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9:41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1

关键词:垃圾;治理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6704

1农村垃圾来源

伴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分析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相应的治理途径,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村容整洁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预留极大的空间。

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蔓延,所以要警惕城市垃圾污染农村的现象。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只能靠向城外转移来保持自身环境的整洁,所以造成了城市里整齐干净,城市周围郊区或农村却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经过风吹日晒,这些垃圾被刮得到处都是,并且散发出很大的异味,以致周围环境被弄得污浊不堪。遇上大雨,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便随着雨水渗入地下。目前,农村的饮用水基本靠打土井,有害物质的渗入将给村民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城市垃圾污染农村应引起足够重视。

农村垃圾的来源归纳起来包括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垃圾的影响等。

1.1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的主来源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品等)以及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废纤维、废金属、废电池及部分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组成十分复杂。

1.2农业废弃物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主要来源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杂草、落叶、废弃农膜等,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栏垫料,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和污水,人粪尿和生活废弃物[1]。

1.3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在农村乡镇工业数量剧增,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地域分散,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我国乡镇工业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是从产值利税、企业数目、就业人数等指标考察,乡镇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由于该类废弃物种类多,大多都含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往往会随着雨水和地表水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中,最终进入饮用水源中或者进入灌溉水中,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所以长期不处理将严重影响到人畜的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系统。

2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现状

宁安市全市人口42.5万人,乡村人口有28.5万人,按每人每年产生168kg生活垃圾估算,每年约有47880t生活垃圾。全市行政村244个,自然屯314个,除宁安市区的垃圾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厂进行卫生填埋外,各村屯都没有进行垃圾定点收集,只有40%的村有固定的垃圾点,但也只是在村边或是转移到离村较远的山沟中简单的露天堆放,有3%的村屯有专门的清扫员进行清理。还有大部分村屯将垃圾乱堆乱倒,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宁安市秸秆产生量约85万t,其中作为饲料的35%,1%做草绳和草帘,50%秸秆直接作为燃料,10%的秸秆在地里直接焚烧,其他14%的秸秆均未被利用变成垃圾随意丢弃。在农膜的回收方面,每年虽然能做到93%的农膜从农田里收回,但大部分没有做到真正的回收利用,一部分废农膜进行焚烧,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部分作为垃圾丢弃,进入农村垃圾的农膜达1500t/年。畜禽粪便的产生量约为63.4万t/年,其中75%为简单的田间堆肥处理,有25%进入垃圾随意排放。全市乡镇工业共有112家,主要是木材加工及制品、谷物磨制及粮米加工、淀粉制造、造纸(进口浆板)、小型酿酒、塑料颗粒、烧砖、粮食烘干等行业,其中木材加工及制品56家、谷物磨制及粮米加工22家,固体废物以锯末、稻壳、炉渣等为主,产生的大部分固体废物都能综合利用,排入环境中的固体废弃物量并不高约1500t/年。城市垃圾向乡村转移的现象在宁安市基本杜绝,在离宁安市区5km处,建立了标准化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能力为日处理垃圾200t,于2004年投入运行,基本实现了宁安市区垃圾无害化。

3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3.1缺乏环保资金投入

宁安市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面,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12个乡镇全部没有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全面覆盖我市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缺乏使得农村环境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

3.2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宁安市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

3.3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

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症。宁安市农村还有43600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47880t/年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有1500t/年废弃农膜、120000t/年的秸秆、160000t/年畜禽粪便等均未综合利用进入农村垃圾中,全市12个乡镇,只有宁安镇和东京城镇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314个自然屯,只有四方村和后渔村有垃圾填埋场,农村环保设施趋于零。农村环保不仅表现在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关键是环境治理措施的滞后。

4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对策

4.1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

农村垃圾的治理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垃圾治理与资源利用结合、因地制宜与就近处理结合、设施共建与服务共享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运用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村收集、镇(乡)运输中转、县(市)区域处置”为主的多元化乡村垃圾防治运作体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2宁安市垃圾污染防治的运行模式探讨

4.2.1分类收集,从源头上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该变废为宝。目前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但农村垃圾处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其资源化水平。宁安市农村垃圾主要是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等全年产生量达到330880t,应先从产生源头上进行资源化和减量化,最终进行无害化处理。下面就宁安市垃圾产生量(表1)和(表2)进行分析。

