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安全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39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汛期(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雷雨暴风等恶劣天气增多时,引发中小洪水频发,公路易发生水毁塌方,影响车辆运输安全。因此,各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汛抗洪及抢险措施落到实处。

二、周密部署,做好防汛准备

区运管所按照“统一指挥、人人参战、全力抢险”的原则,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各企业结合行业实际,周密部署,精心准备,修订完善本企业抗洪抢险预案。落实抗洪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做到一旦出现重大汛情险情,快速组织人员、车辆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

三、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决定启动和终止汛期突发事件应急状态和应急救援行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2、研究制定应急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以及紧急运输保障的措施。

3、向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报送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传达和执行上级的决定。

4、督促、检查汛期应急预案执行情况。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客、货运输企业要对抢险车辆实施统一管理,保证车辆能够随时投入抢险,并对车辆驾驶员进行应急处突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在突发事件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维修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抢修队伍,备齐必要的设备和配件,确保抢险车辆在抢险中的顺利运行。

3、要根据“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能职责,客运汽车站严格执行“五不出站”,特别是恶劣天气不出站的规定和客运车辆在三级及以下公路22时至早上6时不准夜间行车的规定。运输企业有针对性地对驾驶员开展汛期安全驾驶专项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三)在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时

1、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在组长带领下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和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2、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及时组织现场施救,安排车辆运送伤员,就近医院抢救,最大限度减小损失,尽快恢复运输正常秩序。

3、客运企业要组织应急储备车辆,进入紧急状态,随时听候调遣。

4、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伤亡、财产损失情况。

五、相关要求

(一)汛期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成员单位“一把手”负第一责任,要层层建立汛期工作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各成员单位都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服从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其他相关单位做好工作,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抢险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2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

为确保安全度汛,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安全意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我所成立了以县交运局党委副书记、运管所长为组长,副所长杜长明、王诚、张奋发为副组长,所各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抢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道路运输行业的防汛抢险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股,郁成志同志负责防汛工作的具体落实和组织管理。

二、完善预案,全面部署安排

针对今年汛期特点,为有序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所以减轻洪灾损失、保障车辆通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作目标,制定了2016年防汛抢险工作预案,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要求全所人员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防汛安全意识。同时,督促、指导各企业做好相应的防汛应急预案,确保当汛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汛期紧急突发事件。

三、明确防汛重点,做好防汛工作

(一)落实人员物资,做好后勤保障

防汛期间,我所组织了20人应急抗洪抢险队伍,配备了铁锹、雨具、照明等应急装备50余具,组织防汛抢险应急车辆50台,分别由圣辉、顺全、大地货运公司选派货运车辆承担物资运输任务,由巴运集团159队和平安公司分别选派大、中巴车承担旅客运输任务。我所要求运输企业要保证选派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驾驶员思想品质好,人员车辆要招之即来,来之能用,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了防汛工作后勤人员物资保障,防汛期间我所共出动抢险车辆10台次,出动抢险人员24人次。

(二)加强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为认真贯彻落实将省、市、县政府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精神,针对辖区实际情况,我所要求各道路运输企业认真开展汛期安全隐患自查工作,并成立检查组,在行业内开展为期两月的暗访督查,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期间,我所一方面通过派出各片区稽查队加强对全县各乡镇的安全隐患排查,另一方面所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企业进行检查,着重查看了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客运车站车辆例检制度是否执行到位、驾驶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是否贯彻到位、各运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及值班制度是否制定到位等情况。通过汛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活动,共发现安全隐患40余起,增设标志标牌20余处,确保了此次行业安全度汛。

(三)将汛期安全与“打非治违”等安全专项活动相结合

针对夏季高温、汛期、季节性事故高发特点,在认真抓好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所将汛期安全与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相结合,深入组织开展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年”和“道路客运安全年”等活动,加大对非法运营、站外揽客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期间全所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出动车辆100余台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0台,站外揽客车辆20余辆,串线经营行为6车次,处罚款10余万元,通过深入开展执法检查,使我县道路运输市场发展更加稳定、有序。

