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噪声的危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52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1

关键词:钻井噪声健康危害防范措施

引言

目前,石油钻井作业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的各个钻井市场。从钻井队近几年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来看,危害钻井工人的最大职业危害因素是噪声危害。据了解,某地钻井队进入后,因钻井的井眼离一脑神经患者的房子不足100米,钻井噪音致使该患者病发,离家出走造成死亡事件。一些钻井公司近几年来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显示:出现听力损伤的人员占噪声总体检人数的30%。凡在井队噪声环境工作5年以上的作业人员,32.7%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可见噪声危害已成为石油钻井工人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

1石油钻井噪声的特点

噪声是指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组合。

噪声的监测分析。通过监测分析,石油钻井作业各种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噪音,属于点声源,主要以机房(柴油机)为中心,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辐射,具有中低频声波特点,波长较长,方向性弱,衰减消失缓慢,沿柴油机排气管冷却风扇方向噪音最强。机房平均噪声为103dB(a),最大噪声为112dB(a);钻台平均噪声为91dB(a),最大噪声为118dB(a);井场内区域平均噪声为86.9dB(a);井场边界处最大噪声为88.8dB(a),最小为80.1dB(a),平均噪声为85dB(a);井场边界以外100米处,最大噪声为68dB(a),最小为60dB(a),平均噪声为65dB(a)。

噪声的频谱分析。通过对主要噪音源(机房柴油机)频谱测试分析,由于声音的传播与频率有关,高频声波,波长短,方向性强,消失快;低频声波,波长长,方向性弱,消失慢。例如高空中飞机产生的轰隆声音,其主要以低频声成分为主,衰减的幅度很缓慢,因此在距离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得到。石油钻井作业产生的噪音频率,多数分布在低频区,峰值在63-500Hz之间,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大,噪音衰减消失的幅度很慢。

2噪声对人健康的危害

噪声对人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轻者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严重的可造成听力的减退和噪声性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长期生活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噪声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噪声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可损害心血管,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中进食,胃肠的毛细血管会发生收缩,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会减弱,使正常的血供受到破坏,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噪声还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损害。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并且噪声还会使人的色觉、视野发生异常。可见噪声对人的危害极大,不可小视,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3钻井噪声防范治理存在的问题

3.1作业场所噪声超标

钻井作业场所环境都比较恶劣,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不说,环境的噪声污染也相当严重。目前由于大部分井队使用的还是机械钻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大,噪声危害较严重。据检测部门测定大部分井队钻台上噪声都在80dB左右,泵房噪声在85dB左右,机房噪声更高达90dB以上,营房噪声也在60dB左右。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

2010年5月28日,对25型钻机噪音水平进行了调查。绞车和柴油机之间设有隔音罩,泥浆泵柴油机、柴油发电机设有隔音罩,进气和排气管均设消音器,钻井进深200m,平均钻速0.5m/h,进行绞车操作。距离井筒1m处的噪声为101dB,距震动筛3m处为76.6dB,距泥浆泵3m处为80.5dB。可见,井筒附近噪声较高,超标较多。

3.2噪声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尽管各钻井公司都给井队作业人员配备了噪声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井队领导也在不断强调噪声防护的重要性,要求作业人职工作时一定要佩戴好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但是由于噪声防护品大多用起来会使人感觉不舒服或影响工作等原因,一些职工不愿佩戴。致使噪声防护用品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3.3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过长

由于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人工成本,目前一些钻井队把原来实行的三班两倒改为二个班。工作时间过长,职工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上他们长期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对其听力造成很大的损害。

3.4噪声防护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职工噪声防护意识不强

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噪声防护意识不强,对噪声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职工噪声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使作业人员对噪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重视,防范意识不强,防范知识匮乏。

防治职业病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那么,面对噪声给钻井工人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石油钻井企业该如何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措施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的职业危害呢?

