“嘀”地啸叫且在重新启动后也不停地长鸣。伴随着学生们的哄笑,我被迫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而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行程作了全新的改变。我引导学生利用“百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将他们找到的答案通过“拆机—拔内存—擦金手指—开机”这一操作过程做了切实的验证。在拆机的过程中,我又借机将“计算机的硬件实物及其构成”展示给学生,回归到预设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们不仅用百度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通过实践检验体验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并在真实的体验中无形地学习了预设的知识。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

参考文献

[6][8][10][11]李政淼.谨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条“歧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80-81.

蒋砾.例谈有效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J].中国电化教育,2008(9):90-92.

[4]李政淼.“内存”的意外“百度”的精彩[J].教育科学研究,2012(6):79-80.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0.

网上教学预案篇2

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不仅能使教学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还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本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复习等环节,阐述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

优化导学案设计,不仅要体现以导促学的教学理念,还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导学案使用中却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导学案在化学中的使用没有将知识性学习与策略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仅仅是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做好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融合.导学案演变成习题课、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就网络信息技术下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预习导学案设计

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先的了解,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制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从某一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基于此点教师引入了网络学习软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习软件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软件相应的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在预习中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这都要学生自己进行制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引导学生预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辅助软件进行预习内容的学习外,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金属的广泛用途?它们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每一种应用都表明了金属的哪些性质?教师调整了导学案的学习要求,启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要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还要多多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二、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课堂教学导学案,以学生合作小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鉴于学生在预习案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内容,教师根据学习软件中的典型题目测试栏目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强弱点,刺激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题目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类型、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等内容进行检测,反馈学生预习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成效.这些题目的选择则是学习软件中的练习题部分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出来的,每一道题目都具有目的性、类型性,能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实施导学案内容的授课,转变导与学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测试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授课重点的确定,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形式促进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力量.

三、结合网络技术,优化作业导学案设计,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作业是学生学习环节中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是课程结束后就立刻做作业,当自己在做作业中遇到不会的知识或者不确定的现象就会去翻书、查笔记、寻求辅导资料的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并将学习软件中对本次内容做的总结部分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做作业.这种作业策略,体现了学生及时复习的理念,提高了学生时间的利用率.

四、在网络学习软件下,优化复习导学案设计

复习是学生考试之前进行的环节,优化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复习成效的优劣.在辅助学习软件中都设计了总复习这一内容,就是针对复习环节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总结,还设计了相应的经典题目供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提醒学生在复习检测时是否实现了自己在预习导学案中对自己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制定,让学生时刻不忘自己的学习任务.综上所述,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不仅要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要在知识的组织和设计上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导学案的作用是资源的整合,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者:张玉莲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中学

网上教学预案篇3

互联网在初中学生中渗透速度较快。我们对本校的424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如此长的上网时间很容易形成网络沉迷。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如何预防,对于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了《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网瘾”,并了解其一般标准;掌握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测试,能够初步判断自己是否网络成瘾;通过对网络成瘾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表达,对沉迷网络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学会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提高自控力和约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网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通过对一个个鲜活案例的直观感受,自觉形成对网瘾危害的认同感,进而自我警醒,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难点: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任务;各组学生明确信息需求:网络成瘾的危害、预防和戒除,相关视频或文字资料;教师指导查阅及筛选信息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喜欢?请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问题,列举网络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师:你的家长会控制你上网吗?既然网络有诸多积极影响,家长为什么还要控制你的上网时间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一致的,家长担心长时间上网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防止你们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瘾呢?网瘾有什么危害呢?它为什么会令家长诚惶诚恐?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借助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这一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家长的共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

(1)网瘾及其判断标准

①什么叫网瘾?

师:什么叫做网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幻灯片展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师:你身边有网络成瘾的朋友吗?他们对网络痴迷到什么程度?怎么样才能判定自己是否网络成瘾呢?

