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品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5:47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1

本文在概述威海市水产品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tC指数测度威海市水产品的竞争力水平并利用SpSS分析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因素,预测中韩自贸区政策对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威海市水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1.水产进出口额:持续增长

近年来,为促进威海市水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威海市把水产品对外贸易作为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克服世界经济下滑等多重不利影响,使水产品贸易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2.出口市场结构:逐步优化

威海市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日本、韩国和美国。为规避风险,威海市开展水产品对外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积极开拓拉美、东北亚以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市场结构逐步优化。

3.出口水产结构:日趋合理

虽威海市在出口方面仍以鲜活及初级加工水产品为主,但精深加工比重也在增加,出口水产结构日趋合理,对外出口逐渐向内涵型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指数分析--tC指数

tC即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地区某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取值为[-1,1]。其计算公式为:

指数越接近1竞争力越大,用此计算2010-2014年威海市水产品竞争优势指数如下:

根据上表,可知2010年-2014年威海市水产品的tC指数保持在0.65附近,进出口量稳步增长,出口大于进口,保持贸易顺差,具有较明显的竞争力。

三、影响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

在对威海市的水产品公司进行访谈调查后,对影响威海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SpSS数据分析,在众多因素中总结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⑵浠分为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1.优势因素

(1)水产种类繁多

威海是冷暖水交界带,具有冷水型、暖水型和广温型生物,水产种类繁多,海蜇、鱿鱼、墨鱼、章鱼、海参、牡蛎、活蛤等使威海市水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政府政策扶持

近几年的“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政策有了显著的成果,威海市政府致力于远洋渔业的发展,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租用海事卫星,对所有捕捞渔船进行实时监控,随时了解在外作业渔民的情况,使得远洋渔业产值年均增长迅速提高。

(3)价格优势明显

目前,威海市水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水产品数量多成本低,相对于水产品以精深加工为主、劳动力缺乏的国家来说,在国内外市场中有相对低的价格,价格优势明显。

2.劣势因素

(1)出口市场集中,出口条件提高

近几年威海市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美国,对其拥有很大的依赖性。

虽然一些国家对某些水产品种类实行零关税,但却存在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来实施“绿色壁垒”的现象,如2016年韩国官方将对来自威海市部分水产品实施精密检查。

(2)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威海市大多数水产企业仍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以低价出口。这就使得虽然威海市每年水产品出口量在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没有出口量增加的快,长期下去就会存在厂商之间的恶性循环竞争的现象。

(3)宣传力度较弱,知名度不高

目前威海市没有一个系统的平台或机制,大部分水产公司为个体经营,没有积极通过提高技术、优化结构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只是被动等待顾客发现自己的公司从而获取经济利益,这将对销售产生消极影响。

四、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威海市水产品的影响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并进入实施阶段。这对威海市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在此背景下,威海市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优势因素的影响

(1)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完善水产品行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集聚。2015年威海市港航“十二五”工作任务与目标中,建造了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海洋与渔业、监管部门加强对水产项目审批立项,开通了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

(2)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也使更多的韩国水产品“走进来”,这将使水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以质取胜,水产价格会相应提高。

2.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劣势因素的影响

(1)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威海市作为经济示范区将会为“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提供样本,一定程度上激励中俄远东、中日、中韩朝等贸易的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密切了威海与韩国的关系,从而会波及威海市水产品的稳定性。

(2)对水产加工精度及附加值的影响

中韩自贸协定在关税等方面做出的优惠政策,将降低企业对外出口的成本,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水产品可以通过提高加工精度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市场利益,优化威海市水产品的产业结构。

(3)对水产知名度的影响

中韩自贸区的设立会对威海市水产品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2015年末,俄罗斯联邦兽医与植物卫生监督局网站公布了威海市新增对俄水产品注册企业26家。至此,威海市对俄水产品约占全国总数的13%,该举措将提高威海市水产在俄罗斯的知名度。

五、威海市水产品发展对策

1.开拓新兴市场,实现水产市场多元化

威海市在与韩国合作的同时,应积极寻找其他国外市场,建立多边贸易伙伴关系,以避免个别市场波动对水产品的出口产生巨大影响。

2.推动水产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调整水产结构,形成产业规模,提高水产附加值。提高深加工的比重,促进水产由外延粗放型到内涵精加工型发展,使威海市成为国际型的加工基地,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水产企业应提高品牌意识,借助中韩自贸区的设立来增加龙头企业的数量,使威海市水产业做大做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品牌。

参考文献: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Swot分析;枸杞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49—04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按照“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发展思路,依托枸杞生产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枸杞市场,壮大枸杞产业,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而且有效改善了枸杞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但是青海省枸杞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林业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不匹配。根据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进行重点研究,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青海省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区域布局

依托光、热等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资源,近年来我国枸杞产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全国枸杞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1.98万hm2,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河北、山西等省(区),全年枸杞产量约为16.6万t,其中,宁夏、内蒙古、新疆、甘肃和青海5省(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了92.77%(见表1)。

相比而言,宁夏枸杞生产的产业化水平最高,具有产业集群的雏形,产品研发与深加工能力最强,2010年宁夏规模以上的枸杞加工企业有27家,年加工转化率达到了20%,形成以干果为主,以枸杞酒、果汁、叶茶等50多种深加工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目前,宁夏枸杞产业的市场影响力最大,不仅拥有以枸杞为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市场体系,而且建有现代化的枸杞交易市场,特别是中宁县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价格的“晴雨表”。

近年来,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内蒙古枸杞种植面积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主要分布在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市以及呼和浩特市等地,但其生产经营相对粗放,单产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不仅缺少枸杞加工企业,产品种类单一,而且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宁夏中宁枸杞市场进行产品销售。新疆枸杞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精河县、乌苏县和沙湾县,其中精河县是新疆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2010年该县的枸杞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占新疆的45.5%,64.19%和73.81%,虽然该县的枸杞深加工产品逐渐多样化,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市场影响力不足。甘肃枸杞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白银市和酒泉市等地,其中,位于白银市的靖远和景泰两县的枸杞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甘肃省的76.48%,98%和99%,因缺少优质枸杞品牌和产品深加工企业,甘肃枸杞产地更多地表现为原料输出地,产业链较短,难以获得高附加值。

(二)青海省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

青海枸杞已有5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统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西州境内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都兰、乌兰、德令哈等地。近年来,位于海南州境内的共和盆地试种枸杞取得成功,这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2005--2010年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由2513.33hm2增加至13346.67hm2,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9.64%(见图1)。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青海省枸杞产业的产量和产值也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分别由2005年的0.1万t和0.2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4万t和5.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69.52%和90.37%,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户均增加收入超过6000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8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世纪80年代,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枸杞因获得国家“优质产品”称号而畅销海内外,但由于缺乏品牌保护,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品牌优势,而且新推出的品牌缺乏市场影响力,一品多牌现象突出,品牌的市场价值不高。目前,青海省有7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从事枸杞种植、产品研发及加工销售,产品由直销干果逐步扩大至涵括枸杞浓缩汁、枸杞茶、枸杞籽油、消渴降糖胶囊、枸杞多糖和降糖饼干等在内的饮料和医药保健食品,目前这些产品的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近年来因其绿色、生态品质逐渐拓展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二、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明晰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其机遇与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克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以及规避威胁,是青海省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青海省枸杞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l-区位优势与土地资源优势

青海省枸杞的主产区具有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等特点,使得青海枸杞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外形和品质。同时,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国内目前集中连片栽植枸杞的最大区域,而且未来10年至少拥有可开发50万亩土地资源种植枸杞的潜力,无疑将使青海省在全国种植枸杞具备规模优势。

2.品质优势

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检测数据显示,青海枸杞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蛋白质含量11.2%、脂肪含量6.6%、总糖含量52.4%,特别是枸杞多糖高达8.3%,达到优质枸杞的各项生物指标;同时,青海枸杞主产区大气、水源、土壤基本无污染,非常适宜生产市场需求旺盛的有机枸杞,2010年柴达木盆地有2万亩枸杞种植基地获得国际有机认证,4种枸杞产品和鲜果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规模经济效应不足,缺乏市场影响力

青海枸杞产业规模经济效应不足,在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等方面与其他省区均有较大差距,2010年青海省枸杞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相当于新疆的80.7%,66.67%%和88.5%;较宁夏枸杞产业而言差距更大,2010年青海省枸杞产业的种植面积约为宁夏的一半左右,而产量和产值仅为宁夏的1/5。同期,青海省枸杞出口量仅有0.1t,而新疆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出口量分别达到了22.15和1624t。

目前,青海省仅有少数几家生产企业有能力在保鲜、储藏、去除农药残留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研发投入,大部分企业仅仅是进行鲜果和干果的销售,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枸杞交易市场和市场营销体系,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缺少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较低,市场影响力较弱。

2支撑枸杞产品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枸杞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青海省枸杞的主产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缺乏,同时由于远离城镇,水源、餐饮、住宿、安全饮用水及道路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加剧了枸杞采果期劳动力紧缺的程度,2010年柴达木地区枸杞种植和采摘用工的需求达到了84.67万个人工,支付劳务费用为5080.2万元,劳务费用占枸杞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了10.16%,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