4做好石油钻井作业噪声危害防控工作

从近年来,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为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4.1积极预防入手,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要深刻认识作业场所噪声等危害的严重性,增强做好施工作业噪声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HSe体系文件中相关防噪降噪等制度规定。正确认识作业噪声将会造成职工听力损伤,形成生理、心理健康损害,以及一旦发生听力损失难以恢复等特点。

4.2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

切实抓好职业健康监护,做好接噪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听力检测。井队采取近距离使用个人耳罩,远距离人员使用耳塞。相对来说,耳罩的防护效果要好于耳塞。要认真开展钻井作业场所、作业岗位的噪声等危害检测检查。

4.3改进钻井噪声作业管理

抓好和改进钻井作业企业生产管理层、技术人员、HSe专业人员有关噪声作业管理。做好听力保护措施的培训,做好噪声防护设备用品的选购、更新配备。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接收者和管理几个方面来考虑。

4.4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生产设备厂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在产品开发的源头上设计生产出低噪声设备,减少危害;我们在选购钻井生产设备时,应尽可能采用一些无声或低噪声设备替代高噪声的设备。如使用电动钻机、油改电钻机或一些低噪声的配套设备等,都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噪声;要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设备。

控制噪声的传播。对现有高声源设备进行一些必要的噪声消减措施,如对柴油机排气筒加装消声器;改进生产工艺或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等。

4.5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注重对职工使用防护用品教育训练,养成自觉防护的习惯和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培训的内容包括: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听力保护装备的作用、各种类型听力保护装备性能、如何选择、使用和维护听力保护装备等。

合理安排职工工休,疗养。减少职工在噪声超标作业场所接噪的时间,积极做好心理调试。加强作业场所噪声防控科研。采取隔离、封闭等降噪防护措施,积极做好动力设备降噪和提高个人防护效果。

4.6石油钻井作业噪声控制管理措施

钻井作业噪声强度尽可能维持在8小时等效声级85dB(a)以内,如果超过则需要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装备控制方法来控制。

工程控制,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工程方法降低或控制噪声源的声级,通过选择低噪声设备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声源控制和噪声传播路径控制。声源控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实现本质安全。

管理控制,是指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减少职工所受的噪声危害,措施包括调整职工的工作时间安排或工作地点,或调整产生噪声设备的运行安排等。

企业应首先采用工程控制手段进行噪声控制。噪声的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装备只能作为工程控制之外保护听力的辅助方法。

钻井作业职工暴露于噪声强度8小时等效声级≥85dB(a)的作业场所时,必须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听力保护装备包括耳塞和耳罩。企业应当提供有效、适用的听力保护装备。

职工佩戴听力保护装备后,其实际接受的8小时等效声级应当保持在85dB(a)以下,最佳的降噪效果为70dB(a)到80dB(a)之间。如果暴露噪声水平达到或超过8小时等效声级100dB(a),则考虑使用双重听力防护。

听力保护装备必须保持清洁,当破损时或慢回弹式耳塞脏污时立即废弃。耳罩和反复使用型耳塞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储存在干净、密封的盒或包内。当发现听力保护装备老化时,必须更换。

5结束语

目前,我国钻探企业钻探装备的作业岗位噪声危害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噪声危害防护未能引起重视。存在防护措施不落实,职业健康体检监护不到位,职工噪声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以及工作周期、休息安排还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在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视加强和改善施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检测,加强和改善职工个人防护,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存在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钻井噪声的环境影响、削减措施和效果.李伟等,《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

2钻井噪音对环境的影响.王太平赵胜英等,《天然气工业》,2003;23(1):63-66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2

摘要:对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和现场检测,并与技术改造前进行比较,分析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效果。

关键词:节能减排职业病危害危害程度控制对策防护效果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及荧光废水、阳极化废水、化铣废水处理站相关改造内容,采取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安全环保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环保运行的目标,以保证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本项目进行锅炉房煤改气建设、新建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改造、新建化铣废水处理系统、更新5台变压器。项目自生产运行以来,未发生过职业中毒及其它职业危害事故。

1.2方法

根据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情况,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将其划分为锅炉房煤改气工程、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化铣废水处理系统、变压器5个评价单元分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在企业满负荷生产情况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对其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职业卫生有关的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经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结合原辅材料生产用量、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工人实际接触机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等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甲烷、非甲烷总烃、煤油、硫化氢、二氧化硫、氢氧化钠、铬酸盐、重铬酸盐、盐酸;噪声、高温、工频电场。

2.2检测结果

本项目化学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各作业工种接触噪声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限值要求。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各车间主要采取巡检方式,减少了劳动者的接触时间。根据改造前后检测结果的对比,改造后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较改造前均有所降低。

