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测量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28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1

关键词:土地测量;面积;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准确性;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29

土地测量是工程施工与规划建设中,需要开展进行的必要工作项目,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也是土地测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和部分。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土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工程施工以及规划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土地测量开展实施中,对于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多是采用边界点法,通过对于投影平面上封闭区域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实现对于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并应用。而在我国边界点法进行土地投影区域面积计算中,主要是通过高斯投影面,实现对于测量土地区域的投影与计算实现,这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式,在实际计算应用中虽然有着简单、实用的特征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面积计算误差。本文主要通过对于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影响分析,同时结合其它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以实例对于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进行分析。

1、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影响分析

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是我国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边界点法,将需要进行测量计算的土地面积区域映射在高斯投影面上,通过对于投影平面上封闭土地区域面积的计算,实现对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与应用。这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存在着较大的计算误差。

首先,通过高斯投影方式进行测量土地区域投影实现中,会造成测量土地区域面积在长度上发生一定的变形,对于这种土地区域长度变形情况,

在上示土地投影长度变形计算公式中,Hm表示的是归算边高出投影面的平均高度值,而Ra表示的是归算边方向以椭圆球形土地计算为参考的截弧曲率半径大小,此外,S表示的是归算边的长度值。而已椭圆形球面土地为例,在高斯投影平面上的长度变形情况,Rm表示的是参考椭圆球面的平均曲率半径大小,Ym表示的是归算边横坐标的平均值。椭圆球面的投影到高斯平面之间的距离,会对于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归算边的长短造成增长变化。根据上述计算分析结果,在实际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为了方便对于测量土地的面积计算,假设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的参数值Ra、Rm与R是相等的,那么,对于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由于高斯投影变形引起的土地测量综合面积变形比

根据这一高斯投影变形造成的土地测量综合面积变形比计算结果,在实际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进行带入应用,就可以对于该方式下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误差进行计算得出,从而计算出较为准确性的土地测量面积情况。

2、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

在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实际计算应用中,尤其是对于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结果准确性要求比较高的土地测量中,如果进行测量实施的土地在投影计算中,投影变形超过相关的规范要求范围时,对于这种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则可以结合土地测量面积的具体计算要求,分别采用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建立的面积计算方法、面积改正计算方法等多种方法,对于需要进行计算的土地测量面积进行计算应用。

2.1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法

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法,主要是针对所测量的土地投影计算中,投影区域形状以椭球为主,针对于这类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

经推算可以对于某一经度以及纬度范围内组成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进行计算求得。在进行实际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中,考虑到进行测量的土地地形通常为不规则形体,因此,直接采用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测量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计算结果合理性存在争议,所以,在进行某一经纬度范围内梯形椭球表面面积的计算中,就可以通过在假设包围土地的梯形椭球面投影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比与土地投影到高斯面之间产生的变形比值是相同的.

2.2建立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面积计算法

通过建立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主要就是指通过使用抵偿投影面的高度值,或者是任意带的高斯投影方法,进行以测量土地为中心的临时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并通过在建立坐标系中选取适当的中央子午线以及高程面,通过上述所计算的综合面积变形比情况,对于测量土地的面积进行计算求得。

2.3面积改正计算方法

所谓的面积改正计算方法,就是指通过上述对于高斯投影变形引起的综合面积变形比计算求出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面积变形比大小,对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结果进行改正的计算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土地面积计算中,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计算土地的面积变形比与原高斯平面上的土地测量面积之间是正比关系。

3、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

根据上述的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影响,以及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方法分析,以中央子午线距离98千米处的一块土地的测量面积计算为例,假设在特定坐标系测量下的土地面积大小以及平均高程值已知,且经过相关计算得知这一特定坐标计算中的长度变形比值,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参数与关系,对于测量土地面积大小以及相对椭球的面积的变形情况进行计算得出。假设特定坐标系下的土地测量面积为约514万平方米,且平均高程值为21米,那么该坐标系计算下的长度变形为每千米有12厘米的变形,根据这些已知参数因素,就可以计算求得特定坐标系下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增加了月1200平方米,并且相对椭球面产生了约6000平方米的变形变化。

4、结束语

总之,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是土地测量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准确性,从而提高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对于土地测量的实际应用以及测量计算的提高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龚有亮,蒋理兴,曹歆宏.autoCaD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6(1).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2

