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09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我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以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两率先两示范”和我局“建成全省绿化模范县”为活动主题,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为载体,深入学习、深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努力使思想解放达到新境界、体制机制得到新优化、城乡园林工作得到新提升。

二、活动主题

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和我局“率先建成全省绿化模范县”为主题,广泛开展“千言万语献良策,千方百计促发展”活动,着眼于促进我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统筹城乡的思想观念,以解放思想观念、革新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干部队伍领导推动城乡园林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紧扣主题,把握导向。坚持以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既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广泛讨论、畅所欲言,又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

(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以党员干部为重点,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发动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形成全局上下思想大解放、谋求园林事业大发展的强大声势和生动局面。

(三)联系实际,分类指导。密切联系我县城乡园林工作实际和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联系广大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查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具有特色、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

(四)循序渐进,确保质量。学习讨论活动要按照县委和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保证质量。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局机关各科室、站、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把好质量关。

(五)统筹协调,科学安排。要统筹安排好学习讨论活动与城乡园林各项工作的关系,把学习讨论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与广泛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和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

四、主要任务

牢牢把握当前城乡园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着力破除我局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存在的居安有余,思危不足,守成有余,创新不足,求稳有余,激情不足,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等影响和制约我县城乡园林工作开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充分利用推进“东升现代化空港园林城市建设”、“创建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以及城乡综合整治的契机,提升城乡绿化建管水平,针对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多渠道寻求出路。

2、针对我县*山脉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开发过度,*山脉生态恢复困难的问题,如何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发展专合组织,为构筑我县秀美生态屏障寻求一条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发展之路。

3、针对林改政策配套不完善,林地评估体系未建立,林地抵押贷款渠道不畅通,林地资源盘活难的问题,就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方面寻求办法。

4、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着眼于促进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观念、革新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方面,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工作落实。

五、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一)活动时间:2009年3月下旬至4月底。

(二)方法步骤

1、深入发动(3月底前)。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园林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召开全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安排布置任务,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

2、认真组织,扎实开展(3月底至4月底)。

一是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采取设立“科学发展问计箱”、发放《*县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对我局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也要听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对征集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汇总梳理、分析,找出原因,谋化措施,力求整改。

二是局机关各科室、站、下属事业单位单独开展讨论。讨论要紧密结合全局和各自的职责工作,深入查找各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围绕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自觉服务大局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三是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深化讨论(4月中旬)。组织中心学习组成员进行学习、调研和讨论,形成能体现我局职能特点,有利于*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新认识、新举措。

四是开展谈心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之间的谈心,交流解放思想的认识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五、活动要求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关键环节,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斌为组长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办公室,负责大讨论的日常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建设特色文化大省”为主题,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创造一流业绩,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把全省文化系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加快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上来,努力开创XX文化事业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涉及省直文化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覆盖面广,工作要求高,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文化事业发展观念、转变文化事业发展思路、破解文化事业发展难题、完善文化事业体制机制,使文化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文化事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使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紧密结合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实际,确定活动的实践载体。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文化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

(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在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着力解决文化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省直文化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自觉查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目标任务

学习突出解放思想,实践突出改革创新,努力达到思路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发展更加协调,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具体目标任务为:

(一)思想认识显著提高。省直文化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委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刻分析本单位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和潜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方向,使全体党员干部对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认识再上新的台阶,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事业各项工作。

(二)突出问题得到解决。针对我省文化工作中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特色文化大省建设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员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体现科学发展的各项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有效解决一些关系文化工作者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使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三)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推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制定的各项文化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文化工作实际和群众的意愿,促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省文化厅机关着重建立健全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和体制机制,切实转变职能;省直文化单位着重建立健全体现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努力为本单位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科学发展有效推进。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努力推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奋力开创XX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四、范围对象

根据省委要求,省直文化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为: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共27个,具体为:

1、厅(局)机关:省文化厅、省文物局。

2、省直文化单位:省图书馆、XX画院、省文化市场稽查队、省歌舞剧院、省歌剧院、省秦剧团、省话剧院、省京剧团、省杂技团、省陇剧院、省曲艺团、省文化馆、省艺术研究所、省文化培训中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省舞台美术工厂、省演出公司。

3、省直文博单位: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省文保所、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省北石窟文保所、省炳灵寺文保所、省大地湾文保所、省文物商店。

五、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从9月28日开始,到20xx年2月结束,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这一阶段重点要抓好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共分4个环节进行:2、抓好理论学习培训(10月9日至10月31日)。在召开省直文化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搞好思想发动基础上,各单位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陆浩书记等省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省文化厅领导班子和成员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带头到直属单位作学习报告。适时邀请省委党校、兰大等有关专家举办辅导讲座,依托专家辅导对全系统县处级干部集中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理论培训。各单位要拓宽学习途径,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11月1日至14日)。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剖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厅党组成员按照分工,着重围绕厅各自分管工作寻找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排出专题调研计划,开展调研活动。每个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考虑几件大事,按分管工作确定重点调研课题。考虑分析各自分管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向前推进,努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增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二)分析检查阶段(11月27日—12月26日)。

