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作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8:25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1

经团省委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现将《安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集中调研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及时抓好落实。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安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集中调研活动方案

贯彻共青团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集中调研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我省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深刻把握广大青少年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为省委、省政府青少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为省第十二次团代会研究、制定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战略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二、调研重点

总结过去几年来我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找准影响和制约共青团事业深入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意见、建议和对策。

三、调研内容

1、特色工作项目调研。各团市委、团省直工委、各有关直属团委、各高校团委、部分大型企业团委,就本地本单位近年来开展的、能够深入持续进行的、有自身特色的1个具体工作项目进行研究,对经验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对此项目的推进和在全省推广提出设想或建议。各团县委也可以就本地的1项特色工作进行调研,形成报告。

2、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各地各级团干部、广大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者,在团省委印发的《2007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框架下,自主确定选题,申报课题项目,经立项确认后,纳入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项目。团省委对此项调研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适当资助。

3、青少年发展状况和共青团工作认知情况研究。通过利用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权威资料和问卷调查形式,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教育、劳动就业、恋爱婚姻、消费、公民参与、人际交往等状况,调研共青团工作社会知晓率和认同情况。

4、重点工作项目调研。团省委机关各部门结合战线工作,就未来5到10年本战线必须做、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可以长期做的工作进行研究,提出2-3个工作项目和对策建议。

5、团的组织建设调研。团省委组织部组织机关各相关部室,各团市、县委,团省直工委,各高校团委,各企业团委,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团员发展和管理、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团建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调研。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团省委成立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集中调研活动领导小组,王宏同志任组长,张永、朱斌同志任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研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具体实施,办公室成员由张君毅、范仁平、刘博夫、戴瑞、方发家、刘中原组成。

具体分工如下:团省委办公室负责特色工作项目和重点工作项目调研的协调,具体组织实施安徽青少年发展状况和共青团工作认知情况研究。团省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团的组织建设调研。团省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

五、调研方法

1、实地调研。到基层实地考察各地共青团工作现状。

2、座谈访谈。召开座谈会,直接听取基层、团干部和青少年的意见。走访党政领导和转岗团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3、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广泛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有关资料和已有的调研成果。

4、个案分析。收集各地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

5、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在全省17个市、省直和部分高校、企业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六、调研时间

全省集中调研时间为2007年1月至7月。

1、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设计阶段(1月—2月)。确立调研方案和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2、调研启动阶段(3月)。召开集中调研活动动员会暨调研工作培训会。

3、集中调研阶段(3月—5月)。团省委书记、副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同志,以及各市级团委,集中开展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文献收集、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

4、形成调研成果阶段(5—7月)。各地各单位调研基本结束,形成调查报告,报送团省委集中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特色工作项目调研、青少年发展状况和共青团工作认知情况研究、重点工作项目调研、团的组织建设调研等四个方面的调研报告在5月底前完成,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的成果在6月底前完成。

七、调研成果使用

1、共青团安徽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举行安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论坛。17个团市委、团省直工委和其他有关团委,将本地本单位的特色工作项目调研成果,制作成ppt文件在论坛上进行集中展示,由上述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就该项特色工作作演讲。

2、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择优推荐参加团中央全团调研奖评选,推荐《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3、团省委集中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充分吸收各方面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于5月底前,形成《安徽省青少年发展状况和共青团工作认知情况报告》,于7月底前编制完成《安徽省2007-2012年共青团工作规划(草案)》。

4、对上述所有调研成果择优结集正式出版。

八、调研工作要求

1、认识要到位。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成功召开省第十二次团员代表大会、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安徽奋力崛起的进程中再立新功,是今明两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完成这项重要任务,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各地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高度,群策群力把调研工作做好。

2、责任要明确。团省委班子成员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一线亲自抓调研。机关各部室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本战线的调研任务。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调研工作抓在手上,确定一位负责同志专门负责,组织专门力量实施。各项调研都要建立责任制,明确时间进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3、调研要深入。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直接听取青少年和群众呼声,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要全面,了解要深入。按照调研重点,联系本地实际,既要掌握面上情况,又要注意解剖麻雀;既要总结实践经验,又要掌握突出问题;既要找出问题成因,又要提出解决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思考。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2

一、密切联系实际,做好调研工作谋篇布局

1、明确调研目的。要通过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基层实情、找准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调研,重点研究影响和制约共青团工作和志愿者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青年和志愿者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动工作的机制体制,实现共青团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2、凝练调研方向。本次调研工作以“微笑*、和谐先锋”为主题,以“查找突出问题、研究工作举措”为主线,以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工作、巩固“志愿、公益、创业、成才”四个支柱、实现“两个全体”目标为主要内容,围绕6个重点方向展开。具体包括:对团干部、团员、广大青年及全社会的有效覆盖、影响和服务;奥运志愿服务成果的保留转化;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青年成才;青年创业;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同时,各调研组还要针对组成部门的工作职责,就如何推进各部门当前工作开展深入调研。

3、精心动员部署。团市委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由团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团市委书记会成员分别牵头组织,团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团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制定调研工作整体方案和重点任务推进表,严格环节流程,具体责任到人。书记会成员身体力行,带头参加集中学习、研讨交流,深入基层作报告和开展调研活动。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具特色的实践载体。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制度措施保障到位,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推动调研,把“早严深实”的要求贯穿始终

在指导检查组的悉心指导下,团市委调研工作始终体现“早严深实”的要求。

1、规划早,调研开题。在学习培训环节展开的同时,团市委就对调研工作谋篇布局。确定6个调研方向后,按照边调研、边细化的思路,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研究专题、具体课题,找准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如,团市委调研组先后两次到*青年报社调研,就团属企事业单位如何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怎样服务青年发展、怎样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等进行了反复研讨。

2、组织严,整体推动。团市委开展调研工作,注重集体研究、民主选题、全员开展。团市委书记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在集思广益、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分别牵头1个调研方向,委派1名正处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吸收分管、协管部门干部参与,组建了大课题组。课题组注重广泛听取意见,细化完善方案,如,团市委企业系统采纳各基层单位建议,围绕“覆盖全体青年、影响全体青年”的命题,提出16个调研子课题。团市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党支部充分发动起来,结合业务实际,深化调研工作。目前,团市委已形成“选题明确、责任人明确、预期成果明确”的调研工作格局,有力保障了各项调研的顺利展开。

3、研究深,重心下移。连日来,团市委51次调研工作遍布直属单位、工厂矿区、田间地头、基层组织、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不论是领导同志还是一般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贴近青年,掌握实际情况。在*青年报社、青年实业集团、青年宫等单位,调研组与直属单位同志就“企事业单位发展与服务青少年成才”畅所欲言。在房山区、西城区等单位,调研组与大学生“村官”、基层团干部促膝谈心。在志愿者协会、“青檬”网络电台等单位,调研组与抗震就灾志愿者代表、扶老助残志愿者代表、新兴青年组织的骨干成员研习交流。可以说,此次调研直接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重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4、举措实,务求成效。首先,注重程序性。团市委对调研课题选取、方案细化、调研形式、组织实施、撰写报告、成果交流各个环节都落实了责任人、落实了时间节点。其次,边调研、边影响、边覆盖。把调研过程作为深化业务工作的过程,作为教育引导青年的过程,达到每调研一次,就团结凝聚一批青少年的效果。再次,不断转化调研成果。把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好做法,及时总结、借鉴、推广,研究论证推动青年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有益举措,为下一步学习实践活动打基础、做准备,也为推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启发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三、成效显著,调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工作新发展,标准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通过调研,团市委进一步廓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确定的建设“人文*、科技*、绿色*”的工作主题,以“志愿、公益、创业、成才”为工作重点,全面巩固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全面推进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工作,全面提高共青团组织青年、凝聚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调研成果,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面推动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形成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整体保留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队伍,依托“志愿*”信息平台,汇集170万名奥运志愿者的信息资料,制作发放志愿者卡,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认定、激励制度,引导志愿者长期、有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加大*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的开发力度,整合资源,为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提供“包户”服务,为全市残疾人外出就医提供帮扶,三年内实现为全市残疾人提供结对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市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达到全市人口的30%。

