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十篇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十篇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04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团委主抓、关工委指导、部门配合的原则,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业观,构建和谐新凤岗为目的,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健康成长。

二、加强领导

各级团组织和关工委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兼顾,加强领导。为了保证今年的行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镇、村都要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领导小组和联络员小组,实践基地要指定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镇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领导小组机构如下:

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李海文

副组长:镇党委组织委员杨志钦

镇团委书记廖玉开

镇关工委主任廖浩

成员:镇团委副书记罗伟妮

镇团委副书记张俊威

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定威

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官送

镇团委委员邓诗雅

就业办公室房可成

科技办公室洪家裕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任:罗伟妮

副主任:张定威

成员:邓诗雅房可成洪家裕

办公室联系电话:87510678

镇联络员小组由各村一名大学生代表组成。

三、活动内容

团市委、关工委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的通知中提出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实践·奉献·成长”。我们要结合本镇的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今年,我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要在前几年实践行动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实力、魅力、和谐、文明新凤岗”总目标,不断深化活动内容,讲求针对性,在形式、内容上有所创新,提高实效。要抓住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这一主流,开展“五项中心活动”。五项中心活动是:

一是劳动实践感悟人生。要安排一部分大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去,体验就业、创业的艰辛和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今年,镇不再统一组织安排大学生到实践基地去体验生活。而是由各村团委、关工委根据自己的实际,物色不同类型单位或企业,确定为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报镇团委、关工委。然后,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安排好下去实践的人数,并填好名册上报。镇原有的六个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不变,各村如需要可直接联系。同时,为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各村可举办“创业论坛”、就业创业报告会、参观走访成功企业,与企业家对话等等。

二是为打造文化新城作贡献。今年我镇打造文化新城有几个大动作,一是筹建历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馆、象期大师博物馆,二是举办凤岗艺术节。我们要紧密配合这一中心,发挥大学生的理论优势,以村为单位,组织文物展品调查组,围绕历史文物,客家文物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让大学生接触社情、民情,了解乡情、民俗,让大学生接受一次传统教育和爱国爱民爱乡教育。

三是访贫助学奉献爱心。组织大学生代表到新丰县贫困村开展访贫问苦活动,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与25名贫困子女结对交朋友,进行感恩爱心构建和谐社会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立志勤奋读书,努力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才。

四是志愿行动大办好事。镇组织大学生志愿行动服务队。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上街宣传治摩措施、环保环卫法规知识,为孤寡老人、“新莞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等。

五是艺术节上大展风采。要积极为大学生营造交流和分享实践成果的氛围和平台。同时,要积极参与凤岗艺术节的活动。因此,镇拟组织首次凤岗镇大学生卡拉ok大赛,让大家感受艺术节的浓浓文化气氛,在歌声中接受教育锤炼人生。

通过以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行动中增加才干,在实践行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1、调查摸底,核实大学人数,登记造册归档。7月12日前上报《凤岗镇村大学生名册登记表》。

2、镇、村成立领导机构。各村上报《凤岗镇村大学实践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册》。

3、6月28日召开镇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订行动方案。

4、7月12日召开镇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工作会议。

5、7月13日各村上报《凤岗镇大学生创业实践行动联络员名单》。镇召开联络员座谈会。

6、7月16日各村上报《凤岗镇大学生创业实践行动示范基地及基地负责人名单》。镇召开实践基地负责人会议,交流及研究落实大学生下厂实践的做法、体会。

7、在全社会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

1、7月18日镇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动员大会。明确布置今年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选大学生典型在会上作社会实践典型发言,让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广泛动员大学生积极、自觉参加实践行动。

2、7月19日各村分别召开动员会,再次动员,把发动工作做深做细。要求参加实践的大学生要达到大学生总数的九成以上。同时,要按五项活动内容要求,在大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落实五个活动内容组别的参与人数并填报好有关表格。

3、各村上报《凤岗镇村大学下示范基地实践名册》。

4、7月23日—至8月10日,大学生下示范基地实践。

5、7月24日,各村上报《凤岗镇历史博物馆展品调查组成员名单》。

6、7月25日镇举办展品调查讲座。所有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及关工委指导老师参加。

7、7月31日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服务活动。

8、8月3日—4日,组织各村团委、大学生代表到新丰县开展访贫问苦爱心助学活动。

9、8月8日各村调查组上交《凤岗镇历史博物馆展品调查登记表》。

10、8月10日,举办首届大学生卡拉ok大赛。7月底前各村要上交大赛报名表。

(三)总结阶段

1、8月11日—12日,大学生写心得体会。

2、8月13日,各村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总结会,总结活动开展情况、经验、问题、收获、体会。大学生个人谈心得体会,总结典型,评选先进个人。

3、8月14日,大学生继续修改、写好总结。

4、8月15日,镇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成果分享会。各村上交大学生个人心得体会总结。

5、8月16日,镇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总结评比会,评出先进村3个,优秀示范基地3个,20名优秀大学生。各村上交《大学生创业实践(社会实践)行动汇总表》,《东莞市大学生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推荐表》,各村上交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工作总结。

6、8月20日,召开凤岗镇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表彰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及个人。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村团组织和关工委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抓紧抓细抓好。要坚持市的领导体制。要按照五项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安排进度一件一件去抓落实。要按要求按时间报送10种表格及大学生社会实践行动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2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为了组织好XX年年以“支援贫困,服务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团委书记为组长,校团委、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拨出了专款。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联系实践点、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等,确定了永嘉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两个实践点。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班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余名同学组成了2支社会实践队。面上,校团委认真制定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制定了详细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暑假前夕,学校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和当地的团县委取得了联系,对实践地进行了先期探查,并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XX年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两支队伍,但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除保持自身以往实践工作特色外,还鼓励同学以农村为主要出发点,学习典型,以多种角色渗透了解基层生活和工作。

(一)主题明确

与往年不同,我校今年的两支队伍都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为各自的社会实践确立了主题。永嘉县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都是贫困落后地区,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永嘉小坑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可能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位硕士村长,该实践队的主题便确立为“共建****新农村”,而另一支队伍则确立为“放飞希望支教农村”。

(二)形式多样

两支社会实践队围绕各自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社会调查、下乡支教、文艺汇演、座谈会、参观后九降村、科技下乡等内容。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演出、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了队员和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成效显著

虽然两支队伍的实践时间仅仅只有八天,但通过八天的实践,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了解。他们亲自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实践接近尾声时,还特别安排了与“投身农村建设”的归国硕士章文琼的座谈会,以及后九降村的参观活动和对郑九万事迹的了解,对学生了触动很大。这些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人物典型,改观了学生对村官的印象,并且不少学生还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树立了“回报农村”的坚定信念。

(二)有助于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艰苦生活,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不仅使得我们的社会实践更深化,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三)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次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义务支教队伍还举行了一场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演出,培养了学生个人胆量和口才,提升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

(四)扩大影响,及时报道。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每支实践队都安排了一名宣传员,做好实践日志,将信息及时反馈学校。如遇重大事件,我们还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加强宣传报道。我们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永嘉网(7月18日)、平阳电视台(7月23日)、《温州晚报》(7月26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四、经验和收获