2.3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3.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改造后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防毒设施、防噪设施等。

2.3.2应急救援设置

改造后各评价单元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损伤及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见表1。

2.3.3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公司目前为作业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取得出厂合格证、La、QS等标志。配置的数量、型号、参数能够满足要求。本项目化学毒物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H1005584、1015790的防尘毒口罩,7506n95过滤棉最低过滤率95%,适用于本项目污水处理操作工佩戴;本项目噪声强度最高的作业点为89.8dB(a),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取理想值75dB(a),保护率取0.6,计算本项目所需护听器的最小SnR值,护听器最小SnR值=[Laeq,8-75]/0.6=24.6dB(a),为接触噪声的职工配置的1010421防噪声耳塞降噪值为29dB(a),可以本项目满足操作工进入高噪声区域的降噪需要。

3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1)本项目3个污水处理站使用酸碱等强腐蚀物质,但未设置冲洗设施;未设置冲洗喷淋设备等应急救援设施。

(2)废水处理站酸碱储罐未o置泄险沟(堰)。

(3)荧光废水处理站为改造休息室,休息室上方设有风机,风机开启时,休息室内噪声强度较高。

3.2防治对策

本项目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对化学毒物和噪声的控制。针对本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程技术措施。

(1)加强设备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定期的性能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维修,正确使用通风设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通风设施正常开启,降低现场有害物质浓度。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

检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多,主要有粉尘、噪声、刺激性气体等。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定点检测及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全面了解化工企业从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强度,从而为接触-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程度评价提供可靠数据和接触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化工企业从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从某一大型化工厂抽取从业人员1106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接触有害气体者245人,接触粉尘者105人,接触噪声者262人,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者198人,接触噪声+有害气体者296人。

1.2方法

对接触者根据接触因素不同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及相关检查,检查内容:既往病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肝功能、眼科、肝胆脾B超、心电图、肺功能和胸部X射线片。对健康体检结果,按照国家诊断标准统一诊断,根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进行分类整理。

2结果

2.1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情况

从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健康检查异常情况有所不同。刺激性气体从业人员异常率为55.5%;粉尘从业人员异常率为55.2%;噪声从业人员异常率为23.7%;粉尘+刺激性气体从业人员异常率为73.2%;噪声+刺激性气体从业人员异常率为63.8%;多因素接触者异常率明显高于单因素接触者异常率.

2.2从业人员呼吸道黏膜、眼部和肺部异常情况

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伤为主,其损害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引起眼部、呼吸道黏膜的病理反应,刺激作用过强可引起肺水肿及全身反应。粉尘+刺激性气体从业人员呼吸道黏膜(充血)、眼部(流泪、干涩、眼结膜充血)和肺部(纤维化、干啰音)异常率明显高于粉尘、刺激性气体单一因素从业人员异常率。噪声+刺激性气体从业人员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肺部异常率与粉尘、刺激性气体单一因素从业人员异常率没有明显变化,见表2。

2.3从业人员

B超和肝功能异常情况从业人员接触联合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B超(脾大、脂肪肝、胆囊息肉)和肝功能异常率没有明显变化.

2.4相关指标现场检测数据

刺激性气体(硫化氢、氨)检测点20个,其中硫化氢有2个点超标(限值为:10mg/m3),浓度最高值为10.8mg/m3,平均值为2.52mg/m3;氨有3个点超标(限值为:20mg/m3),浓度最高值为25.8mg/m3,平均值为5.21mg/m3;粉尘(煤尘,游离Sio2<10%)10个检测点,其中有1个点超标(限值为:4mg/m3),浓度为4.91mg/m3均值为1.83mg/m3;噪声9个检测点,最高91.0dB(a),均值为82.0dB(a)。

3讨论

本此调查结果显示,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危害因素是刺激性气体、粉尘、噪声。从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分析来看,主要与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个人暴露作业有关。刺激性气体或粉尘作业人员与刺激性气体+粉尘作业人员肺部异常率和改变程度均有明显变化,后者损伤更严重,由此说明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对肺部损伤有协同效应。现场检测两者均有超标现象,因此该企业应提高对危害因素的警觉性,加强防护,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因素对从业人员的伤害。另一方面,该企业作业场所中噪声最大值为91.0dB(a),接触噪声作业人员262人,听力损失有62人,其中语频听力损失有9人。经过多年研究,证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除了听觉系统以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1]。有研究报道,粉尘+噪声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粉尘作业人员[2]。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能危害到人体心血管、神经等系统,应引起该企业的足够重视。结合B超结果与现场刺激性气体检测结果分析,作业人员长期暴露在刺激性气体超标的作业场所中,对肝脏(肝脏囊肿、肝功异常等)有一定的伤害。职业健康检查是发现职业禁忌证和早期发现职业病的关键措施。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3]。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9.