②判断网瘾的标准。

幻灯片展示:心理学家提出10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网瘾综合症”:下网后总是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虑不安;一上网就能忘掉种种不愉快;上网比上学更重要;为上网宁愿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针对以上症状,只要出现5项以上,即说明有上网成瘾的病症。

师:请大家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网瘾综合症”。

学生自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有科学的判断标准,通过自测,对自己是否网络成瘾形成初步了解。

(2)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

师: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吗?什么样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失败的学生;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十分孤僻的;自制力弱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的。

师:因为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不是成功或温暖,而是挫折或失败,所以希望在网上得到安慰,于是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获得认可、享受成功体验的“避难所”。

(3)网瘾的危害

教师:实话实说,你上网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多久?还记得那次下网后自己身体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

环节一:学生展示资料,交流信息,丰富体验

教师:沉迷网络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请各组派代表,把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说明。

各组展示讲解后,教师点评代表性案例。

设计意图:由于是同龄人搜集整理的资料,所以资料的展示更容易唤起学生群体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对“沉迷网络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认同。

环节二:教师补充展示系列案例,引发深入全面思考

幻灯片展示第一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教师:看了上述三则案例,你有什么感受?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简单解读:由于上网时间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机体不良反应,严重者导致猝死。

危害一:网瘾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几则因沉迷网络致使自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沉迷网络不仅仅会造成视力减弱、腰肌劳损、脊椎疼痛变形等表面上能感知的身体上的伤害,还容易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甚至导致猝死,丧失自己宝贵的生命。

幻灯片展示第二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因为上网抢劫甚至亲手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又多么令人痛彻心肺!这组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呢?为什么在网瘾孩子身上容易发生弑父杀母的血案呢?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解读:网络暴力游戏往往设置为积分制、对抗情镜和类似于现实的场景,长时间感受这种近似逼真的体验,使青少年习惯了打打杀杀与血腥场面,已经分不清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与生活实际相混淆,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更剧烈,富于攻击性,暴力倾向更强,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毫不犹豫地把在虚拟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导致一些悲剧发生,这正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危害二:网瘾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设计意图:感受现实中真实的惨案,警示学生网瘾如狰狞的魔鬼,它会将天使的心灵变成凶残的魔爪,丧失人性,残害亲朋,致使家破人亡。

幻灯片展示第三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是否有过因上网时间过长而影响成绩的经历?你身边有因为“网瘾”辍学或学业成绩大幅下降的同学或朋友吗?沉迷网络为什么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呢?

学生讨论发言。

危害三:网瘾容易荒废学业

教师解读: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便整天想着网络中的事,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维持,逻辑思维活动迟钝,逃避现实中不愿负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干脆不上课,只对网络“一网情深”,理所当然学习成绩下滑,学业无法顺利完成。

设计意图:认识到网瘾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幻灯片展示第四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危害四:网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设计意图:网游的高额消费可以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也是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

幻灯片展示第五组资料(此处省略具体案例资料)。

师:这组资料与第一组(猝死)的资料相比,其后果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花季少年如此轻生呢?

学生尝试分析。

教师解读: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获得短暂快乐的同时,可能失去现实中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就会导致社交障碍。网络游戏玩得越多,与人交流就越少,就越不会与人交流,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时间长了就可能不会表达自己、不能体察人情世故,从而感到社交笨拙,陷入恶性循环,把自己逐渐封闭起来。长此以往,网络沉迷者就会变得孤独、敏感、忧郁、暴躁,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现象。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期的原始思维还没有褪尽,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所以更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受诱导,尝试用自己的生命来探究生死的奥秘。网络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死而复生”更加强化了未成年人对生死轮回的误解。

危害五:网瘾影响心理健康

设计意图:认识生命之珍贵,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4)青少年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师:网瘾如毒瘾,给无数家庭和个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让多少花季少年早早“凋零”,令人痛心,令人叹惋。一个个残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做到防患于未然?你认为青少年自身应该怎么做?