这一阶段重点要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2、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12月7日至16日)。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实际,在认真回顾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炼出今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主要方向、目标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以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等各方面意见并在党组(党委、总支、支部)会上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在做好上述三个环节工作的同时,适时努力做好另外两方面工作。一是清理制度。对省文化厅近十年来形成的政策措施、规章制度、规定等进行全面清理,梳理归纳。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发放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省直文化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建议,结合调研中的意见、建议一并归纳梳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重点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12月27日至20xx年1月14日)。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整改落实方案应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进一步具体细化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责任人。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各单位广大党员要切实围绕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3、完善体制机制(20xx年2月14日至2月24日)。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要从促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在认真清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就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作出安排。省文化厅着重建立健全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各单位着重建立健全体现本单位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要从活动一开始就重视做好创新体制机制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勇于突破制约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由厅办公室、人教处分别牵头,有关业务处室参与,制定有利于破解文化事业科学发展难题、有利于解决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对需要上级部门建立完善的制度,向上级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各单位还要将学习实践活动中建立的好机制、好办法上报厅学习活动办公室,以便宣传推广。

4、做好测评总结工作。同时,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适时做好活动的全面总结工作,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群众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查漏补缺。采取党员干部自查、互查、党组织检查、群众评议和厅指导组检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组织一次“五查五看”活动:一查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看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是否更新;二查征求意见是否广泛,看调研活动是否深入;三查问题是否找准,看分析报告群众是否满意;四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五查制度是否完善,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对整改活动联系实际不紧、整改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的,及时指出,督促改正。

(2)满意度测评。一是职工群众对解决省直文化单位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二是职工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测评主要采取通报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发放满意度测评表的方式进行。参加测评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要有一定的代表性,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可靠。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测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对测评中满意度未达到70%以上的省直文化单位和领导班子,限期“补课”。

(3)全面总结。省直文化单位总结上报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报告。以书面形式回答学习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厅学习活动办公室起草上报关于省直文化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4)巩固成果。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解决。进一步抓好活动成果的运用,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实建立的制度机制,促进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落实责任。根据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经厅党组研究,省文化厅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邵明同志任组长,李慎滨、董义平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强科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李长迅、张万儒、强生爱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厅党组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直属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委(总支、支部)全面负责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和载体,确保广大党员全员全程参加。同时,厅直各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将列入厅人事教育处年终班子考核重要内容。

(二)加强联系指导,完善体制机制。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同时,针对不同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等不同层面,分别提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分层分类进行指导,切实做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好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如何建设特色文化大省”这一主线展开,进一步整合资源,狠抓落实。各单位要在厅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紧密协作,及早探索确定建立有利于XX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厅办公室要牵头制定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厅纪检组要牵头制定监督问责机制;厅人事教育处要牵头制定领导班子和干部实际考核评价办法;其他处室和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定制度、立规矩,保证我省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机制的运行。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3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省教育厅、省档案局《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意见》以及市党史方志档案办公室、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有关文件要求,市区档案馆被确定为申报单位,为做好本次申报工作,我们结合区

档案馆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工作方案。请按照此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地管理,努力挖掘资源,认真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档案馆为依托,以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础,与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档案教育活动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实地查看、具体操作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档案知识教育和爱党、爱国、爱区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精神。

二、工作目标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和完善中小学档案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小学生了解档案,感知档案,走进历史;感受档案文化,体验档案服务;激发未成年人爱国爱区情怀,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服务。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市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副主任

区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人秘科科长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现行文件中心主任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党史科科长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按照组长负总责,副组长负分责,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的原则,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措施、相互配合、抓好落实。

各位副组长负责分管部门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及时向区教育局汇报情况,接受工作指导。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人秘科科长负责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主任负责档案查阅室、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室和库房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负责数字化加工室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党史科科长负责展厅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和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学生参加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四、建章立制

为了保障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中,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监督考核。

1、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安全保障,防范档案安全风险和中小学生安全风险。

2、建立部门联动制度。档案部门与教育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明确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可以冲抵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课时。

3、规范实践活动内容。明确实践活动具体场所,完备相关设施设备配置,设计符合档案工作和中小学教育特点要求的具体活动内容、形式,特别突出可操作性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规范基地指导人员。选择档案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同志担任社会实践指导人员,并督促其进一步学习掌握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特点规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目标。

五、工作内容

(一)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档案素质。

中小学生通过市区档案馆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来了解整个档案从保管到利用的流程,培育中小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实践的能力,加强档案教育,提高档案素质。

1、参观档案库房。通过参观库房,了解档案的接收、消毒、保管的整个过程。

2、参观档案数字加工整理中心。通过参观了解数字化加工的原理及过程(运用数字技术将档案原件转化为数字文件),认识这种技术手段能以数字化虚拟档案替代原件提供查阅、利用等,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原件进行保护。服务