[2]洪霞.某铸造企业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1):44-45.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4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新晨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5

关键字:城市噪声,防治,危害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moderneconomy,promoteurbanconstructionofextensivedevelopment,atthesametime,thedevelopmentofurbanconstructionalsocausedthenoisepollution,fornormallifebringinfluence,produceenvironmentalnoise.Soeffectivelypreventandreducethenoiseproduced,isconcerned,isalsotheurgentneed.thefollowingtheauthortonoisedoageneraloverview,analyzesitsthemaincausesoftheharmand,andputforwardsomeeffectivewaytocontrol,provideuswithagoodlivingenvironment.

Keywords:thecitynoise,preventionandcontrol,thehazard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噪声的总述

在生活中我们把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律的混乱声音组合称为噪声。而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称为环境噪声,主要是指干扰正常生活环境的声音。在噪声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声音的概念,明确声音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深的理解噪声产生的原因,实现减少噪声和有效预防噪声。

1对噪声的分类

(1)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音。

(2)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1000Hz的高频噪声。

(3)按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等。

2分析噪音的传播特性

声源发出的噪音在媒介中传播时,其声压或声强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而低频噪音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低频声波在固体中传播其能量随距离的增加损失很小,结构传声在建筑物中影响广远。

3讨论噪声造成的危毫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2)噪声会造成人的听觉器官损伤。

(3)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会产生心血管疾病、视力减退等各种疾病。

(4)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产生声疲劳。

4有关环境噪声的规范要求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2)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噪声污染管理的规定。

(3)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国家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控制的标准

5噪声控制基本方式

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噪声控制的内容包括:

5.1控制噪声源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5.2阻断噪声传播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使噪声的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以减小噪声的传播能量,目前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1)吸声技术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用吸声材料作成的屏障时,其中一部分噪声的能量被屏障发射回去,一部分能量被吸音材料吸收。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吸声材料的类型和吸声系数有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无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有机纤维材料和建筑吸声材料等。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a)材料的表观密度。对同一种多孔材料(例如超细玻璃纤维)而言,当其表观密度增大时(即空隙率减小时),对低频的吸声效果有所提高,而对高频的吸声效果则有所降低。

b)材料的厚度。增加多孔材料的厚度,可提高对低频的吸声效果,而对高频则没有多大的影响。

c)材料的孔隙特征。多孔吸音材料孔隙互相连同。孔隙愈多愈细小,吸声效果愈好。如果孔隙太大,则效果就差。

(2)隔声技术

将发声的物体或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用隔声良好的构件封闭起来.这种方法称为隔声。例如用隔声门、隔声窗和隔声罩等将产生噪声的声源与工作场所隔离开,形成隔声操作室、休息室等。隔音材料的一般规律包括:

a)质量定律

材料越重(面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音效果越好。对于单层密致匀实墙,面密度每增加一倍,隔音量在理论上增加6dB,这种律即为质量定律

b)共振频率

任何隔墙都存在固有的共振频率,当声波的频率和墙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墙体整体产生共振,该频率的隔音量将大大下降。一般地,墙体越厚重,共振频率越低。当共振频率低于隔音评价最低参考频率100Hz时,对隔音的影响大大降低。

c)吻合效应

声波接触墙板后,墙板除了垂直方向的受迫振动以外,还有沿着板面方向的受迫弯曲振动。在某个特定频率上,受迫弯曲振动将和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振动发吻合,这时板就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弯曲,造成声能大量地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音量的低谷。这种现象被称作吻合效应。

(3)吸声和隔声的结合

吸声和隔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它们却常常结合在一起,并发挥了综合的降噪效果。

(4)消声技术

消声技术就是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波传播,实现降低空气动力噪声的措施.常用的装置是消声器。消声器的类型主要包括: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

