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0:43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1

【关键词】培养训练品格影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生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进行常规训练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贪玩、好动、易冲动,所以一些常规行为训练很重要。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信心和决心,久而久之,才能使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内化。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更能充分交流思想。有时学生不敢跟自己的家长讲的话却能对自己的老师畅所欲言,老师更能容易了解学生及其思想的变化,并加以引导。总之,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会做人、做事,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思想教育要有示范性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爱模仿的特点,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只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观念。

四、教师对学生投入“真爱”,有利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用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格;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如此才能效果显著。

五、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家庭与社会中成人对事、对物、对人、对己的态度和评价,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和价值观等。家庭与社会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对儿童刚刚开始形成但又不稳定的思想品德具有巩固和强化的关键作用。要使家庭、社会对学校德育发挥良好的作用,学校应主动与家庭、社会沟通情况,使三者相互配合与协作。这样做,可使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衔接,在方向上相一致。各种教育的相互补充,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可利用家访、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取得家庭的配合与协作。

要使家庭、社会对学校德育发挥巨大的作用,学校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观察、了解社会,辨别是非美丑;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锻炼”等,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为了保证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积极的、肯定的心灵感受,不仅学校要加强同社会的教育联系,社会各级政府部门也要树立育人意识,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正确了解社会创造并提供有利条件。社会主动关心和参与学校德育,抓好社会成人教育,使其言行成为青少年的道德示范,对搞好学校德育尤为重要。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良好思想品德需要学生自身的长期努力和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终有一日,会水滴石穿,百芳齐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学.柳海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有反映祖国地大物博的,有表现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也有表现伟大民族精神风貌的,这些不同内容构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整体。但现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从单一方面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教学的多样性。

2.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品德教学的拓展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上仅仅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这样它的实效性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延伸好教材内容,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的品德教育才是最为深刻有效的。但现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导,而没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教材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有拓展性。

3.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不同的心理面貌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思想,传统中医里也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足够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思想教学。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做到这些,也就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寓德育教育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的途径

1.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中

要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从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方面入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年龄段更小的学生,他们还不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常常是通过这些字词中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读到“朱德扁担,不准再拿”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在扁担上刻这几个字时的情绪,学生通过实际模仿,逐渐体会到朱德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通过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2.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结合

作为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进入到自己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中去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种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让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学,让他们的思想感受同课文里的主人公心里活动感受一样,才使他们从内心里得到德育教育。如在《珍贵的教科书》时,可以通过视频声音情景剧等形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指导员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充满感人的氛围中理解文章主旨,学生个人思想情感也会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在经历情感体验中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过久不忘。

3.把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起来

所谓的结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出发理解品德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实际中让学生实践这些品德教育思想。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先让学生都通读几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实际来谈感受,再在课后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和时间赛跑”的行动,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但是通过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统一起来,都会懂得在以后做事中珍惜时间得道理。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思想品德;思考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师不能单纯的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还要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小学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一)体育教师的素质对德育教学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不单单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正确认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人格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德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教师的工作态度影响德育教育的质量。健康、负责的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是学生的模仿的对象。

(二)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很多内容都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一些比赛或游戏项目。例如接力赛,接力赛一般一组由四人组成,想要顺利完成接力赛,就要四个成员之间默契的配合,队员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有一些体育训练很辛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锻炼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团队运动中成员们不能唱独角戏,一定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这样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

(三)体育教学的评价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教育启蒙阶段,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真活泼,很多潜力尚待挖掘。小学生的自尊心正处于朦胧的状态,教师要及时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学要注意和德育教育的融合,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Y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抓住机遇,提高效率。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加强德育引导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最自然的教育。教师要保证自己端庄的仪表、饱满的激情、响亮的口令、标准的动作,这都会在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教师在要求学生前自己要做到。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表现更是对学生的鼓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养成良好习惯,激发进取心