关键词:地籍,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地籍控制

中图分类号:p25

1地籍与地籍测量

1.1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产权和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它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用图、数、表的形式描述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农村宅基地是地籍的一个分类。

1.2地籍调查,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在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一般要在无地籍资料或地籍资料比较散乱、严重缺乏、陈旧的状况下进行的调查工作,但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籍调查。这项工作涉及司法、税务、财政、规划、房产等方面,规模大,范围广,内容繁杂,费用巨大。变更地籍调查是指为了保持地籍的现势性和及时掌握地籍信息的动态变化而进行的经常性的地籍调查,是在初始地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籍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目前农村地籍调查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了境界(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村、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的调查内容、方法。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地籍调查,主要对城镇、村庄范围内部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对城镇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1.3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宗地图等;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工作步骤

2.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1.1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①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由试验分析与检测证明,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施测一个点的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精度可达到1~2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②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③图根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的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目前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都在100m以上,这样的控制点密度用于测定复杂隐蔽的居民地的界址点势必要做大量的过渡点(多为支导线形式),不但工作量大,作业率低,在精度方面也不能保证。因此,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2.1.2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①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②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2.2地籍图测绘

2.2.1地籍图

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它主要直观地表达自然的或人造的地物和地貌,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标识符来对此进行有限的表达,这些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建立了一种有序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地籍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内容,一部分可通过实地调查得到,如街道名称、单位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等,而另一部分内容则要通过测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等。

2.2.2地籍图的测制。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绘编法成图和全野外数字测图等。现在的地籍图测绘基本上使用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2.3土地面积测算

土地面积测算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它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土地面积测算包括行政管辖区、宗地、土地利用分类等面积的测算。概括起来,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现在测量基本上为解析法面积测算。街坊(或村)面积测算:用解析法测算街坊(或村)面积。用解析法野外施测出各街坊拐点的坐标,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街坊面积,并以此控制街坊内各宗地和其他地类面积。

宗地与地类面积测算:宗地面积可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地类(如道路、水系、空闲地等)面积采用图解法测算。土地面积的汇总统计:控制面积和碎部面积测算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测算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汇总。整理、汇总后的面积才能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服务。汇总工作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村、乡、县土地总面积的汇总,可在控制面积测算之后进行,它是第二阶段的控制基础;第二阶段为村、乡、县分类面积汇总,在碎部面积测算之后,按权属单位及行政单位汇总统计分类土地面积,它是第一阶段工作的继续。两个阶段的工作不一定相继进行,但两者汇总统计结果应起到相互校核的作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新技术应用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成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与应用中的主导发展方向。

RS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手段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它在气象服务,地质调查,抗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并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为航空、航天、陆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线或离线的空间定位数据。

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GpS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建立覆盖一个省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在省域内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它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绘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等有机的结合。使GpS定位技术所获得的三维坐标中的大地高分离求解正常高或海拔高,大大地改善省地区的高程测量工作,并取代三等及以下水准测量,从而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快速成图和大规模地籍测量的需求。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对运行多年的病险水利工程的加固维修,大面积的扰动土地,加上强降雨的冲刷,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尤为重要,它是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依据,也是防治效果完成情况的参照标准。对于占地范围大,施工周期长的项目通常采用径流池观测法和卡口站观测法测水土流失量。对于达不到以上要求的一般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水土流失量。本文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量,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为今后的水保方案设计和验收提供依据。

   1概述

   广东是南方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广东省的有大中型水库334座,小型水库7036座。受当时条件所限,已修建的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普遍出现老化,病险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许多加固工程也相继完成。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维修加固过程中大面积的扰动地表,必定会产生水土流失,如何准确的测量出此类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对以后水土保持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高州水库是广东省的大型病险水库之一,该水库由两个库区组成,之间由联通渠连接。工程扰动范围大,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本工程取土场多,弃渣场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尤其是渣、料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监测的重点。施工期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期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区侵蚀强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终判断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就是水土流失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2监测方法

   该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的地表扰动不同类型的面积。

   (2)地面定位监测: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钢钎法:在汛前,将直径0.5~1.0cm、长30cm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照横3行,竖4列的布局布设于监测区域,每条钢钎前后左右各相隔2m,样方面积为80m2。钢钎沿铅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编号登记入册。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采用均值)和土壤侵蚀量。

