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7:46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1

根据《xx市气象局关于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整顿专项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切实加强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事中事后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情况如下。

一、全面梳理检测机构情况

根据平时掌握情况以及近期调查了解,近年来在xx县范围内从事过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资质齐全的机构共有7家。除xx市防雷检测有限公司外,本省和外省检测机构各有3家。各检测机构在xx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和专业技术人员,但多家检测机构在xx市区有分支机构,xx本地则安排有业务联系人。目前本地定期检测业务主要由市检测公司和河北宇翔2家机构开展,竣工检测业务主要是市检测公司、浙江xx、浙江xx等机构。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我局主要通过现场检查及机构自主报送等方式对检测机构的资质情况及检测活动进行监管,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无资质开展检测活动。在进行防雷竣工验收现场核查时,发现有1家检测机构无气象部门核准的检测资质,但已开展防雷检测多时。经了解,该机构的检测项目在计量认证时通过了防雷检测的增项,但无气象部门检测资质,检测人员也无防雷检测资格证。经与住建部门协调,不认可该机构出具的防雷检测报告,责令其停止从事防雷检测业务。

2.检测活动不符合技术要求。从日常检查情况来看,检测内容不全面、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是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情况。如在进行xx申通电子商务产业园防雷竣工验收时,发现防雷检测报告出现多种设施设备的检测漏项(事实上这些设施设备也未按要求进行接地)、SpD记录严重不符、主检未签名等问题。我局督促业主将问题整改到位,并要求检测机构重检。

3.检测程序不规范。经过与受检企业单位协调,我局对部分检测机构的现场检测活动进行了检查。如检查发现,某检测机构在一次加油站检测过程中未持证上岗,现场具备检测资格人员只有1人。我局当即要求其停止检测,对其进行教育,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要求其提供检测机构资质资格情况供我局备查。

三、积极配合市局专项检查

根据市气象局要求,我局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在本地区开展防雷检测活动的单位情况,建立本区域从事防雷检测机构清单,明确办公地点、资质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上报市局。通知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检测活动的检测单位,对照本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并配合市局对相关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根据我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要求对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我局将继续配合市局做好相关工作,并做好中介服务机构考评结果应用。

四、监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1.防雷检测技术把关不严。检测机构为了搞好与业主关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有意在检测技术规范要求上放水,出现检测漏项、先过后改等情况,也有检测人员本身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检测要求不过关的情况,从而留下各种防雷安全隐患。

2.防雷检测报告收集困难。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安全监管,必须掌握检测报告等第一手资料。但多数社会上的检测机构不向气象部门提交报告,口头上承诺而实际上不配合,亟需建立气象部门获取检测报告的正常渠道。

3.防雷安全现状难以全面掌握。防雷检测业务向社会放开后,气象部门不再能通过检测活动直接获得企业单位防雷安全的全面情况。除了市局所属检测公司,其他检测机构都不会主动向气象部门提供具体检测情况,而县局由于人员、装备所限,现场监督检查次数不多,导致掌握防雷安全信息不充分,防雷安全监管存在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2

雷电造成的雷击是随机性大、难以预料的突发性灾害,每年全国因遭受雷击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与物质损失;如1989年8月,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隶属于中国天然气石油管道局的黄岛油库的5号储油罐因受到雷击突然爆炸并燃起大火,大火很快引燃了与5号储油罐相毗邻的4号罐,随后,相邻的1、2、3号罐也相继燃起大火。在消防人员的全力扑救下,虽然大火最后被扑灭,但整个库区已被彻底损坏,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防雷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赋予气象主管机构行使防雷减灾的行政管理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要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结构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多年来,气象部门依据国家的有关防雷减灾文件、政策法规,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积极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为防雷减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积累了相当多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如何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提高防雷装置检测工作质量,推进防雷事业发展,值得进一步予以探索和创新。

1、目前防雷装置检测工机构

1.1防雷是一项涉及气象探测、建筑工程防雷设计与施工、防雷电器产品制造、防雷产品性能检测等众多部门的边缘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防雷电灾害工作硬件已初具规模。防雷检测工作已依法取得检测资质和认证,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为防雷检测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的多种形式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加,人们的雷电防护意识和雷电防御工程的设计思想、方式、施工工艺不断改变。因此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该定位为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只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设备等条件的单位方可申请防雷检测单位资质认定。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该通过计量认证后,再向省气象主管机构申请行政许可。作为技术服务机构的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结论,为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和防雷装置使用行政许可提供技术依据。

1.3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管理与指导。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建全防雷执法队伍。建议由气象、建设、消防、安监等部门共同建立的防雷减灾联席会议制度,以便使气象部门更好地依法行政,履行职责。

2、对防雷装置检测的思考

2.1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包括了平原、山岭、湖泊、海洋、森林、草地、沙漠等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导致雷电的形成机理与发生形式差异很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防雷装置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防雷装置检测是一项责任性技术很强的工作。在检测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综合分析,科学评价防雷装置尤为重要。