(四)加强部门间沟通联系,有效监管运行车辆

结合今年我县汛期雨量大的特点,道路容易发生滑坡水毁等险情,为随时掌握汛期气候变化和营运线路道路状况,我所加强了与县防汛办、气象、交警等部门的联系,重点加强了对易发塌方、易发洪水路段运行的客运班线车辆的监管,并督促运输企业提前做好运行安全防范措施和运输组织方案,严禁冒险行车。各企业针对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开展了突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加强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警觉性和临危置能力,同时,各运输企业还充分利用GpS对行运车辆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向驾驶员各类暴雨预警信息,并提醒驾驶员在气候异常等时段的行车安全,在今年防汛工作中,我所和相关道路运输企业向辖区驾驶员各类暴雨预警信息100余条,有效防范了汛期行车安全事故。

四、做好值班和应急管理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3

今年以来,我局一直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盘抓紧抓实,特别是在道路交通领域,认真对照“协调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组织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深刻汲取今年福建“4.13”等重特大交通事故教训,与交管大队、交通局等兄弟单位密切配合,“减量控大”,认真做好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一,完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为加强和规范我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今年3月份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区公安交管大队)、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区交通运输局)3个专项和部门预案进行了明确和分工。5月份专门印发了应急预案演练三年规划的通知,根据我区实际将上述3个预案分别列入全区第二批(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第三批演练计划(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交通类应急演练工作明确了时间表。

第二,狠抓道路交通事故隐患排查。4月份根据区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印发了《关于在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会同交通、住建、商务局等单位,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大型综合体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夯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针对交通领域,我们与交通局抽调11人成立联合督查组,通过现场“看、问、查”方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检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台账、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双十五”落实情况、疫情防控以及应急预案建立情况等,检查企业39家,其中企业自查并整改隐患21个,工作组排查并整改隐患4个,约谈企业负责人1名。

第三,坚持协同推进严防安全事故发生。针对今年特殊形势,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两会”等敏感时期,都会与交警大队、交通局等单位沟通协调,加强对道路交通运输特别是客运有关企业以及值班值守情况调度检查,确保了上半年全区安全稳定。

为做好下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局下一步主要是做好一下3个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好一项宣教活动。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和质量万里行”宣传教育活动,配合交警、交通等单位做好道路交通安全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4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构建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交通应急预案的衔接和互补,针对事故损害严重程度编制相应级别的事故救援应急保障预案,形成覆盖面广、种类齐全,有很强实用性及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道路交通应急危险源的相关调查,结合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调查分析,尽快建立分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道路突发事故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详细设置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动态监控和管理。规整现有的各类各级道路事故应急救援及保障的相关培训和演练设施等资源条件,逐步构建起事故应急科普、宣教、培训及演练基地,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逐步形成基本上能覆盖各类道路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体系,推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

结束语

道路运输管理保障工作是积极有效应对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务必要下大气力积极构建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管理保障水平,维护运输企业合法权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5

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3005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今年春运期间的客货运输组织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保证重点物资正常运输,确保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2011年春运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据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市旅客运量约60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铁路约255万人次,增长19.7%;民航约102万人次,增长20%;公路约5500万人次,增长10%;水运约150万人次,增长2.7%。

今年我市春运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今年春节比去年提前11天,春运高峰将提前到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学生流、探亲流和民工流将形成叠加,运输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我市“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极大改善了北的出行条件,将带来更多的出行需求,铁路和长江水上客运将被分流。三是宜万铁路的通车和全国铁路运行图的调整,将缩短部分旅客旅途时间,火车站可能出现旅客积压的情况。四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气温较常年偏低,高海拔地区将出现积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组织和应急预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切实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市政府成立了春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春运办)设在市交委,负责统一协调全市春运组织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也要相应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春运组织领导机构。要认真分析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严格按照“科学组织、安全第一、以客为主、优质服务”的原则,制订春运工作方案,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春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及时掌握春运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运力和应急物资,建立准备充分、反应快速、应对准确、处置果断的应急反应机制。有关单位领导要深入基层,亲临春运第一线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春运客货运输工作顺利进行,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的交通运输出行环境。

