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耗材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0:40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1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现状;规范化管理

1.医用耗材管理现状

医用耗材是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按国家相关法规纳入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或取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并具有医疗特征的消耗性材料,包括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等。医用耗材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诊疗人数的迅猛增加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改革和挑战。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1.3%)。2015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6次。面临如此庞大的就诊人群,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用耗材需求随之增大,品种和规格增多,然而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耗材种类繁多,名称混乱;产品更新换代快;支出比重过大,不合理增长过快;供应商构成复杂;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监管困难等问题[1~2]。随着新医改的提出,国家及各地区卫计委出台了各种药械政策,由此给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用耗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不仅能节约医院成本,而且能够降低病患的就医成本。针对目前医院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临床服务效率,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医用耗材管理流程。

2.医用耗材的管理规范

2.1准入与采购

严格准入,精细管理。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新增医用耗材准入审核制度。临床科室提交医用耗材新申请,医院耗材管理部门需严格审核产品及厂商资质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资质审核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销售授权等。同时,医院物价与医保部门对产品的收费和医保信息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由医院采购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与论证是否予以准入[3]。对于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严格执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2012年12月,原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医疗机构和高值医用耗材供应商必须通过各省(区、市)建立的集中采购平台开展采供[4]。对于集中采购目录外医院确实需要使用的高值耗材,需由医院采购专业委员会准入,并到省市集中采购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时应当同时考虑配套使用的医用耗材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成本等因素。加强专机专用医用耗材的管理,在设备立项前必须结合医用耗材进行综合论证。

2.2验收与存储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用耗材验收、入库及出库制度。设专人验收,验收人员须熟练掌握医用耗材验收标准,在规定的验收区内按验收程序进行操作。高风险耗材应借助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验收,确保产品可追溯。验收时,实行三查九对:查验包装是否破损,查验标识是否清晰,查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核对供货单位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生产企业、灭菌(生产)批号、有效期、数量价格以及特殊储运要求。进货查验记录应妥善保存,一般医用耗材记录应保存至医用耗材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2年或者使用终止后2年。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冷链管理产品应当严格按冷链要求验收并加强储运过程的监管,储运方式及储运温度应符合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5]。设置符合医用耗材储存要求的场所作为库房。相对独立,库房面积与库存量相适宜,按类别分库管理、分区存放,高风险及穿刺器械特殊管理。库房质量管理包括安全管理(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污染)、库房温湿度管理、效期管理(先进先出、按批次发放、出库复核),对在库物品定期养护,避免过期、失效、损坏,对库房的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建立定期检查记录制度。

2.3使用与评价

医疗机构使用医用耗材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采用与患者疾病相适应的医用耗材进行诊疗活动;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疾病诊疗常规,严格掌握应用适应证,患者在使用前应当知情同意。作为管理部门,切实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定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监督与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成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到临床科室对高值耗材(包括植入类耗材)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与分析,并告知临床科室加以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统一的医用耗材申领管理平台和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医用耗材的申购、领用和管理,科学计划领用。对医用耗材临床使用人员和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前培训及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医用耗材评价是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医用耗材供应和使用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促进医用耗材合理使用的过程。包括采购前评价、验收评价、供应商诚信评价、使用评价等。根据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用耗材管理工作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等综合评价分析。

2.4安全性监测

安全性监测的内容包括由于产品可靠性、可用性、产品内在风险、人为风险等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等。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管。各临床使用科室设专人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员,专责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和上报。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医疗机构应当逐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医用耗材安全性监测,构建安全性监测网络系统。

3.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医用耗材管理正经历物流模式、采购模式、风险评价办法、经济管控措施等各项变革与创新。集中采购、第三方物流、SpD一体化供应模式、医院耗材资源管理HRp新模式、实现物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将成为今后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抓好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医院耗材管理人员应高瞻远瞩,勇于创新,探索更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

作者:邓宝芸景明张阳付延安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供应处

参考文献

[1]李涵,钱明理.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方法及效益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3):244-246.

[2]黄昕,吴云涛.改进医疗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成本控制[J].卫生政策与管理,2012,50(26):117-118.

[3]郑敏.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2,35(14):336-337.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2

【关键词】二级库管理系统;成本控制

我国很多省市和地区都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作为事业单位的经济主体,医院也是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员,各级各类的医院为赢得消费者市场和可持续发展前景都制定了很多关于医疗服务的改革制度,而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则是形成医院资金科学运转的良方之一。医院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中,医疗材料的消耗是占有很大比率的,因此对医用材料成本的合理控制也是影响医院经营是否精细化的基础。据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机构的成本中消耗最高的是员工的薪酬,其次就是药品材料,由此可见药品和医疗材料的成本控制是影响医院整体运营情况的标准。药品的差价和标价都是由政府进行管控的,因此对加强医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特别是价值较高耗材的日常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材料成本控制现状

(一)收费政策导致医院和偏向高价耗材。政府对医院耗材的收费有着按进价加收百分之五但不超过百元的政策,这个政策是为了控制医疗机构对消费者乱收费的现象,但是却容易导致医院偏向高价耗材的引进。同一种功能的材料不同厂家的价格不同,而比较高的进价卖出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很多医院弱化了对医用材料进价成本的而控制,转而购买更高进价的耗材以获取更多的毛利。但是这样的毛利获取是在消费者产生多消费的基础上,因此医疗机构的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是政府管制政策下的经济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对医疗机构本身的医用材料成本控制也很不利。除此之外,对于高难度手术的耗材收费价格也被限制在了不得超过百元的收费政策中,直接降低了医疗技术的价值和医疗人员的管理积极性。高值耗材的价格主动权是掌握在医用材料供应商手中的,增加供应量的行为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用数量胜零售价的战争,因此也会引发商业贿赂和医疗黑幕。

(二)医用材料管理机制落后影响后续控制。很多医院都在制度上进行过多次的改革和研讨,但是结果不尽人意的大有人在。医院医用材料的管理制度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执行起来就会发现实际能发挥作用的部分基本没有,一大部分医院的医用材料在采购、合账、验收、领用、保管、维护等流程中都是用人工手记的方式,而且在医用材料在购买时,常常会出现医用材料型号、规格、类别过多而采购员不够专业的问题,导致一部分医生或者医用材料的使用人直接越位购买产品,也就形成了供货商直接和材料使用人接触的情况,这个过程直接跨过了库房管理和其他采购流程,让库房工作人员无事可做,医用材料出入库房的手续也成为了摆设,包括制度在内的文件都成了一纸空谈。

(三)材料管理控制和归属责任制度不明确。很多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依然没有实行信息化,医疗机构就是其种之一,对于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上,医疗机构通常是让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但是手工记录和操作的过程往往会出现错发和漏发的现象,在费用上也可能产生很多错误。除此之外,医用材料的领用人和使用人不同的制度也会影响到医用材料最终的责任归属,医疗机构诊断患者的过程是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的,医生决定患者使用的医疗材料,护士负责给患者取用和发放,这个交替的过程对医用材料的成本控制无益,医用材料的出库是医生决定的但却不是医生签字的,护士本身是没有权利决定患者的使用材料却需要经手发放,因此这个流程会对库存和科室的成本消耗统计造成影响。

二、基于材料成本控制的二级库管理系统

(一)二级库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二级库管理系统是指应用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财务统计系统、办公室系统以及医院的网络操作平台建立的内部二级库管理机制。该系统会对医用材料的申领、采购、出入库、收费、核算、合账、监督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互相监督的过程。二级库管理的起点是医疗材料的库房,也就是一级库进行核算,最终落实到临床科室,也就是目标核算单元的整体框架,流程中的供应室、护理站、手术室等都属于过渡性科室,也成为二级库,该体系就是以其为核算主体的医疗材料核算框架。在二级库管理系统中,手术室、护理站、供应室等二级库房都称为核算系统的主体,而且和原材料的库房核算系统进行联网,不仅承担着申领材料的作用还要负责传达医生的任务,流程经由的临床科室都称为核算单元中的使用科室。

