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五进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09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1

“十五”期间乡镇企业(煤炭工业)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是2005年全州完成镇企业总产值88.52亿元,完成营业收入85.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7.84%、14.27%和48.58%。实现了经济总量扩张、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十五”期末,乡镇企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4.54:47.08:48.38,

规模企业增加值发展到18.76亿元。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较好的产业结构。三是“十五"期间,全州有23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开发出省级、州级新产品10个,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和专利技术4项,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培训了5.5万人(次),637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出现了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和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的局面。四是“十五"期间,全州绝大多数集体企业完成了体制改造,形成了多种成分并存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五是“十五”期末,全州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已发展到6家,工业总产值43.74亿元,工业增加值3.72亿元,直接创税5922万元。园区布局结构进一步改善,产业集聚呈现出新的局面。六是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企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冶炼加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大了环保安全治理力度,可持续发展迈出新步伐。七是“十五”期末,全州累计完成自营出口产品交货值4941万元,招商引资达30亿元。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八是全州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8.76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96%;工业增加值8.59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71%;上交税金2.37亿元,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

20.03%;支付劳动者报酬9.77亿元,比2000年增长4.71%;从业人员达到18.24万人.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稳步提升,对社会贡献继续增大。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认真总结和评价全县“五五”普法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效,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发展,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平安*”、“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

(一)各乡镇各部门组织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情况。

(二)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

(三)《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情况。

(四)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情况。

(五)依法治理工作尤其是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六)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等。

三、时间安排

检查验收工作从年中开始,年底结束。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份)。制定下发全县“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实施意见及检查标准。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全县统一要求,成立组织,制定验收方案和具体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组织自查阶段(7月-7月20日)。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自查,将自查情况报县普治办。

(三)检查验收阶段(7月下旬-9月)。一是县里组成检查验收组,赴各乡镇各部门进行检查。县普法领导小组副组长为牵头人,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验收组。此次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检查组对被查单位的检查情况作适当的意见反馈,但不当场打分,不作结论性评价。总结验收结果将由县普法领导小组在全县进行通报。二是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县检查组检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加大整改力度。

(四)评比表彰阶段(10月-12月)。结合检查验收发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典型,整理先进事迹,推荐先进典型,开展“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检查验收工作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检查验收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确定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具体抓,要提供工作经费保证,把“五五”普法验收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3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劳动热情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连上新的台阶,这一方面为农村非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又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予以吸收。在此背景下,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首先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1978年到1983年,社队企业总产值从493亿元增加到1017亿元,5年共增长106%,年均增长速度为21%,到1983年社队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235万人,比1978年增长14·4%。

然而社队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等

少数发达地区,仅仅发展社队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农民群众在不断地探索着新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农村个体、联户办企业悄悄地开始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对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至此,乡镇企业结束了初创阶段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与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一样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起伏,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984年至1988年乡镇企业全面

高速发展。1984年乡镇企业数发展到607万个,其中户办、联办企业占69%,从业人数达5208万人,比1983年增长61%,总收入达1268亿元,比1983年增长36·6%。此后几年,国家对乡镇企业采取了更加积极扶持的政策,企业在组织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乡镇企业全面高速发展,仅用1986年、1987年两年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的产值目标。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第二阶段为1989年至1991年,

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加剧,社会供求总量失衡,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为此国家控制了乡镇企业贷款,压缩了基建规模,关、停、并、转了一批经济效益差、浪费能源原材料、污染严重的企业。三年治理整顿期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两年减少了近300万人,1989年增长速度为13%,1990年为14%,1991年恢复为37%,三年平均增长速度比1984-1988年减少42个百分点。这一阶段通过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得到了磨练,许多企业苦练内功,调整结构,度过了难关,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时期。

1992至199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

的第二个高峰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后,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国发(1992)19号和国发(1993)10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乡镇企业也普遍强化了企业管理,注重科技与人才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始恢复提高,总量迅速增长,出口创汇能力跃上了新的台阶,涌现出了一批大中型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进入了第二个发展的高潮。1992年完成总产值17975亿元,比上年增加54·7%,1993年又比上年增长75·5%。1994与1992年比较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4倍,纯利润增长1·3倍,平均每年分别增长68·5%和67·4%。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94年与1992年比较,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润提高了48·6%,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提高了25%,每百元营业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了16·8%,人均创利税提高了1·13倍;产销衔接较好,产品库存增速减弱,1994年产销率为93%,比199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995年以后乡镇企业进入稳步

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在连续几年高速发展以后,发展速度开始趋于平缓,1997年乡镇企业个数发展到2015万个,比1995年减少188万个;从业人员为13050万人,比1995年增长1·5%。1997年乡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53亿元,净利润173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238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8%、16%和16%;二是1996年我国历史上首部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行为的法律《乡镇企业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乡镇企业的规划和管理从而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三是乡镇企业东西合作进程加快,地区差异拉大的情况有所缓解,乡镇企业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二、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作用日益显著

1、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20年的发展壮大,我国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07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7%;上交国家税金达1526亿元,比1978年增长68倍,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0·4%,上升16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其生产经营活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许多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已占全国相当大比重。

如1997年乡镇企业原煤产量63376万吨,比1978年增长5倍多,占全国的比重由16%上升为46·7%;水泥产量20457万吨,比1978年增长60倍,占全国的比重由5%上升为41·5%;机制纸产量2166万吨,比1978年增长49倍,占全国的比重由10%上升为63%。

2、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非农产业主要表现为副业,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1978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4,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到1987年则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达52·4%,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此后,乡镇企业持续增长,比重逐年提高,在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乡镇企业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还大力支援了农业生产。1997年,仅集体工业企业上交的支农资金就达70多亿元,成为农业生产投资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保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打破了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几千年传统的自然经济。广大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创办自己的企业已不再是梦想,到1997年我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037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7·3%,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创造了财富,赢得了积累,为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带动下,一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1997年我国仅建制镇就发展到18402个,是1978年的5·5倍,目前全国建制镇约容纳了1·5亿农村居民定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4、拓宽了农村就业门路,增加了