其次,青海枸杞产品生产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但是由于政府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足和融资困难。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不健全,缺少行业自律组织,缺乏产品生产销售标准。

(三)机遇分析

1政策支持

2009年12月,青海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2月,青海省委林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壮大枸杞等林果产业,编制《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性担保与贴息贷款政策,规划安排一批枸杞生产重点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重点扶植枸杞产业发展。

2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0年的54.2%和58.8%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而医疗保健消费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2.01%和3.25%上升至2010年的6.47%和7.44%。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食品消费不断下降,而医疗保健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医药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随着枸杞产品的营养与保健功能逐渐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以枸杞为原材料的医药保健品市场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这也昭示着青海省发展枸杞产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挑战分析(threat)

1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青海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枸杞产业的国内市场格局必然发生深刻变化。从市场结构类型来看,当前国内枸杞产业市场属于垄断竞争类型,不同省(区)之间的枸杞产品均是比较接近的替代品,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在青海枸杞的收获季节,一部分外地客商到青海枸杞主产区大量收购枸杞进行贴牌销售,并且采用一些不正当竞争方式与青海枸杞产品竞争,以期削弱青海枸杞产业的市场影响力,而各地方政府为支持本地区枸杞产业的发展,纷纷将枸杞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剧了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医药保健品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呈萎缩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海枸杞产品出口的难度,并将加剧青海枸杞产品与其他省(区)枸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2绿色无污染品质受到挑战

青海枸杞主产区或大片土地出租给私人种植,或维持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经营模式,客观上为枸杞的标准化生产和监督管理造成困难,甚至部分枸杞种植户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舍弃成本略高的生物农药与有机肥,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提高产量和使用亚纳漂洗增添色泽以增加销售量,这样不仅导致了枸杞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而且严重影响了青海枸杞产业的声誉,不利于青海枸杞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通过对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可以发现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挑战,这将为青海省枸杞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选择合适的策略提供依据。

将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匹配,形成优势—机会策略(So策略)、劣势—机会策略(wo策略)、优势—挑战策略(St策略)和劣势—挑战策略(wi?策略)(见表2)。

1优势—机会策略(So策略)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应该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发挥自身发展枸杞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坚持绿色、有机发展道路,开发医药保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劣势—机会策略(wo策略)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应该以广阔市场前景为着眼点,争取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影响力。

3优势—挑战策略(St策略)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应该始终依托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品质,实施高端精品战略与差别化发展战略,化解产业发展的威胁因素。

4劣势—挑战策略(wt策略)

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应充分借鉴其他省(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枸杞产业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科学规划,增强枸杞产业发展的后劲,努力减少劣势,应对挑战。

四、促进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依托资源与品质优势,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挥青海枸杞主产区的自然环境与土地优势,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突出青海枸杞的高原、绿色、有机特征,实施好枸杞种植的Gap认证、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工作,在已有品牌中挑选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的品牌,制定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广告宣传将其培育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既培养和提高了消费者对青海枸杞的忠诚度,又降低了消费者搜寻商品的成本和时间,增加潜在顾客,将青海枸杞的需求曲线向外推移,扩大市场需求。

(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降低市场竞争风险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青海枸杞产业由传统的生产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逐步将青海枸杞产业引向集约型和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同时,在枸杞种植基地推行有机生产技术方式,从源头上消除因添加亚纳给青海枸杞品牌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保证青海枸杞产品的品质和种植户的经济利益,降低市场竞争风险。

(三)推动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开发多样化产品,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

首先,青海枸杞生产企业应在政府支持下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重点突破鲜果保鲜、包装、储藏、降低农药残留、生物农药开发等技术瓶颈,满足产品适应长途运输的需要和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产业链,开发以枸杞为原材料的营养与保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再次,以青海枸杞的优质品质为突破口,市场定位高端化、精品化,提供差异化产品。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3

市场结构,即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主要包括卖方与卖方间、买方与买方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各方面存在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属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范畴。通常定义为对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按照贝恩的分析,产业组织理论中考察市场结构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场集中度(考察产业内规模的分布状况)、产品差别(考察企业的竞争与服务情况)、进入与退出壁垒(考察市场的潜在的竞争强度)、规模经济(考察产业企业的集中状况)等。

(一)上海市房地产业的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1]是指各行业中若干最大的企业产销量占行业总产销量的百分比,是刻画产业市场结构性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行业集中程度越低意味着市场垄断程度越弱、市场权力越小;行业集中度程度越高,那么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市场权力及所获取的预期效益也越大。测量产业集中度的方法有很多。这里选用产业集中度指数CRn来衡量上海房地产的状况。

CRn=∑Xi/X

式中:n-------企业数;

Xi--------居于市场第i个企业的销售;

X------市场中所有企业的销售总额;

CRn---最大n家企业的集中率(通常取最大的4或者8)。

按照“贝恩分类法”,如果行业集中度C4<30%或C8<40%该行业为竞争型,反之为寡占型。就目前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基本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房地产开发主体也日益的壮大,但从总体看,市场集中度还不够,表1是2005年上海市房地产前10位企业的销售情况。

表12005年上海销售额前10家房地产集团

位次单位名称销售额(万元)占总额比

1大华集团4890542.26%

2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08931.62%

3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703551.25%

4上海万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2285781.06%

5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2205291.02%

6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2067050.96%

7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1787620.83%

8上海顾村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1721840.80%

9上海精文置业(集团)有限公司1550910.72%

10上海城投置业(集团)有限公司1300600.60%

注:以上数据来来源于上海统计局网

2005年上海市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161.3亿。根据表1数据,我们计算前10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销售占有份额,可以算出CR4、CR8、分别为:6.19%、9.8%。按照贝恩的标准,上海房地产行业还没形成规模效应,更说不上垄断。企业数量众多、集中度低的市场结构不利于产业的运行与竞争。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80/20规律(80/20principle):一个成熟、理性、规范的产业,20%的企业占领80%的市场份额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促进良性的循环与发展,如发达的美国就是如此,前几家房地产集团占据的市场份额都达到80%以上。

(二)上海房地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我们采用了集中度的指标分析市场结构,他主要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的不均衡程度,如果要了解上海的房地产的规模,就要采用规模经济水平分析。所谓规模经济[2],指生产产量增加导致企业成本的递减和收益的增大,一般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下降的最低点即为莱昂斯的企业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meS)。但是并不是规模越大,收益越高。也存在由于企业规模过大导致平均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下降,也就是所谓的“超大规模不经济”。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上海房地产业有所健康发展,但还远远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虽然2006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938.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74.27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2177.08亿元。但是几千家房地产企业平分,远远达不到要求。且过多的施工、稀缺的资源的浪费等都将阻碍了房地产未来的良性发展。

(三)上海市房地产业的产品差异分析

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类产品生产中,不同的产商所提供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差异化的目的是降低产品的价格敏感性,使客户在进行购买时减少对价格因素的考虑。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使该产品的非价格产出特征与其他产品有所差别。如商品的物理性差异、销售服务的差异、买方的主观差异即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的差异等都可以导致产品间不完全的替代关系的状况、都是形成差异的因素。差异化有许多类型,为了更方便分析差异化,我们从产品特征维度和服务支持维度进行研究。

产品特征维度指的是产品在生产出来后本身具有的产出特征,例如一件住宅产品的产品特征包括住房面积、房型、地理位置、房屋质量、设计等相关特征;通常产品特征上的差异化体现在技术创新或是严格的质量管理,在这个维度上,客户愿意花费更多来购买更多的功能、更可靠的质量、更新颖独特的设计和舒适度,但随着经营手段和方式的更新,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会找同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等来做个项目,从而使产品差异模糊、导致每家产品性质一样,可能只是挂的牌子不一样,这样不利于消费者的选择。

服务支持维度是指在客户眼中,销售者帮助他们选择、获得和使用产品方面的服务,住宅产品的服务包括物业管理、售前咨询等,它主要聚焦于客户的使用过程。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往往忽略了服务支持这一维度的差异化,因为这一差异化并不能在产品销售时就体现出来,然而,当对客户的服务逐步累积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品牌效力。在当今房地产市场,品牌的力量不言而喻。许多有名厂商的产品并不是在产品本身领先竞争对手,而是他们的服务更加让客户满意,因而他们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如2004年进入上海的世联地产,在慢慢融入上海房地产文化的同时也逐步征服了本地地产大鳄:大华和绿地。2004年,世联地产接受了长寿路上的一个楼盘,只经过8天时间的准备,仅在开盘当天,100多套房源就被800多个客户争抢。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上海世联长久以来在市民心中形成的“稳健、创新、服务中国”的品牌形象。

因此,在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时,对这两个维度都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维度的差异化都能给产品增加价值。

(四)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承担而在位厂商不必承担的成本,它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果不存在进入障碍,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某一市场,则市场可以达到完全竞争或者可竞争状态。按照贝恩所指出的,上海市房地产业的进入壁垒只有产品差别优势和资本要求。首先,产品差别在前面分析中已经论述,通过品牌所建立的产品差别优势还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进入壁垒,不能有效构筑起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其次,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它的顺利发展需要开发主体拥有一定得资金实力,没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一个开发项目是很难运行起来的。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高利润的诱惑且行业进入壁垒未形成。上海仍存在一些实力弱、效益低下的企业参加这个行业的竞争,导致社会资源分散利用,这样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不利于上海房地产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上海市房地产业市场结构的建议