二、科学组织,保障群众出行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春运工作领导机构要对今年春运的客流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对客流的流量、流向、出行时间等进行科学预测,有针对性地制订运输组织方案。要按照“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的要求,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科学组织运力,最大限度提高运输效率。要加强机动运力的调控,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运力,及时疏散积压旅客,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安全便捷出行。

铁路部门要做好客车的检修、维护及铁路运行图调整后的应对工作,及时向社会春运期间列车运行时刻,继续做好电话订票和实名制购票工作。在抓好重点干线、重点车站旅客运输的同时,统筹兼顾好短途运输特别是渝怀线短途区间群众乘车的需求及重点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部门要储备机动运力,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正班车发班密度,抽调机动运力,开行加班车和包车客运,特别要做好新开通高速公路沿线奉节、巫山、酉阳、秀山等地的客运组织工作。要密切关注客流变化情况和天气情况,做好冰雪天气对高速公路影响的应急预案,防止春运高峰期出现旅客积压现象。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在春运工作中的兜底和衔接作用,加强与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进一步增强集疏运和中短途运输能力。要重点做好农村客运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农村客运车辆正常行驶,开行公交车的区县(自治县)可以适当延伸公交线路,在干线上开行区间车,确保农村群众出行便捷。

民航部门要协调各航空公司科学调配重点方向的运力,落实热点航线的加班和包机工作,切实做好因气候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预告工作,并加强与地面交通的衔接,保障旅客及时换乘地面交通。

水运部门要综合分析云阳、奉节、巫山高速公路和渝宜铁路通车对长江干线旅客运输的影响,在做好长江干线跨省运输的同时,合理安排运力,重点做好区间和短途客流运输,解决旅客压港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要提高发车频率、延长收班时间,增开夜班线路。要认真做好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公交接替班车线路的运力组织和调度工作,满足沿线居民的出行。要重点做好长途客运站、火车站、机场、港口等旅客集散地的疏运工作。要发挥出租汽车机动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适时调动出租汽车参与衔接转运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掌握我市民工流变化情况,在民工输入、输出集中的地区做好民工流的重点监控工作,及时劳动力市场信息,并做好与运输部门的衔接工作,组织引导民工有序流动。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紧密加强与当地火车站的联系,做好民工团体火车票的申购工作,及时疏散旅客。

三、加强监管,确保春运安全

安全是春运工作的核心,是行业稳定的基础。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有关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的各项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从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运输安全事故,维护行业稳定,保障春运安全。一是各级公安、交通、海事、安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对参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且整改不合格的企业,按照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要求,禁止其从事春运工作。二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车(船)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行为;要加强对公路主干线、事故多发地段道路的巡查,强化对桥梁、道口和隧道的安全防范,做好易堵地点的交通组织和疏导,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要加强对危险品货物运输的管理,加大对危险物品的查堵工作力度,严防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进站和乘坐运输工具;要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在出现积雪和冰冻天气时采取重车压道、巡逻车开道、撒盐破冰、编队行驶等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障道路畅通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各运输单位要落实例检和维护保养制度,对所有参与春运的交通工具及消防救生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有效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严防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运输工具及设施投入春运;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行为;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大行业动态信息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及安全隐患,化解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春运安全环境。

四、密切配合,维护春运秩序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运输企业要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协作,搞好配合,共同维护春运良好秩序。一是铁路、民航、道路、水路运输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在市春运办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能力。二是各区县(自治县)之间要形成信息交换、措施联动、预案对接的沟通机制。三是公安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遇到紧急情况采取统一措施,确保道路畅通。四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机场、车站、码头等窗口地区及交通运输沿线治安和交通秩序的整治,严厉打击危害春运秩序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五是交通部门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甩”客、“卖”客和兜售客源等违法违章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六是重庆警备区、武警重庆总队、市公安局等单位和部门要配备充足的值勤力量和机动警力,维护市场秩序,并针对不同突况制定完善应急稳定预案,及时高效处理突发事件。七是各机场、车站、码头要组织力量加强巡查管理,维护候车、候船、候机的旅客秩序。八是物价部门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市场价格监管,重点督促各道路运输企业严格执行市场指导价政策,严肃查处春运期间各类乱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九是气象部门要提前做好春运期间气象预报工作,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应对工作。十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社团组织及志愿服务人员的作用,调动其参与春运工作的积极性,共同做好今年的春运工作。