1.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校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此项活动,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形成制度加以保证,指导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第一线,体验生活。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3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

1、成立*村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以村党支部书记郑文义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林根顺担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成员,落实领导责任。同时,制定了学习方案,即学习调研阶段计划表,分七个阶段在全村开展各项学习、建设、娱乐活动。

2、村两委深入各小队,与8个小队的村民代表共同做好民情调研工作,发现问题,集中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3、发挥村内各线负责人的作用,在老龄委、关工委、妇联、残联、计生、民兵、治保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街道指导员、村官大学生的作用,共同做好学习实践活动。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召开*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3月31日,村两委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邀请新前街道纪检委员和组织委员来我村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宣讲,学习《中共新前街道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会上,书记郑文义结合我村的实际进行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在旧村改造中积极发挥作用,支持村两委的工作。村主任林根顺也阐述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并布置了工作任务。

2、悬挂科学发展观的横幅,张贴科学发展观的标语,定期广播宣传科学发展观及发放宣传资料等。

3、每周在村务公开栏刊登科学发展观简报,每月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海报。

三、重点搞好理论学习,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1、定期开展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和专家讲座以及党员、村民代表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

2、提前一星期做好学习计划,通过村务公开栏和农民信箱发送短信公布学习时间、地点及内容。会前进一步落实专人电话通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确保我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及时参加学习。

3、学习内容:①专题学习(学习《邓小平轮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纪委第三次会议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领导同志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省、市、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

②《远程教育》专家讲座学习。3月31日,组织党员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观看《我省农村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展了第一次党员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4月7日,组织党员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观看《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惠及全民的信息社会》,开展了第二次党员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4月9日,组织党员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观看《关于贯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解读》,开展了第三次党员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

③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我村通过文化广场的黑板报刊登科学发展观政策和材料,加强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力度

4、目标: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村班子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统筹协调、善抓落实和为民办事的能力;促进党员不断提高学习、创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促进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创新致富能力。

5、要求各位党员干部认真领会学习,及时反馈学习心得和意见。

四、科学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做好村内各项工作

1、加快旧村改造。3月21日—3月23日,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旧村改造进行排查摸底,82省道路南、路北80米控制线内外涉及的房屋进行详细调查,统计数据,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依据。4月9日,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区、街道有关部门、村两委会成员对*村的旧村改造中涉及的工作部署、方案制定、拆迁安置、资金筹集等方面进行商议。

2、党员作风整顿。4月8日,村两委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进行党风党纪整顿,加强组织协调、统一思想,便于今后顺利开展工作尤其是旧村改造拆迁工作。

3、道路硬化。3月21—3月29日,为了美化村庄环境,在村民的要求下,对老街沿线的树木、障碍进行清除。3月24日,村两委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组织人员对新街至老街的道路进行贯通。目前,该路段已经畅通,便利了村民的出行。4月1日,交通部门对我们的老街路面进行柏油铺设。目前,我村的老街路面清洁平坦,出行十分便利,村民反映很好。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4

一、着眼“在哪实践”,阵地布局“立体化”

一是筑牢活动阵地,夯实文明实践基础。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平台、有队伍、有项目等“六有”标准,整合镇文体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小鱼易连、新醉意太平微信公众号等活动阵地,建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了“1+19”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形成了“固定+流动”“室内+户外”“线上+线下”的阵地建设模式。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文明实践责任。实行镇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村宣传文化员具体抓、负专责,其他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支两委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同时,按不低于30万元的标准,预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经费,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二、着眼“谁来实践”,队伍组建“专业化”

一是配强队伍,建全文明实践组织。按照“综合+专业+特约”的组建思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政府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为成员的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9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时,广泛吸纳先进典型、老党员、新乡贤等人员作为特约志愿者,充实文明实践队伍。二是强化培训,提升文明实践质量。我镇以视频会和干部大会的形式,两次进行动员培训,层层武装骨干;各村(社区)分别召开村支两委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5月26日至28日,我镇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要成员专门到咸丰和利川参观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三是延伸网络,拓展文明实践亮点。在完善镇、村实践所(站)工作联系和志愿服务构架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青翠源、雷家岭安置点、老干支部,武陵山中蜂产业科普示范园,洞长湾农民多功能运动场等文明实践基地,打造特色亮点。

三、着眼“实践什么”,内容设计“个性化”

一是精心设计,推动榜样带动群众。通过“群众点单、所(站)配菜、志愿者配送”的方式,分类分众做实做细文明实践内容,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让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素养、让贫困群众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中小学生不断提高文明素质,确保党员干部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贫困群众既主动脱贫又感染他人致富、中小学生“小手牵大手”活动效果更明显,达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实践效果。二是广泛动员,推动服务惠及群众。镇实践所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5个平台;各村(社区)设立76个议事协调协会、文明新风理事会、邻里互助工作会、环境卫生整治监督会,组建了78个传理论政策、传文明、传技术志愿服务小分队。确保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到哪里。

四、着眼“怎样实践”,活动开展“多元化”

我镇围绕文明实践“八大核心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行“所(站)+志愿者+群众”实践模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课堂式与流动式、讲座式与文艺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实践所(站)“搭台”、志愿者“唱戏”,推动广大群众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主角”,创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太平特色”。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5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关涉9亿农民的基本民利,关涉全国60万个村委会的制度化运作,自其试行以来的20年间,立法讨论、修改的次数之多,为中国立法史上罕见。又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开始到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不断呼吁修改该法,累计有2000多人次提出议案或建议案,仅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就有400多项相关议案。正式实施8年后的2006年,民政部再次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草案》递交国务院法制办,预计今年11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自村民自治纳入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以来,特别是2001年村委会直接选举普遍推开后,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十一五”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村民自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庄建设,更应该是村民积极参与其中的、全面的农村自治体建设,而经由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是农村自治体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农村自治体建设的方向。

北京新启蒙村民自治研究所(以下简称新启蒙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法理规范和法律适用,他们在进行了广泛的乡村调查的基础上草拟了《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立法建议稿)。前不久,该所与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村委会选举的立法规范”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官员、人大代表、农民代表以及法律实务界人士就此《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立法建议稿)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回应的现实问题

与会者首先就村委会选举的乡村调查实践和研究成果展开了广泛交流。他们一致认为,要在继续坚持乡村实证调查的同时,推动这部《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立法进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余凌云认为,该选举条例直面村委会选举中的两大缺失:选举规则的缺失和国家对村民选举权的保障的缺失。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全部30条内容中,规范村委会选举的内容只有6条500多字。这6条仅就村委会选举作了粗略的原则性规定,属实体法范畴,而对村委会选举过程的具体操作没有作出详细的统一规定,程序缺失。

随着村委会直接选举的普遍推行,选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凸现。候选人提名受到“社会痞子”、家族势力、为富不仁者的干预;选举过程受到强力因素干扰,存在贿选和操纵选举的情况;权力组织或个人利用法律规定的空白操纵村民代表的产生,进而影响村委会的选举;委托投票屡屡引发争议、上访;因没有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对村委会选举的干涉时而缺失时而又过甚,等等。据新启蒙研究所的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无序状况普遍存在。