3、参观档案接待利用中心和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通过介绍查档流程与服务项目,体验档案查阅服务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登录电子目录查询系统或查询纸质目录查询档案)、查阅档案,并现场解答档案咨询。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增强爱国爱区情怀。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科研档案;地方高校,管理;对策

一、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高校因高层次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科研档案资源价值认识不足,直接导致科研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一是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够细化,还未建立科研档案的标准和制度,特别是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档案归档、档案缺失、卷宗混乱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科研项目立项、验收、成果鉴定与科研资料归档并没有实现完全同步,科研档案工作比较滞后。二是科研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科研信息档案还处于手工输写模式,目前市场上还未有与之相结合的科研档案软件,而且只在职称评审、项目审计等方面使用科研档案,使用率非常低。三是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归档操作不够规范,科研档案信息开发和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力有待加强,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二、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规范有序的档案归档管理制度

要实现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制度。地方性高等院校要将科研档案集中划入到学校档案管理的制度范围内,出台相关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与科研活动相吻合。强化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科研活动的负责人为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使项目负责人能够参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科研档案的形成和归档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科研项目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协调,减少科研档案的流失,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归档的工作量,集中精力做好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明确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及在职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高校的科研处、计财处、人事处以及科研活动人员需要互相配合,确保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科研档案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档案的政策法规及科研档案的分类标准,对各种保密等级的档案使用流程做出详细标识,避免科研档案的流失和失密泄密等事件发生,使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3]。

2.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数据资源建设

地方高校因大多数处在非中心城市,人才资源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有限,一些高校对科研档案资源建设还不够重视,因此,加强对地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建设十分必要。在科研档案收集方面,一定要保证科研档案资源收集的全面和准确,归档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在提供完整的纸质文档的同时提供完整的电子文档,这就对归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科研档案归档方面,要按相应标准执行,更加详细、科学、规范地进行分类,保证科研档案的系统性,方便使用者快速检索和利用,使科研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随时被使用者独立获取并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最大利用价值。随着高校智能化、信息化的校园建设,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各种科研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开展精准化管理,制定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序,如科研项目软件、中期检查、结题管理、验收鉴定等数字化操作规程;学术活动中的音视频数字化操作规程[4]。同时,还要强化数字档案的安全意识,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技术水平。

3.加强地方高校科技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要做好地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科研档案管理队伍。一是要了解熟悉高校科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包括申报立项、中期管理、结题管理、成果申报以及转化应用等各个环节,熟悉其档案管理流程。同时,还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勇于和善于做深入细致的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计算机办公软件,熟悉oFFiCe、eXCeL等常规性办公软件,也要熟悉pHotoSHop等图形操作软件,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科研档案保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应用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科研档案的检索、查询的自动化水平,使科研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三是了解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前沿领域,对地方高校和科研特色、学科方向有所了解,科研工作的复杂性要求从事高校科研管理的档案人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及时更新学科知识领域,才能适应变化快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地方高校的科研档案是学校获取相关科研信息的唯一资源,是高校科技活动最为真实的记载,它不仅记载了科研成果,也记载着与之相对应的科研活动过程,特别是为地方高校开展区域性研究提供了独有的科研信息资源,是借鉴相关经验、分享特定成果的重要文献[5]。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档案在地方经济文化服务中的作用,首先要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把好科研档案的质量关,确保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加强科研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方高校科研档案开展信息挖掘,通过数据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地方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毕保良,郝一沁,吕霞.浅议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61—63.

[2]米军.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7(10):47—48.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5

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集中统一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维护水利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实现水利科技档案在水利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

一、科技档案工作的含义

科技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科技档案工作的专业化,是科技档案和科技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技档案工作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科技档案原本不是一种独立现象,科技档案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们都是同科技生产活动融为一体的。科技生产活动形成了它的伴生物――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文件材料由它的形成者积累、管理和使用。随着科技生产活动的发展以及科技生产活动伴生物科技文件材料的不断增加,实现了科技文件材料同它的形成和分离,于是就产生了以管理科技档案为内容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性质是由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任务以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决定的。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性质,是为了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科技档案工作同其他有关工作的关系,从而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正确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自觉地履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责,更好地完成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交流的范围扩大,科技档案工作随之变化发展,从目前的档案工作看,科技档案工作逐步从服务性较强的工作,转化为一项专业性、科技管理基础性和条件性的工作。根据档案工作的此种属性,科技档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速度。

二、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发展水利科技的基础工作

水利科技档案来源于水利科学研究、生产建设,同时又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服务。所以,做好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对于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坚持科学态度,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进和交流技术,节约和开发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代化的生产、建设,要求科学地组织管理。就一个水利工程而言,不仅有复杂的工程地址勘测、设计、施工,还有直接进行生产、建设、操作的人。如果没有精确的设备系统图,就无法确定设备位置和各系统走向,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操作规程,正常的生产就难以进行,如果没有施工记录、竣工图纸就很难知道地下管道的布置,检修时就无从下手。

