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林木管护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7:15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1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全面掀潮,项目建设、奶牛生产、落实“两补”政策等农村各项工作异常繁重而艰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一特殊时期,把大家召集上来召开会议,主要目的就是简要总结20__年林木管护工作,通过现场参观,学经验,找差距,分析查摆林木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症结,核实找准林木管护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把管护认识再升温,管护责任再明确,管护措施再细化,全面推进林木管护工作整体升位。刚才,我们就近就便观看了姜家、里木店、黎明、太平、肇东镇等五个乡镇林木管护现场,综合现场林木管护情况,可以概括为:闪光点和阴暗面同在,问题和差距并存,既有好典型、好经验,也有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

20__年,市委、市政府把林木管护工作做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特别是通过全市上下深入开展林木管护年活动,从根本上扭转了重栽轻管的不良状况,实现了林木资源持续快速增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林木管护的氛围已经形成。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大张旗鼓地发展林业经济,把林木管护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特别是去年林木管护年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栽树兴林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一朝造、常年管,造三分、管七分的管护思想已经确立,人人想管护,人人抓管护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二是林木管护行为逐步规范。按照“谁造、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彻底转换了营林机制,改变了过去林木管护与己无关的不良现状。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把林木管护做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重奖重罚,一票否决。同时,对林木资源保护和林木采伐等方面又做了严格规定,先后出台了《肇东市林木采伐管理暂行办法》和《肇东市保护林木资源的规定》,使林木管护由被动转为主动,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林木管护效果比较明显。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5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保存率达到了87以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林木管护、采伐、幼林抚育等制度办法,林木管护实现了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林业整体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退耕还林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的检查和验收,绿色通道工程无论是标准还是质量都创全省之最。

成绩的取得,我们各级领导花费了很大精力,负出了很多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但客观地讲,在林木管护上,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还有很多不容回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管护思想上,认识滑坡,松懈放任。在林木管护上,一些乡镇领导存有“造林结束,任务完成,管不管是个人的事”等错误思想意识,甚至是不闻不问,认识上不够,思想上放松,工作上放任自流,被动抓管护现象有所抬头。二是表现在管护职责上,责任不清,任务不明。一些乡镇成立的管护组织,形成虚设,制度没有形成,责任没有落靠,任务没有明确,只是被动应付,没有真正肩负起管护责任。三是表现在管护工作上,管理粗放,看护不紧。一些乡镇林木管护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真正意义上的管护网络没有完全形成,致使盗伐林木、滥砍乱伐、非法侵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镇采造脱节,管理不严,林地变耕地、林地成牧场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林地堆放柴草现象在各乡镇村屯不同程度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林地堆放柴草失火焚烧树木近万株。四是表现在幼林抚育上,管护滞后,标准不高。部分乡镇对幼林管理不及时,措施不到位,该铲不铲,该趟不趟,护林壕标准不够,致使杂草丛生,牛羊啃噬,导致造林不见林,造林不成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制约林业发展的根本症结,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解决到位。

今年,是林业经济抓完善、抓提高,全面提质增效的一年,要体现造林成果、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林木管护是关键。我们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研究和抓好林木管护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抓林木管护,就是抓林业生产,就是抓生态环境,就是抓经济。为此,确定今年林木管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抓死两头,突出权属,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格追究”的基本思路,强化造管并重,活化管护机制,完善管护制度,加大管护力度,推行综合管理,确保林木成活、成林、成材,取得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这一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林木管护重要性的认识,坚持造管并重。要多层次、多步骤、多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专门会议、电视讲座、宣传标语、宣传牌、明白纸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度、大密度开展林木管护宣传工作,市到乡、乡到村、村到户,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林木管护的重要性,各乡镇要定期组织群众观摩参观,采取效益对比方式,让群众明白管与不管不一样、管好管坏不一样,高投入才能够带来高产出,调动群众管理管护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愿管、会管、愿投、会投,保证取得预期效果。

2、搞活机制,多方共管。坚持“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原则,进一步创新林木管护机制,努力形成多方共管格局。重点推行三种管护模式:一是群造群管。在林地使用权和树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的基础上,要同时制定好林木管护计划,对承包造林大户明确林木管护责任,由乡镇和村统一监督实施。二是联合共管。条件允许的乡村集体,可以公开选派人员与有林户组成专职护林队伍,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实行集体、个人联合管护。三是出资代管。由有林户联合出资,雇人管护,并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双方权力、义务及管护标准等。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2

一、2018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显著提高。共完成:1、人工造林13309亩,其中:长防林6000亩;其他造林2189亩。2、封山育林18000亩,其中: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12000亩;省级封山育林6000亩。3、森林抚育73000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20000亩;省级森林抚育53000亩。4、退化林修复6000亩。义务植树270万株。顺利通过省级营造林核查验收,面积核实率、面积合格率、计划完成率均为100%。主要工作措施是:(1)加强组织领导,密集调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造林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以实施林长制为总牵引,把植树造林工作作为当前推动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有力抓手,层层落实造林绿化任务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抢抓土壤墒情适宜和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对标对表,做到责任、组织措施、技术服务三落实,确保在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同时,精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带动全体适龄公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地养护、古树名木保护、树木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投入造林绿化,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春节过后,我县加大督查调度,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同时抽调20人组成4个督查组,实行全天候巡查。实现日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2)创新经营模式,加大投入。一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造林经营模式,采取政府和造林大户强强联合,合力打造森林长廊精品工程。由县政府筹集资金征用县城外环路两侧各25米土地,无偿交给大户承包经营苗木两用林。造林者拥有林木所有权,并在不影响整体绿化布局的前提下,可以分批出售部分苗木,成功探索出了“政府出资要生态,大户求效益”的造林新模式。二是高标准实施荒山攻坚绿化工程,由县财政投资5614.7万元,采取工程招标形式对合徐高速两侧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造林总面积14980亩,其中:新造林9621亩、补植补造5359亩,目前正在实施中。三是启动县内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工作,涉及10个乡镇的4条国省道已完成土地流转。(3)严格规格标准,注重效果。我县坚持将质量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安徽省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技术导则》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精心指导和科学选好造林地块、树种品种,及时做好优良种苗的余缺调剂和供应,严格把好作业设计、苗木、栽植、管护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关,确保造林绿化成效。强化依法治林,明确林权归属,落实林权主体,防止栽“无主树”、造“无主林”,适时开展新造林木管护培育,保障造林主体的合法权益。按照科技兴林的要求,规范开展森林创建工作,禁止种植“砍头树”“断臂树”,坚决杜绝“大树进城”。(4)坚持造管并重,依法护林。各乡镇实行管护责任制,把每一造林地块,每一棵树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并制定了护林公约,加强抚育管护工作,改变了过去“重栽轻管”的不良现象,县森林公安分局对故意毁坏幼树和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案件,依据《森林法》对其加重处罚,除赔偿经济损失和林政罚款外,还要加倍补栽,确保了造林绿化成果。