农村土地问题成为村委会选举中各种复杂问题的一个根源。根据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晓力的调查研究,在一些地处城郊或大型工程沿线的村庄,现有土地制度形成的土地级差地租给了村干部和“将来的”村干部权力寻租的空间,土地补偿款和出租、转让、发包等款项并没有转移支付给广大村民,本属于村民的这部分利益在选举过程中或者选举后几经博弈,却最终被剥夺了。农村土地问题成了村委会选举条例必然回应的一个难题。

村民选举权的救济欠缺。当村民选举权受到侵害寻求法律救济时,目前可依据的法律规定只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且这一条内容也语焉不详。村民往往就选举权受侵害提起行政诉讼,而法院多以村民选举权诉讼不属行政诉讼审判范围为由,驳回。而且,诉讼中的“被告人”究竟是现任或当选村委会、上级政府还是破坏选举的个人,则无法认定,对村民选举权的法律救济“无法可依”。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8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村委会选举的实施办法。但是,1998年至今的近10年时间里,各地虽然制定完成了本省通行的选举条例,但在内容与上位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差无几,可操作性差是其共同缺点。

与此相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组经过广泛乡村调查后的统计分析证明,通过较为完善的选举程序产生的村委会,其服务的村子在公共投资、行政开支、村级收入分配以及帮助穷困村民摆脱疾病造成的负面冲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村民参与村庄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高涨,成效显著。

对此“无法可依”的全国性状况,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行政法学学者应松年强调,与实体内容相比,程序虽然并不直接决定问题和事件的性质,但却实质性地影响着问题和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没有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的严肃法律,村委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就无法保障。

因此,村民自治实践以及村委会选举的希望就在于,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可操作性较强的选举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是直面当前现实的。

《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基本内容和制度创新

新启蒙研究所制定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立法建议稿)共计11章94条。总则首先确认了村民自治的基本权利——选举权,确立了村委会选举的基本原则,即:普遍选举权原则、平等选举权原则、直接选举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进而,该条例对选举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首先是选举前的村级财务审计、选举工作机构等准备性环节,选举过程包括了选民登记、村民会议召集人及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选举、产生村委会候选人、整个选举程序等较为完备的内容。而罢免、辞职与补选、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章节则建立起了“权责对应”的立法框架。

这部选举条例的第一个亮点就是以“二次法”选举村委会。所谓“二次法”,就是召开二次村民会议选举村委会。第一次村民会议选举村民会议召集人、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并推荐党支部成员候选人;第二次会议选举村委会以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二次法”贯彻了村民会议是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的自治精神,并厘定村民会议召集人、选举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各自独立的法律地位,旨在建立一种村民会议与村委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

新启蒙研究所在《关于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建议案》(以下简称选举条例立法建议案)中强调,村民代表是被《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忽视的重要主体。村民代表不但是全体村民利益的代表,直接对其所代表的村民负责,还要从中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应予以详细规定,从而保证其有效地行使职责,避免业已出现的贿选村民代表的现象。该所进一步提出的在村民代表选举中实行科学的“选区划分”办法,属于村委会选举的一大创举。(参见本报5月9日发表的行政法学学者张千帆教授的署名文章《如何保证村民代表的公正选举》)

在该条例中,对候选人资格的认定更加灵活。候选人可以自荐或他荐,然后定职位竞选。这和目前农村村委会选举的实践是一致的:在浙江省已经有了“自荐海选”村委会的成功案例。针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者非本村户籍的优秀的提名候选人,其资格认定经由村民会议作出,排除了强制性立法规定和行政手段的干涉。

村民会议召集人制度将选举过程中各种会议的召集权从上届村委会手中还原给了参与自治的村民。村民会议召集人负责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会议。通过有效运作的各种议事会议,保证选举的规范运行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委托投票必须通过书面委托的方式公开办理。谁委托谁投票,原因是什么,必须要公开。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仝志辉博士认为,委托投票不但牵涉到当选票数过半以及能不能充分代表民意的问题,而且,书面委托可以规避委托投票引起的贿选行为,也就是买卖委托票行为。

作为一部较为系统的程序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立法建议稿)规定了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弹劾程序,共计10条的详尽内容保证了罢免程序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实践中“村官罢免难”问题的有力回应。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启蒙研究所主持起草的这部《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总体立法目标是一致的。

《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立法程序

目前,对村委会选举程序立法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修改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入对村委会选举的详细规定;第二,由全国人大制定村委会选举的范例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参考制定本地区适用的详细的选举条例;第三,由全国人大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第四,通过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条件成熟后再由全国人大制定选举法。

新启蒙研究所草拟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依循的是第四条途径。他们坚持认为,无论是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是新立《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其间必然受阻于立法机关多个部门之间复杂的立法博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2年始得正式施行就是证明,这也是对有限立法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更为迫切的是,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的村委会选举实践亟需一部具有可操作性的选举规范。

该选举条例立法建议案关于立法程序的建议与民政部的立法规划相一致。作为村民自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民政部依据广泛而扎实的调查数据,积极推动着选举条例的立法。同时,各省业已制定、实施的村委会选举办法为制定全国统一的选举条例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实证准备。而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的马岭教授则认为,选举条例立法存在“良性违宪”的立法风险,应给予充分关注。

在立法技术上,统一的选举条例能否体现地方差别,是与会者讨论的一个焦点。质疑者认为,就目前的乡村调查实践来看,各地差异性较大,对既有调查的统计分析又无法保证对全国“面上”情况的掌握,那么,如果统一的选举条例无法适应地方的具体情况,条例的“可操作性”就会成为空谈。

对此,选举条例立法建议案有特别说明:该选举条例对村民选举权作了统一的、详细的赋权性规定,对村民会议召集人制度、选区划分、投票计票方式等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的选举细节作了统一规定,但整部选举条例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权利体系,全国各地方还要经过充分讨论,增删修改,直至达成统一;同时,该条例坚持对选举过程的量化分析,追求选举成本的节约,以适应不同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理论研讨

《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的立法方向是什么?与会者一致认为,《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就是要推动农村向着民主自治体的方向不断发展,确立村民自治在整个国家治理转型中的方位。因此,当前的选举条例要立足农村的社会基础,注重农村的本土资源,发挥农民在村民选举中的创新能力来选举产生村委会,避免立法者“为民做主”的思想倾向。

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提醒与会者,在村民自治的现有实践中,村委会权力过大已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利因素,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导着集体经济组织、矿产资源、农村转城镇用地等多种资源的一部分配置权力,而其往往并不能自当选之日起始终秉持“受托者”的“公仆”角色,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深化农村产权改革等途径加以规制。(参见党国英《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政策研究室的胡健提出,应将选举条例的立法置于国家总的立法体系中,先确立选举程序立法的四级权限划分:哪些由全国人大制定,哪些由省市区人大制定,哪些由县乡制定,哪些属村规民约。余凌云教授进而补充到,村规民约应该成为选举规则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对此的重视显然是不够的。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6

本课题选取北京市大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样本,旨在通过对北京市大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重点进行土地问题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村委会选举的有关理论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为完善发展北京市今后的村委会选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根据文章的研究逻辑思路和研究内容,文章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村委会选举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北京市大兴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 北京市大兴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第五章:以土地问题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第五章:推进和完善村委会选举的对策