   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边坡和堆填边坡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样方坡面面积、初形成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从而得出各时段的沟蚀量,并通过沟蚀与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流失现象或扰动类型的变化(如出现新堆渣、已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时监测记录。

   3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扰动地貌的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土料场、大型开挖面、挖方区域、填方区域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

   4监测的实施情况

   (1)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2)施工期: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植被恢复期: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5监测数据分析

   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得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共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1.8万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8416t/km2.a。其中主体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04万t,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来源,平均侵蚀强度为7266t/km2.a;其次是取土场区,水土流失量为0.56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2500t/km2.a;弃渣场产生的土壤流失为0.10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0800t/km2.a;施工(营)场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5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4800t/km2.a;临时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4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8000t/km2.a。

   植被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率和降雨情况,对项目区地表类型进行分类,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积为24.96hm2,本区域不产生水土流失;平地面积为35.50hm2,本区域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微度流失;坡度为5~8°的面积为12.33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坡度为8~15°的面积为5.05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项目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938.8mm,施工期项目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87mm。根据植被覆盖率、地形条件和降雨量综合分析得出,植被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500t/km2.a。

   施工期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通过采取桩钉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工区进行了监测,批复的方案的防止责任范围是96.81hm2(扣除淹没区面积),预测的水土流失量为5.13万t,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2990t/km2.a,侵蚀强度属于剧烈侵蚀级别;实际监测的防治责任范围是77.84hm2,实测的水土流失量为1.8万t;施工期实测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预测值减少了3.33万t。

   植被恢复期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t/km2.a。监测结果表明,扰动后的项目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布局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6结论

   (1)多数维修加固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积有限等因素,不具备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观测条件,所以简易观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观测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其观测数据通过多次测量汇总后翔实的反应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2)结合工程的监测方案、合理划分监测区域并布设监测点、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了定期定位的监测方法,整个监测过程所记录、整理的数据及图文资料可真实、动态的反应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防治效果,为今后水保方案设计和工程水保验收提供依据。

   (3)在监测过程中,采用了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解决了监测点布设受制约的情况,综合分析多项测量结果,最终得到较为可靠的数据。

   (4)从预测的侵蚀模数到实测的侵蚀模数到最终的植被恢复期的侵蚀模数,是一个陡降的过程。这个数据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本工程在施工期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参考文献

   [1]宁建国,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强度监测方法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11(3):32-34

   [2]陈法扬.城市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商榷.中国水土保持,1999(3):30,36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4

1概述

广东是南方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广东省的有大中型水库334座,小型水库7036座。受当时条件所限,已修建的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普遍出现老化,病险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许多加固工程也相继完成。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维修加固过程中大面积的扰动地表,必定会产生水土流失,如何准确的测量出此类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对以后水土保持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高州水库是广东省的大型病险水库之一,该水库由两个库区组成,之间由联通渠连接。工程扰动范围大,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本工程取土场多,弃渣场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尤其是渣、料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监测的重点。施工期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期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区侵蚀强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终判断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就是水土流失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2监测方法

该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的地表扰动不同类型的面积。

(2)地面定位监测: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钢钎法:在汛前,将直径0.5~1.0cm、长30cm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照横3行,竖4列的布局布设于监测区域,每条钢钎前后左右各相隔2m,样方面积为80m2。钢钎沿铅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编号登记入册。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采用均值)和土壤侵蚀量。

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边坡和堆填边坡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样方坡面面积、初形成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从而得出各时段的沟蚀量,并通过沟蚀与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流失现象或扰动类型的变化(如出现新堆渣、已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时监测记录。

3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扰动地貌的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土料场、大型开挖面、挖方区域、填方区域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

4监测的实施情况

(1)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2)施工期: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植被恢复期: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5监测数据分析

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得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共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1.8万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8416t/km2.a。其中主体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04万t,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来源,平均侵蚀强度为7266t/km2.a;其次是取土场区,水土流失量为0.56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2500t/km2.a;弃渣场产生的土壤流失为0.10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0800t/km2.a;施工(营)场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5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4800t/km2.a;临时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4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8000t/km2.a。