2、美国白蛾防控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突出。

为全面完成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任务,我县对突发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杨小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进行了多次飞防和补防作业,实施飞防总作业面积达126万亩以上,强压了杨树食叶害虫爆发的趋势,实现了美国白蛾虫株率控制在2%以下,寄主叶片保存率平均90%以上的指标。

2018年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3.11万亩,通过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全面防控,共完成防治面积达32.65万亩,防治率为98.61%;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累计成灾面积为1450亩,成灾率仅为1.5‰,超额完成了成灾率控制在9.2‰以内的防控指标。

3、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一是党政齐抓,建立全覆盖的组织领导机制。全县共设立总林长2个,副总林长14个,乡镇级林长150个,村级林长257个,落实护林员7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态护林员589人)。二是构建责任体系,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责任体系。落实“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责任,全县14个县级林长分别负责15个重要林业生态功能区。三是建立全环节的工作落实机制。共召开县级林长会议2次,制定《县级林长会议制度》等4项制度,落实了县级林长成员单位职责,成立林长制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筹推进林长制工作,并把林长制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认真贯彻落实市级林长第二次会议精神,按照“一林一警”、“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员”、“一林一档”的要求,稳步推进林长制“五个一”建设平台。县级林长定期开展督察调研,实地解决责任区域内存在的问题,督促下级林长履责履职。四是建立全过程的考核督察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将林长制工作纳入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宣传林长制改革。全县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显要位置设立县级林长公示牌35个,乡镇级林长公示牌164个,出台简报信息13期。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4、从严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根据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我局提前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建设森林防火三大体系,强化责任,综合管控,在森林防火中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位、值班值守到位、火源管理措施到位、宣传教育警示到位、应急扑救到位。截止目前,累计发生森林火情22起,均被第一时间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和林木损失。

5、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更加规范。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更加规范。健全完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巩固和深化非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认真学习贯彻并严格执行《安徽省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从严管理、优化服务,保重点,保民生,在依法保护林地资源的同时,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严守林地“红线”,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实现依法依规依程序逐级审核报批,县城建制区内的山体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开山毁林,部分废弃采石塘口已经治理恢复。加强和改进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共办理林木采伐证20份,办证率100%。强化林业执法,森林公安组织开展了“森林火灾破案攻坚”、“春季严打行动”“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遏制涉林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全年共成功查处各种林业案件13起,查处率为100%。其中非法收购滥伐、盗伐林木3起,毁坏森林、林木2起,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案1起,违法使用林地7起。共处罚违法人员13人,林政罚款6.0865万元,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恢复林地面积8.1375亩,责令补种树木44棵。抓好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加快推进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全县林地变更数据库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林业规划验收,36万亩生态公益林签订看护协议,依法保护。

6、启动乡村绿化提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力推进全县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改善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整村绿化提升工作方案》。对全县257个行政村,1962个自然村,从2018年春季起,连续3年持续开展“农村整村绿化提升”活动。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一年启动、二年改观、三年见效”的工作要求逐年推进,以脱贫攻坚为总抓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结合创建森林村庄、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村庄内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提高农村整体绿化水平,增加村庄的绿化覆盖率。目前,已有78个村完成村庄绿化。

(二)取得的突出成效

1.顺利通过省级营造林核查验收,面积核实率、面积合格率、计划完成率“三率”均为100%。

2.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8个。

(三)存在的问题

1.林长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村级层面的宣传不深不透不到位,村级林长的职责职能要进一步规范加强。

2.村庄绿化提升工程,部分乡镇规划设计不规范,有的乡镇未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具体表现在苗木规格不标准、树种配置不科学,景观树种过多、乡土树种偏少。在石质山造林方面,全县最后剩下的1.5万亩荒山,大部分岩裸严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3

关键词:华安县;林业产业;问题;对策

华安县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合理利用这一目标,在林业体系构建和维护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初步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互促进、科学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华安县林业资源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笔者先后走访了沙建、丰山、仙都、湖林和马坑等乡镇,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该县的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阶段存在的多样性问题,采用了实地调查、县城实际走访、场地调查研究以及座谈会等形式,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相应建议。

1华安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林地面积约10.1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7%,森林覆盖率达71.8%,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是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继张家界之后全国第二个以县域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全县天然林面积3.35万hm2,木材蓄积量596万m3。完成退耕还林0.21万hm2,封山育林0.71万hm2,森林管护1.66万hm2。县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共有242科、2698种,生长较好的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红锥等125种之多,其中部级保护树种有16种;动物有蟒、穿山甲、猫头鹰等29科48余种,其中部级保护品种有17种。全县现有竹木加工企业34家,年竹木采伐量达13万m3;花卉苗木企业、合作社200多家,种植面积在0.17万hm2,花木盆景63.5万盆(株)。

2华安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生态环境脆弱。首先,林业内部树种资源搭配不协调,并且无树种林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当地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通过经营茶园来获取,茶园面积超过1万hm2,对水土破坏很大,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华安县现有桉树1.33万hm2,由于盲目追求利益,林农选择纯林造林,品种单一,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破坏了生物多样化。2.2林业管理效果弱,制度不相适应。虽然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颁布了新型的产权制度,并对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一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林业管理效果相对弱化、管理制度不适应现象明显存在。具体表现为:林地发生权力转让、变更时,管理体制会起到反配合的作用;林权管理机构不完善;林业资源评估机制不健全;林业法律咨询严重缺失。这些都会对林业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会阻碍林业发展的步伐,降低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2.3经营粗放。如今,该县在林业管理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在粗放式经营的过程中,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部分林业企业大量索取林业资源,进而导致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完整性被破坏。此外,受较低科技水平的影响,林木深加工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缩短了林木产业链,对农民增收具有不利影响。2.4矿山复垦效率较低。近年矿山开采行为逐渐增多,对林木生长产生破坏性影响,还影响了土质稳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发生,并且矿山开采产生的煤灰、粉尘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进而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采矿后的恢复时间较长,如果复垦不及时、不完整,那么当地的经济水平会逐渐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降低,同时,该地区还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发展状态。2.5乡村绿化率较低。乡村经济之所以在短时内得不到提高,乡村环境在短时内得不到改善,主要是因为乡村绿化工作落实不到位,绿化率较低。与此同时,仅有的绿化品种数量过少、行业间的协调性较差,这与和谐社会构建背道而驰,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不相一致。