其中农村垃圾中有近120000t秸秆(也包括杂草、落叶、稻壳等)、160000t畜禽粪便未综合利用及1500t废弃农膜未再生利用全部进入垃圾中。根据表1分析,有针对性的推广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农膜的再生利用技术,把农业废弃物中能变废为宝的部分做到资源化,从而宁安市在农村垃圾产生源头上减少了281500t垃圾的量,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那么全市垃圾产生量减少到49380t,成份也随之变化,如表2。

其中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再利用减少5185t垃圾,餐厨垃圾可加工制用成养殖饲料,瓜皮果壳、蔬菜残渣等可培养成有机肥料减少9382t垃圾。从而,宁安市34813t/年垃圾最终进入无害化处置,与330880t/年相比,只占了10.5%。回收再利用垃圾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回收1t废纸可造好纸850kg,节省木材300kg,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t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t二级原料;每回收1t废钢铁可炼好钢0.9t,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实施垃圾治理的生态化工程,我国农村以沼气工程治理垃圾已用很多实例,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黄虎村为例,用农村垃圾作为沼气的源料,120个沼气池就能为120户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气;垃圾处理后可日产沼气3000m3;同时村庄每户村民每月平均要节约用电近130kw•h,节省用电开支80余元、燃料开支50余元,而且沼气池生产的有机肥料还成了村民抢手的香饽饽。将农村生活垃圾变成能源,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治理措施,使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化、资源化,以最少量进入到最终无害化处置环节,真正实现在垃圾治理过程中不仅为农村带来环境效益,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2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运行模式

(1)基本模式。以村为基础、镇为枢纽、市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庄收集――乡镇中转――宁安市统筹处置”模式,形成村、镇、市三级垃圾处理作业链。针对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来,不可能各乡镇都建立标准化垃圾卫生填埋场,这样会占有大量的土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也是很大的难题,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将那些无法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垃圾,统筹考虑,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是最理想的途径。

建立垃圾收集站,由村里负责将各家农户产生的垃圾进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并运输至乡镇中转站。对瓜皮、菜叶等易腐烂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经简易堆肥后农用。村里环卫保洁、环卫设施建设、环卫设备配置、垃圾运输处理费用等主要由村集体资金解决。建立乡镇垃圾中转站,由镇一级负责周边若干个村的垃圾中转处理,并运输至我市垃圾处理填埋场。对纸类、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由当地废品回收站处理。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垃圾转运设备配置、环卫作业人员主要由乡镇政府解决,垃圾中转费用向各村收取。建立宁安市垃圾处理中心,科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根据我市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北部区域依托宁安镇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实行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以15~20km为服务半径,建立相关集镇、新型社区和分散农庄的收集体系,统筹解决垃圾问题,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中部依托石岩镇和新建的芳香小镇建设,配套建设中心垃圾场辐射半径在10km左右,解决中部地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南部依托镜泊小镇建设垃圾场,统一收集处理镜泊湖周边村屯的垃圾处理问题;西部可在沙兰镇与海浪镇之间适当地区择址建设垃圾处理厂。所需建设资金,主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或引进民资解决,日常垃圾处理费用由相关各乡、镇、村按垃圾处理量支付。

(2)跨行政区域治理模式。以村为基础、以乡镇枢纽、以非隶属县城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庄收集――乡镇中转――临近县城处置”模式,形成跨区域村、镇、县三级垃圾处理作业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由几个地区或者地方跨区域形成,由各村负责集中收集后统一运至中转站,由中转站所在地负责中转站建设运行,中转站建设费用由处理区域内乡镇共同承担,垃圾中转费用向各村收取。

(3)因地制宜就近处理模式。对宁安市一些距离市区、乡镇比较远、农村住户比较分散的地区或地处偏远的山村的生活垃圾,难以形成统一集中处理,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采用就地处理利用方法,如可以采用有机垃圾堆肥、沼气发酵等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从而减少收集运输成本。对地处城市边缘城郊结合部,以及离城市较近,运距不远的农村生活垃圾,可以考虑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享用则经济效益更好,社会资源配置更合理。