植被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率和降雨情况,对项目区地表类型进行分类,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积为24.96hm2,本区域不产生水土流失;平地面积为35.50hm2,本区域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微度流失;坡度为5~8°的面积为12.33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坡度为8~15°的面积为5.05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项目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938.8mm,施工期项目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87mm。根据植被覆盖率、地形条件和降雨量综合分析得出,植被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500t/km2.a。

施工期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通过采取桩钉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工区进行了监测,批复的方案的防止责任范围是96.81hm2(扣除淹没区面积),预测的水土流失量为5.13万t,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2990t/km2.a,侵蚀强度属于剧烈侵蚀级别;实际监测的防治责任范围是77.84hm2,实测的水土流失量为1.8万t;施工期实测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预测值减少了3.33万t。

植被恢复期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t/km2.a。监测结果表明,扰动后的项目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布局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6结论

(1)多数维修加固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积有限等因素,不具备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观测条件,所以简易观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观测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其观测数据通过多次测量汇总后翔实的反应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2)结合工程的监测方案、合理划分监测区域并布设监测点、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了定期定位的监测方法,整个监测过程所记录、整理的数据及图文资料可真实、动态的反应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防治效果,为今后水保方案设计和工程水保验收提供依据。

(3)在监测过程中,采用了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解决了监测点布设受制约的情况,综合分析多项测量结果,最终得到较为可靠的数据。

(4)从预测的侵蚀模数到实测的侵蚀模数到最终的植被恢复期的侵蚀模数,是一个陡降的过程。这个数据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本工程在施工期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参考文献

[1]宁建国,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强度监测方法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11(3):32-34

[2]陈法扬.城市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商榷.中国水土保持,1999(3):30,36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5

【关键词】露天矿山;验收测量精度;改进方法

一、研究背景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对铝土矿资源的消耗量高达280万吨,而我国现有铝土矿储量仅5.3*108吨。依此计算,我国铝矿石的保障程度不超过20年,外加我国超过90%的铝土矿仅具备中低等品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对铝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因此必须重视国内铝土矿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以及对铝土矿资源的普查评价。我国铝土矿集中分布省份包括广西省、贵州省、河南省、山西省,而近年来新疆境内(比如乌恰县乔克莫克、乌什县北山)也发现有铝土矿的分布,因此新疆铝土矿的勘探与开采对均衡我国铝矿资源的分布以及拉动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铝土矿矿山生产建设过程,矿山测量工作尤其重要,即对矿山开采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测量,以此实现生产剥离。就我国铝矿测量验收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即调度数据准确率低、测量数据准确率低(见表1),因此必须尽快改进我国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技术。据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地区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月度以及季度采剥任务的缩减、采场预爆破精度低下、矿山地质品位低下、农民乱采乱挖等。结合上述内容,本文就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改进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

二、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改进方法与策略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铝土矿多采用传统型的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测量验收方法,即控制仪器选用经纬仪、数据量测采用支距法、内业实行查表计算法、剖面的法展依靠固定图解剖面,如此求解出采空区的体面积以及采掘量。实践表明,上述矿山测量验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成果精度低的缺点。为此,本章节结合新疆地区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露天采矿的采场情况,从作业流程角度探究如何改进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方法。

(一)外业数据采集的改进方法与策略

与其他采矿类型相比,露天采矿对测量验收精度的要求更低,属二级图根测量,即选用5”级(J6仪)便能达到要求的测量验收精度,但对采剥矿量的定期实地测量却要求采空后碎部点的密度与采场的实际情况相符。根据上述要求,验收测量人员必须始终立足实际测量工作,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控制:准确估读观测数据;准确记录观测数据;立尺得当。考虑到碎部点测定的关键为跑尺和取点,跑尺人员必须做到对采场地形的完整控制和规律描绘以及对跑尺数量的控制。如图1所示,数据间的差值较大,而此种差值多与地形观测精度差相关联,因为铝土矿部分采场地形相当复杂,而对已测地形的不完全掌握会影响到测量验收结果,比如少测导致数据准确率低、多测导致工作量大,进而导致与采场实际情况产生偏差。根据上述情况,跑尺人员必须事先全面掌握控制范围内矿山的采挖情况,同时再结合地形条件,确定好跑尺跑线等待测内容,随后再进行跑尺。跑尺过程,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必须重视对地形变化的调查,比如就平地而言,依据所测比例尺的匹配情况来使地形控制过程所用的地形点数量尽量少,以此来准确反映采场的实际情况。根据上述要求,某铝土矿开采部门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跑尺工作,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实践表明,此种包工包责的现场实测成图法既能够实现图的高质量,又能实现误差的最小化。