小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的开展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体育和德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一些缺乏毅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比较怕吃苦,体育训练不达标,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不要进行强度过大的训练,要逐渐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转变他们的心理,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要表扬一些有优势的学生,鼓舞其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方向迈进。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学生一般毅力较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一旦熟悉之后就丧失了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保持这种新鲜感,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体育教学,例如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上课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锻炼其体育锻炼的毅力和耐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要具有竞争意识才能获得生存的地位。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不服输、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进而追求自己的理想。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比赛,例如50米短跑、乒乓球比赛等等,教师要有意的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逐渐提高竞争意识,形成进取的信念。教师在比赛中可以设置激励措施,例如获胜的同学有奖励,失败的同学有惩罚,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合理的压力,促进其参加比赛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顽强的品格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一些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做大量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育课时经受肌肉疲劳。在这样的体育运动中,学生要学会承受一定的痛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忍耐力,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鼓舞学生的士气,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回报,增加锻炼的欲望,逐渐培养学生顽强的品格。经受过一些身体运动,学生会感到身体疲劳,有部分学生就要选择放弃,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告诉学生:“要坚持,你一定可以的”,学生逐渐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胜利,进而养成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五)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多是团体活动,团体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例如,教师组织的一些比赛,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默契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赢得比赛。学生在参加团队比赛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团队精神。例如篮球、足球比赛都是这样的团体比赛。比赛过后教师要总结经验教训,告诉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进而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德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围绕体育教学,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4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教育来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衡量小学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重点开展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有效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我们除了要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重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结合小学生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认真开展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采用社会上的真人真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品德,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学生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水污染了,我们可以食用自来水;空气污染了,就用空气净化器;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一点儿也看不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威胁认识就更加欠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垃圾成堆,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社会矛盾加大......"随着画面的切换,铁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发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的品德情操。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数学生都能保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老师应利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育中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1、积极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

为了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小学阶段设置专业的思想品德课程,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能够有正规的渠道和方式。

2、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从教学实际出发,小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素质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3、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应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利用学生集体教育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之外,还要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模式,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入手:

1、认真分析小学生集体特点,做好集体教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集体教育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

2、建立集体教育理念,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保证集体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小学阶段建立集体教育理念,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到集体教育中,提升整个集体教育的成效。

3、提升集体教育的有效性,重视集体教育的成效

基于集体教育的诸多优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重视集体教育的有效性,应重视集体教育的成效,应积极开展集体教育。

五、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学生在集体中成长,感染集体的力量,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文艺比赛,联欢会等活动,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时,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

考虑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多的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应从集体感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六、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考虑到小学教育阶段的特点,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作用,应促进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同时树立学习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提升整体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培养,利用榜样作用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品德水平。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5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思想道德;德育合力;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50-01

思想品德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或阶级为使自身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培养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古往今来,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党及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由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小学生、根据他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规律来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主导地位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首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其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是由秩序的功能所决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功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这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三、品德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时期,但发展不够充分和成熟需要加以训练和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教学《我爱国旗》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升国旗,降国旗时要立正、敬礼,那么在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你这样做到了吗?让学生落实到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老师的引导,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改变人的思想。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如果干扰很大那会有赖宁,张海迪,李向群式的人物产生!一些旧思潮、观点、做风对提高人们道德不利,但是有一批又一批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物产生。总之,良好的社会坏境,可以酿造出辈出的人才。另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家庭,就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比如,某个家庭品质好,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的后人也亦如此;如果某个家庭好逸恶劳、阳奉阴违、老奸巨猾他的后人多般如此。当今世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目的,策马扬鞭地进行严教严管。在这种高温高压下,他们就有一个固有的品德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家庭教育中形成的,所以对整个人生价值来说,是基础,但必须要有这个基础教育。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评价体系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6

发展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时

期。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

一生。所以,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之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是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客观影响

(1)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教学不重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较之

语文、数学等科目显得没那么重要,因此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职教师来授课,而

是经常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任。这种安排方式,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

不重要,而且教师心里也默认这门课只是一门副科,于是就会出现思想品德课屡

屡被别的课占用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教学时间一再压缩,只

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

(2)许多教师授课方式死板,学生接受效果较差。一些授课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

式授课方式,学生只能单方面被动接受。学生往往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接受效果

非常差。不少教师将教课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死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把

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品德教育行为的全部。这样的品德教育方式未能突破

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

失去兴趣。

(3)教学内容单调,传授的知识单一,缺少情感心理干预教育。一些教师将课本

知识作为课堂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虽然目前的品德教材内容比较完善,但小学

生受年龄、知识、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对课文内在感情的领悟能力较弱,

无法真正领悟和学习课本知识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每位学生自

身的情感因素,没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使思想品德课

失去了思想性和趣味性,因而很难在小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这样的思想品德课

成了空头政治说教,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了

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1)在家庭中,不少家长自身素质较低,不能做出榜样。大人们的言行中夹杂着

脏话、粗话,行为不文明,使学生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正确的道德理

念产生怀疑。如果学校和家长不及时沟通和解决,孩子有可能会形成不正确的道

德观念。

(2)家长不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多数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认