农村居民的收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305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4%;而197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仅为2827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9·2%;20年来解决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乡镇企业在拓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达4465元,全国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已达600多元,目前农民收入的增加有1/3是通过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加而实现的。

5、外向型经济已具规模,成为国

家创汇的重要来源。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起步于80年代初,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局面迅速打开。到1990年出口创汇企业已达到56000家,共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200

转贴于0多个,出口产品外贸收购总额达到485亿元,比1985年增长10倍,占全国出口产品收购总额的四分之一。“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产品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质量、包装不断改善,精深加工增多,档次不断提高,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到1995年,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12万家,出口交货值增加到5395亿元,比1990年增长10·7倍,平均每年增长43·5%。进入“九五”以后,外向型经济开始平稳发展。1996年乡镇企业共引进外资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出口商品交货值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1997年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值达6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三、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1、发展以外延为主,企业经济效益起伏较大。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具体分析主要是速度型效益,是依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扩大投入,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而取得的。

因此乡镇企业的总体效益基本上随着发展速度变化而上下波动,企业发展快的时期经济总体效益就随之提高,发展慢的时期则随之下降。从企业经营情况看,经济效益也极不稳定。“六五”时期企业经济效益是比较好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期短,成本费用低,资金使用效率较高;“七五”期间,由于外部环境差,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产品大量积压,加剧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企业亏损现象严重。进入“八五”以后,乡镇企业普遍强化了管理,注重科技与新产品的开发,产品产销衔接较好,企业效益开始好转,而“九五”以来,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又开始持续下滑,1997年乡村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11·7%,资本收益率为22·4%,比1995年分别下降2·4和3·9个百分点;每百元成本费用创利税9·9元,比1995年下降0·15元。说明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受外部环境影响太大,难以经的起大的风浪,保持良好的速度与效益关系。

2、结构布局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现象依然严重。乡镇企业主要是由乡村集体和个人出资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就缺少合理规划,行业布局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主要问题一是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产业、产品同构现象十分突出,不仅不能与国有企业形成互补关系,而且往往形成过渡竞争;二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小而全”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行业结构趋同,大量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从企业本身情况看,乡镇企业是依靠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模仿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以低成本和灵活的经营机制进入和占领市场的。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这些优势已逐步消失,而其固有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职工素质差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愈加暴露了出来,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3、吸收劳动力能力开始下降。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六五”时期乡镇企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552万人;“七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596万人;“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688万人。而1995年以来,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数量明显下降,平均每年仅增加94万人,特别是1997年随着乡镇企业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及受经济效益滑坡的影响,企业从业人数比上年减少458万人,下降3·4%。

4、乡镇企业负担过重,发展后劲

不足。长期以来,乡镇企业担负着支撑地方财政和补农支农的任务,对乡镇企业“取”与“予”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八五”期间乡镇企业的公积金提留率为24·1%,比“七五”期间低11·3个百分点,1997年进一步下降到23%。1997年,扣除各种负担费用,真正留给企业的积累不到净利润的35%,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另据统计,有些地方乡镇企业除应缴国家税金、以工补农和农村各项社会性支出费用外,还负担各种基金和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多达100多种,这些负担使企业获利能力下降,难以休养生息和开展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生产后劲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镇

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乡镇企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进入“九五”以来,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持续滑坡,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影响甚大,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坚决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企业融资、贷款应给予必要的支持,要打破所有制界线,做到合理公平、一视同仁;要积极鼓励和促使乡镇企业提高自我积累扩大生产;要大力推行东西合作工程项目,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乡镇企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效益。

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推

动乡镇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应积极促使乡镇企业的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完善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项制度,促进各种形式经济、技术的联合;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特别是要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推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济增长逐步完成从粗放到集约型的转变。

3、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引导乡

镇企业聚集连片发展。应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连片发展。我国乡镇企业遍布在全国乡乡村村,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益,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小城镇集中,一方面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通过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共同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公共设施的投入,改善外部环境,从中受益。另外,通过乡镇企业到小城镇聚集还有利于加强规划管理,相应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改变“小而全”的格局。

4、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改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第七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以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紫塞先锋”工程,进一步加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乡镇党委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把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团结协调、开拓创新、公正廉洁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骨干力量。通过抓乡带村,使全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级党组织比例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探索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乡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基本要求

开展“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要求和乡村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和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全县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乡镇党委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和枢纽。乡镇党委直接面对着群众,处理最现实的基层矛盾,担负着一定的宏观管理协调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乡镇党委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强弱,作用发挥的好坏,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本乡镇乃至全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各乡镇党委要切实提高对“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文选》,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有关长效机制的文件以及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有关要求,学习省第七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要求,学习党建工作的业务知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各乡镇党委每季度都要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同时吸收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起参加学习,并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各乡镇党委要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廉洁勤政、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要切实转变作风,开展调查研究,扎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到村组、站所和企事业单位,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向最基层的党员群众询计问策。要严格对照省委《关于落实乡镇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冀办发〔20*〕22号)的各项要求,查找自身建设方面、落实管党责任方面、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特别是所辖村级党组织换届以来在村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照上级要求,专门召开党委会,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出详细的“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规划和创建目标,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改进措施。要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紫塞先锋”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务公开、“双述双评”等重点工作,认真谋划好本乡镇所辖村级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以党支部为核心,健全配套各类村级组织,健全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行。要通过下村、包组、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方式,突出抓好后进村的治理整顿,认真完成年度转化目标任务。进一步合理设置乡镇直基层党组织,加强乡镇直单位的党建工作,促进其发挥作用。

3、要认真落实中央党员教育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继续深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各乡镇党委要坚持“双述双评”工作机制管理村干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联系会议办公室作用,利用好电化教育设施,做好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要把党建工作经费(每个村600元)落实到位,继续深入实施“紫塞先锋”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要突出高中以上文化、有带头致富本领、35岁以下、女性四个重点,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创优争先等经验做法,加强对党员的责任化管理,建立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和流动党员登记站的作用,构建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逐步探索党内关怀机制,注重关心和帮扶困难党员、伤残党员、农村老党员等弱势群体,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按时进行党务公开。