(二)二级库管理系统成本的核算。医疗机构在实行医用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之后,会将一级库产生的出库数据作为财务账目核算的依据,将一级库以及二级库的出库数据作为科室成本管理的依据,用一级库的领出数据核算医技和单元使用的材料消耗,用二级库的领出数据核算医生及单元的材料消耗,从不同的角度和责任归属实现成本的核算,能够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双重的考核和管理。在二级库成本管理体系中,具备过渡性质的科室也会存在材料消耗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材料的去向进行严格调研。若是一级科室使用材料消耗则计入一级科室的成本,当医疗材料被下发至使用科室时,那么一级科室只在其中起到了库房的作用,成本核算还要归结到使用科室的成本中。由此可见,二级库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式更符合管理的本质,让成本的使用流程能够更加直观和具体,并且在责任归属的前提下做到节支的效果。二级库的成本核算方法改变了医疗机构传统的成本统计方式,以使用科室的医疗材料消耗数据作为成本的消耗进行核算,将原本的间接核算方式转变为归集的手段,不仅能保障医用材料的使用和领用的信息匹配,还能实现领用负责和使用负责的双重标准下的管理核算效果。

(三)二级库管理系统的控制运转。医用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库房成本管理制度下的现代信息化内控要求,同时在授权和批准方面允许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医用材料从使用、采购、出入库、收费、核算、合账等流程也都在网络化,让不同的部门和科室实现了数据的汇总和统计,包括责任上也有很好的归属划分。二级库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中需要根据医疗计划和经济效应进行进货以及库存材料的处理,对于价值较高的耗材,要由使用科室向物资部门申请,物资部门在确定招标内容后向供货商进货,再送至使用科室,使用科室要将申请表格和使用情况记录在信息平台上,办理好材料出入库的手续和账单,在平台系统上填写付款申请和使用说明。

(四)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岗位考核。在进行科室的责任成本考核时,需要多角度和层次对成本数据处以精细化的分析,实现医生和护士双重核算的管理过程,一级库的领用数据对应每一个病区的护理核算部分,二级库或一级库的领用数据对应医生的核算单元。同时还要根据临床科室的绩效制度改变核算方式,并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核算原则,对患者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统计,包括医技、药品、护理执行费用等,成本方面则是有直接成本构成,包括医生的人力、材料、设备折旧费、差旅费等等,加上医疗过程产生的辅助费用、管理费用、医技成本、护理成本等部分。在执行手术护理单元的考核时,收入是手术室整体的执行收入部分,成本是包括执行成本在内的一系列费用,包括护理人员人力费、能源消耗费、一级库的材料成本等。会计部门可以周期性的将数据进行每一个科室的成本进行考核,加强医疗机构整体的成本控制情况。综上所述,为了配合执行医疗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机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医用材料的监管力度,包括出厂、销售、维护等各个运营流程。确保医疗结构在合理利润之下给患者实行治疗,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提高医疗机构技术性劳动的价值,有效推进我国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萍,罗云,颜斌,王佳蕾,熊尅.医用耗材二级库信息系统在医疗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07)

[2]骆水娣.医用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成本控制[J].财会研究,2011(09)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3

关键词:医院;医用耗材;政策导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72-02

一、引言

(一)医院卫生材料管理

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种类数量和金额在不断增加,已逐渐覆盖到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材料费用占病人医疗费用支出比例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继药品费用支出之后影响病人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在药品费用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得到控制的形势下,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特别是高值材料的管理,规范医院收费行为,能够起到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同时减少医院资源浪费的作用。

(二)管理目标

医改形势下的医用耗材管理目标为确保医疗机构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时的使用到合法的、安全的、有效的、适宜的耗材,不断追求患者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院成本效益合理。

(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进,“以药补医”机制的逐步取消,医用耗材对患者负担的影响将更加明显显现出来。近年来,各医院医用耗材支出以超过20%速度快速增长,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高涨,导致业务量增加,医用耗材成本增加;(2)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这些都离不开高值医用耗材的引进和应用;(3)高值耗材支出明显增加,是医院费用构成中增加最快的部分,同时低值耗材高档化凸显;(4)在治疗上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治疗上需要的一次性材料逐步增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推广使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这是治疗上安全的需要所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但是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材料费用的提高。

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表明卫生材料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处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已没有局限性,但如今随着高值耗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加强卫生材料的管理,规范卫生材料合理使用需要与时俱进,管理触角需要不断延伸。很多财务人员都对耗材管理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1~4],笔者[5]也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卫生材料管理中,对计划采购、入库、请领审核、出库及临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现存问题。

(四)存在问题

1.医用耗材加成收入严重受限。根据物价政策,江苏省实行差率和差额“双控”,按购进价顺加最高不超过5%的差率作价,同时单价材料的加价金额不超过100元。例如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一只进价为98000元,此高难度手术所用耗材医院只赚取100元,即以98100元价格跟病人收费,就此耗材的加价率仅为0.1%,医生护士沦为耗材供应商的打工者。

2.使用中的价格不均衡,贵的用的多,便宜的用的少,甚至不用。如止血材料有几元钱的明胶海绵,还有几百元的甚至上千元的止血材料。据统计,2012年1—6月明胶海绵的用量为1200片,而其他止血材料的用量近5000片。高值耗材超范围使用,如吻合器、闭合器为发达国家民众享用医疗用品,中国国情不适合人人使用,但目前现状为人人享用,不管是高端人群还是新农合。此举同时与医保部门原则相背离,医保原则要求低水平,广覆盖。超规格超量使用导致医院被医保、公费办扣减费用。

3.临床行为误区;大量领用,积压过期,收费和领用数量不匹配,漏收、套收和替代收费。

4.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当前,大多数医院纷纷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行计算机管理卫生材料。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目前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流转,表现在:(1)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器械科库房一级;(2)高值耗材收费系统没有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漏费;(3)可收费和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没有分别管理,信息较为粗糙,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

二、基于政策导向的医用耗材管理

(一)政策导向

1.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十二项中提出“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方式”,2012年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第三大项第五小项中提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从政策趋势的研读,本人认为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方式是大趋势。各医疗机构加强成本控制,严控材料价格。

2.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2011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于2013年公布执行。此最新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人力消耗、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扩大了内涵一次性耗材和低值耗材的范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内涵一次性耗材即为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所必需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需打包定价,不得单独收费。《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低值耗材指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卫生材料,不能单独收费。

以上两政策对医院来说,都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政府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用材料合理使用,降低成本。

(二)问题解决对策

1.控制高端产品的适用范围,做到合理使用,在保证医护质量、学科发展、职业安全的基础上,规范临床行为,严控超规格超量使用,避免过度消费,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医院应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目前我院对医用耗材进行梳理,对医用耗材原则上定为一品三规,即国产、合资、进口品牌各保留一个,在保证质优价廉、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取缔,对超异常增长的医用耗材暂停,此举可控制医用耗材的过度使用和异常增长。建议医院管理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医用耗材进行动态管理。

2.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医用耗材的管理,目前引进eRp系统,同时对高值耗材实行条码化管理,确保医用耗材的实耗实销。eRp系统与医院HiS系统作接口,保证医用耗材的可追溯,即耗材入库、出库,出到哪个病区,用到哪个病员都可查询。建议对可收费项目按病人收费后自动减少科室的领用数量;信息部门定期公布各科室的领用数量和收费数量,警示临床使用不规范行为。

3.改革政府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老百姓看好病。

4.政府部门对价格进行干预,制定指导价,最高零售价,打破价格完全由市场自发形成情形。

三、总结

通过eRp系统的引进,进一步细化流程,优化流程,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加强耗材的管理,相信我院医用耗材会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杜绝内耗,在保证医护质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医用耗材,保证患者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医院成本效益合理。我院最近几年在管理制度、流程、机制上的调整、完善等工作,逐步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关键在于要有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只要具备管理上层次、出效益的愿望,操作上讲究技术规范,实现预期目标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我们对医用耗材管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进一步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4):131-132.