五、强化服务,营造和谐环境

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运输企业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广泛宣传春运工作所采取的措施、运输组织方案和有关政策规定,及时通报春运工作进展情况,大力宣扬春运期间的好人好事;要印制宣传资料,提醒驾乘人员和旅客安全注意事项;要及时春运动态和车(船、机)航班、旅游景点、气象预报等信息,积极引导市民安全、方便、快捷出行。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客运、危货的安全管理,切实加大风恶劣天气下公路、桥梁的排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各类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形势稳定,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

(一)、道路运输方面

1、是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要积极组织全县客运车辆、出租汽车、危货运输等营动车辆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开展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强化恶劣天气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常识。

2、是加强营运车辆安全检查。要做好全县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和保养,重点加强客运车辆和危货运输车辆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

3、是加强场站和驾驶员管理。要做好大风恶劣天气下客运、危货车辆驾驶人员备案登记,查验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严防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顶班、替班,并在车站醒目位置进行安全行车提示,警示驾驶人员安全行车。

4、是加强恶劣天气安全防范。要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4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车辆配备2名以上驾驶人员,限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谨防疲劳驾驶;在大风天气中,要利用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对危货、长途客运车辆限定车速不高于60公里/小时;同时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巡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道路通行状况,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要停车避险、减速慢行,并根据道路状况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因恶劣天气造成车辆无法安全运行的路段和班线,果断予以停运,同时做好旅客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公路养护方面

要进一步强化大风恶劣天气中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并对路面坑槽、结冰及其他影响行车和交通安全的病害及时处理;要加强国省干线、旅游热线、窄桥、险路等重点路段公路标志标牌及安保设施的配套及完善工作。并针对恶劣天气制定好防范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范准备;要加大风恶劣天气条件下事故多发路段的巡查保养力度,加大对危桥的监控、观测,不能保证安全通行的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封闭交通,同时合理安排绕行。同时加强施工路段现场和农村公路、桥梁的安全监管,坚持公路每日巡查制度,对每个路段确定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及时清除路阻路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四)、工程建设方面

各工程单位要加大对大风恶劣天气中施工安全排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要采取妥善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消除的,应当停止作业,撤离作业人员。要重点加强施工驻地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寒潮大风作业中防坠落、防垮塌措施。在特别恶劣天气条件下,所有施工作业要一律停止,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一)、交通系统各单位及各运输企业要充分认识大风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大风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工作的落实,要经常深入一线,切实做到安全工作心中有数,并要及时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好大风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二)交通系统各单位、各运输企业要按照各自职责,充分考虑到大风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此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相应的应急演练。

(三)、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大风恶劣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经常性的安全防范和检查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7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2.8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化工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化学原料的运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运输作为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内危化品运输企业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扩张企业的规模,但在发展的同时,过高的事故发生率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2012年1月30日,湖北孝感107国道上,因运输硫酸二甲酯的大型半挂槽车发生泄漏,造成101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重症中毒2人,中度中毒4人[1]。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受到运来越多的重视,沈小燕等(2012)对2004~2011年866起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8%的事故由交通事故引发,其中车辆单独事故占44.1%,车辆碰撞事故占38.7%;9.1%的事故由罐体及附件泄漏和阀门失效引起;就事故形态而言,67%的事故因人员因素导致[2];王海燕(2009)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运输预防性的管理手段[3]。

为降低运输事故率,企业在逐渐重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摸索着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化。

