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产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36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1

第二条市交通局负责落实省交通厅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及新增安全目标任务。每年由局长或局长委托分管副局长分别与机关有关处(室)、区(市)县交通局、市级以上交通企事业单位签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第三条层层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签约目标责任单位负责将安全目标考核内容和《安全目标考核细则》进行层层分解,并结合春运、“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安全专项目标一并逐项落实,责任到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目标督查;市交通局每半年检查一次安全目标运行情况,年终进行全面考核、评分,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

第四条安全考核指标和否决指标以市交通局每年与局属各处(室)、区(市)县交通局以及各企业签定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下达的指标、《__市交通系统安全工作职责》执行情况和市交通局临时下达的安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准。

第五条安全目标考核采取百分制评分办法,经逐项考核累计积分达80分以上的为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合格单位,由市交通局择优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或“安全生产达标单位”称号,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累计积分低于80分的单位为年度安全管理不合格单位,对其扣发安全目标奖。

第六条区(市)县交通局或市级安全目标责任企事业单位发生一次死亡人数达到或超过《安全目标责任书》中的否决指标的,均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该年度安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扣发安全目标奖。

第七条凡年度目标考核分未达到80分或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市交通局将给予安全告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直至要求其安全一、二、三责任人作述职检讨、进行责任追究等。

第八条本制度经__市交通局修订,于之日起正式实施。

附件2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三级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公路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对“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七项制度》的要求,结合交通行业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市交通局、区(市)县交通局、交通企事业单位隐患排查整治三级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公路客货运输、客货站点、水上运输、公路事故多发点段和病害桥梁等重点部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条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关处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的整改计划、整改方案,分别报送省交通厅、公路局、运管局和航务局。同时抄送局安全监督处,汇总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市安监办等相关部门。并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的整治任务,在职责范围内有计划地对隐患整治项目进行整改,确保整治任务按期完成;坚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

建设处负责国省干线在建公路桥梁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公路处负责公路、桥梁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指导督促市级收费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费路桥的安全隐患;交管处负责指导督促市级客货运输、客货站点、汽车维修企业、驾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航务处(海事局)负责水上运输和渡口码头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条区(市)县交通局负责县道公路桥梁、属地管理的客货运输企业、客货站点、汽车维修、驾校、水上运输和渡口码头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的整治计划、整改方案,分别报送市交通局安全监督处、公路处、交管处、航务处(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的整治任务,在职责范围内有计划地对隐患整治项目进行整改,确保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坚持季度排查和经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条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养护企业、公路客货运输企业、客货站点、汽车维修企业、驾校、航运企业和船舶修造企业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并报上级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坚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按时完成各级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下达的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第六条隐患整治项目完工后,负责整治的单位要及时向下达隐患整治任务的政府或上级交通部门提交评价申请,由下达任务的政府或交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整治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并限期重新进行整改。

第七条本制度经__市交通局修订后,于之日起正式实施。

附件3

安全事故统计

报告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交通部门各类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和紧急突发事件(故)及时上报的通知》要求,结合交通部门的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事故报告。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伤亡事故,以及特别紧急、重大突发事件(故),死亡3人以上,经济损失30万以上或群伤事故,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泄漏、燃烧、爆炸和人员伤亡事故,事故责任单位必须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及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立即向市、区(市)县交通局值班室报告,并在4小时内形成正式的事故快报。

1、道路运输事故:市级运输企业负责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交管处值班室报告;区(市)县交通局值班室报告,交管所向交管处值班室报告。

2、水上运输事故:市级航运企业分别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航务处(海事局)值班室报告;区(市)县交通局向市交通局值班室报告,海事处向海事局报告。

3、公路桥梁施工和养护作业事故:市级路桥和养护企业、收费公路公司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公路处值班室报告;区(市)县交通局向市交通局值班室报告,公路所向公路处值班室报告。

4、交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区(市)县交通局和市级交通生产企业直接向市交通局值班室报告。

凡发生重特大伤亡责任事故、社会影响恶劣的一般伤亡责任事故、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市交通局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在向局领导和有关处(室)报告事故的同时,立即按要求向市政府值班室、省交通厅值班室、市安监局值班室报告,交管处、公路处、航务处(海事局)负责分别向省运管局、公路局、航务局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在电话报告的同时,及时以书面形式传真报送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处置情况。

第三条安全事故的统计。安全事故的统计时间为上年的12月26日至当年的12月25日,上月的26日至当月的25日。市交通局负责统计省、市级国营、集体、民营、股份制交通企事业单位安全事故,区(市)县交通局负责统计在本地注册的国营、集体、民营、股份制交通企事业单位安全事故。

1、道路运输事故统计:按照交通部制订的《公路运输企业责任行车事故统计报告办法》的要求,区(市)县交通局和市级道路运输企业在每月5日前填报省交通厅统一印制的《四川省公路运输企业行车事故(月、季、年)报表》交市交通局安全监督处,安监处汇总后在每月10日前分别报送省运管局、局规划处,并将《安全指标对比分析表》报局长、分管安全副局长等有关局领导。

2、水上运输安全事故统计:水上运输安全事故由区(市)县海事处和市级航运企业统计,并在每月5日前上报市航务处(海事局),航务处(海事局)在每月5日前报送局安监处,安监处在每月10日前报送市安监局。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市级道桥施工和养护企业、收费公路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由公路处负责统计,并在每月5日前汇总交安监处;其它市级交通企事业单位在每月5日前向局安全监督处报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表》,经安监处汇总后报局领导和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区(市)县级交通企事业单位职工伤亡事故由区(市)县交通局负责统计,并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第四条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市交通局和区(市)县交通局分别建立道路运输安全、水上运输安全、企事业职工伤亡事故档案专卷,落实专人负责保管。档案内容包括:上级领导对事故的批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处理事故的文件和批复、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快报和应急救援处置报告、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决定、企事业单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每月各类事故统计报表等。安监处、交管处、公路处、海事局对各类违章受到执法部门依法严厉查处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分别建立劣迹档案,并在__交通安全公示网等媒体上进行公示。

第五条本制度经__市交通局修订后,从之日起正式实施。

附件4

安全值班台帐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值班,完善安全管理台帐记录,及时处理各类影响安全的突发事件,对安全事故进行应急救援处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和紧急突发事件(故)及时上报的通知》的要求,结合交通部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市交通局实行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局领导轮流带班、机关干部轮流值班制度由局办公室负责安排实施。工作日上班时间安全值班及安全隐患举报热线:(传真),工作日下班时间和节假日安全值班及安全隐患举报热线:,举报电子信箱:。公路处、交管处、航务处(海事局)等事业处的安全值班制度必须与局机关同步安排。

第三条建立安全值班记录、安全隐患举报热线电话登记薄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台帐。安全值班人员必须实实事求是做好值班记录,及时联系安全监督处等有关处(室)和人员处置各类安全突发事故。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将未及时处置完毕的工作和值班记录一并进行移交,不得漏岗、脱岗和误岗。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2