深入总结奥运志愿服务中形成的各类精神文化成果,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微笑*”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志愿者“微笑圈”的社会影响。

2、全面推进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工作。一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年、90周年、建国60周年等工作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少年投身发展、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对青少年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和研究分析,提高把握网络舆情的能力、正确引导青年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加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重点做好第11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筹办工作,以此为带动,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形成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青年创业扶持基金,大力开发青年就业岗位,在*建立100个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三是不断深化公益项目,为青年成长提供有效支持。继续打造青少年公益电影节、青年学习节等公益品牌,加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筹款力度,向各类困难青少年提供有效帮助。进一步建设好12355*市青少年服务台,发挥*市禁毒教育基地的作用,切实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针对不同类型青年群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帮助。四是深化青少年成才服务工作,深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和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志愿者的工作机制,为广大青年在基层一线建功成才创造更好条件。以新世纪英才学校、中学生业余党校等为载体,着力抓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继续深化“*青年榜样”评选活动,选树青年时代典型。着力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发现、凝聚、培养、举荐各类青年人才工作,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3

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监督管理和帮助保护。监督管理是指矫正管理者必须对矫正对象的活动依法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社区矫正作为刑罚的执行方式能够体现一定的惩罚性,这既有利于促使矫正对象反省,也有利于通过惩罚实现矫正对象与社区以及被害人的和解,还有利于实现一定的预防功能。帮助保护是指矫正工作者应当对矫正对象的生活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对其思想改造给予一定的启迪教育,对其脆弱的心理给予适当的调治,对侵害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事件帮助其维护等。

其次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家属担保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定期走访制度、监督考察制度、考核奖罚制度和参加学习和劳动制度。社会组织主要参与定期走访环节,通过走访摸清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提供帮助。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主体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具体是:公民团体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主力军,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守护者”,社会工作者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程师”。非政府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具有三个重要的功能,即有利于积极培育社区矫正的社会力量、促进公众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教育服务社会化”,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实际上,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具有很深的渊源。社区矫正是从法学中产生的一种刑罚方式,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的方式的总称。虽然系属不同学科,但是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使用目的上,两者都是为了让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在实施流程上,两者都具有矫正关系建立、资料收集、干预介入和矫正评估四个步骤。矫正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司法程序进行的各个环节,为偏差行为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等,使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一种服务。因此,在宏观的司法体制之下,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来研究社区矫正能使研究更加深入,也符合当下政府提倡的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方向。

国外在青少年社区矫正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特别是社工介入开展相关工作。美国有专门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社会工作者的功能通常包括心理评估、法院调查、法庭作证、保护管束、社区服务等内容。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违法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在矫正人员的配备上也非常注重专业矫正人员的参与,心理治疗和个案工作方法得到很大的重视。香港的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社工是主要的力量。社工的角色是通过社会服务计划或项目的实施而发挥作用,这些计划或项目中社工的角色和工作存在很大不同,包括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等。上海是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机构的服务来实现社区矫正人员的专职化,先后成立了新航总站、中致社等团体,组织社工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专业化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团体训练及相关政策咨询等职业化帮教服务。

社工介入青少年网瘾矫正主要依赖四种模式开展工作,分别是家庭治疗模式、社会支持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行为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强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载体,对青少年来说影响举足轻重,同时家庭关系对其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和睦的家庭与冲突的家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能引发相反的功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从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具体环境着手介入网瘾少年。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假设内容是: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有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动力和家庭组织的过程,可以改变个人及家庭。针对网瘾少年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介入,首先是对案主的分析过程注意到网瘾原因这一点,随后进一步了解网瘾少年家庭因素成为案主养成网瘾习惯的原因,如判定其家庭结构出现不协调现象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适当选择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社会支持模式强调个人社会关系网在必要时可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一般而言,当个人身处困境时,亲人、朋友的热忱相助、慷慨解囊等就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支持模式就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给予生活和精神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困难,形成新的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根据林楠关于社会支持的定义可以操作为社会层面和支持层面两个方面,社会层面按照关系的重要程度分为亲密伴侣(父母、配偶、子女等亲属)、社会网络(朋友、亲戚、同事等)和社区(学校、社团等);支持层面包括物质性支持(借钱、介绍工作等)和情感性支持(鼓励、肯定、发泄等)。

任务中心模式的关键是对核心问题的界定。任务中心模式是以改变案主为主要改变媒介,社会工作者只提供建议及资源。它的基本假设是:个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中心模式主要适于解决具体问题,如情绪困扰、人际冲突、角色失调、资源不足、社会变迁等。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本身的能力可以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而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不应该把遇到问题的案主作为病态处理。它认为问题的产生是个体能力的暂时缺失的结果。任务中心模式强调存在问题是环境的原因或者资源不足引起的,工作者只需要帮助案主认清问题,案主的改变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大动力。

行为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中,尤其是在介入网瘾少年的服务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效果性。它本身援引于心理学的治疗的方法,目的性明确。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中非常强调它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行为治疗模式的原则和过程都有比较严格的界定。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是:一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得不适应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可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通过学习进行;二是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不适应行为,获得适应。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却并没有随之迁入城市学习和生活,而是继续留在农村,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农村辍学青少年开展服务。

首先,社工可以为农村辍学青少年提供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辅导。这涉及到一整套专业的工作流程:

(1)主动提供帮助。社会工作者接触案主时首先必须以平等、接纳的原则,与案主进行沟通,建立专业关系,切入点可选取其兴趣,逐步取得对方的认可和信任。其次,在获得案主的接纳和认可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思想观念、心理和情绪问题。随后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案主做出全面的评估,确定其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辅导并拟定介入方案。

(2)给予专业辅导。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征得案主同意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社工技巧和方法对案主进行一对一的人际交往、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服务。通过这些辅导,使案主更好地适应身边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消除其一些偏差思想、观念与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秉承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3)扩大介入层面优化服务方案。家庭环境是影响农村青少年问题的关键因素,除了与案主保持联系之外,社工还应该与其家人达成目标上的一致,必要时甚至改变其家人一些认知偏见,为农村辍学青少年争取来自于家庭内部的正确支持力量与方法。同时,社工也应寻求案主所在社区的协助,为案主建立一些良好的朋辈关系,以此让案主在发展自我认识时有一个良好的楷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结案与跟踪服务。与案主进行会谈,比较案主接受服务前和接受服务后的情况,如辍学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则可进入结案阶段。考虑到农村青少年辍学可能出现反复及不稳定的情况,因此社会工作者还需要通过观察案主日常生活和工作,及其周围人的反馈等方式了解案主目前情况,以判定案主问题是否真正得打解决。

其次,扩大农村辍学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拓宽助学资金筹措渠道。虽然国家施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并开展社会救助互助活动,建立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基金。但是由于覆盖面不够广,补助标准偏低等问题,解决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还需要广泛发动社会、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贫困助学,以筹措更多的资金,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救助。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在一线的先锋,应该主动呼吁社会各界为农村辍学青年尽一份力,并以实际工作经验提高社会大众对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的认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助学为荣的良好风尚;二是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新闻媒介、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同时,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企业自觉做到不聘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童工;三是制定共享机制整合资源。研究制定农村青少年辍学行业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资源开发整合及共享机制。设立农村青少年辍学行业社会工作者协会,联系与教育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ngo等,整合全社会可利用资源为辍学农村青少年弱势群体服务。

针对留守青少年群体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从政策上、制度上、学校教育上和社会支持网络上已给予了正向关注。但是相关学者认为,已经建立的社会支持系统,只是充当一个临时倾述者的角色,没有成为留守青少年成长危机解决的核心监护和持久导向力量。缺乏留守青少年积极主动的配合的应对策略其效果是很有限的。可以尝试引入学校社工,通过专业的方法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中的危机和问题。

就介入方法而言,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成为学生成长问题解决的有利支持。可以针对留守青少年的不同需求和问题类型,采取适当的方法。