1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映射出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企业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管理的“不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根据对多起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是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行业中人员从业门槛过低,部分从业人员并未获得国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即存在着无证上岗现象,且危险液体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培训不足,致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频繁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为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

(2)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车辆不合格。车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但是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许多运输企业至今未建立车辆管理信息档案,从事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车况不良,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未达到国家的一级车况要求,出现“病车”上路现象;车上安全设施不齐全,车辆内部GpS监控设备损坏,不能正常使用且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为扩大装载量对车辆、罐体违法改装,罐体清洗与维护不当,危险货物混装、超载等现象频现。

(3)运输过程管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中众多企业缺乏对于运输中车辆的安全行驶记录,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性分析;运输过程中对驾驶员、押运员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除此之外,多数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对于运输过程监控手段不足,导致对在途运输车辆的状况不清,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差。

(4)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由于企业平时的事故应急演练不充分,导致了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救援能力的不足,加之企业普遍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以及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处置现场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容易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改善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核心。危化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由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以及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所共同决定的。而在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当中,既包括企业为了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了企业根据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还包括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在危化品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做到投入的平衡,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4]。

危化品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人、车、物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框架见图1)。

2.1严把人员管理关

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把好人员管理这道关,据统计我国危化品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5]。人员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人员招聘。危化品运输企业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从资格审查、理论考试、道路考试、场地考试、评定到最终的录取层层把关,不可放宽招聘门槛,对于人员素质水平的硬性资质如驾驶员准驾范围、相关车辆的驾驶经验、驾驶员危险品道路运输资格证、身体状况等必须经过认真审查,务必在招聘这一环节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2)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对相关从业知识和从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要进行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为了使从业人员与行业发展同步,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货物知识培训、货物品种更换培训一次以上。企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进行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书面考试检查,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进行补充培训,保证每次培训率均达到100%。

(3)人员培养。为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危化品运输企业应与当地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2.2完善车辆管理流程

对于危化品运输企业来说,车辆无疑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车辆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购买车辆。在车辆购置方面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生产商,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桥、挂车罐箱、后桥与轮胎等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载能力与安全性能。

(2)车辆检查。合理的车辆检查是车辆保持优越性能的前提条件。应当注重车辆的日常检查,严格遵守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制度,确保所有车辆达到一级技术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像车辆顶盖密封、紧固螺栓、各阀门关闭度等影响车辆密闭性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的保养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的里程以及车辆使用年限按照保养标准及保养内容进行保养和维修(如表1所示),尤其要做好具有使用生命周期的车辆部件如轮胎等的使用及更换记录。

2.3运输过程管理科学化

运输途中由于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输前的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路线规划以及车辆监控方面。

(1)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在运输之前,公司安全部门应当有专业人员根据车辆、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路线、具体作业活动等具体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

(2)路线规划。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严把线路风险的评估关。由于线路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在途的安全,因此对于每一条新开发线路的规划企业都应当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实地的勘察,将高风险路段和事故敏感点进行拍照,并汇编至企业线路图中,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驾驶员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3)车辆监控。由于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险性大,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对整个车辆在外运输的全程进行监控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强制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GpS全球定位系统,确保车辆的运行情况能够被控制。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使用视频监控技术来提高车辆监控能力,危化品运输车辆中有4个部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随车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驾驶室、油箱、装卸料口和前方道路的实施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企业监控室,使监控人员能够密切掌握车辆情况,并能够强化驾驶员的自律能力,确保驾驶行为和车载货物的安全。

2.4全面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犹如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张底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故危害的程度。为尽量的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详细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1)建立企业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在企业内部需建立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一旦事故发生,每个成员都能迅速的到达自己的位置,领导员工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工作规划,应急预案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依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营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不断的完善。对于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制定工作预案。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还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3结束语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都必须凝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才能真正的达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不断受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需要逐步的规范危化品运输标准,提高危化品运输的精细化,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危化品运输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全昌.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须警钟长鸣[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11):36-37.

[2]沈小燕,李小楠,谢培,等.886起危险品罐式车辆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43-48.

