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弊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49

光伏的弊端篇1

关键词:太阳能大电流控制器检测系统充电电流放电电流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背景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不管是离网系统还是并网系统,太阳能光伏充放电控制器在系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系统管理和组织核心的角色。蓄电池组充电效率、系统运行效率、系统监控、保护功能的可靠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控制器。控制器的质量由其充电特性、负载特性、控制特性、可靠性四个方面决定。充电特性主要指太阳能光伏方阵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组进行大电流充电、涓流充电、浮充充电等功能的管理能力;与太阳能电池方阵匹配、充电原理和充电方式有密切关系。负载特性主要指控制器带大电流负载能力和耐受大电流冲击能力。控制特性主要指对蓄电池各种保护功能及充放电管理。而控制器的可靠性则与充放电电路设计、元器件使用、焊接工艺等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与控制器所采用的功率驱动管工作的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在实际运行中,控制器的功率驱动管始终处于大电流的开关运行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功率驱动管带负载能力是决定控制器运行稳定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了生产出可靠性高与稳定性好的控制器,需要对控制器大电流充放电、耐冲击电压、耐冲击电流、蓄电池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等一系列参数进行检测,其检测方式和检测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电压大电流控制器多采用模拟搭接太阳能充放电回路结合钳形电流表和万用表进行检测,这种方式设备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阻性负载或感性负载、电缆、开关及相关部件组成。关键存在最大的弊端是,实验进度要依据天气情况而定,如果是阴天或多云天气,那充电电流将不能持续均匀的施加于控制器,并且使用高电压大电流蓄电池组,充放电循环时间持续很长,并且电压不具有可调性,在检测过程中,某些检测点(蓄电池组过充保护点、过放保护点)很难测量到精确值,负载放电端,采用大电流阻性负载或者感性负载并联组成,实际试验时,危险性高,安全性差。

同时由于投入成本比较高,而且测试系统连线复杂,操作过程繁琐,检测效率低,精度不高,可靠性差、功能少等缺点,没有必要的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检验手段,产品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以致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为了克服现有检测技术的不足,本系统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准确的对DC220V(或更高电压)太阳能光伏充放电控制器进行大电流充电、大电流放电、控制器过充保护点及过充保护点恢复、控制器过放保护点及过放保护点恢复、控制器充电效率、控制器输入输出功率、冲击实验及定时充放电检测的高电压大电流检测系统。

1、系统组成

本系统包括:三相干式大功率调压器(带调速调压功能)、三相全波整流桥、功率负载箱、光伏模拟器电源、直流接触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直流智能检测仪表、温度控制器、时间继电器、直流断路器、操作台、按钮指示灯、电缆及其他部件等组成。

2、系统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模拟器电源来提供太阳能光伏充电工作电压,光伏模拟器输入电压范围DC(0~1000V),电流40a;采用100KVa三相干式调压器,通过三相全波整流桥转换直流电压来模拟太阳能电池方阵,整流桥后端接自愈式并联滤波电容,去除电源输出端干扰,避免控制器由于谐波存在而误动作;负载端采用2个10Kw功率负载箱,每个负载箱电流投入抽头比为20a、10a、10a、5a、2a、2a、1a,共计每个电阻箱总电流为50a,2个电阻箱总电流为100a。功率负载箱与蓄电池端模拟电源并联连接。在测试时,加入蓄电池电压,使控制器工作,此时投入小电流负载,负载箱流过的电流由太阳能光伏电池模拟器电源来提供,此时投入调压器模拟电压,由于电源不能给电源充电,此时小容量电阻箱与充电电源形成回路,充电端电源使控制器充电管(iGBt)处于开通状态,充电电流经由电阻箱消耗,在充电管(iGBt)开通状态下,继续投入电阻箱电流,此电流完全流经控制器充电控制单元,功率负载箱、控制器、方阵端、模拟电源形成充电放电回路,达到控制器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的效果。

图1系统工作原理图

3、系统检测项目

①充电功能检测;②放电功能检测;③控制功能检测;④充电效率检测;

⑤放电效率检测;⑥控制器功耗检测;⑦回差电压检测;⑧保护功能检测;

4、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①三相干式大功率调压器电压调节范围:0V-430V;最大工作电流134a;

②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0V-602V;最大充电电流150a左右;

③最大放电电流:100a;

④最大冲击电流:100a;

⑤温度保护范围:0℃-1300℃;

⑥交流电压测量精度:0.5级;

⑦直流智能计量仪表测量精度:0.5级;

⑧时间继电器延时精度:打开电源±0.01%±0.05s;来信号±0.01%±0.03s

本系统以操作台为中心,其中三相干式大功率调压器、功率负载箱、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等3个主要设备都通过高质量航空接头和工业插座与操作台无缝对接,操作台内部由5个直流接触器组成切换电路,通过按钮指示灯操作直流接触器进行充电回路与放电回路灵活手动切换,具备电气互锁与机械互锁功能;也可以根据检验手段的不同,通过充电时间继电器或放电时间继电器实现定时充电与定时放电检测功能;操作台面板上包括7只高精度指示仪表,在不同测试过程中,可以同时监测调压器输出端电压、经整流的直流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功率;功率负载箱实时温度显示、控制器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充电时间设定、放电时间设定、冲击时间设定等。

图2系统实物图

三、系统设计目的及意义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用三相调压器和功率负载箱来分别代替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从而达到给控制器充放电的功能。此系统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检测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好、功能多等优点,从检测方式来看,此系统可以不用考虑天气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试验;从传统上来看,该系统节省大量的初始投资,无需太阳能光伏方阵与蓄电池组,实验系统整体集成化程度高,便于拆卸,对于高电压大电流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充放电实验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检验平台。

四、系统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本系统可以单独检测控制器,对于不同电流等级的控制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组成设备的电压电流等级及负载功率来实现,所测技术参数通过交直流智能监测仪表直观显示,可以涵盖及全面测量控制器各种功能与技术参数,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线监测及鉴别其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同时该系统最大优点是依靠调压器和功率负载箱彻底取代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笨重的蓄电池组。

本系统与现有常规检测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系统采用三相全桥整流调压来模拟太阳能电池方阵,使输入电压范围宽,调压间隙小,输入电压稳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实现了控制器大电流充电实验,解决了由于传统方式易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检测,从而提高了测量的方便性,提高检测效率。