以上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具体体现为下面的结构图:

二、分析方法(资料、数据分析方法)

在方法上,本课题注重于对北京市大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情况的调查研究,尽可能掌握相关的事实材料,通过采用资料与个案分析、法条分析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本课题更注重于采用“过程/事件”和“关系/事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使论文的分析研究方法更具科学完整性。这也是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过程/事件”分析是把社会事实看作是动态的、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通过对“事件”的展开,可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社会背景。再辅之以事件发生过程的关系分析,把握事件动态变化的规则和方式,以此透视村委会选举中各方的参与因素。这样,就既可获得生动的“社会事实”,又可以通过对“社会事实”的展开和剖析,抽象出“社会事实”发生的内在机理,从而更富针对性地探讨当前北京市村委会选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相应措施,努力为北京市今后的村委会选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三、数据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案(研究基础及条件)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大兴第八届村委会选举工作从2010年4月下旬开始,到7月底基本结束。436个参选村全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共选出村委会班子成员1330名,其中党员882名,占66.3%;281个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占64.5%;两委交叉任职的612人,占46%,总体看,全区进展平稳顺利,较好实现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个工作目标。

选举期间,区选办共接听咨询电话81个,接待来访50 批125人次,分别比上届接听咨询电话215个,接待来访66批276人次下降了62.3%和24.2%,选举秩序良好稳定。

笔者前期进行了大量关于换届选举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相关领域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领悟,通过收集和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论文、期刊等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换届选举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工作的开展比较顺利。

四、研究与论文写作计划

2011年9-12月

查阅国内外效益审计相关的文献资料

2012年1月

整理文献资料

2012年2月

开题报告

2012年3月

北京大兴区村委会换届土地问题调查数、数据收集、结果分析。

2012年4-6月   

    论文撰写

2012年6-7月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7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力争把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党委和有关部门一贯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取得了较大成绩,无论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总数、参加人数、涉及地区和社会影响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为更好的组织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牛继升同志为组长,副校长王万良同志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20__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系由党政领导挂帅,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具体负责本单位社会实践的领导组织工作。同时,党委下发文件,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主要内容是:按照大运会组委会群工部的统一安排,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组织三个代表实践团深入社区,挂职锻炼,体验生活;继续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同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扫盲行动。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地区,通过举办中小学师资培训班和中小学生文化辅导班,帮助中小学教师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为中小学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以音乐系文艺积极分子为骨干,结合音乐采风活动和军乐团集训,精心编排合适的节目,深入农村乡镇,丰富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帮助贫困地区培训音乐和美术等方面的人才。另外,鼓励同学回家乡或自行联系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继续开展有本单位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扩大以义务家教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规模。调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点考察北京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为首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同学提高社会实践质量,增强成果意识,鼓励同学将社会实践的考察课题与专业学习、论文设计结合起来。对于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校团委要求各分团委、团总支应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认真动员同学、积极联系组团。实践同学要切实深入基层,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增进对人民的情感,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所有社会实践团队应认真选择课题和项目,充分准备、精心布署,注意及时总结、整理宣传,力争把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以第21届大运会和三个代表实践团为核心,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新世纪的第一次大运会,也是第一次由我国承办这一世界综合性的体育赛事。为办好这次大运会,我校积极响应大运会组委会的号召,广大师生承担了彩虹志愿者、大运会开幕式、火炬终交仪式等一系列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期间,我校团委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带领有直属志愿者343人和机动志愿者691人组成的首都师范大学彩虹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参与到大运会组委会群工部,新闻中心,首都师大赛区的各项服务工作,以及大运会进行期间各赛场文明啦啦队和文明观众任务。在此期间,所有志愿者同学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去对待自己所承担的任何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最好,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7月31日,我校直属志愿者返校,在召开动员准备会的基础上,我校团委对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保证大运会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组委会群工部的安排,我校50余名志愿者,投入新闻中心的工作之中。这里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求每天在岗,而且经常要加班,处理大量的传入与传出的图文材料,工作强度很大,但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从不无故缺席,大多数学生就住在新闻中心,以保证及时到岗,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我校15志愿者参加了大运村志愿者协调处工作,主要负责日常联络,村内商业区以及各项文化娱乐设施的引导服务工作,为国外大学生运动员在大运村的正常生活提供方便。另外,我校有近百名志愿者参加了我校足球赛区的服务工作,主要工作有赛场主席台服务及场馆内的办公室联络、急救,联系、新闻,接待等各项工作,为我校赛区工作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做好日常志愿服务岗位工作的同时,我校志愿者还圆满完成了组委会安排的一系列大型活动。8月5日,我校70名志愿者参加了在首都机场进行的大运会组委会迎接参加国外代表团的模拟演练,同学们模拟国外代表团,在认真演练的同时还不时向接待单位提出问题,并为活动提出自己的有益建议,为正式接待的圆满进行贡献一份智慧。8月21日,我校80名志愿者参加了在世纪坛和长安街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火炬传递活动终交仪式暨北京国际大学生火炬传递活动出发仪,当日气温很高,且正值午后,但大家没有受到天气的丝毫影响,服从指挥、遵守纪律,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期间,我校还组织参加了大运会志愿者知识竞赛及大运会记者团和彩虹网站管理团的培训,以保证大运会期间与组委会信息工作及时畅通与传达。

8月15日,我校近700名机动志愿者按时返校,他们将承担大运会期间,我校及其他赛场的足球、排球、游泳、体操、柔道等各个项目近20场比赛的文明啦啦队和固定观众任务。为此,校团委对所有的赛事任务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与部署,对同学们进行了文明啦啦队的相关培训及道具准备。8月21日,我校300名同学到先农坛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拉开了机动志愿者工作的序幕,在随后参与的各场比赛中,我校所有机动志愿者始终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观看比赛异常踊跃,赛场上,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鲜花,敲打着锣鼓,为运动员加油,营造出良好的赛场氛围。由于赛事很多,日程安排也比较紧张,有时一天有2-3场比赛,很多同学经常要每天连续到赛场观看,但大家从不无故缺席,保证了我校文明观众工作的顺利进行,展示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承担大运会彩虹志愿者工作的同时,我校还有近百名同学承担了大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任务,他们利用整个假期时间,按照导演和学校的要求,克服了酷暑高温等各种困难,认真排练,很多同学更是带病坚持训练,在多次进行的工体实地演练中,经常要训练到深夜才结束,有时还遇到阴雨天气,但大家始终按要求进行训练,没有丝毫懈怠。刻苦的训练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大运会开幕式上,同学们以高昂的热情与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各级领导和所有观众的肯定,为开幕式的成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时,为配合大运会的举行,营造首都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校团委带领校艺术团在宣武区文化广场举行了北京之夜专场演出,8月25日,在中华民族园为中外大学生奉献出一场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歌舞,曲艺,器乐表演等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受到各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热烈欢迎。