4、要认真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强力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省第七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要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为重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要按照“工业立县、产业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镇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要把发展壮大乡镇、村集体经济列入“一把手”责任制,乡镇主要领导要带头抓、持续抓,要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建设,使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乡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增长幅度明显提高。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务和村务“双公开”,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努力做好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法制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拓宽投入渠道,广播电视、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力争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性转变。

四、推进措施

“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是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实施“紫塞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采取领导联系、公开承诺、排查整顿、责任追究等有效措施,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整体推进。

1、县乡党委领导挂联。在“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中,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个乡镇、1个先进村、1个后进村{中共*县委关于20*年度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关事宜的通知(承县字〔20*〕7号)},每名乡镇党委成员都要具体联系1-2个村,确保每个村都有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包村。联系村的县乡领导要具体负责指导和督促所联系乡村的各项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2、推行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承诺制。乡镇党委对一年中要做的具体工作、要办的具体实事向全乡镇党员干部做出承诺。承诺要详细具体地列出一年中在党建工作方面要落实完成的具体事项、完成时限、第一责任人。承诺内容要广泛深入地征求群众意见,向党员群众,便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知情和监督。乡镇党委要确保所承诺的事项如期兑现,做到有诺必践,取信于民。

3、整顿后进乡镇党委。县委按照省委《关于落实乡镇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冀办发〔20*〕22号)的要求,根据2006年党建考核、乡镇党委书记述职等内容,对全县各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分析和综合排位,按10%的比例到排确定党建工作后进乡镇党委。后进乡镇党委要紧密结合“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确保经过一年的集中整顿,彻底改变后进面貌。被确定为党建工作后进乡镇党委的,当年不能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乡镇党委书记不能评为优秀,连续两年党建工作考核排位为后进的,乡镇党委书记不能提拔使用。

4、进行乡镇党建责任追究。根据省委《关于落实乡镇党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冀办发〔20*〕22号)中明确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的六种情形,对工作中发现符合责任追究条件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按照乡镇党委党建工作的责任分工,县委依据有关党内法规,对乡镇党委书记或其他相关成员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主要包括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引咎辞职、职务调整、免除职务等。进行责任追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5、命名表彰先进典型。县委按照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关要求和市委关于“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年底前对此项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对达到“五个好”标准的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申创“五个好”的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申创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乡村两级党组织及乡镇站所进行确认和挂牌公示,对原来达到“五个好”标准,但因工作退步或出现问题经考核没有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摘牌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对在“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中认真履行管党责任,党建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成绩突出的乡镇党委和贡献巨大的乡镇党委书记,推荐参加全市“十面红旗乡镇党委”和“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的评选活动,对受到表彰的乡镇党委书记,在干部任用上优先考虑提拔使用。

五、组织领导

开展“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是加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一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保证活动扎实有效。

1、要明确责任。县委是“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活动负有领导、指导和保障责任。乡镇党委是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找准突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具体责任,总结党建经验,注重工作创新。

2、要形成工作合力。县委组织部负责总体协调和综合调度,并加强分类指导,同时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把“乡镇党委建设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5

一是扎实摸清资源底子。各乡镇能把本乡镇在职的、到龄的、有亲属关系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等情况摸清摸实,做到选有目标、退有对象、控有预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换届选举推进会讲话稿资料,欢迎阅读,提供参考。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使全县村(社区)换届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县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决定召开这次现场会暨推进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县前段换届工作简要回顾

总体来看,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县X个村(社区),已有X个村(社区)完成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人选的“两推”程序,占全县总数的X%;已有X个村(社区)完成了党组织换届,占总数的X%。从前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县委高度重视。县委把本届村(社区)换届工作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作为建强农村基层队伍的重要契机,作为全县大局稳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委X书记多次听取了县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多次亲自深入乡镇村组和党员群众,进行调研指导,并就如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四严”的要求。包乡镇的县级领导都到所联系的乡镇进行专题调研,督促指导。县换届选举办建立了“四包一驻”、全程纪实等制度,分别下派了X个业务指导组和纪律监督组。

(二)乡镇党委认识比较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能够结合本乡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选举方案。绝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能够深入走访,了解民意,把情况吃透,把选情摸准,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如X等乡镇书记,亲自走访,亲自谈话,亲自排处矛盾纠纷,化解信访难题。各乡镇都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和纪律监督组,建立了“四包一驻”责任制,抓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开展业务培训,集中力量参与指导选举工作,确保了工作力量部署到位。如X等乡镇还组织全体乡镇干部进行业务考试,让指导组成员做到换届业务“一口清”。

(三)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一是扎实摸清资源底子。各乡镇能把本乡镇在职的、到龄的、有亲属关系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等情况摸清摸实,做到选有目标、退有对象、控有预案。二是扎实开展财务审计。绝大部分乡镇能够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任期财务责任审计,做到清理到位、程序到位、三级签字到位、张贴公示到位。能够将“三子”统一收缴,集中保管,为换届选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X等乡镇。特别是X等乡镇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完善、格式规范,落实了三级签字所要求的相关责任人签名,对村干部逐个作出结论性意见。三是扎实开展谈心谈话。为了让留任者有热心、退任者能舒心、新进者有信心,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包村干部能够围绕换届纪律要求、干部进退留转等内容对现任的村干部和有意向参选的后备干部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把政策谈透、把思想谈亮、把心结谈开,既做好稳定工作,又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让工作不断线、换届不断档。

(四)操作程序比较规范。各乡镇大都能够按照市县换届政策和选举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做到严格规定程序不变通,落实政策要求不降低,推动工作环节不省减,执行操作程序不走样,严把资格审查关和选举程序关,坚持全程记实。