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开展情况的认识从工作沿革看,分析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正式始于1998年。当年,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交计发[1998]365号),重点是对公路建设投资完成、资金到位、贷款落实等方面开展季度分析,及时反映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增长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及部门越来越关注经济分析工作,对分析报告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先后于2004和2007年两次对这项工作制度进行了调整,扩充了分析内容,由以往侧重投资建设分析转向运输生产、投资、重大政策实施效果等综合分析,并提出更为明确的实施要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国务院每季度定期召开常务会议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每月召集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大型重点企业集团,召开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座谈会,同时还建立了经济监测预警部际联系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提供相关监测、预警指标的运行数据。交通运输部新“三定”规定实施后,部内业务司局的职责发生了调整,民航、邮政局划归我部管理。基于以上背景,部对原有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2010年初印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交规划发[2010]100号),确定了新形势下开展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这项制度成为目前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从组织实施层面看,分析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是确立了“统一归口、分工协作”的工作管理制度。部综合规划司牵头,负责分析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料汇总分析和报告编制工作。部政法司等九个司局作为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按季度提供分析材料,共同做好分析工作。部交科院、规划院、水运院等研究机构作为咨询单位,指派专人成立分析工作组,按月开展各项技术支持工作,包括跟踪分析运行情况与趋势预测,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筹备组织各类会商会议,起草修改分析报告,分析成果的提交与等。二是分析工作以季度为重点。根据国务院要求,重点对每个季度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季度分析报告提交部务会讨论,审定后上报国务院,同时按照当前国务院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开展月度分析工作。三是建立了会商机制。部综合规划司组织有关单位对行业运行情况进行集中会商。会商会议一般为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会议分两个层面,分别为部成员单位和咨询单位会商会、典型省份和运输企业代表会商会,与会单位、人员根据任务分工或研讨提纲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参加会商会议。四是按时做好分析报告的提交与。季度分析成果包括提交部务会议分析报告、报国务院报告、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月度分析成果有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分析报告、提供部领导及部内司局的分析报告、参加发改委月度分析座谈会汇报材料、提供部新闻办外网稿。五是有稳定的经费保障。部将经济运行分析以滚动项目形式列入前期工作费项目,按照承担工作量分别拨付技术咨询单位。从技术环节看,分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一是形成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态势与特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预测和下阶段工作及措施建议。二是分析内容覆盖行业管理与决策的主要方面。分析领域包括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四个子行业。态势特点部分,主要内容涉及运输服务(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客货运输,主要通道及干线航道运输,港口生产及煤油矿箱等大宗货物运输,干线路网运行,航运、道路运输市场等)、交通建设与投资(行业投资额、资金到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税费征收及预算执行)、安全生产(水上、建设工程领域、道路运输安全)、行业重大改革推进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如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内河水运发展、行业节能减排、收费路专项清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等)。在存在问题部分,针对行业运行中已显现的问题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趋势。趋势预测是根据当期经济发展形势,使用短期预测模型预测主要指标,对未来报告期的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和定性判断。工作措施建议分为针对行业内部需要研究并落实的有关工作,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运输市场的规范、引导政策,行业安全发展相关政策,重大问题的协调及宣传政策等;向国务院或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请示或反映需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建议。三是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并举。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在开展好季度、月度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抢险保通、恢复重建、国家重大活动中的交通运输保障等工作开展了专题分析研究,为增强交通运输管理与决策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下一步深化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思考在肯定近年来部级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分析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道路运输分析薄弱、短期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施性有欠缺、在反映行业运行与宏观经济关联程度上做得不够等。对于下一步深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相关行业的深度理解密切跟踪各类经济数据,包括主要权威机构对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判断、内外贸易、投资、消费、工业生产、价格、信贷等宏观经济信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如煤、电、油、气、运、汽车等)产、销、价格、库存等动态情况,提高获取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程度。在季度经济运行会商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作为特邀专家,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以“跳出交通看交通”的视角把脉行业经济运行。#p#分页标题#e#加强对行业运行的深度把握用好经济运行会商机制,多邀请掌握生产调度、财务运营的运输企业(特别是道路运输企业)高管人员参会当好参谋,同时对部内各成员司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期分析重点关注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行业运行新情况、活情况的反映。围绕当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和行业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短期政策建议。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在月、季度分析中逐步增加并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数据、扩充后的重点联系企业数据、高速公路重要通道数据等分析内容,以结构性、效率指标分析为主,总量指标变化特征分析为辅。加强对行业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开展行业景气指数编制研究,监测评价行业经济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开展运输服务指数研究编制研究,综合反映运输发展趋势以及与宏观经济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经济发展情况的先行指标。完善短期预测模型,进一步筛选用于短期预测的主要指标并给出可靠性评价,综合运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评价各类指标与行业指标的先行、同步和滞后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预测模型,优化先行指标、调整季节系数、增加分行业投资、港口分货类吞吐量等预测内容。加强部省间分析工作的交流互动逐步完善各省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上报制度,明确分析内容、报送时间等有关要求并纳入统计评比。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科研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定期举办分析工作交流会,包括邀请权威机构专家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讲授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分析工作基础好的省份进行工作经验介绍,分专题研判当前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等会议内容。结合部年度统计业务培训,开展面向基层分析人员的经济运行分析培训。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3

为保障全县工业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立和维护工业经济商贸发展所必需的煤、电、油、运生产和供给秩序,有效减少和缓解各类突发事件和持续紧张状态(以下简称紧急状态)对煤电油运的影响和危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经济领域“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机制要求,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我县电力、成品油、煤炭市场供应应急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经贸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主任和经贸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经贸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物价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武装部、公安消防大队、供电局、中石化肇庆分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担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县经贸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有关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经贸局:

⑴负责综合分析判断紧急状态对全县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或重要产业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提交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

⑵制定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运转模式和措施建议。组织应急措施的实施,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紧急状态下各项应急调度协调工作有序进行。

2、供电局:

⑴制定电力行业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和所属电厂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电网紧急状态对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供电应急运转方案的实施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电网运行情况。

⑶监测分析所属发电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在紧急状态下负责所属电厂的正常发电和燃料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情况;组织发电企业加大自购煤工作力度,确保机组不因缺煤而发电不足或停机。

⑷负责电力调度,做好错峰用电管理工作,保证电力供应。

3、中石化肇庆分公司:

⑴分别负责制定本系统成品油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成品油销售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成品油行业紧急状态对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组织所属石油、石化企业进行燃油的市场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报告情况。

⑶落实成品油资源,组织成品油调运、销售,平抑成品油价格,保证成品油供应。

4、交通局:

⑴分别负责制定铁路、公路、航道运输行业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⑵监测分析运输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运输行业紧急状态对我县工业商贸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在紧急状态下负责本系统的运输和保障,并及时向县经贸局反馈或报告情况。

⑶组织客货运输,保证应急、重点物资、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

5、其他相关部门和系统:

⑴负责制定本部门和系统配合保障煤电油运应急调度方案。

⑵在紧急状态下,按照县政府的统一指挥,负责实施本部门和系统应急配合保障方案。

四、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县经贸局根据专项应急措施(或预案),制定日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下的分类监测预警及其工作规范,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煤电油运等异常现象。

㈠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开拓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和评估紧急状态对工业商贸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县经贸局要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究和建立煤电油运应急预测和指挥调度网络。