2.2防雷装置定义的不断变化,决定防雷装置项目的变化,为防雷装置理解认识的变化,决定防雷装置检测项目也应该随之变化,目前,气象部门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项目,还不能充分地反映防雷装置性能和技术指标,还普遍存在检测项目不完全的现象。另外,当前的检测侧重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直击雷的参数,对雷电波浸入和防感应雷,特别是雷电、电磁兼容方面的技术参数、对过电压保护器的技术参数及综合线的检测还不够准确与完整。

2.3要重视和加强防雷产品出厂前对过电压保护器的技术参数的检测,同时更要纳入到定期检测的主要内容。

3、探讨与对策

3.1应尽快制定统一的防雷装置检测规范。气象部门应当成为防雷检测规范制定的主体,这是气象部门切实际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3.2防雷装置检测规范应测重于检测程序、内容、工作流程。建立防雷工程质量全程检为主、接地电阻测值为辅的检测方法。

3.3遵守检测规范;验收接地阻值时,应该首先重视防雷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内部防雷措施的完善性,从源头尽力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防雷工程整体内在质量。

3.4对施工方各个施工队伍在实际施工中相对独立时,要对整个防雷装置的施工过程予以全程跟踪检测。建议施工方做好项目施工的协调配合,保证项目工程防雷装置的质量和可靠性。

3.4要把防御雷电灾害的检测监督及自身检测工作质量落到实处。确保有效消除防雷装置在施工中因用材不达标,施工不规范而埋下的安全隐患。

3.5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和高危险企业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查,通过加强检查,督促整改,把好审批、检测、验收的防雷设施质量关。

3.6加强防雷设施设计的审批、安装、检测、验收等资料的归档管理,每年检测报告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系统地归档妥善保管。当发生雷击灾害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时,应及时上报防雷主管部备案,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寻找漏洞,查找原因。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3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雷电灾害也时有发生。为把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防雷减灾意识。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方面,《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与实施改变了只有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标准,而没有检测标准的历史。对气象部门在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标准层面也是一个突破,《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与实施改变了只有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标准,而没有检测标准的历史,提高了气象部门防雷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使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更科学,更安全可靠。

1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

1.1外部防雷装置即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1.2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2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安排及程序

2.1检测准备工作。检测计划由现场检测技术负责人制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施工方、建设方,施工到在那些部分、那些环节时,施工方必须通知检测站及时进行检测,作好原始记录资料;项目熟悉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人员熟悉检测项目的技术说明,这部分是熟悉的重点,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检测人员必须了解相关国家标准对各个检测项目的强制性指标要求。

2.2检测程序。接受检测任务,了解被检单位的情况,并到达受检单位,查阅本次检测对象的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体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确定其防雷类别、防雷区划分和应检测项目。根据被检单位所使用仪器的测试原理和要求,合理布置接地电阻测试仪辅助桩位并连线,再次检查仪器设备,记录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名称及检测辅助桩位。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由检测人员对建(构)筑物、设施的防雷装置的观感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并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接地电阻或过渡电阻测试点取样并绘制测点平面示意图,对测点进行标注和编号后进行接地电阻、过渡电阻等测量,测量结果—读数经复核无误后按要求记入相应的原始记录表。

2.3检测作业的要求。检测工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重点监测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等,检测过程中检出的问题应及时告知被检测单位。同时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两人以上共同进行;爆炸火灾危险环境检测时,严禁带火种,无线通信设备,不应穿化纤服装,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

2.4检测数据整理。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检测报告按标准填写完成后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名后,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文件和计算机存档两种形式。

3防雷装置重点对象的检测要点及注意事项

3.1接闪器现场检查。主要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熔化现象。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以及分流情况。对于单支或多支避雷针,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起到保护建(构)筑物的作用。现场检测时用铁锤或钳子等硬器对网带做适当的敲打。查看是否有开焊和弯成直角或小于直角等敷设不合理的地方。

3.2引等电位连结的检测。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等电位连接是防雷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检测的根本目标。等电位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结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少雷电流在他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没有电位差就不会有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所以等电位连接的好坏关系到防雷效果的好坏。

3.3接地装置检测。以实际测量接地工频电阻值为主要标志。接地装置主要检查安装位置、深度、规格、防腐、冲击接地电阻等,并要查阅基建档案中防雷设计图纸的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布置等是否设计合理。检测时应多选择几个点进行测量,最后通过求平均的方法确定该点的接地电阻值。如果测试出的工频接地电阻均合格的话,可以不用再测试该处的土壤电阻率,也不必计算出冲击电阻值。

3.4下线现场检查。检查中主要以检测引下线是否垂直、牢固,是否遵循最短路径原则;检查引下线材料直径及截面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布设是否合理,其距离是否大于等于3.0m,断接卡是否锈蚀、接触不良。另外是否有断裂、机械损伤、严重锈蚀等状况,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焊点有无裂缝等。水塔、烟囱等构筑物等由于其防雷装置均暴露在外面,通常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进行避雷针、引下线的现场观察,可及时发现隐患。必要时,检测员要登到最高处进行实地检查和测量。