各组讨论,形成本组观点,派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①明确上网目的,科学安排上网时间;②不进营业性网吧,远离不良游戏诱惑;③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增加户外运动量;④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⑤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耐挫能力。

3.小结

师: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希望:所有同学,科学用网,远离网瘾,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践行新课程理念,追求教学实效性是本节课设计的宗旨。本课从设计到实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主要优点:①从课前资料搜集整理到课上资料展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认识网瘾危害的自我教育过程;②所选资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和震撼力;③这节课教师自选案例达十五六条之多,加之学生搜集的,教学资源丰富充实,问题分析深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④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学生参与的热情、积极性高,观点碰撞激烈。

不足之处:限于未成年人的话题,本课搜集的都是文字资料,缺乏动态的影像资料,资料比较单一;另外关于青少年自杀和违法犯罪的相关资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点评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以技能操作类课程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也应该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马艳红老师等设计了本节课,在基于学情的分析之上认真地开发了本节课,该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应该得到鼓励。

虽然是要培养学生预防网络成瘾的能力,但是该课程并没有如同以往的课例单纯说教式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课堂上展示案例,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分析,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使得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网瘾的危害,而不是像以往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家长的口头告诫。

网上教学预案篇4

独立学习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查尔斯•a•魏德迈于1970年提出,并用来描述大学程度的远距离教育。他认为“独立学习是一种学习,一种变化的行为,一种学习者在空间时间进行的活动结果。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的环境与学校完全不同,学习者可以接受教师指导但绝不依赖他们,学习者承认自由程度、入学责任并完成引导学习的活动。”独立学习包含各种教与学的安排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学生和教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通信,完成和履行区别于另一种的基本的尝试和责任。其目的是把校园内或内部的学生从不适当的班级安排或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校园外或外部的学习者提供在他们自己环境里继续学习的机会,并且开发所有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受教育者需要的最根本的成熟。魏德迈提出了独立学习系统的六个特征:学生与教师分离;正常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文字或通过其他媒体进行的;教是个别化的;学习通过学生的活动发生;学习是在学生自己的环境里方便地进行的;学生对他自己的进步负责,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按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开始和停止学习。从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理论中可以归纳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自定学习目标、自定选学课程、自定学习进度、自定学习时空、自定学习方法和自定考核方式。

二、预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要义

独立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者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复制,可大幅度地节约师资资源,缺点是对学习者自身要求高,交互性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网络教育要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就必须引入“预约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所规定的,或者选择性的在线课程。“预约式”教学模式,是指依托网上学习平台、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移动聊天工具、电话、短信等技术手段,教师和管理人员根据网络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自主设计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内容与比例,师生协商面授、答疑相关事宜,实现师生随时交互,把握教学进度,优化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预约式”教学的基础是课程教师设置完备的教学计划、任务安排并将其分解在每一特定的教学周期中,并在网上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学习任务;“预约式”教学的亮点是摆脱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师生自主约定面授、答疑辅导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内容,以保障课程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网络教育的预约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服务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立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念,体现着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意义的现代教育的主要内涵。预约式教学有效解决了个性化的远程学习与教学资源统一性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远程学习情景化带有互动反馈机制的个性化学习。

三、预约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实现了课程统一研发到个性设计的转变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已不再只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既然预约式服务模式是基于方便个性化学习的目的,那与传统网络课程侧重于教师的教不同,课程设计者就要选择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课程内容,在课时和时间上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时间节点,通过调整课程设计方案,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决定整个学习版面的设计(这种思路类似于自适应考试系统,如果学生前面几个题目都答对了,那么系统后面的题目会越出越难,如果前面给的题目学生没有答对,那后面系统就会给他出简单的题)。

(二)实现了资源集中配送到个性定制的转变

网络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但大都采用集中配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兴趣爱好,难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而预约式教学非常重视为学生提供差异化和定制性的服务和支持,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输送手段也会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来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职业身份和学习风格的需要,让他们能自由地阅览和接受信息,在课程的选择上定制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模块,设定一些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考核评价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使用权。

(三)实现了支持服务的自主学习到引导助学的转变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订学习计划,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说每次学习应该达到什么具体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学生不是十分清楚,而且学生在面对诸如视频、音频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多样的资源时,不知该重点挑选那些学习资源为已所用。那么及时地预约教师和管理人员,让教师及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来适时调整和改进自我的学习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预约式教学在注重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老师预约答疑时间,预约作业批改时间、与管理人员预约考试时间,与同学预约交流时间,这些交互活动不仅方便省时,而且在轻松愉悦的对话过程中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和他我的调节与评价,就会使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得到提高。