第一,个案工作方法。针对心理和行为等有突出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最近遭遇重大危机如丧失亲人、单亲家庭的学生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作为一种专业的服务活动,学校个案工作主要帮助留守学生解决造成其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从而帮助他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并发挥其潜能,在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让其体验认知价值,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理论和方法为留守青少年提供成长指导、学业指导、社会交往指导,等等,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身资源来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校个案工作,能利用人本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法、心理社会治疗法,一方面要促进留守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发展,这包括对不良饮食观念和习惯的矫治、现代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自己作为自然人的正确认识等;另一方面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正常社会化辅导。包括“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辅导、认知技巧的辅导(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保持正面的人生观以及自觉等)、交际行为的辅导、自我管理的辅导、社会角色定位和人生理想教育与规划,引导留守青少年自测、自控、自我调节,科学认识自己。

第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通过问卷分析,对具有同类需求的留守学生,如学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则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学校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组员的相互沟通和影响的方式解决留守青少年的成长问题。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给他们注入希望,给儿童以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同时可以让他们在团体中了解组员的共性,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帮助留守青少年正确处理同伴友谊和人际关系。另外,学校小组工作可以把因家长或家庭原因引起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组成小组。

第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社区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就是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而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可以把学校和社区联结起来,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协助社区建设、完善教育环境,以及增进学校和社区的沟通。

此外,在留守青少年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不

仅仅能弥补班级教育的缺陷,个别化地解决留守学生成长过程的情绪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还能同学校教师一起,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解决教师多角色的混乱与压力。此外,通过“一校一社会工作者”也能增加新的工作岗位,缓解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引入学校教育体制,终究还是需要政府的观念创新和政策支持。随着我国离婚率逐年提高,离异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离异家庭青少年也日益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家庭社会工作是处理这一领域问题的主要专业方法。对于离婚家庭青少年困境的介入,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值得实践的选择。在实际介入家庭问题时,家庭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传统方法,以及家庭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特定方法——家庭治疗。

(1)个案工作法个案工作法对于了解离婚家庭青少年并与之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一对一的辅导,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踏实和信赖。在进行心理辅导或个案访谈时,作为一名忠实倾听者,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运用同感和鼓励的技巧,引导离婚家庭青少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方面,这些青少年渴望获得别人的关爱,甚至会不自觉地吐露自己心底的感受;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关爱感到不信任。因此,社会工作者无论是在接案或结案时,都要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及时关注其情绪变化,避免给服务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2)小组工作法在部分离婚家庭的青少年看来,社会工作者来自双亲家庭,难以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想法与遭遇。此时,小组工作法便非常适用。将具有相似境遇的家庭组成小组,通过组员畅谈、家庭游戏等方法,既让青少年宣泄内心的痛苦,又让父母看到平时被孩子“掩藏”起来的另一面,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到同辈群体中的朋友,拓宽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

(3)社区工作法运用较少。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水平,在目前的实际生活中,社区在解决家庭问题尤其是那些看似不突出、不尖锐的问题方面,作用并不明显,但不可否认社区工作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社区能以多种手段将社区内的家庭、学校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资源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社区资源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资源间的信任感较高,资源问的沟通、协调更加便捷,资源间的支持也更具针对性。

(4)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社会资源的流动、媒体舆论的导向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政府与人民之间联络人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群众的意见向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传达,使其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社会工作者也能为政策的制定、宣传、落实发挥专业性的作用。因此,社会政策应当有重点地向离婚家庭倾斜,为离婚家庭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精神支持、资源支持,并正确引导媒体舆论,避免新闻报道将离婚家庭的青少年“问题化”“污名化”。

(5)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重点在家庭成员问的互动关系和沟通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它将个人的问题与整个家庭联系起来,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解决个人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沟通游戏、模拟家庭会议、家庭重塑和家庭雕塑等治疗模式来加强离婚家庭的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这些模式的运用,既有利于让青少年感受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也能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的。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明白孩子的真实感受,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青少年也要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努力。

针对社工介入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以增权的方式介入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困境。首先,提高离异家庭家长的教育水平。离异家庭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往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放任不管,要么过分溺爱,这两种教育方式其实都是不可取的。离异家庭青少年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抚慰,家长要给予他们一份充分的、包容的爱,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一些正确想法。

其次,离异家庭青少年要提高自我认可意识。某些离异家庭的青少年长期处于一种自卑状态,认为自己家庭不完满,学校、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社会舆论对其有偏见,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认可自己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和能力,严重缺乏自信,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对于这些离异家庭的青少年,他们自身要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认可的意识,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正确应对心理辅导,保持健康心态。

(2)密切关注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强化对策方法研究。社会工作者在对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会化的介入工作结束之后,还要有一个后续的观察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比较漫长,但是又十分重要,是社会工作介入从实践再升华到理论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工作结束后,要密切留意离异家庭青少年在物质和心理上是否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促进他们正确的社会化进展。

(3)调集家庭、学校、社区力量为离异家庭青少年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者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入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让离异家庭青少年真正健康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全社会力量进行配合。社会的可用资源运用其中,通过家长、同辈群体、老师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给予离异家庭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这对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将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青少年面对众多的压力和冲突,面对逐渐失调的心理,他们显得既脆弱又无助,家庭、学校、社区或者说全社会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阴影,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防止心理变异而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好奇心理、虚荣心理、盲从心理、争强好胜心理、逆反心理、利己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心理等都可能诱发青少年偏差行为,但偏差行为的养成是长期处在不健康心理状态下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偏差行为倾向不只存在于不良少年身上,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存在“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先天因素,也都会接触“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社会环境,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偏差行为,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会因人而有所不同。社会工作者只有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动向,并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加以预防或纠正。

1.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心理

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的言行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掌握当下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只有了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奋斗目标。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不要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其次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考试挫折后的苦恼,同学吵嘴后的生气,工作中的不如意……对于这些,社会工作者要及时提醒和告诫他们学会自己调控情绪。最后要辅导他们学会人际交往。青少年在正常交往中,能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从中得到启迪、疏导和帮助,增强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工作、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2.利用文化传承工作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作为信息社会的主体,他们所具有的文化与其父辈所拥有的文化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种断裂性变化的局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与其父母长辈的价值观有很大不同,

有时甚至对立,从而造成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矛盾或者沟通困难,给家庭带来代际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社会工作者有必要扎根在中国社会,着力于治疗中国文化断裂的“硬伤”,继承与借鉴双管齐下。为了极大的发挥社会工作者实践服务的作用,有学者对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存在的组织结构做了研究,并倡议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致力于我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在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及经验。

3.社工需积极纠偏扶正青少年偏差行为

青少年偏差行为有一个过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发生之时必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表露。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不良言行出现,社会工作者就应高度重视。如社区青少年有模仿凶杀、侠客的行径,任意毁坏财物,经常结识不良朋友,或者看录相,接触,或者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大把花钱等不良行为出现时,社会工作者就应该一方面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知家长配合教育,让孩子逐渐从不懂事变得懂事,就能从根本上阻止孩子偏差行为的产生。总的看来,要纠正青少年偏差行为,靠某一部分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这需要青少年群体、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四位一体”的有机体系,在实践中共同服务青少年,才能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贫困、流浪、失业、犯罪等“社会排斥”现象正日益困扰着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发展问题既包括国家在青少年福利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政策问题,又包括青少年教育和人格形成问题,还要关注对有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青少年的补救等。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势在必行。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由微观社会支持网、中观社会支持网、宏观社会支持网三个层面构成。微观层面的社会支持网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给青少年提供支持与帮助的个体与群体,主要是家庭、邻里、朋友、青少年工作志愿者;中观层面上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指参与青少年工作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给予青少年以支持与帮助的相关组织,主要包括参与青少年工作的相关职能单位支持网络、青少年工作单位与学校的支持网络和第三部门的支持网络;宏观层面上包括社会支持网络、政策支持网络、社会文化支持网络、经济支持网络、大众传媒支持网络。其中,社区民间组织是青少年社会支持网中的一个重要主体。

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尤其是随着“单位人”迅速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社区民间组织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将更加明显。社区民间组织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社区优势、积极消除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排斥”现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社区民间组织对贫困青少年群体的救济是由有经验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承担,而非政府官员,因此有助于消除受益对象对公共援助的潜在政治恐惧感以及由于社会排斥而形成的剥夺感。