3.5接地可分为a型接地网和B型接地网。a型接地体中垂直接地体国际标准不能少于2根,国家标准不能少于3根。应用场合:a适用于独立接闪器。b适用于架空接地线。B型接地体也称闭合环形接地体,如建筑物自然接地体、人工环形闭合接地体。适用的场合:a对于的坚硬岩石建议仅用B型接地装置。b对安装有电子系统或存在高火险的建筑物优先采用环型闭合接地网,如发电厂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不同于一般的业务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依法进行安全检测和技术服务,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防雷部门聚集着防雷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设备配置都有较强的实力和基础,有的多年在开展这项工作,但这些部门和系统都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乏规范化管理。那么,如何利用好各方面的优势,履行好政府赋予我们的管理职能,又不造成行业垄断的态势。应建立避雷装置安全检测网,比较好地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如果只依靠气象部门承担检测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部门、特殊行业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履行《气象法》赋予我们的职能。为加强检测管理工作,制定了检测资质审批制度、资质年审制度、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复检制度、资料报送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检测仪器年检标定制度等,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良福.拓展气象事业防雷减灾新领域的实践.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马宏达.建筑物防雷及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在厦门防雷研讨会发言.2000年厦门市防雷研讨会文集.2000.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4

西安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规范防雷减灾活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全市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并具体组织实施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的防雷减灾工作。

临潼区、长安区及市辖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规划、建设、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四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做好雷电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和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负责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制作和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报和警报信息。

第七条 下列易遭受雷电灾害的建(构)筑物、设施或场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划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以及体育、旅游、游乐等场所;

(三)邮电通信、电力生产、交通运输、广播电视、电子信息系统、金融证券、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或设施。

第八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组织,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

禁止无资质或超出资质规定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设计、施工。

第九条 建(构)筑物、其它设施或场所应当按照国家防雷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防雷装置设计。需要采取综合防雷设计的建设项目在设计前应当进行雷击风险等级评估。

第十条 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的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审核未通过的,应当进行修改并重新报送审核。

第十一条 安装防雷装置应当按照核准的防雷装置设计进行施工,并接受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随工检测。

第十二条 防雷装置竣工实行验收制度。防雷装置竣工并取得竣工检测报告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请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证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构)筑物的防雷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纳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

第十三条 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防雷装置经检测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 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或行业防雷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应当真实、准确,不得遗漏检测项目,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第十五条 因雷电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进行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防雷装置设计未按规定进行设计审核的;

(三)防雷装置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

(四)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规定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的。

第十七条 对当事人处以2万元以上罚款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 防雷工作人员在防雷减灾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随工检测,是指在施工阶段对竣工后无法进行检测的防雷装置关键部位进行的检测。

本办法所称竣工检测,是指在验收阶段对防雷装置做最后的测量,并编制最终的测试文件。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xx年2月8日起施行。

防雷减灾的意义在我国,雷电灾害曾经造成每年约700人至800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00亿元。显然,防雷减灾领域的任何变革,都决不能有悖于对安全的守护。

如果说主动削权割肉是对防雷服务市场规律的尊重,那么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则是对政府应尽职能的充分行使,让看得见的手更有效。其中,安全监管无疑是气象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核心。

而过去,气象部门在防雷减灾中普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这一职能的行使有时过了头、有时没到位。减审批不能减安全,优化整合也不是甩包袱,正本清源后的防雷服务,要想真正回归到防雷减灾的法律定位上来,回归到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定位上来,必须全方位补齐监管短板,弥补安全缝隙。

带着这样的自省,过去一年,气象部门在充分行使政府职能上稳扎稳打,从全面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到紧抓防雷服务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再到完善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在防雷减灾领域气象部门的角色,正逐步回归正轨。

这一年,防雷安全管理中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更清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依法制定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各地纷纷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国开展防雷减灾安全专项检查4000余次。

这一年,防雷服务市场虽全面开放,但绝无一放了之,气象部门对防雷减灾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有力推动了市场规则的公开、透明。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充分发挥监管利剑作用。

这一年,防雷减灾领域的规章、制度、标准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在防雷装置检测领域,资质评审细则、信息公开办法、机构信用评价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和配套标准新鲜出炉;在防雷行政审批领域,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等服务指南更加贴心。这一切,都成为各地气象部门依法履职的最有力支撑。

如果将目光投向防雷减灾的基层阵地,我们会发现,从信用红黑榜,到创新管理方式,再到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各地气象部门在对监管制度和能力建设的探索中,扭住了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抓手,多点开花的创新之态,正引导防雷市场健康发展

一张定期滚动更新的防雷装置检测黑名单和红名单,让在浙江从事这一行当的企事业单位格外重视诚信建设。严重违反法规规章的防雷检测单位被纳入黑名单,是气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并获得表彰或奖励的单位则进入红名单,将来之不易的信誉转化为无形资产。

在安徽,通过将防雷工作融入信用安徽,气象部门建立起防雷减灾服务单位信息公示制度。同时强化对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293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执法水平大幅提升。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5

**市虽处亚欧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但雷电灾害仍不容忽视。据统计,**市雷电发生日数呈上升趋势,年高达30—40天。近年来,随着首府城市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迅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受雷电危害的几率在逐渐增大。

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雷电灾害防御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雷电灾害防御办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为保障我市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市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附后),具体负责我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三、职责分工

(一)市气象主管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负责组建全市雷电监测网;负责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并组织开展防雷减灾技术以及雷电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对防雷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统计和鉴定,并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气象局。