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有效,将是决定产生规范的市场行为与良好的经济绩效的基础性的因素。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优化现状的市场结构是必然的。根据上海市房地产目前的现状,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发展房地产业集团,支持并购与重组

面对目前市场的分散与零乱,产业重组势在必行。而发展产业联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它会使企业内部与外部都得到增长,使企业发挥更多的综合优势。联合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的。首先,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使其本身的规模得到扩大,这就使得企业拥有更大的能力来控制它的成本、价格、资金的筹措和客户的购买行为,降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改善同政府的关系,从而形成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其次,房地产企业通过并购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

(二)大力支持企业强化品牌,合理开展产品差别化竞争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会为企业获得很多的额外收益,当各种楼盘信息如潮般在市场中涌动的今天,品牌必须具有个性特色,扑捉市场空缺,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才能长久占领市场。所以强化品牌、提升知名度将成为竞争中一个很重要的筹码,因此开发商应注重产品的创新,使其形成独特、新颖的产品。因此在塑造品牌的综合品质时要突出工程质量(品牌塑造的基石)、房型设计(有效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功能合理(提高品牌住宅的科技含量)三大方面。加强售前、售中服务伸售后服务,强化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形成强烈的消费偏好,从而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淘汰弱小企业。从而达到优化市场结构目的。

(三)提高门槛避免过度竞争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红岛;蛤蜊产业;消费结构;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38-02

一、红岛蛤蜊的资源禀赋

红岛是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下属的一个乡镇,位于胶州湾底部,城阳区西南部,距城阳区城中心25公里。红岛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浅海滩涂近十万亩,拥有渔船1216条,辖区17个行政村均为渔业村,是青岛市“水产状元镇”和“水产强镇”,水产品产量多年位居青岛市乡镇第一,是青岛市目前最大的蛤仔生产基地。2000年被确定为“青岛海洋科技开发区”,是一个典型的以水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沿海街道。

红岛海岸线漫长且近海物产丰富,由于周边海域水质优良,营养丰富,因此比较适合蛤蜊生长。红岛所在的胶州湾沿岸河流众多,包括大大小小的十一条河流[1],这些河流每年都能携带一定量的泥沙和低盐水注入胶州湾,这些都给蛤蜊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另据专家介绍,红岛滩涂沉积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上部是沙质淤泥质土层,中部为亚粘土层,下部为沙砾层等,特殊的泥质滩涂,且微生物丰富,这种环境极其适合蛤蜊的生长[2]。

二、红岛蛤蜊的消费结构分析

据调查,青岛市民一天平均吃掉10万斤蛤蜊,为摸清红岛蛤蜊产品的消费情况,发放消费者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问卷有效率为91.9%,根据有效问卷进行消费者消费特征的分析[3]。

(一)购买频次分析

从青岛市民对蛤蜊的购买频次进行观察,几乎每天都购买蛤蜊的消费者只占样本总量的3%,每周平均购买两次的占样本总量的12%,每周平均购买1次的占调查样本的28%,而每半月平均购买一次的占样本总量的31%,平均一个月购买一次的占样本总量的16%。可见消费者每月平均购买3次的为主流情况。从青岛市民对红岛蛤蜊的认知度进行的观察,41%的被调查者对红岛蛤蜊这一品牌十分熟悉,36%的被调查者较为熟悉,17%的被调查者偶尔听说过红岛蛤蜊。只有5%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听说过红岛蛤蜊这一品牌,据作者推测,这小部分群体可能是在青岛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性群体。

(二)对产地的关注程度分析

从消费者购买蛤蜊时是否关心蛤蜊的产地进行统计分析,11%的被调查者对蛤蜊的产地十分关注,19%的被调查者对蛤蜊的产地较为关注,二者合计占样本总量的30%,可见蛤蜊的产地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有36%的被调查者对此偶尔关注,另有34%的被调查者对蛤蜊的产地根本不予关注,他们只关注蛤蜊本身的品质或价格,对蛤蜊的产地来源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可见蛤蜊的产地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基本不产生影响。从对红岛蛤蜊的价格进行观察,认为价格太高难以接受的只占样本总量的7%,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较高但可以接受,认为价格偏低的只有9%,而高达61%的被调查者认为红岛蛤蜊的价格比较适中,另有8%的被调查者对红岛蛤蜊的价格不清楚。

(三)购买场所分析

从购买场所进行调研,鲜活蛤蜊的购买场所多集中在超市、便民商店、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而蛤蜊制品的购买场所多集中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海产品专卖店和其他场所。有47%的被调查者是从农贸市场购买鲜活蛤蜊,31%的被调查者是从路边海产滩购买,另有14%的是从超市购买,只有8%的被调查者是从便民商店购买鲜活蛤蜊。对于蛤蜊制品购买的场所,高达62%的被调查者从大型超市购买蛤蜊制品,16%的被调查者从海产品专卖店购买,14%的是从农贸市场购买蛤蜊制品,另有8%的被调查者从其他渠道购买蛤蜊制品。根据观察分析,大型超市和海产品专卖店的蛤蜊制品加工程度较深,而农贸市场的蛤蜊制品只限于蛤蜊干肉或其他简单加工处理的初加工产品。

(四)购买时的考虑因素分析

从消费者购买蛤蜊产品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研,把消费者购买鲜活蛤蜊时预设了6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是鲜活蛤蜊的安全性、新鲜程度、价格、产地、供选择的范围和购买的方便程度;把消费者购买蛤蜊制品时预设了10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是安全性、新鲜度、价格、购买的便利性、可供挑选的数量、产品包装、销售服务、产品品牌、产品产地、有无促销活动。统计分析来看,在购买鲜活蛤蜊时,67%的被调查者会考虑产品的安全性,71%的会考虑新鲜程度,46%的会考虑价格的高低,59%的被调查者会考虑购买的方便程度,34%的则会考虑可供挑选的产品种类,而只有12%的被调查者则会考虑鲜活蛤蜊的产地来源。

从购买蛤蜊制品分析,68%的被调查者会关心产品的安全性,73%的会关心产品的新鲜度,58%的会关注产品的价格,26%的会关注产品购买的便利性,35%的则会关注可供挑选的数量,24%的被调查者则特别关心产品的包装,12%的关注销售服务,16%的则对产品的品牌特别关心,另有11%的被调查者对促销活动有兴趣,只有8%的被调查者关心产品的产地。

三、基本结论

从消费特征看,大多数消费者对红岛蛤蜊的认知度较高,而蛤蜊的产地对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且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红岛蛤蜊的价格比较适中。多数消费者从农贸市场和路边海产摊贩购买鲜活蛤蜊,而蛤蜊制品则多从大型超市进行购买。消费者购买鲜活蛤蜊时依次考虑的因素是产品的新鲜程度、安全性、购买的方便性、购买价格、产地来源渠道等;而购买蛤蜊制品时依次考虑的因素是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产品价格、可供选择的数量、购买便利性、包装形式、产品品牌、销售服务、促销活动和产品产地。

参考文献:

[1]杨晓瑱.环胶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评价与预测[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1-25.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5

卖方议价的能力:与买方压低价格相反,卖家会尽量提高原材料或者核心部件的价格。幸运的是,国产自主品牌一直走的是自力更生之路,产品自主化率高,全站仪达到了100%,GpS达到了60%;与国内的DVD,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发展的情况不大一样。与这些电子产品长期受上游国际厂家核心技术部件价格控制的情形相比,自主品牌实现了可喜的自主定价和较好的成本控制。

三、测绘行业出口的策略选择及建议

通过以上内部(Sw),外部(ot)两种环境,利(So)与不利(wt)两个方面的交叉分析,以及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外部环境威胁的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测绘仪器的海外营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是十分激烈的,开始进入一个增长放缓,利润率下滑的时期,加上之前的金融风暴,各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一定的出口压力。在这种形式下,国产仪器如何更好的进行海外营销,如何抓住机会成为世界级的行业品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从So优势增强上来看:

1)以低价格打开市场,以好的服务赢得客户。在没有知名度之前,要充分利用价格优势,形成吸引力,让客户先用起来,形成口碑,同时做好售后服务,让用户放心,逐步取得认可。

2)在产品上,先易后难,比如早几年先出附件,然后电子经纬仪、水准仪,接着全站仪,再后是激光仪器。当这些产品打开市场后,视情况推广GpS甚至是软件等。

3)在出口为主的海外营销模式下,有实力的厂家应该在欧、美、日主要市场设立分公司,甚至收购国外的渠道商,将销售服务网络铺到全世界,这样就能逐渐变的主动。

从wt劣势弱化层面看:

1)规范国内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由相关机构牵头,联合有影响力的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强,中国测绘仪器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本文通过结合Swot及波特五力模型对海外营销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针对海外营销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测绘仪器海外营销Swot策略分析

国内测绘仪器海外营销可以从90年代末开始算起,90年代初期之前,国内测绘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催生了一批新一代的测绘仪器生产厂家,这些厂家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并且开始自己研发,终于生产出了测绘领域一系列国产化产品,到今天大部分已经取代了进口产品,低端产品已经占领相当的国际市场。据统计,到2007年,中国测绘仪器生产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也产生了许多国产品牌。但在价值上估计只有20%,20亿人民币左右,所以中国的测绘仪器是多而不强。一方面,国内测绘仪器的崛起,让国外厂商低端仪器慢慢失去了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日本,欧洲等强国依然拥有最响的品牌,最先进的技术,稳固地把持着测绘仪器及GpS测量的高端市场。