(二)业内计算方法的改进策略

1.碎部点计算过程,对工作点坐标展点工作予以程序化处理,即运用函数计算器对计算公式

实行一次性计算,同时对坐标公式

进行程序化处理。实践证明,上述改进策略既使内业点位精度显著提高,又使实际工作效率显著改善,此外亦对提升外业成图速度以及增强图的适用性意义重大。如果想实现矿山测量验收精度的最大化,数据的编算亦可采用上/下丝读数法,但此种方法对控制外业工作量以及提升工作效率却非常不利。2.对剖面量算公式予以电算化处理。面积量算方法的种类异常繁多,但量算方法的选择必须与量算条件以及量算精度的要求相符,即根据底图精度、量算精度、图斑形态以及量算工具来选定最适宜的量算方法。例如某铝土矿开采部门根据矿山的生产规模以及铝土矿的生成特点,选用图解固定剖面法来计算采剥量,同时采用求积仪法计算剖面量,但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较苛刻,因此某些矿体剖面不宜选用此种计算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坐标法来完成面积的计算更有效,因为比列尺对坐标法的计算不会造成影响。坐标法的计算公式对电脑编程非常有利,即仅需绘制出简单的剖面图,便可进行存档管理。3.对体积公式予以动态化管理。针对铝土矿的体积而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实践表明,此种计算方法允许采用固定剖面距法来固定顶板与底板,且对保持矿体形态的真实性非常有利,但如果测区内剖面过小或者相邻剖面的变化幅度过小,那么采用固定剖面距方法定会产生较大偏差。根据上述情况可知,支间距的密度更大对提高体积量算的精度非常必要,即对不等长剖面进行适当调整以及动态化管理,同时事先就相同坡度予以分段处理以后,再进行计算。因为体积计算公式内仅d被看作固定等间距,而实际采场却分布着完全不相同的地形,因此必须对体积进行细分计算,例如当相邻剖面形态相当,但面积较差40%时,应分别采用平行断面法梯形计算公式或者截面体计算公式来完成体积计算。

三、结论

结合前文可知,新疆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精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改进传统的测量验收方法非常必要。本文始终立足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工作的相关内容,具体从计算方法的改进角度对如何提高矿山测量验收精度展开讨论,即分别对工作点坐标展点工作予以程序化处理、对剖面量算公式予以电算化处理、对体积公式予以动态化管理。实践表明,上述改进方法对提升铝土矿矿山测量验收的精度以及对知道铝土矿的高效开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巧莲,刘军.基于GpS的露天矿采剥验收误差控制[J].采矿技术,2010,10(6):90-91.

[2]范鹏,贺应来.提高采场验收测量精度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18.

[3]张慧慧.残采期露天矿测量验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煤炭,2014,(9):36-40.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6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m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401-01

1、引言

根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进行资金测算与效益分析。资金测算是测算土地整治投资规模,测算实现规划目标的投资总额,进行土地整治筹资渠道及潜力分析;效益分析是从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测算区域土地整治带来的效益价值,全面科学地评定土地整治综合效应。

2、资金测算与效益分析

2.1资金测算分析

(1)资金需求

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所确定的土地整治项目,测算土地整治规划的投资需求。

测算的基础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情况,采用统计分析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土地整治的投资需求。

(2)资金供给

根据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渠道,分为政府统筹土地整治资金、可带动的其他涉农资金和社会可投入资金,测算土地整治的资金供给量。

测算的基础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过程中资金供给情况,采用统计分析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不同投资结构(政府直接投资、带动其他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土地整治的资金供给量。

2.2土地整治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指标分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大类。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增加率、新增耕地率、粮食产量增加率、就业(供养人口)增加率、道路通达增加率、水利设施利用增加率、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增加率、复种指数增加率。

经济效益评价基本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投资、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产值增加率、基础设施运营成本、静态投资收益率、人均收入增加率。

2.3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根据确定的规划目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参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溧水区土地整治规划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

3.1资金测算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的任务是预测土地整治投资规模,测算实现规划目标的投资总额,进行土地整治筹资渠道及潜力分析。