[2]陈晶.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1,(17):80-81.

[3]彭华初.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50-51.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4

作者:张秀颜1,林红云2,罗苑娇1单位: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分析1.1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较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成本主要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1]。无形成本是指医务人员的劳务成本、技术成本及风险成本。由于没有相应的量化规定,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制定过程中“重有形成本,轻技术成本”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有研究表明,现行的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价格大多数仍低于实际成本[2]。一些较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医疗项目,如挂号费、护理类、诊查类、治疗类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离成本。1.2使用设备和耗材的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较高:检查、实验室检查类项目的成本构成中,大型医用设备折旧和材料消耗是主要部分。除了试剂、胶片等可变成本外,设备折旧和人力消耗这些固定成本会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利润进一步增加[3]。检查和化验类服务项目的收入成为医院取得补偿的重要途径,存在部分医院为获取更高额的利润而诱导患者增加检查和化验类项目消费的情况。1.3高值医用耗材和药品占医疗服务费用比例偏高:高值医用耗材和药品是在医疗服务项目外可单独收费的服务内容。多年以来,这两项的收费均采用“加成制”的运行机制,加成的收入也弥补部分医疗成本。加成制的运行机制是基数越大,利润空间越大,所以虽然政府在不断调整这种收费模式,包括降低甚至取消药品加成率、对医疗耗材实行加成封顶等,但部分医院为弥补医疗成本采用增加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量的现象并不鲜见。在医疗技术服务价值无法体现的情况下,开大处方、追求药品和医疗耗材回扣的现象亦难以根除。1.4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相对滞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院人力成本的上升,患者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医院在病房建设、新型仪器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医疗服务价格在这些医疗服务成本发生变化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因而造成了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背离成本。1.5不同质量的同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差距未能拉开:由于医疗保险的全面推行,人们选择就医医院的范围扩大,从而在医保支付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更愿意选择到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环境优质的医院就医,造成了大医院超负荷,地方医院和社区医院病员不足的局面,不同级别医生提供的同一医疗服务也大多未能以价格体现其差别。2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讨2.1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目前,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管是绝对值还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都属于较低水平[4]。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医院补偿的主要渠道,政府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时就应通盘考虑如何调整和完善医院的补偿机制,不能把价格问题和补偿问题隔离开来。建议政府可根据财政能力增加一定数量的补助以补偿部分基本医疗服务的成本,使医疗服务价格能维持在较低的价格水平,充分体现医疗事业的公益性。2.2建立以行业指导价为主体的新型价格管理体系:基于当前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价格扭曲问题,建议从政府直接定价为主体的价格体制转变为政府统一定价、政府指导价、浮动价和医院自主定价等多种形式并存,以行业指导价为主体的新型价格管理体系。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在允许的浮动幅度内根据物价和服务水平确定本单位实际的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价格能基本反映医疗服务耗费,保证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稳定;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按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订医疗服务价格。2.3提供不同质量服务的医疗项目实行差别收费:政府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群众医疗需求对不同等级的医院和医师提供的医疗服务分组制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服务价格梯度。一方面引导患者选择医院和医师,合理分流患者,另一方面体现了不同设施和技术含量医疗服务的内在价值。另外,要放宽非营利性医院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保健美容等项目的指导价格,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并由市场来自行调节需求的变化。2.4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药品定价的源头管理:医用耗材、药品价格虚高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新《规范》将严格控制医用耗材的收费,大部分的耗材将被打包收费,意味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能随着打包在内的耗材升价而升价。针对目前存在耗材、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政府应对医用耗材、药品建立报价、核实、批准、监督四位一体的价格管理体系。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必须如实核实生产成本,建立严格的成本鉴定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本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建立成本与物价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控制价格虚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价格。2.5建立定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制度: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价格成本监管制度,定期监测医疗服务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对医疗服务价格作出调整。调整的方向应控制偏高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的价格,逐步提高挂号诊查、治疗、护理、手术等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价格。同时,应加快新增技术治疗项目的审批周期,解决患者有治疗需要却没有相应收费项目的难题,促进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小结新《规范》从法律角度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业收费体系,对医疗服务项目更透明化,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业市场。鉴于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诸多问题,管理者应在新《规范》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等进行多方面的合理改革,才能促进医疗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5

 

为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关于印发2017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函〔2017〕249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供应保障体系,满足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求,保障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安全有效、品质良好、型号适宜、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为推动我市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带量采购工作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坚持集中采购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坚持产品质量优先、科学评价、价格合理;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三)采购组织

1、采购组织机构: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由市医保局牵头组织实施。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医保局负责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对采购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市卫健委负责对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管理,指导督促医疗机构落实集中挂网采购和做好货款结算。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对申报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加大对申报品种的检查力度。

2、采购服务机构:湖南鑫卫医药电子商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购服务机构在市医保局的监督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全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服务工作;对生产、经营企业所报资料进行初筛,对有疑问的提请市市场监管局进行核实;负责自主研发、运营、维护、更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低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和交易系统和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医用低值耗材数据标准化服务;受理市医保局交办的投诉处理工作,对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反映的采购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于超出自身职权范围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医保局协调处理;未经市医保局同意,不得随意增减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的品种。

3、采购人: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含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及血站),鼓励军队医院、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的原则参加。采购人负责从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采购平台采购临床所用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内部管控制度;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及时与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生产、配送企业按合同规定时限结算货款;自觉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及时反映网上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在采购过程中不能收受回扣或者取得其他不正当利益,如发现生产、配送企业在集中采购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及时举报。

4、投标人:即申报企业,指在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获得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授权的全国一级企业(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国内总商视同为生产企业)。

投标人应在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工作中按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材料;按照医疗卫生机构需求,按时按质按量供货。

二、招采范围

(一)招标范围

除以下两类由省医保局统一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以外的所有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均在此次招采范围。

1、十三大类(血管介入、骨科材料、神经外科、结构心脏病、非血管介入、起搏器、电生理类、吻合器、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人工器官组织、疝修补、口腔、眼科);

2、文件规定由省医保局统一组织进行集中采购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如新冠肺炎核酸检验试剂等)。

(二)采购目录

本次采购目录类别:基础卫生材料、医用高分子制品、注射穿刺类材料、止血防粘连材料、功能性敷料、中医类材料、美容整形矫形器具类耗材、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消毒类及相关、检验试剂(包括专机专用试剂)等,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制定采购目录。

(三)质量层次划分

本采购方案将采购目录产品划分为国产产品(含港澳台产品)和进口产品两个质量层次。

三、工作流程

本次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分为前期准备(确定招标范围、采购目录)、网上公告、产品申报、投标报价、资料审核、开标解密、议价谈判、评选入围候选产品、采购人对入围候选产品价格确认、报批入围候选产品、公示中选结果、正式执行中选结果等。

(一)网上公告

在市医保局官网(ybj.changsha.gov.cn)和采购平台(xvmec.com)上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招标采购公告,公告期不少于20日。