2.本系统通过简单直流接触器自锁与互锁电路实现充电回路与放电回路的自由切换,操作便捷,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检测效率高。解决了由于传统方式的系统连线复杂且繁琐,使操作可靠性与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3.本系统通过1组直流接触器解决了控制器大电流冲击试验;

4.本系统充放电时,与传统方式相比,彻底取代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笨重的蓄电池组,其投入成本比较少,占地面积小,集成程度化高等优点。

五、结论

光伏的弊端篇2

关键词: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电能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tV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用电负荷正急剧增长。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大容量电力系统也相继暴露出其无法忽视的一些弊端:大面积停电事故屡发不止,偏远地区输电费用过高,无法灵活跟踪负荷变化等。同时,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引起的能源危机也让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长远战略深入人心。基于以上原因,一种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被提出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为了实现就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一种高效、环保、灵活的新型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DG)成为智能电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范围内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成为电力系统新的研究热点。

一、光伏发电并网模型介绍

太阳光伏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特性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固态器件。其基本特性和二极管类似,因此可以看作是p-n结型半导体二极管。当具有适当能量的光子入射于半导体时,光与构成半导体的材料相互作用在两端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生伏打效应。理想情况下,将光伏电池等效为电流源和一个理想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图

根据等值电路图可写出光伏电池方程式(1)。

其中ipv为光生电流,i0为饱和电流,Vt=nSKt/q,nS为一个光伏电池板所包含的电池个数,如图1此光伏电池板包含48块电池。K为波尔兹曼常数:1.38x10-23J/K。g为电子的电荷,1.6x10-19C。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包括伏安特性和温度特性,如图2a、2b)所示为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图2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输出特性曲线

由图2可见,光伏阵列的路电压主要受电池温度的影响,并且温度越高开路电压越低,呈现负相关性;而光伏阵列的短路电流主要受光强的影响,并且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增大。由图2可见,光伏电池最大输出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同时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呈现负温度效应。

二、光伏电站发电并网模型

该光伏模型每组光伏电池组由150*20个光伏电池组成,单电池的伏安特性测试采用tDB-100娃太阳电池,光伏阵列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光伏阵列参数

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光伏模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太阳电池所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在输入电网的设备,是并网光伏系统能量转换与控制的核心。光伏并网逆变器其性能不仅影响和决定整个光伏并网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同时也是影响整个系统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根据有无隔离变器,光伏并网逆变器可分为隔离型和非隔离型等。具体分类如图3所示:

图3光伏并网逆变器分类

工频隔离型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常用的结构,也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光伏逆变器类型。集中式光伏并网一般容量较大,因此本文中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用此逆变器形式的光伏模型。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工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

光伏陈列发出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化为50Hz的交流电能,在经过工频变压器输入电网,该工频变压器同时完成电压匹配以及隔离功能。由于工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采用了工频变压器使输入与输出隔离,主电路控制电路相对简单,而且光伏阵列直流输入电压的匹配范围较大。另外,该光伏模型中,mppt算法用扰动观察法,逆变器选用三相桥式电路,控制策略引用同步pi电流控制,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为2kHz,滤波器选择L型滤波器。

三、数据采集

(一)、改变光伏并网容量

将光伏模型接入10kV开闭站处,每组光伏电池组由150*20个光伏电池组成,通过一个500kw逆变器并入电网。改变并网的光伏电池组数(括号内为光伏向系统注入的实际有功功率),测量每个节点处的电压、谐波电压畸变率,得到不同接入容量下1-9节点处的电压偏差和谐波电压总畸变率。

(二)、改变光伏并网位置

保持光伏电池并网组数不变,本仿真中采用10组,只改变接入电网的位置,分别接入配电网10kV闭站、第4节点、第8节点处,测量1-9节点处的电压、谐波电压,得到不同接入位置下各节点处的电压偏差和谐波电压总畸变率。

四、影响分析

(一)、并网容量与并网节点电压质量的关系

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不同光伏容量接入时并网节点的电压偏差、谐波电压畸变率与注入系统有功功率的描点图,见图5所示。

图5不同容量接入时电压偏差与有功功率描点图

结合图5的分析可知,通过增加并网光伏电池组来增加并网容量时,可以抬高系统的电压水平,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谐波水平,因此,在增加光伏发电容量,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同时,应考虑谐波约束,并需结合系统内电压可调节范围考虑电压允许偏差的规定。

(二)、并网容量不同时各节点电压质量

根据数据可知,以未接入光伏电池、接入2组、6组、10组光伏电池时各节点数据为例,绘制接入容量不同时各节点电压偏差、谐波电压总畸变率的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图6不同光伏界楚接入时各节点电偏差

由图6可见,越靠近系统母线的电压越高,对应的电压偏差越小,电压偏差随着节点远离电压母线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当并网光伏容量较小时(本仿真中为两组150*20光伏电池),与未接入光伏时各节点电压水平相比,影响不大,对电网电压水平的改善不明显。随着并入光伏电池组数的增加,系统各节点的电压水平被提高,电压偏差降低。

例如,本仿真中观察到,当光伏接入10kV开闭站处,即线路首端时,馈线沿线的电压依次降低,电压负偏差依次增加。

当光伏并入线路中部时,即本模型中的第4节点,各节点的电压较接入首端时的电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中部和末端各节点电压水平被大幅度提高,电压偏差由负偏差变成正偏差,首端节点的电压提高到接近标准电压。

当光伏并网节点选择线路末端时,即本模型中的第8节点处,靠近线路末端的节点电压被大幅度提高,相较于接入中部的电压偏差明显增加,随着并网容量的增加,很有可能超过国家电压偏差的标准限值。因此,此种并网位置不予推荐。

综合以上三种不同接入系统位置的情况,在电压偏差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情况下,只考虑到提高系统电压水平,降低电压偏差时,将并网节点选择在靠近系统线路的首端或者中部可以较好的改善系统电压水平。

并网总容量相同的光伏电池,分布在线路不同位置时,得到的馈线沿线各节点谐波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比较图中各曲线,当光伏并网接近线路首端时,各节点谐波电压总畸变率变化不大。当并网节点选择在线路第4节点时,馈线沿线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相较于接入首端时均有所增加,其中,中部和末端的谐波水平明显提高,谐波电压总畸变率明显增加。当并网节点选择在第8节点,即线路末端时,馈线沿线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被进一步提高,靠近第8节点的线路末端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有明显提高。