从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来说,无论是加快基建速度,提高基建投产能力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还是挖潜革新、改造,提高水利管理技术的内涵或扩大再生产,都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储备来保证生产的继续发展。在搞新的水利设计时,也必须利用科技档案作为依据和参考。因此内容丰富的科技档案和健全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则是发展科学技术和水利生产建设的基础。

三、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水利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科技档案是在水利生产、建设、科技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为了管理水利科学技术档案而建立的一项专门业务,科技档案工作则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的监督和对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并发挥其作用,来参与或实现水利科技管理工作任务。第一,监督科技文件材料的编制、积累和归档。水利科技档案同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科技管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要使一切科技、生产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必须有完整、准确的科技档案作为依据。在现代化水利建设中,科技档案的依据作用更为突出。例如:某水利工程在筹建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根据原有的地址勘察资料,关于某河床的水位、河床泥沙沉积速度、水流量等一系列数据与原有的科技档案进行对照,取得了关于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数年后用水量能否保证的可靠资料,象这样的情况离开了科技档案就无法以快速、经济的方法取得可靠科学的数据。第二,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担负着水利科学技术储备的工作任务。水利科技档案是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记录和实际反映,它真实地记述了水利科技、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人们的科技思想、科技方法和科技经验。所以一个水利企业如果没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就不可能在生产技术上不断革新和发展。科技档案工作部门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建立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科技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到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为国家和民族,为子孙后代积累丰富的科技文化储备。第三,水利科技档案为水利各项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都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科技成果。因此,合理地组织一切技术工作,为科研、生产、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是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科技档案工作部门,在这一管理职能中则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科研过程科技档案工作部门应围绕科研课题提供相关的科技档案资料做依据和参考,使科技人员开阔眼界,同时也可以避免科技人员的重复劳动,从而不断提高了科研工作水平。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6

一、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适应角色的变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或小草。

二、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制订的目标要有利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兼顾社会需要、内容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及规律;等等。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要注重使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学科及化学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制定单元化学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比较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发展需要有所侧重;要注意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提出认知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情感、意志、态度、行为、思想和品德等方面的目标。

三、处理好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教案是教师用的教学方案,是为上课而准备的;学案是学生用的学习方案,是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在学案的设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在学案中将教学的一些流程都列了上去,还有的教师将学案设计成习题的形式或者当做习题去用等。这体现了有些教师对学案认识不到位。学案源于高质量的教案,是从教案中独立出来的,只关注针对学生的学习设计。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而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案立足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会学,重视学法指导;教案往往立足于灌输,强调学生学会,忽视学法指导。由此可见,学案不同于教案,不能将教案作为学案。当然,学案也不能当做教案去用。

四、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空

间,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新课改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配合;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中重建自己的角色。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有多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寻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五、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重视学

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情境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学习的技能;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获得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和问题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联系其用途,了解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7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农、林、牧、副、渔、水利、电力、气象、环保、土地、土肥等涉农行业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材料。它记载和反映了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储备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1]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针对本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科技档案中存贮的科学技术信息进行发掘,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是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农业科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不仅对本单位有用,对其他单位、对社会也有用,不仅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好农业科技档案,是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科技经验、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活动过程及思想、经验的直接记载,是进行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申报、撰写学术论文、编写学术专著、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查阅借鉴、分析研究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研究等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减少重复工作,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是进行农业科技管理的科学依据。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管是科研部门制定科学研究的总体战略,还是科研群体以及个体确定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和目标,都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各方面信息作为依据。[3]对农业科技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需要掌握和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材料,及时协调、指导农业科技工作,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农业科技档案是传递、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成果推广具有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物化周期不断缩短,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及时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三、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档案收集与管理不规范。有的科技人员档案意识较薄弱,对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注意积累科技项目档案,导致一些科技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不能反映科技项目的全貌;有的科技人员将在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不愿移交归档,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有些单位在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档案信息服务多为坐等上门服务,有人来查阅就提供档案,没人查阅就存放库房,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有些科技档案属于保密范围并设有查阅权限,但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碍于面子或保密意识不强,将未解密的档案提供给不具备查阅权限的人,造成科技档案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有些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编目,信息采集多为手工进行。档案编研工作进行的较少,尤其是对已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档案,未及时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如基础数据统计、编制成果简介等,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夯实基础

1.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收集、整理和保管科技文件资料的简单过程,还应包括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归档业务进行指导,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对归档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三纳入”(即把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工作程序,纳入科研计划,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四同步”(即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与科技成果总结鉴定验收同步,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三把关”(即把好鉴定验收关,把好上报成果关,把好科研人员业务考核关)为基本内容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维护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2.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农业科技档案业务知识,还要熟悉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充分了解本单位科技活动种类、范围、程序、进度、规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经常主动深入农业科技活动一线,掌握收集对象的形成、运转情况,抓住关键阶段、重要环节,做好收集工作。保证收集与管理的农业科技档案符合规范要求,为档案再利用提供物质保障。

3.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作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适时参加有关科技档案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档案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能力。