其次,社区民间组织对青少年福利的供给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因而对受益人的需求反应灵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于政府机构,且更加专业化、人性化。

再次,社区民间组织本身具有“非分配约束”的特性。这使其在提供青少年福利服务商品时只能将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作为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基金而不能参与分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组织成员在提供服务时牟取私利的动机,从而最大化地维护了受益对象的利益。

最后,社区民间组织项目化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使得处于各种生存背景下的青少年群体都有可能接受到服务项目。比如,对贫困青少年可提供家庭救济、医疗补助、教育资助等救助项目;对残障青少年可提供医疗护理、特殊教育、爱心奉献等治疗项目;对一般青少年可提供健康文娱、生活教育、安全教育、科学普及等发展项目,帮助犯罪青少年“再社会化”等等。

参考文献:

赵海林、金钊:《推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9期

张芝芳:《非政府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功能分析》,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闫一石:《系统视角下的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

荣云:《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介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李振鹏:《青少年网瘾矫正中的社工介入》,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赵秀娟:《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陈秀云:《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个案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黄娌:《社工介入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论文,2012年

袁桂林:《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2月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冯寿林等:《农村留守青少年成长问题及社会工作应对策略分析》,《学理论》2011年7月

王文晶、李卉、王瑞娟:《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

刘念:《离婚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与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月

葛轶蒙:《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会介入工作探讨》,《新西部》2014年第2期

屈智勇、邹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月

李瑞霞;《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理论月刊》2008年4月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4

本次调研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改革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年度团青工作计划,以“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为主题和目的,组织调研人员先后深入祥云白鹤厂风电厂、大理徐村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与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深入了解青年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焦点问题,引导青年员工适应形势和自我调压,同时为各单位开展团青工作经验交流搭建载体和平台。

调研把看、听、谈、学、悟有机结合,全方位联系青年、掌握情况,多角度交流思想、改进工作。

一看:参与调研的青年员工深入祥云白鹤厂风电场、徐村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对各电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参观了风电场中控室、升压站、大理水电公司远方控制室,调研徐村电站并参观了水上光伏实验项目,走进龙开口电站进行了全面观摩。与此同时,每到一处,青年们都深入到员工宿舍、职工餐厅、职工书屋等对各单位员工生活设施、居住环境、文化场馆进行实地考察。在龙开口电站,调研组一起观看了电站以“花样年华,别样风采”为主题的第三届服装走秀。

二听: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与白鹤厂风电场青年员工和龙开口水电站青年员工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倾听了青年员工的心声、了解了青年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征集到了改进团青工作的建议。各单位青年员工均表现出了豁达乐观、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了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调研人员还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特长与各单位青年员工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既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谊,也交流了思想、开阔了思路。

三谈:座谈会上,大家谈思想、谈建议、谈感悟。针对青年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想困惑,各单位青年员工们纷纷站在自己的角度针对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大家围绕新常态下如何调整心态、坚定信念、苦练内功展开了大讨论,表现出了青年员工在新形势和新挑战面前高度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进取意识。调研期间,各单位青年还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提质增效提出了许多富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的建议。

四学:调研过程中,大理水电公司团总支、龙开口水电站团委分别就各自团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交流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参与调研的团干部纷纷就各自单位团青工作遇到的瓶颈和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8月31日下午,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了集中学习,对中共中央办公厅《改革方案》、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云南调研讲话、共青团云南省委第十三届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同时,对全国团干部教育管理网和青年之声的操作进行了现场培训和实操交流;此外,还观看了龙开口电厂6S宣传微电影。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同时,注重提高青年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以“交青年友、问青年计、筑中国梦”为主题,以“走基层、转作风、强信念”为主线,集中精力,深入基层,全面了解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和团员青年成长发展需求,进一步改进团干部作风,增进与青年的联系和感情,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推进我县“加快沿江开发,建设新区”建设而奋斗。

二、活动范围

各乡镇、管理区团委,县直各单位团组织。

三、目标任务

坚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体要求,配合团市委工作组工作,组织县、乡镇两级团干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去,到青年中去,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党在青年中的凝聚力、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和团组织的影响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

1.树立群众观念。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扎实履行基本职能,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为党做好青年工作,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沟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帮扶平台,帮助困难青少年和农村创业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3.改进工作作风。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工作理念,了解掌握团员青年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把实践作为学习的课堂,拜群众为师,从群众生活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改进学风、文风和政风,不断促进团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4.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5.推动基层工作。重点做好“八个一”的工作,即为基层团干部和团员讲授一次团课,协调推动一个乡镇的党建带团建工作(重点督办每个乡镇、街道2万元工作经费落实),推动选好配强一批基层团干部,指导深化一个乡镇(街道)大团委建设,指导一个村或社区团的建设、联系一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并指导团建工作,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一项品牌活动,服务联系一批基层青年典型并辐射影响一批普通青年。

6.增强理想信念。引导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是共青团的光荣使命和根本任务。团干部要深刻把握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高度重要性,在青年中广泛开展“三观”、“三热爱”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积极发挥作用,及时为青年疏解困惑,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认识,争取青年对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活动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7月29日-8月1日)

1.集中讨论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把党的十、团的十七大、省委常委会关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指示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到广大团员青年中。

2.研究制定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3.全面部署动员。各级团组织开展“交青年友、问青年计、筑中国梦”主题活动。

(二)调研帮扶阶段(8月5日-8月15日)

1.征求意见。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集中座谈等形式,全面准确了解新形势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覆盖、工作活动影响力等方面现状,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各领域青年生产生活和发展现状,重点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听取他们对团组织、团干部和团的工作的意见建议。

2.基层调研。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城市街道社区、企业车间班组、工业园区、社会组织、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楼宇、网吧、留守儿童中心等地开展专项走访调研,重点对团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薄弱环节、“双带双新”工程建设、“大团委”建设、青年创业就业、“阳光家园”建设、新媒体运用、志愿者工作、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开展调查研究。

3.慰问帮扶。以农村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五类青少年群体和困难创业青年、待业青年、流动青年、残疾青年为重点确定帮扶对象,开展走访慰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帮扶政策,组织“金种子”计划申报、“青春邮贷”申报等工作,搭建资金扶持通道。

4.志愿服务。深入各地帮助、指导“阳光家园”和“七彩小屋”等站点的申报、建设工作,参与并指导志愿者面向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自护教育、爱眼护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整改落实阶段(8月15日-8月29日)

1.查找问题。查找个人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分析原因,通过述职述廉、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整改提高。针对团干部在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工作,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切实加以改正。整改方案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整改落实情况接受团员和群众监督。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次活动是全县各级团组织贯彻落实团十七大、团省委和团市委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行动。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活动中来,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带头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县、乡镇两级团委和各工作组是重要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

2.明确要求,扩大覆盖。团县委成立2个组(见附件),每个工作组联系5个乡镇,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各乡镇(管理区)团委要充分调动“大团委”力量成立工作组积极开展工作。每个工作组下基层蹲点时间不少于20天,调研基层团组织不少于20个,访谈青年不少于100人,并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扩大团的组织、工作和活动有效覆盖。

3.注重协调,统筹推进。全县各级团组织要把本次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学创”活动、“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抓好团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统筹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工作组要集中精力,统筹安排,采取蹲点、“解剖麻雀”等方式,认真了解情况,写好团情日记,真正做到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问效于青年。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6

关键词:浙江;中青年女性;丝绸服装;购买偏好;调查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志码:a

aSurveyonpurchasingtendencyofSilkGarmentsamongmiddleagedwomeninZhejiang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dthepurchasingpreferenceofthesilkgarmentsconsumptionthroughmarketquestionnaires.inordertoprovideascientificandreasonabl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silkgarmentsmarket,themiddle-agedwomenwhichaccountforalargerproportionoftheconsumptionmarketinZhejiangprovinceweretakenassubjectofthisinvestigation.theresultsshoweddiversificationinstyle,colorandpatternsduetodifferentage,occupationaswellaspersonalpsychologicalelements.