3华安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4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对策;零陵区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63-02

1引言

根据国务院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百年以上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零陵区地处湘南腹地,永州市中西部,湘江上游,是湖南省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土地总面积196430hm2,其中林地面积118856.7hm2。森林覆盖率53.2%,林木蓄积量216万m3,植被生长繁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近年来,零陵区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树名木的原有生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据2013年古树名木监测调查,该区现有生长环境极差的古树达45株,长势差濒临死亡的古树达21株。因此,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零陵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

2.1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据2013年古树名木监测调查及2015年校审和补充调查,零陵区现有古树名木4391株,其中散生单株861株,10个古树群3530株,属28科40属47种。按保护等级分,其中一级保护古树(500年以上)15株,含4科4属4种,占古树名木总数的0.34%;二级保护古树(300~499年)54株,含8科8属8种,占古树名木总数的1.23%;三级保护古树(100~299年)4322株,含27科39属46种,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8.43%。按生长区域分,城市拥有古树名木318株,占总数的7.24%,农村拥有古树名木4073株,占总数的92.76%。按权属分,国有6株,占古树名木总数的0.14%;集体4381株,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9.77%;个人4株,占古树总数的0.09%。

该区树龄最长的古树为罗汉松,树龄1274年,胸径108cm,树高17m,生长在富家桥镇大仙观村;胸径最大的古树为银杏,树龄507年、胸径254cm,树高19m,生长在富家桥镇水平村;树高最高的古树为樟树,树龄257年,胸径175cm,树高30m,生长在凼底乡桴江村。最大的古树群有古树1116株,主要树种为樟树、松树、酸枣等树种,平均树龄106年,平均树高17m,平均胸径57cm,分布在菱角塘镇花山岭村。

2.2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2.2.1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档案,进行了挂牌保护

通过2008年古树名木普查,2013年古树名木监测调查及2015年校审和补充调查,掌握了全区4391株古树名木的分类、生长状况、分布位置和生长环境。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进行了挂牌保护。拍摄各类古树照片2500张,落实管护单位300个,管护责任人1280人。通过监测调查、建档挂牌,进一步夯实了该区古树名木管理工作的基础。

2.2.2对部分古树名木进行了养护

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古树名木养护,近5年来累积投入古树名木养护专项资金达65万元。按照“因树而异、精心养护”的原则[2],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通过采取支撑扶正、填补蛀洞、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土壤杀菌、修建防护栏等保护措施,改善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对黄田铺镇晓山村、仪林寺村,珠山镇雨脚塘村,凼底乡涯次渡村等村的43株古树名木采取建围栏、砌护坡、截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存在的问题

3.1保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日常养护不到位

目前,零陵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是由区园林局和区林业局兼管,没有专项的保护经费,未纳入区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大部分古树名木在乡村,产权大都归村集体或村民个人所有,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复壮、施肥、围栏、安装避雷针以及普查挂牌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濒危树木的抢救等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古树名木的抢救保护工作难以有效的展开[3],95%以上的古树名木及古树群没有得到任何养护。

3.2宣传不到位,社会关注度不够,群众保护意识不强

平时各种媒体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甚少,广大群众直至各级领导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有关管理法规知之不多。个别单位和部门没能意识到古树名木具有的文化生态价值,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古树保护的关系,在建房修路过程中遇到古树名木没有采取避让等保护措施,而是将古树移植甚至采伐。

3.3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上缺少必要的技术保障

由于古树名木普遍存在树龄大、树干高、病虫害多、生长老化等现象,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需采取许多特殊措施。而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在养护管理上也普遍存在缺专人、缺技术、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在平时的管护中缺少对树木的整形修剪、扶撑加固、浇水施肥、病虫防治、老树复壮等技术措施。

4保护管理对策

4.1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湖南省林业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永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零陵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古树名木管护奖惩机制,使该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2广辟渠道,融资认养,增大保护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纳入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对古树名木的认养活动,有效增加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多渠道融合资金推进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4]。

4.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来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组织教育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使保护古树、珍爱绿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4.4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完善管理体系

属地养护原则,古树名木生存地所在的单位即为该古树名木的具体养护责任单位,负责对每一株古树名木进行日常养护。区林业、园林等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与养护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责任和要求,定期对古树名木生长和养护情况进行检查。区政府给古树名木设立保护牌,在古树名木周围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设施或者保护标志,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在古树名木集中的群落建立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小区,并加强对城市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

4.5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并进行科学研究

在古城景区建设中,可以将古树名木作为城市园林的主要景致与其他名胜古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幅幅靓丽的画卷。应在保证古树名木不受到损伤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将这些古树名木的种子、根,利用嫁接、组培等繁育技术进行繁育壮苗、培育良种。同时对古树年龄鉴定、病虫害防治、树势复壮、树体保护等进行科学研究,并大力推广应用古树名木保护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怀化市鹤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J].湖南林业科技,2015(2):65.