㈡监测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紧急状态类型,制定日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分类监测计划和工作规范,科学分析、综合评议监测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煤电油运问题。

㈢建立应急联络渠道。县经贸局应保持与各成员单位和各镇政府的应急领导机构及其有关单位的联络畅通,确定担负24小时值班任务部门的责任人及应急电话,并通过快速信息通道,实现网上应急调度的调控。

㈣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县经贸局负责建立煤电油运重大、紧急情况的信息报告系统。煤电油运有关部门或企业、各镇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县经贸局,县经贸局整理汇总并向县政府报告。正常情况下为月报,特别紧急时为日报、专报。同时以简报形式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并不定期地提交阶段性综合分析报告。

㈤通过日常监测预警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报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判断等,获取可能发生煤电油运紧急状态的信息时,县经贸局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或各镇政府会商核实,并迅速向县政府提交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或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估计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已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事态控制程度,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发展态势的预测,应对措施建议等。

㈥发生或发现煤电油运紧急事件后,县经贸局除按本预案规定向县政府报告外,还应会同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控制和缓解措施,避免态势扩大。

㈦凡出现下列紧急状态的,经调查核实后,县经贸局立即向县政府提交启动预案紧急报告:

1、重点水泥企业用煤运输渠道严重不畅。

2、重点工业企业用煤供给中断,煤炭库存低于正常生产需要,且预计补充困难的。

3、县电网发生特、重大事故,全面或局部崩溃;县电网电力供应损失急剧增大,县城电网减供负荷在40%以上,且电力系统自身难以恢复的。

4、重要发电企业或110KV以上枢纽变电站发生全停事故,已导致县网非正常解列成三片及以上,并造成县电网减供负荷超过20%。

5、县城供电持续性异常,短时间无法恢复,如生活用电连续中断造成居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重要公共设施供电连续中断造成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严重紊乱的。

6、县内成品油库存低于县内正常消费量7天。

7、全社会加油站因资源原因出现较大范围停业且预期持续较长时间的。

8、社会经营单位持续抢购成品油,销售价格明显高于规定价格,并预期维持较长时间的。

9、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出现长时间关闭、中断或堵塞等交通异常,造成大量车辆长时间中途滞留的。

10、应急物资运输受阻、防疫、救灾、抢险和其他应急医药用品、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以及救灾物资(食品、日用品、装备)急需组织铁路、公路直达运输综合协调的。

11、重点货物运输异常,如煤炭、成品油、粮食、棉花、化肥、农药、鲜活农产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物资运输量持续不足,造成上下游产业行业生产组织困难的。

㈧县经贸局向县政府提出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后,应根据调查核实尽快提出建议性报告,综合分析判断紧急状态对全县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或重要产业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并提出可供决策选择的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方案。情况特别紧急时,县经贸局向县政府提出书面紧急报告之前,可以直接口头报告或请示。

㈨根据上级指示或紧急事件情形,县经贸局召开紧急会议,综合判断紧急状态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制定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应急运转模式和措施建议,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应急措施

㈠县政府接到紧急状态初步报告或启动预案紧急报告后,根据紧急状态对煤电油运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研究决定启动预案有关事宜。

㈡按照县政府指示,结合煤电油运紧急状态或异常事件的性质特点、扩散趋势、持续时间,以及对全县工业商贸经济的现实和潜在影响等,县经贸局分别启动相应的紧急措施。

1、开展专项应急调度协调。组织实施煤电油运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临时调整部分资源配置,解决或缓解局部突出矛盾。

2、情况特别紧急时,按照县政府授权,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配置资源、统一提交计划、统一组织运输,并按上级批准的方案和授予的权限下达“调度命令”或“调度通知”,督促有关单位具体实施,所涉及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无故拖延或推诿扯皮。

3、指导各镇政府和有关企业,加强煤电油运需求侧管理与协调,在煤电油运供给已经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服从大局,合理控制对煤电油运需求的增长速度并调整其结构。

4、启动值班制度。保持主要工作人员联络畅通(如手机24小时开机),节假日编制值班表,公布紧急情况下值班电话,特别紧急时实行24小时在岗轮流值班。

5、实行会商制度。组织有关单位定期会商,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制定措施。紧急情况下实行日会商制度。

6、指导、协调、配合有镇和企业实施区域和专项调度协调应急预案。

㈢煤电油运应急运转期间,为保证调度协调应急措施效果,缓解紧急状态,县经贸局可以协商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提出以下煤电油运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对煤电油运相关企业或区域实施临时应急政策,稳定或增加生产供给能力。

2、减免煤电油运相关行政性规费,简化行政审批、核准、备案等管理程序。

3、向煤电油运企业运行急需进口原料、材料、设备等提供相关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4、动用政府储备物资和商品,征调商业流通企业相关库存物资和商品,缓解部分企业需求。

5、煤炭、电力、成品油特别紧缺情况下,临时管制部分地区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价格的监管,按应急措施计划方案下达分配、销售和运输计划,保证煤电油运的基本供应和运输畅通。

6、制定、审批煤电油运产品或服务的应急技术标准、规范、措施等。

7、依法采取有关物价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进行物价监督,组织物价执法检查。

㈣煤电油运调度应急措施实施期间,县经贸局对煤电油运调度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组织评审或评价,及时向县政府提出调整、终止的建议。提出终止建议时,应同时提出有关善后事宜处理方案。

六、相关管理事项

㈠应急措施实施期间县级发生的储备物资动用、紧急采购(进口)、应急生产、征用、补偿和赔偿等经费,应编制应急项目概算,请示县政府从财政应急预算或专项准备金中支出。

㈡本预案一旦启动,执行应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执行。对拒绝、延误执行应急调控措施或、推诿扯皮的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㈢县经贸局按规定向上级提出申请,对参加应急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的通讯、交通等补贴,对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其他事项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4

文章摘要:新疆召开安委会成员单位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亚心网讯(记者于兮)9月18日,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分别报告了安……原标题:新疆召开安委会成员单位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亚心网讯(记者于兮)9月18日,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会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分别报告了安全生产工作.随后,我区安全生产专家分别对四个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点评和提出意见建议.专家指出,我区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需加大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监管、道路安全保障等工作力度;校园安全工作方面也存在行业主管责任还需进一步落实,部分学校需认真治理安全隐患;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行业监管责任还需加强;加大农业机械行业监管.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5

第一条为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路、水路交通能源利用及节约能源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公路、水路交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公路、水路交通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加强节能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路、水路交通节能管理体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引导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的宣传教育,增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意识。

第八条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节能纳入交通发展规划,并根据交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公路、水路交通节能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公路、水路交通节能规划的范围内,制定本行政区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规划。

第九条交通运输部建立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配合国务院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改进和规范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做好公路、水路交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组织建立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并加强对检测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

前款规定的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在该标准出台前,交通运输部先行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交通运输部制定、修订装机功率超过300千瓦的港口机械等交通用能设备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值标准,并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推广。

第十二条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确保项目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具体评估办法按照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公路、水路交通开发先进节能技术的重点和方向,建立和完善交通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交通运输部适时公布“营运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引导使用先进的节能产品、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路、水路交通节能检测机构建立节能监测体系,通过节能检测机构提供的节能检测结果,获取节能监测数据。