(二)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注重实效

1.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21世纪是信息时代,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信息观念、效益观念,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深入科研活动第一线,主动了解农业科技生产与管理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发科技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要。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注重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科技档案机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农业科研工作出现了课题协作多样化、学术交流多元化、情报交流网络化的趋势,对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重挑战[4]。因此,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中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保护农业科技档案中需要保密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可根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整理需要保密的关键性资料和可以公开传播推广的科技成果资料,并使后者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加强信息开发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1)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如农业科技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综合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或卡片、作者目录等,方便查询检索。

(2)根据客观需要,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综合计算、分析、研究加工,把分散的原始信息加工成系统的、实用的编研成果,如科技成果简介、基础数据统计、专题汇编、科技图册、大事记、组织沿革、单位年鉴等。

(3)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的多种服务,如借阅、复制、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以科技交流和成果转让为目的的陈列展览、以宣传教育为目的的陈列展览等等。

(三)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展工作领域

1.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根据农业生产、科研活动的特点,配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举办科技讲座、科普画展等一系列宣传工作,既满足了“三农”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同时又宣传和展示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知名度。要积极引导农业科研人员转变观念,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原则,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成果服务于生产、发展依赖于生产。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力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2.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围绕关系党和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等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如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一批直接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专题数据库,为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方便、快捷传递,给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信息、先进管理经验等通过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站或同行业区域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4.建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反馈制度。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使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高校文化;文化价值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档案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财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所产生的档案既是高校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学校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建设高校文化、提高校园文化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就不能不关注高校档案文化的建设,探究高校档案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在档案性质方面,高校档案具有综合多样性的特点;就档案内容来说,高校档案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而在档案价值方面,高校档案具有广泛性、独特性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档案本身特点的了解,我们可以对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产生初步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服务高效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高校档案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2008年8月28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管理、科研等各类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档案、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产生的科研档案以及学校管理形成的文书档案外,一般还会有学生及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以及校办企业的相关档案等,涉及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高校档案的综合性。

而高校档案的多样性则与其综合息相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高校档案归档范围构成。既有党群、行政类档案、教学档案,又有科研、外事、出版、财会、设备、基建等档案,还包括学生档案等,内容非常丰富。由此不难看出高校档案门类繁多、涵盖面广,同时,档案本身的载体也不再局限于纸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因此音像资料、光碟、磁盘、微缩资料等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可以想象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更高新的技术被档案所接受,进一步增加高校档案的多样性。

二、高校档案的知识性和专业性

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性的高等学校普遍具有学科齐全、专业广泛的特点,学科设置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领域。每门学科的设置都包含了海量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或科研档案的归档过程中被纳入到高校档案之中,尤其是那些具有前沿性或者取得突破性研究的学科或专业,更是高校归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不可谓不突出,而高校档案中的科研档案本身就是知识研究过程的记录。此外,高校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本身天然含有档案信息,对这些档案信息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更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并且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非常的明显。

同时,随着高校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学科专业设置不可避免的细化,专业性逐渐增强,体现在高校档案中就使得高校档案内容的专业性也随之增强,不论是教学档案还是科研档案都具有强烈的专业性特点。但受学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影响,各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因此高校档案的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研究型高校的档案,存储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此外,高校档案中的基建档案、财会档案、设备档案、外事档案等,也都包含有众多的专业性特征。

三、高校档案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来源是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定性文件、学校本身产生的各类文件、学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此外学校与外单位或校办产业等之间往来产生的材料都是高校档案的来源。同时,高等学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体,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学校的档案也来自于每一位教师。不难看出,高校档案的源头众多,覆盖面甚广,与其综合多样的档案种类共同体现了高校档案的广泛性。此外,高校档案的利用主体也非常的广,不仅学校的相关部门会用到,全体教师或学生、甚至社会各界的人都有可能参与利用高校档案。

如果说学校的经验总结、教学计划还可以在上级相关的单位查到副本,那么学校档案中的学生学籍档案、记录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发类文件等档案原件就多是孤本。这类档案是研究各种人才成长轨迹,反映高校建设发展进程以及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史等原始研究的基础,比图书资料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高校档案独特性的体现。其次,高校档案的归档时间也具有独特性。教学活动是一种按学年进行的周期性活动。由学期构成学年,再由学年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学年性或届次性。此外,高校档案目前还是由自己保管,不需要向档案馆移交,这就更加增强了高校档案价值的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特点反映着高校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档案及其所包含的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建设、弘扬学校文化价值的必经之路。高校档案是学校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记录者和参与者,这种传承不能仅仅体现在档案的保管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档案宣传高校文化、塑造高校精神,只有将传承与传播相结合才能真正塑造独特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文化竞争力。因此想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就必须注重传播高校档案的研究和利用成果,而作为高校档案研究利用基础的收集工作也离不开传播的宣传教育功能。所以,要将传播贯穿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始终,充分发挥档案传播的影响力以此实现高校文化传承的目标。