(四)实现了学习评价结果考核到过程分析的转变

预约式教学实现了学生从统一模式的学习到个性化学习的转变,所以,学习效果分析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更加关注学习细节和过程。由于网络学习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是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并改善自己,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告诉他怎么做,或者依靠教师对他的评价来确定自己应该怎么学习。所以,预约式教学方式强调更加重视收集网上学生学习活动的数据,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长、练习的次数、提交的作业、答疑的记录、参加讨论发言的次数等,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通过不断对他们学习环节的分析来反馈交流,完整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主动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完成学业。

四、预约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措施保障

(一)建立“校、院、站三级”专兼职教学团队

教师是网络教育教学实施的关键,更是“预约式”教学中“教”与“学”互动的纽带,因此,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兼职教学辅导团队至关重要。这个团队要包括:课程教学组组长、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同时团队中的教师必须具有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远程教学组织与一体化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承担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制订、课程大纲的编写、教材的选定或编写、课件脚本编制与审定、试题库建设等工作;主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承担课件主讲、教学资料编写、教学活动策划、命题与阅卷、指导校外学习中心辅导教师等工作。校内外兼职辅导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在线导学与助学、在线作业与试卷批阅、辅导答疑、实验指导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并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负责维护更新“预约式”自助教学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多媒体,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分类管理,能够让参加“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学生进入资源库后,快速便捷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导学生运用课程论坛、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一起参与学习、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只有建立三级教学团队,才能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及教学支持服务保驾护航。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学习,它更加注重的是通过交流与讨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因此,基于预约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必须注重自主学习情境和交互式学习情境的创设,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也必须从关注内容设计转向关注交互设计。实施方案要包含:组织个性化的课程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和创建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授课内容、学习形式、授课次数、作业布置,以及对疑难问题解析安排。同时针对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知识点为单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折叠式设计,以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表现和阐述,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目标和习惯,选择系统化学习、查询式跳跃学习或自选式模块学习,完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选择。整个课程设计系统并不是按照一个模式设计的,而是将所有的内容按照一个相应的程序排列,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的反应来提供后续的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活动是“预约式”自助教学的关键部分,是教师在认真领会课程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时间安排等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手段,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与辅导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或者非实时的交互、沟通。预约式教学方案应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学习支持服务的个性化设计和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团队建设是个性化学习环境创建的关键。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等分别建立不用层次的班委和学习互助小组,利用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即时通讯系统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各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建立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体系

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作为预约式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要在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发,加强课程资源多样化、立体化、开放化、个性化的创新。不仅要关注资源的艺术表现力,更要关注资源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探索资源呈现的立体化视觉模式,开发设计多元化、共享式的网上动态资源,建立个性化、开放式的资源库、案例库、试题库和答疑库,建设网上三维图书馆,实现课程资源的抽象与具体、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借鉴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从言语符号、视觉符号,从录音、广播,从照片、电影、电视、展览,以及野外旅行、观摩演示和角色扮演等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设计,通过词语、图解、地图、平面画像、幻灯、立体图形等各种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综合的、立体化的利用效能。此外,应探索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和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资源,确保课程资源适应学生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四)建立智能化的教学支持服务平台

要实现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活动,就必须建立功能强大的智能化的远程教育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资源开放服务平台,通过天网-卫星网和地网-互联网,实现校地企多级平台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的开发要体现对先进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发送、跟踪、互动、管理和评估的功能,应包含管理、教学、服务、交互等多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要承担管理维护、新闻信息、招生管理和学籍管理等功能。教学子系统由教务管理、资源管理、教学支持、实时交互、考试管理和远程在线等功能模块构成。服务子系统由网上缴费、移动学习、个和教材配送、记录评价等功能构成。基于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在线缴费选课、答疑预约、考试预约、在线交流、自购教材及光盘等。通过经典案例库、常见问题集等,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预约答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解决问题。通过智能化信息交互系统,面向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系统还要将智能和模糊控制技术引入到教学和服务中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学习内容的交互状况等,自动进行跟踪服务,获取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倾向、易错知识点等信息,并加以统计和分析,为教师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提供支持。