节能检测机构应当及时提供公路、水路交通节能检测结果,并对所提供的数据负责。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将节能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建立节能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家和地方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交通节能投入机制,设立各个层次的节能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第十六条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行业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可以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节能服务。

第三章交通用能单位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第十七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运量、运力、施工作业等多种因素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交通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十八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节能教育,促进本单位职工树立节能意识,并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交通用能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专项节能奖励机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和校准的能源计量器具,对各类能源的消耗实行分类计量。

第二十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确保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本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标准,并定期对用能设备进行技术评定,对技术落后的老旧及高耗能设备,提出报废、更新、改造计划。

第二十二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编制有利于节能的生产操作规程,并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优先在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有关高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二十三条禁止购置、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不得将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转让或者租借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四条交通用能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

第二十五条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向交通运输部、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交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能源购入和消耗量;

(二)节能量;

(三)单位产品能耗或者产值能耗;

(四)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

(五)节能措施;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本条第一款所称交通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公路、水路交通年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第二十六条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等。

鼓励交通重点用能单位以外的其他交通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加强本单位能源管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交通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在科研、设计、生产中违反有关强制性节能标准规定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交通用能单位有漏报、迟报、虚报、拒报或者其他不按照规定报送能源统计数据的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或者有其他节能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等情况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6

根据《行政许可法》、《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按照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关于做好2009年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加强我市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从业者的经营行为,维护水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者利益,促进水运业健康、有序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我市2009年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市2009年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圆满完成,决定成立*市2009年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运处,具体负责全市2009年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

二、核查时间

从2009年2月15日起至3月31日止。

三、核查范围

在我市辖区内设立并已取得水路运输(含港澳航线)经营资格的国内水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船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国内及港澳航线船舶业、客货运〈客运站〉业),国际、国内船舶管理业的经营人。

四、核查内容

(一)核查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1、经营人在*年度遵守国家水路运输法律、法规及交通主管部门规章、规定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重点核查有无超越经营范围和违章经营的行为,核查船舶有没有被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水上交通检查站)作出水路运输违章处罚后未前往接受处理或还未处理完的案件;2、核查水路货物运输发票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发票的使用情况,以及有无违反规定使用票证和单据的情况;3、核查水路运输服务企业是否超出业务范围,使用水路运输服务发票违章经营水路货物运输的情况,是否按时上报“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经营情况报表”等情况。

(二)核查水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资质。主要核查企业的经营资质现状,重点检查组织机构、从业人员是否满足《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年第2号)所规定的条件。具体要求按《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和《关于贯彻实施〈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有关工作的通知》(交水发[*]141号)执行。

(三)核查经营人的经营资格。重点核查运输船舶有关证书是否齐备、有效。在*年度有无违章行为及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从2009年1月1日起,客船、液货危险品船不得再接受委托经营。核查水路运输服务经营人的经营许可证。

(四)核查水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检查经营人生产经营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及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情况、反走私工作落实及签定反走私责任书情况、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落实情况等。

五、办理核查应提交的资料(含纸质资料及电子版)

(一)国内航线水路运输经营人及其所属船舶办理核查的资料。

1、《国内水路运输(服务)经营者(2009年)年度核查报告书》(见附件1);

2、《水路运输许可证》副本原件;

3、《船舶营业运输证》原件;

4、运输船舶营业运输证核查登记表;

5、*年水路运输费缴费收据复印件;

6、*年度生产经营财务统计报表(资产负责表和损益表);

7、*年1-12月税收转帐专用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港澳航线水路运输经营人及其所属船舶办理核查的资料。

1、《国内水路运输(服务)经营者(2009年)年度核查报告书》(见附件1);

2、交通主管部门的有效批准文件复印件;

3、《水路运输许可证》副本原件;

4、《广东省交通厅港澳航线船舶营运证》原件;

5、运输船舶营业运输证核查登记表;

6、*年水路运输费缴费收据复印件;

7、*年度生产经营财务统计报表(资产负责表和损益表);

8、*年1-12月税收转帐专用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水路运输服务业(国内及港澳航线船舶业、客(客运站)货运业)经营人年度核查须提交的资料。

1、《国内水路运输(服务)经营者(2009年)年度核查报告书》(见附件1);

2、有效《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原件;

4、*年水路运输费缴费收据复印件;

5、*年度生产经营财务统计报表;

6、*年1-12月税收转账专用完税证原件及复印件;

7、*市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3);

8、*市水路运输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4)。

(四)国内、国际船舶管理业企业经营人须提交的资料

1、《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原件;

2、船舶管理业经营情况报告(包括企业成立时间、经营项目、经营的具体情况)。

有关应提交的表格可从*市交通局网页上下载(网址:)。

六、核查部门及分工、程序

在斗门区内设立的水路运输(含港澳航线)企业及其所属船舶到斗门区交通管理所(斗门区井岸镇井湾路657号,电话:5212387)办理初审和缴清*年度水运费手续,在金湾区内设立的水路运输(含港澳航线)企业及其所属船舶到金湾交通管理总站(红旗镇广安路10号,电话:7796633)办理初审和缴清*年度水运费手续,其他水路运输(含港澳航线)企业、原部属企业或原部属企业控股的水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船舶和全市的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含客运站)到市水运处(香洲梅华西路62号交通大楼服务大厅,电话:2263181、2512098)办理核查手续。

斗门、金湾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水路运输(含港澳航线)企业及其所属船舶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并征收清缴*年度水运管理费,同时负责将全部资料和征费收据复印件集中交由市水运处统一办理核查、签章及换证手续。

国际船舶管理业企业所提交的核查材料由市水运处初审后报省交通厅,经审查合格的公司,由省交通厅在《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加盖“广东省水运管理年审专用章”。

七、核查签章

经核查合格的内贸船舶,核发《船舶年审合格证》,签注核查时间、发证日期,有效期至2010年4月30日止(不超过营运证的有效期),加盖“*市交通局水路运输管理专用章”。其他审查合格的经营单位(含港澳航线船舶)在其相关证件(副本)背面加盖“广东省水运管理年审专用章”,审验有效期统一为“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止”,但不能超过相关证件的有效期。

为确保船舶的正常营运,在其上缴营运证核查期间,市水运处根据需要发给《营运船舶年审待理证》,有效期不超过30天(不得超过2009年4月30日)。

结合本年度的核查,统一换发经营者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具体工作按交通运输部厅水字[*]91号文执行。

八、其他要求

(一)各水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含客运站)和国际海运辅助业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填报有关统计表格。在规定的核查时间内持合格的文件资料到指定的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手续。凡逾期不办理核查手续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二)各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年度水路运输管理费的清缴工作,任何单位和部门均无权减免经营单位应缴纳的水路运输管理费。

(三)各水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含客运站)和国际海运辅助业企业应当就本企业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共同为促进水运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负责办理核查手续的各交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核查一律不得通过。严禁执法人员、;严禁借核查之机为无经营资格的船舶滥发《营业船舶年审待理证》;严禁将用于违章处罚的《船舶营运待理证》当作《营运船舶年审证》使用。