综合以上三种不同位置接入对谐波电压畸变的影响可知,并网容量相同的光伏电站,其接入位置越靠近线路末端,馈线沿线各节点的电压畸变越严重,反之,并网节点越接近系统母线,对系统造成的谐波影响越小。从减小谐波畸变的角度,分布式电源不适宜在末节点接入系统,可以选择在接近系统母线处和馈线中部的位置的组合。

结束语

以一个实际的配电系统模型为例,通过改变光伏并网的容量和位置,分别讨论了集中式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两种不同并网形式下对系统电压偏差、谐波畸变的影响。总结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不论光伏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并网,均可以提高系统中各节点处的电压水平。(2)在不改变光伏并网位置的情况下,两种并网形式馈线上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由光伏并网的总容量决定。并网容量越大,对电压的提升程度越大。

(3)光伏并网总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两种并网形式的谐波电压畸变程度随着并网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文献

光伏的弊端篇3

关键词: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16-58-1

15至9月农业气象条件利弊分析

2012年5月~9月雨量偏多,气温略高,日照正常。该时段降水量为667.4毫米,比常年偏多149.6毫米,比2011年偏多297.2毫米。时段平均气温为19.6℃,比常年偏高0.2℃,比2011年偏高0.3℃,时段日照时数为1142小时,比常年多20.7小时,比上年偏少34.7小时;8月29日出现88.9毫米的暴雨,系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本地最晚的一个台风所致。9月13~16日出现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低温。年内极端最高气温31.6℃,出现在7月17日。终霜日4月18日,初霜日9月30日,无霜期166天。活动积温3130.8℃。

2012年玉米生长期间有利的气象条件:透雨早,积温高,无霜期长,降雨时空分布较为合理。不利条件:光、热、水阶性变化明显,且阴天较多;播种期、抽雄吐丝前的阶段性干旱,7叶期的阴雨、寡照,没有抑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天气。乳熟期的大暴雨和偏北大风使玉米大面积倒伏而减产。

2播种至出苗期气象条件利弊分析(4月25日~5月15日)

该时段降水偏多,气温稍高,日照偏多。时段降水量为51.8毫米,比常年偏多16.8毫米,比上年偏多28.8毫米;该时段平均气温为13.8℃,比常年偏高0.5℃,比2011年偏高2.1℃;该时段日照时数为184.1小时,比常年偏多24.3小时,比2011年偏多40小时。期间两个降水时段,分别为4月25~27日40.9毫米;5月12~14日10.4毫米。4月17日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29日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4月28日、5月5日出现大风天气,致使5月5日至11日出现阶段性干旱。

3出苗至拔节期气象条件利弊分析(5月16日~6月20)

该时段雨量特多,气温正常,日照稍少。时段降水量为158.5毫米,比常年偏多80.4毫米,比2011年偏多38毫米;时段平均气温为18.9℃,与常年持平,比2011年偏高0.4℃;时段日照时数为281.5小时,比常年偏少6.7小时,比2011年偏少6.7小时。5月18~22日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达。5月23日~27日阶段性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苗生长。6月3~5日,10~18日出现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下的低温天气,并伴有连阴雨,17日出现大雾。36天中18天有降水。此阶段是玉米茎叶生长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部分地块因施药不及时出现了草荒,且低温、多雨、高湿、寡照为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和一代粘虫产卵提供良好的环境。

4拔节至抽雄吐丝期气象条件利弊分析(6月21~7月20日)

该时段雨量偏多,气温正常,日照正常。时段降水量为195.3毫米,比常年偏多47.8毫米,比2011年偏多30.8毫米;时段平均气温为22.7℃,比常年高0.1℃,比上年偏高0.7℃;时段日照时数为222.9小时,比常年偏多11小时,比2011年偏少11.9小时;13~19日为高温少雨时段,无降水,为历史极值。大田出现了阶段性旱象。高温弥补了玉米前期热量条件不足。少雨使正处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玉米需水量明显不足,对7月15日前后抽雄的玉米不利,影响有机质合成、转化和输送,同时阶段性高温少雨诱发了蚜虫发生。

5灌浆至乳熟期气象条件分析(7月21日~8月20日)

此阶段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关键期,该段雨量偏少,气温略低,日照正常。时段降水量为89.2毫米,比常年少90.7毫米,比2011年偏少81.9毫米;时段平均气温为22.4℃,比常年低0.5℃,比2011年偏低1℃;时段日照时数为197.6小时,与常年197.8小时接近,比2011年偏少22小时。虽然该时段降水偏少,但灌浆期雨量时空分布较为合理,基本满足此阶段玉米生殖生长的需求,玉米秃尖率较小。8月份二代黏虫从南方迁移至本地,主要危害杂草多的玉米地、低洼地玉米、三类苗玉米,使个别地块绝收。

6乳熟至成熟期气象条件分析(8月21日~9月30日)

光伏的弊端篇4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陆续推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有利政策,并批准了“金太阳”、“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多个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以大力支持国内光伏产业的建设。这对于指导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市场资源倾斜、提升行业关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生产对能源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具有清洁、安全和可靠等特点的太阳能给以上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且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成本逐年降低,给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未来低价的太阳能发电将会成为电力来源中的主流,太阳能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2012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主要面临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欧债”危机升级及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可能恶化外部宏观市场需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内需下降;国内光伏行业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一直为欧美多晶硅供应商掌控,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也将会对光伏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转型升级时间紧迫,行业结构亟待优化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急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加强设计业发展,发挥现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和贸易的转型升级。市场转型升级的宏观趋势将在短期内对行业中的初创期、中小规模企业带来较大的转型成本与技术压力。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现状

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应用市场的扩大、地方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刺激,光伏市场被逐渐打开。

2009年7月2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金太阳”),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这被看做是中国支持光伏产业的首部政策。

不过在推出“金太阳”之时,中国光伏市场还未形成,成本尚未摸清,政策采取的是按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这个方案简单易操作,但是弊端在于这种事前补贴方式,项目通过评审后就给补贴,“骗补、先建后拆、报大建小”的现象难以监管,而且电站建设“采用次级组件,质量缩水,难以管控”的问题也难以监控。