(五)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网上教学预案篇5

按照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和把握教育规律,以校园为重要阵地,发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有效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禁毒知识的普及、青少年抵御能力的增强,实现青少年预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降低的社会危害。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区教育局青少年预防教育三年规划(2016-2018年)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办公室、基教科、人事科、教研室、党群办、双创办及区属各中小学(含民办)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陆兴茂担任,联络人为,联系电话:,负责指导、协调全区青少年预防教育三年规划实施开展工作。

三、时间

2016年-2018年,为期三年

四、任务目标

以我区10岁至28岁青少年为重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协作有效、监督到位、评估科学的工作机制;青少年预防教育方式更加新颖、方法更加多样,师资力量配置齐全,教育基地布局合理,宣传资料规范充实,禁毒社会氛围更加浓厚;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18岁以下未成年人涉毒违法犯罪人数占涉毒违法犯罪总人数比例不高于0.3%,人民群众对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新滋生吸毒人数大幅减少,问题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工作内容及措施

我区教育系统青少年预防教育三年规划工作按照以下内容及措施推进:

(一)落实预防专题教育课时。各校要在2016年秋季开学前将预防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学年至少安排2课时预防教育专题课程,毒情严重地区学校,每学年至少安排4课时的预防教育专题课程。将禁毒元素有机融入语文、历史、化学、生物、思想品德等课程,发挥渗透教学作用。

(二)建立预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把预防教育列入教师培训内容,开设相关课程,每年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不少于1次。加强学校预防教育兼职老师、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毒情严重地区每个学校至少配备一名校外禁毒辅导员。

(三)丰富学校预防教育资料。各校要在2016年9月前登录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网站推出下载预防教育专题片和优秀禁毒课件,将相关预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程教材中。

(四)建设禁毒教育基地、园地。各学校要在2016年年底前建立禁毒宣传教育固定橱窗、长廊、宣传专栏。

(五)充分利用网上禁毒展览馆。2016年年底前,各校要充分利用以上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禁毒知识竞赛、禁毒作品征集、网络征文等活动。

(六)开展禁毒直观教育。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就近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展览馆、园地、戒毒场所)。配合各职能部门开展流动禁毒宣传,组织戒毒康复人员、禁毒工作者进学校现身说法、以案说法、讲座等形式。

(七)建立青少年涉毒问题日常监测制。各校要认真开展在校学生吸毒监测工作,2016年秋季开学前,摸清在校学生涉毒人数、原因以及落实禁毒防范措施,并上报区教育局。

(八)制定学生涉毒事件处置预案。2016年秋季开学前,各校要结合《区青少年涉毒问题处置意见》,制定学生涉毒事件处置预案,对于首次吸毒或被引诱、欺骗而吸毒的学生,坚持教育挽救为主。

(九)做好涉毒青少年帮教保护工作。2016年秋季开学前,学校要建立涉毒青少年心理干预和帮教服务团队,对涉毒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

(十)建立青少年预防教育责任追究制度。区禁毒办、区教育局将定期将对学校开展预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对因工作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青少年新增吸毒人员蔓延加速、问题泛滥的地区,要按照《禁毒工作责任制》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六、工作要求

网上教学预案篇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多个原因和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2006年钢城区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19人,全部为17岁。

(二)从犯罪手段看,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智能化。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而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如我院审理的刘峰盗窃案,17岁的刘峰预谋盗窃后,与被害人在饭店喝酒,其间刘峰偷偷溜到被害人家中实施盗窃,然后若无其事回去继续喝酒;还有一次,给一出租车司机打电话,谎称租车,让其到某处接人,趁该司机家中无人之际去盗窃。

(三)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根据我院近年来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罪居于首位,占到46.3%;盗窃占18.7%;故意伤害罪9%;此外还有寻衅滋事、纵火、敲诈勒索、绑架等。

(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较低。钢城区法院对2000年-2005年审结未成年人犯罪的143人中,90%以上仅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他们辍学步入社会后,由于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无所事事,惹是生非。二是受腐朽思想影响。他们大多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妄想不劳而获,从而驱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法制观念浅薄。未成年人大多没有受过普法教育,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加上自控能力差,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从家庭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二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三是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有、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从社会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思潮,歪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向犯罪。二是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影视剧充满色情、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如李某抢劫后供述,他的一些作案方法是从电视中学来的。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没有钱了就去抢劫、盗窃,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缺乏有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未成年人为弱势群体,当他们因种种原因失学和无法就业时,缺乏有效的监管,使之处于“学校不管了、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状态,使之成为违法犯罪的生力军。据统计,此类人员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80%以上。