(二)产品申报

1、申报时间。申报材料截止时间按公告时间,服务机构在规定截止时间后不再受理申报材料。因不可抗力原因,可酌情延长材料递交截止时间。

2、申报条件。(1)国内生产企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国内总商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2)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无有关部门查实并公布的违法违规记录,商业信誉良好;(3)具有持续生产、保障供应申报产品的能力。(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3、申报材料。生产(经营)企业提交的所有文件材料及往来函电均使用中文(外文资料必须提供相应的中文翻译文本)。申报企业必须按要求及规定格式提供资料,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合法,资质证明材料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证明文件为准。申报企业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可以修改或撤回申报材料;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后,企业不得对其申报材料做任何修改。

(1)企业资料:①国内生产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授权书》、《申报承诺函》、《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②港澳台或进口产品全国总商作为申报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授权书》、《申报承诺函》、《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复印件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由生产企业出具的授权证明或协议书。

(2)产品资料:①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明文件及附件(复印件),一般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卫消字批准文件、属药品管理的检验试剂为药品批准文件;②专利、质量相关的部级产品相关的科学或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③执行特定质量标准和价格的证明材料;④专机专用的产品需提供医疗机构相关证明材料。

4、网上申报。申报企业在服务机构门户网站购买标书和领取操作用户名、密码。在产品申报截止时间前,申报企业应登录产品网上申报系统,对拟参加本次集中招标采购的产品进行网上申报。

(三)资料审核

采购服务机构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初筛,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初筛结果进行审核。申报材料缺失的,采购服务机构应一次性告知申报企业补齐,在规定期限内申报企业未提供补充资料的,审核不通过。申报企业及申报产品的有效资质证明文件,均以相关行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为准。

审核结果通过采购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日。公示期间,经举报查实申报企业有提供虚假证明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

(四)投标报价

申报企业应当熟悉网上报价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上的报价系统对审核合格的申报产品进行报价。报价要求:(1)申报企业报价必须按照系统实际申报的产品进行报价,报价前务必仔细核对报价单位,因报价单位错误导致报价错误的,由申报企业自行承担相应责任。(2)同生产企业同一产品的不同规格、型号、包装并不同价的需单独申报价格。(3)产品存在单独的附件或组件(指可以单独计价销售或使用的最小医疗器械构成或部件,一个注册证允许多个组件),报价时以附件组件为产品单位报价。(4)申报企业不得虚高报价,不得以低于产品生产成本价报价,不得进行串通报价、恶意竞争,不得在采购周期内擅自涨价。(5)申报企业所有品规报价一旦确认并中选,不得申请取消。(6)申报产品价格包含配送费用及其它所有税费在内的货架交货价,即申报企业对采购人的实际供应价。(7)报价不得为负数或0,逾期未报价的产品视为主动放弃。(8)报价使用货币为人民币,单位为元,报价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9)每种产品只允许有一个报价,任何有选择的报价将不予接受。(10)所有申报品种报价不得高于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省内其他市州以及周边省市地区最近一轮中标价和本市采购人最近两年实际采购最低价。

(五)开标解密

1、申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对申报产品进行远程解密,逾期未提交报价、未远程解密的产品,视为放弃。

2、采购服务机构将成功远程开标解密的产品和价格汇总公示至采购平台,采购人按要求在采购平台汇总表中填写本单位实际采购产品的最低价格和采购数量等内容(填报的计价单位需与采购平台汇总表中的一致),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单位盖章确认后,在规定时间内报市医保局。

(六)议价谈判

1、按照公平公正、专业为主、个人自愿等原则,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从市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专家库中分层分类随机抽取专家组成本次集中招标评标(议价)专家组,参与价格谈判、综合评审等工作。评审专家抽取按照专业对口、公平选用、人数适量、严格保密等要求进行(见附件1)。每个评标室均需配备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指定的监督人员一名。

2、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组与申报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专家组根据采购人反馈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使用情况对成功远程解密的产品进行价格谈判。对于谈判不成功的产品或议定价格有异议的产品,专家组可提出相关意见。

(七)入围候选品种

1、按子目录下的商品包确定入围候选商品包。商品包是为了保证产品系列的完整性,将同一个生产企业的同一注册证、同一功能品种、同一材质、多个型号规格的产品进行组合,商品包是组套的集合。组套是由一个组件或多个组件配套组合,共同完成某项诊疗项目的产品组合,当单个组件不能单独完成某项诊疗项目时,必须与其他组件配套形成组套使用,组套是组件的集合。

2、所有产品谈判结束后,对于谈判成功的产品,专家组根据商品包产品的综合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使用安全性和简便性、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企业服务、企业信誉等)定性评价和横向比较,通过系统进行投票表决,根据评审入围规则按得票数从高到低选择入围商品包,被选中的商品包里的所有产品暂时纳入入围候选产品。

商品包的评审入围规则:

序号

商品包数(个)

入围商品包数(个)

1

3个以下(含3个)

1-3个

2

4-5

3个

3

6-8

5个

4

9-10

7个

5

11-15

9个

6

16-20

14个

7

21-30

18个

8

31以上

25个

依据以上评审入围规则,评审专家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适当增减入围候选商品包个数。由于专机专用试剂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以及相同品规的数量较少,因此专机专用目录下的所有产品原则上不参照以上规则,尽量考虑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需要。

3、评审专家确定入围候选商品包后,再将商品包里的所有产品全部展开并且按价格由低到高方式排序,由评审专家根据以下原则适当调整,确定入围候选产品:未入围商品包但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临床需要的产品可以增选为入围候选品种;高于历史中标价、历史采购价或其它地市的中标价的入围候选产品,以及没有参考价的入围候选产品,可以对比同层次的同类产品价格,由评审专家综合考虑决定产品是否入围。

4、符合如下规则的非商品包的其它申报产品为入围候选品种,专家组根据产品的综合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使用安全性和简便性、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企业服务、企业信誉等)定性评价和横向比较,通过系统进行投票表决,根据评审入围规则按得票数从高到低选择入围产品。

序号

产品数(个)

入围产品数

1

7个以下(含7个)

1-4

2

8-15个(含15个)

7

3

15个以上

10

(八)采购人对入围候选品种和价格反馈确认

将通过价格谈判和综合评审确定的入围候选品种汇总后反馈给采购人充分征求意见,同时要求各采购人在规定时限内,对入围候选有异议的品种及价格提出具体意见,并附真实有效证明材料;根据采购人对入围候选产品提出合理的价格异议,由专家组继续与申报企业进行价格谈判,通过继续谈判达不到专家组要求,作未入围处理。

(九)入围候选品种及价格公示

1、通过专家组最终确定的入围候选品种及价格,经市医保局审批后,通过采购平台进行公示。结果公示7日,公示期内接受各方质疑和申诉。对公示期无异议的产品,在采购平台上公布执行。

2、经举报查实,申报企业有以下情形的,取消其挂网资格:

(1)申报企业产品入围价格高于省内其他市州最近一轮中标价的;

(2)有非法促销、商业贿赂行为的;

(3)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恶意报价竞标造成入围品种不能保证正常供应、扰乱招投标和市场秩序以及被执法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欺诈行为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对于检测系统所对应的同品牌专机专用耗材的名称、规格、型号、采购价格等信息上报后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予以公示,采购人按低价原则采购公示的品种。

(十)采购、配送与回款

1、采购。采购人应与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采购人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应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实行网上采购,严禁跨月补单。