Keywords:Zhejiang;middle-agedwomen;silkgarments;purchasingpreference;survey

浙江是我国古代丝绸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丝绸之都”,丝绸文化底蕴丰厚,且拥有较为广阔的服装市场和发达的产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我国丝绸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丝绸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纤维,其性能的优越性也逐渐使其成为高档品和奢侈品。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消费群体对于丝绸行业显得越来越重要。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丝绸作为一种中高档服装面料,其服饰越来越受到中青年女性们的青睐。据有关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都市中的成熟女性每年用于服装服饰的花费在服装服饰、化妆品、健身、旅游、通讯以及书籍等6项消费支出中居于第1位,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本文立足于浙江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年龄段女性购买丝绸服装喜好展开调研。

20~50岁的女性大部分已步入或即将步入社会,部分具有稳定的工作和薪资,加之现代女美的天性,对时尚的热衷追求使她们具有巨大的服装消费潜能,重视自身形象,追求时尚潮流。此次调查真实地反映浙江地区丝绸服装的消费状况,为当地服装企业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丝绸企业提供现实借鉴和指导。

2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2.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浙江中青年女性共计230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年龄(21~30岁共102人,31~40岁共77人,41~50岁共47人)、职业(分为8类:企业职工118人、公务员14人、医生3人、教师30人、企业高管9人、全职太太5人、学生21人和其他26人)这两个影响因素进行细分。

此次问卷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调查问卷所涉及内容主要有消费者对丝绸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3个方面的选择情况。此次调查历时两个月完成,回收有效问卷2267份,问卷随机调查,具有说服力。

2.2结果分析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

2.2.1对丝绸服装款式的选择

此次调查将丝绸服装细分为10种款式,分别为裙装、裤装、t恤、内衣、睡衣、外套、背心,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31~40岁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对丝绸睡衣、裙装的选择达到57%,41~50岁选择旗袍、裙装的相对较多,而21~30岁则对内衣、裙装的选择相对较多,其中选择内衣的占1/3。

由表2可知,丝绸内衣、睡衣、裙装类产品受欢迎的程度较高,其次为裙装,选择丝绸旗袍、吊带背心及裤装的比例相对较少。不同职业群体的消费倾向也有差异,例如,在对睡衣的选择上,教师群体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选择裙装较多的群体为医生、教师、企业职工及其他职业者。根据统计结果,职业因素对内衣、裙装、睡衣消费的影响不明显,对旗袍、裤装、t恤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

2.2.2对丝绸服装色彩的选择

此次调查将色彩分为暖色系(中国红、琉璃黄、玫瑰粉)、冷色系(青花蓝、木槿紫、国槐绿)和中性色系(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以上述3种色系为选项,通过调查得出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在色彩选择上的差异(表3、表4)。

表3显示,青年人对于颜色的选择倾向于暖色系,这说明青年女性更喜欢张扬个性,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中年人的选择则显得深沉内敛,给人相对沉稳的感觉。

表4表明,选择暖色系多集中在企业职员、公务员上,暗色系医生和企业高管选择较多,由于参与调查的医生人数较少调研数据存在不确定性。

2.2.3对丝绸服装图案的选择

图案在丝绸服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图案的种类繁多,此次调查以花卉图案造型为主,排除其中的色彩,分别包含小花型连续纹样(单个花纹的面积不超过1cm2)和大花型单独纹样(相对于小花纹图案而言),如表5所示,结果见表6、表7。

表6显示,年龄越大的女性越喜欢大花卉图案;青年女性较为喜欢小花卉图案的服装,比例高达50%以上。表7数据说明,教师、学生和企业职工较为喜欢小花卉图案的丝绸服装,公务员、企业高管、全职太太、医生及其他的职业多偏向于素色产品。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体而言,浙江中青年女性对于丝绸服装的消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穿着丝绸服装的使用率较低,对丝绸服装考虑的因素较多;

(2)中青年女性对丝绸服装消费需求较大,但是对其款式、色彩图案等满意度不高,带有潜在的不确定性,设计师需要以继承、开放、融汇和创新的理念,把丝绸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的时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使丝绸服装既能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情调、高雅的艺术品位,又能展示出现代都市的时尚风采;

(3)为提升个人形象,中青年女性的购买偏好呈现个性化、多样性和差异化,逐渐由自然舒适向时尚浪漫转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主要有以下建议:首先,丝绸行业应紧扣市场,加大开发设计;其次,在款式设计合体的基础上突出审美性和创意性及个性,在色彩及图案设计中应大胆创新;再次,应根据消费者的偏好,适当地采取多渠道营销及网络营销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丝绸服装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韩湘景.女性生活蓝皮书――2006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卞疆,陈晓鹏,郑艳.都市职业女性服装消费倾向研究[J].学术论丛,2009(18):8-9.

[3]周文杰.对促进丝绸服装产品设计创新的若干建议[J].丝绸,2004(9):12-14.

[4]林琦琪.江浙沪地区青少年服装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5]许文武.青年人服装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建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郑矗郭建南.沪杭地区休闲服装消费市场调研与分析[J].丝绸,2005,42(7):5-7.

[7]郭平建,彭龙玉,任萌萌,等.北京大学生着装倾向与购买行为对消费市场的启示[J].纺织导报,2013(9):103-106.

[8]刘国联.服装心理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7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工会;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45-02

高校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在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报告也强调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52。可见,工会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会全面建设,着力提升工会工作效益。为此,我们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工会工作实践,就如何把握工会工作着力点谈谈体会。

一、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高校工会的职能包括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大职能。其中,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最首要和最核心的职能。因此,突出教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支撑。高校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但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特别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出现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教职工由以前的终身聘用制逐渐改变为合同聘用制,这样,高校与教职工建立平等聘用关系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矛盾与纠纷。因此,加大工会的维权职能,确保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增强工会组织亲和力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学校工会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维权机制,畅通服务诉求渠道。学校工会认真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提高大家的维权意识。同时,工会还建立了“教职工法律咨询室”,开展教职工法律咨询服务;建立了“教职工心理咨询室”,为教职工舒缓心理压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是完善争议调解机制,促进校园和谐。学校建立了“北方工业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定完善了《北方工业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程》,认真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多年来,学校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三是建立送温暖机制,为教职工办实事。校工会坚持“五慰问”制度,即对教职工婚、育、退休、生病住院、直系亲属去世等及时慰问。2008年以来,共计慰问教职工701人次,慰问金额19.77万元,发放困难补助119人次,补助金额33.15万元。校工会稳步推进工会系统互助保险工作,组织教职工参加工会系统互助保险,为全体女教工办理大病互助保险,为全体工会会员办理京卡互助保险。学校为青年教师团购商品房,积极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二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具特点的送温暖工作,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工会时刻把教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心里。积极加强人文关怀,突出维权职能,增加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的重要渠道。教代会能够集中研讨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当前面临的难题,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和正确主张。教代会也能让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务,重要决策,让教职工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另一方面,教代会能让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决策时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教职工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和管理,不仅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更是学校决策科学化的需要[2]133。

工会作为教代会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要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学校工会在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健全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民利。学校制订了《北方工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教代会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教代会教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文件,按期高质量完成“双代会”换届和召开年会,平均每年召开1次全体代表大会,3次教代会常设主席团会议,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每年教代会听取和讨论校长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等,并对学校发展规划、校园建设、校务公开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审议。学校每年还对教代会代表进行培训,提升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广泛接受教职工民主监督。学校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关于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北方工业大学校务公开目录》等文件,对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健全了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和领导体制。学校认真执行校务公开制度,落实各项公开项目,将校务公开工作常态化。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重大决策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做到了决策透明、结果公示。学校特别注重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建议,重大事项均向教代会报告,接受教代会的审议。教代会成为校务公开的良好平台。教职工对校务公开满意率达到99.08%。

三、丰富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学校教职工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要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贴近校园的文体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工会组织的感染力。