(四)从学校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动辄把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向社会。二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学校应是“一片净土”,但部分地处县城乡镇的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依然十分恶劣。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

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因此,家庭、学校、政府机构等均应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工作。

首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遵循三项原则:

1.教育和保护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着眼点不是以打击来达到预防目的,而是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来达到预防目的,这是基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2.从小抓起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小从早抓起,这样就能从小增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对外界不良诱惑有较强的抵制力,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因上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从而体现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效能。3.及时的原则。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是否及时预防和矫治,决定着是否把握住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佳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及时”这一时机,再进行预防和矫正,往往会事倍功半,并不易产生实效,对未成年人、对社会都将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遵循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原则。

其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强法律教育。

1、学校要担负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座谈、培训等,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老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

2、切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学习工作。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专项调查,中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了解及较了解的仅占27%.各级司法机关都应到未成年人犯罪集中的学校、厂矿、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创办法制教育基地,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

3、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并积极制发司法建议,建议社会有关部门堵塞工作漏洞,预防犯罪的再次发生。如钢城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通过开设各类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设立法律宣传栏、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长期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今年对7所中小学进行法律宣讲,受教育学生7000余人。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全面开展“父母与孩子同学法”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第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净化文化领域。环境能影响人、教育人和造就人,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之策。一要加强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当前,一些宣传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出版物沉渣泛起,极大地戕害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要加强广播影视市场的监管。一些电视频道为提高收视率,经常播出一些有血腥、暴力、色情、凶杀、恐怖场景的故事片,这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三要加强对游戏娱乐市场的监管。一些游戏给广大未成年人极大的感官刺激,成了未成年人逃学游荡直至违法犯罪的精神寄居地。据调查,65.6%的人逃学后经常去游戏机房、录像室、歌舞厅等娱乐消遣场所。四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管。2000年9月,武汉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网吧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网吧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大队;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网吧管理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上海市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于2002年实施了“东方网点”工程,目前连锁网吧已达3000多家。

当前,针对互联网络普及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要在网络管理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如针对网吧业主经营行为、未成年人上网、网络色情以及网络语言等一系列问题,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关部门要共同开发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绿色网站,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办一些公益性网吧,组织力量研发适合广大未成年人参与的健康游戏软件,积极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强帮教。

网上教学预案篇7

【关键词】网络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3-02

网络集体备课是以网络为平台,打破传统备课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性,促成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网络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自研究"快乐、高效"课堂以来,我们构建自主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探索网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研究内容为:课前研究如何进行指导性预习,课中研究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课后如何进行拓展性综合练习。为提高网络集体备课效率,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反思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树立三个新理念,观念转变是前提

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催生网络集体备课方式的源头活水。

(一)树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如在课前,我们首先从调查学情开始设计"导学案",实施以"学"定"教";在课中,教师自始自终"致力于导",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励与引导,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中,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激活创造。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我们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课堂评价以学生是否学得主动作为标准。我们把课堂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智慧、创造的舞台;我们把预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实现学习前置,让学生自主构建初步的知识结构;我们把作业设计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到课外,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自主创造。

(三)树立新的课堂观

我校探索有效教学课题实验背景下的"自主课堂"教学。我们将"自主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定位为十二个字"自主学习、赏心悦目、精彩纷呈"。"自主课堂"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大致分为"导学――自学――互动――展示――点拨――拓展"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从调查学情开始进行"导学案"设计;其次预习先行,实现学习前置;再其次是交流与探究,在合作、分享、的基础上,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教师再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进行适时的点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归纳;最后,通过必要的策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课堂"强调建设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相互合作,互教互学,课堂是师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地方,共同收获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二、落实五个流程,强化管理是保障

我校规定,备课要"四定"、"三有"。"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交流平台。做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节课,每次研讨前后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跟帖"进行交流分享;"三有":即有固定地点、有备课组长主持、有领导蹲点,以保证备课活动取得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实名注册。实行实名电子注册及建立年级备课协作组,以便定期实施检查与评价。