5宁安市农村垃圾治理的保障措施

5.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从本质上来说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必须作好全市的农业长远发展规划,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借鉴工业上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即打破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模式,开展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注意防止污染物产生,使废物产量最小化,并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与废物及时回收,综合利用。针对农村乡镇企业要控制和防止这一污染,就必须建立一整套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治理,属于该淘汰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属于保留的乡镇企业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实行乡镇企业固体废物集中治理。

5.2实施治理设施共建,运行共管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按照“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日常运行作业管理中,按照“村级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处理”的治理模式,明确各级环卫管理(作业)单位责任。一般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村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短途转运至乡镇垃圾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管理转运站运作,集中将垃圾直运至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场;县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

5.3采取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

在处理区域内,享受环卫设施设备服务的所有单位、企业和个人承担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费用。经费筹措形式除政府财政投入外,可按照“谁投入、谁收益”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转体系。环卫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可以由保洁物业公司或企业承包,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企业化经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或联合建设,政府采用出钱买服务或委托经营等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

5.4加大政策扶持,依法监管

制定出台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以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项目。对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可制定给予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利用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的工程项目,在投资、税收、征地、贷款、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对于发展落后的乡镇、村屯,要建立一定的财政补助机制。同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乡镇设置必要的环保或环卫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增强农村环境管理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高公众环卫意识,规范广大群众环卫行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2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基础上,全面清理历史遗留及新近形成的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重点清除村庄内外、道路沿线、河塘沟渠及庭院周边的积存垃圾,彻底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杂物等“脏、乱、差”现象,打造卫生整洁、干净有序的农村环境,为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净化夯实环境基础。实施农村旱厕改造,加快全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整治时间

6月2日-6月30日,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在全镇范围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6月2日-9月30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旱厕改造活动,本着方便易行、经济实用、群众认可的原则,在我镇农村推行“粪尿分集式”旱厕改造,改厕成本每个约600元。

三、卫生整治及改厕活动内容

(一)清理村内外卫生死角。以“三线”(公路、河道、连村路沿线)、“五片”(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村庄出入口)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清理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清理后的区域,要采取配套设施、硬化绿化、专人盯防等有效措施,防止反弹。收集的垃圾要纳入县城乡垃圾收运处体系,直运或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厂集中无害化处理。

(二)清理河塘沟渠。全面清理村庄河塘沟渠水面上的漂浮物、杂物和周边各类垃圾,全面制止垃圾污水直排河塘沟渠、企业超标排放及其他危害水体卫生的行为,全面消除“垃圾河”、“垃圾湾”、“垃圾沟”现象。同时,加强对河塘沟渠周边村民的宣传引导,从体制机制入手,实现河塘沟渠长效管理和常态保洁。

(三)清理庭院卫生。结合“大家动手、清理垃圾、美化家园”宣传画张贴工作,采取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号召千家万户开展庭院大扫除,在庭院“门前三包”范围内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各类垃圾和杂物。通过开展“卫生文明家庭”、“优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建美丽家园。

(四)抓好源头管理。要强化机制建设,从源头上根治农村“三大堆”。一是统一固定柴堆草垛存放场所。各村要本着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划定存放区域,并通过绿化或院墙进行遮挡。要落实好安全措施,消除火灾隐患。二是集中治理人禽畜粪便乱堆乱放,消除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通过及时填埋、堆肥产沼等方式进行处理。三是合理处置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物堆。对以砖、石、土及其他杂物混合的垃圾堆,要采取分拣利用、建筑填埋和就地掩埋等方式消纳处理。

(五)分级实施旱厕改造。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社会企业捐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改厕资金,分级实施旱厕改造。

镇敬老院以及二院、中小学校等重点单位的厕所全部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各村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农户改造标准较高的无害化厕所,包括贴地面砖、墙面砖,安装屋顶扣板等。加强改厕效果的宣传,指导农民群众科学使用,定期维护。各村组建或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对示范户的旱厕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确保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镇直各部门,各企业要把此次集中清理整治活动和旱厕改造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切实抓牢抓实抓出成效。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城建办、致美公司项目部等有关部门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动员会议,明确任务目标,创新思路措施,抓紧组织实施。各社区、各村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逐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逐项开展清理整治。