(五)把握政策比较严格。一是严把职数要求关。各乡镇能严格执行县市规定的职数要求,克服并村后村干部职数多、精减难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全县没有出现一例擅自突破职数要求的现象,X能克服困难,做好村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严格控制职数。二是严把候选人标准关。对候选人标准从高从严要求,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把握上,做到事先考虑。如X等乡镇在省市计生政策调整后,没有增加工作难度。对于“超龄超任”政策,各乡镇都按政策要求报县选举办审核批复,无一村搞变通。三是严把资格条件关。全县从面上来看,各乡镇能够对照X个负面清单对提名人选和预备人选进行严格资格审查把关,实行三级把关,八部门会审。

(六)工作责任比较到位。各乡镇能够较好地落实“四包一驻”责任制,建立责任台账、问题台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压到每个包村干部、每个村干部、每个党员身上。县选举办对县派指导组实行了考勤考核制度,统一印制了《业务指导工作日誌》。X个业务指导组和X个纪律监督组作风务实,经常节假日深入乡村,实地指导,实行常态化督查。

到目前为止,县派指导督查的村(社区)面达X%以上。对存在的问题、工作不力的乡镇,县委启动了问责程序,已约谈相关责任人X人。县选举办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调度、跟踪,对全县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一日一汇总、两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

二、前段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程序还有瑕疵。督查中发现,有的乡镇以征求意见代替考察,在“一推”中以举手代替无记名投票,有的软弱涣散村没有整顿到位就开始换届,有的边开展财务清理边进行换届。

(二)谈心谈话还有盲点。有的乡镇既使谈了也没有谈到位,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只是走过场,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把村干部的心结解开。有的乡镇主要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五必谈”的要求对村(社区)支部书记谈话全覆盖,还有乡镇书记以事务多、工作忙为借口,实行全程“委托”、全程“代办”,导致一些老支部书记思想上还有情绪。

(三)基础资料还有漏洞。有的乡镇推选村(居)民代表没有实行痕迹化管理,推选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资料证明,各种资料会议签名有代签和漏签的现象,没有推选结果报告单。有的乡镇还缺相关请示和批复,有的乡镇党委对下发的批复不严肃,不规范,没有用红头文件,没有编文号等。有的村《全程纪实记录本》记录的内容非常少,过于简单,没有原汁原味反映会议情况。

(四)把握政策还有偏差。在村民代表推选中还有极少数村女性代表比例没有超过X/X;在村民小组会议或村民小组户主会议上,还有极少数村的村民到会人数或户主没有达到X/X;有的村不计入应到党员人数过多,“五种情形”和请假的情况没有认真鉴别,区别对待;

在“一推”中以得票高低多少确定推荐提名人选,没有严格执行票数应过半的标准。在财务清理审计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有的村仍然以财务告知书代替财务审计报告,有的村以X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代替任期一届的经济审计情况。有的村虽然进行了财务清理审计但没有张贴公示,既使公示了也没有张贴在显眼的地方。

(五)遵守换届纪律还有“侥幸”。尽管换届选举纪律这么严,各级三令五申,也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但还是有个别人心存侥幸,以身试纪,对换届纪律置若罔闻。如石市镇珍珠村工委书记肖告生召集村里X名老党员在罗龙生家里召开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征求会,并邀请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易成展参会。会间罗龙生私人向全体参会人员每人发了一包香烟,X名老党员每人发了X元,发生了严重的违纪现象,现已被县纪委立案查处。

(六)责任落实还有消减。个别乡镇党委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仍然不到位,思想上存在经验主义、麻痹意识。有的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业务还不够熟悉,存在瞎子牵瞎子的现象。有的乡镇干部作风不实,遥控指挥,当甩手掌柜。有的不严格按照要求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不认真审核村里各种资料,不严格要求村组执行工作标准。

(七)信访维稳还有压力。由于村级财务、村干部作风、宗族家族观念、传统习俗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村出现了信访案件。到目前为止,县换届选举办共接访X起,受理网络舆情X起。从后段来看,信访维稳工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

三、下阶段工作要求

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升。要把这次换届选举作为检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作为检验乡镇党委书记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试金石,作为乡镇党委政府攻坚克难的试金石。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绝不能等闲视之,麻痹大意。要做到胸怀大局,把换届选举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乡镇党政班子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投入到换届中,不折不扣、依法依规、扎实推进换届选举工作。省委此次派出X个督查组,每月到市州督查一次,将覆盖到全省每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乡镇。也就是说,我们衡阳县接受省委督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此次督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先不打招呼直接下到乡镇和村(社区),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抽到哪个乡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程序标准再扣严。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要进一步严格执行程序标准。村民代表中要有X/X以上的女性代表,村(居)民代表推选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或户主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户主参加方可召开,所做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半数以上同意。在村(居)民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数应当超过本村(社区)依法登记的有选举权的村(居)民总数的半数,或者本村(社区)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村(居)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在村(居)民小组会议上,应当有本村(居)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居)民,或者本村(居)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村(居)民代表推选、村(居)民小组长推选、村(居)民议事会成员推选时都必须达到法定要求。在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上,登记的选民过半数参加,得票数占参加人员半数以上,经审查合格后方能当选。在确定不计入应到党员时,要认真对“五种情形”和请假的情况进行鉴别,区别对待。外出务工的党员要列出流入地清单,逐人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通知到位,扩大参会率。在财务清理审计时,要认真做好财务清理和本届村(社区)“两委”成员离任审计工作,签好字盖好章,公示在显眼位置。对于合并的村,要把X年X月至合并前,原小村的审计结果签字公示并存档。乡镇党委对总支的批复要规范严肃,要有文号,要明确总支职数和下设支部名称、个数和党员人数。在计划生育政策上要严格执行最新的计生政策。

三是工作责任再压实。各乡镇要切实落实“四包一驻”责任制,确保责任在肩、责任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到“五必到”,重大事情、重点环节、重要会议全程参与,全程把关。要做到“五必看”,保证政策程序到位。要做到“五必谈”,掌握情况,疏通情绪,切实把握主动权。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各乡镇党委书记要亲力亲为,亲自过筛,亲自过问,亲自督查,真正沉下去,压实责任。要实行督查签字负责制度,谁督查谁签字谁负责,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四是时间节点再明确。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时间倒排表把握时间节点。面上的村要在X月X日前完成党组织换届,重点、难点村要在X月底全部完成党组织换届。村(社区)居委会换届按照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引入星级化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典型示范,不断推进**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县6个乡镇创建为“五星级”乡镇党委。其中,**年创建3个,**年创建2个,**年创建1个。