学校工会在丰富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

一是树立先进榜样,推动师德建设。工会围绕学校中心开展工作,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重心,与相关部门合作,以评选、表彰、宣传先进事迹为载体,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先后开展了“三育人”先进、师德先进、教育创新先进、市级劳模、育人标兵、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多项评选表彰活动。特别是在教师节期间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感人事迹,制作“光荣榜”和“事迹册”,用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影响全校教职工。近年来,在市工会系统组织的评选先进活动中,学校先后有7人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个单位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五年来,共评选校级师德先进67名,先进工作者124名,先进集体48个。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校工会每年组织“迎新团拜会”,自编自演节目,全校教职工欢聚一堂共度新年。在重大节庆期间,校工会组织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进行庆祝。在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上,不仅开展各种田径比赛和趣味项目,还举办健身操、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广播操等大型团体表演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校工会成立了各种专门的文体协会,并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文体协会管理办法》,学校现有16个文体协会,教职工参与人次达到会员总数的64.6%,校工会大力支持文体协会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对教职工放松身心,减缓压力,起到很好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执行力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要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等几方面加以建设。学校工会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执行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五点。

一是全面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和工会建设。学校建立了北方工业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二级工会建设职工小家工作意见及考核标准。二级教代会的建立为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学校二级职工小家建设也取得突出成绩,在12个二级工会中,校级“模范教职工小家”3个,“先进教职工小家”2个,“合格教职工小家”7个。

二是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和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工会服务水平。学校工会注重开展理论学习研究,并在吸收非事业编人员加入工会组织、规范落实教代会提案制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校工会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培训学习,还积极参加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工会干部理论研讨活动,提高了工会工作水平。

三是加强工会基本设施建设,优化建家条件。学校积极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改善教工之家环境。目前学校教工之家场地面积660平方米,12个二级职工小家场地面积1145平方米,全校教职工之家场地面积总和1805平方米,有力保证了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严格财务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学校工会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北方工业大学福利费使用管理办法》、《北方工业大学文体协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年对工会经费进行审查,并向全体教代会代表报告。工会经费收支严格遵守财务制度,项目合理,使用规范,账目清晰,大额支出均经过主席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工会2011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工会财务工作一等奖。

五是坚持开放办会,积极服务社会。学校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校工会组织全校师生赈灾捐款活动。2010年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市总工会“温暖玉树・北京职工在行动”募捐活动,学校每年还参加社区送温暖捐助活动。五年来教职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献爱心捐赠活动,累计捐款50余万元,捐献衣物5500余件。2010年被市总工会评为“温暖玉树・北京职工在行动”募捐活动优秀组织奖。

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会工作效益,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将改革创新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发展高度,全国总工会也要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3]228,这就为工会建设提出了创新要求。学校工会在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会组织影响力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非事业编人员队伍建设。随着高校体制改革,非事业编人员已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群体。为此,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发挥非事业编人员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学校2008年开展了非事业编人员入会工作,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非事业编职工入会办法》,明确了入会条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权益维护和会籍管理。全面落实了会员同等福利和政治待遇。目前学校非事业编人员入会率100%,他们中有3人是学校教代会代表,4人被提拔为后勤集团部门负责人。通过吸收非事业编人员入会,一方面保持了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学校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坚持依法维权理念,发挥教代会提案作用。教代会提案工作是教代会行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是做好提案征集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制定实施了《北方工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规定》,学校每年都在召开教代会前专题布置提案工作,专门发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代表提案,保证了提案质量逐年提高,增强了广大教职工对于改进学校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其次,跟踪办理是落实提案重点,也是提升办理质量的关键。学校工会严格提案办理流程,坚持“两上两下”,做到“三定”(即定承办人、定落实措施、定整改期限),规范提案办理,严格办案要求,提案办结率达到100%。最后,学校建立健全了有效地提案工作机制,建立了批准立案通知书、提案办理报告书以及提案人满意度反馈意见书。提案一旦经主管校长签批后,学校相关部门必须抓好落实并在规定期限给予答复。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后,提案办理不仅效率高而且办理质量好。例如,《关于调整作息时间的提案》上报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较好地满足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三是坚持人才强校发展理念,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学校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校工会联合人事处、教务处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校院两级比赛吸引了青年教师的广泛参与,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激发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在北京市教育工会举办的两年一次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校青年教师连续获奖,在去年的比赛中,学校两名教师分别获理工类一等奖和文史类三等奖。除了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外,学校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联谊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坚持每年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赴井冈山、延安、遵义、韶山等革命圣地进行爱国爱党教育,每次活动都给青年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思想启迪,增强了他们爱岗敬业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青年博士论坛、出版《青年教师文集》、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青年教师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目前,学校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队伍中一支生力军,有的还走上了管理岗位,学校中层干部中有34.8%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健康迅速成长,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增添了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十报告文件起草组.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潘姬熙.浅析如何发挥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

[3]乔瑞芳.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8

一、活动主题

汇聚青春力量,共建和谐永和

二、活动宗旨:

继承“五四”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紧紧抓住五四运动91周年的有利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纪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共青团活动、支持共青团工作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团组织的四项职能,推动团的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促进永和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弘扬五四学习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各机关、乡镇、学校团委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习调研活动,紧密联系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学习培训,确定调研课题进行调研,组织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把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2、“五四环保行”开展“创建特色山城,青春染绿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当地青年以建设青年林、青年绿色工程为载体,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的热潮,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创建活动,组织青年对本单位的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学校可组织学生植绿护绿、清扫街道、捡拾垃圾等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文明习惯,并可通过开展“城乡清洁、从我做起”演讲赛、“我爱我家、大家种花”实践活动等提高市民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五四科普行”4.“五四文化行”

五月的花海,青春的时代,结合实际开展青年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激发广大青年创造文化、繁荣文化的热情,如歌曲、舞蹈、征文、绘画、剪纸、手工创作等比赛,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倡导新风、传播文明。

5、“五四健身行”以强身健体、活跃放松为目的,以交流感情、凝聚思想为宗旨,在各机关、乡镇举办篮球、乒乓球联谊赛、趣味运动赛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通过比赛的开展,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友谊,活跃工作氛围,开创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6、“五四关爱行”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抓手,结合各自实际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走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读书读报、和他们交流谈心,一方面送去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倾听老人们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用身边的事例和今昔鲜明的对比,让青年明白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构建和谐永和作贡献。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纪念“五四”运动是共青团全年工作的重点,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把纪念活动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水平和锻炼自身工作能力的机会,作为4至5月份全部工作的内容,精心组织,精细安排、推出精品。乡镇团委要切实发动起基层组织,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广泛吸收各方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抓出一至两项特色活动作为亮点,团县委将把此次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定县、市级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

2.创新形式拓宽思路

要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活动特色,确保活动隆重热烈、生动活泼、富有实效。把纪念活动与本部门、本乡镇的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五四”精神,使纪念活动成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与各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加大对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横幅、标语等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烘托活动气氛,使更多的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活动开展营造氛围。

各团组织要结合自身情况拟定具体活动方案,于4月8日前上报团县委,按照各自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并将活动情况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时报送团县委办公室和团县委邮箱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9

一、抓好教学常规

1.集体备课常规

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应最先积极发言,再由老教师进行补充,对青年教师的发言应本着“只鼓励不批评”的原则进行。对青年教师应提出了额外的要求,五年教龄以内的教师都要求“一课一案”,每篇都是详案;五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及名优教师每月上传一则精品教案供新教师学习。

2.开课、听课、评课

青年教师应积极参加校内外优质课,以及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应上一节教研组或校级研讨课。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克服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拓展自己的视野。此外,学校每学期可组织一个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如课堂比武、专题研讨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做好课后反思

坚持攥写“课后记”,每位青年教师在每一课教学后应作好这一课的教学反思记录。另外还要求青年教师为自己执教的课做课堂实录,记录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剖析自我中认识自我。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课件制作培训等形式,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青年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

二、开展技能培训和比赛

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练一手好的简笔画;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正确、深刻、全面地理解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能做好班主任,会管理学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会命题、评卷、分析卷子的技能等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教育技能。新老师应尽快学好如何教好书,学会管好学生,能开好一节课,会出一份合格的试卷。针对新老师,我们可以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开个讲座,说说如何进行班级的管理,如何处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反常现象;可以请老教师介绍如何出好一份卷子,并给出评价。

另一方面,学校应多进行一些常规的技能比赛,如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说课、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等。通过这些常规的技能比赛让老师们学有所得,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创建良好的交流空间