(五)核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六)通过核查工作巩固近年来的航运市场整顿成果,进一步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秩序,及时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故不参加核查或拒不接受核查的经营人,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七)水路运输行业核查工作要继续与打击走私活动配合进行,对海关认定走私行为且证据确凿的,按照《广东省水路运输反走私领导责任制》有关规定处理。

(八)认真做好水运基础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工作。通过此次核查,删除和注销已退出水路运输经营的企业和船舶,做好有关水运基础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准确地掌握水运企业、水运服务企业、运输船舶等水运管理基本情况。

(九)凡未参加或未通过年度核查的企业、营运船舶和被取消经营资格的公司或船舶,其资料除上报省交通厅外,还将通报所在地工商、税务、海事等相关部门。

以上通知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7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理和马凯副总理、郭声琨国务委员、王勇国务委员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核清伤亡人数,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抓紧部署开展各类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派出了国务院安委会工作组赴现场进行督促指导。

事故发生经过

国务院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组公布的调查报告,还原了事故发生的经过。

2014年2月28日17时50分,晋济高速公路全线因降雪相继封闭。在3月1日7时10分,解除交通管制措施。3月1日11时起,事故路段车流量逐渐增加;12时45分,泽州收费站出省方向车辆增多,开始出现通行缓慢的情况;13时,持续出现运煤车辆在右侧车道和应急车道排队等候通行的情况;事发时岩后隧道右侧车道排队等候,左侧车道行驶缓慢。

3月1日14时43分许,由汤天才驾驶、冯国强押运的豫HC2923/豫H085J挂铰接列车(事发时位于前方,以下简称“前车”),装载29.66t甲醇运往洛阳,在沿晋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岩后隧道右洞入口以北约100m处时,发现右侧车道上有运煤车辆排队等候,遂从右侧车道变道至左侧车道进入岩后隧道,行驶了40余米后,停在皖BtZ110号轻型厢式货车后。

14时45分许,由李建云驾驶、牛冲押运的晋e23504/晋e2932挂铰接列车(事发时位于后方,以下简称“后车”),装载29.14t甲醇运往河南省博爱县,在沿晋济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岩后隧道右洞入口以北约100m处时,看到右侧车道上有运煤车辆排队缓慢通行,但左侧车道内至隧道口前没有车辆,遂从右侧车道变至左侧车道。驶入岩后隧道后,突然发现前方大约5?6m处停有前车。李建云虽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仍与前车追尾。碰撞致使后车前部与前车尾部铰合在一起,造成前车尾部的防撞设施及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后车前脸损坏。

在两车追尾碰撞后,前车押运员冯国强从右侧车门下车,由车前部绕到车身左侧尾部观察,发现甲醇泄漏。为关闭主卸料管根部球阀,冯国强要求汤天才向前移动车辆。该车向前移动1.18m后停住,汤天才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冯国强发现地面泄漏的甲醇起火燃烧。

甲醇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了两辆事故车辆(即后车罐体没有泄漏燃烧)和附近的4辆运煤车、货车及面包车,由于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北向南,且隧道南高北低,高差达17.3m,形成“烟囱效应”(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向隧道内南出口蔓延。经专家计算,第一起火点着火后,8min后烟气即可充满整个隧道;起火后10min,距离第一起火点184m的5辆运煤车起火燃烧,形成第二起火点;随后距离第二起火点40m的其他车辆也开始燃烧。

发现着火后,后车驾驶员李建云、押运员牛冲从隧道北口跑出,前车驾驶员汤天才、押运员冯国强跑向隧道南口,并警示前方的皖BtZ110、皖BtZ016驾乘人员后方起火。当时隧道内共有87人,部分人员在发现烟、火后驾车或弃车逃生,48人成功逃出(其中1人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17时5分许,距离南出口约100m的1辆装载二甲醚的鲁RH0900/鲁RC877挂铰接列车罐体受热超压爆炸解体。

这起事故导致滞留隧道内的42辆车辆全部烧毁,隧道受损严重。

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时之间,驾驶人员处置不当、运输企业管理混乱等可能的事故原因被热议。

事故发生后,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牵头,监察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全国总工会、山西省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国务院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组。调查组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国内交通、公安、隧道、车辆、消防、爆炸、化工、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工作。最终,经调查组认定,两车追尾的直接原因是后车驾驶员未能及时发现前车,距前车仅五六米时才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且存在超载行为,影响刹车制动;车辆起火燃烧的原因是,前车罐体未按标准规定安装紧急切断阀,造成甲醇泄漏,追尾造成电气短路后,引燃泄漏的甲醇。

此外,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原因包括:山西省晋城市福安达物流有限公司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晋济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违规设置指挥岗,加重了车辆拥堵;湖北东特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产品;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政府及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不力;河南省焦作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孟州市政府及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不力;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管理和拥堵信息处置不力;山西省公安高速交警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不到位;山西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研究院、河南省正拓罐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违规出具检验报告;危化品罐式半挂车实际运输介质均与设计充装介质、公告批准、合格证记载的运输介质不相符等其他问题。

吸取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事故查处、善后处理、吸取教训和加强危化品运输及隧道安全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于2014年3月8日印发了《关于深刻吸取近期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通报事故并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3月13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会议再次强调,深刻吸取这起事故教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尤其是各类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各类隧道交通和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工作。

在《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被重点提出。要求各地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调查报告》强调,要始终坚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红线”。大力推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调查报告》还强调,要切实加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力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研究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警示标志标识的设置,完善相关标准,提高防护等级,督促相关汽车生产厂商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体上喷涂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标识;质监部门要督促检验检测单位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体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依据检验检测结果逐台出具检验证书;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驾驶员管理,严格管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路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综合监管,推动有关部门搞好直接监管,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调查报告》还强调,要全面排查整治在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督促各类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严格执行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强制性标准要求,逐台核查常压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情况。

进一步加强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及公路隧道、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针对本地区路网布局、产业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抓紧完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各类公路隧道事故应急处置方案;下大力气整合危险货物运输企业GpS监控平台、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监控系统、公安交警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资源,统一和规范地方政府危险货物事故接处警平台,强化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建立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此外,还应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和健全完善安全标准规范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的后下部防护提出专门要求,提高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强度和性能;针对不同种类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主卸料口的合理位置提出通用要求,明确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主卸料口及三道安全阀的位置和设置,优化车辆罐体阀门等装置的连接方式,明确罐体出厂检验和定期检验的项目和要求,提升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8

一、深入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

1.落实创建指标任务。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信用交通省”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信用交通省”建设指标体系(2020年版)》和《2019年下半年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分解任务指标,逐项抓好落实落地。[责任部门:局办公室]

2.积极推进“信易行”。在道路运输领域,结合质量信誉考核和分级分类监管,逐步落实“信易行”相关政策文件,让信用好的企业或个人能够享受到信用建设体系下更为优惠的出行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全环节信用监管机制,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严格惩处信用违规行为。[主办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协办部门:县公交公司]

二、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制,优化行政许可办理

3.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依法依规强化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认真梳理适合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配合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县信用办制定更为完善交通运输信用承诺制的项目清单、办理清单,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在办理适用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时,按程序即时办理、优先办理。同时当申请人信用状况较好、部分申报材料不齐备但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的,在《告知承诺事项》容许范围内可先行容缺受理。[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