与此同时,按照市教委和团市委的统一部署,首都师范大学团委组建了一支由多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相结合的近30人的首都高校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实践服务团于7月初至8月底,深入到宣武区团区委和天桥街道、大栅栏街道等下辖的几个社区,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光明里居委会实践的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助居委会干部建立社区青年工作站。他们将社区内居住的青年登记管理,组织这些团员青年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工作,使他们成为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宣武区的危旧房相对集中,一遇大雨,实践团同学便在居委会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的检查房屋漏雨情况,入户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实践团部分学生还开展了一些如宣武地区历史遗迹、大栅栏地区商业文化及社区建设等等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调研,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原始资料等方法,最终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得到社区干部的肯定。

实践服务活动后期,我校学生与宣武区团区委干部、社区干部共同座谈交流了学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座谈中,同学们畅谈了在参与社区实践工作中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身成材的根本指针,坚定理想、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争做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掌握者、推动者、创新者;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体现者、传播者、创造者;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实现者。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在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这次社区实践活动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实践中,同学们贴近群众,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立志做社会前进的先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投身到社区实践服务活动中去,在社区实践服务活动的广阔舞台上,虚心学习、刻苦实践、勇于创新,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以大运会服务和三个代表实践团为核心,我校今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由我校近千名师生组成的20余支实践团,带着首都师大人的真诚、执着与爱心奔赴陕西、内蒙古、河北、新疆、甘肃、北京郊区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他们深入农村、厂矿、学校、军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当地情况,服务当地、奉献社会。他们以支教扫盲、文艺演出、教师培训、社会调查、法律咨询、卫生普及等为主要形式,深入社会基层,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水土不服,蚊虫叮咬等种种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展示了首都师大师生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普遍赞誉,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系师生赴密云县石城乡张家坟村,结合自己所学开展了音乐、体育、英语、舞蹈、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奥林匹克数学教学、暑期作业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他们还广泛深入到老乡家,了解改革开放20年给农村带来的变化。针对经济、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调查,写出了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老区素质教育状况,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选举,山区需要什么样的教师等内容丰富的调查报告。同时,数学系同学还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数学系基础专业课与公共必修课的冲突;目前的考风、学风;学生的思想建设和个人信仰等等。以期在深入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更好的促进数学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数学系还组成多支实践小分队,利用假期,对自己家乡的教育状况和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从家乡中小学活动课程的设置、素质教育的推行、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出发,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考察多种形式,收集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同学们在调查报告中,对所收集到的材料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变化的关心。除此以外,数学系还组织了暑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活动,同学们抓住北京深奥成功的有利契机,结合自身优势,为学校周边居委会的居民义务教英语,每天授课的同学都能认真备课,不管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学生们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历史系今年暑期组织了北京史专题社会调查,今年的调查题目是《北京近现代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同学们走访了十多位不同时期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工程人员,其中包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人员、中南海扩建过程中的监理工程师、北京展览馆的设计人员等等,从采访中,大家不光了解到老一辈建筑学家的奋斗历程,共重要的是体会到建国以后北京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变迁,印证了建筑史中的有关内容,对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历史系还组织学生参与了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历史系的西部考察团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考察了宁夏的西夏王陵,体会了西北文化与中原文化迥异的内涵,初步了解了鲜为人知的西夏历史,在当地的腾格里沙漠,同学们不光看到了环境污染、沙化严重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还看到西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壮烈豪情,并且亲身体验了当地科研工作者发明的环保透气袋种树的新技术。在青海,同学们就当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科院实践团赴京郊房山进行考察,同学们来到房山区的偏远农村,深入接触当地的农民,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并认真的完成了实践报告。同时,同学们还利用专业的优势组成了由99、20__级学生参与的全国少工委组织的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开通的雏鹰热线活动,同学们在暑假期间一直坚持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在专业理论的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98级学生还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通过互动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同学和教科院杜威理论研讨学社全体社员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初步了解当前部分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各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取得良好效果。

化学系社会实践团一行31人来到北京市密云县,开展了以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科普表演、参观访谈和听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对农村教育和经济状况的调查,深入具体,写出了详实的调查报告。他们的到来也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热情接待,他们的活动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此基础上,化学系42名学生还以志愿者的形式参加在北京市残联的实践活动。通过与残疾人直接接触,给他们领路、填表等,帮助他们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参与有关残疾人的活动。不仅了解了我市的残疾人工作开展状况,更加深了对残疾人的感情,感受到他们身残志坚的优良品格,看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音乐系社会实践团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在为期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学生们参观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井冈山的客家村,同学们进行了文艺实践和采风活动,并和当地的客家居民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联欢,那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间,同学们还学习、收集、整理了当地的民歌、舞蹈,大大开阔了眼界,对民族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这次实践活动充分贯彻文化下乡的精神,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加深了民族情感。

物理系社会实践团赴北京市房山县辛庄村进行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当地基础教育现状和村民收入及对子女教育的态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了当地特色教育形成的原因和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当地的教育状况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认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此外,地理系实践团奔赴山西、陕西、湖北、甘肃、新疆等地,考察当地的自然情况和人文地理现象;生物系学生到青岛,通过参观海军博物馆和海尔集团,了解海军发展史和海尔集团的创业历程;计算机系学生分成9个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北京城郊开展了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状况的调查;美术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山东沂蒙山、曲阜、威海、青岛、等地进行艺术实践,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宏大的规模,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今年暑期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旋律。各系社会实践服务队纷赴祖国各地,通过问卷、参观、访谈、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沟通与当地人民的感情,把自己置身于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喜人

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开展的效果如何,将对学生的成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今年暑期,我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效果良好,广大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巨大收获。首先,通过社会实践,使广大学生更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很多社会实践团远途跋涉,深入山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切身经历去体味乡亲们热情淳朴的性格和辛苦忙碌:请记住我站域名的劳作,深入了解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深深感到了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所起的巨大作用,为农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有的实践团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光辉历程,有的通过艺术采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心去感受祖国的美好。这一切,都激励广大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再有,通过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专业技能。广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讲座,公开课、辅导班等形式,使自己真正走上讲台,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检验了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第三,通过社会实践,广大学生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担负的神圣责任,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坚定了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同学们通过讲座、辅导,深深感到了山乡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山乡人民对教师的期望,同时感到了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另外,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通过艰苦条件的磨炼,培养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系领导的周密安排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今年暑期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获得了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市教委和市学联联合颁发的首都高校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奖以及20__年度区校共建突出贡献奖。同时,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完成了数百份具体、详实的调查报告,为我校社会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校团委将对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做认真的总结和宣传,以利于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更多学生能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奋发成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次转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我市转段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我镇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稍后,市委巡回指导检查组组长Xx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成绩,进一步坚定学习实践活动的信心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学习实践活动于9月17日正式启动。活动开展后,镇党委严格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认真落实“五个更加注重”,在市委巡回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紧密结合参学单位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经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批准,同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从整体上看,全镇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有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重视,组织得力,活动有序推进。镇党委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推进,注重特色,突出亮点,推动工作的要求。为此,我镇一是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组建7个巡回指导检查组,分赴全镇67个行政村、4个非公有制企业和教育、卫生等单位进行全程指导把关,帮助制定实施意见和推进台帐,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二是先后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和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对全镇学习实践活动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研究下发了《Xx镇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等十余个文件。三是镇党政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深入到所联系点调研或作辅导报告,指导各单位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各参学单位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党组织书记亲自带头参加学习,带头讲党课,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实践,突出载体,生动开展学习。各参学单位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探索自选动作,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一是必读篇目集中学。在活动开展中,镇党委明确提出“四个确保”,即确保学习内容、确保学习时间、确保参学率、确保学习效果。镇机关把每周二下午和周六上午确定为集中学习讨论时间,通过邀请专家讲课、干部领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时间都超过了22个学时。二是分类施教帮带学。对流动党员,镇学习活动办公室采取发送手机短信、建立科学发展观党员博客等形式,使在外党员足不出户就能够登陆网站,及时了解家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受到这部分人的热烈欢迎。新峡村对年老体弱党员采取床头帮学、结对助学的方式进行辅导,提高了参学率;西Xx村明确责任人,帮助在外党员开展学习。三是重点内容研讨学。各参学单位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徐光春书记提出的“十重十轻”、“十大机制”和市委提出的“十破十立”、“三种意识”、“六超精神”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教育总支多次召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引导党员干部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四是理论知识测试学。针对农村和镇机关实际,镇学习活动办公室印发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试题》,分类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务求对科学发展观知识全面掌握。五是创新形式灵活学。通过请党校老师做专题讲座、利用网络平台发送短信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直播课堂”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灵活主动的开展学习。金河村结合“三秋”工作实际,采取“忙时少学、闲时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的方式,妥善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问题。西Xx党总支举行了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两委成员纷纷上台谈体会、谈感想,掀起了学习活动的新热潮。卫平耐材实行错班学习,鼓励党员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力争做到企业生产与党员学习两不误。教育总支要求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撰写2-3篇学习心得,并组织举行了参学人员学习成果展示会,使学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镇卫生院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相结合,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