为只要孩子的文章写得好、数学成绩高,言行上有点坏毛病没多大关系。正如有

句格言所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家长

的这种“重文化课教育、轻德育教育”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观念。一些孩子

觉得只要学习好了,品德好坏都无所谓,从而更加轻视品德教育学习。

二、提高小学品德教育效果的对策

1.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学校要从根本上提升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需要各级教育领导部门

加大对学校和教师思品教育的重视力度,将思品培训纳入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培训

的重要内容,将思品考核作为一个学校是否合格和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先决性条

件。

2.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还要联系实际补充大量的德育资料向学

生传授;要抓住德育教育的意义,讲清德育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让学

生产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动力。除了教师讲解,学生自己也要参与其中。针对

当前学校或社会的热点事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

深理解,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德育效能。另外,还可

以组织学生参加专题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领悟和学习德育

知识。

3.思品教师的言行要有示范性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

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发展模式。例如,教师对学生提出某项要求时,必须以身作则,否则孩子会产生

比较的心理。再如,教师要求学生“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时,教师要示范在

先,不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4.要让孩子品行端正,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首先,父母自己的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文明、举止文明,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其次,父母要

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跟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

们的思想状况,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另外,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要只是

用说理的方法,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样性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戏或讲故事

等。这样,孩子就容易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7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83-01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

中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可耽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导致了现如今道德教育的倒金字塔现象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越高,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越低级,小学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研究生却进行宿舍文明教育,这种德育教育现状,有违常规,和人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同时,也打破了道德教育的层次。

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又被称为吊车型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为小学生设立了一个对他们而言极高的道德标准,让他们去遵守,这就好像是逼着他们达到这一层次。在1993年《小学德育纲要》中,大多数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但是,却有一小部分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这一纲要充分反映了现如今德育教育的悲哀,而且其中列举的内容及其抽象。现在的德育教育侧重于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们学习和模仿,虽然,书本中的知识和城市孩子所处的环境相差不大,但是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却是很空洞的,因为他们接触不到,敢问,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取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道德的身影,道德依赖生活作为其存在的基本形态,学习道德能让孩子体验到以善为主的情感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1.教育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旨在把幼儿园养成的德育成果保持下去,让他们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应养成以小见大,时时刻刻督促自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以礼待人,对老人要尊敬,懂得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国家资源,讲卫生,懂礼貌,敢于承担家庭责任,和家庭成员和平相处,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打好关系。有关道德教育,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处在美国,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见他们的道德标准,犹如道德标准时时刻刻在你身边督促着你,这样,孩子们就能记住每一个道德标准,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

2.蕴基本德性于内的生活事件教育

基本德性是对个人道德的最低标准,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以下六个是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单元。

2.1基本道德的教育

2.1.1勇敢

在我们面临危险和挑战的时候,要无所畏惧,克服内心的恐惧,挑战自我,敢于斗争并且勇于为胜利付出自我。

2.1.2节制

所谓节制,就是要懂得限制,可以限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自己的某些欲望,私欲。

2.1.3勤勉

所谓勤勉,就是要尽心尽力,积极进取。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精神息息相关,而人类要想发展,首先就要学会勤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学会勤勉自己坚持不懈,勇于拼搏。

2.1.4友善

就是友好、亲善,要和别人团结友爱,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比较纯洁的,没有一点点瑕疵。

2.1.5公正

就是要为人正直,公平,毫不偏袒,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内心的标准在衡量着自己,督促着自己。

2.1.6忠诚

就是忠心,没有二心,小学生对待长辈也应该做到忠诚,不撒谎。

2.2热爱家庭的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对孩子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既关系到孩子个人以后的发展方向,对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的道德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家长应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为孩子以后的道路铺好奠定的基石。

2.3热爱集体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要学会以集体为单位,这是人们相处的首要原则,行事不能莽撞,要从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开始,长久以后,才能学会热爱社会,热爱国家。

2.4热爱家乡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风俗养育了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要学会感受家乡的美,家乡人民的淳朴,努力让自己热爱美丽的家乡。

2.5热爱劳动的教育

劳动是人民的衣食父母,要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尽其所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劳动,学会为家长分忧,同时,又能让他们体验生活,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对劳动人民更加尊重。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方式

早在20世纪早期,就有美国有关学者对关于儿童教育做过相关的研究,最终发现,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儿童没有多大作用,儿童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得到些许的改变。

纵观历史发现,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还不如数码式的教育方式。所谓的数码式的教育方式,就是把道德教育的楷模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这样,孩子们就能根据观察到的楷模行为进行模仿。