其次,光伏下游产业发展瓶颈还体现在国内公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可程度上。欧美国家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度比较高,因为,其有很长的发展过程,而我国真正鼓励公众投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从2013年才真正开始。光伏太阳能的电池板需要很大的空间面积进行安装,目前大多数的楼房小区不支持安装或者不具备安装条件。别墅区的住户不愿意投资这笔钱进行安装,他们觉得国家电网的电用着更省事省空间。农村的住户空间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资金有问题,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大部分住户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中国光伏发展路线图(2020/2030/2050)”研究推算,2020年我国建筑总面积将达到700亿m2,其中可利用的南墙和屋面面积为300亿m2,按照可利用面积的20%用于安装光伏系统计算,则届时可安装光伏的建筑面积约为60亿m2。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易于消纳,盈利模式看好。我国目前建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主要位于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地域优势,宽阔的地理空间便于大型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并且地广人稀、不能大量消纳光伏电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弃光”现象,形成光伏发电阶段性产能过剩。相比于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该地区用电量大,光伏发电高峰时段与用电高峰重合,无论自发自用还是余电上网都可全部消纳,不存在产能消纳问题;而且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可以建在屋顶、厂房等闲置空间,不占用土地。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商业盈利模式上具有优势,国内光伏项目向分布式转移是合理布局的必然选择。

从国外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经验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以德国为例,其太阳能发电占全部能源的5%,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全部光伏项目的70%;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合理使用工业厂房、居民住宅等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使得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成为光伏项目的主体。

光伏的弊端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弊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24-02

现在,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加之物理的学科特点和高考对实验的逐渐偏爱,物理老师需要不断探究和丰富实验教学方法,以推进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分析能力的提高。如何搞好物理实验教学,下面将谈论本人一点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一、传统实验教学弊端分析

目前许多物理老师仅仅依据教材设计的内容安排一些示范性和验证性试验,在教材规定的实验目的、器具、步骤基础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流程不可谓不全面和精准,但是这样学生只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某些原理,明白了教材中的定律,而要想独立操作实验,拓展创造性思维却是不易办到。于是实验教学只能一直以老师为中心,教材为终点展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收容所。即使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也是限制颇多,动辄强调仪器的宝贵和爱护,禁止学生想象和发挥去操作,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一步一步移动和配合。整个实验过程还是老师一手操纵,学生恰似木偶被绳子拉动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样某些学生的困惑得不到释然,自发的深层意识的火花不能燃烧成熊熊烈焰。单一方向的传授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制约了他们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正常发挥。这种中规中矩的实验教学丝毫不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丧失了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无从实现。实验过程虽然非常顺利,但其应有功能无法体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成了泡影,整体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变为虚无。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方法

1.以史料和案例激励创新。物理发展到今天的丰富和深邃,离不开诸多为之献身的科学家。他们不断继承和探索,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交织、艰辛与趣味并存的不平凡实验过程,确立了众多著名的定理,在物理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这些前人物理探索的经典史实和案例如一颗颗明星点缀了璀璨的物理天河。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需要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材料既存在于教材之中,也见于各种科学刊物和影视栏目,老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助推剂,为学生树立物理模范和偶像。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人也不是多么神圣和不可企及,他们的成长经历也有许多与我们相似之处,甚至与之相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只是人家有不同于常人的尝试心理和质疑精神并执著地坚持下去。学生沐浴在科学家实验的光辉之中,很容易产生效仿心理和创新精神。这样在实验前老师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2.用实验操作掌握方法。方法从实践中得来,老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要教学生“会学”。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不能实现这一目的的,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态度,敢于让学生去实验,乐于让学生去操作。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物理的,就在于物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只单纯地通过听讲记住和巩固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大至仅占四分之一,通过观察现象掌握的也不过一半,但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的知识就达九成以上了。所以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并提倡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学生就会获得事实依据,就能验证定律的正确,就可以自己分析,归纳出规律和概念,最终掌握探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3.在观察中撬动思维。进行实验教学时,老师不能仅让学生明白试验的过程和步骤,更要教育学生做个细心人,勤观察,会观察,在观察中启发思考。其实物理中每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遵循实验—观察—思考—理解—应用的规律,观察是其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时,时时处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会学生从哪些地方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怎样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如果学生学会了适时适地地边观察边思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物理知识的掌握也就不在话下了。如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伏安法和伏伏法、安安法等示数的不同,有多大的细微差别,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在思考中,让学生明白仪器本身电阻的存在,获知误差产生的又一原因,知道如何更精确地测得理论数值,最大限度地缩小误差。如果把这一实践结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选用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也就轻而易举了。由此可见观察与思维的关系多么密切,把观察大张旗鼓地引入实验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4.变验证试验为探究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压抑了学生兴趣,闭塞了学生思维,局限了学生的探究空间,而探究性试验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魅力,具有启智、发散、诱深的优点。身处教学改革浪潮中的物理老师不可不转变观念大胆采取。如在进行变速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匀变速、匀速、变速几个方面分别实验掌握变速运动特点,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可能有的学生会由此联想到打点机计时器实验和重力加速度试验,老师就要适时引导鼓励同学们作比较探究。又有学生会把重力加速度和真空落体运动相联系,知识范围又扩大了。纵横联系,几个知识得以串联,比老师费力讲多少节理论知识要强得多。

光伏的弊端篇6

关键词:不良贷款新兴产业政府干预

一、概述

2013年3月20日,无锡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持续半年之久的尚德破产风波最终尘埃落定,中国光伏巨头轰然倒下。一份债权资料显示,在所有债权申报中,债权银行12家,申报金额为76.51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被欠款最多的是国家开发银行,申报债权金额折合人民币高达24亿元;其次是中国银行,申报债权金额为20.44亿元。此外,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渣打银行等申报了各自债权金额。根据破产重组法规定,“债权方只能从重组方拿到原有欠款的50%到60%。”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将缩水35-40亿元,而事实上,即使是缩水后的金额,以尚德当前的偿付能力而言也很难拿回,各家陷入这一风波的银行不良贷款都将大大增加。

这一事件无疑又把视线聚焦到了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上。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改变了多年的持续下降态势,出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而2013年初,从钢贸企业信贷危机,到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再加上难以乐观的国际环境和极具挑战的国内经济,似乎预示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将会继续。