(二)落实责任分工。致美公司保洁范围内(镇街驻地、各村内及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垃圾,由致美公司以社区为单位,集中保洁员、车辆进行突击清理,各村予以配合;不属致美公司保洁范围的包括村内的建筑垃圾、柴草堆、存量垃圾等,由各村负责集中清理。对损毁、缺少的垃圾桶要按照责任尽快购置补齐到位,以不影响正常运转。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生活环境,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2011年通化县被吉林省环保厅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1年提出“继续提升全县农村环境质量”的工作目标。通化县大泉源乡被确立为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乡镇,在整体推进过程中,该乡镇的环境建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值得推广。

1.示范区概况

1.1基本情况

通化县大泉源乡位于吉林省通化县西南部,幅员面积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10公顷,林地面积22374公顷,总人口24408人,首批整治共15个行政村。

1.2区域优势分析

大泉源乡东邻江甸镇,南邻集安市,西接桓仁县,北连快大茂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鹤大线201国道从北部经乡政府驻地穿过,道路总里程89公里。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该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3社会经济状况

示范区15个村经济基础稳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凭借着区域和资源优势,全乡社会总产值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1.3.1农业科技状况

2011年,全年举办各种农业科技培训班35次,印发科技资料6300份,并建立示范户档案。开展配方施肥、玉米品种对比试验,并在全乡推广。目前全乡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60公顷。

1.3.2林业工作

近年来,林业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截止2011年,大泉源乡林地面积达到22978公顷,四旁绿化共植绿化树30930株,区域内植被较为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65.8%。

1.3.3畜牧业生产

全乡规模化猪养殖21户,黄牛养殖12户,羊养殖27户,蛋鸡养殖5户,肉鸡1户,鹿、貂特种养殖也有发展。

2.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2.1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是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完善。水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直接影响居民的饮水安全,给村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村庄水源保护迫在眉睫。

二是村民日常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清运。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村周边水塘、农田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土壤,从而造成水体及土壤污染。每逢夏秋季节臭气熏天,不仅使空气质量下降,而且滋生的蚊蝇极易造成传染疾病的传播,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垃圾清扫难、运输难、处理难是困扰农村坏境卫生管理的一大难题,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一些基本设施的配套建设亟待解决。

三是畜、禽养殖粪便污染不能有效处理。全乡规模化养殖户均未设置粪便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致使畜禽粪便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合理利用随意排放,而大多农户养殖均为散养,致使粪便随地可见,造成环境脏乱,牲畜粪便溢流渗漏严重。

2.2主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是人口增加迅速,居住地密集,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总量日益增大;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大部分村屯没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粪便集中收集处理设施;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四是,群众环境意识薄弱,未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导致自身生活环境受污染日渐加剧。

3.连片整治措施和预期环保目标

3.1整治措施

3.1.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一是建设防护栏,在水源四周畜禽易通过的地方设置防护栏,防止畜禽破坏水源地,禁止在周边地区放牧污染水源。二是在水源地设置警示牌,警告村民注意防护。对水源地周边的生活垃圾严格管理,禁止随意倾倒。三是在水源地建井房,防止扬尘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侵入水源。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科学种田,提倡生态农业,倡导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水源地周边要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建议多使用农家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以减轻农药化肥对水源的污染。五是加大水源地周边的绿化,涵养水源,防止雨季地面径流,污染水体。

3.1.2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在全乡建设面积为18000平方米的防渗人工湿地,将全乡居民生活污水引入人工湿地统一处理,并在湿地内种植芦苇、香蒲、莲花等植物,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三种作用净化污水。

3.1.3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主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乡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首先,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放置,再由村统一组织收集至垃圾分类间,由乡政府组织运输到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3.1.4畜禽养殖污染处理

目前,全乡大部分规模化养殖业户,虽采取集约化管理,但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未建成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而绝大部分养殖户都采取粗放管理,这既浪费了大量的有机肥资源,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周边的环境质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以上情况,乡村各级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规模化养殖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大量农户改散养为舍室圈养,并在各村设置防污粪便堆肥场,对畜禽类产生的粪便、尿液统一收集处理,并做农肥还田。

3.2预期环保目标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到位后,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

(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点清运及时到位,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于还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4.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工作由县环保部门牵头,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开展。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之前,聘请专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评价、可研报告及施工设计的编审工作。

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完成了土建施工、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

示范区受益总人口达16806人,建设简易标准房43个,水源防护栏5160米,警示牌43个;垃圾分类间15座,分类垃圾池92个,垃圾箱230个;堆肥场面积7600平方米;人工湿地18000平方米;“四位一体”能源工程15套。设备包括小解放23台,铲车15辆,垃圾运输车15辆,干湿粉粹机15辆。