三、建立目标管理体系

对已创建达标的“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队)党支部实施星级化创建和管理模式,设立核心星、素质星、管理星、实力星、服务星,培育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村,逐步建立起星级化目标管理体系。

(一)核心星目标管理体系:

乡村两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班子坚强有力、务实团结,配套组织健全,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建立起以“五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星目标管理体系,即:

——突出乡镇龙头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四大块、五部门、三会议”工作运行机制。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强化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通过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不断提升乡镇党委的整体功能,按照“四大块”的要求,乡镇部室实行集中式办公,推行“一条龙”服务,以形成上延至县直职能部门、下延至村、内延至条管站所的“三项延伸”式工作对接。

——健全组织设置创新机制。乡镇党委要拓展“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内容,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专长的原则,按照行业、产业、区域等合理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建立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专业党小组为骨干的村级党组织新框架,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能够覆盖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干部选用新机制。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大力选拔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勇于同“”作斗争,乐于为民服务的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在不断完善“两推一选”、“海选”的基础上,探索村干部公开选拔方式。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要改进村干部报酬支付方式,村干部报酬原则上由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两部分构成。乡镇要保证将区、州、县三级财政的生活补贴每月按时发放到农村“三老”人员手中,并做好生产中的帮助、节假日的慰问、生病时的探视、去世时的安葬等工作。二要抓好“三保”政策试点工作,解决后顾之忧。三要加大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的工作力度。四要分级设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暨示范工程奖。

——健全考核评比机制。建立实行村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度,推行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村每年年初要制订工作目标计划,乡镇党委年初要与村“两委”班子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季度检查一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终进行全面考评。乡镇党委要建立村党员、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和机关干部评议村干部的“双评”制度。

(二)素质星目标管理体系:

乡镇干部培训和村(队)干部的学历教育工作扎实有效,乡村两级干部的“四种能力”和农牧民素质不断提高,建立起以“两项机制、一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星目标管理体系。

——健全教育培养机制。一要解决好农村党员信念坚定、政治坚强的问题。二要解决好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三要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四要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能力培训机制。一要发挥乡镇党校主阵地的作用。坚持开展村干部理论、业务与实用技术等培训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农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制度,切实发挥好乡镇党校培训农村党员的主阵地作用。二要发挥县内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主要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每年举办一期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重点培训班。县党校和有关部门要利用农闲季节,免费把培训班办到乡镇、送学到村。县民政局、农办等部门要抓好村委会主任、村级报帐员的重点培训工作。县农技校要抓好村干部的学历教育。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坚持建、管、学、用并举,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搞好学习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开展党员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示范村活动。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示范村达到30个,力争使全县各级党组织达到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性,执政为民的意识明显增强;抓好第一要务,加快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坚持和谐创业,富民强县的意识明显增强;使全县广大共产党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岗位成才能力、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有明显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素质和水平有明显进步。

(三)管理星目标管理体系:

组织制度健全,民主化程度较高,各项制度规范,切实解决好按章理事的问题,建立起以“七项工作制度”、实施村级重大事务“五步决策法”和加强村级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星目标管理体系。

——建立七项工作制度。根据《**县村干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领导制度、会议制度、工作日制度、办事制度、请假制度、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六项村干部工作制度。同时要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党员大会需拓展“思路对接日”、“党员听证日”、“工作报告日”等内容;支委会要拓展“现场办公日”、“谈话谈心日”等内容;党小组会要拓展“集中学习日”、“集中活动日”等内容;党课要拓展“适用技术推广日”、“致富经验交流日”等内容。

——实施村级重大事务“五步决策法”。在村级重大事务中全面实施以“两委”提案、征求民意、乡镇审议、“两会”票决和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的“五步决策法”。

——加强村级民主监督。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务公开办法》。乡镇成立农村经济核算中心,实行“村帐乡管村用”制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要每季度公布一次。要按规定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四)实力星目标管理体系:

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当地经济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址议事,群众有活动场所,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和阵地工程,建立起实力星目标管理体系。

——拓展四项经营,实施“五个一”工程。鼓励和引导乡村从用好一块地、管好一片园、经营好一片林、养好一群畜、办好一个企业入手,坚持因地制宜、从易到难、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要因地制宜,通过规范机动地承包、创新土地经营机制、用活土地流转制度、搞好土地开发经营等方式拓展资源经营。二要多业并举,通过用股份制构建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等方式拓展资本经营。三要市场运作,通过建立服务组织、运用市场信息网络工程为群众服务、组织农村劳务输出等方式拓展服务经营。四要转换机制,通过盘活固定资产、加大陈欠清收、加强财务管理等方式拓展资产经营。

——实施“阵地”工程,加强村级政权阵地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上级争取一点、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自筹一点、对口帮扶部门赞助一点、援疆单位援助一点的办法,保证阵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功能,切实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集办公、管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新型载体,使其成为村级党组织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信息交流、文化活动、卫生医疗、民主议事的场所,真正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集政治、经济和文化于一体的新型载体,充分发挥村级阵地在组织、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服务星目标管理体系:

为民服务机制健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乡村两级组织的满意度较高,建立起以“十个一制度”和“全程为民服务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星目标管理体系。

——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十个一”制度。即: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建立一个困难户联系制度、建立一个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设立一个村民意见箱、设立一个村民来访接待室、建立一项外出留言制度、设立一个公开栏、抓好一个宣传阵地、开好一次民情分析会、开展一次“民主日”活动。

——推行“全程为民服务制”。一是在乡镇政府驻地建立“全程为民服务中心”。由乡镇“五部室”和垂直管理站所组成公共服务窗口,主要集中办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经营性活动的有关证件,为群众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等。二是在村队办公阵地建立“全程为民服务代办点”。三是建立为民服务组。除在代办点为群众代办服务外,“五部室”可以根据部室的职责,建立有关服务组,直接服务于群众。