Swot是公司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影响主体的内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制定主体未来的发展战略。本文将运用此模型来分析当前中国测绘仪器海外营销的优劣势,以期通过透彻的分析为海外营销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环境分析: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

所谓优势(S)是指某一主体所具备的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有利于主体竞争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测绘仪器海外营销的优势:

1.中国测绘仪器的品种系列、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均已接近和达到国外产品水平,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且大量出口国外。随着产品的不断成熟,广泛被世界承包商、建筑商、工程师接受。例如水准仪占了世界市场的80%,电子经纬经70%,棱镜90%,全站仪40%。(全站仪跟GpS的高端产品仍是国外品牌的市场,不可撼动)

2.劳动力及运作成本的低廉使中国测绘仪器产品价格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而测绘仪器又是属于光机电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难度大,市场小,大公司不愿干,小公司干不来,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做到水平高成本低,因此有可能造出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事实也是如此。

劣势(w)是指主体欠缺或者做不好的东西,这种东西会使主体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测绘仪器海外营销可能存在的劣势如下:

1.国内测绘仪器厂家多,规模小,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国内生产商实力都是比较弱的。

2.测绘仪器关键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或处于研发,专利技术少,在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方面仍需要努力。

3.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国产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中品牌优势不强,高中低档产品差距很大,在海外营销中也主要靠贴牌为主。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

中国测绘仪器目前正赶上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的阶段,到处是建房屋,修公路,架桥梁,成为世界上测绘仪器销量最大的国家,这让中国测绘仪器厂家不断壮大,增加了海外营销竞争力。具体分析,可能面临的机会有以下方面:

1.随着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并形成了加工出口为主的生产形态。测绘仪器属于制造业,中国目前又具有光学,机械,电路板制造的坚实基础,劳动力及运行成本的低廉使中国的测绘仪器产品价格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这样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转移为国内测绘仪器厂商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国外品牌不断本地化的同时,国内仪器也把更多精力开始放在国际市场。

2.世界市场危中带机,全球经济危机让行业格局发生变化,甚至开始重新洗牌,国外的竞争对手由于过大的规模以及这些低端产品的非独占性纷纷不能继续支撑,不断被高端企业购并,小公司纷纷倒闭。国产仪器应抓住机会,努力提高海外市场份额。

中国测绘仪器海外营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也存在着很多构成威胁的因素。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面临的威胁,及早做出评价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它们产生的影响。那么,具体面临哪些威胁呢?以下进行具体分析之外,又从波特五力模型的角度对国际市场上测绘仪器的竞争进行了阐述,以期分析更加全面。

1.国内企业出口的无序竞争,没有价格联盟,造成了国产仪器出口价格的不断下滑,价格竞争惨烈,比如全站仪从以前的3-4万降到现在的1-2万,甚至不足万元,水准仪从刚开始的1千多到现在的几百块,本来测绘行业是缝隙市场,比较小,市场技术性也比较强,服务成本比较高,利润相比其他大的行业应该是比较高的,维持一个好的利润水平也是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2.近几年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削弱了前几年的成本优势,降低了竞争力。

3.人民币汇率的攀升,让厂家的利润受到了严重挤压。

4.从07年底开始全球经济放缓,经济危机不断加剧,导致了国外订单锐减,让很多工厂不得不缩衣紧食,减少生产线,重新调整工人的工作时间甚至裁员等。

波特五力模型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提出,被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和引用。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一个行业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行业的最终获利能力。在世界市场范围内简单分析如下: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当前国际测绘仪器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国外一些大的生产商或直接进口的批发商、国内几个大的测绘仪器生产商,小生产企业及出口贸易商等组成。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渠道竞争及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上。国内的品牌知名度都不高,国外的生产商及批发商有好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及设计能力。

新的竞争对手进入:测绘仪器行业较偏较窄,市场不大,同时技术性很强,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潜在进入者设立了门槛。竞争的出现基本都是行业内部的分裂。此外没有颠覆性的测绘产品的出现和使用新一代技术,就不可能有大的进入者对现在格局产生大的影响。

替代品的威胁:现有技术及趋势看,新型产品的出现比较慢,因此老的产品依旧是非常有市场的。但是国产品牌应该重视一些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早日起步,缩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厂家,成立具有约束性的行业组织,规范无序竞争,避免恶性价格战。

2)一方面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获得市场、技术、渠道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战略。

3)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向客户转嫁成本,选择汇率稳定的货币做计价货币等手段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总之,中国测绘仪器的海外营销仍处于上升阶段,如何更深一步开发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形成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执行方案,仍是一个需要测绘界同行和政府部门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2000

[2]C.w.L希尔.G.R.琼斯.《战略管理》.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6

一、S(strength):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

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906公里,由于地处北温带,近海年平均水温在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海水含盐量为30‰左右,这种海域中的海产品,营养最为丰富,味道最为鲜美。大连盛产鱼、虾、贝、蟹、藻,是我国重点的水产基地之一,营养价值较高的毛虾、对虾、海蜇、香螺、海虹、牡蛎等海鲜产品亦成为大连各大海鲜餐饮店的特色菜品。如此丰富的海产资源是大连发展海鲜美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二)海鲜餐饮名店众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连众多的海鲜餐饮名店和海鲜大排档均衡布局于各条街道,现已形成“蜘蛛网”式的经营格局,如中山区的品海楼、万宝海鲜舫等;沙河口区的天天渔港、中海楼等;西岗区的紫航海鲜大饭店、新海味、蓝海湾等;甘井子区的小平岛假日酒店、双盛园大酒店、海中全等;旅顺口区的海鲜一条街等。如此数量众多的海鲜餐饮名店为大连发展海鲜美食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二、w(weakness):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开发的弱势分析

目前,大连旅游业界对海鲜美食旅游市场的调研还不够深入,海鲜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亟需创新。同时,由于大连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历史长,产品效益好,出于对观光型旅游产品可观利润的追逐,大连旅游经营者对于开发海鲜美食旅游之类的旅游新产品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导致海鲜美食旅游市场开发乏力,投入不足。

三、o(opportunity):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开发的机会分析

(一)海鲜美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追求营养、滋补和养生,海鲜美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绝大部分海鲜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而脂肪含量又非常低,对人们的身体保健和滋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海鲜美食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海鲜美食旅游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因此,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二)十二运为海鲜美食旅游提供新契机

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2013年8月至9月在辽宁省举行。大连作为十二运的主要分赛区,将承办足球、曲棍球、花样游泳等14个项目的比赛、训练任务。届时,将有大量的运动员、游客汇聚滨城。因此十二运的举办将是大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契机,更是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发展的一个绝佳机遇。全运会的参与者和参观者,大多数会做延伸旅游,感受大连蔚蓝海洋文化,品尝特色海鲜美食,将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三)辽宁“夜经济”新消费增长点的引领

所谓夜经济,就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文化、休闲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在晚上七点至次日六点之前的相关消费。对于外来旅游者而言,“夜经济”是使其更进一步了解该旅游城市,丰富旅游活动内涵的一种体验性消费方式。辽宁省服务业委建议省内各地全力推动夜经济发展,使夜经济成为全省消费新的增长点。辽宁省在餐饮“夜经济”方面,将以传统夜市、小吃街和大排档为中心,形成夜间餐饮美食集聚区,为旅游者创造一个特色的饮食环境,一边感受当地文化一边品尝特色美食。大连的海鲜美食“夜经济”将给游客带来别样感受。

四、t(threar):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开发的威胁分析

(一)国内其他同类型城市的竞争

大连市海鲜美食旅游市场的开发面临着其它同类型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青岛、秦皇岛等周边知名滨海旅游城市的竞争更为激烈。其他同类型的旅游城市会抢占一部分旅游市场,所以只有拥有更优质更丰富更具新意的海鲜美食旅游产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才能保证大连海鲜美食旅游对市场的占有率。

(二)海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海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千奥物流秦皇岛定位研究

一、引言

物流园区是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多种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具有综合、集约、转运、储存、指挥和调节优化等基本功能。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减少对城市经济乃至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有着突出的作用,如: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改变城市增长方式甚至构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整合城市现有的物流资源。此外,还具有促进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和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

但是,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国内物流园区的减少存在着追求投资速度而忽视效益的现象,造成许多园区的空置率达到60%。在物流园区规划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该园区的定位。如果没有科学的定位,则其发展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定位过高,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造成规模过大,引起资源的浪费;反之,定位过低,就会造成其规模满足不了物流发展的要求,同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园区规划的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影响着该项目的发展规模,并关系到其规划成功与否。因此研究物流园区的定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项目背景

河北省政府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状况,先后出台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2010年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其中《河北省现代物流业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河北省将加快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秦皇岛东港路物流园区、廊坊国际区域性物流产业园和邯郸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秦皇岛市抚宁县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提出了建立抚宁千奥物流中心。