(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负责对施工图纸中防雷装置设计的审核和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三)市属公安消防、规划、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雷电灾害防御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四、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场所;

(三)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重要设施;

(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五、具体要求

(一)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和防雷装置检测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防雷产品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口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禁止销售和安装未经认可的防雷产品。

(二)建设单位应依法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中涉及防雷装置的设计须进行防雷专项审核,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三)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时必须要告知市气象主管部门参加验收。防雷装置的隐蔽工程应当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段验收。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6

今年二月份,济南XXX子站建成,建成后发现该子站监测数据较高,三月到四月期间,我与北京艾沃思公司一起采用激光雷达扫描的技术手段对该子站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撰写报告,分析出了该子站周边的主要污染源,为周边环境治理和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年下半年,济南市XXX购买了一辆环境监测车,里面配备了VoCs监测仪、飞行质谱仪以及大气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等,并在济钢厂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在线实时监测。在此过程中,我也参与到其中,努力地学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其中的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进行部分操作,并在十月参与了济钢对济南污染贡献相关内容报告的编写。

十月和十一月,分别在兴城市和北京市参加了“第二期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培训班”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培训会”这两次培训,通过这两次培训,我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在这一方面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对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空气质量数据分析、空气质量预报等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我在今后工作水平的提升。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7

[关键词]雷卡6113 mRR指标 雷卡测试项 基站隐性故障

1 雷卡仪表功能

雷卡6113基站综合测试仪具有先进的功能,完全按照GSm规范对基站射频部分进行全面测试,可以较权威地判断基站射频部分运行是否正常。通过各个不同基站厂家独特的操作维护码(o&m)命令,它可以模拟基站控制器(BSC)来实现对基站的全面控制。

雷卡6113基站综合测试仪是世界上唯一具备通过a-bis接口来进行基站收发信机能力测试的仪表,其a-bis功能支持双向(上、下行)的通信交流及链路控制。在测试过程中,仪表可以控制一系列的基站运行状态下的重要参数,如信道号、时隙、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机分集,以及其他收发信机参数,从而实现测试目的:可以提供从a-bis接口上提取到的基站各个信道的测试报告,而且可以显示由基站所产生并反映在a-bis接口上的各种错误和故障测量报告。

2 mRR的功能及指标的分类

mRR具有利用BSC对服务小区的无线信号进行测量的功能,对每个小区的上下行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ta(时间提前量)、路径损耗、功率控制等级等信息进行了分类统计。其特点是对服务小区无线信号测量进行统计。而不是对事件进行统计,具有信息全面、效率高的优点。

通过mRR测量记录指标,可以了解网络的平均质量情况、上下行是否平衡、BtS覆盖范围是否合适等。网络优化中,可参考这些数据进行网络故障的分析和处理,具体的指标有:

上下行信号强度(rxlev)

上下行信号质量(rxqual)

上下行路径损耗(pathLossUL/DL)

移动台发射功率(mSpowerLevel)

基站功率减少级别(BtSpowerReduction)

ta

雷卡6113基站综合测试仪主要是对基站硬件的性能进行检测。上下行路径损耗由频率与无线环境因素决定,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只是针对mS进行统计。此两项与基站的硬件性能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本文只重点关注mRR指标的上下行信号质量、上下行信号强度、基站功率减少级别和时间提前量。

3 雷卡测试项目的功能与mRR各项功能的联系

3.1 雷卡测试项目的分类

上行信号测试:接收电平测试,接收品质测试,接收机误码率测试,随机介入信道测试,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接收信令信道误码率测试。

下行信号测试:小区控制信道产生的测试,发射机测试,发射机误码率测试。静态功率控制测试,下行功率控制测试。

3.2 雷卡测试项目对应检测的mRR指标

通过对雷卡测试项目功能的理解及实际测试的应用,我们发现各测试项对mRR功能指标具有检测作用,概括如表1、2:

3.3 雷卡测试项与mRR上行指标的内在联系

(1)接收电平测试

此项测试目的是要检测BtS对上行RF信号的处理能力以及BtS通过a-bis接口经上行向BSC汇报的能力。雷卡6113首先模拟mS从BtS的RF接收端给BtS输入各种等级的功率电平,然后在a-bis接口上行端监测BtS对这些信号的处理结果,即监测该BtS如何向BSC汇报,以及汇报什么样的测试结果。通过监测BtS实际向BSC汇报的接收电平等级与GSm规范建议的电平等级之间的偏差。来分析BtS的接收机对各种等级输入功率的响应能力及向BSC汇报的能力。

从mRR功能原理看,mRR上行信号电平是对小区信号电平覆盖的统计,而此项指标是以场强的大小对应的覆盖值进行统计的(如UL94覆盖是指采样数的场强大于94dBm所占的比例)。所以,如果基站设备存在接收电平的故障,则会直接影响小区的接收场强的处理能力,从而就会影响mRR上行信号强度。可见,发射机接收电平是否达标将会左右mRR上行信号强度。

(2)接收品质测试

此项测试的目的与接收电平测试的原理大致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接收品质测试是通过不同的场强值来监测该接收场强值下的传输通话质量问题。