2、配送。中选企业或者配送企业对采购人的订单应及时确认并配送。(1)结果公布后的10个工作日内,中选企业通过平台确定自己或委托配送企业负责产品的配送,采购人应选择经中选企业授权的配送企业进行配送。(2)采购人应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订单相对集中;中选企业和配送企业应按购销合同的约定,保证采购人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的及时配送;配送企业不得因采购人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规模小、路程远拒绝配送。(3)经采购人投诉,采购中选的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产品,因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原因连续2个月配送率低于60%的(按产品金额计算),由医疗保障部门约谈,经约谈仍不能整改到位的,取消该产品挂网资格。

3、回款。采购人应严格桉照购销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及时回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60日。

(十一)采购周期内品种及价格调整

1、在采购周期内,如有技术质量价格更优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新产品上市,或多家采购人急需增补品种的,可根据《关于规范我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备案流程的通知》(长医保发[2020]69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备案增补。

2、在采购周期内,如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中选品种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由采购人提交书面申请(附3家以上其他采购人的意见),市医保局认为确有必要的,可组织专家与中选企业谈判,合理调整价格。

四、监督管理

(一)坚持阳光采购,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医药集中采购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对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各阶段质疑、投诉均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医保局提交,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市医疗保障局组织专家或由相关部门核查、论证后予以回复、处理。

(二)建立、完善医药购销失信惩戒和市场清退制度。对生产、配送企业在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恶意诬告、相互串通报价,中选后拒不签订购销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对入围后的品种无正当理由进行撤标、擅自涨价或变相涨价、擅自提供采购目录外产品替代中选产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捆绑销售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函询、约谈、通报、直至取消资格、列入不良记录、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列入不良记录的生产企业,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挂网资格,自取消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参加本市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原与我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购销合同终止;对列入不良记录的配送企业,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配送资格,一年内不得参与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的配送工作。市医保局将根据《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湘医保发﹝2020﹞54号)规定,将失信企业纳入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

(三)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的监督管理。采购服务机构、采购人、申报企业、中选企业或配送企业在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必须参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四)市纪委驻人社局纪检组对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发现工作人员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五、附则

参加本次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生产、配送企业及其他相关方当事人,适用本实施方案。

采购周期暂定为二年,采购周期内如遇国家、省医用耗材采购政策变化,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之相适应,深化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加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也成为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的核心工作。

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已经开展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工作,使医疗机构在节约成本、配置资源、内部分配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医疗机构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由非财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成本核算工作

目前,成本核算工作都由非财会人员担任,从业人员缺乏财会基础知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运用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巧,在核算流程设计中也不能有效地引进有效的内部控制理念,仅局限于对成本的简单分摊核算,无法进行核算方法的创新。核算信息往往与会计信息发生偏离,离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适时有效的成本管理、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问题二:成本核算期间与会计核算期间不一致

笔者所在的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前期,走访了一些开展成本核算较早的医疗机构,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期间往往设定为每月的26日至次月的25日。而按照《会计法》,会计核算期间以自然月为单位,这种核算期间的差异是造成会计数据与成本核算数据无法及时核对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题三:收入确认方法选择的误区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按在院病人确认收入。在此基础上,核算收入方能正确地反映各科室当期的劳动成果,当期收入与按权责发生制记录的支出才能够正确配比,节余才能够作为考核科室经营业绩的依据。而部分医疗机构在开展成本核算过程中,仍然按出院病人确认收入,收入确认方法选择违背了会计制度的规定,成本核算收入反映的并不是各科室当期的收益,与当期的成本支出也无法配比,核算信息无法正确地反映科室经营成果。

问题四:耗材支出按付款时间确认成本

医用耗材是医疗机构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地对耗材成本进行归集和确认是影响核算信息正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医疗机构一般采取货到后集中付款的方式,即在货到后的一定时间再支付本期货款,付款时间滞后于耗材实际领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按付款时间确认成本支出,严重影响了核算结果的正确性,使当期收入无法与当期支出相配比。

问题五:定额管理手段未被有效加以利用

医疗机构节余计算公式一般为:

收入-支出=节余

将节余作为计算对科室进行奖励的基础指标,这种核算方法无疑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因为科室按节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劳务奖励,假设这个比例是×(一般在10%-30%之间),支出的增加对科室人员收入的影响只有实际支出额的×部分。因此,对部分变动成本实行定额管理是医疗机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必要手段。

问题六:追求低成本造成的“过度节约”问题

避免院内感染、交叉感染是保证医护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此都有明确要求,其重要手段就是采取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在医疗机构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科室往往通过减少消毒次数,采用较为简单的消毒方式等追求过低的成本,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追求低成本造成的“过度节约”,也成为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和合理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医疗机构成本核算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建立成本核算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培训制度

人员素质问题是影响成本核算信息质量的关键,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层应当严格成本核算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成本核算员必须具备会计上岗证。完善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对成本核算从业人员的再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实践证明,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一批脚踏实地、扎根医疗机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2 用会计学理论指导成本核算工作,保证成本核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如历史成本计价、会计分期、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划分资本性和收益性支出和直接成本实计、间接成本分摊等原则都是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理论在医疗机构的具体应用,集中反映责任中心成本支出和经营情况,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成本核算过程必须以会计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基本的会计原则,采取科学的核算方法,保证成本数据与会计信息的一致。

3 选择正确的收入确认方法

收入确认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出院病人确认收入,违背《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影响了收入的确认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医疗机构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按在院病人确认收入,将当期收益计入各科室当期的收入,与当期费用支出相配比,正确反映科室经营情况。

4 完善医用耗材核算制度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存货核算应当在到货时记入库存物资,在领用时计入成本支出。因此,完善医用耗材核算制度,改善医用耗材进、销、存核算方法,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成本支出,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前提。

5 引进定额管理是完善成本核算工作的必要手段

定额管理的核心是对部分变动成本如办公和住宅电话、消毒用品和用具、办公文具等核定定额,定额以内的消耗可以据实在成本中列支,超定额的部分视为不合理消耗,在科室人员劳务费中扣除。定额标准的核定可以根据过去一段时期的平均实际耗用,结合工作量、劳动效率、结算价格等因素的变化,科学地加以测定。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7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八部委拟定的对于城镇医药卫生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明了医药卫生机制改革的目标:以较低廉的价格供应优质的医护服务,全力满足人民的基本医护需求。文件明确讲出:创建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将医疗机构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非营利性又分为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其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今后,我院将会与全国大多数肿瘤医疗机构一样属于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即公立非营性医疗机构体制。但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不等于不“赢利”。本文拟就肿瘤专科医疗机构在新局势下如何改善经营,实现卫生机制改革目标交流一下看法。

一.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概念现代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系统,其重点是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经营和资本运营活动,其本质就是在追求质量效益基础上的经营活动。对专科医疗机构而言,其核心任务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机构资源,充分发挥专科的优势,挖掘潜力,让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成本匹配达到最佳,实现医疗机构经营的效用最大化。

二.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型专科医疗机构与其它医疗机构一样,经营模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利润最大化,另一种为效用最大化。无论是营利性医疗机构还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考虑的是投入、价格、成本和产出这四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额是一个绝对数,它没有全面反映获得的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没有考虑时间成本和风险问题;而效用最大化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成本最小化和投资者的运营能力。