适用范围:在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已命名的“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队)党支部,即具备创建星级示范工程的资格。

四、定星依据

本着细化具体、奖惩激励、动态管理、严格兑现的原则,根据州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工程星级化管理考核细则及评分办法,进行量化考核。

五、实施步骤

(一)摸清底数。各乡镇党委要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析,准确掌握已命名的“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客观评估本乡镇及各村目前的实际水平,摸清底数,找准差距,做好分类工作。

(二)落实措施。各乡镇党委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乡村两级目标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定创建计划,建立星级化管理档案,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讲究方法。各乡镇党委要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当前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要注意抓两头促中间,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四)考核评选:

1、分级负责考核评选和命名。创二星级以下(含二星级)村(队)党支部由村(队)党支部申报,乡镇(场)党委考核认定;创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上村(队)党支部及四星级(含四星级)以下的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申报,县委组织部考核认定,并报州党委组织部备案。县委组织部不定期地对已认定的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上村(队)党支部和乡镇党委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合格的,取消当年审核认定的乡村星级资格,并予以降星;创五星级乡镇党委由县委组织部初验合格后申报州党委组织部验收并考核认定。

2、实行年度考核评选。按照定星依据和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选。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由下而上进行,先创建星级村(队)党支部,后创建星级乡镇党委,乡村两级不同时进行考核验收。在设星的五大项中,村级单项考核达到85分,且其余四项超过75分,可获得相应的单项星级村(队)党支部,最高为五星级村(队)党支部。乡级单项考核达到85分,其余四项考核超过75分,且相应的单项星级村(队)覆盖面在60%以上,可获得相应的单项星级乡镇党委,最高为五星级乡镇党委。凡拟授予星级乡村党组织的须经过公示程序。

3、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命名不搞终身制,每三年为一个周期,已创建的星级乡镇党委、村(队)党支部要参加新一轮的创建。凡出现工作滑坡,不符合标准的要予以降星,并予以通报批评,半年内不得申报创建。

六、结果运用

1、进行通报表彰。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新创建的五星级乡镇党委和五星级村(队)党组织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暨示范工程奖励办法》,每年进行一次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乡镇党委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

2、作为评优依据。星级考核结果作为乡、村两级参加各类评优的重要依据。组织部将把各乡镇党委实施星级化管理,创建星级乡村的成效作为当年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总成绩的重要依据。

3、作为考核依据。星级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及村(队)“两委”正职考核的重要依据。新创建五星级乡镇党委的党政正职,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优秀,不占本乡镇评优比例;符合条件的,在同等情况下,优先纳入县级后备干部队伍;新创建五星级村(队)党组织的“两委”正职,在当年创先评优时优先考虑,机关干部下派任职的,年度考核定为优秀,不占本乡镇评优比例;在从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工作上,优先选拔符合条件的五星级村的党支部书记。

七、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乡村示范工程星级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巩固和深化“三级联创”成果,不断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加强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7

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自2006年10月份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提出的把“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成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信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的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乡面貌、改变干部作风、树立宜州新形象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广泛宣传,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城乡清洁工程”和全面治理“五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市从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和完善相关机制入手,上下齐抓共管,多方联手协作,确保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单位、乡镇政府等部门单位正职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建设局牵头,抽调纪委、组织、人事、财政等6个部门副职领导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办公室人员从各单位、乡镇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明确由各乡镇、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综合执法,快速反应。我市先后从各单位部门、乡镇抽调300多名干部成立了58个整治“五乱”路段“三包”组、7个整治综合专业执法组。对城乡“五乱”现象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对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的举报和督办事项,作出快速反应:城区内出现的问题,执法队伍在一个小时内赶赴现场处理;在乡镇和道路沿线出现的问题,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处理。

(三)分片包干,落实责任。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向更深层次推进,达到经常化、规划化、长效化,我市制定印发了《宜州市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方案》(宜办发〔2007〕27号)、《宜州市城区整治“五乱”路段“三包”工作安排表》和《各单位联系乡镇(城区)实施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安排表》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直各部门、镇(村)、社区的职责任务,建立“五长三包制”。所谓“五长”就是段长、局长、乡镇长、店长和家长,其中段长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担任。这“五长”就是清洁工程的负责人。“三包”就是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五长”“三包”抓“五乱”,形成制度解决长期性问题。通过这种承包机制将辖区所有的街道、农贸市场、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市四家班子领导、市直单位部门、乡镇、商铺和住户,将综合整治和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区、乡镇所在地街道、道路沿线100米范围内各个村屯各个角落,清除了管理真空和模糊地带,迅速在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制定了《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督查工作方案》和《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抽调人员绩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督查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担任督查组长。根据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道路、市场分解表,对全城区及道路沿线各相关单位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抽调人员的不作为行为进行督查,并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与行政过错责任和问责制挂钩,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监督机制,设立监督电话,受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点问题和责任模糊的卫生死角问题,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快速处置。目前,群众投诉举报和反映的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五)加大投入,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非常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人员投入。从乡镇和市直各单位抽调了248名干部职工组成综合专业执法组,并根据城市区域、工作重点难点不同,统筹安排下到一线开展监督执勤,对市容市貌进行整治,使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是加大管理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的管理力度,我们又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一年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干部包街”的方法,做好城区、乡镇道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抽调的58个副职领导干部是专抓城乡清洁工程的直接任人,其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要求每个单位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我市千方百计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经费的投入,做好经费保障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共投入资金达500多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50多万元,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经费近70多万元。还拨出专款增购了清扫保洁用车、督促检查用车。城乡清洁办公室的日常经费也给予足够的保障。同时,市城乡清洁工程指挥部向全市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一共有84个单位、16个乡镇2000多名干部职工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累计金额达25.7万元。人员、经费的保障使我市的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加大宣传,广泛参与。