3.2资金测算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行性。开展土地整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情况的研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规划,切实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进而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必须以科学基础做支撑,通过对影响土地整治投资与筹资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从资金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

(3)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合理性。根据溧水区不同街镇的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和方案,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测算土地整治规划投资,在时空上均衡分配土地整治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合理性。

3.3资金测算分析

3.4资金测算方法

资金需求测算主要是按照不同整治类型,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估算土地整治单位面积的投资,通过系数法进行修正,并对各分类型土地整治类型综合加总。

3.4.1分类型综合加总法

分类型综合加总法用于测算区域内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这种方法结合规划目标,参照有关调查数据,按照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废弃土地复垦、宜农未利用地开发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投资并加总,得出土地整治方案的资金需求总规模。

测算步骤:

(1)根据各区域物价指数、最低工资变动情况及土地整治难度,确定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标准。

(2)测算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

(3)将各类型土地整治潜力与投资标准相乘,得到各类型土地整治资金需求规模。

(4)将各类型的土地整治资金需求汇总,得到区域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

3.4.2系数法

系数法一般用于测算省级、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

测算步骤:

寻找与规划项目相类似的典型项目及其投资量。

测算规划项目相对于类似典型项目的规模倍数。

依据项目配套设施的工程量和工程难易程度与已知类似项

目相比较的结果选取常数,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大的去上限。

测算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

估算公式如下:

Y=aXn

式中,Y为项目估算投资(万元);a为已知的类似土地整治项目投资(万元);X为规模倍数,等于规划的项目规模除以已知的类似项目规模;n为常数,一般取0.8~1.2。

3.4.3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

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一般用于测算市级、县级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测算步骤:

(1)测算土地整治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分地貌类型和项目类型在本地区或类似地区选择已完成的典型项目,分别测算出各类型土地整治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额。

(2)估算项目投资量。根据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水、电、路等)、对外交通、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对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进行修正,再根据规划的项目规模计算出项目投资量。

(3)估算总投资。根据规划目标,分别计算土地整治各项目投资量,汇总为总投资量。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7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对家土地数据信息的掌握,需要经过大量的土地测绘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土地测绘工作对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率是较大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开展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测绘质量会受到环境、设备、技术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土地测绘质量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影响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因素较多,由于土地测绘工作通常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开展的,因此当地的湿度、温度、阳光等因素都将对土地测绘工作造成影响。例如,当测绘过程中温差较大,将导致钢尺发生伸缩变化,这样一来,测量的精度将受到影响;而在阴雨天气环境下,会对测绘工作人员的视线造成影响,那么测量中经确定就会降低;同时,在对测量设备进行安放的过程中,如果地质条件松软,那么测量设备就会发生下沉现象,最终同样会影响土地测绘质量[1]。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开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无法完全杜绝,要想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测绘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就应当努力将测绘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1.2测绘方法与设备因素。第一,测绘方法对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影响。在展开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测绘的精确度都将对土地测绘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在测绘过程中,必须做到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精确的掌握,同时,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测绘经验,而国家方面,还必须对土地测绘的规范和制度等进行完善,才能够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第二,土地测绘设备方面。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必须科学应用先进的测绘设备,才能够完成测绘工作,并提升测绘质量。而测绘设备的精确度、质量以及精度等因素都将对土地测绘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实际土地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测绘作业精度同设备精度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那么就将导致测绘结果无法同客户需求相符,最终影响土地测绘质量。

1.3人为因素。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主体是人,因此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如果在实际土地测绘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对测绘工作内容、测绘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在处理测绘数据的过程中,也缺乏精确性和深度,这就将导致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土地测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对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2]。然而,在实际土地测绘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单位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养,也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和设备,长此以往,导致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同实际测绘工作要求相符,最终影响了土地测绘工作质量。

2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改善测绘环境。要想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展开测绘工作前,必须首先加大对测绘地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全面了解,对当地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并将影响土地测绘工作的因素统计出来并展开深入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努力构建良好的环境,为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应用科学的测绘设备与方法。现阶段,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中的设备较多,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各种测绘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具体测绘工作开展环境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测绘设备,科学的确定测绘设备参数,同时还需要定期的维护测绘设备,检验设备的性能,才能够确保测绘设备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有效发挥自身功能[3]。在测绘方法选择和应用方面,测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对先进测绘技术以及工艺的学习力度,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测绘经验,努力在测绘技术方面实现创新,最终为提升我国土地测绘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土地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力度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应首先加大对土地测绘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其次应意识到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同人民的利益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捋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测绘工作的重视,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测绘工作部门必须注重对测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促使其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更加尽职尽责,为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控制力度做出贡献。