千奥物流中心项目是抚宁县委、县政府既考虑到为三农服务,又考虑到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谋划的富民强县项目。本项目选址在抚宁县城东南下庄管理区。位于抚宁县横二以南,横三以北,留守营连接线以东,紧邻留守营连接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体建设规模为:占地面积253460平方米(约380亩)。

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农产品在批发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不同,因此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功能设计前要搞清楚市场经营品种的特点和在批发过程中所需要市场通过的服务。功能设计前除了明确经营种类外,还应明确市场定位,如果市场定位为一个以配送中心为主的批发市场,那么在功能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市场的配送功能建设;如果是以批发交易功能为主的批发市场,那么在功能设计上应考虑如何为整个批发交易过程提供更合理的服务,并设计合理的交易流程。因此,对千奥物流中心进行准确的定位,就成为该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三、定位分析

一般来说,定位就是结合园区的内外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对园区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园区的高层经营决策者明晰内外部环境,提出发展物流园区的使命、远景目标和制胜策略,从而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

本项目在收集资料中,由于基础资料难易获取和调研不易,所以本项目主要根据河北省、秦皇岛市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年鉴的信息,通过对农业优势项目、生产加工基地状况、农业产业化程度、竞争对手、农机农资市场、交通成本、汽车交易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寻求千奥物流项目的优劣势,结合抚宁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研究。

1、农业优势项目分析

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抚宁县主要农产品是以蔬菜为主,占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29.08%,而粮食面积/蔬菜面积为5.9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35),并且低于青龙县(19.09)和卢龙县(17.28)。这说明抚宁县农业优势在于蔬菜种植。

进一步分析可知,抚宁县农林牧渔业占全市总值的比重大约为25%,而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大约为30%。其中蔬菜园艺作物、林产品及干果(尤其是板栗)占全市的40%多。具有明显的农林业优势。

抚宁县有着一定的产值优势,水果品种丰富,产量较大。单位面积水果产量在全市处于中上水平,抚宁县的农业总产值和蔬菜水果总产值均位居秦皇岛四县之首。

综上,抚宁县农业以蔬菜和水果为主。蔬菜和水果在抚宁县农业中的产值占到78.5%,为各县之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2%。但是,水果的单位产量及产值还有待提高。

2、生产加工基地状况分析

为了寻找抚宁县蔬菜及水果单位产量及产值和其他地方的差距,选取秦皇岛市其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蔬菜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抚宁蔬菜基地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2.27和2.22,均为第6(倒数第二)名,说明应该挖掘潜力,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值和销售产值。山海关的蔬菜生产基地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二,而山海关无公害蔬菜基地两项指标分列第一,分别为抚宁的3.39和3.32倍。而这种差异是除了由于无公害蔬菜由于其高附加值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率,更重要的是抚宁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单位,由于当地分散化的小农户种植导致的生产成本高,使得利润少,进而单位产量和产值不高。

因此,对于抚宁县千奥物流中心的定位而言,应该注意加强蔬菜市场的增值服务,提高其附加值,如可以进行蔬菜加工、清洗、包装、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

3、农业产业化程度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抚宁县的农业产业经营率。本文选取了河北省、秦皇岛市以及秦皇岛市下辖的三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和北戴河区)、四县(抚宁县、昌黎县、青龙县和卢龙县)以及山海关开发区的2007-2008年两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这个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为:抚宁县2007年和2008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均为40%,处于10个比较对象中的倒数第二位,低于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山海关区、山海关开发区和抚宁县三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2008年相对于2007年的增长率为负增长。所以,相对而言,抚宁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尽管高于青龙县,且增长最为缓慢。

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抚宁县的农业以散户为主,不能成规模经营,难以降低成本,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应该进行公司化运作,形成规模化经营,以期降低成本,形成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销售—配送产业链。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进出口;发展;海关口径;税收;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08-04

一、上海市进出口发展现状与相关税收变化情况

(一)上海市进出口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的一枝奇葩,特别是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夺人眼球。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22072.19亿美元,较1995年的2808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其中,出口总额达12016亿美元,首次超越出口大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表现尤其可圈可点,2009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777.31亿美元,较1995年增长了近14倍,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由1995年的6.8%提高到12.6%。

从横向比较分析,全国进出口发展状况,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呈现四强称雄的局面。自2005―2009年,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四地区进出口规模在全国所占比重保持相对稳定态势,广东始终占据首位,江苏和上海居于中间,浙江相对次之;但从四地区的发展速度看,广东、江苏和上海三地区在全国平均增速水平左右发展,而浙江却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表现较为活跃。因此,与快速发展的地区相比,上海市进出口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下页图2)。

(二)上海市进出口环节相关税收变化分析

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带动与之对应的税收获得长足增收,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相关税收增收不同,进出口的发展引致的税收增收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进口消费品消费税三种。2009年,上海市海关口径税收为1955亿元,较2005年增收了816亿元,增长71.6%,其中:关税为400亿元,较2005年增收了120亿元,增长42.9%,平均增速为9.3%,较总体增速低了5.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为1438亿元,较2005年增收了598亿元,增长71.2%,平均增速与总体增速较为吻合,增长稳定;进口消费品消费税为117亿元,较2005年增收了98亿元,翻了五番,平均增速较总体增速高出43.1个百分点,增速最快(见下页图3)。

二、上海市进出口发展特点分析

(一)与经济发展规模相对称,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自2001―2009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由5210.10亿元增长到14900.93亿元,几何平均增幅为14%;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额由608.98亿美元增长到2777.31亿美元,几何平均增幅为20.9%,增幅较国内生产总值高出近7个百分点,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从弹性①分析角度看,2001―2009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对GDp的弹性系数由高位的3.29稳步降至1.12,渐趋于1;同期,GDp对进出口总额的弹性系数由低位的0.3稳步上升至0.72,同样有收敛于1的趋势。这表明,上海市进出口发展在对经济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同时,进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称,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1.从贸易方式看,贸易方式保持均衡发展

2009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为2777.31亿美元,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高达90%。通常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指的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公司、企业所开展的单边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指的是使用进口料件在国内进行加工,再将产成品出口所发生的进出口贸易。单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加工贸易,随着加工贸易本身及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工形式的不断升级,其国内价值链逐渐加长,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自2000年以来,上海市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保持长期的均衡发展态势,其中: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5%~7%的区间内,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8%~10%的区间内。均衡发展的贸易方式,对于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冲击,都是较为有利的。如,2008年第四季度,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开始产生影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最先受到冲击,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有2万多家中小企业倒闭,由此所引起的失业人数达200万,与此对应,2008年11月和12月,广东省进出口增幅逐月回落,当月同比增幅分别下降13.0%和14.2%;同期,上海市进出口受此影响相对平缓,2008年11月和12月进出口总额分别下降11.2%和12.3%,均较广东省同比下降幅度小。

2.从产品结构看,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路径,即由低技术含量到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低竞争力到高竞争力的发展路径,上海市进出口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2000―2007年,上海市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分别由34.81亿美元和8.52亿美元增长至156.70亿美元和32.0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350.2%和276.6%,同期,工业制成品由258.75亿美元和245.02亿美元增长至1233.75亿美元和1407.1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376.8%和474.3%,初级产品进出口增幅显著低于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增幅;体现资本含量和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发展态势,更能说明上海市的进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2009年,上海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分别为1025.63亿美元和636.16亿美元,较2002年分别增长877.29亿美元和561.3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591.4%和750.4%,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出口增幅。

进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与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升相一致。通过引用巴伦斯指数1可以看出,上海市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改善状况。具体如下表:

在上海市进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巴伦斯指数①在2001―2007年基本保持在-0.60~-0.66水平上,且呈不断降低之势;同期,工业制成品的巴伦斯指数不断上升,由最低的-0.10上升至0.07,表明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缓慢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在稳步上升。特别的,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巴伦斯指数更高,2007年,二者分别为0.01和0.06,至2009年,二者快速提升至0.11和0.13,进一步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相呼应,进出口市场不断巩固和扩大

在长期发展中,上海市对外贸易注重传统市场的不断巩固和新兴市场的逐渐拓展。传统上,美欧、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及台湾等地区是上海市主要的贸易伙伴,2009年,上海市与以上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98.85亿元,占上海市全部进出口总额的64.8%,自2004年以来,该数据长期保持在65%左右水平上,表明在长期的进出口贸易中,上海市与传统市场的长期稳固关系。

外部市场的不断变化,如,经济危机的爆发,或者人为的非关税壁垒等诸多因素,上海市在不断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兴市场,以改变过分依赖某一类型市场的不利局面。如,2009年,上海市与新兴市场中的非洲市场进出口额为47.34亿美元,较2004年的21.26亿美元增长了26.08亿美元,增长122.7%,在上海市全部进出口额中的占比也由2004年的1.3%提高到2009年的1.7%。

三、上海市进出口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点问题

上海市进出口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从不同角度看,仍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在推进进出口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上海的特点和定位,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外贸领域。比较发现,与进出口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上海市在挖掘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外贸领域具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中,以服务贸易为突破口,形成以高附加值、低碳运行为特点的竞争力优势,从而区别于广东的加工贸易为主、浙江的一般贸易为主等贸易方式。