落实宣传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动员辖区内各部门、乡镇、单位、社区、村联手互动,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动员起来,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一是实施“五进”宣传措施。即宣传资料进家庭、活动载体进广场、宣传做法进媒体、宣传广告进路口、主题活动进学校。采取组织人员上门入户给市民发放治理“五乱”宣传资料、监督岗点发放等方式共发放《告市民书》、《宜州市城区车辆停放管理规定》、《关于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各种宣传资料109700多份;文化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创制文艺节目,利用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到各乡镇开展环境卫生主题内容巡回演出,全市有关城乡清洁工程的山歌赛、演出达80多场次;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媒体设立专栏,宣传各类法规和各种典型事例达1340多期。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开展爱国卫生主题教育活动110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14万人次。还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卫生社区,优秀卫生单位评比活动等,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宣传,号召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爱护环境卫生氛围。目前,全市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达84次,与会干部群众总人数达到7万多人次;在交通要道设置巨幅标语28块,灯箱广告40多处,在城区和各乡镇主要街道、路段、路口制作和悬挂宣传标语、条幅470多条(块);共出动313辆(次)宣传车辆到各大街小巷、道路沿线各村屯广播宣传,反复广播达630多个小时以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城乡综合整治浓厚的氛围,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参加专项整治行动驻宜单位、市直、乡镇达200多个,干部群众参与人数共计8.72万人(次),各单位、乡镇出资达150多万元,出动铲车、勾机、拖拉机等车辆和机械1968辆(次),清理卫生死角1574处,清运垃圾1731吨,清理道路372公里,疏通沟渠283.5公里。掀起了城乡清洁卫生综合整治的新高潮,为美化宜州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二、工作体会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思想、行动统一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前提。思想是统帅、是灵魂,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多次讲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各级组织只有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河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把“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年度考核目标重要内容,才能把城乡清洁工程持久扎实地的开展。

(二)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基础。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素质。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市民和群众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的各项规定,自觉参与治理“五乱”,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是治理“五乱”工作的关键。针对在治理“五乱”工作开展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治理效果不突出这个问题,我市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给四家班子领导和部门、乡镇都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到人,责任到位。要求四家班子领导和每个单位、乡镇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建章立制,加强督查,是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保证。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检查督办制度、执法队伍工作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群众投诉举报制度、责任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有章可循。

三、工作成效

我们针对城区内商铺市场多、旧街小巷多和乡镇主街道、道路沿线卫生死角多的情况,我们在整治过程中,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市容市貌明显改变。经半年以来对全市的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重点整治。截至3月29日,累计清理整治摊点乱摆乱卖1320起,取缔了无证摊点97个;查处违规车辆760多辆;查处垃圾乱扔2130多起;清理广告乱贴3.2万处;查处工地乱象70多处;发放限期拆除整改通知书600多份;整改清洗了饭店、排档厨房300多家;拆除违法建筑89处;清理垃圾1731吨。全市城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脏乱差、交通秩序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市容环境质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市容市貌明显变化。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我们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并进,有机结合。健全各类配套设施,落实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消防等配套设施,配套设施与新区一起建成,确保新建一片,建成一片,完善一片,不留以后整治的隐患。同时,加大了投入,维修、更新和完善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道路设施和环卫设施,如投资250多万元的城西开发区人行道建设项目开工、城区800个垃圾桶更新等。同时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对旧城区特别是社区小巷进行建设和改造,硬化巷道公路3.2公里,投资达30多万元,使旧城区的面貌彻底改观。二是城乡清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抓整治村容入手,充分发动群众,搞好规划,做到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齐头并进,重点抓住房、道路、给排水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硬化乡村道路56公里,建设垃圾池133个,蚕沙池5393个,整治脏乱差,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市已投入建设经费达450多万元,已经启动城西人行道的建设;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分别增加添置垃圾桶800个;修理完善公共设施25处;火车站至君怡酒店路段路面改造工程投入达60多万元;综合施划停车泊长达5.6公里;新增停车点41个;清洗路灯200多盏;硬化乡村道32公里;投资近30多万元增加环境保洁车辆,增加保洁员60名,提高保洁员工资等等,为市民和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安静、畅通、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道路沿线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自从3月5日我市召开“城乡清洁工程”再升温、再加压、再动员大会以来,我市将省道、县道、乡道等各主要道路沿线乡镇划分和将宜州城区各主要路段的“五乱”治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四家班子领导,在现有市直机关、乡镇抽调的248名城市监管人员队伍基础上,再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的方法,做好乡镇公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经过一阶段的综合治理,我市的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道路沿线各乡镇、村屯共拆除违章搭建房屋和拆除废弃建筑物283间,7067平方米;清洗房屋348间,共16322平方米;粉刷石灰、涂料1061户,9.15万平方米;新增生活垃圾桶92个;建设生活垃圾池133个;建设垃圾焚烧场12个;清理垃圾290多处,约500多吨。清理路边摊点90个,清理集市13个;清理道路沿线“牛皮癣”5000多处;挂点联系单位及乡镇投入经费约80多万元。

通过扎实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市城区和各乡镇市场秩序逐渐变好,摊位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有效遏制了车辆乱摆放的现象,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和群众的文明素质逐步提高,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改变,垃圾乱扔和“小广告”乱贴现象逐渐减少;施工现场秩序逐步变好,材料乱堆放、施工扰民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也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乡镇无垃圾处理场,垃圾桶较少,垃圾运输车不足,公厕少,给市容管理增加难度。二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我市财政比较困难,筹措市政设施建设资金难度较大。四是乡镇脏、乱、差现象还有待改善,经费不足,管理难度大。五是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筹措难。六是在处罚的具体执行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城乡清洁工程”示范样版建设,创建一个示范市场、一个示范庭院、一条示范街道、一个示范建筑工地、一个示范村、一个示范屯。通过开展“示范样板”活动带动全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不断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的城市功能。做好小街小巷道路的硬化、亮化,加大垃圾中转站、公厕的建设。

(三)加强城区和乡镇市场的建设,继续加大市场专项治理和长效管理力度,为经营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题,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突出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效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