三.经营管理对策1.资本运营的管理目前,在国家补偿不到位,医药收支两条线,医疗价格由国家决定的情况下,要保证专科医疗机构正常发展,只有加大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力度,推行全程成本核算,降本减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降本减耗建立医疗机构财产物资规范化管理体系,重点管好固定资产以外的各种材料。加强对变动成本的控制。主要抓好几个环节;一是“计划申购”,实行没有计划,不予购买,强化预算管理。二是“采购招标”,把政府采购或院内招标、价格监督、报销审计等办法进一步制度化,并推广到所有的物资采购中。三是“物耗管理”,管理部门入库、出库、清仓盘点与使用部门的维修派工、物耗认证、成本核算等环节密切联系起来。建立物资消耗、办公成本与工作量的控制比例,制定每住院床日耗材定额和每百元收入耗材定额。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高新设备的效益跟踪分析。临床医技科室的大中型医疗设备在购置前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投入运行后,医疗机构与使用科室签定协议,若在协议时间内收回投资,给予奖励,未完成的扣罚。4.实现资本的最佳运作为加快医疗机构的发展,采用超前消费,实际是投入,即通过财务综合测算,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周转情况下,利用延期付款和打付款时间差及病人住院押金方式筹集资金,也称自然性融资,充分发挥未垫付资金的作用,产生经济效益。

四、质量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围绕经营活动和质量效益优化而展开,为实现医疗机构的经营战略目标服务。质量经营强调质量第一,病人利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在使病人利益得到满足和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医疗机构资本增值利润的最大化目标。1.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专门成立质控领导小组,下设医疗组、护理组、院内感染组、劳动纪律组、医德医风组,定期进行全面质检、质控。临床质控内容包括病历的规范书写、各种医技检查的内容和出报告时间、治疗方案、用药的规范,治疗效果和特殊病例分析等等。劳动纪律组通过对人的行为管理和激励,促使职工正确工作来保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医德医风组注重从质量意识和质量教育人手,革新医疗机构风尚,促使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道德观念,建立质量文化,树立质量精神,主动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形象。2.坚持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转变医疗模式。3.抓住机遇,拓宽病源。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8

医疗耗材是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过使用,将价值转化为费用的物资,其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是开展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医院对医疗耗材的收费管理流程有以下几个节点。1.医疗耗材院内采购目录的确立。医院通常都设立医疗设备科负责医疗耗材的采购,对医疗耗材院内采购目录有严格的控制体系。院内采购目录的形成一般源于两方面,一是对省级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以下简称省标)和市级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以下简称市标)进行院内采购遴选;二是对集中采购目录外的医疗耗材进行院内议标。耗材采购员按遴选或院内议标的结果,维护、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物资字典,通过输入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单价、核算类别、物品条形码、注册证号、证件效期等耗材监管信息,确立院内采购目录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安排计划,组织采购。物资字典作为医疗耗材院内流通和科室成本核算的唯一iD,一旦有入库业务发生,就不能删除,只能通过勾选使用或未使用的标记来达到在用耗材目录增减的目的。2.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的确立。(1)耗材采购员在新增耗材目录、维护物资字典的同时,向物价管理员提交新增耗材收费联系单和采购价格依据(省市标采购目录附件、省市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的物资字典截图、对应的发票、院内议标的会议纪录),并签名明确责任。(2)物价管理员将联系单所示耗材,按用途与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医疗收费服务项目一一对应,确定是否可以收费。对可收费耗材,在医院信息系统收费维护模块中录入收费代码、项目分类、采购单价、收费价格等信息。在设置收费价格时,原则上将采购单价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按实际进价设定收费价格;2000元以下的,按实际进价加成5%设定收费价格。但遇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如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粉碎器)、圈套器、切开刀(电凝切割器、铣刀头)等,不管采购单价是否2000元以下,一律按实际进价设置收费价2017年12期总第368期格。其中,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在收费时按实际进价作五次平均分摊,每次按收费价格的20%向病人收取费用;采购单价400元以下的,则可以全额一次收费,不作分摊。(3)物价管理员进行医保对应匹配,确认收费耗材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不属于医保的,按自费设置;可以医保报销的,还需按国产耗材3%,合资耗材10%,进口耗材10%、15%、20%,分别设置病人医保先付比例;如果耗材在医保报销时有单件金额限制的,超出部分金额按自费设置。有的耗材可以同时用在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对此应分别进行医保匹配、分别设置。比如吻合器属于可收费耗材,可以用在不同手术中,有的医疗服务项目中使用是自费的,有的医疗服务项目中使用是可以医保报销的,所以需要按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分类设置。为方便收费、便于收费员识别,在产品名称后增加英文标识后缀加以区别。例如代码331001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切开成形术、食管胃短路捷径手术、游离空肠代食管术、贲门癌切除术、贲门癌扩大根治术中使用的吻合器,在收费名称后加a标识;331002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合Roux-y型或袢式),用B标识;331003下全结肠切除吻合术,用C标识;331004下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用D标识;331008下门体静脉断流术,用e标识;不属于上述手术项目的,医保不能报销,还需在收费名称后加“丙类”标识,用于识别自费。(4)将匹配的收费信息通过医保平台上传给医保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目录正式启用。3.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信息的变更。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内耗材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产品价格变化时,应及时做出信息变更。对于采购价格的变动,物价管理员按设备科提交的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以及价格变动依据,根据新的采购价格修改收费价格;对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信息的变动,物价员按设备科提交的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以及变动依据,增加收费目录,同时关闭以前的在用耗材收费目录。4.医疗耗材使用后收费各病区或手术室收费员在耗材使用后向病人收取费用时,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行为,凭借日常工作经验,按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规定,对耗材收费属性加以分析后,确定是否收费。对可收费部分调用院内收费目录中的收费信息,合理选择收费条目,如果发现目录外使用耗材,则及时向设备科和院内医保物价管理部门汇报,查明原因,及时补办审批手续、做好目录变更。

二、现行医疗耗材收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1.物价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依据《浙江省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浙卫发〔2011〕305号)规定,各级医疗机构按实际开放床位数配备专职价格管理人员。500张床位及以下配备1~2名,501~1500张床位配备2~3名,1500张床位以上配备3~5名;各业务科室(部门)设置兼职价格管理人员。因此,大多数公立医院都设立了专职物价员,但由于管理类人力资源紧张,医院往住设了相应岗位,人员配置未达到实施细则的要求,加上耗材使用量逐年上升,专职物价管理员只能疲于应付物价的基础性输入工作,监管职能流于形式;另外,各病区的收费员大多由护理人员兼任,有的病区通过排班轮流作业,人员不固定、成本意识不强、医保物价规定及专业知识欠缺。2.现行收费目录范围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医学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学新技术、新疗法,与之配套的医疗耗材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现行耗材收费目录依然参照2010年12月修订的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执行,期间物价部门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规模不大,目录范围增幅远远不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医学发展的瓶径。3.有些医疗耗材收费在设计方案上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规定冲突。当前,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由省级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从合理补偿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出发制定,没有考虑耗材相关的院感、药监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圈套器等耗材,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须按实际进价作五次分摊进行收费,存在着允许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的收费导向。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因此,医院陷入困境,如果一次按实收费,虽然医院成本得到了补偿,但违反了物价收费政策,会受到严厉处罚;如果重复使用,按五次分摊收费,符合了收费政策,但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管条例,导致病人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样要受到处罚;如果按实际进价的20%只收一次,符合政策法规,但医院必须承受巨大的亏损。4.院内采购目录与收费目录隶属于两套系统,存在“两张皮”现象。虽然院内采购目录与收费目录之间通过新增耗材收费联系单及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维系,明确了耗材采购员和物价员的相互责任,但两份目录没有在同一平台上同步变动。一旦任何一方录错,或者录入不及时,都会直接导致已采购耗材在使用后不能向病人及时收取费用,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目录只对新增流程进行了规范,对停用的耗材未进行实时清理,只进不出,没有形成退出机制,收费员在耗材收费时容易误操作。5.新增耗材采购审批流程有待健全。有些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必须配备专属的医疗耗材,由于采购前论证准备不充分,在设备采购谈判时,会临时突击考虑某部分耗材的采购。由于在审批流程上忽视了这部分耗材的存在,因而在采购前未进行必要的收费许可审核,配套采购的耗材最终不能收费,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浪费;这部分耗材即使能收费,也可能由于采购目录录入不及时,造成院内收费目录的不完整,不能及时向病人收取耗材费用。6.医用耗材二级库监管不完善。耗材管理条件完好的医院通常仅对部分高值耗材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二级库监管。由于工作量较大、人力资源紧张以及耗材二级库软件在技术上的缺陷等因素,绝大部分品种的耗材不能顺利实现二级库管理,所以在遇耗材调价时,物价管理员及收费员不能及时掌握耗材在整个医院的库存量,也就不能对耗材调价的时间节点作出正确判断,经常会出现调价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另外由于无法监控耗材是否真正用到患者身上,多收、漏收现象普遍存在,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7.收费行为中人为因素大量存在。向病人收取耗材费用时,虽然现行的收费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提供了辅助帮助,规范了收费操作,但是人为因素占很大比重,导致耗材错收现象仍然严重。具体表现在:一种医疗耗材对应多个医疗服务项目时,错误选择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时“张冠李戴”,错收成别的耗材;为获取经济利益,重复收费,甚至在使用不可收费耗材后,故意挂靠借用目录中的可收费耗材进行收费,等等。