在mRR的功能中,上行信号质量主要是对上行通话质量的统计,可分为7个等级,0~3级为较好的通话质量,6~7级为差的通话质量;mRR上行质量也是通过采样数来统计质量占用的比例。所以,基站发射机接收品质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mRR上行通话质量。

(3)接收机误码率测试

误码率是数字通信技术中衡量通信品质的基石,雷卡6113严格按照GSm规范的要求提供对接收误码率的测试。从BtS接收端注入测试信号,再从a-bis接口接收测试信号,并对测试用数字码进行自动定位;被测信道及测试所用的数字码同步定位成功后,则可以进行连续的实时误码率读取,从而检测设备硬件接收误码率是否达标。

在mRR指标功能中,并没有明确的误码率统计;但在现场感知测试中。误码率与通话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接收误码率是否达标。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上行通话质量的好坏。

(4)接收灵敏度测试

接收灵敏度测试建立在误码率的基础上,它被定义为收信机在满足规定的接收误码率条件下能够接收到的最低信号电平。所以该测试作用与接收误码率是一致的,也是验证mRR功能上行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

(5)随机介入信道测试

此项测试的意义在于从ta的角度出发检测BtS对RaCH的处理能力。雷卡6113模拟mS,从BtS的RF接收端以一定的电平值发出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ta的RaCH申请,再从a-bis接口上监测BtS对这些信号的响应能力。其测试结果可对小区覆盖提供关键的判决依据。

在mRR的功能指标中,关系到覆盖效果的是ta指标的统计,如表3:

从指标采样数的比例看,深圳大部分的通话范围都集中在ta=1~2的区域内。通话集中在个别区域内,要求BtS对此区域的RaCH的处理能力加强。

(6)接收信令信道误码率测试

此项测试是根据GSm11.21和BtS生产厂家的要求而制定的,主要是针对SDCCH信令信道的测试。信令信道传输质量的测试结果,将直接影响网络的质量和通话效果,也是验证mRR上行通话质量的标准之一。

3.4 雷卡测试项与mRR下行指标的内在联系

(1)发射机测试和发射误码率测试

该两项测试针对发射机特性――频率误差、相位误差、功率包络、发射功率、调制频谱和发射机误码率进行测试,以GSm规范进行paSS/FaiL判断。以验证硬件是否存在隐性故障。

从发射机各性能特性可以发现,发射功率是直接影响网络覆盖及质量的直接参数,是决定下行信号的重要因素。发射功率不达标,将直接影响mRR下行信号。所以,如果载波发射机测试或发射误码率不通过。将会影响测试小区的下行信号质量、下行信号强度甚至ta值等指标的完好率。

(2)下行功率控制测试

此项测试的目的是在保持良好通信状态的同时,尽量减少发射功率,以此来降低对其他通话的干扰。GSm规范要求,BtS应该具有15级动态功率控制电平级,以支持下行链路射频功率控制理论。这是GSm移动通信技术的精华,是GSm移动通信技术中增加频谱效益和提高通信品质的关键方法。下行功率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通话质量的好坏。

mRR功能的基站功率减少级别是以采样数计算不同功率所占的比例,见表4:

其中,BSpwR_p30是指有效发射功率为30w时通话采样所占的比例。BSpwR_p26、BSpwR_p22依此类推。根据通信技术原理,我们认为30w~20w(即43dBm~37dBm)为最佳范围。

下行动态功率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基站有效发射功率,并影响基站功率减少级别,从而影响下行通话质量。

(3)静态功率控制测试

此项测试功能可提供每一级步长精度的测试和步长累积误差的测试,便于及时地调整BtS发信机的实际输出功率进而微调小区的无线覆盖,也是从发射功率方面参考下行信号通话质量的依据。所以静态功率控制测试是否通过。也会影响mRR下行信号质量的好坏。

(4)小区控制信道产生的测试

本项测试功能就是要检测在某一个载频或信道上以及在某一个发射机上。能否正常产生CCH信号,与mRR功能直接联系不大,不做进一步研究。

4 具体案例

4.1 邮政m2

(1)初测问题

tRU-0、tRU-1、tRU-3、tRU-4、tRU-5、tRU-6和tRU-7接收误码率(ReceiverBeR)测试不通过。

(2)原因分析

邮政m2基站为RBS2206设备,该小区全部载波接收误码率测试不通过。由于CXU是CDUS到DtRUS的接收路由,如果CXU存在故障,将会导致接收端存在问题。所以判断CXU存在隐性故障,建议更换CXU。

(3)复测情况

更换CXU后复测,tRU-0、tRU-1、tRU-3、tRU-4、tRU-5、tRU-6和tRU-7接收误码率测试通过。

从更换前后三天的mRR指标对比看,上行质量指标约有4%的提升。

4.2 竹园上层m1

(1)初测情况

tRU.1接收品质测试不通过,tRU-2和tRU-3接收品质、接收误码率、接收脉冲测试不通过。

(2)原因分析

tRU.1、tRU-2、tRU-3同时出现接收性能故障,a3个载波同由第一个CDU控制接收信号。建议更换第一个CDU。

(3)复测情况(表6)