2.培育行业协会,提升协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有效的行业协会在对外贸易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制定行业标准提升行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和应对wto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等。与浙江相比,上海市仍有很多工作可以开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浙江省商业联合会共建立了同业公会、行业商会392个,涉及服装、眼镜、家具商、五金、合成革等100多个行业领域。它们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甚至在海外也有众多商会分支。这些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优势,在指导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10年1月9日,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为防止浙商因山西煤炭重组,迪拜房产投资危机遭受损失就以“致全球浙商公开信”的形式,将山西省、迪拜列入2010年浙商投资的预警区域,从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

3.促进进出口发展广度和深度,不断夯实海关口径税收增收基础。影响海关口径税收增收的因素,主要包括税率和税基两大部分,随着中国逐步履行加入wto的承诺,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调整至目前的9.8%,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目前的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目前的8.9%,与此同时,海关口径税收不降反增,由加入wto前2001年的840.52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483.57亿元,主要原因是进出口规模的增加较平均税率下降更大,即税基的增加大于税率的下降。税收收入、税率和税基的三者关系,表明了中国税收增收仍处于拉弗曲线①的上升阶段,因此,我们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增加海关口径税收的增收,在平均关税税率继续下降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关键的做法是促进进出口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扩大进出口产品范围的同时,提升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四、结论和建议

上海市进出口发展在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健康快速前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保持了长期优势和主导地位。上海市进出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不断挑战,以及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急需加快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为此,包括政府和市场参与各方,需要从不同角度,作出不懈努力:

1.宏观政策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汇率在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上的作用,以此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二是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进出口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两个中心建设的契机,提升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国际化动机理论;中国传媒集团;因子分析;“四力”模型

一、企业国际化动机的相关研究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动机问题,makino等从产开发(assetexploitation)和资产创造(assetexploration)两个角度阐述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动机。美国国家外贸委员会曾对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的最主要动机有:跨越关税和进口壁垒与管制;降低关税和消除高额运输成本;获得和利用当地原材料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得到了发展,关于企业国际化动机的研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等。日本学者小岛清和英国学者Dunning对跨国经营动因所做的系统归纳,受到学术界普遍的认同。小岛清认为,自然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生产要素寻求型,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三类主要动因。Kojima(1978)按照动机把对外投资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东道国在自然资源、市场、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进行投资时的区位选择和投资类型。2006年的《世界投资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有三个方面:寻求市场、寻求效率和母国政府对国有跨国公司规定的战略要求。

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跨国直接投资并不是利用现有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主体行为,而是对于外部环境冲击的战略反应,因此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多表现出外部环境的要求。鲁桐对温州112家名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获取较高的利润、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获取海外市场信息是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动机。江小娟则认为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力来自于我国更多地参与国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外科技资源、更好地贴近国外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邢建国认为中国跨国直接投资成长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对经济主体战略的调整。而王林生等人提出:国家利益的驱动是跨国直接投资发生的宏观原因;企业利益的驱动是跨国直接投资发生的微观原因。由此看出,对于企业国际化的动机,有着不同的类型。而对于中国传媒产业国际化问题,目前少有研究涉及,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导引下,探索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的相关理论,对于中国传媒产业国际化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中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接下来部分将对于Dunning国际化投资动机理论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中国传媒产业的现状,对于中国传媒集团的国际化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检验Dunning理论的实用性,以期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与现实指导。

二、Dunning的国际投资动机理论

1.资源导向型。资源导向型是以资源为导向的一种投资战略,公司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和获得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并以这些资源为母公司提品和服务。对于资源导向型国际动机而言,首先是海外寻求国内的劣势资源,主要是从国外获得本国缺少的原料,通过投资于海外的产业,开采外国的资源来补充自己的先天不足,并获得由低成本原材料带来的益处。其次,维护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使用进口原料的企业,随时都受到国际原料市场供给状况与价格变化的影响,面临多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威胁到原料进口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位。为了防止或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厂商往往前往国外的原料产地投资设厂。最后,资源导向倾向于利用当地生产区位优势。

2.市场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是指公司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东道国市场或相邻市场的需求,实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市场战略动机来源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展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市场寻求型投资是基于多种导向,规避贸易风险、稳定与扩大市场。

3.效率导向型。效率导向型跨国公司更多的是利用母公司资源支持、产品大部分销售回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它们进入东道国就是要压低成本。这类跨国公司比较重视东道国的三个方面:生产要素成本、政策优惠与基础设施建设。

4.战略资产型。伴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资产的角逐,国际化经营已成一种必然趋势,通过战略资产的寻求,根据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利用领先的世界技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利的地方配置专业化生产厂家,可以形成国际专业化生产网络。

三、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的实证检验

1.实证检验假设。进行资源型投资多是因为国内资源比较贫乏,需要资源投入比较多的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并且资源性投资方式常常规模巨大,周期长,风险高,相对于传媒产业而言,受到资源因素影响较小。因此,得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因不属于资源导向型

由于国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islam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如收入)与传媒产品的消费密切相关。同时,国外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便利,因此国外市场对于中国传媒集团具有较大吸引力,通过开展国际化战略,可以拓展海外市场,赢得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因此得到第二个假设:

假设2: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因属于市场导向型

发达国家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开展传媒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业务,能够提升传媒集团的经营效率,因此得到第三个假设:

假设3: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因属于效率导向型

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的战略是在国际化趋势大背景下,考虑外部环境的威胁与自身的优势,根据专业化协作的原则,通过国际化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形成国际专业化生产网络,从而促进集团更好发展,因此得到第四个假设:

假设4: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因属于战略导向型

2.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实证分析。为了探索传媒集团的国际化动机,对上海几家传媒集团有关领导进行了深入访谈基础上,结合传媒产业发展的形式,分析传媒集团机会与风险的同时,进行了问卷调研。对于问卷的设计,针对Dunning国际化动机理论的四方面,首先,考虑到资源因素,传媒集团从事国际化,除了要寻求国内劣势资源外,政府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传媒产业的财政支持等,都是传媒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可资利用的资源。其次,对于市场因素,主要考虑到海外市场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传媒产品具有相当高的消费能力,且海外传媒产业巨大发展空间对于中国传媒集团也是一个极大吸引力。再次,对于效率因素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考虑追逐海外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寻觅国外的政策优惠以及利用国外便利的基础设施等。最后,对于战略导向型,传媒集团进行国际化,在利用自身优势向国外学习同时,借助国家战略导向的引导,通过培育自身竞争力从而打造国际品牌。因此,问卷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共分为16个相关的问题。总共发放了问卷65份,收回65份,剔除填写不完全的,共计回收有效问卷61份,描述性统计如表1。

由表1各个指标的得分可知,对于寻求国内劣势资源得分较低,海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吸引力等得分较高,寻觅国外政策优惠等得分中等,而集团闲置资金的利用、创新能力的培育等得分较低,针对Dunning国际化动机理论的四个方面,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见表2)。

由实证的结论可知,Dunning的国际化动因模型并不能充分地解释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的动机,这或许与中国传媒集团发展较缓慢,海外投资刚刚起步,并未形成系统化的战略模式,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更多的是在外界推动下被动进行国际化战略。

四、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四力”模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理论,对于此次调查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于研究样本采用了Kai-ser-meyer-olkin与Bartlett检验,根据SpSS17.0的测算,该问卷的Kmo为0.753,Bartlett近似卡方为427.546,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于样本进行最大方差旋转分析,可以得到四个因子(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每个条目的因素载荷均大于0.559,总体方差解释率为65.47%,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并得到四个因子:

第一个因子包括海外寻求国内的劣势资源、海外稳定的经营环境、海外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场空间、追逐国外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寻觅国外传媒市场的政策优惠、利用国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察了国内外市场环境对于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这里我们称其为市场影响因子。

第二个因子包括政府“走出去”战略导向、借助传媒产品输出国家观念、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府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协调。这里主要考虑到政府对于传媒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作用,我们称其为政府影响因子。

第三个因子包括利用国际化提升传媒集团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国际化把企业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这里主要考虑到传媒集团从事国际化是为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目的,因此我们称其为品牌影响因子。

第四个因子包括引进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集团闲置资金的利用、集团创新能力的培育,主要是从集团自身的能力出发,考虑到集团自身资源与发展战略,因此称其为集团创新影响因子。

海产品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蓝海战略;竞争;中国企业;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3-0042-06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原有市场边界不断减少和消失,在中国很多产业之中,供给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速度,企业普遍面临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利润率降低、市场萎缩等问题和挑战,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更加复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否创造无竞争的市场空间将是中国企业制胜生存的关键所在,由此本文依据中国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致力于探究全新的战略分析工具。

一、中国企业蓝海战略分析框架

红海指所有的市场空间密集且饱和,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整个市场中企业利润低下且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之中。与此相反的是蓝海,蓝海假定“所有原本存在的行业今天都不存在了”,现有市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行业边界并没有给出(Kim?熏w.C等,1999)[1]。蓝海之中是不存在竞争的或竞争处于十分之弱的格局(可以忽略的情况),相应的,企业高增长率预期是很可能实现的。红海战略强调高价值需要高成本才能提供,而低成本则和低价值相对应,企业在成本领先与差异化之间取舍,而蓝海战略则认为企业通过价值创新重新界定边界可以同时取得差异化与低成本两者的优势,以低成本为顾客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降低竞争,获取丰厚的利润。蓝海战略将企业视角从传统红海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传统的关注竞争对手行动最终打败竞争对手转向为通过价值创新实现质的飞越。蓝海战略之所以可以创造无竞争的空间,关键在于它通过规则再造使原有红海市场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两大规律转化为了“边际效用(mU)递增与边际成本(mC)递减”的特殊规律(王建军等,2007)[2],通过价值创新使产品或服务同时具有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个战略优势,重新创造供需关系。