同时,国家相关土地测绘部门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地测绘经验和方法,并将其引入国内,加大对土地测绘人员的培养,努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土地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使其合理的应用专业技能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是我国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速度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较多,我国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必须从环境、测绘方法与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三个角度出发努力控制土地测绘质量,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永桂.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探讨[J].广东科技,2014,22(3):101-102.

[2]宝音德力根.试谈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质量控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6):34-35.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8

一、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与新增建设用地出让的比较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与新增建设用地出让在土地条件、占用、权利、处置、收益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客观差异:在土地条件上,新增建设用地一般分为需征转农用集体土地、需征用的集体建设土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等类型的土地,而存量建设用地一般为附属大量建筑物的城市建设用地;在土地占用上,新增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管理,而存量建设用地则是分散在各土地使用权人手中;在土地权益上,新增建设用地权利关系相对简单,而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面对的权利关系较为复杂;在土地处置上,新增建设用地处置权在政府,政府可以采取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等方式进行处置,而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掌握在土地使用者手上,政府不能随意处置;在土地收益上,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收益由政府支配,而存量建设用地土地收益则要兼顾各方利益。

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的特殊性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价测算单位。与新增建设用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管理和地价测算不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与地价测算。一个项目内可能仅有一个新宗地,也可能有多个新宗地。改造规划确定整体实施的,整个单元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地价测算;改造规划确定分期或分项目实施的,其中一期或一个项目申请用地审批的,以该期作为一个项目或该项目为单位进行地价测算。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地价测算后,需分摊到各个新宗地。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用地类型转化。与新增建设用地按规划的用地类型进行地价测算不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需考虑原有用地类型与规划用地类型的转化。原有用地类型可能为工业、住宅、办公、商业等用途,也可能是混合用途;规划用地类型可能为工业、住宅、办公、商业等用途,也可能是混合用途。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价需用规划用地类型的地价扣减原有用地类型的地价。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剩余年期。与新增建设用地仅考虑出让年期不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需考虑原建设用地的剩余年期。如原宗地出让年期50年,已使用20年,剩余年期30年。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价测算,则需考虑将剩余年期30年的地价测算出来,在改造实施主体需缴纳的地价中扣减。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上建筑物处理。与新增建设用地附属建筑较少(理论上政府出让土地应为净地)不同,存量建设用地上一般都建设了大量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权利人不同、成新度不同、建筑用途不同,均需要进行拆迁赔偿。因此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价测算时,需清查与评估地上建筑物的价值,并在应缴地价中予以统筹。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配建面积地价。与新增建设用地要求配建的建筑物(主要是市政服务设施)较少不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要求大量配建保障性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小学、医院等配建建筑。因此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地价测算时,需按产权归属、配套等级进行区分,保障性住房、小学、医院等产权归政府的配建建筑面积,以及规划配套等级内的配建建筑面积应免缴地价,而安居型商品房、会所、商场等产权归企业、规划配套等级外的配建建筑面积应按规定补缴地价。

三、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的测算体系构建

从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与新增建设用地出让的较多不同点,以及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测算的较大特殊性可以看出,以净地为基础的新增建设用地地价测算体系不适应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测算,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测算需构建以毛地为基础的地价测算体系。

1.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定义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可称为毛地市场评估地价,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由评估机构按照改造估价工作规程评估出的,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2.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的估价方法

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可采用剩余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进行评估。其中剩余法评估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方法是先评估改造后土地或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然后扣减拆迁安置成本、开发建设成本等费用,得出存量建设用地的合理价格。市场比较法评估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方法是搜集改造类似区域的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交易价格,通过土地条件、区位情况、交易情况等因素修正后,得出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合理价格。收益法评估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地价,方法是先评估改造后的土地或建筑物收益,减去改造前的土地或建筑物收益,得出存量建设用地的合理价格。因存量建设用地交易案例较少、改造前后收益预测困难等原因,现行存量建设用地改造一般选用剩余法估价。