三、建议

1.健全收费管理组织体系。按规定足额配置专职物价管理员以及科室病区收费人员,并加强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收费人员最好相对固定,便于经验积累及应对突发事件。专职物价管理员应积极了解医用耗材的新技术、新动向,熟悉耗材的性能、用途,同医保物价主管部门及时进行沟通,真正行使监管职能。2.完善新增医疗耗材采购审批流程。物价员必须在采购准入的审批环节中,对所有耗材进行收费许可审核,给出不能收费或者可收费的意见以及收费的许可范围,供采购部门决策,原则上对科室提交的不可收费又不属于必须使用的医疗耗材采购申请予以退回。同时,医疗设备采购前做足功课,设备附带的必用耗材也应归入新增医疗耗材采购准入审批流程,作为设备采购的附带条件供采购部门决策,尽可能减少对临时性医疗耗材采购的审批。3.建立院内医疗耗材采购目录和收费目录统一平台,形成同步机制。(1)平台的前半部分工作,由耗材采购员完成。建立耗材物资字典,录入物资编码、财务核算类别、物资品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产地、品牌、采购单价、生产厂家、供货厂商、厂商、证照信息、省市标代码和院内耗材招标会议编号等信息后,连同收费依据扫描件一并提交给物价管理员。(2)平台的后半部分工作,由物价管理员完成。通过对采购员提交的医疗耗材用途进行分析,依据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匹配,设置耗材收费目录,考虑到有的可收费耗材在医保报销时有单件报销金额限制,超出部分需病人自费,在收费价格设置时采取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并存的模式。医保收费价格指通过医保途径收费的价格,自费价格指医院直接向病人收费的价格。每种耗材允许对应一个或多个医疗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逐个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在完成医保匹配、输入病人医保先付比例后,将2017年12期总第368期耗材数据信息实时递交给医保平台审核,通过后正式启用。(3)如果某个耗材无法匹配到任何一个医疗服务项目,那么这类耗材属于不可收费耗材,在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时用零表示;如果某个耗材能匹配到一个或多个医疗服务项目,则这种耗材属于可收费耗材,在逐条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时,原则上采购单价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采购单价应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2000元以下的,采购单价加成5%后的价格应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但是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如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粉碎器)、圈套器、切开刀(电凝切割器、铣刀头)等,不管金额大小,采购单价一律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其中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每次按收费价格的20%向病人收取费用,五次收完。(4)通过建立统一平台,将院内医疗耗材采购目录和收费目录整合在一起,达到两个目录同步增减、信息同步变动的目的,既可以检索到某个耗材对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又可以检索到某个医疗服务项目下可收费耗材的所有信息,也可以最终确认不可收费耗材的信息,从而形成立体化收费目录数据库。4.对在院所有的医用耗材进行条码化管理。所有耗材都设立院内条码和院外条码,院内条码指系统按一定的编码规则自动生成唯一内生码,用于区分不同物资、品牌或相同物资的不同规格型号。院外条码指在建立物资字典时,通过系统的条码生成功能,采集耗材出厂包装中自带的条码。原则上有院外条码的扫描院外条码入库,没有院外条码的,通过建立院内条码,扫描院内条码入库。单价200元以上的耗材,必须在最小计量单位上设立条码;单价200元以下的耗材,不能在最小计量单位上设立条码的,必须以最小包装为计量单位设立条码。5.加快医用耗材二级库软件系统建设,完成二级库与耗材收费系统无缝对接。科室病区从一级库领用医用耗材后由系统自动完成二级库的入库,使用时各科室病区收费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扫描所用耗材条形码后,自动生成患者使用收费清单,确认后根据采购价格形成科室耗材成本支出并消减二级库库存。同时,将使用收费清单发送给耗材收费系统,系统根据院内收费目录数据库自动匹配分析,填充调用对应的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对有的耗材对应多个医疗服务项目的,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选择;对限制收费人次或收费数量的,以及在使用收费清单中出现重复使用或超数量使用的,系统则弹出提示框,根据需要对重复部分或超额部分所在行进行人工确认,一经确认,对应的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系统自动清零,并备注清零原因。最后根据实际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系统自动对可收费耗材进行合理性审核校验,对不合理收费条目弹出提示框,进行人工判断、修正。这样可以有效监控耗材在科室的进出,准确清晰地反映不可收费耗材和可收费耗材使用及收费的实际情况,从而避免耗材多收、漏收或错收。6.建立耗材调价管理制度。完善二级库后,能清楚反映医院耗材的库存以及在医院各科室病区的分布情况。耗材全院库存等于一级库库存加二级库库存。在价格调整时,可以根据政策规定以及实际库存情况,设定合适的调价日期进行缓冲或科室病区之间内部调剂,加快去库存步伐。对调价日期到了还未使用完的,同器械商协商,一律予以清退处理,并对一级库及二级库账面进行实时调整。7.建立投诉机制和奖惩制度。医院建立医疗耗材收费投诉机制和收费管理奖惩制度,将医保物价扣罚与科室病区及个人挂钩,奖罚分明,并将价格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病区及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张远凤,张怡,谢丽玫.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1):93-94.

[2]王振宇.HiS在医院收费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经济研究,2005,(1).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9

【摘要】阐述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中应用的原因及模型,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群体决策优势,提高决策执行率,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

【关键词】群体决策医用耗材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51

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观的能动性、目标的多重性和时间的动态性等多重因素,这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而群体决策则是把不同决策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1],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因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决策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重点讨论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的应用。

1实施群体决策的原因

首先,医用耗材市场存在品规杂、价格乱、流通散等现状;医用耗材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其应用涵盖了医疗机构的所有环节:从门诊化验到各种影像检查,从外科手术到内科诊断[2];同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医疗科研机构研发新型医用耗材的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频率也日益提速[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3]。因此,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决策难度不断提高。相应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者)综合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方可更好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而这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

其次,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专业领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这些因素会对医用耗材管理理念及决策方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财务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注重经济效益,就会倾向于价格因素进行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则格外关注临床应用效果,则会侧重于医疗质量因素来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擅长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

最后,群体决策可分散责任。群体决策使得决策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因此,决策个体承担的责任界线模糊,风险大幅度降低,如此有利于保护医用耗材的管理者与临床使用者,更有利于推广阳光采购、廉洁采购,避免出现医疗腐败现象。