二、问题分析

(一)对新兴产业风险的重视不足

新兴产业在带来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在2007年,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之后的5年间其产量继续翻倍增长。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现在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是50G瓦,而全球只需40G瓦。可以看到,光伏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隐患。

对于高速扩张但是弊端明显的光伏产业,各银行仍选择高调支持。以2010年为例,国开行分别宣布了尚德5年500亿人民币贷款承诺、天合光能300亿贷款承诺、晶澳太阳能300亿元人民币贷款承诺、英利360亿元贷款承诺、赛维LDK600亿元战略合作授信,而中行也并未落后,中行为尚德提供一笔3.58亿元人民币长期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与保利协鑫签署了100亿元人民币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根据江西赛维LDK公布的报表,截至2011年3月,中行也是其最大授信和贷款行。这反映了银行决策层对光伏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这样的预期有其合理性。但是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事件的发生,也令人深思,对新兴产业扶持的力度应该控制在哪里?2012年,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超过70%。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不考虑产业的混乱发展状况和加剧的信用风险,仍不断地投入资金,借款人一旦像无锡尚德一样出现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剧增。因而对产业整体风险的忽视,是银行贷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关注不足

早在2009年,整个行业亏损就已经出现端倪。因为光伏产业的全球性产能过剩和光伏组件出现的恶性价格战,光伏平均利润率从2009年下半年的30%一路下跌到全面亏损。而尚德也并未例外。及至2011年起,光伏行业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各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大幅下调政策补贴力度,导致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企业间竞争加剧,价格暴跌,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光伏组件价格从2010年1.4美元/瓦下降至0.7美元/瓦。行业大势裹挟下,尚德电力的运营也急转直下。2011年,出现光伏组件在欧洲集体遭拒以及支付2.12亿美元与memC以终止2006年签署的一份硅晶圆供应合约等事件,而2012年,受欧美印多国抡起了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大棒”,欧洲和印度反补贴反倾销等事件影响,尚德电力的二、三季度财报,总计亏损近3.8亿美元,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在面临出现经营危机,存在问题贷款的借款人时,银行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及时抽贷,以期拿回一部分贷款;另一个是继续放贷,支持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不良贷款造成损失。很显然,中行和国开行等银行都选择了第二种做法。从2009年开始,他们就对尚德进行了大规模的贷款。2009年初,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2010年,国开行提供一笔5年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共3.95亿美元,中行提供一笔3.58亿元人民币长期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2011年,国开行提供一笔3年期1.3亿美元的授信用于运营资本,中行提供了一笔1年半的总额为27.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2012年底,国开行提供一笔2.2亿美元(约合13.8亿元人民币)的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可以说,尚德的经营困境,一直伴随着银行的贷款支持。

银行在尚德濒临破产的情况下,不抽贷反放贷的原因除了希望能支持它渡过难关,以免之前投入的资金打水漂外,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对这种政府大力扶持的大型企业的信任以及在“抓大放小”的放贷战略下对大型客户的重视。但在企业进行贷款管理时,应从贷款人的品质、能力、现金等政策原则出发管理贷款。同时在一笔贷款变成银行的真实损失前,通常会有一些财务信号,银行应及早从这些信号中发现问题。忽略贷款人的真实经营状况,在信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继续放贷,最终很有可能造成贷款损失。尚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政府对银行的干预

在我国,各银行都需要以政府为导向才能生存发展,这使银行的贷款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干预。2009年初,无锡政府组织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而在正式破产的半年前,尚德已经要求破产的情况下,无锡市政府成立了稳定尚德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服务小组,无锡市政府明确要求银行不得抽贷,并要求当地银行对尚德提供支持。当地业界流传的说法是,银团对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提出了30亿元的新授信计划。政府的强制干预,无疑也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光伏的弊端篇7

关键词:光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自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至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们国家光伏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在21世纪初不少优秀光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并蓬勃发展,由于其门槛低,作为国家新兴行业,更有政策的扶持,不论大小规模,人们纷纷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只为能分得这一块大蛋糕。

可是好景不长,从2012年起,自美国对我光伏产品启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甚至后来的印度也启动“双反”调查,而以欧盟为主的欧美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曾今是光伏界的“大哥大”尚德不得不宣布破产,江西赛维LDK正寻求自保之路。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问题就全都暴露了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并且亟待解决。

一、我国光伏企业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欠缺

光伏产业中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就是产业链上游部分,而我国在上游领域发展的企业只是少数,发展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生产规模小、相关技术落后而且缺乏竞争力。我国光伏企业普遍呈现产能过剩、规模扩张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先进技术加以辅助,企业依旧难以长久发展。

我国光伏企业同国外同行业竞争者相比,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国内创新企业较少,可是技术或者设备更多的是先从国外购买再进行模仿、复制,而模仿、复制的先进技术或设备只能暂时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旦国外企业不再提供技术服务或设备,都会对我国光伏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2.企业产能普遍过剩

我国光伏行业尚处在成长初期,进入门槛不高,自2008年起我国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也是不断扩张,但是2012年之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小规模企业,可就算大量的小企业退出后,2012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能依旧达到4500万千瓦,而2009年的7倍之多。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产业已建立产能合计超过了全世界总装机量。

3.融资环境困难

鉴于目前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短期内不容乐观,商业银行将更少可能贷款给企业。不得不说,光伏行业自身的“三高”特点和银行贷款时所考虑的资金安全系数高,盈利效果好等因素相违背,光伏行业风险高,技术高同时收入也高,现阶段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恐怕很难,就目前而言,都是国家政策性的银行对光伏企业给予帮助,商业银行充其量就是少部分的流动贷款。所以光伏企业目前融资环境困难,亟需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4.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我国光伏企业主要依赖于出口经济,也就是国外市场,而对国内市场近年来才稍加关注。举例来说,以前的产业巨头无锡尚德的光伏组件出货量曾经连续五个季度拔得世界头筹,按理来说,继续发展下去应该更加辉煌,可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一抬头,面对“双反政策”,巨头尚德也无奈选择了破产重组。这种依赖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弊端尽显无余,这样的发展终归只能看别人的脸色。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高潮其实还没有到来,我国目前太阳能电力市场还未开发或者说刚刚起步,一旦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建立了电价和上网机制,迎来光伏发电的春天是迟早的事。因此,光伏产业想要健康成长,就得不断发现并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光伏产业才会走上正轨,稳定发展并成熟起来。