2012年11月,项目完工经过全面验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通化县县志.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70号)和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4〕58号)文件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综合治理、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创新管理,实现农村垃圾环保、集约化的处理,农村环境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践,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打造村容整洁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主要目标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卫生乡村创建活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突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市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到2017年底,完成65%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90%,全市85%的行政村因地制宜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稳定村庄保洁队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15%。

到2018年,力争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面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前端减量收集率达到80%,除部分高寒边缘地区外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95%以上的村庄。

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2%,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化养殖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85%以上,残膜从耕地移除比例达到80%以上,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317个。

四、工作内容

(一)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对农村人口密集、居住集中的村庄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村庄要结合农村改厕,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对农村畜牧养殖(场)点污水要集中规范处理,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二是加快改造农村户厕,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鼓励农村分散农户建设“三格式”、“四格式”生态厕所和沼气池,加大对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厕所的管控力度。同时,加强改厕后续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强减量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设施体系建设;推进财政资金主导、农村居民适当缴费的经费分担机制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市治理办牵头,市爱卫办、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农牧局、市商粮局、市供销社、市妇联配合)

(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政策。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依法储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坚决查处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堆置工业固体废物行为,推动农村地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集中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牧局、市商粮局、市爱卫办、市供销社、市妇联配合)

(三)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加强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处置。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秸秆还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市农牧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商粮局、市爱卫办、市供销社、市妇联配合)

(四)严格控制城市垃圾侵蚀。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蔓延,城市周围的郊区或农村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白色塑料袋。经过风吹日晒,这些垃圾被刮得到处都是,并且散发出很大的异味,以致周围环境被弄得污浊不堪。因此,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必须重视城市垃圾污染农村这一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城市垃圾向周边的村庄蔓延。(市城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商粮局、市爱卫办、市水务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配合)

五、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2016年4月30日前)

各相关单位要对所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务必要明确目标、权责清晰;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宣传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让农村居民支持、理解、参与治理活动。

(二)集中治理(2016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各自的工作计划,根据农村垃圾治理的具体要求,扎实开展治理行动;同时,将通过区县自查和随意抽查的方式,对集中治理的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要初见成效。

(三)巩固完善(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总结集中治理成果和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制定工作措施,推广做法,完善常态管理机制,务求工作取得实效,持续维护农村良好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应强化对农村垃圾治理的组织领导,把农村垃圾治理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筹安排部署,务必把农村垃圾治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通过召开各种会议,结合开展创建卫生村镇活动,编写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等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利用广播、墙报、电视、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教育农村居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五包、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和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三)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整合力量,集中扶持。进一步协调加快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农村垃圾的治理工作,并抓好工作督查。各单位还应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与农村公路工程、水利工程、旧村整治、村镇住宅小区建设、创建卫生村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围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以奖促治”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县重点流域和区域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和示范带动,推广一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推出一批典型镇村,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围绕“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目标,采取“抓点、带线、促面”方式,通过连续三年的连片整治,使全县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级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与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配合,上下联动,确保连片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注重实效,农民受益。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改善示范区域内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深入民心。

3、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透明。

三、工作内容

结合我县生态县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优先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已基本完成农房建设的行政村。年重点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村庄的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四、示范区域选择

(一)全县垃圾处理现状。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弃塑料薄膜、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不断增多,加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村镇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示范点概况。按照国家确定的示范区域选取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确定8个社区为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这8个社区涵盖76个行政村45342口人。

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保洁体系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结合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农户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各村将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回收利用,将建筑垃圾用于场地平整,对农户分类出的无机垃圾统一收集,集中运到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对不适合做填埋处理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将垃圾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二)保洁体系。各乡镇(街道)、市北经济开发区、山风景区管委设环卫所,村级每百户配1名保洁员,镇、村对收集的垃圾清运至镇垃圾压缩转运站,由环卫部门将垃圾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镇、村环境卫生实行“三包”保洁制度。一是户包卫生。实行垃圾袋装化或家庭自备垃圾收集容器,按规定时间、地点和方式放置垃圾,供保洁员收集。二是村包秩序。落实好本村每日的垃圾收集工作,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三是环卫所包清运、清扫。