5.3受音者防护措施

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6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噪声的方法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捧放标准的行为。推进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督。(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实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择放标准》。(4)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开展乡村地区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7结语

从噪声的概念入手,一一分析噪声的形成因素和传播特性,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噪声的传播,减少噪声给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对噪声的危害的意识和防治观念,在生活中控制噪声进到自己一份义务,从而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8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6

关键词:木粉尘卫生检测浓度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47-03

近年来,木制家具制造业发展较快,这些企业多为半机械化作业,没有较好的卫生防护设施,形成了以木粉尘、苯、甲苯、二甲苯、噪声为主的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状态。我们于2011年5月对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内容与方法

1.1内容

对该企业的概况、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配置及效果、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及使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的规定,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现场采样,测定作业场所中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并对照相应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3]进行分析评价。

1.3主要检测仪器

①FCC-3000G型防爆个体粉尘采样器;②HS6288e型多功能噪声分析仪;③FCC-1500D型防爆大气采样器。检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均进行了校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该厂于2005年建厂,主要生产各种实木制家具,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供料下料板材加工打磨喷涂(底漆打磨面漆)组装成品。所用的木材主要有:松木、硬杂木等,使用的木工机械设备主要有:单面压刨、四面刨、打磨机、小圆锯、插接机、砂光机、裁板锯、下料电刨、烘干机、喷漆枪等。企业有职工205人,其中女工有123人,一线生产工人有185人,操作方式主要采用半机械化作业及手工操作,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为8h,每周工作6天。工人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多为中老年及家庭妇女,文化水平普通遍偏低且流动性较大。

2.2卫生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该企业粉尘作业场所部分设备采用局部引风除尘,通过排风管道输入袋式除尘器;部分木工设备无除尘设施,成为主要的木粉尘污染源;个人防护用品采用防尘口罩、耳塞。喷漆室采用水幕轴流引风排毒及天窗自然通风两种方式。个人防护用品采用工作服、手套、防毒口罩。打磨台采用天窗自然通风,个人防护用品采用手套、防尘口罩。

2.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

在加工车间可产生木粉尘、噪声、手传振动,在喷漆房和调漆房可产生二甲苯、甲苯、苯、其他混合粉尘等,本次检测选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大、危害程度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木粉尘、其他混合粉尘、噪声、二甲苯、甲苯、苯进行现场检测。

2.4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4.1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检测采用个体检测方法在加工车间的修边机、刨床、打磨机、手工打磨、小圆锯、钻床、镂铣机、开榫机前及喷漆车间打磨等岗位选择11人为采样个体,采集42个样品,检测工人操作位空气中木粉尘(总尘)浓度,加工车间木粉尘浓度范围在2.1~12.5mg/m3之间,合格率为55.56%。其中配有除尘设施木工岗位的6个人有5个人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合格率为83.33%;未配有除尘设施的木工岗位3个人粉尘浓度全部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喷漆车间2个人其他混合粉尘全部合格,见表1。

表1某家具制造企业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数检测人数检测结果Ctwa(mg/m3)合格人数合格率(%)

木粉尘892.1~12.5555.56

打磨粉尘223.5~5.22100

合计10112.1~16.5763.64

注: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4.2车间空气中毒物检测结果在喷漆车间采用个体检测方法,检测3种毒物(苯、甲苯、二甲苯),选择喷漆、调漆、烘干岗位的10个工人为采样个体,采集30个样品,检测结果合格个体数为10个,合格率为100%。

苯检测10个人,30个样品,浓度范围在0.01~3.18mg/m3之间;甲苯检测10个人,30个样品,浓度范围在0.01~17.3mg/m3之间;二甲苯检测10个人,30个样品,浓度范围在0.5~45.75mg/m3之间;苯、甲苯、二甲苯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见表2。

表2某家具制造企业毒物浓度检测结果

职业病

危害因素作业岗位数检测

人数检测结果Ctwa(mg/m3)合格人数合格率

苯3100.01~3.1810100

甲苯3100.01~17.310100

二甲苯3100.5~45.7510100

2.4.3车间噪声检测结果噪声采用定点检测,分别在修边机、刨床、打磨机、手工打磨、小圆锯、钻床、镂铣机、开榫机、精密裁板锯前及车间环境等处选择15个作业点,测试45个数据,其噪声强度范围在75~91.6dB(a)之间,合格11个作业点,作业点合格率为73.33%。其中加工车间只有7个作业点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作业点合格率仅为63.64%。