视角转向中国,由于中国属于工业化后发型国家,中国企业出于“赶超”心态,通常注重学习和模仿工业化先发国家的企业。但是以中国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实力,按照既定的竞争规则随着西方企业起舞,很难脱颖而出。蓝海战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工具,引导企业走出常规的思维方式,使得创新不仅仅是由奇思妙想促成的结果,而成为一个系统的、可执行的过程。为了迈向广阔的蓝海,构建无竞争空间,中国企业所要做的,首先是摆脱一味模仿、比照西方的思维定式。本文参考Kim,w.C教授和mauborgne,R教授的一揽子工具,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运作活动特点设计了实践中蓝海战略分析的框架,目的是要找出一个中国企业生产经营上可行的价值创新方案,使中国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具有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个优势。如图1所示,蓝海战略分析框架具体包括三个模块: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块,经典四步行动模块,价值创新模块。

为了使中国企业处于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首先应绘制战略布局图与价值曲线,战略布局图是Kim,w.C教授和mauborgne,R教授提出用于诊断和分析企业战略轮廓的示意图,以现有产业竞争和投资所关注的各个要素为横轴,以产业内所有其他各项关注要素买者购买投入为纵轴,即纵坐标越大,买者购买付出金额越高,纵坐标越小则越低。将本企业各要素购买者投入水平的点连接,即得到本企业的价值曲线,价值曲线显示该企业在现有产业竞争和投资所关注的各个要素的相对表现,也衡量出该企业在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地位。查看的价值曲线显示出在什么样的购买水平上什么企业提品或服务,另外价值曲线可以衡量不同水平的客户对每个要素不同的需求程度。勾勒价值曲线有三个作用:首先,通过价值曲线企业可以明确现有各个商业要素和竞争基础;其次,价值曲线可以帮助企业执行该业务分析,搜索到一个新的路径进入蓝海市场空间;第三,价值曲线有助于发现行业现在和未来可能蕴藏的商机,同时也是执行蓝海战略分析框架第一个模块:“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块”的必要准备工作。

(一)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块

在拥有企业现有价值曲线之后,蓝海战略分析进入第一个模块:“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块”,这个模块的功能目的是为了切断竞争,发掘企业蓝海成功关键因素。主要包括6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识别替代性产业”,具体来说就是鼓励企业战略管理者识别那些提供和企业目前所处产业的产品、服务相同功能的,针对相同购买群体的替代品产业。企业战略管理者应该尝试回答:“和企业目前的产业相比较,什么是未来更好的替代产业?为什么消费者从目前的产品或服务转向了更好的替代产业?”针对这个问题可能有肯定与否定两种答案,如果答案是存在替代性产业的话,那么替代行业之间的空间就为价值创新提供了可能,潜藏的价值创新就很可能发现,蓝海战略分析就进入到下一模块。例如,原先在中国市场中风风火火的各种家教培训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诞生了以新东方为代表的网络教育课程,方便了各层次学员的学习需要,时间也便于安排,价格也具有很大优势,同时还可以反复听课,遇到疑难问题还有及时的解答。可以预见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先家教市场的份额势必被网络教育逐步替代。而如果答案是不存在替代性产业,没有真正的替代产业和产品,企业不能按照这个步骤创建无竞争市场,那么蓝海战略分析进入到下个步骤。

第二个步骤是“识别不同战略群组”。这里的战略群组具体是指:同一产业内遵循了类似的战略特征或在类似的基础上展开竞争的公司。由于企业往往关注在同一战略群组内的竞争力,忽视了其他不同类别战略群组的行为。在不同战略群组都获得企业认可的前提之下,企业通过了解客户在高低战略群组之间转换的原因和特点,各个战略群组的特点可以变得清晰,企业通过将高低两个策略组的优点结合到一起,降低或消除不同战略群组的不利因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无竞争市场。这个步骤之中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是产业内的战略群组?为什么消费者选择较高的战略群组,而不是较低的?”例如,在中国汽车市场之中存在豪华轿车(如宝马)和经济实惠轿车(如本田)两个迎合不同客户群体满意的战略群组,此时上汽引进名爵?穴mG?雪和荣威就恰到好处的兼具了豪华和经济实惠两者的特点。针对这个步骤的问题,如果企业的战略管理者能够给出肯定答案的话,那么蓝海战略分析就进入到下一模块,而如果答案是企业无法识别不同战略群组或者不能识别不同战略群组之间的优势与劣势,那么企业无法按照这个步骤创建无竞争市场,那么蓝海战略分析进入到下个步骤。

第三个步骤是“拓展客户端新的购买群体”。“重新定义行业的购买群体”是这个步骤的核心目标,传统红海战略之中通常按照“目标市场是均匀的”这个思维来定义企业的目标客户群。然而在现实中,对于某一行业,市场中有大量的客户群体,但真正购买的却集中于一个或一部分群体之中。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搜索整个客户链,区分客户群体与非客户群体,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在现实之中,产品的购买群体与使用群体常常不一致,但这一不使用的群体却往往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购买决策之中,企业需要发掘这部分客户群体,拓展客户端新的购买群体。这个步骤之中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回答以下问题:“在同行业中的潜在购买群体是什么?哪一个群体才是产业需要关注的?新的购买群体能创造新的收入吗?”

针对这个步骤的问题,如果企业的战略管理者能够给出肯定答案的话,那么蓝海战略分析就进入到下一模块,以宇通客车为例,如果将产品定位于类似公交车的公共交通工具,那么购买群体大多是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购买者往往以招标形式采购,注重初始购买价格高低,而如果将使用者等同于购买者的话,那么购买者除了注重初始价格高低以外,更看重购买后的耗油多少、维修频繁程度、使用寿命等不可忽视的成本。而如果答案是企业无法识别不同潜在客户群体或者不能拓展购买客户群,那么企业无法按照这条步骤创建无竞争市场,那么蓝海战略分析进入到下个步骤。

第四个步骤是“搜索互补产品或服务中的不足”。这步骤中企业战略管理者应该回答以下问题:“互补产品或服务适用的情景是什么?在消费互补产品或服务的前后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互补产品或服务消费的不足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缺陷?如何消除互补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之中存在的不足?”在目前中国的市场之中,越来越多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组合不断产生,大多数情形下,产品都不会单独使用,产品的价值往往被互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所左右。举例来说,一份可口的元祖雪月饼如果以劣质易损的纸盒来做包装无疑会大大降低产品的价值,也难以获得顾客认可。这个步骤的核心就是发掘企业现有互补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化问题为机遇,通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价值创新。如果企业的战略管理者能够发现互补产品或服务中的不足,给出整体解决方案,那么蓝海战略分析就进入到下一模块,而如果企业无法发现互补产品或服务中的不足,那么企业无法按照这条步骤创建无竞争市场,则蓝海战略分析进入到下个步骤。

第五个步骤是“重新考虑购买者功能性、情感性的需求”。绝大多数行业提供的产品都是功能导向型或情感导向型的,功能导向型产品更多地关注产品的价格与成本却忽视了价值和顾客的情感诉求,而情感导向型则更多地关注顾客的感觉而忽视了成本与价格。目前中国许多功能导向型产业不注重价值,而更多地将注意力聚焦于产品的成本与价格之上,适应的战略是从严格的强调功能效用到更多关注顾客的情感价值可以开辟一个新的蓝海市场。而大多数产品的功能性与情感性两种需求并不是割裂开的,例如,将原来全面注重功能的产品转变为一个全新的,有限关注顾客感觉的,相应减少功能的基本的产品更能加降低价格,更加获得顾客青睐。这个步骤中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回答:“顾客对于产品的功能性、情感性需求分别是什么?消除哪些因素可以转变过于强调情感性的产品定位(或功能性)?”此时,如果该行业已经可以被定性为一个混合情感与功能的定位,那么本步骤可以很容易地应用,蓝海战略分析就进入到下一模块,而如果没有明确的答案,企业战略管理者难以区分顾客的两种基本需求,那么企业无法按照这条步骤创建无竞争市场,那么蓝海战略分析进入到下个步骤。

第六个步骤也是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模块的最后一个步骤,可描述为“塑造外部条件”,即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塑造外部有利条件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实现未来产品或服务新的价值增值。这不同于传统战略之中预测外部技术、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而采取调整,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而蓝海战略分析的是外部环境给客户价值造成的变化,着眼于未来价值主动调整,创造外部有利条件以实现价值创新。这个步骤之中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哪些趋势将影响所在行业?这些趋势将以何种方式影响所在行业?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提供怎样的价值?”第六个步骤是第一个模块中最困难的一步,如果企业战略管理者能给出确定答案,那么他可以通过推广新技术轨迹和破坏现有的业务来实现塑造外部条件,从而进入到下一模块之中,而如果企业管理者无法给出肯定答案的话,那么企业无法塑造外部条件,企业现在无法应用蓝海战略。