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示范区要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保障机制和项目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必要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保障各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六、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

项目需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8处,购置相应的垃圾压缩设施;购置垃圾桶580个,垃圾清运车28辆,铁锨、扫帚等工具一宗。工程概算总投资约1300万元。

七、项目实施计划

各示范乡镇按照计划要求,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确保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根据各示范乡镇实际情况,确定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地址。

,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购置垃圾压缩设施、垃圾桶、垃圾清运车等工具。

,调试设备,培训人员。

,进行自查,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初步验收。

,整理、完善资料,申请项目验收。

八、效益分析

(一)环境效益。项目实施后,将使项目区村庄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态治理效果更加显著。项目区则通过环境治理建设,将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的整治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对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绿化美化自然环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社会效益。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农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倡导文明乡风和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增强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标准要求高。为保障这项工作扎实推进,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下设办公室在环保局,负责督导、调度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6

中国城市经济:“每家都有垃圾桶,门前放置垃圾箱,专人专车收垃圾,环保清洁好模式。”浏阳市三口镇的“村民自治”的垃圾处理模式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浏阳三口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经验吗?

王星辉:三口镇采取以“桶装分类”为主的初次处理模式,即每户配备3个垃圾桶,指导住户将垃圾分为3类用桶装好,一类为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玻璃、橡胶、电池等;二类是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等;三类是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如煤渣、石块等。要求农户将剩饭菜、瓜果皮等可堆肥垃圾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放发酵后作有机肥,肥田肥土,煤渣、炉灰等可无害化处理垃圾在附近填埋,如果集中居住农户确实无地方处理的,则由保洁员集中选点处理,玻璃、塑料、纤维等可回收品由保洁员收集运走。

同时,还把垃圾分类减量作为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户进行第一次分量减量、保洁员和镇政府对收集垃圾进行第二、三次分类减量,这样真正需送市垃圾处理场的垃圾量就大大减少了。而在较偏僻和边远区域,实行屋场建设垃圾池分类和家庭自主处理、镇定期收集并行的模式。

浏阳三口镇实施的“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5大举措和“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突围”模式还将在全市农村地区进行推广。我们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进一步推动我市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体系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家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经济:湖南是我国生猪养殖大省之一,作为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三大因素之一,畜禽养殖污染正成为农村环保投诉的密集点。浏阳市环保局在推进污染治理工作,解决种猪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星辉:通过两年的努力,“垫料生物发酵”技术在农村得以全面铺开,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规模为存栏5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按采用生产沼气、制有机肥料、种养平衡,生物酶发酵、“零排放”等各种技术方式达标排放或资源综合利用。到2009年底,进行了治理并通过验收的生猪养殖场(户)599家,治理栏舍总面积43.45万平方米,已发放到位补助资金815.5万元。

中国城市经济:浏阳是世界烟花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素有“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之称。浏阳花炮目前力求使产品向绿色、安全转型。研发生产安全环保烟花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买账”吗?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7

一、工作目标

在城乡环境同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洁机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素质。重点抓好乡镇(街道)政府、交通干线沿线、城乡结合部村庄的“五化”工作,全面实施好卫生村创建工程,力争两年内创建几个省级卫生村。到2015年80%的行政村达到“三无三有”(即无垃圾、无黄土、无废弃杂房、有绿色照明、有良好秩序、有长效机制)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二)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农村“五化”工程,合理布局农村环卫、路灯、健身、休闲、娱乐等设施(场所)及产业布局、社会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对示范村、路边村、中心村、边远村制定不同标准,实行分类指导,确保可视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三)坚持村级为主、分级负责原则。各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发动、措施保障、组织实施和督促指导。村、组两级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四)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利用重点区域的突破和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工作任务

按照“洁净家园、美丽乡村”的要求,大力实施“五化”工程,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一)净化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大清洁”主题活动,彻底清除乡镇(街道)、村庄和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实现“五个没有”(即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和村内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以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源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建立完善“三分四模”(即分类保洁、分类减量、分类处理和“户集、户处理”、“户集、村处理”、“户集、村收、乡处理”、“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模式)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为农户配备“三池三桶”(即沤肥池、沼气池、田间生产垃圾收集池,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有害物质垃圾桶),行政村配备“一池一车”(垃圾池、垃圾清运车),规划建设一批乡、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按居住人口2‰-3‰的比例配置保洁人员,对公共区域保洁做到“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定酬”。强化农贸市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摊位分区规范设置,减少露天集市和地面摆摊市场,加快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加强废品回收利用。加快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全面落实农户包庭院整洁、包经营田土垃圾收集处理、包垃圾分类减量的家庭“三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农户卫生评比活动。认真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综合整治。