让教师在集体合作学习中感受和体会到个性的张扬、才能的发挥,让青年教师真正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对象,每一件事都是我学习的机会。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1.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每个学校都有一批骨干教师,他们教学功底扎实,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改革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热心于对青年教师的的培养。学校可以安排他们和青年教师挂钩结对,做好对新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本着“自我为主”“他人为辅”的原则,确立自已在教学中的突破口。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创造出更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2.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术交流

开发多种沟通渠道,突破时空的阻碍,打破地域的界限,科技的发展已经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渠道。鼓励、培训教师运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交流,将使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比如,近年来在网络上越办越红火的个人Blog,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将其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思想、经验、故事以文本、图片或图象的形式到网络上,和大家分享,供大家评论,与大家探讨。

四、针对新老师,落实具体有效工作

1.做好转变后进生工作

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存在着“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可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如何有效地转化这些后进生,也成为一个教育难题。笔者认为,完全可以让青年教师一人负责一两个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为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少,更容易与学生接触;其二、通过对后进生的教育,可以让青年教师更快的明白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

2.新老师都应当助理班主任

新老师在毕业前虽进行过教学和班主任的短暂学习,但在教育教学方面仍需要时间去探索、实践、反思和验证,对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毫无经验。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新老师不经过两三年的观察、了解、体验、学习、反思、验证,是难于一下就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因此,应强调新教师进行班主任的助理工作,也有助于学校发现并培养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优秀人才。

五、撰写教育故事,培养科研能力

教师的成长是与教研相伴随的,学校应该创造让教师科研的环境,使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新取向。它关注的是青年教师生活故事本身,强调的是青年教师对自己教育故事的体验,引导教师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让青年教师们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入手,分析某一处成功,反思某一点不足,找到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体会课改的整合点,平时进行点点滴滴的记录,期末把这些反思、案例与课题相结合,进行修改、充实,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写下来。教育故事的撰写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开辟新的领域。教师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有了精彩,也就有了意义。

六、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

青年工作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评估;闲散青少年

一、项目理论评估

项目理论是对项目如何运行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机制的说明,具有指导项目开展、预测项目成效的功能。而项目理论评估就是揭示项目过程中内在假设、命题如何实现,如何达致结果的一种评估研究。因此,对项目理论进行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彼得・罗西等认为项目理论包括影响理论、过程理论两大部分,其中过程理论包含项目的服务利用计划和项目组织计划。项目影响理论是指项目服务活动与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项目活动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利用计划描述项目服务活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服务对象如何获得项目服务、项目活动是否有效且合适传递给服务对象;组织计划则是指项目相关管理、行政、服务等活动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既一个项目想要达到目标所需要组织内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也需要获得项目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由于描述项目理论的着眼点不同,国内学者方巍则认为项目理论可以分为逻辑理论、机制理论和条件理论。逻辑理论是指项目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机制理论揭示项目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条件理论旨在说明项目影响实现所需要的环境。可见,两种不同的分类框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叠和交叉,并不影响项目理论评估实务的开展。

本文以针对闲散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时间银行”项目为理论评估对象,探讨理论评估的操作过程、评估内容,改善项目绩效,为项目理论评估提供实务经验。

二、“时间银行”项目理论

(一)项目概况

“时间银行”项目是针对t区具有闲散、潜在、不捕不诉行为问题的15―24岁青少年开展的帮扶服务。项目周期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具体的服务对象包括:司法机关转介、社区学校转介的不就学就业青少年、以及外展符合上述定义的对象。项目目标是旨在通过吸引闲散青少年参与社工组织的公益及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帮助社工与目标青少年建立专业信任关系,了解实时动态,解决心理困扰和实际困难,拓宽社会化途径、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和不捕不诉青少年再犯罪。

程梦怡描绘出了“时间银行”在闲散青少年项目中的运作模式:

(二)理论描述

一般来说,项目理论并没有直接显示在项目文件中,而是需要通过对项目文件、相关工作人员、项目实践等多方分析才能得出符合项目实际和相关利益方的项目理论描述。

目前国内关于闲散青少年成因的研究文献显示,其成因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家庭功能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家长教育方式的错误以及不正确的行为示范作用使得子女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第二,学校教育的缺位。传统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忽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存在的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在升学过程中出现的辍学问题也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第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年轻人追求生活的新鲜感和刺激,很容易受到黄赌毒等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加之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大,有关部门的不够重视使得闲散青少年及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和预防机制。可见,闲散青少年的成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环境对服务对象的滋养性都不足,其最终表现在社会化途径的不通畅。

闲散青少年状况的改善需要各社会化场域的改善,而作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间银行”项目从认知行为理论模式出发,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直接服务于闲散青少年,拓展和完善社会化渠道,最终使闲散青少年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时间银行”项目的设计者在考虑项目方案时,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代币法,将服务对象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兑换成免费的休闲娱乐、继续教育的时间,为增加服务对象与社工互动提供平台,在社工的协助下纠正闲散青少年的偏差认知和行为,改善和拓宽社会化途径。

“时间银行”项目理论逻辑过程如下:

1.向“时间银行”开户的服务对象免费赠送一定数量的时间币,吸引服务对象到社工组织管理的正规的娱乐场所娱乐;

2.社工组织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种娱乐活动服务对象凭借所获得的时间币参与,活动过程中社工与与服务对象充分接触,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3.在社工的协助下,通过参与社区公益和娱乐活动,服务对象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改善认知系统和纠正行为偏差;

4.对于因家庭功能不完善导致的闲散状况,社工在取得服务对象信任后开展个案服务;

5.鼓励、协助服务对象重新回归学校生活或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技能、参加就业。

6.对重新已经就学、就业的服务对象进行定期回访,巩固服务效果。

“时间银行”项目理论假设:

以代币法为设计模型,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社会学习理论,从服务对象认知、行为和与环境的互动角度改善服务对象认知,纠正偏差行为,树立自信,增进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减少过度闲散导致的被负面环境感染的机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使服务对象重新回归学校或社会生活。

具体来说,项目活动执行包括:

环节方式活动目的/成效

时间币存入参与公益活动(1小时公益活动=1小时娱乐或继续教育时间);

2.时间银行开户赠送;

3.服务对象表现进步奖励。1.服务对象参与社工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外展活动等;

2.针对闲散青少年的认知或偏差行为开展个案或小组工作。1.让服务对象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获取时间币,了解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原则;

2.强化服务对象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巩固服务效果;

3.为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提供平台,为进一步个案服务奠定基础。

时间币支出参与社工组织的娱乐活动(台球、溜冰、K歌等);

参与继续教育活动。服务对象参与社工组织的娱乐活动(台球、溜冰、K歌等),服务对象高度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针对闲散诱因较为复杂的青少年开展个案管理服务,链接资源,改善已有社会化途径,拓宽其他社会渠道;

开展社区工作,整合家庭、社区、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资源促进服务对象就学就业。在正规场所参与社工组织的娱乐活动,协助服务对象获得归属感,树立自信心;

拓宽社会化渠道,协助服务对象重新回归社会生活。

项目影响过程机制:

三、“时间银行”项目理论评估框架

(一)评估方法

项目理论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收集和分析评估材料方法的多元化有利于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有效。本研究运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

第一,对社会服务项目理论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有关理论评估需要的材料,分析国内外对项目理论评估内容研究的异同,探讨、制定理论评估的模式框架,进而拓展深化项目理论评估的操作过程,将理论评估具体化、经验化、操作化。

第二,对“时间银行”和闲散青少年问题的文献研究。对“时间银行”模式的应用以及闲散青少年成因、特点、社会工作介入等文献的研究,获得研究启发,梳理项目理论。

第三,对项目相关文件,包括项目计划书、活动方案、个案、小组、社区工作记录等文本材料的研究,构建项目理论。

2.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与项目过程理论有关的公益、娱乐活动场所,继续教育机构,了解项目信息是否符合实际。

3.半结构访谈

向项目管理者、具体工作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共同确定项目目标,了解理论评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总结有关项目理论的假设和命题。

4.问卷调查

针对服务对象进行有关项目开展情况、服务效果、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问卷结果,评估项目理论假设是否成立,分析影响项目理论成立的其他因素。