二、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困境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贸易战略,合理充分利用产能

1.转变贸易战略,开拓国内市场

在对外贸易方面,光伏企业应该减少对欧美国家的产品出口,采用并购或新建等方式,将生产基地建立在其他国家,在当地进行生产与销售,或在第三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部分国家如“双反”等贸易保护政策,而不是之前那种直接自己生产销售、出口海外的模式。同时,企业还通过对外投资,收购、兼并欧美技术型中小企业等方式,弥补国内在研发和创新上的不足。

目前,开拓国内市场是企业的首要考虑。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光伏并网发电,大都集中在西部及边远地区无电或少电的地区,而用电量大的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应加大宣传,让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光伏产品,培育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同时运用营销策略,扩大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与范围。当前民企与国企之间在成本上明显显示出不对称性,这间接地对民营企业进入光伏并网发电领域形成了挤出效应。诸多民营企业应加强与下游电力企业的合作,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同时政府也应该予以相关政策支持配合。

2.停止过热发展,重组淘汰过剩产能

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盲目扩张、爆炸式膨胀的时代已结束,将在较长一定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所面临的企业过剩是相对过剩而非绝对过剩,只要光伏企业调整思路,光伏业仍然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以单晶硅为首等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国外成本费用比较高的大型光伏产品企业破产倒闭,我国诸多企业处于待重组状态,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也成为当今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可促成光伏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范式过渡,使市场上消失一批恶意拼价格、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进而改善如今产能过剩的局面。

(二)拓展融资渠道,政府政策支持

1.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目前,企业提高融资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改善企业融资方式,开拓并拓宽新的融资渠道。企业应进一步采取审慎的财务管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现金流状态。而只有保留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吸引更多的贷款及投资。对此,企业应该针对市场需求状况,适当调整对新增产能项目的投入,避免原料和库存积压,尝试用股权置换的形式来合并中小企业,从而努力提高售款的回流速度。同时企业内部财管部门和结算中心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及时调剂资金余缺,进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这样做将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降低,向金融机构贷款也会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2.金融机构放宽限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保持客户授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可能的话进一步提高授信效率,持续保持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做好配套的政策出台,协调光伏企业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产业基金的行式,为光伏企业提供以“过桥”资金和风险补偿等支持,同时政府也对大力支持光伏企业的金融机构实施奖励等。

(三)加大核心生产技术研究和掌握

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掌握核心制造技术

目前,我国企业对光伏技术专利的申请较少,国内光伏企业所掌握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也是比较缺乏的。企业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先进技术。加紧光伏电池与组件封装的专利布局,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未来的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旦新产品的技术过硬,其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随之增加,进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利用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加强对中小企业生产线的兼并整合,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减少光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人才培养形成机制,加强国外技术合作

最近几年不少高校有了与光伏相关的专业和学院,为企业发展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光伏企业的发展,培养和积蓄了大批人才,还可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高薪聘请国内外光伏产业专家和技术研发人才。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部级光伏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大力培养和引进光伏产业高技术人才,加强与诸如欧洲美国一些光伏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别的国家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国光伏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2013年8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欧通过谈判阶段性地解决了因光伏产品而起的贸易摩擦,欧盟暂时不会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且对做出承诺的企业不再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但企业自身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进行贸易战略转变,这样的噩梦将再次发生。

总体来说,我国光伏产业依旧在不断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的成长,无论是企业、政府或者其他相关社会各界,都必须重视起来,只有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和帮助,我国光伏企业才能够逐步真正做大做强,稳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凯,邹玉清,许志平.无锡市光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2(06):70-71.

[2]吕秀.影响江西省光伏企业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以江西赛维LDK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2011.

光伏的弊端篇8

关键词:光伏发电,电网调度,安全运行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一种能充分发挥太阳能的有效方式,光伏发电技术如今被广泛利用。这种清洁环保能源的发展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消费者对清洁绿色能源的偏爱。然而,光伏发电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运行可调度性能差、电网运行不稳定、供电电能质量不高等。电网调度管理或操作不当,会导致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分析解光伏发电对电网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如何增强光伏发电的可调度性,提高电网供电质量,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成为了目前大规模光伏接入后,电力调度机构及光伏电站考虑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光伏电站结构及其发电系统运行原理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域都处于高太阳能资源地区。国家规划光伏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2000mw。这说明我国已经向低碳经济大国迈进。至2013年1月,我国发电119万千瓦,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1.4亿千瓦,我国装机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和宁夏,这三个省份集中我国一半多的光伏装机量。装机量都在640mw以上,青海省更是达到了1453mw。

光伏电站由pV方列、混合储能系统、控制器、联网逆变系统等组成,其中的核心元件是光伏电池和控制器。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光伏电站结钩

该结构中,pV方正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器传送到逆变系统,逆变系统根据调度方案的要求,将电能输送到相应的交流电网。混合储能系统将光伏系统中过剩的电能储存起来,当供电不足时,经由逆变系统释放给电网。目前,青海地区已并网运行的大部分的光伏电站都没有设置储能系统,电能都是随发随送,完全依靠天气状况和装机情况,青海德令哈地区建设了目前采用水介质、正在开发熔融盐作为储能介质的光热电站,能够在短时天气变化情况下,不中断电力的供应。联网逆变系统不仅能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而且可以对交流电的电压、电流、相位、电能品质等进行控制,在紧急时刻可以停止逆变器,切断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联系。

光伏发电影响电网调度运行的主要因素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其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依据各类信反馈或监控信息,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如电压、电路、频率、负荷等),经过综合考虑,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指挥相关现场操作人员或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光伏电站对电网的调度实质上是基于光伏电源功率预测信息和储能系统的能量状态的条件下,根据电网运行实际及对光伏电力的消纳情况,确定光伏电源出力以及混合储能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光伏发电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网的稳定性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