(二)绿化工程。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植树活动,做到无黄土、无较大面积的空坪隙地。乡镇街道两侧要种植成行胸径5厘米以上的乔木,建设累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游园或者公共绿地,对集市和单位庭院进行绿化,并做好日常管护。交通干线两侧行政村村组公路两侧要种植成行胸径3厘米以上的乔木,每个行政村建设累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游园或者公共绿地。

(三)美化工程。加强“空心村”治理和危房改造,对违章建设、废弃厂棚、杂房、烤房、空心房、露天厕所等建筑物一律拆除,复耕复绿。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要求,对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整旧如新。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要进行适度加固、整修,保留原有风貌,修旧如旧。

(四)亮化工程。深入开展“亮丽”行动,在人口集中的农村重点区域安装路灯,点亮农村夜晚,方便村民出行,逐步实现“村村亮路灯,主路必有灯”的目标。2014年,完成乡镇(街道)政府、交通干线沿线村庄主要道路路灯安装工程。2015年,完成村内公共区域的路灯安装工程。

(五)序化工程。加大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力度,村庄布局规划中确定保留的村庄要完成“五图一书”(村庄规划图、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图、村民住宅设计图集、规划说明书)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完成乡镇政府、重点景区所在地和交通干线沿线村庄及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底完成所有村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执行村庄规划,杜绝房屋选址散乱、违章修建、风格迥异的现象,切实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加强农村秩序管理,彻底清理乱搭乱建、乱停乱摆的现象。

四、保障措施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任务繁重,工作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2月,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督查、考核工作。有关单位参与,乡镇(街道)、行政村共同推进。各村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民生工程来抓。要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方法,逐级建立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政策、金、人员等方面予以保障。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石桥头,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行动的总体部署,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全面清理城乡河道,全面整治农村突出环境卫生问题,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清”行动),到2014年底,基本解决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的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规范有序,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基本实现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进度安排

自行整治阶段(2013年4月20—4月23日)。各村、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先自行组织力量对辖区河道开展全面清理,重点是河道废弃漂浮物、病死动物、河中障碍物和沿岸垃圾,做到河面清洁、河岸整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大扫除”,实现村村无成堆暴露垃圾,无污水坑、臭水沟,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集中整治段阶段(2013年4月24日一2014年4月29日)。镇政府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进行二次清理,同时组织人员对各村的自行整治进行督查,到清理不到位的,全镇通报,并由各村再组织清理。对各村自行清理确有难度的,镇政府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集中清理。

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5月一2014年9月)。按照“水系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结合清水河道等建设,以解决河道垃圾及河水黑臭问题、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环境为重点,持续开展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和“四边三化”行动的部署,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迎接考评阶段(2014年10月一12月)。巩固“双清”行动成果,健全台帐资料,迎接市有关部门的考评。

三、集中整治阶段的主要任务

集中整治阶段,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一)彻底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全面清理打捞河道及田间地头的病死动物,并严格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

(二)全面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主要是漂浮在河道的垃圾、水葫芦及杂草、枯烂树枝等。

(三)全面清理河岸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

(四)全面清除河道障碍物。主要是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障碍物。对其中的违法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清除责任,对拒不清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清除。

(五)全面清理农村乱堆乱放垃圾。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全面清理处置农村沿路沿河、房前屋后成堆暴露的垃圾。

(六)全面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在清理中,着力恢复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水环境,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

在集中整治中,根据镇政府要求及时妥善处理清理出的各类垃圾废弃物,避免二次污染。

四、巩固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

巩固提升阶段,要持续深化“双清”行动,加快形成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的长效机制。

(一)全面推进城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污染情况,明确整治目标、措施,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坚持一河一策、标本兼治,采取沿河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驳坎、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深入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清理、整顿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在“清水河道”建设中,着力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基本功能。