从20__年开始至20__年用4年的时间,实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通过开展创建工作,促使全县乡镇财政所组织机构更加完善,职能定位更加准确,业务工作更加扎实,基础管理更加规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将全县__个乡镇财政所建设成规范化乡镇财政所。

(一)制定方案阶段(20__年8月5日―8月__日)。按照省财政厅要求,结合我县开展的“任务完成好、落实政策好、规范管理好、队伍建设好、所容所貌好”“五好”乡镇财政所创建活动,制定《__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二)宣传动员阶段(20__年8月16日―8月20日)。县财政局成立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县、乡层层召开会议,按照省厅要求,结合我县乡镇财政所“五好”创建,安排布置我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8月21日―20__年11月30)。协调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创建工作。乡镇财政所每年按照省、市时间要求,按照《__省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考核评分表》所列指标及相关分值进行自评,自评结果上报县财政局,进行一年一次评比。

(四)总结完善阶段(20__年__月1日―__月31日)。认真总结创建中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形成书面材料。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财政局成立__县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财政局农村股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牵头组织实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在全面推进规范化创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乡镇财政所要积极投入到规范化创建工作中,明确乡镇财政所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要制定具体的规范化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范化创建的具体工作。县乡上下联动,切实把规范化创建工作抓出实效。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9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和山东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努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3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达90.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76%。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农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以来,我市政府和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级市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通过三年多艰苦努力,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胶南市隐珠镇、铁山镇、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4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8个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17个镇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三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争先创优,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是的城市精神,也是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精神动力。多年来,我市在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但是广大农村还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村镇环境脏乱差、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全市有4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400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城市300多万人的生活质量。认真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为此,我市各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升到建设生态市基础的高度。按照生态市建设标准,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任务纳入了《生态市建设规划》之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逐步推进。

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领导的工作日程。每年度各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监督和检查。

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

四是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五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全市84个镇分布在五个县级市。每个镇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别很大,生态环境意识和创建积极性也不同。创建工作具有自愿性,要根据乡镇的条件和认知程度由乡镇自主决定,不能强迫。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我们确定了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除强化宣传发动外,要抓出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把前期创建的重点放在全市13个重点镇上。13个重点镇均匀地分布在五个市,重点镇的共同特点是: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领导班子对创建活动认识到位,创建积极性高。到年底,全市13个重点镇全部完成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3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镇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占重点镇的61%。目前这些环境优美乡镇已经成为其他镇学习的榜样,一些乡镇主动组织镇、村领导干部到环境优美乡镇参观学习。在第一批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创建工作蓬勃开展,2005年我市计划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以上,重点镇将100%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三、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是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有效载体。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市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重点镇在2002年就已经全部结束,其他镇正在进行。为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到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

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各创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各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了垃圾问题、污水和大气污染问题,坚决打击违法行为,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小城镇建设当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和城区管理队伍,使镇容镇貌保持优美宜人。

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了珠山、镜台山等森林公园,城区基本实现了沿河绿化成带、公园小区绿化成片、街道绿化成网、庭院绿化点缀的绿化格局。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

三是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电网改造、集中供热、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四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胶南隐珠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起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手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涌现出一批典型,但相对全市84个乡镇来说,环境优美乡镇的数量还很少。距离《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2010年80%的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有相当数量的镇由于区位优势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薄弱、在客观上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难度很大,在主观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创建任务还很艰巨。

今后将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继续扩大宣传、不断深化认识。针对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深化有关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市、迎办奥运会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把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创建工作进入到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乡镇五进工作总结篇10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13号)文件精神,按照“行政引导、农民自愿、多方筹资”的原则开展筹资工作,坚持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乡镇要精心组织、发动宣传,正确引导农户按时足额缴纳参合基金,全面推进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一)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的参合覆盖率达100%;

(二)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参合率达100%。

二、参合对象

凡市辖区内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包括:外出打工、经商、上学的农村居民),农垦系统、林场、各类开发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因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占用土地后既未安排工作,又未能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转非人员,按照自愿和属地化原则,可纳入户口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筹资标准

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每人每年缴纳参合基金2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省级财政补助60元,共计140元。其中: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克木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及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民政局通过医疗救助基金帮助代缴。镇、乡边境一线村委会边民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财政从“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资金中代缴。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工作:年9月为“宣传活动月”,市合管办要深入各乡镇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宣传工作,9月20日前各乡、镇要召开乡镇宣传动员大会,同时市广播电视局要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做好宣传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基金筹集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筹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召开乡、村两级动员大会,并把筹资任务分解到每个行政村,确保参合人数达到本辖区农业人口的95%以上。

(二)各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要负责本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宣传、参合费用的收缴、参合登记表的填写、医疗证发放等工作。筹资以户为单位收缴资金,并出具正式收款票据,做到户、人、款、表、证五对应,确保准确无误。筹资工作结束后,各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负责及时将参合基金、发票存根、参合登记本上交到乡镇合管办(卫生院)。

(三)各乡(镇)合管办要负责本乡(镇)各村委会参合基金的收缴、汇总表、登记表的核对、参合农民信息的微机录入及参合情况公示工作。参合登记表及汇总表经核对准确无误后,上报市合管办,并及时将参合基金足额上缴到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于12月30日前及时将筹集到的参合基金上交到市合管办,市合管办再转交至市财政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四)各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参与所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并做好宣传和政策咨询工作。

(五)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克木人、伤残军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军人等民政优抚对象的个人参合费用由市民政局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负责资助,民政资助资金及边境一线村委会边民的个人缴纳参合资金财政负责部分,必须于年11月30日前直接拨付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媒体的宣传作用,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宣传,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要做到一村一位宣传专干,一户一张宣传单,真正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一人有病大家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共同抗病奔小康”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明确落实任务,本着对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要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合的原则基础上,认真吸取以前开展宣传缴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充分发挥乡镇干部、村干部的积极性,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制方案,做到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缴费任务如期完成。

(三)加强监督,强化责任。宣传缴费工作开始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组织督查组对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编写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不断总结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和单位给予表彰,对工作措施不力,完成任务差的乡镇、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由于工作推诿、失职,导致差错、延误工作、影响整体工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