(一)收集的完整性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尤其是利用环节。若对各种文件材料不进行及时收集归档处理,任其散失在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不仅不能保证高校档案的有效利用,而且非常容易造成文件材料的损毁或丢失,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高校档案量少质差,残缺不全,难以历史而全面地反映高校活动,也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馆在工作中要着重宣传档案重要性,培养高校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此外,高校档案的特点不仅要求高校所属的专业档案员要具有良好的档案素质,更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在职工作人员也要具有较好的档案意识。因为档案最直接的收集工作进行者是各部门、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档案员无法做到对各业务部门的每一项活动都了如指掌,难免发生某一部门开展某项新的重要活动,而档案员却无从知晓,不能及时告知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要及时收集该活动的有关文件、照片等应该归档的材料。如果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又没有主动积极归档的意识,更没向学校档案馆进行咨询,结果就会导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给日后的查询、利用造成不便,更可能会出现多年后需要查询该档案,倒追该活动相关档案的情况。而此时,即便追回档案,也一定不会如最初及时归档所能收集到的那样完整。这种情况在各高校并不罕见,因此,在收集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宣传、传播的作用,有意识的对各部门、各学院的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意识培训,提高其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以保证其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档案的完整性。做好了档案的收集工作就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的利用和研究工作。

(二)利用的开放式

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加速了文化行业间的融合,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种类间的竞争。高校档案也要摒弃过去等待式的利用,积极发掘高校档案的价值,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推动科学研究创新的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文化增殖。因此,开放式的利用档案就要做到手段新颖、形式开放和内容丰富。

通过开放利用、展览、编研、学术交流、数字档案馆建设、网络信息交流传播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借助档案信息化的大趋势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使档案的利用服务人本化、个性化,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在传播中体现高校档案的利用价值,在利用中展现档案的传播教育功能,这也是高校档案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高校是一个教育场所,培养合格的人才、塑造人文精神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文化组成部分的档案要积极参与其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高校档案馆要注重自身档案素养的提高,要积极参与高校文化精神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肩负起文化宣传的重任。校史展览就是一种常见的档案利用形式,它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传统,宣传本校的著名教师、优秀学子。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开展爱国爱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播优秀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些都是高校档案馆需要努力参与的方面。

此外,要发挥高校档案文化价值还应该使高校档案馆成为档案教学和科研基地,为档案学和学校档案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档案专业的学生开展研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编史修志、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对档案学、学校档案业务、学校档案科学管理和发展等进行研究,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不论从收集还是利用来说,传播工作需要贯穿在高校档案工作的始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工作,更好的实现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服务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宣传形式,服务于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民众,拉近档案与民众的距离才能使尘封的档案资料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展现其内涵的文化价值,以此匡正高校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进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维持高校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嘉瑛、陈奇志,《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2]韩秋黎编著,《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3]鹿璐,《档案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对策》,《中国档案》,2012年第1期。

[4]沈伟光、王伟俊,《档案文化不能走向胡同文化――全球变革趋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中国档案》,2011年第11期。

[5]边文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档案建设》,2013年第1期。

[6]马丽,《对建设高校档案文化的思考》,《云南档案》,2011年第4期。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9

(一)档案资源是历史文化教科书

档案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一个个档案馆就是一部部反映民族、时代和地域的史书。对青少年来说,档案馆是一部生动、形象、立体的教科书,档案馆的实物资源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是历史的足迹和沉淀。这种直观的教育和相关的陈列展览相配合,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达到课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档案教育实践活动虽不像课堂教学那样系统化、规范化,但它与教学理念的契合,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尽管学校想方设法地利用模型,图表以及实验进行直观教学,但可以利用的形象教材毕竟十分有限,而档案馆则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万物具象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从社会历史、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到科学技术,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中华文明到世界风情,都可以在档案馆里得到反映,全国档案系统收藏的各类实物、图片、视频等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充满好奇和引发幻想的天地。档案藏品具有综合性、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都能找到与中小学教学的契合点,是历史、文学等学科的实物教材;档案藏品又具有丰富、真实、稳定的特点,可以充当学校素质教育永久性的资料库,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并编入教学计划;实物档案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档案馆可以提供开放性教学场所,是学生步入社会,进行养成良好行为教育的阵地。[2]

(二)档案资源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

档案教育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激发学生对历史、科技知识的爱好。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档案史料可以让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为他们间接观察历史、再造想像创造条件。如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即从龟甲兽骨、竹简木版、泥板、纸草、金石、贝叶、桦树皮、蜡板、羊皮纸、缣帛,到纸张、胶片,再到磁带、软(硬)磁盘、光盘。这些精美的实物藏品比任何文字资料和图片更能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更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由此会触发思想的火花,当一个个的“为什么”在脑中显现的时候,学生们原始的好奇心会逐渐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命题。开展档案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档案中汲取知识和智慧,拓宽知识外延,运用馆藏档案验证历史,通过馆藏资料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来观察、思考、解析问题,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例如,对于我国“为什么在古代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可以证明:清宫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机械、钟表、医学等六大门类仪器是从国外传入的,有些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制作,有些是清宫造办处自制的。这些科技仪器有的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一些实验,有的在完成了现实使命后就收藏起来了,最终都作为宫廷礼器列入《皇朝礼器图式》、《大清会典》,成为一种文化或等级的象征。[3]从史实中,学生可感受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正是因为受到封建观念的束缚和封建统治者的压制而落后,对于上述问题也就会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为什么四大发明在中国本土未被合理利用,未能像传入欧洲那样取得巨大的革命性的作用?”“为什么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类问题,学生们也有了答案。由此可见,通过类似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实践活动,学生将“个”的知识概括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类”的知识,再以此融入到个案的分析、解决中。在不断的分析和综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与发展。[3]