表3某家具制造企业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生产车间作业岗位数检测

点数检测结果

LeX,w合格

点数合格率

(%)

加工车间81180.5~91.6763.64

喷漆车间2475~82.14100

合计101575~91.61173.33

注:LeX,w―每周40h的等效声级。

3讨论

该企业木粉尘浓度较高,合格率较低。木粉尘对操作者呼吸系统的影响已越来越重视,长期接触木粉尘引起职业性哮喘及鼻咽、肺部的损害。未配有除尘设施的岗位包括一些老设备、大型设备,安装局部除尘设施困难,通风除尘效果不佳,因此木粉尘浓度超标。为有效地降低木粉尘危害,应增加除尘设施,加强除尘设施管理和维护保养,保证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及时清理浮尘、降尘,更有效的降低木粉尘浓度,作业人员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

喷漆工序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也较大。喷漆车间采取水幕引风排毒、烘干室密闭抽风排毒,排毒效果较好,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由于生产工艺为间歇式、人工作业,如设备泄露、通风排毒设备运行不正常、个体防护不到位,工作时间延长,可能会对作业工人产生健康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通风排毒工作,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防毒用具。

在加工车间使用的各种木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较大,作业场所合格率较低,因作业场所范围较大,不易采用隔音装置防护,可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必须佩戴符号标准的耳塞、隔音耳罩,以防止噪声性耳聋的发生。

从该企业作业场所检测结果分析来看,存在较严重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能缩短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防护设施等措施,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配备应有个人防护用品,使可能发生职业病的危害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7

1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内容调查该气体有限公司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和污染情况、防护措施及效果等情况。

1.2检测方法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Z/t160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3评价依据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007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2结果

2.1项目位置该气体有限公司位于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规划的开发区,本扩建项目位于原生产装置南侧,厂区内自然地面标高在2.30m~6.60m,厂区周围地势平坦,附近没有居民集中居住区,和园区内周围其它化工企业无交叉污染,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化工企业选址的要求。

2.2建设规模项目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布置扩建12000m3/h制氧机组,其中包括主厂房(压缩机组在主厂房内布置),主控楼、预冷系统、分子筛纯化系统、空分系统,维修车间在南侧和液体储槽系统、新建氮气球罐和氩气球罐布置在主厂房西侧

2.3危害因素根据生产工艺分析,分析该企业提供的产品及原辅料成分,可知该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本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物理因素:噪声、照度以及维修车间少量的电焊粉尘等。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生产性粉尘(电焊粉尘)、次氯酸钠产生的数量极少,职业工人偶尔接触,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小。本次评价所检测项目为:噪声和照度。

2.4工艺流程单元划分为:单元一-制氧机组,包括:氧气压缩机、精馏塔、空气压缩机、氧气输送、氧气贮存;单元二-储罐区;单元三-水处理作业;单元四-维修车间。

2.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5.1噪声经对制氧生产作业场所29个作业点的检测,其中有14个检测点噪声强度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限值,主要都分布在空气过滤、空气压缩作业点。

2.5.2照度本次评价共检测10工作地点照度值,所有检测点照度值均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讨论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8

【摘要】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关键词】劳动保护分级评价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明确生产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以及从事该作业所消耗的体力强度,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炼钢厂于1984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现有职工2082人,其中生产工人数1721人。设有炼钢、准备、浇钢、连铸、行车、精整、运行、检修等10个生产车间,130个生产班组,实行四班三倒工作制。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法、噪声、及高温等。

1.1分级调查对象:在该厂能产生各种不良劳动条件的岗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分级。

1.2现场调查:为收集分级必需的所有资料,对选定的岗位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依据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6]等。

1.3分级方法: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96-199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级。

2结果与讨论

2.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7]:选择有代表性的24个岗位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经过测定和计算,结果见表Ⅰ

表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强度级别劳动时间率(%)平均能量代谢率(J/min/m2)劳动强度指数岗位

Ⅰ22.60~96.003.18~9.042.72~11.78加废钢、混铁炉、汽化摇炉、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翻包、修包、中包、p4内、配水、中包修筑、空压站、一净环、一浊环、打钢号、出坯