(二)项目理论评估框架

社会服务项目理论评估框架是根据彼得・罗西的理论评估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已有实务经验,将评估概念、评估内容经验化、操作化后得出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项目理论分析模式。这一框架对项目理论评估实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需要在实务经验研究中不断完善。

社会服务项目理论评估框架影响理论评估执行过程与服务计划的一致性

项目理论的合理性评估

项目服务效果于项目理论能否成立的评估

服务利用计划评估服务活动安排于服务对象的合适性时间安排的合适性

地点安排的合适性

服务活动形式与服务对象特点的契合程度

服务活动以外因素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性

组织计划评估项目团队与服务方案要求的一致性项目团队成员数量是否符合项目周期的要求

项目团队成员的专业化程度

项目要求的硬件设施与执行过程的一致性

项目资金与执行过程的匹配程度

项目团队与项目外环境的关系

四、“时间银行”项目理论评估

结合项目理论评估框架的分析角度,根据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项目理论评估。

(一)项目影响理论评估

1.项目执行过程与服务计划一致性评估

通过了解项目运作过程、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对比项目服务计划方案,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与服务计划的一致性。

第一,时间币获取情况

项目周期过程中,通过转介、外展等方式共接纳21位服务对象参与“时间银行”开户,其中9人由t区司法机关转介、10由社区或学校转介、1人由社工外展接纳以及服务对象介绍1人。累计发放时间币155小时,其中开户赠送105小时(5小时/人*21人),参与公益活动获得38小时(20人次),服务对象表现进步奖励12小时

第二,时间币支出情况

截至项目结束,时间币支出138小时,其中121小时用于参加娱乐活动,17小时用于参加继续职业培训。

第三,公益活动开展情况

共有6位服务对象累计20人次参与了诸如社区卫生大扫除、协助社工开展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第四,娱乐活动开展情况

社工共举办篮球、乒乓球、桌球、溜冰等娱乐活动9场,21位服务对象中有18人至少参加过一次娱乐活动,累计参与89人次。

第五,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

项目社工共开展个案工作23节(60分钟/节),服务人数8人;小组工作8节(90分钟/节),服务人数10人;个案管理服务1人;协助5位因家庭矛盾导致辍学的服务对象重新回归学校生活;协助4位服务对象参与工作;协助1位服务对象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项目计划得到全面落实,执行过程与服务计划具有一致性,为项目影响机制的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2.项目理论的合理性评估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三者是交互影响的。个体所拥有自我调节机制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结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强调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来学习新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问题中有着大量的运用。在造成青少年闲散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场域中,青少年没有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行为模式和认知系统。因此,首先将闲散青少年吸引到项目设计的具有滋养性的环境中,通过社工对环境中的服务对象的干预,服务对象的观察、模仿和自我调节完善自身的认知系统和行为模式。同时,社工干预闲散青少年所处家庭、学校等其他生活场域,改善原有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完成某一活动时自我感受,包括自信、自尊、胜任感等方面。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有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为成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而项目工作通过所营造的滋养性环境,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鼓励闲散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重新树立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项目服务成效于项目理论能否成立的评估

因为项目社工与部分服务对象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部分服务对象已经不在本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只抽取了10位服务对象填写了有关项目活动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时间币存入环节的效果评估

有80%的服务对象认为公益活动很有意义,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并表示有一定的收获;有90%的服务对象表示对时间币存入环节的相关活动满意,并认为针对个人的服务最有意义;有70%的服务对象对“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活动意义表示理解。可见,服务活动向大部分服务对象有效传递了认知信息,并使服务对象获得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第二,时间币支出环节的效果评估

有90%的服务对象表示对娱乐活动的内容满意并且有收获,其中30%的认为“可以认识一些朋友”,60%的认为“学会了一些知识技能”,另有10%的认为“可以懂得一些道理”。可见,时间支出环节的服务效果良好,服务对象的认知、行为有所改善。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的效果评估

结合上述项目实际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的结果来看,有10位服务对象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帮助,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占全部服务对象的45%。此外,另55%的服务对象闲散状况虽然没有根本改变,但根据t区统计显示,闲散青少年犯罪率下降6%。在同一时期并无其他帮扶闲散青少年的服务项目的状况下,可见项目服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项目服务利用计划评估

第一,服务活动与目标人群需求的一致性

服务活动按功能划分可以为两个部分:一是吸引服务对象参与,包括时间币赠送、娱乐活动等;二是改善服务对象的状况,包括公益娱乐活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来看满足了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人际关系的需要;追求独立自主,少依赖父母及其他人的需要;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的需要;建立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要。

第二,服务活动的安排于服务对象的合适性

闲散青少年时间充裕,且项目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t区,因此有100%的服务对象对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安排表示满意。说明服务对象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服务资源。

第三,服务活动形式与服务对象特点的契合程度

服务对象是15―24岁的闲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尚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偏爱娱乐,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因此,项目以溜冰、K歌等免费的娱乐活动作为吸引点,寓教于乐,结合社会工作人性化的工作方法改善服务对象的状况。调查显示,有80%的服务对象认为活动有吸引力,并表示将继续参与。可见,“时间银行”服务活动的形式与服务对象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

第四,服务活动以外因素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服务对象的改变可能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仅仅是项目服务在起作用,诸如非项目工作的家庭条件的改变、其他同辈群体的影响等都有可能影响。因此,要确定项目活动与服务对象改变之间的关联,需要调查项目以外因素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在对项目社工、管理人员和部分服务对象的调查资料并未显示项目服务活动以外因素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产生的影响。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服务对象认知、行为的改变是由“时间银行”项目活动产生。

(三)项目组织计划评估

项目组织计划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内在人、财、物协调搭配是否满足项目活动功能的发挥;二是项目外在的与项目相关的环境是否满足项目活动功能的发挥。

“时间银行”项目是由t区司法部门与社工机构合作,企业支持的服务项目,政府部门、企业、社工机构、教育机构、基层社区等多部门合作开展,通过在对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社工及社工机构的管理者的调查显示,项目团队成员均是来自本机构拥有助理社工证及以上资格的社工;项目要求的娱乐设施基本满足活动需要,有80%的服务对象认为娱乐场所较之社会上的娱乐场所更有吸引力。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项目的人、财、物的运作和外在环境都有效支持了项目活动功能的发挥。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与活动计划一致,除项目周期有所调整外,计划内活动都已开展。项目服务活动与项目成效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社会学习理论有效的指导的项目过程的开展,基本达到项目目标;项目服务活动安排符合闲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并有效的将项目信息传递给了服务对象;项目组织计划有效支持了项目功能的发挥。因此,针对闲散青少年开展的“时间银行”项目理论是合理成立的。

(一)反思与不足

“时间银行”项目针对的是t区闲散青少年,通过时间银行的模式吸引服务对象进入社工营造的滋养性的环境,项目设计者想要通过为闲散青少年建构滋养性的环境来达到拓宽社会化渠道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项目理论是有效的。但有关闲散青少年成因的文献研究表明,家庭、学校和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主要原因,并且家庭、学校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域。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应当将改善服务对象原有社会化场域作为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够重更大范围和根本上改变闲散青少年的处境。

(二)启示

“时间银行”项目理论逻辑较为清晰,虽然各环节活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但又环环相扣,最终促成了服务目标的达成。通过免费的娱乐活动吸引闲散青少年参与,这就为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了平台。而想要获得免费的娱乐时间就需要参加社工组织的公益活动,这就为改善闲散青少年认知和行为提供了可能。这种“吸引――参与――转化”的工作模式较之纯粹的外展寻找服务对象的效果、效率都更佳。可见,清晰、可操作的项目逻辑过程能够有效指导项目活动的运作,是项目活动达致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彼得・罗西,马克・李希普,霍华德・弗里曼著,邱泽奇等译.评估:方法与技术(第七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程梦怡.社会工作干预青少年网瘾项目的理论评估研究――以F市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项目的评估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陈锦棠著.香港社会服务评估与审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方巍,祝建华,何铨著.社会项目评估[m].格致出版社,2012.

[5]程梦怡,蔡标兵.“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闲散青少年社会工作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3(06).

[6]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