更换CDU后,各项接收性能指标通过。

从更换前后5天的mRR指标对比看,竹园上层m1的mRR各指标都取得较大的改善。

5 总结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8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前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地球上每一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钟有100次闪电,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中国雷暴活动也十分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高达百亿元人民币。

1检测对象及检测部位

1.1接闪器现场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熔化现象。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以及分流情况。对于单支或多支避雷针,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起到保护建(构)筑物的作用。

1)建筑物接闪器对于楼房等建筑物的避雷网或避雷带,圆钢直径应大于等于8mm,扁钢截面积大于等于48mm2,厚度大于等于4mm。现场检测时用铁锤或钳子等硬器对网带做适当的敲打。查看是否有开焊和弯成直角或小于直角等敷设不合理的地方。2)水塔接闪器要求利用水塔顶部周围铁栅栏来保护接闪器或敷设环形避雷带边缘,塔顶中心安装避雷针一只。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来观察接闪器的状况。3)烟囱接闪器利用安装在烟囱顶部的避雷针或环形避雷带作为保护,多根避雷针应用避雷带连接成闭合环。

1.2引下线.现场检查引下线是否垂直、牢固,是否遵循最短路径原则;检查引下线材料直径及截面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引下线的布设是否合理,应视建筑物出入口、人行道之间距离采取保护措施,其距离必须大于等于3.0m;检查断接卡是否锈蚀、接触不良。宜在距地1.8m处设置断接卡;检查距地面1.5m以下是否设置了非金属防护套管;检查引下线是否变形和弯蓝处是否有直角、锐角弯;检查是否有断裂、机械损伤、严重锈蚀等状况,当截面锈蚀大于等于t/3时应予更换;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焊点有无裂缝等;引下线的布设应包括:能否引起雷电反击和雷电电磁脉冲干扰,附近是否有其他设备引线、是否有交叉或平行电气线路,如有应采取措施;引下线的过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穿过临时建筑物情况和是否便于检查等。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水塔,可以利用铁梯为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时,应另加设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对于高度小于等于40.0m的烟囱,可利用铁扶梯作引下线;高度大于40.0m时,应另加装一根引下线或利用支柱或支座内主钢筋作引下线。

1.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检测以实际测量接地工频电阻值为主要标志。接地装置主要检查安装位置、深度、规格、防腐、冲击接地电阻等,并要查阅基建档案中防雷设计图纸的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布置等是否设计合理。

对于水塔、烟囱等构筑物。由于其防雷装置均暴露在外面,通常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进行避雷针、引下线的现场观察,可及时发现隐患。必要时,检测员要登到最高处进行实地检查和测量。

检测时应多选择几个点进行测量,最后通过求平均的方法确定该点的接地电阻值。如果测试出的工频接地电阻均合格的话,可以不用再测试该处的土壤电阻率,也不必计算出冲击电阻值。

2检测前的准备以及检测程序

2.1检测前的准备

1)检测计划,由现场检测技术负责人制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施工方、建设方,施工到在哪些部分、哪些环节时,施工方必须通知检测站及时进行检测,作好原始记录资料;2)项目熟悉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检测人员熟悉检测项目的技术说明,这部分是熟悉的重点,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检测人员必须了解相关国家标准对各个检测项目的强制性指标要求。3)责任落实项目的防雷装置的施工,由土建施工方在负责,根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原则,按照检测协议约定,检测单位具体落实检测人员工作职责,保证整个检测过程、检测资料的完整性,防雷装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4)检测记录表格准备相关检测记录表格准备,根据新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准备一套从基础测试开始到工程竣工止的完整检测表格,并指定专人保管。2.2检测程序

1)前期准备阶段①接受检测任务,了解被检单位的情况。这是一件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制定检测方案、签订协议、检测实施等后续工作的铺垫,至少应了解其大概情况,如具体地址、规模、性质、土壤类型、检测场所环境等。②制定检测方案。方案要尽量定得细一些。③签订检测协议或合同,也可以是委托书形式。④配备人员。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行业特点,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检测技术人员。⑤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与被检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规范、规定,包括国家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有关的安全程序、操作规程等。⑥准备仪器。不同的设备、设施所需的检测设备也不同,根据检测对象,准备并检查检测主、备用仪器设备,保证其在检定合格有效使用期内并能正常使用。

2)现场检测阶段①到达受检单位,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有关证件。②查阅本次检测对象的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体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确定其防雷类别、防雷区划分和应检测项目。③巡视受检单体及周边环境,根据所使用仪器的测试原理和要求,合理布置接地电阻测试仪辅助桩位并连线,再次检查仪器设备,记录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名称及检测辅助桩位。④进行现场检测并记录数据。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由检测人员对建(构)筑物、设施的防雷装置的观感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并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接地电阻或过渡电阻测试点取样并绘制测点平面示意图,对测点进行标注和编号后进行接地电阻、过渡电阻等测量,测量结果―读数经复核无误后按要求记入相应的原始记录表。⑤复核、确认并签字。现场检测完毕,对仪器设备再次进行检查,确认其正常,由测试取样者、测试者、记录者对原始记录进行校对和复核后,在指定的主检与复核处签字。同时对现场检测当场发现并能确定的防雷装置缺陷进行汇总,形成存在问题通知书交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由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后在指定处签字。