[3]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74.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8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量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也日益增多。现阶段每年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已多达上百起,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带来巨大的损失。公安机关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负有公共安全监管职责,其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中发生事故或在事故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损失和灾害程度降至最低,对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尚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模式只能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运输操作,致使运输事故不断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运输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安全运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大量的法律、法规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法规层次较低,约束力不够。公安机关也仅是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二)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差

我国现阶段大多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企业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无证非法营运现象大量存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市场秩序较混乱;车辆技术状况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运输设备、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运输信息化滞后

目前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管理大多是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运输工作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运输工作的信息化带来的后果是:(1)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基本情况;(2)难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正确的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3)难以全面、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难以适时制定恰当政策、法规推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四)运输技术咨询服务薄弱

随着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量的增大,各种运输方式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要求的不一致性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事故也随之发生。然而,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咨询机构及完善的应急资料数据库。作为对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的公安机关,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例行检查一些明显、突出的问题,却难以提供太多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分析

发生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原因往往十分复杂,总体来说,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失误、设备设施原因、管理原因、交通事故原因、外界环境原因等。[1]

(一)人为因素

根据我国目前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状况,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且大多数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所装运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违规操作。因此,他们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设施原因

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安全状况是决定危险化学品能否安全运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车况不好,不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设备设施的缺陷一般可分为3类,即车上的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危险化学品包装固定的缺陷;车下的公路设施的缺陷;车本体(主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发动机系统等)的缺陷。

(三)管理原因

公安机关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不力、资质认定不严,致使部分不具备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参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企业的自律性缺失,如:把危险化学品等同一般货物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装载不合格;选择运输路线不当;车辆日常维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制定相应应急措施等。

(四)交通事故原因

根据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运输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火灾、爆炸事故。

(五)外界环境原因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道路状况、天气状况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山道、弯道较多的路段容易发生打滑、失控等而引发事故;道路路况较差时,汽车颠簸,危险品相互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控制对策

为降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杜绝或减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选择优化的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结合公安机关所负有的监管职责及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现状和国外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控制对策和措施:

(一)采取预防性措施

采取预先的防范措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从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三个方面入手。[2][3]

1.运输企业

首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公安机关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运输许可证的审查核发工作以及公路运输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其次,作为运输企业自身也要合法营运,决不运输营运许可范围之外的危险化学品。同时,运输企业在运输危险物品时,其运输的时间、路线应事先报请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并按公安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行驶的时间、路线。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应协同其它部门加强对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的检查,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考核其是否具备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资格以及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各项操作;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等。对不具备从业资格的单位要坚决取缔,对在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操作过程中违规的单位予以严惩。

2.车辆

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车辆安全达标才能发放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许可证的规定,并要求运输单位保持其安全状态。经营单位必须对已获得运输许可证的车辆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安装必需的安全装备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同时,公安机关应积极推行危险化学品车辆上路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化学品标识,以警示其它车辆和行人。

3.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具备与其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感,遵章守纪,通过相关部门的岗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操作证》或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一般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消防常识及处置突发事故的应变技能。

(二)建立危险化学品的计算机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技术数据库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数据库可根据国际标准“iSo11014SafetyDataSheetforChemicalproducts”规定的数据模式建立,[4][5]其中每种物质数据分大项16项,小项72项,内容包括:标识、危险特性、防护、理化特性、活性反应、燃爆特性、毒理学资料、环保资料、运输及储存以及相关法律等信息。该数据库的建立可参考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和《化工产品理化特性检验与检测手册》等。

2.建立安全运输数据库档案

每一个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都应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档案,对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有详细的记录,并由专人管理。使所有危险化学品的进出、流向等信息都记录在计算机中,从而可随时查看各危险化学品的分布、流向和进出等情况。当前,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公安机关应协同危险化学品储运单位,搞好危险化学品的统计工作,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分项标准编注,进行数据库管理,把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的储运场所编制到若干软件中;把企业自防自救措施、存储的易发事故点以及各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可能出现的灾害隐患存储于计算机管理软件中,以便于检查和监督相关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