2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以我院为例,医学装备委员会是我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实施群体决策的决策群体,成立于2013年全院工作委员会调整之时。医学装备委员会包括一名主任委员(由主管医学装备的副院长担任)、一名副主任委员(由医学装备部的处长担任)、九名成员(从临床、财务、审计、纪检、医学装备管、后勤管理等不同的部门抽取专家担任)和一名秘书(成员兼任)。具体的组织架构见图1。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负责确定并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②制定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的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咨询、审议、决策医学装备的引进及协调相关工作项目,其中包括对医学装备进行规划、论证、技术及质量评价或咨询;③负责年度医学装备的购置前及维保工作的论证、决策等工作。论证新进医用耗材、试剂的准入条件、选型标准,定期监督医院耗材、试剂的使用过程,并对新旧试剂的使用与更新提出合理化意见;④开展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进行考核和评估;指导定期通报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督促开展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⑤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医学装备的技术操作、质量保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良措施;若属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临床医学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鉴定和上报;⑥建立相关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并组织分析评估医学装备使用效能。

3群体决策的优势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是医疗设备管理小组、医疗耗材管理小组、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小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小组和医疗设备维保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对院内工作委员会整合的总体要求,六个管理小组合并为医学装备委员会,委员从以上六个管理小组中选取。医用耗材管理只是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之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他工作职能在此不做讨论。作为群体决策的主体,医学装备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3.1凝聚集体智慧

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体的智慧,因此,群体决策能够更便捷的找到更加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取得理想的决策结果[4]。医学装备委员会有利于集中来自临床、审计、财务、纪检、后勤管理等不同专业部门的专家的集体智慧;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通过不同专业专家的广泛参与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医用耗材决策难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有利于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使得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

3.2提高决策质量

群体决策具有“1+1>2”的整合和放大效应,即增效作用[4],群体决策的最终决策结果容易获得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实施。由于医学装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的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所形成的决策结果是在综合不同专业/部门成员意见的前提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问题趋于相同化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利于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与决策相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理解与接受、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执行率,同时也提高了决策质量。

3.3分散决策风险

通常,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由于群体的身份而带给决策成员安全感和归属感,由于共同参与而带给决策成员公平感和满意感[4],同时决策风险被所有决策者分担。因此,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有利于使决策者勇于承担风险,制定出更佳决策方案。

4群体决策的劣势

医学装备委员具有群体决策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出现群体决策所带来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便会影响群体决策质量。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医学装备委员会成员在进行群体决策时,决策者通常会倾向于寻求一致化的意见,忽视与他们不一致的意见,对那些与多数决策者共同观点有稍许异议的少数派成员、以及持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见的少数派成员进行压制使之保持沉默。使得群体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主要表现有: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认识不到潜在的危险;认为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决策成员会避免提出与群体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压抑自己对决策的疑惑[5]。

4.2群体偏移

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医学装备委员会中的成员在参加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向保守或者冒险两个极端偏移的现象,及决策成员偏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者观点[6],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偏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每一位决策成员的责任都得到了分散,任何一个人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都不用承担最后的责任;责任公担及分摊不明使得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成员更加趋于冒险。因此,责任分摊是一把双刃剑。

5决策程序

为避免以上劣势,医学装备委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对于要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针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问题,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决策成员围绕某中心议题激发灵感,广开言路,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思想风暴,突破固有观念、传统理念的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7]。

例如2012年1月召开的卫生材料管理小组(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会议,讨论内容之一为如何对2011年广东省第一批集中采购中标产品进行遴选。所有委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制定中标产品遴选原则。群体决策使得产品遴选这一原本无所适从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决策方案更加严谨,执行率更高。

而论证新进医用耗材的准入资质,医学装备委员会采取投票决策法。投票决策的优点有:允许决策成员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过半数通过;形成决策相对迅速高效。例如,2013年12月召开的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其中一项重要的讨论内容为新进医用耗材讨论。由于长时间未进行新进医用耗材讨论,所以此次会议需要讨论的新进申请多达数十份。为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投票决策法,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的原因,参会的11位决策成员分别从各个的专业角度进行判断、投票(同意/否决)。最终结果为11位决策成员的投票汇总,过半数即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使用。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委员会使得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为复杂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解决提供了可能;运用不同的决策模型,扬长避短,提高群体决策效率,提高决策执行率。

参考文献

[1]耿亚琴.群体决策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43-144.

[2]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11(4):131-132.

[3]张馨月.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2,12(9):1-3.

[4]丛燕,朱永杰.群体决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师,2007(2):37-39.

[5]王霜玥,贾隽,陈健.群体决策基本理论研究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1(2):31,34

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篇10

1目前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

1.1思想意识存在误区

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容易使各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像管理固定资产一样从购入到使用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二是各部门对其购入、使用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现在低值易耗品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中,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用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现已达3000多种(在我院这种专科医院中也达到了上千种);而且在库存物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我院2004年低值易耗品在材料消耗中占38%,到2008年比例达到了50%以上,已高于卫生材料的消耗。所以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有利于医院、部门和科室加强成本管理,达到节支的效果。

1.2财务核算方式的影响

目前医疗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财务核算基本采用一次摊销法,即科室领用就摊入成本。这种模式下造成的影响一是由于直接列支,各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基本没有进行后续管理,容易形成淡薄的管理意识,造成物品的流失、浪费。二是一次计入核算科室成本,成本与创造效益时间相脱节,造成科室收入、支出不相匹配。三是各管理、后勤服务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处于无人管理的现状。

1.3一贯的管理模式

一贯的管理模式,使医院各层次人员都已习惯,大家都墨守成规,不想过多的进行改变,对低值易耗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购入没有进行招标,进货渠道比较随意,供货单位较多,价格区间较大。购入的低值易耗品不一定能达到临床的需要,从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2如何加强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2.1改变思想模式

从领导到各管理部门到各科室应加强认识。目前医疗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家医疗改革的即将出台,“路在何方”是各医院思考的主要问题。增收节支,加强市场竞争力摆在了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现在各医院都在考虑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由于固定成本可控因素相对固定,医院可变成本的管理就变得尤其重要。现在低值易耗品在医院材料消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实要求我们重视低值易耗品,加强其管理。

2.2改变核算模式,加强财务管理。由于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在摊销后,医院必须加强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一是设置辅助帐,对其购入、领用、摊销、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定期进行核对,及时进行处理。二是确定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限,分期计入使用科室的成本,实现科室收入与支出相匹配,有利于科室加强成本管理。三是对科室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确定定额,作为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2.3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2.3.1对于大量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实行招标采购,货比三家,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医院对固定资产基本采用了招标或议标方式,而低值易耗品由于单件价值较低未采用招标采购。但现在医用低值易耗品品种越来越多,厂家也越来越多,改变了原有垄断的模式,而且低值易耗品采购的批量也越来越大。实行招标采购,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3.2根据业务需要,规范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目前医院在用低值易耗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厂家繁杂,造成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困难。对此我们应首先制订低值易耗品的准入制度,一要考虑是否为临床必需,二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三要考虑医院成本,不能盲目购入。同时对于非临床专用的低值易耗品,对其规格进行规范,使用范围进行相应的指定。比如:目前我院打印机墨盒规格涉及三十几个规格,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对其管理除满足临床需求外,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使用墨盒进行统一规定,规定彩色墨盒使用的范围。

2.3.3完善低值易耗品领用制度,实行“定量配置,以旧换新”制度。根据科室业务量的大小实行合理的定量配置,对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和后勤部门领用的各类工具实行以旧换新。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收费低值易耗品,实行定期核对。

2.3.4完善低值易耗品维修保养、报废制度。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使用人员的操作技术,防止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浪费。加强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维护保养,规定其使用期限。对于由于使用不当、维护不当而造成的低值易耗品毁损,与科室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