4.做好信用承诺公示。将信用承诺书在“信用”网站公开。将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不履行的申请人,依法依规实施惩戒。[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

5.扩大承诺范围。鼓励交通运输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做出信用承诺基础之上,配合县信用办推进《市社会信用条例》修订和实施,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多应用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格审核等事项中,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付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交建公司]

6.优化信用服务。按照《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的内容,积极做好“减证便民”工作,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简化行政审批服务等方式降低企业市场准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在巩固18个实行行政审批服务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的基础上,探索扩大的可能性,并运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责任部门:局审批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7.积极配合开展信用评价。一是抓实信用配套工作。按照《省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部署申报2020年度公路建设市场等领域的信用评价项目,配合开展2020年度交通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年度信用考核工作。同时按照《省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认真贯彻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和道路运输驾驶员的诚信考核;二是抓好日常信用评定。通过“一月一普查”的方式,逐月做好信用考评工作,并配合市局“一季一联查”等相应的信用考核工作,出台信用考核评分通报(每年两次)[责任部门:局规划建设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8.强化评价支撑保障。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即信用)与行政审批、业务办理和办公信息系统的对接共享,发挥行业内信用评价的支撑作用,如在招投标环节过程中普通公路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的使用等。鼓励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信用考核评价。[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审批科、局规划建设科、局安监科、局财审科、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县公交公司]

9.推进分级分类监管。一是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公路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等评分结果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监管。二是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与信用等级的结合有效性。切实解决市场内执法随意、执法扰民、执法不公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打破人情执法,扫除部门之间的信息盲区,数据壁垒,从严把好建设、运输以及安全等三关。[责任部门: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协办部门: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县地方海事处]

三、加强事后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

10.持续加强信息认定。一是区别守信、失信行为类别,依法依规推进信用认定、公开和共享。严格按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驾驶员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方案(梅交[2018]66号)、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题实施联合惩戒的工作方案(梅交[2018]70号)等联合惩戒方案的要求界定严重失信情形,定期报送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驾驶员和车辆信息;二是提高失信运输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引起较大社会关注、造成严重后果或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具有典型警示教育意义的典型失信案例,以及涉事主体主动提出核查申请的案例,组织开展失信核查,以确保推动联合惩戒工作顺利进行。[责任部门: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公交公司]

11.稳步完善奖惩落实。推动行业深化并实施已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规范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进一步落实省-市-县的联合奖惩的发起、响应、反馈机制,动态更新联合奖惩对象清单、措施清单,每月报送联合惩戒成效清单,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惩戒工作。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工作流程以及监管、服务等环节应用联合奖惩信用信息,将红黑名单嵌入办事流程,实现“逢办必查”。[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局审批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质监站、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12.全面推进信息修复。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明确信用修复渠道。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并在修复完成后按程序及时停止公示失信记录,终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鼓励符合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向失信市场主体提供信用报告、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主办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

四、及时归集公开共享信用信息

13.巩固信用信息归集。一是完善重点领域企业、人员信息。组织公路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水运、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填报各信用信息系统,健全信用考核库;二是修订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目录。在办理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特别是不良行为信息;三是加大县级交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及时将联合奖惩案例报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平合奖惩服务系统及县信用办,确保我县推荐到国家的案例数量不低于县内认定“红黑名单”数量的10%;四是全面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整合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完善和规范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一户式信用档案。[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局审批科、局安监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14.规范信用信息公开。加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实现“双公示”信息全覆盖、无遗漏。二是配合落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异议反馈和修正机制。深入开展政府责任导致的政企纠纷案件的清理整理,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交建公司]

15.加强信用信息保护。一是加大对市场主体信用权益保护力度。有序落实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二是认真实行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对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的信息,信息提供和采集单位要尽快核实并反馈结果,经核实有误的信息要及时予以更正或撤销,并严肃查处违规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等行为。[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安监科、局规划建设科、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县运输服务保障中心、县质监站、县交建公司]

五、持续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16.深化交通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持续提高执法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责任部门: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

17.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升公务员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交通运输机关事业单位出现违法失信行为的,要通报上级主管单位;工作人员出现违法失信行为的,按规定通报所在单位。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责任部门:局办公室、局党办]

六、推进行业诚信文化宣传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9

摘要在长期铁道部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铁路非运输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权关系不明晰,财务资源分割管理等。本文按照铁路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并结合铁路推行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战略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完善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措施。

关键词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问题措施

非运输企业是铁路局(以下简称路局)投资设立的法人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路局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开展各类非运输业务。铁路企业现正面临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立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改革转型关键时期。路局贯彻落实铁道部关于全面推进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全局多元化经营工作,理顺管理职能,正逐步规范路局对非运输企业的投资关系。

笔者根据近几年编制非运输企业(以前一直称多经企业,去年下半年改为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体会,谈谈对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思考。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特点

(一)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

由于铁路企业至今未实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以铁路非运输企业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一直采用权益法核算。平时采用权益法核算,故在编制合并抵消分录之前,也就用不着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二)年终时一并考虑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

铁路非运输企业中大多数母公司季度末时不做合并会计报表,只做汇总会计报表。只到年终决算时才按权益法原则来核算。也就是说按子公司当年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来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金额,保证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等于应享有控股子公司账面净资产的份额。

(三)合并报表的编制程序较为简单

首先,不用编制复杂的合并工作底稿。由于铁路企业统一使用会计核算V5.0系统,各企业均使用会计报表子系统来填报数据。各企业在做个别会计报表时,按规定要填报债权债务明细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成本费用明细表和现金流量抵销明细表,这样母公司做合并会计报表时就不用编制复杂的合并工作底稿。

其次,抵销程序也较为简单。母公司只编制债权债务、收入成本、现金流入流出的抵销分录,将内部交易对合并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通过编制抵销分录,对汇总出的集团会计报表进行调整。调整过后的合并会计报表即为最终的合并会计报表。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关系复杂

目前,铁路仍然是政企合一的行业,行政管理和计划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在铁道部统一管理下,多经企业市场化特征不明显,导致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关系复杂,很多经济关系不规范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如资产权属关系不清或资产使用产生的利益分配不清等;经济往来关系不清。由于非运输企业与运输主业的高度关联性和长期依存性,双方交易未完全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原则进行经济往来和关联交易等等,这些给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相关政策制度的不规范、不明确

长期以来,铁路局关于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资产权属等相关问题的政策不统一,铁路局及多元化中心制定的相关制度办法由于各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制度办法也千差万别。如:收入、费用的清算,新建共用资产的产权等,互相占用资产的费用清算,尤其是内部交易,都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使得实务中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业务处理起来很难。

(三)财务资源分割管理带来的弊端

路局一直实行运输业和非运输业分割管理,这样造成无序竞争、各自为政,本位意识浓厚,都从各自利益考虑问题,全局整体意识欠缺。

并且路局未统一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体系,非运输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体系都与运输业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非运输企业的政策把握较为宽松、灵活,这也从一定程序上造成企业可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转移资金、人为调节财务收支、甚至设立“小金库”等违规行为。而且运输业与非运输企业的业务界定不合理不清晰,不必要的关联交易大量存在,增加流转环节税负,加大管理成本。