(三)建立安全运输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危险化学品识别和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在共性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多介质的风险现场模拟系统,确立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构建预警技术平台。[6]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设计危险化学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前端预警和末端预警,分别对应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前及发生后的风险预测,检测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的早期“信号”并及时预报,从而指导潜在风险承受者采取科学的风险控制对策。前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出现之前提供警告信息,以便采取措施阻止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决策者选择适宜的应急控制对策,并使应急系统进入戒备状态;也可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末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发生时以最佳应急方案和最快的处理速度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处理,从而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切断风险源,减少受害范围,使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危害最小化。

(四)制定安全运输行业制度和标准

参考国外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技术及管理经验,[7]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标准:(1)对不同危险化学品从运输操作的角度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适宜操作的环境,不同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规范、运输设备要求等,以降低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2)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从业人员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以检验其是否具备从业资格;(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运输制度,如安全运输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安全运输监督检查制度等。

(五)建立安全运输信息平台

建立基于3G技术的安全运输信息平台,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车辆、货物、运输路线、人员等进行实时监控及事故后果的实时模拟,实现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先期预测及预警,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恶性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发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构建相应的事故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动态优化应急资源调度和应急响应方案。

(六)做好安全运输宣传工作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最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具有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意识,充分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重要性,自觉关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积极主动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时刻注意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大力宣传,让每一个生产、运输、使用者都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其使用、存储、运输方法,做到遵章守纪,提高其安全意识,把执行规章制度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七)建立运输事故应急系统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许多事故是由于处置技术不合理,致使事故规模扩大,导致损失惨重。因此,为了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群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在公安机关的主导下宜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成立安全运输应急技术中心

依据各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中心作为应急技术和信息的支撑单位,为社会各界提供应急技术咨询服务。其中包括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事故提供相应的应急电话服务,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预测等服务。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若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中毒等事故,驾乘人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应急技术中心汇报。

2.建立运输过程风险控制体系

建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过程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内在风险,提高处置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效避免或减缓事故后果的不利影响。

3.制定应急疏散预案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发生后,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和其它人员可能需要大量疏散。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疏散预案。应急疏散过程一般为计划、组织和实施人员安全疏散转移,即在有限的疏散时间内,优化所有可行公路的最大人员疏散量。

4.集成化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整合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预警技术系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模拟预测演练系统,集成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模型库、案例库、专家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监测方法库、应急处置知识库等,形成应急技术决策管理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事故技术决策管理系统,打造成为具有信息查询和管理、模拟评价和预测、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事后反馈评价等多种功能的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为科学、快速处理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释放的规模;(2)改变危险化学品的时空分布格局;(3)降低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程度;(4)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环境和风险受体进行人为隔离,即在危险化学品风险场形成之后,将危险化学品风险受体撤离该地区。这是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回避策略,特别是在前三种功能失效或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受体回避是十分有效的。(5)对某些受体,特别是静态受体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八)建立安全运输咨询服务中心

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咨询服务中心,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咨询服务,如:日常咨询服务、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及建立营运的网络计算机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等,并面向社会开展一系列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咨询服务工作落在实处。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9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如何确保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等问题给交通运输应急机制屡屡带来考验,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机制,搞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已刻不容缓。

2构建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的意义

2.1交通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道路交通也不例外,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运输业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交通格局,这种变化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已成为交通运输管理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2.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前,道路运输方式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体,但与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运输安全管理还显滞后,特别是近些年呈现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对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及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重要意义。

2.3客观经济环境促进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力促进运输业的大发展,交通与经济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日趋频繁,形成了全国商品大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随着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依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6%即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大幅增长升,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自1994年始GDp增长率已连续十几年超过8%,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以说客观的经济环境是目前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构建道路运输保障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3.1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与交通相关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交通部,应提高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速度,要重视运用科技途径提高针对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道路交通保障相关理论及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决策技术和事故救援及处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道路交通保障的科技水平。