3)分析处理阶段①整理检测数据,出具相关检测文书。对检测原始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和处理后,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判定,对新确定的存在的问题编制并出具存在问题通知书;对于定期检测或竣工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对于整改后进行的复检,编制并出具复检意见书。②审核、签发相关检测文书并盖章。③登记、发送相关检测文书,并建立档案。

4)服务评价和跟踪回访①在被检单位领取检测报告等文书时,请被检单位填写防雷检测工作作风、服务质量评价表,收回评价表并建立台帐档案。②检测机构管理人员通过电话或上门了解或邀请召开座谈的形式,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检测活动进行服务跟踪回访。3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检测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及分析处理。3.1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等相关资料。3.2检查观感质量指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3.3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记录。3.4分析处理指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检测对象及检测部位,检测前的准备以及检测程序,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的分析,就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方法做了简单总结。为防雷检测工作做了理论指导!参考文献:

[1]李良福.拓展气象事业防雷减灾新领域的实践.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马宏达.建筑物防雷及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在厦门防雷研讨会发言.2000年厦门市防雷研讨会文集.2000.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9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基本完善遏制消除防雷与升放气球事故隐患的工作机制、操作流程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到2022年底前,重大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风险明显减少,重大事故明显减少,最大限度降低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隐患可能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各级政府防雷减灾工作领导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防雷减灾属地管理原则,突出政府领导职能,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气象主管机构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单位和责任单位。

2.推动部门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消除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强化各级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应急、住建、文旅、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按照市局和县安委办要求加快制定《县气象局防雷及施放气球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并严格贯彻执行。

3.推动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全县范围内防雷和升放气球全覆盖检查,继续加强县防雷和升放气球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建立动态管理,建立重点单位风险点辨识管控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指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企业防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和技术能力培训;联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

(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1.做好源头把控。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审批时限实施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和活动审批,从源头防范风险、保障安全。

2.优化政务服务。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权责清单管理,配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和投资审批项目等改革,全面推行在线审批,推动部门地方审批平台对接,大力推行容缺后补、告知承诺等便民服务措施,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切实发挥行政审批事前监管作用。

3.建立完善防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隐患自查自改自纠,推进防雷安全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从根本和源头上遏制防雷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构建防雷减灾长效工作机制,配合市气象局推进雷电易发区等级划分及区域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完善雷电易发区域及防范等级,及时将结果并向社会公布。根据市气象局部署,稳步推进对各类工业园区、自贸区、特色气候小镇等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区域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在区域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护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

4.深入持续开展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每年组织开展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监管专项检查,根据气象部门监管职责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活动,明确工作责任人,建立排查整改台账,实施问题隐患和整改制度清单化管理,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务必彻底整改并复查验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

5.加强防雷装置检测资质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检测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检测行为,重点加强对设立分支机构及跨区域从业的监管,严厉查处无资质、超资质等级检测、出租、出借、挂靠资质、伪造检测记录、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推进检测资质单位信用评价及信息公开,促进诚信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严厉打击违规施放气球行为。加强执法监管,加大日常检查巡查力度,重大节假日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施放气球活动安全。对违规施放气球、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使用、运输、存放灌充气体等违法行为要立即查处,坚决杜绝无证施放、未经审批擅自施放、超范围施放、未按规定设置识别标志、系留气球无人值守等违法行为,防范气球意外升空、爆炸等事故。

7.提升防雷及施放气球应急处置能力。落实雷击及施放气球事故调查、上报制度,制定完善违禁施放气球应急处置预案以及雷击、施放气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执法队伍,加大执法经费投入,配备执法器材,为执法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大执法经验交流,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切实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2.加强安全监管部门联动。推进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监管和联合检查,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动,落实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信用制度,将防雷及施放气球单位信用记录纳入全县信用系统,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加大失信约束力度。

3.大力推进“互联网+”管理。推行“互联网+监管”“执法+专家”模式,全面运用“双随机、一公开”进行重点抽查、突击检查,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和行为规范,提升防雷及施放气球行业自律水平。

(四)加强安全科普宣传

针对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工作特点,广泛开展安全科普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制作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雷与施放气球普法宣传、安全培训、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防护意识。

(五)提升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能力

加强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能力建设,强化雷电监测技术、雷电致灾机理、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防护技术等雷电业务研究,建立完善的雷电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雷电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扩大雷电预警信息的覆盖面,特别是要确保能够及时精准地把雷电预警信息发送给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负责人。开展防雷专业技术交流培训,加强防雷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设与部门工作职责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化防雷技术服务队伍,提升防雷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7月)。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整治行动的部署发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8月至12月)。结合市局印发的防雷及施放气球安全检查等相关文件要求,对已开展完或正在开展的安全检查、质量考核、资质挂靠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梳理,查漏补缺,建立工作台账、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督促整改,落实整改工作责任。

(三)集中攻坚(2021年)。持续开展全县范围内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进一步细化各项治理举措,实施差异化整治。对存在重大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隐患的,要全面落实跟踪整治,确保按时整改,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四)巩固提升(2022年)。要保持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隐患排查不间断,全面落实跟踪整治不间断,在推进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改的同时,分析共性问题,研究治本之策。