二是任务分配。由教研组长在期初统一分配主备人的备课任务,用"电子公告"方式进行公示,教师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三天时间进行个体预备课(即为每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在个体预备课期间,教师要利用网络等各种优质资源服务于备课。

三是集体研讨。主备人将个人备课预案提前两周上传到资源库内,由备课组长在网上组织本年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可随意下载所需教案,课件,甚至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再利用每单周三的两节课集中研讨,形成导学案,每双周三的两节课为教研组内研究课展示,一般由本单元的主备人执教。

四是修改分享。教师可利用"跟帖"的方式把自己进行了个性化修改的导学案上传到备课资源库,供同行分享,以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五是循环使用。将最优化的导学案集结成电子备课册,上传到学校公共资源库,形成电子备课成果。教研组也可以将其它相关资源如课件等长期存留,以备循环参考使用。

三、把握五个反思点,交流分享是关键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思研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交流的辐射面。为落实好反思这一环节,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或现场研讨沙龙相结合,做到一课一反思,倡导教师写教育反思博客,并定期评价;一月一沙龙,每月组织两个教研组举行一次研讨沙龙活动。

一是分析"成功点"。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后,把成功点利用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思考:1、学生课前预习为达成目标作了哪些好的铺垫?2、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3、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4、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的?5、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6、在调动学生主体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7、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二是反思"失误点"。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1、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2、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3、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5、实际教学是否缺乏灵活性?6、学生课后综合性练习为什么质量不高……

三是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常常会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在网络平台上汇集成"智慧集"。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让教师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四是总结"后续点"。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后续教学预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网上教学预案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与概预算课程;教改;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57-03

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而光纤通信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通信产业也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基本目标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应用技能等,掌握各光学器件的用途、特点及使用;掌握SDH的速率和帧结构、映射、复用与同步,SDH传送网结构;能够正确安装中兴传输设备;能够正确的放绑、接续机房线缆及测试;能够正确的进行业务、公务、时钟及保护配置;掌握例行维护的基本原则;能够对告警及性能事件做基本的分析与处理。

1课程改革思路

2教学内容的的改革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与光纤宽带接入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业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带数据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同时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通信工程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移动网络优化与光纤宽带接入项目;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个变化,为下一代通信网络建设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熟悉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市场上有大量通信工程概预算类教材,大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缺乏实际的工程案例,理论与实践脱节。依据近年通信工程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整个教学内容共设置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通信电源工程、通信线路工程、通信管道工程、有线设备安装工程、无线设备安装工程七个情景,每个情景下面设置了多个任务,这些任务遵循从认识到认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每个任务都来源于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都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现代通信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概预算文件编制的相关知识,可以较快掌握通信工程施工、勘测、设计及概预算文件编制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表述如下:

3教学形式的改革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实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提出基于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图2所示。

3.2自我学习平台

本课程除了正常上课、实验等教学外,已与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将课程介绍、教学团队、课程标准、项目载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建设规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教案、课件、案例集、习题库、教辅材料、工学结合方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成绩评价方案、师资培训计划、教学组织方案、质量监控方案、课程特色、答疑讨论等专业课程资料全部列入网站中,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和答疑讨论。

3.3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除课内教学内容外,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定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教材、期刊及网络资源。如下表2所示。

4总结

该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学中能充分利用真实项目、真实的设备以及校内实训环境使学生真正的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衡.高职《光纤通信》实验教改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

网上教学预案篇9

【关键词】校园网;突发事件;预警

1引言

高校的校园网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校园网为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的平台,让师生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完成平时的学业工作,为管理与科研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校园网络中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致使校园网有安全隐患存在。鉴于这点,校方应制定完善的预警机制,保障安全时间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解决,还师生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

2校园网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

2.1隐蔽性特征

校园网路平台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平台上发生的操作大多是在后台进行的。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任何操作都有可能对平台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师生在登录时并不需要个人信息的验证,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些弊端,实施一系列的操作来威胁网络安全。这样的操作是在虚拟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很难及时发现。