Ⅱ56.80~71.309.20~11.5815.09~19.77合金工、取样工、包装工、p4外

表Ⅰ所示:Ⅰ级岗位20个,占测定总数的83.3%,Ⅱ级岗位4个,占测定总数的16.7%。分级结果表明:该炼钢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全部岗位以轻中度体力劳动强度为主,不存在重度和极重度体力劳动强度。由表中可以看出:降低岗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主要因素在于减少作业时间,降低其能量消耗。

2.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8]: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工种或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Ⅱ

表Ⅱ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粉尘危害级别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升/日•人)粉尘危害

指数岗位

o未超标2898.47~7814.72o摇炉工、混铁炉、废钢、翻包、修包、装包、p4外

Ⅰ0.63~2.99361.37~7077.540.94~3.82取样工、混铁炉行车、汽化工、1号皮带、中包、中包修筑

Ⅱ3.80~8.284258.65~6111.107.60~12.42加合金工、提升机工

注:以上岗位粉尘均为混合尘,Sio2(F)%为2.7~4.7,标准为10mg/m3。

表Ⅱ所示:0级岗位7个,占总数的46.7%,Ⅰ级岗位6个,占总数的40.0%,Ⅱ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13.3%。原因是除尘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不能全部正常运转,除尘效率下降。《粉尘分级监察规定》中明确规定,企业应消灭Ⅳ级粉尘危害作业,重点治理Ⅱ、Ⅲ级。因此,提升机、1、2号皮带等产尘点是今后粉尘治理的重点。

2.3噪声作业分级[9]:选择有代表性的21个噪声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Ⅲ:

表Ⅲ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危害级别噪声暴露时间(h)等级连续a声级dB(a)噪声危害指数岗位

o3.2~7.970.3~84.5-2.45~-0.08混铁炉、合金工、取样工、摇炉工、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一净环、中包修筑、翻包、p4外、配水、p4内、中包、中包主控、装包、打钢号、出坯

Ⅰ1.8~3.40.13~0.52一浊环、空压站

表Ⅲ所示:0级岗位19个,占总数的90.5%,Ⅰ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9.5%,Ⅱ、Ⅲ、Ⅳ级噪声危害均不存在。由此可见,该炼钢厂的噪声治理是比较有效的。

2.4高温作业分级[10]: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岗位进行分级,结果见表Ⅳ

表Ⅳ所示:Ⅰ级岗位1个,Ⅱ级岗位3个,Ⅲ级岗位5个,Ⅳ级岗位2个,其中Ⅲ、Ⅳ级危害占总数的63.6%。其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热源较近,导致作业环境温度升高。

3建议

3.1重点治理Ⅱ级粉尘危害岗位,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即时更换;发放防尘口罩,并保证其使用效果。

3.2对空压站、净、浊环站的隔音设施玻璃等如有损坏应即时更换;对强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要佩戴耳塞。

3.3高度重视Ⅲ、Ⅳ级高温作业岗位的治理,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现场清凉饮料的发放标准。

3.4根据劳动条件分级的结果,按照规定进行劳动卫生监测;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S].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徐伯洪,闫慧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84-295.

[6]GBJ122-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S].

[7]GB3896-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S].

[8]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S].

[9]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S].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9

目的:摸清某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鞋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工人未佩戴防尘口罩,打粗工、打磨工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工人也未佩戴防毒物的活性炭口罩、手套,各工种接触毒物(丙酮、甲苯)浓度符合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工作场所最大噪声强度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噪声强度不合格,合格率25.0%。结论:某鞋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个别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卫生调查;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鞋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台资鞋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周口市某县台资鞋厂生产场所。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主要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1.3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结果分析各工种实行一班一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时(长白班),上班时间,上午:7:30~12:00,下午2:30~6:00。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等。

2.2主要原料、辅料及产品:原料:牛皮、人造皮。辅料:车缝线,胶水。

2.3主要工艺流程:

裁断下料帮片制作钳帮外底.帮片处理合掌压合整理清理包装入库

2.4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正常,裁断机:167台,电脑车:40台,削皮机:63台,喷胶机:95台,高周波:36台。

2.5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打粗、打磨等岗位存在粉尘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成型等岗位存在毒物(丙酮、苯等)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底加存在噪声的危害。