各相关股室(中心)要总结形成本方案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报市局业务法规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好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防雷及施放气球安全监管责任;分管领导具体主抓,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防雷与施放气球安全问题。要建立工作专班,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步推进、按期完成。

(二)强化示范引领。要在全面部署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法、措施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工作体系机制,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坚持一手抓突出风险治理,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总结专项整治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固化提升为防雷与施放气球管理制度和标准,培养一批防雷技术服务专家人才和执法监管骨干力量。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10

【关键词】通信电源;系统;问题;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1―01

通信电源是向电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的能源,它在电信网上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人们往往把电源设备的供电比喻为电信设备运行的“心脏”。通信电源系统主要有交流配电单元的问题、直流配电单元问题、整流器和蓄电池组单元问题。这些单元是保障供电稳定和连续性的重要设备,对这些设备维护的好坏,不仅影响电源系统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

一、交流配电单元的问题处理方法

防雷器是由四个片状防雷单元组成,其中三个防雷单元具有状态显示功能,可以显示防雷单元是否处于完好状态。防雷单元窗口颜色为绿色时,表示防雷单元处于完好状态;某个防雷单元窗口颜色为红色时,则表示该防雷单元已损坏,应尽快更换防雷模块。如果防雷器没有损坏,而监控单元报防雷器告警,就需要检查防雷器的接触是否良好,可以将防雷模块拔下来重插。如果是菲尼克斯的防雷模块,则需要检查底座是不是良好。当监控单元或后台报交流输入缺相时,如果交流实际没有确相,而是检测问题,那么可能是交流变送器出现故障。可以用万用表测量变送器的端子是否有3V左右的直流电压,如果某一个没有,则说明交流变送器损坏,应急解决办法是将该端子的检测线并到其他两个端子的任意一个上;长久解决办法则须更换交流变送器。更换交流变送器的方法:首先必须断开电源系统的交流电和关掉监控单元的电源,否则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或烧坏交流变送器。更换时如果连接线上没有标识,那么在拆交流变送器之前需要要做好相应的标识,否则在安装时会造成不便。

二、直流配电单元问题处理方法

直流电流显示不正确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显示值与实测值比较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电流传感器的斜率选择不正确,在监控中将调整斜率调整合适即可;第二种情况,电流显示出现异常情况,非常大或电流值显示不稳定。对于用分流器检测电流的设备来说是检测通道不通导致的:一种可能是分流器两边的检测线接触不良,可以关掉监控单元的电源,取下检测线用电烙铁将其焊接好即可;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检测线接插件插针歪或接触不好,可以用镊子之类的工具将歪针校正或将接插件插好即可。当监控单元出现直流断路器断开告警时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方面属于正常告警,直流断路器确实已经断开,无需处理;另一方面断路器没有断开,但是监控单元出现告警,出现这个故障是由于检测线出现断开所致。处理方法:检查断路器的检测线,也可以用“替换法”来定位问题所在。蓄电池下电保护用的直流断路器使用的是常闭触点,在不控制的情况下断路器是闭合的。如果给了断路器的断开控制信号,但是断路器不断开,那么说明断路器已经出现了故障,更换即可。

三、整流器问题处理方法

当整流器无输出和不工作,面板指示灯均不亮时。首先检查交流电输入是否已经供到了整流器,其次检查整流器的输入熔丝是否熔断;另一种情况是模块可能发生故障,此时需要更换故障模块。当整流器输入灯亮,输出灯不亮,故障灯亮时。首先用万用表测量交流输入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160-280Vac),如果交流电压不正常,那么整流器处于保护状态;另一种情况是整流器出现了过热故障,整流器内部主散热器上温度超过85℃时,模块停止输出,此时监控单元有告警信息显示。模块过热可能是因为风扇受阻或严重老化、整流器内部电路工作不良引起,对前一种原因应更换风扇,后一种原因需对该电源模块进行维修。风扇故障的特征是风扇在该转的时候不转。这时应检查风扇是否被堵塞,如果是,清除堵塞物;否则,则是风扇本身损坏或连接控制部分发生故障,需拆下模块进行维修。整流器具有过流保护功能,若输出短路,则模块回缩保护,输出电压低于20V时整流器关机,此时面板上的限流指示灯亮。故障排除后,模块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四、蓄电池组问题处理方法

蓄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理论上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蓄电池内阻增大且温度升高,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寿命提前终止。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说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蓄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比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比重可以了解电池的存储能量情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是贫液电池,且无法进行电解液比重测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坏,预测贮备容量已成为当今业界的一大难题。

五、监控单元问题处理

监控单元面板上的液晶屏和LeD指示灯可以显示系统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电池电流及各种报警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面板上的键盘设置必要的参数,完成必要的控制。监控单元负责对系统的交流配电、直流配电、整流器组以及蓄电池组等进行综合管理。监控单元实时的采集系统的运行数据,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当系统故障时进行声、光等方式的报警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系统的运行数据、工作状态等除了在本地可以得到体现以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向上级监控单元进行汇报。

参考文献

[1]张力鑫.通信电源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0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