[2]陈明赞.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77.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园林x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优化配置原则,以全区农村公路绿化为主战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品位为重点,绿化、美化、香化同步推进,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实现全区农村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

二、工作目标截止xxxx年底,我区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xxx公里,按单排株间距x-x米计算,应种植树木约xx.x万株,到xxxx年x月底前要全部实现绿化(具体任务见《x区xxxx年农村公路绿化任务表》、《x区xxxx年县乡道绿化任务表》)。

三、明确职责

(一)公路植树造林规划由区交通部门会同区林业部门协助乡镇街道科学编制,报区政府批准执行,农村公路植树造林应与农村公路建设和改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见成效。年度绿化工作将列入区政府对乡镇街道责任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

(二)公路绿化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共同管护和“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由区乡村公路管理段和沿线乡镇、村组负责绿化监护;

由种植树木的村组及农户、业主管护,村级为管护责任主体。其林业收入由区乡村公路管理段、村组农户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侧重农户收益部分。公路植树造林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实行科学造林,加强日常管护,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三)全区农村公路绿化树苗实行林业部门调拨,现有行道树予以保留,其所有权、受益权维持不变。新栽植补植工程由公路所在乡镇街道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沿线村组具体负责栽种,区交通、林业等部门验收把关。各乡镇、村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我区xxxx年农村公路绿化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路段。

四、工作要求

(一)区乡村公路管理段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绿化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具体实施农村公路绿化的单位和个人要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建“畅、洁、绿、美”文明路。要克服“重栽植、轻管护”的倾向,认真做到“栽、管、护”有机结合。

(二)科学栽植,抓好管养。为确保路树栽植质量和路树栽植成效率,要严把“六关”:一是路基关。要求各乡镇街道(村组)xxxx年x月底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将路肩培筑到位,以便树木栽种。二是时间关。要求xxxx年x月底前把路树栽好。三是整地关。挖穴整地由村组负责,严格按照苗木的栽植要求进行,栽植杨树的路段,间距为x米,植树穴为xx公分见方,并在穴中间底部再用钢钎下打xx公分深的圆孔;

除杨树以外的其它绿化树种,栽植间距为x米,植对穴须达到xx公分见方以上。对土地坚硬不适应树苗生长的要进行换土,坑位的线型与公路线型始终保持平行,达到美化目的。四是苗木关。杨树苗木必须达到胸径x公分以上、高度为x米以上;其他绿化树种必须达到胸径x公分以上、高度为x.x米以上,且根须要完整、主干顺直青绿、无病虫害。五是栽植关。树苗栽植时要轻拿轻放,纵向成列,扶正,回填,分层踩实。六是浇水关。对刚栽植的树苗要及时浇透水,以确保树苗成活。

(三)行道树栽植位置在路基边沟外侧x米外,或在路肩边缘的宜林公路用地上。有条件栽植两行或两行以上的路段,行距x米,树木的行间以“品”字形交错栽植。

(四)绿化管护要定期做好修剪、浇水、涂白、除害等工作。沿线村组有责任和义务协调乡村公路段做好监护工作。

(五)农村公路绿化所属树木,严格按照《森林法》进行管理,依法办理《林权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破坏。确需更新采伐的,树木所有者须向区乡村公路管理段提出申请,经同意后,依据规定到区林业部门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后要尽快更新补种,确保公路两旁常绿。

(六)各责任单位要加强爱护树木宣传教育工作,沿途乡村要教育群众、家长要教育子女、学校要教育学生爱惜树木,要通过乡规民约强化爱树护树的自律意识,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坚决查处偷砍及损坏树木行为。人为折损、放火烧荒等行为损毁树木的,需缴纳公路绿化资源损失赔(补)偿费,资源损失赔(补)偿费由管护单位收取,并专项用于公路两旁绿化。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区、乡、村公路绿化是实现生态立区,建立绿色生态屏障,提高我区森林覆盖率和道路绿化率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反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面貌的窗口。路树不仅可以稳固路基、保护路面、降低噪音、防治污染,而且在保障交通安全、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乡镇街道和村级领导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优化社会环境,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农村公路绿化对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全区迅速形成氛围,并掀起建设高潮。

(二)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农村公路绿化是一项跨乡村,跨行业的社会工程,各乡镇街道必须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道路绿化领导机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辖区内的道路绿化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要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全区农村公路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村委会和乡村公路管理段是农村公路绿化栽种和管养的主体,必须承担起直接组织和建设任务,负责路肩填平、整地、栽植及管护工作,林业部门负责苗木组织调运、质量把关、技术指导及检查验收工作。交通部门要把公路绿化作为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负责日常农村公路绿化工作管理职责,土地、农业等部门要搞好公路绿化用地协调等工作,确保全区公路绿化在x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四)强化检查,确保质量。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6

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力创省级生态林业县

■本刊记者李彩岩通讯员田长明

新年伊始,叶县林业局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生态林业县这一目标,结合全县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方案,平原、山区一齐上,以建设林业生态乡、生态村为基本载体,大力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突出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山区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为全面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展开了新一轮的实战。

明确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如期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任务,叶县林业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全局召开工作会议,局长李国琦在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全力配合并监督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2009年完成造林总规模14.05万亩,其中山区生态体系林1.57万亩,农区防护林5.775万亩,林业产业工程林2.03万亩,生态廊道林0.76万亩,村镇林0.35万亩;新建和完善林网65.8万亩;完善生态廊绿化438公里,完成中幼林抚育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0.5万亩;完成“四旁”植树450万株,林业育苗4200亩;18个乡镇分别按照平原和山区、丘陵林业生态乡镇的标准,全部实现生态乡镇建设目标。

做好前期宣传

为了在全县上下形成创建生态县的强大舆论氛围,林业局按上级要求拟定了造林绿化宣传提纲,并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栏目,重点宣传各级关于林业生产的有关政策及先进典型。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建设生态县的重要意义。同时还组织各乡、镇召开不同层面的动员大会,并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充分宣传发动,引领干群思想。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热潮。

制定总体规划

按照建设林业生态县的要求,叶县林业局紧密配合各地组成规划队进行科学规划。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造林档次,打破村组界线,按照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放线定点,统一树种要求,统一整地标准,统一栽植要求,制定详细的方案。对林网建设、高速通道绿化、成片造林等重点工程进行详细的作业设计,把造林规模、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规格、造林用工、苗木规格、苗木来源、所需资金、资金来源、造林对象等项目纳入规划,并绘制相关图纸,以实现纸上一个点,地下一株树,纸上一条线,地下一行树。所有造林工程都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操作,规划不合格不准整地,苗木不合格不准使用,整地不合格不准造林。要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以确保造林质量。