2.6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1

2.7丙酮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2。

检测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2.8甲苯检测结果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6个工段,15个岗位或工种共检测甲苯40个点。最大浓度为38.0mg/m3,最小浓度为13.6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2.9噪声检测结果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7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25.0%。不合格场所主要是贴合工段、裁断工段、针车工段、底加工段和成型工段。

3讨论

根据该鞋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3.1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打磨机、吹灰机等关键控制点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

3.2打磨机、打粗机等产生粉尘的设备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3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4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打磨工、打粗工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5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6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7公司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毒物如丙酮、甲苯等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完善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并对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8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3.9完善防护设施和安装防护设备,保证工人正确并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工业噪声的危害篇10

2即墨市卫生局金口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266213;

3即墨市卫生局灵山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266219)摘要:目的:摸清纺织业噪声对女职工危害情况。方法:对某纺织厂车间的噪声强度进行测试并对接噪工龄3年以上的女工288人进行体检。结果: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中高频、窄频带。高频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发病率随声压级增大而增高(p

关键词:噪声;女工;危害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52-01为掌握纺织业噪声对女职工的危害情况,选择了某市纺织厂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纺织厂细纱、织布、捻线、并粗、梳棉5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进行测试和接噪工龄3年以上的女工288人进行体检,平均年龄23.5岁(19~34岁)。

1.2内容与方法

1.2.1噪声测定:按企业噪声测试范围,用nD2型精密声级计测定。

1.2.2体检内容:职业史、问诊、听诊、脉率、血压、心电图、听力、耳鼻喉等。

1.2.3判断依据

1.2.4听力25dB为正常;25~40dB为轻度聋;

1.2.5血压:凡舒张压≥12kpa或收缩压≥67kpa为高血压。

1.2.6心电图:按黄宛编著《临床心电图学》进行诊断。

1.2.7听力测定:在本底噪声30dB(a)以下的隔音室内,用DS-84型听力计测试.

2调查结果

2.1噪声测试结果:本次共测试5个车间24个点,噪声强度范围为82~104dB(a)点的超标率为71.43%。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工种声压级范围、平均声压级和频谱特性

车间声压级范围平均声压级(dB(a))频谱特性织布100~104101中高频、窄频带细纱90~9593中高频、窄频带梳棉86~9089中频、窄频带并粗82~8886中频、窄频带捻线83~8584中频、窄频带2.2体检结果

2.1.1本次共查出噪声性耳聋34例,高频听力损伤78例,高血压36例,心电图异常40例,检出率分别为11.81%、27.08%、12.50%、13.89%。

2.1.2不同车间工人自觉症状阳性率比较:耳部症状包括耳鸣、耳痛。心血管系统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前区不适。见表2.把耳聋、高频听力损伤监测结果与不同车间平均声压级作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

r=0.8421,p

y=1.43x-114.56,y=2.79x-218.1,听力检查阳性率与声压级有关,岁声压级升高其阳性率亦升高。

2.1.3不同工种听力检查结果见表3.

2.1.4不同工种高血压、异常心电图阳性率建表4。

2.1.5选频谱为中高频、窄频带有代表意义的细纱车间对不同工龄听力测试结果见表5。

3讨论

通过对该厂5个车间288名作业人员的调查,了解到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中高频、宅频带。高频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发病率随声压级增大而增高。不同车间高血压、异常心电图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别,说明工业噪声能引起长期接触人员的血压升高,并随噪声污染程度的加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噪声对个人心电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窦性心动过缓。噪声能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听觉系统的损害,损害程度与噪声强度和接触工龄有密切关系。

表2

工种检查人数耳部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月经异常%织布3000000细纱942425.555.322122.34梳棉3512.8625.7225.72并粗6757.46002740.30捻线891112.35415.731921.40表3不同工种听力检查结果

工种检查人数耳聋高频听力损伤例数%例数%织布3133.3266.7细纱941515.963436.2梳棉3512.861028.57并粗67913.431623.88捻线1188.991617.98合计2883411.817827.08表4不同工种高血压、异常心电图结果

工种检查人数高血压异常心电图例数%例数%织布3133.33166.7细纱941313.831536.2梳棉351337.14428.57并粗6768.961023.88捻线1133.371017.98合计2881612.504027.08X2=2.832p