(四)合并会计报表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铁路企业会计报表编制时间非常紧急,从路局决算布置下来到汇总上报的时间最多只有10天时间。如果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会导致结账前不能及时发现会计差错。通常分子公司先结账做出个别会计报表,等做完再上报到母公司审核,母公司往往只剩下二到三天的时间编制合并汇总会计报表。而且分子公司会计报表常常错误繁多,几经改表,母公司做合并会计报表的时间就更加紧急,最后难免会出现内部交易抵销不净、遗漏甚至错报等问题。

(五)铁路非运输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综合素质较低

非运输企业许多做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人员共自身素质相对处在一个较低层次,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与实践认识不足,自身职业素质不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往往对领导言听计从,不敢坚持原则。每到期末,时间紧任务重,合并工作底稿也顾不上做,只简单地做一下抵销就急忙汇总出来把表调平。所以铁路非运输企业大多做出来的合并会计报表质量不高,抵销不彻底,很难体现出集团公司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资产状况。

(六)不能真实反映非运输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结果

由于铁路非运输企业纳入汇总、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不准确,调整事项或合并调整事项不完整,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特别是铁路局与其下属非运输企业、非运输企业之间,关联方交易非常频繁,在编制和披露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抵销的经济业务未抵销,应该调整的事项没有调整,最终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不能完全真实反映集团公司实际的经营结果。

三、完善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措施

(一)重新理顺产权与投资关系

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构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架构,首先需要理顺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产权与投资关系,明确各相关职能和定位。

非运输企业,作为路局投资设立的法人企业,也是非运输业务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骨干产业单位。应充分尊重非运输企业铁路独立法人地位,多按法律制度、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少按行政手段统包统揽。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要使铁路非运输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真正分开,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并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转换经营机制,统一规范政策制度

铁路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和改革转型的双重压力,要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总体部署,以落实市场主体权责、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为重点,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路局走向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多元化经营运行机制。重新构建多元化经营管理和责任体系,统一规范政策制度,制定出台涵盖经营决策、市场开发、分配考核、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办法,实施效益排名制,全面实施以效益为考核依据的分配新制度。

(四)全面统筹路局资源,建立一体化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财务管理等一体化机制,可以统筹配置铁路整体资源,实施对铁路局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以实现企业整体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促进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1.统一下达财务经营指标

改变原运输主业和多元企业各自为政,财务收支预算分别下达的做法,对运输业、非运输业经营情况实行统一管理,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整体利益最优;清晰财务关系,减少内部交易;促进市场拓展,激励创收增效”的原则安排下达财务经营指标。

2.实行会计核算一体化

统一规范运输业和非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所有单位应根据路局标准会计科目建账核算,运输业和非运输业应该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全局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路局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运输业和非运输业按照路局规定格式和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报送路局,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3.规范一体化经营财务收支计量

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按经营权责合理界定费用承担方,纳入本单位财务核算,不得在本单位以外报销费用。负责货运一体化经营的单位(或企业),要准确界定货运收入进款和经营收入,收入进款要及时完整汇缴路局收入部门,不得截留挪用。运输业和非运输业从事其他业务取得收入要全部纳入单位财务核算,并按收支配比原则确认其他业务支出。

(五)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落实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行多元化经营,其目的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铁路大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铁路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快铁路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推进专业运输公司改制,通过资产重给,资源整合,股份上市等形式,使铁路运输企业、非运输企业成为具有相当经营规模、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铁路专业运输市场主体。因此,紧密结合铁路企业改制的实践,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六)提高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所以,要想提高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质量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掌握财经政策法规,有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三是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继续教育。

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正处于转换经营机制、推进多元化经营的大好时机,铁路非运输企业在坚持一体化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严格规范不同经济主体、不同经济业务的经济核算关系,按照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着铁路非运输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努力拓展市场,依法规范经营,铁路企业即将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与国际会计接轨,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也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意见.铁办[2011]48号.

[2]铁道部.关于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立国家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改革推进方案.铁政法[2011]67号.

[3]杨毅.基于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建立铁路运输企业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铁道财会.2012(2):3-11.

交通运输产业报告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等级系统;基本准则;

2006年9月,FaSB正式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新颁布准则建立了公认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会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背景和理论基础

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过程中,FaSB考虑到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及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范围的需要。该准则颁布之前,由于在FaSB准则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报告企业应用这一定义的指导非常有限并且分散在不同的会计公告中,造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不一致,同时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难度。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建立的概念基础是FaSB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SaFC2)《高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SFaC2中强调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鉴别不同经济事项间的异同。公允价值定义的基础来源于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六辑(SaFC6)《财务报告要素》中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反映由资产引起未来现金流入――未来经济利益,以及由负债引起的未来现金流出――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该准则结合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SaF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指导公允价值使用的各个部分,在准则中进行了阐述和重新审议。公允价值准则中,扩展后的披露范围要求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如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有助于进行投资和贷款等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目的是实现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一辑(SaFC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中提出的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FaSB在之前的会计公告中已经提出公允价值是具有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在继续遵循这一前提的同时,报告企业应当在其他会计公告和公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下应用该准则,并且,准则没有提出新的计量属性,保留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中提出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计量公允价值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目前,新准则的出台必将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分析

新准则中保留了之前公允价值的定义中的交换价格观念,明确提出交换价格是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各方出于自愿在市场上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价格。从定义来看,用于确定公允价值的要点有两个:首先,公允价值是以脱手价格而不是买入价格为基础;其次,从拥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交易者角度来说,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是一种虚拟交易,交易发生的市场对于报告企业来说应是用于交换的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其中,主要市场是指报告企业能够最大数量、最高限度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市场。最大获利市场即企业在出售资产时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和在转让负债时使支付金额最小化的市场,在确定最大获利市场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作为收入的减项或支付的加项。

如果报告企业存在主要市场,即使在其他市场上它可能获得更大的潜在收益,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始终应该代表主要市场的价格,这种价格可能直接来自于市场也可能由估价技术得到。例如,报告企业在市场a和市场B中进行交易,并且在计量日报告企业能够取得市场价格信息。在市场a中,资产的可收到价格是26元,交易成本是3元,净收入金额为23元;在市场B中,资产的可收到价格是25元,交易成本为1元,收入净额为24元。假设报告企业在a市场上出售该项资产的数量最大,则可以确定市场a为报告企业的主要市场,并且确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是26元;如果市场a和市场B都不是主要市场,则市场B为最大获利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扣除交易成本后的净收入(24元)。可见,主要市场和最大获利市场的确定都是从报告企业自身的角度为出发点,这就意味着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不同市场类型,同样,进行不同经营活动的企业对同一市场产生不同判定。

三、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如果使用的资产具有实体的存在性、法律的许可性以及财务上的灵活性,报告企业运用市场参与者对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highestandbestuse)概念作为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从长期来看,是市场参与者令单项资产或包括该项资产在内的资产组合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概念是由实际使用形式而不是报告企业预期的使用形式决定的。基于资产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准则提出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两类估价前提――在用估价前提和交换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当某项资产通过其他资产相互结合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的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在用”,并且“在用”即为该项资产的估价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某项资产单独使用时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交换”,并且在计量其公允价值时应在交换估价前提下。