在实施培育林木资源的计划中,林业局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的要求,以生态廊道网络绿化为基础,提高绿化品位和档次,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多树种配置,重点抓好现有沟路渠河的完善和提高。乡村主干道实行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一般生产路每侧1行树,村级道路一路一沟4行树,一路两沟6行树,乡级道路一路两沟8行树,开口2米以下的单沟每侧1行树,开口2米以上、10米以下的单沟(河)每侧2~3行树。同时,对全县高速公路两侧绿化通道中的缺株断垄现象进行补植补造。对村庄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绿化,以农田、道路、村庄及庭院为重点,营造片林、林网、绿地、森林公园及围村林,其中浅山丘陵乡(镇)要建好不低于总土地面积10%的公益林或森林公园,平原乡(镇)要建好不低于总土地面积1%的森林公园等。要求全县18个乡(镇)要分别按照平原和山区林业生态乡村的标准全面实现生态村、生态乡。

与此同时,林业局把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要求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树种,节约造林成本,确保造林成效。对山区成片林建设的管理,坚决防止毁林造林、盲目造林事情的发生。对村村通道路的绿化,要求修一条,绿化一条,同时对缺株断行的进行补植补造,不留空档。并组织专人对已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按照国家要求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对成活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对成活率在49%以下的要重新造林,对不符合要求、造林效果差、土地条件不适宜的造林地要抓紧调整,并实现同步造林,以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标准不降。为保证2009年造林的补植补造,林业局还督促各乡镇继续抓好林业育苗,并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地选育一些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

监督计划实施

为了能按时有效完成创建省级生态林业县的目标任务,林业局配合各乡镇组织的专业规划队伍,按照生态乡、村标准,在栽植之前逐村、逐路、逐沟、逐河、逐渠、逐造林地块进行规划,摸清底子、明确任务,要求面积、长度、所需苗木数量等都要掌握详尽的数据。要求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2月中旬,各乡镇要根据规划方案掀起以整地挖坑为主的冬季林业生产高潮,全面完成整地挖坑任务。同时,对适宜年内造林的地方和栽植的树种尽量进行栽植,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栽植任务。2008年12月底前、2009年3月底和7月底前各综合检查验收一次,并随时通报验收情况,促进工作开展。2009年3月底后,要进入全面管护阶段,确保所栽苗木成活率。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部级园林城为目标,建设路网、水网、林网为重点,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积蓄量,加快国土增绿和农民增收步伐,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组织全乡人民迅速展开春季造林绿化攻坚大会战,继续保持我乡林业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需要,以提高我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网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工程标准,增强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实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造林绿化方面:通过大力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即;通道绿化、河渠绿化、经济林建设、村屯绿化、林网建设、苗木基地建设、企业绿化。结合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努力改善全乡生态环境,提高林业产业对农民致富增收的贡献率,森林覆盖率增长2个百分点,实现乡域绿化一体化建设新格局。今春,将完成造林面积1400亩,其中用速生丰产林500亩;果树经济林250亩;村屯绿化5个,绿化面积80亩;道路绿化50亩;河渠绿化40亩;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8000亩,绿化面积400亩;苗木基地建设面积65亩;工业园区及企业绿化面积15亩,并对以往县级干道武馆公路绿化带缺失的林木进行重点补植补造,植树达14余万株。以“2路1河渠1林网1片林”作为主导造林绿化的亮点工程。“2路”为新增2条道路绿化,总长度不低于5公里;“1河渠”徐村渠两侧绿化7米宽的防护林带“1林网”为新建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000亩左右;“1片林”为新建1个用材林或经济林,面积不少于100亩。水利建设方面:

1、渠道清淤工程。完成徐村渠清淤、复堤,要庄—郭辛庄南,长度4.7公里;完成徐村渠与林北渠连接段开挖,要庄—前罗头,长度2公里。以上两条渠道5月底前完工,达达到通水条件。

2、现代农业项目。完成等村的防渗管道安装,确保如期完工。

三、重点工程

1、通道绿化工程。各村要继续完善提高通道绿化标准,乡境内骨干道路两侧必须建设相应林带,达到县级干道林带化、乡村道路(含进乡、进村和村内主要生产路)林荫化的标准,实现以路带树、以树护路的目标。对未绿化或绿化不达标以及新修道路,要重新设计,实施绿化。乡村道路及生产路将严格按照“1路2沟4行树”标准进行绿化,栽植株行距为2米×3米,两行之间成“品”字型,苗木胸径3cm以上,以速生杨、毛白杨、垂柳、合欢、国槐等树种为主。各村要重点对本村区域内县道武馆公路两侧绿化带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核查,对缺失林木的路段、地块、株数要建帐立档,统一筹划、安排、实施。

2、河渠绿化工程。卫西干渠郭辛庄、北郭庄段两侧完善补植30米宽的防护林带;徐村渠每侧栽植5-10米宽的防护林带。并对以往河渠护岸林带进行补植。栽植模式按4米×5米,树种以杨树为主,可适当配植柳树、椿树等,努力打造村乡河渠绿化新亮点。

3、经济林建设工程。结合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依托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在村建设高标准果树经济林示范基地200亩,在全乡建设经济林示范基地面积250亩,要求成方连片栽植。栽培树种以葡萄、苹果、梨等为主。

4、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今春速生丰产林任务500亩,树种以速生杨、毛白杨为主,适当配植梧桐、旱柳、刺槐等,形成混交林。苗木要求使用胸径3厘米以上的合格苗木,一级苗木使用率在90%以上。各村要根据各自实际,认真规划,精细施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各种闲散土地、盐碱沙荒等次耕地,努力打造今春林业建设新亮点。

5、苗木基地工程。我乡将采取以市场化运作和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实现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我县及周边县、市造林绿化提供优质充足的合格种苗,致力打造苗木专业乡、专业村。发展以东厂、毛圈国有林场为中心的苗木基地建设。

6、村屯绿化工程。各村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本村村屯绿化建设,村庄标准为人均公共绿地1平方米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新农村规划建设村必须达到35%以上。规划建设5个高标准绿化村庄作为村屯绿化示范点,每个村要高标准绿化、美化不低于10个示范户作为各村示范点。要大力建设环村林带、广泛开展“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植树、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做到有路就有树,有院就有树、房前屋后和闲散土地都种上树,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活环境。责任单位:

7、林网建设工程。以现有的路、河、渠、沟为骨架,每个网格不超过300亩,全乡新建农田林网控制面积8000亩,林网控制率达到85%,新增造林面积460亩。树种以速生杨和毛白杨为主,苗木要求使用胸径3厘米以上的合格苗木,严格按“一路两沟四行树”模式栽植。

8、企业绿化。重点对贵国奶牛、天缘服装企业实施绿化,建设绿色厂区,确保绿化覆盖率超过35%。每个企业都要做好规划设计,留足绿化用地,栽植树种一般以法桐、国槐、垂柳等高大乔木绿化树种为主,内部乔、灌、花、草相结合,要注重绿化效果,达到“春花、夏荫、秋红、冬青”的目的,努力企业成为绿化建设的示范区。

四、时间安排

(一)全面准备阶段(2月20日—3月1日)。全面做好春季造林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施工设计、苗木准备、责任分工等。

(二)决战攻坚阶段(3月2日—4月10日)。在全乡上下掀起造林绿化高潮,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集中精力,克难攻坚,全面完成绿化任务。

(三)完善提高阶段(4月11日—4月25日)。重点对没有完成绿化任务、档次偏低的工程进行补植补造和完善提高,确保九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乡成立造林绿化和水利建设指挥部,乡党委书记赵培俊任政委,政府乡长李兆文任指挥长,乡党委、乡政府主管和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乡农办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造林绿化水利建设指挥部,统一协调全乡绿化和水利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农办。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主管副职是具体责任人,把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强化推进、责任、监督机制。乡农办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各村负责村庄绿化、林网、经济片林和苗木基地建设。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公益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林业的认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林业的局面。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等形式多样的造林绿化活动,大力营造“党员林、团员林、青年林、先锋林、功勋林”等,全面提升群众植绿护绿意识。

(三)硬化措施,活化机制。严格执行《森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运用好政策,确保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施。要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明晰所有权,分清使用权,放开经营权”,在保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采取拍卖、租赁、购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彻底搞活放开林地使用权。在经营方式上,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及林业产业化项目,提高林业经济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增强林业的发展活力。

(四)密切合作,合力推进。全乡各单位、各村要认真贯彻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建设各种形式的纪念林、风景林、生态林、丰产林、经济林等方式,吸引广大干部、职工、农民、青少年广泛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全面提升群众的植绿护绿、亲绿爱绿意识。形成合力,强化推力,打造全民植树、处处植树的生力军和热战场,掀起全民植树高潮,推动造林绿化工作活跃开展。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8

一、村庄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为目标,以造林绿化为主线,在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改造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同时,把村庄绿化列入全县为民办的实事工程,重点部署,积极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庄绿化已成为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新亮点。我县所辖*乡镇、*办事处,共有××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全部完成行政村的绿化规划,做到了一村一绿化详规;完成绿化村庄——个,植树——万株。其中,人均达到10棵标准的绿化村庄——个,人均达到5棵标准的绿化村庄——个,人均5棵以下的绿化村庄——个。庭院绿化较好的村庄——个,一般水平的村庄——个,较差的村庄——个。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把村庄绿化工程列入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内容,进行重点调度,并成立了由县林业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委组织部下派办、县文明办和县教育局六部门联合组成的督导小组,具体来抓工程协调与督导,明确规定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督导责任人。二是实行领导包工程责任制,县领导与各乡镇书记,各乡镇书记与绿化村庄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量化工程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制定政策,保障投入。本着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增强辐射带动力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制定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一是规定村庄绿化凡达到速生林建设质量标准要求的,可抵顶速生林建设任务,享受速生林建设优惠政策。二是本着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有机统一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无偿为农户提供绿化苗木的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县乡各级财政投入达300多万元。三是积极鼓励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比县里更优惠的扶持政策。例如我县的××*镇、××*镇在积极落实县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种活一棵树,每株补助一元的奖励措施,极大调动了所辖绿化村群众的种植管护热情。四是创新绿化方式,采取市、县直部门与绿化村庄结对帮扶搞绿化的方式,由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调动了绿化村庄群众的绿化热情,提高了村庄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三)先点后面,梯次推进。结合小康文明村试点建设,在村庄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把沿省、市、县主干线路的村庄列为第一批绿化重点,然后分步实施,按照示范村每人10棵,标准村每人5棵的标准绿化,树立典型,以点连线,以线促面全面铺开。

(四)统一规划,科学种植,确保质量。在村庄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县本着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自始至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务求实效,做到了严把五关:一是把好规划关。工程实施前期,县林业局专门派了多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会同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对全县绿化村庄、学校进行了实地勘察、测量,并在摸清各村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帮助各绿化村庄、学校分别制定了具体的绿化方案,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把好工程关。要求凡是造林地片,必须整平筑坝拿畦。坝要够大、够直、够实,畦要大小一致、整齐美观。三是把好苗木关,注重苗木质量。所用苗木都是严格按照标准规格选购,胸茎达到2.5cm以上,根系完整,侧枝发达。同时为防止苗木带入病虫害,发生蔓延现象,县、乡(镇)林业主管部门的苗木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对所有绿化用苗木进行了质量检测,确保了苗木质量。四是把好栽植关。根据多数乡镇村民植树不够科学、规范,缺乏种植知识的实际,县乡(镇)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派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绿化村庄,通过知识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向村民传授栽种技术要领,树木成活率明显提高。五是把好栽后管理关。栽后管理是绿化工程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为切实避免“重栽轻管”现象的发生,我县绿化村庄栽植的树木全部实行了承包到户或专业队管护,并严格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房前屋后,实行“谁栽谁有,谁毁树谁赔偿”的奖罚机制;成片造林达到规定面积的,严格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给予兑现奖惩,确权发证,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种管积极性。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惩。督导、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的重要保障。在村庄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县高度重视工程的检查督导工作,实行了月调度、季排名、年底评比等多项督导制度,多次组织检查人员深入乡镇村庄、学校等建设一线进行检查、督导,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统一评分排名。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乡镇和村庄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开表扬、奖励;对工程速度滞后,质量差,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工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无故拖延的,严格按照奖惩规定,在扶持政策上实行区别对待,提高了全县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群众对村庄绿化认识不足,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多数群众都认为村庄绿化工程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惠民利民实事工程,自觉参与栽植、管护的热情较高,有力推动了村庄绿化工程的实施,但仍有部分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满足于村庄环境现状,对改善自身生活环境漠不关心。个别对村庄绿工程认识不足,有甚错误认为村庄绿化工程是一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村庄绿化投资大、扶持政策少,造林经费短缺。我县建制较晚,陆地是由黄河携带泥少淤积而成,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较重,村庄绿化的树木成活率低下。为确保绿化树木成活率,多数村庄需要实施客地换土、压膜隔碱等工程造林方式,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加之目前,各级都没有专项的村庄绿化造林经费,村庄绿化的扶持政策少,而且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不强,造成了村庄绿化经费短缺,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三)村庄绿化与庭院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目前我县实施的村庄绿化工程,主要以村庄街道、四周空地绿化为主,庭院绿化采取“自主、自愿”栽植的绿化方式,由群众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树种、花卉搞绿化,没有专门列入村庄绿化规划的总体规划,统一标准、要求。群众主要还是沿袭传统习惯,种植一些乡土树木,没有充分利用院内土地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未把绿化与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四)造林树种相对单一,绿化缺乏特色。由于我县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为提高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必须选择耐盐碱的树种,但目前我县抗盐碱树种筛选试验经费短缺,试验进展缓慢,树种选择上仍以多年延用的白蜡树种为主,村庄绿化树木单一,缺乏特色。同时,由于大面积栽种白蜡树,造成了林分单一,抗逆性差,引发林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危险系数增加。