(二)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行动,重点清理村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全面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随意弃置病死动物和病死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着力解决违章乱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三)健全清理河道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河道保洁、农村保洁管理和宣传力度,依法推进城乡河道整治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健全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建立由镇班子领导任“河长”的河长制,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河道日常保洁管理,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向河道倾倒垃圾、在河岸乱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增强广大村民的自律意识,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全保洁管护、监督管理等制度,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农村保洁机制,提高农村保洁水平。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形成“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各村、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订“双清”行动具体措施,抓紧部署这项工作。清理河道和清理乡村两头都要兼顾,各村都要落实专门人员主抓这项工作,坚持清理河道和清理乡村同步推进,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保洁同等重视。坚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防治双管齐下。

(二)发挥群众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浓厚氛围,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建立群众共同参与的河道保洁和环境卫生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积极发挥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引导人们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9

一、成立组织

为彻底解决镇秸秆焚烧、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问题,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财政、环保、交通、林业、派出所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秸秆焚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验收、考核等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并与镇村干部年末绩效奖挂钩。

二、整改进度

(一)关于“中央反馈任务十三:全省目前仍有70%以上的行政村尚未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加快推进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全车辆、人员,为村收集,镇转运提供必要保障;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专门经费,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开展,实施治理工作季度通报和检查制度,各村要及时维修和新建垃圾收运设施设备,确保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规范;镇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机制,建立健全镇、村卫生保洁队伍管理、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有人清扫,有人管理,有人监督考核镇、村制定村规民约签订“三包”责任书,增强爱护环境责任意识,镇政府年初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治理目标找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改落实工作.

(二)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五:省控双胜断面仍为劣V类水体。2017年和2018年1—5月份双胜断面是劣V类水质。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污水、污泥存在直排现象,镇、镇、海龙镇等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辉发河及其支流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制定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级考核要求。加大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督促养殖户做好养殖粪污“日产日清”工作;由小组成员不定期下去检查,镇政府针对没有建设空间、养殖规模小、动态变化大的散养户,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符合环保标准的集中堆肥场(现已建完)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逐步实现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认真落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对流经我镇支流的河道综合整治。

(三)关于省级反馈任务十八: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只做到了村收集,转运过程乡镇存在随意掩埋的现象,污染周边环境。方面

我镇第一季度各村屯已建设统一设置、统一标识的垃圾收集点。镇政府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保护措施,一抓到底”的原则,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初步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示或宣传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

(四)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四:第一轮督察指出,省有关部门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管理、煤炭质量管控等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履职不严不实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推动从源头、体制机制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但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工作,但责任压得不实、工作浮于表面,整改推进比较被动方面。

第一季度我镇定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并依据《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考核办法》对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监管。严把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审批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100%;整合规范煤炭经营,杜绝劣质煤炭的流通销售。

(五)关于“回头看”反馈任务十五:2018年6月,省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改推进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县做好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并于7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制订并上报备案。截止“回头看”进驻时,全省仍有10个县区未按要求制订工作方案,18个县(市、区)一直未上报排查情况方面。

第一季度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辖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台账,制定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宣传和教育方案。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

农村垃圾治理措施篇10

我乡旧县村、六墩村是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面推进村镇生活垃圾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根据«松溪县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特制定我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强力整治村镇垃圾污染,着力改善乡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目标要求

从2011年9月开始,用2个月时间,旧县村、六墩村完成生活垃圾整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分别雇用一名卫生保洁员,实现主要街巷垃圾日扫日清,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容乡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整治原则

(一)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实事求是,科学安排,逐步完善。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村为主,就地处理”的处理方式,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发展。

(三)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按规划配套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垃圾处理布局。

整治模式

针对旧县、六墩两村基础不同、村情不同的现状,生活垃圾整治实行分类处理。

(一)旧县村:作为乡所在地,自然村分布零散,村财困难,经济实力较弱,采取“谁污染谁付费”的办法,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做法,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及处理的费用标准,对村庄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选址在原农具厂后山垄建设一个占地30亩的简易垃圾填埋处理场,实行标准化卫生填埋;雇用一名卫生保洁员,对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设置若干个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并用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到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

(二)六墩村:针对六墩村民公共卫生意识较强,原生活垃圾已集中倒放,且垃圾池设施较完善的现状,雇用一名卫生保洁员,对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再增设若干个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由保洁员对垃圾池定期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