(四)具备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

档案藏品既生动形象,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巩固和印证课堂知识,又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一些书本上体验不到的感受。由于档案教育具备直观性、临场性、生动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就使档案馆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当中,如在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等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试想,如果把原来在课堂上讲的地方历史课改到档案馆的历史展厅中进行,把抽象的历史知识传授变成身临其境地“漫游历史长廊”;又假如将自然课、科技课的有关内容放到科技等专业档案馆去讲授,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学生们的动手试验和参与,这样学习的氛围和求知过程会变得更加愉快和刺激,同时也使教与学的关系变得融洽、协调。[4]档案教育基地不仅可以举办展览、观摩活动开展教育活动,而且具有通过数字化档案馆展示藏品信息的文字、图片介绍和视频、音频的优势。可以利用数字化档案馆提供远程信息检索和专家咨询服务,使教学摆脱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时空限制地组织和实施各类教学活动;并利用档案馆藏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教育模式设计和组织,以充分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5]数字化档案馆还能拓展人们的知识面,如用虚拟技术实现时空转换,将现代人引入浩渺的历史空间之中,进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5]总之,把档案资源引进到实践教学中来是可行的,也是大有可为的。

二、建设档案教育活动基地的措施

档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必须以“社会即学校,实践即教育”为理念,以档案教育为特色,探索“馆学合作”模式,不断拓展教育载体,创新基地运行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青少年档案教育社会实践乐园。

(一)开发档案资源,建设特色实践基地

档案社会实践基地应以“资源开发服务教育”的理念,积极发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行业力量,努力开辟和拓展实践阵地。一是开发馆藏资源。档案机构要立足馆藏,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如通过发掘、规划、合理布局,举办档案史料展、档案文化长廊、名人档案展、城市新老照片展等,以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电教馆,编制档案教育专题片等形式,开展档案文化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二是延伸教育资源。档案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收集渠道,以及与各级档案机构的联系优势,充分挖掘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宽教育内容,延伸教育渠道。如把从本地走出去的模范人物或国内外有关反映本地区重要事件的档案资源整合进来,作为爱国、爱家乡教育的素材;将反映本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和建设史料,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作为了解家乡历史、感受辉煌成就的素材;通过实习、观摩、讲解、与学生互动交流等形式,把档案历史文化渗透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

(二)丰富活动载体,开辟课外活动乐园

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围绕“爱党、爱祖国、知家乡、爱家乡”等主题,突出思想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及实践性,精心设计以档案教育为特点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我们的党和祖国,关心家乡发展。一是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以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班会和夏令营为主题的档案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进一步认知档案,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意识,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拍摄《城市记忆》、《档案见证历史》等电视片,使学生了解档案与科技、档案与社会发展、档案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认识。三是强化档案教育功能。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可以以档案文化为重点,开展一些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团队意识和爱国信念,引导其成为有理想、懂科学、爱祖国的栋梁人才。对此,可以将档案中的人物、事件制作成书签、彩图或画册,编写《档案教育读本》,作为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系统的教学内容和读本。四是丰富服务手段。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是提升学生实践活动时效性的保证。基地要把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档案技能比赛,学生现场观摩,增加其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三)完善基地功能,探索基地运行模式

为不断提升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开设网络、开办展览、印制画册、制作光盘、拍摄电视专题片、承办主题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展示、推介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和教育效能,打造“特色鲜明、形式生动、规范有序、服务有效”的教育基地。二是建立学校教师和档案馆联合教研模式。为了增强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基地要与学校建立合作育人模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学生们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志向、兴趣和爱好,通过沟通,确定基地的发展与建设,不断完善基地的教育功能。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在基地建设中,档案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为基地建设营造政策环境,制定关于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档案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制定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考评办法,积极倡导学生参加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四)利用数字档案馆,创设情境教学环境

化学学科活动方案篇10

在档案性质方面,高校档案具有综合多样性的特点;就档案内容来说,高校档案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而在档案价值方面,高校档案具有广泛性、独特性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档案本身特点的了解,我们可以对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产生初步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服务高效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高校档案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2008年8月28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管理、科研等各类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档案、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产生的科研档案以及学校管理形成的文书档案外,一般还会有学生及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以及校办企业的相关档案等,涉及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高校档案的综合性。