(五)村庄绿化机制单一,市场化融资造林还没有形成气候。我县的村庄绿化工程,目前仍以政府投入、管理为主,多元化融资造林体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各界参与营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支持村庄绿化工作的扶持政策,在林木确权、承包、抵押、村庄绿化树木的管护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充分调动群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林业三定”和分类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确权核(换)发林权证,力争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完成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依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的经营权,做到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稳定林业“三定”以来落实的林权,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已明确了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应予维护,不得打散重来或借机无偿平调。对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对权属不清的,要依法确认、协商解决,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3、权益平等、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集体林地、林木和森林属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成员享有平等的权益。充分发挥林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做到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根据各乡镇、村、组的集体商品林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引导群众自主选择改革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允许经营和管理形式多样化,可以一村一方案、一组一策、一山一策。

5、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林农生活水平和集体经济的实际,既要确保林农利益,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又要兼顾集体利益,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集体和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改革的范围

本次改革的范围包括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重点是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尚未明晰的集体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国有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

五、改革的内容

(一)明晰产权。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可以通过均股、均利等其它方式落实产权。集体林地的承包期限最高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依法继续承包。对于村级基层组织经济困难的,可视情况保留林地总面积10%以内的集体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

明晰产权有以下几种形式:

1、稳定自留山。已划定的自留山,继续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不得强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自留山、承包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可按林业“三定”政策予以区分,不能区分的,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2、完善责任山。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承包期内,山上林木归责任山户主所有,允许继承。原承包基本合理且执行较好的,可直接续包;对违法签订的承包合同,要依法纠正,重新签订家庭承包合同;面积及四至界线不清的,在进一步明晰的基础上,完善家庭承包合同;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被划为公益林的责任山和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的集体林,要依法维护经营区的稳定。

3、明晰集体山。对目前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多种方式明确权属:

一是“均山”。适宜于分户经营的,可以农户为单位,按人口折算人均山林面积,确权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二是“均利”。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集体山林,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可以交由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或其它经营主体集中承包,其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分享。

三是“均股”。集体统一经营效益好且群众满意的山林,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可以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财务单独核算,70%以上的收益按股分配。

已经流转的集体山林,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对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要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予以完善;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集体林产权明晰方式及承包方案,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对于采取“分山不分林”或者“分股不分山”形式经营的,财务要单独核算,70%以上的收益按山林面积或者股份分配。将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流转出去的,要将流转收益分配给农户。

4、维护联营山。与国有林场、森工采育场等单位联营的集体山林,要履行联营合同,保持联营关系的稳定。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单位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林木,要明晰权属关系,依法维护经营区的稳定和林权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5、调处纠纷山。对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纠纷,再落实经营主体;对权属不清或纠纷尚未解决的,暂不核发林权证。凡承包集体林地,必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产权明晰后,要依法进行实地勘界登记,核(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二)放活经营。坚持五统五放的方针,即统一公益林管理,放活商品林经营;统一“三防”管理,放活造林营林;统一资源流转管理,放活木竹交易;统一采伐管理,放活社会化服务;统一林业规划,放活林业投资融资。竹材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抚育间伐人工用材林胸径小于10厘米(含10厘米)的林木,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人工培育的珍贵树种用材林,按一般树种商品林进行管理。企业或个人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由所有者根据经营目标确定采伐林木的年限,林业主管部门按森林经营方案优先保证其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

林地经营自还给林农,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林木。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

(三)规范流转。

1、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推进山林有序流转。要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由经营者自主决定是否流转以及流转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凡自愿流转的,要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已经流转但手续不完备的,要补充完善。集体经营山林的转让,应当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2、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对森林资源资产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考核。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按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收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底前):建立机构,宣传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落实经费。

1、建立机构。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林改办),办公地点设县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相关单位抽调能力强、水平高、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林改办日常工作。

组建驻乡镇工作队,由办点的县级领导任队长,牵头办点的县直单位负责人任副队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导办点乡镇的林改工作。各乡镇和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林改工作。要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分级负责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

2、宣传培训。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改革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有关政策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改革。逐级开展业务骨干培训,让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调查摸底。一是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由各驻乡镇工作队组织驻村工作组,对各村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森林类别、森林权属等,填写集体林权现状各类调查表。二是查阅台帐、合同等文书档案,对已经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如自留山、林改以前已流转的山场、“四荒”拍卖、个人造林及林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收集汇总,重点调查经营面积、林种、树种、经营形式、流转时间、期限、是否办证等基本情况,同时对林权权属、面积、四至边界进行登记造册。三是开展走访和座谈,充分了解广大群众对以往改革的意见和本次改革的总体要求、具体设想等。

4、制定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各乡镇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内容。各乡镇的改革实施方案要按县改革方案制定,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各村组的改革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县林改办备案。

5、落实经费。财政部门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安排、拨付林改工作经费,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勘界确权阶段(年4月至12月):现场勘界、张榜公示、纠纷调处、签订协议。