因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光伏发电只在白天有太阳光照的条件下发电,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发电能力增强,中午时分达到最大出力,而夜间辐照度为零,这些都影响电网的稳定。光伏发电上述特点决定了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时,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须由其他常规电源为其有功出力提供补偿调节,以保证对用电负荷持续、可靠、安全地供电。在光伏电站有出力时,电网中其他电源需要调整出力,让出负荷由光伏发电供电;当云层飘过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时,要调用增加其他电源的出力,补充光伏发电减少造成的电力缺额。这种为光伏发电准备的可调容量,是电网接纳光伏发电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发电功率的损失影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光伏发电主要是依靠采光设备和光功率转化设备的配合作用来进行发电,这决定了光伏系统要受到天气、温度、地理环境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功能设计是为了让发电受到干扰时可以实现快速切换。但这不能避免发电功率受到损失。事实上,发电功率受到损失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电网调度来控制电压,以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进行。

孤岛效应会导致电网系统和设备的损坏

电路的某个区域有电流通路但实际没有电流流过的现象,被称之为“孤岛效应”。孤岛效应在电网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它不仅会导致并网逆变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损坏,也有可能伤害到电力检修人员。因此要实现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好电网调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当孤岛电网不再具备可靠性,调度部门应该快速可靠地检测出孤岛,尽快切除有意配置的相关设备和装置。

合理安排电网调度,保证光伏供电安全

优化输电技术,维持光伏电压稳定

稳定性差、调节能力差是光伏发电的一个弊端,而电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发电系统是否能大量投入运行。采用柔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以及能源存储技术等改进和优化输电技术,可维持光伏电压的稳定,不需要牺牲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的质量。电网调度时可先解决主要的系统问题,而处理的基本问题也主要以短路功率、动态稳定为主。

优化光伏电站输出功率

在制定光伏电站功率调度计划时,要根据平时光伏供电情况,考虑电网系统的自身能力,结合电网调度已有的信息来进行估计预测。一般来说,光伏电源的输出功率有较大的波动性。而光伏电源输出功率首先就要满足调度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可将混合储能系统视为一个辅助电源来配合光伏电源使用。研发利用熔融盐等新技术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光伏电站的功率输出,提高供电质量,在供电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

检测和防止孤岛效应,保证供电安全

电网调度可以以主动和被动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和防止孤岛效应。如采用Sandia频率漂移法和Sandia电压漂移法等检测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孤岛效应。安装孤岛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出非正常孤岛的存在,但这种主动检测的手段配套设施多,且价格昂贵,还有可能影响光伏电能的质量。而被动检测方法虽然存在盲区,但价格便宜,也不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干扰。事实上,在实际运行中若供给的功率不大,保护配置有合理的话,盲区的缺陷可以通过调度调整来补偿,在电网运行安全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条件不允许采用主动检测的方式防止孤岛效应,被动检测方式在电网调度中可以适当应用。

参考文献

李春来,朱慧敏.青海省光伏电站接入电网调度模式探讨[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1(4):58-60

何思宇.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J].能源与节能.2011(10):41-42

光伏的弊端篇9

[关键词]:素描 教学法 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 “近距离” 直接性 “触摸式”素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70-01

当前学画的人都这样的认识或体会,即学美术首先学习素描。这几乎成了“金科玉律”,不管是大学的升学考试或是各级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中,素描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素描成了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而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素描成了基础课的代名词,占有大量的课时。这说明素描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基础课得到高度重视,也说明素描在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初李叔同等留洋学生带回西方素描教学体系,再加上当时美术救国思想的影响,源自西方的素描教学体系被移植到了中国,影响了一代代从艺中国人。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中国美术体系极不完善,这时以徐悲鸿等引入了源自苏联的“契斯恰克夫体系”,成为了中央美院素描教学的主要教学体系。当时也的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活力,红红火火了好一阵子,并席卷全国,直至影响到现在。今天,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还一直奉为素描“正统”进行训练或传授。

但是,这套体系随着年代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其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显得漏洞百出,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美术的前进步伐。其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契斯恰克夫体系”的重要特征体现画法的整体推进,实现这一要求需要整体进行观察,随时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层层推进,无数空间透视面的明暗深入,显得繁琐而枯燥。极易使人迷失与对象而不得要领。

其次,由于过于重视明暗“三大面五大调”,观察中极易陷于表面明暗的认识与感受,表现时往往停留在表面明暗现象的描摹。而失去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深入认识,容易表面化,艺术处理非常被动。

再次,“契斯恰克夫体系”素描是全因素素描,往往很需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在固定光源的状态下,在整整齐齐的排线条过程中,在“宁方勿圆”的清规戒律面前,在长时间的疲劳战术中磨去了学生的锐气与灵性。其结果是在“步步贴近对象”的“科学”方法面前反而使得大多数学生越来越贴不近对象。

我曾经见一个大学老教授在给学生示范一幅石膏素描头像,从画形起步开始层层推进,整整画了六个课时,只画了石膏头像的黑、白、灰三个层次的色调,连石膏头像五官的基本形体都没有能塑造出来。我们来分析这种素描方法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作画过程中,作画人观察的重点很容易落在明暗深浅的无数微妙变化中,表现时往往停留在表面明暗现象的描摹,实现造型目的的途径严重依赖明暗调子。这时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到实现造型之间出现了一个问题,既“间接性”,也就是作画者在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时,并不是直接观察感受的对象的形体结构,而是在特定的光源环境下对象的明暗调子。作画被动就难以避免了。由于没有能主动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当光线改变时,往往无所适从,特别是离开了模特或照片,“契”式素描体系训练出来的人甚至无法下笔。“契斯恰克夫体系”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

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有见识之士,对于这种垄断了全国大江南北各大美术院校的、千人一面的素描方法提出了质疑。特别是随着国门的开放,人们眼界开阔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趋于多层次、多元化。人们的不同精神需求,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我国的学院素描教学也开始了“变法”的尝试。其中,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是其领军人物之一。