计量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假设负债在计量日转让给市场参与者,并且在转让前后该项负债具有相同的不履行风险(nonperformancerisk)。不履行风险指不履行负债义务或影响负债转让价值的风险,它包括但是不限于报告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FaSB认为,负债的公允价值中应当反映该项负债所存在的不履行风险,同时,报告企业应当考虑到信用风险对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整个计量期的影响,而且,信用风险对于不同的负债类型比如货币型或非货币型负债的影响效果是有区别的。假设C企业同时各借给a企业和B企业一项五年期终值为500元的债务,由于a企业与B企业相比有更高的信用风险,a企业和B企业的债务利息率分别为12%和6%,所以a企业负债的公允价值是284元(将500元以5年期12%的复利折现),同理,B企业债务的公允价值应当为374元,a企业和B企业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信用级别。

估价技术的选择应当由适应的市场环境以及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获得数据的充分性决定。计量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包括市场方法、收入方法、和成本方法:

1.市场方法。市场方法运用相同或可比的资产和负债的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或由其他市场交易产生的信息进行估价。市场方法经常使用来源于可比资产的一系列市场乘数来估计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2.收益现值方法。收入方法将当前市场预示的未来现金流入的期望值作为计量的基础,转换或折算成现值的技术。

3.成本方法。成本方法是以重置当前具有同样服务能力的资产所需要的金额作为基础,这种方法经常会参照资产的重置成本。市场交易者(卖方)收到的资产价格由买方获取或构建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替代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决定,同时要调整资产已经发生的折耗。

报告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估价技术时,如果利用活跃市场上相同替代品的价格对单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单一的计量技术对于报告企业来说是恰当的;但是其他情况下,报告企业需要运用多种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例如计量报告资产组合中每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要对单一资产的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并且计量结果应当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另外,报告企业选择使用估价技术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但是,如果估价技术变更后的结果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公允价值,变更估价技术也是可以接受的。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与等级系统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出于企业特定个体利益为导向的计量,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应当由市场参与者们用于为资产和负债价值计价的假设决定。在该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inputs)广泛地参考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和负债定价的假设,包括对于风险的估计,例如,计量公允价值时所使用的特定估价技术本身存在风险或是输入信息的固有风险。作为判断计量公允价值时参与者应用假设的基础,准则把输入信息分成两类:可观察输入信息(observableinputs)和不可观察输入信息(unobservableinputs)。可观察输入信息是以来源不受报告企业影响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或负债定价的假定。不可观察输入是以报告企业当前经营环境下可利用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报告企业对市场参与者为资产或负债定价假定的估计。FaSB定义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的意图是允许报告企业在其资产或负债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报告企业不必付出过多成本用于获得独立于报告企业的市场信息。但是,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由于排除了交易中不合理成本而更加可靠,报告企业不应当忽视外部信息的重要性。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中,报告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运用可观察输入信息而尽量减少使用不可观察输入信息。

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准则中建立起一套公允价值等级系统(fairvaluehierarchy)区分可观察输入信息和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用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及其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估价等级系统的建立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公允价值等级系统按照输入信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把估价技术的输入信息区分为具有优劣顺序的三个层次,其中未调整交易成本的现行市价可靠性最高而最受FaSB重视,被排列在等级系统的第一层;由于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缺乏可靠性,FaSB将其排在输入信息顺序的最后一位――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第三层。

估价等级系统第一层的输入信息有两个决定因素:第一,报告企业存在交易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在主要市场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最大获利市场;第二,报告企业在计量日能够取得市场价格信息。因此,报告企业在计量日从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中取得的现行市价即属于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中的第一层。

第二层输入信息是除已包括在第一层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这一层次的输入信息可能是直接得到也可能是间接得到的。如果该项资产和负债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期间内,例如合同期限内,资产或负债处于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中第二层的输入信息必须在整个期间内能够被报告企业观测到,包括:

1.在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价。

2.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价。

3.除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到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输入信息。

4.主要来源于或由可观察市场数据证实过的输入信息。

第三层输入信息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信息。不可观察输入信息在计量公允价值仅限于在计量日缺乏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活动、不存在可观察输入信息的情况下使用。

通常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一个企业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所有输入信息可能会划分到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多个层次,并且,在计量一项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全部期间内,该项目输入信息所处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特定层次应当由重要的最低一层的输入信息决定。但是,由于每项资产和负债的特殊性,评估输入信息在计量期间内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仍然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立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目的是选择将用于估价技术的输入信息进行优劣排序,而不是评价估价技术本身的优劣。但是,输入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会影响报告企业对于估价技术的选择。例如,使用现值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输入信息根据对计量本身的重要性和输入信息在等级结构中所处的层次,会划分到等级系统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可见,现值计量由于其输入信息的特点不具有最高的可靠性,而不是由计量技术本身的优劣决定的。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当报告企业采用周期性后续计量或非周期性后续计量进行资产或负债的计量时,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是不同的。周期性后续计量是在对资产和负债在固定周期内进行连续的后续计量,例如计量交易证券的公允价值;非周期行后续计量是在需要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进行后续计量,例如计量发生损耗后的固定资产。非周期性后续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要求披露:第一,通过报告企业披露的信息,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评估用于连续计量的输入信息类型,以及区分重要的不可观察导入――公允价值层级结构的第三层;第二,报告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或者说明变更上期使用的估价技术的原因。除以上内容外,周期后续计量资产或负债时还需要披露后续计量对当期收入和净资产变化的影响,包括:第一,扣除已包含在当期收入或净资产变动中的实现与尚未实现的所有利得和损失全部金额;第二,包含在收入或净资产变动中的,与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资产或负债相关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第三,说明已报告在利润表中的引起收入或净资产变化的全部利得或损失,以及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我国准则的启示

目前,除FaSB外,iaSC、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200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2)、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2003)、加拿大审计与鉴证理事会(CaaSB,2003)等已分别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公允价值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与运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和审计国际惯例的出现,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已经进入运用阶段而超越了争论阶段。

在我国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大趋势下,2006年2月25日,财政部正式对外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已初步完成。基本准则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概念框架,第一次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一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与FaSB将决策有用论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相比,我国准则将受托责任观作为财务报告的第一目标,同时兼顾决策有用目标,决定了可靠性和相关性必须成为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最主要质量特征,并且对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

在公允价值计量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我国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也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且要求企业选择何种计量属性应当由具体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决定,而不是企业根据计量对象的性质自由决定。基本准则中一再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别提出如果采用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报告企业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会计要素的金额。那么,如何保证报告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特别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当前基本准则的制订来看,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在准则体系中要求: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新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规定体现了公允价值概念的级次,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允价值计量》中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规范是一致的,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目前的做法基本一致。

可见,新准则体系的制订与颁布证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已经得到我国准则制订机构的接受和认同,因此,进一步建立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从技术上指导和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就成为报告企业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前提,以及当前我国公允价值研究中最迫切的问题。FaSB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目前公允价值会计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立适合自身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准则或规范、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必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9;1~15

[2]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会计研究,2006;4;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