1、实地勘界确权。各乡镇根据林改方案要求,由各行政村或拥有林地所有权的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在县、乡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逐块调查登记和地形图小班勾图。

2、张榜公示。将实地勘界确权结果张榜公示,二榜定案。首先对村小组林权地界进行勘查,进行第一榜公示,公示期7天。对林地、林木权属明晰的,进行宗地勘界;权属不明晰的,由矛盾纠纷调处组进行调处。宗地勘界结束后,进行第二榜公示,公示期30天。

3、纠纷调处。对引发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积极予以调处解决;对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妥善解决。

4、签订承包协议。经公示无异议的林权,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农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书,再将权属落实情况登记造册,连同与林农签订的合同书一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建档发证阶段(年1月至6月):全面建档、统一发证、理顺关系、规范管理。

勘界确权完成后,各乡镇将审核无误的林权登记基础材料报县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录入微机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发放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因流转或其他原因造成林权变化的,应当进行变更登记或换发林权证。对权属不清或纠纷尚未解决的,不得登记发放林权证。核发林权证后,对原有的山林权证要依法予以注销。完成新(换)发林权证的,一切林事活动均凭新证办理。

(四)综合配套阶段(年1月至9月):建立市场、规范流转、理顺体制、完善服务。

1、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适度放宽公益林的采伐强度和采伐方式,积极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实行木材采伐指标分配公示制度,依法落实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林木采伐自。

2、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要落实好森林保险政策,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保费补贴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保险对林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

3、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林业服务机构,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扶持林农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和自治组织。引导林农建立民间护林防火、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组织,提高林农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对涉及林农负担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向社会公布现行涉及林农的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测、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各种工作制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

5、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林业管理机构改革,重新核定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的机构、职能和编制,将核编定岗后的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供养范围;建立专门的林权管理机构,加强管理,提供服务。

(五)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底前):县乡自查、市级核查、总结表彰。

对外业区划勘界、林权登记发证、微机录入建档以及林权流转等进行全面验收,总结完善。验收工作由县、乡镇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逐级逐项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县、乡镇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总结评比,迎接市级核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失误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或给予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委会要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要组建包括包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老村干部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的工作组,负责本小组的林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二)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标语、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林业主管部门要逐级组织业务培训,让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三)明确责任,加强配合。要落实领导包干责任制,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办法,将责任落到实处。要建立奖惩机制,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考核、使用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力量深入乡、村、组对改革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林业、发改、财政、编制、劳动保障、农办、税务、金融、民政、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和稳妥推进。

(四)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在上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保证林改所需经费,并将林改经费纳入当年度财政预算。要加强林改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拨付到位、使用高效、专款专用。

(五)严明纪律,确保质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做到林权制度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周密、稳妥、有序推进。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

村级林木管护制度篇10

关键词:村屯绿化;形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92-1

吉林省提出“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后,梨树县就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紧抓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立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这个主题,围绕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这条主线,充分利用村路两翼、渠系两侧、河流两岸、村屯四旁及房前屋后的空隙地,大力开展植树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绿化村屯140个,植树12万株,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40个的100%。绿化美化农村中小学校园6个,植树3万株。绿化公路52条,绿化长度2000多延长公里。

在具体工作中,梨树县结合本县特点,采取了若干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因地制宜规划村屯绿化工程。一是在经济富裕、有绿化基础的刘家馆镇东五家村、梨树镇八里庙村、万发镇长兴村等村屯,以建设景观带、点为主,在环村路两侧栽植垂柳、杨树、垂榆、桧柏等花草树木,创建园林型村屯。二是在经济实力和绿化基础中等以上的刘家馆镇东五家村、村等村屯,以栽植绿化树种、美化为主,创建美化型村屯。三是在经济实力不强和经济欠发达的村屯,以栽植杨、柳树,以高大林木覆盖为主,创建以绿化为主的绿化型村屯。

(二)全面构架村屯绿化格局。梨树县统一制定了村屯绿化施工设计文本,林业局、乡(镇、街)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村实测,编报表格、绘制施工图,围绕环境美化、群众致富协调发展,实施了路、河、渠全面绿化,绕村屯建环村林带。

(三)分类制定绿化政策。一是对路、河、渠林带及环村林带,规划出建设用地,制定施工作业设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中标者营造,实行承包经营。二是对主要街道、厂区、校园、广场等地,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驻村企业绿化,由企业经营者投资建设。三是对农民房前屋后的空隙地,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觉栽植,为栽植果木的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对条件允许的地方向县城绿化看齐,全力推进梨树县周边的村屯建成城乡一体的美化村。五是条件较差的村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绿化,并向美化方向发展。

(四)运用三个载体,提高村屯绿化水平。一是运用好“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载体。县绿化委员会、县林业局联合组建了梨树县“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的实施方案》,对全县村屯绿化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指导工作的实施。二是运用好“吉林省创建特色自然屯”活动载体。实行一村一品,一屯一样,一街一品,果树一条街等形式,实现特色村屯。三是运用好“关注森林、关注生态”活动载体。明确了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指导全县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推进生态建设活动。

(五)制定四项管理措施,提升林木管护水平。一是制定了管护责任制。各乡(镇、街)、村也层层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小队经常巡检,建立奖惩制度。二是制定了林木所有权制度。对承包营造的林木,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核发林权证,保障收益权。三是制定了管护承包制。对集体所有的环村绿化林带,实行管护承包,受益分成。四是制定了门前管护责任制。对主要街道栽植的树木,明确了门前管护责任,与村民福利和上级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奖优罚劣;对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栽植的树木,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管护积极性。

另一方面合理利用营养空间与自然光能,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水分和有机质条件,合理利用村屯自然现状实施绿化建设,实现村屯四旁绿化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整地根据造林树种确定不同的整地规格,进行人工穴状整地。整地时间为造林当年四月初或上一年秋季,以减少地表土层水分的损失和提高苗木成活率为原则,一般杨树、柳树的整地规格为圆形50×50厘米,直径和穴深各50厘米;云杉整地规格为圆形40×3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穴深30厘米。在苗木选择上,均选用一级苗木造林,造林前对苗木进行适当修枝,再用保水剂处理,激活苗木根系,减少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