(四)强化指导,加强宣传,为活动开展营造氛围。一是指导及时。10月19日,市委书记Xx到Xx镇调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镇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巡回指导检查组先后4次到我镇进行指导检查,有力促进了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镇党委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11名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点指导工作。镇学习活动领导小组还多次组织召开七个巡回指导检查组工作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提出下步工作要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宣传有力。通过开通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广泛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西Xx村开辟了党员学习园地和心得交流园地,卫平耐材在厂区悬挂了横幅、开通了板报宣传栏,使学习活动深入人心。在学习调研阶段,我镇在市级媒体发稿6篇,电视台报道3次,较好宣传了我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广大基层党员进一步深化了认识,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大基层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领会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能使我们发展得更快,而且能够使我们发展得更好,从而增强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许多农村党员表示,要把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二)全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参学单位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在推广应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上下工夫,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在全镇6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立足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及时看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农村活力,先后流转土地1.7万亩,发展露地蔬菜1.8万亩,畜禽养殖场5个,落实林改面积9000余亩;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65个,8个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生态文明示范村,是近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一年。

我镇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极少数党员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厌学情绪;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制度还不够完善,工作标准不够高等。对于这些问题,镇党委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对学习调研工作的检验,也是搞好整改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具体要深化一个认识,抓好两个关键,做到三个到位,明确五项要求。

(一)深化一个认识

各参学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要严格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规定动作”。要坚决克服自满情绪,坚决克服松劲情绪,坚决克服厌倦情绪,坚决克服支差应付思想,做到领导力量不减,工作精力不散,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落实好分析检查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把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契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Xx进一步奠定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二)把握两个关键

要重点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1、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一是要确定好主题。各参学单位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定活动主题。二是要查找好问题。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紧扣近年来本单位发展实践,对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党内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徐光春书记在省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的“四个不适应”、Xx书记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的“五种歪风”,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党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村镇建设规划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分析原因。三是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对涉及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容易造成分歧的敏感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四是要组织好会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时,可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老干部和党内外群众代表列席。镇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及各巡回指导检查组要加强具体指导,进行现场指导。五是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生活会上,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从加强团结的角度出发,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进一步剖析问题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防止相互指责、争论不休,努力形成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2、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

一是要实事求是撰写。各基层党组织,教育、卫生单位领导班子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其他单位要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要运用好学习讨论、调研走访、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成果,广泛吸收群众意见,注意体现自身特点。镇学习活动办公室和巡回指导检查组要加强指导,对于自己无力撰写分析检查材料的单位,要帮助总结提炼,搞好起草工作。二是要深刻分析检查。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的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内容要突出重点,搞清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来解决,防止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三是要听取群众意见。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形成后,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认真回应,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也要符合实际,防止把目标要求定得过高。

(三)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党组织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组织好、贯彻落实好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直接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对联系点的具体指导,使联系点成为创新点、示范点。镇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严格根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精心安排好、组织好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把有关政策要求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得更全面一些,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考虑得更具体一些,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指导检查要到位。各巡回指导检查组要切实担当起责任,发挥好作用,按照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要学会把握工作重点,注意工作方法,与指导单位做到常联系、多商量,常指导、多帮助,共同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三是舆论宣传要到位。镇学习活动办公室要注重总结活动经验,既要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整体开展情况,也要宣传各单位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实践;既要宣传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典型经验,也要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宣传好,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明确五项要求

一要注重强化基层。加强基层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查找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各行政村要把推广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活动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内容、完善程序、规范运作、提升质量,着重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的领导机制、村“两委”协调机制、村级党内民主机制、村民自治机制。按照“五有”(有旗帜、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标准,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任务。要在全镇继续推进“三带三比”创业富民竞赛、“共产党员家庭挂牌”、“三定三创”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活动开展,对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尽快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够3人的,要采取挂靠、联合建立等办法健全党组织。要注重抓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氛围。

二要注重深化学习。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深化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因此,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仍然要把深化学习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各基层党组织要在继续学习中央、省委规定的必读篇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各参学单位要在第一阶段学习基础上,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确定学习内容。希望各参学单位要切实抓好这一阶段的学习工作,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使广大基层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要注重开门教育。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注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关心、群众支持的民心工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广辟渠道,开门纳谏,虚心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归纳梳理。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搞好群众评议,使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

四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发展实际,从群众的期盼和实际需要入手,深入查找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边查边改,一手抓查找问题,一手抓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抓好整改,在查中改,在改中查,尽快解决一批基层面临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五要注重统筹协调。现在离年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大家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各参学单位要找准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落实的最佳结合点,着力抓好今冬明春“3+1”工作、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9

自2009年9月以来,水城县超前谋划,扎实推进,紧贴基层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催生了新的气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

“交朋结友”

搭起连心桥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水城县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要求广大乡镇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与农民交朋友,面对面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车”,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

该县规定乡镇领导干部交友对象不少于3名或2户,股级干部不少于2名或1户,一般职工不少于1名或1户。交友制度实施以来,全县共有14000多名党员干部与49000多名农民结成“交友”对子,成为知心好友。

水城县县委常委、滥坝镇党委书记龚申雄是最早尝试开展交友活动的人。

滥坝镇严家寨村位于红山轻工业园区,村寨中的黄家山被规划了一个变电站。为了建设变电站,红山建设指挥部几次进行征地测量,均因为当地村民阻止而未能顺利进行。不过在2009年11月下旬,此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在11月20日签完了征地协议,这一切的变化来自村民王牧在其中尽力周旋。而王牧之所以出来周旋此事,用他的话来说:“因为我是镇里的朋友。”