2.2易扩散性特征

校园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成为了在校师生信息查询、交流、传输与共享的平台。目前网络安全验证主要使用的是tCp/ip协议,也就是说,只要任何一台计算机在符合协议要求的情况下都能够接入网络。这样一来,若是不法分子怀有目的性的登录的校园网的终端,传输一些不良信息,随着校园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这样的信息会快速的散播开来,影响校园网络健康发展。

2.3高技术性特征

一些教师或是学生在思想上比较偏激,在出现对学校的不满之后便想要报复学校,或是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会制作一些小型病毒程序在网内传播。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师生的计算机知识已经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对校园网络的攻击在技术难度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例如,破坏教务处数据、传播计算机病毒、攻击校园网服务器、访问未授权网站等,均表现出了高技术性的特征。

2.4高危害性特征

由于校园网是给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与共享的一个平台,同时也帮助学校进行一些校园活动的开展,因此校园网内的数据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需要上传至服务器,里面包括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信息、各科成绩信息等内容,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每学期结束后,教师需要以教师的身份登录教务处平台来进行学生成绩的上传,这时学生同样可以通过修改属性等方式来登录,来修改自己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在高校中并不罕见,并且若是校方网路安全设置并不到位,这样的操作时非常简单的,就算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能够在指导之后独立操作。这样一来,教师上传的成绩就不具备可比性,也不利于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成绩。无论是信息被窃取还是被修改,其危害都是比较大的。

3安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弊端

3.1组织机构不健全,协调不当

高校通常在网络维护方面不会设有专门的部门去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这种事情大多是由授课教师进行的。校领导认为没有必要去单独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去维护网络的安全,因此在安全之间发生之后,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来应对,校方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会成立临时性应急小组来处理事件,致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的如同一盘散沙,协调二字根本无从谈起。

3.2处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公开度

受传统思维影响,高校若是查出了安全隐患的制造者,本着不愿影响校园形象的思想,并不会对社会公布处理结果,只是在校内对肇事者进行处分决定。这样一来,在校师生发现对这类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处分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处决,会加大他们威胁网络安全的信心。

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制造者与参与者,校方一般采用“对内隐瞒、对外封锁”的政策,若是师生一定要校方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校方也通常是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在处理上缺乏公开透明度。

3.3预警方案未有效制定

校园网的预警机制应该是事先就设立完成的,这样才能起到预警的效果,保障在安全时间发生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解除危机。但就目前高校制定的预警方案来看,大多比较空洞,只是理论上的浅谈,致使预警动作迟缓。其次,一些高校将“预警机制”与“处理机制”混为一谈,认为既然有了处理方案,就不需要再制定预警档案了。殊不知,防灾胜于救灾,对于校园网的信息安全,校方应该是先做到预防,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而不是等到事故出现才想着补救。

4优化预警机制的策略

4.1强化危机意识

在安全事件的处理上,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树立起危机意识。校方不能忽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预警机制的投入量,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对于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而言,要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平日里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让隐患不易扩散。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点小的隐患若是没有及时解决,会导致日后隐患越来越大,威胁到师生上网安全。校方应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设立专门的安全部门,保障网络安全。

4.2健全组织机构设立,明确各部门职责

网络安全的组织机构应当有校党政办公室、校宣传部门、校网络中心、校团委、校保卫处、校学工组的一系列部门共同组成。各小组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保障在危机出现时能够理性应对,及时有效的处理。

4.3立足实践,制定科学的预警方案

预警方案不同于处理方案,校方应明确这一观点,制定一系列的预警机制。像是“应急保障措施”、“预防预警机制”、“应急指挥体系”、“恢复重建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方案的制定上,要求科学合理,在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不断完善,将危机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预警当中。

4.4加强演练工作

校园网由于具有其特殊性,一旦产生安全突发性事件就会对师生上网安全造成影响。校方在平日里就应采取模拟形式,对制定的预警机制进行检测,并且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预警的重要性。在预警演练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演练结束后网络安全部门能够有效总结经验,完善应急方案。

5结束语

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在校师生生活、学习的有效程度。对于突发性事件而言,只要拥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就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事前预警与事后处理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部分,校方要加强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2]黄锋.高校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预防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09).

[3]黄锋.高效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研究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王劲勃.校园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危机恢复应对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2(15).

网上教学预案篇10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