而高校档案的多样性则与其综合性息息相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高校档案归档范围构成。既有党群、行政类档案、教学档案,又有科研、外事、出版、财会、设备、基建等档案,还包括学生档案等,内容非常丰富。由此不难看出高校档案门类繁多、涵盖面广,同时,档案本身的载体也不再局限于纸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因此音像资料、光碟、磁盘、微缩资料等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可以想象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更高新的技术被档案所接受,进一步增加高校档案的多样性。

二、高校档案的知识性和专业性

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性的高等学校普遍具有学科齐全、专业广泛的特点,学科设置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领域。每门学科的设置都包含了海量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或科研档案的归档过程中被纳入到高校档案之中,尤其是那些具有前沿性或者取得突破性研究的学科或专业,更是高校归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不可谓不突出,而高校档案中的科研档案本身就是知识研究过程的记录。此外,高校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本身天然含有档案信息,对这些档案信息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更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并且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非常的明显。

同时,随着高校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学科专业设置不可避免的细化,专业性逐渐增强,体现在高校档案中就使得高校档案内容的专业性也随之增强,不论是教学档案还是科研档案都具有强烈的专业性特点。但受学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影响,各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因此高校档案的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研究型高校的档案,存储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此外,高校档案中的基建档案、财会档案、设备档案、外事档案等,也都包含有众多的专业性特征。

三、高校档案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来源是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定性文件、学校本身产生的各类文件、学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此外学校与外单位或校办产业等之间往来产生的材料都是高校档案的来源。同时,高等学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体,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学校的档案也来自于每一位教师。不难看出,高校档案的源头众多,覆盖面甚广,与其综合多样的档案种类共同体现了高校档案的广泛性。此外,高校档案的利用主体也非常的广,不仅学校的相关部门会用到,全体教师或学生、甚至社会各界的人都有可能参与利用高校档案。

如果说学校的经验总结、教学计划还可以在上级相关的单位查到副本,那么学校档案中的学生学籍档案、记录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发类文件等档案原件就多是孤本。这类档案是研究各种人才成长轨迹,反映高校建设发展进程以及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史等原始研究的基础,比图书资料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高校档案独特性的体现。其次,高校档案的归档时间也具有独特性。教学活动是一种按学年进行的周期性活动。由学期构成学年,再由学年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学年性或届次性。此外,高校档案目前还是由自己保管,不需要向档案馆移交,这就更加增强了高校档案价值的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特点反映着高校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档案及其所包含的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建设、弘扬学校文化价值的必经之路。高校档案是学校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记录者和参与者,这种传承不能仅仅体现在档案的保管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档案宣传高校文化、塑造高校精神,只有将传承与传播相结合才能真正塑造独特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文化竞争力。因此想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就必须注重传播高校档案的研究和利用成果,而作为高校档案研究利用基础的收集工作也离不开传播的宣传教育功能。所以,要将传播贯穿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始终,充分发挥档案传播的影响力以此实现高校文化传承的目标。

(一)收集的完整性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尤其是利用环节。若对各种文件材料不进行及时收集归档处理,任其散失在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不仅不能保证高校档案的有效利用,而且非常容易造成文件材料的损毁或丢失,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高校档案量少质差,残缺不全,难以历史而全面地反映高校活动,也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馆在工作中要着重宣传档案重要性,培养高校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此外,高校档案的特点不仅要求高校所属的专业档案员要具有良好的档案素质,更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在职工作人员也要具有较好的档案意识。因为档案最直接的收集工作进行者是各部门、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档案员无法做到对各业务部门的每一项活动都了如指掌,难免发生某一部门开展某项新的重要活动,而档案员却无从知晓,不能及时告知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要及时收集该活动的有关文件、照片等应该归档的材料。如果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又没有主动积极归档的意识,更没向学校档案馆进行咨询,结果就会导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给日后的查询、利用造成不便,更可能会出现多年后需要查询该档案,倒追该活动相关档案的情况。而此时,即便追回档案,也一定不会如最初及时归档所能收集到的那样完整。这种情况在各高校并不罕见,因此,在收集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宣传、传播的作用,有意识的对各部门、各学院的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意识培训,提高其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以保证其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档案的完整性。做好了档案的收集工作就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的利用和研究工作。

(二)利用的开放式

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加速了文化行业间的融合,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种类间的竞争。高校档案也要摒弃过去等待式的利用,积极发掘高校档案的价值,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推动科学研究创新的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文化增殖。因此,开放式的利用档案就要做到手段新颖、形式开放和内容丰富。

通过开放利用、展览、编研、学术交流、数字档案馆建设、网络信息交流传播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借助档案信息化的大趋势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使档案的利用服务人本化、个性化,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在传播中体现高校档案的利用价值,在利用中展现档案的传播教育功能,这也是高校档案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高校是一个教育场所,培养合格的人才、塑造人文精神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文化组成部分的档案要积极参与其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高校档案馆要注重自身档案素养的提高,要积极参与高校文化精神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肩负起文化宣传的重任。校史展览就是一种常见的档案利用形式,它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传统,宣传本校的著名教师、优秀学子。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开展爱国爱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播优秀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些都是高校档案馆需要努力参与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