龚申雄从2009年7月份开始主动与严家寨村的村民王牧交朋友。对县里实行的交友制度,王牧认为很好:“交友制度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农民有话无人可讲,讲了也没有人听。”

多年扎根基层的龚申雄对交友制度的感触很深:“现在交通方便了,但是与老百姓的距离反而远了;通讯方便了,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了。我们必须重新走进乡村,倾听呼声。”在他的带动下,滥坝镇190名镇村干部与103个村民组的324名村民结成了朋友,干群关系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改善。

米箩乡倮么村村民王学达是寨子里具有很强号召力的人,在玉马公路建设过程中,曾经有不少“小动作”,给村委会带来了不少麻烦,也影响了玉马公路的建设工期。自米箩乡党委书记赵玉雄与其成为朋友后,王学达再也没有干过“对不起书记的事”。赵玉雄告诉记者,自从交友活动开始后,农民朋友“以心换心”,给乡里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交友制度推广以来,水城县各乡镇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交友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创出本地特色:阿戛乡656名党员进入各个村寨,为群众代办事件,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交友实效化建设;猴场乡将“倾听百姓意见、征集百姓良策、疏解百姓情绪、维护百姓利益”作为民生承诺,向全乡5000余户群众发放民情联络卡,每季度到联系的农户家中走访一次;发耳乡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解百家忧、创百家喜、凝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六百家”活动,最大限度调处工农纠纷,清理积案。

水城县县委书记杨龙政说,通过乡镇干部与群众交朋友,广大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切切实实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更真实地倾听了群众的呼声,使广大干部的亲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党内关怀工程”

固本强基

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水城在全县开展“强化一种意识、营造一个环境、建立一种制度、创建一种载体、完善一种机制、追求一种效果”的“六个一”活动,不断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水城县蟠龙乡针对自身的突出问题,适时提出“三抓三帮三培养”,认真落实党内关怀和村干部扶助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的吸引力。该乡把党员和村干部分成三个类型:救助型、扶助型和示范带动型。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使党员及村干部在致富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自实行党内关怀和村组干部扶助政策以来,全乡逾百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94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4名同志被发展为党员。原来涣散的村组干部班子得到了改善,原来部分村组没有人愿意去担任干部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阿戛乡、猴场乡、鸡场乡为村组干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采取“三探望、五必谈”的措施(即党员和乡村干部及其家属住院时必探望,党员和乡村干部家庭有红白喜事时必探望,贫困党员、离退休干部和正常离任村干部逢年过节必探望;党员和乡村干部工作进展不好时必谈、岗位有调整时必谈、家庭有较大矛盾时必谈、受到处理时必谈、在工作中发现情绪异常时必谈),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

新街乡多渠道筹集党员及村干部创业基金55万元,积极鼓励村干部带头落实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项目,对村干部创业进行大力扶持。野钟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9000元,组织党员捐款2600元作为党内关怀资金,优先支持村干部落实创业项目3个。

杨龙政介绍说,水城县认真落实村支部向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支部向机关党委、乡镇党委和部门党委(党组)向县委述职的述职报告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好的10个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对19个抓党建不力的党委(党组、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对7个乡镇党委进行调整交流。同时,把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查找出的与基层组织建设有关的问题确定为62项任务,逐项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通过营造“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多抓少不一样”的基层党建环境,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基层组织呈现出班子强、思路清、机制活、业绩好的生动局面。

迎“难”而上

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问题总关情。水城县把两个批次的学习实践活动统筹起来,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突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成果,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玉舍乡开展了以“访民情、知民意、解民难、办民事”为内容的“四为民”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为了缓解格老湾村对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居民主要饮用水源――玉舍水库水源质量的严重威胁,玉舍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在库区实施“三改一建”(改厕、改圈、改灶、建沼气池)工程,进行综合治理。乡里补贴资金,格老湾村出劳动力和部分资金,共同对进村入户道路和庭院进行了硬化。如今,格老湾村大变了模样,整个村子显得整洁有序。

格老湾村村支书周训元感慨道:“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变化,让村民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玉舍乡党委书记唐小国认为:“库区环境治理既保护了生态、改善了水质,又给库区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为使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木果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规定的民用煤价格从每吨180元下调到100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和成果。“全乡的民用煤总供应量为17000吨,仅仅在民用煤供应这一项上,我们就让全乡8490户老百姓享受到实惠近136万元。”乡纪委书记陈顺红算了一笔“惠民帐”。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篇10

法关系的法社会学分析

文晓静1,罗边伍各2

(⒈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621010;⒉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在法社会学的视角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民间法有其特定的范式及内容,其与村民自治制度之间存在既相互借鉴又相互冲突的共生关系。基于对现状与问题的考虑,需要合理界定二者的边界,明确各自作用范围,在不违背现有法律规定与原则的前提下,应重视民间法的独特价值,为其提供产生效用的空间与土壤。

关键词:村民自治;民间法;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9-0070-05

收稿日期:2015-06-08

作者简介:文晓静(1980—),女,四川昭觉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罗边伍各(1979—),女,四川西昌人,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彝族宗教文化、婚姻习俗、彝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凉山彝族地区环境保护法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ZwH10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设计者为回应社会发展本质的需要,加快推进经济建设步伐,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这不仅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里,我们不能将“法”简单地理解为成文法、国家法,因为“法治”的含义并不是机械地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纳入成文法律的控制范围,把所有的问题、矛盾、冲突都交由法律来解决。果真如此的话,对社会的调控会因为忽视甚至忽略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有效作用而陷入片面的“法律中心主义”。