作为从正规的学院教学中走出来的王华祥,对于当前正统的学院素描教学体系即“契斯恰克夫体系”的缺点,具有深刻的体会。再经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素描进行研究过后,他提出这样的质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画出了令后人瞠目结舌的恢弘巨制,有的人不光画画,还搞雕塑和建筑。他们是超人吗?或者他们有什么绝招,而这些绝招已经失传?按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一个人要想学到较为全面的写实本领,超码得上七、八年学,而且还不一定能弄好,创作的高度就更谈不上了。”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简要来说,现实教学的原则和文艺复兴时期是基本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学院主义却发展了繁琐和教条,完整鲜活的形象被分解成许多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解后又复原成一体的工作过程,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也使画者的精神疲惫不堪。“直接性”是文艺复兴的方法特点,艺术大师们的工作效率无疑验证了此种方法的科学性。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总结,加上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凡,爱克等人的作品及言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王华祥创立了“触摸式素描”教学法。这种方法首先在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采用典型的“直接性”方式,也就是在进行素描练习时,切入点不是明暗解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去看,而是有些像雕塑家的眼光。在面对对象时,按“契”式方法画的人的第一反应是明暗、深浅,而“触摸式素描”方法的第一反应是形体或高低。这里的“触摸”,并不是真正用手去摸,而是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的比喻,“触摸”在此作为动词用是不恰当的。在此实际上当作形容词用,即“像触摸一样”地感觉对象。在意识活动当中,两种方法的活动和顺序是不相同的,“契”式方法是:轮廓――明暗――形体――空间,“触摸式”是:形状――结构――形体一明暗。前者是通过光影去看形体,后者是通过形体看明暗,明暗在意识活动当中处于后面的从属地位,触摸式素描方法明暗不是作为认识形体的手段和途径,而是作为形体在绘画中的制幻因素被利用。我认为这一变化具有革命性意义,从而产生了当前最人性化、最直观化、最接近事物本质、同时也是最富有表现力与创造力的素描方法。

“触摸式素描”方法的两个最基本步骤。

第一:观察方法。

“触摸式素描”方法的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是直接感受对象的形体起伏,像雕塑家或更像一个普通人,当面对物体的时候,脑子里不是明暗反应,不是色彩反应,而是一种形体反应、质感反应和量感反应。在认识物体的当下,不需要通过明暗与色调的来“翻译”物体的形体起伏。而是直接犀利地直扑对象的形体、质感和量感。为了实现直接性感受,王华祥提出了“近距离”“近视眼”的观点,即尽可能地接近描绘对象,因为距离远的话,看到的就只能是光影、明暗等表面现象,只有近距离观察审视对象时,才能真正明白物体形体、结构这些本质要素,才能穿透光影、明暗的迷雾,看到物体形体状态的本来面目。

第二:操作方法。

触摸式素描在作画时,其常用方法如下:

a、确定构图; B、直接用线条起轮廓;

C、将轮廓深化为结构。

D、从某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局部开始塑造;e、最后稍作调整。

在a、B阶段一定要具备整体观念,整体把握构图与大轮廓。在C、D阶段要直接观察对象的形块特征和外形的凸凹起伏,用眼睛去“触摸”对象形体的“高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明暗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接着,运用手中的铅笔等工具直接对对象进行塑造,在此阶段,明暗是我们为了塑造形体而主动利用的工具,而不是描摹的主体。除了明暗因素,我们还可以运用曲线、交叉线等视觉元素顺着物体外形的凸凹起伏“裹着形体画”、“绕着疙瘩画”、“象蚂蚁一样爬着画”等方式进行形体塑造。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在“虚实处理”的借口下,把暗部一“虚”,就虚得一塌糊涂,没有形体。应该像丢勒一样,把暗部画得与亮部一样结实。

这种方法从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入手,能有效改变“契斯恰克夫体系”素描对表面现象的依赖,又不同于80年代从德国流行起来的结构素描太过于观念化与概念化,较好地接纳了视觉感受的真实性与主动把握两方面要素。

可见,在素描练习及教学之中,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的直接性,很可能是改变我们所谓传统“契式”素描弊端的有效良方。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素描作品及艺术言论之中作一番研究,抛开以成“八股”样式的素描方式,以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为突破口,容忍学生进行多种尝试,回归最直接的、最人性的、最接近事物本质、同时也是最富有表现力与创造力的,但并不一定“最科学”的素描方法。

参考文献

[1]《触摸现实》名师讲座系列丛书,王华祥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2]《王华祥说素描》编著王华祥,湖南美术出版社。

光伏的弊端篇10

产能过剩:我国经济发展之“癌”

工信部9月2日公布了2013年第二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全国67家企业,淘汰项目全部属于低端造纸行业。此前工信部公布淘汰的首批企业名单包括钢铁等19个行业1294家企业。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坦率地说,新增产能的速度远远大过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所以就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之“癌”。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闲置产能高达21.4%。

据了解,国际上公认的产能利用率正常水平为82%左右。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船舶、光伏、工程机械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最高仅为75%,光伏仅为60%,工程机械行业由于产能急剧扩张,需求大幅度下降,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不到一半。

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已连续16个月下降。

以钢铁为例,2012年我国钢铁产能高达10亿吨左右,市场需求却只有7.2亿吨。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指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生死坎”。“目前钢铁市场价格低迷,整个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处于最低点。如果产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定会有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先倒下。”

绝对性过剩、结构性过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20世纪90年代末的产能过剩与当前的情况比较相似,一方面都是受到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急剧加重;另一方面,两次产能过剩的危害性都非常大。

“产能过剩本身并不可怕,"供过于求"本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表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告诉笔者,分析当前产能过剩,发现并不是需求不足引起的,而是一些行业的绝对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

据统计,当前不仅钢铁产能已经远远超过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消费峰值,水泥行业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去年的水泥生产能力已经接近30亿吨,但需求仅为22亿吨,水泥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5%。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是绝对性和长期性的。

目前,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电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据统计,2011年,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已达到35Gw,占全球产能的60%,但产量只有21Gw,产能利用率60%;风电设备产能为30Gw—35Gw,产量18Gw,产能利用率低于60%。

此外,近年来,集中投资造成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集中在低水平的重复投资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低水平产能过剩与高端制造产能短缺并存,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能已呈现绝对过剩,但大量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等仍严重依赖进口。

以改革促转方式调结构

祝宝良指出,目前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和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地方政府的财税支持力度大,这一轮化解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冯飞表示,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是造成这一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产业发展,特别是以土地、矿产资源、投资配套等极具诱惑力的手段吸引大型投资项目落地,使部分企业更加看重投资项目以外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资源,造成投资行为异化。而从中央政府角度来看,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存在弊端,扭曲了投资者行为。”

“一方面要转变思路,标本兼治,采取短期措施与长效校正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冯飞指出,地方政府土地的出让、矿产资源的出让要公开、透明、合规。另一方面,要推动破产和产业重组,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加速部分企业退出,同时建立退出援助体制对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