第一个模块的优点是系统性的囊括了企业实际商业活动中的所有要素,便于实践中展开分析,有利于企业找出替代现有红海竞争战略的新视角。在六个步骤之中只要有一条成立,那么企业就能够寻找蓝海路径以进入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并允许企业进一步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规范,实现价值创新。

(二)经典四步行动模块

第二个模块:“经典四步行动模块”是蓝海战略的经典分析工具,是开创蓝海战略的关键。其中包括“消除—减少—提高—创造”四种相互关联的可能动作,它要求企业战略管理者不仅要回答四步框架的问题,还要从四步框架展开行动,以考虑全新的经营理念,从而创造新的价值、增加买方效用。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减少和提高市场之中原本就存在的商业因素同时追求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然后结合新的价值创造实现规则再造,迈入新的蓝海市场。“消除”和“减少”目的是消除或者降低不利因素,使得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其中消除是去掉对全新的市场没有提供附加价值的经营理念,而减少是减少现在存在、对全新市场仍然可能带来成功,但起到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如现在的商业因素。相比之下,“创造”和“提高”则专注于提供经济附加值和优越产品性能的行动。提高的动作是限制应该提高的现有商业要素,因为这些要素虽然显著影响着买方效用,但对行业几乎没有价值。最后,进行创造活动时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买方价值的源泉。创造和提高推动商业要素分化,得出未来新业务的特征。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创造新产品可能只是原有红海产品的延伸,技术创新可能无法开启蓝海市场。只有真正以价值创新为基础,突破现有市场边界的界限,将各个商业要素重新筛选组合,才有可能迈向无竞争的广阔蓝海。即迈入蓝海空间是基于价值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同时,企业还应认识到,蓝海战略要求企业协调产品、流程、人员等各个环节为一个整体贯彻价值创新,形成系统性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在产品的层面上价值创新。综上所述,“经典四步行动模块”就是通过4步行动增加买方的收益,同时产生新的需求,推导出价值创新下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而描绘出新的战略布局图和新的价值曲线。

(三)价值创新模块

在新的价值曲线的基础上,蓝海战略分析进入第三个模块——“价值创新模块”,这个模块在以下四个项目开展评估新战略:买方效用,战略价格,规划成本和采纳障碍。当且仅当所有四个项目中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或服务从战略上才是一个可行的价值创新,才有可能真正进入蓝海空间。通过四个项目的评估,将旧的商业要素和新的商业要素加以识别、区分,从而产生全新的经营概念,得出新的成功关键因素并评估新发现的产品或服务。

在第三个模块中第一个评估项目就是“买方效用”,简单说就是回答“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有没有杰出的买方效用?”,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买方体验周期及周期内各个环节,用效用杠杆对各个环节加以测试。如果企业得到肯定答案的话,那么评估进入下一个项目之中,而如果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没有杰出的买方效用,那么蓝海分析将回到“四步行动框架之中”,再次发掘新的价值。

第二个评估项目是“战略价格”,在价值创新的基础上企业目标是创造新的需求,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原先产业内的顾客,同时还希望通过价值创新发掘其他产业的顾客。因此,此时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需要回答“企业提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否能够有效的吸引原先不是目标客户的群体?”企业如果能够超越现有产业的定价规范,列出功能与形式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找出合适的、最大众化的价格区间,那么能够得出肯定的答案,评估进入到下一个项目之中。而如果不能得出肯定答案,那么则重新评估这一项目。

第三个评估项目是“规划成本”,企业战略管理者需要回答:“企业能在战略价格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规划成本以达到盈利吗?”。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需要综合运用简化运营、寻找合作伙伴和改变产业定价模式这三个杠杆,从战略价格推演出所希望获得的利润率,以做出目标成本的规划,而不是由成本得出定价,要达到目标成本(Kim?熏w.C等,2005)[3]。如果能够得出规划成本的话,评估进入到下一个评估项目之中,否则重新评估本项目。

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采纳障碍”,就是再次检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要进入市场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接受上的障碍,能否将产品推向市场?企业的战略管理者需要考虑能否过教育雇员、商业伙伴和广大公众,公开地讨论为什么要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扫除大众的采纳障碍,使新的产品或服务被大众接受。如果能够扫除采纳障碍的话,蓝海战略分析就可以在价值创新的基础之上得到新的蓝海思路,得出蓝海战略是可行的结论,否则重新评估本项目。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第三个模块中的四个项目都需要满足才可以开启蓝海空间。蓝海战略分析框架详细的整合了不同逻辑的工具,可以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打开无竞争的蓝海空间。

二、蓝海战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蓝海战略是对传统红海市场之中以价格为中心的供需体系的彻底颠覆,蓝海战略并不是对现有商业元素的重新整合或延伸,也不是满足现有市场之中没有被满足的潜在需求,而是以规则再造创造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全新的需求。蓝海战略改变了传统以击败竞争对手为着眼点,以满足买方需求为重点的经营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创造全新的需求,提供既具有差异化优势又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上,从而使买者难以拒绝,其他企业难以模仿,达到买卖双方共赢的局面。

能否打开蓝海空间在目前激烈竞争市场之中对于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为了迈入广阔的蓝海,中国企业应在进行蓝海战略分析的基础之上参考以下思路进行:

1.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想客户之所想,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可以给客户带来“急客户之所急”的心理体验,从而另辟蹊径,避免激烈的红海竞争,增加企业的利润。例如国内知名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金风科技”为适应风电市场的快速增长及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进行差异化设计,形成了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的风力发电机组系列。同时,金风科技深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需要不停运转才能给客户带来丰厚利润的特点,因此产品初始价格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客户降低采购和运营中的综合成本,从而迈入无竞争的蓝海。金风科技自主独立开发了远程登陆系统,将风电厂通讯接入机组的部分数据监测、查询、调用并生成相应报表,方便了客户在远端了解现场金风机组及相关设备运行情况,同时金风科技在全国建立了广泛覆盖的备件库,形成“点、线、面”的网络布局,通过24小时服务电话可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为客户挽回每一分钟的损失。

2.寻找各层次产品之间市场空白。这其中以王老吉开发“昆仑山”品牌矿泉水最为典型,现有红海市场中各色纯净水和矿泉水层出不穷,搏杀激烈。现有市场之中的矿泉水大多为湖泉水,而以“昆仑山”作为品牌名则立足于雪山水的高端产品定位,相比同类型20元左右的冰川矿泉水,法国依云矿泉水,5元的昆仑山价格要低很多,而面对市场之上占据主流的1-3元的矿泉水,昆仑山则要高端很多,昆仑山比成本领先的矿泉水具有雪山水“50年以上自然过滤、小分子团水、丰富矿物质、弱碱性水”的差异化优势,又比其他高端水具有成本领先的低价优势,2011年昆仑山成为了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水,通过把握各层次产品之间市场空白,昆仑山打开了广阔的蓝海空间。正如马云所说:“有很长一段时间阿里巴巴的模式都不被看好,而正因为没有被看好大家都没有进入该市场,否则机会就不会属于阿里巴巴了。”

3.改变原有定式思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市场之中有着大量婚恋交友节目,如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的成功是改变了原有婚恋节目的定式思维,走出了与众不同的路线,原有婚恋节目都选择有丰富综艺节目经验的主持人,而江苏卫视却选择了原先主持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孟非来主持,赋予节目理性、沉稳的气质;更重要的是,节目风格上大多数婚恋交友节目注重的是“娱乐”,而非诚勿扰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婚姻是人一生之中神圣的大事,直奔主题,重点直接定于男女了解、交流、评价上。非诚勿扰更注重男女之间的选择性,面对刁钻挑剔的各色女嘉宾,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的男嘉宾能否牵手成功往往很有悬念,依据不同环节不同的结果配置音乐,富有戏剧性、观赏性、趣味性,从而获得收视率上的巨大成功。

4.开发并满足细微的人性化需求。以万达影城为例,针对想看电影有孩子的夫妇来说,需要考虑看电影时为小孩找到临时保姆是否方便、便宜,到了电影院周围停车是否方便,电影院是否时时都能提供可口的零食,所有这些都影响到人们对外出看电影的主观估价。这些与看电影互补的、满足细微人性化需求的服务超越了万达影城的传统边界,因为很少有影院经营者会去考虑人们为孩子找临时保姆有多难、多贵,而实际上这些因素却影响到顾客对他们生意的需求,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发并满足这些细微需求,将以低成本迈入无竞争的蓝海空间。

5.低成本创造差异化。以海底捞为例,餐饮的传统商业竞争要素包括:口味、价钱、环境、服务、以及便利性。餐饮行业是个低门槛低技术行业,复制性很高,如果从竞争的角度考虑,口味、价钱、环境等都是基础性条件,海底捞能做到的,竞争对手也能做到,唯一能让海底捞迈入蓝海空间的,就只剩下服务了。因而海底捞着重打造的是那种让顾客感觉宾至如归的体验,就是想你所想,急你所急,让你感动,以低成本创造差异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Kim?熏w.C.,mauborgne?熏R.Creatingnewmarketspace?押asystematicapproachtovalueinnovationcanhelpcompaniesbreakfreefromthecompetitivepack[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9,77?穴1?雪?押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