1.主体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所谓的道德标准就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以后,总结出来的相关标准。因此,小学生只有在体验过生活以后,才能领悟道德教育的内涵和真谛,才会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世界,这种感觉才会铭记于心。

2.冲破应试教育的壁垒,注重现实生活的实践

要想学生综合发展,就必须要把学生在学校的德、智、体、美的综合成绩纳入考核范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孩子更好的体验生活。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只有家长清楚,因此,学校可以让孩子为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自己打分,对那些低分的要进行鼓励,高分的要让他们坚持,父母要和学校配合,以此为依据,来得出孩子的德育成绩。

3.多学科渗透进德育教育

美国的教育至始至终,一直处于国际的终端,其教育方式值得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学习和借鉴。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不应当仅仅是局限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应当是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这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优方式。

四、思想品德课后思考

从时间方面考虑,德育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加强对其的基本道德教育,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德育教育,让德育融入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康海宁,李化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108-111.

[2]张光富.小学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08:51-55.

[3]倪建荣.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5:81+124.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06-01

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精神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必要工程,放松或削弱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就成为一句空话。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为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抓好了德育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只有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才能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要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才能了解祖国的兴衰,才能增强其各种情感。德育工作是维持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思想和纪律保证,放松了德育工作,就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具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讲是好的,但是,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己方面,首先是农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不足,独立性比较差;二是对事方面。学生对公物,公德,公共卫生持放松、轻视的态度,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学习上自我满意度普遍不高;三是对人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家长的不孝敬,对教师、老人的不尊重,对同学的不团结,小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随年龄增长,关系逐渐趋于平淡。

三、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偏差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父母长辈们的溺爱,在家庭的环境中,父母的爱没有原则,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当今家庭所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农村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疲惫、逆反、心态失衡,给学生的个性与品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失衡的家庭管理,如今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大多在学习上给予严格的管理,而忽视孩子品德行为方面的管理和教导,这样造成很少有父母能与孩子有正常的沟通,父母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二)学校方面。不正确的办学方向,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还是在实施应试教育,因为大势所迫,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生理上、思想上、行为上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学校环境的不良影响,一个学生受影响最多、最深的地方是在学校,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态度往往给学生很多的定位。老师、同学以外貌、以家境、以学习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这样的群体中常会有挫伤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就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三)社会方面社会上的不好的风气、人们不良的品德行为,都是影响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因素。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上的不良风气。2.各种文化生活中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有害因素的影响。3.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对学生的影响。

四、对策与措施

(一)家庭方面。一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引导家长以明智的爱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谓明智的爱,就是有节制有分寸的爱,是情感与理智和谐结合的爱。即要言语教诲即言传,又要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即身教,其中以身教更显重要;二要更新观念,重视品行。家长应该更多的注重孩子的品德行为,而不是孩子的分数。应该在思想上、实际上重视孩子的品德行为。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下一代。

(二)学校方面。一要改变分数的指挥棒,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把我们的教育办学引到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的水平上来,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这样国家教育的面貌才能真正得以改变;二要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辨别能力,农村学生朴实、单纯,见识面窄,见得少,听得少。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三要培养师生情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要从培养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入手,要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同时,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要从多方面帮助他们,以满腔热情去融化他们“冰冷”的心。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诚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暧,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就会增强。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9

一、在教学中用爱心魅力润育学生

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推动力,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抵御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德育目标和德育发展方向的内容。

二、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小学生品德教育篇10

一、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引导

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于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忙,有的忙于日常工作,有的家庭夫妻二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经商办企业,大多数家长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疏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智育比较重视,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只要语数外等所谓“主课”成绩高了就行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家校联系,着力提升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的认识。采取察访、电话(短信)交流、邀请学生家长校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常态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学生要注重礼仪规范,培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弱帮困的社会责任,形成邻里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送一个微笑、道一声问候、给一个帮助”等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小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及社区公益活动,为提升家庭成员的文明素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扭转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家长真正懂得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检点自身的言行,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再次,要引导家长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显然,如果家长把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硬要求孩子做到,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要引导家长做到:当孩子在思想、道德、言行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问题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德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学校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强有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小结,每月汇总排名,把结果纳入到学期末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之中。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要持之以恒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三是要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要挑选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进而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四是要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是要抓好养成教育、纪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差生转化工作、健康教育等工作,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课堂的德育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六是要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要为学生着力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卡通警示语等宣传板,悬挂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小学生耳需目染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