我国农村的法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改革开放伊始,为了配合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村民自治制度。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怎样使国家推行村民自治这一制度的初衷得以实现,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农民在基层民主实践过程中的普遍参与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是包括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村级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现代化一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村体制到政社合一制再到村委会制,我国的村级组织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村委会制建立的直接成因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后,原有的政社合一体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但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组织控制,所谓的“政社合一”已经名不副实,村级组织处于无人管理的“失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自己创造了另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制度。[1]这种改变与其说是自上而下的改造,不如说是由于自下而上的变化促使不适应现有经济体制和社会变革的社会组织体制自身做出的调整。解放初期,由于整个上层建筑的重建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确立等原因,原来的农村精英阶层——“士绅”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多半被村领导所取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利益结构的单一决定了村领导的单一领导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利益结构的多元化,村领导的支配地位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村民自治”随之产生。虽然现阶段这一制度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却很好地体现了罗斯科·庞德关于“控制”的理念,即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摩擦和冲突)来保证最大的需求的实现,[2]通过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等方式保证了对人类本性顽固的利己主义一面的控制,而达到对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虽然是为了配合当时急需实施的农村经济模式改革而提出的,但从内容上看,其出现是必然的。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法律确认,民主参与和自我治理的方式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表现为村委会成员的产生已经完全制度化为有一定竞争性的差额直接选举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所确立的公开、公平、公正选举程序原则,使村委会的组成真正能反映多数村民的意志,摒弃了原有的委任制形式。民主决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上,重大的村务决策和事项处理均需经过以上两类会议通过,以反映多数人的决策参与权。在国家制定法的引导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制定并实施了民主管理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按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规定,村民共同制定自治规则,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还推行了接受民主评议、村务质询等多种方式的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村务公开制度。应当说,自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成效是显著的,经过30余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基本完成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整合与重构。199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村民自治使国家得到了几乎想从农村得到的任何东西:在被调出的1200个村委会中,99%的村完成了粮食收购定额;92%的村实现了节育达标;82%的村完成了税收任务。村民自治的支持者认为,这些创纪录的高数字雄辩地表明,村民自治是解决政策执行难的灵丹妙药。[3]但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该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虽然我国所有行政村在进行民主决策时均需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但基于部分村民对于如何行使民主权利或是行使权利的作用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只有到选举的时候才会召开类似会议,致使民主参与的有效程度不足。第二,在民主管理形式上,虽然大多数村委会都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方式,但是,如何保证大多数村民能够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效果,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第三,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民主监督主要体现在村务公开方面,而村务公开形式多数是设置公开栏或公开板,公开的内容也较为模糊,具体的财务收支情况欠缺透明度,这也影响了部分村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可以从组织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村民民主观念不强、文化素质不高等方面分析现有村民自治制度缺失的原因,但这些原因不能概括所有情况。例如:在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云南省就出现了几个典型的村镇,其民主自治开展得相当好,村民民主选举热情相当高,村内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得卓有成效,村民的文化素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似乎并未成为民主自治的阻碍因素。[4]此外,作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内容之一的村民自治立法从其内容来讲也存在现有法律运行乏力、地方配套规范出台滞后、质量不高等缺陷。当然,在存在“差序结构”的农村乡土社会,民间法的存在与发展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二、我国农村地区的民间法规范

在我国广大农村,不仅存在各种家法族规、地方习惯,还存在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成文规范。从整体上说,以上各种规范形式仍是现代乡村社会中分布最广、最为乡民所熟知的内容。

从改革开放开始,农村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一场深刻变革,对农村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新体制改变了农村原有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和生活模式。农村家庭转而成为生产组织的中心,家庭取代生产队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农户之间的互助合作成为农村生产经营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此过程中,人们都力求选择信任度高的合作伙伴,而血缘关系无疑就成了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同时,农村聚族而居的居住格局又使这种合作与联系极为便利。因此,家族自然而然地成了单个农民家庭赖以依靠的对象。在这种联系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5]但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存在于农村的家族,已经完全不具备近代以前的家族制度及组织形式,只是家族的残余形式和更多以家族观念意识为主的具体表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家族观念已由原来单一的以家族血缘关系划分亲疏的标准逐渐转为泛血缘化。与此同时,地缘关系在农村社会关系网中的作用亦持久不衰。这种以家族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及地缘关系等价值标准构成的社会,致使作为这种关系依靠的家族法规也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并发挥作用。这时的家族法规既有原来的一些内容,也有应时而生的新内容。家族法规中关于村民自治制度主要涉及的是民主选举、资质管理、纠纷解决等问题。

在我国,村规民约虽早已出现,但目前存在的村规民约是与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紧密联系的。其由自治组织——村民会议负责制定,是村民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所创设的行为规范,是全体村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0年修改后的《村委会组织法》第27条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村民自治章程一般出现在村民自治较为规范的地区,主要涉及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务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是村级制度中层次最高、内容最全、结构最完整的规章,有农村“小宪法”之称。[6]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是最具有成文形式的民间法,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规范性角度看,在国家法律之外,村一级最具规范力的无疑是村规民约,通常情况下都要经过村民大会“制定、修改、审议和通过”等过程,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村规民约,作为村民共识的反映和村民利益的表达。村规民约有很强的地方性,每一个村规民约都不相同,没有固定的内容和程式,规则有多有少,有详有略,每一项都反映着一个特定村庄公共生活的内容。但它们又有相同之处,这就是村规民约大多是内外部规则融合之产物,它的渊源既包括大量的国家法律法规,是执法的产物;同时又包括很多村庄自治的规则、习惯,这些规定大都带有本土特色,多是按照本村“村情”而定。[7]

除此之外,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还存在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习惯。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差异、居民观念等因素的不同,我国存在许多地域色彩鲜明、内容各异的地方习惯。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的两部电影《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反映的就是西部经济落后、社会封闭地区多元社会控制方式共同作用的现实。这些习惯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农民的民主、自治观念和意识,如对农村妇女土地财产权的习惯做法就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有较大影响。同时,各地在制定民主自治配套规章时也会考虑本地习惯的规定,在不违反上位法规定及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制定规范与本地习惯做法相冲突。

三、民间法与村民自治制度和谐共生

在村民自治建设过程中,国家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最初来源于民间的实践,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村代会制度最早就是由河北省正定县南楼乡南楼村和辽宁省曙光乡峨眉村创造实行的。[8]在村民自治体制中,农村居民在实践中也创造出了许多有效的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制度。比如村委会的产生、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的订立、村代会制度与“海选”制度的确立等都是通过民间法的实践,然后由国家因势利导在全国范围推广,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的。可以说,民间法对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民间法在现代化进程中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制定法之间以趋同、和谐为大方向,但是,其与国家法之间同样存在冲突。在实践中,一方面,民间法会更多地照顾到村民个体、本村的利益而忽视兼顾其他合法利益(如“出嫁之女,祖业无份”),这与国家法的普遍正义原则是相悖的。而在很多农村地区,村民甚至部分村干部都认为所谓“自治”就是自己管理,无需国家干预,结果出现了过度自治化的现象。在村民参与和自治做得比较“彻底”的地方,村干部常常无视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成了“无脚的螃蟹”。村民选举的干部会觉得他们权力大增了,村民的强大支持使他们敢于抗拒政府的指导。[9]在一些家族势力较强的农村地区,常常会出现家族法规违背民主选举机制,威胁村委会权威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国家主义的权威导向在推动村民自治的同时,又制约了村民自由选择的空间,并为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提供了侵犯村民合法权利的机会。如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法规中会有“村民应该”“必须接受”等词汇,这与“自治”本意是相背离的。

因此,为避免村民自治制度流于形式,除了完善相关强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理顺国家政权尤其是国家基层政权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政社合一”体制下遗存的问题,毕竟农村民主只有真正同农民切实结合才会有真正的载体。民间法与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影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实践中,处理好村民自治这一民主制度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广大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功,除了依靠国家制定法的有力推进外,也需要合理地借鉴、吸收“本土资源”,这也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形成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因此,应当在加强二者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建立一个整体利益与地区、个体利益并重,国家法与民间法和谐共存的新型农村法治社会。

参考文献

[1]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06):3.

[2]张文显.法律社会学的法概念[a].李楯.法律社会学[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1.

[3]柯丹青.中国国内关于村民自治的争论[J].中国学刊,Vol(37):63-86,转引自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http://comment-cn.net/politics/democracy/2006/0618/article_2986.html,2015-05-20.

[4]刘会柏.云南省泸西县乡镇党委直选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2006,(01):25-30.

[5]吕红平.农村家族问题与现代化[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6][8]彭艳崇.当代中国村法初探[a].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4辑[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82,392.

[7]折晓叶,陈婴婴.社区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m].浙江人民出版,20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