3.2加强运输队伍建设,强化运输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道路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方面的人才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应急救援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技术专业优势及特长;以地市为单位整合组建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合理规划省级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救援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和利用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努力构建“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运输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协调专业运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应急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结合的道路突发事故救援及运输保障队伍,勇于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力争实现道路突发事故应对工作的社会化。

3.3加快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进度

加快对道路运输事故预警机制的建设步伐,结合现实情况可建立四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科学的预警信息、更新及解除程序,并对有关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起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突发事故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筛选、统计及分析的相关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的能力和预警水平。加强信息报告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的报告、举报、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事故应急值班、渠道联络、应急会商、信息报告等制度,明确各个级别的应急信息报告标准、时限及相关程序,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决策机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责任明确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危机决策问责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相关细则,积极探索构建应急保障事后独立调查制度。加强对事故相关信息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等的建设。

3.4加强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道路运输安全预案篇10

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因其所属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危险化学品品种的多样性、理化性质的复杂性、潜在的高危险性、事故高危害性而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控制并尽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将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笔者认为,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关系

现在还有不少运输企业对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把它作为应付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年审把关、责任追究的挡箭牌。不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自身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害类型、造成事故的原因等缺少认真的疏理和分析,存在较严重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心理,总觉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要求高、监管严,出事故的机率低,如果真的发生事故,也只能听天由命,编制预案作用也不大。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大多缺少化工方面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完成法律法规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这一“规定动作”,而去拼拼凑凑,蒙混过关。近年来,随着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频繁发生,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要求提高,大多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预案编制工作都委托安全中介评估机构进行。由于现有的安全中介评估机构少且几乎都是从事化工行业工作的,缺少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经验,编制出的应急预案缺少交通行业特点,针对性不强。有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没有认真组织单位从业人员系统地进行学习、消化,因而一旦发生事故自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逃之夭夭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既是法律法规对运输企业的要求,也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和减轻重、特大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援预案”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定要站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认识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实现从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转变,这是搞好编制的前提。

二、场所固定性与移动性的关系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性重,对社会公共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既不同于单纯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储存企业场所相对固定,也不同于普通的货运企业,不涉及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危险和危害。事实上,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要复杂得多。既包括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人的违章行为和失误因素、车辆技术状况及设施设备的缺陷、道路状况、地形、人群、天气的因素,还包括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和救援不当导致的事故扩大等等。且运输距离越长,不确定性越多;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品种越多,不确定性越多;车辆变换运输的品种越频繁,不确定性越多。据统计,有50%以上的危险品运输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对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是确定危险源点,增强预案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场所相对固定的地方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对预案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一般只要有当地的消防、环保、安监、医院、行业主管部门的电话号码就足够了,而后者尤其是位置跨地区变化的车辆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运输剧毒气体时,最好要有沿途县乡政府的电话号码,以便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里,通知当地组织有关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现在,不少运输企业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时,没有对运输车辆的位置移动和移动过程中的复杂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沿途危险路段调查不够,对不在运输企业所在地沿途需要经过的县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环保等的联系的方式、方法未作交待,如果一旦在外地发生事故,运输企业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鞭长莫及,不利于及时抢险、救援和采取控制措施,常常会扩大事故后果。

三、应急自救与社会救助的关系

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多次搬运装卸,环境温度或压力的变化,操作不当,包装容器的反复回收使用,桶盖垫圈的失落,安全阀的变形断裂等等,都可能造成气体泄漏扩散,液体滴漏渗逸,固体破漏散落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及时正确的最初应急行动可以在事故升级前极大地降低事故的后果。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爆、易燃或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特别是在运输中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危险品事故,如甲苯,实际上它同时具有易燃品和毒害品的性质,所以尽可能详细叙述针对承运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事故及这些事故发生后的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特别需要注意事项和回避事项及不同于其他事故应急的特殊步骤等对提高自救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承运的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理办法,重视不够,分析不够,交待不细。加之个别挂靠经营或承包经营的车辆安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没有按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往往只能是依赖社会救助,造成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