3.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剩余法估价步骤

(1)存量建设用地现状调查

调查拟改造范围内存量建设用地的用地面积、建筑数量、建筑面积、建设类型、土地权属、土地使用年期等基本情况;调查拟改造范围规划用地面积、规划用途、容积率、配建面积等规划控制指标。

(2)项目改造后租售收入测算

首先根据项目规划指标,扣减回迁安置房面积、法定配建面积后得出可租售建筑面积;然后选择合适的租售策略,以合理的房地产市场趋势预测为基础,估算项目正常的租售收入;最后扣减营运及交易成本,得出合理的项目改造租售收益。

(3)项目拆迁补偿和过渡安置费用估算

依据拟改造范围内存量建设用地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设类型、土地权属、土地使用年期等基本情况,根据市场客观的拆迁补偿标准,估算项目拆迁补偿费用;按照根据拟改造范围内租住人员情况,根据市场客观的拆迁安置标准,估算项目拆迁过渡安置费用。

(4)项目开发建设成本估算

依据规划用地面积、规划建设用途、容积率、配建面积等规划控制指标,根据市场客观的开发建设成本标准,估算项目前期工程费、房屋开发费、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费用,合计得出项目开发建设成本。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9

为确保测量的结果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技术要求,并得到最好的测量结果和勘测内容。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每个不同阶段和时期,对完成画图的技术方法测量的准确度和图件的大小比例等细节的要求是完全各不同的。在过去的地形测量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种是地面物体,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物体的平面位置;一种是地址面貌,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状。而土地开发整理的测量内容不但包括地形测量的这两个方面,还应该对地块的面积范围地类及权属等有所表示。

2土地开发整理变更调查要点

土地登记土和地开发整合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为的是实现总耕地的动态平衡和合理使用土地,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因为土地的变化和合并,将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其他权力。因此,测量和土地登记变化的调查是我们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调查之前,依据的地图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把它圈起来。如果涉及到土地所有权,所有权双方还需要清楚地界定每块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位置和边界,然后才能,进行测绘,最后得出详细的土地实际面积和测绘图。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如果仍使用原来的所有权界限不清晰,那么需要测量人员准确放样将所有权边界,因此,他们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实际的改变只是地类。如果你真的需要调整的土地所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相关认界手续,实地测量以确认边界,制定符合土地相关规程的实际权属图,并进行土地所有权确认,然后再土地薄上登记。

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与成图方法分析

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勘测图是对土地工程规划整体设计和土地施工非常重要的。为此,有条件的测试区域,必须建立基本控制点在国家大地控制网上面,并对其加密以满足以后满足测绘需要。在正常情况下,考虑操作方便,节约成本。近年来测量面积基本都在一千亩以下,因为自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推出这个以来,都未能与国家控制网联网。坐标系统。由于的普及,实施单位没有特殊要求,确定坐标的方法一般都是自由定位法。它不同与过去在坐标自由自由定位确定你的经纬度是通过接收四颗以上以上卫星所发出的信号源,同样叫做地理坐标,然后根据纬度和经度计算出大地坐标,俗称三度带。一般来说,只要观测条件保持良好,卫星信号没有收到特殊的干扰,其准确度大多数都能满足要求。比例尺问题。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调查地块的过程中,对比例尺的要求大多没有作详细的规定。只要你不交叉测量,根据所要进行开发整理的土地面积大小图纸清晰度和图纸尺寸大小,自动调整比例尺的大小。从过去实际测量情况上来讲,比例尺一般定在范围内,特殊情况下会达到。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以及不断提高的测绘技术,映射方法是高效快速漂亮的礼物,只要现场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再通过相关的画图软件编辑这些数据,就可以快速画出美观清晰的成图,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彩色打印输出或黑白打印输出图。线划图与影像图叠加的新技术就是利用航拍技术配合数字摄影测量仪,通过航拍图生成数字化正射影像图。项目区域内的所有地质地貌及其形态都可以直接通过影像图反映出来,但因为成像时间和影像图的摄制效果和现场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影像图拍摄的地质地貌出现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规划设计人员如能将现场实测的数字化地形地类线划图和通过航拍生成的数字化正射影像图相结合,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形态和实际土地分类利用状况,就能够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土地面积测量方法篇10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